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20__年3月我市文化经营单位达609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307家(包装装潢印刷173家,其他印刷品37家,打字复印96家,出版物印刷1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7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经营单位59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72家,网吧6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90家。从文化市场结构分析,我市印刷业十分发达,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20__年产值达17.1亿元,比20__年递增19,职工达8783人,发展势头和规模都在浙江省印刷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不包含印刷行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办法

⒈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公平有序竞争;多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力求在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明析文化企业产权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⒊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关健所在。要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步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健全激励机制。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宏观调控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要优化文化市场资源配置,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产业。

⒋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重视正面引导,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化管理法规,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⒌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切实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要完善用人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要研究制定文化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的办法,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委托、定向培养等多渠道,输送一批优秀苗子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

三、近期规划和今后发展方向

1、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严格依法行政,在加大执法监管的同时,加强市场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使文化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竞争发展更加有序、管理法规更加健全,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文化消费,使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不低于经济发达兄弟县市水平。

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市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文化旅游、演出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节庆会展等产业,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建立起与海宁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生产和能力显著提高,创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我市GDP中的比例要有较大的增长,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持产业之一。

2、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积极拓展节庆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节庆会展等综合场馆的功能作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庆会展产业化。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商贸展览及文化活动。利用我市特色产业优势,创新办会方式,打造精品会展。

(2)引导和规范发展演艺娱乐业。积极打造具有一定规模、高水准、高品位文化主阵地,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培育演艺娱乐业;要充分发挥名角、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推进演艺娱乐业的发展;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业的宏观调控,使之布局合理,总量平衡;要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改造各类新兴娱乐项目,建成1—2家大型高档综合性娱

乐场所;要采取合资、合作等形式,嫁接和改造现有电影放映业,新建海宁市影视中心城;要逐步淘汰小型电子游戏机房,提高书刊销售和音像制品经营单位的资格标准。

(3)培育发展艺术品业。建立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经营企业,大力发展灯彩、皮贴画、布艺画、皮影戏、剪纸、书画以及现代艺术品的生产经营。建立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大力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销售市场,激活艺术品的生产和流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艺术品销售和交易市场,建立合法的进出口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审美水准,培育买方市场。

(4)加快发展传媒信息业。要以信息化、城市化为契机,将全市的单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为宽频数码互动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广播电视增值业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要加快信息产业升级步伐,利用各种网络优势,开发市政、交通运输、社保、医疗、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查询服务,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5)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搞活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体育市场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要充分利用体育中心及社会体育健身设施,开办普及型体育经营项目;要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彩票销售市场;要发展体育经纪组织,扩大经纪人队伍。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要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文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要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信息,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要建立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要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产业行为;要对文化产品生产单位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建设,优化资源,确保重点;要建立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加强对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2)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以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进行改革。

第2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2002~2006年,广西新闻出版业总销售收入263亿元,占同期广西gdp总量的1.52 %;上缴税费总额19.76亿元,约占同期广西财政收入的0.94 %。2007年广西新闻出版业总资产82亿元,净资产43亿元,行业总产值89亿元(占全区gdp的1.51%),销售收入6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我区新闻出版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若干指标在全国位居前15位以内,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位居前列,一些出版品牌在全国享有知名度。2007年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中,广西在所有6个奖项中均获奖,获奖总数10个,居全国前列。接力出版社的低幼类图书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学术人文类和珍稀文献类图书初具品牌效应。

(二)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为主力军、民营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文化产业的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目前自治区20多个国有文化产(事)业单位与社会投资有不同的合作,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漓江刘三姐歌墟、XX市的八桂大歌等各市的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都采取了共同投入的办法,使文化产业的主体不断地发展壮大,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吸引了著名导演张艺谋、张继刚等国内外最强大的创作队伍和著名专家来广西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同时,我区还出现了梅帅元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

(三)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批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2004年印象刘三姐 和愚自乐园入选文化部命名的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八桂大歌分别进入了《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2007年广西桂林五通三皮画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命名为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典范。该项目自2004年3月20日正式向国内外演出市场推出以来,经过3年多的运营,演出总场次已超过1400场,观众达260多万人,票房收入上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我区成功整合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广电网络,2005年结合村村通工程,将网络整合延伸到乡(镇)、村,形成了网络营运新体制。2005年2006年顺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广西的有线数字电视整省(区)整体转换试点任务,广西成为全国第一家整省(区)完成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省(区)。通过网络整合、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开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底全区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总长6万多公里,比2003年初增加近5万公里。目前,全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50多万户,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电视网。

二、广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广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山水文化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当前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理论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推进了广西电影制片厂、接力出版社、广西新华书店的体制改革,为这些文化企业加快发展解除了体制的束缚;制定了《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使产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自治区政府设立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了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广西文化产业 走出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构筑了一个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目前文化体制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今年上半年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制定了出版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三年内(即2010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格局,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完成重塑市场主体和培育战略投资者、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我区产业发展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要完成中央的这一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时不我待。

