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车间管理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间管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车间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实训教学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16-01

1 实训教学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1 毕业生的生存需要

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必将通过应聘环节。面试时,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较高的好学生不如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往往落选而不被选中。这说明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够全面,企业需要的人才与我们培养的不尽相同。

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由于在学校没有学习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不理解企业管理制度与自己的关系,无法正确定位,最终被企业淘汰。

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改革评价标准外,还要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企业文化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既把操作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把企业文化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掌握立足于企业的本领。实训教学有很好模拟、再现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条件。

1.2 毕业生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只是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他们还是可以定位为技师、班组长,通过磨练还可成长为车间主任、项目经理等。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可以效仿企业生产流程的全部来进行实训教学管理,通过模仿企业管理流程培养出千千万万的班组长。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用人单位很看重的。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进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

2.1 企业的管理职能

对于企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企业管理因素是企业的管理对象;企业的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项目计划、项目组织、项目指挥、项目协调和项目控制。

生产的管理、经营的管理、人事行政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生产管理又包含技术的管理、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管理、质量的管理和物资的管理等。

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系统的方法和优化的方法是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

2.2 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实训教学中的构建

企业化的管理体系需要各种各样的模式去支撑。由于实训的项目不同所对应的管理模式也不同。要想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完整理念,能够运用各种管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实训体系,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实训管理体系。结合机械类专业的实训特点,我们将管理模式建立如下:

(1)实训场景的构建。

为了使学生在硬件环境上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实训车间的结构形式与企业的车间结构形式相似的特点,将学校的实训管理机构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设置,如公司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在车间的外部布置上,利用一些板报,警示语等,在潜意识中让学生融入企业文化。

(2)劳动纪律的构建。

劳动纪律也能提高生产力。毕业不久的学生在企业中经常就是因为不能遵守企业规定而被辞退。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实训也有相关规定,但平日里往往监管不够,起不到任何约束的作用。实训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考勤的制度、班前会与班后会、交接班的制度、安全责任的制度等,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

(3)考核标准的构建。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实训应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保持相近,比如,可以将实训考核的成绩制折算成薪金制,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概念:实训课程可以获得一定的酬劳,而这酬劳的获取是要看对实训效果来决定的。酬劳制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放大心理上的过失,扣10元与扣1分对人的心理作用是不同的,这种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减少了违纪发生的频率。

(4)现场管理的构建。

积极开展“7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节约),如设备的管理、工具的管理、物流的管理、安全的管理、现场作业的管理、定置的管理、目视的管理、看板的管理、目标的管理等。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3 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我院从2009年在实训教学实施企业化管理,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收到了预期效果,证明这种实训管理模式还是行之有效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3.1 教师是关键

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管理的知识。目前,各个学院具有这种条件的实训教师还是不多。教师个人应学习企业管理知识。

3.2 明确管理目标

“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将企业的文化意识和企业的管理能力作为重要能力要素进行强化,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提升个人综合管理能力。

3.3 校本教材的企业管理理念

我们自己编写了校本教材,其中融入了许多企业管理理念。在每一个章节介绍企业的管理知识,由企业生产中提取的教学模型来讲解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

3.4 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实训教学的管理体系,一定要制度先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劳动纪律的考核标准、成绩考核的评定标准、创新的奖励标准、安全管理的制度、设备操作及管理的规程、工序管理的规程、工具管理的规程、质量管理的标准等规章制度都是我们结合实训项目指定的。对违规违纪的学生一定严格处理,让学生牢记制度就是制度,不会因人而变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管理的公平与公正性。

4 结论

通过这四年的实践与总结,实施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训教学中还是行之有效的,他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实操能力,使毕业生真正实现“进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提升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玉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宋维同.制造业班组长训练课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黄尧.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15-16,21.

