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闻强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微博的优势和电视的软肋
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的产生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少人上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首页,抑或长时间挂着客户端,不时刷微博、写微博、转微博。有论者指出,微博的出现喻示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与其国外原型twitter相比,已经本土化的微博在保留其社交、通信等功能的前提下,媒体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不断制造出或者深度介入到一个个新闻事件中。比如2010年的方舟子微博打假、宜黄“血拆”、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微博救援、360和腾讯大战,以及2011年的广东汕头女医生事件、武汉“五道杠”少年事件等。《南方人物周刊》把“微博客”作为2010年度人物,正是基于其日渐扩大的影响力。
微博媒体属性的放大缘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态和舆论环境,也是其信息创建和传播的独特性带来的必然结果。尽管电视目前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但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web2.0时代的微博在信息产生和传播方面都有其先天优势。
信息产生的简便性、实时性。使用微博信息易于操作,140字的限制使得者无需像写作博客那样注重内容的深刻新颖和内在逻辑,或者写下灵光一现的随感,或者记录眼前发生的新鲜事。由于开放第三方软件,微博能够整合其他传播工具,内容和更新方式广泛,上传图片、粘贴链接极为方便。这种简便性和移动终端相结合,进一步简化了信息的流程,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使得人人都是信息者成为了现实。这种随见随写、随见随拍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而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的门槛要高得多,它必须遵循采、编、播、审的流程。尽管当下拍客的视频、图片也会被电视采用,但编、播、审的环节却不能省却。由于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方面追求严肃性和权威性,未经证实的消息不敢贸然刊播,使其的新闻在时效性方面落后于微博等新媒体。在报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时,twitter再一次领先于传统媒体。美国前参谋长凯斯·厄本率先在twitter上披露:“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奥萨马·本·拉登。太棒了!”而cnn正式报道此事已在20分钟后。
信息传播的分享性、社交性。微博不仅降低了内容创建的门槛,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微博的关注、被关注以及转发,既是一种基于信任关系的人际传播,又是一种裂变式的大规模快速传播,微博达人李开复称之为病毒式传播,就是指微博上的信息一旦进入转发状态,传播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完全不同于电视等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单向传播。微博时代,“微博客”掌握了生产工具,人人都成了记者、编辑和广播者,他们产生的信息处于共享状态并可以实时搜索。2011年5月20日,泰州市区供水管网迁移,通告称从当晚9点开始36小时内二层以上用户减压供水,当晚电视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告知市民储水知识。经过施工人员的努力,管网迁移只用了17小时就提前结束并恢复供水。但由于本地电视台新闻节目要到晚上才能播出,这一消息延后了四五个小时才在电视上。此时网络的快捷优势就显现出来,管网迁移结束并恢复供水后,本地网络上就出现了相关消息,新浪微博也出现了相关信息,跟帖评论者不在少数。对于电视媒体,尤其是不能实时播出最新消息的地方电视媒体来说,微博等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强势是相当明显,且具有相当竞争力的。
就其媒体属性来说,微博是一个社会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媒体平台,除此而外,它还集合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等沟通功能,扮演着传播、通信、社交等多重角色。而微博的分享、互动等优势,恰恰就是电视新闻传播的软肋。虽然电视媒体仍然是当下第一媒体,但面对微博等新媒体的竞争态势,电视是到了警醒的时候了。
二、电视的强项和融合的路径
微博等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似乎让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很是气馁,但在信息的权威性、深度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范围
,电视等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问题是如何借鉴、融合新媒介之长并放大自身的优势
由于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目的也不一样,微博内容的丰富性超过其他媒体,其差异化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信息多元而无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要在众声喧哗中分辨出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2010年底微博上的“金庸被死亡”事件,就是由于《中国新闻周刊》编辑在该刊官方微博上引用未经证实的消息而引发的。
由于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我生成,未经把关、求证和审核,微博上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以讹传讹现象时有发生。相比较而言,传统媒体是一种权威信息源。有专业人员采访、制作和审核,并对用户负责,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可信度和深度方面优势明显。其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新闻专题、高端访谈等深度报道方式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分析事态变化,是微博这样的平民化媒体平台无法相比的。早些年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使得电视成为最大众化的媒体,传播范围广泛,传播能力强大。媒介发展从来不是以后来者完全取代前者为结果的,今天的传媒格局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存。电视仍然有强大的立身之本,只要与新媒体主动融合,其生命力仍旧强盛。
1.开通微博,主动嵌入微博版图。鉴于微博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纷纷向微博伸出了橄榄枝。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专门账号,直播新闻事件,旗下《江苏新时空》、《有一说一》等诸多新闻栏目的信息,包括节目预告、内容介绍、视频链接等,与该台的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相得益彰。2011年5月21日18点45分,该微博对广受关注的“借眼”宝宝小轩轩的手术进行了直播,共有83744名“粉丝”观看了微博直播。微博同时对江苏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直播进行了链接,扩大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上述泰州市区减压供水的报道,记者如果能在现场及时微博直播施工进展,显然更有助于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关键词】国际传播;英语强势;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用一种语言即英语相互交流和传播思想。不管你是否喜欢英语,如果你要想融入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浪潮,并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或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家、商人和科学家,那么你必须(至少学会)能够用英语进行国际传播。“英语语言的这种强势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雪球,几乎无法阻挡”。[1]
一、国际传播中英语强势的表现方式
首先,国际传播中英语强势表现为使用英语的人口数量上。目前,全世界有近3.8亿人口把英语作为母语,约2.5亿人口把英语用作第二语言。而学习英语的人数则更多。英国文化委员会估计,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口大约为10亿,另有15-20亿人口每天使用接触英语。到2050年,全球一半人口会较熟练使用英语。[2]
语言学家把上述使用英语的人口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指把英语作为他们的母语的人们,通常也是他们惟一的语言。这些人主要居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南非。第二类是指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的人们,这些人一般居住在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或美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尼加拉瓜、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的香港。第三类是指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与美国和英国没有十分密切关系。[3]
虽说把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口目前也要超过13亿(包括海外华人),但讲汉语人口多限于中国人和华人,外国人把汉语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毕竟凤毛麟角。这些年,随着中国的国力的增强,也出现了汉语热,但与英语热相比,还不能同日而语。
其实,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不但体现在使用的人口数量上,更多体现在英语的应用范围之中。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英语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外交、旅游、通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等。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性的语言。[4]有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世界上有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都是用英语出版和的。[5]英语强势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中尤为明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语曾替代英语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语言。但是随着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20年中)美国在世界上超霸地位的确立,英语的强势已势不可挡。据科学引用指数(SCI)的创始者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教授对1997年全世界几千份主要科学期刊调查发现,1997年全球共发表925,000份科学论文,其中95%是用英语撰写,而且这些论文中只有一半是由来自英语国家的作者撰写的,也即有一半的论文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用英语撰写的。英语的强势可见一斑。[6]
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在我国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在过去20年中更是如此。我国英语媒体的大量出现便是例证。到目前为止,我国以传播新闻为主的英语媒体包括一个英语电视频道、一个外语电台、9家英文日报和周报、10家英语杂志和9大英文网站。这对于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而言,已足以显示我国在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英语语言的重要性。[7]上述的统计中还未包括全国各地以英语学习为主的英语报纸。
除英语媒体的发展外,中国的英语学习人数之庞大也足以说明英语强势的影响。据估计,我国约有3亿人口在学习和使用英语[8],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英语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我国英语热的出现与国家的开放政策有密切关联,这一点在我国入世后更是如此。现在,我国不但要求高初中以上所有学生必修英语,从2001年起,还要求在有条件的城市中普及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9]。英语也是我国每年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还是提拔干部和晋升技术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人的英语能力还可以决定他是否能够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标志。
二、国际传播中形成英语强势的成因
英语语言的强势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形成的。1300年,英语还只是英格兰的“下等人”所说的语言到1500年以后,现代英语才开始形成,主要指英语已拥有相对稳定的拼写、发音和词义[10]。但英语真正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出现是19世纪以后的事情。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英语的国际性地位。
