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端课堂范文

云端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端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端课堂

第1篇:云端课堂范文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大约三百家艺术学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艺术门类,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观看到了我们中国的伟大壮举。

作曲家:李小兵教授,作曲了——《我们》,有两百多名音乐家在线歌唱,歌声动听,曲调优美,其中,有一句歌词触动了我的心灵“一起面对风和雨”多么简单的一句歌词,可它却凝固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约几十亿人团结的心,在音乐快结束时,一整个屏幕的名字、单位标志,顿时让我震撼,那些数不清的字幕,是这首乐曲的参与者,也是在为这首乐曲默默奉献的人,我发自内心地佩服他们。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咦?这不是冼星海先生写的《黄河大合唱》吗?我小时候就听过,那时我就深深记住了“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刘小瑛奶奶今年93岁,她讲述了自己11岁时参加的《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在那时,她就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长大后,多次指挥了《黄河大合唱》,还开展了近几年指挥演唱的片段,她的精神严肃,虽然已经93岁,但她指挥时,仿佛让我觉得她还是那个年轻时的刘小瑛奶奶,让我很佩服。

郭淑珍奶奶是一位93岁的女高音家,她展示了近几年歌唱的《黄河大合唱》声音还是那么动听、优美,这歌声让我知道了黄河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伟大的国家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祖国等着我们开放,为它争光添彩,使它繁荣昌盛。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美育云端课”。让我了解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和《黄河大合唱》方面的一些知识及背景。

这次的“美育云端课堂”可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主持的呢!课上,还与音乐作曲家李小兵进行了连线,他可是毕业于有名的中央音乐学院。他创作了一首叫作《我们》的歌曲,还特地在课上播放了视频,而且是一万名师生一起完成的合唱,歌曲虽然不长,但意义非凡,令人回味无穷。接下来是郑小瑛奶奶,她今年已是91岁的高寿,她曾经也是位指挥家,在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国被日本侵略、侮辱时所作,作者是冼星海,那时作这首曲是为了激发人们的信心,视频中,人们在黄河边高声歌唱,看到这一幕,我顿时斗志昂扬、精神抖擞。

“美育云端课堂”给我的启发很多,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一开始,主持人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乐曲家李老师,李老师告诉我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力量,而合唱恰好可以抒发这种力量。在听完《我们》这首由无数人演唱的乐曲后,我满腔热血。接着我又了解了来自延安的《黄河大合唱》,在看着屏幕上黄河气势汹汹的咆哮,风也在吼,海也在叫;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伴着鼓、唢呐、竖琴、快板等音乐的伴奏。我的内心被震撼到了。1937年,1942年,2020年......这首歌还是那么的有劲。来自重庆、四川、台湾等各个省的声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许多老兵都听哭了......后来我又认识了郑老师、郭老师、徐老师等高龄音乐家,他们用高亢的声音与无数的心血,唱完了这首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一个让华人骄傲的作品;五星红旗,一面让人肃然起敬的国旗。一个个华夏人的歌声,仿佛一滴滴水,近13亿滴水成为了一条如巨龙般的河,那就是...黄河!影片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我恋恋不忘那首《黄河大合唱》,离开了教室,是去食堂的时间了。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看完后我很有感想,有100万名教师,几万个艺术学校都在参与这个活动。我们首先听了一首乐曲:《我们》。它的作曲家是李小兵,艺术总监是俞峰。这首歌曲主要赞扬了中国的土地是多么的广阔,人民是多么的坚强,永不放弃、不退缩地面对各种挫折,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该有的精神。接下来是一首叫做《黄河大合唱》的著名歌曲。它的作曲家是光未然,艺术总监是冼星海,它以壮志、悲壮的歌声向我们诉说,让我们一起“保卫黄河”。

每当说到长江、黄河,就会想到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那种为了保卫自己家乡的豪情壮志,黄河是中国的河,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想到黄河就想到中国,想到中国就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90岁的郑小瑛是一位音乐家,她2019年参加了第十五届音乐大会,和宁波交响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这首乐曲,看他们演奏的人都在台下高喊着,这一幕令我很感动。他们唱出了祖国的心声。93岁的郭淑珍也和乐团一起演奏了《黄河大合唱》。还有杜黑、严良等音乐家都演奏了这首乐曲,《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已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抹不去。

