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作模式范文

合作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作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作模式

第1篇: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员培养

2009年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又“热”了起来,中国汽车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从2009年就业难到2010、2011年的“用工荒”,从招聘市场上就能看出各大汽车企业都是在上新项目,扩大产能,招兵买马。在企业内部,也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人员储备不足,培养不够,员工发展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等。这些挑战是摆在公司高层和人力资源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如何能在人才市场上占尽先机,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取得主动权?校企合作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各种模式综合并用,可以大大解决我们的用人难问题。此以上汽通用五菱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及意义

外部环境: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大量需求汽车专业人员;我国汽车行业目前正集体面临着人才严重匮乏的困境;在高校对口专业人才的招聘争夺十分激烈。

内部环境:公司快速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公司人员的知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需要补充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后备。

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宣传公司形象,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地位。促进公司与学校的合作,加强公司与学校的密切关系,与学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早期发现优秀的学生,降低招聘、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企业参与高校教学活动,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高校的教学大纲相结合,设置适合企业发展的课程,缩短员工融入公司的时间,可以缓解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及招聘、培养周期长的现状。充分利用高校专业及师资优势,可以向公司输入更多先进的理念、技术及工具,为公司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企业人才培养现状简析

1、上汽通用五菱所处地域位置的限制,对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车辆工程、发动机等专业技术人才招聘难、培养周期长。

2、企业技术力量有限,获取先进科研、技术有一定的困难,对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3、高校有强大的师资与科研力量做后盾,走在国内、外先进知识与技术研究的前沿。

4、公司与高校具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汽车碰撞试验、规模经济研究等项目,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与武汉理工、南京理工大学合作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研究生班等,在公司内都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三、校企合作方式尝试及实施

1、助学金

操作方式:资助成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大三、大四两年学费或读研究生,并于资助时签订就业意向/劳动合同,根据资助的实际金额决定为公司服务的期限,一般可为5-10年。

目的:提前挑选优秀学生,参与课程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司,加快大学毕业生融入

流程:公司通过学校发出助学通知——学生报名——公司与学校共同挑选学生——公司与学生签订协议——公司与学校商讨学生大三、大四课程设计/研究方向——大三暑期到公司实习/在公司进行研究——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校和公司决定——在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和公司共同进行毕业答辩——毕业进入公司。

2、奖学金

操作方式:设立奖学金,奖励达到公司设定目标的学生,奖励对象覆盖1-4年级的学生,负责提供大三暑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在技术中心承担简单工作,设立实习课题,如就某个课题进行调研。学生在实习结束前要向公司/学校提供调研报告,或就某个问题提交解决方案。

目的:在学生中宣传企业,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并参与企业的持续改进,吸引潜在员工加盟公司。

流程:定期在学校内宣讲公司奖学金制度——每学年初评奖信息——学生报名——评估——颁奖——暑期社会实践。

建立奖学金制度,以企业名字命名奖学金名称,奖学金每学年评奖一次。每年10月份,由校方对上一学年的优秀生进行提名,并将拟奖励学生的资料交公司进行商议,公司在11月份内确定获奖学生名单,并于12月份学校放寒假前到学校颁奖,同时公司当年“双向选择”的人才需求信息。具体资助金额可根据企业经济实力量力而行。要求获奖学生在暑假到公司做7-14天的社会实践实习。

奖学金经过几年在高校的顺利运作,扩大了公司在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了设奖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公司掌握了优秀学生的信息,对高校的招聘选择更具有了针对性,使近几年的校园招聘有了新的突破。

3、在职研究生班

操作方式: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研究生培养的专业领域,选择适合企业的院校进行合作,采用不脱产的方式,学校定期派教师来公司进行授课,以公司资助和员工自己承担费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公司高端人才

目的:培养企业高素质人员,为公司快速发展储备人才。

流程:研究生专业调研——校企合作谈判——签订合作合同——公司内培养对象选拔——参加考试——授课——验收。

为了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可根据公司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大学合作,联合开办在职的研究生班,如车辆工程硕士班、工业工程硕士班和mba班等。公司可提供资助并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设定服务期限,具体时间和金额可双方约定。

4、项目研究

操作方式: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所需的专业领域,引进在职研究生、博士来公司做课题研究,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前公司与学校、个人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可留在公司工作,如不在公司工作,研究课题成果属公司所有。

目的:定向或提供研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基地,留住人才。

流程:所需专业调研——与学校/个人沟通——签订合作合同、就业意向——公司内课题研究——毕业留公司工作或另择业。

5、短期培训班

操作方式:每年根据公司的需要,挑选出一定数量的课题,请高校专家来公司进行讲座;公司员工参与学校的学术研讨;派遣公司高资质员工赴学校讲学,与高校师生进行研讨。

目的:培养企业高素质人员,了解当前先进的知识、技术。

流程:公司内讲座可按培训流程,参与学术研讨可按外培或出差流程,赴高校讲学可按出差流程。

6、博士后工作站

操作方式: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所需的专业领域,引进博士进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来公司做课题研究,出站后可在公司内担任管理或技术职务,可以更快融入公司,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的:引进高端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2篇: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家校合作 模式 家长学校 爱心家访 亲子活动

