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离骚教案范文

离骚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离骚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离骚教案

第1篇:离骚教案范文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第2篇:离骚教案范文

倾听是教师成长的雨露,要想让课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会倾听。倾听是绽放在师生心头的奇葩,茁壮地成长在课堂的沃土中。因为,倾听如海洋,让学生体会到泛舟的乐趣;倾听如火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倾听如雄鹰,让学生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殿堂。倾听,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深刻;倾听,让学生探究的热情更加饱满;倾听,让教师更加睿智。课堂倾听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有效课堂离不开倾听,倾听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一、倾听“疑问”的声音,让课堂更加丰盈

很多老师也不舍得打断自己的既定思路,要么置若同闻,要么一笑而过,恰恰忽视了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忽视了真正的问题。比如在讲授《离骚》时,不可避免地要探讨屈原的形象,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表明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人,课堂讨论热烈投入,正讲解着,突然从角落里有人嘟浓了一声:“既然那么爱国,怎么会后悔呢?怎么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原本不蔓不枝的课堂,突然有了不同的走音,于是我抓住机会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回顾陶渊明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较二人的相似点,有同学很快领悟:“爱国的方式有很多,以身殉国是爱国,洁身自好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也是爱国。这里不过是屈原的自我反省,在这种深深的自省中,屈原做出自己的抉择—洁身自好,保持美好的情操,其实这一点更能表现人物的高尚情操,人物的真实性,这并不是说他后悔,不再爱国,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保持自身的高洁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身也是以另一种方式爱国。”这种倾听让我发现了备课中没有细致考虑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同时又深挖了教材,可谓一举两得。

二、倾听“矛盾”的声音,让生成更加自然

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有备而来,但预设和生成却不是教师可以把握和掌控的,高明的教师也许会引导学生生成,但是这种生成是越俎代庖,不是自然的。如何让生成更加水到渠成,我以为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矛盾”的声音。比如在讲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李甲为什么不在情投意合有钱的时候赎出杜十娘?”课堂讨论很热烈,但也形成两方争执的局面,随之矛盾也产生了,有同学说李甲对十娘有真情,有同学说李甲没有真情是在“玩”。这个“玩”是我没想到的,但是它很精练。我说:“这个‘玩’字真是一语中的,它好在哪里?”学生回答:“文中提到‘李甲贪恋十娘美色’,还有李甲自称‘每闻绝调,辄不禁神魂为之飞动’,可见李甲只是贪恋杜十娘的色艺,满足自己独占花魁的虚荣心,对杜十娘根本没有真心,这也导致杜十娘最后的投江。这个‘玩’字概括精练。”这种看似矛盾的声音,却是最有价值的讨论,它自然而然地生成李甲对十娘有无真情的问题,也水到渠成地生成杜十娘投江的原因,它让生成变得自然流畅,真实而不做作。

三、倾听“独特”的声音,让脚步走得更远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声音,这其中恰恰有可能孕育了深刻的思想,只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这些声音会像火把,点亮我们的课堂,也许这些声音更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让学生为课堂写一段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很多同学都写到荷塘的美丽历历在目,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多层次的荷塘,让荷塘的美人见人怜。有一个同学却很特别,他收获的是朱自清高尚的人格。我引导他联系古诗文中荷花的意象,并回顾周敦颐的《爱莲说》:“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和他的人品有何关联呢?这个学生写道:“自清:清出淤泥而不染,皎洁无瑕。自清:清正、清贫、清白。面对一个行将灭亡的腐朽政权,贫病交加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斗争的洪流,并以大义凛然的骨气,写下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行壮美的诗句!他瑰丽的《荷塘月色》成了永远流传的文化珍宝,他朴素的名字成了万代敬仰的人格丰碑!”这个学生的优美文字从另一方面升华了朱自清的人格,深化了文章的内涵,这种独特的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倾听“貌似不合理”的声音,让课堂更加厚重

第3篇:离骚教案范文

大家好,在这个距离高考仅有一百天的庄严时刻,我们高三全体师生聚集在这里,举行××中2011届高考一百日誓师大会,我们将互勉互励,立志苦干一百天,激流勇进将梦圆,实现人生的理想,再创××中的辉煌。

同学们!从我们跨入××中的那天起,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孕育着自己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们披星戴月、寒暑不停、风雨无阻。

三年来,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同心同德,齐心合力,确定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相互激励,凭着我们老实、踏实、扎实的态度为实现我们的目标拼搏着、奋进着。

