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尤其是近几年私营企业对我国GNP增加额的贡献连续达到60%以上,民营企业也已成为吸纳劳动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民营企业要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而信息化战略正是民营企业获得高效管理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中小民营企业已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变革,不同程度的建立了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IT管理模式,并且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利用信息处理迅速的优势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量。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却发展缓慢,信息化有效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大障碍,面临尽快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压力。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自身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经营方式的差距,而努力寻求优化管理模式的途径,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ERP/CRM等进行管理,然而面对市场上各种信息化解决方案,知识和经验都较为缺乏的西部中小民营企业,往往会觉得如同雾里看花,不知所从或者盲目跟从,从而大大影响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功率低是摆在我们的面前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是前提
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是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强调信息化规划,最重要的动因来自于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和要求。总体规划应动态的看待信息化建设全局,真正做到既分步实施成功,又能保证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保持信息系统的无缝紧密集成。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信息化规划,在没有对自己企业信息化进行很好规划的前提下,匆匆上马,甚至盲目听从软件商的建议,直接进入具体功能的实施。这样实施的后果是: 难以保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终效果,大大增加了实施的风险性,甚至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失败。
规划原则
首先,信息化规划应纳入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从企业的战略出发而不是从系统的需求出发,可以避免脱离目标而进行实施的困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向。 其次,信息化规划要注意可扩展性,要能适应IT技术的快速发展,要能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IT技术、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都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原先做的信息化规划不适应新的情况。所以在做信息化规划时,要认真分析企业的战略与IT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并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移,在规划时留有适当余地。从业务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从而避免实施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决策。信息化规划不应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死框框,企业要能根据新的情况不断调整信息化规划。 再次,信息化规划要细致完全,全面、合理指导企业信息化。 最后,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规模发展。因为,不同的企业规模在信息化规划时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
借助咨询的力量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规划时,最好能借助专业公司的力量,在专业提供企业信息系统顾问的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企业搞信息化,实施的不仅仅是一个IT工程,更应是一项全面的管理系统改造工程,这里既需要精通信息系统的技术专家,更需要精通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咨询专家,帮助企业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造和调整。因为企业中的IT人才,基本处于执行层,是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者,很难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进行信息化整体规划;企业高层领导虽对企业战略非常了解,但对信息化知识理解得不深、不全;而那些产品供应商,无论信息化水平多么高,规划能力多么好,都摆脱不了其最终目的--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使咨询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因此,采用专业的信息化咨询公司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助专业的信息化咨询公司及其专业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提出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小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财力有限,要在短期内实现是不可能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从基础到高端的过程,应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必须要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在选用某种应用软件时,应从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拓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以业务为导向来引入信息化系统。第一阶段:企业信息化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建立企业的信息网络。一是做好企业自身资源的数字化,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系统。二是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进行各类不同档次的专业培训。第二阶段:建设企业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在这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一是企业内部的资源计划系统ERP,二是向外企业信息、实现双向互动的外部网站。第三阶段: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直接增值应用,完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
引入项目管理有效控制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管理信息化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信息化实际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的良好管理和控制是信息化建设得以成功的保障。企业实施信息系统并不只是简单地把系统装上就可以了,它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因为结构调整和流程优化必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工作习惯,信息技术的采用也会使一些人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实施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数据准备起来也会比较复杂,调整和优化流程也会需要较长的周期,现代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需要一段磨合期。因此,信息系统的实施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然要经历一段相对漫长且变数较多的周期,企业相应地也要树立一定的风险意识,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一定要有效规避风险措施,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建立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强化项目的时间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提高项目实施小组的整体运作效率,尽可能降低项目的风险,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成功。
信息化项目风险
由于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更是一个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因此,信息化项目的风险也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风险。包括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项目的技术结构设计过于复杂,项目的信息处理结构化程度过低,都会直接影响项目实施方对技术的把握,从而影响项目的质量,以及企业对技术的理解和消化。项目的规模过于庞大,则会造成资源配置和进度控制的困难。此外,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项目开发的水平。 二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人员的组织有效性,项目时间、资源的计划确定性和可控性,以及项目质量监控的力度和立场。项目各类角色如何有效组织,并协同发挥积极因素是一个项目组织的课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而项目进度的计划和项目预算是否具有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控程度。最后,项目监控的力度和立场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 三是系统风险。系统在这里指的是由信息化相关要素组成的动态联系的有机体系。主要指的是企业自身的组织规范化、组织的观念转变、组织责任与控制体系的适应性等。一个信息化项目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观念体系做保障,很难想象项目不会面临风险。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保证信息化项目成功
