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毕业论文
为让客户放心,也为保证论文质量,一般我网站操作流程如下:1、客户将的相关申请要求发到网站信箱或提交给网站客服;2、网站客服收到申请后,发给作者一份详细的申请表格;3、客户在申请表格里面详细填写所需的各种要求,一般包括题目范围(是否自拟)、专业论文类型(专、本、硕、博)、字数限制、时间周期、论文的详细要求(这个方面就比较广,比如文字复制比要求、是否建立模型、是否搭建系统平台等);4、网站客服收到客户的申请表格后,联系该专业或相关专业老师,确定能否按照客户的要求;5、人员确定后,网站工作人员会在人员与客户之间起桥梁作用,反复追踪客户的实时要求(一般是客户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直至服务完满结束。
当然,说到写论文,为什么我们敢自称“专业”二字?那是因为我们写多了,也渐渐摸出一些快速写作论文的方法。写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材料,材料是论文写作的砖,砖好砖多是砌好房子的必要条件,而反过来,论文写的越多,材料的积累量也就相应越多,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就也就会越来越灵活;另外结构也不容忽视,结构是论文的骨架,结构铺好了,材料内容就快速的填进去。比如,同样写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有的学生自己可能会写“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里而要是光谈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就显得单调,既难以施展,提出的对策也难以让人信服。但若是论文写多了的人,一般会以“叙述对比式”的方式来写职业教育,因为写两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一倍,写三者对比就是将材料范围扩大两倍了。好比以“中、美、日职业教育的对比研究”为题展开就言之有词了,可以先介绍下中日美职业教育的现状,再对比谈谈各自的优缺点,最后阐述下对我国的启示,这样写论文既简单,结构也合理,内容也充实。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 会计专业人才
一、引言
截至2010年我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既不同于二本的学生,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但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用是指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诸多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应按照“应用+技能+素质”的模式(张晨民、高静颖,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应按照“订单式”的模式(伍自强、吴海云、魏先林,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了可按照“1442”的模式(毕劲,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无论按照何种模式培养会计专业人才,都应抓住“应用型”这个核心,本文通过访问调研了十五所独立学院,并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惑
(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往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了那些专业技术性强、市场需求大的专业上,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将市场需求看好的会计专业锁定其中。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影响日益明显,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导致不少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而且很难保证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但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在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基本上是照抄、照搬母体高校或仅仅是略有改动,从而导致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没有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的特色。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实 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很多独立学院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值得思索。(1)模拟实验手段单一。现在独立学院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大多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手段比较单一,其实验设施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一些设施有比较大的差异,这很难让学生有身历其境做会计的感觉,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2)教师动手能力较弱。现在独立学院很少配备甚至没有配备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是由会计专任教师来完成的,而这些会计专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系统的会计实践,很难指导出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生。(3)实践教学内容不全。目前,独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等会计核算类课程上,其他会计管理类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等往往没有开设相应的模拟实验课程,使得学生只熟悉会计核算,不清楚如何进行会计管理,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4)模拟实验课时偏少。目前,独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主要采取在完成相关课程后留2-3周进行课程实验与毕业前进行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而这段时间往往也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间,学生在这个时候既要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又要准备期末的专业考试,压力很大。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往往很难集中精力来搞好模拟实验,甚至于会出现对模拟实验敷衍了事的情况。
(四)科研活动开展不顺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对于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些教师认为那是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独立学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就可以了;也有些独立学院的教师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但苦于独立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比较高,没有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这导致了独立学院普遍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少。从长远来看,对独立学院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五)教师的工作量高而待遇偏低且专业水平低 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量太高,每周不低于12节课,甚至多达每周20节课。再加上备课、批改作业、指导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往往不堪重负;而薪酬水平却不高,“五险一金”很少或根本不计提,与公办院校存在很大差距。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除少部分来自高等院校的退休教授、副教授,绝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而博士研究生和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骨干教师少之又少。加之工作量太高,待遇偏低,流动性比较大,往往是高水平的教师流动走了,低水平的教师暂时不走,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专业水平上去了,通过考硕、考博和其他途径又流动走了,民办院校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班、流动站。
三、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要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大投入。第一,从法律层面来看,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独立学院应当根据核定的办学规模充实办学条件,并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各项要求。显然国家对独立学院不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有着明确的规定,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不仅不能减少投入,还要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第二,从教育行政部门来看,作为独立学院的主管部门,应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检查指导,保证其不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促使独立学院依法办学。第三,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来看,只有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第四,从留住人才的角度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青年教师宁可在工资待遇较低的公办院校任教,也不愿意在工资待遇较高的民办院校任教,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创造性的提出了“三根据一保证”的办学理念,即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教育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原“厚基础、宽口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体现了以下特点:(1)应用型特色逐渐鲜明。压缩了专业课的理论学时,大幅度增加了专业课的实训课时。实验课程扩展为《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