1.从宏观角度讲,英语强势并非语言本身所促成的,因此英语强势在国际传播中的出现并非只是这种语言本身的强势。正如牛津大学教授琼·艾奇逊(JeanAitchison)指出的那样,一种语言的成功或失败与语言的内在特性并无多大关联,而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力量有很大关系。[11]
就英语而言,这一点最明显不过了。在18-19世纪中,工业革命使得大英帝国的影响力开始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英语也随着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士兵和商人开始流行到世界各地,并向全球性语言的目标迈进。英语不光在英国的殖民地使用,就连非英语国家的外交谈判也用英语进行。1940年,德国和日本两国在商议建立反英美的联盟时,两国的外长(JoachimvonRibbentrop和YosukeMatsuoka)就使用了英语进行谈判。[12]
不过,无论英语的适应性有多强,也不管英语势力曾覆盖多大面积,目前英语的国际性地位主要源于二战以后讲英语的美国的大国地位。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意识到大英帝国的没落不可避免,于是设想用美国的力量来维持英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当然他得到的只是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随着全球影响力向大西洋的另一端转移,一种新的英语(美式英语)在全世界流行[13]。美式英语的流行与英式英语稍有不同:美式英语主要不靠政治和军事,而是依托流行文化和媒体市场的力量向全世界推广,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于是出现了“可口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等新的术语来描绘英语在国际传播中的强势。
除上述原因外,20世纪末,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新的政治格局也迫切需要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于是,英语语言本身的某些便利使其很快成为首选目标。
2.从语言层面讲,国际传播中的英语强势与英语语言本身的生命力有密切关联。首先,英语与印欧语系的所有语言都有联系。对于东方人而言,英语也许会很难。但对于西欧人、俄罗斯人甚至伊朗人来说,英语也许不那么难学,因为他们会发现英语的语法和词汇与他们的母语有相似之处。
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英语又独具“世界语言”的特性,即英语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尽管英语强势源于英国和美国英语,但是全世界五大洲都有国家把其列为官方语言。同时,英语虽然词汇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至少有50万个单词,比德语(近20万)和法语(10万)都要多,但一般使用者只要能掌握1000到2000个英语单词就可以用英语有效交流。
此外,英语能允许非英语人士进行“本土化”,创造出适合他们的英语,如新加坡式、中式英语(普通话和英语混合)、西式英语(西班牙文加英语)、日式英语(日文加英语)、克里奥耳语(西印地语加英语)、甚至法式英语(法语加英语)和德式英语(德语加英语)等[14],也可以包括在上海出现的“洋泾浜”英语。总之,英语的强势表现为其“能容忍非英语人士用蹩脚的英语使用英语”,进而使他们觉得英语的便利性和亲近性[15],使之更具“世界性”。
3.英语的这些“世界性”当然与其文化价值体系有密切关系。相比其他文化而言,英美文化价值观能更多地鼓励创新、能容忍“异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可能只能出现在美国,他不太可能出现在强调集体主义的欧洲和东方国家。
其次,英美媒体强大的市场化倾向和技术强势也足以使英语在国际传播中占主导作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好莱坞效应”和“硅谷现象”。前者主要是指文化产品,包括英语媒体、电影等娱乐产品;后者主要是指电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产品。这些产品在世界的风靡必然导致产品所包含的英语语言流行到全世界,这些产品在世界的主导地位当然也会帮助英语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取得强势。
最后,英语强势的形成还因为现存世界性文化中多数已以英语语言形式出现。如上文所述,世界上80%的文献是用英语撰写的。要把这些文献转化为其他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如世界语、汉语或德语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英语的强势的形成就成了一个轮回逻辑:英语是世界性的,因为它本来已经具有世界性了。[16]
、英语强势的特点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传播中英语强势的三大特点。
1.首先,英语强势的实质是讲英语国家的强势。这在英语国家中也不例外。目前,美式英语之所以能取代英式英语也只是对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实力的反映而已。因此,如今席卷全球的语言虽然还被称为“英语”,但它携带的内容却是美国文化。[17]
2.这种英语强势是不可抗拒的,而且在短时期内较难改变。非英语国家可以选择顺应这种强势还是拒绝,但无法阻挡这种英语强势的出现。
3.由于语言和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传播业等领域是紧密相联的。英语语言强势必然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传播业上的强势。也就是说,英语强势不是简单的语言世界性的问题,它会通过其强势地位运用各种手段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产生影响。
四、英语强势的影响
英语强势的影响像把双刃剑。它们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同时出现,即一个看似是负面的影响往往也会伴随着有利的一面,反之亦然。有趣的是这一点不但适用于非英语国家,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国家本身。
1.对英语国家的影响
对英语国家或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而言,英语强势所带来的影响应该说正面、有利的影响要多于负面、不利的影响。首先英语强势使得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强势进一步强化,这些强势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强英语的强势;其次,英语强势还会促使这些国家的国民自然产生一种民族优越感,使他们觉得作为英语人口的荣誉感。从长远讲,这是英语强势给英语国家带来的最大好处(或有利影响),因为这会使得整个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一种高昂姿态并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当然,这种优越感和荣誉感在各个英语国家中的表现程度也会有差别,实力最强的美国可能表现最为强烈。
但是,这种强势所带来的优越感和荣誉感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由于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性和便利性,多数英语国家的国民没有兴趣去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较少关心国际新闻,也不想学习外国语。据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其他语言能力最差。2000年,全美所有大学学习阿拉伯语的人中,只有9人毕业,而英国是欧洲使用语言最单一的国家。这种惰性使得他们会越来越封闭,思维方式也会逐步僵化。[18]
此外,英语强势及其普及性也会导致英语的变种,如新加坡式、中式英语(普通话和英语混合)。这种变种不但会引起某种语言交流障碍,同时对英美两国的英语语言本身也产生了影响。《金融时报》指出对英语的真正挑战来自那些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口,因为目前这些人口不但在数量上已远远超过英语母语人口,这些人口人数也正以迅猛速度增长。该报预言这种情况必将对英语本身产生深远的影响。[19]
2.对非英语国家影响
英语强势给非英语国家带来的影响可能与英语国家正好相反,其负面不利的影响可能要多于正面有利的影响。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但是语言并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它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身份的标志。面对英语强势的不可抗拒性,许多非英语国家觉得无可奈何,但对英语强势所带来的文化入侵(文化帝国主义)又表示担忧,因为这些文化入侵所带来的影响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确实实存在,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有人甚至认为文化帝国主义是这些殖民宗主国过去炮舰政策的延续,只是现在殖民的手段相对文明了一点。[20]
尤其是对那些少数语种和民族而言,英语的强势可能是毁灭性的,甚至意味着他们的语言、文化和身份的消亡。语言的消亡这种情况古已有之,只是现在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而已。有人说到本世纪中有一半的语言会消失,而有人说是90%。[21]
对于那些也想成为语言强国的非英语西方国家(如法国)而言,这种无可奈何的心理更为明显。现在,法国尽管每年花费一亿美元来推广法语文化,但是法语在世界语言中的排名仍然只有第9位,而且法语的衰落仍到处可见。法国的科学家们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处境,“要么用英语发表文章,要么说着法语默默无闻地死去”[22]。
于是,非英语国家便会面临一种困境:是要融入世界、要现代化,还是要孤立自己、保持民族性?要现代化就必须融入世界,而要融入世界肯定会对于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的变化。从目前情况看,能否成功地走出这一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有效处理国际传播中英语强势的问题。
3.对中国的影响
英语强势对我国来说正面和负面的作用都有。从正面角度讲,英语强势的直接作用是促使英语在我国的大范围的普及,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国国民的素质和国际化程度,改善了我国与世界接轨的软环境。试想:如果在过去20年中没有英语这座语言桥梁,我国改革开放的结局会怎样?如果我国不引入英语强势,不重视英语学习,不把英语水平与接受教育、晋升和就职等方面挂钩,那么过去20年中就不可能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英语热:从新概念英语,到3L,到《走遍美国》,到疯狂英语,也不可能出现所谓的“英语经济”,也不可能每年大批中国莘莘学子赴国外留学,也不可能出现上文中提及的那么多英语媒体。
总之,没有20多年来对英语强势的有效吸收,就没有我国现在具有初步国际化程度的大环境,而没有这样的大环境,我国要能够加入世贸、申奥成功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国的经验表明,只要能把英语强势处理得当,只把英语当作融入世界的工具使用,那么我们就能用较少的成本较快发展本国现代化,缩小落后的时间,为尽快进行“赶超”打下基础。
当然,许多中国学者对目前的英语强势和普及所带来的潜在危险表示担忧。1998年在哈尔滨召开的“技术进步和当今世界发展”研讨会上,他们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语言的强势必然会触发文化强势,从而产生新的不公正。[23]
这种担忧显然是有道理的。只要看一下英语在汉语中的渗透就可以知道:政府官员在记者招待会上随口会说出WTO、PNTR、APEC等英语缩写,仿佛说自己家乡话一样。年青人中更是满口TOEFL、GRE、NBA。即使你问一位老太太去医院干吗,她会回答:“我做CT”。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陈原认为这是汉语的奇观,奇在没有任何红头文件规定的情况下,英语单词会如此自然地出现在汉语中,即使像老太太不懂CT为何义但照说无妨。[24]
那么,如何看待英语强势在带来积极作用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负面作用)呢?如何看待英语强势对汉语甚至我国文化可能会产生的负面作用?本文认为首先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正如陈原教授所说的那样,有生命力的语言(或文化)从来不怕异物的“入侵”。任何语言都不是自给自足的,时不时会搀杂一些异物才能丰富和发展自己。[25]从另一个角度看,汉语在英语强势面前能够有效吸收众多的英语单词,正是汉语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表现。因此,面对英语的强势和我们汉语的弹性,我们应该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不是满怀忧虑感。
语言如此,文化当然也如此。中华文化五千年来之所以能源远流长靠的就是其能去粗取精的特性。西方文化通过英语强势必然会影响我国的文化。但是,从长远讲,我们如果能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也一定会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更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五、结束语:英语强势的未来
在英语强势之前,其他语言(如拉丁语、世界语、法语和德语)也曾出现过强势,但是随着讲这种语言的国家影响力的下降,这些语言的强势已经不复存在,有的甚至已经死亡。那么,英语也会沉浮吗?英语会像其他语言一样出现颓势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既然其他语言都会沉浮,英语也不应该是个例外。那么英语颓势的标志是什么呢?《英语的未来》的作者大卫·格雷多尔(DavidGraddol)认为科学技术是一大标志,他认为英语出现颓势的标志可能是当重大技术发现不断出现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时候。这个时候英语的重要性可能会大幅度下降。[26]
科学技术当然是一个标志,但笔者认为英语出现颓势肯定还会在其他方面(如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等)有所表现,毕竟一种语言的强势是靠其他强势来支撑的。事实上,英语国家公民中对国际新闻缺乏兴趣、对世界事务缺乏了解以及学习外国语言所表现出的“低能”都表明了这些英语国家(至少在这些方面)的不灵活性甚至僵化趋势。从长远来讲,这也许是英语走向颓势的开始,但是应该承认这一过程将是漫长的。
参考文献:
[1][2][3][19][26]Englishistheinternationallanguage.FinancialTimes.December28.2000.p.20
[2][10][11][12]Aworldempirebyothermeans.TheTriumphofEnglishDecember222001.ChristmasspecialofTheEconomist.p.63.
