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来企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第1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一、行业洗牌太极化

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龟甲万,年产量占日本国内总产量的1/4,另外第二到第五名的企业又占1/4,市场集中程度非常高。反观我国,酱油市场规模500万吨,而最大的酱油类调味品生产企业海天只占全国产量的4%。又如“四大名醋”,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

这是因为受中国地域广阔运输成本高、区域消费口味差异性、企业传统经营思路的影响,我国调味业目前仍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辐射到邻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

去年,海天斥资10亿元在广东建立酱油基地,通过扩大企业规模,使其总成本大大降低,并将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锁定为20%。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海天靠产量居于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调味品行业区域混战的局面,让海天在短期内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如意算盘并不那么容易实现。目前,国内调味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行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关志荣分析认为,随着国际化、专业化的并购重组,调味品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也将加速,但是由于区域性强势品牌的长期存在,全国性品牌的扩张道路依然非常艰难。

二、品类经营专业化

调味品的高密度覆盖性、品类的多元性、需求的差异性以及 通路的复杂性,在快消品中也难逢对手。形态袖珍、市场广袤、收益稳定、卷入度高、品类庞杂、渠道丰满——这一切属性的集聚,使得这个行业呈现出一种活着容易、长大困难、山头林立、一盘散沙的态势。

调味品行业的全国性品牌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酱油只有海天称霸,鸡精有太太乐称雄,不起眼的调料品牌王守义十三香也在品类市场中占有绝对性的市场份额,而大部分调味品品牌还立足于区域市场的厮杀争夺。如何在区域市场中出人头地,如何走出家门实现市场的迅速扩张呢?这是许多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市场困惑。

目前的调味品业还处于粗放式营销时代,低成本、低门槛、低附加值、消费周期长是调味品行业的显著特点,这导致了企业不可能在成长期投入大量的广告成本。调味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还局限于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上,但从市场竞争发展趋势看,整合品牌营销是调味品竞争的必然阶段。

小型调味品企业想稳固并立足本地区域市场,中型调味品企业想寻求更大的市场覆盖面,大型调味品企业更存在傲视全国市场的野心,而要达成这样的企业经营目标,靠的是什么?品牌建设是必然的趋势,整合品牌营销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品项创新细分化

根据各种菜系或特色菜专门设计的调味品

记者在沃尔玛、好又多等超市看到, 目前调味品的种类极其丰富,在超市都能占据一整排货柜,有酱油、醋、酱等,包括淘大、味事达、李锦记、海天、B.B等在内的各个品牌都对各自的产品进行了细分。如酱类就分为六七种,有排骨酱、饺子酱、叉烧酱、柱候酱、拌饭酱等等。据介绍,每种酱适合的食物都不同,如排骨酱适合烧烤食物,叉烧酱适合腌制食物,全候酱适合焖煮肉和蔬菜等等。

“现在酱油也可分成很多种,不再是以前的一瓶酱油可以配各种食物了。”味事达品牌相关人士说,现在鱼、肉和海鲜等都配有不同的酱油,这些酱油能让不同类的食品吃起来更鲜美。据介绍,酱油的细分主要是在原料和工艺上进行区分,比如蒸鱼的酱油含有干贝汁,沾肉的酱油是由黑豆和黄豆制成等等。

四、产品研发高端化

调味品产品在重视口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营养健康,传统的调味品以及复合调味料都将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市场进一步细分强化功能型调味品(如铁强化酱油),利用各种调味原料提取或深加工的调味品(如鲍汁酱油)纷纷上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调味品生产中,如生物酶解技术、固定化酵母技术、 膜技术、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大大提升了调味品品质和各种生化技术指标。

五、渠道运营多样化

调味品的销售渠道可划分为以家庭消费和餐饮消费两个场所,其渠道大概或划分如下:

1、大型零售终端:KA大卖场、仓储式购物中心的食品销售区。

2、连锁超市:此类超市以食品及日用品为主,以分布在社区或商业区的B、C类店为主

3、干鲜调料店:开设在农贸市场,它们是销售调味品的重要渠道,还具备批发和零售双重功能

4、社区便利店:即遍布家属楼或社区里的小型食杂店。部分店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5、餐饮店:是调味品的直接消费终端,是调味品的最重要消费渠道之一

从上可见调味品具备宽渠道消售特征,而这些渠道在运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种渠道对品牌、品种、品质、配送、服务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覆盖渠道所需要的帐期资金要求和营运成本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也为各类规模的调味品企业创造了生存空间。随着专业化运营的要求,调味品专卖店也将快速涌现。

