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班主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由于农村小学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且大多外出打工或忙于家务,对教育认识不够、对孩子疏于管理,大多孩子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看管,使得孩子在校问题严重。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分析好学生现状,对症下药。
论文关键词:尊重;关爱;严格;创新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关键,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记得有一位班主任曾这样说过,“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是的,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更是如此。
我国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中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中小学的班级,必须得分析农村中小学班级的现状,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才能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农村中小学虽在农村,但管理越来越完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但是少部分学生如果管理不好,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农村中小学条件差,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学点撤销与合并,学生集中到相对路远的完小,而现在的农村中小学生娇惯脆弱,受不得点滴委屈,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看管,由于娇惯,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各方面,用多种方法尽早了解学生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把特殊儿童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因此,作为班主任,仅仅抓好学习成绩做严师是不够的,还要抓好生活做慈母。
二、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农村中小学尤为重要,一些同学的父母或外出打工或忙于生意或整天种地,对孩子缺乏关爱,孩子属于完全的“自由成长”,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失职,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过十一年的班主任,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包含在着惊喜当中的是他们巨大的进步。
三、不要忌讳学生犯错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所有的学生是完美的,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及我们的努力方向而已,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但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错应该分大小,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或严厉的批评或循循善诱的指导,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作为老师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所以切记不要以爱的名义让孩子的身心受伤。
四、要严爱相济
严师出高徒,爱心固然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现在带的班级我已连续任了四年的班主任,每一位同学深深的感受到我是多么严格,但没有一个人责怪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这种严爱相济的好处,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连年被评为模范班集体。
五、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创设情境,增强集体荣誉感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各项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我们确实借助学校团委、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画竞赛、作文大赛、猜谜大赛、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懂得合作、帮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关 键 词】农村小学;座位编排;撤点并校;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改的进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加强课堂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班级座位的编排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班级座位编排有利于教师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大大减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任务,也可以减轻任课老师的教学负担,优化教学效果。同时合理的座位编排,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座位编排中的常见问题有空间结构上的男女分开、按等排位和唯身高论,以及时间结构上的稳定式和多变式等。然而,农村地区小学由于物资师资缺失,座位编排又会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安徽省天长市乡镇小学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农村小学座位编排问题的调查现状
(一)班级人数过多,教室拥挤
通过走访观察四所乡镇中心小学,记录下学校的每个教室人数数据,绘制了表1学校班级人数所占比例图。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四所农村中心小学人数均严重偏多。每个班级至少有50人以上,而且以60~70人占大多数,完全处于大班额的状况下。
(二)座位编排模式较为单一,绝大部分是采用秧田制
通过观察发现,农村小学班座位编排所采取的模式非常单一,绝大部分采用秧田制。但是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也有教师表示根据课堂需要偶尔采用其他座位方式,比如圆桌式、U型式、小组式,不过仅局限在中低年级学段,而且采用的比率很少。也有教师反映,想通过给学生变换座位模式来提高上课效率,但是由于班额过大,很难实行。
(三)座位编排过程中考虑因素单一,缺乏综合的考虑
在调研过程中,观察了一位班主任座位安排的过程。他让所有的学生按照身高一次排开,然后从第一排依次坐起。在后来与这位老班主任交谈中,得知他是一位座位上唯身高论者。他认为根据学生身高编排座位,更能体现教育公平,同时绝大多数学生也认同与接受这种编排模式,不会造成太多的争议。虽然这种编排方式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但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与其他班主任交流过程中,不同的班主任都会有自己座位编排的模式,有的过于强调按成绩好坏安排,有的强调按身高安排。在座位时间调整方面,不同的班主任也有不同的意见。
根据访谈的记录,本人总结了班主任在座位编排过程中呈现出的四个弊端:第一,按成绩好坏排座位,有的教师用座次来奖惩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平时表现,将优秀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区”、“前排区”,将成绩差的和不守纪律的学生安排在“教室边缘区”、“后排区”。这导致优秀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也更加关注;反之,后进生则在课堂上更容易表现出忽视和反应消极散漫的现象,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更加困难,班级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第二,座位编排上的唯身高论者。如上位老班主任,编排座位只根据学生身高,看似公平,但是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到人文关怀,也不能较好地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第三,座位时间上的稳定式。乐于稳定式的教师认为长期稳定的座位模式有利于班级形成默契的座位布局模式和班级氛围,便一入学按学生身高一次性排座,半个甚至整个学期都不动。位置常固定,学生沿用一种看黑板的视距,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和眼睛发育很不利,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座位时间上的多变式。有些教师一学期数次甚至每月多次变换学生的座位,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理念,多变式的座位模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接触不同同学,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但是不利于学生之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巩固刚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不利于班级的凝聚与团结。
