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餐饮空间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餐饮空间设计论文

第1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一、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设计理念定位

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与纯粹的娱乐空间有一定和联系和区别。纯粹的娱乐空间是指KTV、卡拉OK、舞厅、商务会所等空间,而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则指在餐饮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休闲消遣的场所,其设计理念与纯粹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有一定的联系差别,在教学中,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如何来定位呢,笔者认为,其设计理念即要有本身娱乐空间的特性,又要体现餐饮环境的特性。如在一个民俗餐饮空间中,其娱乐空间设计理念的定位要以体现民俗文化为主,而这种民俗文化应该包含民俗餐饮文化和民俗娱乐文化。在设计中把握住了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也就把握住了整个设计的灵魂。

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

对于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的设计,与纯粹娱乐空间色彩有一定的差别,纯粹娱乐空间的色彩以深沉、艳丽为主,将这些色彩应用到餐饮娱乐空间中与本身的餐饮环境会有一定的冲突,因此我们在对色彩分析和设计定位时,要有所调整和突破。在教学中,如何进行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色彩设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构筑,通过色彩的选择、搭配将餐馆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划分出来,其设计的宗旨是使餐饮环境色彩和娱乐空间色彩即有融合,也要有对比,如何把握好娱乐空间的色彩效果,我认为应该先对餐饮环境色彩进行分析,从餐饮环境色彩规律中求变化,以色彩的力量对娱乐空间作出划分,而不是用实体的墙面。(2)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气氛渲染,我们都知道,一个空间气氛的渲染是非常重要的,而色彩设计则是一个空间气氛渲染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气氛的渲染,首先我们考虑娱乐空间色彩设计特性后,再分析餐饮环境色彩调子,使娱乐空间色彩即要具备娱乐空间的性质,又要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和对比。如在一个方案中,餐厅环境中大面积运用轻快的是轻快明亮的色彩,那么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空间(演奏区域)的色彩设计则可在餐饮环境色彩基调上降低其明度,以求得其色彩即与餐饮环境色彩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明度对比。(3)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表现,如何利用色彩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重点进行表现,这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是餐饮环境一个特色区域,是餐饮环境的亮点和灵魂,它离不开餐饮环境的特征,同时又具备自身的空间特征,设计时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等设计手法的运用,来进行设计重点的表现。(4)色彩在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心理效应,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安全领域,不管是一条线,还是一面墙,还是一块区域,这种安全领域的产生,就是人们在空间环境中的一种心理效应。在餐饮环境中的娱乐空间设计时,我们可运用色彩的变化,利用色彩进行划分区域,来产生心理效应,让人不自觉的进入自己所谓的安全范围之中。同时我们还可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和不同的色彩的色相来产生心理效应,以求达到某种效果。如我们在方案中采用橙黄色系的色调,会让人们在这种色调环境中感到温馨,刺激人们的食欲,有就餐的欲望,这就是通过色彩的刺激来产生的心理效应。

三、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文化表现

从审美方面来看,我们已经对纯粹意义上的娱乐空间的视觉冲击有一定的要求了,不再是单纯的一个色彩、一全灯光就可以满足其需求。从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到后面演变的各种形式的娱乐空间,我们从最初的休闲、消遣的需求发展到对主题对文化的需求,这是娱乐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进行文化的表现,如何体现其品味,我认为应该首先结合餐饮环境的设计主题、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然后通过造型元素、文化元素、色彩搭配进行表现。如在一个湘菜馆的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湘西文化展示体验区)文化表现,则可将湘西土家族建筑元素,织锦、雕花图案、自然文化等元素运用到娱乐空间中,一则可呼应湘菜馆设计主题和风格,二则也体现了作为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一种文化的表现。

四、结语

第2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unction distribution and design space of food service center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 actual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catering service function, dining way cent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changes on the impact of space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strategies universities catering center.

关键词:高校餐饮中心,空间设计,餐饮方式,心理行为

Keywords:food service center in the university, space design, dining way, psychological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高校连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以及心理行为需求变化,高校食堂的更新己势在必行。本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高校餐饮服务中心的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设计如何满足新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食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新时期高校餐饮中心建设的发展变化

1.1 功能的变化

我国高校老校园在建校之初建造的学生食堂在功能上除提供学生用餐外,很少有其他功能。如今社会餐饮、娱乐、休闲等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越发深入,高校食堂也开始从单一餐饮功能的载体逐步向多用途发展,商业服务设施、娱乐活动场所、学生社团办公等也和食堂结合在一起。

1.2 餐饮服务方式的变化

原来封闭式的售饭窗口被半开放式的售饭台取代,同时增加了自助售饭、服务式等的售饭方式。

1.3学生对于餐饮中心行为心理需求的变化

现如今,大学生来到高校的餐饮服务中心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就餐,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逐渐提高的消费水平让大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多种功能之外,当代的大学生在行为心理方面对餐饮服务中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高校餐饮服务中心的变化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2.1功能的变化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当今国内的大学生对餐饮服务中心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关于饮食这么简单了,产生了“餐饮+交往+娱乐”这种餐饮生活的新理念,大部分食堂已经融入了一些其他的功能,如小型商业、社团办公室等。

2.2餐饮服务方式的改变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对餐饮空间要求逐步提高,许多新型的餐饮形式走入校园,如快餐、明档风味,点菜(小炒)式、自助餐、西餐、咖啡厅等等,都给高校学生食堂的空间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单一的餐饮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校餐饮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了。

自助餐

我国高校餐厅一般都采取以下的方式:学生到专设的食品台上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

盛取各类食品,所设食品都明码标价,盛取完毕到指定地点统一结算。这样既能满足同学们选取多种食物的需求,又不易浪费食物,且管理方便。自助餐厅的付货部要求设有较大且可供展示的付货两用食品柜台。这种取货台可以设于餐厅当中,顾客环绕而行逐一选取,也可以设于餐厅一侧,就餐学生沿台一边按顺序自行选择。