六、区域品牌全国化

调味品行业经过几轮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一些原本经营区域市场或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出于应对本地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还是想突破地域限制,纷纷走上扩张道路。部分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具备品牌、技术、研发、资金、人才优势的企业还剑指全国市场。但调味品除受地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竞争壁垒的限制外,尤其对于液体调味品还受限于价值低运输成本高而造成价格竞争力不足的劣势。调味品企业在区域扩张时,必须具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营销技战术能力,在扩张到一定规模时,还要布建符合其服务半径和营业规模的生产基地。

七、企业整合航母化

目前国内调味品行业云集了欧美、新加坡、日本等各方资本力量,企业间的并购已经白热化。汇亚在中国的22年间投资了200多家公司,其中60余家已经实现上市。去年,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在上海宣布出资18.45亿港元完成了对法国达能集团旗下淘大食品集团的收购,这是继年初日本味滋康入主“北京和田宽”并控股“龙门和田宽”和“虎王和田宽”之后,跨国巨头在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又一重要动作。除了上述跨国企业的两次大并购外,近日北京王致和集团公司也宣布与广西桂林腐乳厂合并重组成立王致和(桂林腐乳)有限公司,另有几家国内外著名的大牌食品和调味品集团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兼并重组事宜。

第2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进一步的加深,其机械制造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也给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近些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完善,也使得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传统落后经济的影响,其机械制造行业在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都同世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认清国际发展形势,以此来调整和控制自身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当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飞速的发展,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的地位。

一、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特点

目前,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发展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1.地位的基础化

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在种类、数量和贡献上具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其所生产的产品更是其他一些行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家的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地位。

2.经济的规模化

目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扩张,外贸机械制造的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各大跨国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各大机械企业通过不断的联合重组,以及对主干业务在投资研发上的加强,使机械制造系统的个性化和成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更加的适应当前多样化的市场变化形势。

3.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方式上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一是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并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二是在本国生产,并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

二、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具体包括:

1.规划策略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振兴机械制造业,使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牢牢的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要进一步的适应当前及未来国际机械制造市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机械制造行业在今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生产规划策略,从而有效的把握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多领域技术的融合

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其机械制造技术是向着多领域技术相互融合、作用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增多,其机械制造业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机械制造技术同其他领域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作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多领域技术的融合成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全球性产品的研发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参与到国际机械市场中的机会和范围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这就使得所生产的机械产品在研发上也要向着全球性产品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制造的机械产品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机械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服务性思维的拓展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机械制造行业正逐渐向着完全化的买方市场过渡,也就是说不是机械企业按照一定的固定规格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按照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特殊化的具体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鉴于此,服务性的管理思维势必会成为今后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思维管理方式必定会得到不断的拓展和更新。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相关企业和科技人员要积极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勇于攻破技术壁垒,加快我国外贸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机械行业真正融入到国际机械市场的贸易竞争当中去,促进和推动我国外贸机械行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06).

[2]邓 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0).

[3]刘唐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3)

第3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海外投资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市场经营环境。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地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求得生存与发展,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日趋凸显。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跨国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地区分布中,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主要投资区域为亚洲和非洲,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较少:2.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主要为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联营较少:3.就分布行业和企业类型而言,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展开,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于贸易,近几年已拓展到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既有中信、中石化、中建等国有企业,又有诸如万向、正泰、美的、华为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每年对外投资总额远小于当年FDI流入量。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境外投资企业多,但规模小。我国跨国公司众多,实力及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普遍规模都偏小,还没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无论是海外雇员人数还是资产总数,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而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在600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在450万美元左右。这反映出我国跨国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也同时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使得跨国公司对外融资受约束,企业很难有规模地对外融资。

2.跨国经营动机原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向海外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获得技术信息,而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均不是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就表明这类企业到海外投资一般不是利用他们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和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是追求效率和发展全球战略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对外投资的低技术格局仍未改变,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贸易加工类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产业偏少,诸如保险、电信、媒体等新兴服务业偏少。从投资方式来看,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占绝大多数,这与国际上的跨国直接投资以并购、合资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4.缺乏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难以建立国际知名品牌。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许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技术优势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此外,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知名度的品牌不多,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缺乏国际性品牌,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考虑以下思路进行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一)产业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这里的产业升级主要是指:1.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指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调整同一个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产业素质和产业效率升级。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如提高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能力的跨国公司要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

