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恶性竞争严重。
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特殊性采取针对性的手段。目前,我国现有的旅行社的数量较多,且绝大多数是近些年来才成立的,实力参差不齐,导致经营管理理念匮乏;加上旅行社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目前,我国各个旅行社推出的旅游线路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品牌,没有相应的附属品,因此模仿比较简单,导致旅行社之间只能进行价格战,压低产品的价格,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顾客,但是影响了旅游产品的质量。
2.营销能力较差。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旅行社想要真正的实现发展就需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强化自身的营销能力,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受到资金和成本的制约,无法进行产品的创新,更无力进行市场营销,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有限。目前很多的旅行社已经着手进行市场营销,但是由于旅行产品没有特色和吸引力、营销设计宣传雷同等因素都影响了营销的效果。同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人数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网络营销的涉及范围广、节约资源、缩短时间,最快的达到营销效果,但是旅行社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发挥网络的作用,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只是停留在介绍价格、景点以及旅行社的层面,没有涉及到网络营销、网络产品开发等,网络营销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创新,同时由于网络营销的监督手段不到位,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进行网上诈骗,这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
3.旅行社内部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强化内部管理,这样才能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国现有的旅行社绝大多数规模小,成立时间短,因此内部管理漏洞百出,运营管理混乱、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成本的降低,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品牌和口碑,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资源的而利用程度低,影响了内部管理的深度;同时目前旅游企业的招聘机制和激励机制都不完善,很多企业用人为亲,忽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无法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激励机制不完善减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大了员工的流动性,降低了服务意识,影响了旅行社的团队建设。
二、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措施
1.规范市场竞争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旅行社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需要相关的部门健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约束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按照现有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同时旅行社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公平竞争,强化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灵活应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发多种产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
2.强化自身的品牌价值。
在市场越发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品牌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旅行社也不例外,品牌竞争已经逐渐成为旅行社之间的竞争的主要内容,品牌的建立需要优质的产品作为保障,需要良好的服务来强化品牌的价值,品牌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会提高企业的宣传效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很多的旅行社已经逐渐认识到品牌的价值,更加注重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的品牌。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管理好人才,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强化企业的团队建设,首先旅行社要健全招聘机制,任人唯贤,吸引优秀的人才;其次,要对现有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最后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总结
一、我国旅行社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现状
(一)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中专以下,这就说明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然而旅游从业人员是实现旅游服务的关键,知识和人力资源是旅行社的主要投入,作为一个智力密集型企业,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受旅行社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影响。
(二)游客投诉问题严重
违规拼团、转团、没有尽到导游服务的责任、购物时间增加、旅游行程缩短、服务经济标准自动降低等都是游客对旅行社投诉的主要内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有百分之四十的游客投诉都是针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并且去年的下半年的游客投诉数量相较于上半年的投诉数量增加了将近百分之四十。由此可见旅游社的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很大改进之处,并且近些年价格陷阱、旅游的安全隐患等也成为了游客投诉旅行社的几个原因。
(三)旅游实际与广告不符
现在很多旅行社都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在活动进行期间,为了能够吸引到消费者,大多数旅行社都会夸张的修饰其广告内容。星级酒店、超豪华套餐、几天游只需几班预案等广告在很多旅行社都有存在。其实这样的广告对消费者有一定的误导,是不可信的。
(四)频繁出现行程更改、降低服务标准事件
旅游路线的随意更改其实就已经违反了消费者与旅行社之间签订的合同,从而引起众多消费者投诉。并且在旅行的过程中很多旅行社也会在不对游客进行告知的情况就对住宿得标准、餐饮的标准或是交通方式进行改变,旅行社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但是根本没有考虑游客的满意度,直接就引起了很多的游客的不满,旅行社的旅游服务质量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二、改善旅行社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现状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旅行社的从业人员中导游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与游客直接接触最多的就是导游。因此旅行社应该注意导游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旅行社应该在招聘导游的时候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导游,这样能够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针对旅行社已有的导游,企业可以组织适当的培训课程,提升其文化素质。当然针对部分旅行社导游的责任心缺乏的问题,旅行社应该在企业的导游的绩效考核标准中加入游客满意度这一项,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控制导游在带领游客旅游时的表现水平。
(二)培养规范的旅游市场
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尽管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规范,但是我国旅游市场整体上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时常出现旅游市场混乱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于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对于旅游市场的虚假信息、服务标准较低等问题进行控制,监管市场上众多的旅行社,对不符合运营资质的旅行社一定要及时取缔,从而保证游客的出行安全。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
旅行社顾客的满意度其实是建立在企业员满意度的基础之上的。在旅行过程中游客的满意程度很大程度受到了企业员工态度的影响。因此想要将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游客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首先就要将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旅行社可以将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化有助于企业员工在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保持,从而提升旅行社的整体服务质量。
(四)诚信经营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法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至今已经有13个年头了。在上海旅游业和旅游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本专业审时度势决定与携程旅游网开展校企合作,从2014年开始合作进行课程改革。
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游网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游行业,向超过90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惠商户及旅游咨询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被誉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无缝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绝对的领导者。
一、我院《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现状
2003年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开始开设《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当时,学生和老师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的这门课程缺少重视。2008年后,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流行,出境旅游的持续升温,自助游兴起,原先的团队游越来越少,自助游越来越多,因此导游的岗位并不紧缺,但旅行社计调,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旅行顾问的岗位出现较大空缺,《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根据市场变化,对课程进行改革。在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亲自处理一个旅游项目的全过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安排了从旅行社行业认知到旅行社的财务运行等8个典型的任务模块项目。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让学生通过分组形式参加项目设计与运作,激励和引导学生吸取实践知识,锻炼职业技能。
二、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课程项目化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现代旅游管理教育直接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业,有非常鲜明的职业特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项目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工作项目与任务,是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完美结合的一条途径。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师生互动与技能成果的实际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重大的改革,它使课程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体验职业岗位,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进行,使得原先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三)课程项目化有助于教学相长