这就是我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的`读后感,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5

我在观看“美育云端”时,主要通过了交响曲《我们》、《黄河大合唱》。

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地特点,作者。李小兵为我们介绍了《我们》的创作情况,又播放了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学校万名师生组合的云合唱团演唱,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

《黄河大合唱》主体部分是俞峰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俞峰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

这两首歌不正表达了延安精神吗?如果没有延安精神,中国现今还是一条没有苏醒的龙;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信念,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观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第2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电化手段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成为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英语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引人入胜的导入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如我在讲初中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Unit 11 Section A 时,利用几副动作的图片教学词汇run, eat breakfast , take a shower , go to bed 等,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课有了整体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导入新课简明,生动,易操作,学生感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身历其境的呈现感知,把握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

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英语中有许多教学难点,特别是一些语法,学生总觉得抽象,难于理解,如英语动词时态的区别及应用,笔者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区分“Jack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和“Jack swims in the river.”这两个句子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笔者利用电脑在银幕上首先呈现一个男孩正在河里游泳,然后问学生:“Look! What is he doing now?” 学生们很自然地作出回答:“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 当涉及到一般现在时态时,就连续设计出现几幅图,呈现男孩周末都去河里游泳的情景,让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后,再提问:“What does Jack usually do on weekends?” 借助画面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接下来,银幕上再连续播放不同动作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图片迅速造句,并通过和正确句子的对比来查找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总结这两种时态中动词、频率副词和时间状语的区别及使用。最后,再呈现事先做好的对比图和看图说话练习加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在电教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合声音、图象、动画和文字为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

电教媒体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方式为视、听、思考合,动脑、动手结,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感官的协同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握,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方面兼顾。初三英语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Reading的课文较长,要整体呈现。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挂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

同时兼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不高。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组合,就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成效。例如:在呈现时,让学生合上书,边看投画面,边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编制的,二者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听、观察力、理解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本课中的语言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量的课能顺利、高效地完成。

第3篇:云端课堂范文

1 实验引入

1.1 惊奇实验现象引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物理内容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境,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例如,笔者在完成固体和液体压强教学后,就是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引入比较抽象的大气压强的。

1.2 学生实验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电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重头戏,电学开得好,学得顺,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节是学生开始电学的第一课,怎样才能带领学生充满激情地开始电学学习呢?如果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先讲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再讲各部分的作用,然后介绍什么是电路,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跟着教师走,比较枯燥地学完这部分内容,对电学没有惊喜也没有激情和兴趣。

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直接带学生去实验室,利用准备的电池、开关、小电灯和导线,直接让学生动手,比比谁能先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窃喜,当他(她)们看到自己动手使灯亮了的时候(虽然不是每一组都连得很标准),那份激动难以表达。然后笔者拿起其中的一组作为演示,讲明这就是最简单的电路,接下来再组织讨论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用途。有了这个学生实验引入,整堂课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

2 语言引入

2.1 巧设悬念引入

电,现代生活的空气和水,在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用电器,人们已经习惯了有电的日子。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电的重视,从而进入电学的学习呢?笔者在开始电学新课时,就给学生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今年的一次放假,和家人去了太湖中最后一个开发的小岛——佘山岛游玩,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上面有一块大大的石碑,纪念什么?”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纪念一个人”,笔者笑着摇头,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们:是为了纪念2002年9月小岛正式通电。一片哗然,无法想象岛民以前没电的日子,就这样轻松地引入电的初步学习,很自然,很和谐。

2.2 多媒体辅助引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如果每堂物理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来进行,也不一定适合,毕竟物理有物理的学科特点,很多知识点要通过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学习探究。不过,在新课引入上,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某些实际很难准备的特殊情景时,很容易让学生耳目一新,轻松切入新课教学。