(二)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应通过收购、兼并、改造和调整资产结构实现企业重组,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集团作战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施并购还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利于获取战略性资源。2.利于扩张与整合市场。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可以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关键原材料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有力地控制竞争对手的活动,并借助对方的品牌,提高企业所在领域的进入壁垒,从而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扩大原有企业市场总份额。3.利于获得实效性较强的研发技术。与通过自主研发去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跨国并购时效强、低成本,特别是当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某一企业时,并购其就成为获取该优势的唯一途径。

(三)重视和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的培养

跨国经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用国际语言思考的复合型人才,跨国公司的管理者更需如此。因此,我国企业要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其具备海外经营、管理、法律、财会、外语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人才培养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企业除了在国内引进具备所需知识能力的现有人才,还应面向国际市场招贤纳士,启用东道国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注重不同文化的结合,提高和更新跨国经营人员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熟悉当地文化习惯,有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及强烈的开拓意识和献身精神。最后,企业要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培养基地,采用委托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按现代化跨国公司的要求与规范,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跨国经营人才,

(四)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府应制定我国跨国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对跨国经营企业给予宏观指导。要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入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加强对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支持、协调和引导工作,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企业境外投资行为,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2.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建构我国市场经济跨国公司的框架体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他们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成功经验。政府应大力支持那些新能源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引导和推动这类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

3.加强信息管理,为跨国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服务跨国公司的信息管理体系,影响了跨国经营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建议尽快成立海外市场信息服务中心,集中一批专家分析和评估东道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信息,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避免企业境外投资的盲目性。

第4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工程监理;企业现状;对策;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22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9-055-03

收稿日期:2012-08-20

1.引言

我国建设监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建设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培养了一支较高素质的监理企业队伍,监理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为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监理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日益暴露出来我国工程监理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2.工程建设监理现状及原因

2.1现时监理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称制约监理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目前我国现行旁站监理、安全监理等法规制度的出台,其本意是为了进一步理清建设领域各方行为主体的责任,更好地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但由于法律、法规中对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深度无明确规定,导致社会各界对工程监理的认识不一致,对工程监理的责任界定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因而难以界定工程监理责任,监理人员在工程中难以把握,实践中出现的监理责任问题难以辨别,相应的行政处罚不尽合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降低各自的安全责任风险、减轻工作压力,现时的做法是什么都要求监理旁站;在处理安全事故时总是要牵强附会地让监理承担责任。各方行为主体更是曲解地认为监理就等于旁站,监理就是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不少地区一旦出现施工质量安全事故,往往认定工程监理企业是必然的责任主体之一,特别是安全事故责任,对工程监理企业的行政处罚比较重,甚至监理人员还要负刑事责任,严重挫伤了监理人员和监理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而我国监理工作范围有限,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四控两管一协调”。一方面监理服务是委托服务,其委托性决定了其地位的被动性;另一方面监理是生存在夹缝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监理实施过程中,监理要面临着来自政府质监部门、安监部门和业主单位三重监督和施工单位的制约。稍有不慎轻则被投诉、更换监理人员、停止监理业务,重则不良公示扣分、红牌警告、行政处罚、剔出承包商名录。监理事业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另外,从目前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调查:监理人员的劳动报酬只有建设、设计、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劳动报酬的40~60%,这样的待遇使监理企业无法吸引高素质监理人才,监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限制了企业发展;这种把监理当民工、施工员的说法极大地损伤了监理人员的自尊心;这种无限地推卸安全责任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监理应有的作用,加速了监理人才的流失,阻碍了工程监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2.2监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不规范监理企业的行为,使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监理服务费取费偏低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理企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下发的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监理取费虽然提高了取费标准,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业主及监理企业大部分未完全执行。监理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招投标和谈监理合同业务时实行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很多工程项目的监理服务费甚至达不到合理的监理成本,尤其是目前的监理企业数量饱和而水平普遍较低,为了生存必然会利用我国现行监理体制下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在实际操作中采取“阴阳合同”等手段承揽监理项目。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工程监理服务费用的低对工程监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市场行为不规范的监理企业中标后不按《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履行监理义务,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监理人员不到岗,监理人员身兼数个监理项目,以各种身份职位出现;监理企业低价中标后为保证基本必要的利润,不得不减少监理人员数量的投入和高素质监理人员的投入,如大量使用工资待遇低的监理员和年轻的大中专职校应届毕业生,专业监理工程师极少,而总监兼任多个项目等,造成监理人员到位率达不到要求;而在岗的监理人员因为报酬低,工作环境差,工作积极性降低,监理工作成效差;最终结果既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也影响了监理企业的声誉。国家推行监理制度已20年了,监理的社会地位始终没能提高,反而越来越被人看不起,根本原因在于监理企业服务水平低下,自毁监理事业的大好前程。