课程项目化是提高教学师资队伍素质的途径。教师通过课程项目的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才能做到与行业对接。这样,教师能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
三、课程改革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旅行社计调,旅行顾问等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本课程培养能够从事旅行社相关工作,可以胜任旅行社岗位能力需求,具备一定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知晓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部门运作方式,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参加行业实践,加强与携程旅游网的校企合作交流。
2.技能目标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业务管理能力,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的学习,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自信心、责任心等职业素养的人才。
(三)课程内容设计
1.教学理念
该课程以旅行社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围绕旅行社职业能力需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旅行社工作岗位的任务,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为今后的毕业实习打好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是根据职业能力岗位和素质,知识,能力的调研分析,以旅行社认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项目作为课程重点内容,以课堂讲授,学生案例讨论,现场调研,实训操作等方法相结合,建立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采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教学法,按照旅行社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来组织教学。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3.课程学习项目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内容设置了以旅行社工作为导向,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目标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将主要学习内容整合为旅行社认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三个项目,在各项任务实施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工作需求设计子任务,在具体实施中有所选择。
4.重点难点解析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有效开展旅行社各项业务,难点在于让学生战略性实施旅行社管理,对于难点,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任务驱动的小组模式。将任务驱动法用于小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现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导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协作互助与研究式学习结合。以小组为任务单元,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运用共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师提出的条件,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开拓思路,交流分析,总结结果。
(四)考核体系
本课程考核改革主要思路是:
1.考核形式多元化
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标准,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也能更准确地评价教与学的水平。建立与培养目标相吻合,由企业,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设定的教学要求,对不同的技能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和上机实操等等。
2.考核内容实践化
本课程实践性强,考核时要特别强调对实践技能的考核。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市场调研,线路设计等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创造性。
3.考核实行全程化
综合启发教学方式,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连续性的考核,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课业为形式,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考核。
4.评价标准合理化
制定评价标准要考虑教学目的和学习任务,表述一定要简练、明确。教师起主导和审定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楚地了解评价标准,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5.考核安排透明化
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明课程如何考核,考核内容和方式。使学生明确课程考核方式,便于学生考出水平,也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与创新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本课程适应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课程设置,建立了课堂模拟――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取长补短,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接轨的深度,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寒暑假期间均可以到类似携程旅游网之类的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
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很多旅游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服务意识的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循环。
总之,《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反复实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和国际旅游市场形势。
参考文献:
[1]赵仁璧.浅析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和创新[J].现代阅读,2011(02)
[2]李云.影响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12(上旬),2009(34)(总第231期)
[3]任春红.项目教学法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88):237-238.
(一)校内生产性旅行社实训基地运作模式类型
1.设立资质齐全的独立旅行社
由学校按《旅游法》规定独立投入30万注册资本组建具备固定经营场所、必要的营业设施和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的旅行社。该旅行社由学校派人负责经营管理,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优点是可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自己设计旅游产品,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旅游服务;缺点是投入大,成本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2.与旅行社合作组建旅行社分社
与当地实力强大的旅行社合作组建该旅行社分社,该分社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只能以设立社的名义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其经营活动的责任和后果由设立社承担,分社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可以独立招徕、组团、接待旅游者,但经营范围不能超过设立社的经营范围。
(二)选择适合的运作模式
经旅游企事业调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内外环境分析,学院决定与苏州文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于2011年1月1日在学院内部正式设立了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营业部。营业部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对营业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营业部的盈亏由校方独立承担,苏州文旅在技术、管理、服务上给予支持和协助。
二、校内生产性旅行社实训基地经营管理成效
(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校内生产性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为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该教师曾具有旅行社业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带领在校学生进行旅行社计调、外联、导游等工作。教师既能深入了解旅游行情,避免脱离了实际,亦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转为工作案例,将实际工作遇到的情况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完成一系列的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从而能够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不再是纸上谈兵。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实践活动,如远程导游实训时,是通过校外的旅行社进行组织、协调,代为处理交通、住宿、景点、导游服务等事务。现在组成校内旅行社后,这些事务可以由校内师生一一处理,不必再由校外的旅行社来办理。同时,校内的各系部的活动和教工旅游活动都由校内旅行社来组织接待。校内师生都可以利用这个平成各个真实的旅游活动,由学生为主导、专业教师在旁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作业情境中,不仅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校内旅行社,一方面,校内师生可以参与苏州文旅以及苏州旅游局举办的业内培训及会议,可以获取行业内最新信息嵌入在教学课程中,与时俱进。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对旅游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确自己对该行业的认可程度,进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旅行社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为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行业发展的讲座,或者直接由旅行社总部派资深员工给学生进行讲课。
(四)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
建立校内旅行社,可以通过旅行社对外的宣传广告、学生导游的带团过程以及参加行业的各类会议等对外活动,使更多的人熟悉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从而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与实训时间有冲突
校内旅行社的建立,增加了很多学生实践的活动。例如,某些旅行社需要我校学生给中小学生春游时做引导员,而这些时间都是在周一至周五整天的活动,学校都有课程的安排,此时发生了教学与实训实践活动相冲突的情况,需要做出一定的协调工作。
(二)教师和学生参与度有限
目前,校内旅行社的师生参与度有限,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参与在内。教师主要参与的是指导学生的旅行社工作,使学生能加速适应工作环境,实际的导游工作参与较少。学生的参与活动主要有实训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目前参与过的人数为8名,主要负责计调外联的工作;担任导游工作的学生为92人次,参与学期项目实训的学生为162人次,参与中小学生春秋游活动的学生为701人次。其中,中小学生春秋游活动由于课程上的时间冲突,有非旅游专业的学生参与。总体而言,师生的参与度还需要不断增加。
