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职业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

第1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以《堪破》为例

摘 要:《堪破》的创作思路源自于本土传统文化佛教中的一则禅机小故事,佛家故事众多,且内有玄机,往往能破迷开悟,启化人生,对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表现方式上,这部作品继承了传统动画写意的风格。并且延续了中国学派传统美学的风格,如大量留白的背景,简约和空白的背景可以更加衬托人物的运动,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特殊美感。再有散点透视,打破真实,根据艺术需要组合画面元素,这也是传统艺术绘画中的一个特点。

   声效部分运用传统古风乐器笙和木鱼的声音。木鱼又是佛教生活和音乐中代表性的道具和乐器。作品中用木鱼的缓急来描绘和尚不同时期的心情,用笙渲染很突然地紧张气氛。

创作手法上摒弃了传统的纸笔手绘,采用电脑分层手绘,电脑集中合成,再添加音乐和效果。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既有手绘动画的灵活性,又提高了画面的效果和制作的效率。

作品意在表现一种传统中国元素视觉效果,展现本土艺术风格神韵,宣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文明。提倡继承和升华源自民族文化沃土的动画形式,传承祖国深厚的文化,让中国动画成为一种品牌屹立于天下。

关键词: 传统,计算机技术,中国元素

  

Abstract

《kanpo》 the creative ideas from th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Buddhism in a Zen story, many Buddhist stories, and there are subtleties, and often can break fans enlightenment, Kai of life, of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Show the way, this works freeh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animation style.And continued the style of the Chinese school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such as a large number of blank background, the background simple and blank characters can be more set off the movement, embodies a unique Chinese aesthetic.Further points of perspective, to break the true combination of picture elements required under the Arts,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art of painting a feature.

some use of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sound archaic sound sheng and wooden fish. Wooden fish is representative of Buddhist life and music, prop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The priority of works used to describe wooden fish monk's mood in different periods, rendering very suddenly with Sheng tension.

     Creation of means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pen and paper hand-painted, layered hand-painted by computer, computer centralized synthesis, and then add music and effects.And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both hand-drawn anim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creen productions.

     Works intended to show a traditional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visual display local art style and spirit to promote China's profound spiritual nation.Promot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sublimation from the fertile soil of the animation, the motherl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so that a brand name for Chinese animation stand in the world.

Key word:

Traditional,computer technology,Chinese elements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一、本土艺术文化对本土动画的蕴养…………………………….5

1.1思想的影响…………………………………………………5

1.2题材的影响…………………………………………………5

1.3形式的影响…………………………………………………5

二、传统动画的特征……………………………………………………6

三、中国传统动画的成败………………………………………………7

四、以现代技术承继传统动画…………………………………………7

    4.1传统与现代的磨合……………………………………………7

  4.2风格与技术的并用……………………………………………7

 五、结束语…………………………………………………………………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在计算机动画风靡一时的当今社会,在传统动画比较萎缩的今天,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新技术给动画创作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影响。电脑动画有利有弊,但是计算机对传统动画也潜在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无法实现的画面效果和真实模拟镜头上面。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特征的动画必然产生于自身 丰厚的文化土壤,本土文化已经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所以传统动画形象在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中也必然有生存的土壤。纵观中国传统动画史的成败,要想让国产动画独树一帜,就要确立动画创作技术与本土艺术文化的结合的创作理念,技术上与时俱进,又不失传统动画艺术风格的生动性。因而现代动画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应该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亲和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画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将两者的结合,才能使中国动画具有民族性,创新性。才能促进和繁华我国的动画事业。

一 本土艺术文化对本土传统动画的蕴养

我国是一个有个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域各自具有的独特文化和地域性的元素是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再创造使我国传统动画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充分体现了艺术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1.1思想的影响