信息化建设既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立足本单位实际兼顾长远发展的规划,也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法,对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个阶段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按确定的计划和方案推进。在项目规划阶段,重视第三方专业咨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第三方IT监理;在项目评估阶段,重视第三方的验收评估。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全过程地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减少项目风险。 重视项目前期的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强化过程的进度监控和成本控制;重视项目前期的需求分析和目标量化,强化过程的质量测试和阶段性评估控制。重视企业自身的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强化技术能力,同时选择有技术优势和经验的开发商合作,以减少技术风险;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规范化,同时积极与开发方以及第三方专家组成高效的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以减少管理风险;重视企业观念的转变和组织体系的转变,为项目顺利推行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总之,西部中小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有较为明确的实施目标以及远景规划,从管理工作及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组织,而不是简单的软件采购行为,以确保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客观地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最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1.擦亮眼睛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N],计算机世界报,2002-06-25
2.[美]Kerzner,H.,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7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摘 要:民营企业在我国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其惊人的活力,它不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极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在活跃市场、增强各地综合的经济实力、缓解就业压力各个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作用,致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全,致使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条枷锁。文本针对民营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信息化管理对于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推动。
关键词:财务管理;民营企业;信息化
1、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想在其中站稳脚跟、求得快速发展,离开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诸多民企在各自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发展中逐步总结出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办法,一下便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
(1)全面预算管理法
全面预算管理法是企业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和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制定一系列财务预算。主要在于激励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发挥各预算责任单位只能作用,将企业资源有效准确的分配给各方面,以其能够提高本身经济效益。
(2)积极型筹资法
资金不足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到的问题,而筹资就是在这种时候决策者经常想到的解决办法。积极型筹资法是指企业偏向于降低资本成本,承受较大筹资风险来获取最大利润的方法。
(3)有效组合投资法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购买股票等有价证券方式将资金投放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不管是不是民营企业在各自的发展中规避风险都是自身应该考虑的事情,而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规避自身投资风险,在促使自身发展壮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 、当今民营企业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应用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全过程中,ERP应运而生。ERP系统,全称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在将手工记账的模式变化成当今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纷纷拥抱互联网,采用网络技术对自身企业内部的组织进行转型。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演变,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平台去为了民营企业主们以及所雇用的员工提供更好的决策选择。ERP系统通过对系统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优化企业边界,逐渐成为了现今社会中企业发展的主流,也对信息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当今民营企业ERP系统支撑下财务管理长进如下:
2.1 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
(1) 规范化。集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向来是提高效率的一种好方式。通过一系列标准的设定以及减少人为操控,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标准不清晰所带来的错误率。而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中所拿到的数据通过同样规格的加工后,能够为决策层接受信息减少所耗费的时间,从而大幅提高效率。
(2) 自动化。也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极好方法,因为人工的原因,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而将诸多数据处理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之后,便可以由一个黑箱系统根据上述中的标准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而在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分类,便于日后的查询。在减少工作的重复、出错率、以及提高效率有重大意义。
(3) 动态化。信息和资料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资料的更新中ERP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支撑平台,实时的将所有录入资料的更新显示出来,让操作此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掌握所更新的信息。由此可以是决策层把握数据背后变化的脉络,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进行动态化的调整。
2.2让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更多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
由于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不会与真正在一线进行生产和经营的有太多的接触,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后勤部门”的面目出现的,所以对于很多一手的信息并不十分了解,往往在和各部门的沟通中会浪费太多无谓的时间的精力。而在ERP系统中,决策层可以调整相应岗位的权限,以使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更多的参与到一线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收集到更加完整的数据信息,对于预算的把握更为准确,能够将公司的资产进行更加准确的调控。使得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够进行精准投放,在市场中的表现可以表现出更强大的竞争力。
3、ERP系统在现今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转变,固然是一种提高效率的稳固支撑平台。但是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ERP系统在当今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使得信息化在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决策层可以实时掌握数据背后变化脉络的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它所面临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数据安全
企业数据信息化,必然需要网络技术作为支撑。而作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在网络平台上是诸多心怀不轨的黑客所垂涎的目标。他们会利用黑客技术制造木马或者病毒,或者采用直接入侵系统数据库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网络平台进行攻击,以其窃取、修改乃至破坏财务数据,达到个人盈利的目的。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企业失去自己的核心数据,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个人隐私暴露,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系统网络平台瘫痪。
