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高级护理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护理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级护理专业

第1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学生人数占据全院学生总数的半数,高职英语课程作为服务于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的语言实践课,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与护理专业结合、渗透会使我们更加接近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院护理专业的英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年是基础英语《大学英语》,第二学年为行业英语。现就我院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讨。

一、确定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是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听说阅读能力,从而满足护理工作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后续护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方法与手段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即“任务提出—任务实施—任务展示—任务评价—任务完成”。该模式融教、学、做、评为一体,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有助于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任务,把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教学活动围绕任务展开,引导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听、说、读、写、译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翻译法等。灵活采用传统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目前配有6个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室、大量课件、《大学英语》、《高职护理英语》精品课程网站这些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可以得到基本保障。

三、明晰课程设计,重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为:服务专业、突出应用,强化素养。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强化素养”的理念和“必须、够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认知规律,归纳课程单元,确立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序化学习过程,确定教学重难点,构建本课程内容体系,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阅读、写作、翻译等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本课程目标,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0个主题单元,按照认知规律,将知识、能力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序化。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听、说、读、写、译训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在听说部分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实际应用的真实语料,即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阅读可增补护理英语阅读,像感染控制、护理程序、护理诊断、急救等内容;归纳专业单词的特点,加强专业词汇教学。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既注重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突出为公共课专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理念。另外将人文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大学英语》第一学期不再组织期末考试,以学生参加12月份的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成绩为课程期末成绩,通过考试者获得4学分。第一学期未通过者可继续参加第二、三、四学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累计第一、二、三、四学期仍未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期中参加补考。

第二学期:《大学英语》第二学期末对在原班上课和提高班学习的所有学生进行期末考查,成绩合格者获得2学分,未通过第二学期考查的学生可在第三学期期初参加补考。

这种方式取消了原来的期末考试,但并不以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为唯一目标,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重点强化基础知识,结合高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衔接专业。所以这种方式目前是可行的。

五、课程成果及特色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摸索和实践,护理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学生认可。该课程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并且授课教师在学生评教中反映良好,这两年每学期学生评教分数都较高。二是社会认可。近两年护理专业学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通过率逐步提高,由2010年的38%到2011年的53.37%,增强了我院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力。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英语大赛,成绩突出。2010年国护0801班宋丽华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省一等奖,2011年英护1002班卓静获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湖北赛区)复赛二等奖。

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职业性。课程立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在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护理工作岗位中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2)实践性。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听说阅读训练,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发挥了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功用。

六、问题与对策

1.缺乏完整体现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需开发为护理专业服务的大学英语校本特色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虽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扩展、增添以及必要的置换,但内容零乱分散,分布在目前使用的多种教学资料中:《希望英语》、《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护理英语》、《高级护理英语教程口语分册》学生用书(口语分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全真试题精解+模拟测试》。高职护理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并使之和护理专业融合[1],教材应使教师和学生易于找到语言与专业的连接点,提高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应尽快组织课程团队编写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特色教材。

2.缺乏双师素质教师。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2]。学院要有计划地培育这类教师,创设培训机会,联系临床医生做讲座或上示范课等。教师自身也要自学或进修护理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高职护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三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南

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94-95.

第2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解决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指出了高职护理专业现行的英语教材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临床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职业人才的目标。并就更新教学理念、师资力量培训、完善评价体系等,提出了应对措施。

高职护理学校的英语教学应适应其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毕业后从事临床及社区护理工作、并能不断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高级职业人才。然而,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切,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和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来源。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把英语当做知识来传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讲解生词、分析课文、讲授语法等;在教学过程的总体上,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使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成了消极被动的语言接受者,成了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几乎成了单方面的过程,而缺乏师生间的双向交流。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即使学生把语法掌握得很好,并记住了更多的词汇,但由于在实际情景中缺乏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会很难适应高职护理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高级职业人才的目标。

由于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语言实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了课堂活动缺乏多样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大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我院高职护理专业现在使用的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英语课程的内容与护理专业的临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联系不够紧密,很少结合医学的临床内容。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很少接触医学词汇,不能听懂简单的医嘱,甚至不能进行简单的医护对话。