现在全国已成立了出版集团25家、发行集团20余家、报业集团40多家,不少省(市)还成立了文化演艺集团。以出版集团而言,全国仅新疆、宁夏、内蒙、西藏、海南、福建和广西等少数几个省(区)未成立出版集团;全国有17家出版集团和所有发行集团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大多数省市在改革过程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诸多突破。上海、北京、辽宁、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的文化产业乘改革东风迅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做了调查,其中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负增长43%。全国近40家报业集团完成了事企分开,发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和跨地区经营形成了新的格局。9家改制到位的出版、报业、发行集团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初步确立了战略投资者的地位。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兼并、联合崭露头角。江苏新华兼并海南新华,江西出版集团兼并中国和平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并入深圳发行集团,拉开了国有文化企业兼并、联合的序幕。文化产业集团上市融资的政策壁垒已经打破,一批文化产业企业正排队进军资本市场。上海新华传媒、四川新华文轩、辽宁出版集团已在大陆和香港成功上市,重庆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等也已获批准,即将上市。不久的将来,若干巨型文化产业航母将应运而生,跨地区兼并、联合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出版业外,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也在酝酿改革,一些地区和一些单位正在试点改革。演艺业的改革在一些地区取得成功,北京儿艺、江苏演艺集团的改制,为演艺业找到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文化演艺业的改革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广西文化产业正面临转折,产业的规模和实力与一些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缺少上规模、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创意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层水平不是很高、竞争力不强,产业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体制、机制与产业发展要求不适应,改革步伐亟待进一步加快。广西是目前全国极少数几个未成立出版集团的省(区)之一。改革先行的省(市),资源得到了优化重组,产业正在向现代企业转轨。我区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接力出版社、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虽然进行了体制改革,但改革还不彻底。当前,我们有限的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集中度不高,体制、经营管理机制改革没有到位,企业缺乏活力,已成为广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偏小, 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较弱。目前,广西文化产业的大多数单位除传统主业之外几乎没有辅业,缺乏多元化发展战略。就主业来看,其结构也不够合理,比例失衡,适应性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低水平重复的产品较多。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核心层,而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大部分来自这些层面,这就导致我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增加值偏小。据测算,目前我区文化产业产值只占全区gdp的3%左右,而同期,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文化产业产值都占gdp的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创新型人才匮乏,创新环境有待优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导,其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才。广西是经济后发展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缺乏具有创新精神、战略眼光、学术魄力和文化品位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有特长、擅策划、洞悉市场、熟练掌握文化产品营销运作技巧的编导、经营人才。一方面,受体制、机制和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广西文化产业领域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也面临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广西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扶持措施有待强化。广西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与兄弟省(市)相比,我区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有限,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要以打造品牌项目为重点,不断优化和整合文化资源配置;要以政策为保障,营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努力把广西文化产业建成广西的支柱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领导机制,实施部门联动发展战略

1. 建议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与政府相应行政决定程序的衔接。文化产业涉及新闻出版、文化、广电、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海关、旅游、教育、发展改革、国土等诸多政府部门,但现在这些工作职能主要是由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来承担的,由于领导小组不具备行政职能,其决定往往落实不到位。因此,需要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加大协调落实力度。

2. 建议采取部门联动的方式打造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资源分散在各相关领域,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要做强做大这些产业,需要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并协调各组成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具体的协调机制,是由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还是政府办公会议来运行,需要进一步明确。

3. 建议完善新闻出版、文化、公安、海关、工商、信息产业、综合治理等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实现文化市场群防群治,探索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

(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实施力度

2007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第五部分对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了部署。

1. 建议自治区政府专门制定一个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组织有关专家从广西文化产业的资源和特有优势出发,对产业的布局和发展目标进行研究论证,按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对产业发展作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在规划中应进一步明确广西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部门和类别,特别对创意产业、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作认真研究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总量、增长速度提出指导性的要求。同时,对广XX区域文化产业进行规划,对不同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原则性要求,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文化产业的优势和特色,扩大文化产业的覆盖面,打造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实验区,打造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增长极和领头羊。

2.建议制定一个符合广西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指南,作为指引投资发展和宣传的实用手册,使规划能切实得到实施。

(三)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企业集团的组建

根据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加快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推进集团化建设,整合产业现有资源,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有关部门的督促力度,尽快解决改革的难点问题,加快推进文化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

1. 建议组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加快推进广西出版总社本部及其直属各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以改制后的出版总社为母体,整合其所属的7家出版单位、3家印刷复制企业以及广西出版印刷物资公司,组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并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在组建集团的同时,着手进行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争取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集团的组建挂牌工作,这样可以享受连续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成立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利于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使国有资产发挥更大效益;有利于出版与发行的有效衔接,打造完整的出版产业链,共同开拓市场,合力推动我区出版业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增加出版经济总量,增长出版经济实力,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我区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建议完成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2004年,在原自治区新华书店、自治区外文书店、广西图书进出口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四年来,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并未完成,与兄弟省市相比,已经明显落后。完成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可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计税;可以提高融资能力,发挥品牌优势,有利于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3. 建议组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日报社现在拥有七报三刊一网站,还有一个现代化印务中心,已具有集团架构,组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的条件已经成熟。可按照一媒体一公司、两分开一本账 的模式,成立传媒集团。集团按照两分开的原则,实行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由自治区政府出资、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作为出资代表人。集团公司由自治区政府授权经营,负责传媒集团的资产管理和国有净资产保值增值,具体管理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及非时政类报刊的经营性资产,并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集团组建后,将更好地整合我区的传媒资源,推进我区传媒业的深化改革,促进党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4. 建议组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该出版社已列入了全国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试点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集团将是全国第一个通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自我裂变而成长壮大起来的出版集团。组建此集团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投融资渠道,同时可以尽快享受到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该出版单位尽快做强做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协调,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政策

1. 建议明确企业集团的出资人和资产监管人。最近中央文件对此已有明确规定,应尽快按中央规定规范已经改制和正在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和监管人,以利于企业进行工商登记和开展正常经营,为今后资本运作提供规范的制度和法律条件。

2. 建议落实好国家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我区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政府应协调财政和税收部门,按照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政策规定,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出版物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优惠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建议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落实我区印刷复制单位享受增值税等税种的优惠政策。

3. 建议鼓励和支持改制企业实行灵活的分配政策。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建立后,分配制度不应再按事业单位的规定来操作,政府应支持企业实行灵活的分配政策,企业主要领导待遇由企业监管部门确定,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由企业自主确定。

4. 建议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并将其纳入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建设范畴,依托重点项目、重点学科,聚集和培养小而精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和新闻出版人才。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领域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文化发展运行规则、复合型的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名作家、名艺术家、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和高素质的出版家、理论研究专家。二是实施文化艺术优秀人才奖励制度,重奖突出贡献者,对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人才,由自治区政府授予荣誉称号。三是增加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并且监督好这项资金的使用。

