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防工程防汛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为确保人防工程安全度汛,根据州人防办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XX县人防工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XX
县政府办主任
成
员:县政府办、人武部、住建局、水务局、公安局、应急局、XX街道办等单位分管防汛的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政府办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同志配合抓好日常具体工作。
二、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县政府办:汛期到来之前,对现有人防工程和在建人防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对可能出现的汛期安全隐患进行台帐式管理;针对存在的隐患,指导建设单位或权属单位、使用单位(以下简称责任主体单位)进行整改;汛期做好值班安排,并根据汛情预警;发生险情后牵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县人武部:根据防汛工作需要,负责组织防汛抢险救灾队伍,参与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和急难险重抗洪救灾、灾区治安维护、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抢修水毁基础设施等防汛救灾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指导在建人防工程建设单位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县水务局:负责指导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单位做好人防工程的防涝、排涝工作。
县综合执法局:指导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单位对人防工程出入口周边的环境整治,为人防工程安全度汛排除障碍。
县公安局:维护人防工程防汛抢险工作的治安秩序,打击盗窃防汛抢险救灾物资、破坏人防工程防汛设施和干扰防汛工作的行为。
县应急局:负责协调有关救援力量参加人防工程汛期抢险救灾工作。
XX街道办:做好人防工程所在小区的汛期群众宣传、动员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隐患排查。
认真落实人防工程巡查制度。在每年汛期前,对本区域内的人防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巡查人防工程有无地面出现裂缝、塌陷、地面水灌入地下人防工程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二)应急演练。
全面落实防汛工作各项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实战演练,指导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单位进行抢险演练。在汛期保持高度的待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汛情,能够高效、有序、及时地开展抢险,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备足应急抢险物资。
汛期督促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单位配备防涝排涝设施和抢险救灾装备。
四、预警及应急抢险
(一)在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时,领导小组全体处于待命状态,手机24小时保存畅通。
(二)接到橙色预警,领导小组全体处于待命状态,手机24小时保存畅通,与人防工程所在街道办事处和县教育局保持通信畅通。
(三)接到红色预警,加强对人防工程检查。
如出现内涝危及工程安全,立即组织疏通人防工程出水口,排除积水。
温暖工程助学计划是《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延伸和发展,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同发起,协同法制晚报社等公益伙伴企业联合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综合性大型公益项目。项目实行“工学一体化”学习模式,旨在为有志青年提供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可持续全面成长成才的平台,使贫困生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同时,资助其继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该项目自2009年实施以来,通过公益伙伴企业、教育机构的实践和我省其他市县的实施,实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学校基本满意,是贫困学生圆求学就业梦的重要机遇。
二、对象和内容
(一)温暖工程就业助学项目(高中毕业生):选拔有意愿继续学习,同时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学生,采取“工学一体化”学习模式,即学生报名后立即安排工作,获得一份稳定收入,同时公益合作伙伴企业安排学习场所、学习时间、教学设施,项目办按照大学规定的教学计划分学期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大专、本科免费连读。
公益伙伴资助学费,大专8000元/年,本科15000元/年。学生只需缴纳两项费用:1、入学前在西安培训期间费用500元(体检费、培训费、材料费、服装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男生450元/月、女生420元/月);2、入学一次性缴纳1350元(报名费100元、辅助费600元、教材费650元)。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颁发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二)温暖工程爱心助学项目(初中毕业生):选拔有意愿继续学习,同时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受助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由学校负责安排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合格后帮助推荐就业。学生可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免费连读。
被选拔的学生免学费、住宿费等杂费,只交伙食费和书本费(伙食费按学期缴办,男生450元/月,女生420元/月;书本费每学期200元,多退少补)。学生学习期满合格毕业颁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验印的中专毕业证书。
三、资助对象条件
(一)初中或高中学历应往届毕业生。
(二)年龄16-23周岁,男生身高1.65米以上,女生身高1.56米以上,双眼视力1.0以上。
(三)品德优良,身体健康。
(四)本人自愿提出申请,提供村镇县贫困证明。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原则。温暖工程助学计划是温暖工程公益项目的组成部分,必须坚持项目的公益属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对象遴选、企业面试、组织自谋出路、基础培训等环节坚持公开和公正原则,做好对受资助者的服务工作,使企业和高校的资助得到落实,不得在项目要求之外搭车收费。
(二)坚持自愿原则。工学一体化模式涉及到受助者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高校和受助者等多个权力义务主体,要让受助者及其家长、以及相关学校等充分了解项目实施内容,使受助者自觉自愿参加助学活动。
五、方法步骤
从5月10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
(一)宣传发动(5月10日至6月10日)
要把实施温暖工程助学计划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社会知晓,让更多老百姓了解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项目。
(二)遴选资助对象(6月11日至7月20日)
进一步抓好有针对性的宣传,组织报名工作。由各镇和相关学校初步筛选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报县委统战部,统战部根据条件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征求学生意见,确定16名初中毕业生和10名高中毕业生名单。
(三)总结上报(7月21日至8月31日)
统战部根据确定学生名单予以上报,并根据情况及时做好相关的后续工作。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温暖工程助学计划是一个凝聚社会多方面善心义举的公益项目,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实施质量,经研究,决定成立县温暖工程助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一、工作
