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初三数学学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数学学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三数学学科总结

第1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 粤东农村地区 学业不良生 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

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

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

第2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1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学生对其它事物的好奇心理很强,在课堂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失去听课兴趣。对初二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仅有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但是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同学成绩都较为优异,而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成绩较差[1]。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是成正比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比如,很多初二学生对文科较为偏爱,甚至在数学课堂上写文科作业、做文科练习等等。还有一些初二学生在课堂上浏览其他书目、听音乐等等,阻碍了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1.2学生的意志力较薄弱

其次,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初二是初中的过渡阶段,初一的知识相对简单,而初三的知识点相对较难,初二的知识点难度介于两者之间,学生必须对优化初一数学学习方法,适应新的数学知识。一些初二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比如,很多学生在遇到难题时选择放弃,不愿意开动脑筋解答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学习能力不足后,破罐子破摔,使自己和优秀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1.3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初中数学学习更加强调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后,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二次消化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很多初二学生都没有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前复习,致使数学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在做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2]。

1.4学生的数学思维僵化

再次,学生数学思维僵化,是导致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重要原因。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不同的,逻辑思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些初二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逻辑思维不足,对抽象知识点的把握相对较差。由于个体的数学思维存在区别,数学学习成绩也会出现分化。

2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对策

2.1注重数学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首先,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科中,许多知识点都存在相关关系。初二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把握较好,对系统知识点的把握较差,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呈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把不同的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

比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正方形、菱形联系起来。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并调整平行四边形的角度、边长等等,让平行四边形发生变化[3]。学生观察电子白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可以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度为九十度时,就变成了长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度为九十度,且两条相邻的边等长时,就变成了正方形,当平行四边形对称角的角度相等,每个角都不是九十度,而且四条边等长,就变成了菱形。

2.2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

其次,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理解。对初二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这些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做题的基础,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演绎。

比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习题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三个条件,让学生判断以下哪个条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第一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为90度,AB长为12,BC长为5,那么A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二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AB和BC所成角度为九90度,AB长为12,AC长为5,那么B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第三个题目是:在三角形ABC中,BA和AC所成角度为四十五度,BA和BC所成角度为十五度,AB为3,AC长为5,那么BC的长度应该是多少。?W生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后,可以对题目进行自主求解,掌握勾股定理的适用条件。

2.3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

再次,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对学生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所谓有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训练[4]。

比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试卷或作业格式进行规范,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在题目下方列出自己的解题步骤,并且指出所用的已知条件。在充分论证之后,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再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对自己的解题失误步骤进行分析,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

2.4指导学生进行定期归纳总结

最后,想要解决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问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定期归纳总结。很多学生在一单元的学习之后,不善于进行自我归纳总结,影响了知识的吸收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比如,以下面这道题为例: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2+b2+c2=ab+bc+ac,那么该三角形属于哪种类型?学生在对方程知识进行归纳之后,可以发现有几个未知数,就有几个方程,因此可以把上述式子整理成(a-b)2+(b-c)2+(c-a)2=0,得出等边三角形的结论。

第3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一、重视课本习题,形成基本技能

课本上的习题都是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的,针对性很强,特别是每节后面的练习题,体现了该节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解题的基本技巧,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对这些习题认真地去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这样教材把握了,基本技能也形成了。

二、研究命题动态,训练学生思维

毕业复习阶段,老师要做好准备,研究近年来的热门题型以及最近的考试动态,做有针对性的提高。根据考试中的各类题型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解题基本思路以及方法,将各种题型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各类题型的总结以及强化训练,让学生能够做会一道题,弄懂一系列变化题型,省去了题海战术的时间。

如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科要求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考查,其中强调应涉及一定的现实情境问题。因此,考查现实情境问题成为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目前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的类型题及解法,常见的有储蓄问题、纳税问题、保险问题、股票交易问题、最佳利润问题、物价问题、生产成本核算问题、运动比赛问题等。这种题叙述长、题意新,涉及的知识面广,解题方法灵活,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及培养。利用数学中常见的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等学科知识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尽管以上所说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没有以章、节形式直接给出,但它又渗透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需教师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逐步领悟和掌握。在这里尤其不能忽视每章的引言、部分章节后面设置的“想一想”的探索性题目及实践作业的教学。