(四)不良座位的弊端,给学生带来的不便之处
在访谈中,学生反映坐在后面上课经常听不清教师上课的声音;靠近边上坐的学生反映,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在座位固定的班级,学生渴望老师能够变换座位,也有学生表示希望能与成绩好的同学坐,督促自己学习等。
二、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成因
(一)撤点并校是适应当前农村教育新形势一大的硬招,但是也带来了弊端
为了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布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第十三条明确提到“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这后来成为农村大规模“撤点并校”的政策依据。据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同时,这10年间,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大多数农村学生进入撤点并校的县镇小学。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总结过去10年来撤点并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校车安全隐患事件频繁增加、学生家庭教育经费负担加重,一些合并的县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撤并一方面提高了教育经费利用率,降低了当地政府办学的资金成本,节约土地资源,但另一方面也是班额过大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低下,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大多是以老教师为主,年轻教师比较缺乏,很多老教师安于现状,思维比较固定。上述教师编排座位存在的弊端以老教师为主。仍然会以学生的成绩为重点,素质教育水平低下,在座位安排过程中过多考虑学生的成绩因素,易导致不公平性。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重、工资低,对教育工作产生乏味
农村班主任一个人要带一个班,同时兼带几门课,工作量大,课后的作业、考试也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在这样的工作量之下,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周全考虑学生的座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固定的座位安排模式,缺乏创新。而且当地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使不少农村教师似乎对自己的职业感到乏味,这就使他们更加缺乏精力去安排好班级的座位安排。
(四)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过少
撤点并校政策虽节约了教育投资成本,但是给合并的农村中心小学带来了诸多后遗症。针对修补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合并学校的资金投入,农村地区的教育本身设施不够完善,再加上必要的资源支持不够,使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更加相对滞后。
三、优化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加大农村中心小学的教育投资,在硬软设备上提供必要支持
在小学已经被撤并掉的现实下,如何去修补撤点并校留下来的“后遗症”,再出台一些方针政策,其效果到底如何还难说。但就目前现状,大班额给座位编排带来的困难,政府应该适当给予相应支持。比如,加大校舍面积,增加班级数量,以此引进年轻新教师,给班级带来新气象,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就学生提到的,很多坐在后面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清教师的声音,建议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配备小型的随身扩音器,这样不仅减轻教师负担,而且保证每位学生上课都能听得清楚。如果学校资金充足,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室,这样学生坐在哪里都可以看得清楚,而且有利于教师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注意力。
(二)学校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关注座位编排问题
校内制定一些关于教师的评价机制,如评选最佳“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等,可以促进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外,还注意班级管理与班级环境建设。
(三)班主任要确立自我高度重视的意识
教室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绩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座位编排有清晰的认识。访谈中,很多班主任认为在座位安排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身高、成绩等因素,就是重视学生的座位安排了。学校和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本,更新观念,在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座位安排。在目前班额大的实情下,班主任更应该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最优化地安排座位。
第一,学生的身高,视力问题首当考虑。教师在座位安排首先考虑学生的身高,体现教育的公平,矮个子坐前面,高个子做后面的。之后兼顾少数学生的视力问题,尽快让学生配戴眼镜,防止学生因(下转110页)(上接97页)视力的下降而影响学习,并纠正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
第二,高年级要考虑成绩互补因素。成绩互补是诸多因素中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关注的因素。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考虑座位的成绩互补。最优化的提升学生成绩,提升教学质量的。
第三,要考虑性别搭配和性格互补。在高年级阶段,有了较强的男女性别意识,老师应该多注意男女搭配问题。而性格上的互补可以避免一些矛盾的产生,例如好动的和好静的性格取长补短。同时,男女生之间性别差异也会表现出性格上的差异。
第四,注意学生表现,适当调整座位。对于班级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可以在座位安排过程中适当放在前面,以方便教师和班主任在课堂上的管理,同时注意学生干部与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搭配。一般来说,学生干部比较遵守纪律,学习自觉性强,这样有利于管理班级秩序。
第五,要科学安排座位轮换时间。小学座位一般两周轮换一次,两周循环一次是比较符合多数人和科学要求的。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轮换次数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可以一个月一次。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浅谈课堂座位的编排设计及其教育学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1995.
[2]杨东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R].教育研究院,2012.
[3]李艳.略论教室中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5.
[4]刘亚丽.农村小学生座位安排途径浅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
[5]刘建明,刘红梅,林玲.试析学生座位编排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平台,2006.
[6]杨玉东.座次安排对教学的影响[J].中小学管理,1997(7).
[7]马艳云.座位对学生课堂注意之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6(10).
