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程序设计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

第1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程整合;模块化案例教学;启发教学;程序设计;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C语言”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应用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功能,语法结构简洁精妙,便于描述算法,写出的程序效率高,运用C语言可以编写系统底层的内核程序。C++、Java、C#、J#、perl等高级语言也是衍生自C语言,所以掌握了C语言,可以很容易掌握这些新型的语言去开发程序。因此在高等院校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及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立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及较强的动手编写及调试程序的能力,逐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其他高级语言课程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存在畏难情绪,更不知如何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给后续学习造成障碍。笔者在教学中调整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将模块化案例教学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中,进行了教材整合和强化实践教学,并围绕模块化案例展开C语言教学,以案例引出C语言的知识点。全部授课都以程序设计为目的,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2课程进行整合,建立模块化案例教学

2.1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主线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按照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流程控制、函数、指针、结构、文件等顺序进行教学,实训课多以验证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知识点都是独立听记,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因此,学生是边学边忘,学习后续内容没有前期知识支撑,学到5~6周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对该门课的学习,到期末考试突击复习,不及格率比较高。

2.2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

课程整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贯穿语言各知识点,就是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四个模块,即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每一模块都以案例展开C语言的知识点教学,讲解C语言的理论知识为目的,上机实训以授课中的案例贯穿始终,即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便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编写C程序的能力,紧紧围绕这四个模块的案例举一反三展开程序设计的实训。

2.2.1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利用“统计一名学生的三门课程平均成绩”的程序,引导出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等C语言基本知识。这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是学习C语言入门阶段。如图1所示。

2.2.2函数模块

C程序是由若干函数构成的,函数是C语言的核心知识。因此,在讲函数知识及设计函数程序时,将前面讲述的计算学生多门课程成绩组合成较完整的C程序案例。如图2所示。

通过这个案例讲清C语言中变量的存储类型的区别和功能,函数调用、参数传递的方式及要求,按值和按地址传递区别。在讲函数调用时启发学生逐步完成图2各个程序模块的组合。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扩展图2中的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提出预处理和文件包含知识概念及运用。

2.2.3指针模块

指针是C语言的重要功能,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指针,可以动态分配内存和对物理地址直接进行操作,方便地使用字符串和数组,有效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函数调用时能获得1个以上的函数值。指针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复杂,这部分是C语言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按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对指针知识理解难、运用更难,部分学生到此几乎放弃学习。采用模块案例教学,学生首先了解指针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然后逐步从指针案例中启发引出知识点,边学边用,通过实例反复练习,学生能较灵活运用指针知识编写程序。指针模块如图3所示。

首先利用演示链表案例引导出动态分配内存。然后演示用指针修改数组处理学生成绩排序的程序案例,或者设计较简单的对硬件操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指针知识运用之后,再由学生模仿将函数模块中用数组存储数据修改为用指针进行数据处理。在知识引申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字符串指针、指针数组及指针数组做main()函数的参数的运用。

2.2.4文件模块

主要讲述输入输出函数,将内存中存储的数据输出到外存上,仍然利用案例分析文件的概念及文件的运用。

3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在基本程序设计模块中,以计算1名学生三科成绩的平均成绩这个程序开始引导C语言基本知识。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scor1,scor2,scor3;

float grade, total;

total = 0.0;

printf(“Enter grades: \n");

scanf("scor1=%d ,scor2=%d ,scor3=%d", &scor1, &scor2, &scor3);

total= scor1 + scor2 + scor3;

grade=total/3;

printf(“Grade average is %.2f\n", grade);

getch();

}

3.1案例启发教学,使学生轻松听课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熟记模块中程序。例如:第一次课熟记“统计1名学生三科成绩”这个程序。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一起分析程序中语句的含义,在分析语句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出新问题,引出C程序中新知识,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再举一反三写出对应不同问题的C语言程序。例如:提出判断并输出学生三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引出分支结构。提出若是8门课,进行总成绩统计的简便方法,由此引导出循环结构。根据对成绩升序或降序排序引导出一维数组,再计算多个学生中每个学生多科成绩引导出二维数组等,根据引导的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知识的运用。

保证学生动脑、用心听课。教师在讲解每个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对常用的编程知识细讲熟练,不常用的知识略讲或用表格统解,有些基础知识是随着编程逐步引出或者以后应用时在自学,保证学生听课不疲劳。听得懂、跟得上、兴趣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力会产生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强化记忆判断最高分、成绩排序等程序,以便于后续课由用户建立的若干个自定义函数构成较完整的程序。在分析函数案例过程中,讲清数据存储类型的区别及参数的使用等知识。授课过程如图4所示,每节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便于课后复习。

3.2培养阅读程序的能力

读程序是学习C语言入门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讲述程序中各语句含义的时候,首先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在阅读程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C程序的结构。例如:编写程序首先根据表达式确定变量及变量的数据类型,然后给变量赋值(直接赋值或通过键盘接受值),再进行运算,最后输出计算后的结果等。要求学生不放过每一章中提到的所有例题,仔细研读程序,直到每一行都理解了。看懂别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掌握程序结构。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编程思想和基本结构,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设计C程序作业,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阅读程序、修改程序、给程序补充语句以及写出程序运行结果,强化训练。

