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语文教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心得

第1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每学年初,我都要花两节课时作为新学期的语文开场课,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年前我自己撰写了《你能学好语文!》十条开场课提纲。上完课我将这十条放大复印粘贴在教室。通过这样的做法,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

你能学好语文!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语文也是快乐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都用汉语思维:学好语文,你将因此而更加聪明!

三、语文学习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四、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即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将因此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五、积跬步至千里,量变才能质变:多读、多背、多写,积少成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六、思维具有整体性,学习应顺应思维的规律:做好笔记,注意总结,重视知识的整合。

七、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重视每次考试,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温故而知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学好语文,切忌想一想感动,听一听激动,第二天早上一动不动。

九、态度决定一切,努力就能成功:你能学好语文!

十、九九归一:愿语文老师的期望与你们的希望一起腾飞!

二、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是满堂灌,而是应该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首先自己要有激情。教师自己都没有激情,又何谈学生会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什么情感体验,又何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自己上课经常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这样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些学生想不听课也难了。特别是在普通班上课,往想睡觉的学生旁边一站,多少有些警示作用。有时借题发挥,点着打瞌睡学生的名字,来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顿时笑声一片,想睡觉的同学也就回过神了。

三、不断学习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我感到遗憾的是我的办公地点,是在班主任办公室,而不是在语文组办公室。因此也就失去了同组的老师学习的机会。上次到以前的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时,我跟以前的教研组长就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每天大家相互提问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地积累,于人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那边语文组订阅了专业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大家有空随便翻翻,也能积累很多东西。可是我现在基本不能在这些方面发展自己了。老实说,有事没事我们也不会到学校阅览室去看书,来回跑不方便,还有课和别的事啊。阅览室报刊不给外借,所以我们获取做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倒是我自己掏钱定了本《名作欣赏》,以便于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的学习方面,我XX年毕业的时候,毕业论文的题目就叫《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格建构》。为了完成论文,我接触到当时还出台不久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知道了如今最时尚的“三维目标”这一概念。所以XX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便开始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陈述教学目标。通过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读,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教案中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昨天我参加马鞍山市的教研活动,马鞍山二中的老师的教案中,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引导学生培养……”的句式。其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落实在学生身上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内在的能力或情感上的变化,而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即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主语应当是学生。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将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生活中有许多语文现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要密切关注生活。具体来说我有一些做法:运动会的时候,要求同学们给本班同学撰写祝词;教师节要求同学们给本班的两三位老师写祝福语;中秋节或家长会时,写一段想对父母说的话等等。当然要求是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多少字等。有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广告词、标语等,让他们多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四、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语文教学要集中学生的智慧,为我所用。

首先,每节语文课安排一次课前演讲。按照一定的顺序,全班轮流演讲,演讲的主题自定,形式自己安排。借此展示学生的口才,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讲述做人做事智慧的同时,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其次,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个语文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语文课堂练习。(教师对习题进行审核)也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利用第三节晚自习的时间在黑板上抄一些易错字词和成语并给出解释,有时也抄一些名言名句等。抄写的内容一直保留到第二天早读后再擦。通过这样的做法积累语文知识。

再次,针对目前的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我将六个小组分工整理文言现象。整理后的文言现象交给我审核后,作为他们整理课堂笔记的资料,以实现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另外,我还十分重视教学反馈。通过收小纸条和布置《假如我是语文老师》的方式搜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批阅小作文和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喜欢语文。【1】

以上便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云飞扬/文

第2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从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词”的积累入手吧,为金碧辉煌的语文大厦来个奠基工程。由于学生刚入学,词汇量不够丰富,所以我把每课的生字进行扩词四五个,多的达到七八个,并按课打印成词签,贴在每单元的后边,以便学生随时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同时也为家长的听写带来了方便条件。每天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去读词语,经过日积月累,班级的学生的词汇量就会明显增多,运用词语也很灵活了,说话造句的能力也增强了。同时,因为有些字是不认识的,反复认读,又进一步扩大了识字量,其实是一举两得。词语积累在语言表达中、在今后的习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语积累――品味浓缩历史,提高文字表达力

