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端课堂范文

云端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端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端课堂

第1篇:云端课堂范文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大约三百家艺术学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艺术门类,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观看到了我们中国的伟大壮举。

作曲家:李小兵教授,作曲了——《我们》,有两百多名音乐家在线歌唱,歌声动听,曲调优美,其中,有一句歌词触动了我的心灵“一起面对风和雨”多么简单的一句歌词,可它却凝固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约几十亿人团结的心,在音乐快结束时,一整个屏幕的名字、单位标志,顿时让我震撼,那些数不清的字幕,是这首乐曲的参与者,也是在为这首乐曲默默奉献的人,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他们。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咦?这不是冼星海先生写的《黄河大合唱》吗?我小时候就听过,那时我就深深记住了“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刘小瑛奶奶今年93岁,她讲述了自己11岁时参加的《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在那时,她就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长大后,多次指挥了《黄河大合唱》,还开展了近几年指挥演唱的片段,她的精神严肃,虽然已经93岁,但她指挥时,仿佛让我觉得她还是那个年轻时的刘小瑛奶奶,让我很佩服。

郭淑珍奶奶是一位93岁的女高音家,她展示了近几年歌唱的《黄河大合唱》声音还是那么动听、优美,这歌声让我知道了黄河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伟大的国家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祖国等着我们开放,为它争光添彩,使它繁荣昌盛。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美育云端课”。让我了解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和《黄河大合唱》方面的一些知识及背景。

这次的“美育云端课堂”可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主持的呢!课上,还与音乐作曲家李小兵进行了连线,他可是毕业于有名的中央音乐学院。他创作了一首叫作《我们》的歌曲,还特地在课上播放了视频,而且是一万名师生一起完成的合唱,歌曲虽然不长,但意义非凡,令人回味无穷。接下来是郑小瑛奶奶,她今年已是91岁的高寿,她曾经也是位指挥家,在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国被日本侵略、侮辱时所作,作者是冼星海,那时作这首曲是为了激发人们的信心,视频中,人们在黄河边高声歌唱,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斗志昂扬、精神抖擞。

“美育云端课堂”给我的启发很多,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一开始,主持人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乐曲家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力量,而合唱恰好可以抒发这种力量。在听完《我们》这首由无数人演唱的乐曲后,我满腔热血。接着我又了解了来自延安的《黄河大合唱》,在看着屏幕上黄河气势汹汹的咆哮,风也在吼,海也在叫;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伴着鼓、唢呐、竖琴、快板等音乐的伴奏。我的内心被震撼到了。1937年,1942年,2020年......这首歌还是那么的有劲。来自重庆、四川、台湾等各个省的声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许多老兵都听哭了......后来我又认识了郑老师、郭老师、徐老师等高龄音乐家,他们用高亢的声音与无数的心血,唱完了这首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个让华人骄傲的作品;五星红旗,一面让人肃然起敬的国旗。一个个华夏人的歌声,仿佛一滴滴水,近13亿滴水成为了一条如巨龙般的河,那就是...黄河!影片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我恋恋不忘那首《黄河大合唱》,离开了教室,是去食堂的时间了。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看完后我很有感想,有100万名教师,几万个艺术学校都在参与这个活动。我们首先听了一首乐曲:《我们》。它的作曲家是李小兵,艺术总监是俞峰。这首歌曲主要赞扬了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的广阔,人民是多么的坚强,永不放弃、不退缩地面对各种挫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该有的精神。接下来是一首叫做《黄河大合唱》的著名歌曲。它的作曲家是光未然,艺术总监是冼星海,它以壮志、悲壮的歌声向我们诉说,让我们一起“保卫黄河”。

每当说到长江、黄河,就会想到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那种为了保卫自己家乡的豪情壮志,黄河是中国的河,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想到黄河就想到中国,想到中国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90岁的郑小瑛是一位音乐家,她2019年参加了第十五届音乐大会,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看他们演奏的人都在台下高喊着,这一幕令我很感动。他们唱出了祖国的心声。93岁的郭淑珍也和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还有杜黑、严良等音乐家都演奏了这首乐曲,《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已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抹不去。

这就是我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的`读后感,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5

我在观看“美育云端”时,主要通过了交响曲《我们》、《黄河大合唱》。

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地特点,作者。李小兵为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创作情况,又播放了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学校万名师生组合的云合唱团演唱,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

《黄河大合唱》主体部分是俞峰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俞峰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