思想上,我国的优秀作品体现出我国独特的审美思想,我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思想强调社会责任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强调艺术的社会功用。“文以载道”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方式和思维方式,“文以载道”也深刻影响了我国传统动画的创作,在动画的创作中一直遵循“寓教于乐”的创作理念,教化的思想在我国动画中非常明显,比如《骄傲的将军》告诉人们不要骄傲,要谦虚、进取。《猪八戒吃西瓜》告诉人们不能好吃懒做。而《三个和尚》没有一句台词,通过简单的动作,幽默的故事,润物细无声地表达了出团结的重要性。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学艺术都是追求“中和之美”,中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也影响了我国动画的创作。喜剧性的动画,像《过猴山》、《三个和尚》中的对于喜的表现都是含蓄的,夸张而有节制,而我国在喜剧的表现中体现出我国含蓄、乐而不的追求。《过猴山》中老者和猴子的斗智、《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和老鼠的对立,都是含蓄幽默、轻松诙谐、温和宽厚。中和追求对于我国动画的影响还体现在大团圆结局,这也是我国戏曲的重要特征,不仅是创作上的追求,而且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作品《堪破》的立意在“禅”。禅是佛教文化的中心思想。而佛教文化在本土文化中历史悠久,对我国的文化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通过一件小事或一句话让有你醍醐灌顶效果。堪破并非放下,而是领悟自身及其周围事物的价值。惧由心生,恶有心起。千万别为了些莫须有的事物迷失了自己。要相信自己,相信这个世界。有了一颗淡然的心,坦然的面对身边的人事。一身正气,定能自在。

1.2题材的影响

题材上,中国有丰硕的文学成果,给传统动画提供了源源不尽的题材借鉴,如《大闹天宫》的故事就是源自古典小说《西游记》。《哪吒闹海》的故事源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

1.3形式的影响

形式上,本土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给传统动画充分的汲取空间。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墨画的形式,如《山水情》《鹿玲》,从《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中可以看到民间艺术和壁画对传统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再如《骄傲的将军》中对京剧中画脸的体现。等等数之不尽。

二 传统动画的特征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传统艺术,而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传统动画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创作时美术思维更胜于电影思维,表达方式倾向于象征化。

二是动作的写意,动作设计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更注重其功能性而非合理性。设计者很重视动作和谐的节奏和韵律,表现飘逸优美的姿态,用意向化的线条,将生活中的动作转化为写意的表演。

三是想象的写意。早期的角色形象和背景的设计灵感多来自绘画壁画、民间艺术,其装饰性大于功能性。角色形象不能突出性格。

四是主题的写意,中国动画一向被赋予“寓教于乐”的使命,通过幻想的故事或象征的形式,表现深刻的主题。主题经常是含蓄隐晦的,以简单的故事反应深刻的哲理,不同于西方动画片推崇简单的善恶两元对立。

《堪破》在表现方式上,这部作品继承了传统动画写意的风格。并且延续了中国学派传统美学的风格,如大量留白的背景,简约和空白的背景可以更加衬托人物的运动,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特殊美感。再有散点透视,打破真实,根据艺术需要组合画面元素,这也是传统艺术绘画中的一个特点。

   声效部分运用传统古风乐器笙和木鱼的声音。木鱼又是佛教生活和音乐中代表性的道具和乐器。作品中用木鱼的缓急来描绘和尚不同时期的心情,用笙渲染很突然地紧张气氛。

三 中国传统动画的成败

中国动画一路走来 ,一度曾走在世界的尖端,在一代动画家的探索下,开创了“中国学派”,也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创作的水墨动画更是国宝级珍品,至今世界其他国家也难以效仿。中国动画虽然曾一度辉煌。但同时也体现出它的弊端。内容上教化色彩过浓,难以受到多层次观众欢迎的。技术上落后,多依赖于手工,制作时间长,造成作品量少,市场不够,造成很多滞后。

四 以现代技术承继传统动画

4.1传统与现代的磨合

首先思想上,传统动画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族有着观念上的冲突。传统动画说教色彩太重,时至今日按照传统教育模式营造动画,也依旧带着一副道德说教的色彩。而现代人在一种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观念上已经无法接受陈腐俗套的东西,现代人崇尚自由,追求新奇刺激。所以传统观念的动画引不起现代人的欲望。

其次题材上,过于陈旧,缺乏创新。传统动画题材畏手畏脚,放不开,过于狭隘这也与现代人不相容的。

再次技术上,传统的制作方式耗费时间长,工作量大。导致作品少,精品更少。如今互联网的时代,媒体传播充斥大多数人生活。少数的动画作品不能满足众多人的需求。

4.2风格与技术的并用

知道了传统和现代动画的冲突,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两者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传统动画在形式和风格上的成功之处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动画就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至于思想内容上与现代人的冲突,动画业者能够改变观念,与时俱进,自然是可以克服和 改变的。但是传统动画技术上的缺陷显得日益沉重。所以我们应该保持传统动画的风格和形式,提高制作技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让其深入其中,有效地利用。