三年来,有许多优秀的老师不断地加入了我们这个队伍,有许多优秀的同学不断壮大了我们这个队伍。我们摸爬滚打,与困难斗争,与时间赛跑。在无数次的锤炼中,我们的同学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实力,在高一、高二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奋起直追,夺得了农村中学的第一。

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有志气、有实力,我们的老师有毅力、有水平。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当今我们面临的是基础的夯实、弱科的补救,是兄弟学校针锋相对的挑战、更是激动人心的六月高考。做好这些需要再坚持一百日,为此,我向大家提出如下五个要求。

1.希望你们进一步强化奋斗的目标,知道怎么去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每天学习富有主动性,积极地去探讨问题,攻克难关,培养浓厚的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要知道: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命运。希望大家展示你个性品质中最优秀的一面,为了自己人生的成功自强不息!

2.希望你们树立勤奋主动的求学精神,苦学乐学,勤思巧问;要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恒心有毅力,用理智的头脑,战胜一切困难。要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冷静细致的做好作业搞好考试,重视书面表达;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课时要知道应该听好什么,记住什么,要学会联想和想象,学会串联前后知识,不要专等老师答案,要开动自己的脑子。

3.希望你们调整好学习心态。同学们,你们是十七八岁的学生,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青年,幼不学,老何为!纵有千百个理由,你都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学习,学习就是你的使命和天职,是为你将来奠基的必备的手段,所以你必须要学习。

进教室、出教室、在寝室、在食堂和走出校门,随时随处都要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自信自强的青春形象。

现在我们当中有少数同学常常显得无聊乏味,成天没精打采的,昏昏欲睡,消极处世,对学习和人生抱无所谓的态度,老师压,他就动,老师松,他就松,缺乏上进心。这些同学,应该选好自己的目标,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要让力量贯注到你的每一根神经末梢,坚实地走好自己高三的每一步,多作自我思考,多想想自己过去那些成功的往事,寻找胜利的法则,为明天拥有更广阔的人生平台扎实努力。

4.希望和老师、父母增进了解,打好配合。

首先要理解老师。同学们,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成绩,我们的老师想方设法,不辞劳苦。班主任老师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科任老师反复研究教案,精心做好课件,认真搞好辅导,有的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生身上,连自己的孩子也管得很少,尤其是晚上。

当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为大家批改作业的时候,谁知自己的孩子静静的在沙发上睡着了;当我们的老师在为大家上辅导课的时候,谁知自己的孩子还在傻傻的站在窗前,等待父母的归来;为了工作,孩子,只能带到办公室来做作业,家务,全落在了爱人的肩上;更有远道的老师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一个月才回家一两次。很多老师还带病坚持工作,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是我们许多人所不知道的。

同学们,不被人理解是痛苦的,历史上的屈原、司马迁不都是这样吗?然而,屈原受排挤而赋《离骚》,司马迁遭不公而著《史记》。我们的老师不会面对困难而退缩,他们只是想让我们明白,他们的付出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了你们,做到问心无愧,因此,同学们要尊敬老师,理解老师。

再次要理解父母。同学们,当你们白天上课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正冒着严寒酷暑辛勤的劳作;当你们晚上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还在灯光下加班加点;当你们大手大脚的花钱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正在节衣缩食;当你们嫌他们唠叨啰嗦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正在家里忐忑不安地牵挂着我们。

听了这些,难道我们会无动于衷吗?所以,我们要听从教诲,配合老师,提高成绩,健康发展。

5.希望你们强化学习意识,从小处做起。

一是不要急躁,学会清理,花一个小时,坐下来,将高中三年的书籍一本一本地清点出来,看到底有多少本,然后逐一分类,做到对各科的教材心中有数,并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二是读熟读活教材,同学们,打好基础首先就是要我们掌握教材,目前最大的复习就是熟读教材。将教材知识形成系统,明白这一科共有几个单元几章几节,讲了几个知识点,充分利用列表的方式,使本科目所有的知识点都尽归表中,这样你就可以纲举目张了,往后的查漏补缺就有了可能。

三是充分利用原来的课堂笔记、作业本、考试试卷,积累经验教训,尤其对经常出错的要格外留意,不犯同样的错误。

四是向课堂45分钟要成效,同学们,高三是知识点、信息点、应考方法全方位奔向你的时候,课堂不认真就无法牢牢把握住复习的主动权。同时要做好每一套练习题,把平时的训练场当战场,你的意志、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五是珍惜宝贵的时间。同学们,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时不我待,人生路上所有的坎坷与跌倒,让我们一起走过。