(二)应对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适应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为了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的技术人才,应确立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念,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克服聋子、哑巴英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激励者和控制者,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并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已成了高职护理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英语教学也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和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不断提高自信心、增强主动性,既而开发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2.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可选择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学生应变专心听讲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并合理调整各项活动,要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日趋广泛,逼真的图像、丰富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会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手段,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调动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素质教育,开发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英语教材。高职护理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并使之和护理专业融合在一起。除了开设公共英语课外,我们还应适量开发校本护理的英语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并使之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

4.结合专业施教,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高职护理学校的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请临床医生到学校讲学,把临床的最新信息带进课堂中。

5.注重能力考核,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存在许多弊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是考前突击复习,方法也只是死记硬背,考试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且考核内容和形式也值得商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除了考试成绩以外,还应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另外,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也应成为评价必不可少的部分。

高职护理教学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依据、服务为宗旨”。如何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根据临床需求,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高职护理学校的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励和启发学生把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第3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保障。高职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对高职院校及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省“技能高考”招生改革是高职院校招生制度发展的突破。“技能高考”以实践能力本位为导向,有利于构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有利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权,有利于为社会选拔输送专门人才。[1]

所谓“技能高考”是湖北首创的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推出的一项重要的招生考试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只针对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考试为辅,技能考试由指定的几所院校组织实施,文化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时间与普通高考同步,“技能高考”录取时间和普通高考录取时间同步进行。[2]

从2013年起湖北省开始实施护理专业技能高考,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作为组考院校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功地组织实施了两年的护理技能考试工作。通过对这两年的护理技能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护理技能高考相关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建议,从而提高考生的护理技能成绩,让在技能方面有才能的中职毕业生能够更加顺畅地踏上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这座“立交桥”,同时增强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护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分析

护理专业技能考试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类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技能训练内容,依照《国家护理职业技能标准》的初级护士技术等级标准。要求考生能按照考试要求,独立完成考试项目的操作,并能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相应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3-4]

护理专业技能考试由护理专业技能应知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考试总分为200分,其中专业技能应知考试成绩占30%,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占70%。

1.技能应知部分。主要内容为住院环境及护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清洁护理、患者饮食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排泄护理、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静脉输液和输血等八个章节中与实践技能操作相关的知识。

2.技能实践操作部分。由必考、抽签考试及自选考试三部分组成。必考项目为无菌技术铺无菌盘(半铺半盖法),抽签考试项目为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戴无菌手套,自选考试项目为铺麻醉床、测量血压及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设置不同的考试方式,既考查对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掌握情况;既兼顾了技能考核的覆盖面,又考虑到了考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及倾向,以人文关怀的角度照顾了考生个性化的选择。技能实践操作考试中涵盖有护理职业素质的内容,结合国内外护理最新动态,在个别项目中引用了最新的国际训练标准。

二、技能考试分析

1.成绩分析。

(1)总评成绩分析,见表1。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各中职学校和考生对此次技能考试工作较为重视,取得较好的成绩,效果满意。

(2)单项成绩分析,见表2。从应知部分的考试成绩来看,不及格率较高,说明考生对专业技能基础知识考试不够重视,在与技能实践操作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还较为薄弱,准备不充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对客观题难以把握、判断不准。

从技能实践操作部分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都在75分以上,说明考生对技能操作普遍较为重视,认知度较高,大多数考生能准确熟练地完成此项操作,技能操作掌握得较好。

2.操作考试过程分析。

(1)铺无菌盘(半铺半盖法)。此项操作要求考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正确准备用物,能正确识别与判断无菌物品,清楚划分无菌区域与非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能正确履行职业技能规范并符合职业标准。从考试过程来看,部分考生着装不规范如未戴口罩、帽子等,不能正确准备操作用物和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污染。说明各中职学校训练标准不统一,考生无菌观念有待加强。

(2)徒手心肺复苏术(成人)。此项操作是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要求考生能快速识别并判断呼吸或循环情况,迅速对呼吸停止患者实施呼吸支持、心脏停搏者实施胸外按压及时建立有效循环,施救后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价。从考试过程来看,部分考生操作顺序先后颠倒,约35%考生心脏按压定位不准,按压姿势不规范,胳膊弯曲;约40%考生人工呼吸操作无效,吹气时胸廓未隆起;约20%考生仍然按照旧复苏标准施救,先人工呼吸后心脏按压。可见,各中职学校在此项目中未按照考纲和操作标准进行训练。