网络平台的运转同时也需要利用一些硬件来进行支持。诸多企业着重在网络数据库的维护,但是对于硬件的维护并不那么关心,所以容易导致服务器系统以及企业路由器所在空间可以较为轻松的进出。人员进出复杂时一旦发生硬件受损、硬件毁坏、硬件丢失的状况,都无法追究应该的负责人的责任,损失自然也无法挽回。
3.2 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对信息系统一般有这样的描述:管理和技术站两边,系统数据占大头。足以体现系统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岗位人员要求也是要求信息和财务两手均抓两手均硬。由于ERP系统的操作特殊性,所以岗位人员需要对系统的硬件安装、操作、维护有一定了解,但是现在诸多精通此类的人员他们并不具备财务业务素质,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维护工作能够胜任,对于系统中数据的分析就略逊一筹。而现在比较多财务人员对于这一套较为复杂的操作系统难免会因为熟悉度问题耽误效率,甚至出错,这又违背了企业想要提高自身效率的本意。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相关岗位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4、结论
本文由当今诸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尝试引入ERP系统进行解决,最后对于ERP系统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其实当今所有工作的最终操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对于人当今对于系统的熟悉,以及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应该提上日程。通过社会、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对市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 钟联萍.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营销过程难以监控,组织混乱。众所周知,营销活动往往在本公司以外的区域进行,相关人员的流动性相当强,公司无法实时掌握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正在从事活动的详细情况。因此公司需要大量的时间安排下一项业务开展的时间和合适的人选。这时,营销人员将要等待比较久的时间,还需要相关人员回公司去取相关的资料才能开展下一项业务。显而易见,这样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营销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客户等待的时间和业务执行的时间,造成客户的抱怨。
难以进行准确有效的营销服务。当营销人员在外出进行营销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客户临时变更计划、客户有额外的要求、资料准备不足,目标客户更改等问题。虽然机智的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其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丰富的经营侥幸过关,但并不是每一次都是那么幸运,何况许多经验不足的营销人员呢。此时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信息化系统,使营销人员通过各种无线便携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PDA和笔记本电脑),从公司服务器中获取所需的资料和营销解决方案。
缺乏对营销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和总结。许多企业的相关部门难以将营销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就使企业员工不断的重复着前人所犯的错误,重复的进行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决定。更严重的是,当优秀的营销人员流失后,公司的业务发展便进入了一个低潮。
而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敏捷性营销可以改善或者解决上述问题。从理论上讲,敏捷性营销服务可以在不可预测的持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使企业繁荣和成长,并具有面对由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市场做出迅速响应的营销服务能力。因为市场是由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而顾客的需求则是多样的和多变的。因此企业需要具备敏捷性(Agility)的特质,必须能在无法预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有价值的顾客保持业务联系。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去营销企业的产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最有效的运用,则意义会不同寻常。
一、敏捷营销的信息化平台的基本组成
敏捷营销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有如何有效建立敏捷营销信息化平台,整合营销服务的信息资源,规范信息流程,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最终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
1.建立基于GPS的营销过程监控系统
通过GPS定位系统,进行营销网点布局控制。实时了解营销人员的位置和服务进程,使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当公司需要完成某项业务时,首先通过监控系统获取的员工位置,以及目前业务的完成进度。从而决定向客户委派什么样的营销人员,并且将所需资料通过无线网络输送相关营销人员。这样就保证了多项业务执行的连续性,同时将离客户最近的最合适的营销人员派往目的地,而此时这些人员已经通过无线设备(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获取了公司的最新指令和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对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更加有序,能够及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2.进行营销过程支持和方案解决的智能库的建设
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广泛搜集包括客户、产品、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信息的资源并共享公司的较为完善的销售数据库。而数据库中的数据最好以销售渠道来建立,再将不同销售渠道内的客户进行归类,识别这些客户的特性。建立针对这些客户的营销和客服策略,如客户忠诚计划,客户差别化计划、RIO分析等。但是需要这些策略实施过程的成本,以及和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冲突协调。同时通过对归类后的客户数据库的深入挖掘,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可能的客户延迟服务的时间。
同时可以添加额外的数据指标到系统中,比如客户财务状况,信誉度评估状况,过去的服务经历等,确定客户的服务等级,实施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营销和客服计划,进行客户收益率分析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一执行一监督一反馈的循环过程。当面对符合系统所记录的客户的时候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客户进行评估,从系统中查询并获取到一整套有相当强针对性的营销和服务方面的方案资料,从而进行精确的敏捷营销服务。
3.积极进行有效的营销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
营销服务成本包括两个部分:营销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前者包括调研方案制定费、调研问卷印制费、调研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费、调研差旅、通讯、补助等费,人员工资。后者组织构建费用,处理客户投诉、与客户沟通费用等。
建立营销和客服成本的信息收集、反馈、整理和分析机制。将营销人员及时反馈的信息存入成本控制系统的数据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然后对整理后的信息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做出正确决策。
有效的绩效评价能使企业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比较不同客户群体对不同营销方案的反应:可以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以及提高企业对外部市场的反应。同时效果的追踪、测评结果成为整个营销和客服实施流程中的优化和调控依据。
但绩效测量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创造力,成本和时间的约束促使管理者只能选取有限的几个关键的测量指标对营销和客服效果进行测量。这些统计的指标可以有:客户响应率,财务指标(计划的贡献度、每位客户的坏账、客户终身价值、销售额等),每位新客户的转化率,服务质量指标(收益率、服务抱怨的数量等),新客户获取成本等。通过获取到的这些存信息,建立绩效测评模型对效果进行测评。以此来指导管理决策人员更好的修正营销客服方案,并找出阻碍营销客服方案制定和执行,甚至阻碍中心支持系统建设效果的真正原因,对敏捷服务进行调整和控制。
二、企业实施敏捷营销信息化系统时的阻碍因素分析
企业在实施敏捷营销和客户服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阻碍因素。美国学者 ArthurM.HugheS(2001)提到了营销失败的原因有:缺乏营销策略;关注价格而不是关注服务;把计划项目做得太大且耗时太长;无法跟踪结果;注重建立模型而不是建立客户关系;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等。
可以将上述原因进行归纳和发展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前者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资源,组织结构,技术能力等。后者则包括相应的政策法规,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等。如表所示,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能有效减轻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表 敏捷营销服务实施中的阻碍因素