在讲授“家庭安全用电”时,因为不可能真正给学生演示各种安全事故,单单靠口头介绍又苍白无力,所以笔者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开始前播放一段家庭安全事故的动画视频,画面触目人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怎样安全用电?在这样的引入下进行新课教学,学生学习积极而且主动,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应该有保证了。

2.3 生活场景引入

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站在学生角度,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或场景导入新课,也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方法。在讲授“液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提了一个热水瓶进教室,打开软木塞,“白气”升起,戴着眼镜凑上瓶口,整个镜片模糊了,学生哄堂大笑。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入,不但唤起学生对感性现象的回忆,如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冬天教室里的玻璃上可以写字画画(很多学生都曾做过),洗澡时卫生间的玻璃模糊一片,等等,使他们进入积极思考状态,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概念和规律,加深理解“白气”的形成条件和状态,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科学知识”的习惯。这样的引入,有的放矢,一堂课的学习围绕生活现象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很积极。

3 小结

第4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电教; 优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4-02

电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发挥电教作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化静为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静为动,鲜明逼真,是电教的优点之一。数学课采用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语言、板书),学生精神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兴趣会受到抑制。而利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通过电教媒体的声、像、图、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与公式”时,运用电教媒体设计CAI课件,通过电脑展示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画面的活动,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电脑荧屏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荧屏上反复拼图演示,化静为动,学生看到形象生动、鲜明逼真的演示,高兴极了,学习兴趣非常浓,对“为什么要除以2”这个问题,学生已在脑海中深深地打上印记。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2 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电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学生感知深刻,易于领会。因此,数学课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数学课的优质高效。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学生对“同时”、“相对”、“相向”、“相反”、“相背”、“相遇”等术语较难理解。教学时,利用电教手段设计CAI课件,把具体的人、物、地点表现在画面上,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看到两人同时面对面走过来相遇,两人同时背对背走的情景,形象生动的投影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速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教学一些几何组合图形求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如果充分利用实物投影的抽拉、移动等形式,变换图形的位置,把较为复杂的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学生较容易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迅速找到解题捷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 化小为大,有利于学生看清记牢

实物投影具有化小为大的特点,如果把直观教具、学具放在投影仪上,能使教具、学具化小为大,清晰易看,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具、学具,由于太小,操作的时候学生往往看不清楚,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失去了直观的效果。而利用电教手段,却能克服这一弊端,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例如:教学“厘米、毫米的刻度”的认识时,虽然有教具,但由于刻度太小,不易指导。教师可把透明的小直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扩大刻度来教学生认识,效果非常好。

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把透明的三角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度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度和直角,从而指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效果也非常好。

由此可见,数学课利用电教手段,把图形、教具、学具化小为大,有利于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教师易教,学生易懂,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4 化慢为快,有利于提高教学密度

数学课运用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获取知识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师生之间信息传递非常迅速。既减少了教师板书、画图、抄题的时间,又营造了课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于解决的一些问题,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电教能化慢为快,缩短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密度,扩大知识容量,增多练习内容和机会,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信号,使之思维兴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接受能力。由于教学中动、静结合,声、像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中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充分证明了电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8期、第10期。

第5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积极、高效地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效。下面,就我在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新课标》中也强调,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谁的包裹多”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演示了“公园购票”和“老牛和小马的对话”场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有声有色、像动画片一样的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中,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起来,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通过不断地问题情境创设,一步步把学生引入课堂,调动学生广泛的参与课堂教学,很好的达成教学任务,打造精品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中学生都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他们很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引。而多媒体能通过移动、变化、闪烁等手段,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把动态的过程直观体现,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追及问题”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Flas创设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分别演示了两人同时不同地的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的追及问题和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将枯燥、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演示出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环境中充分理解了“两地、同时、同向、相遇”的含义,从而为本部分应用题的理解,等量关系的寻找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比较抽象和难懂的数学问题,充分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制作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定理、公式、推断变得具体化、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数学原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和能力,促进数学课由“难”变“易”,提高教学的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等。事实上,学生对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例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我设计了如下多媒体课件:走进故宫――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组建筑中的轴对称;奇妙的人体――制作一个漂亮的卡通小人,让学生体验到人体也具有轴对称性等环节。把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可以完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学生活问题有效整合,加强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中的生活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程度,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在“身临其境”的信息化环境下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较好的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掌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更大的自觉。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生活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反馈迅速的优点,有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这种体验、激励,树立成功意识。在教学中,多媒体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如填空、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可以亮出正确答案,并会适时表扬,来一声“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就会提醒他“再想想”,“继续努力呀”……并配以音乐。这不仅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们才敢学、会学、乐学,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成功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应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对快乐学习氛围的创设。