这两首歌不正表达了延安精神吗?如果没有延安精神,中国现今还是一条没有苏醒的龙;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信念,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第2篇:云端课堂范文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如教学人教版五(上)《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中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又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对比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伴随着音乐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再次呈现,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地球上的空气、水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爱)。如此导入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手段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七律·》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中的重要事件,如:翻越五岭、乌蒙山闯过敌人四道封锁线,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了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让学生走进,感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难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理解古诗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开始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并问:“如果你也来到这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有的说:“香炉峰上升起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问学生:“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像银光闪闪,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太美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儿童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第3篇:云端课堂范文

1 实验引入

1.1 惊奇实验现象引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物理内容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境,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例如,笔者在完成固体和液体压强教学后,就是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引入比较抽象的大气压强的。

1.2 学生实验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电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重头戏,电学开得好,学得顺,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节是学生开始电学的第一课,怎样才能带领学生充满激情地开始电学学习呢?如果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先讲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再讲各部分的作用,然后介绍什么是电路,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跟着教师走,比较枯燥地学完这部分内容,对电学没有惊喜也没有激情和兴趣。

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直接带学生去实验室,利用准备的电池、开关、小电灯和导线,直接让学生动手,比比谁能先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窃喜,当他(她)们看到自己动手使灯亮了的时候(虽然不是每一组都连得很标准),那份激动难以表达。然后笔者拿起其中的一组作为演示,讲明这就是最简单的电路,接下来再组织讨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用途。有了这个学生实验引入,整堂课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

2 语言引入

2.1 巧设悬念引入

电,现代生活的空气和水,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用电器,人们已经习惯了有电的日子。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电的重视,从而进入电学的学习呢?笔者在开始电学新课时,就给学生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今年的一次放假,和家人去了太湖中最后一个开发的小岛——佘山岛游玩,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面有一块大大的石碑,纪念什么?”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纪念一个人”,笔者笑着摇头,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们:是为了纪念2002年9月小岛正式通电。一片哗然,无法想象岛民以前没电的日子,就这样轻松地引入电的初步学习,很自然,很和谐。

2.2 多媒体辅助引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如果每堂物理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来进行,也不一定适合,毕竟物理有物理的学科特点,很多知识点要通过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学习探究。不过,在新课引入上,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某些实际很难准备的特殊情景时,很容易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切入新课教学。

在讲授“家庭安全用电”时,因为不可能真正给学生演示各种安全事故,单单靠口头介绍又苍白无力,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开始前播放一段家庭安全事故的动画视频,画面触目人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怎样安全用电?在这样的引入下进行新课教学,学生学习积极而且主动,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应该有保证了。

2.3 生活场景引入

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站在学生角度,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或场景导入新课,也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方法。在讲授“液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提了一个热水瓶进教室,打开软木塞,“白气”升起,戴着眼镜凑上瓶口,整个镜片模糊了,学生哄堂大笑。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入,不但唤起学生对感性现象的回忆,如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冬天教室里的玻璃上可以写字画画(很多学生都曾做过),洗澡时卫生间的玻璃模糊一片,等等,使他们进入积极思考状态,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概念和规律,加深理解“白气”的形成条件和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科学知识”的习惯。这样的引入,有的放矢,一堂课的学习围绕生活现象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很积极。

3 小结

第4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电教手段;课堂教学;课堂效率;学习能力

中国电化教育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基本上覆盖全国各地的卫星教育电视网络初步建成,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电教专业工作系统。一大批中小学电教设备初具规模,部分学科电教教材成龙配套,电视节目与计算机教学软件不断增加,一批教师初步掌握一般电教技术,电教研究与实验硕果累累,电教管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电化教学在部分地方和学校普遍展开,成效显著。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发挥多媒体电化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就多年的电教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决定学习的效率,电教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

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电教媒体包括录音、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而电教投影具有图像清晰,色彩逼真,操作简便,展示过程、显现内容,感染情境等多种功能。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有关雪、海的内容时,大部分南方学生基本没见过雪,内地学生又鲜有见到海的,如果用一段雪和海的视频引入课题,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到学习场景中。如:教学《潜望镜》时,教学一开始,教师先播放一段我国潜艇工作者利用潜望镜在水下隐蔽处观察水面上敌情的录像。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工具,你想不想制作一个。学生通过刚才的录像一下子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要做出来。这样,通过电教手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点燃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了一种好奇、渴望、急不可耐的境界,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

二、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难点。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两车相遇路程问题,图形变换的边角问题,语文教学中远离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化学中化学物理反应等等,都可以使用影像、动画等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远离生活的场景拉到学生面前,把静态的变为动态,把长时间才能演变的过程在瞬间展现,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实验能力和制作能力

中小学许多学科,在课上都有许多实验课。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运用知识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很多的实验,可通过电教手段演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更是可以不断重复,让学生通过演示完全熟悉每一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后再去操作,具体操作时又可参照演示进行,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同时演示也能提起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的兴趣。