自助餐厅多以大餐厅为主,也可在其中做适当的分隔。餐厅的流线设计如下:学生在餐厅入口处领取托盘及餐具,在服务线上挑选菜肴,在服务线的出口刷卡付款,然后找座位就餐,用完餐自己将餐盘里的剩余物倒进垃圾收集箱,在餐厅的出回餐盘,避免流线互相干扰。这一切都给人平等和透明、民主的感觉。

⑵.结合咖啡厅、书吧的西式餐厅

由于现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以休闲、娱乐性就餐形式为主的书吧、咖啡厅在高等校园中悄然出现,并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有的咖啡厅还配上小规模就餐,餐饮时间有长有短,且灵活性高,这就要求餐厅有较长的营业时间。座位布置灵活,食品、饮料初加工简便,制作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都以售卖成品、半成品为主,对操作间所需建筑面积要求不多,但对餐厅环境要求较高。

大学生行为心理需求的改变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较之以往的高校学生餐厅,现在的高校学生综合性餐厅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就餐,但所不同的是,学生对就餐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餐饮空间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只有在认真分析大学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深受大学生喜爱。

大学生的行为心理与餐饮空间设计

学生餐饮空间的形状、面积、边界状况及个人所属的领域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行为方式。事实上也是如此,由调研观察来看,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适用于大学生在餐厅的就餐行为。经过调研分析,长安大学本部餐饮中心第一餐厅学生就餐时选择餐桌座位有以下特点: 11:00am基本是没有课程的学生开始选择就餐的时间,一直到12:00am,学生下课之后,餐厅内达到一个就餐高峰。靠近边缘和柱子的位置首先会被选择,其次是距离售餐台较近的位置,直到最后达到就餐高峰的时候中间的位置才被选用。边界区域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处于空间的边缘为人们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条件,并且使个人空间领域有了庇护感。从理论和实践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餐厅的座位的设置上应该尽量多的去营造边界空间。

餐座布置与大学生的行为心理

学生餐厅的座位布局不仅要通盘考虑学生的使用要求、人体尺度,还要符合大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调研中发现学生就餐时对座位选择时,靠墙的餐椅以及能纵观全局的座位比别的座位受欢迎,其中靠窗的座位尤其受欢迎,因为在那里室内外空间可尽收眼底。边界实体明确围合出属于本桌人的空间领域,不被他人穿越干扰和侵犯,个人空间受到庇护,有安定感。

⑶.就餐空间的布局与餐座布置的设计

高校学生餐厅座位布局要通盘考虑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及行为心理需求。学生餐厅座位的平面布局首先要满足就餐的使用、交通、工作服务等的功能要求,通过平面的合理组织,把许多餐桌紧凑有序地安排在一个餐饮空间里。通过空间设计,如地面或顶棚的升降,隔断、围栏、绿化、灯、柱等等的间隔,将餐厅划分为若干个既有分隔,又相互流通的空间,再在每个小空间里布置餐桌。平面布局应考虑秩序感与边界依托感。前者从秩序条理性出发,后者是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①.餐桌布局的秩序感

秩序是餐桌平面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性的,有规律的平面布局,能产生井然的秩序美。设计时,要适度把握秩序感,使平面布局既有整体感,又有趣味和变化。

②.营造边界

从人的行为心理需要出发营造边界,注重创造有边界的就餐空间。划分空间时,可用垂直实体围合出各种有边界的餐饮空间,尽量使多的餐桌至少有一侧能依托于某个垂直实体,如窗、墙、隔断、靠背、花池、绿化、水体、栏杆、灯柱等等,应尽量减少四面临空的餐桌,使多数餐桌都有边界依托,提供既能交往,又有个人空间领域的餐饮空间。同时,餐桌的布置要有意识地安排不同的人际距离,形成多种不同的交往氛围。

结语

在调研观察和大学生行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高校餐饮服务中心的发展以及对空间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分析后,作者认为,在未来高校餐饮服务中心的空间设计中,应更加注重餐饮空间多功能性与高适应性的特点,心理需求的变化对设计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l]《建筑设计资料集6》(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陈式桐、陈伯超:《酒楼、餐馆、咖啡厅建筑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第3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核心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协调、融汇和整合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内容的渗透、融合与衔接;通过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网,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力度,并通过连贯性、系统性的教学与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在课程群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多元创新”特色,就能够为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艺术设计专业下设3个专业方向,即环艺设计专业方向、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除去公共基础课程之外,设置有3个核心课程群,即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理论课程群以及专业设计课程群,每个课程群下设若干门课程。1.环艺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群(1)居住室内空间课程群:空间创意思维、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居住空间设计;(2)公共室内空间课程群: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宾馆及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3)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群:公共设施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4)建筑及规划课程群:建筑初步、小型建筑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广场设计(见图1)。2.平面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群(1)包装设计课程群:包装结构、容器设计、POP设计、印务与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系统化设计;(2)版式设计课程群:版式设计、商业插图设计、书籍装帧设计;(3)广告设计课程群:招贴设计、广告策划设计、CIS设计、展示设计;(4)媒体设计课程群:信息设计、视觉媒体设计、网页设计3.公共艺术方向的专业课程群(1)绘画课程群:装饰绘画、壁画、漆画、版画;(2)纤维艺术课程群:纤维材料、壁挂设计、软雕塑;(3)雕塑课程群:陶艺、装饰雕塑、浮雕;(4)陈设设计课程群:传统艺术品鉴赏、装饰品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见图3)。

