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适合母亲节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说起语法的实际运用,学生们总感觉到难、生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上。但是在高考的试卷中,我们看到语法要点的考查却每每出现在对话、小故事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语法,做到学以致用。在讲强调句这个语法点时,学生们的造句总感觉在生搬硬套,为了使用这个语法点而刻意为之。刚巧正值母亲节之前,我引用了一封写给妈妈的信作为教学的升华。让学生们把适当的句子改成含有强调句式的句子。DearMom,Iloveyou!Thisletterforyouistotellyoumytruefeelingsfromthebottomofmyheart.Youencouragemeandhelpme.Yourlovegivesmethebestthingsinlife.Yoursacrificeshelpmeachievemygoalsinlife.Yourappreciationlightsmeupindifficulties.Iwillberesponsibleformylifeandformyfuture.Iwillneverdoanythingthatwouldharmmybodyormymind.IwilllearnasmuchasIcantobecomesmarterandstrongerdaybyday.DearMom,thankyouverymuchforyourcontinuedsupport!Thankyouverymuchforyourendlesspatience!AllMyEverlastingLove,YourSon/Daughter改完之后的文章是这样的:DearMom,Thankyousomuchforbringingmeup!Thankyousomuchforraisingme!Itisyouwhoencouragemeandhelpme.Itisyourlovethatgivesmethebestthingsinlife.Itisyoursacrificesthathelpmeachievemygoalsinlife.ItisbywatchingyouthatIhavelearnedthebestwaytoreachmygoalsistoworkhardandnevergiveup!Idoloveyou!Idoappreciateyou!Iamsoproudofyou!AllMyEverlastingLove,YourSon/Daughter文章虽然很简单,但是在恰当地运用了排比式的强调句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更能真实地表达出他们对妈妈的情感。最后,我又要求学生们把写一封感恩母亲的信当作家庭作业,然后做成明信片送给妈妈。无论妈妈是否能看懂其中的内容,但是它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同时,这样的作业也不会让学生们觉得是负担。
二、例句实用化
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不免要背诵一些语法规则,甚至有的老师会总结出一大堆的常考句式,经典句式之类的。尽管这些例句非常好,但是学生们却觉得枯燥而且多变,不胜其烦。背诵经典句式的方法确实有效,但是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也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改变这样的做法。每次语法讲解后,我都会让学生理解当天所学的句式结构,然后模仿例句自己造句,并且上交进行批改、优化。在真正理解了这些句式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尽量把自己造的这些句子记下来。背诵自己创造的生活实用的句子要比生生背下一个陌生的例句容易得多,而且记住这些句子比记住一个毫无规律的结构也轻松多了。久而久之,学生们不怕造句、背例句了,作文中的句子也变得流畅而多样了。
关键词: 听说习惯 学习能力 培养方式
学好英语主要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说两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强化训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和终身学好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听”的习惯
1.要让孩子学会听,养成良好听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喜欢听、注意力集中听的良好习惯。例如三年级是孩子正式在学校接触英语的阶段,教师应严格规范地说英语,一定要注意节奏、语调、单词的长短音、语速的快慢,发音的强弱、句子的起伏,等等,让孩子听起来感觉很好,有急于要模仿说的欲望,这时有的孩子讲英语的兴趣高,但发音不到位。比如“I like apples,too.”,经常把双元音/ai/说成单元音/e/的音,应鼓励他们认真听老师发音,注意看老师的口型,还可以听录音模仿跟读。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让孩子学会倾听,不但要认真倾听老师说的,还要认真听取别人说话内容。在教学“How many...do you see?”的问句时,同桌两人做问答练习,有的学生问句听到的是:“How many kites?”有的学生听到的是:“How many cats?”听到的答句也不尽相同,有的是:“I see 12./I see 20...”那么这时老师要大力表扬听得特别准确的孩子,让大家都要像他那样认真倾听对方,并强调听力的重要性,一音听之偏差,谬之千里。同时在听对方说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观察他的表情、手势和动作,抓住关键词语去听、体会、猜测。老师提问:Where are you from,Chen Jie?,听完Chen Jie的回答后,可以找另一个学生问:Where is Chen Jie from?检查该生听的注意力,学会听后转述给别人:Chen Jie is from Beijing.这样其他学生听的注意力也会提高。
2.要让学生听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对话和课文。在教学“Mike’s family”时,可以让孩子听这样的问题:Who’s that man?Who’s that boy?Who’s that woman?孩子在听问题时注意到man,boy,woman等关键词,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教学小动物摘水果的故事时,由于孩子们兴趣高,内容乐于接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有难度的听力问题:①What fruit do you see?②What fruit do you like?③Who can get the bananas/strawberries?Why?④Who can act out the elephant/monkey?这样孩子带着有难度的、挑战性的问题听录音,注意力集中多了,效果好多了,学习兴趣也高了,同时学习的竞争力增强了。
3.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听力外,还可以在课下或家里完成。在课下可以听同伴说、听组长说英语,在家里听录音磁带,模仿说、跟读。老师在课上要及时检查听力反馈情况,并表扬回家听录音、模仿听音准的同学,给予他们小奖励sticker。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模仿,回家主动听录音,当他们达到听力熟练时,让他们合上课本背着听录音,听到一个词说出一个词,听到词组说词组,听到一句话背着能说出一句话。教师对他们要一一给予肯定。日积月累,孩子们不但听的水平提高了,模仿说的能力也会提升。