一、干部培训
围绕年8月23日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和各学段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治坚定,业务过硬,能力突出,业绩优良,威信较高”的干部要求,年重点办好第一期小学校长更新知识培训班,培训学员70人;办好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50人;办好中层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50人。
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讲座、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管理经验交流与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培训过程的考核和培训结果的评价,确保培训实效性。
培训内容包括通识性培训和分类培训。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MPA管理等通识性培训的基础上,小学校长更新知识培训班突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透析、心理抗压团体辅导,以及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校长如何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助者、陶行知和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学校教学实践的启示、学校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课堂、如何提高领导力等方面的培训;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突出心理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评估、教育管理实践等方面的培训;中层后备干部培训班突出领导科学艺术、职业道德与领导素质、教育信息与教育科研、素质教育、考察调研等方面的培训。要通过培训,提高各个层次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教育理论、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二、教师培训
(一)班主任全员培训。要认真贯彻落实《莱西市中小学班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全面实施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
1.组织小学班主任(350名)远程研修培训。要利用远程研修模式,针对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班主任的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共6个模块48个专题,通过专家引领、学员参与、研讨交流,有效促进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
2.组织初中、职业学校班主任全员轮训。要通过集中辅导与自学研讨相结合,理论讲座与经验交流相结合,课例观摩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进行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案例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整体素养和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3.组织普通高中班主任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的形式,进行扎实有效的普通高中班主任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与要求同初中、职业学校。普通高中要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相关科室要及时跟踪督查,对培训质量进行抽查,对抽查合格学校的班主任颁发合格证书。
(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要对高中各学科市中心组成员,进行“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研究专题培训;对初中各学科市中心组成员、镇(办)和市直初中中心组组长,进行以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和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新型课堂授课模式的构成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对小学各科市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进行以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教材教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对镇(办)的普教辅导员、市直学校教科室主任、课题组组长,进行以教育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对幼儿园农村教研组成员、普通话辅导员、写字辅导员和音、体、美、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以及安全管理员,分别进行专题培训。要通过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青年教师培训
1.抓好新教师培训。一要做好年和年新教师培训工作,确保参训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8%以上。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功、先进教育理论、人文素养、信息技术应用、班主任工作和新课改知识等综合能力培训。二要开展好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做好市小学新教师优质课参赛选手的选拔、指导工作。三要以提高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校本培训、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届新教师的成长。
2.组织参加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一要组织参加教育科研骨干培训、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站、普通话水平培训、经典诗文诵读指导教师培训、音体美卫生教师培训,夯实青年教师基本功,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二要组织参加农远工程资源整合与教学应用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三要组织参加青年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接受高水平外教指导,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青年英语骨干教师水平。
(四)教师全员培训
1.组织现代教育理论培训。要做好辅导教师培训,提升辅导教师专业水平,并组织好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培训与考核。
2.组织网络研修培训。一要依托“教师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培训。尤其要深入开展“与新课程同成长”全市中学教师暑期远程研修工程,抓好暑期高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扩大初中教师远程研修规模。二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教育人才网”、“莱西教育网”为平台,组织广大干部教师积极参与研讨、学习。
3.组织基本功培训。要通过师徒结对帮扶、专家讲座、个别辅导、基本功比赛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粉笔字、普通话、现代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本功水平,并加大考查考核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4.组织师德培训。要贯彻落实莱西市《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精神,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省义务教育条例》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政策法规为培训内容,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专题调研、交流体会、演讲比赛、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强化师德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努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5.组织研读培训。一要开展好“读经典、读名著”读书研讨活动。要积极引导教师自主读书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引领他们反思、改进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二要开展好“学、用《红蕾·教育文摘》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阅读《文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征文活动,力争将学《文摘》、用《文摘》打造成我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鲜明特色。
(五)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要围绕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职业学校有关教师参加市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专业教师培训;同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六)非师范类教师培训。要组织全市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非师范类毕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采取市、镇、校三级培训方式,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非师范类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 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教师队建设新格局
我区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两个载体,依托三个平台,抓好四项建设”思路,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围绕一个中心,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适应教育改革要求,依据教育部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和明确教师专业化方向和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改进策略、优化方法、规范行为,以课堂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教师考核机制,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全程评价指导意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建设两个载体,规划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增加教师内驱力。2011年,公布《关于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见》,请专家分层进行引领培训。2012年,我区将教师职业规划的落实与校本培训同步推进和督察,发现典型后,组织专项交流,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将此项工作抓出实效,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加强专业引领。推出《关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体化实施意见》,将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改革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统筹规划,以各学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出发点,以课标、课程、课堂、评价为重点,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教师课改认知;加强课程开发,提高教师资源意识;立足课堂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借助考试评价,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依托三个平台,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和教师个人成长的统一