第5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摘 要 房地产开发业是竞争性行业,所需资金量大,资源占用多,而且涉及到社会非常敏感的住房问题。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的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中面临时的问题,然后着重阐述了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房地产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一、现今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1.房地产企业开发能力低,规模经济差

房地产企业是非常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并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规模经济性强的特点。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企业整体开发能力低,与其资源密集型的行业特点极不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虽然我国房地产开发业不再象以前那么混乱,许多房地产公司已初具规模,有些还颇具实力,但相对“ 小、散、差”的特点并没有改变。

2.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经营风险大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解决。这种过高的负债必然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其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财务成本,使其盈利水平下降或出现亏损现象,甚至引发负效应的连锁反应。

3.房地产企业信用差,不重视品牌的创立

作为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和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这些条件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这些条件和要求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需要对这些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企业的所有制性质问题

由于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宏观经济的增长和波动造成的影响更大,房地产占有的土地、人才、资本等社会稀缺资源的数量巨大,国有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由于所有制问题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2.企业发展中的规模问题

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散、小、差”的特点已是有目共睹。大多数是小公司或者项目公司。缺少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开发公司也是资本少、市场份额小。然而,从理论上讲,房地产业所需资金量大、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性,以及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管理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业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进入门槛应该较高。与国际经验相比,大陆房地产业进入门槛过低、房地产企业规模过小等问题亟待改进。

3.房地产企业的效益问题

目前,从利润获得的容易程度上看,对于已经储备大量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被利用的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地方政府拍卖土地或“勾地”、开发商和政府的特殊关系都有助于其“坐地加价”,获取房价失控状态下的超级暴利。一个几乎不做任何物质劳动、增值的行业,或者说顶多做了房地产创意策划和住房销售的行业,却获得了远比房地产金融、整个建筑业、房地产服务业等整个产业链加起来大得多的超额利润,成了整个社会不得不负担的沉重成本。

三、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1.努力实现法制化正规化

制度化是企业发展规模化,民营化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加强企业内外制度的建设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下一步的重点,加入世贸则加速了这一进程。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用人制度、财务制度等的规范化,企业的内部运行和组织以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行业管理都将进一步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2.企业应该逐步走向民营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房地产领域中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其他实业领域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而房地产领域相对来说则机会大、获利高,加上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所以吸引了许多在其他领域积累了一定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家转向投资房地产。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机制而迅速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深层次原因,往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相对缓慢。

3.房地产企业需要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竞争加剧,将导致房地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其实,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大鱼吃小鱼的态势已然显现,快鱼吃慢鱼也是早晚的事。企业集团化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专业化是近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新特点和基本形式。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实行多种经营逐步联合,集中使用生产资料和资金,采用专业分工和相互协作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交换。联合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竞争力。由此可见集团化经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要武.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建设科技.2008.04.

[2]葛小波.对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10.04.

第6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目标;制定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子系统,既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独特性。财务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性因素。

一、企业财务战略内容的确定

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主要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和并购战略。

(一)根据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确定筹资战略。在适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系统的规划。筹资活动要遵循低成本、稳定性、可得性和提高竞争力等原则。

(二)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度确定投资战略。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投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重大问题。要明确投资原则、目标、规模和方式。投资原则包括集中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和权变性原则。这表明,企业要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上,且适时、适量和风险可控。按照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较大的整体收益。同时,投资活动还要灵活,要随着环境变化对投资战略及时调整,主动适应变化,不刻板投资。在此原则上确定投资目标,主要有收益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公益性目标。收益性目标是基础和保障性目标,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目标。

(三)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战略。企业收益要在债权人、员工、国家(或股东)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要做到三者统筹兼顾,相互协调,突出重点,利益共享。

(四)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并购战略。企业实施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快速实现战略和经营目标,扩大市场份额,补充或获得资源,获得协同效应,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基于此,企业并购战略要充分考虑风险,合理估计并购价格,避免承接不需要或者不必要的附属业务和并购义务,以确保并购后的整合成功,协同效应能够实现,从而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二、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选择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逐步向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方向转化。因此,在当前财务战略目标选择应以价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设计企业业绩的衡量指标体系和具体发展目标。在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体系中,产量、销量和市场份额等指标在提供财务业绩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可能出现在亏损的情况下产量和市场份额却在增加的情形,因而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价值的损失。

因此,在价值管理理念下,企业应设计一套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和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体系,作为管理层实现战略目标而应当完成的指标。这些指标衡量的目标与价值管理战略目标一致,可以对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关键性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要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再辅之持续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等目标指标,如包括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现值等。关键性的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交货成本及其时间、应收应付款周转率、单位成本、劳动生产率和废品率等。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一)企业财务战略规划