这次作品《堪破》就是一次传统动画风格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如借鉴三个和尚,背景留白,强化人物动作,采用传统写意风格。但是其中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和形式,如画面处理成蜡笔画的效果,色彩更鲜亮,提高了画面的可观性。技术上,前期是电脑单张绘图,然后flash合成,再用后期剪辑加入音效和特效。保留了传统动画的灵活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 结束语

中国的动画发展应该走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堪破》是我的一次尝试,也借此想激励热爱动画的年轻人,重视中国动画的民族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致谢

首先感谢老师们大学期间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让我对动画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也感谢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扶持。让我对动画有了一腔的热情和动力,也希望以后能坚持下去。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回馈学校及老师的教育和栽培。

参考文献

[1]闲云居士(中).禅的智慧故事全集[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5

[2]宫承波(中)动画概论[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2

[3]孙立军(中). 影视动画经典技法剖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10

[4]冯文 孙立军(中).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9

第2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现代化 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的五大教育支柱观念已经深入到职业教育机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对世界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应以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对教育现代化及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解

教育现代化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育全新的超越和诠释,是教育的一种整体转换运动,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开放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法制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塑造人的现代素质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运作,但更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具体地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提高就业者素质为目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要求不相符的原有教育观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使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为提高众多劳动者素质、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

2.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树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担负着技术应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众多的科学技术专家、研究人员,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中提升大量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高服务效益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职技术培训、实现技术人才现代化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确保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的保障。

二、教师队伍现代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落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富有开拓性的教育实践。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教师必须先实现现代化。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展开,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构教师角色,即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国际教育所倡导的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转化。教师角色现代化转变的基本特征为:

1.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教学”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发现,不断构建新的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的关系,要有新的思考,使自己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与时代相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虚拟、仿真的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具有现代的职业教育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是指教师的时代职业意识、思维活动和基本的职业心态,同时还要表现出对现代技术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彰显教育个性。教育个性是教师在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教育精神和心理特征,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技术教育形成独特的感悟和独立的见解,并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二是重视人的人格魅力及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能将先进的职业思想、科学技术,成功地传达给学生。三是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职业能力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3.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现代化,要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知识不断得到优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教师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创立、构建,以及与其他专业技术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等职业技术职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现代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及高尚的情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1.重塑灵魂工程师,打造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典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是重师德修养,塑教师风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应该是彰显人性美德的表率,为人师表,与人为善,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要用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充实和培育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要具备高尚的技术职业道德,即尊重科学技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职业技术教育及教育事业,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对业务精益求精,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二是铸时代形象,塑灵魂之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与各行各业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人类的形象大师。现代化教师应有时代特征,形成内在修养与外在风范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类科技进步,做科学技术的捍卫者,做学生走向科技道路的导航者。

2.陶冶情操与心智,从基本素养方面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师资队伍。一是以教师的人文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内涵一直处于弱势,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人文知识氛围,那么培养出的人必然缺乏丰富的想象力,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这种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和积极人格极为不利,将导致教育对象人格的失衡,导致竞争意识不强和发展动力不足,更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丰厚人文知识的底蕴与积淀,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二是以教师的价值观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传递,教师现代化要从人文价值观的高度来把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重视育人工作,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以建设现代化和谐校园,发展现代化和谐文化为基础,实现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谐,培养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3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职业教育层次随经济发展上移是国际共识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由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升级、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0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层次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计划地布局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包含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在内的上下衔接、左右贯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创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近300所大学开设四年制高职专业,有200多所社区学院同时提供副学士和学士学位,与普通大学合作培养人才,使得社区学院声誉大增。德国1976年颁布《联邦高等学校总法》,明确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与UNI同处于一个层面的教学机构”,FH快速发展,成为“德国工程师的摇篮”。瑞士从2006年开始,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试点,2008年普遍推广。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向本科及更高层次上移,成为一种国际共识。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爱尔兰的理工学院等,都是以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并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根据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职业教育层次上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德国、瑞士等西欧国家提升其产业、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就是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步入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成就显著,但过去推动经济发展的五大要素:人口、土地、资源、资金、技术,前三项基本上用尽了潜力,今后最大的希望在技术上。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是促进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和高端技能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点偏低,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据联合国发展组织统计,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中都存在高技能、技术型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等结构性短缺较为突出,亟需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短板。在经济深度转型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依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也急需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层次。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整个教育分为七个层次,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学位课程。第五层按不同的课程计划又分为5A、5B两类,5A相当于传统本科课程,是强调理论基础、为从事研究做准备的高等教育,5B是实践型、技术型、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强调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显然,5B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类型到课程特征上都是一致的。“高等职业教育”(5B)作为“职业定向”的一种特定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5A)相对,有分类标准上的依据,也应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