(三)旅行社实际业务量少
校内旅行社的业务现主要是以校内师生旅游以及学院各类培训为主,近三年内包含散客旅游、团队旅游等形式的业务数量近80个,其中出境旅游8个。总营业收入近240万,业务量较少。
(四)管理制度比较随意
校内旅行社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非真实公司的错觉,学生总以为自己是在学校里,工作不够上心,显得比较懒散,时常出差错。到旅行社上班没有约束性,学生平时在指导教师上课或者会议等不在办公室的情况下总是做些与工作无关的事宜。还有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入职、离职十分随意,学生认为学校旅行社的管理者就是自己的教师,不会为难他们。而教师在这方面的管理上,会因为身份的双重性,有一定的尴尬,给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管理改进设想
(一)将旅行社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设立相应的实训周,时间上应该机动,主要满足实践实训的需要为主。如果在时间安排上有所冲突,需要在时间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将实训的内容直接融入课程中。学生在外实训时,教师也参与在内,观察学生的表现,在课堂上指出学生实训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以旅行社为载体,吸收其他专业参与
校内旅行社工作岗位中有外联、门市、财务等岗位也适合其他专业的学生。例如,可以由营销专业的学生为校内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制定一系列的营销方案;会计专业的学生做校内旅行社的财务报表,成本利润核算等。除此以外,还可以跨系的学生参与其中,如信息系的学生设计建立校内旅行社的专用网页,艺术系的学生进行网页设计等等,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业务量
校内旅行社是苏州文旅下辖的一个部门,因此苏州文旅总部在报纸上刊登旅游产品广告时会有列出校内旅行社的联系方式,但是由于是大众化的广告,关注到旅行社的可能性比较低。校内旅行社是位置在学校内部的实训楼里,不如在街边的店铺位置明显,所以知道的人甚少,就连自己学校的学生都不一定知情,故业务量不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力度。第一,应该让全校师生了解旅行社存在;第二,再辐射到周边的学校;第三,在高教区内的各类企业中发宣传单;第四,通过优质的服务感染顾客,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让客户再介绍给他们的亲朋好友。
(四)规范内部管理流程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素养
一、引言
按照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6]16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否在毕业后进入服务第一线做到“留得住、用得上”,成为旅行社的核心员工,很大程度上取决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专业素养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该专业的一种感性认知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必须日积月累, 或是潜移默化,或是有意识去培养。专业素养包括: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
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现状分析
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的初次定位:导游、旅行社服务人员;发展岗位定位: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或相关旅游服务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突出岗位知识和技能,如要求:熟练掌握计调部和外联部工作技能,具备导游接待服务和门市接待服务的能力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不够
目前在专业课程中较为注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综合素质的培养还不到位,如: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2.对学生职业自豪感的培养不够
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品质方面重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对职业自豪感的培养相对欠缺。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兴旺,旅游人才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呼唤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从总体上看,目前浙江省旅游人才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我省各院校每年能培养旅游人才2000~3000名,但这个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游人才仍缺口约30%。当前旅游业紧缺的高素质人才有三类:一是旅游业高层管理者,如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娱乐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职业经理人;二是外向型、懂多门语言和法律法规、有良好表达和沟通能力加之有服务意识的人;三是创新型、服务型、协调型人才,要求具有管理营销思路,灵活应变的组团带团能力等。因此,社会对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迫在眉睫。为了能抓住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要抓紧时间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三、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刚入学的学生对旅行社行业的了解仅限于随团旅游过程的一星半点,对于旅行社行业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仅凭着对旅游活动的热情选择这一职业,对旅行社行业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首先需要注重这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观念,为其指明方向做好定位,扭转学生对旅行社工作认识的误区,使其转变观念,充满信心地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的操控专业技术,无需企业再进行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顺利地成为社会劳动大军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对学生职业技术的培养是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旅游企业工作人员职业技术能力包含三个方面:业务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1)业务操作能力
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可考虑建立合作旅行社,并基本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即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增加阅历,也利于就业后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个时期,需注重指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化,比如对计调工作感兴趣,则应侧重此方向努力。
(2)表达能力
旅行社许多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表达能力要求非常高,如导游工作、计调外联工作等。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培养旅行社人才的又一重点。表达能力的培养存在于专业教育的多项课程中。
(3)应变能力
旅行社工作人员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发生突发事件或产生棘手问题的可能。应变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修养为主,培养学生遇事沉静的能力;多组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运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设置心理课程,通过心理培训或心理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事情的预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做导游工作,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新知识,才能承担不同讲解工作,因此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
2. 加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这里的职业意识是指旅行社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等。职业意识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职业意识是正确认识旅行社工作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职业工作的本质,也就无法把自己与所从事的职业有机结合,也就不可能正确认识旅行社行业。其次,职业意识是对工作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是什么,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而旅行社最极致的服务也就是个性化服务恰恰需要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职业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只有对所从事的行业真心喜爱,才会具备职业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素质训练课程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可以从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上来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喜好以及从事本行业的信心。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
就业就是硬道理。作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来讲,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旅行社需求的人才。与品牌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建设课程。构建“进阶培养、学工交融”(SM-LP)的教学模式,即由服务岗位(Service)向管理岗位(Management)进阶提高的教学内容、课程学习(Learning)与岗位实践(Practice)学工交替的教学过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市场的需求就是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受旅游企业欢迎与肯定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以致用。
4.将专业素养的考评纳入考核成绩中
将专业素养的考评纳入考核成绩中,科学地建立成绩评定方法。我们目前已经将素质教育的考评纳入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考评中。在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中也应该将专业素质考评纳入考核成绩中,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活”起来。
5.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状况,提升学历固然很重要,更重要是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此,作如下建议:
(1)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
(3)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聘请正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旅游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也可以请已毕业的在本专业有所发展的学生返回母校兼课,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6.充分发挥实践指导教师的作用
当学生从校内培养进入到校外培养阶段时,他们又多了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因为实习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也是确立并实施职业发展具体方向和目标的关键时期。他们不同于一般员工,对于是否留在实习企业、留在旅游行业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和更少的顾虑。所以,影响实习生是否继续留在旅游行业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实习经历给他带来的满意程度和通过实习所估计的行业发展前景。