[4][23]Huang.C.Z.LinguisticDiversityaconcernaglobalvillage.December11.2000.ChinaDaily.p.4.
[6]TheDominanceofEnglish:Collegesworldwideabandontheirnativelanguagesforacommontongue.The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September8.2000.p.1.
[7]郭可:《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播效果》,2002年未。
[8]Zhao.Y.&Keith.P.C..(1998)EnglishinChina.WorldEnglishes.Vol.14.No.3.p.377-399.
[9]ChinaBoostsEnglish.21stCentury.March29.2001.p14.
[13]Stevenson.R.L(1994)GlobalCommunicationinthe21stCentury.LongmanPublishingGroup.NewYork:Longman.p.88.
[14]《地道英语将不复存在》,《参考消息》,2001年3月29日第6版。
[15]Stevenson.R.L(1994)GlobalCommunicationinthe21stCentury.LongmanPublishingGroup.NewYork:Longman.p.91.
[16][20]Stevenson.R.L.(1994)GlobalCommunicationinthe21stCentury.LongmanPublishingGroup.NewYork:Longman.p.92.
【关键词】玻璃幕墙;特点;问题;控制措施
1 前言
作为高档、新型的护结构玻璃幕墙,将建筑装饰和使用功能融于一体,不但美观而且还非常实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在不断地进行规模扩大,因此美观实用的玻璃幕墙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且建筑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可是在越来越多的玻璃幕墙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如何把玻璃幕墙的工作质量提高上来成为了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2 玻璃幕墙特点
玻璃幕墙一般会采用铝结构和钢结构作为自身的主要受力结构,因为玻璃幕墙在受力结构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在设计玻璃幕墙时,除了要进行正常的验收工作,还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作用和荷载问题,尤其是组合作用对其的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影响,除此以外,还要高度重视起局部的薄弱环节对玻璃幕墙整体结构的影响。
玻璃幕墙在防空气和雨水渗漏问题方面要加以重视,在环境湿度大、多雨、临海、风压力大的地方,这些不利因素将对玻璃幕墙的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有限的检测手段情况下,防空气渗漏成为施工工程中的难点问题,较多的雨水和过大的风压使防渗难度大大增加。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总结
3.1 预埋件安装不合理,立柱与主体连接不达标
在预埋件安装方面,预埋件的尺寸不一致,安装的位置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这些问题使偏差不符合规范控制要求;将立柱与主体进行连接时,先把膨胀的螺栓打进主体结构内,然后再和玻璃幕墙的立柱进行连接,同一条立柱只对其下端或两端进行固定,没有按要求将立柱锚悬挂固定在主体上,使得立柱长期处在受拉的状态下工作。
3.2 铝框架安装不规范
在铝框架安装时,操作不规范,并且未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对角线和直线度、垂直度、水平度都超出了标准,对墙体的物理性能也非常大的影响。并且使墙体上不同的金属材料直接进行接触,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譬如在立柱与连接件进行连接之前没有安装绝缘垫片或者其他防腐工具。并且在幕墙的主柱和横梁连接的时候,有些工程没有安置软质橡胶垫片。
3.3 墙体的密封清洁工作不到位
在施工进行中,一些工程直接用结构胶把玻璃粘在横梁、立柱上,并且在雨季露天工作时,强制用耐候胶进行密封施工,对其工作质量高度不重视,密封质量根本没有保证。因为封堵的不严或者长宽与要求不相符,使得雨水和空气从裂隙和嵌填空处流入,质量低劣的密封胶条很容易老化脱落,起不到密封防水的功能。
安装时使用的玻璃并不是所有的工程都使用安全玻璃,例如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组合而成的中空玻璃以及夹层玻璃等等,并且对幕墙上的污渍清理不及时,或者在清理时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清洁剂或金属利器,使清理工作不彻底并且还造成了腐蚀刮伤等影响美观问题的出现。
4 控制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4.1 科学合理进行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必须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该工作是对工程质量给予保证的首道工序。因为玻璃幕墙的施工工作有较高的精度要求,所以土建水平基准线是不可取的,要用水准点和基准轴线进行测量校对,根据设计确定幕墙的定位线以及分格线,再用机关垂直仪或经纬仪等仪器引上幕墙的阳角和阴角,同时被牢固绑定在钢支架上的钢绞线当做标志控制线。再用标准的钢卷尺和水平仪做出各层的标高线,使各立面的中线得到准确的确定。在测量工作中,要做好误差的控制工作,不要出现误差累积的现象。
在进行弹线时,要以建筑物的轴线为准,根据设计的要求把中心线作为基准然后向两侧进行基准竖线的排列,确保竖向杆件位置,对于垂直方向要将中部水平线作为基准来确定每层的水平线,再用水平仪对横向节点的标高进行抄平。放线工作完成后要定期进行校对,确保金属竖框位置和幕墙的垂直度正确 。当外界风力超过4级时,不允许进行高层的测量放线工作。
4.2 铝型材骨架安装要求
首先对立柱安装前要认真对尺寸、规格及数量标号进行核对,看是否与施工图纸一致。立柱要安装到位,柱高偏差不能超过3mm,轴线的偏差不可超过2mm,同时要将同层立柱的偏差控制在5mm之内,相邻的两根立柱距离偏差要不高于2mm。横梁的安装工作要在立柱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大楼要按照从上到下,同层的按照从下到上的安装顺序进行工作,每完成一层的安装都要进行检查、校正、固定,令其满足质量要求,在安装时,梁和柱之间是牢固的,不允许松动,对于两端的连接处要留有1到2mm的空隙用密封胶密封或者直接安装弹性橡胶垫片。安装横梁时的允许偏差有如下规定:同根横梁的两端或者相邻的两横梁直之间的水平高度差要小于1mm;当整幅幕墙幕墙的宽度不大于35m时,同层标高差要小于5mm;当宽度大于35m时,要把误差控制在7mm之内。
4.3 玻璃安装及耐候胶的选用
在对玻璃框进行安装之前要认真清洁玻璃和其周围的铝框,必须保证嵌缝耐候胶的粘结度。在工程交工之前,玻璃的涂膜面要一直有保护膜进行保护,交工时再揭去。在明框幕墙安装时,要在下边缘和下边框之间安装两个硬橡胶垫作衬托。隐框玻璃幕要使用不锈钢螺丝和铝压板固定玻璃组合件。
工程通常使用耐候硅酮密封胶对玻璃幕墙的拼缝进行密封。耐候胶只能在缝内的相对两面进行粘结,不允许三面粘结,对于较深的密封槽口要先使用聚乙烯泡沫条给予填充,保证玻璃外表面的陷入深度在5mm左右,耐候硅酮密封胶的施工厚度不应小于3.5mm。注胶后的胶缝应该是饱满、外表光滑细腻的,并且对其他表面造不成污染,对于可能造成污染额部位要在注胶之前贴上纸基胶带,完成注胶后再揭去。
5 小结
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建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地加速,致使在城市中大量涌现出壮观、现代、超前的建筑,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也使得我们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大的改善。玻璃幕墙的大规模应用令城市更加美化,同时也洁净了家园。要使玻璃幕墙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改善,我们要对玻璃幕墙制作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设计、制作以及安装施工,要高度重视工程中的审查和检验工作,只要做到以上各点我们的玻璃幕墙工作将有很大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赵行军.浅析玻璃幕墙施工中的质量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0).
[2]邱翔.玻璃幕墙施工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8).
