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

团课内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课内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课内容总结

第1篇:团课内容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羽毛球社团选修课;分层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是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2011级、2012级学生;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分析调查法和走访对比法进行综合论证。

2.分层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理解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模式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技术水平测试和摸底竞赛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简单理解,分层教学模式就是承认学生间的差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3.中职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珠海地区的市一职校、市三职校,市技工学校并结合笔者工作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现今珠海市普通中职校羽毛球社团选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

(1)部分教师开头提倡素质教育,但在羽毛球社团教学实践中,由于怕麻烦、图省事,一如既往地采取“填鸭式”教学。

(2)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形式,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了教师与教具的表演课,学生听得不知所云,学起来非常困难。

(3)部分教师觉得羽毛球社团选修课与普修体育课相比不够正式,只是为了让学生玩一玩,所以基本上是采取放羊式教学,让学生自己“玩”,几乎不教什么知识,重视程度不够。

(4)学生报社团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上课出勤率较差,管理困难。大班教学造成技术好的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技术稍差的学生觉得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这四种现状都反映出当前羽毛球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没有针对个体差异来组织和准备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4.羽毛球社团选修课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1)分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① 分层教学模式充分照顾了各水平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② 分层教学模式消除了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歧视,教学模式易被学生接受;③ 分层次教学内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2)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① 在羽毛球社团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是由职业学校的生源多样性决定的。职业学校招生相对灵活,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阶段文化科目成绩相对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而且来自各个不同的城市乃至不同省份,所以学生基础相差较大。② 在羽毛球社团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真正对羽毛球运动感兴趣学生的专业水平。社团课一般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修的,有着独特的爱好和专注性,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着明显的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的动机。③ 在羽毛球社团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出勤率,利于教学管理。只要课堂有意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一般是不会逃课的。笔者体会到,在本人的羽毛球社团课上,不少不愿意进教室上文化理论课的学生往往喜欢到球场(馆)来上羽毛球社团课,而且学习认真,身体素质较好,水平提高较快,其中不少学生做了课代表,帮助体育老师管理课堂纪律,登记考勤等。 ④ 在羽毛球社团课中实施分层教学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与升学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升学为辅,分层教学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羽毛球特长。

5.羽毛球社团选修课采取分层教学的措施

(1)制定好分层教学的设计思想。羽毛球社团选修课进行模块教学要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今后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中职校生打好坚实的身心素质基础。

(2)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分层教学的优势,各层次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大体接近,所定的目标尽量操作性偏强。目标应该在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努力后能达到要求,应该是稍高于该层次的实际努力水平。

(3)采取灵活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同质学习小组和异质学习小组。同质学习小组是将技术水平大致相当的编排在一组,并为各组确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异质学习小组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配在同组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水平高、技术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

(4)注意不同层次学生互相交流,采取多种组合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让高层次的学生带动低层次的学生。笔者推荐几种有效方法,例如:①“师徒发”:层次高的为师,每人带一个低层次的徒弟,最后阶段性检测比较谁带的成绩显著;②“高低组合法”:不分男女,由一高水平的带一低水平的学生进行双打比赛(可以是男双、女双或者混双),检查谁带的成绩最好,名次最高; ③“低挑高法”:低水平的学生挑战高水平的学生,看看谁挑战得到的分数最高。

(5)注意学生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学生的层次是动态变化着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尽快了解学生的水平变化情况,水平提高的学生及时往上一层跳,水平在下降的学生要及时与之谈话了解情况,适当往下一级调整。这样,间接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进了学习的兴趣,另外也给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一些警告和提醒,使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学习。

6.总结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总之,羽毛球社团选修课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也紧扣教改方向,值得同行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张 隽.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第2篇:团课内容总结范文

一、实习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习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练兵。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习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习。

3、通过实习,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习中,由于其他队友的信任,我当选为我们实习队的正队长,在完成个人实习任务的同时,将尽力做好实习队长的各项工作,一来全方位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二来建设一支团结互助,优秀的实习队,收获一份友谊。

二、实习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习教育实习相关文件,学习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习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下班跟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习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实习队长工作四个方面。

(一)教学实习: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想状况、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习,经常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习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习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