实践指导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指导实习生的生活适应方面、工作进展状况及酒店工作面临的问题处理等等, 他们应该是一位非常好的指导师,是学生心理的按摩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尤其在实习的前三个月,培养其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适应旅行社的陌生环境,勇敢走出实习的第一关。
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协调者,是代表学院与企业沟通的联系者,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协调与实习企业管理者、学生、校方等三者的关系,稳定好学生的情绪,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心理动态,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7.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指择业主体对择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选择职业时对自己的定位;结合自身情况设定理想职业;各人的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是影响当前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内因。由于缺乏这种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和个人的性格特征给予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择业观教育不再仅仅是班主任、实践指导老师的责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课程中。
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建立多元、双需、互动、共赢,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是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蒙景村.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China Business & Trade 2011(02)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旅游类高职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还是导游、涉外旅游、旅游英语等专业的重要拓展课程。它是一门以旅行社企业经营管理与具体业务操作程序为主要内容,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高度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其特点为:涉及理论知识广、实践操作能力强、就业辐射岗位多,在培养旅行社行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建设必须集理论性与实践性、功能性、操作性于一体。但是,目前此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还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取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既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不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更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笔者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本门课程进行了一些尝试,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上有一定体会。
一、课程特点及学情分析
(一)课程特点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知识点涵盖旅行社行业的各方面内容,课程教学难度较大。该课程主要讲授旅行社的设立及性质、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计调操作、外联操作、接待操作及同业操作等实践操作技能。该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知识点零散而繁多导致系统性不强;实践中知识点及技能操作要求与时俱进从而造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课程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形成完整有序的整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如何组织课程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该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必须首先帮助学生建立起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总体性轮廓及结构,然后再介绍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涉及其他各方面的具体内容,最终总结出“把握总体结构、深入讲解细节”的教学原则。通过这种原则对教学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目标性和导向性,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整个教案的内容组织注重引导学生探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重知识的理解,而非简单记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有益。
(二)学情分析
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性活泼、性格外向,在课堂上爱“动口动手”,喜欢专业实践,但是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法创新方式
针对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讲授课程时,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之路。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资源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类高职院校都具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有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全部教室皆为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授课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因此,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用PPT展示教案,提供国内外各种旅行社的图片、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甚至旅行社相关企业的宣传片等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充分结合案例教学
《旅行社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丰富的案例可供教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加入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进行讲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分析法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并且巧妙设计问题,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选取案例至关重要,案例选取的渠道是多种的,既可以是来自书本的案例,也可以从报纸、网络、杂志等媒体中获取,还可以是自己或者同行的亲身经历。案例选取恰当,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选择好案例以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小组人数以奇数并搭配男女同学为宜,方便发散思维以及举手表决意见。所有小组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和启发,并及时解决学生讨论时有争议的问题。在案例教学法中,教需要将讨论控制在预先所设思考问题的范围之内,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倡导学生对待问题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调动 “教”与“学”的关系。例如,讲授计调操作实务章节时,可以选取一个旅行社,将该旅行社的计调操作步骤一一讲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计调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白计调操作具体做些什么工作以及其重要性,避免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枯燥。
(三)加强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可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方面进行强化。
对于校内实训,可充分发挥旅行社实训室的作用。目前,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独立的可供旅行社专业实训的模拟旅行社实训室,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例如旅行社计调操作实务、旅行社电子商务、旅行社门市业务等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在旅行社实训室上课。实训室是以“理实一体”的标准模式打造,可先通过大屏幕将相关章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进行讲授,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校外实训,可让学生赴宜昌本地旅行社进行参观,因考虑到外出安全因素,以及旅行社一般不会将其重点业务供人参观等客观原因,一般在授课时并没有过多采取此种方式,而是更多采取校内实训的方式。
随着模拟旅行社实训室的进一步开发,下一步的目标是能够进行校内仿真实训,即将旅行社的全部业务进行开发,打造“旅苑”旅行社品牌,从而更加便利实训课程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模拟旅行社实训室上课时,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旅行社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将课堂变成旅行社的实地工作场所,让学生模拟整个旅行社的日常经营活动。例如,学习地接行程的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将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宜昌市为基点,要求学生制作出宜昌城市到周边城市的不同天数的旅游行程安排,例如到武汉、恩施、神农架等地,并对各地以及沿途的常规景点和空间移动的路线及距离进行具体说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习情景模拟接待业务流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重点掌握计调工作的职责范围,充分理解计调人员的素质要求,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该方面素质的培养。此外,在今后引入仿真实训模式之后,还应该将旅行社业务的系统操作软件安装到实训室,让学生在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模拟实训之后,熟悉实际的旅行社业务操作系统,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对今后的工作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三、结语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顾客忠诚;营销理念;互联网技术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作为一种全新的客户管理理念,自上世纪90年展以来一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交易营销观念的盛行,我国旅行社行业产品同质、低价竞争等现象日益突出,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令人堪忧的前景,亟待业界改革旅行社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理念转变过程中,旅行社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求一种新颖有效、有一定技术保障的方法来开发和截留游客市场。在许多人看来,引入CRM的运行模式似乎是根治旅行社上述诸多问题的“一剂良方”。
