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春天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春姑娘把音乐种子撒向了林间,林中大大小小的鸟儿唱起了每秒的歌曲,整个森林都浸在歌声中了,她把音乐种子撒向了小溪,溪水哗啦啦的演奏者音乐,她把种子撒向了花坛,叶子沙沙的伴奏;
3、我眼中的春天是一位细心的化妆师,她让小草破土而出,露出嫩绿的小芽,给大地染上了一片绿色,她让树枝长出毛茸茸的嫩芽,变成嫩叶,换上崭新的绿装,那些姹紫嫣红、各式各样的花朵,像五颜六色的地毯,把大自然点缀的更加美丽;
4、春天悄悄地走了,她给大地播下了美丽和希望的种子;
班级
姓名
学号
1.
本学期学过的四字词语,你还记得吗?快来填一填吧:
四(
)(
)家
(
)穷水(
)
(
)(
)叠翠(
)消云(
)
(
)山大(
)
风景(
)(
)
(
)(
)虚传
一(
)不(
)
金光(
)(
)
(
)(
)闻名
秀丽(
)(
)
山(
)水(
)
一(
)独(
)
点点(
)(
)
蒙蒙(
)(
)
(
)(
)环绕
(
)(
)茂盛
风光(
)(
)
热(
)好(
)
坐(
)(
)天
无(
)无(
)
大雪(
)(
)
太阳(
)(
)
安居(
)(
)
(
)(
)路陡
(
)面(
)方
笑容(
)(
)
神气(
)(
)
摇(
)摆(
)
(
)信(
)疑
(
)张(
)望
(
)摇(
)摆
信(
)(
)真
(
)影(
)踪
百闻不(
)一(
)
2.
考考你,有关春天的词语还记得吗?填一填:
(
)(
)争艳
花(
)柳(
)
(
)色满(
)
(
)苞欲(
)
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多少:
3.动物成语知多少,填一填:
(
)假(
)威
(
)飞(
)舞
漏网(
)(
)
(
)鸣(
)吠
(
)(
)添翼
(
)吞(
)咽
害(
)之(
)
(
)弓之(
)
如(
)得(
)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4.形容“言语”的四字词语:
少(
)寡(
)
豪(
)壮(
)
5.有关风的四字词语:
风(
)日(
)
和(
)细(
)
(
)平(
)静
(
)调(
)顺
你还知道哪些与“风”有关的四字词语:
6.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天气现象的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
)(
)雾散
微风(
)(
)
冰(
)雪(
)
风雨(
)(
)
(
)(
)缭绕
(
)(
)刺骨
鹅(
)大(
)
(
)闪(
)鸣
(1)傍晚,(
)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2)清晨,(
),一片朦胧,连路都看不清。
(3)一阵风过后,(
),周围一下子明亮起来。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1)日月潭周围有许多(
)。
(2)黄山有许多(
)的岩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事情叙述清楚、完整;正确使用动词;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读题目,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巩固思维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想象,热爱大自然,喜欢春天,并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次作文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小笔头”。自己认真读一下题目的要求和例文,看看这次的“小笔头”要求我们写什么。(学生回答)
这次作文要写春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写:写一首小诗;写一件有关春天的事情;编写一个关于春天的童话故事;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在画的下面写上文字。
二、找素材,选素材
1.找素材
春天来到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你在春天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关于春天的信息说出来。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画思维图。)
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闻到的春天味道、想要在春天做的事情,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思维图的样子,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的思维图画出来。
2.选素材
在你画的关于春天的思维图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把它选出来。一会儿我们就写我们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或者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三、结构安排
我们每个同学都选择好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你们都想怎么写呀?是写一首小诗,写一件事情,一个童话故事,还是画一幅画,在下面配上文字呢?(指名学生回答)
1.写一首小诗
就要按照诗的格式来写,请看第一课《春的消息》。
风,摇绿了树的纸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
句子都比较短,一个内容写一个段落。
2.写一件事情
如果你要写关于春天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是怎么开始的,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结果写清楚。
3.写一个童话
童话中的人可以是真实的人,也可以是小动物、花草,他们都会说话。比如:
小刺猬学唱歌
一天,刺猬妈妈让小刺猬出去学唱歌。
小刺猬走到公鸡音乐房。公鸡老师说:“你是来学唱歌的吗?我来教你吧”,说完就喔喔喔的唱了起来。小刺猬怎么学也学不会,就去喜鹊音乐房了。小刺猬说:“喜鹊,你能教我唱歌吗?”喜鹊很高兴答应了,并喳喳喳的唱了起来,小刺猬还是学不会。又去小猫音乐房,小猫又教他喵喵喵地唱歌,小刺猬还是学不会……
4.画一幅画
可以在我们的作文本上用彩笔画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一定要写上画的是什么呀,要不别人会看不懂的。把你想写的画成思维图吧。
(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思维图,教师指导:怎样安排结构,给别的学生示范。)
四、指导写具体
根据学生画的思维图,具体指导。注意使用上学到的作文知识。
1.注意动作描写
如:春天,我们折下一枝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搓一搓,使绿色的树皮略略熟软,猛一下抽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顺地呈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作者是怎么制作柳笛的:折下柳枝——拿小刀切割整齐——搓一搓,使树皮熟软——猛地抽出树枝。)
在自己的作文里,如果有动作,一定要把动作写明白。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当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在春风里沐浴时,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清晨,露水还浸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春天的景物的时候,如果用上一两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作文就非常棒了。
