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北京空气质量预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京空气质量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近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们,常会收听或收看到一种新型的预报,即所谓的“空气质量预报”。它预报的不是天气情况,而是空气质量,包括污染情况或严重程度等。很多人已经开始利用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为健康保驾护航。空气质量预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

“空气质量预报”是依据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的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即API值,同时依据常年空气质量趋势,以及气象条件、工业污染排放或交通污染源,进行空气质量预报。TSP、SO2、NOx等三种指标,分别代表空气中的颗粒物、工业燃煤及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的多少。根据报告空气污染指数高低,我们可以确定污染的主要类型,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 z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是扬尘及飞扬的颗粒物,它的来源比较复杂。和人体健康关系较大的是,颗粒物的表面会吸附大量的化学物质和致病菌,它们能随呼吸进入人体内。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感染而引发疾病,所吸附的化学物质多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城市中此类污染加剧时,我们外出要戴上口罩,以避免吸入大量颗粒物;晾晒衣物要避免落尘,防止二次污染。

如果氮氧化物的API值高,说明空气污染以汽车尾气为主,污染严重时可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中的NOx等,在大气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具有刺激作用的臭氧、甲醛等光化学烟雾,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粘膜,出现眼睛红肿、喉炎等。上海的部分交通主干线附近,已经检测出光化学烟雾的成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如果预报说污染以NOx为主,外出时要避免交通主干线,以远离汽车尾气;当紫外线或日照强烈时更应注意自我保护。

第2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这条雾霾预报让黄h,一名24岁的广告策划,郁闷不已。她早早购买了两张打折机票,原本打算从北京转机杭州,然后飞往柬埔寨,轻松地度过一个元旦假期。飞机到达杭州的时间是下午3点,下一班前往柬埔寨的飞机的起飞时间是晚上9点。由于国际航班需要提前2个小时安检,黄h只有4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中转。 01/02 雾霾在北京等地已被列入常规性气象灾害,政府也相应增加了雾霾预测这项常规服务。 03 2015年12月以来,北京飞机因为雾霾导致的平均延误时间为6个小时。 04 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运用了IBM的技术,它能提前72小时逐时预报雾霾。

黄h查询了12月以来,北京飞机因为雾霾导致的平均延误时间―6个小时,比她拥有的转机时间要长2个小时。如果到达杭州的飞机因为雾霾延误,她将无法赶上飞往柬埔寨的飞机,整个元旦旅行也将无法成行。保险起见,她只好放弃乘坐飞机,购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高铁车票。

当黄h顺利乘坐高铁到达杭州时,她发现了一件更让自己郁闷的事情:元旦当天,北京的PM2.5平均值只处于200左右,属于轻度-中度污染。她购买的航班并没有因雾霾而延误,准点到达杭州机场。但打折机票无法退票,黄h因此损失了400元,她认为,这是雾霾预报不准造成的损失。

中国近年来受到空气质量问题的困扰。雾霾已被列入常规性气象灾害,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雾霾多发地区,政府都增加了一项常规服务内容―在雾霾到来之前,提前向市民发出警告,并作出相应的市政部署调整以减轻雾霾。

但雾霾预测经常遇到不够精准的问题,让地方政府的防霾决策变得有些尴尬。所有的北京市民在2015年12月这一个月就经历了两次最高级别的污染警报―雾霾红色预警。全市中小学停课,机动车限号行驶。黄h发现,这两次红色预警期间,空气的PM2.5值均在300至400左右。而在这之前的一次橙色预警中,北京市内曾出现PM2.5值超过500的极端情况。另一个让黄h感到麻烦的事情是,北京市政府只在网站上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她无法知道“红色预警”何时可能结束。

“中国目前的雾霾预测技术还是不够成熟。想要准确地预测雾霾,需要知道污染物排放的原清单,还需要天气预测。此外,不同污染源的排放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二次物也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组合。”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李汀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中国的气象机构在预测雾霾时,普遍使用的是美国研究成熟的WRF-Chem预测模型。2000年,奥克拉荷马大学的风暴分析预报中心联合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共同开发出了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为WRF-Chem模式提供气象支持。WRF-Chem中的Chem化学模块则由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共同开发完成。这个模型能够为多种气候条件提供不同的参数化方案,比如大气辐射、积云降水等,从而获得最佳的动力模拟效果。

虽然欧美的预测模型已投入了十几年时间研发,堪称成熟,但拿到中国来应用还是遇到了问题。

“美国和欧洲的情况跟中国差别太大了。美国PM2.5指数超过100就不得了,中国好几百也是常事。气象条件、污染源都有根本性的差别。”IBM研究院研究员邵金燕《第一财经周刊》说。

中国政府似乎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现在正在寻找更多办法建立更准确的预测模型。

IBM公司在2014年7月推出了“绿色地平线”计划,集合了IBM全球12家研究院的技术资源。2015年,IBM公司和北京市环保局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用IBM的认知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试图为北京市的城市空气质量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支持。邵金燕就是“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成员之一。