家校合作不仅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以及学校教育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合作理念较之早期的“家校联系”,在内涵、形式和意义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尽管目前家校合作形式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家校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虽然,目前很多学校都相应的成立家长学校,在促进家校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临的问题却不少。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相互沟通欠缺,沟通方式单一。家长学校功能没有显现,更多的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才会应邀家长参加,而家长也一般是在孩子有事情的时候才会主动和学校、班主任沟通,即使是沟通,也是很肤浅的。二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工作难度很大。现在的班主任几乎可以说是“全职保姆”,很少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家长学校工作去。三是问题家庭较多,问题家长不少。遇到的一些问题,甚至问题家庭的问题特别严重,问题家庭学生的家长把所有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家长学校或班主任及教师身上。四是缺少理论指导,取得的实效性很少。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多,让教师们、班主任在家长学校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工作起来很盲目,工作实效不强。

那么,如何完善家长学校呢?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通过专家引领、榜样示范、教师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家庭教育理论、内容和方法的普及培训。二是丰富培养内容。如邀请家长参与“爸爸妈妈大讲堂”等方法,科学设计学习兴趣、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培养内容,提高“职业化家长”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通过系统梳理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家庭心理健康专业指导。四是开通网上家长学校,设置相关的栏目,实现家庭教育资源信息共享。

二、爱心家访

爱心家访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个重要的手段,它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交流距离,为家长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一个好的途径,可以让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了陈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但是,爱心家访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部分受访学生对家访有抵触心理。目前,受访的学生往往又是问题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对班主任家访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愿意班主任到家里进行家访,甚至对家访活动有抵触心理。二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一些班主任对一些学生家长所提出的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不能给予家长很好地解答。三是家访范围还比较窄。目前,受访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多为学校较近的地方,而很少到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为此,我们爱心家访时,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工作职责。要明确每一次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等,使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明晰自己的工作目标,使每一次家访活动有条不紊推进。二是优化工作细节。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家访内容,合理安排好家访时间。家访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举止符合师德要求,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杜绝“告状式”家访。走访后,教师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三是注重家长意见。每位教师在“爱心家访”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长对教育孩子、学校办学、教育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完善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考核,不断总结和完善家访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使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亲子活动

所谓亲子活动,一般说来,就是指父母陪着孩子在节假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促进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的熏陶。亲子活动能锻炼孩子参与探索的性格,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很多学校的亲子活动流于形式的不足,亲子活动要注重搞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家庭更新教育观念。开展亲子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孩子本身的发展,而且是指导、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特别是提高解决自己孩子发展中遇到困惑的能力,与孩子一起进步,让一些家长由只关心孩子学业成绩、只关心关注孩子个体转变为关心孩子身心健康、关注学校整体发展上来。二是丰富亲子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发放“亲子活动”有关资料,供家长阅读;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中的“亲子活动”等。三是及时收集家长反馈信息,根据家长有关“亲子活动”的反馈,及时完善调整。四是不断探索亲子活动与家长学校、爱心家访有机结合方式。五是不断改进班级的亲子活动方案,使亲子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目前,随着时代变迁,教育改革深入,家校合作形式越来越多,除了以上三种家校合作形式外,还有很多教师经常使用其他家校合作形式,如:定期电话联系、发送手机短信、利用网络对话、收发电子邮件、提供社区服务,等等。这些形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也有效密切了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但不管使用哪种合作形式,都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场所的协同作用,实现三位一体化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婉敏. 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探索[J].中国德育,2011(03) .

[2]周雪莲,阳德华. 家校合作问题探讨[J]. 教学与管理,2008(11).

第3篇:合作模式范文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reforms, which is believed as an effective solving method to some existent problems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our actual experie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ive effective model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internship etc.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s a result, a way to further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 and the enterprise has been developed.

关键词: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actice of replacement jobs;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35-02

0 引言

“就业形式严峻”是目前的一个网络热词,也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现实情况。迫于这一现状,一些学生复习考研以进一步深造,一些学生参加各种考试以获得实际工作需要的资格证,一些学生成天跑招聘会以增加就业机会,还有一些学生提前进单位实习以熟悉工作岗位等等。这使得高等院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一现象表面上是由严峻的就业压力造成的,而实际上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所造成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在校期间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操作为辅。这样当应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时就需要适当的岗前培训,以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工作技能。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愿再对新进员工投入大量的时间、财力及物力去培养,而是希望新进员工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这就为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显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一前提下,许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其中校企合作是许多高校都在采取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尽管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的举措,然而校企合作的模式却大大影响着它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模式:

1 校企合作的模式

1.1 顶岗实习 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学校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让部分学生进企业连续数个月带薪实训简称为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顶岗实习可以从大学三年级暑假就开始安排,对于实训的学生学校在此期间安排少量或者不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投人到实训中。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实行了几届,分别和本地的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从合作的效果看,顶岗实习的确锻炼了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但是仍存在一些缺点:学生在企业所做的实践工作主要是按照企业的用工需求来安排的,部分岗位工作单一,技术含量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校企双方需要在一起严格商讨学生实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程度,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督予以实现。