未来的日子里,还有许多机遇掌握在你的手中,还有许多奇迹等待你创造,一代文豪泰戈尔曾经说过:错过太阳的时候,你在哭泣;可是当你哭泣的时候,你又错过了星星。因此,珍惜时间,把握现在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同学们,青春就应该胸怀大志,就应该将豪情写在脸上,用挑战与成功来诠释生命的内涵。一百天的时间内,也许对你们会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也许会令你们倍感紧张,但我们相信大家能够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所作为。

第4篇:离骚教案范文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生;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及作品所塑造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包容和体现着博大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美德、良好的民族心理,因此,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宣扬民族伦理道德、渗透民族心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理想的课程之一。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度非常广,可以从史前文明一直追溯到20世纪初的。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比灿烂的精神文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哲学、语言、艺术、军事、伦理、政治、经济——都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大学生当中去,让他们能够从中领会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是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历代作家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精髓,那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们;那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者们;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贤良们;那些“舍生取义”的斗士们;那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爱国者们无不是我们学习和歌颂的对象,将古代文学中的这些经典篇目介绍给大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去,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美学氛围的课程。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俪的辞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作品呈现着多样的形式美,具体到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离骚》的语言美、李白诗歌的韵律美、韩愈散文的格调美、柳宗元散文的自然美、辛弃疾词的崇高美、苏轼词的意境美、《牡丹亭》的心灵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是一座美的圣殿。在这座圣殿里中徜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养成高尚的人格和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借鉴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上海大学的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生动、感情强烈,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利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达给大学生,以提升其内在的人文素质。

1、爱国情感教育

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历代文人都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曹植的“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陆游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仁人志士所体现出来的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能够感染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人们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学主旋律。因此,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进行深入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

2、道德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礼记》中的“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张中丞传后序》中张中丞和南霁云视死如归的精神,陶渊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中体现的亲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现的友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无数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善良、正直、无私、宽容等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培养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素质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情感资源。(二)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一个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树立民族信念,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形式上,还体现在思想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彻底地理解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吸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

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气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对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教育和教养的提升。要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朝各代的文学家、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及时更新看法和观点。

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也会对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产生很好的影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古典气质,具有一种不问世事的洒脱之气,从而能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由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胸中有情,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欣喜之感、激愤之感、无奈之感等情绪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学习一些诗词、散文等的朗诵技巧,用自身充满感情的朗诵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三)充分改良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

善于引导,提倡“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并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使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只要这些知识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几个重要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资料,作抽象概括并从中引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逻辑上和实践上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高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辅助手段,让教师有发挥研究专长的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减少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讨论的机会,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有悖于固有结论的独到看法,并且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调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这种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如果在新时期依然采用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试听手段引入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给学生完美的视听感受;在讲李白诗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乔榛、丁建华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可以在他们激情的朗诵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杜丹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既能领会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也以感受昆曲那优美的曲调。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教学

我们还可以将古代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另外,如果我们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较来讲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韵味的独特之处。

3、实践教学

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竟教会学生某个知识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加强他们自身动手、动脑的能力。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第5篇:离骚教案范文

他们的科研之路是怎样展开的?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怎样获取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99年9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大会的主题是“让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这在古诗文教学刚刚起步、中华经典诵读还未大力开展的中国教育界,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举”。这对刚刚上任一年、正感到校园文化建设无从抓起的房玉喜校长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他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诗词歌赋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可以说,诗歌早已铭刻在国人的心灵上,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融化在国人的生活中了。为什么不可以用优美的诗歌去美化我们的校园、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未来和诗意的人生呢?想至此,一个词蓦地闪现在他的脑海里――诗辅教化。

他认为,诗辅教化是培养国人人文素养的优秀传统。它以中华传统诗词为内容,通过诵读、吟唱、创作,对国民进行理想志向、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教育,使之成为既正直敢为又温柔敦厚的国家公民,使之成为具有建设和谐社会必备的品格素养。诗辅教化能纯洁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道德、培养人的情操、美化人的思想,使人成为“善之善者也”。自此,拥有深厚古诗文功底的房玉喜校长开始了他的“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三部曲”。

一、满园尽是读诗声

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房玉喜校长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名篇进行精挑细选、仔细分类,然后交给学生。