在很多营销类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将60%-90%的资源投资在顾客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建设上,忽视了除技术以外的能对系统建立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诸如,人才、文化观念、组织结构、领导艺术和战略观念等非技术因素。因为当企业目标一旦设定,部门间的合作和愿意承担各自的责任将变得十分重要,此时公司的文化传导作用将会体现的淋漓尽致。松散的组织结构、激进且短视的领导风格也会使项目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缺乏足够的管理技能、营销技能、财务规划能力也会使阻碍敏捷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实施。总之敏捷营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必须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在综合分析多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型建立和系统开发的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建原李永强:快速营销反应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2]郭国庆.CRM与交叉销售在美国[J].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3]韦文英杨开忠:区域营销的基本前提:区域及其特性[J].改革与战略, 2005,(01)
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增长
民营企业要使技术创新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源泉,就必须选择先进的技术源,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科技型人力资本的借用和培养应用。
1、要选择先进的技术源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今天是新技术明天就可能不再是新技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使得技术外溢的时间越来越短。只有真正先进的新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才有竞争优势,才能创造对外贸易量的增长。民营企业在技术引进时应该擦亮眼睛认真选择。另外,同一样技术国内可能有很多企业在同时引进,这样也会减弱技术的先进性和它所带来的效益。所以,民营企业要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坚持“避实击需”的原则,引进那些国有大中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又能充分发挥独到专长的技术空档,例如跨国公司的产业内贸易中需要的专业性强、但应用批量少的技术,这最适合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的技术引进。
2、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企业家应该摆脱短视行为,提取更多的销售利润份额投入到技术创新中去。国外很多著名企业都设定一个超过10%的用于技术创新的销售利润比例,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完并用得恰到好处。我国民营企业要积极在创业板即二板甚至主板上市,利用资金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引入风险资本,减少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缺口。民营企业应该和银行合作,争取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克服过度技术保护心理,主动寻求技术创新合作伙伴,让技术力量与资金结合起来实现共赢。
3、要加强科技型人力资本的借用和培养应用
在跨学科技术、核心难点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上要加强同高校、专业研究院的合作,通过借用人才实现企业自有技术人员无法突破的技术难题。民营企业在经历了创业期进入成熟期后,技术创新的形式应该从过去的能人式包办技术研发型转变为研发团队型。可以请相关中介机构对创业者拥有的技术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将其转为创业者的股份,随后公开其核心技术和诀窍由研发团队共享,而且广泛走出去,借助外面的技术信息资源,加强技术研发方面的战略联盟与合作。这样才能突破技术的凝固、锁住效应,使企业在技术上获得可持续发展。研发团队的建设要求企业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允许技术参股和按技术成果分红的机制,积极引进技术人才进企业管理层,推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融合。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增长
信息化建设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武器。
1、民营企业要通过信息化整合核心业务来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
民营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从核心业务着手。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民营企业应从价值链出发审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流程调整与重组。对于信息化系统提供的标准流程以及嵌入标准流程中的最佳实践,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最佳组合。通常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隐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中,企业自身难以了解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模型来分析和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从而发现流程中的瓶颈,进而优化之。对于由于流程引起的权利再分配问题,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动态变化,系统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模式与软件系统相分离方式来实现。我国民营企业还普遍处于成长期,要把有限在资金用在刀刃上,因此民营企业的信息化首先要从核心业务着手,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取得高额的回报。
2、民营企业要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来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并支持战略实现的手段。民营企业一定要精细型管理,才能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来强化管理规范。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管理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民营企业应该把目光从产品、技术、软件转向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对企业进行变革。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家族化管理开始的,企业规模的提高要求管理机制也随之变革,必须尽快转换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与信息化建设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要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提高决策效率,加快信息的交流速度,使员工更容易地掌握信息,提高客户满意率,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3、民营企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来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在电子商务中得到了最主要的体现,在与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外客商进行贸易时显得尤其重要。电子商务是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的过程,因而其实现过程也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信息流的交互,首先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增加市场信息收集的流量;二是交易各方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进一步沟通信息;三是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进而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做到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改善与客户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不断拓展客户群。在全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需要再造外贸业务流程,结合网上、网下业务,发展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电子商务系统,转型快的民营企业将迅速具有竞争优势。
三、通过品牌建设实现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增长
塑造品牌形象是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乃至企业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民营企业来讲,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微利,根本目的是要发展成有持续的销售、长期的利润和稳固的市场地位。在这个发展目标的作用下,品牌形象塑造自然成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正确把握品牌形象的定位
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必须正确把握品牌形象的定位。对于最初的创建过程,一般民营企业要搞好品牌形象的定位,最好先从基本做起,在二流市场中站稳脚跟,然后再向大市场发展。如果产品的功效、性能等等,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那么培养顾客的感情就尤为重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了基本的消费群,就可以把品牌形象逐步做大、做强。如果选择了正确的细分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努力争取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信赖