计算能力是影响雾霾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不管是美国研发的WRF-Chem模型,还是中国本土研发的其他预测模型,都有各自适合使用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有些模型在夏天的准确性更高,这个时节气流变化平稳,不会出现今天PM2.5值还是几百,明天就降到几十的情况。有些模型则适合应对秋冬交替季节,擅长捕捉从高污染到低污染的过程。如果能够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准确地选择最适合的预测模型,就能够获得更精准的预测结果。

但电脑的计算能力不足,是无法胜任实时筛选出最佳模型的任务的。于是,IBM公司又加入了它的超级计算机。IBM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将上百种成熟算法组合优化,超级计算机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自动调整参数,选择不同时空条件下性能最优的模型。基于IBM技术,能够实现提前72小时逐时的、分辨率达1平方公里的高精度污染预报。

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应对雾霾时,就运用了这一预测方式。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在10月9日举行,正好赶上北京雾霾高发期。IBM把污染监测站点、气象站点、气象卫星、污染源的数据汇聚起来,通过数据同化技术相互匹配矫正,得到了较完善的数据集。它用超级计算机构建了一个超级类脑模型,融合各类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形成综合性能最优的组合模型。 >> 天河一号,中国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也参与到了雾霾预测中。如果项目成功,中国在2017年将实现提前5到7天预报雾霾,并准确定位雾霾发生的原因。

参考IBM的这一预测,中网组委会提前得知比赛期间雾霾变化的时间与幅度,随之安排了与雾霾污染对应的防治举措。包括在夜间增加赛场及周边的空气湿度,改善白天的空气质量;在雾霾严重的时刻,开启赛场内多个空气净化设备;提前调整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工作时间等。

使用超级计算能力预测雾霾的公司不只IBM一家。微软在2014年就在中国研究实验室里开发了自己的空气质量预测技术。中国环保部、福建省环保局和成都市环保局都先后成为微软的签约客户。微软还开发了一个名为Urban Air的网站和手机应用,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预测未来48小时的空气质量状况。

中国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也参与到了雾霾预测中。中国国家超算中心联合国家级气象专家组成了研究团队,在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上搭建了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超算中心的研发团队用一个月的时间,将现有的空气质量智能管理平台和实时污染源排放监测系统迁移到了“天河一号”平台上,之后将花约3年的时间,积累和细化污染源数据,从全国到区域再到城市,最终预测出雾霾的相关数据结果,授权给气象及环保部门。

第3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一、雾霾的科学认识

雾霾究竟怎样形成的,和哪些因素有关,必须进行科学监测。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同一地点不同时段的雾霾构成都有明显差异。2011年英国构成雾霾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大气颗粒物PM10(微粒)和PM2.5(超细微粒)、二氧化氮、臭氧。欧盟大陆地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SO2、NH3、VOC、CO、NOX,黑碳、有机碳、PM2.5和CH4。

随着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雾霾浓度持续提高,有研究者基于中国气象局的31座气象观测站对1980-2005年中国31个首都城市雾霾趋势进行描述,发现雾霾严重的城市主要是人口密集城市,譬如重庆、北京、沈阳,而雾霾较少的城市主要是拉萨、昆明和昆明。25年内有12个城市雾霾程度显著降低,而13个城市雾霾程度显著提高,提高的城市主要是聚集于东部、西南部[1]。美国学者对2001-2010年我国各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研究,除海南、黑龙江和自治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PM2.5年均浓度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其中,山东、河南最高。2010年,河北省按人口加权的PM2.5年均浓度指标,仅次于山东、河南、江苏和四川,居全国第5位。北京、河北、山东等地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空气污染确已达到“危险”水平。

研究员刘翠发现西安市自2008年以来PM10、PM2.5持续上升,而PM2.5约有55%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工业使用燃烧过程,28%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再譬如王庚辰领衔的研究: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来源,汽车尾气约占总污染物的20%,工业排放污染物约占17%,工地施工扬尘排放污染近20%。除了自身排放,外来污染物约占20%。周涛、汝小龙等发现北京PM10峰值经常出现在春季;一天之中,PM2.5浓度较大时段是早晨7点到8点和下午18点到20点,该时段均为上下班高峰期,移动排放源和人类活动已成为北京污染重要源头[2]。

气候变化与雾霾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焦点。国外学者运用模型分析发现臭氧和污染地区气温有正相关关系。空气污染物可通过辐射力对天气产生影响[3]。部分空气颗粒有冷却效应,影响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升温效应。其他种类的空气颗粒物,如炭黑或柴油车炭烟,则强烈升温,由此合理协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可实现双重效益。研究人员还利用气候模型来估计1850年(工业革命前)和2000年的世界各地空气污染状况,通过集中关注这两个年份可大致确定有多少空气污染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既然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那么空气质量管理首先需要适应[4],而适应主要建立在空气污染参数上的空气质量预报。这种预报就包括了既定地点污染状况的空气污染物指标,包括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悬浮颗粒物等等[5]。