关键词:外墙STP 超薄保温系统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STP保温板是一种超薄、高效的A级防火材料,它采用无机纤维芯材和高阻隔真空复合膜通过超强真空处理制成,现场施工简单方便,绿色环保,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外墙保温系统。
一、工艺原理与特点
1、工艺原理
该工艺是采用无机纤维芯材与高阻隔复合膜通过真空处理,科学封装制成,通过真空处理把留在绝热空间里的气体清除,最大限度的提高内部真空度,隔绝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降低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节能保温目的。
2、工艺特点
(1)保温效果较好
STP保温板导热系数较低,仅为0.008W/(m・K),保温效果优于目前在用的一些保温材料,大部分地区的建筑用 15mm厚就能达到65%的节能要求。防火性能高,STP保温板为无机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为A级不燃,而现有常规保温材料均可燃烧,采用STP保温板降低了火灾隐患,提高了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度。
(2)质量轻,施工方便,安全性高
材料密度不大于10kg/m2,上墙后每平方米的重量约为12kg,仅为瓷砖上墙后重量的1/4,现场安装四周用锚栓固定,不易脱落,安全性高。施工方便,操作工人简单培训即可施工,与目前采用的保温材料相比,施工工序更简单,人工成本低,工期短,节约成本。
(3)无毒、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
STP保温板具有超强的隔热保温性能,导热系数在0.008W/(m・K) 以下,节能效果突出。采用无机、无毒芯材,低能耗、零排放,不产生废气、废水,属环保低碳型保温材料。使用寿命可以达到60年,与建筑物寿命同在 。
二、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水泥砂浆找平----配置粘贴砂浆----铺贴STP保温板------抹第一遍抹面胶浆----铺设耐碱玻纤网格布------抹第二遍抹面胶浆----整体检查----饰面层施工----验收
2、材料管理
(1)保温板进场后要对单位面积质量、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垂直于板面的抗拉强度、燃烧性能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STP超薄绝热板产品在出厂时应对其不同型号的板材分别标号,分别装箱连同出厂合格证运至现场并进行现场验收。
(3)STP超薄绝热板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平整的仓库内,避免太阳直晒,不能与化学物品接触,应架空搁置,避免直接放置于地面,以免潮湿。
(4)现场收料员及仓库保管员应按照包装箱上的标识对不同墙面、不同位置的STP超薄绝热板分别存放与发放。
(5)在运输、存放、施工过程中严禁尖锐物刺穿、避免剧烈撞击STP保温板,严禁切割弯曲,严禁重物敲击,严禁锐物刺穿。
(6)应对进场的STP超薄绝热板保温系统组成材料进行取样复试。
3、保温施工前准备条件
(1)墙体基层表面要平整、顺直,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前应先剔除墙面凸起,疏松等,并用水泥砂浆找平,将墙面的油、灰尘、污垢、脱模剂等影响粘结强度的材料清除干净,必要时用水清洗墙面。
(2)外脚手架搭设要满足安全施工的条件,水平杆应在屋面或窗口等部位与室内进行刚性拉接,间距符合脚手架规范要求,在大墙面上要避免留设脚手眼,保温板施工前要派专人将墙面上钢筋头、拉结筋和穿墙管等清除。
(3)外墙所有门、窗框已安装完毕,墙面上各种进户管线、水落管支架、预埋件等按设计要求已安装完毕,并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施工中要防止损坏或污染。
(4)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风力不应大于5级,严禁雨期施工。
4、施工方法
(1)挂基准控制线在建筑物的各大角自上而下挂垂直基准线,每个楼层挂两道水平基准线,以控制保温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2)粘结砂浆配制
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质量比为水:砂浆=1:4~1:5)和制作工艺在现场进行,施工时使用手持电动搅拌机搅拌,使用一只干净的容器,先放入少量清水,陆续加入聚合物粘结砂浆粉料,同时陆续加水,边加边搅拌,直到搅拌均匀,不得加入过多,要达到稠度适中,并有一定的黏度。
(3)STP保温板粘贴
粘贴顺序: 自下而上从墙面大角开始沿水平线粘贴,先施工角部,再贴中间大面,墙面保温板要错缝施工。涂料面层采用条粘法,粘结面积要达到50%以上; 面砖饰面应采用满粘法,粘结面积要达到100%。
STP保温板在粘结时要均匀挤压板面,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固定,严格控制板面平整度和垂直度,粘贴过程中班组要进行自检,随时用2m的靠尺检查,板周围挤出的粘结砂浆应及时清理。
STP保温板粘贴后,要检查平整度及阴阳角方正,超出规范要求的保温板要立即返修,保温板及保温砂浆填缝施工完毕后,应待粘结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后,方可在板面进行其他工作,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检查保温板是否粘贴牢固,发现有松动的保温板要取下重粘。
(4)细部节点处理
外墙线条、腰线、门窗洞口四周侧边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与STP保温板面找平;建筑物阴、阳角,门窗洞口等必须重点处理,STP保温板在外墙大角接头部位用保温砂浆抹平,保温板搭接缝部位用保温砂浆填抹,要与STP保温板表面一样平整;屋面女儿墙部位外侧粘贴STP保温板,内侧采用保温砂浆处理。
(5)饰面层及耐碱玻纤网的铺设
A--要平整无褶皱
涂料及屋面:应将表面均匀涂抹第一道厚度为2-3mm的抹面胶浆,立即将规格160g/O的耐碱玻纤网压入抹面胶浆中,以覆盖耐碱玻纤网、微见轮廓为宜,待第一道抹面胶浆稍干硬至可以触碰时再抹第二道抹面胶浆,以完全覆盖耐碱玻纤网为宜。抹面胶浆切忌不停揉搓,以免形成空鼓。
B--建筑大墙角着重处理
C--抹面胶浆施工间歇应在自然断开处,以方便后续施工的搭接,在连续墙面上如需停顿,第一道抹面胶浆不应完全覆盖已铺好的耐碱玻纤网,需与耐碱玻纤网、第一道抹面胶浆形成台阶形坡茬,留茬间距不小于150mm.抹面胶浆和耐碱玻纤网铺设完毕后,不得挠动,静置养护不少于24h,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寒冷潮湿气候条件下,还应适当延长干燥时间。
5、注意事项
(1)砂浆配制要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保证配合比准确;
(2)粘贴保温板操作要讯速,板缝应紧密平齐,挤出的粘结砂浆要及时清理;
(3)STP保温板严禁切割弯曲,严禁重物敲击,严禁锐物刺穿;
四、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质量标准
(1)保温板、耐碱玻纤网的技术指标及保温砂浆、粘结砂浆、抹面砂浆的质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STP保温板必须与基层粘结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3)抹面砂浆与保温板必须粘结牢固;
(4)涂料饰面时的玻纤网应横向铺设,不能有空鼓、皱褶、翘曲等现象,搭接宽度短向应大于100mm,长向应大于80mm;
2、成品保护措施
(1)保温材料应设有专人管理,分规格堆放,防止混淆;
(2)保温材料要防潮、通风,避免阳光直晒,要架空搁置,上部要进行苫
盖;
(3)保温板在运输、存放过程中要防止尖锐物刺穿,要避免剧烈撞击,严禁切割弯曲。
3、安全文明管理
(1)板材运输、装卸要轻抬轻放,材料要分规格存放;
(2)粘贴保温板和网格布时,掉落的粘结砂浆要及时清理干净;
(3)施工操作人员应戴好防护用品,严禁从高空往下扔东西,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
(4)设置废弃物临时置放点,并在临时存放场地配备废弃物容器,设专人负责对废弃的水泥、砂浆、保温板的边角料等进行收集、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已强制推行建筑保温和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
济。现常用的外保温材料由于导热系数的限制,要达到65%的节能要求较难,新型STP保温板保温性能好,提高了外墙的保温效果,STP保温芯材采用无机不燃材料制成,属A级防火保温材料,其良好的性能既满足了节能保温效果,又满足了建筑防火要求。同时,STP保温板采用低能耗零排放加工工艺,不产生废气、废水,属环保低碳材料范畴,现场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相信在未来的几年,STP保温板作为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保温施工中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佳青,李薇.外墙外保温系统防裂措施探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2] 张正玉.外墙热反射保温节能体系的组份特性与组合优势[J].化工新型材料,2014,(08).
关键词:宣纸文化;传播模式;增强现实;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85-06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作为只有在动态传播中才能保持文化活力、传承特定文化意义和文化符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体传播过程中,根据媒体受众、受众受众、受众媒体的传播关系多元构成,以及过程中的技术方式选择不同,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体传播的丰富性模式。
一、宣纸技艺文化传播现状
在我国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宣纸作为中国书画用纸的最经典样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关注,传播其活态技艺和文化的媒体应用层出不穷。但是,由于传统行业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不足,目前宣纸技艺文化的媒体传播主模式主要处在观光旅游、文字图片视频展示、网站体验等传统和网络媒介初期阶段的传播模式水平。为了了解目前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模式发展和研究近况,笔者在CNKI上搜索“宣纸”关键词,搜索到596篇文献。由于这596篇文献涉及宣纸技艺、传播、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研究,笔者从中筛选出符合宣纸技艺文化传播现状的文献,共计106篇。通过对这106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目前宣纸技艺文化主要媒体传播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目前宣纸技艺文化的媒体传播主要模式远远满足不了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需求和宣纸技艺文化传承。因此,将宣纸这一活态技艺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是当前宣纸保护与传承发展的重要建设路径之一[2],如:建立传统手工纸发展史的数字资源库[3]等。与此同时,新兴的增强现实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将其应用到宣纸技艺文化是当前宣纸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发展路径。
增强现实技术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同一空间的一种技术[4]。相较于用观光旅游、文字图片视频展示、网站体验等传统传播模式传播的宣纸技艺文化,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虚实结合、三维沉浸和实时互动传播,能更高效地让受众感受、了解宣纸技艺文化,从而以全新的方式或路径促进宣纸技艺以及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二、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及其构建
(一)增强现实技术特点
1.虚实结合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世界的舞台叠加或者合成到真实的世界实现虚实结合[5]。因此,通过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受众可以更方便地对虚实结合的技艺文化内容进行细致、多角度、立体化观察,探索增强现实载体下技艺文化的奥秘,实现虚实融合下技艺文化传播最大效果。
2.三维沉浸
三维沉浸即根据受众在三维空间的运动来调整计算机所产生的增强信息[6]。增强现实技术给受众构建出“真实感”的技艺文化体验环境,使得受众沉浸其中的认知体验与真实世界的认知体验相似甚至相同。这种“真实感”的体验为受众构建了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受众在“真实”环境中不自觉地体验到技艺文化,从而实现技艺文化的沉浸式传播。
3.实时交互
增强现实技术基于现实中的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场景完美融合,为受众实现了一种“真实”复合视觉效果的场景。这种复合视觉效果的场景随着受众周围真实世界的改变而变化,使这种复合视觉效果变得更为真实,虚拟物体还可以与受众和真实物体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互动[7]。受众在使用增强现实为载体的技艺文化时,可以通过实时操作交互、多感官体验等方式实现技艺文化认知体验和知识获取系统化、多元化融合。
(二)系统构建与实现
图1 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设计框架
为了让受众更准确、更系统地了解宣纸技艺文化,笔者基于KINECT(一种3D体感摄影机)和UNITY4.5(一种3D开发工具)开发了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该系统先通过KINECT自带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和深度传感器捕捉到受众的骨骼信息,其次通过Wrapper package(一种实现KINECT与UNITY互动的交互程序)使UNITY获得KINECT之前捕获的骨骼数据,再次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一种信号数据识别算法)将捕获到的受众骨骼数据与之前系统录入的路径数据进行比较和匹配,最终将合成和优化的数据反馈到系统。(如图1所示)实现受众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宣纸技艺文化的“无缝”融合,在互动体验中让受众掌握宣纸技艺文化,使其传播效果呈现螺旋式增长。
(三)受众体验
笔者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宣纸技艺文化系统的过程中,尝试利用骨骼识别和动作匹配实现受众在真实世界中和虚拟世界的宣纸技艺文化的虚实结合、三维沉浸及实时交互。系统界面左边依次为宣纸技艺工序选择区和展示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抄纸、榨纸、晾纸和揭纸这四个主要宣纸加工工序,根据受众选择展示区会出现对应的工序背景。系统界面右边依次为骨骼匹配区、深度信号匹配区和摄像头对应的真实世界反应区。当受众做出自己所选择工序对应的动作时,在系统界面左边的工序展示区则会出现当前的工序进展,而在右下方摄像头对应的真实反应区会实时出现对应动作和工序的进展。
