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教师网络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网络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网络学习计划

第1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异化心理学

[分类号]G352.1

1 引言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网络信息一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异化问题。信息异化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网络信息原有的优势就不但发挥不出来,反而会使它成为缺陷和弊端更加彰显的扩散器。引起信息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源于网民的心理因素。由于人的外显行为是受内隐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网民信息异化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实现对网民心理因素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2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机制

2.1 异化与信息异化

“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之意。异化的一般意义是:主体创造了客体,但客体却不受主体的支配,客体变成支配主体甚至敌视主体的力量。20世纪,“异化”这个概念渗透到了包括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在内的社会各领域之中。

所谓信息异化,是指人们创造了信息,但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信息丧失原有内涵,反客为主演变成人类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的力量。人们创造了信息,缔造了整个信息时代,但是人对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依赖远远超过了预期,人类在试图主宰信息的过程中,最终被主宰的恰恰是人类自己。

2.2 网络信息异化的心理症状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给人类带来了一种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2.2.1 “信息迷茫与信息焦虑”浮现于心灵空间 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要经过严格的把关,最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绝大多数都是有益的“精神食粮”。网络信息却绕开了原有的“把关人”环节,大量的垃圾信息不仅使网络信息环境恶化,也使网络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使许多人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所适从,人们普遍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感到迷茫和焦虑。

2.2.2 “人格扭曲与网络侵犯行为”充斥于网络虚拟空间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常会使人格发生扭曲或异化,难以正确地估价社会环境形势对自己的要求,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难以合理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这种人格的裂变将直接导致心理偏差,如社交恐惧、否定和逃避现实等。同时,网络空间中极其容易出现侵犯行为,例如利用互联网危害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行为,利用互联网传播黄、赌、毒、封建迷信甚至言论,破坏社会秩序等。

2.2.3 “信息崇拜与情感畸形”根植于认知空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网络的依赖性明显提高。有些人“触网”后便陷入了对这种高新技术顶礼膜拜的“信息强迫症”中,网络的工具特性上升为支配使用者的外在强制力量,使得有些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许多人常会把现实中的情感转移到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过度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希望从中获得安慰、关爱、自尊等。但是长时间对网络的依恋,往往会导致情感的异化,一方面不利于健康情感的发展,增加了情感的随意性、定约性和虚假性,降低了责任感;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冷淡、麻木、自闭,更加感到孤独、寂寞、空虚和无助。

2.2.4 “信息窄化与符号暴力”遍布网络群体中 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信息进行系统性过滤的环境,在网络群体中选择性的接触特点不断强化接近性的信息传播,出现“信息窄化”。看似个性化的信息受到这种“窄化”机制的制约,使得网络群体中对话、沟通的内容很容易集中于类似的观点。网络是民意表达的有效平台,但它也是滋生“网络暴力”的温床。“网络暴力”中的“暴”事实上不是现实中的暴力,而是一种“符号暴力”。网民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追缉、鞭挞讨伐的对象,是网民表达愤怒的一种非理性方式。根据沉默螺旋理论,网络言论缺少制度和道德上的制约,网民在网络发言中的自律程度相当之低,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网民会受群体意见的影响,对某种不理智意见进行一边倒的支持,利用“符号暴力”宣泄隋绪。

2.3 网络信息异化的心理机制

心理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所衍生出来的现象,心理的产生根源于物质反映特性的高度发展,心理现象是专门应对刺激而产生的物质反映现象。网络信息异化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笔者认为主要是网民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映:

2.3.1 扭曲的价值观 网络以其特有的开放性、隐蔽性、交互性和平等性,深受人们的喜欢。但是,网络的异质性、政府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不利,也容易产生网络信息异化现象,如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使得人们的价值观、经验系统发生改变。同时受西方网络文化思想的侵蚀,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扭曲了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网络信息异化现象凸显。因此,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畅游,绝不能离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引。

2.3.2 信息环境因素信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政策、伦理、管理等方面,信息法律是一种刚性管理,信息伦理是一种柔性管理,信息政策介于两者之间,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净化网络环境的主要内容。目前,信息政策还不能实现对网络的宏观调控,解决信息活动中的矛盾与冲突。网络信息资源空间是一个由信息供给者、信息需求者组成的组织,组织需要合作、协作或协调,因此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势在必行。目前对网络行为进行监管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适合网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信息环境异常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信息异化。