每天清晨,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要求学生将诵读的内容抄在“诗词欣赏与积累”专册上,并试着改写成现代文;每天放学,学生都诵读着诗词名句离开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都成为了学生进行短时轮诵展示的舞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诵读竞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诵读状元赛”。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也使“满园尽是读诗声”成为了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谱得新诗传古韵

在全校形成了读诗、吟诗、品诗、赏诗的浓郁氛围后,房玉喜校长又一次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他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让学生读、吟、品、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诗词的三味、探寻诗词的精华,并将之内化在心灵深处,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上寻源头,在创作中悟真谛。

思路是出来了,但具体应该怎么办呢?凡事讲究一板一眼的房玉喜校长来了个曲中套曲、环上扣环。

首先,他重新拿起了诗词创作的笔,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亲身实践。不论是工作、生活、读书、旅游,还是外出开会,他都时时揣着小本本、动着“老”脑筋、拿着“烂”笔头、写下一片心。几年下来,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先后结集出版了《卿云集》《凌波集》两部诗词集,并被山东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其次,是动员教师搞创作。慢慢地,在校长的感染与鼓励下,学校的许多教师也拿起笔,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创作格律诗词为主的创作圈子。教师的诗词作品陆续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也有结集成书、正式出版的,并有4名教师先后被省、市作家协会和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教师中培养起这种诗词创作的潜力与创作激情后,学校又在学生中开始了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大胆尝试。他们先从四、五、六年级学生开始,采取自愿报名和班级选拔相结合的形式,先后成立了以学写格律诗为内容的“兰石”文学社、以学写现代诗为内容的“君之”文学社和以学写中华楹联为内容的“雏韵”文学社,并遴选出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校长房玉喜亲自担当了“兰石”文学社的辅导老师,风雨无阻地指导着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着格律诗词的创作。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诗词基础知识教学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格律诗祠的创作,从确立内容、适用格式、选择韵部、平仄规律、对仗要求、确定题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创作、学会了思考,创作热情被逐渐激发起来。

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谯凤雅同学奋笔写下了七绝一首:“地震无情万户坍,同胞蹙陷死生间。一方有难八方助,众志成城度难关。”当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济南站时,董盼盼同学创作了《渔家傲•观“祥云”火炬济南站》:“十里长街花烂漫,人河旗河夹海岸。圣火传来争挤看,齐声赞,欢呼声浪冲霄汉。火炬济南开新站,百年梦想今实现。气象宜人云雨散,真如愿,熊熊火焰千年灿。”

诗词文学社的成功创办和良好发展,让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们尝到了甜头。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校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利用学校自编的《格律诗词创作基本知识》,对全校学生进行诗词基本知识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实用性、创新性和语文性相结合,将教学重点立足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上,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整套教材的基本教学模式:“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以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

校本教材开发和活动模式的形成,为师生的诗词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不仅文学社的学生会写诗填词,全校学生,不分年级与性别,也都逐步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学会了初步的诗词创作方法,人人读诗祠、个个会创作已在石麟小学形成了风气。师生的诗词作品被引入班级文化、挂上主题长廊、缀在花坛景点、发在《石麟报》上,并有数千作品散见于国内的正式报刊上。

三、诗化生本进课堂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性善学的角度看,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潜在的诗歌创作能力,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挖掘他们的潜能。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语文教学又与诗词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搞好“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诗辅教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几年的思考探索,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思路,定位在“诗化生本”上。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包括思、行、动、说等一切活动。所谓诗化,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满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活动、诗意的思考、诗意的交流,还要充满诗意的情感、诗意的关怀、诗意的教师、诗意的学生,诗意的一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诗意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并写出诗意的教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诗意的对话,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诗意地生成,激发学生诗意地表达;并逐步达到使教师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工作、诗意地教学,使学生诗意地学习、诗意地写作、诗意地发展。