二、雾霾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评估

对雾霾最直观的的感受便是“看不见蓝天”,而这种看不见蓝天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影响通行安全,较低的地面能见度必然引发较多的交通事故;二是导致气象变异,区域气候反常;三是对动植物尤其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雾霾和PM2.5的健康和经济效应国外已有大量研究。欧洲曾有60名研究人员在欧洲25座城市(居民总计3900万)深入调研,得出结论:这25个城市,微粒污染超出限值可造成平均每年1.9万人丧生,降低细悬浮颗粒的排放量能够延长人群平均寿命。如果PM2.5年平均水平每立方米10微克以内,30岁以上人群平均寿命就能增加22个月。可是,从东欧到南欧,如布加勒斯特、雅典和巴塞罗那,微粒污染程度都远超该值。

美国城市对空气污染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开展了大量研究。譬如对1973-1988年的空气污染、死亡率和呼吸道入院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空气粒子、二氧化硫和所有的空气污染物与疾病多发有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年在《空气质量准则》明确指出:“当一地PM2.5年均浓度达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就会比每立方米10微克时增加15%。”如果PM2.5浓度每增加10ug/m3,全死因死亡率、心脏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分别升高4%、6%和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全球每年约有10亿人暴露在室外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大约消耗了发展中国家5%的GDP和发达国家约2%的GDP。基于流行病学研究,譬如肺疾病、缺血心脏疾病以及日益增加的死亡率,美国环境署确立的标准为15ug/m3,和24小时平均为65ug/m3。

实际上PM2.5毒性学和急性流行病学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6]。北卡罗来纳大学环境科学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10万人的死因可能与空气污染与细颗粒物有关。这种微小的颗粒物可以深入肺里,使人因心脏病和肺部疾病死亡;与此同时,颗粒浓度增大也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后果。这项研究还发现,每年有47万人的死亡与人类制造的臭氧有关。

2011年英国的空气污染合规性评价认为空气污染物造成肺部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据估计,仅PM2.5造成的影响就相当于每年29000起死亡病例,或相当于人口平均寿命减少6个月。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开销在160亿英镑左右(90-190亿英镑不等)。

除了国外或者全球的健康影响研究,国内健康影响评估也逐步展开。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开展健康评价研究,收集包括环保、气象在内的相关资料数据,对室内PM2.5污染研究、人群PM2.5暴露水平展开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城市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发现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死亡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若四城市PM2.5继续攀升,无论死亡人数还是经济损失都会持续上升。报告也认为PM2.5治理如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甚至更高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那么则会减少过早死亡并实现相关经济收益。2011年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所对制定和实施PM2.5标准的效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估算PM2.5标准设计的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各城市不同健康终端的健康效应变化量,发现北京PM2.5浓度降低带来的健康效应都远远大于京津冀其他城市,其次是天津和石家庄,而承德、张家口最小。同时从所能实现的各城市潜在的健康经济效益看,北京所能实现的健康经济效益是最大的,且远远大于其他城市;天津与石家庄次之;而承德和张家口为最小。据估算不同情境下所能实现的健康经济效益依次为1259亿元、1729亿元、2041亿元、2335亿元、2477亿元,分别占到京津冀区域总GDP的3.41%—6.71%,由此可见降低和控制PM2.5能带来相当可观的健康效益。白韫雯、杨富强等研究员提出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仅疾病就相当于国内GDP的1.2%。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损失估计为1259亿元,占该地区GDP的3.41%。中国著名的公共卫生专家钟南山指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个微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从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此外PM2.5对健康的损害不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也都有影响。尽管PM2.5短期内不会直接导致人的死亡,但对国民素质的长期影响比非典严重得多。专家胡名威对雾霾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每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GDP总量的1.2%,譬如城市交通、航班延误以及健康效应。当然随着公众对空气质量和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空气质量质检监测设备和环保产业开始兴起,对经济产生部分拉动作用。雾霾也对庄稼产出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如何评估和精细货币化值得探讨。

除了健康效应,雾霾还有能见度效益。能见度就是视觉范围,视觉范围影响交通延误和交通事故的变化、景观公园等旅游人数变化、舒适性等效益,对这些效益进行经济价值的估算便是能见度改善的效益评估。目前中国几个主要大城市能见度正从1973年到2007年呈现下降趋势。北京大学对环境与经济所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能见度与PM2.5浓度与气候条件都相关,但这种相关并不是简单线性关系,不同季节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雾霾污染物中,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最大的细颗粒物,而PM2.5中又以硫酸盐和有机物对光的散射对能见度影响的贡献最为突出。经评估发现能见度改善效益至少能达到约15.6-18.5亿元,仅仅交通方面的航空延误减少带来的效益可达到2.7-5.6亿元[7]。

三、国外城市应对雾霾的经验和措施

通过综述,不难发现国外城市曾有过严重雾霾,而现在这些城市污染指数已总体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数值,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里仅就洛杉矶、伦敦、墨西哥城、巴黎等城市的一些突出案例作出说明。