(3)戴无菌手套。此项目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保护患者和自身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技能。要求考生能明确戴无菌手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知道无菌手套污染的处理方法,能准确地戴好无菌手套,操作规范符合无菌要求,应用到位。从考试过程来看,大多考生不注意细节,操作中违反无菌原则的人较多,说明考生无菌观念不清,未明确考核的目的,取得高分的考生较少。

(4)铺麻醉床。此项目是确保手术患者安全舒适的基本技术,要求考生能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和手术部位准确判断铺床目的,动作连贯、手法轻稳,能正确运用节力原则。从考试过程来看,发现部分考生未按护士工作规范着装、多余动作较多、动作不流畅。

(5)测量血压。血压是生命体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要求考生测量部位准确,操作规范、熟练,测量结果正确。从考试过程来看,发现部分考生未和患者有效沟通,没有进行操作前的核对及评估便开始操作,没有检查血压计、听诊器各部件的完好情况,测量时放气速度过快或不均匀。

(6)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此项目是临床上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的重要治疗手段,要求考生操作规范、无菌观念强、动作熟练、关心体贴患者。从考试过程来看,考试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未按要求着装,操作时未佩戴口罩,爱伤观念不强,表现在未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止血带绑扎时间较久。

3.操作考试过程共性问题。

(1)护士基本职业素质尚有欠缺。表现在技能操作考试中多数学生着装不规范,如没有佩戴口罩或护士帽,还有部分考生举止、礼仪不够规范;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不够,多数考生在操作过程中既没有与主考教师及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也没有操作环节的必要解释。

(2)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多数考生既不注意对自身的安全防护,也不注意对操作对象的安全防护。在技能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如不能按区域放置无菌物品,随意跨越无菌区,导致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污染,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脱手套时接触到污染面,没有有效地保护自己;铺床时不佩戴口罩,导致灰尘、飞絮进入到自己的呼吸道,从而给自身安全带来风险;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时不核对医嘱、药物,不查对病人,这些均说明考生安全风险意识低、质量意识较差。

(3)规范意识不高。较多考生未按标准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三、护理技能高考对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启示

1.强化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多数考生能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说明护理操作技能作为考生必须具备的“硬素质”已基本被掌握,但操作中涉及的护士基本职业素质方面如着装、举止、礼仪、沟通技巧、应急能力、人文关怀等相对较薄弱。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护士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护理操作训练时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职业素养。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护理技能考试中,心肺复苏操作考试标准采用的是2010国际复苏指南标准,新标准相对于旧版本在基本生命支持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变更,如去除了“看、听、感觉呼吸”的步骤,流程方面也由2005版的A-B-C改为C-A- B,但考试过程中仍有近半数考生未按照新标准进行操作。再如,“腕带”作为近几年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患者身份识别标志,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外,必须核对腕带,实行双向核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但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只有少数考生同时对患者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操作的规范和标准。

3.采用案例教学。护理技能考试中不管是应知部分还是实践操作部分都涉及案例分析,要求考生具有系统思维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教会学生分析案例的思路或程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质量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针对考生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的现象,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例如,采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置于模拟操作场景中,体验护患角色心理,加深对病人角色的认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身和操作对象的安全防护意识,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4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转贴于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6-27.

[3]华危持.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3):136-139.

第5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护士 专业能力 影响因素 提高策略

护士专业能力是临床工作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也是护士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反映。护士的专业能力也是护理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最重要的能力。而专业能力的界定一般为护理教育与课程的设置提供方向[1]。我国护士专业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同科室的护士专业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2]。通过随机对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专业能力和相关因素进一步探索,对专科的护士培养提出重要的建设意见。通过对护士工作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护士专业能力的因素,探索出符合护士专业能力培养的模式。