由于有数年“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积累,有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也由于教师和学生都能读诗、写诗,他们的“诗化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不论记述文、说明文、寓言故事、古诗文,还是听说读写,他们的课堂教学都搞得像清风明月,像小桥流水,像画里乡村,像山野牧笛……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则是读写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要素,但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为,是读、是写,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读写结合。于是,在坚持立足诗意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他们把语文教学与诗词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激趣预习――自主感悟――小组交流――个性展示――精彩点拨――读写拓展”的“自主、对话、拓展”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诗意地形容为:小溪潺潺载桃花――远山深画一重重――画屏指点先有情――融情化意有新声――拨云见日绘心图――放眼山外诗意浓。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预习,就像多条小溪淙淙流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二步,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感悟。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意义的解构,但还会有疑问,还存在朦胧的感觉。第三步,小组交流时,好像面对一幅画屏,你指我点,纷纷发表见解,进一步建立对文本的感情积累。第四步,在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展示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对诗的意境的整体感悟。第五步,教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精心点拨,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精彩。第六步,师生共同读写拓展,侧重于学生的诗词创作训练,先读后写、读写同步、先写后读都可以。然后师生共同对他人作品进行认真评改,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超越文本的作品。随着的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学生不但学会了改写记叙文,说明文、古诗、寓言等文体都可以改写了。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就是第六环节的文本改写,并坚持课课进行。师生共同参与以文改诗、以诗改文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写作技巧,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席玲玲老师根据课文改写的《忆江南•乡村傍晚》:“傍晚美,檐下娇嫩花。向晚微风伴烟去,归巢鸟儿叫叽喳。天边散红霞。”用词的意境表现了课文的意境美。刘少花老师的《鹧鸪天•田园杂兴》:“石径徐行访落花,旧年青影已抽芽。清风陌上初逢霁,余晖枝头欲变霞。春事到,计桑麻,炊烟起处入犁耙。儿童散学趋篱下,遍数花枝又种瓜。”描绘出农家一派忙碌春事的场景。周慧老师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改写的《诉衷情•叹悲苦》:“行人披雪步匆匆,年夜欢笑浓。满兜火柴谁买?孤影凄风重。火柴燃,弱光中,与亲拥。世情悲惨,眷恋无由。身卧雪中。”令人很快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里。田海霞老师的《相见欢•读》:“天天往返海滨,送餐殷。一式一招皆被海鸥亲。送别意,排队祭,苦。别是一番滋味碧海心。”抓住老人与海鸥交流的点滴细节,表达了“被海鸥亲是因碧海心”的真情实意。

教师改写得美,学生也毫不逊色。如六年级十一班伊扬同学改写的《十六字令•匆匆》:“颓。似箭光阴吾盼追。无踪影,君莫毁于随。”与邱函同学改写的七言诗《匆匆》:“燕来柳青春又回,岁月流转不复归。朝看春水向东流,暮看秋日西天坠。旧日如烟风吹乱,昔辰似雾影难追。劝君读书须趁早,人生能得几轮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既有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对人生的思考。郑光梁同学根据《中华少年》改写的七律《中华魂》:“黄河九曲历霜寒,莽莽昆仑立天间。刚劲端庄方块字,如歌如画宋词篇。今来古往皆知晓,黄色皮肤不改颜。中秋佳节寄思念,端阳赛舟荡波澜。熊熊星火烧七月,噩梦雄狮复航船。热血复苏千秋土,雏鹰乳燕翼蹁跹。五十六朵鲜花放,装点祖国大家园。世界奇葩荣后世,五千文化记心田。”则写得大气开合,荡气回肠,是对文本的超越式表达。

一粒沙中看世界,半壶水中煮江山。仅此一斑,我们就可以看到石麟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何等的诗意,何等的生本!

四、无边光景一时新

从最初的古诗文吟诵,到诗辅教化、诗词创作,再到“诗化生本”语文课堂教学和“立体诗化”校园文化建设,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的诗教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的风雨,十年的磨练,已使这所百年名校“旧貌换新颜。”

它成就了一批教师:全校的语文老师个个都是诗词创作的“高手”,其他学科,如数学、品生、品社等学科的教师中也不乏“诗人”“词家”。许多教师的作品被正式发表,许多教师的经验广为流传。

它成就了无数学生:每期的《石麟报》和《诗林》校刊上都刊登有五六百篇学生的习作,五千余篇学生诗词作品被正式发表。学生们在诗词的海洋里诗意地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

它成就了一个校园:学校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壁一牌,无不贴上诗的品牌,教室里、走廊上、餐厅里、场院中,处处充满诗的意境,甚至连空气中都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它成就了一片文化: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不在诗意地开展着。

它成就了许多家长:学校格律诗词诵读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赢得了家长及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家长们保持着高度的信心和热情,与孩子一起读、背、写,这不仅拓展了“诗辅教化”的空间,也使许多家长学会了读诗和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