2.3.3 信息需求过度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是信息消费者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信息消费行为都是在信息需求支配下产生的,先有需求而后有消费。目前,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一样,被称为一种能够提高竞争优势与发展机会的资源,因此人们总希望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技术,掌握新技术,具备信息处理、应用能力,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形成了信息崇拜和信息依赖等信息异化现象。

2.3.4 行为强化作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当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人有利时,这种行为在以后就会重复发生;不利时,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少发生甚至不再发生。人们利用网络搜集信息,起初是正强化起主要作用。网络中的信息帮助人们解决困难,开阔眼界,带给人感官的刺激,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随着所在网络上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少,不满越来越多,这时,负强化开始起主要作用。人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困难,宣泄心中的不满,反而更加依赖网络,更热衷于在网络中接收信息,明知道被网络信息所统治,却无动于衷,习惯变成麻木,即出现了信息异化。

2.3.5 从众现象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从众行为,它不简单地等同于随波逐流和丧失原则。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民的从众行为比比皆是,例如,许多社会性热点新闻,事实还没有水落石出,网民就开始盲目地跟帖,出现“一边倒”的极端化现象,即从众的信息异化现象。

3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成因分析

3.1 个体心理研究

个人自身内在的心理特性和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网上生活风格。理解与研究网民个性心理,将能探究他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举止,解释多种信息异化的原因。

3.1.1 信息依赖的心理原因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即原我,本我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即遵循着“快乐原则”来满足人的各种欲求;超我,是理想化和典范化的“自我”,它代表道德与良知,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自我,依据理性、常识、逻辑来行动,它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不断地协调两者的关系,使个体心理保持平衡状态,在现实世界指导人的行为。人们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常以各种精神防御来化解生活中的问题,即选择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s)。很多人过度依赖网络,借网络来逃避问题,是将在现实世界期待的、不容易实现的强烈情感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较容易实现的网络世界,以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心理安宁,这样逐渐强化了不良的自我防御机制,于是对网络信息越来越依赖,将网络、网络信息看成是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良药”。久而久之,就会深陷其中,最后甚至发展成网络成瘾。

3.1.2 信息饥渴的心理原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包括受人尊重和自尊的)以及自我实现的5种。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序列。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才能进升到另一较高层次的需要,而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就不再起激励作用。需要是个人行为的主要动机,行为靠需要来驱使。当需要有了情感的参与以后,它就会成为欲望,同时它的目的性会增强许多。人们在满足各种需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人们用获得的信息来解答。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信息需求与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已经认识到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资源,还能转变为财富。因此,人们对信息数量、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获得的信息越多,反而觉得对信息的欲望越强烈,即出现信息饥渴的信息异化现象。

3.1.3 信息强迫症的心理原因 信息强迫症是指过高地估计了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不主动地去收集信息便会觉得焦虑和紧张,同时出现了强迫的意向,即形成信息强迫症。信息强迫症,在心理学上被解释为“行为强化”。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原理指出:“强化有正负之分,当一种刺激的增加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时,称为正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减少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时,就称为负强化。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这种行为就会经常重复出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信息的利用价值越高,对人们形成的压迫性也就越大。当网民得到一些信息后,如果信息符合他们口味,他们就会继续寻找下去,想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是正强化在起主要作用;如果信息不符合他们口味,由于害怕重要信息被遗漏,他们更会继续寻找下去,这时,负强化开始起主要作用。在正、负强化的双重作用下,网民的信息强迫症会越来越严重。

3.2 群体心理研究

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如果把网络当成一个社会的话,那么对于网络群体活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分析某些信息异化现象。

3.2.1 信息窄化的原因 信息窄化的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在网络中,从众的现象十分常见。例如,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与自己拥有相同言论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个体的观点都是相同或相似的,整个群体就像一个“回音壁”。久而久之,在这种群体中,那些被排斥的不同“声音”就会逐渐消失。一旦网络中的群体都向这样的方向发展,那么即使网络中的信息量再庞大,也会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失去价值,出现信息窄化。

3.2.2 信息污染的心理原因 造成信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去个性化。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行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身份和行为都得到了很好的隐藏,几乎变成了“隐形人”。同时,网民所处的群体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这就意味着群体的责任被分散,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也许只有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十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在这两个条件共同的作用下,人们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都有所降低,出现去个性化的信息异化现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网络中肆意制造垃圾信息的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对,在他们看来这只是虚拟行为,代表的是他所在的群体,自己根本无须负责。