品牌形象在建立之初,都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借助广告、宣传、公关等手段来进行;通过不断的交流,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信任度得以增强并巩固,从而博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当企业决心将品牌提升到强势品牌的时候,将基本的品牌认同加以完整的定义,品牌形象也就随之浮出了水面,被社会所广泛认知。消费者的信赖是品牌形象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在消费者心中建起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这种信赖的持久性、稳定性以及独特性,直接关系着品牌形象的持久和稳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容易沟通的品牌形象策略运作体系,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使民营企业能更主动、更专心地根据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从事品牌形象建设;另一方面,更容易使消费者对品牌形象达到统一的认知结果,建立起独特一致的品牌形象。
3、制定并完善品牌形象策略运作体系
民营企业的品牌形象策略运作,需要组织结构调整、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渠道控制等一连串的工作来保证。对建立强势品牌形象的组织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注意提高人员的素质。要从企业内部选派得力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持久性的工作,加入到强势品牌的建立与维系中来。倘若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牌部门和一部分得力人员做强势品牌的发展工作,那么品牌很可能会随着产品周期而逐渐消逝。目前,部分企业仍采取产品导向而不是品牌导向,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容易沟通的品牌形象策略运作体系,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使民营企业能更主动、更专心地根据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从事品牌形象建设;另一方面,更容易使消费者对品牌形象达到统一的认知结果,建立起独特一致的品牌形象。
4、发展有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
有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对于民营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有着特殊的意义。善于开发并建立强势品牌形象的企业,通常有着强势的企业品牌文化,它包含着明确定义的价值规范和组织符号。企业品牌文化的培养与推广,比起程序的架构更为重要,它直接导致强势品牌形象建立的成功与否。只有把建立强势品牌形象的任务当成企业的首要任务,并形成共识,才能解决在建立强势品牌形象过程中所发生的短期亏损或短期企业滑坡等困难。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名牌发展战略应当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内涵相一致。企业文化的缺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影响名牌创建工作。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加强法制观念,要用质量和诚信夯实名牌创建的基础。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决策就是企业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使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等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它属于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的一部分。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凡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者职工人数3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属于小企业。其现状如下:
1.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持续上升。其原因,一方面是通过实践体会了信息化的好处,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发展和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交互作用在促进。近半数企业已经应用局域网,有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30%。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阶段与地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企业资源计划)和CRM(客户关系管理)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而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企业进程快。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投资的地区结构中,以华东地区的投入比重最高,达到250.6亿元,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投资额的26.5%;其次为华南和华北地区,分别达到231.6亿元和187.2亿元,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投资额的24.5%和19.8%。企业对其认知度、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电子商务的程度等等都明显好于其它地区,成长中的民营中小企业正带动着各个地方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
4.中小企业使用信息化管理决策的程度参差不齐,领先企业和后进企业的差距正在拉大。目前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决策的认识,先进与落后的差距正在拉大。几年前大部分企业都不知道信息化为何物,而现在,先进的企业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方面已经走出很远,但同时还有不少企业“原地踏步”。
5.中小企业信息化正在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2004年,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市场整体规模为945.5亿元,较2003年增长18.9%。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2005年中小企业增长率为21.5%,超过大型企业16.7%的增长率,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最活跃的部分。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06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整体规模将比2005年增长16.5%,达到1427.7亿元,预计到2008年市场规模更将达到1869.2亿元,未来三年整体规模将近5000亿元。2005至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5.1%。如图所示:
2006年~2008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市场规模与复合增长状况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06年6月
二、信息化管理决策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普遍资金短缺,许多重点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不能正常生产。中小企业贷款难。社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加上中小企业起点低,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中小企业的资金很难从银行和金融渠道获得,其主体仍是个人资金或从社会筹集的资金,数量有限,资金不能保障,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企业管理决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投资,企业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差,如果企业不景气,管理决策建设的投入就非常有限。
2.民营企业占多数,企业领导观念滞后
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或中小集体所有制企业,经过改制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民营企业家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观念滞后,守业意识浓于创新意识。有些企业家对管理决策知之甚少,认为管理决策离我们很远,工业化还没有实现,搞管理决策是否有点超前;有些企业家对计算机略知一二,认为计算机只是打字,玩游戏,上网聊天的工具;对管理决策有较深认识的企业家又担心搞管理决策,必须精简人员,加重企业的负担。企业家从自身和目前利益考虑,往往忽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忽视信息手段的作用。 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的数量很少,更不用说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动态,进行企业管理决策了。
3.企业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有限
企业计算机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硬设备安装的多,软件应用的少;简单的单项应用多,而能支持管理和管理决策的应用少。企业在互联网上申请域名、设立E-mail地址、设计企业主页、建立企业网站,但真正得到回报的却寥寥无几。建有局域网的企业,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弱。
4.企业员工信息知识匮乏,缺乏专门人才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生疏的技术名词、频频更新换代的产品、飞速升级的软件,员工无所适从,素质无法满足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愿到中小企业,企业缺乏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
三、使用信息化解决中小企业管理决策问题的思路
1.强化企业家信息化管理决策意识
企业家要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予以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仅是思想上的重视,更需要的是行动上的重视。要树立起搞好信息化管理决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了解信息化管理决策对企业的必要性。要对信息化管理决策建设中产生的人的利益冲突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接受信息化管理决策所带来的管理方式、工作习惯等的改变,从心理上认同它,要将信息化管理决策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