图2 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揭纸”工序互动界面
通过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受众沉浸其中所获得的认知体验与在真实世界体验宣纸技艺的认知体验相似甚至相同。这种相似甚至相同的“真实”体验可以让受众融入宣纸技艺了解、熟知过程中,进而转化为他们的隐性知识,获得独特的经验,实现宣纸技艺及其文化的沉浸式传播,更有效地探索挖掘宣纸文化内涵并实现传播范式的创新性构建。同时,受众在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时,通过骨骼匹配和识别、实时交互、多感官体验等方式实现与虚拟世界的宣纸技艺文化互动,从而深入了解宣纸技艺,获取宣纸技艺多种认知体验,最终领略并传承体验宣纸技艺文化。
三、以宣纸为示例的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探索
(一)传播新模式构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受众传播模式领域经典理论之一[8]。该理论从受众的立场上分析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以及这些使用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进而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笔者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尝试探索构建了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根据上文表1宣纸技艺文化主要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优势和劣势,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特点,将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分为“直观印象”、“了解技艺”、“虚实结合”、“互动体验”和“实时交互”这五个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适当的情境能够帮助受众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其将受众认知效果分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9]。笔者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宣纸技艺文化受众满足效果的“情境”指标设置为“清晰展示”、“融入情境”两个子指标;“协作”指标设置为“实时反馈”一个子指标;“交流”指标设置为“多维体验”一个子指标;“意义建构”设置为“获取知识”、“新旧融合”两个子指标。
(二)实证分析
1.研究设计
笔者基于图3的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相关因素做出了以下假设:
H1受众使用动机对宣纸技艺文化媒介有正向的相关性;H1-1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较使用其他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动机强。
H2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对受众的满足效果有正向的相关性;H2-1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获得的满足效果较使用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效果明显。
2.数据收集
笔者根据上文的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于2015年5月16日到17日中国科技大学科技活动周将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和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对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模式中的各因子进行了问卷调研。共收集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09份,有效率为83.4%。
3.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对受众性别、年龄、学历及职业四项个人基本资料和背景进行描述性分析(如表2所示)。
同时,在问卷的第五题设置了受众之前对宣纸制作过程了解程度的题目,通过调研得知74.1%的受众之前不了解宣纸制作过程,18.7%的受众之前不太了解宣纸制作过程,7.2%的受众之前了解宣纸制作过程。说明受众对宣纸制作过程了解甚少,加强宣纸技艺传播的必要性和动力都是相当迫切和亟需的。
4.信度与效度分析
Cronbach’s α是测量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数,数值越大代表内部一致性越高。笔者用SPSS将有效问卷的各测量变量进行了信度检验和累积变异量分析(如表3所示)。因为累积变异量≥0.60即认为该变量符合验证性因子分析,因此从表3可知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测量因子效度较高,适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验证性因子分析
将受众选择宣纸技艺文化媒体的使用动机匹配了“直观印象”、“了解技艺”、“虚实结合”、“互动体验”和“实时交互”五个观察变量,将受众使用宣纸技艺文化媒体后的满足效果分为“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个二级变量,又将这四个二级变量中“情境”匹配“清晰展示”、“融入情境”两个三级变量、将“协作”匹配“实时反馈”一个三级变量、将“交流”匹配为“多维体验”一个三级变量、将“意义建构”匹配为“获得知识”、“新旧融合”两个三级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图见图4)。
图4 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基于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结合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和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对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样本数据,通过LISREL8.70这一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各因素分析,获得相关因子和拟合指数。(如图5、图6所示)
图5 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验证性因子参数模型
由于图5和图6中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所有的因素负荷量(γ)均大于0.5,所有观察变量的t值均大于1.96,因此,表4说明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所包含的因子与其所属的测量因素有着良好的收敛效度。根据t值公式由LISREL测出所有观察变量都显示出t=0.05的显著水平,说明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问卷各个测量因素以及各自题目之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说明问卷中的各个题目和观测因素的从属关系设置是正确的。
将图5图6对比可知,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的路径标准化参数均高于使用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参数,说明受众选择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动机更强;且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获得满足效果的路径标准化参数高于使用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效果参数,说明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后获得的效果更加明显。
(2)结构方程分析
①模型建构
基于上节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笔者构建了一个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整体模型(如图7所示)。笔者结合调查问卷及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将结构模型的因子表示为:ζ1为直观印象、ζ2为了解技艺、ζ3为虚实结合、ζ4为互动体验、ζ5为实时交互,ф为使用动机,η为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я1为满足效果,θ1为情境、θ2为协作、θ3为交流、θ4为意义建构 ,Y1为清晰展示、Y2为融入情境、Y3为“实时反馈”、Y4为“多维体验”、Y5为“获得知识”、Y6为“新旧融合”。
根据表5、表6分析可知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量(λ)均大于0.5,t值均大于1.96,属于较好的拟合结构方程模型。
由表8可知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均符合整体拟合指数标准。
由于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内在拟合指数要求建构信度要求大于0.7,平均变异抽取量大于0.5。从表8可知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中的所有指标因子的拟合指数均符合结构方程的拟合指数要求,说明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较好的内在拟合度。因此,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有良好的拟合性,符合假设检验要求。
③假设检验
根据上文分析,宣纸技艺文化传播新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符合假设检验要求,因此,基于图4验证性分析模型和图5、图6的参数表示,笔者通过LISREL统计软件将样本数据分析后发现(见表9),各变量之间的标准化参数均大于0,t值均大于1.96,即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均符合假设检验要求。说明受众使用动机对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有正向的相关性,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对受众的满足效果也有正向的相关性。
(三)结论
1.使用动机
在选择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过程中,受众十分注重技艺文化的媒介传达模式是否契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受众通过一个KINECT和一台电脑即可对宣纸技艺文化的直观印象获得宣纸技艺文化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同时受众抄纸、榨纸、晾纸和揭纸四个不同工序按钮,与系统实现虚实结合和实时交互的体验,从而了解宣纸技艺文化。而网站、文字、图片及视频通常使用“第三人称”视角传播宣纸技艺文化,使得宣纸技艺文化传播与受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由于网站、文字、图片及视频这些媒介特征和传达模式的局限性,受众的使用动机不太强烈。图5、图6相关变量路径上标准化参数因子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较使用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动机强。
2.满足效果
受众的满足效果是媒介传播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效果的好坏决定着知识传播路径长短和传播覆盖面大小。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时,通过实时交互体体验实现与系统虚实结合,能清晰地了解和感受宣纸技艺。受众通过与不同技艺互动,获取不同的情境,实现感官上的多维体验,深入感知宣纸技艺流程和关键技艺内容。由于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采用“第一人称”手段与受众进行互动,受众获取宣纸技艺文化相关知识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些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而网站、文字、图片及视频通常只能使用语言文字、图片或动画模型中某个传播方式,受众的情境感较弱,更无法达到真正地实时反馈。因此,受众使用网站、文字、图片及视频所获得的效果相比之下理想程度欠佳。结合图5和图6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受众使用增强现实宣纸技艺文化系统获得的满足效果较使用其他宣纸技艺文化传播媒介满足效果更明显。
四、结 语
在现有的媒介传播手段中,增强现实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特点让受众更有意愿去体验宣纸技艺文化,进而让受众主动积极地获取宣纸技艺文化相关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实现了一种新的宣纸文化传播模式,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或路径促进以宣纸技艺以及更广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菲.文化符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J].东岳论丛,2014(7).
[2] 陈再齐.社会变迁中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与作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
[3] 刘畅,李晓岑,张春娇.传统手工纸数据服务系统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
[4] 蔡苏,宋倩,唐瑶.增强现实学习环境的架构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5] 庞维国.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9(3).
[6] Ronald Azuma, Yohan Baillot, Reinhold Behringer, Steven Feiner, Simon Julier, Blair MacIntyre. Recent Advan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1, (11-12):34-47.
[7] 李婷.接合自然 增强现实―移动学习新体验[J].中国远程教育,2011(8).
