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二、按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帐户的设置与管理第五条,结合我县实际,分别在建行、工行、中行、农行设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失业保险基金、行政事业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等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财政专户统一由县财政局社保股管理,并按专户及基金种类分别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开设基金征缴收入户和基金支出户。我县各经办机构根据各基金项目性质分别设立了各基金的收入户和支出户。如社保局在工行、中行、农行、建行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户;在工行、农行、建行建立了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户;在农行、中行、工行建立了养老、工伤、医疗支出户等。

四、收入户除向财政专户划转基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付业务,收入户原则上月末无余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在每月终了后的7日内将基金收入户中的基金收入全额缴存财政专户,收入户除缴存财政专户外不能坐支,缴存时收入户中不得留有余额,财政部门应将缴入专户的基金及时登记入账,并在每月终了的10日内财政与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对征集、缴存、财政补贴等基金收入,财政须提供对账通知书。

五、资金拨付。各经办机构于每月上旬向县财政局填报申请书,并注明支出项目,加盖单位用款专用章,同时,附上月末支出户余额对帐单,财政部门将根据各项基金专户余额及单位用款所需审核无误后,于当月中旬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入经办机构支出户。如遇特殊情况,经办机构可按需要随时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应根据实情立即办理,有关经办行应根据财政拨款凭证及时办理划拨手续。

六、监督与检查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以及全社会的监督。

2、县人民银行和财政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开设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和经办机构收支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按时划转基金收入和划拨基金支出,故意压票的,按银行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撤消其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帐户。

3、县财政局要严格按《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办理,并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及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地对经办机构收入户、支出户基金进行监督检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要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

(2)擅自增提、减免社会保险费;

(3)不按时、按规定标准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有关款项;

(4)未按时将基金收入缴存财政专户;

(5)未按时、足额将财政专户基金拨付到支出户;

(6)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七、根据赣财社字*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做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预算工作。对超计划完成基金收缴任务的给予更大的经费支持。

第2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化

一、引言

农民工是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土地保持着一定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和经营、以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并具有非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化从业人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从人员构成来看,目前我国的农民工主要包括进城农民工和乡镇企业职工。其中,进城农民工约8600万人,乡镇企业职工约12800万人。

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度安排,逐步将农民工平稳地纳入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是推进城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大举措。以现代社会保险制度代替传统的土地保障,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社会稳定,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农民工亦工亦农、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创造性的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大限度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满足农民工利益要求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也是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内在要求。

(二)推进城镇化的需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开始放弃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生活,一些人也不再具备从事农业劳动的意识和技能。

据王奋宇等人对北京、珠海、无锡三个城市农村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显示:已经有19%的农民工没有土地,完全放弃了对土地的依存;有46.8%的农民工即使没有失去土地承包权也会继续在外务工,也准备放弃对土地的依存;16.5%的农民工处于不确定状态,只有17.7%的农民工会选择回家务农。这就说明,有近70%的农民工已经做出了城镇化选择,若为其提供社会保障或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做出城镇化选择的比例还会大幅度提高。

正由于农民工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面临失业、工伤、疾病、年老丧失劳工能力等问题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往往只能自找出路或被迫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加重农村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并延缓城镇化进程。因此,将土地保障作为农民工的最后避难所,已面临各方面挑战,而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是推进城镇化最重要的制度保证,也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

(三)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从土地的承载能力及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角度而言,我国现有农村土地难以为包括现有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保障,甚至无法保障全体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实施城镇化战略,减少农民,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主动放弃土地这一根本依托而走进城镇、走进工厂,通过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民工率先完成从传统土地保障到现代社会保障的过度,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经济条件基本成熟

农民工一般有相对稳定和高于农业人口的工薪收入,具备了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能性。而且,进城农民工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已经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保险有较高的认识。

从乡镇企业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许多乡镇企业在具备了一定实力后,也已着手考虑职工福利与保障问题,根据本地、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了一些具体的保障措施,如对本企业职工建房、看病、子女上学等给予了一定数额的补助;对于在本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进入退休年龄的职工一次性或分月发放一定数额的退休金,或由企业出资为职工购买一定标准的商业养老保险,等等。这些措施对于保障本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由于其主要是在企业的范围内,因而只能称为企业福利,而非社会保险。但这些现象说明,许多乡镇企业已经具备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和愿望。缺少的是社会保险的制度安排,而将乡镇企业职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将给乡镇企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可以为其实施产权制度等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