目前,由于制度瓶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高层次只到专科阶段,上升渠道的受阻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近年来高职专科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例如,江苏省2012年高招本三批次和高职专科批次的分数竟相差95分,创历史新高;山东省虽然高职录取线已降到180分,但仍有96所学校三次投档无一人报考;有些省份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不划分数线,依然难完成招生计划,这些都折射出专科高职的艰难生存处境。许多考生不愿就读高职,一方面是觉得读高职低人一等,受人歧视,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上升通道狭窄,难以继续深造。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果职业教育在高职本科层次出现“断层”,将造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链条的断裂。当前,教育部正在抓紧编制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从宏观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政策,打通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展通道,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党的十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升中国制造水平,必然要求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流技能人才队伍。在2011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明确表示,“我国将探索建立包含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官方对高职本科发出的首次信号。同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应用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培养层次。”同时,教育部要求,引导近年来已设立的高校重新定位,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新设置和更名的本科院校要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国家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为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让高职院校看到了希望。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四年制本科试点,一些省市率先探索,如天津市提出,深化中职、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启动四年制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深圳提出“探索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及以上层次应用型技术教育,构建起中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齐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宁波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立有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虽然一系列政策信号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但它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应消除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当前,我国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等专科学校放在一起,并列招生,“高职高专”似乎成为一个固定概念,严重混淆了类型与层次的概念和区别,人们习惯于把高职教育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下一个专科层次来管理,这也是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限定于专科层次的认识根源和政策根源之一。要尽快转变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歧视,提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第二,要加强职业教育立法。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寻找突破口,突破制度藩篱。目前,应该尽快修改《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同时要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将高职办学经费列入政府教育经费计划内统筹解决,从立法角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

第三,通过改建、衍生、试点、交叉等模式,适时审慎发展职业教育本科。建议从全国300多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中选取部分“转型”为职教本科。因为此类院校均定位为培养直接面向区域经济和企业技术生产一线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规格及目标与高职本科教育非常相近。目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已启动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2013年6月,批准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此外,职教本科要走出自己的独特办学之路。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应以所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以应用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着重培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体现高层次、高素质,面向行业或职业,而不仅仅是某个岗位。

职教本科应该更加注重紧贴市场需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一般设立在著名大企业的附近,如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的附近有奔驰、博世等大企业。而我国高职院校热衷进驻大学城、职教园,但是往往远离企业,与行业、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第4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庄道坤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育人环境,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来职业学校、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托管;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核心价值观

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具备的一种社会担当和使命责任。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围绕职业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专业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合到职业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留在职业学校学习、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市场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的高速发达和敌对分裂势力的宗教极端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让人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十七、十八岁初高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维独立,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追求发展,忧虑生存;第三方面容易自卑,易于误导。因此,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社会主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的解读,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家校联系等活动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外在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达到育人于自然、导人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既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以“八爱”教育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生动体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全校师生人心得到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具体行动上,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地方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变化和国家惠民政策的了解,形成热爱伟大祖国、深爱家乡的自觉心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和“最美新疆人”颁奖典礼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开展家校联系定期邀请学生亲属来校参观和现场观摩,依托学生军训为平台加强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邀请和田地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大力宣传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典型事迹,让道德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等,激发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爱”教育志愿服务进县城社区、进农村农户,依托学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联系村延伸职业学校专业服务,建成“志强美发室”等一批职业技能服务点,重点对农村五保户、民族团结模范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职业学校专业“便民、乐民、助民”服务,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职业学校敢于担当、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的道德风尚。