整治活动,对违章车辆的打击查处,遏止工程运输车辆违章,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强化工地源头管理,监管、严把审批关,督促工地强化内部管理,市容环卫责任,工程运输行业规范发展。
二、工作措施
1、联合整治行动。各区以块为主,设卡布控的,查处一批违章车辆,遏止工程运输车辆无证运输、无密闭运输、擅自倾倒建筑垃圾、抛洒滴漏、车胎带泥上路等违章,城市道路整洁美观,扬尘。
2、审批发放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严把材料审核和现场勘察关,凡未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车辆行驶证的,不予办理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凡未规定道路运输安全责任和市容环卫责任的,不予办理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凡未按规定安装密闭运输机械装置和gps装置的,不予办理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
3、审批发放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许可证。严把资格审核和现场核查关,凡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发包给不具备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资质的或者个人的,不予办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许可证。
4、年内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输的记分公示制度。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和运输违反工程运输安全规定、违反市容环卫责任等法律法规的扣分,对扣分规定分值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输,社会公示、一限内不予办理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和建筑垃圾输处置许可证等措施。
5、建筑垃圾安全运输管理联动工作。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或者运输,在安全隐患整改期内,暂缓发放该整改车辆的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暂缓发放该整改新增车辆的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暂缓批准该整改的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许可证。
6、健全在建工地市容环卫责任制度。与全市在建工地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签约率100%,并督促工地方好市容环卫责任。
三、工作
1、摸底检查阶段(3月底前)。对辖区内的在建工地逐一统计,台帐。在摸底过程中下列标准检查:
(1)工地出入口硬化,有的清洗设施,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并在位置公示。
(2)车辆外形完好整洁,离开工地大门时清理及轮胎冲洗工作,细颗粒散体材料的运输、存储遮盖密封。
(3)建设或者施工在开工前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将建筑垃圾交给不具备条件的建筑垃圾运输运输,将建筑垃圾交给未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许可的处置。
(4)用于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应当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建筑垃圾运输使用未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的车辆运输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应贴在车辆挡风玻璃右上角位置,出租、出借、倒卖、转让、涂改、伪造建筑垃圾车辆准运证。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随车携带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证明。:
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放大特色主导产业效应,打造完整产业集群。一方面围绕“百亿全柴”及市里五百亿级机械制造业板块,以延伸、填补、拉长产业链为基本要求,以扩张、提升、丰富产业素质为阶段目标,以形成带动区域、影响全国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为奋斗方向,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形成主次清晰、体系完善、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另一方面瞄准市里千亿级家电产业定位,利用近几年培育发展的家电制造业基础,与滁城同步发展家电产品,成为千亿级家电板块的重要组成区。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机械制造类企业达200户以上,年产值达70亿元以上(不含全柴),全柴县内配套率提高到70%以上;规模以上家电制造及配套类企业达30户以上,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配套功能更加完善,集群效应明显提升。2011年,重点在模具、曲轴、活塞、缸体精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力争新增机械制造重点环节配套企业25家、家电制造及配套企业10家。
三、主要任务
1、着力提升配套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以技术改造创新为抓手,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投入、升级产品、扩大产能,迅速占领县内的配套市场,扩大县外、尤其是国内外重点内燃机企业的配套市场份额。自2011年起,对规模企业中属机械配套企业一个年度内技术改造设备实际投入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可申请县财政贷款贴息,其中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县财政一次性贴息20万元;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项目,县财政一次性贴息30万元。
2、鼓励配套企业增加全柴配套产品。以2010年多缸车用柴油机主要配件的品种为依据(主要配件以全柴单件年度采购总额600万元以上的产品),自2011年起,县内企业每新增一个配套产品,且该产品在全柴的配套比例达50%以上的,县财政一次性奖励配套企业10万元。
3、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批量生产的机械制造、家电类配套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从被认定之日起3年内,因该产品所缴纳增值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全部奖励返还给企业。其他激励政策按照全〔2009〕21号文件执行。
4、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对以延伸机械制造、家电产业链为重点的规模配套企业,优先保证用地需要。企业建设期内免收县级各类行政事业性规费,运营三年内所缴纳的各种税费县级留成部分予以返还。
5、放宽流动资金担保条件。县担保公司要放宽机械制造、家电类配套企业质押条件,优先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在三个会计年度内,担保公司给配套企业担保额在5000万元的基础上,每新增1000万元,县财政奖励担保公司3万元(符合县内其他文件奖励条件的,不重复计算)。
6、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瞄准“百亿配套”的主体领域实施定向精准招商和产业招商,鼓励配套企业自主招商。配套规模企业利用其土地、房产、设备等自主招商,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交易中实际缴纳的契税、营业税及土地增值税县级留成部分的60%,由县财政奖励给企业。此项奖励暂定执行五年。
7、提高全柴县内配套率。以全柴为依托,构建以大扶小、共生共荣的局面。以全柴上一年度县内企业配套率为基数,县内企业配套率每增长1%,按基本年薪2%标准计算给予全柴法定代表人奖励。县内企业配套率低于35%的,不予奖励。