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打造精品高效课堂

第6篇:云端课堂范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课件综合了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信息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展示甲烷、乙烯和乙炔等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可以生动对比乙烯和乙烷在结构上的差异,从而能深刻地理解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的原理。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许多抽象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意思的化学过程。例如可以利用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和HCL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金刚石、石墨和碳六十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的结构差异也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很好的展示。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化学实验,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规律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许多实验受实验场地及具体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例如工业制氯气、工业合成氨、铝热反应、冶炼钢铁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在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在教室内多角度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扩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课堂的教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使学生记得准、学得快。

第7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电化教学;优化课堂

电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使用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口传笔授”。电化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高效的教学。常用的电教工具有:幻灯机、放映机、电唱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称为“硬件”;还有电教教材,称为“软件”,如幻灯片、电影片、录相带、唱片、录音磁带、CAI课件等。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加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1.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历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和具体性。目前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一般是概述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叙事简洁,议论精当,但却缺少生动、具体、形象的描绘;教材中虽配有一些插图,但数量少,色彩单调,缺乏立体感。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能运用幻灯片、电视片、电影片就可以比较多地再现历史画面,如可以将《敦煌飞天图》等历史图片,秦陵兵马俑等历史文物,《》等历史场面,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等历史人物及许许多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再现于屏幕上,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强烈的光感,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映入学生眼帘,为学生所感知。再配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讲述,做到视听结合,以加深学生对历史表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新鲜感、新奇感,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在讲《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五课“海内存知己”时,利用《鉴真和尚东征绘传》制成幻灯片,在将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的画面映在屏幕上的同时,加以叙述说:“鉴真和尚和他的弟子乘着木制的帆船驶向波光荡漾的茫茫大海,遇到特大风浪几乎沉没,在海上飘流几个月后,备历艰险,最后飘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今崖县)。鉴真和尚就是这样不避艰险,从742年到753年,前后十一年,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时,他已66岁高龄、双目失明,仍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学生兴致盎然地注视着银屏画面,聆听老师讲解,对鉴真东渡这一历史事实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记忆就增强了。

又如我在讲授“我国有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部分时,首先使用Visual Basic软件,根据教材内容把“公元纪年”,“主要朝代”制作了显示图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要朝代和其先后顺序等要学会的主要问题。在“公元纪年”中,制作时间轴、年代、世纪一页。时间轴的显示和教师的讲解,使知识呈现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于主要朝代是本课的重轴戏,教学中我首先启动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说出所知道的主要朝代,在屏幕中设置离散的、无序的各个朝代,然后使用动画技术,让朝代块沿不同路径落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时已使学生求知欲达到。教师抓住契机,满足完整的认读朝代名称和顺序的欲望,又制作两页关于朝代的文字和歌诀,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完整。通过练习及时反馈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CAI课件参与课堂教学配合练习,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升华。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复现历史,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学生易懂好记,这就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投影,能把预先准备好的板书提纲、图表,重复反射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楚,鲜明生动,从而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另外,还可多次重复某些部分的录相、影片、幻灯片、录音,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些都能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再者,制出的幻灯片、电视片、录音磁带等,可以多次反复使用。教学人员制作时虽需要花去一些时间,但随着使用的次数多,时间长,实际上省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时间的价值倍增,电化教学的这一优点,更能显示其重要性。