(五)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投入机制

1. 建议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培育和投入,因此建议:第一,对转企改制新组建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政府适当补充国有资本金,以消化企业集团的部分改制成本。对效益前景好的重点出版、影视制作、动漫制作、网站建设项目,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或贷款贴息。第二,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可参照江苏省的做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市县财政也相应安排适当额度),并逐年按gdp增长比例增加额度,通过贷款贴息、补助、投资参股、有偿使用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投入产出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注重择优扶强,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注重扶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一批文化产业人才的团队,提供有利于文化人才培养成长的平台;注重从获奖扶持转向获利扶持,大胆尝试拨改投、拨改股等扶持资助方式,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自我造血功能。

2. 建议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自设立以来,扶持了一批重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础建设项目,涌现了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出版物。今后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应按年做好使用计划,并及时安排到位;扶强不扶弱,不搞平均主义,要扶持真正值得扶持的企业和项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3. 建议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融资与合作。文化产业企业要发展,需要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吸引多元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政府应支持、鼓励和帮助文化产业企业以联合、连锁、融资、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拓展企业的辐射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境外企业合作,利用境外资源和资本为我们服务。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当前,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契机,加大与东盟国家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建议自治区政府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列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招商项目。

(六)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企业

文化产业要做大,需要有民营资本加入。国内很多做得成功的文化产业项目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创造的。目前,我区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仅有印象刘三姐等个别品牌,从整体上看,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竞争力不强,缺乏规模大、在同行业中排名靠前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放开搞活,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瓶颈。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企业。除国家明令不能进入的,其他所有文化投资领域均向民营资本开放,在准入条件、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产业企业从事文化产品出口和对外文化交流,参与政府文化项目采购和招投标。

第3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区政协常委会、专委会(办公室)、活动组20__年工作活动安排,已经区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发给你们。希望全体政协委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政协的调研、考察、视察等活动,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与全区各族各界人民一道,为把__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区而奋斗。

一、常委会工作要点

1、第一季度召开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完成会议各项任务;协商决定区政协20__年常委会、专委会、委员活动组的工作安排。(1月)

2、第二季度组织常委视察__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3、第三季度组织常委视察__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9月)

4、第四季度召开常委会,听取区政府关于政协提案办理情况通报;讨论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筹备情况;审议通过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的有关事宜。(12月)

5、召开区经济形势通报会,组织常委、委员听取管委会领导通报我区上半年经济形势。(7月)

二、专委会(办公室)工作要点:

提案委员会工作要点

1、搞好区政协六届四次全会以来提案的整理、交办和督办工作。筛选重点提案,处理好没有立案的提案。

2、配合__新区“两委办”搞一次承办单位领导和专干培训会。

3、搞好三次提案督办活动。会同__新区“两委办”督查处召开一次部分提案承办单位汇报会,搞一次重点提案办理视察活动,开展一次对“b”类提案(列入计划拟解决的提案)进行督办的活动。

4、对我区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6月)

5、做好六届五次全会的提案征集工作,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

6、协调__新区“两委办”督查处搞好20__年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的准备工作。

7、年底做好优秀提案评选工作和提案工作报告、优秀提案选编等会议材料的撰写工作。

8、进一步充实网上提交提案的各项功能,为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9、做好新一轮政协民主监督员的选聘工作,选择两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

10、完成《社情民意》的编写任务。

经济科技委员会工作要点

1、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针对新区提出的“一产精、二产强、三产优”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上半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优化新区产业结构,促进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6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视察新区功能园区建设情况活动,9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4、组织部分委员视察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7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坚持走访委员活动,加强与委员的联系与交流。年内对新委员进行一次普遍走访。

6、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7、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工作。

文教法制委员会工作要点

1、负责协调、指导所联系的活动组制定并落实全年活动计划。

2、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__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9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3、承办区政协常委会“关于__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活动。

4、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__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情况开展专题视察活动,8月底前形成视察报告。

5、加强与政协委员的联系与交流,走访所负责指导、联系的活动组的__协委员。

6、在教师节前夕,组织召开政协委员中教师委员座谈会。

7、加强对所负责指导、联系的各活动组 “双优”评选工作的日常考核。

8、完成《社情民意》编写任务,做好《政协简报》的信息采集和提供。

办公室工作要点

1、牵头办好《政协简报》。认真做好区政协简报内容的采编和印发工作,使广大政协委员及时地掌握区政协工作动态,推动各委员活动组的工作。

2、做好《社情民意》专刊的牵头和服务工作。按主席办公会议的意见,《社情民意》继续由各专委会轮流承办,办公室在负责做好编辑、印送工作的同时,完成编写任务。

3、做好区政协信息反映工作,及时宣传我区政协工作情况。

4、负责《__年鉴》(20__卷)“人民”的编撰上报。

5、完成“关于我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于10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

6、做好政协机关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政协工作的协调、正常运行。

三、各委员活动组活动计划

工业一组:

1、视察__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调研新区石化产业发展状况。(3月)

2、参观__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现场、视察东芝__有限公司,了解外资

企业管理及发展情况。(5月)

3、视察金港集团,了解湾里街道经济发展情况。(7月) 工业二组:

1、定期走访本组委员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形成全区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对新区重点项目进行视察,了解和掌握新区项目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进展情况。(4、8月)

3、赴外地对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9月)

农业组:

1、视察凯富隆蘑菇生产基地、__迪辉农业生态园,了解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状况。(5月)

2、考察新区及周边地区海洋牧场建设情况。(8月)

3、赴先进地区考察休闲农业、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情况。(9月)

科技组:

1、赴外地考察生态园林城区建设情况。(4月)

2、定期视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3、对新区信息产业发展进行调研。(8月)

服务业一组:

1、赴外地考察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2月)

2、视察新区旅游景区休闲旅游规划建设情况。(6月)

3、视察新区现代服务业区发展情况。(10月)

服务业二组:

1、举办服务业相关知识培训。(3月)

2、视察新区服务业先进典型企业。(5、7、9月)

3、考察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情况。(10月)

城建一组:

1、春节前走访贫困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1月)

2、视察金石滩规划建设、杏树渔港建设情况。(6月)

3、赴外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9月)

城建二组:

1、对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进行视察(5月)

2、对新区房地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视察调研。(7月)

3、考察外地城市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9月)

教育组:

1、视察__新区__枫叶学校、__模特艺术学校办学情况。(4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学校管理的先进经验。(8月)

3、调研__新区学校特色建设情况。(10月)

文化组:

1、视察__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5月)

2、赴先进地区考察文化产业的国学保护情况。(7月)

3、调研__新区网吧经营管理情况。(10月)

医药卫生组:

1、赴外地考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先进经验。(5月)

2、视察__新区相关医疗机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情况。(7月)

3、调研__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8月)

政法组:

1、赴外地学习考察综合治理先进经验。(4月)

2、视察__新区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活动开展情况。(8月)

3、调研__新区部分街道中小企业对提供法律法规援助的需求情况。(9月)

机关群团组:

1、赴外地考察残疾人事业建设情况。(4月)

2、“助残日”前夕对新区残疾人工作进行视察(5月)。

3、视察__新区园区与街道实施一体化管理工作情况。(8月)

4、调研__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及促进农民增收情况。(10月)

民族宗教组

1、赴外地考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3月)

2、赴鞍山市考察宗教场所管理情况。(5月)

3、视察__新区宗教场所及活动情况。(6月)

4、调研__新区基督教活动情况。(9月)

派组

1、视察__新区金石国际运动中心区建设情况。(1月)

第4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一、注重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演出。

组织召开艺术生产工作会议,组织创作各类新作品160余件,港城首家民间交响乐团市爱乐乐团即将挂牌;大力扶持王咏梅音乐作品,冲刺顶级文艺盛会,王咏梅6件作品亮相国家级晚会,《我要回家》登陆央视春晚,王咏梅音乐工作室暨音乐作品专辑首发式筹备工作基本就绪;组织女子民乐团完成《“苏韵流芳”》、《记忆中的旋律》两个民乐专场50件民乐作品创作排练,筹备高校系列巡演活动,筹备启动市民周末音乐会;举行市艺术学校省三星级学校挂牌仪式,承办省第四届艺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比赛,市艺术学校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1个,并获优秀组织奖,一等奖数量居全省第一;继续整合系统资源,加强社会运作,策划承办组织春节团拜会、机关幼儿园60周年庆典、全市纪念建党91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颁奖典礼等大中型文艺演出20余场次。

二、突出文化惠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强力推进国家级示范项目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的意见》,召开多次工作会议,组织举办社区文化建设培训班,组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700余人,策划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整理工作台帐,拍摄专题片,《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市创建工作予以集中报道和充分肯定。

二是积极推进大型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推进艺术学校新校区建设,与科教园区达成初步共识,拟征收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学校西侧近80亩地块用于建设市艺术学校,待市导最后决策后争取立项。加强市图书馆新馆规划建设前期调研论证,分别赴南京、杭州、上海浦东、盐城等地学习考察图书馆建设,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上报市委。据新海城区建设指挥部领导传递的消息,5月初李书记在科教园区调研指出,要加强统筹规划,在园区一并规划建市图书馆新馆、市科技馆等大型文化设施。

三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系列工程。精心组织开展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启动“和谐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全面免费对外开放,举办各类市级展览19台,免费接待外地和本市游客15万人次;市博物馆完善水晶玉石展厅,推进东侧碑林建设,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市美术馆拓展服务功能,开设美术大讲堂,结合大型展览邀请书画家为广大美术爱好者免费授课;建立美术书苑,汇集精品画册千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组建美术馆之友,登记书画爱好者联系方式,通过短信平台展讯活动;市文化馆“相约艺术剧院”惠民演出、市图书馆“苍梧讲坛、少儿图书馆系列特色活动持续开展;开通文化网360全景网上文化场馆平台,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美术馆、市博物馆等市级网上场馆建设。今年以来,组织送书下乡15万册,送电影7436场次,送戏423场次。全市新发展有线电视1.8万户,增加数字电视用户8万户。

三、坚持“两手抓”,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物保护,协调推进连云古镇、南城中大街、民主路民国建筑群的综合保护利用,撰写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完成民主路市级文保单位原公大商行维修工程验收工作,组织4次文物管理和执法部门对55处各级文保单位进行安全巡视,启动将军崖岩画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研究长久性保护措施,并对周边游客栈道进行重新维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获批省级保护区,召开《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专家论证会,并提请市政府印发规划纲要;完成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第三批代表性传承人、市二批传承项目基地、市一批优秀传承人的评审和授牌工作,完成参加韩国丽水世博展览展示非遗项目的挑选制作工作,组织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展演活动。

四、加强扶持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加强规划引导,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拟订《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初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基本路径。考察与清华大学文化产业规划团队成功合作的浙江嘉兴市,与清华大学签定合作协议,年底完成《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稿。

突出扶持服务,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对文化企业资金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近期将召开银企见面会,促进银企合作;组织指导重点文化企业加强项目包装,33个项目被推荐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积极对接服务酷歌动漫园建设项目,酷歌动漫产业园正式开工,成为我市目前第一个建设中的动漫游戏产业园区,其研发推出的《童年》网络游戏,产生六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填补了游戏产业的空白。与酷歌联合策划举办“藤花部落·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暨“水晶幻境”网络游戏产品上线会,“藤花部落·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是中国首个关注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水晶幻境”是酷歌动漫自主开发的第二款网络游戏,产生两项软件著作权。与酷歌签定合作协议,委托其版权登记业务。与三禾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共同推动三禾城中城古玩艺术品街区建设,计划国庆期间开业。

发挥协会功能,促进文化企业对接市场。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举办举办文化产业营销策划培训班,90多家文化企业的主管人员参加培训;联合市商务局举办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培训会,指导伍江数码、女子民乐团等积极参与申报工作。二是搭建展销宣传平台。组织晶狐水晶、伍江数码等5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组织伍江数码、晶狐水晶、金玉黑陶3家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馆的集中展示,受到高度评价,新华日报以《文化产业,苏北追上来了!》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三是组织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协会30多名成员赴常州、苏州两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加深了文化企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增强了发展信心。