3.2.3 网络暴力的心理原因 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例如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舆论中表现为民族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两种倾向。网络空间信息的海量性,个人之间信息交换的快速性,使得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容易出现从众或者众从现象,诸多网民以网络“哄客”的匿名身份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一旦在群体中“听到”相同的声音,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而且为了在群体中得到赞同,会以更激烈的方式,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出现“网络暴力”现象。

4 网络信息异化的控制措施

4.1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内部机制,与他律相对应,它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在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来调节行为,其来源于康德伦理学。人作为理性存在物具有自由意志,能够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为,网民在网络中应该具有道德自律性、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做到“慎独”,这样才能在无人监督下使自己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一致。未来的社会是人类由“自在”走向“自为”的社会。可以预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将更加自觉地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推动科学技术向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前进。

4.2 心理调适与情感疏导

采取心理调适的方法完善个体性格,是解决网民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方法。通过适当的调适,可使网民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能够直面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采取正确的防御机制,避免出现信息异化现象。同时利用心理学的测试工具,可以了解网民真实的情绪、动机、价值取向、情感等。例如向网民提供一组意义不清、结构模糊、没有确定内容的刺激物体或活动,让网民说出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解释,网民将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推断与思考,尽可能把意义阐述圆满,这样网民就会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真实的情绪、动机、价值取向、情感、担心等流露出来,有利于网络监管者据此对网民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政府要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经常开展开放的、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人们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4.3 增强意志品质的自制力

在网络环境中,网民的个人利益和愿望常会同他人或社会的愿望与利益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依据公共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此时,网民的自制力就显得尤为可贵。具有自制力的网民,通常被称为意志坚定的人。网民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信息异化的实际斗争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增强自制力,网民将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克服信息异化的毅力,提高克服信息异化的勇气。

第2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 应用模式

近年来在教育战线上涌现出很多的教学模式,如全优模式、生态模式等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既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辅助教学既克服了时空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不便,又与传统授课方式结合形成了课上、课下立体互动的教学模式,我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总结更好发挥这种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1.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功能开发精而专

网络教学系统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共享的同时,更要结合学校各课程的特点,开发专而精的教学系统。系统不仅要提供大量的信息、完善的功能,更要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应该针对我校各专业的特色科学地组织、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我校各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基础课程,对后续各专业的学习影响很大(学校规定在校期间必须拿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因为所有班级都开这门课,所以每班级每周开4节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肯定完成不了教学内容。我们针对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形成功能开发要专的理念。为使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层次的师生、实现方便教师教学、减轻教师工作量,一方面我们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丁林老师把关,将信息分为基础、拔高和拓展等层次。另一方面我们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使用体会,了解系统不完善之处做及时的调整。

2.学校各个专业教师网络运用实践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系统有效应用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引入将我校的专业教师从繁重的作业评改、重复答疑和板书教学中解脱出来,教师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换为辅导者,不再是主角。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基础素养和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隐式教学魅力的重要保障。教师是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实施者,不但要熟悉网络软件的相关技术,还要积极参与师生交互、信息反馈和人员的协调活动。教师运用系统技能的提高一方面能带动学生积极使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间、师生间协调发展。

3.信息化的教学也是网络教学的信息化

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而对其他教学环节考虑甚少,如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实时评价及课后的辅导答疑等。即注重用信息技术去辅助“教”,忽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对信息技术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等最基本特征没有充分运用,过多地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实体现教学内容,而不能很好地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外学习环节是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重要过程,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将课前预学习、课堂教学、实时评价、预后巩固与拓宽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否则就不完整、产生功能性缺失。

4.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系统的使用效率

第3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

[DOI]10.13939/ki.zgsc.2016.42.197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课程。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显著增加,互联网无处不在,在网络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1 研究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 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决定性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烦琐复杂且内容抽象,学生想要很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轻而易举。所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实现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1]

1.2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增长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扼转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也显著增加,对外贸易规模较大。2016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当月累计高达17126.7亿美元。逐年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推进也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所以需要通过国际贸易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国际分工、区域经济等问题及相关经济现象。

