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清明节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第1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奖赏大臣的时候却把他忘了,他呢,也不争功,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上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后又找到绵山脚下,晋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顺,想放火把山烧了,以为那样介之推就会背着母亲出来,可是呢,介之推和母亲都宁可烧死也不下山,这样,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难过,也很后悔,就规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家家严禁烟火,吃寒食,即延续为寒食节。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活动二扫墓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教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 花圈。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 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活动三踏青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踏青的意义。

2.学会古诗《苏堤清明即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活动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等。

活动过程:

借助幼灯,进行下列活动:

1.回忆春游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总结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简单描绘,如:春天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春天里,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还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给幼儿介绍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诗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2)李白春游,吟诗《春夜宴桃李园序》。

(3)现代博兴县一带吃巧巧饭。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凑了挂面、鸡蛋,带上炊具来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后烧火煮面条。做好后,再往锅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饭时,谁若吃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这就是吃巧巧饭。吃完巧巧饭,就去看柏树开花,谁看了柏树开花,谁就会交上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第2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21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_2021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一):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景,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景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过讲话学生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开展了“吟诵中华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朗诵会。各班学生经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有的班级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级朗读了很多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的著名作品,各班以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构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时刻被革命英雄事迹所鼓舞激励着,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梦想。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我校进取响应上级号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到中国礼貌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献花、鞠躬并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许下了好好学习的宏愿!

四、进行实践性的调查和研究。要求学生经过参加清明节学校及家庭活动,观察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习俗,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品质。假后,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发掘出了清明节的新和新风尚,例如很多农村家庭改变祭扫方式,不再烧纸,改为献花等。

经过清明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真正明白没有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激励了广大学生珍惜今日、把握明天,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的顺利、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及两会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晨会充分动员,为活动宣传造势

3月30日,校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题讲话和活动动员。团委书记邓教师在讲话中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是先辈对开创新社会显示的豪迈气概,更是对今日的青年人,未来世界的主人发出的无限期望。”,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向革命先辈一样树立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二、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各班按校团委的布置,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

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在家的时间,经过登陆中国礼貌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光明网和中青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进行网上祭奠、发表感言,用行动来缅怀革命先辈,增进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条精选的祭奠感言,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利用班会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会组织了形式各样的“清明

节”主题教育活动。有些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回顾清明节的来历,增加民俗文化知识;有的班级以“鲜花敬忠魂诗文朗诵会”等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清明诗会的活动,抓住清明祭先烈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四、缅怀先烈,进取进取

4月3日,初一年级大队部全体少先队员在学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听取了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共青团知识讲座。团委书记邓教师借清明节之机,向全体少先队员介绍了共青团的历史,激发同学们向团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情感。当介绍到我们团的优秀青年徐洪刚、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迹时,全场都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更有不少同学一下课就围住邓教师询问如何才能具备入团资格。这次讲座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少先队员经过唱团歌,读誓词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团的性质,也更进取地向团组织靠拢。

五、向烈士献花圈,寄深情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有部分班级如C078、K079等班级团支部自发地组织同学于4月4日这一天来到烈士公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学们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很多同学在心得中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强化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必须努力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说不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团委组织优秀团员代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扫向警予烈士墓活动,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一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我校精神礼貌建设。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热情讴歌英烈们忠于党的事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现英烈们坚持真理、艰苦创业、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革命梦想。

经过这次活动,不仅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并且也让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今日的完美生活是来得多么不易,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为今日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三):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石埠子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大学生理解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到达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__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经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3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04-0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一、认识“我们的节日”,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我们的节日”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特有情怀和文化,是美好的、幸福的、希望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每一个节日都包含着动人的传说、缤纷的故事、丰富的习俗。为了让传统节日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我们努力寻找各个节日蕴涵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学校利用周一晨会“国旗下讲话”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全面引发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其次,各中队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民俗文化调查。通过小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一期相关手抄报、黑板报,再将那些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板报张贴在班级文化园地中,使其对学生产生较为持久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耳濡目染”的效果。最后,各班开展中队活动。通过讲一讲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诵一诵有关节日经典诗文,演一演相关节日的歌舞小品节目,让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独具匠心营造节日的氛围,从而把浓郁的节日文化深植心底。