3.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的节省,就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条件。同时,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复现大量历史事物和现象,特别是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难于表现的历史现象。如林则徐的壮观场景,,汀泗桥战斗等战争的场面和过程,谭嗣同狱中题诗和就义前奋笔疾书“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悲壮场面,秦陵兵马俑,崇圣寺三塔,库斯科的太阳庙等名胜古迹,斯大林格勒、遵义等地的革命遗址,古今中外的自然地址环境和风土人情,古代疆域的变迁等。这些内容,正好有利于补充教材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和开拓学生视野。

4.电化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第8篇:云端课堂范文

一、课堂教学中讲解的“少”

新课标下的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的发展。这种理念为各门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新内容尚未充分领悟,便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影视观摩,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执教者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这些现象不禁令人深思:难道这就是新课标下的创新教育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当改,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深入思考的。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历史,都应既继承又创新。我们是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学生自主活动,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不能籍此而否定知识传授(包括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同)的作用和地位。而实际上新课改的目的是“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可见,新课标虽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识传授的应有作用,要求讲的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当讲则讲,当活动则活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讲授”是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组建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点化认知误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各门学科自身的特征也决定了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学科知识浩瀚无边,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譬如,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见仁见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介绍各流派的不同看法来加强学生的见识,扩散其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师生互动才能撞击出强烈的思想火花。文学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也应指导一下,以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数、理、化教学中各类习题的解答,同样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再讲解、介绍一些典型的、不同的解题方法,甚至补充一些现行教材中未涉及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讲解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做,岂不是事半功倍!如果事前不加点化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去思考讨论,其主体地位好象是得到突出了,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一些基本的知识讲授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多讲的时候就要大胆的讲。

二、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多”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信息技术,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青睐,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使用多媒体过多的现象,有时反而使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是,许多教师在整堂课中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教学,讲课的过程也就是一边播放画面,一边配合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似乎只是一个电脑操作手和画面解说员。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讲解被极大的冲淡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教师甚至干脆用多媒体替代黑板与挂图,完全放弃了板书,所有课堂内容全部由课件画面给出而一字不写。这样做的结果对于有的课程也许影响不大,但对于有些课程的教学效果恐怕就有很大的影响了。例如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对于一道习题的讲解,教师一般需要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理解题意,逐步分析思考,最后寻找并归纳出解法。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往往在分析完后,直接一次性展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样做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困难就较大。由于解题过程是一下子完整的打出,他们往往很难真正清楚准确的理解各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真正学懂掌握,以至于课后做题还是稀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做法是教师在分析完后,在黑板上引领学生逐步边讲解边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的板书,这样对于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他们的脑海中就有一个比较清楚、准确的理解,从而真正把知识学懂、学会、掌握。

第9篇:云端课堂范文

关键词:恰当;电教手段;经历;学习过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73-01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

二、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学习不仅仅是要知道得到什么结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寻求结论的过程。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工具、途径,让学生利用已有学具动手操作实践,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诱导点拨,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知识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先让全班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寻找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当一组学生为寻得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滚动法)而得意时,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新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游泳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游泳池立起来滚动一周吗?”有同学说:那是不可能的。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使学生自主验证使用滚动法的局限性。过后,又进入思考。紧接着又有一组学生兴奋地汇报他们组也研究出一种好办法(绳测法)。我不做声,用多媒体演示小男孩手拿栓有溜溜球的小绳转动一周的画面。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组的办法吗?”通过学生再次认识到用绳测法也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于是,全班同学再一次陷入沉思之中。此时,有同学提出圆的一周是一条曲线不好测量,直径或半径就能知道圆的周长?顿时,有几个同学恍然大悟。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到底它们有什么关系呢?”针对他们此时的需要,马上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三、充分展现,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使用一般教学手段效果不佳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采用电教手段,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再把它平均分成16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分32份、64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根据电脑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出圆的面积=πr ×r=πr2。这种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 例如《时、分的认识》。这是一节认识时间知识的概念课,历来这种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就需要电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如: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来辅助教学。利用投影的方式来介绍钟面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录音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1分钟时间长短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教具与学具地演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以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的主动,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