(五)政府的基本职责

目前,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已经开始由经济建设转向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密切关注,仅财政投入每年就达到数百亿元(2001年为508亿元)。但这是政府没有及时承担起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责任而不得不承担财政责任的必然结果。农民工处于城镇化的最前沿,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成本越早越低,若等到农民工成为我国城镇人口主体再建立社会保险(2012年农民工可能达到1.6亿人),其社会保险制度成本将更高。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安排

(一)出台有关强制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

把农民工真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必须通过立法来强制执行。同时,还应出台相关限制或取消农民工退保的政策。当农民工离开参保地返乡时,本人社会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的,暂时封存其个人账户,保留其保险关系,待其达到最低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其户籍所在地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账户余额及对应的基础性养老金权益和基金转移至本人户籍所在地。到时仍未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

(二)改革户籍制度,放松对户口的管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按照户籍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界限,造成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务工而不能享有同城镇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不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长期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不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经济发展。要实现由“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进入城市的门槛应该降低,只要进城务工人员在所在城市具备一定的物业等资产,就可以申请加入所在城区。

(三)实施土地换保障,适当扶持农民工就业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转让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工,可直接参加养老保险,并根据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不同形式和收益,折算为5年以上的个人账户积累额,促进农民工从传统土地保障到养老保险的平稳过渡。对土地使用权置换出的土地换保障资金,直接进入农民工的个人账户,既可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又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加快城镇化进程。

(四)优先发展医疗和工伤保险

城市农民工目前最害怕的是生病和受伤。看病贵、住院贵、工伤没有医疗保障是困扰城市农民工的大问题。因此,目前城市农民工最需要的是医疗和工伤保险。

建立和完善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立足现实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发展医疗和工伤保险。要结合城市农民工特点,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适当调整现行保障制度,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大而全,要减轻缴费负担,简化办理手续,适当降低医保起付线标准。

日前通过的《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就受到了城市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该《办法》规定,劳务工只要每月缴纳4元钱,就可既保门诊费用,又保住院费用。这种“低交费,广覆盖,保基本”的“深圳模式”无疑值得各地借鉴。

(五)逐步推进,将社会养老保险费改为社会养老保险税

开征养老保险税替代现行的缴费制度,把养老保险费以法定税赋形式固定下来。征税的筹集方式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法制化的表现,现行的征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办法是行政化工作方式的体现,不是依法治理。

采取征税的方式筹资,更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可以减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征收的力度,为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保险费以国税形式征收,便于全国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同时能够保证企业主组织广大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按企业规模和招收农民工数量征收养老保险税,能促使企业主无条件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且做到企业公平负担,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论

农民工是一个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势群体。只有给农民工以稳定的、可预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中的核心内容和生命工程,21世纪我国社会保障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养老问题。转型期分析构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途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如何具体又彻底解决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说还是一个未解的重大课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探索和指导。还需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阳芳,王德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J].发展研究,2006(6).

2、曹信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建设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1).

3、桂世勋.我国城镇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模式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4).

4、张岳.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5、吴.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N].金融时报,2006-02-17.

6、李群,吴晓欢,米红.中国沿海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3).

7、王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模式构想[J].中国劳动,2004(6).