3 以正能量传递为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感动校园人物”、 “最美职校生”、“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先进班级体和先进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了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价值观,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维护稳定的主旋律下,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更要理直气壮地把“八爱”教育的价值理念宣传下去、坚持下去、发扬下去,让讲政治·守法纪·去极端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文化的一种新风尚,助推职业学校校园文明程度不断向上攀升。

实践证明,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新路, “八爱”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促进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深入开展好新疆精神、“一反两讲”“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加快洛浦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管理帮助。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疆职教联盟中职教学管理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XJNZYSK201515)、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校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托管模式下做好南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LPXZXSK20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第5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party in th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period,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system, the library of Career Academy should form: basic characteristics: value, adaptability, practice; scientific features:professional,practical,skill;open characteristics: openness,dynamic,combined with modern features:structural,convenient, timeliness.

【Keywords】Career Academy ,library,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system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

陕西省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49年9月,迄今已整整65年历史了,近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图书馆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何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者以为关键是建设好文献资源体系,而要做好这一基础性工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抓好下面的几个特征。

一、基础特征

1.1价值性

职业价值是职业学院学生对自已将要从事职业的内涵和价值的判断与认可程度,以及在这种价值判断指引下所采取的职业态度。图书馆要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思想指导。为此要加强主流文化、正能量文献的采集传播,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领悟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看到当代社会主流趋势,聆听到人民群众的心声,锻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1.2适应性

职业学院要培养学生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朝着高素质、技能型的新目标不断努力。为此文献资源采集在围绕学生职业学习的同时,要从适应形势变革下功夫。如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进行摸底,了解、跟踪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状态,等等。要在调研分析基础上,不断调整采集文献资源的内容和方向,使职业学生感应新变化,学习新迎对。

1.3实践性

职业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活动等等。图书馆要侧重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实践、实践转化为知识,这些中间环节上采集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勇于尝试,少走弯路。

二、科学特征

2.1专业性

陕西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科涵盖经济、工商、财务、公共、旅游管理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拥有省级精品课程会计电算化及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并有财务、物流、物业、人力资源管理等23个专业。图书馆要持续不断的深入到这些学科进行考量,研究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从而科学地规划和设计馆藏的发展方向,制定出一套符合学院专业教育的采集发展计划。

2.2实用性

围绕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围绕学院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及自主创业,贴近人、发现人、帮助人,注意将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著作、论文、科研成果、教改方案、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自编的讲义、实习指导书、职业学生毕业设计、实践成果、创业经验等进行系统收集、分类、编目、推荐。

2.3技能性

突破以册为单位的加工模式,向以知识、专题、数据为单元的加工模式转化;突破资源平板空间模式,向体验、创意、创新,全文、可视化和生活化立体空间转化。要采集、开发、集约综合文献、专题文献、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库,如重点专业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核心课、精品课教学课件数据库、教学参考书目数据库等等,以资源为基础、体验为重点、互动为常态,可尝试可练兵的学习实践空间。

三、开放特征

3.1开放性

要走出去馆门,与各系部的领导和老师建立持续稳定的联系,掌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特色优势、招生规模、课程设置等情况,设置重点专业与核心课程档案,师生档案、需求档案、科研档案,并适时的根据情况变化做新的充实和调整。

3.2动态性

有针对性的聘任重点学科、专业的教师、学生为图书馆兼职采购,请他们圈选全国社科、科技新书目,推荐网上新书,或代购专业用书。在学院图书馆网页设置专项荐书栏,适时听取学院上下对文献信息采集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的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尽可能给予满足。另外通过图书馆出纳借阅统计,掌握阅读动向,及时补充需用量大的书籍。

3.3联合性

学院图书馆应主动和类同的职业技术学院、地方公共、科技、企业图书馆建立协作、互补关系,在联合章程的基础上,明确分工、科学布局,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采购重复收藏。同时主动加入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CALIS三期)及其他的全国性图书馆联盟,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