然而,由于CRM从概念提出到技术应用时间还不长,其进入中国才仅十来年,具体到旅游业的应用也才是近些年。因此,有关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涉入文献量较少,即便已有文献也多是问题-对策型探讨[1-3],在研究方法上侧重宏观叙事,深入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的运作机理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还鲜有出现。不过,薛会娟等从当前我国旅行社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及意义出发,提出了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运行模式和价值推广模式,很具参考价值。该文同时指出,在CRM模式下,旅行社通过对价值客户的分类、针对性的营销、高质量的游程管理和及时的游客跟踪服务,能提供给游客标准化、人情化、个性化的产品,以此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促使企业经营步入良性循环[4]。张谦则以贵州某国际社为样本,对该社实施CRM模式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就CRM模式实施效果做了前后对比分析[5]。
总体来看,无论是问题-对策型研究还是案例深入研究,研究者对目前我国旅行社发展现状的关注和忧思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研究正是抱着为旅行社解决现存困境的良好初衷来建议或阐述引入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正因如此,在学界的建议和媒体的宣传推动下,旅行社应用CRM进行客户的开发和保留似乎成为一种主流。但事实究竟如何?旅游企业目前应用CRM的情况怎样,应用CRM该需要怎样的条件,又或旅行社是否真的需要CRM,即便需要,应该如何利用,它会给旅行社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系列问题是旅行社应用客户关系管理急待思考的。
一. 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概念认识的深化
首先应该认识,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理念。
其内含是企业利用 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对旅行社来讲,建立在IT技术支持的客户关系管理应是通过对游客建档,在深入分析游客需要后为不同游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全程实行人性化、标准化的服务来提高满意度,增加游客体验效果,最终达到吸引和保留游客的目的,客户的忠诚回报带来企业的预期利润。
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应用CRM对旅行社进行游客资源管理无疑是很有帮助。但无论是学界还是媒体,在介绍CRM时都过多地强调了其技术特性,使业界产生一种误解,以为CRM可以像财务软件一样购买回来就可立即使用,反倒忽略了CRM的本质实际上是营销管理,是一种对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管理的系统工程。
应该认识到,CRM产生的根源并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营销管理演变的自然结果。在西方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者发现传统的以4P为核心的由市场部门实现的营销方法越来越无法实现营销的目标,而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在注重4P关键要素的同时,反映出在营销体系中各种交叉功能的组合,且将重点放在赢得客户,这样,可使营销重点从客户需求进一步转移到客户保持上并保证企业把适当的时间、资金和管理资源直接集中在这两个关键任务上。另外,CRM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与近来企业间流行的客户长期管理观念不无关系,该观念认为,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通过对有效客户的长期管理,可培育出企业的忠诚客户,顾客忠诚便会产生一种“溢出效应”,由对公司主营的的某项服务,进而扩大到对公司所有的服务的忠诚,其购买量会大幅上升[6]。另外忠诚客户的口碑推荐又会带来新的潜在客源[7]。该观念同样主张企业的信息支持系统必须在给客户以信息自的要求下发展,成功的客户自将产生竞争优势并提高客户忠诚度最终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实施CRM,不仅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理念的颠覆,更是对实施企业的客观条件和运行环境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从已经成功应用实施了CRM模式企业的背景来看,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具备了运行所需的充分的主客观条件,只有这些要素条件互补配合,方能建立高效、可持续的CRM运转体系:
(一)技术保障
CRM在近年大行其道应归功于IT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可以说,互联网是CRM的加速器,CRM具体应用包括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数据挖掘、Call center、基于浏览器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等,这些技术也随着CRM的应用在不断进步。这其中,数据仓库技术起着整个运转体系的关键作用,利用数据仓库的分析结果,制定市场策略、创造市场机会,并通过销售和服务等部门与客户交流,从而为客户提供针对性产品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达到企业利润的稳步提高。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将客户进行细分,并对每一类客户进行分析,发现其特点,使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帮助旅行社实现“一对一”营销与服务,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以上技术的提供都需借助数据库提供商,诸如Oracle、Sap、Sieble等都是目前国内最主流的数据库供应商。
(二)资金支持
欲要获取CRM的全面数据技术,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有关数据表明,欧洲已实施了CRM的公司中,每单交易量在1~2百万美金的客户,只占其客户数的2%,80%多的客户业务金额在2千万到数亿美金不等。从欧美企业的运作情况看,目前也只有超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支付CRM的全部项目费用,且客户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商、银行、航空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等。在国内来看,Oracle和Sap的主要客户也集中在银行、电信、石化等大型企业,制造业中的海尔和联想目前正在实施CRM,不过其前期ERP的成熟应用为顺利推行CRM提供了便利。
(三)内部组织管理革新的准备
CRM说到底是管理问题。企业实施CRM模式的革新,除了需有足够的资金实施工程外,还必须同步解决营销管理问题,必须同步使内部人员的素质提高到可以使用CRM的水平,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一种企业承受能力,即管理承受能力和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的提高。否则,即使在发达国家,企业对整体实施突变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变革,内部组织承受起来也经常出现问题,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可以说,企业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的需求远比用IT技术提升的需求大,而且没有前者,后者也不可能进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国内旅行社企业来说,如果原有的营销体系都不很完善,人力资源素质未达到CRM要求的水平,要推行CRM实为困难。
二. 国内旅行社CRM推进中的现状
从各种信息反馈的情况看,目前国内已经完成了CRM的企业为数不多,仅有海尔、联想、中移动等特大型品牌企业,其他大多数还正处实施阶段。旅游企业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小部分旅行社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已经投入ERP进行内部管理的更新。只有极少一些业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旅游集团,如上海春秋、中旅集团、首旅等采用CRM运营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效。另外,在已实施和正在实施CRM技术的企业中,对CRM的几个主要模块――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和客户服务,目前实施的只有营销模块中的客户信息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服务中的Call center,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客户服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应用效果上看,我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究其原因,既有旅行社自身条件不足等微观因素,也与宏观市场环境的发育成熟与否有关,具体来看,困扰国内旅行社有效推行CRM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支付能力不强
以Seible 和Ventive等公司开发的CRM软件为例,购买其全套方案基本上在2000万美元左右。即使只取其中部分模块实施起来都在上百万美金,对国内企业来说是很难有支付能力,特别对于全国1.6万家旅行社在2005年度的经营收入总计只1100多亿人民币这一事实,要使得更多旅行社加入到CRM推进队伍中来,至少在资金上困难重重。
(二)企业的承受能力不足
如前面所分析,企业除了需足够资金支持来获取CRM技术外,管理承受能力和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能否接受变革的考验也是殊为关键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实现,得益于两方面问题的解决:一是管理理念;二是支持该理念的信息技术。管理理念的问题是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客户关系管理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效率将难以保证,管理理念的贯彻也失去了落脚点。
(三)缺乏提供旅行社CRM服务能力的软件商和咨询公司
尽管市场有一些软件公司号称进入旅游CRM领域,但成型产品实际不多,大部分宣传资料只是涉及了CRM的几个模块。对软件公司来说,进行CRM的软件开发风险颇高:一是难以统一标准,营销虽然是一门科学,但与财务管理等不同,其管理模式在每个企业都不是整齐划一的,没有成型的标准,对软件开发企业来说,风险自然极高;二是难以汇聚人才,国外成功的CRM软件开发公司,常常是大量的软件高手、管理理论和实践高手三者具备,这一点恰是国内软件公司几乎无法克服的;其他诸如资金、规模等问题也是困扰所在。同样的,作为CRM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国内的咨询公司,目前尚未真正出现,因为这样的公司必须要有大量的营销管理、工程实施、电子商务的人才才能提供CRM的实施咨询。
三. 国内旅行社如何实施
对于国内大多数旅行社企业来说,面临严峻市场环境挑战,该如何参与CRM的这场角逐?怎样利用这种最新的管理应用和技术进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笔者认为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
旅行社经营者应充分认识这方面的应用和这种应用在自身行业中的影响,因为我们已经或者即将与实施了CRM的竞争对手展开全面的竞争,这是无法回避的。这其中,作为项目支持者的高层领导应发挥主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需扮演好三种角色:首先,他是CRM目标制定者,明确目标是其首要任务;其次,他是项目实施的推动者,提供为达到设定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和其他资源。最后,他是项目落实过程的协调员,以此确保企业上下在实施CRM工程认识的统一性,同时,在项目出现问题或偏差时,他应激励员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打退堂鼓。
(二)按需实施
旅行社可以从自身最需要的模块先入手,国内旅行社业近期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Call center、客户信息管理和渠道管理、基于网站的客户服务等几方面,各旅行社结合自身人、财、物、管理和技术资源,可以在某些部分先实施起来,这种实施不仅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由此开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进程,在企业的局部推广这种营销理念和基于此理念的营销管理,渐进式地推进营销管理的进步。
(三)专注于流程的技术支持手段
项目成功的关注点应放在企业管理流程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于技术。应该认识到,技术只是促进因素,本身不是解决方案,因此,好的项目小组开展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时间去研究现有的营销、销售和服务策略,并找出改进方法。而对于技术的选择,那些成功的CRM项目告诉我们必须紧密与要改善的特定问题相关。选择的标准应该是,根据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技术,而不是调整流程来适应技术要求。
(四)加强基于互联网网站的客户服务
目前很多企业是以网站的方式接触互联网,并开始利用网站进行面向国内众多网民的网络营销,利用网站进行客户服务、建立企业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接触,用各种网络营销方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携程、芒果网已作出了这方面的表率。
总而言之,参照国外的概念体系实施CRM离国内旅行社的确很远,但以客户为导向的CRM理念却离我们很近,以CRM为武器,我们离竞争对手更近了,国内旅行社业应充分重视这次产业变革并深刻认识其对未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曦.旅行社CRM系统构建初探[J].商业时代,2005,12:90-91.