五、自主写作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课堂教学作精心准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春天,捕捉春天大自然中精彩的点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同学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助,多种渠道的搜集,收集大自然中有关春天的资料,例如去山村、田野拍摄照片,去花园、果园摄影,参加植树、放风筝等活动。
2.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充实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理解、热爱。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描写春天的字词、诗歌、故事、歌曲、音乐作品,以及绘制的图画等,教师把他们在生活中、网络中搜集的与课文词句及内容相符合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制成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柳树醒了》这一课时,课文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喜欢。但由于诗歌每段的形式是一样的,学生背诵起来时很容易记错。于是,笔者启发学生想象,在寒冷的冬天里,柳树跟青蛙、刺猬等动物一样,一直在睡觉。春天来了,她还没有醒来,她的好朋友就来叫她了(课件出示:天空春雷一声响,地上一棵棵柳树摇了摇身子就醒了)。醒来的小柳树,由于睡了一个冬天,身上有点脏,怎么办呢?这时她的另一个小伙伴来帮忙了(课件出示:春雨沙沙,给柳树洗澡)。洗完了澡的小柳树会有什么感觉呢(课件出示:柳枝渐渐吐绿,向下垂)。柳树洗完了澡,全身湿漉漉的,这时春风也来帮忙了(课件出示:春风吹动柳枝,柳枝飘荡)。小柳树精神起来,引来小燕子在她的秀发上飞来飞去捉迷藏,小柳絮也飞起来了(课件出示:一双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柳树上沾满上面结满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绒毛随风飞散)。这样一引导,学生顿时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很快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
一、何谓预习
“预”就是准备,“习”就是学习,所谓预习就是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好的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人错误理解预习,认为预习就是提前学到知识,特别是低年级的预习,家长认为预习就是把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学习内容都记在脑子里,要不就认为预习就是死读书,把生字读几遍,课文读两遍。这种错误的理解令很多孩子在预习时感觉很累,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教学辅助用书比较多,孩子预习时把辅助用书的一些内容抄写在课本上,这样的预习效果很低,还会让孩子养成惰性。
低年级孩子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他们的朗读、口语交际、作文等都刚刚起步,理解、思维、记忆能力都较弱,因此,教会他们从小学会预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预习的方法
1.看与说。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注重插图,插图在语文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说一说图意。低年级的教材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爱看、爱说,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如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中的插图,韵文里都是有关春天的词语,插图里也都是有关春天的景物,让孩子看图说话,既可以加深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听与读。低年级学生的预习更侧重于读的培养。如阅读图文并茂的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听听课文的录音,使他们对一些不常见的字或不认识的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一年级上学期的汉语拼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汉语拼音时,通过听来预习,学生容易接受。这种预习可以侧重于模仿练习,如汉语拼音字母、音节声调的读音,拼音词的拼读,句子的拼读、停顿等练习。这样预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在读上多下工夫,找出不会读的生字词,用圈圈起来。
3.找与圈。找与圈是预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找”就是找出课文中不会读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通过工具书,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的就留下来在第二天的课上与大家共同解决。
“圈”就是对各种符号的利用。首先,对照课后生字表,找出不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〇”圈出。这样,在读课文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认识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学生一看一圈就认了两遍,方法简单实用,对生字的认读效果很好。
其次,用“”圈出课文中的好词,以便更好地积累语言。学生在完成上面的步骤,再读课文时,对不明白的地方用下划线标记,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与同学、老师讨论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4.问与记。“问”就是提出问题。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存在什么问题就写出来。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将问题渗入课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综合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将不懂的词或句子用线划出来在旁边打个问号,听课时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会学得更有滋味。
学生刚开始预习时,往往觉得不知从何下手,老师应该提出具体的要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老师可以一次布置一种预习方法,或者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预习方法。
三、预习的检查
预习的检查也是老师上课的一种艺术。一般的老师对预习的检查都会放在课前几分钟,以询问的方式进行:“你们都预习了吗?怎么预习的?遇到了哪些困难?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种问答式的检查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预习滞留于形式。