3.3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算法

3.3.1模仿编写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光学不练是学不好C语言的。在阅读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模仿编写程序,如果没有深刻地理解C语言的语句及掌握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模仿编写程序也是一句空话。在模拟编写程序时,如果写不出来,回过头来再继续研究例题,想想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然后再去写这段程序,反反复复,直到熟练为止,在模仿编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3.3.2分析算法

利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不仅仅是C语言语句,还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算法。例如,如果你不知道计算π的公式,即使C语言学得再好也无法编写计算π的近似值的程序。如果不知道判断闰年的条件,就无法计算某年是否为闰年。所以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算法,这是设计程序的重要条件。

3.4强化编程能力的训练,树立编程信心

教师在全部的授课过程中,时时鼓励学生能学好C语言。因此教师在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题目时,注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训练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编写程序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促进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阅读一本C语言方面参考书,经常上一些好的C语言论坛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对实训题目采取自测、在线判题等活动。这些多种交流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学习、思考,取长补短获取编程的技巧。成绩考核以笔试、实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每一环节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围绕模块案例开展实训教学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训教学中,通过上机调试模块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深化理解,不仅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际技能方面的培养。

4.1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4.1.1调试基本程序设计模块

初学者首先掌握C语言编程软件的使用及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修改程序中出现的语句、语法、程序流程等错误,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索、发现出错的原因,并且能独立加以解决。再通过修改已经运行程序的某些语句,查看程序发生的变化及分析结果变化的原因,加深对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输入”程序加深知识的记忆,“修改”程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理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编程能力的提高。

4.1.2培养综合实训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基本调试程序方法之后,对函数模块、指针模块、文件模块案例进行调试,提高学生调试综合程序的能力,修改程序中出现的逻辑结构、流程错误。综合实训可以根据函数模块案例建立学习小组,每个自定义函数分配给小组中不同学生独立编写程序、调试、运行,逐步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然后将小组中每个人编写的程序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调试、运行。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加程序的功能,利用开放的实训环境进行自主调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

4.1.3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训的总结和知识的巩固,总结实训中调试程序的经验、收获、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于后续实训课的操作。实验报告也是师生交流的最好手段,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想法、效果等,可以调整授课进度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2注重学生人际技能培养

当今企业用人原则是构建在以智力因素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上,看重员工的心智模式建设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协同合作精神、诚实可信性、抗压抗挫折能力。因此在综合编程实训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编写程序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在一起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以适应市场用人的需要。

第2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群;新“三实型”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信息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信息类的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中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这类课程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验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类专业中程序设计类课程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联关系,属于核心课程,所以此类课程群的建设将会促进一系列课程的良性发展。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和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所以它对培养“三实型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新“三实型”人才主要是指实干、实践和实用,其中实干是对思维的培养,实践则是实际动手能力,实用是指所学符合社会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探讨,首先,结合我校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指出了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群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对该类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和探索。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域性问题。我校位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高校生源多来自本省和其他经济落后区域。以信息类某专业某年级为例统计(表1),学生人数为81人,77.78%的学生生源地为本省,其中65.43%的为偏远山区。这些来自经济发展较慢地区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进入大学后才正式接触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所以起点低、学习难度大是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表1 信息类某专业某年级学生生源地统计表

学生生源地 比例

生源地来自城镇 34.57%

生源地来自农村 65.43%

生源地来自省外 22.22%

来自东部发达沿海省市 7.40%

少数民族比例 34.57%

2.课程特点的问题。程序设计类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实践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偏理论的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大,但是由于实验课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被各种网络娱乐吸引,所以尽管程序设计类课程要求掌握的语法和句法比较基础和简单,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目的。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理论考试分值占比偏大,实验操作分值小,所以大多学生采取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对考试,很少在平时实践中慢慢思考、揣摩和体会。

3.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一般套用的模式是:先从语言的发展史开始,再到相关的语法、语义,之后通过简单实例和实验教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能力。由于程序设计语言枯燥,没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对程序语言类学科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很多语义和语法规则都不相同,增加了编写程序的烦琐与枯燥,让学生去记住每一种规则和含义,还要去调试找到程序错误,更使得学生学不懂、听不懂,学习思路更加混乱,极大地降低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此类课程的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教竞结合。我校信息类相关专业一共六个,可以分为计算机和电子信息通信两大类,总数达到1800余人。经过教学团队的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学生对参与科技类竞赛的积极性很高,所以从2015年开始每个专业都选择一项有利于本专业发展的全国性竞赛项目,而且在教学上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引导,帮助学生参赛。为让学生对ACM国际程序设计大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校特设ACM程序设计实践课程,同时这也是广西高校首次将国际大赛ACM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另外,我校仍然大力支持传统比赛,如“蓝桥杯大赛”“中国软件杯设计大赛”等,这些课程都采用了相应的算法类教学。