立足示范带动,促进系统产业加速发展。联合北京中环影院投资有限公司对市东方艺术中心进行改建,打造具有五星级硬件及服务的中环国际影城,填补了市区西部数字影城空白。联合市乐淘珠宝有限公司建设博物馆水晶矿石展厅,加强与旅行社的商业合作,既大幅度增加了博物馆的游客接待量,也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歌舞剧院、文化艺术中心、女子民乐团等演出团体承接各类演出活动近百场,市直文化单位完成收入410万元。

五、下半年,我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推进艺校新校区建设,下半年完成立项报批、设计,力争年底实现开工建设;

2、迎接国家督导组来连,确保我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3、编制完成《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举办2012文化产品博览会;

4、编制完成国家级文保《将军崖岩画》保护规划;

5、巩固基层文化设施长效管理建设,开展优秀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星级农家书屋和农家书屋先进乡镇创建活动;

6、争取政府扶持,繁荣艺术活动,加大引进举办高质量惠民演出力度,在之夏旅游文化节、西游记文化节期间引进举办一系列惠民演出,并形成机制,常年坚持;

第5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表示,十届全国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咨政建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贾庆林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十届全国政协紧紧围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贾庆林介绍,五年来,十届全国政协共受理提案23000余件,形成视察报告100多份,提出调研报告270多份,组织大会发言4000余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600多篇。其中,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建议,推动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完善;关于促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的建议,为这些地区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的专题调研和协商,对推动西南地区开发开放、完善沿海沿边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完善金融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国家金融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和部署具有重要价值;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为国务院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了决策参考;关于首钢搬迁和曹妃甸工业区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议,推动了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关于“三江源”生态保护、退牧还草的调研以及“保护长江万里行”、“关注森林”等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贾庆林指出,十届全国政协重点围绕教育公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围绕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开展专题协商,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中华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问题积极建言,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关于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文物保护、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已经转化为决策思路或政策部署。

第6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西安作为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不仅作为中国重要的文明古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

从地域上来说,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椤骸㈠保,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市包括9个管辖区,分别是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和长安区。

从历史上来看,西安有三千一百年的建城史,并且有着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悠久的历史留给了西安宝贵的财富,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为西安留下众多宝贵的物质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6月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 9月7日上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深入合作,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早已出现,但由国家元首在公开的国际场合正式提出,尚属首次。而西安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旦该经济带建设推进,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国际间人员的往来将倍增,毫无疑问,这将为西安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无论是将西安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会有力的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复兴,而与此同时,新的历史语境也将刺激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样,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需要冷静客观的考察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充分分析出其先天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期间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遇到的瓶颈,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出西安当下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针对切实可行的文化方案和对策。

首先应当看到,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悠久,于是便有了“长安无处不遗址”的说法。目前,西安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54处,市级230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稳步推进自身的城市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安市将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城市建设紧紧结合。具体到西安下属的各大辖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区、哄鄙态区、城墙景区、临潼和秦岭北麓文化旅游带等七个文化产业板块已初具规模。培育了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及文化保护业、广告业为发展重点的“六大行业”,并规划实施了西安城墙景区工程、大唐不夜城项目、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十二个重大项目,建立相对健全的立体化文化产业格局。这些项目有机的将西安文化艺术资源的娱乐性和市场性调动起来,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具备强大的消费性。通过这一有效地转换,使得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然而在文化产业与市场化相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西安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没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整个文化产业的仍旧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加强文化艺术输入和输出。由于闭塞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西安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及推广形式相对欠缺。其次需要整合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从古至今西安都作为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的纽带,它的文化艺术也应该起到横贯东西文明,贯通南北文化的效果,但是由于沟通不通畅有碍于西安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一直停留在本土,没有更好的展现及发扬出去。同时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同样也会形成一个刺激,也会更好的推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西安不仅要在“走出去”方面下大力气,而且也要更好的做到“引进来”。这样才会在接下来的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中有所突破和提高。

第二,宏观着眼,西安文化艺术市场需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品牌永远是文化艺术市场得以持久健康的重要保证。虽然西安文化产业市场一直在做类似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诸如纺织城、文艺路、大唐西市打造了一个文化艺术社区,可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就全国范围来看,能形成独特风格、别具特色的,并且铸有“西安”的品牌相对来说略有不足。虽然也推出了“梦回长安”、“长恨歌”等品牌,就全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第三个存在的问题,平台丰富,资源众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文化资源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据有竞争优势。整个西安文化艺术资源产业总量有待提高,整体结构有待完善。当前,文化市场的主体竞争力不是很强,企业投、融资渠道较单一。西安文化艺术发展有待加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动力支撑,一定程度会制约其快速高效的发展。

第四,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近几年来,西安市政府积极推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承办了各大项目,因地制宜,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成为西安市的支柱型产业。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便充分整合了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资源,同时注入了生态、低碳、绿色等大环境理念,构建了“培育三大街区、建设四大园区(基地)、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六大重点行业,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的新格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西安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有关文化艺术部门进行主动的适应市场,逐步转变以政府主导的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严格招标、集中高效采购、变换奖励机制、社会多方面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激活文化精品生产,以此激发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在有效组织和引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享受财政基本投入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覆盖面。同时,从挖掘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入手,着力发展有特色、有潜力、有优势的文化品牌项目,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因此,为了更好的整合西安文化艺术资源,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西安文化发展情况,我们需要进行实地的考察,西安文化艺术资源的发展做成调研报告。通过对西安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透彻的实地考察与科学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把制约西安文化艺术发展的瓶颈抓出来,从而能更深入而不流于表面的考察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这样思考出来的对策也会更贴近西安的实际情况,使得相应的对策更落到实处。

(第一、第二、第四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第三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7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湖湘特色文化;动漫艺术;现代品牌

一 简述湘文化特色

1 湖湘文化的地域性文化――湖南是比较有特点的内陆省份,历史上,湖南就有“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龄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围。