1.3 网格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材仍没有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并不是保持静止、一成不变的课程,它与国际经济前沿联系最为紧密,是动态发展的学科。所以编写国际贸易课本既要体现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又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容。虽然国际贸易专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每两年至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但是在更改到出版所用的时间内,国际贸易的政策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又不能及时地在改版的课程中得到显现。[2]并且案例在课本版面上受到限制。所以,由于编写教材自身的局限,想要在国际贸易教材上看到完整的体现国际贸易的最新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最近英国脱欧问题炒得火热。欧洲大陆是英国最大的金融和贸易服务业海外市场,英国退出欧盟将影响英国金融贸易服务业,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也将带来巨大影响。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显现。

1.4 “慕课”的出现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慕课”是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加入其中学习。“慕课”的到来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它极大地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并有效地通过网络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改变教师全程占据课堂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步子学习,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全部有弊,我们要学会很好地将“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各取所长。

2 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分析的核心问题和解决

2.1 国际贸易课程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一环是科研,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让教师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态,对国际形势了解。[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结合的方式就是专题讲座,深入分析某个国际贸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2 利用现代网络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授课:一是视频教学法:在教课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自己枯燥地一个人讲,要学会适时地插入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及事件的视频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教材的资源很有限,而互联网具有更新数据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讲到某理论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慕课”的使用。“慕n”的使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包括国内高校的“慕课”也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慕课”。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加课程的讨论,尤其是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讨论,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使用讨论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问题:第一,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大家所关注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讨论不能无目的无次序,应该有组织有领导,这样才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不然会导致课堂混乱。第三,必须强调讨论的成果。

关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每个章节和内容后面都会有思考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思考题的布置,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强化,并理解内容的现状。在第二次上课前,通过抽查方式来考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不能是简单易完成的内容,而应该选择需要学生思考的综合类有实效性的题目。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体系构建如下表所示。

3 构建多样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在正式讲解内容前,通过提问和视频教学法,用与本课堂有关系的视频(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二是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上面表格所列);三是课后为巩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四是不上课的这段时间最容易被忽视,在日常中,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专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层面。“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推动课程的完美进行。

4 结 论

国际贸易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上去比较枯燥乏味,但还是丰富多彩的。因而要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对国际贸易大有裨益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杰.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6):55.

第4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建构主义;教育目标分类学;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43-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学改革效果备受各界关注[1]。虽然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交互性与社会性的本质特点间存在偏差[2-3]。高校课堂教学目前仍停留在以信息的展示与传递为主的PPT演示、Flash等多媒体动画演示层面的应用。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法为主,无法脱离照本宣科、照屏宣课。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从“人灌”演变成“机灌”,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够,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应付听课,没有太多的思考空间,课堂缺乏活力和吸引力。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持续低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很难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如何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引导教师采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开展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而大幅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已经迫在眉睫[4-5]。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仍是构建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学习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6-7]。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四个切入点

1.信息化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授课目标不明确,不合理。有的教学目标照抄教参,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脱离严重。布卢姆说过:“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因此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前,第1个切入点必须要先围绕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同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达到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主动探究的能力,是指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过程是学生学习经历、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多方面兴趣和科学、人文价值观。教师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首先应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策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探究、理解、掌握知识,使学生达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以上三维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2.信息化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案编写是面向章节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为了便于学生的自学,尤其是自己在网络平台自学,面向章节的知识点太大,学生学习时间过长易于产生疲劳感和厌倦。因此实施有效教学方案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第2个切入点。教学方案设计上,可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8],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编写教学目标,将知识点按“知识―认知过程二维表”进行分类,研究每个知识点的测评方式,给出每个知识点的预习任务单,研究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设计每个知识点的板书内容及教学过程流程图,按知识点的联系确定授课计划,最后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这种10段式教学方案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在10段式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上,以知识点为主线,具体按课次编排课程的详细教案。详细教案将知识点融入到每次课程具体的教学中,指导每次课程的具体实施。

3.有效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

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第3个切入点应该从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入手。这里有效支撑环境主要是指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目前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比较成熟。为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Theol网络教学平台上可设置按知识点安排的授课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知识点教学录像、习题库、在线测试、答疑讨论、学习指南、电子教材、课程实践项目、拓展资源等各类教学栏目,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保障,同时增加了课程的深度,使学生乐于到网络平台学习,为后期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提供有效支撑。

4.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在第3个切入点中建设了丰富、优越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后,如果对学生不加以引导,不利用网络资源的有效性、交互性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就达不到资源利用的信息化教学辅助作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即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因此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第4个切入点是教师必须尽早转变教学行为,建构教学策略。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优化。