课程群的建设方法

1.课程群的规模课程群的规模与设置以利于专业课程管理为宗旨,保证群内课程的联系紧密,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因此,课程群的规模应该需要有3~5门课程作为支撑。2.课程群的重点前文谈到,课程群是以一门或两门的骨干课程作为基础,由3门及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因此课程群建设就是以这一门或两门骨干课程的师资情况、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的建设为基础,将重心放在课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上的。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针对培养目标、职业发展方向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因素,将课程群进行重新规划,由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追求课程群体系的完善、系统,使群内课程之间由原先的相互隔离、疏远转变为相互贯通,转变成相辅相成[3]。3.教学团队的建设师资队伍是课程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具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衡量课程群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教学团队建设主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细化,即课程群的教师数量、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等。围绕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工作开展课程群建设,形成以中年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辅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4]。以环艺设计方向为例。近三年,在以《室内设计学》为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建设中,打造了一支有着浓郁学术氛围、探索精神、团结合作、充满活力的教学和研究团队。中青年教师优势互补,使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更具活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和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这个团队的中青年教师都获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而团队中的成员在近三年撰写的专业论文和编撰的教材也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关联的学术交流、学科竞赛以及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都得到了丰富、扩大以及水平的提升。课程群的建设,可以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的教学团队,锻炼和培养教学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的整体协作能力。在营造一个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学科的学科建设。通过课程群建设,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材建设以及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全力打造了一个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多元化的教学科研平台。

课程群的教学方法

通过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整合而成的课程群,加强专业设计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联系,把课程的主题中心建立在课程群教学及项目教学上,实现从“课程教学”为主到“项目教学”为主的转变。在“课程群”的前提下设置出一个真实或虚拟的项目,以项目贯穿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有机地将设计所需要的完整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科目段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设计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项目式教学,可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丰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也能区别于过去的独立式课程。课程群将理论教学与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通盘考虑,不仅对理论教学开展系统的研究,对实践教学环节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实现了全方位、多途径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课程群的项目式教学是相互关联和不断互动的,整个教学结构中的教师、学生、学院、教材、观念等因素互动连接,因而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互动网络体系。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以“多元创新”为特色,体现专业知识的融合交叉与渗透,体现了课程设置的互补性、教学内容的复合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今欧美国家及我国的部分专门性的艺术院校的设计教学方式大多是工作室制的,采用小班授课的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很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将设计理念融入项目设计之中,保证了学生的创意不遭受打击和破坏,也使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和创作的模式体系。课程群的项目式教学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

结论

第4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现代茶馆外部空间设计

一、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含义丰富多彩。其中建筑物表面的构件和装饰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装饰技术手法。建筑物的上部装饰空间为屋顶部分,其内容包括:屋脊、瓦当、滴水、屋瓦等。建筑物的中部装饰空间为屋身部分,其内容包括:天花装饰、藻井、梁架、墙面、柱、斗拱、枋、雀替、门窗等。建筑物的下部装饰空间为台基部分,其内容包括:台基、柱础、台阶、地面装饰等。

二、茶馆外部空间设计及运用

茶馆的空间大多是由内外两个部分构成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相对应。茶馆外部的空间决定着整个茶馆的设计风格与氛围,也决定着茶馆消费人群的多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现在的茶馆大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来布置、营造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其中运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的主要有:

1、墙体

墙体作为承重与划分空间的建筑构件,在我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常具有民族特征。茶馆庭院内的墙体除了院墙之外,还包括走廊、亭台楼榭等构筑物的墙体。

在外观上,南北方的建筑依然遵循传统的建筑风格,北方多以灰色为主,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南方则以冷色调为主,以安徽徽派建筑风格为典范。中国式的洁白高墙是浓缩的中国气息的人文情怀,是隐居的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浪漫。在墙上有洞门、空窗、漏窗,这样的虚实对比和明暗的结合,使得院落的环境更为宜人优雅,透过漏窗将景致引入室内,同时,室外的景观也不显空洞无味,这是只有中国建筑才有的情趣。

2、门头

门头是茶馆入口处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门头传达的是一种对文化的诉求。

门头的样式风格主要有徽派民居风格、晋式民居风格和宫廷式建筑风格。徽派建筑风格的门楼以重檐飞角、青砖黑瓦为主要特征;晋式民居风格是典型的砖木结构,木门要处理成斑驳的肌理,这样才显得有文化岁月感;宫廷式建筑风格就如同故宫的红漆大门,碗式的铜门钉、狮面铜狮把手位于大门两侧,再配以垂莲门、琉璃瓦等构件,宫廷式的辉煌气派之感油然而生。

位于上海的复兴路上,一个复古式的门头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上海故园。该门头设计引用了多种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接下来进行一一列举分析。

(1)匾额。匾额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主要用于传达建筑的名称和性质用途,同时也用作装饰,故园的匾额为木质,创新运用了荷叶的形状,造型精美,将中国文人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情表达得含蓄唯美。该匾额上书“故园”,寓意旧事新人,意在纳晋商文化,会五湖四海之友。

(2)楹联。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中,屋柱为“楹”,对联为“联”,悬挂在屋柱上的对联称楹联。楹联与中国书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在形式上又体现了对称均衡之美。该门两侧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此联的运用充分显示了茶楼主人尊崇“忠诚孝义”的品格与情操,。

(3)青砖。砖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该门头的古旧青砖历经百年,透漏出一种别样的沧桑感。青砖绿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是中式茶楼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4)斗拱。斗拱是我国传统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构件,其发展历史十分久远。该茶楼门头采用层层叠叠的斗拱,使屋檐的形式更加繁复、突出,不仅增加了屋檐的进深,还是精致美观的装饰性构件,更体现了茶馆主人对传统装饰艺术的喜爱和文化内涵。

三、传统元素在青岛本土茶馆外部空间设计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位于青岛市南区闽江二路的莲花阁茶馆是青岛最有影响力的精品茶馆,因其幽静清雅的环境和古典自然的装饰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其门头的形制也做得别有趣味。

首先,从整体来看,其造型上采用多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变形设计,整体造型像是去掉屋顶的明清宫殿建筑,斗拱的部分归纳整合原有复杂的造型,巧妙的简化成为块状的几何形体,但保留了原有斗拱给人的层层叠叠的感觉,水泥的材质又巧妙地将人的想象拉回到21世纪,这种强烈的娴熟的构件运用和设计对比,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

再往下看,一个中式的门楼样式与上面现代的斗拱变形的造型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两边铺装以文化石,色彩上采用黄与蓝的对比,使墙面活泼又生动。门头的右边饰以石刻的照壁样式招牌,装有“莲花阁”三个大字,用黄与黑来突显,使人印象深刻,不由驻足流连。

在这里,现代与古典的碰撞、中方与西方建筑装饰元素的水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笔者更深刻地了解到茶馆空间的设计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营造更有文化气息的、更能传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环境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要运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使空间更具有地方性及民族性,从而提升茶馆空间的精神层次,最终打造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地域特点的现代茶馆空间。

参考文献:

[1]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23~24.

