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内控制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公司发展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观察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不明确是目前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同的目的决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方向以及重心,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就是意味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方向。很多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都没有明确目的,结果影响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小效果。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种制度,举例而言,投资制度、审核制度等等,如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不完善的话,必然就会影响到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性。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缺陷。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制度不落实以及执行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甚于没有制度,这一理论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域同样如此,很多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却是不够到位,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效果,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付之一炬。
二、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策略
针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具体问题,结合制度建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本文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
1.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目标
明确目标是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首要工作,企业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全面分析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目标,并在此目标之下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制度服从以及服务于相关目标,从而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效果的最大化。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兼顾,一方面要照顾到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另外一方面要突出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兼顾各个方面,尽量避免出现某一制度方面存在短板的情况。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制度体系有效性。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一、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的建设及管理
1.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及管理的思路
一是以规范职业院校教科研活动为基础,以防控事业活动风险为主线,以实现合法、规范、有序完成预定的事业活动,提高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内部控制目标;二是以资金活动为基础, 以防控财务风险为主线,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内部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将事业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构建职业院校教科研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内容体系
(1)科研项目管理。包括在校刊、合法出版社及报纸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或专业作品,公开出版的著作、译著、教材等,科研课题项目(国家级、省部级、市校级课题),市级以上获奖的各级各类成果,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负责分配、管理、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科研处按照科研项目经费规定审核后签字,财务处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审核支付。
(3)教学科研奖励评价。给予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系部奖励,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先进个人根据专兼(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分值结果评选确定,先进系部根据系部科研工作组织、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选。
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
1.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学校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尝试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提高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实施系统化管理
经调研,很多职业院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人工管理,如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处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考核、年度统计等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带来大量的工作量,致使工作效率较低。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特点,科研管理系统可从以下方面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1)设立人员管理功能数据库。建立科研人员数据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为每一位科研人员分配一个账号,用于登陆录入和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当然,也可以随时登陆更新个人资料。
(2)设立项目管理功能数据库。在项目管理中可体现项目状态,如已申报、待立项、不立项、已立项等内容。
(3)设立成果管理功能数据库。教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专利、教材等方面,同时管理系统可以统计这些成果的名称、级别等等,便于学校可以按照人员、类别或时间对学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
(4)设立科研考核功能数据库。每一个学校在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时都要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行考核,该系统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和积分,以便计算每一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量和展示其成果,并进行汇总排序。
(5)设立经费管理功能数据库。学校可以为每一位科研人员设立专门的经费账户,账户中体现科研经费支持额度和报销后的所剩余额,这样非常便于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鸿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数字化环境下科研资源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2,(33).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控制复核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提高而提高的,也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内部控制着重于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正确和可靠,比较偏重于将钱与物进行分管并对相关手续进行严格处理,也比较重视控制复核。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向复杂化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而限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具体在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则突出的表现为很多企业过度的关心经济利益,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这些制度却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待加强。相关的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应该认识到这种问题所在,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规避企业内控过程中的缺陷。
1.1 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大多数施工企业历经多年发展,但是内部控制机制依然不够健全,特别是一些企业营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缺乏一定的制约力。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经济流动的主要控制和掌管部门,但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系统内设置的相关稽核岗位均未有效发挥作用,有的即使稽核人员认真负责,但是稽核制度却不够完善,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制定严格的制单以及审核制度辅助其实施;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环节,缺乏一定的制约,具体表现在财务的结算过程中,结算流程太过僵化,审核时很多结算资料根本就没有经过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租赁设备和采购材料也没有掌握第一手合同,即使有合同复印或传真件,关于某些原材料的价格、质量标注的也不够明确,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不专业的现象,等到设计采购入场之后才发现与之前的要求根本不相符合,这些表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健全,而相关的程序管理设计也非常的滞后。内控制度的缺位,对于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建设质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内控制度缺乏一定的执行力