关键词:玻璃幕墙设计 施工 注意问题
1 前言
近年来,玻璃幕墙将建筑物护的防风、遮雨、采光、隔热保温等使用功能与建筑外墙装饰相结合,形成融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建筑护结构,已在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但由于玻璃幕墙结构的特殊性,涉及材料种类多、技术要求较高,既要有正确的设计计算、规范的工艺流程,又要有配套的加工设备及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因此对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控制点的掌握更为重要,现就笔者收集的有关资料,简要介绍玻璃幕墙工程设计、施工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2 设计的安全要求
幕墙设计要给制作、安装、监理等各方面人员在不经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能完全看懂,因此,图纸应该完整、详尽,表达方式应规范化。现玻璃幕墙工程多由施工企业自行设计,图纸未经原结构设计单位审核,有的虽经审核,也只是从总体方案、立面效果上粗审一下,未起到技术审核把关作用。避雷、防火、防排水措施不当,没有通过设计确定幕墙自身避雷接地系统的设置分布、引出线的材料和截面尺寸与主体结构防雷系统可靠连接,并在设计图、大样图上标注清楚,而直接利用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作避雷接地的连接体。设计图中没有标出预埋件位置,忽视三维调节处理。还有些工程楼面外缘没有实体窗下墙,但没按要求设置防撞栏杆,所有这些都给玻璃幕墙留下了不同程度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3 架型材要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
幕墙用型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中规定的高精极要求,阳极氧化膜厚度不应低于《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GB8013中规定的AA15级,结构件型材壁厚不小于3mm。幕墙所用结构胶、耐候胶等其它材料按规定同步进行使用前检测,在幕墙构件安装之前进行。通过检测可以发现设计和生产制作中的缺陷和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确认设计及材料选择的正确性和幕墙设计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幕墙常在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上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除幕墙自重外,主要承受水平风载的外力作用。因此设计时,要保证骨架型材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目前国外主要按挠度控制计算,即当竖框承受2~3kPa的风力时,其挠度(变形量)应小于L/180左右(各国规范不一,如英国规范为L/175,我国台湾地区规范为L/200,并且要求满足绝对变形不大于20mm。计算公式为:
L/180>5ql/384EI
式中:
L――每根竖框支点间的距离;
q――均布荷载(主要是指风压);
E――弹性模量;
I――竖框截面的惯性矩如果挠度(变形量)大于:L/180或20mm,则会引起玻璃损坏或接缝漏水。幕墙与建筑物连接支点,一般取其螺栓为最不利受力处,此外应计算螺栓抗剪力。
4 幕墙材料的选用
(1)幕墙骨架选料。一般可选用钢、铝、不锈钢等料,但由于铝合金质轻力强,耐腐蚀,并可挤压成任何截面,易于加工安装、保养,价格相对也较低,因此大部分都采用铝材幕墙。铝材通常为定型幕墙系列材,目前我国铝材幕墙材料有120号、140号、155号等系列产品。
(2)幕墙玻璃选用。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主要功能是挡风、挡雨、遮阳、保温、隔音、安全、美观等方面。镜面反射玻璃反射色彩可得到银灰、蓝、绿、棕色等艺术色彩。中空玻璃、双层玻璃遮阳、隔热等功能效果更好,并且在贴近框架梁或窗台墙部位,由于通风不良、内外温差大而产生相当大的温度应力,该部位必须采用强化玻璃。铝型材幕墙的隔音比混凝土及砖差,随着开启及固定扇的不同及玻璃厚度的不同,其隔音能力一般约为25~30dB之间,选材时应予以考虑。
(3)幕墙结构支点。一般应采用钢结构,铁件可预埋铆接。连接体与立柱安装节点应有三维调节余量,玻璃幕墙不同金属材料接触处应设置绝缘垫片(一般厚度lmm)或采取其它防腐蚀措施,绝缘片的大小不小于接触面积,以保证铝合金立柱与不同钢材连接件直接接触,立柱与横梁接触处应设置柔性垫片。铁件的制作和设置应进行严格的结构计算,施工关键上焊接质量及防锈处理,应作为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并作好验收记录。
4 幕墙的施工
幕墙的支点铁件安装前,应在建筑物立面弹线定位。纵向支点一般按楼层或竖料模数设置,横向支点应考虑玻璃模数及房间开间尺寸,整体要求幕墙分格均匀,高宽比例匀称。型材切割与安装应按顺序编号,玻璃裁制安装时,要分清镀膜层(镀膜层应在幕墙的内侧),玻璃安装应先上后下,周边与框内缝隙适宜,胶封时要严密细致,这是保证幕墙水密性与气密性的关键。
5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幕墙所用的主要材料有铝、玻璃等,这些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都不同。所以设计、施工时必须预留伸缩缝,并在缝隙间填塞弹性好、寿命长的密封胶,使之适应不同程度的热胀冷缩而不会出现开裂、失效。防震:应根据各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幕墙自身与建筑物有足够的稳定性。国外一般要求,当框架摇动达到支点间距离1/400时,幕墙和玻璃的任何部分,不应有损坏和有害变形。避雷:一般规定,整个幕墙(特别是高层建筑幕墙)的金属构件必须有效地连续为一体,并为建筑物的防雷相连。从节能角度考虑,幕墙不宜设计成全封闭型,宜设计成半封闭型,即在距每层楼地面114~116m处设置开启的上悬或中悬窗、推拉窗,可利用自然通风,缩短空调采暖期,幕墙朝阳面宜选用热反射玻璃,背阴面宜选用吸热玻璃,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玻璃幕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框架式玻璃幕墙的施工安装工艺
1 测量
(1)根据幕墙分格大样图和土建单位给出的标高点、进出口线及轴线位置,采用重锤、钢丝线、测量器具及水平仪等测量工具在主体结构上测出幕墙平面、竖框、横梁、分格及转角基准线;并用经纬仪进行调校、复测。
(2)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配合,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累积,误差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包括垂直偏差值,应经监理、设计人员的同意后,适当调整幕墙的轴线,使其符合幕墙的构造需要。
(3)对于大风天气风力大于5级,尽量避开测量放线施工。
2 放线定位
(1)放线工作应根据土建单位提供的中心线及标高点进行。因为玻璃幕墙设计,一般是以建筑物的轴线为依据的,玻璃幕墙的布置应与轴线取得一定的关系。所以,放线应首先弄清楚建筑物的轴线。对于所有的标高控制点,均应进行复校。
(2)放线是玻璃幕墙施工中技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它除了要充分掌握设计要求外,还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图纸有时并不十分明确交待,而是留给操作人员结合现场情况具体处理。特别是玻璃面积大、构造面复杂的玻璃幕墙,其放线难度更大一些,精度要求更高一些。
二、立柱安装施工要点
(1)立柱安装的准确性和质量,将影响整个玻璃幕墙的安装质量,是幕墙安装施工的关键之一。接头应有一定空隙(连接空隙为15mm)。采用插芯连接,可适应和消除建筑挠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变形的影响;连接件与埋件的连接,可采用间隔的铰接和刚接构造,铰接仅抗水平力,而刚接除抗水平力外,还应承担垂直力并传给主体结构。
(2)将立柱先与连接件连接,然后连接件再与立体埋件连接,并进行调整和固定竖框。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mm,轴线前后偏差不应大于1mm,左右偏差不应大于3mm。同时注意误差不得积累,且开启窗处为正公差。
(3)相邻立柱安装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mm,同层竖框的最大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mm,相邻竖框的距离偏差不应大于1mm。
(4)立柱按偏差要求初步定位后,应进行自检,对不合格的应进行调校修正;自检合格后,再报质检人员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才能将连接件(支座)正式焊接牢固,焊缝位置及要求按设计图纸,焊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焊接好的连接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如有特殊要求,须按要求处理。
三、横梁安装施工要求
(1)横梁一般为水平构件,是分段在竖框中嵌入连接,横梁两端与竖框连接处应加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应有20% -35%的压缩性,以适应和消除横向温度应力变形的要求。
(2)横梁安装必须在土建湿作业完成及立柱安装后进行。大楼从上至下安装,同层从下至上安装。当安装完一层高度时,应进行检查、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质量要求。
(4)横梁安装定位后,应进行自检。对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调校修正,自检合格后,再报质检人员进行抽检,抽检量应为横梁总数量的5%以上,所有检测点不合格数不超过10%,可判为合格。抽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5)安装横梁时,应注意如设计中有排水系统,冷凝水排出管及附件应与横梁预留孔连接严密,与内衬板出水孔连接处应设橡胶密封条;其他通气预留孔及雨水排出口等应按设计施工,不得遗漏。
四、玻璃板块安装
玻璃在安装前应对玻璃及四周的铝框进行必要的清洁,保证嵌缝耐候胶能可靠粘结。安装前玻璃的镀膜面应粘贴保护膜加以保护,交工前再全部揭去。
(1)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应与设计要求相符,若有不符设计图纸的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处理后方可安装。
(2)玻璃框在安装时注意保护,避免碰撞、损伤或跌落;当玻璃框面积较大或自身质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安装,或用真空吸盘提升安装。
(3)用于固定玻璃框的勾块、压块、明框玻璃盖板或其他连接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或有关规范执行,严禁少装或不装紧固螺钉。
(4)分格玻璃拼缝应竖直横平,缝宽均匀,并符合设计及偏差要求。每块玻璃框初步定位后,应与相邻玻璃框进行协调,保证拼缝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调校修正,自检合格后报质检人员进行抽检,每幅幕墙抽检5%的分格,且不得小于5个分格。允许偏差项目中有80%抽检实测值合格,其余抽检实测值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则可判定为合格。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固定和打耐候硅酮密封胶。
五、密封处理
(1)框架式玻璃或玻璃组件安装完毕后,必须及时用耐候硅酮密封胶嵌缝,予以密封,保证玻璃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2)玻璃幕墙的密封处理常用的是中性耐候硅酮密封胶。耐候硅酮密封胶的施工应符合下述要求:
耐候硅酮密封胶的施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范执行,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洁,可采用甲苯、丙酮或甲基二乙酮作清洁剂。施工时,严禁使用过期的密封胶。耐候硅酮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 -5mm,施工宽度不应小于施工厚度的2倍;耐候硅酮密封胶在缝内应形成相对两面粘结,并不得三面粘结,较深的密封槽口底部应采用聚乙烯发泡材料填塞。为保护玻璃和铝框不被污染,应在可能导致污染的部位贴纸基胶带,填完胶刮平后立即将基纸胶带除去。
密注胶时要持续均匀,操作顺序一般是:先注横向缝后注竖向缝;竖向胶缝宜自上而下进行,胶注满后,应检查里面是否有气泡、空、断缝、夹杂,若有应及时处理。
结束语
现在我国建筑科技的全面发展,幕墙的国家相关规范也在升级。任何一种发展中的事物,总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其长处和短处,有其优势和劣势。只有经过自我否定、自我解剖、克服缺点、扬长避短才有可能进步,才能在竞争中求发展。任何一种外墙技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建筑的,必须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因投入制宜。
参考文献
[1]贾岚.浅谈建筑幕墙施工的监理要点.科技信息.2009―06―25
关键词:外墙保温;STP超薄绝热板;外墙保温技术
Abstract: a new gener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public buildings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wall body reform, but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facade is one of the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We more th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the STP ultra-thin insulating board combustion performance for class A (con), can achieve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but also avoid the fire.