4.抓住时机增加一些课外的听力活动。每周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动画片在家里观看,第二天在课上大家一起交流。在同学过生日时,鼓励其他学生用英语对他表示祝贺。在节日到来时,准备怎样用英语对身边的家人表达节日的祝福。到期末时,还可以搞一个听说大比拼,鼓励孩子们在假期里录音比赛,录音10分钟即可,在网上发到老师邮箱里或存录音带。开学时挑选录音模仿最好的,声音、语调最佳的英语播音员。在假期里可以让孩子拓展听的渠道,比如听英语动画片、小故事,听英语儿歌、韵句、英文歌曲,孩子们可以自愿结组、表演小故事,开学后在班上进行表演PK。
二、养成良好“说”的习惯
1.模仿说。在课堂上模仿老师讲英语学说,要求孩子认真模仿语调语音、声音的起伏、单词的长短、句子的重音,可以听录音一遍一遍地跟读。在说唱简单的韵句时,让学生加上手势和动作,例如:“He and she.Boy and girl.You and me.Teacher and students,one two three!”孩子边指身边相应的人称代词边说韵句,经常变化升降调,由慢到快,直到说熟为止。
2.表演说。在教学“Let’s do”这部分时,让孩子边做动作边表演边说英语。比如:“Act like a monkey.Act like an elephant.Be fat.Be fat.Be thin.Be thin.Be tall.Be tall.Be short.Be short.”孩子们在表演的活动中学会说英语,学习兴趣非常高。
3.情景说。充分利用英语二课堂活动设置一些情景,让孩子看图根据情景说英语,让学生尝试说、小组交流说。例如Animals,Fruit,Family,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说、大胆说,多与别人交流,不要怕说错。还要抓住节日时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让孩子们用英语回家跟父母交流。
4.比赛说。设计一些英语绕口令、英语韵句、英语儿歌、英语小故事、英语小广告,等等,让孩子参与竞争,可以是个人也可以自愿结组参加比赛。最后评比出个人和小组的名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便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竞争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近两年的新课程考试大纲,在能力层级设计上也基本上与《新课标》对应,分为“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和“探究(F)”六个级别。
再对照旧的考试大纲,我们可以发现:
一、新考纲对旧考纲的能力层级作了相应的调整
鉴赏评价由原来的E层级降为D层级,相反的,表达应用由原来的D层级上升为E层级。这样的调整给我们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教学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的层面上,而应“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有效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二、新考纲增加了能力层级探究——F层级并给予了说明
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同时,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提出的探究要求是:“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提出探究要求是:“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②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考纲强调学生自主阅读,以形成有个性化、有创意的理解,进而能自主地分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只要我们对近三年全国高考课改地区(广东、山东、江苏、福建及海南等)新课程试卷稍作研究,就可以找到这些试卷体现出的新课程标准和新考纲的新理念。下面我就结合今年几省区的新课程试卷谈谈我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复习策略:
1、语言应用方面。
例如:(1)2008年山东卷中分别出现了:
“电影《佐罗》(一部中学生喜欢的外国电影)”、“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 、“刘璇在奥运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等材料。
(2)2009年广东卷分别出现了:
“触网”、“网虫”等新鲜词语。
(3)2009年江苏卷:
“全球气候变暖”、“汶川地震博物馆”、“区域综合环境的竞争”等时事新闻。
(4)2010年海南、宁夏卷:
“住房甲醛超标”、“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等社会问题。
纵观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考试已经慢慢地渗透入了一些新的语言和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诸如:“触网”、“网虫”等新词语,以及全球气候变暖、住房甲醛超标、 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等社会问题,还有伴随学生不可或缺的现代生活方式——学英语、看电影。新课标高考正力图把纯知识、记忆性内容的“死”的语文考查转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活”的语文考查。
新高考完全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强调语文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或放开视野,关注形势发展;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逐步减少纯粹考记忆的题目,适当减少一些纯知识内容的考查;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述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能力方面:
探究能力层级(F)考查是属于目前能力的最高一级考查。探究既不是简单地对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也不只是对艺术作品的一般性鉴赏评价,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只有注重了探究,人文性才算真正得到了落实。今年的课改卷中不少现代文阅读简答题其实都有一定的探究色彩。探究题与一般现代文阅读题有一定的不同。一般现代文阅读题,往往答案就在文中,或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解说,关键在于发现、筛选、整合、吸收;而探究性阅读题具有较高的要求,往往要求学生在阅读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丰富意蕴进行挖掘,进而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见解。
以下罗列的是近年来部分此类型的题目:
(1)2008年江苏卷:
【语言文字运用】题
第5题: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2)2010年福建卷:
【时文评论】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此类题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传递有关的探究基本知识,讲授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技巧。例如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探究题的答题,其实大致包括下列要素:自己对题目所表明的观点、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塑造人物所运用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主题所起的作用)。探究题是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能力结合起来解答的。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除了要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外,可让学生对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阅读,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探究能力。
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场的一位老师说:“很多同学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十分薄弱。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社会文化相脱离,虽然学生背了很多英语单词,做了很多语法练习题,但最终还是不会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那么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呢?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适当缩短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周期。由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这样,一套教材越是成熟就越可能距离现实远。
其次,拓宽多种媒体英语资源的运用,尤其是电视媒体英语教学资源的运用。这样,就能使学生学到更地道、更活泼的英语,更多地了解现实英语国家的社会风土人情,接触与亲身感受地道的英语。例如,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介绍过的与各级基础英语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英语材料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近乎自然习得的具体语境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再如,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地借助电视、多媒体等学习英语,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宽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地域文化的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总认为:只有把教材讲透了,尤其是把语法知识讲深讲透了,才算是教好了英语;学生也只有认真听记了老师的讲解才能学得好英语。结果,学生虽然能表达完整,但经常由于表达不够得体而使人听了一头雾水。例如,英语教材中对词组“take exercise”的解释为“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就认为“I want to take exercise every day”表示“我想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其实,这样表达并不符合native speaker 的说话习惯。他们习惯说成“I want to exercise every day”。
因此,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尽可能多地感受地道、真切的英语素材,使语言和文化的学习都能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完整地再现和统一,这正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解决问题的依据
1.体现学习语言的本质要求
语言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自然习得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是潜移默化的。英语的学习也一样。由于电视、多媒体等能创设仿真的英语交际情景,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这些媒体所提供的地道活泼的英语素材,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语文化,从而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资源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理念
为改变英语教学“耗时多、效益低”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滞后的被动局面,教育部拟定了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的“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策略。该《标准》还第一次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地域文化交际能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实施者,面对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师不能再简单地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平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多种英语课程资源,自主、灵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体现高考英语侧重检测英语文化综合素质的趋向
高考英语越来越侧重于检测学生在具体语境下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文化素质。如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题:
---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for helpit is needed.
A. unless B. since C. although D. when (答案 D)
如果从语法角度分析或者从句子的中文意思角度分析,这一题的答案就变得模棱两可了。如选择B,从语法角度看可理解为由“sinc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即“既然需要帮助,那就大胆地求助吧”,这样分析似乎也是想得通的。其实正确答案D中的“ when”在这里表示“if",意思是:“假如需要帮助的话,你就大胆地求助吧”。此题主要是考查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使用的规范性与地道性。如果我们只注重语法分析的话,往往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再如2004年的考题:
---It's getting late.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OK.