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认识不到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生产和开发,但却忽略经营和内部管理,很多经营者甚至把内控仅仅是看作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没有上升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度来进行考虑。很多项目都出现了相关的负责人人员素质极差、责任心也不够强,很多项目虽然事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却非常差,绝大多数都只是一些形式化非常强的条文,没有和当下的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际的结算过程中存在很多违反规定的做法,比如说,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金额进行结算,很多项目的款项推迟结算或者提前结算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在合同中没有涉及到预付款的规定,但在实际结算过程中却提前支付了很大一部分预付款,结算的过程随意性很强,缺乏监督。事实上,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缺乏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制定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仅仅只是将其装订成册或者上墙,几乎没有考虑到它的执行问题。
1.3 内部审计工作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内控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尚未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事实上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一次控制,内部审计的质量不仅和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也和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有极大的关联,而由于这些因素的差别,审计工作在各个单位开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的一些部门能够很认真地对待审计工作并按时完成了相关的审计任务,而有的企业部门却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将审计意见书中的意见落到实处,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内控制作用的发挥。
2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要想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够很好地执行,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施工企业应该明确地对各种业务活动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出规定,相对于一些关键的环节和特殊的过程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控制规定,从而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作出全面的保障。事实上,内部控制的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是建立在合理的职责分工上的,一般来讲,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活动,或者是一些重要的环节,都必须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分工配合完成的,这样才能形成互相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力。比如在采购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在该业务执行之前设置好一定的流程,然后按照具体的流程严格执行。一般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市场信息的采集,而后是对价格和质量进行多方的对比,确定参与投标的厂家,在进行协议的签订,之后再分别由采购人员、验收人员、材料会计和材料主管进行采购、验收、开单和审核,最后由项目经理签字之后,财务会计继续对发票进行审核。只有在这样一个严密的环节下,才能够保证采购过程的合理和采购材料的质量。
2.2 明确规定会计信息化处理系统的操作权限
会计信息化技术是在当下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得到普遍运用的技术,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处理账目的效率和准确度,但是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也不能够和之前传统手工计算过程中所建立的控制和监督制度相冲撞。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与信息化处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会计信息化技术能够稳定安全地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过程服务,最主要的是应该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权限做出规定,比如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人员不能再兼任财会工作的相关职位,而人员的配置必须符合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的相关原则,包括密码的设置也要根据每个人的权限来规定,保证会计信息化技术执行过程的安全。
2.3 加强内部牵制与监督
企业的内部牵制具体是指在企业重要业务运营过程中,要避免将一项完整的业务或者具有特殊性质的重要环节完全交由一人负责,而应该要交付给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和单位负责,这样他们彼此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能力,尤其是对分包工程环节的处理,因为分包结算在工程结算的总体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它的每个具体的环节都应该有多个人员以及单位进行负责,保证部门之间的配合和监督,层层把关,从根本上保障整个结算过程的稳定进行。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相关功能
关键词:建立;中小企业;内控;机制
大庆市中小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经验不足,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手段落后,经营者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探索中小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是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增强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了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使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一、大庆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瓶颈及现状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尚属初级阶段,经营者多靠已有的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行业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收益的企业比重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管理手段落后,人才短缺,原料供应紧张,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缺少监管与管理,企业无长远发展规划,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执行层领导缺乏领导水平和管理经验,员工行业经验少,人员流动性大,产品研发力量薄弱,这些都是目前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二、中小企业建立内控管理机制的基本条件
财政部与2009年7月1日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结合大庆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在建立内控管理机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1)企业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内控机制的建立;(2)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已初见成效,具备推进内控机制建立的基础条件;(3)积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内控制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管理思想;(4)企业落实内控制度建立部门,制定计划认真落实。
三、中小企业建立内控管理机制的方法
财政部与2009年7月1日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结合大庆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在建立内控管理模式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管理架构
(1)治理结构涉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企业应依据公司法设立高管、中层及和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各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牵制,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2)中小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架构的设置应本着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适用,便于操作的原则规划设计,结合中小企业性质、行业特点,产品市场,管理要求,企业发展战略等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编制企业组织架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说明书等。
2.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战略规划分发展定位