[2]劳本信,陈红燕,杨路明.我国旅行社实施CRM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54.
[3]杨杏月.基于关系营销的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3:63-65.
[4]薛会娟,程金龙,余炳炎.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旅行社管理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6-29.
[5]张谦.GZ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研究[D].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旅行社;财务管理;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58-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我国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之国外旅行社开始抢滩中国旅行社市场,旅游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财务活动十分活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管理是旅行社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行社的财务管理对提高旅行社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我国旅行社在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国内旅行社财务管理中的“瓶颈”现象
所谓“瓶颈”即为颈细肚大容器的颈部,在这里易产生滞留和堵塞。那么旅行社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1.旅行社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大部分旅行社在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特别是在二者结合上缺少明确的目标,形不成有自己特色的核心力量,要么只有约束没有激励,或激励方式人为因素较大。一些旅行社仍然沿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企业下指标,企业再给业务部门定任务,超额部分分成兑奖来解决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问题,而指标的制定往往又是滞后的,有些企业甚至到了年中过后才给各业务部门定下任务。加上旅行社企业的业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企业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填补空缺的任务,总是人为造成给企业贡献多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高,给企业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指标就定得低的“鞭打快牛”的怪现象。使干得好、贡献大的业务人员(部门)和干得差、贡献少的业务人员(部门),在收入和奖励分配上没有实质性的差距,严重地挫伤了优秀的业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另有大部分中小旅行社目前则普遍实行部门(个人)承包或变相部门(个人)承包方式这种“以包代管”的机制,这种只有激励没有约束的机制,由于旅行社自身控制乏力,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其结果是往往只收钱,不管理,最后造成漏洞多、纠纷多的现象。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旅行社行业多年的困惑。
2.旅行社的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资金短缺问题是妨碍旅行社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的首要矛盾,主要表现在:其一,旅行社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问题。旅行社事实上只是资金流通的中间环节,资金在旅行社流转非常频繁,旅行社除去赚取的毛利外,其余均为代垫和拨付资金,所以资金的短缺一直是旅行社发展的滞障,资金使用产权不分、责任不明,更是造成了旅行社企业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现象。一方面旅行社向银行或上级单位贷款来支撑旅行社的团队运行,偿付高额的利息,财务经理“焦急万分”;而另一方面是业务部门的接待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急剧膨胀,而业务人员却“潇洒自如”的怪现象。其二,应收账款问题。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更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旅行社老总们的一块心病。多卖怕收不回团费,有限的赊销,虽能减少呆账,可又担心失去市场。而在资金使用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外联人员往往选择后者,只强调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源,而忽视销售所带来的收款风险。只注重个人指标的完成,而不关心账款能否收回。还有极个别的外联销售人员只关心个人的灰色收入,而不关心团队有无利润,账款能否收回,最后总是不知不觉中将旅行社拖入资金的“黑洞”。
(二)旅行社财务管理“瓶颈”现象的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旅行社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必须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解决措施是当务之急,否则漏洞会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此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1.建立旅行社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机制
费效比即费用与绩效之比,也就是每个责任部门所花费的各项费用(主要是营业费用)与每个责任部门所挣得毛利(主要是营业毛利)之比,即营业费用是以营业毛利为基础形成的比例。每个责任部门要花费的费用是根据责任部门挣得的毛利多少来核定的,责任部门给旅行社创利越多,贡献越大,则责任部门所分得的费用就越多,在一定范围内所获得的奖励也就越多,当然奖励的多少更决定于责任部门对费用的节约程度。具体办法有两个:方法一,直接激励办法。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责任部门的费效比例,旅行社可以根据本企业近几年其主要责任部门费效比例的平均数来确定,例如,确定比例为40%,即如果以责任部门的毛利基数为100%的话,责任部门可得到毛利的40%作为费用,但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确定比例,否则,本机制难以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事实上也是企业管理者对外联人员信用的承诺。当然,营业费用中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其中变动费用是可以节约的,节约的费用可以作为奖励来发放。奖励到位后各企业应鼓励业务人员自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上缴个人所得税。方法二,间接约束办法。行政约束。旅行社各责任部门必须服从旅行社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核算的有关规定。成本约束。旅行团成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为减少费用而乱进成本的现象。应收账款到账情况的约束。业务人员的奖励发放必须以应收账款到账情况来核算,真正落实“谁作团,谁收款”的原则。费效比例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市场机制,它是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来不断调节旅行社企业和外联人员的贡献和利益分配的机制,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当然费效比例机制的实施更有赖于企业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对业务人员信誉和承诺的可信度。如果一个企业频繁更换领导,事实上也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信誉否定,其结果必须影响企业费效比机制的实施。
2.完善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
旅行社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当前旅行社行业所面临着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些旅行社有时甚至由于资金的“贫血”而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强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大力盘活资金、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旅行社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行社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强化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1)企业内部银行机制的概念。企业内部银行是核算企业内部资金占用的组织结构,是企业虚拟的利润中心,负责对企业整体资金统筹运作。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便是在企业内部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部门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2)内部银行机制的实施办法。核定企业内各责任中心的资金定额应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或通过先核定一定的资金定额作为企业为各责任中心提供的启动资金,然后通过各责任中心负责人以招标形式来有偿使用资金,各旅行社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利率的杠杆来鼓励和限制贷款,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剂、充分激励那些资金周转速度快、应收账款回款好的责任中心,利用它们充裕的资金冲减资金使用成本,而那些资金周转速度慢、应收账款回收不好的责任中心,不仅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而且最终会被资本市场“扫地出门”。
(3)加强内部银行的管理。内部银行制度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具有提高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我们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更应加强对企业内部银行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对内部各核算单位的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经营状况好、信誉度高的核算单位可通过利率的杠杆来减少他们的资金成本;对于经营管理不善、还贷还息不及时、信誉度较差的核算单位,则要严格控制其放款规模,消除其对内部银行的依赖,增强回收贷款的积极性。解决旅行社资金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关键问题在于“分清责任和资金的有偿使用”。企业的内部银行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和化解企业资金困难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它集企业经营管理和银行金融管理于一身,在企业内部发挥着资金信贷、资金结算、资金监控的职能,同时它的设立也有利于增强旅行社企业整体的活力。
二、旅行社经营风险管理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同其他企业一样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旅行社的风险管理与财务具有直接关系。财务活动的各项记录和数据可以提供各种经营损失的信息。如呆死账及账面评估可以提供资产、经营收入的潜在损失;现金流入和现在流出情况及变动结果;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潜在经营风险情况等等。同时,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造成资金和其他资产的损失。因此,加强旅游行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把经营风险控制到最低,有利于旅行社的财务管理。那么如何选择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案呢?