加州洛杉矶曾经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应对措施最突出的特征是严厉。《清洁大气法》是美国全国性的空气管理法规,除州内空气质量控制区外,联邦环保局局长还有权划定州际空气质量控制区。地方性规定比全国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政策要严格的多,并根据污染数据采取分级警报措施。州际空气质量控制区的污染问题由有关州政府联合组建的州级政府联合组建的州级空气污染控制机关管理。1990年前的《清洁大气法》只要求新污染源领取许可证;1990年的修正案要求各州在1991年后必须按照联邦环保局有关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实施包括所有空气污染源的许可证规划。为了满足许可证规定的要求,污染源必须安装排放控制装置和监测排放的系统。1989年实施激进“空气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分为三个层次:依赖现有技术;依赖突破性的新技术;依赖尚未完全开发出来但被认为能够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控制交通尾气排放方面,要求40%的小汽车、70%的载重汽车和所有的柴油公共汽车到1998年改用清洁燃料如甲醇。控制汽车污染方面,1984年当局采用车辆检测的办法,屡次检验不合格汽车被送往集中检验站对其进行最高标准的检验并推出配方汽油。对工业和企业的排放控制是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方式进行。为了一定的灵活性并引入市场激励机制,洛杉矶地区于1994年对1000个污染大户实行排放交易制度。

伦敦作为雾都,也发生过数起光化学烟雾事件,其应对措施是设置“空气质量管理区”。1956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在城区设立无烟区,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等煤烟污染大户迁往郊区。1968年又颁布一项清洁空气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取代燃煤,成为伦敦大气的主要污染源。针对此,伦敦大部分市镇通过详细检测,确定各自空气重污染地域,在这些地方建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对这些区域有的放矢地实行更严格污染治理措施,特别是对主干道采取交通限流,对重点车辆进行限行,禁止排放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上路等措施见效明显,减少了重污染区的机动车尾气污染。

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是特大的城市之一,其主要政策是烟雾警报。该警报分为三级,每一级都伴随着相应措施:譬如警报为一级时工作排放减少30%-40%;政府用车减少50%,暂停街道修车,要求人们不要驾驶小汽车;二级警报时就要工厂排放量减少50-70%,要求关闭学校。禁止汽车上路从每周一天延长每周两天,以期将用车辆减少40%。三级警报时,工厂全部关闭,许多活动被迫减少。所有私人汽车必须出示五种彩色许可证中的一种,每一种颜色代表一星期中的某一天该车不能上路,违者被罚款600美元,汽车也可能被没收。要求新车安装催化转换装置,将出租车最大年龄限制为10年,政府提供资助更新出租车。采取措施,试图将冬季政府用车减少30%。

巴黎市也有过严重空气污染,至今未得到根本有效改观,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手段:限制机动车的数量,尤其是控制出租车数量;规定当空气质量为二级时,汽车根据牌照的单双号交替行驶,而当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时,凡可能造成污染的都严禁上街;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空气质量凡在二级以上时,所有公共汽车和地铁票价都降低。此外,巴黎还采取一系列交通工程措施,如:开辟了自行车车道;开展“无车日”活动、拓展地铁和增开公共汽车线路,完善巴黎公交覆盖网,并拟恢复有轨电车。

德国城市在治理空气质量上有短期和长期两种措施。

短期措施有五种。第一,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第二,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禁止重型货车通行;三、限速;四、通过补贴或宣传项目,鼓励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五、通过合理的交通指示灯变化、设置机动车专用道等更好地管理交通。

长期措施有五种。第一,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小汽车、轻型或重型卡车、大巴车、摩托车等各类车辆都须满足设定排放上限。机动车需安装微粒过滤器等尾气清洁装置;第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第三,设定小型锅炉设备排放标准;第四,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同时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

圣保罗市治理空气污染的特色是使用清洁燃料。圣保罗市目前工业污染物很少,污染来源主要为陆上交通以及燃煤和扬尘。圣保罗市采取多项措施推广清洁燃料,圣保罗地区49%的轻型机动车使用乙醇作为燃料,另有部分轻型机动车使用MEG混合燃料(含33%甲醇,60%乙醇和7%的汽油)。事实证明,无论哪种替代燃料都可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巴西汽油中的含铅量也在逐年降低。

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建议。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美国民众通过环保署网站随时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作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及时、易懂信息。

此外,国外许多大城市,像日本的东京市、美国的洛杉矶市和纽约市等还积极开展针对空气污染的适应。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展各种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状况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空气污染预报的试验,定量空气污染浓度预报。预报分为周报、日报,烟雾警报和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措施都有效加强了城市治理力度。

参考文献:

[1] Huizheng Che, Xiaoye Zhang,Yang Li,Zijiang Zhou,John J.Qu,Xianjun Hao, "Hazy trends over the capital citie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1981-2005",Theor Appl Climatol,2009,97:pp.235-242.

[2]周涛 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月第2期,第12—16页.