8、提高配套企业管理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追求,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推行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县委组织部、县经信委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配套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各类考察观摩、业务培训、岗位锻炼等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百亿配套”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县经信委、县招商局、县财政局、县房产和重点工程管理局、县国土局、县效能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审计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委,具体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督促、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
2、强化考核奖励。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百亿配套”工程涉及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要制定具体工作目标、计划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年终考核奖励,考核情况将作为单位年终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弄虚作假、骗取奖励的企业,由领导组办公室(县经信委)予以通报,追回奖励,并取消其荣誉。
五、附则
(一)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全力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建立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指挥系统。整合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立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通道的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综合能力和水平。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建成广覆盖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系统。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逐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人工增雨防雹系统,落实完善乡镇气象工作站职责,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规划。
建立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象应急及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气象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灾害性天气实景监测系统和气象灾害数据库,依托《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预警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提高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移动应急保障服务平台,满足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需求。
(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平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等资源详查和应用评估,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工作。
(三)加强为农气象服务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发展覆盖乡镇的精细化、网格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信息手段,提高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接收能力。
不断完善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工作,特别是细网格的特色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加强农业生产气象咨询服务和农业气象科技知识普及。
加强农业生产领域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强影响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影响评估。开展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粮食产量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业务。加强重大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服务。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灾情调查规范。重点围绕构建特色农业“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发展格局做好工作。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系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和效果评估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水平和效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以农业抗旱、森林防火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
(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
建设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做好气象实况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建设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
建设市、县气象科普宣传业务平台。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加强针对公众需求的气象科技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公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五)强化专业气象服务
建设完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和平台。建立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积极开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气象服务,做好城市电力、热力、供水、油气线路和管道沿线的天气预报预警等服务。
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各类应急预案,做好城市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开展城市气象环境评价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城市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服务。
做好交通气象服务。初步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重点做好新建铁路和新建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做好新建飞机场气象服务。
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建立旅游安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
做好卫生气象服务。开展人类疾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开展人体健康指数预报。
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开展流域面雨量分析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开展流域及局地山洪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强化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不断总结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经验、技术方法、业务流程以及组织方式。围绕各级政府发展战略、规划等,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针对防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需求,开展雷电预报预警服务。