(二)班主任实习: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

b、做好日常的班级工作,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c、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d、针对各异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

e、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f、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g、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调查:

a、搜集浏览调查教育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习一些优秀的研究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b、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了解城关中学的文化底蕴,教学管理特点,教改经验等;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等。

c、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做准备。

(四)实习队长工作:

a、带领队员积极开展和完成教育实习计划中安排的各项工作。

b、每周召开一次对会,总结上周情况,计划下周内容。

c、每周向分片负责老师和实习学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d、组织队员队在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a、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第3篇:团课内容总结范文

1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组建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重要的社会作用与实用价值已得到高校体育界的普遍认同。组建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为学生创造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对社会体育的适应程度,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其发展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就此问题,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地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建时间较短,在社团建设的指导思想、规章制度以及活动开展等方面存有较大的缺失,自发性、单一性与无序性的弊端较为明显。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的鄢澜老师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体育类社团发展的对比研究指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社团相比,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社团数量、活动质量、管理的规范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构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比例失调。湖南大学体育学院的杨左老师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的调研指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成员主要以男性学生为主,女性学生仅占成员总数的4.0%。这种成员性别比例的失调现象,会造成体育社团的发展步入局限性的误区。(3)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种类较少,活动内容单一。这种现象在女性社团中表现尤为明显,其社团的活动内容主要以健身操为主。因此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较为低下,造成了退出社团的现象较为严重。(4)在发展运营方面,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也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缺失。主要体现在:运作机制、管理制度以及发展规划等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或缺乏完善性,社团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保障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社团成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随意现象较为严重。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阻碍作用。

2新常态理论引导下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

新常态理论的引申含义在于:通过对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发展布局的重新规划,来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转轨变型,用以推动与保障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相对于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而言,由于在发展机制、管理制度以及运作理念上的严重缺失,已步入发展的误区,这不仅会导致高校体育社会职能的退化,同时,对于自身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借助于新常态理论的引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转变发展观念,为高体育社团科学化、组织化与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发展观念是人们在主观与客观上对发展中事物的系统化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决策、制订计划、实施实践以及开展总结的重要依据。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发展观念的偏失,这对于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科学化、组织化与规范化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转变发展观念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发展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1)在新常态理论的引导下,本着“创新、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取向进行重新确立,确保其在满足学生体育需求、提高自身社会实用价值方面凸显适应性与实效性。(2)建立健全相关的发展机制,实现科学化管理。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而实现稳定的先决条件在于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基于此,要求高校学生的体育社团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修正当前社团的无序化发展弊端。高校的团委、学生会应积极协调学校体育职能部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诸如《学生体育社团管理条例》《学生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学生体育社团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卓有实效的活动同时,提高其管理水平。(3)对社团成员的加入与退出进行严谨而规范地管理,制定相关的会员制度,明确其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以避免社团成员“出入”的随意性,从而确保社团人员的稳定性。

2.2调整现有社团的种类结构,拓展其受众群体的规模与范围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发展布局上存在着种类少、规模小以及形式单一等严重的弊端,这是造成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近乎解体的重要原因。新常态理论认为,调整发展布局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对高校体育社团现有的发展布局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提高其运动项目的覆盖范围,拓展其受众群体的规模,就成为改善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1)对高校体育教学所涉及的运动项目进行全面地统计,制订出覆盖全局的发展规划,用以实现社团种类的增容与发展。(2)根据发展需要,可以采用“同类合并”的手段,来拓展社团的规模。例如,高校的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以及网球社团,如果参与人数过少则可以将其合并成为高校体育小球社团。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增加社团成员的数量,确保社团规模的扩大。(3)在调整发展布局的同时,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工作,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资源的利用,或组织志愿者开展实地宣传活动,来推动体育社团受众群体规模的不断拓展。

2.3加强体育社团的运营管理,促进自身造血功能的提升与发展资金问题是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资金匮乏,造成了我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组织与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捉襟见肘,大规模的活动难以组织,而小规模的活动又难以满足成员的参与需求,这种因缺乏资金保障而诱发的矛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常态理论强调创新与稳定,相对于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实现科学化的运营是重要的创新手段,而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则是确保社团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要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来获取必要的资金保障。一方面,可以通过争取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来解决部分的运营资金;另一方面要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与社会体育组织的联合、争取社会资金的赞助以及通过举办相关的有偿技能培训等方法,来获取资金的保障。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提高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造血功能,对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作者:商健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潘云良.“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J].中国报道,2014(10).

[2]张兆斌.高校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1(5).