学生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老师可以放在课堂上解决。如对生字的读音进行检查时,老师可以点名让一些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纠正读得不对的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回到文本分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预习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会催生不同的方法。不管用的是什么方法,对小学生来说,简易实用的方法才是最好的预习方法。老师要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营造氛围,激发互动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应注重激励、唤醒与鼓励,应注重技巧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还应注重营造朗读氛围而非枯燥讲述。只有良好的朗读氛围才能从学生内心深处彻底唤醒与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中。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歌曲《水调歌头》,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播放,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并规定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为优胜组,其全体成员将有机会获得奖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加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将精彩留给学生。
二、注重体验,掌握技巧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大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的文本,所以教师应加强初读、情感、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朗读时节奏和速度掌握不好,喜欢“数字读”或“唱读”,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了纠正这个缺点,我教给学生一个方法:读一般的叙述句,用稍慢于日常说话的速度娓娓道来;读课文中表示急切的心情和紧张的句子,一般快速读;表示庄重、沉痛、宁静、肃静内容的句子,一般慢速读。运用这个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语速。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要像唱歌一样,有高音、低音,抑扬顿挫。如在教学《望洞庭》时,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语调要平一些,语气要轻一些,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语调要上扬,语气要逐渐加重。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语调要降抑,语气要委婉。第四句和第二句一样逐渐加重,语调应上扬。这一类的古诗,有个小口诀:怎样读好四句诗,“平、扬、抑、扬”真好听。
三、更换词语,比较朗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文眼”,通过朗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换用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加深其对课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力,可谓“一石三鸟”。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文章就展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我将“遥招手”换成了“遥摇手”,让学生比较朗读,学生一边读,一边做着动作。学生通过不断的读,体会到“遥招手”时让路人靠近一点,而“遥摇手”是让路人离开。虽然只换一个字,但意思截然不同。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一个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四、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
(1)在朗读中积累。课堂是学习知识、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如人教版二年级《识字1》就是展示和秋天有关的四个词语,而且该单元的课文都与秋天有关,里面有大量描写秋的优美词句,教学时,我根据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牢记在心。
关键词: 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 实际运用
新课改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感悟体验已成为教学的核心问题。感悟体验式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内部发展。语文通过一系列听、说、读、写与作者产生共鸣,内心产生情感影响自己的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精选课文熏陶学生的情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感悟体验。
一、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气氛
在实施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长城》这一课时,首先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去爬过长城吗?有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远处看它像什么呢?长城在古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通过一连串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利用多媒体制作的PPT,向学生展示长城远看、近看不同角度的图片,将书本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开始与印象中的长城对比,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学们,图片中的长城我们已经观看了,和大家之前看到的一样吗?那想不想看看作者眼中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引导,学生开始主动阅读课文内容,通过放映的图片和自己阅读的感悟产生深刻体会,对教材内容增加立体感,增加联想,情感不断深化,实现体验式教学目标。
二、加强实践,获得操作体验
实践出真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单纯依靠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出现死记硬背现象。体验式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实践,获得体验。比如: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倾听和熟悉课文内容,模仿标准朗读的节奏、情感运用,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由分配父亲、母亲、孩子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教师根据小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鼓励学生独立实践。通过学生合作、角色扮演,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主动表现意识,使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使其更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认知能力。又如学习《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设置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有哪些特有景物呢?