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组织实施财务战略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战略规划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企业未来发展由于受到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要对企业发展趋势做出科学估计和假设,从而做出相应的财务规划,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企业未来投融资的关系。要明确企业不同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计划和企业可行的融资方案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3.充分预估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企业未来发展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意外事项,财务战略规划要针对意外事项的出现,拟订采取的应对举措和对策,以尽可能地避免企业财务业绩大起大落,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平稳发展。企业能否从财务战略出发设定应急预案,通过一定的财务行为来应对危机对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财务战略的组织实施

财务战略的实施设计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组成单位、子企业,做好财务战略实施的组织工作是财务战略有效贯彻落实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财务战略应当以最简单的方式执行经营任务,同时又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和复杂情况。因此,财务战略要与企业组织结构有效匹配。成熟企业要以职能制组织结构或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来实施企业财务战略。

四、财务战略的实施监控

(一)企业财务战略应当制定年度财务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财务战略分解落实到产销水平、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利润增长幅度、投融资安排、投资回报要求等各个方面,确保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企业需要做好财务战略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将财务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

第7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战略性选择

一、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人”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了“人”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支柱。因此,企业将“人”作为核心,视为企业第一“资本”,充分地开发人的潜在价值,以求取得更大效益。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因岗择人,而且因人设岗,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更努力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着眼于人”,充分利用个体在知识层面与性格层面的差异来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不同要求,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使企业各项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为企业取得了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拥有灵活的用人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产权明晰,受到政府干预比较少,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与人员自身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心理调节与开发,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在选择与培养企业员工的过程中,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培训,不断地进行岗位调整与重组,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企业与员工互相适应与磨合的过程中,企业培养出了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淘汰不适合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灵活的用人机制不仅体现在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上,还体现在薪酬制度上。现代企业拥有灵活多变的薪资标准与奖惩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大小、职位高低等制定弹性的薪酬标准,鼓励勇于付出,敢于创新,表现优异的人才。

二、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企业人才吸收、整合、维持、激励、开发的可靠保证。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走不出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仍然延续传统人事管理对人才的事务性管理,并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1)缺少对人力资源长远的规划目标。2)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缺乏系统性和法制性。

(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不足

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相对于其他管理部门而言较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与管理方面的不重视;二是人员配备不到位与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加以重视。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生产与销售等流通领域的业务上,忽视了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配备就不可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取得人才竞争的胜利。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与从业经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把握。

三、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一) 人力资源规划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成型的人力资源规划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将比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整体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各企业将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有效地补充企业所需各项人才,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包括人才选择、岗前与定期培训、薪酬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劳动合同与档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才晋升等一系列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二) 关注知识型员工,建立新型员工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人力资源管理也将从宏观调控角度细化到微观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某个层面外包将是大势所趋,例如,人员招聘外包猎头公司,人员培训外包培训公司,人员档案外包人才市场,保险福利交由保险公司,薪酬税务交由会计公司等等。但无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外包,企业员工关系必将由企业自身进行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虚拟化管理

传统的工作方式是时间、地点、人物三合一,而现代工作方式是远隔千里、穿越时空仍然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例如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网上交易等等。那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虚拟化管理也是一种发展趋势。例如,招聘流程的虚拟化与简约化,薪酬、福利、绩效管理的虚拟化与科学化,工作方式的虚拟化兼顾效率,效果评价的虚拟化与数据化等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可能性变革将会以我们始料未及的变化趋势影响着企业与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牢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全套理论体系,切实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将会助力企业腾飞。

参考文献:

第8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需要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作深入探讨。文章从我国最新的现状出发,在结合大量数据、案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层面分析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企业发展对顾客的影响层面分析趋势,从而对旅游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施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发展趋势。

一、前言

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业利用信息技术已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1996年开始出现,截止2010年12月中国已有各类旅游相关网站5.23万家,在网站数量增长的同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将继续对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因此进一步深入的促进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更为迫切。

二、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的旅游电子商务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市场发展、网络消费增长,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旅游业的信息化程度,在网民数量增长,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企业促进下旅游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网站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1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形式

中国旅游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在逐渐的增多,部分形式的网站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尤其是综合网站中的网上旅游超市发展速度十分快,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网络旅游超市作为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网络超级市场,是为旅游爱好者以及游客提供全面的出境、国内、周边与地接旅游线路以及吃、住、行、购、娱等各类旅游产品资讯与旅游预订服务的平台,满足旅游人群的旅游预订服务。因为一站式完成旅游相关业务,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虽然网站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多,但中国的许多旅游网站多呈现网站定位不清,网站建设上求广,但精细方面不足,这种现状在中小型的旅游景区网站上比较明显。