第4篇:团课内容总结范文

一 、理念先行,走进新课改

(一)思想统一,理念先行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其意识理念所支配。实施新课改,必须理念更新。观念不变,理念不明,根本无法走进新课改。

学校高瞻远瞩,明了只改制度不改变人,其实是没有用的。所以学校没用制度压教师,没用行政手段命令教师,而是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倾听教师的教学困惑、学生的期许,感受教师的需求。教师们希望,学生不再盲从地以课本上的答案为答案,他们会添加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希望,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还有实验室、田野间,学习走向生活,科学学习不再“道听途说”,这些信息太重要了,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几乎会成为学生一辈子行为的指南。因此,我们必须赶快行动起来。

(二)开拓视野,接触理念

要改,关键是怎么改?教师们对课改心怀敬畏,需要引导。课改首先要改变的对象是教师,很多教师还是凭经验。于是,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接触新课改:赴安吉昆铜中学接触新课堂;去北京、上海学习,看先进城市的课改方向;听专家讲座,走专业之道。这些为全面推进新课改奠定了坚实基础。教研组适时提出“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根据科学学科特点,按照图1新课堂运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的成效。

(三)校本研修,理念内化

学校一直营造一种浓厚的新课改氛围,校长身体力行地用小组合作模式给教师上课,让教师感同身受,树立新课改的理念。

1.小组合作促师生教学思路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思路的独占性,教师教时遵循自己教的思路,学生学时也一样。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最好的方法是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不仅让学生表达自己学到了什么,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给了更多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实现了教师和学生教学思路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促学生“说”的主动性

“听”是个被动历程,“说”才是主动的组织,“说”动用到了很多的大脑区域,活化的神经元远比“听”多了许多。“说”的关键因素是思维,“说”与思维清晰度成正比。思维越清晰,各种知识、经验、思想越能有序存放在大脑中。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只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其中个别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对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碰到的疑难进行疏导,教师讲在点子上,展示的是思路、方法和规律。当一个学生能够把看的书讲出来时,他就真懂了。

3.小组合作促学生动手做科学实验的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堂一直非常关注学生的实验素养。有了小组合作模式,实验的广度、深度、兴趣度、参与度都可以大大提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和记录、如何制作实验报告、如何交流汇报等方面得到更多锻炼机会。有些科学小实验需要借助实验器材,为了让学生学到哪,对应感兴趣的实验做到哪,学校让学生将电学、力学、光学的实验包以小组为单位带回去用,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流,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体验到协作互助、思维碰撞的好处,培养耐心、细致与严谨的实验习惯。

二、行动推进,实施新课改

课改就这样一引而燃地启动了,教师们态度很积极,发自内心地迎接课改新挑战,学校坚信方法一定比困难多。两年了,慢慢地对新课程理念一线教师由相对陌生走向有所了解,开始身体力行,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课改理念注入到教师的血液中。

(一)骨干先行,慎行慎思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研教改的领头羊,学校积极为她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加速他们成长的进程,增强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

2012年6月9日,我校集团、周浦中学、安吉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开展了以“理念升华,思维碰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按学生的想象构建现代课堂”为主题的“两地四校”课改研讨展示活动。科学学科在七年级开设了《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八年级开设了《电的安全使用》“同课异构”式的教学研讨课共10节。

随后,集团课改展示月,校学术节名师工作室展示课,各学科录播课活动等,骨干教师的身影活跃在这些示范课堂上,这些课既追求小组合作的“型”,又关注了45分钟课堂的实效,让教师明白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员推进,边思边创

1.课前导学设计

推进“主体参与”课堂文化建构,实施“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其先决条件是编写好与之相适应的导学案。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在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原本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导学案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脚手架”,我们的“导学案”注重给学生一个预习的方向、预习的深度和预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用相应的科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在导学案的设计使用中教师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什么”和“怎么学” 相对应,避免印刷浪费现象,避免“试题化”,追求“问题化”。

现在我们更多使用无纸化导学,注重实验导学,通过实验,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小组与小组合作。导与做,意见交流,集思广益得到了体现。虽说有的实验非常简单,但学生同样乐在其中。相比较课内,课前导学实验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可以进行多次实验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小组合作既可以做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实验,如在浴缸中感受浮力,比较盐和糖的溶解能力及影响因素,观察松果,解剖花认识花的各部分,测笔芯电阻,电解肥皂水,观察蜗牛和蚯蚓,棉线切冰块等;也可以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如观察月相,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家庭盆栽(水培)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