2 湖湘文化的特色思想文化――湖湘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精神文化。湖湘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而近代湖湘文化又是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悠久的时空历练。

二 湖湘文化市场发展概述

湖南特色文化已经大幅度超出了仅有的文化范畴,已经跨越了各个文化娱乐领域。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在全国享有盛名。湖南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更是深受观众喜爱,每年创造的收益过百亿。

三 树立品牌对湖湘动漫市场发展前瞻

品牌也是一种效益,是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品牌是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的灵魂,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要求、一流的人才来打造品牌,为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走向繁荣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动画产业的突破――数据显示,2007年,宏梦卡通形象授权一项的收入达到2950万元依靠动漫品牌授权开发,是一项动漫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2008年,宏梦形象授权收入预计达到6000万元以上"宏梦卡通推出了国内第一部按照迪斯尼标准制作。全国300多家电视台每天播出22个钟,赢得亿万少年儿童对虹猫蓝兔动画形象的喜爱,宏梦还获得红杉资本750万美元的投资主题公园和衍生品开发方面全面推进打造成中国的迪斯尼,在湖南株洲建立了方特动漫主题公园。

四 湖湘在动漫艺术设计品牌中创新的不足

1 缺少动漫创造的原创性和传统性

湖南动漫三只猫此种说法既是对湖南动漫品牌影响力的一种赞誉也反应了湖南动漫现存的不足,“大致雷同,缺乏原创"。现在许多动漫作品都是翻版,故事情节平淡无味,缺乏创作性作品。因此在人们心中,动漫世界尚没有中国制造的概念,往往忽略了自己本土文化特色。

2 缺少创新性

近年来,我们的动漫企业将大量精力用于动漫产品的来料加工,已经成为美国,日本等动漫大国的重要代工基地,而忽略了本土的的民族性。

五 湖湘特色文化在动漫艺术设计品牌中的创新中的的五大坚持原则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的存在和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外在形式或是载体,这种载体在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文化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而且对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文化品牌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和例证。

1 坚持文化发展突出不动摇

湖南致力于打造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乃至“文艺湘军”等这些给湖南文化事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是湖南文化产业立足的一个重要核心。

2 坚持特色文化发展战略不动摇

根据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和人文积累,将传统文化宝库认真地整理研究,规划利用,可以将一些适合改编为动画片或游戏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进行加工,使动漫产品能够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也正是上世纪中叶中国动漫辉煌的关键所在;并借以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湖湘文化有着敢为人先的优秀传统,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注重内容创新,十分重视抓原创,把创新融入到创作生产、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的动漫崭露头角漫画题材也进一步多元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传统题材与情节离奇的的奇幻题材共同发展,同涌现出一批新漫画作品,试图将东方审美和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如姚非拉的漫画这个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概念来诊释都市青年的生活以审美愉悦架起古老时令和时尚生活连接的桥梁,再将本土文化资源的再开发融入现实思考,逐步形成了民族风格。

4 坚持湖湘品牌不动摇

源于湖南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来看的话,湖南目前仅有虹猫蓝兔和山猫等卡通形象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我们不能立足于此,相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需要是仅仅不够的,我们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开创更多的特色品牌来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空缺,满足亿万的消费者,在物质和精神都注重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注重于宣传我们本土的文化特色,从区域局部出发,从以点盖面的理论出发,着重发扬本土名族特色,宣传本土文化。

六 结语

古语说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湖南的动漫产业能充分地挖掘中国文化资源,融入湖南文化元素,就能更好的走向全国,走上国际的舞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兼容并蓄,建立起自己的视觉风格和表现结构,推动湖南动漫产业动漫品牌建立发展,能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作为在动漫产业领域有所优势的湖南,将动漫作品的创作与湖湘文化进行对接,利用动漫这一可视化手段对湖湘文化进行表现,对湖湘文化的宏扬和传播,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湖湘文化与中国现代化,郑宪春,船山学刊J,1996-02

[2]品牌策略新观念,菜波啦戴维斯帕克,周关尚2004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3]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奋斗精神,谷菲,文化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05

第8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动漫产品 本土文化 国际市场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从动漫产业的定义能看出,动漫产品多种多样,与影视业、出版业相辅相成,与部分制造业也密不可分。它包括直接动漫产品,如动画、漫画、网络动漫、动漫舞台剧、动漫软件,以及动漫衍生品。我国动漫产品走出国门,意味着动漫产品规模质量的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一、国际动漫产品的发展趋势

动漫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文化支柱产业。据有关统计数据,美国动漫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2009年日本动漫市场为2000亿美元;韩国也是如此。国际动漫市场目前由这几个动漫大国占领,他们的成功说明其动漫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因而这些国家动漫产品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方向。

(一)政策的鼓励支持

韩国动漫在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再到迅速成为动漫强国,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是分不开的。金大中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把动漫、游戏产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突破口。之后建立文化产业局负责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除此以外,还出台了一些奖励性政策和一整套激励机制,并对动漫的播出平台进行了规范。目前韩国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动画生产国之一,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数字内容产业的主宰者之一。对于一些动漫新兴国家来说,加强政府的保护与鼓励支持是动漫发展之初不可或缺的。

(二)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

动漫产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有一定的规模基础。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打造出品牌,是其成功的必由之路。全球最大的玩具销售商美国的美泰玩具公司,是《财富》五百强企业之一,该公司的著名产品有风火轮、芭比娃娃、狮子王、火影忍者等。这个规模巨大的动漫玩具公司在中国大陆就有五家分公司,目前仍在扩大规模。2012年2月1日收购了英国动画公司HIT,接收了HIT除英国本地还扩展到北美、日本及我国香港等地区的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其市场影响力。规模化的经营是动漫产品获得更多利润的重要途径,但是动漫产品及公司的品牌建立并不容易,这是大型企业寻找既存的优良品牌进行收购兼并的重要原因。