2.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除了保持原有的理论学时,还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实验考核比例,增设实训实践类课程。其中实训类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在学生完成某个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课程时间较为集中,主要在实验室机房完成,实训题目主要由教师设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教师商量后确定题目。而实践类课程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外实习基地展开,由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带领学生完成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课程的改革,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引导“三实型”人才的培养。

3.师资培养。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所以为了适应工程型教育的需求,学院加强了对教学团队的培养,除了引进博士学历的人才外,还引入工程型的教师,要求其有2?3年的工程实践背景,参与过企业项目开发,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协助青年教师去国内985/211高校和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或者访学,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种基金项目。

四、总结

本文结合我校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依据教学团队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新思路。相信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将竞赛融入教学中,能有效地引导新“三实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编程的能力,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筹码。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 项目结合 教学模式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已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通常要学习一些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如VB、C#、ASP. NET等,而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项目化教学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信大部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时362总有这样的感觉:讲理论知识时很多很全,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实训操作时,学生没兴趣,消极应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程的特点。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都是由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部分构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十分透彻,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C#语言中学生必须要掌握.NET框架和基类库、程序的构成和结构、类、数组等概念才能较好地完成实训操作。概念之抽象是学生难以学好的一个原因。

2.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大多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但他们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不好的原因是觉得课程知识点难懂,实训操作模式单一(主要是完成书本中的项目实训),没有积极性。

3.教学设计与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先讲授,再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通常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实训任务。然而在书本中,每一个项目对应的是一个知识点的专项实训,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学生一旦没有对知识点掌握透彻,就很难完成项目实训。虽然有小组合作,但由于知识抽象,掌握知识技巧的学生也很难教会不懂的学生。

二、项目结合,大胆探索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本人经过研究和探索发现,要让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类课程,光靠书本理论的讲授和实训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想学、去学、喜欢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对此,本人总结出了一套“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将某一章节独立的项目重新设计,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趣味性,用兴趣绑住学生。比如在《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书本中的项目依次是时钟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项目选择器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倒计时实例和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通过对项目和教学的重新设计,我以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主线,将倒计时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中的重要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趣味性强、知识点关联性高的一个新项目。下面以《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的《英文字母练习器》教学为例,和大家探讨“项目结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引入游戏,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切西瓜”游戏,并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游戏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游戏所具备的功能,为新课作铺垫。教学方法可采用学生观察法,讨论法。

2.项目要点剖析,提高认识。首先,以书本中的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基础,分析项目的功能、关键技术、设计的方法等,如timer的功能、pictureBox的作用等。然后,对比“切西瓜”游戏,让学生分析项目中的不足及完善的方法。教学方法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3.项目结合,任务驱动。根据分析得到的完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书中其他项目中寻找新功能所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新功能有:①练习时间的功能。用到了timer计时功能,学生可参照倒计时器实例去设计。②练习难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英文字母的下落速度上,用到了三个单选按钮,分别对应“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难度级别,学生可参照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去设计。③练习成绩的功能。主要是判断练习过程中打出的正确和错误的个数,关键技术是字母正确和错误的判断及数值的累加,学生可参照加法练习器实例去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与探究、上机实训。

第4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程序设计;计算机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33-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in computer language teaching experienc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language teaching.From establish good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change of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language teach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 education; programming; computer language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计算机言语的学习始终是一个难点,然而它也真正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必过的一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是计算机教师们一直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多年计算机言语教学的体会,阐述了笔者针对高职高专计算机语言类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方面改革的探索。

1 建立良好的教学思路,引领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门计算机语言尽管表述方式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内在的思路是基本相似的,也正因为这样,数据结构过了关,计算机语言才能真正的过关。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抓好第一节课是计算机语言类教学的关键点

一个好的计算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习顾虑,建立学习信心。讲好一门课,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所讲授的这门语言类课重要性,以C语言为例,它不仅是学习后续数据结构的基础,也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的应用[1];其次我还要给学生以学习信心,其实有时学生不是不想学,是因为畏惧心理,打消学生畏惧心理,让他们感觉这门课自己可以学得会。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课达到的目的。

为此,笔者认为上好第一节课应该做以下几个内容的考虑:

第一,向学生讲授你讲授的语言可以实现的程序成果,比如,该语言编写的游戏、简单的实用程序等。第二,强调所讲授课程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比如,C语言的学习是数据结构学习的基础,促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第三,介绍所讲授的课程的学习方法,语言类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务必结合实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告诉学生怎样听课,怎样自学,怎样动手实践。第四,介绍编译环境,用简单可以模仿的小程序,介绍程序编辑、编译、运行的整个过程[2]。

1.2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这无疑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的关键,任何一门计算机语言对于一个初学者都是极其抽象难懂的,如何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感受计算机语言的魅力,是一个高水平教师应有的能力,我以C语言为例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我们再介绍C语言程序的组成,想解释必须先定义变量,可以这样介绍:每个函数都可以说是一个剧本,“{”表示开幕,“}”表示闭幕,每个剧目开始都需要介绍有几个演员出场,列出一个演员,这个函数就需要介绍有几个变量要出现,列出一个变量表,变量就是出现在函数中的“演员”。这样就可以让内容和平时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产生联想,一下子就记下来。