以教科研为基本途径,搭建理论成长平台。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教科研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单位在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教科研内容,依据科学理论展开深入研究,注重教科研成果的使用和推广,并请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我区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以基本功大赛为发展抓手,搭建技能提升平台。通过分学段、分学科,符合条件的教师全员参与,市、区、校三级选拔,个别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加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以网络备课为主要形式,搭建集体成长平台。为了加强网管员和我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我们每年举办房山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例和论文评比,探讨并在个别学科试行网络备课形式,组织、引导教师网上备课。
4.抓好四项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落实
开展了“讲师德、树形象,争做新时期形象大使”主题系列活动,实行师德事故“一票否决”,及时教育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依法将严重失德者清理出教师队伍。
建立健全在区教委统一领导下,由研修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教研、科研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教、研、训、信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体制;坚持市、区、校三级培训相互补充,坚持本土培训与国际化培训有机结合,逐步建设起集约水平高、整合性强,合力效应明显的教师培训体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学科教研室(组)推动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发展。举办了“教研组活动展示”等大型教研活动,组织了全区中小学数学、语文,初中物理教研组长培训班。充分发挥研修机构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了结对帮扶和联片教研,加强校际合作。
区教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3年创建规划、年度创建计划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各基层单位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对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初级评估。按照全区创建的整体要求,立足校本、统筹规划、有效整合、系统安排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组织保证、规划引导和必要条件。
■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加强机制建设
加大对我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培养高层次后续力量,加速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强化高端引领
借助特级教师行动计划,组织我区多名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借助“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和“绿色耕耘”项目培训骨干,组织初中骨干教师参加初中脱产培训,组织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到加拿大脱产培训2个月。依托骨干教师全职支教一年、骨干教师送课等活动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接传授给广大一线教师。
■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我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意见》精神,形成合力,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建立健全了班主任选聘、培训、考核、评价、表彰和保障制度,为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创建平台,提供保障。维护班主任教师的合法权益,减轻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保障他们的各项待遇和身心健康。
【关键词】 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调查;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学校的班主任,深知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特别是班主任角色转换,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我和我们学校的校长对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这个问题都非常感兴趣。然而,如何转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呢?于是我们开始提出了加快和发展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2 调查的过程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港南区位于贵港市南部,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和桂平市交界,是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的中心,总人口50多万人,其中96%是农业人口,全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是在农村从教。因此,笔者选取贵港市港南区农村初中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代表性。
2.2 文献的查阅。从准备开题报告时起,就逐步进行了文献查阅。2006年3月,论文开题报告完成。2006年4月,笔者充分利用在广西师范大学集中学习的时间,一是到广西师大图书馆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新课改和班主任工作及角色的报刊杂志,做了大量的笔记。同时,根据导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借用或购买了20多本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利用回单位工作的时间进行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2.3 调查的展开。在研究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调查中编制了“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问卷”共32个问题,包括班主任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班主任的自我发展计划等六部分内容。同时拟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全部为封闭性问题。
2.3.2 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调查均是在贵港市港南区的28所农村初中选择调查对象。把全区的农村初中分为城区周边的初中、次于城区周边的初中、边远的农村初中三类,再在每类初中中随机抽取5所。每校随机抽取班主任15人,共225人为班主任问卷的调查对象,在上述15所初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每校30名,共450名学生作为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
2.3.3 问卷调查的实施。2006年9月间,在区教科局领导的支持下,在征得各初中同意的基础上,班主任问卷由该校校长协助发放并收回;为防止学生因害怕班主任不敢如实作答,学生问卷由笔者及经笔者培训过的一些老师亲自到相关学校相关班级抽取学生填写,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
2.3.4 问卷结果的统计。问卷调查中,向班主任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率为93.33%;向学生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3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96%。2006年10月,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
2.4 访谈。2006年11月,笔者在问卷结果统计的基础上,还深入到港南区的桥圩五中、湛江二中、木格一中、东津四中等四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一是实地观察这些学校的设备设需,校园建设等办学条件。二是和校长谈话;。三是和政教主任谈话;四是和部分班主任座谈。同时,笔者还亲自观摩了三位班主任的班会课和四个班的班级活动课。这些为探究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提供了很有价值论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实现角色转换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及时形成。
3.1 工作倦怠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3.1.1 农村初中班主任存在着倦怠状况。调查表明,对班主任工作表现出豪情壮志、满怀激情的只有11.5%;有所热爱,但不求完美的占42.3%;很不喜欢,迫于无奈的占46.2%。这三种现象,基本上没有性别、民族、职称、学校差别。但在年龄和教龄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越年轻的、工作年限越短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越感到倦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实施,社会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2)班主任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于其他不同行的大学生而言,班主任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班主任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班主任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
(3)班主任过重的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仍在继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每天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回到家,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这样繁重的工作,班主任几乎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学校“以分数论学生,以班级成绩论班主任”的现象人为加重班主任间的竞争,迫使班主任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3.1.2 工作倦怠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阻碍。农村初中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工作倦怠。新课程下,这种倦怠现象,严重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首先是影响农村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积极性。叶老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对工作产生倦怠,没有兴趣,工作便是消极的,甚至有想“跳槽”、“下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何来的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更谈不上模范的职业道德标准了。
其次是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创造性。由于班主任工作感到倦怠,没有工作的热情,无心思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精神,更谈不上研究和去创新了,做起来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求走过场算了。
3.2 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影响着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基础