1.2 技术进校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些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和应用性,且内容更新较快,高等院校可以按照工程应用的思想,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这就是企业技术进校。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①参与授课。一些专业课程可采用企业技术人员主讲高校教师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性。②短期培训。针对某些行业技术的发展需要,由企业为学生制定短期的技术培训。例如就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大多数企业需要嵌入式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就完全可以请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在学校内部对学生进行培训。根据我校的实践经验,在这些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要求教师全程参与,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协助企业技术人员搞好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3 共建实训基地 近年来高校已认识到建立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显然,实训基地在发展建设中应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同的设备与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企业可以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进一步推进教学生产一体化。这样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服务于学校,用于学生的专业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研发实验等,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为企业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1.4 共建师资队伍 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教师既要有能教善教的本领,又要有工程师能工善工的能力。鉴于此,可以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攻关,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当前企业的需求情况,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或研究所中实践性知识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做作为兼职教师,辅助指导学生的课程实验,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 共建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除了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给学生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讲述生产一线最实用的技术外,还要重视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度。尤其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校应该认真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不断溶入职业元素,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适时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同时学校还应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教材审阅以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

2 结论

要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应该不断凭借自身的实力、优势使企业受益,在合作过程中不仅为企业提供高级专门人才,还能够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基地与依靠力量,这样才能调动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当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实践锻炼条件和技术培训,使得高校也愿意与企业合作。只有高校和企业认识到这两点,校企合作才能顺利展开,并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芮秀文.“校企合作”下的“就业机制”的构成及完善[J].江苏高教,2012(5):110-111.

[2]郑进,康薇.“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01-103.

[3]张鹏,穆仁龙,黄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398-400.

第4篇:合作模式范文

2015年被业界称为中国PPP元年。2016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总的来看,PPP在中国历史不久。英国则是全球PPP的先行者、收获者。英国、日本的探索,对于中国发展PPP富有启发意义。

英国:从PFI到PF2

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后,大力推行将公共部门持有的企业私有化的措施,并严厉打击私人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以保证政府对于英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财政的掌控。政策后,直接导致了部分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政府无法支付而搁浅,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80年代后期,政府通过了达特福德大桥、赛文大桥和英法海底隧道实施采用私人投资的方案,上述基础设施的成功建设大大鼓励了“私人投资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1992年起,针对公路建设、垃圾与污水处理、教育和卫生等部门及政府办公和社会福利房建设方面,英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行私人融资计划(PrivateFinanceInitiative,PFI)。英国多数政府部门有与私人部门合作的经验,同时,随着PFI发展的深入,除上述公共领域外,PFI还广泛用于国防、水务等领域,截至2014年3月,英国共有728个PFI项目,资本总额566亿英镑。

尽管PFI在英国推行了较长时间,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越来越多民众对其持怀疑与反对态度。支持者认为,PFI通过将私人企业引入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缓解了公共财政压力,同时企业能利用其效率和创造力来管控风险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PFI模式下,政府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购买者,私人部门负责公共设施的建设、维护,并从政府获得长期稳定的费用支付,公众得以享受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最终实现三赢。而反对者认为,由于近年来PFI项目花费太高、建设运营进度较慢、风险分担不合理,同时其操作过程、财务方面并不公开透明,导致私人部门在公共设施运营变得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还持续牟取暴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对英国PFI项目的长期债务融资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新世界金融市场秩序和新会计规则的建立,使得传统PFI费用估算的方式无法与新规则同步。双重压力下,2011年英国财政部宣布对PFI进行改革,次年12月《公私合作的新方式》(NewApproachto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宣布推出PF2。PF2作为传统PFI的改进版,其在操作透明性、风险分担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在英国的小学校舍建设项目中已采用了PF2模式。

《公私合作的新方式》将传统PFI的主要问题一一列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在新的融资项目能平衡社会资本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长期投资。

首先,传统PFI项目中,股权投资者的获利较高,这导致了部分公共项目在负债严重的情况下投资者仍继续获取巨额的资金,因此在PF2中,政府作为少数股东出资参与所有PF2项目,以降低杠杆比率并促进长期的稳定投资。同时,股权募集的过程中,政府要求提高资本金比例,政府资金在股本金中以小股东的方式进入,这样既能缓解私人投资者的融资压力,又能避免自己在参与角色中的集权,并降低政府参与的风险。由于政府资本的参与,PF2模式下的股本金比例从传统PFI的10%增加到20%-25%。

其次,由于传统的PFI项目采购招标过程过于复杂,不仅拖延了项目竞争过程,还大大提高了交易成本,项目服务的物有所值评价也成为“纸上谈兵”。在PF2中,政府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整合管理机构的职能,强化IUK(英国基础设施局)的作用,依托中央部门的专业力量进行采购;其次,IUK等专业机构有权对地方政府的采购计划进行审批,同时规定,除财政部首臣特批的项目之外,发包方的采购时间不能超过18个月;推行采购流程化、简洁化和标准化制度,即利用标准、精简的资源配置原则和关键条款来推行项目的进行,缩减项目审核流程。

第三,针对传统PFI项目要求服务涵盖面广、灵活性不足的问题,PF2中明确规定,部分卫生餐饮等零散的小型服务不再纳入合同以降低成本;同时,在服务内容的增减方面,公共部门被赋予了更大的裁量权,并对服务的提供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PFI项目进行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再者,传统PFI项目的透明度不足,这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及推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在PF2中,英国政府将信息透明作为改革的核心。将政府的审批流程公之于众,使企业对项目有更大的确定性和把握;针对部分政府持有股权比率较大的PF2项目,要求其年度报告提供详细全面的财务信息;要求私营部门提供实际的和预测的净资产收益率,用于信息;对未来PF2项目产生的负债情况进行及时披露,为项目发包方提供更多必要信息,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管理PF2合同;通过更规范的措施,满足公众对私人承包商的信息需求,包括建立制度和程序,如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适当公开、在项目公司董事会中引入政府和相关代表的观察员制度。