教学目标决定着学生将被引向何方,而不同教学策略的特点决定了其效益的有效指向也是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丰富多彩、因人而异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五步式教学策略

从四个切入点进入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策略的制定。这里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过程式Web+CoQuest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通过任务驱动、课程教学的开展从实践导入到实践验证结束,通过五步式教学策略实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1.第1步 开课前教学策略

利用开课前的假期时间,提前给学生导入课程。开课前上一学期末即联系上课班级,布置以下具体工作:

(1)建立QQ群。通过QQ群建立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通道,便于随时掌握学生情况,实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在QQ群中展开实时讨论。本部分可采用情景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2)班内学生自由组合,3人一组,分成多个互助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建立的学习小组在开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团队协作学习。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3)布置第一次课程实践任务:在开课前的假期期间,提前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了解课程内容,熟悉下学期开课的授课计划内容。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以丰富的资源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4)每位学生在假期完成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课程知识点应用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做成PPT格式。开学第1节课由学生上台讲解所调研的知识点应用情况。这里提出Web+Quest教学模式,即在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把开课前的调研和结课后课程设计实践定义为“长期Web+Quest”,课程进行中的小任务模式定义为“短期Web+Quest”。Web +Quest教学模式流程图见图2。

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2.第2步 上课前教学策略

配合网络平台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进行项目教学、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授课计划提前预习、梳理课上要讲的知识点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式学习。

(1)复习、预习知识点梳理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参照网络教学平台公布的每次课知识点授课计划、知识点授课课件、知识点授课视频,团队成员一起梳理下次课程讲解的知识点内容,解释知识点。可以是PPT形式、Word形式、手写拍照图片形式等等。

(2)复习、预习习题要求:针对每次课,学习组内3名学生负责出: 3道以上概念复习题(填空或选择形式),3道以上概念预习题(填空或选择形式),1道以上作图或计算题。并交互做所出的题目,一人出题、一人做题写答案、一人审核。学生可以将设计的题导入题库,进行交互在线测试。

在第2步上课前教学策略中,提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Web + Collaborative Learning),其流程图如图3。

与个别学习和竞争学习相比,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能更有利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能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3.第3步 上课中教学策略

(1)上课过程中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给学生。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讲课效率大大提高,师生互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课堂提问率可以达到80%。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由各协作小组制作PPT来讲解,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上课尽量多的采取课堂讨论和启发引导模式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和情景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2)注重过程考核,安排多次不定期课堂测验,检验平时学习效果,计入总成绩。本部分可采用问题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4.第4步 下课后教学策略

(1)团队成员互出测试题,相互做,巩固知识点,最后网上共享。本部分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测试,测评知识掌握程度。本部分可采用问题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3)课后作业自我评价策略。学生课下做完作业后,教师先收齐,查看并记录学生完成情况。然后发给学生,让学生到网络教学平台根据教师已经做好的标准答案,认真用红笔自己修改,同时思考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再次收齐作业,查看学生是否已经认真订正了作业,根据订正的准确情况给学生打分,这样避免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成绩可以比较公平公正的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5.第5步 结课后教学策略

(1)课程结束后,每个团队将每次课梳理的知识点和习题装订成册,展示评比。最后拍照上传到网上资源共享。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2)结课学习成果汇报展示。学生根据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自评。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3)课程进行2周后开始布置课程设计大任务,上课期间引导学生将课上讲到的知识点应用于创新设计中。课程结束后正式进行1周课程设计,通过团队合作式课程设计改革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重点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部分可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现培养目标。

五步式教学策略在每一步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学生在五步教学策略的引导下知识、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五步式教学策略能力培养矩阵如表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考试评价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因此,考试评价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学改革应该采用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除了可以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平时对课程所付出的努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

因此开课前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出过程考核标准,过程考核应贯穿每一次课,学生成绩实时公布。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各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过程考核可激励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团队合作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根据前面教学策略中开展的团队合作任务以及每个部分学生所要做工作的比重,制定学生考核标准。根据多年教学改革经验,一般学生团队考核成绩占30%,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占30%,课堂随机测试成绩占30%,课程总结与汇报占10%比较合适。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四点五步过程式Web+CoQuest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依托信息化技术,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特点。该教学模式首先给出了教师开课前准备工作的四个切入点,然后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从实践导入到实践验证结束的五步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展了课程教学的宽度,真正体现出了“学”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实施此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的角度进行课后的拓展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同时注重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和考核。此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涛.从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看网络学习平台的进化[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47-52.