第3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了贯彻市政府《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1996年第1号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实行全额核算的财务会计制度,现把《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记帐、差额缴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与之配套的《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表册》、《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流程图》汇编成《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请及时报告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附件:《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略)

第4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社会保险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应该备受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保险的管理,可以帮助劳动者降低风险,并得到他们应该获得的利益,企业社会保险的正常管理,是企业是否能成功运行的一个关键。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应该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我国社会对各种人员的保障制度在一步步的完善,所以企业保险制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立良好的企业保险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正常稳定的发展。而且企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保障了职工的正常权益,提升了他们生活的水平,与此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新的时期企业面对新的工作内容,面对新的企业与职员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改变,企业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险地管理,以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行。

一、提升领导管理重视

度社会保险管理在一步步改革,企业对其重视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社会保险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做好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执行难度大,并且对该企业各个阶层的人员的协调统一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此种现状下,需要领导搞好协调工作,并更新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和当今的社会制度现象创新出新的思想观念,使该种思想观念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脚步,高效成功地促进社会保险管理任务的完成。若想真正完善企业的社会管理保险制度,企业的领导除了要对他争抢中湿度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此种管理进行方法的更新,大力支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社会领导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学习,从各个角度充分了解我国现行的保险制度,并将此与企业的保险制度相关联,明确企业保险管理人员应该做的内容。其次,领导要具有先进的思想,能够创新出新的高效的方法,并逐步建立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企业保险管理的制度,在小组建立的同时,领导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必须保证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透明和公平,从而形成职责明确,目标统一协调的企业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领导要根据工作的情况,以及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一套解决方法,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祛除。相信经过领导的公开透明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保险制度一定能够稳定的发展。

二、增强征缴及核对工作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是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有了保障的途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保险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但在此过程中有很多错误暴露,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该更加规范,企业员工对保险认识应该更加全面,只有在此前提下,企业才能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吸取教训,为企业的保险工作发展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保证好社保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企业需要做好各项社保管理工作,并根据自己企业的现实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保险工作发展的制度,并切实采取相关的措施,使得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形成协调统一稳定的发展的大好局面。完善企业保险相应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实现使企业社会保险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做好其中的每一项业务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对在职员工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以及核对工作,为了能够使得该项工作稳定顺利进行,企业对其采取相关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可以设定目标,以及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对于那些不能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缴纳的员工可以进行提醒,从加强企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此外,相关的保险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社会保险征缴,核对,审查以及总结工作,从事的企业保险工作更加稳定地进行。最后,企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在职员工的严格管理,严禁企业管理人员对社会保险资金进行挪用,所以公司应该设定专门的检查小组,并定期向企业领导报告,社保的收缴及核对情况。

三、各阶层共同努力协调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企业社会保险管理能够高效进行,不仅仅需要我们对领导的能力有高要求,还需要在此过程中的每位管理人员严格提醒自身的管理素质,只有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足够优秀,都足够认真,都足够负责任,社会企业保险管理才能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专业化是促进企业保险管理正常进行的必经之路,这需要领导增强职工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让职工从心里真正认识到社会企业保险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全面的社保工作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的人员来完成。所以为了企业保险管理更加稳定,顺利进行,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该为管理工作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推动企业保险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打好基础。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工程,所以想要做好此项工作,也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员的共同努力,并竭尽全力建立功能完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网络,从而形成全社会关心劳动社会保险的工作的局面。对于此种局面的形成,劳动保障部门或者是公司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方式将劳动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公开透明的通报,借助公众的力量强化监督,确保每位劳动者工作者权益。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保险资金的缴纳记录,支付记录查询服务等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步到网络,一方面加强透明规范的公众化监督管理,一方面给劳动人员带来方便,有利于企业保险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地深入,各个地方的社会保险制度都进入了正轨。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增强对社会保险的管理。实践表明,提升企业对社会保险的管理,应该从各个方面开展。企业不仅要提高领导的领导素质,给我提高社会保险人员的总体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系,并对企业保险管理作出足够的宣传,共同努力,从而为加强社会保险,做出一份贡献,并真正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统一,从而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国家经济进步。

参考文献:

[1]郎淑琴.加强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6-58.

[2]田双.加强企业养老保险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46-52.