[2]商子庄.中式茶楼设计元素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20~89.

第5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商丘师范学院是典型的师范类院校,该校于2011年正式成立现代艺术学院,这意味着设计的教学将与原有的教学模式发生剧变。以下便是本校三次大纲的调整情况:

截止2011年,环艺专业一直用美术学院时期的“二二制”大纲,它是指在本科的前两年所有艺术设计的学生不分专业共同学习设计基础课,学生在三年级开始进行分专业学习。这种模式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学习时间,没有好的吸收以及跟进巩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多数重要的专业课程由于前期的安排不合理,导致集中在大四很焦躁的阶段进行,不免让马上准备工作或者准备考研的学生有些力不从心,收效更是微乎其微!

更者说,在一年级安排的基础课素描、色彩占用了一个学年,我们虽是师范类院校,现在培养的方向是设计师不是原来的中学美术老师。所以,单就培养目的而言大纲必须得革新了。所以,在2011年新制定了“一三制”环艺教学大纲。

“一三制”是在分离美术学院之后的一次教学改革探索。它是指所有艺术设计学生在一年级共同学习设计基础课,到了大学二年级再分专业学习。它也是我学院在制定新大纲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成是2013年新大纲的过渡时期。这次修订的大纲一年级的课程基本没有变动,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变化最大,调整为环艺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安排较为集中,没有相关专业实践课跟进,易导致知识点遗忘,不利于三年级课题的实践训练;三年级的课程安排则是课题专项训练,各个功能空间接踵而至,课程量较大学生吸收欠佳。并且课程都是涉及空间内外,跨度过大。对于学生而言,室外的环境设计将是一个大的难点,不好突破。所以,相关课程的名称定位不算清晰准确,学生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受挫;四年级的课程压力较以前得到很大的缓解,但就单门课程而言安排在此阶段还是不尽人意。

总之,较“二二制”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三年级时段还可以做各种空间的实践训练,为毕业后进入相关设计岗位提供保证。再有,三年级还增设了艺术考察课,对于我院学生而言,可以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最后一年则可以根据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学,更充分的去考虑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在“一三制”大纲试用过程中,我们环艺专业教研室全体老师不断搜集各前沿兄弟院校的大纲资料,如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调研社会环艺人才供求所需,反馈毕业生及同行信息,共同制定了2013年的新的环艺大纲。

2013年新制定的大纲是学生在报考学校时就已经选好这四年的专业学习方向,学生自大一起就开始接触学习相关的环艺专业知识。大学一年级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工程制图》、《cad》以及《环境设计概论》、《中外建筑简史》两门理论课;二年级主修室内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为《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光环境设计》、《居住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餐饮)》; 三年级主要课程有《工程概算》、《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及一门专业理论课《景观设计原理》;四年级上学期主要设置两门实践课程:《旅游建筑室内空间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以课程辅助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安排。

总的来说,2013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一年级的课程在新大纲的修订中变化较大,它大量精简了最基础的课程,如原素描、色彩共有216课时,现在为108课时,缩减后的课程并不影响学生从高中绘画阶段向大学设计阶段的过渡。这次修订还将对于专业课程作用不大的课程直接砍掉,节省时间利于学生更早的了解专业。并且还大胆的将制图和辅助软件CAD排至一年级下学年,让学生更早的掌握专业制图规格和软件的绘制技巧。相信一年级的课程调整,将让刚刚走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们更早的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至于由于方向的茫然导致后知后觉的时间浪费。

二、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基本延续了“一三制”,以专业基础课为中心,只是对于前面讲过的问题做出了小幅度的调整和修正。以前的基础课排的过多没有专业课程的跟进,所以成果很难得到检验。如学生在学习完表现技法、光环境、陈设设计等课程后,可以在居住空间设计、办公/餐饮空间设计两门实践课程中将所学综合表现。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基础课得到串接,既可以防止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遗忘,又可以巩固住前期的教学成果。这种安排可以说是教学的‘双赢’。

三、如果说“一三制”的三年级课程安排是室内和景观的杂糅,那么,新大纲的制定则就是由室内空间向景观空间的一个很好的延伸。课程《工程概算》、《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为《展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其完美收官。那么,接下来的《园林设计》则是开启学习景观设计大门的钥匙。所以在三年级下半学期主要指向了景观设计,鉴于前期学生对室内空间的理解,有了基本的空间基础,对于学习景观而言将会变得非常轻松。所以三年级大纲的调整较“一三制”而言,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一个新的空间――景观设计。而不至于像之前分析所讲,学生没有基础很难进入状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严重挫败感。

四、在临近毕业的一年,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已经基本能够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具备了选择今后就业大方向的能力。所以,课程安排直接切入毕业设计的两个方向室内和室外,即《旅游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和《风景区规划设计》。课程与实践紧密联系,课程安排针对性强,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选择导师,跟随导师完成课题为毕业创作做准备。

五、也是最后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我们这次对理论课的修订幅度较大,甚至将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美术史类课程直接砍掉。课程安排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对理论课的不重视,理论修养恰恰是我们本科院校区别于高职类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大多采取不重视,不光是我们二本院校存在这个问题,一本及一些老牌的美院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老师一个大纲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环境反映。这里要说明的就是理论课程、课时数量缩减了,但是内容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比如:把风格纳入实践课堂,让大家分组进行研究,然后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方案展示;包括对于设计史的代表人物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并最终以方案呈现,相信这种方法比直接浇灌式的效果要好的多。这也是我们对于理论课程教学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式的改革实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永远和经济发展并肩的一个学科。它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时俱进,所以该专业的大纲制定应该是跟随经济步伐设定的,有国家这个大环境,还有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地方属性。所以,这门学科的路还很长。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未来环艺工作者的指向标,责任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未来环艺设计师的求学之路。