在最后阶段,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面对新题型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能力。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所给题目的条件开放(也就是条件不完备,可以是开放的)或结论开放(无固定的结论或结论较多)或解题策略开放(即可用多种思想方法和途径去解决)的问题,这种题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也是中考的又一热点。不仅是代数问题,在几何题方面也有很多开放试题。比如,以图形当做题目的背景,要求解答几个图形之间量的数值。面对这类试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数值来解决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利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通过一步步地分析探索来解决问题。这类题目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注意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与复习方法有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复习效率。

1.抓基础知识落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潜能,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将重点内容讲透讲深,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学数学的规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那种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眼高手低,偏重难题、怪题,轻视基础,致使学生“难题不会做、简单题总出错”现象及“浅尝辄止,急于求成,早早结束课程,快快进入复习”的现象。

2.重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逐渐加大了比例。因此,题海战术、题型训练将慢慢失去其特效功能,机械记忆、大量计算型试题在试卷中也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初三数学教师要及时捕捉新的中考信息,要加强综合题解题能力的训练,打破数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界限,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数学建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社会生产、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的问题,重视数学向“大众数学”和“实验数学”的转变,进而提高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关注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的普及

在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教会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这样学生才能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只有学生提高了数学的思维能力,有了相关的解题思路,才能不断地提高解题能力。

4.改变教育理念

在复习阶段,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因为,在这个阶段,师生的位置发生了转换,以学生为主。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不相同,因此,只有学生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所以,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薄弱的环节进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完备知识体系。

第4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运算能力;系统记忆

一、背诵方程式

化学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知识是各种元素,初中学生一定都背诵过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经过中文翻译后,元素周期表形成一定的口诀,对学生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各种化学元素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元素之间反应的中介,就是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方程式是无数化学家一点点观察、总结出来的,方便后人学习的同时也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视角,即用数字或等式来表达现象。对于化学方程式,初三阶段的学生一定见过不少,对数学、物理等理科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背诵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实际上,不必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更没有必要对化学产生恐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生物和化学都是比较偏向于文科的学科,计算没有数学和物理那么多。化学方程式说到底就是几个大写字母和几个小写字母之间互相组合起来的等式而已,学生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将字母被赋予的含义或者表达的化学元素联系起来。对化学方程式的背诵,要掌握如下原则,即将化学方程式与实验有机结合。化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习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教师都会为学生演示具体的实验或是带学生亲自到实验室做实验。在观看教师做实验或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重视体验实验的过程,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学生能够严肃认真地对待实验,跟着教师的步伐独立完成实验,那么学生将不必刻意去背诵化学反应方程式,只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记住,课后稍作复习便可。

二、平时多运算

化学尽管有些偏于文科,计算不如数学、物理多,但还是需要做一定的计算。在日常学习中,要做好随时计算的准备。对方程式,不是仅明白原理或者背诵下来就万事大吉,还涉及配平、高阶计算等内容,仍需要大量计算。基础性的配平,没有什么特殊的捷径,熟练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练习与积累。所以学生要尽可能多练习,在练习中不断熟悉方程式,深刻地理解方程式,这对总复习是非常有益的。实际上,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犯了最基本的错误,就是审一道题,有了思路和解题方法之后,便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不再继续计算下去,这是消极的复习方法。事实上,有解题思路与做对一道题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同学们不可忽略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因为运算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只要认真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大量而又细致的练习。平时练习的缺乏会直接导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或粗心大意。因此,学生应该多练习,多运算,这本身就是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巩固,其效果要好过死记硬背。运算能力提高了,在考试的过程中就更加自信,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三、系统性记忆

第5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50-1

一、从学生角度改善

1.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对于学困生来说,明确的学习目标更重要,目标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只有在实现许多的短期目标后,才能实现长期目标。初三的学习中一般要进行月考,月考目标是学生的短期目标。教师根据每个学困生的基础实际给他们定下月考的目标,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照目标,对表现好的同学随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月考后分析月考成绩与目标的差距,并提出新的要求,但要求不要过高,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定目标时,要切合实际,过高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过低了又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给学困生定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能否进步的关键。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并随时关注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尝试成功的快乐中进步。