制定中小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定位,可以为中小企业规划产品,确立产品市场定位,是执行层行动的指南,是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具体应制定中小企业产品规划、市场方略、营销模式、研发团队、人才培养、投资决策、融资战略、资本运作、资产经营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和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经营环境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和分析区域优势资源,科学的分析中小企业区域优势与劣势,对中小企业现阶段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品牌效应、团队建设、经营管理、核心竞争能力等分析,科学有效的利用区域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3.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用人留人机制
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建立良好的用人和留人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奖励与处罚机制,科学有效的建立企业绩效管理机制,发挥绩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用人留人机制。
4.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多年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企业精神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念思想,是企业打造核心的品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领导责任和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战胜困难的良药,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1)资金管控。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金管控包括企业资金的筹集、资金的营运、投资三大环节。企业应制定三大环节的内控制度,科学、合理、规范控制和使用资金。
(2)供、产、销环节的管控。企业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销三个环节,企业应制定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的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财务应加强财务的核算、监督与分析,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确保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产安全,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
(3)定额预算管理。中小企业年初应制定全年预算,并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财务部门按月控制、核算与考核,从而调动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持。
(4)财产管理。财产是中小企业企业的生命资源,必须加强各类资产管控,制定资产管理流程,建立企业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内控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确保各项资产安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目标。
(5)财务报告分析。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财务报告分析制度,按月编制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下步工作安排。
6.加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企业研究开发产品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应实现企校联动,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将研发结果转化成生产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7.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声誉,品牌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品牌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从产品质量、新工艺、安全、健康、美感等方面入手,运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扩大宣传,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打造行业全国知名品牌。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集中的资金越来越多,投资和筹资等资金活动日趋频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顺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构建立体监控体系的对策,从而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资金已由原来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办学、多渠道筹资转化,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共同投资办学的格局。特别是自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各校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办学经费比以前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各高校拥有动辄数百万、上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面对如此巨大数额的教育资金,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确保资金安全、有序地流动,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目前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是在社会一定范围内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高校资金安全管理方面,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多次发文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提出建立包括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规范常规性资金支付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流动的集体决策制度,以及严格对外投资管理、加强校办产业管理和学校担保活动管理。但直到现在,仍有部分高校资金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也无法从制度上保证资金安全。
2.高校资金内控制度不严密。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按控制范围划分,一般可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一般来讲,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组织机构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信息质量控制、业务程序控制、内部审计控制、重大事项审议制度等等,但这些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执行不力。另外,随着会计核算手段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电子银行等在会计核算中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内控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利用现代化手段的高科技犯罪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金被挪用、侵吞。因此,内控制度的不严密为高校资金的安全运作留下了隐患。
3.高校资金监控制度不到位。为完善监督体制,高校内部均设立有纪监审等监督机构。但内部的监督机构,如审计、纪检等部门是在校(院)长领导下的二级机构,其领导由校(院)长任命,其工作对校(院)长负责。这种“内部人”监督的机制,使这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超脱性和权威性,监督管理岗位人员缺位,职责游离,导致监督制度本身形同虚设,其监督难以起到应有的牵制和约束机制作用。制度执行应达到的监督作用往往处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二、加强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1.理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完备是资金安全的重要保证。高校财务部门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确保学校资金健康运行,必须规范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以《会计法》、《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财经法规为基础,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对一些日常工作中死角、难点、不规范的报账行为,要下气力整改,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要树立长期规范管理理念,并认真贯彻执行。其次,要明确学校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个人权限。从校(院)长到财务处长、各系、室和部门负责人的资金审批权、程序和责任,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权限范围处理资金业务。各系、室和有关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要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不得突破预算,更要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对于越权审批和超标准、超范围的开支,财会人员要及时予以纠正或有权拒绝办理,并向财务主管、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同时,有关领导、部门也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职责和认真执法,帮助他们解决履行职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财会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再次,对于购买大宗物资、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等都要实行招标制度;对于基建项目、大额的银行贷款和重大投资决策等,都要由学校党委会或校(院)长办公会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和责任追究,以防个人收受回扣和侵占、挪用、转移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消除隐患因素。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是保证资金安全的有效措施。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财务公章和人名章应由财务主管和出纳分别保管,使用时由分管人员审核有关凭证后亲自盖章;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出纳工作等等。加强对重要部门、岗位和人员的管理,通过实行岗位轮换及定期审计制,可以严防内部人员失职和犯罪产生的资金损失。凡是相对独立性的不相容业务均需有不同的人员负责,对某些比较重要的业务,还应在明确的情况下,有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负责,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防止舞弊。