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别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最后,通过相互展示自己作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引导阅读,丰富感悟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每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反复阅读,感受阅读中图片、文字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比如:学习《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使学生感受命的含义,或者教师通过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大声朗读感受文中词汇、句子搭配的美、感受课文朗读过程中语句直接节奏的美,通过不同节奏搭配展示文章的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进文章中的奇妙世界,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渺小、顽强、可贵。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教师通过制作Flash,将课本中的动画用动态图片展示出来,通过阅读和直观图片相结合,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生命的存在,不仅自己生命可贵,而且周围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训练写作,记录情感体验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属于难点,需要情感与写作技巧高度配合,才能写出好作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留心记录生活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比如:写有关“母爱”的话题,学生对”母爱“的定义是宏观的、模糊的,教师应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妈妈在生活中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但母爱是宽泛的,不是自己的母亲才会体现母爱,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发现我们身边各种动物对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以及平时阅读中涉及的有关描写母爱的文章,对其好词好句及表达母亲的方式、描法、修辞手法等善于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又如写关于风景的作文时,在学生放假时要求学生外出旅游多留意身边的风景,记录当时的感受,最后用笔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和感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五、结语
小学语文的感悟式体验教学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鱼得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掌握学习方法,还丰富学生的情感、实践等体验,开阔思维,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娜敏.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54.
【关键词】写话;叙述;质量
写话教学是学写作文的基础,依据语文课标的要求,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坚持每天写话。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发展较为缓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时切忌急于求成。那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应从何入手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是我们低段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儿童是天生的演员,不论是在课堂的提问、故事的续说,还是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时,我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中去体验,去感受,表达更确切、逼真。
我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内容:说说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准备怎样帮助他们?)时,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接着,我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年迈的奶奶、有病的阿姨、受伤的乘客……”用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并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学生语言表达更富有激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搭后语,跳跃性很强,有时重复,有时带有语病。在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由说得少到说得多、由说得不大好到说得比较好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想好后再说,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完整、连贯。要有头有尾,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并准确使用普通话。鼓励学生用词恰当、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训练时,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胆小不敢说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语言表达新颖独特、有个性的学生,及时给予赞扬。使学生兴趣盎然,语言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
二、不求写话的数量,但求写话完整
在写话时,我并不要求学生对事物叙述得多么具体生动,也不限制书写的篇幅,只要能写好一句话,把话写完整就行。比如,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布置了一次写话的内容是:写一写你最高兴的事。有的学生写道:“我写字进步了,老师表扬了我,我很高兴。”语句中学生并没有把自己写字怎么认真。老师怎么表扬他写具体,但是他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我就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使孩子觉得写话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句完整的话就好了。坚持每天让学生写一句话,这不仅是培养孩子们的写话能力,更是在积累素材养成写话的良好习惯。不太注重写话的数量,不太关注写话的质量,不限制写话的内容,是降低了写话的要求,使他们觉得写话并不难,而注重以多种写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写话愿望,注重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写话,旨在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三、不求写话的质量,但求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写话时不要求学生把周围的事物写得多生动具体,不要求学生用华丽的词语去描述,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得清楚,让人看明白就行。比如,一年级下半学期,我让学生写写怎样过六一?学生写道:“六一这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收礼物,真开心!”有的写道:“六一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丰富的礼物,还观看了演出。”这些句子没有动人之处,但是孩子们是把自己看到的场面写清楚了,让人看懂了,我也及时给予了鼓励表扬。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不少识字量大、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不仅能把一句话写完整,而且能够写多句子,甚至写一段话。对这样的孩子,我让他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大家听。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写话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在我的鼓励之下,许多同学主动向他们学习,也尽量多写几句话,班里48名学生中,有28位学生能写多句话,愿意多写几句话。