1资料

1.1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法,选择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护士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调查。所选均为女性,年龄选择20~46岁,平均年龄(31.25±3.12)岁;学历:本科以上26人,大专50人,中专4人;职称:护士9人,护师65人,主管护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龄1~25年,平均护龄(9.84±4.56)年;工作时间2~25年,平均工作时间(6.12±4.13)年;有42人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有35人曾经接受过系统的培训。

1.2研究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与护士专业能力等条目构成。对调查问卷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做好问卷的现场核对与回收工作,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6份。

1.3统计学分析

问卷采用具有逻辑纠错功能的Epidata3.02软件录入,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A=0.05,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引入变量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水准为0.10。

2结果

护士专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要根据不同的人口学特征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士既要掌握护理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技能,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这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来说,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对80名护士的调查发现,临床护士都具有较好的护理水平,较多的实践机会,且都处在适当的学习年龄段,可以更好地掌握好护理专业能力和运用能力。经调查发现,自评较差的专业能力一般为护理的科研和护理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很小一部分护士能熟练掌握医学的统计学方法,正确应用理论知识,对护理工作的建设和新的项目进展主动掌握。可见,护士对于护理科研与护理管理工作缺乏熟练的掌握,这进一步制约了护理工作科学的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培训中要加强护理人员科研知识与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护理的专业能力。

护士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也有利于护理专业能力的提高。护士做好护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护士更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更好地开展工作中的管理,增强护士间沟通和有效表达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使护士对于专业能力在提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减少由于工作产生的阻力,既能增强工作满意度,又能产生工作成就感。

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是有效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途径,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护士进行医学的再教育、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已经是医院的管理者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此次研究发现,护士是否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接受培训的时间、接受培训的方式等因素是直接影响护士专业能力的因素。实习护士毕业后,至少要接受四周以上专业培训,才能得到专业能力的提高。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要进行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培训,以一定的考核管理制度,进行基础培养,再结合护士的学历基本情况,制定出至少大于四周的培训课程。培训的内容一定要结合专业的知识与基础技能,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加强研究及管理内容的培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培训的工作现状,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能力的,能够胜任工作的护理人才,使护士护理工作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和发展,为我国护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向敏.护士素质评价科学化初探.实用护理杂志,2012(7):47-48.

第6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翻转课堂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基础护理学期中考试内容为排泄护理、药物护理两章,总分100分,其中客观题72分,主观题28分。13高护7、8、12班是老师甲上课,9、10、11班是老师乙上课,9班和12班是翻转课堂实验班,另外4个班级为对照的常规教学班级。这6个班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从12个班级中选出同质班级,具有可比性。

1 期中考试成绩描述

7-12班的任课老师、最高分、最低分、成绩平均分及不及格人数如表1。

2 结果

2.1 方差齐性检验表

从表2可以看出,显著性为0.064,大于0.05,认为各班级客观题成绩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

2.2 方差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总离差平方和为35535.443,组间离差平方和为4135.687,组内离差平方和子31399.756,在组间离差平方和可以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19.150;方差检验F值为8.851,对应的显著性小于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认为六个班级中至少有一个班与另外一个班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多重比较表

从表4可以看出,班级9与班级7、8、10、11、12中的任意一个班级显著性都小于0.05,可以认为9班与其他任意一个班级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班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和分析

9班本次考试平均分大幅少于其他班级,12班与其他班级差异不大。分析原因如下:

3.1 老师方面

两位老师都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不是很丰富,但是她们非常勤奋也非常辛苦,课前两位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微课、导学案、视频、课件等教学材料,又要联系电教中心和准备网络、教室等硬件设施。通过多次课堂听课,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讨论、交流和扩展所学内容,演示正确,以身作则。现有的班级学生接近六十人,两位老师除了备课和上课花去大量精力外,课堂要兼顾所有的学生比较困难。老师甲来校刚满两年,担任班主任刚满一年,亲和力较高,可能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因此对自己没有高要求,个别学生甚至完全放松自己。

3.2 学生方面

从近两次的学生反思来看,学生想法很多。部分学生对于选为实验班较为骄傲,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这种方式感到新奇,积极配合,过一段时间就失去兴趣了,部分学生认为基护太简单了,不用下功夫。课堂上课时,每次汇报和展示的都是那么几个同学,个别同学不太积极参与。9班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管是理论课还是练习课,都不积极参与,已与班主任和学生本人沟通。