第2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一、课前讲清实训宗旨和实操要领

一般应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应分析应该采用什么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其次,怎样开账,即怎样设置明细账。品种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生产步骤或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分批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批别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有两种方法:如果辅助车间生产的品种较多,如工具、模具的制造,材料加工等,账户设置方法与基本生产车间大致相同,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种或劳务种类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如果辅助车间生产产品品种和劳务种类单一,如供电、供水、供汽等,则可采用简化方法,不设制造费用账户,辅助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制造费用,一般以制造费用为一级账户,生产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期间费用明细账的设置,根据需要可按全厂设置也可按各部门设置,

二、教师示范

学生只是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模仿着做。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案例(防止学生抄袭)用多媒体示范,如成本明细账设置、成本计算单的开设、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辅助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完工产品的结转等。教师还应自己做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应有尽有,以供学生模仿。成本会计实训与基础会计实训是有区别的,后者更细,更具特殊性,犹其是多栏式明细账的应用。在实操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要求教师提供教师做的样板。可见,对于学生来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实训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是很受欢迎的。

三、学生模拟实操,教师加强辅导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实操,最好用手工账来训练学生。手工账全面、细致,最具典型意义,可加深学生印象。账簿、记账凭证全部用现行财政监制的、通用的记账凭证、账簿,各种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可以自己编制,只是背景资料可用模拟实训资料,但要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示和综合实训。原始凭证最好是仿真的,以提高实操环境的真实性。

实操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为鼓励学生实践,实训成绩应记入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记分比例以30%~40%为宜。不参加实训将不能取得实训成绩。

为强化实训,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实训作业,从现实出发以三到四周左右为宜。

学生模拟实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实训软件,实际上就是软件公司通过网络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在实训软件提供的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量大,既可进行单项实训,又可进行综合实训:实训效率高,学生一完成实训作业成绩就出来了;教师随时可监控学生实训,有利于课堂管理,学生前一步骤结果不正确就不能进入下一步骤实训;还可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很受学生欢迎。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由于设备限制,实训规模有限;实训软件还不够成熟,功能也不很健全,一般只提供一套账;电脑的虚拟环境与企业现实环境是有差距的;学生很快可做完,印象不深刻等。所以还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还可利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成本核算模块进行实训。

四、厂校挂钩建立实训基地,到实训基地实训

与工厂(公司)挂钩,建立实训基地,这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可为企业量身定作培养对口人才,供需见面,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增加就业。

五、加强实训后的总结和讲评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实操的积极性,实训完成后要进行讲评,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同时不点名的指出存在问题,并且教师纠正错误时应示范,展示正确的作法。也可在讲评时请学生做正确的演示,以增加师生互动。

实训后可以展示部分优秀实训作业,并附有点评,也可在学生中传阅部分优秀实训作业。

评分时应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作为标准,同时考虑作业质量和学生认真的态度,给予客观的评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一是要调动学生实操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实训作业,通过各种手段给他们动力和压力;二是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手工账、多媒体、实训软件、实训基地、网络、财务软件、教师示范等,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三是教师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金泉、郭小金、张绪军:《成本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在高等学校,实验队伍一般是指负责实验技术的人员,其工作包括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相关仪器设备的培训与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当然,随着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发展,实验队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职责需重新定位,实验队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参与日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训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才能相得益彰。高校发酵工程技术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学专业老师与实验队伍配合默契,互相尊重,既分工又合作,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发酵综合技能。高校发酵工程技术综合实训突出的是接近实际生产,为此,高校要配套专项经费用于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及后期维护、实验队伍技能培训、实验耗材支出等,使实验配套尽量达到发酵实训要求。目前高校实验室改革已由课程实验室组建成为综合实验室或专业实验室。高校可统一协调,建立一个满足发酵专业教学综合需要的公共性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化,会让教学更加方便,对于学生,不同实验可以在同一实验中心完成,利于节省时间,方便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2实验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安全教育

