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并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守身如玉”,“一尘不染”,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以律己的精神。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五、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D648
经过九年苦读的莘莘学子,终于迈入了大学的生活,展开了人生旅途的崭新的一页。刚刚迈入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充满了对将来人生的希望和憧憬,一切都是那么具有诱惑力,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的孩子,高校教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十字路口的指明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担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所谓道德理想,就是指人们依据并结合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激励人们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的高尚品德;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道德修养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1·高校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的学习。
教师道德有其深远性,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它要求教师凭着自己的职业良心,尽可能地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有更高的水准,教师要把培养五爱、四有新人等精神贯穿于教师道德的各个方面。
2·高校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的学习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在对学生进行施教时,要注意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同时改正缺点。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着教师在道德上要为人师表,做人之楷模。教师在教学和为人处事中要时时紧记自己的行为,以教师行为规范为准则。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赖,起到应起的作用,完成教师应完成的职责。因此,为人师表是古今中外对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
1.教师道德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获得了崇高威信。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师德、师能的建设。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自己威信,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2·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使施教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时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设计者。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并注意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典型材料,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建设。
3·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可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丰厚的薪金,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确实难以从教师职业中得到,但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在社会中能否得到承认、实现和满足,重要的是看自己对社会尽职责的程度和贡献大小,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是一种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它平凡艰苦,不涉名利、两袖清风、默默奉献。所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谨求实,急社会所急,想学生所想,确实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明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切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担负着“振兴教育希望”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成为广大教师行动的指南。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79-02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奉献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奉献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职业道德。由于教育劳动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一般行业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对待教师职见应该有敬业献身的精神。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要不辞劳苦、辛勤耕耘,时时刻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识大体,顾大局,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育劳动的真实写照。
二、教师对待教育对象要有创新的爱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见,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的播撒者,真正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说,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广大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
新形势下教师对学生要有创新的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就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调研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交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物质方面,就要加大投入,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等等。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爱。这种爱包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从严治学。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一味地斥责。而是把热爱与严格要束结合起来,做到“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三、教师要与同事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育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生又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时时刻刻都接受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的合作精神或协作精神,是当代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师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群体之一,同时教师对于全社会的智力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是社会生产的加速器和推进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在当今社会,教师个人的学识和水平都是有限的,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的团队精神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目前,基础教育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普遍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气氛。有些教师由于对竞争机制、竞争观念的不正确理解,导致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学会合作共处,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要做到尊重他人,包括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要学会合作共处,非常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倡导在法律范围内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人的首创精神和提高教育效率的积极性,又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教师集体、充满合作友谊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个体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还要注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等沟通、和谐共处,调动各方面的教育积极性。
四、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利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人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利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
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屮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同能达到目的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五、教师对待生命健康要做到身心和谐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和愉悦的情感,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教师走近儿童的心灵的切入点就是进行感情投入,就是教师的爱。有了教师的爱,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格就开始互动、影响和沟通,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师的人格转化成了学生的人格,教师也就完成了人格化教育的任务。”的确,要塑造高尚的人格、唤醒热爱生活的心灵、培养健全而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求教师是一个身心和谐的个体。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6-37.
[2]胡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机制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27-29.
[3]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72-73.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是人们经常用来形容一名教师的一生职业生涯的,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尊敬之情,那为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尊敬和爱戴呢,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密不可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授他们更多的做人的道理。这其中,高校教师自身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
然而,目前社会形势的多样化,多种多样的诱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其中也包括对教师的诱惑,高校教师黑暗面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被大四学生杀死事件,缙云县畔溪中学学生丁于真杀死老师潘伟山,山西塑州教师郝旭东被害案,一例例血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这更使得加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国家兴亡靠下一代,而下一代的培养靠教师,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无比忠诚,要具有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勇于奉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其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世界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大的舞台去施展才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辜负这个广阔的舞台,不辱没教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就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再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兼具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光要传到授业解惑,更重要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让学生成才亦成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首先,作为教师,要忠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且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是高校教师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内涵和谨慎。
高校教师要自觉的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刻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四是要严谨治学,廉洁从教。
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且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发扬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五是为人师表,重视形象。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必须是有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从自身出发,
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努力。高校是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只有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老师,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学校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各个方面的力量要拧成一股绳,要一直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要逐步使教师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真正的“人师”的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少鹏,蒋金泉.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师德;内涵;内省;慎独;实践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技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炼,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是要学习理论。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理论,科学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见不齐而内省也”,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已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已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抵制学术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内省。所谓“内省”就是对自已内心进行反省。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已的言行举止,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总结经验,自觉内省,高校教师才能明确今后改进、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慎独。“慎独”,即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已的言行有失检点。“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慎独”要求教师把道德修养的着眼点放在灵魂深处,时时处处都表里如一,杜绝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丑恶的两面派作风,做到个人独处时,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慎独需要有很高的自觉性,有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长期、艰苦的学习磨练过程,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平凡事例里去实践和锻炼。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的自身努力,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才能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途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法》中,教师被定义为: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