2.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装备水平及运用能力,就必须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升级,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改造重点要立足企业实际,用自动化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技术改造可以引进自动化设备,也可用自动化技术嫁接改造手动设备。
3.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决策可以分步实施
为解决企业当前基金不足问题,首先,要进行总体设计规划。设计标准要高,以免重复建设,同时还要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和专家意见,确定总体目标,为计算机网络建设留有升级和更新的空间。
第二,要从关键环节入手。即从企业的侧重点和支撑点入手,解决其中的关键环节。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关键环节。若企业侧重设计环节,可以选用CAD、CAPP等计算机辅助管理决策设计软件来解决;若企业需要以获取市场信息来制胜,可以建立网站或网页,作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平台;若企业的关键在于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可以采用高效的财务软件和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来解决。
第三,分步实施。以制造业企业起步阶段为例:首先购置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和国产CAD软件,同时进行全员培训,使员工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决策设计,甩掉图板;进行技术改造,将手动生产设备嫁接上自动控制系统,使主要生产工序实现计算机控制,如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购置财务软硬件,实现会计电算化;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企业网页,企业信息。
信息化管理决策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运用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中小企业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兴德:现代管理决策的计算机应用[M].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
[2]徐山鹰张效成:高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 城阳区 民营经济 对策 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青岛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开始较早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青岛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22.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GDP比重达到53.8%。本文选择民营企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城阳区进行研究,阐述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以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最近几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表现出规模增长、质量改善、作用加强的良好发展势头,已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力量。作为青岛市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阳区民营经济也在每年逐步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城阳区经济发展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例如2010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96亿元,其中实现国税收入29.24亿元,实现地税收入20.72亿元,而2010年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海关税)695573万元,民营经济税收占总收入的71.83%,其中,总国税387336万元,民营经济占75.50%,总地税273487万元,民营经济占75.76%。
二、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营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政府部门本身的不足,部分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成分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难望项背。二是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很多民营企业在创业伊始,以民营企业拥有人的产权为基础的家族式管理的经营管理方式,例如大多数民营企业也是采用这个方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显著的家族化倾向。对于城阳区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这种模式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已走出刚开始的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已经被验证非常难得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民营经济融资困难
城阳区的民营企业的融资基本上是通过自己筹资、自己积累进行发展壮大的。城阳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三是银行实行的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从银行这方面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因素,中国银行的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然而很多民营企业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一些条件。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从规模性指标来看,2008年城阳区民营企业500家总体表现为总额增长,增幅下降。与2006、2007年相比,营业收入总额增幅分别下降15.88和14.0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幅分别下降23.05和9.9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71和15.32个百分点;净资产增幅分别下降32.14和12.5个百分点。
3、民营经济本身的不足
城阳区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以快速式、家庭式的方式经营发展的,然而这种模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钱、亲戚管账、自己跑市场”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高发展。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偷税,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护,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阳区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入民营企业的起点较低,加上城阳区从事民营企业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本身在创立之初就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起步要求不高,开始资本不足,低标准重复投资比较普遍;投资盲目性较高,追求目标短浅;职业素质不高,不正当竞争、以假乱真、破坏环境等现象经常发生;企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的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很多民营企业在人才引进上面远远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需要管理人才、需要技术人才、需要营销人才”的状况。
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
城阳区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视,在“市场准人”上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享有公平待遇。至今,很多行业对民营投资即使没有明文规章的限制,然而城阳区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其他成分的经济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和制度差异。例如近3年,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重奖纳税20强民营企业,拿出1000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城阳区不仅奖励较少,而且没有完善的奖励机制。城阳区政府部门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对民营经济的依然采用“依权监管”的管理模式,很难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较多、手续较为复杂、话费时间较长,增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
5、民营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城阳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加之城阳区资源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投资民营经济的项目过于单一,导致投资效率过于低下,不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企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经济结构的过于单一导致: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数量较少实力较弱,生产加工销售模式过于简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损失惨重;民营企业包括的产业行业比较单一,这不利于民营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据统计,城阳区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9057户,占总户数的92.70%。而股份责任制的公司占得比重较小;民营经济包括的产业总量不足,城阳区民营经济的总量不到工业经济总量的80%。