2 旅游电子商务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旅客、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旅客,旅游企业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中国的旅游电子商务。

近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在不断上涨,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2005年中国共有网民1.11亿,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达到5.13亿,网民人数迅速增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网民人数的增长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动力。根据调查显示,675%的网民旅游者在旅游前关于旅游目的地信息、线路查询、酒店预定等相关信息的获取来自于互联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网民对网络依赖的加强,促使更多的旅游企业重视网上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网民数量不断增长同时,旅游网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一月初,中国有51,694家旅游网站,在2010年12月发展到52,779家,网站数量增长同时2010年旅游网站日平均访客数也达到了约2000万,获得迅猛发展,旅游网站在页面停留时间上也有一定提升,在线旅游产品成交访客比例也在不断的增长,这些数据都表明,从旅游服务机构方面来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在不断的发展。

三、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中国的旅游电子商务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有相当一批具有资讯服务实力的旅游网站。随着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近年国际旅游企业的进入,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使得中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企业应当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1 消费者创造力引导不足

消费者在旅游业中所占的人数无疑是最多的,消费者创意是无限的,企业员工虽在长期实践中接触的旅游相关事件多,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创造力相对不足。消费者群体数目巨大,企业服务目标也正是这些消费者,如果能有效的调动、引导消费者不断的创造他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这无疑对企业是十分有利的。在对消费者创造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方面,旅游论坛等网站中涉及到了一些引领消费者创造产品的措施,但十分有限,应采取更多的措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

2 企业发展模式不清

中国的许多旅游企业对网站发展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认知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白企业该走规模化的道路还是特色化道路,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正确,在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容易淹没在互联网浪潮中。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正确的定位基础上,未来旅游企业会朝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规模化经营,一是特色化经营。许多中小型的企业看到互联网哪里赚钱就朝哪个方向发展,意识到规模化能够增加利润,则向其他的产业链发展,但是因为企业的资金不足因此不能形成规模,转向特色化道路,希求与其他网站相区分获得一部分特殊顾客,但是没有形成特色,导致直接结果是企业既不能形成规模有没有特色。

3 营销渠道较少

传统的旅游企业营销方式较少、单一,企业开发新营销渠道能力较低,企业之间采用的营销渠道多为传统的营销渠道,在网络营销中营销方式类似,导致营销成本高、效果差、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营销渠道,并且不断的开发新渠道,促进企业发展。

4 一体化程度低

一体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旅游企业在一体化方面发展缓慢,个别企业在旅游业整个产业链中虽具有某一环节的优势,但没有将这种优势扩大,向其他环节发展。中国在一体化方面由于资金,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论是纵向还是横向一体化与国外的企业相比都比较落后。欧洲的旅游企业的一体化程度具有涉及面广,规模大,垄断程度高的特点。运营商在掌握了网络经济的优势后,不断的向交通、酒店等领域渗透,将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融入企业内部,成为企业的内部关系。国外的大型旅游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体化程度很高,以TUI(国际旅游联盟)为例其业务范围包括经营旅行社、组团、飞机、目的地管理和旅馆等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143架客机拥有遍布欧洲大陆,英国及爱尔兰的近3500家旅游门店。

四、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虽然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在发展中有诸多的问题,但依照中国目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必然,今日问题的解决方法必成为明日的发展趋势。

1 积极引导消费者创造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一种体验式商品,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帮助决策,这就使得用户创作的内容,包括使用点评、旅游经验分享等内容会对其他用户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正是各大旅游网站积极加强社区建设的原因。未来随着选择自由行消费者增多,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加强,用户创作内容的影响力将持续提高,引导消费者创造更多产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电子商务具有互动性特点,企业借助互联网迅速获取消费者信息,与消费者展开深层次的互动,引导消费者创造产品,在一些旅游的评论网站或者一些经验分享网站已经出现了引导消费者创造产品,但引导方式较少,力度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散客游、自助游的上涨、个性化需求的增强促使企业需要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产品,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是无限的,但企业自身的创造性是有限的,不能以有限的创造满足消费者的无限需求,因而需要积极引导消费者创造旅游产品。