例如,中秋佳节到了,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着同学们制作的灯笼、灯谜,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举行“月是故乡明”的庆祝中秋节班队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其丰富内涵。元旦到了,教室布置一新,灯笼、窗花、中国结充满过节的喜庆氛围,各中队队员们已经开始酝酿策划迎新年活动――相约春天迎新诗会,喜迎新年的到来。营造浓郁的节日的气氛,犹如绵绵春雨一般,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传统的节日精髓浸润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中,历练各种技能,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

1清明节时节雨纷纷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每年清明,我校都会隆重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祭奠活动,活动地点或在人民公园烈士墓前,或在南湖公园韦拔群像前,或网上祭奠……形式多样。看看我们开展的祭奠活动:讲述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重温那红色经典的震撼魅力;配乐诗朗诵《烈士墓前》,表达了学生祭奠先人、缅怀英烈的情感;有关春天、清明的古诗吟唱,如《寒食》《清明》《春夜喜雨》《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同学们浸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里。班队会课,我们还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老军人张树德爷爷来给同学们讲革命故事,使同学们受到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努力学习。

清明不仅仅是追念先人的节日,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我们组织学生到花花大世界去赏花踏青,去南湖公园野餐,在野外开展踢毽子、放风筝、羽毛球赛等,清明节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了解了节日的习俗,充分地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五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活动。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还让学生探究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爱国故事、去南湖观看龙舟赛、做一个“端午香囊”、包一串“端午香粽”、演一回“端午传说”、诵一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3中秋明月格外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大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为了迎接中秋节的到来,我校各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佳节话团圆”的班队会活动。各中队充分结合学校打造的书香校园活动,首先布置队员们去了解月圆与团圆之间的象征意义,查阅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背一首赏月诗、团圆诗,然后将活动由学校向学生家庭延伸,自己拍一拍举家团圆赏月的照片,最后邀请家人来参加主题班会活动。队会上孩子们着旗袍,猜灯谜,讲中秋节的来历,说中秋节的故事,诵有关中秋的古诗,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一起分月饼,品月饼。学生在欢乐中过节,在快乐中学知识,感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4开日叙重阳

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每年重阳之际,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我校都会开展“绿色出行,快乐野餐”秋游活动。

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跟着教师徒步登高,闻着花香,看着风景,像一只只小云雀一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欢呼。每个班级“安营扎寨”后,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始了:胯下传球、跳绳踢毽子比赛、野外“卡拉OK”大赛……临近中午,“野餐聚会”开始了,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美味佳肴,和同学一起分享。重阳登高秋游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增进了友情。“秋天”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眼里和心里。

重阳节还是敬老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校各中队开展以“九九重阳日 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中队活动。队员们讲重阳、唱重阳、演重阳,通过小品、故事、敬老三字经宣讲着百善孝为先,当深情的《感恩的心》《最美不过夕阳红》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爷爷奶奶们赠送礼物和节日贺卡,祝老人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最后,各中队辅导员还布置一道特殊的亲情作业:探望敬老院孤寡老人,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分担一点家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就是很好的传统节日教育、感恩教育,赢得了长辈们的交口称赞。

5古诗新歌贺新年

新年到了,为了营造辞旧迎新的校园氛围,我们举行了元旦迎新“相约春天”新年诗会。迎新诗会上以“春天的诗”贯穿节目的始终。学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摄,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古诗朗诵、击鼓传花使人耳目一新;相声、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曲、舞蹈异彩纷呈。从各中队传出的喝彩声、掌声、祝福声此起彼伏,校园内洋溢着一片欢快的节日气氛。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过了一个个文化内涵节,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第4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清新的,春天是和煦的,大地万物接受了春天的给予、阳光的洗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踏青活动策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踏青活动策划1一、活动主题:“亲近自然,增进友谊”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20__年3、4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通过本次春游活动,在领略优美的景色的同时,促进各学校社团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同时,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进舍友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活动对象:

13级外语1区

四、活动时间:20__年4月19日

五、活动地点:森林公园

六、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团委们进行协商,了解旅游路线、行程及价格,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共识。

2、召开团委会议。

为大家讲解春游当天的行程,让大家对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提醒大家出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不要私自离队独立行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等。