实行电算化核算的单位应制定严格的电算化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入操作状态,并在权限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每位工作人员都必须有自己的上机密码,不得随意泄露;会计科目、项目、编码以及其他基础信息的设置和变更,须经处或科室负责人同意后系统管理员方可操作;操作人员因故离开岗位时,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以防他人操作等等,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3.构建立体监控体系,确保资金活动安全。立体型监控体系是指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教育与法规全方位协调配合的防御体系。具体而言,财务部门和监督部门联合共建,借助纪委、监察审计等的力量,对重大资金投向实行事前审计、全程监控和事后评估,自觉接受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廉政教育、依法治校等形式引导在法律约束下规范参与经济活动。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建立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比较完备的监督网络和体系,防止内控机制的缺陷。在监督主体上,进一步加强与内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查制度;在监督时序上,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实行“关口前移”,建立业务管理和技术操作防范制度;在监督对象上,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薄弱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和力度;在监督内容上,由外在表面的督查向深层次问题督查方向转变,把稽核职能定位于高层次的职能监督,重点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稽核三个方面,实现由查到防的转变。建立监督控制评价制度标准,加强监督和检查,促进高校监控体系不断完善。
高校的资金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的各职能部门都应增强资金管理意识,从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调度,到资产的购入、建设、确认各环节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从管理上堵塞漏洞,完善机制,确保资金安全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张文利.论高校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4(4)
2.张汉兰.学习贯彻《会计法》,坚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5(5)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信息质量
2006年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年7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2007年7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简称《深指引》),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即将转入强制披露阶段。那么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否真正实现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我国的学者未来进行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以期为以后相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一、国外研究现状
Lightle等(1995)认为,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获得审计师签证报告,能够促使管理层改善内部控制,鼓励管理层开发更好的控制技术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遵守内部控制管制要求能够强迫管理层提高并维护内部控制质量。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体现为公司提供正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获得无保留的外部核实意见,那么盈余质量会得到提升。
Chan等(2005)使用122家在SOX法案生效后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操纵性应计项指标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其他公司。
Doyleetal.(2005)以2002年8月到2004年11月期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弱点的26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弱点的公司,其盈余质量也更低。Leone(2007)以128家披露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发现其中114(89%)家公司同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由此Leone认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能够反映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Beneishetal.(2006)的证据表明,SOX法案302条款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向投资者传递了披露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信息,即内部控制重大弱点的披露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信性较低。
Doyle和McVayse(2007b)利用美国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至少披露了一项重大缺陷的705家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和应计质量的关系用应计项目质量代表财务信息质量,用是否存在内控缺陷代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来进行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两项研究的证据均支持内部控制越弱,公司应计项目质量越低的理论预测,进一步,作者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低应计质量的关系主要受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驱动,因为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更难被审计发现。
Donaldson研究证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的长期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Ashbaugh-Skaife等(2008)调查了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应计盈余噪音和异常应计绝对值。虽然PCAOB对内部控制缺陷有明确的定义,并且SOX 302和404要求管理层披露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但是管理层在披露与不披露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性,研究得出,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较没有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质量。并且,审计师对以前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措施的公司较没有提出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措施的公司应计质量显著提高。发现在内部控制审核中有重大缺陷的公司,比没有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有更大的异常应计项和更多的应计项噪音。
Altamuro和Beatty(2006)考察了内部控制改革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SOX法案颁布之前,受1992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DICIA)的要求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银行,在同一时期内,其盈余持续性、盈余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能力和盈余价值相关性等方面,相对于没有被要求的银行,均有显著的提高。这一结果表明,相对于同期未受该法案影响的公司,FDICIA强制性内部控制改革导致了受该法案影响的银行的盈余质量的提高。
Altamuro和Beatty(2010)对金融机构的研究也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质量。
二、国内研究现状
蔡吉甫(2005)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的质量也相对越高,管理层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管理层没有动力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方春生等(2008)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方法,以在纽约上市的中国石化的第一手数据来进行研究,考察内控制度和财务报告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检验实施内控制度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内控制度后,相比实施内控制度前而言,财务报告可靠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贺欣(200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张国清(2008)以2007年度非金融A股公司为对象,探讨了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联性。证据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盈余质量的提升。
杨有红、陈凌云(2009)对2007年沪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实现内部控制三个基本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合法合规目标———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或被证监会处罚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低于其对比公司。
王军只(2009)认为实施内部控制审核后的会计盈余质量比内部控制审核前有明显提高。