[3] Petter Tollefsen, Kristin Rypdal,Asbjorn Torvanger, Nathan Rive," Air Pollution Policies in Europe: efficiency gains from intergrating Climate Effects with Damage Costs to health and Crops", 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12(2009),pp.870-881.

[4] A.R.Ravishankara,John P.Dawson,Darrel A.Winner, "New direction: Adapting air quality management to Climate Change: A must for planning", Atmospheric Environement,50(2012),pp.387-389.

[5] Anikender Kumar,P.Goyal,"Forecasting of daily air quality index in Delhi",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9,2011,pp.5517-5523.

第4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进入2011年10月后,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北京市民却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频繁入侵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竟然意外的演变成了一年中“最糟糕”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场和空气污染有关的话题在坊间迅速蔓延。事情的起源来自一台设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美国大使馆内的空气质量监测仪,这台原本只是用来给美国大使馆内部人员提供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的机器,频频发出的的“重度污染”警报被不少热心网友在微博和互联网上。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大气质量仅仅是“轻度污染”,巨大的落差让普通民众对生存环境早已脆弱的信心,再次受到了致命性的打击。

11月14日,“南京气象”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气象预报,除了人们熟悉的风向、气温之外,还多了一个“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这是灰霾真正“元凶”――PM2.5首次在南京气象预报中露脸,然而,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

纳入新“国标”

2011年10月10日、11日、12日,长沙连续三天出现雾霾天气,这样的天气不仅造成不少市民呼吸不畅,而且给出行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来自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显示,从10月1日到10月13日,13天里长沙的空气质量大多数为“良”,还有4天为“优”,仅有10月12日一天为“轻度污染”。

造成这种差距,空气评价指标起了关键作用。形成“霾”天气的主因之一是可吸入肺颗粒物PM2.5;但在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污染物包括烟尘、总悬浮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而PM2.5没有列入其中。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电厂、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和PM10(可吸入颗粒物)一样,二者均可吸入肺部,携带病毒和细菌。同等质量浓度下,单位体积内的细粒子个数越多,危害越大,即PM2.5比PM10对人体危害更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阴霾天气比吸烟更易致癌。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急性触发。

按照2005年世卫组织更新的《空气质量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PM2.5的监测纳入空气污染指标体系。而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必测项目只有PM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老三项”,至今尚未将PM2.5单列为空气质量指标。

2011年5月,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试点监测工作的通知》,在全国26个省份各选取一个城市,试点新增监测项目。新增内容就包括:PM2.5、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一种致癌物)等。今年以来,空气质量的“国标”修订会密集召开,PM2.5纳入日常监测几成定局。11月1日,我国出台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的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始对PM2.5测定进行了规范。这也是对1986年《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的首次修订,并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等城市就开始了PM2.5的监测准备工作,迄今北京的27个监测点位中,已有数个装备PM2.5测试仪,只是官方数据属“测而不发”。而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地球村“健康出行――细颗粒污染防治对策”第40期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唐孝炎就指出,“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在当时,这样的声音仍显得很“前卫”。

从PM10到PM2.5

虽然目前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PM10监测,但PM2.5已经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87年采用PM10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EPA)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

“在美国,一般是先定达标标准,然后再让各地建立监测站点,因为PM2.5的监测设备是很贵的,站点的更新也是逐步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PM10 之中包含PM2.5。”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前主席凯瑟琳•维斯普恩说,“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国家标准是100,现在年日均浓度是121,还超过国家标准21。在大颗粒是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监测并且着重治理的重点曾经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后来变成了PM10,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现在社会也在关注,我们自己实际上从几年前也开始在关注并且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研究PM2.5的问题,所以它迟早会变成我们监测的对象。”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说。

而在11月10日开幕的“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PM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明年有望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推行。”据悉,标准将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

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与美国标准比稍微松一些,即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我想这也是环保部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原因。”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高度集中,城市间大气污染物相互影响,区域污染特征呈现高度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张力军表示。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林华也表示,灰霾和臭氧在我国东部城市污染突出,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数占到了30%-50%。此外,我国对有毒有害气体治理相对落后,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气体工业排放的管理。

第5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90%

车内空气污染可能致命 抽检90%存空气质量问题

据交通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00多万辆。人们在充分享受驾车乐趣的同时,却不知有车内空气污染这个“无形杀手”相伴。

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0辆轿车抽检发现,其中90%存在车间空气质量问题。澳大利亚专家证实,新车出厂后,车内有毒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能够引起驾驶员或乘车人出现头晕、恶心困倦、咳喘、打喷嚏等不适症状,甚至导致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驾驶员在开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有条件的话,可以到有关部门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检测。

15位

上海首聘15位安全监督卫士

2003年12月16日,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在上海嘉定汽车城工地聘任15位安全义务监督员,这在全国建设系统尚属首例。