1.3 备好每一节课是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备好每一节课,保持思路流畅,是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多年的计算机教学让我感觉到,必须牵引住学生的思路,要做到这一点就教师上课的思路必须流畅,一句话都不可以犹豫,一旦卡住就再无法引领学生的思路,课堂立即发生骚动,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就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之初,就采用四步教学法,即导入教学内容、讲解示范、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总结练习;在学习中期,采用任务驱动法,以课堂实训任务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应用,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查阅有关的资料,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变换教学穿插使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范例比较教学法避免教学方法一层不变[3]。在学习后期应该采用项目驱动法,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每一次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整合课程内容,因为笔者认为这是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讲教学内容划分成培养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能力提高两个阶段。基础训练内容,是针对没有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以程序设计基本知识和入门知识为主。在这部分教学中,也从教学方式上改革,不是简单讲授语法细节,而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用极为简单的实例做演示,逐步讲解每个程序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逐渐形成独立编写具有初等难度的程序、调试与测试。就能力提高教学部分来讲,是面向有一定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式、项目化、任务化驱动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方式,分组讨论方式,将学习任务和关键知识点以项目的形式布置到学生或者学习小组,为学生设定环境,作为学习资源和设计工作环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模拟项目开发,将学生按成绩搭配分成小组,鼓励成员共同协助,共同完成项目。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掌握函数、指针、文件、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锻炼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专业化水平[4]。学生独立设计较为复杂的程序是这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兼用示范演示等方法展示典型的结题思路,引导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3 采用多种方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面

对言语类教学的实训,我们一直采用课堂实训、综合实训、大作业和课程设计四种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课堂实训,主要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在分析示范案例的基础上,模仿编写程序,具体任务由教师安排和布置的程序;

2)综合实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软件开发的合作精神,教师给学生布置近期所学知识点综合运用的实训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把每组的讨论结果同大家分享;

3)大作业,通常是教师根据某个阶段的具体情况,给学生们布置的课后的作业,往往具有一些超出课堂内容的设计部分,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一个措施;

4)课程设计,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是对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这个任务的完成是让学生们有进入项目组的感觉,一切从软件开发实际出发,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常采用分组设计形式,每组组设定1名项目经理、1名技术经理和3名成员,基本5人一组,项目经理进行分工和协调,技术经理负责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把握开发的全程控制。使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编程和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拓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才是教学真正的成功,创新教学方法,是真正的教学改革。

1)在此笔者还想重点强调一下,充分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学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仍然以C语言教学为例,比如,当学生完成了求S=1+2++20编程的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其他的累加问题,例如可以求20以内的偶数和、S=1!+2!……+20!、1到100之间奇数和等等。调动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一般规律。首先确定循环变量,再确定循环语句,最后编写出相应程序。而在选用循环语句的过程中,通常我们让学生分别用FOR循环、WHILE循环及DO―WHILE 循环编写同一个程序。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分类归纳整理小的程序,有些小的程序可以要同学们熟记甚至背下来,大的程序都是小的程序的组合,作为老师应该分类总结,并将小程序样例留给学生们,让学生更有信心面对实际工作中的真实工作任务。

5 改进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考核方式和考核的内容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一个引导,过去计算机语言类考核通常以笔试题为主,填空和选择题居多,侧重于基本语法的考核,而程序设计题目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偏重语法学习,忽视编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无疑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我们采用上机考试和平时实训综合考核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实际上机编程解决具体问题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在平时注重上机编程实践环节,采用开放式实训方式,学生可以在平时自主到实训室训练。这样有效培养了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热情。

每一项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经验和想法还需要继续在实践工作中检验,但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必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计算机教育, 2003(11).

[2] 向存瑞.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04(2).

第5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1)在课程概述中,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内容间的关系,强调课程先修课程为C语言。后续课程依次为Java高级编程、Web系统开发、JavaEE编程。3门后续课程与该课程共同构成Java课程体系。(2)课程教学安排包括收作业、辅导、答疑等,总学时为32学时(20学时理论+12学时实验)。作业包括5次实验报告+1个软件系统(2~3人协助开发);考试形式为期末上机考试。考核指标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3)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需告知学生课程实验作业要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安排,每次实验课均有课程实验报告的上交、批改与成绩评定,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参加软件大赛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3]。(4)在学习的方法与大学生活的指导方面,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着手,让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时获得认可。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在第一堂课上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优势,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通过课堂拓展知识的介绍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活指导从确定学习目标(要有理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搭建知识结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交优秀朋友(通过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促进自我提升)、打理求学时期生活几方面进行,可借助俞敏洪北大演讲辞、IT学生解惑真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感言、马云的故事等材料,注重课程学习的与时俱进及开放性探索。