除了上述改革之外,针对传统PFI项目中风险转移不当、债务资金短效等问题,PF2中通过鼓励公共部门更多参与到风险管理、优化债务融资结构以及制定新的评估指引,来提高长期债务资金的可得性,并更为深入地对项目物有所值评估进行指引。

日本:重视法律、人才

1991年,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开始进入经济低迷期。这严重影响了日本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将民间活力导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1999年,为了缩小政府规模,日本政府在借鉴英国推行PFI模式的基础上,并推行了《利用民间活力等以促进公共设施建设之法律》(PFI法),以期能够激活并创新日本政府的购买服务制度,同时激活民营经济的力量。日本的PFI法一改由政府负责提供基础设施的传统,采取促进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高消耗等弊端。PFI法颁布后的第2年,日本时任首相随即颁布该制度的基本方针并成立“内阁府民间资金等活用事业推进室”,责令其制定有关操作流程、风险分担、合同方式以及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实施细则。

日本的PFI法坚持以效率性、公平性、透明性、客观性以及合同主义为基本原则,允许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在资金、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性能发包”和“项目融资”的方式将公共设施等的设计、建设、维护以及管理运营等业务一揽子外包给由不同企业等组成的特定目的公司(SPV),SPV可以通过服务购买型、独立核算型或者混合型项目模式,采取BTO、BOT、BOO、RO等方式实施项目。而作为购买主体的政府部门必须事先制定购买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要求并实施监管。

引进PFI模式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里,日本的PFI发展迅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FI由此成为日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截至2015年3月末,日本PFI项目总数达到45015件,项目资金累计达489亿日元,基本实现以最少的经费获得最大的效果、构建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激活经济并创造新型产业等政策目的。

日本在PFI推行过程中,在健全和完善PPP模式的相关法律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推动公共服务向社会开放,1999年通过了《民间融资社会资本整备(PFI)法》;通过政府文件形式明确了“民间能做的事交给民间去做”的改革指导原则;相继公共服务改革的政策框架与推进PPP实施的五个“指南”等。这些举措为PPP模式在日本的推进与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法律、行政和政策实施的保障和环境。2009年,日本政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PFI法,将原来法案中规定的PFI活动只针对道路、医院、国家及地方自治体的办公楼等实施,扩大到人造卫星领域,即将社会力量引入宇宙开发领域。同时,对于事前的风险评价及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权则划分方面,日本还专门颁布相关政策,以确保PFI能在法律的框架下顺利进行。

同时,日本极其注重对人才的利用。首先,专门成立了PFI推进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PFI推进机构及行业组织共同运作管理。其次,日本政府在PFI发展过程中大力鼓励民间咨询机构的发展,因此,日本涌现了很多专门从事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及PFI项目咨询的管理顾问公司。第三,在日本的东洋大学专门针对PFI发展成立了公私合作专业,主要针对城市管理、财务和法律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为PFI发展不断输送人才。

中国:发挥后发优势

在PPP发展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我国有后发优势,能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英国PFI改革和日本PFI发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PPP模式下,政府既是特许权协议的当事方,又为项目的运作提供政治和法律环境。因此,政府在PPP制度构建方面,首先应做到在最高层面提供足够的政治支持,同时应根据公共服务类型的不同进行各自框架的细化与分类,除了政策法律框架以外,PPP程序、评估、监督等技术规范都是PPP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政策支持。

具体说来,公共部门应在核准项目时首先确立PPP的法律地位,再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项目具体情况等条件建立适合项目发展的程序,通过市场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全面评估合作伙伴的建设及运营实力,以尽量减小资金运作风险。另外,公共部门以效率监管为前提,在市场准入、价格和普遍服务监管等方面应确定清晰的边界。

其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应根据现行的经济形势、我国特点设计必要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民营经济的力量,也能较好地保证公共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例如,在PPP项目进行中,可借鉴英国PF2的奖惩机制,若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不达标,公共部门有权削减支付额,这样能促使私人部门更为有效地运营,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第5篇: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中外教学;合作模式;办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既有大、中学校和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也有企业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甚至还有个人。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际上是其办学任务,培养目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中外合作办学与其他办学的最根本区别。中外合作办学所有内容的独特性就在于其办学模式的与众不同,因此,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问题。

二、合作办学模式

(1)合作模式

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合作学校,具有独立、自由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的办学条件,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并依照协议享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组成了六种相对应的合作模式:1. 一对一合作与一对多合作2.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3.机构与非独立机构4.投资与双方投资5.合作与整体合作6.西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在独立机构中主要以二级学院制为主,即在一级学院领导下,由一级学院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的不具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此模式中,双方共同投入的项目则有其明显的优势,由于双方都有资金投入,都参与办学的全程管理,双方对各自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学分及对方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有利于我国学校弥补自身专业课程的不足,利益和责任都以协议方式明确规定出来,而且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这种合作和交流就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助于办学全过程的全面合作和交流。此模式灵活性大,也就是众所周知的2+2,3+1模式,但是国内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