四、学会观察,积累写话素材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常常觉得没什么可写,主要是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不懂得观察方法。于是我结合班队会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自我介绍、阅读比赛、做粘贴画、捏橡皮泥等,指导学生把经过有条理地说出来,通顺地写下来,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并适时地告诉学生所谓“写话”就是把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用文字记下来,也就是用文字表达日常的言行举止,逐步消除他们写话时的畏惧心理。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坚持写简短的日记,把自己每天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人或事、想到的奇思妙想用一段话记录下来,积极地把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养成了自觉练笔的习惯,愿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象中的事物真实地写出来,如:妈妈出差时自己白天高兴,夜里孤独的心理;看过科幻故事后自己的梦想等等,感情真挚,充满童趣。与此同时,他们也积累了写话素材,增强了写话兴趣,树立了写话信心。
五、多种方式培养写话能力
为避免以单一的方式让孩子写话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多种写话的方式:1、先画后写。在学过《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的小手,再配上一句话,写写自己的小手都做过什么。2.先看再写。学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专题之后,我让学生去找春天,把自己看到的、发现的写下来。3.先做再写,学过第二单元温暖的家庭之专题后,我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并写一写你做的家务。这些多样的、有趣的写话形式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孩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无论是先画后写、先看再写、还是先做再写,学生必须自己去看,自己去体验,在观察和体验中孩子们才会有话可写。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
在现代社会,教师已不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这些足以打破传统教育上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记得我给学生们上《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对事情真实性的怀疑。虽然当时我很想斥责学生的离题,但是灵机一动,这恰好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个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我只是点到为止,这个实验确实是做过的,要想了解伽利略及他的实验,可以去查找资料,如到网络上去找,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我们抽时间交流。很多学生课后都找了资料,那些资料足以把伽利略和他的实验介绍得纤屑不剩,甚至还有同学找到了旅游卫视《怪怪大学堂》栏目介绍模仿伽利略做铁球实验的影像资料。一句极为平常的话,可能我们平时并不会注意到,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或许就是一种引导。
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做,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对学习活动采取研究探索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引导学生从接受变为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促进学习的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色。
在《春》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理解,然后把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展示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更可以在课后观察自然,并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展现你眼中的春天。也许,对于教师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的改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也许就是学习方法的改变,并且让他们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了解大自然,逐步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大胆让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总结,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有积极意义。
三.引导学生从消化变为内化
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领会那种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幽径悲剧》,他没有给学生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只是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指导他们如何读好,如何读出感情。然后再用标准普通话给学生范读,学生静静的聆听。朗读时,节奏跌宕起伏,表情生动变化,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到古藤萝的一种伟大、一种执着、一种对生命的眷恋……但是这些都是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教师除了指导他们朗读,没有一句是对文章的分析。文学作品含情,教者传情,学者感情。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便达成了。而这种自主学习恰好能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阅读的能力,一种领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