张龙平、王军只、张军(2010)通过分析沪市A股2006至2008年的经验证据检验了内控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执行内控鉴证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要好于未执行内控鉴证的公司,说明内控鉴证的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并且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在控制了管理层信号传递动机以后结论仍然稳健。
李斌、王奇杰、雷春(2009)以2008年度江苏省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以公司自愿提供正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获得外部审计师或保荐人的无保留核实意见代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探讨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证据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
郝玉贵、孙永新(2009)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际情况,从内部控制质量角度,对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控,提高盈余信息质量。
杨有红、毛新述(2009)以我国2007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125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与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当年(2007年)及在此之前6年(2001-2006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在当年及在此之前6年均显著高于其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
杨有红、毛新述(2011)以我国2006—2009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856家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检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与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财务报告质量的差异,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在当年及在此之前5年均显著高于其未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短期披露效应并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提高了财务报告中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田高良、齐保垒、程瑶(2011)以2007-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净利润和账面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定义价值相关性,研究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时,其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下降。
董望、陈汉文(2011)以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视角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信息“生产”方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应计质量;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
方红星、金玉娜(2011)以2009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并且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另外作者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校正自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结论更为稳健。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单分析
首先,研究数据较短。无论是美国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2002年7月30日签署成为正式法律,还是我国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到现在为止时间都不算长,这就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已有的研究时采用的数据时间段较短,可以看出国外已有研究里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采用的是从SOX法案颁布年到05年的数据,而我国学者大部分采用的是2002年后某三年的数据,数据时期较短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结果受到限制,同时研究得到的结论也并非完全一致,而且现有的研究结果只能是初步证据,还未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衡量指标各不相同。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都没有统一的指标,一部分学者是用有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鉴证报告来判断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还有一部分学者是用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来衡量,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则认为是内部控制质量低。分析可以得出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只是做了定性的衡量而缺少定量的指标,定性指标往往主观性比较大,这就使得对研究的结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如张国清(2008)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升。可能的原因在于,在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务背景下,样本公司被划分为High组并不意味着其内部控制质量较高。这就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指标的研究也是值得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最后,研究结论不一致。从国外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是一致的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财务报告质量有提高的作用,但是王美英(2009)指出对于按302条款和404条款进行内部控制披露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结论,按照302条款做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公司有更低的应计质量,而按照404条款做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公司则没有显著影响。从国内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同样存在不一致的结果,甚至得出了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的结论,这就是否定了内部控制可以实现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深入研究其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Chan,K.,Farrell,B.,Lee,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 2005.
[2]Lightle S,Willis D.Requiring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s;the Pros and Cons[J].CPA Journal,1995,54(5).
[3]DOYLE J T,GE W,MCVAY S E.Accrual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Review,2007,82:1147-1170.
[4]DONALDSON TESTIMONY W.Concerning the Impact ofthe Sarbanes-Oxley Act[R].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5:452-478.
[5]Ashbaugh-Skaife,H·,D·Collins,W·Kinney,and R·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C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Vol·83, No·1,2008,pp·217-250·
[6]Altamuro,J·,and A·Beatty·Do Internal Control Reforms Improve Earnings Quality?[J].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6.
[7]Altamuro J,Beatty A.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1–2):58-74.
[8]蔡吉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山东经济,2005(4):31-35.
[9]贺欣.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方春生,王立彦,林小驰,林景艺,冯博.SOX法案、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信息可靠性[J].审计研究,2008(1):45-52.
[11]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23):
112-119.
[12]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6):58-64.
[13]张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市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2):83-90.
[14]李斌,王奇杰,雷春.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来自江苏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2009(10):1-9.
[15]郝玉贵,孙永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来自2009年深市A股主板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1).
[16]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究[J].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04).
[17]田高良,齐保垒,程瑶.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04):27-31.
[18]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04).
[19]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08).