(2)办学模式

从办学的具体形式上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有研究者指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从办学基本属性、办学机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方式、文凭发放、生源属性等几个方面做出如下归类: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2.单校园与双校园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4.引进合作与非引进合作5.单文凭与双文凭6.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招生。生源是中外合作办学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生源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也决定着不同的办学前景。现如今,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以高等学历教育居多,因为学历教育对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有较多规范性要求,合作双方会认真对待。因此,双校园模式一般会伴随设置全日制学历教育,这种合作模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果具备较强的实力条件,还可以获取双文凭,,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宁波诺丁汉大学为在中国实施全英模式的教育提供了实验性样板,引进国外著名院校设立分校区,实现了莘莘学子不出国就可留学的梦想,让大家既能享受国外优质资源,又能节省大笔费用。

(3)管理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分为三类: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中外合作办学监督模式的构建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要有目的地通过引进国外新的专业和成熟学科,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对原有专业和学科的改造。中外合作办学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学科内涵、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在兼收并蓄中循序渐进。同时以学生受益为原则,尽可能将先进的教学条件和知识成果辐射到其他专业的学习之中。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限定于那些由行政机构执行的、施加于市场的直接干预市场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定的一般法规和特殊行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通过国外教育资源引入建立良性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国内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发展,保证关系到国家上层建筑与民族文化延续、意识形态的统一和社会道德的建设。

三、总结

事实上,无论什么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都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理,而且都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特征,其办学模式有相通之处。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不必拘泥于普通本科教育或者高职高专教育,过于强调其办学层次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至少可以从人才培养、学生教管、国际合作、综合管理、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举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要对合作模式和办学模式进行选择,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综上所述,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各种模式的利弊分析,以及对其存在和发展态势的走向,目前只能做初略的探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待今后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继林.,2003年第3期.

第6篇:合作模式范文

一、传统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现状

尽管很多高校都提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障碍。首先校企合作协议形同虚设,大多数是靠感情和人际关系签订的;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目标不同,利益有冲突,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呈现“研究外行,管理不行”的局面;其次合作层次较浅,尚停留在参观、熟悉业务流程等认知阶段,后期顶岗实习阶段的成效不明显;第三,合作条件有限,企业不能拿出足够的资源配合高校进行教学,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缺乏经验,企业专家理论不扎实也没有精力来教;因此当前校企之间如何合作去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及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实施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实现学生就业方向性,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实现:

(1)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都是直接与专业方向技能密切相关的,由校内理论课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因此,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地点等方面需做出合理安排,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充分展现该门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目的,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2)毕业前综合实习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校为学生今后择业明确方向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把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整学年空出来,主要用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前综合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问题

(1)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受企业专家及企业运营影响

校企合作课程往往是和就业方向有直接关联性的,可以由企业专家和校内理论教师共同完成,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企业专家资质及企业运营影响。首先由于企业专家不具备高校教师授课资质,其次由于其企业运营不确定性较强,因此企业专家很难能完全按照课程设计安排进行,尤其对企业而言,注重经济效益,不能完全配合高校实施教学。

(2)顶岗实习受控性差

顶岗实习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但学生实习地点相对较分散,很多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员工,忽视学生这一身份,很容易淡薄组织纪律问题,脱岗离岗现象突出,即使外派一两名教师协助企业管理,但始终无法实现全程监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顶岗实习的考核办法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三、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实施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的措施

在教学中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岗位需要进行教学来实现,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从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现状来看,无法完全根据工作岗位职能需要实现分班式的教学模式,明确三类就业方向,即运输方向、国际物流方向、仓储方向,通过设立校企合作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岗位经验、通过岗前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度。

1.改变校企合作课程授课形式

大多数院校在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时,都是通过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完成,但实际运作时受企业专家资历及企业运营影响,没有达到开设课程的目的。因此这种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要求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地点等进行周密安排,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既将企业的实践技能搬到课堂上,同时又为理论教师提供一个沟通平台以提高实践技能。如举办企业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结合实际课程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或短期实训。

2.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指导,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2)做好校内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及学生力量挖掘校企合作单位。

在实习单位选择上应充分挖掘各方力量,最大化的实现学生的实习目的及要求。受学校及学生等诸多条件限制,不可能安排所有学生到指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因此顶岗实习应采用统一安排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选择的方向来定实习岗位,提高其实习的积极性。

(4)根据实习岗位方向性,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

3.搞好毕业实习的监管工作

(1)明确学校、企业、家庭三方责任,通过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实习管理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中去,随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及生活帮助,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与管理工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4.做好实习考评工作并及时反馈

现有的顶岗实习考评工作没有规范性,校企合作双方应共同商定学生顶岗实习双向考评方案,应紧紧围绕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情况,从实习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结果、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考评,科学划定考核评价内容,尽量量化考评结果,如实反映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凌成树、仇大勇.高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职教论坛》.2013.11

[2]王体晓、郝俊.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与实践.《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潘严峻.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探究.《管理经纬度》.2013.2

第7篇:合作模式范文

著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说:“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有利于激发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这时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力量最强,学习效果也最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学习效果比较理想。语文课堂引入合作探究,改变了“一言堂”的常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有了竞争氛围,不再有教师“千呼万唤”地提问,应者却寥寥的局面,竞争成为课堂的主流。原来在课堂上很少享受成功的学生,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转为课堂的新生力量;改变了常规课堂模式中多数学生“事”不关己的状态;转变了学生把语文课当作休息放松的课堂观念。合作探究学习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课堂常常充满振奋的激情,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权利,课堂的天空任由学生翱翔。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倾听、交流、合作、宽容,学会了荣辱共享,激发了对集体负责的精神,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倾注了学生集体智慧,经过众志成城取得的学习成果,学生分外珍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易流于形式,课堂上有些问题明显不具备合作讨论的要素,执教者往往一声令下让学生“合作”,很多时候,学生不是面面相觑,便是偷偷说闲话,使课堂出现闲散现象。因此实行合作模式应注意什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首先是合作方式。因班级人数较大(70人~80人),教师只能据学生的座位随意组合,4人~6人一组,根据男女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差异,分组时尽量男女搭配。每组同学各有分工:记录员、协调员、发言人、计时员、材料员、小组领导等。合作学习开始,学生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明确哪些内容适合探索合作学习。大体总结以下几点:

(一)有争议的话题。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处在思辨的年龄,面对争议的话题往往能提出一些个人见解。这样的环节如果把握好,能让多数学生参与其中,课堂也不断。学习鲁迅《祝福》一文,针对祥林嫂的死因,结合时代背景学生提出的见解较多;对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的探究,学生联系哲学中内外因关系,认为是刘兰芝个人因素导致了悲剧的产生等等。有了争议教师及时引导,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小说的主旨。

(二)教学任务较繁重的课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涉及到古典名著的介绍,《红楼梦》大量诗句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等教学任务,教师将其中的重难点讲述后,把学习任务化解分组解决。针对古诗文或现代文中理解一段文字的含义,经教师精心引导示范,学生领会后,《诗经・氓》改编为现代诗。教师把著名的古典文学家余冠英先生注译的第一段介绍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即刻查阅大量资料,调动知识储备,随堂写出来有抒情诗、陕北信天游、押韵的古诗等,课堂迭起。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学生课前预读的基础上,要求长文改为律师或自由诗,在限定的时间内各组学生积极参与,随堂完成了多首诗,学生汇报时不断,其他组成员及时修改完善,最后推举出最好的篇章由学生板书让所有同学鉴赏。

(三)经典美文的学习。美文是作者独有的生活积淀,让人能感受到生活之美,增加生活感悟,丰富语言,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写作水平。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分组、分段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谈感受,之后合作交流,教师补充完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优美的语言让各组学生以读的方式向各组展示,最后播放专家的录音资料,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场景再现。需要体验某种生活状态,通过学生合作商议即兴表演。如《雨霖铃》中“执手”一词的调换:通过“拉手”“牵手”“拖手”“勾手”等分组表演,揣摩人物内心的变化,经过实践体验,进一步体会原词的含义,也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8篇:合作模式范文

跨媒体合作的几种类型

笔者搜索了近年来多个跨媒体合作的案例,将其分类如下:

一、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

1.2006年底,新浪和凤凰卫视宣布合作,新浪开辟凤凰卫视专区。

2.2006年,中国移动与维亚康母公司旗下MTV全球音乐电视台签署合作协议。

3.《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网”与MSN合作。

4.2006年,大连日报社主办的《北方体育报》联合大连数字电视教育频道、大连沿海传媒有限公司创办《北方体育报》电视版。

5.2006年,腾讯拍拍凭借腾讯QQ强大的即时通信IM平台所拥有的数亿用户基数和IM,与拍拍网强粘性结合。

二、不同媒体公司之间的整合

1.2006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投资上亿元收购奥一网。

2.2005年1月26日,佛山日报传媒集团更名为佛山传媒集团,并将佛山电视台、佛山电台纳入其中,成为地市级跨媒体集团。

3.贵州卫视与甘肃卫视结成股份合作联盟。

三、不同媒体联手推出新的媒体

1.《重庆商报》与腾讯网联合开通大渝网。

2.2007年,《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网”与上海《青年报》推出上海频道,并将其定位为一个受年轻人关注的活动网站。

3.省略率先引用“跨媒体”的合作模式,在与东方卫视成功合作“莱卡加油好男儿”活动后,以独家视频赞助的身份成为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栏目的合作伙伴。此外“明星视频博客”、“生活纪实”、“PK台”等也是首创的品牌栏目。

四、其他合作形式

2006年,浙江卫视联手其他四家电视台采用“4+1”购剧模式,它们拿出5亿元购买独播剧。所谓“4+1”指包括浙江卫视以及其他三家卫视频道以及一家上海地面频道等在内的5个频道,由浙江卫视挑头,用巨资购买独播剧,然后与4家频道分享。通过这一模式,“4+1”成员不用花费独播剧的价钱,却能提前几个月垄断播出具有收视潜力的好剧。

可以看出,第一种跨媒体合作,也就是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这种形式最为普遍。其次是不同媒体之间的整合,近年来也比较常见,不同媒体联手推出新的媒体虽然比较少,但有广阔的前景。

跨媒体合作的优势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跨媒体传播将是今后媒体发展的趋势,它的优点很多:

首先,它可以综合利用媒体资源、大幅度地降低传播成本,跨媒体传播中最普遍的就是媒体之间的合作,而合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发挥各个媒体的优势,节省采访成本;

其次,它可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尤其是采访活动背后的经济实力强大,可以用最快最先进的工具和途径获取信息;

再次,可以充分满足受众需求。现在的受众需要通过身边的各种媒介获知信息,所以,跨媒体合作后,受众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甚至是随身携带的手机上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极其方便;

第四,媒体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重大采访出现问题时,各个媒体均衡后承担的后果比较小,这点在媒介收益方面尤为显著;②