高校发酵综合实训是模拟企业发酵车间的生产过程而开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理论教学包括种子的制备、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种子质量控制、接种、发酵中间分析及代谢调控及产物分离纯化等内容,教学工作量大,难度高。为此,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高仿真模具进行形象教学,或者开展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发酵相关仪器设备及整个发酵工艺特点;此外,可请仪器厂商或发酵企业的工程师开展公益性技术讲座与座谈,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仪器设备的理解往往最深入,其讲解更加实用且易懂。当然,由于发酵实训涉及到蒸汽和压力容器,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在教学时应把安全教育摆在第一位。应确实做到保证每位学生熟悉实验平台及周边环境,比如水阀、电阀、消防设施及出口位置,对学生进行消防培训,至少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实验,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好防护措施,如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实验进行时,应要求学生密切注意实验进展,不准随意离开岗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要有紧急预案,对一些常见的中毒情况应掌握急救措施。

3生产实训

3.1岗位设置和管理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发酵企业车间的管理框架结构,设置车间主任、各工艺班长、普通操作工三种岗位,分别有教师和学生担任相应的职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生产实训的工作。教师任车间主任,组织实验平台生产实训工作,布置各项实验任务;学生骨干任工艺班长,完成主任布置的任务,抓好班组的生产管理,督查发酵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按要求做好交接班工作;普通学生为操作工,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及时准确的填写岗位原始操作记录。

3.2全程模拟企业生产开展实训

实训往往以某一具体实例开展,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色氨酸。原料采购,保藏及领用、仪器设备维护、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等生产工作都是学生实训的内容,通过实训,学生明白企业是如何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的,知道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应职应岗的能力。

3.3实训考核

实训结束后一定要开展总结大会,肯定学生的工作和成绩,也应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根据实验结果单纯的用成绩评判学生的优劣,实验结果均有偶然的因素存在,学生只有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算合格的学生。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会创新的综合性人才。

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厂生产环节的实习和观摩,将课堂理论知识于实践认知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发酵理论知识。实验平台是模拟大型生产的小试环节,一般发酵小试后进行中试发酵实验,最后进行大生产,这还涉及到其他很多问题,如发酵车间的设计和改造,设备的选型,工艺放大的调整等,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企业大生产,才能让其明确专业特色在企业中的作用。

5结语

第4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参加并完成总公司**第三、四、五批学习动车组机械师理论资格性培训合格,学习动车组机械师80人。

二、实训目标

通过现场实训,进一步提高配属各型动车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能力,掌握动车组相关运用、检修规章和安全作业要求,具有相关特种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对动车组一二级检修标准、作业流程、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熟练掌握,初步具备独立作业能力,能够担当动车组运用检修工作,达到动车组运用检修岗位标准并取得任职资格。

三、实训方案及实训计划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作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其中综合类58学时,实作培训280学时,共338学时。

四、实训要求

1.现场实训期间,按时填写《动车组机械师资格性培训书(地勤)》。参加实训的人员,按培训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授课人员做好备课,职教科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纳入考核及职教培训周通报。

2.组织开展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车间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分配到班组进行跟班学习。班组必须进行8学时的现场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安全考试,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班组安全考试不合格不得进入现场进行跟班学习,班组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检修车间签订师徒合同,并分别提报职教科、劳人科审核。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要求,结合地勤机械师岗位细化制定“师带徒”培训计划,跟班学习期间,按照《“师带徒”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师带徒”培训,学员每天填写《学员跟班学习日写实表》,跟班学习结束后,填写《师徒合同履行情况总结》。由段组织进行定职考试,主要包含安全、理论及实作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安全考试90分及以上为合格,理论、实作合格成绩均为80分及以上。

3.在每项实训项目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评,凡是出现项目不及格者,需按照该实训项目重新进行培训与测试,指导考评通过为止,后期培训计划依次顺延。

4.定职考试实作项目共五项:(1)工、量具,仪器仪表的使用;(2)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及紧急救护;(3)计算机基本操作;(4)钳工基本操作;(5)动车组运用检修专业技能。实作考试时,由职教科确定具体考试项目。实作考试共考评5项,总成绩按照(1)×5%+(2)×15%+(3)×5%+(4)×5%+(5)×70%计算。