2核心课程网站建设

核心课程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搞好核心课程建设对于加强专业教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依据河南农业大学“2012核心课程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核心课程确定、核心课程团队建设、核心课程网站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成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按照学院核心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要求,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的修订和网上共享,对学生参考用书、例程源码、实训内容、考试模拟题库等教学资料进行统一和网上共享。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网站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等,了解课程学习的各项信息,下载课程拓展知识、各章节的自测题、软件大赛试题库和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课程网络平台还提供电子邮箱和网络论坛等联系方式,方便老师和学生进行课下的交流互动。借助新的信息流通渠道进行课程教学,也是课程开放性探索特点的一个体现。核心课程网站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该课程多位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力量。统一的教材与授课内容进度和宽广的网络平台也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事实确实如此,从课程学习过程选的优秀学生在软件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3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

优秀学生上台展示演讲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①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分享;②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曾经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教育界人士这样说过:教育从来就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实施让受教者自我提升却切实可行。作为专业课教师,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其为课程学习付出的努力,认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提高和点滴进步,让其获得信心以进行后续更加艰难的学习。上台展示演讲是肯定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拓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参与演讲,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态度、人生感悟、课程学习心得,激发主人翁意识,锻炼自我展示能力。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展示演讲,学生可以获得认同感、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增加学习自信心。在每次Java程序设计理论课程讲授完成以后,授课教师会随堂布置相应内容的上机实践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准备好相应的练习内容,以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教师会在实验课的最后20分钟,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小结,挑选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展示和讲解代码的机会,通过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进步。另外,课程实验作业的优秀代码讲解与分享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及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激励,便于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师科研课题项目和软件大赛等活动选拔人才。

4软件大赛引导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在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时,强调让优秀学生通过参与全国性的软件大赛进行锻炼和提高水平,充分发挥软件大赛对课程学习的引导作用。例如,第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试题范围和难度均高于本科教学标准,对参赛者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学院在组织实施软件大赛时,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全面动员、重点培养、初级筛选、初赛前辅导、决赛前集训几个环节。由于学院的重视、相关部门有条不紊地组织以及学生的辛勤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课程教学实施树立了榜样,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Java程序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动员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堂讲解知识点时穿插介绍参赛样题,让有意参赛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既学习好相应课程,又拓宽知识面。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对于连续3次上台展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单独谈话、赠送学习资料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初赛前3个月,学院开展全院范围的软件大赛选手初级筛选,表现优秀的学生获得学院资助参赛报名费资格。初赛报名工作结束后,软件大赛指导小组为每名参赛学生指定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初赛督促辅导。初赛获得省级一等奖的选手会获得参加全国决赛的资格。在参加决赛前,指导小组会集中所有选手进行集训,邀请前几届参加决赛并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介绍决赛经验,总结考点要点,模拟决赛场景,切实提高水平,确保选手从容冷静地参加决赛。如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从社会、行业发展中汲取新内容。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以软件大赛为引导,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与行业同步,促进开放式教学探索的有效实施。

5校企联合实训

实训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将一个学期内所学到的Java知识合理地结合起来[5]。实训时间设置在课程学习所在学期的最后2周内进行。在实训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实习任务将与企业项目实训联合,实训教师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培训师共同担任。实训教师精心制订严密、合理、可行的实战训练课程,选择需要较强动手能力且开发规模适合学生的项目。实训按照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各开发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到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实训也是体现课程开放式教学探索,与企业、就业、社会环境等融合的一种措施。

6系统大作业训练

为全面检验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个人知识面的拓展、编程实践操作熟练程度、系统开发总体性把握、应用互联网络媒介获得知识等,在课程授课和联合实训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要提交一个Java实现的完整的小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大作业。大作业的得分折合计入平时成绩。系统大作业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上机实验任务,平时的上机实验任务短小明确,着重突出某个具体知识点,而系统大作业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连接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课下自学和课程关联相互联系且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了课程联合实训的基础,学生有能力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信息管理系统类项目进行设计和编码并撰写大作业报告。独立完成有利于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系统开发的所有环节。自行选择项目的基本原则包括:①要求所选项目覆盖Java程序设计课程关键知识点,如GUI设计、多线程、数据库连接等,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要求有一定的工作量,代码在500行以上。

7灵活考核形式设定

课程期末成绩是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一种评定,良好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导向作用[6]。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上机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台展示演讲情况、上机实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大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是学生上机考试的成绩。期末上机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考试系统,在考试系统中抽取题库中试题,完成作答并正常提交试卷。其中,对于客观题系统自动判卷得出成绩,主观程序设计题则由改卷教师统一判卷给定成绩。校企联合实训环节的课程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提交作品的等级单独给出,同一个实训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等级相同,强调的是小组内成员的团队协作。整个考核体系不遵循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分数”方式,考核指标多样化,强调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如果想顺利地通过考核,取得满意的成绩,就得自己平时多动手、多实践,提升自主学习与上机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8结语

第6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

“Java程序设计”是高职软件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基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发正是满足软件企业需求,提高软件培养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和综合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Java语言进行桌面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进行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基本胜任Java开发程序员的岗位。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培养善于沟通表达、善于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养成编码规范、按时交付软件等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软件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具体公司房屋租赁管理系统项目为载体,根据典型程序开发过程及Java程序员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拓展性的要求。