.
A.Take it easy. B. Go slowly. C. Stay longer D. See you (答案D)
这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当主人送客人时,按照我国的传统文化,常常说“慢慢走”或“慢慢去”,而按照英语交际文化习惯是说“再见”。这个考题就是侧重检测学生对英语口语文化中的“告别语”的掌握情况。
由此看来,高考英语试题越来越注重真实的语境设置,侧重考查有实际意义的交际能力以及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如果考生的英语语感强、英语文化素质好,平常又能从教材之外接触一些地道的英语原声材料,就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近年来,各种媒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不断出现。
1.英语影视节目多
目前,适合基础英语教学的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很多,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外语加油站”与“同步课堂”等,再如CCTV-9是全英语频道节目。通过视听,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英语教学网站遍地开花
现在英语教学网站遍地开花,这些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englishcat.com中就有适合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资源。进入这些网站学习是学生课外拓宽英语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3.各类多媒体英语教学光盘纷纷上市
市场上各类英语教学光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的是按照教材设置要求,由中外人士合作实地拍摄的。它是形音义统一在具体教学情景中的课堂教学“活”教材。这些光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由中外著名教师结合事例进行讲解、分析与用法举例,是英语课堂教学有力的辅佐材料。
4.英语教学的报刊杂志在增加多种媒体的分量
目前各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报刊杂志在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侧重多种媒体的分量。如原来只提供英语试卷听力部分的录音带,而现在把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录制在录音带上,并与文字材料同步出版。再如与各级英语教科书配套的《英语学习报》,其听力材料语境真实、语言地道、语音纯正、内容符合实际生活,是师生提高语音素质、增加英语知识、丰富英语文化的好材料。
借助多种媒体的语言材料充实英语课堂教学,不但能规范师生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而且还能使他们扩大词汇量、丰富口语素材,有效提高英语综合文化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多种媒体英语资源在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综合素养中的优势
下面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过的英语教学节目与目前全国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所普遍使用的中英合编的高中英语教材SEFC做比较,谈谈多种媒体的英语教学节目在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质方面的优势。
(一)突出体现具体语境下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语境,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而,在语言教学中,需要创设多种不同的语境,以让学习者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然而,这一点依靠文字教材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因为从文字教材中某一课的课文或对话中只能导出一种语境,由此也只能用上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再由于受教材编排成螺旋式上升原则的制约,有些相关语言的功能项目是零星出现的,学生往往缺乏对相关语言的语用功能的比较、辨别与整合。而电视英语教学资料中,中、外籍主讲老师能按照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还能对相关语言材料的不同语用功能作适当的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与综合文化素质。 例如学生非常熟悉的问候语“How are you ?”教材中的答语只有“I'm fine, thank you .”/“Fine , thanks.”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过并且已制作成立体化英语教材的《阶梯英语》,就对这个问候语作了全面的分析与介绍。它集中介绍了多种回答以及不同答语的细微区别。因此,利用多种媒体的英语材料能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与接触,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减少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二)突出生活习俗在具体语境中的展现
SEFC的教学目标描述中都没有提到文化教学目的,较少介绍英语国家人士的生活习惯的知识,学生能从教材中获得的英语文化知识非常有限。如高一英语第29课的教师用书中提供了一些中西文化在请客吃饭礼仪方面的差异,但所提供的材料不详,仍令学生一头雾水:为什么西方人要把餐巾放到膝部上?西餐的餐具该怎么摆放?西餐的餐具到底应该怎样使用?对于学生的上述疑问,教师用书中也没有相关的解释资料。然而,在《Let's Talk in English》即《大家说英语》中,却有餐桌礼仪的专题介绍节目。让学生具体感受一下西方人的餐桌礼仪,问题就能很轻松地解决:要求学生听完录音以后尽量用专题节目中的原话来回答“How can we set the table in the west countries?”根据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关键词fork——left;plate——middle;spoon——right(1);knife——right(2)等。通过问答,再借助上述板书要点,学生就会明白餐具该怎么摆放,同时又学到了在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饭后上甜点与咖啡等西方传统饮食习惯方面的文化知识。
(三)突出俗语、谚语、俚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
在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大众化的口语,这些口语在SEFC中却很少出现。例如,表示“我也与你一样”的“Me too”这个大众化的日常口语,教材要到高三年级第13课的配套练习3中才偶尔一见。而在电视、多媒体等英语材料中,不但经常出现“Me too”,而且还会出现“Me two” 的谐音用法,以及“Me three”(表示“第三方也与前两者一样”)的俏皮说法。另外,还有“Me too”的否定式“Me either”,甚至还出现“You too”(表示“你也一样”)的句子。因此,经常接触原声电视、多媒体等英语材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敏感性,能弥补英语教材以书面语为主、口语文化体现不足等缺陷。
(四)突出精彩、简练、地道的口语化句子的使用