第6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商业步行街是步行街的一种,存在于城市中商业活动较为集中的街道,由大量的零售业和服务业商店组成,与其它商业街不同的是商业步行街是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的集中商业买卖区域。本文从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达到人性化设计。显性要素即具体要素,包括基础平面、垂直面和上部平面三大部分,本文只对基础平面和垂直面进行论述。基础平面环境即底面包括大地、水体、低矮的植被、座椅以及所有铺地材料等;垂直面环境包括建筑立面、照明设施、指示牌等。隐性要素即抽象要素,如街道空间环境的历史文化、地域性等。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性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和思维模式等,在保证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产品进行优化,已满足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追求,其前身是人体工程学的出现和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人是直接接触和使用步行街空间环境的主体。从设计的本质来说,任何设计观念的形成都是以人为基础。就步行街空间环境设计的本质来说,在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最终运用各种综合手段,来创造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以满足人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及精神需求。

在《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一书中,多次强调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营造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必要性,并通过对美国城市中现存开放空间具体案例的分析,在尊重场所背景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场所人性化设计导则,使城市中的开放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更好地为人服务。由此,本文认为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一方面强调设计必须尊重场所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强调具体设计应一切为人所用。

二 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街巷概况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并作为新疆旅游业的中心重点城市。山西巷位于乌鲁木齐南门和二道桥之间,曾是龙泉街的前身。据笔者所做调研得知,此处并没有真正一条街巷名称是山西巷,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会将这个片区称作”山西巷子”。本文所改造的民族街巷位于山西巷子中间的一些小巷,当地人直呼的“铁皮巷”、“作坊巷”等。之所以选此处进行改造,是因为这里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以二道桥市场以及国际大巴扎同属于原来二道桥民族传统商贸区。但就目前街巷环境来看,与二道桥市场和大巴扎环境相脱节。

三 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街巷改造的人性化体现

(1)显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本文通过对山西巷民族街巷外部及内部的物质空间调查认为,这片区域可以改造成具有新疆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以此来作为二道桥商贸圈的开端。由于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尺度、建筑立面、街道设施、地面铺装以及盲道、无障碍通道的设计是人们最容易发现和感知的,也是突出人性化设计的具体载体,因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空间尺度的人性化设计

据笔者实地测量与考察得知,山西巷附近的小巷长度大部分不超过500米,此长度符合《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步行商业街长度的规定,过大过长的商业街,会导致行人产生距离感,难以亲近,而且对人的体力也是一个考验。因此,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在长度的设计上应保持小巷原有的适宜长度,增加巷与巷之间的节点空间,设立开敞的小品类休闲广场,让人愿意“滞留”,使人在心理上受到关怀。不仅如此,根据测量得知,山西巷附近的小巷宽度大部分在10米左右,两旁的建筑多为3层左右,整体街道两旁建筑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大多在1和2之间,符合街道亲切感的空间尺度关系。(图1)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街道过宽、建筑物过高,使行人压抑并缺乏安全感。购物的人们多倾向于平行移动,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多数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所以,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尺度方面保持原有街道宽度适宜的特点,在对建筑高度的控制上也应符合人的心理,即打造双层商业步行街,营造宜人、亲切、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2)建筑立面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场所》一书中曾提到:“影响步行商业中心成功与否的重要空间设计特征之一就是避免“死空间”。对于维持城区的活力来说,保持面向步行者的店面的连续性是必要的。突然隔断的空间地块以及与街道不统一的秃凸建筑对于步行活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因此,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人性化设计应体现连续性、连通性原则。

根据笔者所做调研,山西巷民族街巷沿街建筑立面和巷中建筑立面由于新旧建筑之间的混合,商业店面门头招牌形式的大相径庭,商家随意摆放搭建的商品以及建筑外立面所用材料和颜色的不统一,使得建筑立面凹凸错落,整体混乱,毫无可观赏性。为体现人性化设计,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有建筑一层的外立面进行修复和整合,使商业店面及门头招牌进行统一的高度和宽度设计,并将民族图案和装饰纹样通过现代建筑材料运用于建筑外立面,突出新疆地域特色的同时形成视觉连续性。对于步行街二层建筑外立面将统一运用雕花木柱和透雕装饰进行设计,增加人们的视觉复杂性。

3)街道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设施是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人性化设计的突出体现。原有山西巷民族街巷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导致街区中的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因此,在对其进行改造中添加人们需要的街道设施,具体如下:(1)护柱。将护柱设置在步行街入口处,其高度为40—45cm,不仅可以起到阻止车辆侵入、划分引导空间和丰富景观的作用,同时还能作为辅助座椅供人休息。(2)公厕。将公厕设置在步行街的一层和二层中间,通过区别于店面的颜色和铺地来方便行人的使用。(3)座椅。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写道:“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因此,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的改造中为了服务于多种使用者将添加多样的座椅:如木制无靠背长椅(约0.9m×1.8m×0.4m),这种长椅可以提供多种休息的可能性 ;可移动的靠背座椅;围绕花池边沿或环形长椅等,对其位置的摆放应尽量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观看方向。座椅多选用温暖舒适的木制材料,其他辅助座椅可以选用金属、瓷砖、石材等材料,体现步行街多样化设计。(4)指示牌和照明设施。山西巷民族街巷作为游客对新疆地域文化直观认知的重点区域,指示牌的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将在街区入口处添加指示路标牌或在临街建筑墙壁上加入交通引导图,使旅游和购物的人群对此区域有个整体且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照明设施的改造中,将原有照明进行重新设计,使街灯在颜色、形态及排列顺序上形成连续的景观,与街道民族地域风格相统一。(5)街道植被。在街巷绿化设计中,本着原有绿化设施,增加特有的植物景观。根据街巷的尺度,种植并加入具有特色的景观树以及亲人尺度的灌木、植物容器、鲜花盆景等,来增添街道的温馨和亲人特质;同时,还可以在内街根据商户不同条件和需求,进行墙壁的垂直绿化、阳台绿化、门头绿化等形式来丰富街景,营造环境宜人的商业氛围、优质的街道气候等。