3.3 硬件方面

目前网络带宽不够,用的是家庭用路由器,学生下载微课和视频等资源要很长时间,经常登录不上去,不足支持以班级五六十位同学在线或下载。现在对学生检测是两位老师打印练习题进行课堂检测,这样既耗纸张又耗时间,并且全部学生的检测结果不能立刻反映出来。现在用的教室是原来的实训室,学生上课期间老师在整个实训室来回跨度大,可能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4 建议

4.1 尽量小班教学

翻转课堂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匀出时间来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现有的班级规模较大,接近60位学生,老师不足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建议以后再进行翻转课堂时,尽量小班教学,并且多关注较少发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课前分发的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学生的整体学习会支离破碎。建议两位老师上课期间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4.2 建议也在三年制护理学生中开展翻转课堂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相对而言,学习习惯不佳,未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导学案,没有利用导学案去学习书本知识点。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经过这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非常普遍,练习也积极主动,未来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比较好。

4.3 教室、宿舍、实训室网络全覆盖,建立学习和检测的平台或APP

第7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实践效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来源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等,其中高职高专方向的护理人员较多,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相关教学方式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核心内容是研究护理专业方向院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为此选取了院校内两级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校内护理专业2013级与2014级学生各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2013级学生分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分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学生有男生4名,女生46名;实验组学生有男生3名,女生47名。

2.方法

(1)对照组培养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专业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述理论知识,其课程教学由校内教师负责,课程设计为常规方案,初级为护理基础学教学,第二学年逐渐加入急重症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见习培训。

(2)实验组培养方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机构选择:经由专业的承办组织选择临近3家医院为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参与教师。

课程体系设定:第一学年与常规教学方案一致,讲授基础护理学理论,第二学年开始进入分化课程设计,以急救与ICU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为参考,强调专业领域与全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进行融合,建立综合教学方案。以急救护理相关需求为核心,合理地压缩理论课时,加强专业课程与常见急症患者护理技能的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课程教学由校内所筛选的教师以及院方所提供的急救护理专业护师或教授组建师资团队。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院内教师主要负责实训及技能培养方面教学。其中,实训课程教学于院内建立模拟仿真培训环境,由责任教师进行过程监督,之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整合教学方式:急救护理工作所面对的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变化快、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等工作,因此,需要结合其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课程设计,可建立模拟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单项急救技能与多人综合急救配合能力等。

建立考核体系:由校内教师与院内教师以及参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制订考核体系。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不同的考核,其中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实际操作能力与应急能力考核为主。

3.评价方法

根据所要调查的核心目的,对参与学生及教团队进行教学方案的回馈意见调查,同时调查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二、结果

1.学生与教师对教学方案的反馈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课程设计、大部分教学方式、实训课程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大部分教师对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

2.人才培养效果对比

经对两组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反映出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急救护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三、讨论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基于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对急救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学中逐渐增加了急救护理相关专业。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掌握充足的急救类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其掌握急救技能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因此,在对此类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显然不能够充分满足急救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此,应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院校合作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参与的教师与学生均对院校合作培养的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高职高专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等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第8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 高职 护理专业 基础护理学 实验实训 问题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5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not outst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is single, the old teaching mode. Here the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al;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problem; reform strategy

基础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护理基础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必须要重视基础护理学课程教育。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育中,要能够积极完善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实训环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基础护理学教学要突出实验实训教学,要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促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然而在高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基础护理学教师要能够积极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模式,以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发展,促进人才的有效培养。

1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

基础护理学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实验实训教学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实验过程的组织都是有教师安排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实验实训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被动地识记教师的操作流程。即使学生进行练习操作也是在模仿教师的动作和操作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2 传统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缺憾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如下:教师准备实验实训材料内容、教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进行技术示范、学生回示、分组练习、总结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师过多强调的是精确的操作程序,强调的是规范的操作技能,学生只能进行模仿操作,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处理分离状态,缺乏内容与操作技术的上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学生只能掌握单项的操作技能,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1.3 学生对实验实训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验实训环节,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跟着教师做就行,自我主观能动性在实训环节中得不到充分挖掘,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认为,实验实训参与不参与,学不学都无所谓,到毕业实习后,再进行学习,也不晚。一些学生认为,作为一名护士就是做一些诸如注射、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能应付工作,因此,实验实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就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实验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中,现行的考核标准存在问题。考核标准只重视实验实训操作流程,操作细节,操作时间。这种考核标准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实践活动,考核靠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不考的内容的学生就不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实际模仿一些操作动作,对操作结果不能进行批判性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