[2]陈伟平.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10):58-60.

[3]祁芸,张士辉,段金菊.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84-188.

[4]艾贤明,李媛媛,陈仕品.基于DBR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9):29-32.

[5]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216(3):64-70.

[6]Davies R S, Dean D L, Ball N.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 college-level information systems spreadsheet cours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3(4):563-580.

第5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研究 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技能模块高职汽检专业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基于移动学习的网络资源库建设 浅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职机械创新设计网络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导游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富媒体技术的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高职行业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开发优质资源的过程实际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整合过程。我们要校企共建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文件,集合网络行业精英,各个专业的名师,集思广益,开发出既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又能适应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真正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如下6个步骤:

(1)把握整个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准确定位课程

(3)构建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文件

(4)教学总体设计系统化

(5)项目设计工作过程化

(6)课程资源丰富化(微课、学习任务单、动画、视频、在线自测题等)

2.以方便信息化教学为目标搭建资源平台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合作过程。当前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学单方面的教学有效,忽视基于学生学习有效为目的的课堂实质。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以此为出发点,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流程,为教师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提供一整套完备的解决方案。我校引进得实企业针对我校开发了基于信息化教学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平台。

此平台为我们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接口。从下面三个方面介绍:

第一,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建设内容和特点,拓展出自身的建设框架。在专业级资源和课程级资源中可以设定更多的结构,如在专业资源中拓展培训资源、行业资源等。每个专业可根自己的特点进行灵活定制。

第二,每门课程负责教师可以课前上传下次课学习任务单,重难点学习视频,在线辅导,实现“信息传递”,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难,在课堂给予有效的辅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同学之间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三,每门课程可以进行课堂在线测试,直接出考核结果,一是可以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成绩,二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时针对性辅导。

3.课程资源平台上传及网络互动

第6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一、制定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

1.实施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策略培养方案通过系列问卷、课堂讲授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策略的培养,详尽地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词汇及语法学习策略训练,其中也包括直接针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技能如屏幕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英文输入能力和屏幕写作能力等练习。但如果只掌握认知策略而缺乏元认知策略,那么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针对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训练设计各种学生表格。如为协助学生确立网络自主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学习计划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完善计划并按时提交计划执行情况表。为协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制定系列监控表,如《自主学习核对单》,该核对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设计为问卷形式,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核对内容,旨在通过核对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网络使用状况和学习策略指导等,促使其反思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学习目标的设计、计划的执行、学习策略的选择等,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

2.协助学生培养学习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等都属于学习资源。在网络上定期地根据学业进度和考试情况等发放各种《自我记录表》,引导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其中《时间使用记录表》要求学生填写此次网络学习的时间分配情况,希望学生写的越详细越好。时间管理策略的训练有效减少了考前突击、先松后紧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实施努力管理策略。由于网络自主学习是学生面对计算机学习,它本身缺少人文关怀,因此引导学生强化学习成就感,学会使用恰当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时间使用记录卡》、《学习计划表》和《自主学习核对单》中都设计自我奖励栏,对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理想分数、因自己克制了从事其他非英语学习冲动时、在疲乏烦躁时调整了学习内容等给予自己加分,并写明加分理由。加分过程和结果定期在网络上公开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运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利用网络展示英语文学内容,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通过聆听、观看相关的音频和视频作品,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英文是“美丽”的,促使学生发现英文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还可带来美的享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减少学习的功利心。

二、完善学生、教师、网络管理人员的评价方法

1.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综合评价体系学习评价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期待、学习动机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评价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还评价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前面提到的《自主学习核对单》、《学习记录卡》都是自我评价中学习行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自我评价的形式,使评估过程成为学生经常性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自我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通过查阅学生的各种学习记录、各种表单、学习进度等对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评价,评价方向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

2.建立教师网络教学过程综合评价体系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教学角色:学习信息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对教师网络自主学习教学部分单独实施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评价环节,它由学生评价和网络管理员评价两方面综合进行测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网络教学态度、自主学习平台的利用情况、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教师异步网络交流的能力、辅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等。

3.建立网络管理人员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网络管理人员承担着网络软硬件环境优化等设备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供较全面、细致地支持,对学生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负有职责。管理人员除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外如信息技术水平、英语应用能力还应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以实现和学生、教师的良好沟通,完成组织和协调工作。因此对管理员的评价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学生、教师和部门领导。