上海在建工地接近万个,仅靠全市132名专职安全监督员的监督管理显然防不胜防。此次聘请的15人均为嘉定汽车城在建项目的各施工企业专职安全员,其主要职责是,每月定期组织其他义务监督员对各工地进行互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寻找整改方法;在自己的工地挑起安全生产骨干的作用;沟通信息,一旦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受监的监督机构等,职权义务如同安监机构的专职监督员。

40%

地灾气象预防成功率近40%

第6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源气象条件

1概述

空气污染是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到2009年2月为止,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城市空气质量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冬季采暖期,北方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凶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两者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而在非采暖期,则以大量的机动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为主。相对于每周或每天而言,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

2 分析

2.1 逆温分析

大气逆温现象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一般来说,冬季逆温层较强较厚,维持时间较长;夏季则相对偏弱。通常在晴朗微风的夜间有逆温现象存在,使低层大气比较稳定,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太阳出来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使逆温层逐渐消失,大气湍流混合和垂直对流加强,有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可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上述的一场冷空气过后,却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大气科学中称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它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空气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又向下蔓延,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2.2风向、风速分析

风向、风速对大气污染物扩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风向决定着污染物输送的方向,其影响是第一位的;风速决定着对污染物输送的能力,风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输送,特别是静风时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得大量污染物在城区堆积,导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因此城市风向、风速对它的大气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风速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成反比。风速越大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就越快,当风速小于3m/s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当风速大于5m/s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至于造成严重污染。

2.3降水分析

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很强的稀释作用,在雨雪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水中,并能与水起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降低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所以降水能清除大气中的污染气体;雨滴与气溶胶相互碰撞可使粒子附着于雨滴,随着降水而使大气中的颗粒下降。据试验,降1h小雨就可以将大于10μm的气溶胶清除50%。降水与空气质量的好坏成反比,即,降水次数越多空气质量越好,降水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2.4大气稳定度分析

大气稳定度是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之一,它代表了大气垂直扩散能力的强弱。不稳定类天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垂直扩散,而大气层结稳定则不利于低层污染物的扩散,对城区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表3给出了城区全年及各季的不同稳定度出现的频率。城区全年边界层稳定的几率几乎占了一半,尤其是冬季稳定性层结高达60%以上。这种层结结构是城区各种污染源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气体不易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采暖期市区空气质量最差。

在城市,工业和家庭消耗大量的燃料,使城市成为一个巨大的热源。据统计,中等以上的城市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农村高1℃左右;城市和乡村的温度日变化有明显区别,两地日最高气温相差不大,但城市的最低气温比乡村高的多。城市与乡村的垂直气温垂直分布也不相同,这是影响城市污染扩散的重要因素。在晴天的日子里,白天地面温度较高,城市比乡村形成的混合层厚,即不稳定层厚,城市比农村更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日落之后,乡村逐渐形成了400~600m厚度的逆温层,而城市在200~300m以下仍维持白天的混合层。300~600m之间形成了逆温层,层结稳定,抑制下面混合层污染物向上扩散,这就是城市上空为什么经常存在一个污染盖,不见蓝天的原因。

3 结论

(1)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是下降的,而逆温则反之,相当于有一个锅盖盖在大气上面,这样大气就变得很稳定,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通常,在晴朗微风的夜间有逆温现象存在,太阳出来之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逆温层会逐渐消失,气流混合和垂直对流加强,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

(2)污染浓度与风速平方成反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成正比。通常风速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而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

(3)自然降雨、降雪对空气污染物能起着清除和冲刷作用。在雨雪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水中,降低空气 污染气体的浓度,较大的雨雪对空气污染物粉尘颗粒也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4)气象条件对排入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污染物得到稀释,浓度降低;它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污染物从大气中逐渐消失。因此研究气象因素对污染物作用的机理是做好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第7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福建龙岩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摘 要:近几年,“雾霾”已经引起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为了更好地提高健康与幸福生活指数,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的空气质量.为了从多方面反映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的状况,如温度、湿度、PH2.5值等,设计了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监测节点,服务器端,用户端三个部分,通过无线路由器将三者连接.运用物联网技术与微信平台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空气中各项质量指标,并通过各个采集站点的数据汇总做出有效预测.而微信用户在关注系统微信公众账号后,即可访问从分布式监测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 :空气质量检测;物联网;微信公众平台;雾霾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38-03

基金项目:龙岩学院教改项目(2014JY33);龙岩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14LY62)

1 引言

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基本上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家对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建设日趋重视,部分省、市与重点城市开展了联网空气质量检测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如气象局每天所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只能总体上描述一个城市的整体空气质量,然而实际情况中,市区和郊区、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是有区别的.同时,各大城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体检异常率上升明显.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导致,43%的城市居民表示曾出现心悸、疲劳、晕眩、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系统异常症状.当前,“雾霾”已经引起广大市民的极大关注,而对于空气质量,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PM2.5值.因为雾霾具有流动性,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PM2.5值也不同,甚至室内和室外的值也是不同的.这就迫切需要一个能实时实地监测空气质量的设备,使人们在出行时对空气质量判断有个更精准的依据.运用物联网技术与微信平台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监测空气中各项质量指标,并通过各个采集站点的数据汇总做出有效预测.而微信用户在关注系统微信公众账号后,即可访问从分布式监测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甚至每分钟都会给用户一个值,这个值能反映前5分钟的空气质量状况.因此,开发本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2],无线组网技术[3]等,通过空气质量智能分析平台来实现对龙岩市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检测、分析和报警提示.在不同区域安装若干个低功耗的空气质量监测模块,安全节能,可同时检测PM2.5、空气温湿度等指标.能够大大地提高环境监管和保护的效率.