2 企业两极化发展

未来企业将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即分为综合型和垂直型。综合型运营商的产品线将不断扩充,以期提供给用户一站式的预订体验;垂直型运营商则专注于某一产品,做深、做专、做出特色,而无论是何种模式,品牌、产品、服务都是赢得用户的关键。综合型运营商代表性的形式是网络旅游超市,中国网络旅游超市出现于2002年5月,经过近10年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网络旅游超市的是以人为本,通过丰富的游玩项目、内容,推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次、欣赏品味游客的需要。网络旅游超市功能齐全,一站式采购,用户在一个网站上即可完成信息查询、机票、酒店预订,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要,内容丰富,一个网站完成所有要求,较少涉及其他网站,有效避免许信用、支付等问题,因此近年快速发展。以同程网为例,同程网()创建于2004年,经过7年的发展,成为能够提供预订酒店、机票及景区门票等业务的一个综合平台,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全国12000余家酒店2-7折预订,有保障的低价机票预订,3000余家景区门票预订,全国演出门票预订,100多个城市租车预订,成为中国“中国十大旅游预订网站”,客户满意度达到了99%。专业型的企业将会专注做某一方面的产品,不断细分市场,寻求利润的增长。

3 营销渠道不断增长

旅游业的传统营销渠道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显的力不从心了,现代社会利用网络的优势,能够实现多种营销组合,并不断寻找新的营销渠道来有效宣传企业产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旅游业能够采用包括数据库营销,关系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与多家公司合作,并开发新营销渠道促进企业增长。以数据库营销为例,利用数据库营销,企业可以更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分析顾客的需求行为,对顾客的价值进行评估,并有效的、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预测。在网络时代,催生了多种营销渠道组合,企业不仅可以与传统的门户网站,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更可以与多家其他企业合作,如人人网、天涯论坛和各类微博网站。在营销创新方面,艺龙网开始了社区营销,与千橡、到到网开展深度合作,在旅游电子商务中植入SNS元素,提高用户粘性。香港旅游局在人人网(原校内网)建立了公共主页,借助日志、相册、分享、视频等功能,让用户多方位了解不同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并相互之间进行互动,借助来访用户为旅游局进行二次传播,不仅成功的塑造了品牌形象,而且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在旅游搜索日益受到用户青睐、媒体价值得到释放的同时,又出现了诸如用户点评网站、专业评比网站等更多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垂直媒体。媒体的丰富意味着销售方接触终端用户的渠道更广,相对于单一媒体来说,不同媒体的不同特性能够帮助销售方将自身优势通过更适合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提高用户转化率。同时,为了摆脱在线商对于渠道的控制,上游产业链企业加强了网络直销的力度,航空公司方面,东航入驻淘宝开设旗舰店,开启官网直销的另外一种直销方式;酒店方面,网络直销速度发展较快的7天连锁酒店正式上市,其他经济型酒店的直销力度也在加强;旅游景区直销方面,一些旅游风景区却在自建的网站上也推出了“在线预定”项目,并且接人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网上景区门票、住宿、租车等预定。

4 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加市场覆盖面,企业对顾客的吸引力。中国大型企业应借鉴国外企业循序渐进一体化的发展方式,通过纵向集中的方式实现一体化进程。由于历史因素国有大型企业有大量的资源,企业规模较大,应以总社为核心,通过总对总的方式谈判、收购、扩建等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大型旅游企业已经开始了一体化进程,在其一体化进程中,旅游景区以其资源的垄断性、不可替代性以及门票价格的非市场性,门票价格多呈刚性的只升不降特征成为企业扩张的重点。旅游景区能够从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中占得先机,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毋庸置疑,再加上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压力较小,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旅游配套功能的完善,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将凸显出来,成为新时期中国旅游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在旅游产业大发展格局中,作为旅游吸引力根本来源和旅游消费原动力的旅游景区,其开发建设成为产业扩张的重心点,桂林旅游斥资5.4亿元收购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项目;中青旅投资3.55亿元收购浙江乌镇旅游景区;首旅股份3.3亿元收购海南南山旅游景区;华侨城在北京投资兴建欢乐谷等。携程网也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收购的方式不断的向其他环节发展,开始了其一体化的进程,通过这些举措帮助携程整合了上下游的产业链,加强了渠道的控制,同时为其增加了新的营收增长点。

第9篇: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现状问题 未来走向

企业管理,即企业对其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统一计划、组织、调节以及监控等一系列的职能总称。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许多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管理方式的革新、科学理念的树立来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1 我国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模式主要以纵向一体化为主,虽然在初期为企业的成产活动带来了诸多益处,但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此模式也出现许多弊端。纵向一体化,此模式是以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等统一进行采购的基础之上,采取投资控股或者投资自建的方式来进行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此种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生产的各种需要,为企业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提供助力[1]。但随着经济市场大背景的变化,逐渐发现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只适用于市场机制较稳定的环境下。如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企业都开始重视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借以增加企业竞争力。显而易见,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当下市场的机制。