《管理会计实训》等五门实训课程,使专业主干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训课,理论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1以上。(2)强化了英语、计算机教学。除了正常的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数据库的课程外,还增加了《商务英语听说》、《会计英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供应链管理与ERP》等实用课程。更好的体现了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3)实行了“双证书”制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原则上要求毕业生除了取得毕业证外还应取得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够在校参加的三种职业资格考试如(表1)所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从业、二初级、三注会”考证路线图,即在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二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三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这是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1)丰富模拟实验手段。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开展会计模拟实验外,还可以采取到企业观摩或者将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拍成录像给学生观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模拟实验的效果。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除了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外,还在许多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性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2)增强教师动手能力。为了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引进了一些学历较高,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或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担任会计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又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定期、轮流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如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轮流抽出两位教师不安排教学任务,针对会计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学校安排或者自己联系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带薪参与社会实践;在寒暑假时间,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进行会计实践活动,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3)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我院始终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了模拟实验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如证券投资学、税法等课程,也应根据其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2比1,甚至1比1。(4)增加模拟实验课时。将所有模拟实验的内容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给相应的学分,这样一方面使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课时得到了充足的保证,另一方面将模拟实验课的内容贯彻于整个学期18周内进行,学生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老师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来一对一的指导实验,模拟实验的效果日益明显。通过对寸金学院2006级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240份问卷中98%的学生对学院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设置感到满意。
(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也是重要的改革手段之一。(1)领导重视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前提。目前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已纳入到独立学院的整体评估体系中。为了增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制订了一系列的科研奖励办法。(2)教师参与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源泉。由于领导的重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因而,院内也逐渐形成了老、中、青互帮互助,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在各级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
(五)整体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只有从整体上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才能使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走上快车道。(1)通过科研立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老教授的科研能力,组成学术梯队,申请科研立项,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寸金会计系成功申报一项广东省财政厅会计科研课题,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会计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组成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资料,从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2)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了解当前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掌握会计学科的新理论、新发展,才能跟上会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学院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对全国各地举办的与会计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会议,都派教师参加,并将会议内容传达到有关教师,以便掌握会计学科动态,丰富、充实专业知识。(3)通过编写专业教材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编写适合应用型会计学科教材,不仅是应用型会计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也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系通过编写《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两门课程系列教材(每门课程都包括主教材、辅导教材、模拟实验教材),使参编的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以至于他们不无感慨地说“上过几轮课程,不如编写一次教材的收获大。”。(4)通过开办教材、教学研讨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门专业课程的教材、教学研讨班,解决教材、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开展学术观点的讨论,无疑会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互相提高。(5)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是青年教师评定职称的需要,也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之一,老教授应该为青年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0-02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同时符合相关行业或职业技能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很明显的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学生,主要不是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型学位有所区别。
一、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明确规定要提交学位论文,但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案例分析等形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导师(校外导师)为辅,参与项目研究、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满足不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是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远远大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硕士学位的10%;另外,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所占比例较大,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换汤不换药”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专业教师和科学研究者;专业型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培养模式的不同,如若两者授课的方式及导师类型并无太大差异,势必会影响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部分高校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特别是一些刚才学校毕业的博士,刚走出校门谈不上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让他们来授课很难保证质量。另外相关的参考书或指导书选择面很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差别很大。师生缺乏互动性,往往一些互动性型的、演练型的课程到最后只能演变成传统的授课方式。