第5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1.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的运行载体,只有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能够保障他们的自身利益,员工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得以提高,同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主要生产力是员工,只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保险让员工得到了应有的权益和社会保障,使员工逐渐依赖企业,因此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

3.减轻企业资源管理压力社会保险是主要由职工、企业、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缴纳保费,对于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给予一定保障,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员工经济压力,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如果员工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社会保险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使企业负担转嫁成了社会负担,减轻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压力。

4.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快速发展,还提高了我国的社会保险水平,有利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企业进行社保管理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大范围的普及,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社会保险的基础知识,加速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社会保险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二、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保险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社会保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战略措施,然而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仍旧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社会保险的种类不断增加,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其次,企业员工年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得到好的解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2.社会保险相关的服务机构不健全社会保险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资金就万事大吉,它需要相关的服务机构加以辅助,然而由于服务机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设施机构不合理,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机构的完善,致使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建设仍不健全[2]。

3.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落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大量的员工信息进行统计和建档,如果凭借手工处理,不仅工作效率很低,而且会增大出错概率。加之社会保险种类不断健全,覆盖范围逐渐增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保险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

4.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社保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社会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经验基础。其次,为了满足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社保管理人员应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可以熟练应用。但是就目前企业社保管理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较低。

三、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要想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说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实施各类社保管理的子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最有效途径。

2.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直接关系着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应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管理的具体实效,维护他们的权益。一方面,企业应及时将社会保险的相关信息通过公告栏或者信息系统告知给企业员工,让员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参保情况及费用缴纳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相关的监督管理提高社保管理的水平[3]。

3.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积极配合我国的“金保工程”建设,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第二,运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信息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安全。第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社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的好坏,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不断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应规范招聘流程,从员工录用工作抓起,招聘优秀的社保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组织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5.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思路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创新管理工作思路至关重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时展的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增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第6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员工;企业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企业都应为员工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中,企业也承担一定法律责任:一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二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社会保险的申报和费用缴纳。

一、目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社会保险专业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健全,我国社会保险工作也更加专业化,这也对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中,社会保险管理人员既是具体的执行者,也是企业员工的服务者。但是,从实践来看,目前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管理技能不强,不能有效适应日益信息化的工作方式。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也不利于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2.企业管理层重视意识不强。社会保险能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连接企业与职工的桥梁。企业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将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然而,一些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实际中,对社会保险问题不够重视,也未真正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有效的支持,使社会保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也以各种借口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员工合法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险改革成果。

3.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在社会保险事业改革与发展背景下,企业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更加复杂,涉及的事项和内容也更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在内部要进行员工信息采集、核定等,这些工作量都非常大,而且要求也非常细致。因为不同险种需要的信息不同,还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在外部,要根据社会保险机构要求完成各项申报任务。传统的社会保险管理方式效率比较低,管理人员工作量比较大。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滞后,使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比较低效。

二、针对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1.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养。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企业可以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也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到企业来举办讲座,针对社会保险结算、基金管理等知识与技能,进行以人为本的培训。同时,因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服务性工作,企业还要强化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他们主动管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本着“社保工作无小事、带着感情干社保”的原则,在员工范围内,加强社会保险相关知识宣传,耐心地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社会保险相关问题。

2.企业管理者要重视社会保险工作。企业管理者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完善的社会保险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基础。如果要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就要重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全面了解社会保险的内容与知识,以及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身体力行地支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将其纳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保险管理实践中,企业领导要创新思路,促进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健康、良性地发展。同时,企业管理层还要针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策体系和标准建设,落实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权责,强化制度执行与考核。对于社会保险管理改革与实施,企业管理层要用科学的、前瞻的眼光,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把社会保险基金使用关,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使用合理化,从而使本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还要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社会保险管理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为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扫清道路。

3.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切实推进社会保险落到实处。完善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效、高质开展社保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建设水平,并在实践中促进制度得到有效实施。这将能保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完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最主要的是建立相应的部门机构,使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能专心做好此项工作,确保社会保险公开、公平、公正。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还要厘清各项工作,明确各项工作的内容,使管理实效不断得到提高。

三、结语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要不断加强。根据国家对社会保险的具体规定,不断优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模式,使之更加高效、准确、全面。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将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不断扩大,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立足。

参考文献

[1]李丽.浅析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8).