四、通过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电化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格局,以录音、多媒体把课堂中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形象的感知材料,使他们在美的形象感染中强化美的形感性,把感性认识一步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同时,大幅度扩充了课堂容量,把以往几堂课都说不完的内容轻松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经过录音、多媒体出示的感性材料,通过思考、讨论、实践转化为抽象的系统概念,深化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也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电教手段应用在课堂中应该坚持实效性的原则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软硬件,要坚持实效性的原则,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

1.不能走形式,虚有其表

电教手段虽然是先进的、科学的、高效能的教学手段,但它也不是万能的,不一定适合每一堂课,更不能认为它可以涵盖整个教学过程。有的课程并不需要通过电教手段来展示,如果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应用,只会把电教手段用成一块早已写满字的黑板,于教学无益。

2.不能求全责备,须知过犹不及

许多教师在用电教手段教学的时候,一味地追求课堂容量,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应有尽有,既不彰显主题,也不明辨臣辅,该用的,可用可不用的,甚至不该用的全都用上,犹如画蛇添足。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沁园春・雪》的时候,先播放了配乐诗朗诵,又播放了北国雪景视频、图片,简介,中间又播放了《沁园春・雪》的MP3,到下课铃响时,他的课文还没解读到一半。让人感觉有画蛇添足和舍本逐末之嫌。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倡导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它始终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并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来使用它。

参考文献:

[1]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5.

[2]王永飞.现代教学技术无可替代.中国教育报,2006(6).

第5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积极、高效地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效。下面,就我在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新课标》中也强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谁的包裹多”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演示了“公园购票”和“老牛和小马的对话”场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有声有色、像动画片一样的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通过不断地问题情境创设,一步步把学生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广泛的参与课堂教学,很好的达成教学任务,打造精品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中学生都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他们很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引。而多媒体能通过移动、变化、闪烁等手段,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把动态的过程直观体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追及问题”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Flas创设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分别演示了两人同时不同地的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的追及问题和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将枯燥、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演示出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环境中充分理解了“两地、同时、同向、相遇”的含义,从而为本部分应用题的理解,等量关系的寻找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比较抽象和难懂的数学问题,充分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制作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定理、公式、推断变得具体化、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和能力,促进数学课由“难”变“易”,提高教学的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等。事实上,学生对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我设计了如下多媒体课件:走进故宫――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组建筑中的轴对称;奇妙的人体――制作一个漂亮的卡通小人,让学生体验到人体也具有轴对称性等环节。把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可以完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学生活问题有效整合,加强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程度,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在“身临其境”的信息化环境下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较好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掌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更大的自觉。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生活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反馈迅速的优点,有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这种体验、激励,树立成功意识。在教学中,多媒体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如填空、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可以亮出正确答案,并会适时表扬,来一声“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就会提醒他“再想想”,“继续努力呀”……并配以音乐。这不仅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们才敢学、会学、乐学,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成功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应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对快乐学习氛围的创设。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打造精品高效课堂

第6篇:云端课堂范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综合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信息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展示甲烷、乙烯和乙炔等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可以生动对比乙烯和乙烷在结构上的差异,从而能深刻地理解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的原理。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许多抽象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意思的化学过程。例如可以利用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和HCL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金刚石、石墨和碳六十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的结构差异也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很好的展示。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规律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许多实验受实验场地及具体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例如工业制氯气、工业合成氨、铝热反应、冶炼钢铁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在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在教室内多角度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扩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课堂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使学生记得准、学得快。

第7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电化教学;优化课堂

电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使用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口传笔授”。电化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高效的教学。常用的电教工具有:幻灯机、放映机、电唱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称为“硬件”;还有电教教材,称为“软件”,如幻灯片、电影片、录相带、唱片、录音磁带、CAI课件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加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1.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历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和具体性。目前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一般是概述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叙事简洁,议论精当,但却缺少生动、具体、形象的描绘;教材中虽配有一些插图,但数量少,色彩单调,缺乏立体感。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能运用幻灯片、电视片、电影片就可以比较多地再现历史画面,如可以将《敦煌飞天图》等历史图片,秦陵兵马俑等历史文物,《》等历史场面,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等历史人物及许许多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再现于屏幕上,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强烈的光感,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映入学生眼帘,为学生所感知。再配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讲述,做到视听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历史表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新鲜感、新奇感,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在讲《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五课“海内存知己”时,利用《鉴真和尚东征绘传》制成幻灯片,在将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的画面映在屏幕上的同时,加以叙述说:“鉴真和尚和他的弟子乘着木制的帆船驶向波光荡漾的茫茫大海,遇到特大风浪几乎沉没,在海上飘流几个月后,备历艰险,最后飘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今崖县)。鉴真和尚就是这样不避艰险,从742年到753年,前后十一年,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时,他已66岁高龄、双目失明,仍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学生兴致盎然地注视着银屏画面,聆听老师讲解,对鉴真东渡这一历史事实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记忆就增强了。