2.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 “Java程序设计”在课程建设中,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广泛交流和有效对接,实行校企共建课程,共同商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将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确定为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软件测试员,根据岗位应当具备的开发、设计、测试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软件开发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2)课程内容的选取。“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采用以一个完整的实际企业项目——某公司房屋租赁管理系统(HRMS)为驱动,根据典型程序开发过程及Java程序员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分为九个子项目(学习情境)。

(3)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移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以实际的软件项目为载体,引入软件人员参与课堂实训教学过程中。在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学生项目开发与管理,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实训项目、学生考核等;在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训与管理。

三、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1.教学内容的选取

以程序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据,采取递进式设计的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明确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选取。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过程划分教学情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坚持理论够用原则,将相关知识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分析和实现项目,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尽量选用技术实用性强、知识拓展性强的项目,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规范。

2.项目导入、任务驱动

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由一个实际企业运行项目HRMS——房屋租赁信息管理系统为驱动,将其按照功能细分为9个子项目,设计27个子任务(如表1所示),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进行整合。各子项目、任务间层层递进,体现了“项目导入、任务促学”的课程设计思路,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了知识、技能、素质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编程语言思维逻辑,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四个环节:

(1)正常的课程单元实训。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课堂实践和拓展实训,以达到通过实训掌握理论、建立基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目的。课堂上机实践主要以教师设计的项目为内容,上机实验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演示和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手段。

(2)课后拓展实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拓展要求。拓展实训内容相对比较难,充分结合开发实际需求,要求学生有创新,充分调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HRMS的各个子模块进行组合、调试和测试。在课程的最后一周,安排一次完整系统的实践,学生完成课程的同时得到一个软件产品。一周的真实项目实训,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以班为单位分组进行(每组3~5人)。学生在项目中模拟真实软件开发小组的各种角色,体会产品从需求分析到产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4)开展兴趣小组。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活动,指导教师负责课题项目计划、审核验收和阶段评审,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学习意识,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需要,根据花卉生产环节,课程组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完成教学。

1.现场教学

把课堂直接迁移到实训基地,理论、实践与生产一体,现场教学。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在“学中练”,在“产中学”,在真实的环境中掌握技能,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进行项目的引入、支撑知识介绍、任务的布置,学生进行项目分析、解决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和讨论总结,个别小组演示,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审考核。

2.项目教学

实训项目与生产任务、科研任务相结合,全程由学生参与,在基地师生通过共同设计、制定完整的“生产项目”。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通过目标成果,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给出相应的分数,实践技能考核时再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评分,两项分数之和记为此项目的最后得分。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完善,提高了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更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展了教学深度和广度。

五、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践考核所占比例为40%,主要考核学生运用Java桌面应用开发的掌握情况;理论部分考核学生对教学中各知识点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核方式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理论,坚持“能力本位”与“学生本位”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软件项目为载体,以典型软件任务为主线,来科学重构本课程的内容,以此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13):90.

[2]陈向平.德国职业教育环境的认识与启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88.

第7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高职生;学习兴趣;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17-01

如何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呢?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宇颖教授及其教学团队成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

一、建立一支凝聚力强、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

王宇颖教授是《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组的负责人。王教授通过她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丰富渊博的知识,及其个人魅力,获得了教研室各位老师的尊重,建立起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工作中,大家齐力协力,发挥各自才能,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王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每位教师都是相当的投入与配合,以工作为主,以工作为重,努力开拓思路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开始!每位教师要认识到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社会、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以满腔地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学习缺乏自控力的高职生来说,却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力放在了多媒体上,对学生关注的减少,给了学生思想抛锚的机会,教学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讲课时,应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讲授结合起来。课堂讲授,教师的眼光具有威慑力,高职生会有约束感,从而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讲授上。课堂讲授便于教师全面掌控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

三、注意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哈工大孙志岗老师总结的很好,教学中教师单纯性的传授效率很低,知识的留存率只有百分之五。而给他人传授知识的学习效果却非常地好。教学中应充分注意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实训课上机,教师可通过对个别反应快学生的特殊指导后,带领这批学生一起去辅导其它的学生。学生辅导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经常参加辅导的学生,一方面因为反复讲解,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对知识掌握地更透彻;另一方面因为辅导,解决了其它学生的问题,有了小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因此,指导带领一批学得好的学生去指导其它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方法。

四、教学的趣味性

知识的学习难免枯燥,在这方面孙老师与苏老师做的很好!他们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过网上例题的搜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这尤其适合高职生。高职生注意力意分散,对学习兴趣不大,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一些经典例题的反复讲解,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一些程序设计题,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并且举一反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才能学好这门课。因此,做为教师教书首先要从做人开始,教师要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通过对学生真诚的关心、交流,甚至是做朋友,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记着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样更容易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这位老师也就会喜欢甚至爱上这门课程。而传统的教条说教不仅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厌恶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六、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拥有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它能完整的记录每门课程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保留资料。实训课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关实训任务,并且在教学资源栏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学生完成实训内容后提交作业。学生在提交作业后,通过上平台可以看到老师给予的评价及其分数,这些都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任课教师要及时地完成相关教学资料信息的输入与整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职学生缺乏学习控制力,注重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平时学习中,学习的参与,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机练习都是很重要的考察环节。当学生充分注重学习过程之后,其实学习成绩也就不言而喻了,而由此所获得的学习习惯会让每个学生终生受益。