第7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要想增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管理服务体系中人力资源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提高。文章将分析管理服务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制约因素,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1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

1.1 人员数量不足。调查显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人员存在超负荷现象,实有工作人员与参保人员之比在1:500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9000,保险机构经办人员数量严重偏少,但业务量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导致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要加班加点甚至带病工作,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不足,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工作人员较多,约占20%,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不多,约占30%,拥有初级技术职称的约占15%。一些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整个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中,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提升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1.3 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关于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培训不足,影响工作人员综合技能提升,制约工作水平提高。

2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制约因素的成因

2.1 思想认识不足。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工作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社保机构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导致社保机构办公条件差,管理服务手段落后,职工待遇难以提高,制约社保机构工作效率提升。

2.2 工作量不断增加。随着加入社保人员数量的增多,关于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给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带来较大挑战。而一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很好应对实际工作需要,难以有效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质量。

2.3 其他方面成因。例如,管理机构的增员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模式不健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对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带来不利影响。

3 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人力资源的应对措施

3.1 实行混合编制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社保机构具有准政府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混合性质,对其中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混合编制方式,也就是在公务员编制外,增加事业单位编制,双制并存。对非公务员人员,要完善技术职称评审,做好对他们的聘用工作,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工作人员。优先录用具有社保保险管理服务技能的工作人员,吸收专业技术扎实,工作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为社保机构做出更大贡献。可以给予社保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适当的灵活性,给予一定自主分配权,并加强对这笔资金的审核和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3.2 建立合理的动态增员机制。根据社保机构的业务量和管理工作量的增长情况,及时增加相应的人员编制,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测算社保工作岗位所需工作人员,计算各工作岗位所需人员数量,实现科学定岗、定量和定员,确保社保机构基本的编制人员数量。及时统计新增参加社保工作人员数量,并合理增加工作人员,更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3.3 改进社会保险费地税征收模式。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履行好征收职能,并加强征收管理,征管工作完成之后,重新核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可以将税务部门征收的社会保险基金划转给社保部门,相关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不变,并将这部门款项用于人力资源建设,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3.4 建立统一的法人制度。加快社保系统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法人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并对内部机构设置做出适当调整,更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还要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征缴、操作,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促进工作水平提高。

3.5 重视网络及先进管理平台应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快统一、集中、先进的管理平台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业务操作平台和管理决策平台,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社保机构工作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还能更好应对社保保险业务量迅速增加、经办机构人员不足、工作效率低下等制约因素,有利于提高社保机构各项工作的执行能力、监督水平、管理水平。要认识当前社保工作的形势和实际需要,明确建设管理平台的紧迫性,从而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更好应对实际工作需要,推动社保机构工作效率提高。

3.6 健全绩效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健全绩效评估,加大各项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

第8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一、社保档案概念与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是指企业和各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社会保险档案不仅是对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全过程的记载,还包括了有关文件、个人台账和经办业务记录。

社保档案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涉及范围广。社会保险管理与个人、企业和社保经办机构以及财务部门都有涉及,凡与社会保险业务有关的都应纳入社会保险档案范畴,是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全方位的记载。二是保管期限长。与参保人员个人有关的记载一般要长达数十年,对于企业和社保羟办机构来说就更长了,只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继续,那社会保险档案的记载就不会停止,因此,社保档案的保管期限非常长,从几十年到一百年甚至是永久保管的都有。三是安全性要求高。社会保险档案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对数据信息的非法窃取、删除或篡改。

二、社保档案的功能

1、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延伸。准确完整的社会保险档案不仅能提高业务经办效率,推动社保经办机构的服务工作,还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合理转化的功能。

2、社保档案是开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办理要有凭有据,符合国家政策,必须要以准确、翔实和完整的记录,保障国家、企业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3、社保档案是整合社保档案的必要条件。社保在社会保险中是实施最早、数据最全的险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依照各自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社保档案管理制度,为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险档案体系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建议

1、增强做好社保档案规范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缺乏对社会保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那么社会保险档案只不过是沦落于形式而已,根本无法保证其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因此,要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对社会保险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制度管理,做好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作用。

2、加快社保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有存储量大、检索方便、数据传递快速便捷等优点,而且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统筹层次方面也有现实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功能和网络平台,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第9篇: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基础管理 养老保险 效果

社会保险是员工薪酬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的重中之重,养老保险工作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如何提高个人账户的准确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升离退休和在职员工对养老保险工作的满意度,人力资源部社保组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条规范化管理,做实做强基础管理的新路子。