2. 引入“微课”

通过“微课”,实现课前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和深度探究,实现课堂上的进一步自主探究,相互质疑,知识内化。

《水果电池》就是这样一节把学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真实课堂的示范。水果电池操作简单,原理复杂,学生运用电学实验包,在家可以做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的实验,甚至通过用8个柠檬实现让小灯泡也亮起来的结果。那么,哪些因素影响水果电池的电力?课堂在教师的带领下自然延伸出更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归纳出有电压、电流、电极、水果等因素,并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最感兴趣的因素研究,课堂内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大大增加了。

下面是一段微视频制作意图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动手实验探究的重视,同样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剖视频和操作中带出的问题再发回给老师。

心脏解剖微视频制作意图

了解心脏结构是认识血液循环机理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用一只猪心边解剖边讲解,因为隔得远很多学生感受不深,随后我们改进为:拿着这个猪心在学生中巡走讲解,但只是看终究浅显; 我们又改进为:学生超市买个猪心自己解剖(解剖完作为食材也不浪费),由于是自己动手做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在做中学科学,学生能体会到科学的真谛。

改革后部分学生的反馈是,不得要领有些气馁,有些连心脏的左右还未分清,如何更好地指导操作,我们想到让学生将这段指导视屏带回家,边看边做,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暂停或反复回放,以获取最大的收获。

现在我们在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微课程”,一门微课程不少于五个系列化的微课。比如 “溶液微课程”包含溶解、过滤、溶解度、结晶等专题;“测量微课程”包含长度、体积、温度测量等专题;“简单机械微课程”包含杠杆五要素、杠杆平衡及应用、滑轮、斜面等专题。这些微课程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质疑现象、解释规律、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水平。

3.课中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课前任务完成、课堂展示、讨论、交流、评价等环节,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在小组里学生大胆表达见解,交流中训练思维及胆量;明确的分工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善于倾听互助的优良品质;善于倾听又使学生的点评和补充发言更有针对性和严谨性。

我们选择的合作项目都是一些具有合作价值的内容,是能用多种策略解决的问题。它们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探索性。如,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受力分析,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推断,体现思路多样化的电路。当然课堂合作的有效性还与合作学习中的操作策略、方法、动力和导向密切相关。

小组合作学习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丁盈老师上的公开课《生物与非生物》,其运行范式展现小组成员在整个课堂中倾力合作身影,说明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4.课后思维导图

学习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克服遗忘和碎片化,学生应对的策略是养成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 教师们意识到常规笔记有一个弱点:埋没关键词。关键词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对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所以,在学完一个大节或者一章知识后,教师们常建议和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大脑思考过程的显化,科学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能将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使学生更清晰地思维。

学生刚开始练习时,画出来的图比较乱,教师帮助学生不断压缩,把一些同类型的知识点集中到一个层次下面。这个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一图胜千言”,学生也认为图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表达形式,慢慢领悟到画的不是图,是思路,即使是别人整理好的东西,拿来之后自己也要多思考、多动手,进行修改。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思维,引导思维体现了它的功用。它将教材中的内容上挂下联,建立其中的联系性、延伸性,使学生养成多联系、勤对照、挖本质、找规律的习惯。由于它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技巧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洞察力、整合力、分析力、创造力等就不求自得了。

三、课改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学业负担是比较看重的,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书面作业和练习试卷的量有了很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到大自然去观察,打开实验包去实验,由于做的是感兴趣的事,时间飞逝也不觉得累,可见负担二字与情绪体验多么关联。

2.课堂时空拓展

新课改让学生的生活时空成了学习化时空。课外为课堂学习服务,课外的实验观察使课堂的学习内容空间极大拓展;课堂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策划。更主要的是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增强。

3.兴趣素养能力等提升

现在,学生阅读思考、练习操作、质疑讨论、对话交流能力以及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是以往学生所不能比拟的。

(二)教师方面

1.促进教师个体再成长

新课改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课改促使科学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课改给科学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各年龄段教师焕发出新活力,教师与课改同成长。

2.促进教师团队再成长

科学课的教学改革,曾经激发了科学教师团队极大的凝聚力,课改再一次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教师们除了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3.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