八、注重作业布置

孙志岗老师总结出了一个很好的作业教学经验,很值得推广。作业教学是对课堂教学一个很好的弥补。作业教学具有留存率高,学生完成后印象深刻等诸多优点。同时作业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特别的高,不是很熟练的人就需要在网上搜集好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作业教学的优势。传统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都是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其实,在作业的布置上不要完全拘泥于讲过的知识,有些内容让学生先做,再去听,能达到更好地效果。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学生有足够的学生主动性,因此,前面曾提到过,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是有效实现一切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曹好顺,吴绍兵,刘仁菲.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第8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45-03

Abstract: In the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curriculum theory, practice and strong, in the course of learning evaluation reform, to abandon the past, traditional books written examination of the way,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program design course, to develop software works as the contents of assessment, the formation of a "9+1" evaluation model of learning, students don't have to rote learning theory, but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have improved.

Key words: program design; learning; evaluation model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等专科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可视化编程理论,VB编程初步,应用程序设计,VB高级语言技巧,文件处理方法,图形图像和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法,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和VB语言的编程技巧,具备用VB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不能在传统的课室里讲授,如果这样的话,只能纸上谈兵,而适宜采用在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解、演示、课堂讨论相结合,并且学生马上演练,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样的道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评价模式也要改革,摒弃以往的理论卷面考核形式,采用全新的一种“N+1”考核方式。

1 学习评价模式的设计思想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故其学习评价模式的形式是以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和软件开发的实际流程为主线,从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开始,然后到小软件的制作,最后到软件的集成,最终完成一个多媒体软件的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合理安排各知识点和案例的学习次序,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实例,注重开发平台的使用和知识点的连贯性、一致性,使得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帮助学习者在完成教学实践的过程后,熟悉开发平台和各种控件的使用,以及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软件项目开发技能的训练得到提高。因此,在学习评价方案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考核,使用VB语言的能力和集成软件制作产品的考核上,注重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岗位技能训练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核。

2 学习评价模式的构思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教学以实践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实训为主,着重于技能的训练,课程的考核形式以考查作品为主,不另设笔试。考核采用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项目验收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学生除了完成实训实践环节的9个小软件作品,学期末要独立制作一份完整的软件作品,这就是所谓的“N+1”学习评价模式。

2.1 形成性考核为分散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

形成性考核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按照教学进度和项目设计的要求,使用软件设计作品为最终目标。

学习方式是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并且进行实际的演示,然后布置某一个知识点或者章节的考核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小软件作品),总共有9个考核项目。教师对每个单元的学生软件作品公开讲评,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展示优秀作品,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创作的思路。

2.2 终结性考核为学期末项目验收考核,占总成绩的50 %

学生独立提交一份完整的软件作品。期末终结性考核是要求学生在9个小软件的基础上,加工集成为一个多媒体软件作品,刻录成光盘提交。教师按照项目作品的完成质量,评定终结性考核成绩。

3 学习评价模式的实施方案

3.1 形成性考核的内容

根据教学进度,以及知识点,共包括九个小软件的设计:“数字时钟”、“计时器”、“简单计算器”、“多功能计算器”、“文件管理器”、“MP3/VCD播放器”、“简单绘图工具”、“成绩查询系统”、“网络聊天程序”等。

考核方式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提交的9个小软件,结合适当的考勤(包括面对面的辅导、网上答疑等)、学生对开发平台的使用和VB语言的熟练程度、软件设计的过程和完成质量,按照以上参数对学生给出成绩评定,成绩以100分制。

3.2 终结性考核的内容

终结性考试的试题是软件作品:将形成性考核的9个“小软件”集成在一个系统上,做成一个多媒体软件作品。该软件作品的具体要求是:

1)应用VB开发平台和其他工具,将9个小软件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流程清晰的、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软件。

2)有登录验证界面,即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3)每个“小软件”对应一个按钮或者菜单项目。

4)每个“小软件”有“帮助”说明文件。

5)软件中要有背景音乐。

6)主控程序能顺利调用每个“小软件”程序,并能正常返回。

7)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动画等效果。软件中的媒体可以包括声、像、图、文、动画各种素材,这些素材应出自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制作。

8)应建立文档资料(如安装方法,操作说明,帮助信息,设计流程等)。

9)提交的作品应有源程序及可执行文件(EXE文件),可顺畅运行。

终结性考核的成绩评定标准是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软件作品,按照如下的标准进行评定:

1)作品文档的完整性,占10%。

2)作品的功能、素材的制作与调用合理,占40%。

3)界面的设计、运行流畅等因素,占30%。

4)软件的创意,占20%。

按照以上参数以100分制对学生给出成绩评定。

终结性考核集成软件示例如图1所示。

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的50%+终结性成绩的50%”组成,分为以下五个档次,总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评定为及格、70―80分评定为中等、80―90分评定为良好、9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