二、加强预报预测体系建设,提高天气气候精细化预报预测能力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
加强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基于上级部门和欧洲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的天气气候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开展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开展预报技术总结、产品检验业务。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订正上级部门下发的指导产品,制作7天精细到乡镇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建立适应本市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建立雷电、冰雹、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和低温冷冻害、高温、干旱等预报预测业务系统。
进一步优化市、县二级天气业务流程。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和技术,提高预报预警时效。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短期预报业务注重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中期预报业务,注重发展常规气象要素以及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技术方法。
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气象预报工作。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和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及阈值指标研究。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短期潜势预报系统、短时强降水临近监测报警系统及山洪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加强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立、改进及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人体舒适度等城市环境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卫生医疗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旅游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气象预报业务系统。
(二)进一步推进现代气候业务发展
依托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制作月、季、年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开展干旱定量化评估业务。完善延伸期—月气候预测业务,制作月内精细化天气过程预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和服务产品。加强季节—年度预测业务,制作市县级预测产品和针对地方需求的精细化预测产品。发展定量化气候影响评估评价技术,建立完善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平台。
三、加强综合观测体系和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现代化发展支撑能力
(一)提高综合观测能力
完善和优化地面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全面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加强观测数据稀疏区观测能力,显著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区域天气观测网建设,加快乡镇自动站建设,实现全市195个乡镇全部覆盖。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点建设自动气象站。对已建4要素以下自动站升级改造为4要素或以上。
加强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在武都建设一部风廓线雷达。
优化调整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布局。保证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的气象服务观测和牧业气象观测,稳步开展当地服务需求明显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气象观测。加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能力建设,改善农业气象观测条件,实现全市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和农业气象遥感观测业务。
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在气象灾害多发区及重点地区铁路、公路(次等级公路)重点路段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全市雷电监测网,在主要林区建设森林防火监测网,逐步建设城市环境气象监测网。
做好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执法和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完成全部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争取纳入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改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台站气象探测环境。
(二)增强信息与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市县级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气象装备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引进开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制定市级业务设备储备件目录,建设市县级气象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备件库。建设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市级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增强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加强地面高速宽带网络、3G无线网等应急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提升气象数据存储、传输分发和网络安全控制能力,确保气象信息和相关灾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气象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等实时业务应急备份系统,增强气象信息系统安全备份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事业持续发展支撑能力
(一)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集中力量开展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精细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及数据共享、农业气象等应用气象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优化气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研与业务双向交流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从科研开发到成果转化各环节的紧密合作机制。优化开放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与科研业务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不同性质岗位人员相互兼职、轮岗和挂职等人员交流。