2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2.1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保障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出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能够对课堂实验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出难度适中,切实可行,可以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能够增加学生实验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完成一个个实验实训任务,获得有效的发展。

比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这些目标设置就是较为成功的。比如,能够应用本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无菌操作原理,编制出一套有新意的6项无菌操作程序等等。只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效参与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2.2 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立足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收集整理各种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要能够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善于挖掘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不断丰富教案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案设置中,要避免内容的重复,保障学科间的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找好课堂实验实训的切入点,突出重难点内容,适当安排演示实验,安排一些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更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为实验实训课堂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项目任务教学法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实训教师是知识技能传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在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中,病史的采集及评估、病例分析、护理程序设置、护理措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后的护理过程总结都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基础护理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能够以项目任务教学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

推行项目任务教学法,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实践过程,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实践步骤。学生需要自己设置护理程序流程,选择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搜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党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引导就可以,学生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验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 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培养实用人才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目标是为了通过实验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护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能够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实验实训的内容选择,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要能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临床技能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内容。要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在实验实训环节们可以通过情景演示、录像观摩、实验室操作训练、模拟人体操作、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多元化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人才进行培养。要能够实施分层技术训练,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专项技能,发展学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能够通过多元化、分层次的技能训练,有效培养护理技能型实用人才。

2.5 灵活利用示教手段

示教是一种传统实验实训手段,是保障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现在提倡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示教手段的灵活应用也是必要的。作为教师,要灵活把握示教的时机。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教,是为了让学生对新操作技术的程序、要领和操作步骤规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示教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领,能够逐渐熟练地进行自主操作。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提出的问题,适当通过示教的方式进行问题处理,通过这种示教方式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引导。在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处理。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虽然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必要的示教还是不可缺少的,示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效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

2.6 完善考核评估环节

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主要是对学生操作过程,操作技能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完善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环节,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完善预习阶段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病例设计内容是否新颖,学生设计方法有无创新,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实训用物准备是否齐全等多方面的评价。第二,完善实验课堂表现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课堂表现情感态度,课堂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操作是否具有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这主要是对学生操作程序是否完整,随机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完善评价过程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验实训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要通过创新评价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通过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去,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肖勤.浅谈如何提高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J].品牌(下半月),2015(4).

第9篇:高级护理专业范文

关键词:执业考试;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

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注册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入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护理教育的开展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的速度缓慢,管理质量落后世界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1日执行新的护考大纲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考核,增加了护考的难度。护士执业考试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纵观国内外护理教育及执业考试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护考综合能力测试要求,通过不断变化的护考大纲和历年护考情况,深入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客观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生护考通过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护理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与执业考试接轨并为临床提供优质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全分院乃至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教学对象为本院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12级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挑选2个班作为普通对照班,另外2个班作为实验班。我院同级所有学生均经招生统一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

1.2教学方法

普通对照班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采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尤其在理论教学中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结合历年考点进行串讲,教学中每一章节每个内容都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历年考点串讲,实验教学和考核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1.3评价指标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等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

2结果

2.1两种教学模式执业考试通过率成绩比较

3讨论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我国目前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极少。本课题重点解决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及临床实际脱轨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模式,通过对现有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护士执业考试和新世纪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实行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此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护考大纲及历年护考情况、相关病案融入常规教学及考核中,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和就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就业岗位对高职护理人才标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推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在护士执考通过率上两班虽没有明显差异,但用人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显示,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对照班。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全国各类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执业考试、临床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若能广泛推广,对于提高本校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许燕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凌玉.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6).

[2]汪存友,于嘉元.于惊涛;美国注册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线设定概况[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

[3]潘晓锋.从护士执业考试谈改进护理专业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2008,(9).

[4]陈红,郭兰君.护理职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