4)地面铺装的人性化设计

地面作为商业街区三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商业街区建造的好坏起到重要的意义。人们行走时的感觉在商业街区设计时显得尤为重要,“走”感觉的舒适和随意,是决定商业街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地面铺装进行改造时,将采用流线型铺装,起到纵深引导的作用,减弱直线型街道的单调,增加街道趣味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本设计将全部采用砖铺装,从而创造出一种空间感。

(2)隐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

隐性要素的人性化设计通常是对场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要素、社会状况的解读后,将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环境设计中。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巷中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新疆地域特点的是经营方式和买卖方式上的独特性。一方面是业态规模小、网点多、品种齐全、价位较低,特别是一些民族小商品和土特产品,所售价格往往比其它地方低很多,受到当地人们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买卖方式较有特色。天然的户外巴扎、热情的沿街叫卖、巷中手工作坊中叮当的声音、买卖者之间讨价还价的自在过程都是独特之处。这种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买卖行为,以自身的优势存在,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新疆传统巴扎的身影、历史与现实的延续、传统与现代的交会、趋同与特异的较力。因此,在改造中将保留原有独特的买卖方式,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统氛围的营造,增加整个商业街区的人气,突出山西巷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在对山西巷民族街巷进行改造过程中,将传统买卖方式保留在现代商业步行街购物空间环境中,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符合当地人的买卖行为方式。除此之外,商业步行街在规划中,要对零售、娱乐和餐饮在内的混合功能进行总体规划,对促销、维护和活动组织进行协同管理,全面体现人性化管理和服务。

四 结语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较为重要的活动场所,人是使用主体,宜人的商业空间环境是商业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代城市商业空间的设计理念将商业效益的关注度逐渐转移到人的体验、商业街人性化尺度、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上来。本文从步行商业街空间环境的显性和隐性要素——宜人的空间尺度、连续的建筑立面、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保护等层面入手,探讨人性化步行商业街的构建,真正做到将人性化设计思想和原则运用到空间环境的表达中去,希望通过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来进一步提升当代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朱荣.城市公共环境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5] 陈懿君、阮如舫.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地域性营造[J].江苏建筑.2012,2.

[6] 张荃.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J].山西建筑.2011,7.

第7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入口广场;概述;作用;正佳商业广州

1、 商业建筑入口广场概述

1.1概念

现代商业建筑入口广场是介于商业建筑和城市外部街道之间的连接和过渡,通常与商业建筑的出入口相联系。与一般城市广场相比“商业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成功的商业入口广场设计可以达到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城市该商业区的文化内涵的作用。

1.2 形式

现代商业入口广场有平面型入口广场和立体型入口广场两种形式。

1.2.1 平面型入口广场

平面型入口广场是指广场的基面在城市空间的垂直方向上没有任何高度变化,或者仅有较小的高度变化,能够提供较为平整的场地。按照入口广场与商业建筑的相对位置的关系,平面型入口广场又有转角型、沿街退让型、空间围合型之分。

1.2.2 立体型入口广场

立体型入口广场与城市街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可以使入口广场空间层次更加丰富。大致可以分为抬高式入口广场、下沉式入口广场、露天剧场式入口广场、台阶式入口广场、建筑退让式入口广场。

2、商业建筑入口广场的功能分析

通常商业广场的人流非常复杂,各种各样的人流汇集到这里,因此商业建筑广场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合理的组织其内部人流的活动,以便高效的吸引和引导购物人群进去建筑内部消费。具体有以下几种职能:商业职能、景观职能、文化职能、交通职能、整合城市空间。

3、 广州市正佳商业广场入口广场分析

3.1 正佳商业广场概述

天河正佳商业广场,位于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隔路相望的天河世界贸易区东区,它是广州市计划建设的首批特大型商业设施之一。正佳商业广场和天河城分别在位于中区的金融中心正中的南北轴线的东西两侧, 轴线与天河体育中心、8层高的中天广场和广州火车站东客站等一系列重要建筑的南北轴线重合, 构成整个天河新城区的主轴线,形成整个天河建筑群体的中心。广场为一综合性购物广场, 平面布置充分考虑人流走向和疏散,设计中将百货公司布置在西北角, 围绕着百货公司布置了不同风格的步行街, 其中主要步行街为从西北到东南角斜穿整个基地的“主大街”。结合步行街, 正佳广场设了东北、东南、西北三个主出人口, 并在出人口处设自动扶梯交通厅。

3.1.1 交通分析

广州正佳商业广场交通便利,四面环路,北邻天河路,南靠天河南一路,东面是天河东路。地铁一号线和三号线相交于此,在形成商业人气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2 正佳商业广场入口广场

正佳广场根据规划退缩的要求在南、北面分别形成25m和27m的宽阔室外广场,

入口位置配合规划的要求设置在东北、西北和东南角上,其中东南角为主入口。广场结合内部空间设计,通过建筑小品,有特色的喷泉,地砖铺设和植物形成三个风格各异的广场。西北角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民族广场, 东北角具有国际流行风格的时代广场, 东南角具有广东地方特色广州广场。

3.2.1 东南角主入口广场分析

优势及特点:正佳商业广场主入口设置在东南角,广场的平面形式上采用了转角型入口广场,在天河南一路和体育东路的转角处上退入广场形成入口广场空间,这样设计避开了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干扰,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人流对天河路交通的压力。可能由于原始地形原因,场地内与城市道路存在1.5m到2m的高差,所以广场设计成叠落的台阶形式,空间层次丰富。设计师将该入口广场定义为广州广场,在入口处设计了一个通向二层的扶梯,且在形式上采用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构架层层抬起的形式寓意着节节高升,不仅丰富了整个广场的空间效果同时又能引导购物人流。