有了词语积累作为基础,接下来背成语也不算困难。在学习生字时,我给每个一类字找了一个成语,以单元的形式打印后,贴在了书上,让学生背诵。为了降低难度,在学习生字时,带出成语来认读。认会之后,让学生领读。然后每个人负责一条成语,每节课都反复巩固,一天下来接受快的孩子都能背下来了,接受慢的孩子也记得差不多了。这样既是为了巩固识字,又为了扩大积累,将来能学以致用,正所谓厚积薄发。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见字想到成语,顺便认识了其它的字,识字量又进一步扩大了;再学其它字时,学生都能带出这个成语来,又是一举两得。我不局限于生字成语的积累,还随着课后的积累,进一步扩展,如上学期打印了数字成语、动物成语、AABB 、ABB、ABAB 、ABAC式词语;这学期积累了四季成语等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说我班学生上课组词都是成语,真正是平时积累到位了。为了提高积累成语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运用成语,只要用得恰当就加一颗星。孔繁一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下课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摇着呼啦圈,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揣原婷写到:在这个暑气蒸人的夏日,我最不愿意到外面玩了。孙宁泽在日记中说:张睿达莫名其妙地被妈妈说了一顿,很委屈……

三、古韵文积累――浸染学习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积累了一段时间成语之后,我觉得学生对古代的国文精华也应该了解一下,我又试着领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每隔一两周就为学生打印出一部分《三字经》、《弟子规》,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背诵。为了增加兴趣,我自费买了放音器,从网下载带有音乐伴奏的原文,学生们特别喜欢,边听边背。在背诵的同时,我还讲解意思和介绍有关的故事: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窦燕山教子……孩子们的知识面扩大了,也接受了中华美德教育。有了《三字经》、《弟子规》、成语作为基础,将来接触文言文就会很省力。教孩子一天就要想着他的一辈子,积累知识就是积累人生,让学生思想不断厚重起来。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积累,平时知识的积累,何尝不是对人生的积累呢?

四、农谚、名言、古诗积累――丰富语言材料,增强民族文化底蕴

第3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的主题有关,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郑振铎的《猫》、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度》、布丰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八年级下册的严春友的《敬畏自然》,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第三单元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顿斯的《人生》。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的同时,学会关注宇宙,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那么,如何把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达到有机地结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 感悟生命的内涵在朗读文本中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内涵。当学生读《生命 生命》的时候,他们从种种生命现象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悟到有限的生命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当学生读《华南虎》和《斑羚飞渡》的时候,他们在思考: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可以这样禁锢和肆虐消灭其他生命吗?他们明白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学生在高声朗读《敬畏自然》的时候,“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当他们用心灵与冰心《谈生命》,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涵,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2 品味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来自内心的愉悦,达到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我在引导学生解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他们认识到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对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奋斗,不要辜负生命,绝不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白白流失。正如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学习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说明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认识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的确,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在世界上也只能活几十年,有的人好好利用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业就很辉煌,有的人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是愚蠢的,他们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的,只是单纯地认为死了就是摆脱了一切,不用去担心世界上的任何痛苦了。

在引导学生解读勃兰顿斯的《人生》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珍爱之情。有学生在课上发言道:我们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一往无前的奋斗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从学生的认识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寻求生命的灿烂在写作训练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感悟生命》的文章中写到: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就是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严冬。生命如诗,让你在起承转合间抒怀。

生命的灿烂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最敬佩的人》一文中叙述了“一个人和厄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厄运”的故事,他在文中写到:我看着他,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假如是我,我早就自暴自弃了。而他,自己敏捷地用嘴脱下外衣,嘴巴迅速含着毛笔,慢慢地沾着墨水,行云流水般写着字。这就是坚强的生命!没有倔强的生命就没有这顽强的生命。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语文活动中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社会是个大语文,我们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和生命有关的视频资料,如通过观看交通安全片、看一些图片展览,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第4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一、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社会在发展,对语文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我以领导下达的任务为中心,努力做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学习她们的长处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遇到工作中有什么额外任务,只要自己力所能及,会和其他教师一起加班加点,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关心孩子,热心工作

“爱”是无私的,也是做好语文教学的前提,自从我担任了语文教师以来,我是用心诠释着“爱”,这使我在工作中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关心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只有热爱了,才会去追求,才会不断进取,才会得到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三、密切联系,增进家园互动

在单位共建方面,我们知道要搞好工作,一定要家长的配合。平时,我能热情对待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或关心一下学生的身体情况,家长都感觉非常温暖。我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建议。让家长正确了解语文方面的教学内容,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并向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语文方式信息,一起探讨一些现实中的棘手问题,建立了和谐信任的家园关系。