3.2.1 农村初中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调查表明,贵港市港南区所属的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8.6%的班主任虽是大专学历,但当中有63.2%的班主任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这一部分班主任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才获得大专学历的,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只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
3.2.2 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影响。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给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①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理论指导。只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扮演一个多元型、对话型、发展型、科研型、主动创造型、开放型的班主任角色。②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观念转变。新课程实施关键是理念的转变,但由于班主任培训不到位,学习不主动,造成班主任不能透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这样就把握不了新理念的要求,想转换自己的角色也无从下手,或走歪了。
3.3 不完全恰当的教育观影响着班主任的现实行为
3.3.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需要更新。调查表明,20.9%的班主任能够尽快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33.6%的班主任对新课改徘徊观望;44.5%的班主任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觉得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 80.5%的班主任还是困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
那么,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为什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呢?笔者认为:
(1)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不一。少数部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但仍有大部分人还是用传统的评价观看待新课程改革,他们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心成绩,认为考试是最公平、最佳的评价方式,谁优谁劣,通过考试成绩一目了然。
(2)“应试教育”仍在继续。分数已经把学校市场化了,分数竟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价值的货币表现。诸如学生升学、编班、编座位、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考试座位排队、教师的工作业绩、奖金、提干、评选先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无一例外地不与学生的考分挂钩。
3.3.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观对其角色转换的影响。只有一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才能实现班主任这一角色的转换。反之,将影响着班主任各种角色的转换。具体影响如下:①学习观的转变。目前港南区初中班主任存在的教育观,没有把学生当作“人”看,学习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还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事。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分数。②培养目标的转变。新课程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不是考试的高手,要知道他们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还是回农村务农,所以,班主任关键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注重在做人和做事上的培养,使他们能立足于世,做个好公民。
3.4 简单化的工作方式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实现。
3.4.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较简单。班主任问卷中调查表明,75.7%的班主任仍然运用传统的专制型教育管理思想,他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需求;还有13%的班主任动辄就是责问谩骂,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以军阀主义管理学生。
3.4.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影响。综述以上调查,笔者认为,目前贵港市港南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制型上,甚至还有少数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毫无策略,这与新课改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很不相称。这种现象会对班主任角色转换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工作方式。班主任不能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转换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想取得新课改的成功,那将是一句空话。
其次,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班级管理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新型的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只是参与者,不是对学生的“全面负责”。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4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建议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要顺利转换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4.1 营造良好的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探索社会、家庭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从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整体环境,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进程。
4.1.1 政府重视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角色转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到各级领导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光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强化行政行为,创造一个积极转变班主任角色的大环境。
4.1.2 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许多班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埋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现象如下:①有的家长有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很好接轨。②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基本由爷爷奶奶抚育管教,从小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态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③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或要求不高。④还有一些家长财大气粗,经济实力雄厚,认为孩子混个什么毕业就可以了,等等。
4.2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适应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每一个人都是全新的、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让班主任尽快转换角色,这就必须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让班主任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高效的培训机制。
4.2.1 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观摩活动:(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制定方案,拿出活动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学校班主任开展校内外的班主任工作观摩活动,观摩班主任角色转换最为成功的名校、名人。(2)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模式,加快我们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步伐。
4.2.2 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1)聘请专家到学校来对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2)开展一系列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例如①开设班主任论坛或班主任沙龙;②运用校园网开设班级管理博客;③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等等。
4.3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如果把学校整体工作比做一房子,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支撑这座房子的骨架,只有骨架越结实,布局越合理,这座房子才能既结实又美观。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班主任评价机制,这不仅是摆在学校管理层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班主任老师所期待的。如何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呢?
4.3.1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评价目的在于促进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整个评价过程双向进行,建立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评价注重班主任的未来发展;评价着眼于扬长避短;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评价方法以谈话、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量化分析;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评价以系统、准确、全面收集信息为前提;评价过程按周期进行;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完全保密。
4.3.2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操作步骤(1)选择评价者;(2)讨论确定评价方案;(3)收集评价信息;(4)面谈评价;(5)撰写评价报告;(6)商议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等。
4.4 建立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激励制度。
4.4.1 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重要的激励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促使个人融入到组织的共同愿景中。
4.4.2 提高激励效价。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要控制奖励的面。奖励的面太宽,会使受奖励者觉得这种奖励价值不大;奖励的面太小,会使大多数力求上进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②奖励要及时,不要拖延。③激励方式要创新。激励的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成果激励、信息激励等多种方式。④要控制奖励的频率。奖励的频率过疏或过密,其激励作用都会减小。
4.5 努力提高班主任转换角色的自觉性。班主任工作角色转换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如何实现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有效转换呢?