四、现代特征

4.1结构性

要根据学院图书馆年采购计划和经费数额,处理好传统的纸本文献与新型载体文献、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的比例,如纸质型与声像型、光盘型、电子型文献在总经费中各占多少额度,按一定比例购买。具体比例应结合馆藏规划和年流通率、利用率,即实际需求计算,逐步形成结构实用、比例协调、质量优良的印刷型、电子型、虚拟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4.2便于性

为让学院师生以最少的时间检索到所需文献信息,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数据技术、通讯技术,围绕学科建设、课程教学、或实践体验项目,整合馆藏、共享和网络开放存取等各类文献信息来源线索,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一站式资源导航服务,如在网上设置LibGuide平台等。

4.3时效性

在保证文献资源的学科新颖、前沿上,除重视选购最新的出版物外,还要精心策划和组织推广图书馆文献资源活动,与师生进行互动,以保证供需无缝及时。如图书馆网站提供“我的图书馆”个性化定制等,利用博客、微信、邮箱、FAQ等资源的在线交流;与师生进行文化活动,如电子书有奖征答、知识竞赛、阅读沙龙等,在这些持续不断的互动中,保障文献资源集散的及时有效。

第6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近年来,高速动车组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路网已初具规模。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的60%多。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将进入全面收官阶段。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尤其是具有中国铁路自主知识产权的CRH系列和谐号动车组在系统集成、轻量化、高速转向架、交流传动、高速受流、高速制动、网络控制、人机工程、节能环保等技术方面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CRH动车组为亮点的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对运输能力的释放,对时空距离的拉近,对旅客出行的便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现代化。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和动车组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势必导致铁路动车维保企业用人需求的大幅增加。近年来各铁路局动车组检修与维护岗位用人需求逐年增加,下表显示了近三年湖南省周边铁路局动车检修与维护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周边铁路局动车维保企业近三年的人才需求数量呈直线上升,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逐年增加和动车组配属数量的不断增长,铁路车辆保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大幅增长。近年来,国内众多铁路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 般地相继开办了“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以适应当前我国高铁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口。

面对当前铁路运输装备日益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正点、舒适、快捷等期望值高的局面,势必要求铁路运输装备保障企业除了要有先进的维修保障制度和检修设备外,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然而,目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匾乏,文化专业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新装备适应能力较差,与铁路现代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和客运专线的逐步建成投产,更加凸现了这种矛盾。伴随着近年来客运专线建设和动车组上线运行数量的骤增,国内众多铁路高职院校相继开办“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然而,面对动车组这样新的技术装备和新的维修保障体制让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2.实训设施投入不足,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实训资源严重匮乏;

3.实训项目设计与现场岗位脱节,操作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能力本位、岗位任务驱动性,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应有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实践教学师资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校企建立更加稳固的长效合作关系,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建设优良的实训教学资源,关乎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关系着动车组这种高技术含量装备的维修保障质量乃至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正点。

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是顺应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而开设的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在对湖南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和提高我省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之对策。从高职实践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研究并建立与我省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依据、目标和内容

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我省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湖南铁路高职院校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为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湖南省内3所铁路高职院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实地走访,摸清目前省内该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状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与我省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对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本研究为了解高职院校师生对当前省内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评价,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所选学校的专业教学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来了解实践教学的具体状况。

2.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比较研究法:搜集并整理国外有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吸取可借鉴的经验。

五、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问卷设计,高职实践教学内涵理论研究

相关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y计工作;同时展开高职实践教学内涵理论的相关研究。

2.第二阶段:文献资料查阅、分析研究

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中实践教学的介绍,总结归纳出国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第三阶段:现场调研访谈

走访湖南铁路科技、湖南铁道两所省内高职校和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武汉动车检修基地、南宁动车所等现场用人单位。与院校教学院长、教务处长、专业负责人和广大师生进行深度访谈,广泛听取院校和企业对专业实践教学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建议。

4.第四阶段:综合分析研究

基于前期调查问卷结果、现场访谈笔录、文献资料分析、相关理论研究等前期研究成果,对我省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5.第五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成果总结推广

完成研究成果的总结,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发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1.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即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共建课程为纽带,以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主要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学徒制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群师傅带一群徒弟,它既有传统学徒制“言传身教”的精髓,又具有现代教育“规模化”的特点。