2.激发兴趣,诱导“爱学”。差生每前进一步比别的同学都要困难许多。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师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多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他们回答简单问题的机会,多给他们个别指导的机会,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对差生适当浅些,作业、考试成绩以进步为准设立进步奖等。总之,看到差生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他们在班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从教师角度改善

1.尊重学生,承认差异,分层设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品质、学习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对于数学学科,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数学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既要欣赏智力好、学习品质好的学生,同时更要尊重那些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有效地参与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调动得起来。如果课堂教学目标长期设立过高,学生将会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足,如果长期将课堂教学目标设立过低,学生又会对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对每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订制每节课课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重点也要各有侧重,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的目标要求也不一样。

2.降低起点,分散难点,促进课堂活动的参与。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不要拘泥于教材,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进行教学时,让学困生也能感到自己能学,在给学生上课时,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差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主。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差生不作要求。比如在做《中考指导书》时,我将书中的题目分为A、B、C类,A类为基础题,人人都做,B类为中档题,中等以上学生必须做,学困生会做多少做多少,C类为拔高题,好学生课后研究并面批答疑。而且A类基础题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并评讲,这样避免了差生抄袭作业,知识点也能得到巩固。同时在教学时,我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差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提倡合作,引入竞争,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善于协调教育情境中的人际关系。学困生活动能力差,不能独立支配组织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观察无条理性,知识交流能力差,很难与普通生进行交流。教师受时空的限制,只依靠教师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为学困生选择一位恰当的“伙伴”,从而辅助老师更好地使学困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等生向优生请教,差生向中等生请教,全班共结师徒对,使中等生在帮助差生过程中体验比他们强的心理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使优生在帮助中等生的过程中感受压力,从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才能不断提高,继续保持优生的地位。这个过程中,差生们得到来自各方面人士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会奋起直追的。

三、从数学学科角度改善

第6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而这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离不开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在一些概念知识的学习上先列举大量的实例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初中数学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美在哪里”。我采用了Powerpoint2003软件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让他们寻找这些图片美在哪,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我选了一张蝴蝶的图片,并对它进行了形象的分解,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就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讨论――总结,逻辑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上册第23章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三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我采用了《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草稿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3x+7的图象。这是学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输入2,3,7。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象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象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并不是函数图象而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在“操作类动作按扭运动参数的属性”对话框中,将参数a变化由“2到-2”,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不同的变化。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观并迅速地观察出函数图象不同的变化。“参数h变化和参数k变化,图象分别会怎样变化?”我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与总结。这节内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几何画板软件的帮助下,将参数改变而引起图象的改变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动态的模拟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主要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虽然数学课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同时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与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时,课前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有关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相关历史史实,并将查到的资料整理后在班上交流。我也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关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轶事或趣闻。在学生正式进入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学习前就对古代毕达哥拉斯、笛卡儿等数学家及《几何学》等著作均有了解。在整个新课学习前的准备活动中,学生对古代伟大的数学家肃然起敬,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我们以前的授课时,运用最多的就是讲授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这种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变成了注入式或填鸭式。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双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

第7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29-01

在当今素质教育下,有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面本人将从造成后进生的原因和如何转化后进生两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造成中学生数学差的原因

(一)社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二)学校教育

首先,虽然现在实行了素质教育,但是初三仍然需要面临中考,为了升学,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后进生;再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对于学习成绩不能达到一个年级学生同样水平的学生,也进入下一个年级学习,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能在同一水平学习,造成人为的不公平。

(三)家庭

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长忙于工作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有些学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和温暖,致使他们心理和心灵上有缺陷。再加上放学回去后作业没有父母监督,完成得不认真,导致差距的形成。

(四)学科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产生厌学现象。

基于上述原因,接下来本文将浅议改善这种现象的一些措施。

二、如何转化数学学习差的学生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方法

1.在教育这部分学生时多点爱心和耐心,增强自尊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耐心细致。一旦小孩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就要及时表扬。慢慢让他们接受数学,喜欢数学。

2.教育中多用赏识教育。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提问,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之路。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常规题目精讲多练,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学得会,又使基础好的学生学得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没有什么兴趣。老师在课堂上需要研究书本上的知识,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知识放在游戏当中。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学会数学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数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教会学生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特别强调,在自己不会的地方作记号,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理解这些难点。