2.没有严格执行“双导师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导师(校外导师)为辅。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高校实施双导师制在实践中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校外导师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能否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得到充足的参与,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校外导师的选聘条件也没有明确规定,不排除资质不够却因为能够提供实习单位或其它原因而被聘用的情况出现。同时,校内和校外导师能否很好的合作,制定研究生科学的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在聘用校外导师的时候应该考虑与校内导师在学术背景方面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合作,目前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政府出面,建立高校实习基地,以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以及实际工作平台为依托,由社会单位主动与高校对接,结合高校系统的科研理论教育,发挥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才能真正迅速地落实这个政策。
3.“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达到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凸显其“专业化”要求,只有根据不同的职业背景和行业需求来进行专业教育才能达到专业化要求。培养具有实践性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学校不能只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导师研究方向来设置专硕培养方向,要根据职业需要来设置培养方向和聘任老师,课程教案也要根据行业最新变化和产业需求来及时调整。发展专业学位硕士必须着眼于国情、校情,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所培养的人才最好能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4.生源不足
扩大招生规模是目前高校解决生源不足偶的主要途径,但扩大招生规模难以保证学生质量,另一方面保证高校将专业硕士的招生作为一种创收手段。尽管专业硕士报考在过去逐年升温,但各地、各专业报名情况冷热不均。学术型硕士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但专业型硕士就不一样了。另外,调剂生占很大比例,有些学生考虑再考一年觉得比较麻烦,也浪费时间,九抱着继续加深理论学习想法调剂为专业硕士。
5.招生模式单一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对象、考试方式应明显区别于学术硕士。比如金融专业应该考虑有一些学科最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学生对银行和资本运作程序有一定的了解,导师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指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按照招收学术硕士的方式招收的专业硕士,也不受导师的“待见”。专业硕士在相当一部分导师授眼中是生源相对比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面试的大多数是调剂生,更多的是在矮子里选将军。如果采用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仍旧参照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模式,一些优秀的学生还是很难招进来,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很难改变。甚至有一些院校在专业硕士的过程中已不再接受调剂生源,以此来保证生源的质量,这是否符合招生政策还需探讨。
6.导师不专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导师的实战能力要求较高,恰恰大多数高校的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只能聘请企业或研究院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或是要求现有学术性导师转型;企业或研究院人员毕竟是兼职身份,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而学术性导师的转型则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专业硕士在聘用业内导师或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并不是每一位老总都能做导师,要充分考虑他的学术背景,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也难以胜任这一岗位。不少导师还是根据过去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一套思路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7.行政性色彩明显
政府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实需求的刺激,使得政府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大发展已势不可挡,从而大幅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专业学位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
三、对策
1.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要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在高校重视不够,应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专业学位领域里更应肯投入,树树立良好的品牌,出名师、育英才。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向世界开放,向社会开放,统筹利用好学校与社会、国际和国内多种优质教育资源,要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育人才的机制、氛围。要树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招生的多元化
尽快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试选拔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招生模式,高校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选拔制度,既要有利于选拔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潜力的学生,也要有利于激励、引导有志于从事实践和操作意向的学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
3.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生产实践为导向,以匹配职业特点为目标,以综合全面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要充分吸收企业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特点。要建立课程设置的常态监控体系,及时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反映实际需求。
4.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人才成长需要,紧扣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特点,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理论发展方向,及时总结实践领域最新成果,将课程学习与知识变化和实践要求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必须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改革。重视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团队学习、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教学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营造活跃生动的教学环境,真正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
5.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大多数高校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在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在实践教学方式上没有很大的差别,没有体现出学术和专业的区别,用一种模式在培养。我们应该强调在保证一定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和学时数。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建设高标准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平台。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积极吸引行业或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结报告。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6.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提供实践知识和经历。注重激发和保护教师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不能以学术型导师的考核标准老衡量,比如不能以承担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科研成果等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要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特点的符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淑珍,邬志辉;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6期
[2]梁莱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年Z1期
[3]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发)[J]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06期
[4]孟红艳,谢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齐欣,陈巍.中美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比较[J]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04期
[6]赵振新.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及优化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6期
[7]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西南大学,2013年
[8]曹瑞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年
[9]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年
[10]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 复旦大学,2011年
[11]文秀娟.云南省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D] 云南大学, 2011年
[12]王娟我国艺术硕士(MFA)教育管理研究[D] 西北大学, 2009年
[13]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 湖南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