(一)旅行社经营风险的概率
一般来说,旅行社经营风险概率分析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来源:统计数据、理论分析和主观估计。统计数据是对旅行社经营风险历史观察统计的结果,是旅行社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经营风险的相对频率。理论分析是利用经营学、管理学的一般理论来说明和确定产生某种经营风险的概率。主观估计是根据人的经验判断和对某种经营风险的主观认定而得出的概率。旅行社可以利用经营风险的可能性的概率分布来研究经营方案,从中选优。
(二)期望值分析法
用期望值法来评估旅行社经营风险,首先要根据各种信息资料确定不同方案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损益值,列入比较分析表;其次,根据比较表计算各种方案的期望值;最后,根据风险控制目标,比较各种方案经营风险的大小,选取较优的经营方案。
(三)敏感性分析
在经营风险评估中,还可以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经营风险的大小。敏感性分析法是研究不确定因素一定幅度的变化,对经营结果的影响程度。这种分析方法是从敏感性因素变化的可能性以及测算的误差来评价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敏感性分析中,首先要确定敏感性分析的评价指标,确定什么因素;其次,将选定的不确定因素按一定幅度变化,计算出相应的指标变动结果,并将各种评价结果进行排列,做出旅行社经营风险情况的大致估计。
三、结语
财务管理作为旅行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面对当前我国旅游业的激烈竞争,各大旅行社想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经营管理,选择最适合的经营方案完善财务管理。总之,财务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做好财务管理,才能使旅行社的决策不失误,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各地旅行社数目越来越多,旅行社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以及发展势头和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目的地国家,因此,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旅行社行业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挑战与机遇,各大旅行社行业必然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加重视,旅行社的财务管理机制将会得到更加的完善,我国旅行社将会朝着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信我国旅行社行业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隆茂,李亚利.旅游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16.
[2] 杨 敏,段九利.旅游财务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12.
[3] 姚延波,左 坚.旅行社经营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5-27.
[4] 张道顺.现代旅行社管理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8.
[5] 杜 江.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15-17.
[6] 楼嘉军.旅行社经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41-45.
[7] 何忠诚.旅行社管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23-30.
[8] 徐东文.旅行社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5-49.
[9] 张 红,李天顺.旅行社经营管理实例评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5-19.
[10] 刘 荣.旅行社经营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52-58.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旅行社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68-03
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旅行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行社业,发展趋势也是一片看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行社的数量就在逐年增加,每年都保持向上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分析,在2005-2009年这5年中,我国旅行社的数量都呈现逐年增长的势头。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旅行社的数量每年都以超过5%的速度增长。随着旅行社数量的急速增多,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没有伴随着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因此旅行社行业利润率也在迅速下降。根据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旅行社的净利润总额仅有11.48亿元,净利率仅为0.64%。竞争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不断下滑的利润率,激起了旅行社企业间白热化的竞争态势。随之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1.不同的旅行社的竞争能力呈现明显差异。我国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旅行社其不同的规模、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已经出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客源市场结构和经济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变化。根据国家旅游局的《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公报》上显示:2009年度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出境游组团社共计1069家,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94%;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37.31亿元,占全国的59.42%;旅游业务毛利润74.54亿元,占全国的61.97%;实缴税金6.76亿元,占全国旅行社的53.25%;外汇结汇8.22亿美元,占全国的78.23%;入境外联人员、入境接待人员分别为4873.23万、5166.84万,占全国的86.78%和81.95%。由此可见,国际旅行社普遍优于国内旅行社,规模较大的旅行社比规模较小的旅行社经营状况好,这种特征已经成为我国旅行社业的普遍现象。
2.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旅行社网络经营。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的名牌旅行社难以形成。一些国内知名的旅行社集团,在对外扩张经营中,很难实现自身企业品牌的网络经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地区更多地考虑的是本地区的利益,建立了壁垒森严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情况极度不利于我国旅行社的市场拓展和经验的积累,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模式也难以得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相对于国外的大型旅行社,仍然是相当的脆弱。
3.一些旅行社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加上行业间的自律性不高,各地的旅行社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本企业的利润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例如出境游指标的倒卖、过度的承包和门市、恶性价格竞争、垄断性经营等不正当竞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部分旅行社企业的经营当中。除了旅行社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制等方面的问题,旅行社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和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都是这种混乱局面产生的原因。
4.激烈的竞争下许多旅行社出现企业伦理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微小的行业利润,各家旅行社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想尽办法提高自身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过分注重经济利益,出现了一系列旅行社的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一些旅行社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旅行社的社会责任,重视旅行社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不信守合同的事例层出不穷,内部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政府政策采取各种“游击战”等等,都是旅行社企业出现伦理问题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正视旅行社企业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要从根本上提高旅行社企业的竞争优势。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充分考虑旅行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旅行社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析
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行社方面问题的研究。最早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经济学家是Ansoff;1984年,学者Freeman(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提出了广义的定义。在我国旅游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对旅游业中的利益相关者问题进行研究。如郑永贤,薛菲对旅行社核心能力的构建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夏赞才对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图谱进行了相关研究;刘好强,张颖霞对城市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何彪,马勇从关系营销角度对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进行了研究;金慧君,郭鲁芳,吴理俊对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的均衡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还有不少的旅游界学者分别从生态旅游、旅游规划、世界遗产、旅游景区、社区旅游等角度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学科问题研究。
2.旅行社利益相关者的构成。根据夏赞才关于对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的研究,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可以分成三个基本层次:核心层、战略层、和。旅行社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供应商、员工、旅游者、商和旅游局6个方面。旅行社的战略层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和当地社区4个方面。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4个方面。划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层次的依据分别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层次、关系程度和影响力。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旅行社竞争优势的培育