三、城阳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
城阳区应研究制定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城阳区已有的优惠政策、规定,建立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学习其他地区已有的取得一定好的效果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鼓励和扶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引进信息化服务机构和软件开发企业,加快城阳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大对城阳区民营经济的财政支持强度,城阳区应根据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安排在本级财政设立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发挥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减少CO?的排放。充分认识这次经济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坚持以企业为本,保民生,促发展的思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气候,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杜绝对民营企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继续对民营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政策,免征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断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加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因此,民营企业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城阳区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市场提供一流的产品,同时要在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加强力度,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民营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实验设备共享等服务,加快推进由引进创新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
3、加强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力度
城阳区应大力加强对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简化民营企业创办手续,简化工作流程,清理不合理收费、乱收费等不合理的现象,建立民营企业技术支持平台和操作性技能培训体系,开展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及咨询服务;依托高等院校或中介机构组建若干民营企业培育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开发和管理知识培训以及创业前、创业中、创业成功后的业务咨询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变化,及时改进和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以及其他对民营企业提供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和增强竞争力的其他服务。继续加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市场开拓。开展民营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选择适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民营企业所缴纳的雇员保险金额,城阳区应成立专项基金给予补贴或补助,解决众多民营企业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4、加强金融支持
城阳区应继续加强引进金融服务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成立由政府引导,银行、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和民营经济共同参加的融资服务组织,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对有订单、有项目的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比重,城阳区应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和民营企业集合贷款等,加大对产业链配套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开展股份制公司股权出质工商登记业务,盘活一些民营企业的股权。建议鼓励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充分吸纳并活跃、规范民间资本的流通,变非法地下钱庄为合法民营银行,以缓解融资压力,弥补通过大型银行融资的不足。城阳区探讨民营企业集合债券发行,拓宽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引进战略投资,改善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5、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城阳区应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因长期忙于公司业务,学习先进理论知识的时间不多,因此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当今发展的经济趋势,行为思想等方面过于陈腐,迫切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提高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析能力,准确了解和预测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前景,避免过于乐观的估计形势,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贻误商机,建议对民营企业家进行不定期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城阳区应把人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构建以企业家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专家人才资源库,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加强软件人才、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切实保障城阳区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张玉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前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6).
[2] 许崇正: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 吴立平:关于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的思考[J].东南学术,2006(6).
本次调研对象的选择,我们注重被调查企业代表性与标杆性,但总体来讲偏重于中大型企业。从业领域包括丝绸、鞋品、男装、女装、羊绒、童装以及面料等企业;从企业发展阶段来说,既包括**等行业领头羊,也包括品缘、小玩皮等行业新秀;从企业性质来讲,69.23%的被调查企业属于民营企业,30.77%的被调查企业属于外资或三资企业;从企业规模来讲,45.45%的被调查企业门店数量超过300个,53.85%的被调查企业员工人数为1000人以上,58.33%的被调查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
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现状深度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无论是几十个亿销售额的行业巨头,还是只有几千万的行业新秀,都在全力打造适合自已的信息化平台,试图依靠优势信息平台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反应周期或者加强终端控制能力。
在信息平台成为核心资源的行业趋势下,做为个体的服装企业该如何开展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呢?基于此,《中国服饰》杂志社与**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国内服装行业**年底的信息化现状与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度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信息化投入与制约因素、IT组织现状、IT应用现状及未来考虑、IT策略及管理等4个方面。
一、信息化投入水平与建设制约因素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头的重视与关注,而是需要企业实实在在的投入,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国外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一般至少要达销售额的2%以上,领先企业甚至达到5%~10%。国内服装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如何?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面临诸多资源瓶颈,如技术方案、人力资源、企业信心以及资金,我们应该首先关注那个因素呢?
1.信息化建设投入水平
被调查企业**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这种信息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服装企业信息化处境。
IT组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资产,是企业信息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项目落地的有力保障。一支精干、敬业、技能综合的IT队伍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运营的诸多难题,提高服装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可以成为高层决策的信息使者,通过数据挖掘、电脑看板等工具的应用,为高层提供数据依据。
基于IT组织的重要性,服装企业的组织架构应该怎样设置,信息组织领导权该由谁掌控?服装企业IT部门应该有多大?信息化部门的人员流动性如何呢?