5.如安全考试不及格者,延期一周,组织补考。补考不及格的,延期一个月,两次及以上补考不合格的延期三个月。岗位培训理论、实作考试任意一项成绩不合格的岗位培训延期一个月,组织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岗位培训延期三个月。

第5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一、“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的构架

2001年石家庄市提出了建设“药都”的目标:计划将本市建成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维生素生产基地以及国内外具有一定优势的半合成抗生素、生物制药基地与中药现代化基地,形成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药都”。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观”的要求,针对制药行业一线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在大量需求化学制药生产、运行、管理岗位的同时,围绕制药技术的设备维护岗位和药品营销岗位也成为制药行业人才需求增长点。基于上述市场调研结果,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专家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以化学制药技术为主体,制药设备维护和医药营销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架构,这种“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按类型由实践和理论两个教学部分组成。

1.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1)基本技能模块。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美学修养、纪律观念、具有较强自学基础和能力、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通过政治理论与道德修养、军训、体育等实训课程来形成;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课的听说训练、上机实训来形成。(2)职业基本技能模块。具有基础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操作、分析、设计能力;化工生产设备认知、操作、设计、维护等基本能力;化工生产系统基本参数测量及自动控制的基本能力;识、读企业生产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的基本能力;化工生产过程中进行零件加工、设备维修及检修的基本能力;药品生产过程关于原料、中间体、产品的分析检测的基本能力;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化工机械实训、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训、药物合成实验及药品分析实验来形成。(3)双证书模块。中级分析工证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常用设备的使用、保养;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工培训来形成。(4)主体核心技能模块。具有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实用基本技能、工艺生产控制的基本能力、工业生产认知基本能力。(5)设备维护方向技能。具备常见化工制药机械的有关维护、维修、安全使用等基本能力。(6)医药营销方向技能。具备各种医药产品的营销策划、推销能力等。“一体两翼”所需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测试、生产顶岗实习、工作实习等形成。

2.理论教学体系构成。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一个“主体”:化学制药技术工艺操作控制方面以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制药工艺学、工业药剂学、制药工程设备、药事管理等课程为主。“两翼”:设备维护方面以化工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制药机械和设备维护为主;药品营销方面以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品营销学为主。这种课程体系的架构增强了专业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境育人”教育教学方法

1.校内“实境育人”环境。校内实训基地不断地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在原有化学基础实验室、化工原理实训室、有机合成实训室、分析测试实训室、纯化水实训室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制药专业中试车间,改造了纯化水实训室,又新上纯水自动化灌装线一套。

制药专业中试车间,按照“教学、实用、安全、规范”四大原则进行安装设计,车间内部分为动力区和生产区,公用工程齐全,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循环冷冻水等全部按照制药厂实景要求安装,是一个小型化的制药车间,实现了院校与企业工厂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校内实境教学平台。在车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热、制冷、高压等反应操作,还可以进行固液分离、流体输送、干燥、精馏等操作,并可以进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机械、化学反应工程等多门课程的现场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实境教学基地。

为了使实验、实训设备更加贴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学院又购置了14个单元的化工仿真车间,在此化工仿真车间学生可以模拟例如离心泵、换热器、压缩、吸收、精馏、间歇反应、连续反应、加热炉、常减压蒸馏等操作。仿真车间涉及的仿真软件都具有真实的工业背景,工艺流程、设备结构和自控方案都来源于实际;精选的单元操作内容都是制药工业中最常见的;操作与控制界面先进;突出操作实践。仿真车间的建成和使用,在实境教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校外“实境育人”环境。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行业优势,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近几年,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先后选择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生产规模适度的生产企业,采用多种方式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与石家庄某制药厂合作,共建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工程实验、毕业设计均可在工厂由专业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学生以工人的身份在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对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设备、车间布置、劳动组织、产品物流、市场状况、环保要求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通过与多家企业建立教学、研发和技术服务的关系,使产学研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制药专业的发展,达到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目的。

3.“实境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术改造水平,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六步走实践教学体系:即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和对生产企业的体验实习、进行职业基础课程的实训和双证书培训、进行职业技术课程的实训与实习、顶岗实习、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测试、进行工作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中渗透爱岗敬业、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人文素质的教育。