4.5.1 转变观念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前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为此,班主任在进行角色转换时,必须要树立三种意识,做到两个转变。
(1)树立三种意识:①树立管理意识;②树立超前意识;③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
(2)做到两个转变:①从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平等待人,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情感相通、情感相融;②从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班主任采取和善可亲的态度,实实在在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道理,而不是单纯地去管、卡、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4.5.2 调整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班主任用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起诚挚的人际关系,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去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
4.5.3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关键。为此要做到:①与学生交心。俗话说:“教学生要教心。”这话的意思: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二是教心要和学生“交心”。教心要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②与家长交朋友。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4.5.4 重视学生的合理需求。需求是人进步的基础和源泉,重视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合理需求,对于转变学生的思想特别重要。①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如果一下子解决不了,也要给学生以满意的解释;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增加班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从班费的收支到各种制度及活动的出台,要公示与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感受到班集体和老师的温暖。
4.5.5 引导班主任注意研究性反思。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是好将难求。一员好将,定能带出一支强有力的常打胜仗的队伍。班主任,即是一个班级之将。做一个好班主任,要代出一个好班级,绝非易事。除主、客观上的努力外,还须经常反思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保斌:《班主任学》
[2]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
[3] 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4]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
[5]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际研究》课题组:《中学班主任工作100例》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搞,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所以加强对中小学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全省缺乏大量的心理老师,只有发达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小学开有心理健康课并配有专职的老师。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何普及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呢?目前看来只有由班主任来暂代心理辅导老师这一要职。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当好“心理辅导老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了解入手
班主任和同学接触较多,熟悉了学生的心理、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环境后,制定学期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例如:初一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要他们在这一年里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伙伴,班主任可以先设计一单元“认识自我”的活动课程,让同学们和老师都互相了解,认清自我,随着同学们学习生活的接触,会发现彼此的优缺点,这时开始第二单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际交往活动,肯定同学们的优点,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会帮助人也不会寻求帮助。通过活动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一直成绩优秀,现在汇入一个新的集体,竞争对手突然增多,有的可能激起了更强的能力;有的可能会灰心泄气。这时,让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就要进行三单元“我希望……”,短期设想的这一活动,让同学们明了接下一时期朝什么方向发展或为美好的愿望而努力。
每一阶段,每一学期的短期目标都不同,所以活动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必须朝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一长期目标而奋斗。
二、从问题入手
虽然设计好了一学期的课程目标,但有时由于外界的影响,班级里也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班主任就要针对临时的变故而设计一个小的活动课程,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问题。
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班主任就可选用班队课的时间,开展一个“向恶魔挑战”的活动,让学生既认识到“非典”的严重,也懂得克服它并不难,并且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到这虽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让全世界人们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强大,中国人的博爱奉献精神。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也是一个稍微处理不当就容易出错的问题。如果班主任掌握好时间开展一个“花开太早是个美丽的错”的活动,帮助学生分清“友谊与爱情”,“独立与责任”等矛盾问题,学会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一些误会和烦恼,使学生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和不利影响。
因为班主任需要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所以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异动情况,及时的开展问题活动,不让学生偏离了运行的轨道。
三、从方法入手
1、心理测验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做一些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性格测验、特点与兴趣测验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自我反省,增强对自己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
2、积累信息法
通过媒体,或老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和有针对性的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交流心得体会,讨论不同的观点,既可益智、怡情,又可有助于态度的改变和人格的发展,是一种可以轻松学习、深切领会的积累信息的方式。
3、角色扮演法
通过同学们的模仿已发生的或将会发生的事情,体会到要互相理解,掌握谈话的技巧,培养学生想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虽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但他们有解决问题的丰富经验。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论文”等,和专业的心理老师或教授进行讨论,然后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也不失为缓解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缺少这一大问题的可行之法。
参考文献
[1]崔永萍.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第9期.
[2]王大红,班主任与心理健康[J],文教资料,2005,第25期.
1、组建课题组
我们从本课题研究的性质出发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和分工见下表。
2、主要的研究过程与活动
准备阶段(XX.1—7):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学习现代教师教育理论、教育科研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制定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对象;进行调研,摸清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专家论证。
实验阶段(XX.8—XX年.9):全面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相关活动,探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总结阶段(XX年.10—11):全面总结验收,进行终端测试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专题总结,提交验收。
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教结合,解决校本培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具体问题,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实用价值。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
二、本课题的研究计划执行与变更情况
课题的研究严格按计划执行,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等均无变化。由于中期验收的需要,完成时间略有提前。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的重视,在实验进行中,我校的田凯师校长、朱会芬副校长、侯英副校长均参加了实验。但未列入课题组人员名单。但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列入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中。
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使用情况
课题研究参与人员发表的成果如下:
1、经验材料《规范操作强化管理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在《新城子教育》
XX年第1期(XX年2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2、经验材料《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学校》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3期(XX年6月)发表,作者:校长田凯师。
3、论文《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4期(XX年8月)发表作者:教学副校长朱会芬。
4、教育随笔《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与其间的世界》在《新城子教育》XX年第5期(XX年10月)发表,作者:课题组成员王丽丽。
5、论文《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1期(XX年年2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6、论文《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3期(XX年年6月)发表,作者:德育副校长侯英。
7、经验材料《充分利用“农远”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沈北新区教育》XX年年第4期(XX年年8月)发表,作者:主持人陈鑫。
其中,《农村小学的问题与对策》和《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两篇文章分别在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干部培训班交流。
关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第二批结题鉴定结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结题鉴定工作经常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与策略研究》等127项课题进行了认真严格评审。根据评审专家意见,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确认,批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与策略研究》等123项课题(见附表)通过结题鉴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依据有关规定,凡通过结题鉴定的课题,可免费获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一个(正本)。如需要证书复本,则须另交纳证书工本费,且证书复本总数不得超过证书正本所列课题组成员数量(最多不超过15人)。
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原则上由各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领取(请提前电话联系),领取时间为2009年10月13日—24日。
三、未通过结题鉴定之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直接通知课题主持人本人。所有未通过鉴定的课题,均须根据专家鉴定意见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10月31日前申请复核(免交鉴定费)。愈期未申请复核者,视为自动放弃课题研究。在通过复核之前,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特点,我们引导教师认识知识是财富,学习是手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才能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从而树立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专业才能成功的理念。
加强学习,教师首先要养成系统读书的习惯。因为没有系统读书,就不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不可能有反思能力了。
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制定了学习制度。要求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写好读书心得笔记。如: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系统阅读一份专业杂志。规定集中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两个小时。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专家辅导学相结合。实行奖励制度:通过学习,提高学历和有成就的教师,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校本教研,自觉实践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重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用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校长、教师都是研究者,都是研究主体,校本教研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我校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
1.注重自我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教书匠而已。教师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点,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可以两种形式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写随笔类反思日记。可以写成故事性的教育叙事,把校园里的点滴故事写下来,写整个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当然,也可以写成工作日志,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二是围绕课堂教学写教后记。“教然后知困”,注意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些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记,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定期开展研讨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教师亮相课、同题异构课,让不同层次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为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讨”,让每位教师谈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困惑,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大家相互切磋,共同研讨。通过活动让教师实践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3.实施“青蓝工程”
校本教研应该是面向全体教师的研究活动,中青年教师应成为其中的主力军。首先,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肯钻研、勇创新、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我们实施“青蓝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师徒结对”,让老教师传、帮、带,师徒双方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反思,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校每年都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台。其次,鼓励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大赛,让他们在大赛中增长才干,提升教学水平。3年来,我校共有12位教师在桐城市和安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大赛中获奖。
三、专家引领,专业提升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地进入教学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专家的引领,则很难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专家与名师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经验,我们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接受他们的指导,不但能给我们许多启迪,还能促使教师开拓视野,反思自己,找出差距,模仿创造,超越自己。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开发这方面学习资源,创设交流时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与名师、专家交流对话。每年,我们都请桐城市教研室专家到校进行指导,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研会与名师报告会。2010年4月,我们还请来了安徽省农远新星汪玉清老师和安庆市学科带头人、桐城市语文课改中心组名师方捍东老师来校上示范课,让教师在学习研讨中提升自己。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2009年8月,我带领语文课题组骨干教师远赴西安,参加了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18位名师的优质课。2010年4月,学校又派2名英语教师到黄山,观摩了第四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学习教师受益匪浅。2012年3月,我带领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到马鞍山,参加了第七期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同课异构”的创新做法。4月,我又组织全体初三教师远赴山东参加全国中学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研讨暨山东名校高效课堂现场观摩活动,学习了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先进的教学模式,体验了自主、开放、高效的课堂,全体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2009年12月,我带领学校优秀班主任到蚌埠,参加了2009年“蚌埠之旅”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2011年5月,我又带领全校班主任,参加了安徽省中小学班主任专题研讨会,让班主任们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育人之道。正是因为有了专家的引领,同仁的帮助,我校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更新,同时也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在不断地智慧交流中获得了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自我发展
一、夯实资金投入,实现教育经费均衡配置
1.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莲花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但在教育投入上坚持按照标准优先拨付、足额拨付,实现了财政穷县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莲花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切实保障了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了“六个增长”。近三年来,在保证预算投入逐年增长的同时,县财政投入配套资金430万元,定期拨付用于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的购置补充。教师的工资、奖金、培训费、医保金等都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从2009年起,在教师中发放了绩效工资,做到“待遇与公务员一视同仁,发放优先安排”,使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育人。