[20]杨有红,毛新述(2011)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贸经济,2011(8):44-58.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根据国家工商局的解释,我国的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如何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政府组建企业集团的目的,我们认为,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财产物资的安全、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组建企业集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集团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源耗费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最终达到单个企业所无法达到的综合经营效果。因此,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企业集团更加重要,而科学、高效的管理又必须以严格的控制制度为保证。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可以保证企业集团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经营信息是企业经营历史的记录,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真实、完备的信息,依赖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也可以弥补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缺陷。只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控制,才可以真实完整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经营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息的准确真实,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提供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直接影响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可以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企业集团组建后,由于规模的扩大、管理链的增长,造成组织结构的复杂,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就受到了威胁,企业集团整体的控制能力也受到挑战。因此,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在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对财物流转过程的监控,以保证生产经营物资的完整,避免浪费、防止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强调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失去财务管理的指导,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盲目的。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保证了核算的准确,可以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财务风险与生产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有效的手段。良好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科学的决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二、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根据这一要求,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集团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使得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基本上流于形式。企业集团组建后,由于成员企业比较分散,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客观上造成管理层通常认为只要能够管住资金流就可以了,忽视了采购、存货、销售等关键环节。有些集团虽然建立了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互相监督的机制缺失、职责不清,内控制度注定无法实施,只能“纸上谈兵”。
再加上集团成员性质不同,大多数集团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有的即使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很好地将企业制度与文化结合。
(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评估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又一环节,也是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企业集团更是如此。市场的千变万化,集团成员企业面临着变化了的经营环境,这种不确定性使企业集团面对着更大的新的风险。但目前企业集团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内部机构和人员,或者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都会使得企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形同虚设,最终的效果只能是,企业的风险无法识别。
(三)内控机制缺少制约力,不能真正贯彻落实。有些企业集团虽然存在内控制度,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贯彻落实,给生产经营埋下风险隐患。上下级之间约束性差。相互制约作为内控制度最基本的要求,既包含了专业内部各个岗位、环节之间,也包含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职能监督部门无法单独行使监督职能,不能进行超前监督,造成了职能部门之间不能完全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
(四)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我们知道,财务会计工作中最基础的业务总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内部控制的效果、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不仅依赖成熟的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管理团队,更依赖于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业务素质高的员工不仅奠定了会计内部控制的根基,甚至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行性,将内控制度的不足有效的进行弥补。
三、强化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加强企业集团文化建设,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信念、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等,为集团各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共同的理念支撑,增加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广泛参与度和透明度,以实现更加公平透明的内部控制文化。同时,在集团内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做好内部控制的宣传工作,培养包含内部控制在内的企业文化,在集团成员企业全面推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从企业集团高层开始,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让全体员工都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
(二)严格财务控制,严格建立分级授权制度。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以法律法规为核心,会计人员账务处理实行岗位分工制,各岗位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程序及岗位分工,严格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以明确分工和权责形成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其中关键措施是明确管理的责任,不让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预防风险必须以业务操作规程为切入点,按照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并在更新每项业务之前及时建立健全各项操作规程,有章可循地开展新业务,以避免遭遇风险。
(四)强化对重要物品和重要岗位的控制。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重要资产,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对这些岗位的员工必须加强重点管理。特别重要的物资需专人保管,责任明确,缩小接触使用人员范围;重点岗位实行人员定期轮换制,定期检查,平行交接。
(五)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能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可以有效的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因此,企业集团应该按照授权批准、岗位牵制和资产接触等控制类型,找出各业务流程或各部门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财务、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互相协助、紧密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彻底消失。
(六)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培养。内部控制系统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但要科学、完善地建立其自身体系,还要严格的执行,而执行好坏的关键是受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集团管理者和员工是内部控制施行的主体和客体, 并通过自身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每个管理者和每个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在集团成员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在内部控制中的位置和角色。只有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分工, 与整个集团积极协调一致, 才能推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以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惠萍.浅谈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构建.山西日报,2011.12.19.
[2]岳霞.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1.06.
[3]金峰州.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1.03.
[4]王秀丽,史玉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J].会计师,2010.07.
[5]邓润丽,冯勇军.浅析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J].广东科技,2009.08.