第7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法》等理论书籍,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视角,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其次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二、抓好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踏实有效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恰当精要的补充练习,增加上课的非预设性,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缸水”的教学态度。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判断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语文。

3、课后反思 ,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语文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新课标的备课量很大,所以集体的力量更重要,我们组以互研组为单位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学进度、教育目标、讨论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得失。尽可能多地从网络上、书本上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各课资料,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质量。

5、作业反馈,落实为重。

这一学期,组织了两次作业大检查,发现我们的作业布置大有改善,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动手动脑并重,课内课外兼顾,但发现在作业反馈上有点忽视,“二次作业”的落实不够,学生的错误往往有普遍性,掌握才是根本,所以我们组特意为此讨论开会,探讨落实的措施。

三、发挥网络信息的优势,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第8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化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162-02

引言

网络英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在全国高校已势在必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学生就相关的英语材料运用互联网工具和资源以及网络提供的英语学习环境,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英语的方法及过程。

这种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教师制定的总体教学目标为方向,根据个人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层次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水平,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网络化教学必定会受到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必将对传统的学校教学产生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英语自主学习的优势

(一)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网络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比起出版社编制的课本和课件来说,它具有全方位和开放性的特点。网络中的资料是不断更新的,是动态的,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内容。而且网络资料形象生动,融入了视频、音频等高科技手段,图文声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料丰富多彩,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材料是大学英语学习者利用现代科技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网络,英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最新资源,随意浏览英文报刊,随时收听下载视频音频材料,也可以用英语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网络的充分利用,使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共享,省时省力,大大提高英语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英语个性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和认知风格都有很大差异,因而个性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讲授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教学内容以及个人能力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也无法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更无法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深度;从英语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而按照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想兼顾所有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这一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后,使大学英语教学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个性化学习才得以真正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随意从媒体网络上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通过这种自主的教与学的方法,学习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有利于保持学习的兴趣,能更全面有效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重视认知过程的学生主体,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三)有利于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网络化,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起传统英语教学,这是网络教学的优势之处。由于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英语教师可以面向更多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很难做到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通过网络,英语教师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学生可利用教师提供的内容丰富,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随机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教师则是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网络媒体英语教学以网络教学设备作为教学的平台,以师生交流为媒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定教学任务,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设备平台而进行的,教师的作用已不是传统的讲解现成知识,而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指导整个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来指导学习方法。

二、网络英语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方面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英语教师思想上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够充分,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组织者、管理者和合作者,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很多英语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组织课堂,也不知道如何扮演角色。

另外,一些年龄偏大的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由于受其专业条件的限制,许多英语教师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课堂上一般只是采用光盘和教学课件播放等简单手段,缺乏驾驭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能力,还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了解得很清楚,不能给学生提供恰如其分的网络学习资源,制作出高质量的大学英语课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无形中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而且,很多老师过高估计了网络自主学习的作用,认为学生会自觉地学习,不需要监管,因而对网络学习监控管理不到位;学生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的是完全的自主性学习,很多教师往往只在开学和期末时登陆平台,平时则对学生的网络学习了解甚少。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许多学生习惯传统的灌输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要求。宽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让他们无所适从。很多学生不知道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不知道何时何处如何学习,因而学习效率低下。大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当前的英语水平,对改进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一些英语学习者不清楚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英语学习时间。还有些学生不能主动反思和评价自己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不能认真思考自己所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的英语课堂学习由于有老师的监督和同学间的讨论,学习者的自觉性和效果会较高;而网络自主学习中没有教师的控制和同学的参与,学习者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常常会容易产生惰性心理、厌学等不良情绪。