Keywords: external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STP ultra-thin insulating board; Exterior wall insul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公安部、住建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建设部的2000年10月1日了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安部又于2011年3月14日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我们在多个住宅小区施工中,采用了STP超薄绝热板燃烧性能为A级(不燃),既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又避免了火灾的发生,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STP超薄绝热板的特点
1.保温效果优异,导热系数低于0.008w/(m•K)保温效果相当于常规聚苯板的6倍,挤塑板的4倍,聚氨酯的3倍。2.单位质量轻,上墙后每平方米的重量大约12公斤,仅为瓷砖上墙后的重量的1/4。3.把保温、装饰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比传统的保温系统施工工序更简单。4.施工方便,采用点框或条粘法,可以自由组合模块化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成本;A级防火不燃,无毒、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5.施工过程中使用吊篮,不需搭设脚手架,不占用结构施工工期。施工方便,造价降低,可以取得较好的墙体保温效果。
二、STP超薄绝热板施工材料的选用
1. STP超薄绝热板标准板长×宽为800×600mm,因STP超薄绝热板不允许裁切,工程中由厂方配套供应零星小规格板,以备施工中拼装,厚度根据节能标准确定,有10mm、15mm、20mm、25mm四种规格常用15mm、20mm厚。板可横向排列或竖向排列。2.施工机具:吊篮,电动搅拌器,经纬仪,水准仪,橡皮锤,墨斗,2m靠尺,抹子等。
三、STP超薄绝热板的施工工艺流程
1.基层处理:基层墙体必须清理干净,墙表面没有油、浮尘、污垢等污染物或其它防碍粘贴的材料,并剔除墙面的凸出物,凹陷部分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平整,外墙脚手眼封堵严密。2.应严格按照外墙抹灰的要求在墙体基层上抹水泥砂浆找平层。3.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横向及竖向的基准线,然后根据基准线在待贴的墙面上按照外立面排版设计图进行弹线,弹出保温板的排列图。每个楼层在适当位置挂水平线,以控制板材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在外墙大角(阴角、阳角)及其他必要处挂垂直基准钢线。4. 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和制作工艺进行,专人负责,严格机械搅拌,确保搅拌均匀。配好料注意防晒避风,以免水分蒸发过快。在3h内或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内用完。5. 涂料饰面层时采用点框或条粘法,粘帖面积不小于40%;面砖饰面层时采用满粘法。保温板由下至上沿水平线进行粘贴施工,先贴阴阳角,上下层错缝铺贴,将保温板粘贴到墙面上均匀挤压,可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固定,严格控制板面平整度、垂直度和相邻板间的高差,用长度不小于2M的靠尺进行压平检查,板周围挤出的胶粘剂应及时清理。6.应在STP保温板粘贴完毕后及时涂抹抹面胶浆。
四、STP超薄绝热板施工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1. STP超薄绝热板应完整无破损,因属真空制品,须预防使用过程中的任何钻孔。2.网格布的规格和各项技术指标,粘接剂、聚合物砂浆的配置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正常使用要求。3.STP超薄绝热板必须与墙面粘接牢固,无松动和虚粘现象。4. 聚合物水泥砂浆与聚苯板必须粘接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5. STP保温板严禁切割弯曲、严禁重物敲击、严禁刺穿。6. 门窗洞口四周部位用工厂加工的阴阳角板安装施工,空调机搁板、挑檐、不封闭阳台、女儿墙、落水管预埋件等部位在满足节能规范的基础上用传统薄抹灰工艺施工。
五、STP超薄绝热板应用效益分析
STP超薄绝热板,由真空绝热芯材双面复合无机板制成,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好、防火不燃、绿色环保的优点,与基层墙体粘结牢固,使外墙装修质量得到了保证。工程造价在135元/m2,不但减少了结构荷载,还节约了能源,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关键词】基面;粘结剂;保温板;粘贴;纤维网;涂料;注意事项;经验
Construction Technical and Experience Learned for Glass Fiber Nets Benzene Board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for Cladd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states usage construction metho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experience learned for glass fiber nets benzene board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for cladding of Nantong xinghe housing district project.
Keyword:The base level,Binder,Insulation board,Paste,Fiber Network,Paint,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Experience
引言
南通星河城小区工程,设计外墙保温采用玻纤网苯板复合保温。外墙外保温系统由阻燃保温板、外保温专用粘结剂和耐碱玻璃纤维网等组成,整个系统外覆盖装饰性涂料。本系统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能明显减弱结构温度应力,克服了“冷桥”问题,增加了保温效果,增加了使用面积,减少了能源浪费,成功解决了外墙内保温引起的外墙结构裂缝难题,同时不会因用户二次装修而影响保温效果。
1、适用范围
外墙外保温系统适用于安装在砌体、混凝土等墙体外表面,并可用于上述类型基面上的旧墙翻新改造与装饰工程。
2、材料要求
2.1、基面
2.1.1只有在专用粘结剂与基面粘结力测试结果合格时,才能开始施工。
2.1.2木质基面不适于安装外墙外保温系统。
2.2保温板
采用阻燃模塑发泡聚苯乙烯板,属自熄材料,用作保温隔热,并具有抗裂及装饰造型作用。其氧指数应大于30,而密度不得小于18kg/m3,除应符合《隔热用聚苯乙烯发泡型材》(GB10801)要求外,加工后板材应平整,无明显膨胀和收缩变形。边缘平直,规格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运输中保温板的表观应符合表2的规定要求。
保温板的规格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表1
指标 单位 规格尺寸 允许偏差
长度方向 mm ≤1200 1.6
宽度方向 mm ≤600 1.6
厚度 mm ≥30 1.6
板面平整度 mm 长度方向弯曲 ≤0.8
对角线偏差 mm (600×1200) ≤1.6
保温板在运输中的表观要求 表2
指标 允许尺寸 允许量
压痕 表面深度≥1.6mm压痕面积 ≤总面积的5%
空洞 板材每0.72m2的表面上尺寸≥3.2mm×3.2mm×30mm的空洞数 ≤8
凸起 表面凸起或划痕 ≤1.6mm
2.3粘结剂
粘结剂是胶状腻子与标号为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一种混合物,主要力学性能应满足表3中相关要求.