三、“一体两翼、实境育人”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机制

1.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学院积累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并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和形成了教学管理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我系根据各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系级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聘请了6位具有高级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严谨、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实力雄厚,爱岗敬业的教学师资队伍。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职5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3人;硕士研究生8人;院级骨干教师8人。本专业教师在高职教育的改革中边探索边总结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

3.教学质量标准健全。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各教学环节都制定了标准和要求。还根据学生提前就业所带来的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提前就业学生教学要求”、“学生工作学期教学组织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

四、“一体两翼、实境育人“课程体系的成效

1.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课程体系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这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化学制药专业2001级开始策划建立并实施。几届学生下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高就业率。几年来,已经有400多名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基本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零距离”上岗。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3.实质性办学。有校内的实训车间作基地,与多家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与几家企业开展实质性联合办学的探索实践。

4.高就业质量。由于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毕业生更加适销对路。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5.落实双证书。2004年首次开展“化学检验工中级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02级60名制药专业学生全部拿到《化学分析中级工》证书,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实力。04级将分析工培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学生经过培训,既能拿到证书。

第6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 能力平台 实训模块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是国家级示范学校,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有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深刻体会到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技术人才,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训练为突破口,建立实训基地,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者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将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两个方面。

1.电子工艺实训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纪守纪、操作规范的职业作风。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求实创新的职业意识。

为落实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实训中心结合每个实训模块制定和完善学生的行为规范,并结合技能培训题目,专门设计培养团结合作、求实创新意识的内容,将素质养成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电子工艺实训的技术基础能力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涵盖多个技术领域、门类齐全、专业众多的产业。因此电子工艺实训的技术基础能力目标确定为:

(1)电子基本能力平台――从事电子操作技工必备的基本能力。

(2)电子专业能力平台――从事电子产品开发、制造,维护技术人员必须的基本能力。

(3)电子职业能力平台――从事高新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和对高新技术设备进行操作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环境对实训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的效果,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均按照电子工厂的环境、氛围设计实施的。

1.实训场地

目前实训基地一期建有三个实训车间,每个车间建有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设有20个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一套工具和一只万用表,可供一个学生使用),总共120个工位,可同时接纳三个班120人的学生进行电工、电子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培训。实训基地二期建设已启动,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和职业能力的培训。

2.实训车间工位的布局

由于电子工艺实训离不开手工焊接、装配、调试、总装等工艺流程,故将实训车间分成两个区域:装配区和调试区,装配区有40个工位,调试区有6个工位,这两个区域完成的功能、培训目标不同。装配区用于完成手工焊接练习、电子产品装配等过程,调试区用于完成电子产品的测试、调试等过程。

3.实训车间的环境布局

营造一种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氛围对于实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实训车间的墙面上悬挂实训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并布置与电工、电子工艺实训相关的实物(各种电子元器件)展板。

三、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训的效果。

1.实训基地的组织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模拟工厂的管理模式,设立拉长(Line)、总拉长负责制,即每条生产线配备一名拉长(指导教师),指导20名学生的实训工作,各拉长服从总拉长的统一管理。拉长和总拉长都设立了相应的岗位负责制度。

2.实训教学课程及内容。电子工艺实训属于电类各专业最基础的技术层面,也是学生动手操作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为专业能力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已开设的实训教学课程有初级、中级电子工艺实训、实用电工实训、电气工程实训、计算机拆装实训等。将要开设的课程有:集成电路应用实训、彩电维修实训、表面贴装实训、印制电路板制作实训等。其中初级电子工艺实训内容包括三个模块:手工焊接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简单电子产品――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中级电子工艺实训内容包括六个模块:手工焊接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较复杂电子产品――调频调幅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电路工作点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收音机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等。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3.学生实训管理。为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首先要接受实训前的教育,内容有实训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安全用电教育等,学生考勤要打卡,上下班各一次,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必须穿工作服,佩带胸卡才能上岗,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实训内容的实施、操作要点,设立一些实训内容专门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4.学生实训考核评定。学生实训成绩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结果,采用模块考核与评分结合的方法,例如,电子工艺实训成绩100分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职业道德素质考核占30分,操作技能考核占70分。在教学内容的实施操作中,始终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在实训的全过程中,培养出工科电类、非电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四、在实训教学中完善实训教学文件