一、概况

我公司的养老保险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养老保险1998年由原来的铁路系统行业统筹移交到地方管理,养老保险登记、变更、年审,养老保险费的申报、缴纳,养老金的结算、拨付,参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数据录入、打印《对账单》及日常管理,退休待遇审核,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具体业务,全部由公司社保对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进行办理。当时养老保险业务的管理状况是: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没有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随意补缴,私改账户等情况时有发生,管理混乱。

2、养老保险经办人员各有分工,但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没有明确的工作权限,易导致人为的随意性,难以形成规范的管理。使经办人员陷入复杂的事务圈和各种矛盾的漩涡中,终日忙得不可开交,但正常的业务却进行的很慢,并且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研究工作改进和关注养老保险的发展。

针对这种现状,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没有一种规范、精细的管理手段,必然会造成工作的疏漏。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人力资源部认识到,只有狠抓规范化管理,做实做强基础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保面临的问题,开创养老保险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措施

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虑养老保险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各种影响因素,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业务流程的反复重塑和再造,实现了养老保险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1、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社保组依据岗位职责制定了《社保主要职责和工作目标》等管理制度,明确经办人员的具体责任,同时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参考经办人员的意见随时修改、完善,提高了经办人员对管理制度的认同度并促使其主动遵守。

2、设计详细的业务流程。对外以河北省市社保局社会保险规范化业务操作内容为依据和标准,对内与公司相关管理流程衔接,设计或重新梳理养老保险业务流程8项。流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操作程序都经过反复讨论,分析研究,并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经过多次上下反复讨论修改,编制出了流程清晰,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的业务流程程序,明确了养老保险的每项业务所涉及部门的职责,使经办人员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过程清晰。

3、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养老保险管理涉及到离退休员工管理、个人账户管理、遗属管理等,数据量大且复杂,为了便于与河北省社保局“保险之星”软件接口,社保部门建立起多个VF数据库管理相关信息,并组织人员编写与业务流程相对应的数据库管理程序,方便经办人员操作;同时,经办人员全部自学了VF的相关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养老保险数据库规范、统一、真实、准确,维护和保障了公司员工合法权益。2008年,公司引进了SAP—HR系统,社保组积极配合,使SAP系统中社保数据准确全面,社保业务流程科学顺畅,实现了新老管理方式的顺利对接。

4、制定考核反馈办法。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施后,还要抓好考核和反馈。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问题,对相关经办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并修正相关业务流程,避免相同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几点体会

1、要经常研究养老保险业务变化动态。一方面,养老保险政策性强,要敏锐注意政策变化,并随时变化调整相关业务流程及工作标准,与政策始终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公司内部管理也在变化,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保持公司内部业务流程顺畅。

2、业务流程设计和重新梳理要逐步推进,注重细小环节。设计和梳理工作流程,对于繁琐复杂的工作,应一步步来。一是要认真修订和审查岗位职责,把岗位职责落实好。二是制定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即要实又要严格,真正成为每个经办人员今后工作的统一航标。三是要注意结合实际,力求实效。要保证制定的工作流程没有纰漏,经办人员正常执行业务流程时不会出现偏差和错误。

3、真抓实干,不走形式。要注意调动经办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推行的初期,要让每位经办人员参与到业务流程的设计中,每人都要重新修订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好岗位工作标准,最后将工作内容及标准程序化。通过修订和制定标准,让每名经办人员受到责任教育。

4、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公司社会保险管理的发展。完成养老保险后,社保部门又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险管理中,由于养老保险的工作扎实,使得推行的过程很顺利,全面提高了公司社会保险工作的效率,完善了社保管理机制。

四、实行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经办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完善的业务流程和考核机制,使每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责任心大大增加并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主管领导管理轻松。因为员工实现了高自觉地工作,这就使主管领导不用再钻到业务堆里处理日常事务,腾出了更多的时间考虑其它问题,从而为加强社会保险其他管理腾出了精力。

3、提高养老保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高了个人账户的准确率,加快退休审批等业务的办理时间,保障了员工的权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