2.落实以县为主经费管理体制。县财政设立教育资金专户,由教育局、财政局共同管理,县财政局凭县教育局的审核数直接下拨公用经费到各中小学,资金封闭运行。莲花县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建立了“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做到独立账户、独立运作,并全面掌握和了解农村学校资金运行情况,为均衡全县学校的资金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发挥了重要作用。
3.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益。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莲花县建立了扶贫助学机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近两年来,通过“两免一补”、结对帮扶、国家助学金、食宿补助、“春蕾计划”、减免学费、成立县助学基金会等措施,扶助贫困学生38630人次,扶助金额达1878万元。该县争取到上海德仁基金会的资助,投资40万元新建了琴亭镇“德仁苑”托孤学校,基本解决了孤儿入学问题。托孤学校的建立开创了莲花县扶贫助学的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县明珠中学设立了留守儿童“爱心所”,面向全县招收留守初中生。为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无条件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多年来,全县进城务工农民工适龄随迁子女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二、优化布局规划,确保办学条件均衡配置
1.优化教育网点布局。针对全县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山区学校成班率低、教师配足配齐难的实际,莲花县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实现均衡”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撤、扩、并、建”的思路,制订了《莲花县调整学校布局实施方案》。近年来,共撤并“麻雀”学校8所、教学点10个,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设立完善寄宿制学校12所。2011年,该县无偿划拨土地300亩用于新城教育园区建设,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教育园区建设任务。
2.推进各类工程建设。莲花县始终坚持“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投资1292.4万元新建了升坊中学、清水中学等学校的校舍。结合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工程等项目,投资1498万元新建了南陂中小学、清水小学、神泉中小学食堂,长埠小学、坊楼小学综合楼,高洲小学学生宿舍等。投资100万元完成农村学校配套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时,采取“建设增容、分散扩容”的办法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一方面,扩大城区学校建设规模。投资230万元在县城学校新建了三栋教学楼,新增教室60间,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城郊学校的容纳量。扩大城北小学、花塘小学等临近县城学校的招生规模,缓解了县城学校的招生压力。
3.完善学校各功能室建设。“农远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县学校拥有了现代教育设备。如今,该县的“农远工程”已经覆盖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边远学校也拥有远程教学接收平台,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该县还进行了中学实验室的改造、小学综合楼的建设,近两年来,新建标准化实验室8个,新增图书1.8万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图书达到15册。同时,通过为各校补充必需的电教设备和音体器材以及启动全县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等,彻底改变了该县中小学校“条件简陋、设施不足、设备落后”的现状,全县呈现出“环境美、设施齐、条件优”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1.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一直坚持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管全县教育编制,统一招聘、调配教师,真正做到从管理体制上来确保城乡师资均衡。为了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该县通过国家“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途径,近两年来共向社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特岗教师”和“支教教师”220人,确保了该县在编制范围内每年教师的补充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少数,以此逐年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素质较低的问题。
2.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制订定期培训制度。近三年来,共派送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人次达860人次,县教育行政部门还利用教师暑期休假时间积极组织了县级学历培训等活动,开展了“送培下乡”“送课下乡”“老带新”“城助乡”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增加了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通过开展学科大比武、评选学科带头人、申报省市级教研课题、撰写教研论文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目前,该县有4人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校长和优秀班主任,26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5人被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71人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
3.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莲花县启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开展支教交流活动,每年在县城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三年来,共选派了300名教师下乡支教。同时,在县城学校选派一些能吃苦耐劳又有培养前途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一定的职务。通过县级支教和选派学校领导,将城里的优秀教师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授课艺术传递到农村学校,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建立全县教师激励机制。2007年以来,莲花县全面落实山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制,共有720个教师享受山区津贴,每年发放山区津贴72万元。在职称评聘、评优评模、绩效考核中,该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边远地区教师实行政策倾斜,让乡村教师“进得去、留得下、出得来”,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教师配置良性循环系统。为了建立长效的教师激励机制,2011年,莲花县委、县政府设立了 “教育贡献奖”,此后每年将奖励一批对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全县掀起尊师重教的热潮。
四、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均衡推进
1.德育工作有新内容。坚持学校德育工作首要地位不动摇的原则,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开课日”“校社共建”“警校共建”等活动,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实施了“班主任德育建设工程”,即每月组织班主任观看一部优秀班主任纪录片、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德育论坛、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实施了“学生情感体验营”计划,通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保护绿色生态家园、珍惜幸福生活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格。
2.课改和招生制度有新举措。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主抓手,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以研究促实验”的原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在初中招生工作中全面实施德育评价等级制,将实验操作和体育测试纳入考核,对学生有了更综合全面的评价。在招生方面,从2008年开始,每年将20%的重点高中录取指标均衡分配到学校,实行均衡招生,特别是2011年将重点高中录取指标提高到30%,增加了农村学校学生考入重点高中的机会。
3.教育督导评估有新办法。将学校队伍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办学条件、后勤管理、安全稳定、教学成绩等方面都纳入年度督导评估方案,注重对学校管理过程质量的评价,并分层考评,计分设奖。这些措施促使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4.校园文化建设有新成效。以开展创建“名师名校”示范引领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学校积极建设“四个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素质教育校园),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校校有亮点和校校有特色的目标。在教师中,推出了“一培二树三推”新举措。“一培”就是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尽快掌握先进的新课改理念,锤炼教学技能技巧;“二树”就是树立教师中的优秀典型,让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建立起全新的激励机制;“三推”就是推出一批名优教师,让他们走出学校。开展创建“名师名校”示范引领工程以来,已有50%的学校参加了市级以上“法制教育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等奖项的评选,其中莲花中学先后荣获江西省首批人民满意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城厢中学先后荣获江西省第二届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西省阳光体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