3、完成活动当天工作人员的安排,以维持春游当天的秩序。

4、与其他社团负责人交换本社意见再次协商。

5、准备出游过程的摄影工具,购买出游所需物品,安排出行车辆

6、各项工作负责人需及时跟本活动负责人汇报各项工作的进程。

(二)活动当天事宜

1、活动时间:4月19日早上8:00在校门口集合,人员到齐后集体乘车前往森林公园。

定于16:30返回学校。

2、活动内容:

1)、在前往景点的途中,让大家在车上交流分享曾经出游的经历以及趣事;玩些互动游戏。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游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抵达后,点名;一同进入景区。

3)、每到休息时间,会进行人数清点。

(三)具体安排:

2)、学习委员负责人数点名,踩点,安排各队组长,活动等。主要景区

竹类观赏园

树木观赏区

人文景观区

龙潭风景区

森林博物馆

鸟语林

珍稀植物园

3)、团支书和副团支书负责安排游戏,提前到场组织。

4)、文体委员、生活委员、实践委员等负责那天中午伙食,提早做好采购,聚餐等物品,讨论就餐地点。

5)、宣传委员做好通知工作,包括人员安排情况。

6)、生活委员最后要做好集体合影。

(三)、后期总结工作

(1)了解同学们对本次春游的满意程度,为下次更好地组织活动积累经验;

(2)将本次活动的照片以及同学们的感想制作成纪念册,为协会活动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七、注意事项:

(1)出发前由宣传部门做好有关出游安全方面的宣传,提醒同学们不要私自离队,要集体行动。

(2)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在风景区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破坏环境。

(3)在游玩过程中,注意看护好自己所携带的物品,避免丢失或者损坏。

(4)提醒同学们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5)出行时由活动部门准备应急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晕车丸等等,以处理突发状况。

(6)期间出现任何突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备注:如遇下雨天气,便将活动推迟。

踏青活动策划2活动一寒食节

活动目的:

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

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月饼、新年树、花灯、白花、纸盒。

活动过程:

1.介之推与寒食节的故事。

①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寒食节的?让幼儿了解寒食节家家户户都吃凉鸡蛋等冷食。

②讲介之推的故事:

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可是,晋文公奖赏大臣的时候却把他忘了,他呢,也不争功,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县的绵山上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后又找到绵山脚下,晋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顺,想放火把山烧了,以为那样介之推就会背着母亲出来,可是呢,介之推和母亲都宁可烧死也不下山,这样,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晋文公很难过,也很后悔,就规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家家严禁烟火,吃寒食,即延续为寒食节。

2.讨论。

①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②现在人们为什么过寒食节?为了纪念谁?

3.词语练习。

①用偷偷地说一句话。

②用后悔说一句话。

③请解释寒食的意思。

4.游戏。

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②连线:将节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连线。

活动二扫墓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

白纸、线、彩笔。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

①教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2.教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3.集体制作花圈。

教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现在,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花圈。动手制作,教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

4.扫墓。

教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

活动三踏青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踏青的意义。

2.学会古诗《苏堤清明即事》,并知道意思。

3.学会观察和总结春天的景色。

活动准备:

幻灯机、幻灯片等。

活动过程:

借助幼灯,进行下列活动:

1.回忆春游的情景,让幼儿自己总结初春的景色,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简单描绘,如:春天里,有花、有草还有小鸟。

春天里,有小河流水、有小蝌蚪还有小蜜蜂采花蜜等。

2.给幼儿介绍今昔踏青、春游故事。

(1)杜甫踏青,吟诗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2)李白春游,吟诗《春夜宴桃李园序》。

(3)现代博兴县一带吃巧巧饭。

每逢清明,一大早,姑娘们便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凑了挂面、鸡蛋,带上炊具来到村外,有的砌灶,有的拾柴,然后烧火煮面条。做好后,再往锅里仍些用秫秸制作的女工用品、然后分碗用餐。在吃饭时,谁若吃到女工用品,谁就会心灵手巧,这就是吃巧巧饭。吃完巧巧饭,就去看柏树开花,谁看了柏树开花,谁就会交上好运气。待旭日东升,她们就到麦田里踏青,据说: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

3.学习古诗《苏堤清明即事》。

这首古诗是宋代诗人吴惟信描写春天春游景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给幼儿讲解古诗的意思,启发幼儿想象古人春游时的热闹景象。