第五,一部分经营不善的媒体将面临倒闭和被兼并的危险,这有利于媒体的优化组合。

跨媒体合作的展望

凤凰卫视旗下凤凰新媒体COO兼CFO李亚曾说,凤凰新媒体赢利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广告收入,以互联网广告为主,大力发展网络视频广告,并正在积极规划和探索未来的手机广告;第二种是内容提供和内容授权,涵盖了手机和网络宽频两大领域;第三类是增值服务,包括了用户付费和活动营销,无线增值服务和网络宽频的收费点播。可以说,跨媒体合作首先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尤其是合作后广告的宣传载体扩大,商家可能会因为宣传面和宣传效果增加而增加广告投入。对于商家来说,在不同的媒体当中,同样的钱,使用多个媒体时,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浙江卫视“4+1”购剧模式,是同类型媒体合作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媒体合作方式,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播成本,还能同时享有优先播放权,增强商家投广告的兴趣,是一种相同媒体间的“跨”媒体传播,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在市场运作水平较高的今天,我们应该挖掘更多能够增加效益的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趋势的加强,培养跨媒体编辑记者将是必然的。未来的新闻编辑部很可能是各种媒体融合的大本营,记者编辑既能做报纸版面,又能制作电视新闻和广播新闻,同时又能做新闻网站,一专多能。

在跨媒体合作的状况下,新闻转载的多,原创的少,所以各新闻媒体急需开创自己的独有新闻抓住受众眼球,而最有可能的途径,就是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优势,将受众单纯的“受”者身份转为“传”“受”一体的身份。

跨媒体传播的缺陷

笔者查阅了多篇关于跨媒体传播的论文及文章,其中基本上对这种传播形式表示认同,而且大量阐述它的优势,但很少对其缺点进行抨击。就笔者所学所知,由于网络媒体的采访及监管都比传统媒体要困难,所以很少能看到网络媒体原创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抄传统媒体,或者转载他人原创的东西。而对于目前各种传统媒体的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它们也基本上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版,如果跨媒体传播兼并的趋势增强,那么新闻同质化的趋势也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缩小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跨媒体传播在我国是一种新形式,很多媒体盲目求新,为了追赶时髦,并不一定适合改组的媒体也进行合并或合作,若合并或合作失败,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媒体在联姻之前应选择“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才可能达到“天长地久”的愿景,如甘肃卫视与贵州卫视的“弱弱联手”也达到了提高品牌价值的效果。所以,对媒体来说,很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选择资本的标准和策略。

毫无疑问,中国跨媒体合作有着很好的前景,但是中国的国情及大环境和国外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我国的媒体所有制不同、资本运营环境也不同、技术支持还有待提高等,都是在跨媒体合作中要注意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媒体在借鉴外国媒体经验的同时,应该找出自己的发展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从而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陶然:《跨媒体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省略/shownews.asp?newsid=2158

第9篇:合作模式范文

关键词 企业班 畜牧人才 有利因素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肉、蛋、奶等畜牧产品早已变成了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农产品。而21世纪是人才支撑的世纪,畜牧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将会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个具有动物科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三个传统的农业类学科的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其他农业院校一样,肩负着培养未来畜牧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畜牧业的现状,不仅要求高校培养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等科研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加工以及管理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①为了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提前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经过不懈努力,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开设了“企业班”,形成了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 校企合作的概念及现状

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双元制”的教育体制中,并在英美等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完善,至今一直受到国际教育与产业界的重视与应用,为各国教育、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②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概念可定义为“高等院校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企业或单位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交流、信息和资源共享、人才招聘等方面进行合作,以达到各自追求的利益的一种互动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的政策法规。③但由于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较英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实现人才、教学、科研、技术等资源优化,拓宽就业和信息交流等渠道,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已经十分必要。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一些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大中型企业已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纷纷与相关行业的高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求借助高等院校的科研、推广、人才等资源来有效推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化和技术管理革新,同时通过赞助、冠名等达到了企业宣传的目的,以提高自身知名度,拓宽市场,吸引更多人才。

与此同时,国内很多高校也积极争取与业内相关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管理、培养等方面优势,弥补自身在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就业途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在近几年的校企、院企联合中,通过开展“职场初体验”活动、开设“企业班”、举行校企交流会、企业赞助冠名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实践形式,拓宽了就业渠道,连续多年教学质量、学生工作和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2 “企业班”校企合作模式的有利因素

“企业班”属于校企合作众多模式中,一种较为规范的校企合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院根据企业提供的培养计划,向学生发信息,由学生自愿申请,经公司考核合格的申请者即可加入“企业班”。在“企业班”成员的培养方面,自学生加入“企业班”后直到毕业,企业负责提供相应的学习实践岗位、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等,学院会安排一名老师负责企业班的日常管理,学院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养。

2.1 “企业班”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急剧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生课程多、时间紧、学习和就业压力较大、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大多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与生产实践接触较少。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学到的理论和生产知识较为抽象、陈旧,与现实脱节严重。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接触到先进的生产理论,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的人才。

2.2 “企业班”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摇篮

在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正大班”、“扬翔班”等企业班已经办得日趋成熟。他们为学生提供的课程不仅涉及所学专业,还将职业道德、组织协调、沟通表达、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的培养列入整个企业班培养过程。在学生参加企业班的过程中,企业在真实工作情境下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其逐渐认识到、体会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自身发展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2.3 “企业班”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企业班”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培养过程始终处于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交替进行,它不仅可使学生在与企业的接触中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学会更好地为人处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方向。参加过“企业班”培训的学生,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和职业素质被用人单位所广泛认可,使本身的求职成功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这也成为了“企业班”赋予学生的“光环”,作为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学生加入“企业班”的积极性非常高。