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积累和总结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步完善了实训教学文件。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还应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实训中心把教师分批送到电子工厂参加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电子工艺生产实习,熟悉工厂生产程序及全面质量控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从电子工厂引进技术人员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六、取得技能资格认定,加强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电子工艺实训面向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学生。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岗位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从事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因此,经过正规培训并获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配合信息产业部进行相关的技能等级鉴定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毕业时除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经过培训考核后,还可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或上岗证书,这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技术基础。学生们普遍反映,经过短短两周的实训,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东西,有岗前培训之意,这适应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2]陈桂珍等.加强实验室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7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1)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缺乏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投影,在讲授内容中添加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源,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初期的车工实训中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观看到各种车床设备以及其工作过程,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学生出现了视觉疲劳现象,他们对多媒体中播放的教学内容毫无兴趣,导致车工实训教学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2)安全问题被忽视。虽然进行实训之前,教师都会花费一周的时间为学生灌输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是学生和教师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车工实训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如女同学头发没有扎起来,戴手套操作机床以及在车间打闹等。

(3)实训车间噪音较大。实训车间中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车床运转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特别是在多个班级同时上课时,噪音更是严重。教师在讲解机床操作规范时,由于噪音的影响,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听得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不听老师讲解,在旁边嬉戏打闹。

(4)教师教学范围有限。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内人数为20~30左右,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能够使用一台机床进行示范讲解。这样几十个人围在一块,很多学生不能全面看到教师的操作步骤,课程内容理解得比较片面。另外,由于机床数量有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能够几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每个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比较少。

(5)实训内容较陈旧。车工实训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加工的零件都是很多年前针对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进行确定的,随着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零件已经逐渐被淘汰。学生学习到的技能比较落后,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其技能水平的需求。

(6)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较差。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他们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其操作技能较差,不能够适应车工实训课程的教学需求。

2.提高车工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1) 采用虚拟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各种模拟仿真系统逐渐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如学生可以先利用软件完成对零件二维或者三维特征的造型,然后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加工功能,模拟机床进行加工。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虚拟教学平台,为每个学生配置一台计算机,学生在电脑上完成对虚拟机床的操作,练习其操作的熟练程度。另外虚拟教学平台的创建,也解决了教师学校车床数量有限的问题。

(2)重视班前会制度。学生进入实训场地进行实习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召开班前会,一般为5分钟左右。在班前会上,教师一方面强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布置本节课要进行的任务。另外实训结束之后,还要组织学生召开班后会,对上课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整个实训课程进行整体把握,严禁学生在上课期间进行打闹。教师也可以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定的角色,使其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

(3)改善实训车间的教学环境,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学校要不断改善车工实训车间的教学环境,避免使用噪音较大的设备。另外学校还可以按照一体化课程的要求,为学生配置一体化工作站,教师在一体化工作站完成对课程的讲解。

(4)加快车工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要组织优秀的车工实训教师,开展车工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入企业学习和考察的机会,让教师能够了解到当今工厂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工艺和技术;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市场考查的机会,了解当今社会中需要进行加工的零件类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其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实现车工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5)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车工实训课程。随着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学校要不断加强跟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学期学习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工厂中零件的生产内容。利用学校各种车床设备,为企业进行部分产品的加工,同时学校在企业零件加工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实现车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6)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特别是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胜任车工实训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3.结论

车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车床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操作面板中的各项功能进行零件的车削加工。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进行车工实训课程学习时的积极性不高,车工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为了确保车工实训教学质量,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训教学经验,对车工实训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车工实训课程的改革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雨田.关于提高车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

第8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控机床;日常管理;日常保养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115-02