论文摘 要:2006年5月,检查组对天津市部分邮政储蓄机构的内控状况、现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邮储在机构、人员、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的基本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
1.储蓄基本情况。2006年9月末,全市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267.06亿元,较年初新增储蓄有款31.92亿元,年增长率为13.57%;较去年同期新增储蓄余额57.77亿元,增长率为27.6%。其中,定期储蓄存款224亿元,占储蓄余额的84.07%;活期储蓄存款42.2亿元,占储蓄余额的15.83%;定活两便储蓄存款0.09亿元, 通知存款0.1亿元。2006年9月末,邮储存款余额市场占有率为9.76%,存款余额居全市第5位。
2.中间业务情况。目前,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有代收代付(工资、代收电信资费、养老金、失业保险金、代收水费电费等)、保险、国债和基金等业务。截至2006年9月末,中间业务收入0.57亿元,占邮储业务收入16.17%。其中保险业务量9.3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0.375亿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66.31%,市场占有率达到38.63%。目前,已与全市9家寿险公司、3家财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的险种主要有寿险、家财险和意外险、机动车辆险等。
(二)机构设置情况
天津邮政储汇局成立于1989年12月份,隶属天津市邮政局,目前设置综合办公室、市场部、信贷业务部、储汇业务部、 会计 核算部、稽查安保部、保险业务部、清算中心、储蓄卡部等部门。
目前,天津市邮政储蓄网点361个,其中市内六区邮政储蓄网点155处。共拥有自动柜员机(atm)176台,其中市内六区106台,塘沽区15台,大港区14台。
(三)人员情况
2006年9月末,天津市邮政储蓄从业人员2076人,其中正式职工696人,占33.5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32人,占11.18%。
二、当前邮政储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制约邮政储蓄业务的 发展
其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为天津市邮政局所辖二级单位,各区县储汇分局为各区县邮政局的业务部门,因此各区县储汇分局与市储汇局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其二,邮政储蓄独立于邮政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作为专业局负责对各区县邮政局的储汇业务经营进行发展筹划、业务指导、业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其三,邮政储蓄机构的人事管辖权集中于邮政局,市储汇局对各区县储汇分局并不具备人员管理的权利。这种业务与机构、人员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邮政储蓄的发展。
目前,邮政储蓄从业人员中只有1/3为正式职工,从业队伍缺乏稳定性;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1.18%,学历层次较低,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缺乏 金融 业务经验及专业化管理能力,难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邮政储蓄这种特殊的管理模式,使监管部门无法对邮储的业务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大大削弱了执法力度,监管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二)财务管理模式使现场检查难以延伸
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邮政局的下属机构,其邮储业务收入按季统一上划天津市邮政局。天津市邮政储汇局作为报账单位,其财务核算完全由天津市邮政局帐务中心负责。邮政储蓄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无法全面掌握财务收支情况,无从进行成本核算,制约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
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银行业监管机构无权对邮政部门的账务进行检查,也就使邮政储蓄机构的财务收支完全游离于监管范畴之外,使现场检查难以延伸,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操作风险是邮政储蓄面临的最大风险
银行业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原因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通过对天津市邮政储蓄机构的日常监管、现金业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状况现场检查发现,邮储机构在现金业务、大额交易、网点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操作风险隐患。如单人进出库房、不严格执行存款实名制、柜员交接时不对现金进行请点等严重违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源于邮储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和业务人员有章不循,若不及时进行整改,将极易造成操作风险,不利于防范案件和保证储蓄资金安全。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进程
目前,
(二)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 科学 制定财务管理、业务监督、业绩考核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对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事后监督,有效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已不适应当前 发展 和基层实际管理情况的内控制度进行修订,为无章可循的业务环节制定操作规程;二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制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对各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水平,为业务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和培养精通 金融 业务的专业人才
改革与发展,人才是关键。首先,应大力引进金融和财务 会计 专业人才,充实从业人员队伍,为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在岗职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再次,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职工以提高专业水准的动力和压力。通过上述措施营造聚才、育才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满足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制度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经费开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普遍缺乏明确的开支标准,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有些制定了开支标准的,却不认真执行,仍采用实报实销方式;一些较大开支,事前不做计划和申请,开支后只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签字,财务部门就给予报销,这是公款消费严重超支的重要原因。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管理混乱,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之间经常相互挤占、挪用。二是现金管理混乱,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现金的结算标准支付现金,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对借款和欠款长时间不来销账和还款的单位和职工未进行催收和清理,以致最后形成呆账、坏账。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四)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其表现:一是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讲了算的工作方式。二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以致岗位设置不是从内控制度的要求出发;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
(一)强化岗位分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岗位,划分工作职责,也就是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岗位职责的划分是否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做到。所以一定要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来设置岗位,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好能针对每个岗位上的职工编制职责说明书,让他们能更加详细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权限,防止岗位互窜现象。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的过程,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预算控制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
2、建立预算约束机制。(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的控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2)按照年初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到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形成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3)根据预算的执行随时完善预算的编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能得到顺利执行。
(三)健全经济业务流程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实行钱帐分管;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任何一笔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人单独包办到底;规范现金、银行存款、印章控制制度。
2、采购与付款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与会计记录;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3、固定资产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购建;审批与购建;验收与购建;验收与付款;保管使用与记账;报废审批与报废执行。
4、预算控制。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根据预算管理工作的业务环节和特点分别制定预算编制控制制度;预算执行控制制度;预算调整控制制度;预算分析控制制度;预算考核控制制度。
(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降低操作风险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