日常生活中,我用真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的,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亲,愿意蹲下来把自己当成知心的朋友来看待。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关怀的师生关系。

有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差,我加倍细心关怀、呵护,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甚至学生出汗了及时为他们擦汗,垫上干净的毛巾。晚上,勤查床。到了冬天,天气干燥,让学生多喝水,问寒问暖及时提醒学生添加衣服,甚至帮助学生把衣服穿好。

第5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宽,内容多,需要探讨的问题也不少,针对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迫切需要探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1.如何从人生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这个角度,加强学习语文目的性的教育,从而调动学习语文积极性。2.如何从改革教学内容的角度(比如删掉陈旧、繁琐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增添富有时代特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价值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如何从教法多样新颖、富有启发性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如何通过语文第二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等等。以此变教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1.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体验和感受生活并提高认知的习惯。2.从自然、社会中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3.阅读课外读物和认真阅读课文的习惯。4.认真记日记、写心得,认真作文的习惯。5.用心倾听,收接、整理信息与有目的地训练说话的习惯。6.学会自学,独立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等等。习惯一旦形成,学习就转化成了自我需要的自动化行为状态。

(三)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探讨以课文为载体,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最佳途径。2.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能力。3.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4.如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和审美的能力等等。

(四)探讨精讲精练,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精心作好教学设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探讨对学生思维训练的科学途径,引进当今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方法,教研成果,特别是科学化的教学手段。

(五)探讨精读(讲读)课文与学生略读(自读)课文的关系,探讨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关系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教师在讲读篇目中提供的阅读分析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实践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课堂讨论、分角色表演、课外小组活动等,以达到“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效果。

(六)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教学负担的途径让师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境界中,完成双边活动,以探求既能减轻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途径。

二、全面发展,学以致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应试教育,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学校教学活动围绕应试来开展,语文教学也毫不例外,它的弊端和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而是部分学生。教学内容偏重智育,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美育处于薄弱环节,使语文教学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动脑、

动口、动手的语文能力差,文学欣赏和审美能力贫乏。应试教育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考什么教什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的双边活动由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大搞题海战术等等。全面发展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种教学揭示了基础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摒弃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协调发展。对于语文科来说,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

第6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 创新; 激情; 反思; 技巧;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42-01

常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和途径。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认识和探寻常规教学的规律,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在这圣洁的殿堂里,与无数文坛巨匠进行过心灵对话,与学生共同感受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体验过真情碰撞的激动,分享了语文教学的快乐,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教学的常规技巧,并尝试着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创新。

一、认真备课 力求创新

对每节课,都要做到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搜集查阅相关有效信息,并尽量从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学生感兴趣且与本课相关的话题入手,再结合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来设计教案,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避免教学中南辕北辙,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标确立之后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认真推敲、研究,根据往日经验与自身真切感悟以及文章体裁特点,安排合理程序,并特别注重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基本能力方面:十分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中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更是做精心策划、合理布局、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化难为易、寓情于文、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在备课中,对板书设计方面,我更是做到反复思考,精心雕琢,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因为一个板书就是一个浓缩的教案,板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又要注意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既要精练醒目,又要美观和谐,它应该是集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为一体的综艺品。所以,我时常绞尽脑汁,潜心研究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板书。如:数轴型、心型、扇形、诗配画型、动植物型、简笔画型……。这些打破传统式的新颖板书常让学生耳目一新、惊叹不已。学生在艺术的笼罩中既深入理解了文章内涵,进行了美的体验,又陶冶了情操,收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二、激情教学 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需要教者激情投入。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以高度饱满的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在我的情绪感染下自然而然地进入文中进行真情感悟。如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文时,竟然与学生在课堂上同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在朗读和听歌中仿佛进入了云南民族村。在学习《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我因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声音哽咽无法讲完预设的内容而遗憾时,没想到收上来的学生作业——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让我大吃一惊,许多学生对战争的认识远远超出了一个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想: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所产生的效果。课堂上,我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因为读能知其义、品其味、想其形、悟其情,所以我时常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如:讲解默读要领,速读方法。经常对学生进行情感调度、节奏把握、声韵规律、发音口形、阳刚与阴柔、激昂与舒缓、悲戚与喜悦等多方面的技巧训练,我常做演讲示范。这样,学生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我还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作文技巧的训练、指导。如常在课堂上传授:阅读过程中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何解答开放性试题、如何拟好作文题目,如何选材、立意等。课堂教学中有时出现一些偶发问题,或者提前预设不够全面的情况时,我随机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控。如在教学《说屏》一文时,在整体感知完此文后,我临时突发奇想,让学生做推销员、激发学生思考:应从哪些方面介绍屏风?学生顿时兴趣很浓,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通过审时度势再随机调整的做法,比按预设模式进行教学,所产生的效果更好。