(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2009年,随着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的上映,3D及IMAX—3D迅速席卷全球。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正是各国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动漫作品及游戏中。另外,还有运用了体感互动技术的交互动漫和虚拟成像技术的虚拟现实动漫,虽然这两种技术还没有普及,但是有望成为未来动漫的发展方向。还有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手机动漫,通过一款软件,手机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动漫作品,再加入运动、变形、声音、互动等效果及镜头元素,满足动漫迷们随时用手机“看动漫”的需求。新技术与动漫的结合已经成为动漫业的一大趋势。

(四)动漫素材及人才利用的国际化

创制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并从中取得利润是各国发展动漫业的追求。一国的动漫要符合本国观众需求可能会相对容易,但是如何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这就需要充分吸收利用国外的动漫素材及优秀人才。2011年的《功夫熊猫2》在中国票房突破一亿美元,占其全球总票房的20.2%。带有中国风的动漫大片自然更能够吸引中国观众。动漫的国外本土化不仅需要利用当地素材,将各地的优秀人才集聚起来也是制作高水平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功夫熊猫2》光制作人员就包括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菲律宾、瑞典、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国的人才。

二、中国动漫产品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对我国原创文化的深入发掘与充分利用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城市文化还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这么多的文化题材被动漫提取应用的却很少,且集中于少数几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即便这些故事被拍成动漫,也只是简单改编,没有加入新的动漫元素。在我国动漫因为找不到素材创作出优秀动漫的同时,美国却将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木兰》改编成动漫,并迅速为全球的观众所接受,获得丰厚利润。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就是对文化题材的成功运用。

(二)没有成熟的运营机构和产业链条

完整的动画产业链条涉及前期策划、动画制作、艺术、科技、传媒、商业等,产业链从制作出版到品牌传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销售与监控管理等。中国的动漫产业环节基本上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衍生产品尚未完全开发。动漫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后期的动漫衍生品的开发销售,这个环节的缺失,是阻碍动漫产业发展及动漫产品研发的重要问题。怎样进行成功的产业运营,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已成为动漫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思想观念和作品定位的制约

中国的动漫长久以来针对的都是儿童和青少年且以教育题材为主,实际上动漫不仅仅是青少年的专利。更何况儿童因为经济、思想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成为观众的主体;而青少年很少有喜爱国产动画的。动漫周刊连续三年举办的十大最受欢迎动漫人物评选的上榜名单全为日本动漫形象。以往我国对动画市场定位的严重偏差导致一个大龄消费群体的丢失。我国人口众多,仅动漫主要受众人群青少年就有3.7亿,如果受众人群向中老年人扩展,我国动漫的产业发展空间会扩大很多。若再能吸引海外观众,扩大海外市场就水到渠成。

(四)创作和经营人才不足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顺从、统一的传统文化心理。然而动漫的创作离不开丰富超凡的想象能力,有时甚者需要的是极富夸张的想象。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动漫从业人员大约为6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中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另外,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了动漫作品的产业链条发展。

三、中国动漫产品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推动中国动漫产品题材内容的国际化

我国动漫处于起步阶段,内容都来自于本土题材。对本土题材的利用也只是浮于表面且反复利用那几个素材,例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人参果》、《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等动漫作品均来自于《西游记》。中国文化资源丰富,发掘出更多大众所感兴趣的题材并将其改编为动漫,才能更好地打开我国市场。但是我国动漫产品要走出去,就必须考虑国际因素,在本土化的题材中加入国际化的内容,实现东西方的融合。另外,热血青春以及神话玄幻色彩的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我国动漫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几部以外国素材为内容,以热血青春或神话玄幻为类型的动漫作品推向国际市场。

(二)完善动漫产品营销方式的国际化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盈利模式中的主要部分。若能将二者结合,动漫产品就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不是目的,将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动漫产品要占领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国际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在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完善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平台,用国际化的营销方式实现我国动漫产品的国际化。建立世界范围的网络销售系统,与外国市场的经销商合作,直接建立自己的海外分店,或者设立本土化的海外分公司,甚至在国外开设动漫创作室等。

(三)集中力量创造中国动漫的国际品牌

国际动漫强国都有其关键的动漫发展领域,美国的是动漫电影,日本的是动漫剧集,韩国主要是动漫游戏。我国动漫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产品定位,处于全面化分散化的阶段,且质量都不高。找准我国动漫的发力点,集中力量发展该领域,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的质量水平,创造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这是我国动漫走出去的关键。虽然我国动漫目前并没有一个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但是纵观中国动漫作品,剧集是主要的动漫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创造中国的动漫品牌以剧集为主要表现形式会相对容易。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出色的动漫剧集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秦时明月》等,政府应该有侧重地对其进行扶持,号召企业加强投资力度,集中力量将其打造成国际品牌。

(四)利用国际动漫机构资源,培养中国动漫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动画、漫画类专业及与动画相关的课程。这些专业及课程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创办的,由于大多是新专业,所以在师资的配置、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事实上,仅靠我国教育机构来培养人才是不够的。动漫要走出国门,需要国际化的专业人才,这可以靠人才的引进,但是充分利用国际动漫机构来培养动漫人才才是可持续之道。政府应积极引进优秀的国际动漫培训机构,鼓励优秀的动漫人才到美、日等动漫强国学习。另外,我国近几年开办了很多动漫培训机构,对该领域进行规范整合,鼓励有实力的单位与国际动漫机构合作是我国动漫长远发展应考虑的方面。

(五)利用原创动漫产品,开拓亚洲周边国家的国际动漫市场衡量动漫大国和强国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大量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的生产和传播

我国动漫要想走出国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原创产品不可或缺。动漫原创不仅有利于动漫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有利于动漫制作技术的发展。2010年原创电视动画片产量居全国第二的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产量为12818分钟,其动漫产品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在国际电视节中获奖。事实上,地理位置接近带来的便利交通,近似的生活习惯与消费偏好,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越来越宽的市场开放度,使得我国出口的原创动漫产品集中于亚洲市场。以亚洲为国际市场的出发点,在稳定亚洲市场的基础上向外拓展是我国动漫稳步走出去的有效策略。

(六)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媒体,发展国际动漫科技

新知识新技术在动漫业的应用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国际趋势。最近的好莱坞动漫基本上都有3D版,我国3D动漫还处于起始阶段。各大动漫企业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动漫新知识,研发动漫新技术。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代替印刷业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的世界平均普及率已达30%,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水平。目前Wi-Fi普及率最高的韩国达到80.3%。动漫业的播出平台不断扩展,动漫产品与新媒体联合将会大大推动动漫业发展。同时,也为外国消费者了解我国动漫提供了一个良好渠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Z].[2006]32号,2006-04-25.