在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中,教师被用各种优美的文字赞美着: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赞美的语言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不论是专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发展,都应当成为国家及教师个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成为当代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但是,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在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歧视差生,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精通专业,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高校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创新传播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要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内的前沿信息,同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是自己的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从外界环境来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国家要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
国家或者各个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向学生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学生,他身上也必定具有一些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随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关键词:现代教师 职业道德 教育 修养
引 言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他随着学校的产生而出现,担负着向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现代教育,为人师者应该具备并不断完善三大素养:一师德,二授记,三科研。“师德为先,为师有德”。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事关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局, 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 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英国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纵观当前教育发现现在的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很大的问题。
1.1 敬业精神缺乏
教师是工程师,是园丁,可是部分教师并不认同,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伟大事业。在他们看来,教师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本着墨守成规的思想,他们缺少对教师这份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更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转移到了教学以外的事业,有些教师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把科研当做评职称的一种工具。到万不得已时就抄袭他人作品,出现了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也有些教师自认为很忙,没时间做研究,需要时就玩拼凑。这样的氛围不仅助长了研究的歪风, 而且玷污了教育这个高雅神圣的知识殿堂。
1.2 团队精神缺乏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不能把自己的同行当做朋友。因此有些教师就以狭隘的功利原则来对待工作。不与自己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有关学术方面的问题,真正的做到“闭门造车”。 不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别人的思想,又如何能让自己站在学术的最前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
2.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从内涵上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仪表、谈吐、气质等方面的学习,这是外在意义上的修养;二是教师在思想、品德、情操、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境界,这是内在意义上的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论从外在意义,还是从内在意义来说,都是指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进行锻炼过程。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点如下:
(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正是在小平同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愿望集中概括起来,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
3.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看法:
3.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师的思想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出“ 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能有效地杜绝现在教学风气的腐败现象,认清现代教育的职责。
3.2学习、认识自己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明确提出过“笃信好学,宁死善道。”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渐渐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提升自己。
3.3向实践学习
我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孟子也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质。教师在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后,才能更加体会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行为,才能懂得品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钱焕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08, (201)
[2]柳斌,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教师素质培养手册,总序言,1998,(1)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04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迅速发展,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时代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就是要靠教育,而在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一、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
1.教育行业有着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作为教育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育职业的良心、教学作风等内容。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符合与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阶段有其特殊性,高校教师的道德感与责任心和其高深的学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教学效果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程度;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的需求;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责任心的强弱。这些都是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与修养,同时也对教师工作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
2.教师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和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行为改进等环节都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密切联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要树立高深的职业道德信念,要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之上更新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
1.摆正思想态度和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必须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和“内省”。通过不断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这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才能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虚心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并引以为戒。高校教师道德修养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由于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作为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如此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爱岗敬业,要有奉献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还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相结合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赞美教师的话,有很多对教师的赞誉,可它们并不是浮夸,而是真真实实的写照。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它是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很神圣,他不仅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关系着千千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教师的职业又是无私的,它需要我们淡泊名利,不能只求舒适和安逸,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
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更新新知识、新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实践是科研的前提,为科研活动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教学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自己的科研活动整理思路。教学科研是科研的源泉,为科研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素材。科研水平提高之后,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一视同仁,关爱学生。我们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有些学生喜欢和教师交流,甚至以教师为榜样。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有事做时是比较盲目的,所以在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以恒心和毅力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上,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选择性的爱护。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商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一视同仁。学生在感受教师关爱的过程中能够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也许会因此受到冷落,感到委屈,从而大大挫伤了他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关心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教育需要教师有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言,文学禹.试论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4).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B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名言道出了教师的职业要求及职业道德。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高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得是传授做人道理。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且也是教师怎样教育学生的重要表现,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道德,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
1、热爱教育原则
首要原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学工作,有高度责任心和自豪感,尽职尽责,创造性做好教育工作,心甘情愿将自身精力奉献于高等教育事业。
高校教师,要甘于清苦,耐得住寂寞,潜心做学问,能够教会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高校教师这个行业,意味着你的物质生活将不会优裕。大学老师每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找学生谈心,对于研究性大学,教师还要抽出时间搞科研,争取课题,发表高水平文章,每天的工作都忙忙碌碌,不仅付出了体力劳动,更付出了脑力劳动。大学老师每天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身心俱疲。如果不是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一般人怕是坚持不下来。
2、集体主义原则
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避免不了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高校,教师要把握主要利益关系有教师自己与国家的利益关系、教师自己与部门利益关系、教师与学生利益关系。
高校教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自己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价值观,要以主人翁精神,自觉主动对待学校、院系、教研室集体的工作及荣誉;要自觉塑造和维护学校、院系、教研室的良好形象;能正确处理个人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高校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尽心尽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国家。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滥竽充数,也不能敷衍塞责,培养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误人子弟。
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遵循上述原则。在此基础上,以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长此以往,高校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必定能够养成。
就个人来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
真心爱惜教师岗位,甘心奉献教育事业。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爱心、耐心、细心,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有如沐春风之感觉,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往往喜欢听话、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学生。差生,更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壁垒”,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作者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差生,这个学生有一门课程已经“挂科”好几年,其他学生已经正常毕业了,他依然留级在学校,经过一对一几次辅导,他终于顺利毕业。
2、注意自己言行,做好言传身教
学生多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检查自已,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注意自已的言行举止要为学生做出榜样。
尤其注意,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要做到。教师每次上课提起到课堂,才能要求学生准时听课。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已坚决不做。有些男老师,要求学生不能抽烟,自己却在课堂上吸烟,教育效果自然就打折扣了。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加强专业学习,持续给自己充电
高校教师的最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孜孜不倦的学习,做到厚积薄发,时刻准备着用“一桶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通过不断学习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年轻高校教师,在完成自身承担的教学工作基础上,还要抽出时间阅读本专业文献,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研究动态,从而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国内外的期刊发表文章,另外积极申请国家、省市、乃至校内的科研项目。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也补充了专业知识的学习。
4、端正职业态度,以良心从事工作
高校教师的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主要不是靠学校、院系、教研室的检查督导和计算工作量来进行衡量解决的,主要靠高校教师的良心。
教师每节课的知识传授程度,备课的深度广度,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对每个学生的关心程度,为学生排疑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大量工作主要是教师靠职业良心支配的“良心活”,靠教师自愿自觉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