近年来,数控技术应用已成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之一,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从事此行业的人数增幅不大。国家为了应对机械制造行业中数控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培训工程”和“助学措施”。我们学校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市场需要,于2007年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六年来为满足实践教学,我们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数控实训车间,建立了数控仿真实训室。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且后期维修费用较高,因此对其管理和维修要求严格,如何管理和保养好这些数控机床,使之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已经成为各中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教学用数控机床的特点

1.1教学用数控机床的应用

教学用数控机床是一种以教学实习为主的小型数控机床,专门用于职业院校教学。与工业生产大机床相比较,具有占用面积小,功能齐全,价格便宜,学生使用方便,教学使用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教师通过实习教学工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操技能,从而熟练掌握。

1.2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

中职学校教学用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均为青少年学生,他们多数是第一次进行机床的实践操作,没有实际经验,很容易触发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对刀不准、切削用量不合适、手动操作不熟练等而产生各种故障。

1.3后期维护和使用管理方式

很多学校教学用数控机床没有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预防性维护,通常会在故障发生后维修,教师与学生不能及时辨识和处理故障初期状态,等到发生严重故障,再寻求社会专业维修人员参与,大大增加了维修成本。

2数控机床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阶段故障较多,例如切削用量过大导致的打刀、崩刀,由于编程错误而产生的撞刀、由于手动操作错误导致的超程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机床精度下降;

2)日常管理规范和制度不够完善,对机床的维护缺少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预防性的管理与维护;

3)数控机床闲置过长会使电子元器件受潮,加快其技术性能下降或损坏。学校在假期不使用期间很少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也加速了机床的老化和故障的产生;

4)部分教师操作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强。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放松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由此引发机床故障,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5)机床过度使用,疲劳工作。故障机床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学生上课时间不合理、甚至出现冲突时,学校为了缩减教学成本,减少工位,多名学生共同操作一台机床,教学效果不好,同时也增加故障产生的频率。

以上原因均会导致教学用机床频繁产生故障,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教师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实际教学内容,造成了增加教学成本,同时降低了教学质量。

3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1建立数控实习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学校设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各实训车间针对性地制订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机床自身的特点,制订出合理、规范的数控机床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到定人管理、定时维护。日常维护工作可以分为每天检查、每周检查、每学期检查,对一些频繁运动的元、部件,都应该作为定期的检查对象。

3.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实训具有技术与知识密切联系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配备的人员必须养成勤学、善思、多实践的工作习惯。打造一支理论实践能够完全对接的师资队伍是管理和维护好学校数控实习机床的前提。

3.3加强教师在实训期间的巡回指导

学生训练时期间加强巡回指导,既能有效辅导学生,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有效地避免故障的发生。如学生在仿真实训室对程序进行测试,确定程序无误,利用软件将程序上传,进行单段循环,可以有效避免因程序导致的故障。

3.4及时排除故障,协调教学与维护工作的矛盾

灵活安排教学和维修,例如机床定期维修和常规检查可以安排到假期、周末等课外时间。实习期间,机床一旦出现故障提示,说明已经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应该根据故障提示编码查询机床手册,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及时排除故障。同时,实训车间管理人员应保存机床维修记录,以便日后查询。

3.5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在每次实训开始时,均要强调操作安全的重要性。实习课题要包含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且让学生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习的习惯,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停止实习。其次学生必须要完成编程检查、仿真模拟、图形模拟的步骤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以防止产生打刀、崩刀、撞刀、超程等事故的发生 。

3.6 加强实训车间的卫生清理

每次实习结束,应安排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机床的卫生清理。机床周围环境脏、乱、差,以及粉尘太多,均可以影响机床的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清理电路板污垢和过滤网,也可能产生短路现象和散热不良,从而造成故障,所以必须定期进行卫生清理。

数控机床集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测量为一体。数控机床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要求教师全面掌握电气、机械、编程、机械英语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备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学校在设备管理、教师管理上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数控机床的频繁故障和维修,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新.数控机床编程与维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版,2007,5.