2.现代学徒制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应用背景

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办学以来坚持“以社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以企业满意衡量办学质量”的办学宗旨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输送优秀人才。我院的国际商务专业始建于2009年,经教育厅批准开设,已毕业5届学生,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建立“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立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但目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实现了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要转变现行的育人模式,引入“现代学徒制”,真正做到将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基本掌握本专业核心岗位群要求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应用方法设想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企业-学校”的渐进式育人机制。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四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每周安排固定课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为学生讲授专业主干课程,尤其是技能应用类的课程由企业人员讲授。第五、六学期,学生回学校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职业能力,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改革教学模式

实施双导师制,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在校内学习阶段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并在企业实习阶段到企业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企业选派企业人员作为师傅,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三个转变: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现代职教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项目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

3.构建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的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企业的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适合学生知识培养和能力发展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企业师傅讲授。

4.改革考核评价模式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阶段,采取分阶段考核模式,每月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表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实习岗位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在校内的实习阶段主要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采用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8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思想 系统工程 多媒体教学 教学创新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与之相结合,甚至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超前于目前企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需求,本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高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创新点。近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尝试,体现了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而且又涉及高职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对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又深刻的体验到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运用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职业教育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课题。

1.专业技术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使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得到不断的优化。因此,专业课程学时减少与教学信息量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新技术和新知识反差极大。如果专业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黑板、教课书和粉笔式的传统陈旧教学方式上,来应对现代信息化高职教育教学的挑战,不仅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课程内容难以体现,现展的科学技术信息难以传授,课程教学学时也将不复使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然成为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绊脚石。由此可见,要在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的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更多的学习掌握现代新知识和新技术,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需求,除了对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改革外,还必须彻底的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资源,担负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任,不仅可以充实课程教学的信息量,创造生动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扩展空间,加深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又可以保证课程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效果,又能把教师从重复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并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备课时间,利用更多的时间从事教研和科研工作。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资源,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概念,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存储和呈现方式;从内涵上蕴含着丰富的智能因素,推进了灌输型教学向主体教学的转化,并由此带来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变革。

2.专业技术课应用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关系

课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策划等构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因而,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必须符合系统学原理,使课程教学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有机的协调为整体,以达到优质化教学目的。为此,在专业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2.1多媒体教学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多媒体作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源应用,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板书和教具的抛弃。两者之间是继承发展和有机结合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并根据教学内容实时择优而从。利用多媒体重点突出表现形象化的教学内容,而逻辑性较强的推理、例题、实物等教学内容,必须采用板书、实物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实施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2多媒体信息传播速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虽然改变了教学信息的存储、表现与传输方式,信息呈现速度加快,停留时间缩短,课堂教学信息量明显骤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但随之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难以作笔记,丧失了由此产生的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同时因学生接受、理解、消化信息知识的差异,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停顿思考的余地,而出现知识“消化吸收不良”的负面反应。为此,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必须注意多媒体信息输入速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有效的控制教学进度和多媒体放映节奏,并采用影视、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加强教与学的有效双边活动,变“教师自导,自演”为“教师导,学生演”的活跃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3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创新的关系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关键是对多媒体教学应用实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与学的创新。其评价方法有教育方式的创新、学习模式的创新和对教育创新评价三种。

(1)教育方式的创新。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要求,对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的实施效果以及课程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率。

(2)学习模式的创新。教师组织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掌握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接受的程度、学习成效及学习态度和情绪等。检验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和教学环节的协调性,以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3)对教育创新评价。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能更为直观、准确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对学生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经验、课程教学设计与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3.结束语

第9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本科 教学标准 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丁以喜(1967- ),男,安徽芜湖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江苏 南京 21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开展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12-04Z)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41-02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有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以下简称“高职本科”)试点项目建设规模和发展趋势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有高职本科试点项目的建设规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2年教育部首先在江苏省、天津市、深圳市等省市拉开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确定联合培养四年制具有高级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首先在2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与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展开,4个专业招生160人;天津市在6所国家级高职示范(骨干)院校和6所市属本科院校联合培养,9个专业招生450人;深圳大学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本二批次A类4个专业招生300人。