1.信息化建设投入水平
被调查企业**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55.56%的被调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0-1%之间,11.11%的被调查企业投入达到了1%-2%,3.33%的被调查企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达到2%-3%。这种信息化投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服装企业信息化处境。
图表1信息化投入占销售额比率
2.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方面,58%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积累,技术风险大,技术创新成本高”,50%的企业认为是“缺乏高素质人才”,42%的企业认为是“缺乏资金”,调研结果说胆,服装企业的信息化任重而道远,技术积累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将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
图表2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国内服装企业的投入水平普遍偏低,较低的投入水平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不如意。服装企业要改变信息化现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只有在适当的资金投入下,才有可能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才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打造出以高效信息化平台为核心的竞争力。
1.IT组织层级分布
对IT组织层次的调研表明,大部分服装企业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组织因素对信息化工作影响,55%的被调查企业设置了信息化总监岗位,并直接对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从组织层面上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27%对“副总经理”负责,18%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其中对副总经理负责与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的区别在于:对副总经理负责指信息化工作是副总多个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其他职能老总负责,则是指主要职能是财务或行政,而兼顾信息化工作。
图表3IT组织在企业组织中的层级分布
2.IT组织员工数量
**年IT组织的员工数量与**年相比增长幅度为68%,其中普通员工增长比例为93%,软件维护人员增幅为78%,软件开发人员增幅为40%。**年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需求与**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图表4IT组织员工数变化示意图
3.IT组织员工的流动性
**年,IT组织员工流动性调查曲线呈现马鞍型,67%的被调查企业IT员工流动率在5%以下,25%的被调查企业IT员工流动率在10%-15%之间,两个数据占总量的92%,说明在大部分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的同时,仍有不少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存在着较大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 会计信息化 现状 对策
1 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
1.1 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多数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层次差距显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大多数小微企业粗放经营、组织架构不合理、决策机制不完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于信息化意识淡薄,不愿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辅助企业管理;其次,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
1.2 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既具备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又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的基本维护等知识的高水平人才。目前在会计领域,能够完成传统的手工记账的可谓人才济济,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运用到会计业务中并能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人才却十分稀缺。小微企业多是民营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的待遇、发展前景、保障等都无法与大中型企业竞争,因此,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加之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小微企业也不愿聘请高级别信息化人才,导致小微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难以有效推行及实现。
1.3 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相脱离
会计信息化要实现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高度共享,但从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实践来看,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仅仅停留在单一功能――会计核算上,将会计信息化误读为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生成报表等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只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却极少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等工作,更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使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衔接,导致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未能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
1.4 社服务体系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配套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低,基础设施差、信息交流困难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尚在起步阶段,鲜有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息化咨询及监理等中介机构,导致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自身难以突破,又难以寻求外界帮助,信息化目标难以达成。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重视,没有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2 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转变发展思路
小微企业管理层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清醒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设立专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逐步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2.2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突出特点是会计参与管理、辅助决策,因此,小微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权限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应合理、规范,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企业业务的信息化处理程度来界定会计岗位以及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等,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信息的沟通和监督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要求相适应。
2.3 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优秀人才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关键,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广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通过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高、中级管理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尽快成为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培养高级别企业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4 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在支撑,企业是加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内在症结,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与推动,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为小微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完善会计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等体系,确立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用以指导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环境,并做足做好配套服务,以尽快实现小微企业信息化。
2.5 积极发展会计信息化外包和第三方咨询服务
小微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离不开企业自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育,但是目前小微企业的现状无力承担大量专业化高级别人才的培养,必须积极借力外部会计信息化专业化优质资源,将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会计信息化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倡导小微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做好小微企业信息化外包和第三方咨询服务配套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解决小微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
2.6 积极推进SAAS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SAAS模式是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捷径,会计信息化的SAAS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表现在:企业无需支付购买系统及维护等高昂的费用,而是通过网络使用会计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节省成本、简单易用,降低了小微企业购买软硬件的成本,也克服了小微企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和专业人才匮乏的缺陷,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大大降低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门槛与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小微企业只有积极应对,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实现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我国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14-04-06(5).
腾讯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企业微信已渗透超50个行业,注册企业超150万,整体增长180%,活跃用户数达3000万,用户数增长500%,80%的中国500强企业都已开通,覆盖制造业、教育业、IT/互联网、商业零售、医疗健康、金融业、政府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是国家创造财富的源泉、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产业数字化、互联网化转型中最困难的一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数字中国研究中心共同的《企业微信与政务微信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企业微信作为“互联网+”平台,能够为制造业信息化、智慧化带来切实的效益,充分满足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需求。
以长安汽车为例,通过企业微信接上千家经销商,长安汽车将上下游的问题反馈处理时间从原来的平均2.13天缩短至0.13天,效率提升了15.38倍,直接解决了企业上下游沟通与协作的问题。与此同时,长安汽车还在企业微信中接入了更多定制化应用。目前长安汽车企业微信总应用数为72个,其中自建应用45个,第三方应用23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全面开展。
据第三方调查,在企业微信覆盖的十多个主要行业领域中,制造业用户占比最高,达到18%,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企业微信民营企业用户比例达53%,更有30%的用户为中小微企业。
白皮书称,受限于自身发展模式制约,中小微企业难以快速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微信通过在数字化管理、沟通效率、内部协同等方面为民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助力,通过助其快速搭建专属信息化平台实现开源节流。
上述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超过78%的企业开发企业微信投入仅在20万以下,50.58%的企业运营企业微信年成本在1万以下,71.31%的企业运营人数仅需不到5人,企业微信有效为企业降低信息化成本,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