4学习评价模式的实施情况

为了配合此学习评价模式的教学,我们组织多名开发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了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并实施教学。具体包括如下工作:

1)编写制定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考核方案、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终结性考核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

2)编写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学习指导》、《Visual Basic上机辅导》等辅导教材。教程中融入了实践环节改革的思想,选取最新的开发平台和最新版本的软件作为学习对象,按照计算机的使用流程和软件的开发模型的先后次序,合理安排各知识点的学习次序,精心组织素材和案例,注重工具使用和媒体素材处理的连贯性,令学习过程环环相扣。

3)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训辅导教师及分校教师进行培训,每个学期初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学期末进行总结。

4)从计算机专业2012级开始实施教学改革,全部教学在多媒体机房完成,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按次序做完所有的实验,直至其多媒体的集成软件制作完成。

本课程设计方案从2012年起开始执行,已在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分校和工作站同步实施。累计连续实施8个学期,合计3000多学生。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现在形成了比较成熟“9+1”的学习评价模式。当然,以后这种模式随着课程的内容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会与时俱进的进行动态的修改。

5学习评价模式的效果分析

经过多轮的教学和总结以及学生的反馈,效果令人满意。调查结果表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有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软件开发的能力,多媒体软件、课件的集成能力。通过项目开发的培训,促进软件开发岗位的能力,熟悉了项目的开发过程。通过多个小软件的设计,分散考核了的课程实训过程,通过最终完整作品的提交验收,综合考核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获得学生们的接受和肯定。

总之,通过开设本课程实践环节学习和考核方案的实施,收到以下效果:

1)学生熟练掌握了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

2)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开发流程以及所需要的软件开发工具,学会了素材综合加工处理。

3)软件开发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得到了岗位锻炼。

4)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

传统的理论笔试形式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可能考高分,但学生可能是低能! 本课程的学习考核模式打破传统,以学生动手操作应用为目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王学珍. 以发展为本的开放教育课程多样化学习评价模式探索[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2).14-19.

第9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C语言作为一门在计算机和硬件领域通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与非算机专的必修课。但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际活动中,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多、零散,语法要求复杂,学习难度大因此,对于着重应用型人才,要求实践能力强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讲,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对高职高专学生综合分析,理论课程设计,实践过程项目化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具体如下。

一、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门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题:

教学过程泛味。本门课程牵涉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语法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畏惧而且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对本门课感觉索然无味,没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程序设计理念传授欠。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基础理论学习,基础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只会做事非题和选择题实际上,本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即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上机实践。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其设计理念,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影响后续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利于从事相关工作。

1.2讲授对象分析

我院高职高专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重实践性人才,学生理论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且本门课普遍放在该入学的新生,首先要转变以前的学习思路,再加上以往计算机接触少接受能力差。因此、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根据以上原因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做认真分析。并提出的一些针对性教学方法,还需要其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本门课的以上分析在教学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结合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对于 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知识以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综合实训与课程设计阶段,鼓励并要求学生通过 C 语言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控索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提高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根据高职学生及本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案例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具体为: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引入一个或多个案例,然后分析案例,引出知识点,对知识点教授结束后,运用在所分析的问题中,和学生一起把引入的案例解决了,最后布置和知识点有关的随堂实训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目标明确,而且把把抽象的知识点融入了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比较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程序开发过程,让学生把学生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案例选择方面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一定要考虑案例着眼点。有的案例偏重于语法规则考察,有的案例着眼程序编写设计,不同的着眼点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融入其中积极探索、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总之,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互帮互助的学习平台及团队竞争的环境,为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感受真实系统开发提供了情境模拟,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的良好方式。

(3)启发式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提出案例或问题后,鼓励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以上只是列举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部分教学方法,还有:如问答法、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分层次教学

四、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理论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根据学校的教学进程,是按照教材大纲正常给学生进行讲授,在课题开始之后,经过认真思考,以厚基础和重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重组课程结构,增减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基本认识;第二部分 C 程序分析;第三部分结构化程序设计;第四部分类型构造及模块化设计;第五部分程序综合设计。第一和第二部分是学习的基础,重点是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属于综合应用部分,是对所学内容的提升。

(2)实践教学内容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题研究中提出并采用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设计:“三位一体”,“三位”包括随堂实训、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一体”为实践能力。

具体内容为(1)通过随堂实训,掌握案例中的知识,使学习目标明期。(2)综合实训,在随堂实训完成的基础上,就该实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给出评价,该方法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3)课程设计,为期末的课程设计,是对整个内容的一个综合设计,可以使学生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开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因此编程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通过学生的课程设计完成的作品来看,以上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学生做图书管理系统,有很超前的编程理念,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功能完善具体有:登录、借书、还书、查询、新书放库、保存和退出,属成功之作。

高职院校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是一撮而就的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总结,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对象。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使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探索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 [J]. 计算机教育,2003, (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