4.仿编儿歌:春天来。

指导幼儿用简炼的语句总结描绘春天的景色,如:春天到,春天到,小河流水哗哗笑,小鱼小虾戏耍闹。

踏青活动策划3一、活动主题:“团结互助,增进友谊”班级春游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__年开学,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季节。通过本次五一节春游活动,在领略柔美的景象的同时,促进本班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同时。这既可以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

三、活动对象:某大学酒店管理(1)班学生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地点:__

六、地点优势、劣势:

优势:花花大世界,门票10元,集体购票有团体票8元优惠。园区有拓展乐园,可进行各类拓展训练、比赛,特别有利于开展各类团结同学,增进交流的活动、游戏。

也有大型植物园观赏区,可进行观赏植物活动。

劣势:路程较远,乘车耗时30-40分钟,包车费用较贵,来回接送大概需要250元。

景区内出游戏、植物景观外,可游玩的景物较少。

乘车方式:班级集体包车。

七、经费预算:门票8元/人,乘车元5/元,相机租赁20块/两天,气球、绳子等20块。

八、活动详细安排:

组织策划:

生活委员责联系景区和购票

生活委员负责联系包车

文娱委员负责组织同学排练节目

团支部准备各类游戏及购买所需道具。

__负责相机租赁及照相。

5月1日早上8:30在??集中乘车,下午5:00在景区大门集中回学校

9:30~14:00集体活动工夫

9:30~11:00,利用景区的施行分组比赛

11:00~11:30休息

11:30~14:00游戏、集体活动

14:00~16:30自由活动工夫

踏青活动策划4一、活动主题:“亲近自然,增进友谊”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20__年3、4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通过本次春游活动,在领略优美的景色的同时,促进各学校社团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同时,为全体成员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增进舍友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活动对象:

__级外语1区

四、活动时间:

20__年4月19日

五、活动地点:__公园

六、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团委们进行协商,了解旅游路线、行程及价格,并就相关事项达成共识。

2、召开团委会议。

为大家讲解春游当天的行程,让大家对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提醒大家出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不要私自离队独立行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等。

3、完成活动当天工作人员的安排,以维持春游当天的秩序。

4、与其他社团负责人交换本社意见再次协商。

5、准备出游过程的摄影工具,购买出游所需物品,安排出行车辆。

6、各项工作负责人需及时跟本活动负责人汇报各项工作的进程。

(二)活动当天事宜

1、活动时间:4月19日早上8:00在校门口集合,人员到齐后集体乘车前往森林公园。

定于16:30返回学校。

2、活动内容:

1)在前往景点的途中,让大家在车上交流分享曾经出游的经历以及趣事;玩些互动游戏。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游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抵达后,点名;一同进入景区。

3)每到休息时间,会进行人数清点。

(三)具体安排:

2)学习委员负责人数点名,踩点,安排各队组长,活动等。主要景区

竹类观赏园

树木观赏区

人文景观区

龙潭风景区

森林博物馆

鸟语林

珍稀植物园

3)团支书和副团支书负责安排游戏,提前到场组织。

4)文体委员、生活委员、实践委员等负责那天中午伙食,提早做好采购,聚餐等物品,讨论就餐地点。

5)宣传委员做好通知工作,包括人员安排情况。

6)生活委员最后要做好集体合影。

(三)后期总结工作

(1)了解同学们对本次春游的满意程度,为下次更好地组织活动积累经验;

(2)将本次活动的照片以及同学们的感想制作成纪念册,为协会活动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七、注意事项:

(1)出发前由宣传部门做好有关出游安全方面的宣传,提醒同学们不要私自离队,要集体行动。

(2)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在风景区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破坏环境。

(3)在游玩过程中,注意看护好自己所携带的物品,避免丢失或者损坏。

(4)提醒同学们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5)出行时由活动部门准备应急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晕车丸等等,以处理突发状况。

(6)期间出现任何突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备注:如遇下雨天气,便将活动推迟。

踏青活动策划5一.活动主题:“樱花恋”主题春游活动

二.活动背景: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近代苏曼殊的一首樱花词不时勾惹起俺们对樱花烂漫的有限遐思。国人眼中,樱花不断是浪漫纯真的意味,而春天里去一片漫山遍野的樱花之地旅游,无疑是独具一番别致兴趣。

20__年3月,正值省动物园展开一年一度的花卉展活动,樱花,郁金香,风信子,牡丹,杜鹃等炽热绽放之际,医信1002班趁着周末,阳黑暗媚,天气晴好的机遇,前往动物园踏青。既是满足班级全体周末身心休息的需求,更是让大家充沛与大自然的气味最充沛的接触,愉悦眼球,熏陶肉体。

三.活动布置

(1)后期筹划宣传与预备活动

1.两个星期前,班长与团支书预备好道路,日子,天气及细节布置,重点是保证大家的平安!