[2]熊军懿.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必须靠“原创” [EB/OL]. 中国文化产业网,2010-05-27.

[3]李萍.当动漫遇到高科技[N].深圳特区报,2012-03-22.

[4]司思.我国动漫产品出口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2).

[5]爱琳.中国动漫行业人才及薪酬调研报告[EB/OL].漫友网,2008-05-30.

[6]刘百祥. 广东动漫产业发展良好 2010年动漫产量居全国第三[EB/OL].中国文化产业网,2011-08-17.

第9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09-02

1 珠三角人力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珠三角的人力资源数量有了显著增长。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1994 年人口为 4080 万人, 2005 年人口为 5608万人, 年均增长率为1.95%。其次是在业人口的增长,在业人口反映了实际利用的人力资源的数量。1994年,珠三角在业人口为 3569.1 万人,2006年在业人口为 4702.1 万人, 平均年增长率为2.1%,高于同期人口增长的比例。

珠三角人力资源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很大的优势, 1985 年至1992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绝对值由 1840 万人下降到1636 万人; 相对值由 60%下降到 49.2%。这说明新增就业人口更多地流向第二、三产 业, 并且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其他产业的就业人口大于第一产业新增加的就业人口。但是在近 10年,珠三角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却不尽人意。1996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 1370.4万人, 占总就业人口的 37.5%; 而 2005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 1548.7 万人, 占总就业人员的 32.9%。虽然相对数较10年前下降了 4.6 个分点, 但绝对值却上升了 178.3万人。

珠三角九个城市 2005年总人口为 5608 万人, 但珠三角的人力资源质量却没有保持在相应的位置。珠三角就业人口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每万名在业人口中, 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 1148.74 人和 1422.13人, 两者合计占总数的 3/4; 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 64.52人; 中专及高中学历的有 448.24 人; 文盲与半文盲有 282.08 人。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 7.49年。另外珠三角每十万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5150人, 低于浙江的 5772 人,更低于上海的 15069人。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落后于京津唐和长三角地区,与日本相差 6.2倍、与美国相差4.9 倍、与新加坡相差 5 倍。

2 珠三角人力资源状况对其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1 数量不足

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运筹经营人才奇缺。根据针对珠三角地区招聘信息的统计显示,2006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7年5月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2006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到2007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为83%和10%。可以说在一段时期内,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将是制约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2 素质不高

由于现存教育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方面和文化单位改制等微观方面的原因,目前在珠三角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文化艺术创作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与国外文化产业乃至国内其他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的相关人员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以深圳动漫行业为例,深圳动漫人才较多,大约2000人左右,另据企业问卷调查,深圳动漫企业中,设计人员平均为14.86个,占企业平均总人数的50.27%;但前端策划型、编剧型人才明显不足,绝大部分集中于中间的加工部分,后期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也欠缺。目前深圳的10多家外资动漫企业仍然以制作、加工为主。

2.3 结构不合理

珠三角文化产业中的诸多主体还处在“事业”改“企业”的过程中,把产品和服务进行成功市场交换的人员,比如发行人、制片人、策划人、经纪人等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短缺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对文化企业内部并且对整个文化产业来说都是如此,除此之外,在其位但不能谋其职的现象也很普遍,这从根本上说是素质的结构问题,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2006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全世界平均为5.7%,发达国家为6.1%,发展中国家为4%,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资料,2006年长三角地区为2%,珠三角地区为1.8%(见图5)。可见,珠三角在教育经费拨款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落后于同样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此外,珠三角地区教育的重头戏――高等教育与全国其他高等教育一样,其专业设置尚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需求。这些都对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国人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有关文化产业的高校专业设置,比如新闻和中文专业,只重视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营销、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却很少放入培养计划。另外,珠三角高校中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相关专业的不多,这使得文化产业所要求的同时具备高文化素养和复合知识能力体系的人才很难寻觅。

3 优化珠三角文化产业人力资源配置对策建议

3.1 更新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各文化经营单位应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更新人才观念,首先要开阔视野,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国内人才,也积极吸引海外人才;既重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人才培养上,要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在人才使用上,当务之急是要破除“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的观念,识人看大节,用人看主流,善于使用那些有独特个性、且富有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新型人才,并积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 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

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才活动领域的全球化,人才素质应当具有国际化水平。为了更好地扩大开放,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驾驭经济发展全局,在工作中全面考虑国内和国外两种因素,善于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各类人才。要克服过去的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方式,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大力培养智能型、复合型、多功能的人才,促进人才素质综合化。例如,珠三角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业学科,人才的专门化培养没有摆上议事日程。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国有文化产业单位的优秀骨干力量,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熟悉艺术、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懂市场运作、有较高经营管理才能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文化产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3.3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

珠三角各级政府和文化产业单位主体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充满活力的一整套管理方法、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干部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和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完善法制,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要通过完善法制,加强对人才和劳动者基本权利,包括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以及人身安全、受尊重等精神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促成公平竞争、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3.4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

在实施人力资源策略的同时还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性,从增强我国传媒业竞争力的角度,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注重教育学习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改革教育学习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模式,从适应市场需求出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终身化和手段多样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潜能,使企业建立人才竞争优势格局,为企业参与世界竞争做好基础准备。就目前来说,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是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借鉴成功跨国企业的用人之道,不断完善和提高本企业的人才资本和绩效

3.5 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我们要从提升珠三角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度看待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注意使用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现有人才,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成长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既是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好引进外部人才的重要前提。要建立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要把物质激励和创造宽松制度环境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敢于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紧建立海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创造条件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