(三)加强气象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力度。按照提高气象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提高的教育培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和气象技术能手,提升全市气象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继续推行干部轮岗和上挂下派交流,不断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好水平。
五、加强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的要求,以“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突出特色”为原则,对未达到业务用房标准的台站优先建设。对现有布局不合理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和扩建。对改造价值不大的业务用房拆除重建。对水、暖、电等不符合要求的台站进行彻底整改。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工作舒适的新台站。满足基层台站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精美城区、打造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按照政府组织、条块结合、部门负责、驻区单位参与的原则,开展绿地建设,提升城区品质。
二、工作任务
1、完成市下达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42公顷,其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公顷建设任务。
2、完成我区年新增绿地面积的数据统计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指标下达阶段。由区新增绿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相关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对年新增绿地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7月30日前)
(二)绿地建设阶段。各责任单位制定绿地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7月30日—11月20日)
(三)督查验收阶段。每季度区政府督查室、区园林局将对各单位绿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验收。(7月30日—11月20日)
(四)统计汇总阶段。各街道、乡、园、局及区直各相关部门做好年新建绿地统计、图纸收集工作,每月20日前上报园林局,区园林局于每月25日前汇总报区政府办和市园林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年新增绿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严国益任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规划分局、区农林水局、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区建设局、区重点办(城建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各街道、乡,隆平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分管城管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落实部门职责。我区年新增绿地建设任务艰巨,相关部门和各街道、乡、园、局均要按照各自职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绿地建设任务。
区重点办:完成承担的重点工程绿地建设任务和浏阳河风光带二期工程,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农林水局:完成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区规划分局:完成区辖范围内绿地规划建设情况及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区财政局:加强对绿地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使用。
区城管局:完成区下达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新增部分绿化用地并及时将数据统计上报。
区园林局(区绿委办):全面完成区政府下达的有关社区公园和立体绿化任务,负责做好新增绿地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
区建设局:完成辖区内新增楼盘绿化建设指标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各街道、乡,隆平高科技园,湘湖管理局:完成辖区单位绿地建设,并及时统计上报相关数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投入。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优先安排相应经费,确保完成计划任务。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严格按《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省征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执行,各项补偿费足额发放给被征地权属单位及个人。
(二)严格按照征地范围实施征地,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三)征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交接手续完备,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交接及征地补偿结算工作。
二、征地范围、面积
项目征收土地总面积15.5552公顷(233.328亩),具体征收土地四至范围以勘测定界图为准。
三、组织领导和分工安排
为切实加强项目用地征收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红岗互通立交至镇连接线工程项目用地征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王延平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审计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就业局、县农保局、镇政府等相关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工作组、社保及再就业组、政策技术指导组和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等工作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工作组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组成,各成员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局长)
副主任:(镇党委书记)
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征地补偿安置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配合等日常工作。
(二)征地工作现场组
组长:(兼)
副组长:(镇镇长)
组员:
以上组员可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分片包干管理原则,负责对征地范围内青苗及附着物的丈量、清点、登记、填表、统计和协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费的工作并落实清表工作。组织被征地单位按时签订《征收土地补偿协议书》,收集材料、汇总统计、及时制止抢建抢种行为,协助拆除违章建筑物等。征地现场工作组实行全程包干制,负责到底,至项目竣工止,期间出现的征地问题工作组需跟踪、协调、解决。
(三)社保及再就业组
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组长:(县就业局局长)
傅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组员:(县民政局),(县农保局)
负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再就业培训工作。
(四)政策技术指导综合组
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林德永(县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
组员:(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指导征地现场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征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征地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五)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