又如我在讲授“我国有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部分时,首先使用Visual Basic软件,根据教材内容把“公元纪年”,“主要朝代”制作了显示图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要朝代和其先后顺序等要学会的主要问题。在“公元纪年”中,制作时间轴、年代、世纪一页。时间轴的显示和教师的讲解,使知识呈现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主要朝代是本课的重轴戏,教学中我首先启动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说出所知道的主要朝代,在屏幕中设置离散的、无序的各个朝代,然后使用动画技术,让朝代块沿不同路径落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时已使学生求知欲达到。教师抓住契机,满足完整的认读朝代名称和顺序的欲望,又制作两页关于朝代的文字和歌诀,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完整。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CAI课件参与课堂教学配合练习,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升华。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复现历史,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学生易懂好记,这就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投影,能把预先准备好的板书提纲、图表,重复反射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楚,鲜明生动,从而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另外,还可多次重复某些部分的录相、影片、幻灯片、录音,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些都能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再者,制出的幻灯片、电视片、录音磁带等,可以多次反复使用。教学人员制作时虽需要花去一些时间,但随着使用的次数多,时间长,实际上省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时间的价值倍增,电化教学的这一优点,更能显示其重要性。

3.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的节省,就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条件。同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现大量历史事物和现象,特别是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于表现的历史现象。如林则徐的壮观场景,,汀泗桥战斗等战争的场面和过程,谭嗣同狱中题诗和就义前奋笔疾书“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悲壮场面,秦陵兵马俑,崇圣寺三塔,库斯科的太阳庙等名胜古迹,斯大林格勒、遵义等地的革命遗址,古今中外的自然地址环境和风土人情,古代疆域的变迁等。这些内容,正好有利于补充教材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和开拓学生视野。

4.电化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第8篇:云端课堂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讲解的“少”

新课标下的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发展。这种理念为各门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新内容尚未充分领悟,便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影视观摩,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执教者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这些现象不禁令人深思:难道这就是新课标下的创新教育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当改,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深入思考的。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历史,都应既继承又创新。我们是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自主活动,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不能籍此而否定知识传授(包括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同)的作用和地位。而实际上新课改的目的是“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见,新课标虽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识传授的应有作用,要求讲的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当讲则讲,当活动则活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讲授”是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组建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点化认知误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各门学科自身的特征也决定了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学科知识浩瀚无边,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譬如,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见仁见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介绍各流派的不同看法来加强学生的见识,扩散其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师生互动才能撞击出强烈的思想火花。文学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也应指导一下,以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数、理、化教学中各类习题的解答,同样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再讲解、介绍一些典型的、不同的解题方法,甚至补充一些现行教材中未涉及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讲解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做,岂不是事半功倍!如果事前不加点化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去思考讨论,其主体地位好象是得到突出了,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一些基本的知识讲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多讲的时候就要大胆的讲。

二、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多”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使用多媒体过多的现象,有时反而使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是,许多教师在整堂课中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讲课的过程也就是一边播放画面,一边配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似乎只是一个电脑操作手和画面解说员。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被极大的冲淡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黑板与挂图,完全放弃了板书,所有课堂内容全部由课件画面给出而一字不写。这样做的结果对于有的课程也许影响不大,但对于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恐怕就有很大的影响了。例如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对于一道习题的讲解,教师一般需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理解题意,逐步分析思考,最后寻找并归纳出解法。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往往在分析完后,直接一次性展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样做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困难就较大。由于解题过程是一下子完整的打出,他们往往很难真正清楚准确的理解各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真正学懂掌握,以至于课后做题还是稀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做法是教师在分析完后,在黑板上引领学生逐步边讲解边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的板书,这样对于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一个比较清楚、准确的理解,从而真正把知识学懂、学会、掌握。

第9篇:云端课堂范文

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顾及语言的功能、意念和实际运用,是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读写能力,既重视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操练课文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可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点击那些不会或还不太会的单词、句子,从而把电脑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对话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与电脑进行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对话。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同时,在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兴趣,增强能力,独立地完成课堂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

在电脑尚未普及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使用电脑做课堂练习的确能很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欲望,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另外,让学生用电脑作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一个手段,因为学好了英语,玩电脑也会轻松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无庸质疑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空间十分的广阔,还有待教育工作们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发掘,使这朵奇葩绽放得更加美丽,鲜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