劣势和不足:个人认为将主入口设计在东南角是对场地人流分析不足的表现,天河路南面集中了太古汇、万菱汇、正佳广场,天河城、维多利亚广场等大型商业购物区,北面正对着天河体育中心,据资料统计其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9934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东南角主入口广场人流量相对于北面广场较为稀少,虽然该入口广场面积较大,约40mx40m。但吸引人流的作用不明显。而对比天河城将入口广场设计成正对天河路,采取空间围合的形式形成大广场在聚集人气吸引商业人流方面确实要比正佳广场好。

3.2.2 北面入口广场分析

优势及特点:北面入口广场按照规划要求退出红线25m,由于原始场地的原因与城市街道存在1m左右的高差,在平面形式上属于沿街退让型广场,立体形式上则属于台阶式入口广场,这种沿街的条形广场能较好的吸引过往的行人,聚集商业人气,其次标高高出城市街道1m左右的前入口广场直接俯视着体育中心,视线开阔,该入口广场和天河体育中心的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整合城市空间的作用。在广场和天河的交接处设置了低矮的灌木丛有效的阻挡了交通噪声对入口广场的影响。

劣势及不足:一、宽度太窄。对于天河路商业带的超大人流量,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流在此经过,而北面广场只有25m宽在功能上只能满足基本的交通作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只看到在傍晚时分才有小孩子在广场上进行滑冰训练。而天河城的入口广场上诸如商品拍卖会,促销会等活动不断。二、缺少休闲设施设计,在空荡的入口广场上并没有设计休闲桌椅等休闲设施以吸引来往的行人停留驻足。

3.3 正佳商业广场入口广场优化建议

东南角入口广场:基于其地理区位上的劣势建议加强广场的指引,广告,橱窗展示和休闲设施的设计以增加其可识别性吸引更多的行人。减少叠落台阶的数量,增加广场的功能分区设计,如消费者等候、交流、聊天的休息场所、餐饮小憩的服务场所、促销活动的观演场所等。

北面入口广场:一、北面广场人流量大且复杂,该广场不仅要组织好大量购物人员的交通问题,同时还要具有吸引潜在购物人员的作用。对广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不仅能解决人流的流线问题还能提高其商业氛围。二、广场空间形式单调,缺少具有点缀的景观小品诸如休闲桌椅,遮阳植物等。

结 语

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商业活动积极活跃的今天,城市中大型的商业购物中心会越来越多,入口前广场作为商业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值得设计师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正佳商业广场的调研作为切入点对其入口广场空间做了简要的分析。商业建筑入口广场对商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还有许多问题还值得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米钢.大型商业建筑外部开放空间问题及其改进对策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陈芬.现代商业建筑外环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杨y辉.空间与行为互动下的商业建筑.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陈晋路.商业建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刘晓晖,张宇振.商业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第8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多媒体作为强有力的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教学第一线。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并就艺术设计教学在多媒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共同的见解和对策。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1、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有效地教授一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应该是放在首要的任务。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多媒体中的形、色、声是一种控制兴趣的工具。只要把兴趣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去,就能产生求知欲。

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征,多媒体能有目的地创设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我专业课程开课情况,比如讲授如《中外建筑史》、《室内设计概论》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授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与文字的穿插,学生听起课来不觉乏味,看起屏幕来也不至于视觉疲劳。

2、对所学知识认识直观,理解深刻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些是在生活中取得的,有些是在学习中积累的,但大量的则需要教师在课堂卜演示直观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取得的。

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展台在展示区的重要性,以及展台与所要展出的物品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系列不同色彩的展台与所要展出物品的组合,让每对组合有充分的对比关系,如冷暖感觉、华丽与朴实感觉、积极与消极感觉,这些心理感觉会很迅速直观地通过屏幕呈现在学生眼帘,教师不用多说,学生们已经在画面中明白和感受到不同色彩的展台与所要展出物品的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又如《家居设计》课程中,家居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设计特点是教学的重心,也是难点。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完全接触设计类课程,所以很难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做设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讲台上拿着讲稿枯燥地向学生讲授各个知识点,学生既不可能简单的从老师语言中去体会,也不可能仅仅从几张有限的书本范例中来领悟。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在powerpoint软件中先将收集好的图片结合文字给学生讲解,然后再切换到autocad或者其他绘图软件中进行实例构成的演示。由于电脑演示的快捷与方便,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也很快就理解了重点教学内容。

3、提高学习效率,加深课后巩固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速度,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比如在教学《餐饮空间设计》这门课程时,在有一定操作基础的前提下,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作业,让学生在人机结合与主动学习中既发挥白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提高r学习效率,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为了更好地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方便性、高效性,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服务于教学为前提,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活泼而宽泛、频繁地使用。2)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

4、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够配合教师将授课内容生动的阐释授课目标,并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这绝不是说只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像放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没有特别突出知识点,而老师的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卜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没有给于学生思想形成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脉络的展现。而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则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自己的思考共同完成,而非机械的完成,这也正符合所说的“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的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

由此可见,两个教学理论就是要把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

第9篇:餐饮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务办公楼;绿色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人们对生活品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生态已日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作为知识集散与创造的场所,办公建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办公楼将人们隔绝在自然之外,而绿色生态办公以尊重自然、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为主题,显然已成为办公建筑设计的要求。目前,发达地区规划设计的办公建筑,大都开始融入“绿色、健康”的办公理念。在生态、健康的人本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绿色生态办公”必将引领未来商务楼盘的发展方向!