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本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4]组成,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节点等感知设备,获取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如温度、湿度、可燃气体等.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组成一个自治网络,采用协同工作的方式,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接入设备与互联网中的其它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感知层的信息传送到互联网中,通过学习以IPV6/IPV4为核心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将网络内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一个可能互联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服务管理和大规模环境监测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可信的基础设施平台,通过大型的中心计算机平台,对网络内的环境监测获取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并为上层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接口.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集成系统底层的功能,构建起面向环境监测行业实际应用,从而达到实时监测、预警等功能[5].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3 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部分采用基于S3C2440处理器的ARM开发板,具有低功耗性能且具有射频无线收发器的功能.通过处理器内部封装的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端,实现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有害气体、粉尘颗粒溶浓度的实时检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监测节点,服务器端,用户端.通过无线路由器将三者连接;监测节点分为室内节点和室外节点,通过路由器将节点与服务器连接起来,理论上,一个网段可以支持256个节点,室内节点安装在小区的室内,用来监测室内的环境状况,有温度,湿度,可燃气体(防止煤气泄漏导致火灾及中毒),而室外节点则监测小区周围的环境,有pm2.5,温度,湿度.微信用户在关注系统微信公众账号后,即可访问从分布式监测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

3.1 分布式监测节点

组成:采用Mini2440开发板,接有USB无线网卡,温度传感器ds18b20,湿度传感器DHT11,MQ-2烟雾气敏传感器,PM2.5粉尘传感器和步进马达(模拟窗户控制)组成.室内节点结构图如图2所示.

实现功能:监测节点能够从各种传感器中读取当前环境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本地服务器.室内监测节点是对温度,湿度,可燃气体进行监测,而室外节点则监测pm2.5,温度,湿度.室内的窗户可以受用户远程控制,即室内的窗户会通过室外pm2.5的浓度自动开关.

3.2 本地服务器

实现功能:服务器主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转发,是整个系统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枢纽,服务器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将结果发送至新浪云服务器.

3.3 微信和新浪云

实现功能:新浪云服务器保存着从本地服务器上传的数据,等待微信公众平台访问.

4 具体实现

4.1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4.2 监测端工作流程

监测端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6],对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判断空气质量,在参照行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与使用,从而获得对空气质量的描述和评估,进一步依据相应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与估计(如是否关闭窗户等).监测端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4.3 服务器端工作流程

服务器端分为本地服务器和新浪云服务器,本地服务器将区域内各监测节点所采集到各项数据与参数进行处理、分析与存储等工作,从而实现对区域内空气质量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新浪云服务器.新浪云服务器保存着从本地服务器上传的数据,随时随地等待微信公众平台访问.这样,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出差外地,用户均可简单方便地了解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服务器工作流图如图5所示.

5 本系统设计的创新点

6 总结与展望

本系统实现了区域化环境监测,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远程操纵嵌入式系统.整个系统的成本较低,安装维护简单,用户只需有微信号就可以监测各区域(如小区、车站和个体户区域等)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可方便地为其它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郭晓雷.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综述[J].科技传播,2011(15):14-17.

(2)马寅.物联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2(8):78-80.

(3)梁子君.宋志宏,张博,等.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集方法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39-41.

(4)孙其博,刘杰,黎羲,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33(3):1-9.

第8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摘 要:当下,“雾霾”成为了最热的话题,正是人类盲目地向大自然索取,试图最大限度的利用环境谋取财富,忽视了环境的内在价值,严重的破坏了人类自己的生存根基,“雾霾”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关键词:雾霾;成因;危害

近期,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

一、什么是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是指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更主要的是污染排放原因。从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同时空气质量的逐渐恶化,阴霾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重。这种阴霾天气现象与雾的出现不仅作为对空气质量的审核同时也作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称之为“雾霾天气”。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雾霾”中存在的有毒颗粒主要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使用柴油的大型车,例如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他们的排放量均为PM10,除此之外,小型车因为使用汽油,但是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同样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更容易导致雾霾的严重产生。再有就是北方冬季烧煤所产生的废气,即使已经在政府的政策下扒掉了一部分烟囱,但是污染问题依旧存在。第三则是各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渣。比如冶金、机电制造业生产,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所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上产生的扬尘。灰霾则是气象条件和空气中大量颗粒物相结合的结果,首先,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的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其次,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正是因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猛增,因此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产生了“阴霾天气”。