2.一个星期前,与大家地下征求意见,活动建议,鼓舞与采用班内好的想法与提议。

3.本周内,鼓舞参与活动,确定参与人数,各个细节担任人。

(2)活动内容

1.27日上午八点准时在本部南校大门处集合!5分钟后点名,迟到做班级奖励,不允许一般同窗耽搁大家的日子!花少许日子闭会,提示活动留意事项和细节。

(带上先生证,买门票打折用)。

2.道路:走路到王家湾(17路动身站)乘车,到省动物园下。

一路室长和班委担任点齐人数和保证每团体的平安!(小个人以寝室为单位,方便管理)。

3.到站后前往动物园,为了方便活动组织和大家玩耍尽兴,班级不搞过于方式主义,以寝室小个人为单位停止活动,先买好票,再进入园内欣赏与踏青。

但切记平安,由室长担任,有任何成绩立刻联络团支书和班长!

4.同窗们用相机等记载美妙春景,赏玩美丽景致,领会自然风景!踏青漫步游戏,贴近花的陆地!

5.回来布置。

由于班长踩点得知回来的公交比拟繁堵,思索活动方便,班级组织方式上是有班级大个人准时带出,与寝室小个人适时带回相结合。请室长掌握好日子,春游完毕后点齐各个成员,平安带回!

6.团支书早晨20.00联络室长确定每位同窗确已平安回寝室,统计完立刻告诉班长!

7.班长做出本次活动总结,团支书搜集活动材料(要求活动图片,活动筹划,团支书活动感想等)。

四.活动对象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信息学1002班全体成员

五.活动场地

湖南省动物园

六.活动日子

3月27日(周日)

七.活动细节成绩

(1)活动灵敏性较大,活动时可依据实事状况停止处置。

(2)活动日子大约四个小时。(日子上也可作相应的调整)

八.经费预算

1.原价50元/人;

带先生证,折后25元/人。

第5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如皋之所以能成为长寿之乡,其理由可以说出很多很多。譬如那里人杰地灵呀,民风淳厚。社会和谐呀,子女孝敬老人,社会尊老敬老呀,等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笔者以为如皋人之所以能够长寿,还和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如皋人在饮食习惯上,一是讲究新鲜。二是喜欢杂食。如皋人在主食上喜欢粗细搭配,粗粮细做。除了大米外,如皋人还特别喜欢食用麦片、玉米粞、山芋干、赤豆、绿豆等杂食。玉米粞粥、赤豆粥、绿豆粥、山芋干饭、麦片饭不仅丰富了主食的品种,而且使主食更富于营养。在菜肴方面,如皋人并不排斥鸡、鸭、鱼、肉,但更注重荤素搭配,农家的家前屋后和自留地里都种植有各种各样的蔬菜,随吃随采,“活杀”使蔬菜更富于营养。至于时令的野菜如枸杞头、马兰头、马齿苋、黄花菜、香椿头等更是如皋人餐桌上的最爱。

在如皋,还有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值得一提。

(1)用自种的藿香、佩兰、薄荷等植物泡茶解暑

在如皋,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家前屋后或庭院阳台上栽植些藿香、佩兰、薄荷等植物,盛夏时节采之洗净用开水冲泡当茶饮,这确实是~种良好的保健习惯。一是它来自于自采、自种,是绿色无污染的食品,而夏日暑湿较重,用藿香、佩兰泡茶确实可以起到除湿祛暑的功效。

(2)有生食萝卜的习惯

有首诗这样赞美萝卜:“性质宜沙地,栽培属夏畦,熟登甘似芋,生食脆如梨。”如皋萝卜一是甜、二是脆,在苏北地区颇有点名气。中医认为,萝卜生吃有行气、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所以生食萝卜也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习惯。