2 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的企业管理整体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阶段转变的重要时刻。而我国企业目前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以及商品质量低等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管理的正常运行,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企业管理的手段较落后 我国的企业管理中有许多经验和方式已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企业管理因为整体上还处于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企业中仍存在众多的管理手段、方法达不到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与世界先进的管理水平亦是相差甚远。因为管理的手段过于落后,进而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也较差。尤其是近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潜在的弊端逐渐凸显,甚至导致企业被迫倒闭。

2.2 企业管理的规范程度不够 就我国整体的企业管理来看,其通病是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的程度严重缺乏,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出现操作违章、产生违规以及运行无序等问题[2]。因为企业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模糊、定位不准、目标不明,势必造成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管理环节相脱离,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长此以往肯定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发展缺少后劲等。

2.3 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人才作为企业发展重要资源已呈现出国家化的发展态势,而企业人才实力也体现在其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实质上,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竞争的能力归根结底都是取决于人才的整体竞争力。在后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我国企业严重缺少人才,尤其是高、尖、精的专业管理型人才[3]。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全面复苏阶段,其对人才、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总体需求不断剧增,因此企业发展需要国际专业型管理人才的加盟,增加企业发展、扩大的支撑力量。

3 我国企业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走向

3.1 企业管理走向知识化、创新化 目前全球已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即将只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主要是将知识的革新、应用与传播作为其发展动力。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也促进了其内部管理模式的革新。如今知识资源增加了产品和服务自身附加值,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管理不断向知识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知识化管理是以知识资源、数字建设和网络信息等为基础,将知识创新当做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环境、制度以及观念在随着经济背景的变化而不断革新,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已落后于当代的企业发展,因此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必须通过创新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

3.2 企业管理走向信息化 知识经济离不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因此企业管理的建设也逐渐朝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化可增加企业的应变力,利于企业各项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其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升。网络经济逐渐成熟将推动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变革,同时引起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等出现一系列巨大变化。首先企业的管理重点也从内部的控制管理变成外部的适应管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从物资转向员工再转变为知识[4]。因为具有收益递增特性,知识资源拥有比实物更突出的灵活性与收益性,合理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形成创新共享型文化,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目前企业的组织形态从显性固定化向虚拟实时化转变,因此物质流再不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唯一方式。信息化技术将远距离的现场作业得以实现,企业组织的结构逐渐向弹性化、扁平化发展,管理方法也从程式化、制度化向模块化转变。简捷、精确地模块电子化管理系统让传统数据处理变的非常简单。企业间优势的差别不但取决于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样取决于经营者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应对能力,而这种能力则取决于管理理念和企业的文化。

3.3 企业管理走向人性化 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将逐渐凸显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将更重视“人”的因素,提倡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哲学,逐渐取代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理观点,并把先进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员工主体作用的发挥当成企业管理中的中心环节。企业中只有在拥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才能使企业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迈进,将能将企业的各项决策和发展目标迅速转化成全体员工的实际行动。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实现必须要落实人性化管理模式。企业要借助各种激励制度,创造良好企业环境,培养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励员工主动进行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重视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通过各激励制度来构建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只有将员工在企业中主人翁的地位放在首位,突出员工的理想,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将此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观念相融合才能形成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才能塑造企业的专属形象,以应对未来发展的大趋势[5]。

3.4 企业管理更加重视企业形象和文化的塑造 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给企业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文化氛围影响着未来发展的大局。如今消费者对企业的关注点并不只是其产品质量,企业对外形象的好坏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个企业若想要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通过良好的公众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企业良好的形象可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任,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潜在经济效益;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为企业注入鲜活力量,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创造力。企业对形象的管理是其整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若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里占据不败位置,就离不开良好企业形象的管理[6]。有效的形象管理是企业的总体战略得以贯彻实施的有力保证,为企业品牌战略的执行奠定基础,同时也给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积累大量无形的资产。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进而增加品牌产品的影响力,进而增加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

4 结论

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已逐渐成为其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我国如今正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时期,传统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为适应全新的经济背景大环境,在未来我国的企业管理将会逐渐向知识化、信息化、人性化以及重视企业形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全面终端管理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然[J].上海信息化,2010(10).

[2]崔彦婷.新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浅析[J].河北企业,2011(5).

[3]李涛.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变革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1(6).

[4]刘子侠.浅议企业管理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