绿色生态办公楼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办公区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设计、规划建筑内外空间的物质和能源因素,使其在系统内部能有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且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办公方式;并在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从而真正地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和办公环境的生态化,它是一种健康、环保、生态、绿色的具有生命力的新型商务办公模式。

工程概况

本地块呈长方形,红线范围南北向约186米,东西向约129米。地块南偏西15度,地块总用地24229平方米(合36.3亩),属舟山普陀区东港商务中心周边地块,是未来东港区商务中心区域。本地块将用于建成为商业、酒店和办公为一体的高档商务办公区。设计总建筑面积为7886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774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1127平方米,最高建筑高度60米。

总体规划设计

2.1功能分区

本工程整个地块呈长方形,基地北侧为18层酒店A#楼,南北向布置;东北面为15层办公B#楼,东西向布置;A/B楼裙房3层,自然围合成一半封闭院落。基地南侧为一弧一直布置两栋办公楼D楼与E楼,上面3~5层为办公,下面1~2层为商业,这样D#、E#楼间自然形成一条贯通的商业街,商业街东西向入口处,同时做弧形喇叭口状,引导东西两侧主要规划道路人流进入商业街,商业街作为基地商务活动的公共平台,为区域提供全方位的生活配套和商务交往平台。

2.2交通组织

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分别设于西侧主要出入口处,与中心绿化临南北贯穿地块的基地内道路,单独出入,同时不影响内部广场景观。机动车停车数量总计406辆,其中地上停车60辆,地下停车346辆。平均每100平方约0.6辆车。

交通组织目的在于人气的聚集,形成醒目的商业氛围;采取商业街开口的位置以及口部的放大,还有旗舰店的布置、口部的增加、以及沿街店面的大界面等等都有利于经二路的先导商业作用。由于机动车开口的限制,只有一个开口,所以相对A、B楼间的地下入口较为复杂,建议没有直接开口的可能性。

2.3景观设计

建筑立面造型上体现的是现代、简洁的理念,由于建筑是以办公为主要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不仅要和建筑相互呼应,而且也要体现出现代景观的特点,做到层次、品位和简洁。以“享受自然”为题的街道、广场中所种植的树木所创造的风景,在强调季节感的同时,让繁忙了一天的办公白领找回自然的生活节奏.内广场中设计的水景,能够将易干燥的都市微观气象保持宜人的状态。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可以呼吸新鲜空气的外部空间是重要的都市组成部分。树荫将使人们忘却以被高楼所围困,成为人们重新建构创造性思维的宜人的休息场所。内广场的适宜尺度也将成为兼备可以让人轻松心情的长跑线路,也可以作为同僚交流的两种空间功效。停车位及道路两旁上层苗木采用树冠统一的乐昌含笑、樱花、桂花等来丰富建筑立面及引导车子行人;下层苗木则以绿色植物为基调,配以色彩丰富的红花继木、金森女贞、茶梅等,形成灌木带。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草坪相互穿插,交相辉映,起到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

建筑设计

4.1建筑平面设计

酒店A南北向布置,标准层平面为内廊式,两边布置客房,两端为交通体,办公B楼东西向布置,标准层平面也为内廊,两边布置办公用房,标准层平面简洁,交通便利,以提高标准层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空间的灵活性,为二次分割及装修大空间提供方便。A/B裙楼主要功能为商铺、餐饮及辅助服务用房,一层除办公、酒店入口大堂及服务用房外,皆为商业,小开间划分,并通过内部楼梯到达二楼,且二层有公共疏散走廊连接各楼梯,三层裙楼主要为为酒店服务的餐饮及娱乐场所,通过独立的餐饮入口可以直达三层餐饮;两幢主楼的大堂均独立,便于独立营运和管理,不同的办公人流可明确分流。

办公D/E楼相对平行布置,一层主要功能为商业及办公入口大堂,商业小开间独立划分,内部设通往二楼的疏散楼梯,3~5层为办公空间,办公出入口相对隐蔽,避免与商业人流混杂。

4.2建筑立面设计

本方案立面设计的主旨是塑造雅致大气的现代建筑,同时符合普陀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两幢高层主楼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由花岗石和玻璃幕墙间隔组成,主楼体态高耸挺拔不失稳重大方,和谐的比例形成向上的动势,使建筑物富有生机、体现动感。两幢高层主楼通过空间视觉的重复,从而达到视觉冲击效果;裙楼设计保持和主楼的高度协调,主要通过比例控制及设计元素的重复和节奏达成和主楼的统一,整体性强。南面5层办公楼,平行放置,南北最小间距8米,内部形成十字形内街。两侧建筑体量适当,间距尺度宜人,营造一种怀旧的里弄,加上钢结构玻璃顶棚,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享受购物、休闲、商务活动。

建筑节能设计

本建筑方案以“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科技领先、节能降耗”为设计理念,建设绿色、节能、高科技的商务办公建筑。在建筑设计时考虑通过合适的系统设计和节能手段,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为人群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1)能源系统:避免多条动力管道入户。对办公区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 以上。

(2)水环境系统:设立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景观用水系统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的供水设施宜采用节水节能型。

(3)气环境系统: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自然通风。如控制和正确使用室外新风量,春秋季或冬季对那些仍需供冷的房间,当室外空气焓值小于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的焓值时,可采用室外新风为室内降温,可减少冷机的开启量,节省能耗。

(4)声环境系统: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音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

(5)光环境系统:室内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区内防止光污染,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在一般场所为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走道、厕所等处选用吸顶或嵌入式节能灯具。大楼立面照明采用高功率的气体投光灯或LED作泛光照明。荧光灯光源显色指数Ra≥80,色温应在3300K~5300K之间。荧光灯灯管为节能型(T8)灯管,光通量为3250lm以上。

(6)热环境系统:冬季室内适宜温度:20℃至24℃;夏季:22℃至27℃。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

(7)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一是生态环境功能,二是休闲活动功能,三是景观文化功能。

(8)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

结语

本文从设计定位、规划布局以及绿化景观系统等微观要素详细介绍了宁兴.海港城高档商务办公区的建筑方案设计;同时论述了作为商务办公楼周边环境的设计,通过对绿色办公楼设计探讨,笔者发现 EOD的市场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绿色生态环境中办公可以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10% 以上。

提高企业形象与地位。

节约建筑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高庆辉,黄黎敏.一个超高层商务办公建筑方案的设计[J].华中建筑,2006,21(03):288~28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