2.4 “企业班”是企业推广文化、提高知名度和争夺人才的优良渠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国内外的知名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强、国际影响力大,就在于其强大的研发队伍、市场运作体系和管理体系,而这根本就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提炼与塑造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企业文化是摆在当前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③“企业班”在创立之初就抱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包容心态,允许学生也结合自身的能力、生源地、就业倾向地点、就业取向等方面来有选择地加入“企业班”,这就使得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实习)意愿基本达成一致。通过后期的接触和渗透,有效地避免了企业只凭一面之缘来录用人才和学生只凭企业的宣讲来选择就业单位这一矛盾,从而解决了企业在就业招聘中和学生在就业应聘中的部分不足。

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技能培养和各类交流培训活动只是手段,在企业班对学员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把自身文化、管理理念、生产条件、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展示给学生,通过各种愉快的形式达到认同。

2.5 “企业班”是高校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战略途径

畜牧类人才的“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我定位上。不是社会没能力提供足够“多”(充足)和“好”(高薪)的就业岗位,而是学生多数心态浮躁,不了解工作的环境、条件、晋升通道,所以不愿意从基层开始做起。作为高校,要解决畜牧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畜牧人才的岗位设置和职业规划,让学生看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和希望。

“企业班”的设立,对于高校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企业班”校企合作模式下,早在“企业班”设立之初就实现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通过企业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可以让低年级学生逐步了解专业、熟悉专业,进而到高年级热爱专业、投入专业,这可以有效地稳定学生的专业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地实现了从专业到行业、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多年举办“企业班”的探索,发现参加“企业班”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培养了积极的就业心态,没有犹豫、盲从和消极等待就业的“困难”心理。不论求职还是参加就业实习,其表现的适应性和工作状态都非常积极主动,在公司的口碑都非常好。因此通过“企业班”的不断设立,可让大部分学生较早地认识专业、行业和职业,自身的就业积极性和求职满意度大幅提升,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的难题。

3 “企业班”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企业班”亦是如此。尽管“企业班”的设立为企业、学校和学生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但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亦然存在诸多问题。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近几年不断地实践摸索,发现了“企业班”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认真地进行总结和分析,力求找出相应措施,为“企业班”提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3.1 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够明朗

面对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程度的差距,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式的教育模式,并成立了协会,但目前政府对于校企合作的一系列的官方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的指导方针等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在这种状态下,包括“企业班”在内的多方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都会缺乏一个明确的思想引导,以至于面对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企业和学校没有一个规范的可参照的衡量机制,双方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这无疑对协调和化解矛盾带来不便。因此,在国内校企合作日益升温的大背景下,政府作为官方单位来指导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的行为,与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同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已经刻不容缓。

3.2 企业和学校对“企业班”实质内涵的理解缺乏统一

“企业班”的实质内涵,更多地在于其社会价值。而目前企业和院校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带着各自的理解运作“企业班”。造成了很多负面的效应。

有些院校将“企业班”一味地看成了订单培养、解决就业问题的工具,扭曲了设立“企业班”的初衷。而某些企业,由于招聘人才的急需,则通过长期“洗脑式”的教育,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企业理念;有些企业对学生经过短暂培训后,就将其投放到市场为企业谋利,将处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状态下的“企业班”学员当成了自己开拓市场的“廉价劳动力”。这就使得“企业班”失去了学生中的吸引力,“企业班”的实践教育意义也荡然无存。

在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一系列的失败案例后,为了避免此等现象的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与每个联合设立“企业班”的企业首先在设立意义、设立目的、课程设置、人员遴选、院系监督、反馈机制方面达成一致。通过安排校内班主任、学生交流分享来实行过程监督,这样不仅保证了“企业班”的教学效果,也是维护企业形象的有力措施。

3.3 缺乏合理的考核和反馈机制

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是衡量一个事物发展和运行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企业班”开办得成功与否,同样离不开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在缺乏相关政策的背景下,“企业班”将以何种方式来考核,则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笔者认为,如果单凭阶段性汇报、书面报告、口头传述等包含一些主观因素在内的形式来考核,而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评定各项指数是否达标,则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班”开办的好与坏。因此,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于“企业班”乃至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来说,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同时,“企业班”缺乏反馈机制,例如“企业班”学员想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哪里还需要改进?以及报名参加“企业班”但未入选的学生,哪一点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还需要如何改进?都是学生们普遍迫切需要了解的,企业和高校要反馈这些信息给学生;而作为“企业班”的主办方,也要征求学生的意见:高校和企业的课程设置、授课效果等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何将“企业班”更具吸引力,以及每个“企业班”的特色是什么等等。这些环节都应该体现在“企业班”举办的整个过程。

4 小结

“企业班”作为一个校企合作中较为新颖的模式,对于学生、高校、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恰恰因为其新颖,“企业班”目前还不成熟,在其发展和运行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阻碍因素,但如果一件事物的有利因素大于其不利因素,我们就应该理性地去分析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从而发扬其有利因素,弥补其不利因素。当然,这也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与学校和企业共同规范设置程序、细化授课环节、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考核反馈机制,成立监督机构,这样才能使“企业班”发展得更长远、更成熟。

2011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1BZ08

注释

① 李延辉,张传军,匡明.建立企业化校内实训基地,校企联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