(3)如皋的食品丰富

第6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借助语文课程的力量传递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让传统节日中所蕴舍的丰富人文信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传递到青少年的心灵中,成为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国以往的语文教学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一轮课改中需要纠正这一现象,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传统节日内涵、语文主题活动,课后阅读考试等教学环节点燃学生对传统节El文化的感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我国跳传统节日文化,特别是让成长于麦当劳、可口可乐、圣诞节等西方文化符号包围中的青少年学生能了解、喜欢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教师作为青少年接受系统教育的专业组织者,自然就成了点燃学生传统节日文化热情与兴趣的主要实践者和探索者。在学校的诸多课程中,语文由于与文化、人文有着“先天”的密切关系而成为了传承文化的主要“阵地”0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让语文课程更好地传递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1以往语文课程中传统节日的缺失

t .t关注度不够

我国一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节日文化资源,除了耳熟能详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外,二十四节气也是节日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域或民族还有各自独特的节日,如傣族的拨水节等。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日常的语文教材、教学对其关注度不够,往往是一语带过。人教版选文中传统节日教材占总编目的t . a}io,语文版占t }io,苏教版为i . 9}io。有些教师认为节日文化教育是社会的事情,学生会自然感知,语文教学无需涉及。再加上以往应试的压力也无暇顾及在课堂中让学生感知节日文化。

t.2学生对传统节日相对淡漠

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早已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相比而言,学生对上述西方节日的热情要超过传统节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春节就是吃饺子”,未体验到节日更深层次的意味。

2新课标下传统节日回归语文课程的意义

2.t传统节日与新课标强调的语文人文性相契合

实际上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历史故事,包含着我国先人的智慧、思维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契合。语文相比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文”、“人文”,应当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传统节日就成为了与语文课程相契合的教学资源。

2 .2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也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这就必然要激发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学生对传统节日井不陌生,特别是风俗习惯、仪式等。如果传统节日能成为语文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外在的风俗、礼仪升华到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则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节日是语文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传承文化的精髓与语文的课程理念相契合。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传统节日文化呢?

3语文教学让学生感知传统节日的途径

31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传统节日内涵

现有教材中尽管传统节日的题材数量不是很多,但仍然可加以发挥,抓住机会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比如古典文学中常涉及节日,往往节日是诱发作者情思、体验的导火索,典型的即是春愁、秋思。节日是作品的背景,因此教学可通过体验节日,进而赏析节日与诗人情感的联系。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初中生对中秋节的吃月饼、团圆含义很熟悉。教学可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热身”,引出苏轼是在离开弟弟苏辙七年后的中秋之日写的,埋下伏笔,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绪。

3.2将传统节日引入语文活动中

除了课堂教学外,主题活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语文活动包括辩论会、演讲会、写作等。教师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或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动口、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既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所注重的。比如举办清明节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跟清明节有关的文学作品、经典名句、音乐、各地的清明风俗等,并在班级汇报各自成果,接受同学、老师的提问。在真切的节日情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3,3在课后阅读材料、考试中增加传统节日的信息比重

为弥补教材中传统节日题材较为少的情况,语文教师可在课后阅读材料、考试等补充传统节日题材的内容。通过此方式将传统节日的信息延伸到课堂外,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比如《中秋咏月诗三首》、《端午日》、《古诗十九首》、《春酒》等都是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

第7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本

1.利用好课本资源

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是最容易的,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运用。当然,大量地引用古诗词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2.拓展延伸

和传统文化相比,课文内容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比较系统地介绍诗词艺术的基本知识,有关诗词欣赏的理论书籍供学生研究,对于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指导自编诗集或进行诗词创作,课内与课外共同创设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环境氛围,调动学生潜在的情感体验,达到自觉内化之功。

二、接近古诗词,体悟文化意蕴

诗词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推荐《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供学生背诵。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背诵之初,我采取了古诗文接龙、配对、对诗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激发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中积累了古诗文。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琅琅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在语文教学中,要学好这部分内容,着重在于朗诵,在朗诵中感知古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课后,采取各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如,我们学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让学生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课余还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书籍,学生也有征订自己喜爱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

三、结合传统节日,在实践中感受

一切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只有融入生活中,以生活为载体,才能呈现其耀眼的光芒。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结合各种节日的习俗、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是最受学生喜爱的。如,开学之际的“闹元宵”,学生组织了知识互动、展花灯、猜灯谜、包汤圆、吃汤圆等精彩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学生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包汤圆、下汤圆、品汤圆,在欢乐融融的元宵节氛围中,展开新的学习生活。孩子们也在这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展开新学期的灿烂篇章!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书法训练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从最初的文字形成到书法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在学好汉语的同时,更应学好汉字。