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际使用能力相脱节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学习与使用两张皮”。学生所学到的英语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使用的英语语言材料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他们使用英语的积极性。而电视、多媒体等英语教学材料中具有丰富的精彩、简练、地道的口语化交际用语。这些句子的特点是:句型简单、用词浅近、容易识记且回味无穷。如《洪恩奇境英语》中就有大量的口语化句子,《大家说英语》则在每天的教学节目中都要提取一个经典的口语化句子。这些经典地道的日常口语化交际用语,学生一听就懂、一听即会,而且会在自己的日常交际中试着应用,从而体会到英语口语的无穷魅力,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口语文化素养。
四、电视、多媒体等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结合教学与生活情景,渗透意义相关的俗语、谚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口语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例如,“duck”作名词表示“鸭子”是学生们早已学习过的知识,在教学SEFC Students' Book 1B Unit 16 Fire! Lesson 61中的“Look out!” “Be careful!” “Take care!”时,我结合这些句子的教学情景,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了“Duck!”作为句子单独使用,表示与上述句子意思相类似(即表示“快闪开”)的俗语用法。再如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跟学生们说,等考试结束后我们一起去饭店吃饭,这时我说了“Go Dutch” 的谚语,并介绍说,这是各人自己付钱的意思。这句谚语尽管在高二英语学生用书Workbook中将会出现,但是教师在具体环境下先介绍一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未学教材的好奇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结合教材词汇教学,拓展词语文化
有学者认为(Lewis 1993),词汇习得是英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脱离对词汇的依赖。现代的交际法也不会否认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不同的只是词汇教学的方法问题。如果大量接触词汇并落到实处,听说读写技能就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对词汇语法也就较易掌握。
1.拓宽词义,提高对一词多义文化现象的宽容性
任何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且还有旧词新解、单词创新和词义创新的现象,对词义的准确理解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培养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和素质,对学好英语文化起基础性的作用。而这可以借助电视、多媒体等材料进行。例如高一英语课本对第70课中的生词 “ not …any more”的中文解释是“不再”。除此之外,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中再也没有对该词作任何解释,因此教师的讲解也只能是到此为止了。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外语学校》“外语加油站”中介绍说,这个词的“不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关系不再好了”;另一种是“关系变得更好了”。它还举例解释了这个词的实际使用,例如:“They aren't friends any more.”这句话的实际意义也可能是:“They began to be in love with each other.”即“他们已经不再是朋友了,而是恋人了。”
2.根据教学词汇引出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词语
教师用心搜集、开发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就一定能够积累起许多与课堂英语教学相关的材料,如词语的创新与活化、语法活用,以及新出现的地道活泼的生活化口语等等。教师将相关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中适时引入,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体现语言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如结合生词“cheque”(支票)的教学,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电视、多媒体等英语材料中经常出现,而学生又未曾学过的“cash” (现金) 和“credit”(信用卡)的英语单词,以及他们的使用方式“by cash”/“by credit”/“by cheque”。再如结合课文生词“worldwide”(世界范围的)的教学,介绍现在很流行的网址的最初三个字母www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及时渗透多媒体英语知识,使学生能不断得到“充电”,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3.结合节日文化的介绍,适时渗透创新的英语词汇与表达方式
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文化知识的了解是非常浅薄的,而电视、多媒体等英语教学材料中比较重视对西方特有文化现象的介绍。如介绍感恩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节目能提供真实的过节场面,介绍节日的来历、日期、主要庆祝方式等。目前,随着中西交往的频繁,各种语言之间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中国的元宵节吃的“元宵”即“yuanxiao”,除夕夜吃的“饺子”即“jiaozi”。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可利用中、西文化有的节日,介绍节日文化,并适时地渗透创新的英语词汇与特有的表达方式。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词汇文化素质,同时还能让他们对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创设交际情景,渗透口语文化
作为教师要设法营造英语情境,并适时地提供所使用的语言材料。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语言学习是最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如在分发给学生练习纸的时候,可结合口语“Here you are!”(给你!)的使用,也可说“Here you go!”暗示学生“你自己来拿!”,并在黑板上及时地写上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一些在英语国家使用得很流行、很地道的日常交际用语,如:“Here you go!”(表示“你们/你自己来拿!”或“在这里。”);“Here Mun!”(表示“妈妈给!”)等。
教师经常性地有意灌输一些地道活泼的英语口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文化素质,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Shengmar .“大学生讲英语把美国大使听懵了”.《2001-2002东方人文备忘录》,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7、8、9、10.