组长:(县审计局局长)
副组长:(县审计局副局长)
组员:(县财政局),(县会计中心),(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审核、发放各项征地补偿款和监督管理征地工作经费的开支使用。
四、工作任务要求
(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负责有关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征地补偿标准的把关、审核,同时协助、配合、指导工作组实施征地工作。
(二)征地现场工作组组长为征地工作主要负责人,工作组须按时完成项目征地工作。
(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根据《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四)县民政局负责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办理有关低保手续。
(五)县公安局负责征地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征地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奖励与处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实施“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以当地农民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格局。在全县大力开展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创造宜居环境,促进镇村繁荣。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危旧房改造与城镇扩容升级紧密结合原则;建设“中心村、城郊村、园中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原则;山区乡村规划区内原址重建原则;“五保户、低保户、解困户”实行差异化补助原则。
三、建设内容
(一)建房任务。2016年我县农村安居富民工程计划建设任务900户,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1.08亿元。
(二)任务分解。结合实际,任务分配如下:三台镇100户,泉子街镇110户,镇45户,北庭镇120户,二工镇110户,庆阳湖乡120户,老台乡100户,大有乡120户,新地乡75户。
(三)建设要求
各乡镇、村委会把安居富民工程与危房拆除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步落实。一是各乡镇、村委会要结合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好地质勘察、整体规划设计、房屋施工图纸设计,尤其是对建设二层以上的安居房要经县质监站、安监站,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并做好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二是在抓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具备条件的村庄要与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三是对木质结构危房的改造,各乡镇、村委会要与设计单位及时对接,减小房屋火灾易发率,提高房屋抗震等级。四是要注意保护好景观旅游村庄等传统民居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避免大拆大建。五是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乡镇砖混结构四坡彩钢修饰屋顶,彩钢夹芯板必须采用防火岩棉型的,根据抗震设防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六是对于五保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在乡(镇)或行政村集中修建五保户供养点。七是对于本乡镇建设的安居富民工程进行跟踪服务,对房屋建设每个环节进行造册登记,确保工程质量。八是做好危房拆除工作。对不能达到抗震标准的,经抗震鉴定为危房的要坚决拆除,异地新建的其原有住房必须及时拆除,原址重建的其原有住房一律不得用作居住。九是使用功能、单体面积不达标的历年新建房屋,增加面积和完善房屋功能后,也可统计在当年建房任务中。
(四)建设方式
1.“中心村、城郊村、园中村”改造坚持统一规化设计评审、统一核定价格、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优惠政策、统一入住对象。鼓励以引入产业投资或以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建设集中居住小区。按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办理规划、土地、施工图审查、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手续,严格工程款拨付程序和审批手续,遵守财经纪律,依法纳税。由项目实施乡镇具体负责实施完成“中心村、城郊村、园中村”改造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新型社区遵循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提倡多村整合,打破地域界限,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集中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大型宜居社区。
2.平房建设承建方式:采取“乡村组织实施、农民自建为主”的方式。主要依靠现有农村建筑工匠和农民自建来完成。项目实施由乡镇组织当地工匠(本乡镇专业劳务服务合作社)与户主签订建设承包合同(在项目乡镇司法所审核备案),合同要明确承包方式(包工或包工包料)、建设内容,并在限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五)建设项目
1.新型农村住宅社区2个
(1)继续做好哈族清真寺(康丽家园)、红畦花园农民住宅小区剩余房屋的出售及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工作;
2.其他
(1)做好2016年特色乡镇、中心村的房屋建设工作;
(2)其它历年已建成小区,继续做好剩余房屋的出售及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工作;
(3)三台镇辖区农户,原则上向三台片区农民住宅小区集中。
3.农牧民平房建设点。由项目实施乡镇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相对集中,就近改造,各民族嵌入式修建居住,达到标准”的原则。合理优化布局,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小村向中心村集中,分散户向规划居民点集中”,连片建设。
4.按照规划,依规原址重建及改扩建的零星散户。
四、补助政策
(一)新建平房补助
1.平原乡镇:住房每户补助1.85万元、拆旧每户补助1万元;二工镇头工街村集中连片建设二层楼100户年底完工入住,每户奖励3万元;集中连片建设10户以上的每户基础设施补助5000元(村镇统筹使用)。
2.山区乡村、民族贫困村(含县级)补助。住房每户补助2.35万元、拆旧每户补助1万元,集中连片建设10户以上的每户基础设施补助5000元(村镇统筹使用)。包括庆阳湖大泉村,老台乡芦草嘴子村、二工河村、乏马塘村,二工镇十八户村、红山子村,三台镇潘家台村。
3.经民政局和残联认定的解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农村残疾人。其中五保户采取集中供养方式,争取农村福利院项目,产权归政府或集体所有;农村残疾人贫困户、解困户住房每户补助2.35万元、拆旧每户补助1万元;低保户住房每户补助3.35万元、拆旧每户补助1万元。
(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补助
住房每户补助1.85万元、拆旧每户补助1万元,基础设施不予补助。
(三)其他
1.在县城购买商品房以及2016年因商业拆迁、公益性拆迁安置的农户,不享受补助政策。
2.入住“中心村、城郊村、园中村”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本村农户,必须拆除旧宅,并持有与农户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签订拆旧协议,及乡(镇)政府同意购买新居的审批证明,方可办理小区入住手续。具体按《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旧宅基地拆除补助办法》(吉县政办〔2011〕78号)执行。
3.其他,修建安居富民房屋必须先办理国土、规划部门的手续,达到安居富民建房标准的予以补助。拆除旧宅必须报县安居办,经确认后方可补助。
(四)补助对象:
1.持有本县农村户口的在册农牧民;
2.建设按照县安居办加盖审图公章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经县、乡、村三级验收合格,资料齐全,张榜公示的新建或改扩建农牧民建房户。
(五)补助资金筹措。2016年安居富民工程总投入1.08亿元。其中农户自筹8235万元,补助资金256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45万元、自治区补助720万元、县财政补助900万元)统一安排。
五、保障措施