三、及时反思 撰写心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确,常自省是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自省造就成功、自省造就名人。同理,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通过反思促进自我的发展,梳理出自己在才学中蕴涵的理念,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避免重蹈覆辙。近年来,我坚持每课上完之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或心得,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牢记教学中的败笔,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同时记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奇思妙想,以及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帮我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我还随时随地写下教学灵感,因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有时还记下教学中的困惑,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或找同事商议,或查找相关资料,或自己慢慢琢磨,有机会再请教教育专家帮助解决。通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与心得,使我对教学领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理论水平,还帮我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探索秘诀 归纳技巧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规律可循,解答语文试题亦是如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我常从自己的阅卷经历以及学生答题得分情况中探索得高分的秘诀,从自身解答试题思路中寻找各类试题的突破口。在为学生分析讲解试卷时,将所寻规律传授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探寻、归纳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以及得高分注意的事项。如在教学中我归纳了:1.仿写句子的四步曲:读、找、想、写。即:先读例句,再从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运用等方面找出例句特点,接着围绕中心话题思考,然后写出句子。2.在田字格中书写的要诀:上有天,下有地,左右两边留空隙。3.赏析句子的方法:从练词与修辞手法,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从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赏析。4.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要注意的事项: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2)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3)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答题,可以多角度回答。5.考场上高分作文的要领:字迹清、选材精、立意深、角度新等。

五、历练师魂 潜移默化

当前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渊博学识与品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设计、组织、协调等操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尤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最为重要,这些影响着学生的终生。教师应该锻造高尚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积极进取努力扩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地挑战人格的新高度,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经验告诉我: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我更多的采用鼓励、表扬、赞美、信任和感化,得到的是学生的自信、进步、尊敬、成熟和发展。我对学生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我注重创设情境,喜欢体验生活,善于表达感情。让真善美得到自然流露。努力做到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让其不良行为习惯受到约束,得到改正,使其心灵产生共鸣。

第7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教材;阅读;写作;课外文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以人为本,实践证明: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课堂,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延伸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学生跨入初中,我针对学生刚入学对语文还有浓厚兴趣的契机,每一节课我都精心设计。我让学生给“语文”下一个定义,他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都有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有的学生说“语文”是“语法和文章”等。针对这些不同的看法,引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初步探讨,最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语文的目的以及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我在让学生愉快接受语文学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语文课本教材的选择上,努力挖掘人文性。例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一课时,我立足教材,旁征博引,讲述了许多名人的故事,吟诵了很多诗词歌赋,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学习语文的乐趣。最终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加强了学生的语文情结,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与教材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吕叔湘先生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我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课外阅读的内容、篇幅、时间的把握都要有个度。

讲什么?我尽可能讲述与教材中的作家、作品相关的故事。许多作家自身就具有传奇色彩,在教授蒲松龄的《狼》之前,先讲一讲邹的《蒲留仙写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很多课文选自名家名篇,编者之所以选它,往往偏重立意,而我却注重趣味。上《幼时记趣》一课时,我讲述了鲁迅在百草园经历的一些趣事,还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并与同学分享,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些名家轶事、名著佳段,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幅得多长?所选的故事,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如果短了,要适度加点噱头;如果长了,要精选片段,甚至只是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因为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想读原著的欲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

什么时候讲?讲故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活课堂,更是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主动预习课文、阅读课外书籍,所以我一般把讲故事的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听故事的积极性可高了,常常不让我下课,其它班级的学生一下课也堵在我班的教室门口。我每次都准时下课,意犹未尽的学生们只能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找书看。