一、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兴趣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独特在教学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最根本的就是要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教和学。
(一)高尚的师德
教师高尚的师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 用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己的表情、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能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锻炼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师,理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业务素质,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幽默感
一位教育家曾提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一是教师语言是否幽默,二是学生是否喜欢你的课。教学幽默是教师运用各种出乎意料的、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教师的幽默感能提高教学艺术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幽默能力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
(三)教师应转换角色,用晚辈式的“尊爱”去感化学生
由于当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徒”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飞跃与突破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必须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蹲”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此外,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地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每上完一节课,听一听学生的意见,有哪些不足,下一节课中去弥补,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如果整天绷着脸走进教室,俨然一副法官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这节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优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良好开端。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的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以便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学法指导,利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有效呢?教给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记忆、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领会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知道怎样学习,逐步由学会过渡到会学,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加深学习兴趣。比如指导学生记忆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背诵记忆法
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对话练习和材料。对话练习和课文是有内容、有活力的材料,在课文情景中不但易记住单词,遗忘率较低,还能记住词组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和各种短语,也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归类记忆法
归类的方法很多,可按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植物、人物等分类,也可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归类,还可将基数词、序数词等归纳在一起。将单词归类记忆,学生记得清楚,记得牢。
(三)对比记忆法
把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形近词、字母组合,以及发音规则和不规则的词放在一起对比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辨析词义和读音的能力。
(四)图表记忆法
针对学生对名词复数,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词尾变化易于混淆的情况,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简表,从词尾的变化规则、读音规则到用法,学生从表中一目了然,强化了对词汇的记忆。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一句用一句,做到学用统一。
(五)口诀记忆法
英语的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如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及最高级构成口诀:
结尾直加-er,-est属一般,详细构成方法逐一来侃谈。
一辅音结尾重读闭音节看,辅音双写-er,-est是习惯。
辅音加y(ly)除外有型感,按照去y,-ier,-iest方法办。
上述皆属单音部分双音段,下面把多音节规律来看看。
词前加more, most此规律唤,规则变化到此已全都谈完。
有些不规则变化请你记全,“双好”better, best记的宽。
“坏病”worse, worst莫记乱,“双多” more, most不用管。
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有趣口诀就会源源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五、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不开听、说、读、写。说话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及时适应表达者的语言习惯,准确理会,种种情况都受某一情景的限制。由于受母语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中国式的英语误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口语能力差,非书面材料理解困难。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来解决。
(一)教学中穿插多种多样的竞赛
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中穿插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编课本剧
把课文内容改写成短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最后再让同学们评选出最佳演员。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语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教师都要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点我深有体会,一些学生毕业后仍恋恋不忘他们英语课上的五分钟表演。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
中学生都很喜欢唱歌,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把教唱英文歌曲作为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对于歌词中学唱有困难的词,教师可以换词。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会唱、爱唱的中英文歌曲换词或填词,把一些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编成歌曲,这样既可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每周末看一部英语电影,当然这些都是我提前精选且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然后让学生记下一些经典台词和有感悟的句子,大家一起讨论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自制教具
在讲课之前,教师可相应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如做教具,应可尽力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里有什么。例如,学习七年级英语辅助教材时,课前我让学生自制26个字母的卡片和每课单词的图片,每人画一套。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主动看书上到底有什么,做到初步预习,也能使学生中美术好的尽其才能,使其爱“动”。英语课要画画,增强了新奇感,使学生由被动地动到有兴趣地动,加深了预习的效果。
(五)注重学用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