(一)规划引领。各乡镇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配备的要求,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依据村镇整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做好安居富民工程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设计”,力求建一片新房、成一片新村。
(二)资金保障。由县财政局督促设立县、乡两级安居富民工程建房补助资金专用账户,补助资金专账核算。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群众建安居房,确保政策家喻户晓。广电部门要把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宣传作为重要宣传内容,开辟专栏、专题,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安居富民房的热情。
(四)金融支持。县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银行、村镇银行负责解决自筹建房贷款,各乡镇要主动与各金融部门对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五)项目前期。各乡镇负责做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招投标程序,投标方案于3月底前编制完成,确保4月上旬全面开工建设。
(六)严格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县安居办组织相关单位定期、不定期监督抽查验收。村理事会承担所在村安居工程监督管理,对施工中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并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督查工作。
(七)规范档案管理。各乡镇要完善安居富民工程农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并进一步规范农村安居房建设信息管理。
(八)强化考核验收。各乡镇于11月底全部完成建房任务。县安居办负责制定具体考核验收标准,督查室负责组织县安居办、乡镇安居办验收核实,经济办负责统筹核算制定资金拨付方案,财政局于12月底负责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安居户及所属乡镇。
六、奖励办法
一、指导思想
结合“项目开发招商年”和“城市建设年”工作部署,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推进力度,促进我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监督检查目的
通过督促检查,摸清底数,总结经验,查找突出问题,针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状况,查找工程进度缓慢、质量低下的原因,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从而达到督促工程建设速度、质量总体提高的目的,有效推进“项目开发招商年”和“城市建设年”工作顺利发展。
三、监督检查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监督检查的范围。1.重点工程项目(附件1)。主要对我市年立项和在建的35个重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其中32个为市政府投资项目,3个为非政府投资项目。市政府投资的32个项目中,20个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12个工程项目未开工。2.非重点工程项目(附件2)。从我市2011年立项和开工建设2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中抽查10个项目。
(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1.未开工项目。项目业主要把项目基本情况及前期工作准备情况和未开工的原因形成书面材料于月日前报送市监察局执法室(市委1号办公楼五楼,电话:25538471)。2.开工建设项目。检查项目业主是否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进度要求、工程建设是否安全、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项目是否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是否规范严格,各项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是否存在滞留、挤占、截留、挪用和铺张浪费等问题;施工和监理单位技术人员证件是否齐全,是否跟投标方案中的技术人员相一致,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办理报监等手续。3.非政府投资项目。检查业主是否按施工图开工建设;是否违法增加容积率;是否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碰到的一些相关问题。
四、监督检查的组织实施
(一)检查时间。月日—月日。
(二)检查方式。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检查,非重点工程项目以抽查的方式进行。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监督检查组现场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落实。
(三)组织测评。各监督检查工作组每到一处,发放《东方市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情况测评表》(附件3),组织项目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对各行政职能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测评。
(四)情况通报。检查工作结束后,各监督检查组把检查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市监察局执法室,再由市监察局汇总,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五)责任追究。被通报的项目业主要按整改要求在期限内完成整改。对存在问题严重、未按时进行整改、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或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组织领导
成立东方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指导。
领导小组下设2个监督检查组:
(一)第一监督检查组。
组长:梁同志(兼)
副组长:吴同志(兼)
成员:符同志(兼)、周同志(兼)、黄同志(兼)、俞同志(兼)、王同志(兼)、邢同志(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赵同志(市发改委投资管理科员)、潘同志(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科员)、卢同志(市住建局办事员)
主要负责检查单位:1.重点项目单位:城市投资公司、国土环境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移民办、东方广华实业有限公司、海南阳光绿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方海航投资有限公司;2.非重点项目单位:住建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木材厂。
(二)第二监督检查组。
组长:文同志(兼)
副组长:许同志(兼)
成员:吴同志(市政协民族宗教与对外联络委员会主任)、苏同志(市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主任)、郑同志(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副科长)、文同志(市财政局会计中心核算站站长)、赵同志(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科员)、文同志(市监察局执法室科员)、吴同志(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办事员)、王同志(市住建局办事员)、孙同志(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员)
主要负责检查单位:1.重点项目单位:水务局、房管局、机关事务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农业局、自来水公司、边贸办;2.非重点项目单位:房管局、岛西林场、教育局、铁路中学、感城中学。
六、工作要求
(一)监督检查组。此次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各监督检查组要密切配合,合理分工,认真对照《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情况检查表》(附件4)的内容进行检查,抓好每个工程项目的检查进度和质量,边检查边总结,及时形成检查报告报送到市监察局执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