综合分析以上试点项目审慎的立项与建设过程,高职本科教育不仅在招生和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与高职或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试点项目的确定还必须在项目试点院校范围之内选择,由各市教育局或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向省教育厅申报,经过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答辩评审。按照“政策引导、共同管理、分工实施”的原则,由一所本科对应一所高职院。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负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的统筹协调,牵头院校具体负责组织及实施,合作院校根据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高职本科试点项目的发展趋势。在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基础上,2013年继续推进实施相关试点项目:江苏省试点院校相同,但专业扩大到8个专业招生476人;天津市、深圳市保持原有招生规模;新增吉林省2所本科院校与1所高职院校试点,计划招生120人;广东省4所本科院校与4所高职院校试点,二A批次计划招生380人。

从以上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参与试点的省市范围扩大、协同院校数量稳中有升、专业面扩大,招生人数呈上升的趋势;社会认同度提高、试点项目省份的招生培养和教学管理经验有所积累;但仅仅依靠试点几所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项目数量太少、专业覆盖较小,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向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向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难以释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示范”阶段“转型升级”的蓬勃动力。

二、推进高职院校转型升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现联办高职本科教育的途径探索

1.需要政府科学布局,正确引导,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有序发展。首先,需要政府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0―2020年)》,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需要政府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规范高职本科教育试点范围、试点内容、重点工作、申报程序和组织领导。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支撑,贯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其次,需要政府按照这种教育发展政策,有序推进符合顶层设计标准要求的主体院校开展联办高职本科教育和招生就业工作;正确引导高职院校主动联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军企业,开通三方匹配联合的渠道和机制。

2.为实现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效、沟通衔接,优选联办试点衔接专业是项目整体设计的关键。专业学习是院校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联办试点衔接专业的选择事关平衡社会岗位需求、利用与重组联办院校和企业资源、适合学生和家长对系统培养的期望。试点阶段,优选试点衔接专业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优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

以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一般它还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方向,在申请联办本科项目时,首先必须做好衔接专业的顶端设计,同时,为将来制定高职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奠定基础。

3.围绕具有高级技能的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项目建设方案,确保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两种学制教育的高效、平滑衔接。第一,立足高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和职业性”。高职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一个较高层次,由现代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高职本科层次的教育,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科学制定试点项目建设方案。“高等性和职业性”需要坚持高职办学方向,改变学科型教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试点项目多数采用“2+1.5+0.5”,也有采用“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集中在前4-5学期,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占到40%左右;试点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走向相关专业生产一线参加半年或者一年的顶岗实习,在两校教师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

“高等性、职业性”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高端技能人才要求,联合制定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总体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群)的要求。(2)职业面向及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主要就业岗位明确,在对典型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分析分解基础上,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明确就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基础课注重较宽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施教学。(4)教学进程及教学安排。按照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及企业资源,合理设计各学期起止时间、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及课程具体教学安排。(5)招生录取、毕业证书发放等。

第二,借鉴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应用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建立相衔接的高职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文件和标准。开发和构建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项目试点建设的重点。通过课程衔接,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2009修订版)》和《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规范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由于高职本科的“高等性、职业性”特征,其专业决定着课程的组织形式,专业建设的实质就是课程体系及其内容的建设。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是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干课程标准应包括:(1)主干课程性质。明确本课程在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衔接课程的关系。(2)主干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与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总体培养要求有机结合,且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项目标明确。(3)教学内容。课程基准学时确定及课程内容选择要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4)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设计要体现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力度,考核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掌握程度。(5)教学实施要求。包括与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任课教师基本要求,课程实施相关的实训条件要求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面的要求等。

高职本科试点项目应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水平及服务产业能力,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基本的教学文件和标准。

4.高职本科教育的资源配置与基本保障。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学科设置导向,高职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过程是以实践为主线,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构建。由于联办高职本科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高职院校不仅必须具有按照高等教学标准完成学科知识教授的师资力量,还要保证学生在高职院校内完成灵活多样的各类实验、实习和实训的实践学习内容,高职院校相应的教学条件、师资(“双师”)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资源必须配套跟进。

高职本科在未来的一个阶段也将会经受类似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或“本科院校专业教育评估”。如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标准(NBCMA)。政府支持、院校协作、校企合作和预算经费投入是办好高职本科教育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