此外,我倡导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更鼓励家长参与其中,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在阅读方面就有了丰富的积累。诗人皮日休说:“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香于百卉。”让名家的“书色”、“文华”吸引学生,陶冶学生,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情结也会越来越深。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激励方式,促进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走进文学殿堂。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应该是这样的:充满着激情,传播着美,富有启迪和感召的力量,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感受崇高,激励学生唤醒自我、自尊自爱。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通过阅读名家名篇感召学生去写作,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这对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步骤如下:阅读美文――写读后感――拟写评语――尝试写作――美文诵读――给予点评。具体的操作如下:要求学生每周读两至三篇好文章、写读后感,在批阅时,我会为这些读书心得写上一些富有激励性的评语。课堂上,我总是及时对学生的周记给予鼓励,相信他们会写出更好的文章。作文课上,我会朗读学生的精彩佳作,以此激发其他学生的羡慕,产生激励效果。在评讲作文时,我通常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并勉励学生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我的引导下,很多学生不怕写作文了,有一些学生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三、倡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辩论、演讲比赛等课外文学活动。这些课外文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班学生参加的省、市、区各级作文竞赛,大多数都获得了较好的名次。我想,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第8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一、创设学生自主、师生平等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我在教学中经常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能和见解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

二、变“教”为“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为了鼓励创新,让学生敢于创新,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积极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不同的见解。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经有所探索,已经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于言别人所未曾言,敢于做别人所未曾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架内的创新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便可以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而且使学生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学生的应变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三、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地点而灵活多变,采用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以此来创设新情境,进行视角转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变色龙》时,让学生听录音,感受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讽喻的艺术效果。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截取《水浒传》中的故事片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见鲁达等人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再如在讲完《皇帝的新装》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课文中的皇帝和大臣一样的人?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妈妈新买的衣服别人都说漂亮,可我一点都不觉得漂亮。”有的说“我爸爸带我去看朋友,他的朋友说我长高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可我并没有什么变化。”等等,这样跳出课本传统的单纯对皇帝和大臣们的批判,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课文所蕴含的现实的内涵,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被激活了。

第9篇:语文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

教育知名人士卢志文指出:“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的世纪,个性孕育了创新,创新展示了个性。”因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的语文教学也要加快改革和创新的脚步。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认为:“网络化教育是各国21世纪教育的重要手段。”可见,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网络资源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化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存封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一、运用网络丰富教学材料

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依靠教材内容,以文字教学为主,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的运用,因此,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运用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个不足,使我们的教学更完整地传达出教学所包含的信息。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和语言阅读经历还不够完善,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简单的文字材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更难以准确、完整地学习到语文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仅仅是依靠课本上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难以给学生更多“听”的体验,听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到大量的适合我们教学内容的材料,可以是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欣赏到更多的富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可以触动学生各种感觉的阅读材料。通过运用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优美的音乐、生动愉快的视频等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环境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预期性和参与性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预期性更多体现的是“自主”,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问题独立思考,作出判断,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参与性是个体化思维为创新性的社会功能的实践,参与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是为实现人的社会化服务的活动。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的“自探共究”式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了课堂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

在一定的目标下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学习目标,就能很顺利地上网搜集信息,并分析、辨别,加以归类、整理,进行自我建构,再通过网上交流完善建构。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协作品质和创新性学习的精神。

三、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提到网络,我们第一个出现在脑海的信息就是“网络上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是的,网络是各种资源的汇集所,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借助网络已经成为了目前绝大部分人首选的解决方式。同样,网络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相当的资源共享。

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教师或其他教育机构有意识用网络这种形式提供给学生的,它直接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即专用网站或网页)。因为它是专门提供给学校的,可以称之为“学校信息”。另一种类型的资源可以称之为“社会信息”,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地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它不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也没有专门的网络空间,它是对网络原生态资源的利用。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和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了学生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比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对于古诗,我们都知道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必须借助于对作者生平及生活背景的理解,况且诗人杜甫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加上参考书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上面获取足够的信息。这时,我想到了网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的共享性充分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对教师,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学生,有助于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同时,我利用网络不仅使学生学习了一首诗歌,而且还通过资源共享了解了诗人的一些资料,对学生以后学习杜甫的作品打下了基础。

四、运用网络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勇气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QQ等网络工具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交流、展示的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展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例如,一首小诗、一副搞笑的漫画、一个自己编写的小短剧等等。这样的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进行小创作的积极性,进而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学习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开展作品评比活动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活动,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