三、网络英语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英语网络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授课本知识,而处于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们很容易从外部资源获得知识。在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以信息的传播和讲授为主,其主要的职能主要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换角色,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网络时代新型的教学环境对教师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是对课堂放任不管,教师在学生网络外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变讲授灌输为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目前大部分外语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水平有限,因此高校的师资培训势在必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应从教师开始,学校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教师的角色转变,逐渐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英语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制定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学习策略,紧凑而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英语教师要为英语学习者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网络自主学习制度及教学管理制度。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使学习者认识网络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自身英语水平情况,按照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分阶段地设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并进行自我学习的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课本的状况。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等级,使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外,英语教师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耐心总结并把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时,要将卷面成绩测试和网络自主学习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但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和网络成绩也要在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教师除了认真做好学生考勤、作业、课堂学习情况的记载之外,也要重视学生平时的网络自主学习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班级里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教师还要设法帮助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由于网络学习的特殊性,学习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产生厌倦感,往往因此而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动力。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交际伙伴,此时教师应当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利用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这个新型的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刺激学生的交际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总结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的一项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丰富的网络资源是网络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完成探究任务的保障,而学生的广泛参与是英语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比起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它不但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有利于体现英语个性化教学,而且有利于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要使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顺利进行,成功的关键是处理好教师、学生、网络三者的关系,构建起一个三者和谐的整体。各高校英语教学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掌握新的课堂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Dickson,L.Self-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olec,H.Learner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ramon Press,1981.

[3]顾世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6).

[4]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5]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3).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Internet Autonomic- Learning

WENG Yi-ming, YUAN Zai-cheng

第9篇:教师网络学习计划范文

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1]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对微课的定义是: 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相对于大课、标课、短课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发起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引起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形式上它是播放时长较短的视频文件,本质上是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在线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的课程形式。[2]所以微课就是利用较短的时间,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示范以及实验演示的视频课程。

微课采用了可视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相结合,普遍应用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过程。

1、时间短,资源容量小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时长要求不超过20分钟,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微课的视频文件大小只有几兆或十几兆,便于传输、储存,适合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

2、内容聚焦,针对性强

微课的内容只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或演示某一项操作技能,能够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3、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一对一教学

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作的微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需要重复观看,如同老师一直伴随在身边,一对一辅导,解决了学生认知的差异化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高校微课应用策略

1、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翻转课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课上和课下的内容翻转。大学生认知能力较强,学习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他们会积极主动收集信息、安排学习,这是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主体条件,而微课作为课下学习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借助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翻转课堂可以快速推广应用。

(1)微课的设计制作要围绕课程重点和难点,难易适度、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内容以反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主,能够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做到难易适度,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大都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利用微课富有感染力的视听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课上只是讨论、答疑或者检测。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微课在表现形式上强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下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中,呈献给学生的是一个围绕课程体系或某个问题的系列微课资源,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使学生明白不同微课视频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微课是课程海洋中的珍珠,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把这些珍珠完整地串起来,使学生的认知过程 “碎片不碎”,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

2、移动学习应用策略

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移动学习成为可能,根据何叶在陕西的问卷调查,100%的高职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3.8%的学生同时拥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99.4%的学生用手机上网,说明移动学习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在学生端没有技术障碍。

(1)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增加微课设计的趣味性和时代性,使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用学生喜欢的网络术语解释专业术语,激发学习兴趣。

(2)以引导学习代替强行管制。微课应用于移动学习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正确使用移动设备为目的。越来越多优秀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学习相关微课,改禁绝使用手机、平板电脑为利用它促进学习,使其由手中玩具转变为学习工具,以学习知识代替沉溺游戏。

(3)制作小容量视频,易于传输共享。微课的视频文件大小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室、宿舍、食堂,在花园里、操场边,在任何适合自己的空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3、碎片化学习策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需要在车站、机场及部分交通工具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完成学业;同时,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对文本呈现形式的数字资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在10分钟以下,对视频呈现形式的数字资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在20分钟以下,[3]于是微时代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1)化繁为简,降低难度。微课应用于碎片化学习,要对学习内容合理分解、化繁为简,降低认知难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2)简洁明快,压缩播放时长。应用于碎片化学习的微课要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压缩微课播放时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以便能够利用零碎时间,满足学习计划灵活性的要求,以适应快节奏下的碎片化学习。

(3)更新微课呈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微课应用于碎片化学习还要及时优化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微课呈现形式,以吸引学生坚持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4、自主学习应用策略

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开发微课资源的根本目的,也是微课建设的主流方向。大学生大都已成年,精力充沛、感觉敏锐,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知觉一般达到成熟水平,[4]具备自主学习的认知基础。而许多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学生来说,大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些到毕业时就已经过时了,没有什么知识或技能可以保学生通吃一辈子,学生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的能力,才具备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的潜能。

(1)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效果明显。应用于自主学习的微课设计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效果明显。内容可以是课程重点、难点知识解析,也可以拓展知识,补充教学内容,还可以进行专项能力训练,强调实用、有效,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专业探索及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