古代社会是十分重视书法教学的,人们也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法宝,涌现出了许多书法大家,如,王羲之等。遗憾的是,在向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在享受新技术给我们带来高效率、便利化的时候,整个社会却步入了少纸、无纸的时代。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更多的学生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

第8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经典

新课程标准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增加了古诗词的教学篇目,显著提高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小学生感受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诵读经典材料,蕴藏着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正能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作品,短小精纯,文质兼美。那一首首小诗,或表现胸怀大志,或抒发浓浓乡情;有豪放有婉约,有喜亦有悲,无不蕴涵着浓郁的文化。它们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常常令读者终生铭记,并作为一种正能量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及文化素养的形成。比如《 长歌行 》(二年级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少壮及时努力,避免虚度光阴。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正是在运用它所蕴涵的丰富文化意蕴滋润学生的心田。

2.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曲解目标重文言释义,让学生对古诗词兴味索然。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除了因为古诗词跟今天的生活存在较大的时空距离、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不当,曲解教学目标。一些教师以为,“识字、释词、译句”就是古诗词教学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一味强调词语解释,重视串讲,甚至于将一首古诗词一句一句地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完全破坏了古诗词的意境美,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想象、体验和品味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仿佛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的主体地位完全丧失。

假若我们把孟浩然的《 春晓 》用白话文翻译成:“春天睡觉很香,天亮了都不知道。一觉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叫的声音。昨晚吹风又下雨,院子里的花儿不知道打落了多少。”这时,一首意味隽永的小诗将会完全丧失它的意蕴,读来让人感到味同嚼蜡,学生也不会对它产生喜爱之情和探究的兴趣。用教学文言文的方法来教学古诗词,显然是曲解了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2)走近经典而不能深入,学生无法获得体验的乐趣。有人说,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让学生距离古诗词很近,但是又可以说很远,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仅仅是“走近”而已,并没有“走进”古诗词,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仍然很遥远。

其实,很多教师都明白,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应该以“诵读”为基本方法,这是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诵读指导却不够理直气壮,不够细致入微。他们的教学程序一般就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教师再“讲一讲”,就算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这种读,只是一种如流水般的自由朗读,缺乏教师的悉心指导,结果很多学生小学毕业了,依然不懂得诵读的要领,不能从诵读中获得乐趣。连节奏、顿挫和声调等,都不知所以然,学生怎么可能从中获得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还有一些教师,比较钟情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喜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意境,结果造成了对作品缺乏深入思考的新问题。朗读诗词作品之后,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应用形象思维再现诗词作品描绘的画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助于学生对诗词作品进行品味和深度探究。但是,如果在朗读之后,教师立即播放课件中的彩色画面,这就是在让学生品“图”,而不是品味意境了,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和品味的机会,怎么可能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神韵?

二、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途径

1.强调诵读,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反复强调了诵读,强调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教学都要以诵读为基础。经验告诉我们,诵读诗词不仅能够体会到诗词中的情感,而且能够唤醒诵读者的内心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理解诗词内容会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诵读是小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可见,诵读应贯穿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始终,成为沟通古诗词作者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

强调诵读,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诵读示范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对古诗词情感的初步感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古代读诗词的方法是吟诵,类似于歌唱,今天我们要求小学生吟诵古诗词,有点不切实际。但是,教给他们诵读的方法,却并不难。

诗词之所以有轻重缓急,全在于它的节奏。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把握诗词节奏的方法。一首诗中,每一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诵读起来能给人一种舒适感;一首词的节奏显得错综复杂,诵读时则给人一种新鲜感。苏教版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以绝句为主,律诗和词很少,学生掌握节奏并不难。比如五言诗基本是“二/三”和“二/一/二”两种形式,七言诗也基本是“二/二/三”和“二/二/二/一”两种形式。难的是掌握处理语调和声调的方法,语调有高低、升降和节奏的缓急等几种处理方式,不仅和声调有关,还与平仄有关。一般来说,平声流畅舒缓,仄声雄健挺拔;重读要落在关键词上,比如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此外,诵读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情感的投入,要准确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或恬淡宁静,或痛心悲愤,或低沉悲凉,或昂扬激越。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让学生充分诵读,悉心指导学生掌握诵读要领,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体会到诗词的思想美和情感美,进而激发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因素,形成健康的情感认知。