三、十面“霾”伏为中国发展敲警钟

城市化和住房被视为发展消费经济的基础,但初期的效果可能与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非常相似。美国全国亚洲问题研究所专家米卡尔・赫伯格说:“要完成这些城市发展任务,必须有钢铁、水泥、玻璃、化工制品、重工业及电力,这一切都会拉动煤炭消耗。真正降低能耗的是向服务业占更大比重的经济模式转变。”中国可能仍需5至10年才能感受到经济转型的环境效益。

以北京市为范本,北京市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探索研究在这次的雾霾治理工作中有着突出的成绩,但后续的保持工作还是非常艰巨。北京市向着2016的标准,应该更好更快的完整这个艰难的任务,做好全国各省市的表率。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该如何治理雾霾天气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重中之重:

(1)首先各省市应该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严格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制定达标规划,组织力量尽快开展相关治理工作。以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途径、阶段目标以及技术研究为学习对象,投入资金深入地研究PM2.5的同时,及早开展PM1.0的治理工作。强化PM2.5治理,倡导各地人民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2)在北方各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此区域,建立国家考核指标。严把企业建厂这个门槛,把门槛放高,加强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落实到具体法人,加强处罚机制。《大气污染防治法》最新修订草案的一大亮点为提高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如对于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处罚额度,由原先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提高至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运转污染防治设施的处罚额度也将从五万元以下提高到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实施控制煤炭的消费总量。限制并实施对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作。实施多污染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物的排放总量。

(3)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形成的污染已成城市顽疾,国四排放标准今年实施迫在眉睫。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提升车用燃油清洁度。建立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加强监管用车环保检验的机构,全面控制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

(4)学习北京市辖区大气雾霾的预报系统,风险信息和预警能力需逐渐形成,进一步探索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平台。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实行重点排放源限产限排、机动车限行等应急措施,积极向公众提出防护措施的建议。

总之,环境问题的管理及政策设计,已经迫在眉睫,政府应加强对空气污染的监管,设计最有效的政策,尽快解决当前空气污染问题,让我们的呼吸不再受限。(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4).

第9篇:北京空气质量预报范文

体积小危害大

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一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的1/20。虽然PM2.5只占地球大气成分中很小的比例,但它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粒径在10μm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PM10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而PM2.5的粒径比PM10更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输送距离更远,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PM2.5更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深部,可在人体细支气管沉积到一定的浓度。PM2.5与肺组织细胞接触后,吸附其上很难掉落,会刺激肺部并损害肺组织细胞,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一系列疾病;它还会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会溶解在血液中,危害甚巨。

因此,气象学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PM2.5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比沙尘暴更甚。大量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PM2.5对机体心肺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存在明显影响,大气中PM2.5浓度的上升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产生、肺功能减弱及哮喘的发病呈正相关:大气PM2.5对数浓度每增加1个单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增加1.68倍,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的危险性增加1.79倍。

来源广难分辨

既然PM2.5“罪孽深重”,那为什么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很难把它“揪出来”呢?这是因为PM2.5的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PM2.5既源于一次颗粒物排放,也源于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NH3)等气态前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主要由尘土性微粒和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两大类组成,主要来源于工业锅炉排放、汽车尾气、船舶排放等。二次颗粒物主要由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物组成,其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大气中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和NOx通过均相或非均相的氧化反应形成酸性气溶胶,再和大气中偏碱性气体NH3反应生成硫酸铵(亚硫酸铵)和硝酸铵气溶胶离子。另外,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VOCs气体与空气中OH自由基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有机气溶胶。

广泛的来源造成了PM2.5的化学组成相当复杂。其具体组成和一次、二次颗粒物所占的比例因地域及污染源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甚至季节也会对之造成影响。

目前,人们已知PM2.5的主要成分包括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各种金属元素(如钠、镁、钙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又如铅、锌、砷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更加麻烦的是,PM2.5不全都是球形,其状貌千奇百怪。

方法多效果异

由于PM2.5组成的特殊性,实现其自动监测的难度远远大于PM10,不能简单地用PM10的测量仪器去测PM2.5。

从原理上讲,PM2.5的测量方法主要有3种:重量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吸收法。这些也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

其中,重量法是PM2.5测量的基准方法。它借助采样器用滤膜收集颗粒物并对其进行称量,结合采样流量获得PM2.5浓度,监测准确度高,因此可以作为基准。但重量法周期太长,一般只用于污染水平评估和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分析研究,不能用于实时监测。而微量振荡天平法、β射线吸收法的监测周期短,能测量PM2.5的小时浓度,一般用于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预警。

微量振荡天平法用颗粒物重量变化引起的振荡频率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而β射线吸收法是通过颗粒物对β射线能量的吸收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

令人遗憾的是,微量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吸收法及基准方法(重量法)测出的数值均有10%左右的差异。目前没有哪种方法可以确保在任何地区、任何环境下实时“精准”地测出PM2.5。为了满足监测数据及时的需要,如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连续在线自动监测仪器开展PM2.5的监测。

国内外有区别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