根据上述旅行社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简述,与旅行社日常经营管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核心层利益相关者,因此以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旅行社竞争优势的培育分析选取核心层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
1.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投资者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投资者是旅行社的股东,他们在一般情况下最关心的是他们的投资收益,因此投资收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与旅行社投资者联系最密切的关键点。由于过去一直重视投资者的利益,才出现了一系列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象。因此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提高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才是实现投资者最大利益的根本途径。提高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旅行社自身不可替代的、难以模仿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此之前旅行社企业自身必须端正自己的经营管理态度,要以合法的手段,长远的眼光作为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前提。若旅行社只是一味地寻求短期利益,通过走法律空白,采取违规经营同样可以获取投资收益,但这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经营管理。旅行社要实现长远的发展,不健康的经营手段是不可能使旅行社长久发展下去的,也不利于投资者的投资的长期收益及其资本的健康运作,也有损投资者的个人和组织形象。
2.优化供应链管理――从供应商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行社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供应商成为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的核心之一。旅行社的供应商牵涉到各行各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如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航空业)、饭店住宿业、旅游景点景区、餐饮业、零售业等等。旅行社的组合线路旅游产品就是将这些行业所提供的单项旅游产品进行有机组合成为“包价旅游线路”,因此线路旅游产品中会涉及到众多的供应商,而且供应商的行业性质特点均不一样。旅行社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优化供应链管理是旅行社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旅行社的产品供应涉及到一系列的不同性质类型的供应商,因此旅行社与供应商之间实行“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将是未来旅行社供应链管理的趋势。旅行社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的管理,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缩短产品组合流程,在一体化内部实现专业分工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产品和服务增值,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
3.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营销――从员工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由于劳动密集型是旅游企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员工对于旅行社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资源竞争优势。而且员工的素质往往不易被模仿,也很难可以替代,因此注重旅行社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对于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有效的方向。但是现实问题是,旅行社的员工在面临着强大的工作压力: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因素变化多,而且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较低,因此旅行社的业务骨干与一般员工的流动率较高,对企业的忠诚度相对较低。如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旅行社提高竞争优势的一大关键。由于我国旅行社已经处于微利时代,对员工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已是既定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塑造,注重内部员工的关系营销是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两大途径。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旅行社企业中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有归属感,增加员工对旅行社企业的认同。而且企业文化往往是通过长时间积累后所形成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也不可替代,因此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提高旅行社竞争优势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作为服务性企业,旅行社在关注对顾客的关系营销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内部员工的关系营销。只有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员工才会乐意为企业服务,为顾客服务,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品牌经营与顾客忠诚――从旅游者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行社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是旅游者无法在购买和消费产品之前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往往是在消费结束以后,凭借自己对产品消费过程的感受来评判旅行社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旅行社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就要最大程度的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将本企业的旅游产品尽可能的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但是旅行社产品的非专利性决定了旅行社很难从产品的构成和形式上实现差异化,因此要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优势,必须品牌经营和顾客忠诚的培养来实现差异化优势。随着竞争环境的恶化,许多旅行社往往在重视股东利益的同时将旅游者利益作为牺牲的对象,这大大地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旅行社的企业形象,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竞争优势的获得不是通过恶性价格竞争和牺牲产品质量来获得的,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品牌经营,提高顾客忠诚度才是旅行社竞争优势培育的正确方向。旅行社实现品牌经营,有助于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独特的企业品牌服务流程,加强品牌效应,增强品牌的忠诚度和可信度。品牌经营是实现旅行社差异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品牌效应向旅游者传递旅行社的核心价值和企业价值观,在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顾客忠诚度的建立对于旅行社这种服务性企业尤为重要。顾客无法通过购买前判断产品的质量,因此老顾客的推荐和企业的口碑显得尤为重要。保持老顾客有助于降低旅行社的市场开拓成本,并且节省企业宣传费用。实施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战略,对于降低旅行社运营成本,减少顾客流失,培育旅行社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5.加强与商之间的双赢合作――从商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在我国的旅行社业中,商的角色还没有充分发挥,很多中小型旅行社甚至没有与商进行合作,多数是通过自己设立门市进行产品销售。但是在旅游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旅游商是旅行社行业体系中为数最多的,他们直接面向旅游者进行产品销售。商之所以成为旅行社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是由于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逐渐向垂直分工体系过渡,而且我国旅行社行业中能很好地认识旅游商的价值的旅行社数量还不多。因此,若旅行社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商的优势地位,早一步发展与旅游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强与旅游商之间发展双赢性合作,这就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发展了旅行社自身的竞争优势。
6.优化与政府间的公共关系,从旅游局的视角培育竞争优势。旅游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代表着社会的公共利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必要将旅游局纳入旅行社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政府导向型的,从旅行社的注册设立到旅行社的行业管理,都离不开旅游局的政府职能的参与,旅游局还担任旅行社行业的质量监督、行业人员培训、资格认证等工作,表现出强有力的行业管理角色。因此,旅行社一定要重视优化与政府间的公共关系的培育,与旅游局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重视旅游局在行业管理当中的地位,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措施实行,遵守政府部门所颁布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为建设一个良好的行业运营环境,增强企业本身在与政府部门沟通时的关系优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旅行社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郑永贤,薛菲.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的旅行社核心能力构建[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9)
2.楚永生.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新发展理论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4.刘好强,张颖霞.城市旅游利益相关者管理[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5.何彪,马勇.基于关系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6.金慧君,郭鲁芳,吴理俊.国内旅游团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2005(10)
7.杜江.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8.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9.代葆屏.旅行社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10.张辉,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4)
11.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公报.国家旅游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