2.品味意境,体验诗词的美好情境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也能够依据诗词的意象对诗词的意境进行想象和再创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我国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说理,或抒情,大多是“诗中有画”。教师如果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开展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出诗词中描绘的多彩画面,势必会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领会到诗词的丰富内蕴,也会大大增强小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比如张志和的《 渔歌子 》(六年级下)描绘的是一幅简约的江南垂钓图,但却营造出一种恬淡优美的意境。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西塞山、白鹭、桃花、箬笠、蓑衣”等意象,然后用这些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清丽的江南春景图,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图用笔画出来,或者用语言表达出来,开展交流活动。这样做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体验了诗歌意境之美,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对古诗词进行再创造,为古诗词学习增添乐趣

要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要让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乐趣。在教学中,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对这些经典的古诗词进行二次创作,具体的方法,可以将古诗改写成儿童诗,也可以让学生就诗改诗,还可以让学生将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在多种改写方式中让学参与到古诗词意义的阐发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第9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 营造氛围 美读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陶冶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热爱祖国语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第一册开始,经过一年多实践,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班级语文学习和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步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弘扬文化,激发兴趣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文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给学生,目的就是通过“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决不能为应付考试,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而应该开展大量古诗文导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吸取古诗文有益精髓,促进语文和品德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能让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生活,或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思乡惜友之情,或者阐事明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文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意义外,还是音乐、绘画、意境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同时,古诗文语言凝练、手法生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生动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群文阅读,合理安排

1.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识字量少,以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并注上拼音,重在激发兴趣。例如,《长歌行》(汉乐府)、《敕勒歌》、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鹿砦》、《竹里馆》,杜甫的《绝句》、李绅的《悯农》、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白居易的《草》,李白的《静夜诗》、《古朗月行》、《秋浦歌》等。

2.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内容。

春天选择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文。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张志和的《鱼歌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竹枝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

夏天选择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文。例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秋天选择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秋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冬天选择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高适的《别董大》等。

3.结合节日选择相应的内容。

例如,结合过春节背诵王安石的《元日》;妇女节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清明节背诵杜牧的《清明》,韩的《寒食》等;重阳节背诵有关思念家乡亲友的诗文。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等。

国庆节背诵爱国诗篇,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

4.根据教材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教《铁棒磨成针》后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教白居易的《草》后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教李绅的《锄禾》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教张俞的《蚕妇》后让学生背诵梅尧臣的《陶者》;教陆游的《示儿》后让学生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营造氛围,美读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环境有直接联系。为此,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

1.营造氛围――诗上墙。教室墙上贴上抄好的古诗,挂着《儿童古诗读本》、《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选讲》等,使学生进入教室抬头可见古诗,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

2.日积月累――天天背。小学生的特点是坚持性不够,实践当中我采取让学生每天背诵的形式。如写在黑板报上,每天课前背一背,放学前再练一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古诗文就多了。

3.家长配合――留作业。每天学生作业中都有古诗文诵读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知道教师的要求及意义,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年级就背下不少古诗文,感到高兴,不少家长乐于配合,相得益彰。

4.形式多――诗配画。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诗配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寓教于乐――制卡片。将小卡片的正面写上诗的题目,背面写上答案,下棋似的,答对了,向前走一步,答错了,原地不动。先走完的为优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背了古诗。

6.主动发展――点将台。利用班队课,设立诗词背诵点将台,如做游戏开火车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背诵。也可以不点将,让学生自由到讲台前背诵,背得好的奖给小红花,学生兴趣盎然。

7.荷角初露――擂台赛。先选出一个人当擂主,谁背的古诗首数超过了擂主,就成为新的擂主。通过循环式交流评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背诵氛围好。

8.多方激励――群英会。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人的诗,如李白的诗收集得最多的、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李白”,杜甫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称他为“小杜甫”,王维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王维”……然后,定期举办诗会,让这些“小李白”、“小杜甫”、“小王维”等背一背他们的诗,通过这些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收集、背诵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及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由于背诵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通过一年多训练,学生收获很大。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背诵七、八十首古诗文,最多的背了百余首,低年级学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传统文化精髓。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化精品,是真正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广泛古诗文群文阅读,充分美读感悟,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08.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1.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