2.学会听数学课的方法。听课是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教会学生在数学课上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抓住重点记笔记,要求学生把老师课堂上学习的重点记录下来,认真听预习中不会的地方,必要时要多提问,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多开动脑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3.学会数学课后练习的方法。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上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教会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

(三)养成数学学习的习惯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数学讲究逻辑和严谨,这就要求学生在写数学题的时候要独立思考,把题目的逻辑关系想明白,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2.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中学的数学题中有很多易错题,在做题时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还有些题目的解法非常巧妙,等等。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之后需要整理出来,为以后复习做准备。

第8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衔接高中;探究思考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经历了激烈的中考洗礼,刚跨入高中阶段学习,对学习新知识有很强的新鲜感,并且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十足的信心,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高一一段时间后,经常听到这些初中已毕业的学生抱怨高中数学内容多,老师上课速度快,如同听天书,做习题和课外练习时,也是磕磕碰碰,不知从何下手。他们常说在高一学习中面临着许多的学习困难,如听不懂,学不会,感觉自己还不能适应高中学习方式和高中老师上课的模式,导致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是什么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后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呢?作为一位长期在初三教学工作的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也经常和高中老师交流,据此我对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三复习教学,为学生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衔接做好准备。

一、分析问题成因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听一些学长讲高中数学很难学。确实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多数知识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贴近,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另外,初中教材对概念的定义不是非常严格,对不少数学定理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直接给出,不需要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趣味性强,教学课时较多。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论证严谨,逻辑性强,定义、定理表述严格。如:高一教材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知识难度加大,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其次,初中在新课标下,调整了部分初中教材内容,如初中弱化的韦达定理和圆有关的知识,而在高中必修2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却又相当重要。高中虽然在部分内容上较之以前难度相对降低,但增加了大学里相应部分,如:导数、概率、向量等内容。因此,从以上的教材变化分析,我认为教材的调整不仅没有缩小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差距,而是进一步扩大。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课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对重难点内容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教师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是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从而影响高中学习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讲问题细致,问题类型归纳全面,同样类型的习题训练较多。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记准教师所要求的概念、公式、定理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能对号入座就能取得较好成绩。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围着教师转,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对数学规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另外我们福州的学生参加中考可以带计算器进考场,而我们福建省高考却不允许带计算器,初中生对计算器操作熟练,却导致了心算、口算和笔算的能力减弱。但是在高中学习数学的时候,由于内容较多而时间较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以及题型等讲全面细致,只能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做一些选讲,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还是继续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计算不能完全脱离计算器,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和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根据问题成因做好初三复习阶段的衔接工作

1.优化初三复习,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初三复习阶段是初中与高中最近的时间段,要复习的概念多,要构建的知识结构多,要解决的题型多,要培养的能力多,短暂时间复容量的知识,正好类比高中教学环境。为此,在初三复习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其次,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最后,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通过初三的总复习,逐渐让学生对高中的教学要求与学习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与适应。

2.认识初高中知识关系,适时拓宽初中知识

认识初高中知识关系,如初中实数与高中虚数联系,初中二次函数与高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联系,初中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高中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联系,初中平面图形、三视图与高中立体几何联系,初中找规律题与高中等差、等比数列及通项关系,初中三角函数与高中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关系,对这些初高中联系的知识可在初三复习阶段适时做些拓展和介绍,不要为了中考复习而复习。

如二次函数知识的生长点在初中,而发展点在高中,是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内容。在福州的中考中常以二次函数为背景设置题目,也是高考的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因此在复次函数图象时,可根据图象让学生说出x为何值时y

再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认为两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老师要举空间异面不平行也没交点的直线实例,告诉学生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才是平行或相交,但立体图形就不一定成立,加深了对初中平面几何中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高中的立体几何常要在平面与空间中转化,因此,要通过初中三视图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复习平面图形折叠题型中,培养学生要能抓住折叠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量去完成计算,这样,复习好平面图形知识与计算,可为高中立体几何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对比初高中教法特点,注意教法衔接

借助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等)辅助难题教学,加强定义、概念、定理之间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复习。在复习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中的错误观点,同时加之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做到从想学、能学、会学的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教师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学生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的复习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数学学习境地,得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4.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教会学生学会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学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学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它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我们知道在有效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不能单纯地依赖知识的记忆与对教师讲解试题的模仿,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解数学试题中解题思路的独创性和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大力表扬肯定,激励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热情。