第9篇:车间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专业车工技能教学效果

车工技能这门课程是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培养中职生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可以更有效地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车工技能实训以后,笔者发现,学生基本具备机械加工与制造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了车床操作技能;也具备了产品检测能力以及辨别零件制作质量的技能;也具备对基础性加工设备实施维护与修理常见障碍的技能。笔者近几年来,对如何提高车工技能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究,认为传统的职校车工技能实训形式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本文则在总结与分析当前职业学校车工技能教学现状及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车工技能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车工技能教学现状及存在不足

1.师资短缺

目前,由于车工实训教师严重短缺,导致车工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一个教师引领几十名中职生在一个实训车间里,而学生流动性比较大,则难以高效实施组织与管理,并且常常会出现顾彼失此的现象,并且整个实训过程犹如在“放羊”,造成老师身心具疲。

2.难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

车工实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车床的操作,在操作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出现错误操作,而在错误操作发生后,教师往往难以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从而难以使中职生形成优良的专业习惯。

3.个别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有的中职生对车工实训教学活动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似乎来到车间仅仅是为了看热闹,在实践操作的时候从来不动手,面对车间的实训教学时便心生恐惧。

4.教学效果缺乏过程评价

在对车工实训效果进行评价方面,通常都是等学生实习完以后,教师结合学生所做的产品的质量,相应的给出一个成绩,基本上省去了过程评价。

二、提高车工技能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担任车工教学的教师比较少,则会使得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会比较艰巨,显然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职校应该加强车工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格选聘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充实到车工实训师资队伍中来;二是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岗位培训,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努力提升其教学技能。

2.实施三级技能指导模式

在上车工技能课的时候,一位老师便要对几十位学生同时进行指导,倘若有多名同学在同一个时间提出了不同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来处理?导致部分学生要耐心等待,还会出现同学之间讲话以及走动的现象。一位教师的确是很难照顾过来,当时又无法每一节课中都安排两位老师,怎样处理好这一系列的难题?教师第一步要完成好的就是提起预备好技能教学的内容,可以先给“兴趣小组”同学进行讲授,引导其反复的进行操练,让其理解并且掌握,之后再结合相关班级的有关情况,筛选出3到5名学生进行组团,形成一个学生辅导团,要进行教学班级的技能应领讲完之后,再将辅导团内的成员逐个分配到相关的学生中去,引导他们去指导部分同学,有效处理同学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再结合反馈过来的情况,再针对共性的一些问题进行再次强调。如此,经过老师到学生辅导团再到全体同学级技能指导模式,使实训教师分身有术,从无序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驾驭全局。

3.积极开展以赛促学活动

“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个专业,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位学生,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位教师,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所学校。”技能竞赛既能起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赛促学活动,比如,每学期将举办技能比赛、操作表演、作品展示为一体的技能节,确定技能竞赛周或竞赛月,形成浓厚的技能教学氛围,切实推动班级技能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职校车工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上岗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基础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教育,并接受了一定量的技能操作训练。但毕竟与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及所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学生还必须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下厂实习的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将学生送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学校领导及相关的教师负责检查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根据实习中的表现,作出一定的鉴定,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通过企业实际的强化性劳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对企业生产实际工艺和流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顶岗,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和安全文明生产习惯。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学到书本外的实际知识,还可从企业里的老师傅那儿学到一些实际经验和操作窍门等。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还可以将书本上难理解的内容与实际结合。

5.注重教学效果过程评价

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练习情况,让学生总结训练中的得与失,对其共性 问题、重点环节着重进行讲评。对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对于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学生,要严肃批评,但批评要有度,并且一定要讲清其危害性。同时,在必要时要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要求其重新回到车工训练阶段,直至加工出达标的车工零件。

总之,上述几点是笔者多年在车工教学研究中所积累的一定体会。笔者认为,在职校车工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换角色,大力激发学生对车工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愉快地吸收车工技能知识,从而提高职校车工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丽. 强化实训教学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2] 冯高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教学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