粘结剂粘结性能 表3
项目 检测结果
外墙保温系统 耐冻融性 经10次冻融循环,涂层表面未出现裂缝、龟裂、剥落等异常现象。
抗冲击 底涂+标准网+面涂系统 9.0J无裂缝、无断裂
底涂+加强网+面涂系统 20.0J无裂缝、无断裂
不透水性 底涂+标准网+面涂系统 1.57g/(m2h)
水蒸汽传递 底涂+标准网+面涂系统 3.9%
体积吸水率 保温板+抹面胶浆+标准网+面涂系统 5.9%
保温板+抹面胶浆+标准网+加强系统+面涂系统
粘粘胶浆 压剪粘结强度 常温常态28天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0.9MPa
常温常态28天,浸水24小时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0.56MPa
抗拉粘结强度 常温常态14天
基层材料:砼板-保温板 0.13MPa
常温常态14天,浸水7天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0.11MPa
常温常态14天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1.19MPa
常温常态14天,浸水7天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0.78MPa
常温常态14天,浸碱7天
基层材料:砼板-砼板 0.65MPa
抹面胶浆 抗伸粘结强度 常温常态3天
基层材料:保温板 0.15MPa
常温常态14天
基层材料:保温板 0.16MPa
常温常态14天,浸水7天
基层材料:保温板 0.095MPa
常温常态14天,冻融25天
基层材料:保温板 0.098MPa
2.4玻纤网
经耐碱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网格布,具有增加系统表面硬度,使墙面形成整体性,增强系统抗冲击强度和抗裂缝作用。有标准网格布与增强网格布两种,网格布不得有破损、断线、涂胶不匀等疵病。纤维网格布的主要力学性能必须满足JC/T841中的相关要求,其测试遵照JC176标准执行,主要技术性能符合表4的规定要求。
纤维网主要性能指标 表4
项目 单位 指标
标准网格布 加强网格布
标准网眼尺寸 Mm 3.5×4.0 5.0×5.5
公称单位面积质量 g/m2 ≥139 ≥678
抗拉强度 经向 N /2.5cm 667 3336
纬向 N /2.5cm 667 2446
耐碱抗拉强度 经向 N /2.5cm 534 2658
纬向 N/2.5cm 534 1956
耐碱抗拉强度保持率 经向 % ≥80 ≥80
纬向 % ≥80 ≥80
2.5水泥
与胶状腻子掺混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为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需满足标准GB175-1999要求。
2.6外墙涂料
保温系统的外墙涂料必须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装饰功能及足够的弹性,外涂必须达到GB/T9755―1995要求。
2.7密封胶
宜选用聚苯乙烯或硅酮建筑密封胶,密封胶的性能必须满足标准JC482-92的要求。
2.8材料的运输与贮存
2.8.1储存条件:在4℃≤T≤35℃储存两年,避免阳光直射。
2.8.2运输:之所以有材料到达现场,其包装应完好无损,所有材料均需有完整标签,包装上不得有开启痕迹。
3、施工工艺要点
3.1工具
低速电动搅拌机(最多300转/分钟),抹刀、泥刀、防护物、直尺、水平仪、电锯、热电丝切割器、开槽机、磨刀、专用滚筒、电刨、剪刀、钻头、电气钻、喷颗粒机。
工具使用后立即用清水洗净
3.2施工条件
3.2.1不要在潮湿或结冰的基面上粘贴保温板,施工的环境温度必须高于+5℃。
3.2.2除非有特殊保护措施,不要在下雨、冰冻、大风或夏天阳光直射的基面上涂布外保温专用粘结剂。
3.2.3施工时为了便于施工人员移动,必须搭建有固定平台(有脚支撑)或移动平台的脚手架。
3.2.4如有特别保护措施的话也可使用飞行脚手架。
3.3施工工艺
3.3.1外墙外保温系统结构图(见图1)
3.3.2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工具、材料准备――弹线――基面润湿――配制粘结剂――附着力测试――底部托架安装――保温板排序――粘贴保温板――测平、调整――嵌缝――粘贴铝质护角――特殊部位处理――涂抹面粘结剂――铺设纤维网格――涂抹面粘结剂――弹性油灰填缝――底面压实、磨平――施涂――验收
3.3.3施工要点
3.3.3.1基面处理
无论新旧基面,均需在施工前进行细致处理。
新基面根据施工现场气候条件确定干燥时间(砖石墙面:30天,混凝土墙面:45天)。在施工前采用沙磨、刮、刷等方法将新基面上的油、浮尘、污垢、脱模剂等污物清理干净,并剔除表面不应有的凸出物,使其平整规则。(表面粗糙度≤10mm)。
旧基面应将基面上的裂纹、裂缝涂层空穴进行填补,修补材料应与专用粘结剂具有相容性。
3.3.3.2材料准备
A、粘结剂的配制:
气温≤30℃,粘结剂的配比为:25kg胶状腻子+6-7kg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混);气温≥30℃ ,粘结剂的配比为:25kg胶状腻子+5-6kg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混)。
用搅拌机将专用腻子和水泥充分搅拌均匀,调配好的粘结剂应具有一定的粘稠性。
B、附着力测试:
在安装外墙外保温系统前,应该在有代表性的基面上进行附着力测试,测试用粘结剂的混合比例应与施工时的粘结剂配比保持一致。
C、保温板的切割:
按排序后的尺寸要求用电热丝切割器节割保温板,切割端面需用专用工具打磨平整,施工时尽量使用标准的保温板。
D、纤维网的准备:
根据墙面尺寸裁割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并留足搭接长度。
E、外涂
使用前用电动搅拌机搅拌均匀,应具有一定的稠度。
3.3.3.3保温板的粘结
A、底部金属托架的安装
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弹线,外墙底部在水平方向开始安装与保温尺寸相当的支撑金属托架,用合适该墙面的钉子钉在墙上。钉子直径取决于金属托架上开孔的大小,至少每隔30cm钉一下,固定结构离两端的距离不可超过5cm。每个金属托架之间留2-3mm的空隙,保证在热胀时不受影响,并在安装时保持一条直线,安装时使用水平仪测平(金属托架和侧面铝质框架排放见图2)
B、保温板的放置
把铝质框架安装在底部后,垂直向上把保温板一块接一块横排,每一排的板与板之间接缝错开,保温板接缝处与底闻和侧面的铝质框架接缝处需错开至少0.1米(见图2)保温板接缝不能和基面缝隙重合。
在转角处或窗台处,保温板的切割和调整应在确定安装位置后进行,在与其它突出物连接处安装保温板时,要留0.5mm的空间以便加入油灰。安装厚度小于30mm保温板应采用完全粘结方式固定,保温板的接缝处必须平整(见图3),如不平整需进行打磨,并用刷子扫去灰尘,打磨、批腻子等工作需等外保温专用粘结剂完全干透后方可进行。
C、粘贴步聚:
在保温板上涂布粘结剂,每块板上至少均匀涂布16点(见图4),把保温板粘贴在墙上,并用水平仪调整保温板水平,用专用工具拍压以粘贴保温板,减少保温板与墙面间隙,每次按排序依次粘贴(保温板的粘贴方法见图5)。每次用直尺检查保温板的平面间隙,确保保温板平整。用粘结剂填补保温板拼接缝(最多1mm),并注意错缝,如超此宽度,先用保温板窄条填补,再涂覆粘结剂。保温板粘结剂。保温板粘贴结束后等48小时等粘结剂固化达到一定的粘结强度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3.3.3.4纤维网的铺设
作业前先检查保温板是否平整、干燥、并除去其表面杂物、灰尘,在铺设前先把粘结剂(2.3g/m2)涂在保温板上,立即将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铺覆在粘结剂上,然后用抹刀把纤维网嵌入粘结剂内,用40cm宽的大抹刀将粘结剂和纤维网抹平,两块纤维网连接处应保持5-10cm的重叠区(见图6)。涂覆第二层粘结剂均匀涂布整个基面,在门窗部位的边角处,粘上小块纤维网加固(见图7),在墙面拐角处需把纤维网向内翻以包覆拐角,铺网结束后,等待24小时进行下步操作。
3.3.3.5面层涂料的施工
施涂前用弹性油灰填补保温板和窗框间的缝隙,检查抹面网片是否完全埋入,并将底面磨平。面层涂料应搅拌均匀,采用滚筒进行涂抹,不得干滚或用力过度。施涂顺序应从墙顶部开始从上至下进行,新旧涂抹部分必须搭接。
4、施工中注意事项
4.1整个体系施工中只能使用同一个公司的产品,不得混用。
4.2施工时大气温度不应低于5℃,也不高于25℃,墙体温度不应高于环境的平衡温度。
4.3保温板接缝紧密平整,水平缝可贴成通缝而垂直缝必须错开。
4.4板缝之间不能填塞粘合剂以防止出现冷桥,保温板面的缺陷及粘贴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必须用发泡胶加以修补。
4.5每道工序完成静置24h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6二次涂抹纤维网找平时以看见网格而看不到纤维网的颜色为宜,不可遗漏对墙角处的增强处理,必须使用纤维网包角增强处理。
4.7附加的纤维网必须在正常的纤维网之下,且只能对接,绝对不得搭接;包角与墙面的纤维网之间的搭接宽度大于10cm,包角与包角之间亦只能搭接,搭接宽度为10cm。
5、经验及教训
5.1从整个外观看,在50m外远观外表美观、大方,观感较佳,但近观存在问题。大墙面保护网搭接处接茬不平,因水平搭接正好在脚手板靠墙处,操作不便,架下也未同时铺贴,造成下边搭接二次刮浆较厚不易压平。解决方法:在粘贴上网的同时以上压下搭接下网干挂,待上部完成后揭开下网,在基面上刮浆粘网同时做好下网的搭接。
5.2该体系对施工进度要求较高,不同于保温板现浇外保温施工,必须从下而上施工,施工周期较长;应尽量避免在外墙面上固定脚手架;该体系对砼结构外墙垂直度、平整度要求较高,要求垂直度控制在20mm以内,超出部分必须以砂浆粉刷控制,故而该体系施工相对不适用于高层建筑。解决办法:外墙采用保温板与聚合物砂浆粘结剂现浇外保温施工工艺,外墙保温层与主体结构施工同步进行。
5.3外墙面采用涂料饰面,近观则有饰面透底、颜色不均匀、大阳角不通顺呈锯齿状、容易粘灰尘等现象。如采用外墙面砖饰面,该体系是一种“柔性材料体系”。而在这样一个体系上粘贴刚性面砖属面层与基层相容性不强。解决办法:如是涂料饰面采用弹涂拉毛,能够解决表面不平整、饰面透底及颜色不均匀等问题;如是面砖饰面,在粘贴面砖前,对基层(纤维增强层)进行界面处理,再埋置一层纤维网格布,并附之以“托盘锚栓”(盘在纤维网格布之外),然后粘贴面砖,这是综合考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及粘贴面砖后的使用安全度所得的结论。
5.4一般来说外墙填充墙为空心砖,如果涂料饰面或面砖饰面出现空鼓渗漏,雨水沿保温层流入,然后在空心砖砌筑不密实处渗出,将很难检查出渗漏点位置。解决办法:严格控制空鼓现象;针对雨水通过空心砖砌筑不密实处渗出的特点,合肥市质监督站要求在做外墙保温时,在基层上抹一层防水砂浆,砼结构上刷界面剂,砼与砖墙交接处钉钢丝网片防止因温差出现裂缝及空鼓;施工时网格布必须有足够搭接宽度,特别是窗台处网格布不能因为图施工方便不包角。
6、结束语
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与传统外墙内保温相比,外墙不需要粉刷,增大室内有效使用面积,丰富了饰面效果,减少了劳动力和机械设备击械设备周转率,缩短了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