5.指导学生复习,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进行扎实的复习,并在将来的高一学习中安全度过这个初高中衔接阶段。对于学生听课方面,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笔记、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自学是教师教学的根本,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依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对概念,定理要求会联系、会应用。每章复习要求学生会用图表归纳要点,使所有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成好的认识结构。

三、思考

在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发现,例如: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数学领域都能有很好的扩展,解题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个别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没有放眼高中,觉得这些补充内容与他们的中考考试无关的内容是浪费时间,心里有点抵触。

同时由于复习难度提高了一点,使得基础较差的同学感觉上课有点吃不消,促使这些学生变得更差。因此在实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感觉压力比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对这部分优秀学生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前有意识地补充部分高中知识,渗透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复习阶段的衔接教学中起带头作用,为其他的同学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起示范作用,为初、高中教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创造条件。同时在今后中考试卷中,适当加大对初、高中衔接部分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力度,如将实数运算转移到虚数运算等,来促进学生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又如函数部分等,突出能力的考查,来促进初中阶段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探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不时地对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出挑战。我们教师一定要有探讨教学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教学上的困难,不要一味躲避,否则我们的探究教学就不会有收获。

以上是我对初高中学生学习数学中导致数学成绩分化原因进行的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初三复习教学,为学生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衔接做好准备做的一些探讨。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继续有新的发现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柯连平.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学数学研究.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9篇:初三数学学科总结范文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

笔者认为,要论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其侧重点体现在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主导者,要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给予学生更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简述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化的学科,具备知识化、抽象化以及生活化的特征,尤其以抽象数学为教学难点。这就让诸多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导致教与学低效化。因此,新课改下的九年数学,倡导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从而逐渐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现阶段的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其数学教学情境必须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信息化,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生活化、实用性以及知识化,从而逐渐培养与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应通过大量的生活实际来结合数学学习,让学生形成生活影像,把抽象化转变为形象化。从生活切入―回归课本―实际运用,如此相互关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其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概率”教学过程中,采取故事法、问题法以及多媒体图像与视频等创设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两枚一元硬币抛掷正方面的例子,来引入概率说;之后,把红球、白球以及黑球各三只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纸箱中,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抽取。师:各组同学,请把你们每人摸到的球的颜色记录一下,到了如此情境,更多的是形象化,而不全具备数学化,之后引入两个骰子点数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进入思考,从而很好地进入探索与理解学习阶段。

笔者认为,以上两个阶段为生活化―抽象化,然而,作为新课改下的九年数学教学,教师还应当掌握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营造氛围以及突出教学的目标,赋予学生全新的数学概率、原理、公式以及理论等,增强其现实生活的经验以及数学应用,逐渐地把数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二、简述数学活动教学

新课标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九年数学教师,其教学职能应着重于促进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从中引导并自我反思,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其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并促进个性发展。

笔者认为,要实现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化,教师必须制订详细化以及目标化的执行计划,把握其教学过程的重点趋向,树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目标,逐渐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把新概念、旧知识以及活动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取师生问答、小组问答、师生辩论、小组辩论等活动形式,提升数学教学中的“疑”,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交流氛围,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善于“因材施教”,鼓励“学困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其提升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主动性,逐渐把低效与无趣的数学学习转变为效率化以及兴趣化的学习,从而提升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

三、简述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下的九年级数学,始终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地转变教师教学职能,让初中生开展更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其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以及探索与推理的能力。例如,在“代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的教学重点以及“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给出教学引导:以一元二次方程x2-5x+6=0为例,它的两个根分别是x1=2,x2=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直接进行简单解析,进行引导学习,如,x1+x2=5,恰是方程一次项系数-5的相反数,而x1x2的乘积正是6,其结果恰好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常数项。提出问题:“其他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由此推理,教师应组织小组学生去解决与探索一些类似题目,进而从中弄清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积”对应系数的关系,总结与分析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从一般教学逐渐地深入特殊教学,更多的是以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留白以及思考为主,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迸发思维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快教师教学职能的转变与优化,使其提升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方式,进而服务于学生,促进初中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丹桂.小议初三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2]杨正梅.初三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2(57).

[3]陈左芳.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顺序探讨[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成果汇编(下)[A],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