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第1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8月30日至11月31日我同其他8名同志赴广德县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按照领导要求,我在广德林业局挂职学习,虽然这次挂职时间较短,但我自觉服从安排,积极融入,全面了解、有所侧重的开展调研、宣传和交流,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接受新的观念,,通过学习、切实使我本人学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学习锻炼,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将挂职以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广德社会及林业概况 

广德县位于我省东南部,地处苏 浙  皖三省八县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是我省重点山区县之一,广德县古称桐枘,东汉建安初置,迄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50.6万,XX年财政收入5.6亿元,广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黄山余脉与天目山余脉在这里交汇,层恋叠嶂,翠竹覆盖,广德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90万亩,森林覆盖率60%, 竹林面积81万亩,蓄竹2.1亿株,竟内有国家四    a级旅游风景名胜“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尤以“洞中大峡谷”的桃姑迷宫风景区。还有碧波万顷卢湖水库,其东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沟,其西是峰峦挺拔的笄照山。卢湖犹如一颗晶莹的明珠,镶嵌在茫茫绿海之中。这里曲曲弯弯是湖,重重叠叠是山,水在峦间绕,峰在水中现。青山竹海构成了卢湖风景区独特之处。 可谓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二、挂职锻炼期间的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进入角色。到先进地区林业局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提高、发展的机会。也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因此,我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机遇,认真学习,不辜负了组织的期望。要想真正完成学习目的,只有真诚和热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自身学习,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为使我们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来局里报到的第一天,林业局张勇国局长就特地为我安排了引见了分管林政工作的局党委委员,检查总站站长陈总和分管林业产业化工作的储局长、两位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我挂职锻炼期间的指导教师,通过一对一地帮助,很快熟悉情况、开展工作。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在挂职锻炼期间,学习中遇到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局有关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同志请教。逐渐了解了广德林业近年来的发展和有关工作情况,通过学习更新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便进入了工作角色。 

  2、严格要求、塑造形象。对于工作环境的变化,我积极进行调整,自己较快地适应工作角色和工作环境的转变。在挂职的两个月,我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机关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自觉参加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参加局里每周一次的学习会和班子会议。尊重领导,团结同志,随时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3  认真考察,虚心学习。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翻阅局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拜访领导外,坚持深入部门,深入基层站所,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广德林业产业化情况,开发区建设,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及党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同时多次赴周边县市、安吉,长兴,溧阳,宜兴,泾县,宁国等地考察。既对广德地域文化所独有的创业精神及周边发展理念进行了感受,又对毗邻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学习,还对广德经济成功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基本了解了发展的真经。 

   4   深入思考,解放思想。  无论是阅读当地党政机关文件,还是浏览媒体网站消息,随时注意用广德的思维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考察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忘对照广德和砀山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经验,寻求加快砀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良计妙策。通过学习广德,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5    加强沟通,结交朋友。本着“挂一次职,交一片朋友,促进双赢发展”的思想,主动与广德的领导交流、汇报,跟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挂职的桥梁作用,  加强和广德的党政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小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加强与广德的企业界人士沟通渗透,坚持互换名片,真诚相待,实情相告,已有几十名政界和商界朋友表示了加强交往与联络的意愿。为今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共3页,当前第1页1

    6     广泛宣传,争取项目。  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向广德的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宣传推介砀山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介绍可与广德以及广德周边地区对接的企业和项目,使广德的党政领导和企业界增进了对砀山的了解,增强了向砀山投资的意识和信心,扩大了砀山在广德的影响及知名度。                                                             

       三 用心感受,深入体会                                                                    

      挂职锻炼期间,我们挂职工作组的全体同志通过学、听、看、干,进一步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工作经验,增长了才干,尤其是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中发展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启发。                                                                

      1  挂职锻炼是培养干部、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从经济落后地区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是培养思路宽’眼界宽’胸襟宽,三宽型’’干部的快速通道,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水平、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广德的看’干’接触到的是精神抖擞想干事的人,感觉到是强烈的发展氛围.干部关键在"干",广德的干部个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通过挂职锻炼,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启了思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2  挂职锻炼,能够正确认识差距,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挂职锻炼,我们认为广德与砀山的差距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的差距。广德这些年来经济之所以发展速度快,靠的是对外开放,而

对外开放最关键的动力源泉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开拓意识强。经济要发展,必须树立大解放、大开放观念,这一点已成为当地各级领导的共识。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资上的差距。广德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相比之下,广德比砀山在招商引资上的氛围更浓、决心更足、措施更硬、力度更大、办法更多、效果更好。第三是跑项目上的差距.从广德林业局可以看出来,全县经济部门到省跑项目,要项目力度之大,我县暂无法相比,每月只要有时间局里就安排到省厅联系,于省厅领导也结下了深刻的友谊,据说林业厅韩厅长今年以来到广德视察林业工作已五次之多了,对此,我们在思想上触动很大、感受颇深,同时,也坚定了加快开放、积极招商引资的信心和决心。                                                                    共3页,当前第2页2

      3   立足优势,抓好经济发展。作为我们来讲,关键是要立足自身优势,只有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只有我们大上、快上项目,才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才能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从广德林业发展来看,林业产业化一初具规模,广德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头能力的林业企业,如润华生态林业公司跻身首批“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广德县林业产业化建设和促进当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和我县林业状况,我们特别要突出薛楼和张老家两个板材工业园区,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做优,要发挥我县地处四省七县的地理优势,仔细摸排我县及周边地区的林业资源,形成林木交换的集散地,建立一支专业的板材工业招商队伍,把我县打造成安徽在龙海经济圈的板材产业大县.

第2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为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重效率的校长队伍,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全县教育工作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人事股在2009年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上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在总结2009年、2009年中小学校长公开竞选以及××中学公推公选等办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竞聘和公推公选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套适应我县中小学校长聘任的机制。今年,在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班子上,要把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善于管理,有改革创新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并逐步解聘不合格校长,进一步优化校长队伍。

2、继续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坚持校长培训制度,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要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省市校长培训下达的任务,积极组织高中校长,幼儿园园长赴省培训学校、初中校长赴市培训学校参加培训;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做好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布置、组织好小学校长、教务处主任赴沁阳永威学校轮训。办好新任小学校长的资格培训。积极联系外地办学先进单位,组织我县部分小学校长赴这些先进学校挂职锻炼。要逐步建立校长述学制度,每位校长在进行工作总结述职时,要述学,要有专门的述学材料和学习笔记。

3、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校长说校”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今年的

“校长说校”仍然采取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办法,对在“校长说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同时,开展“副职说配合”活动,今后校长的人选主要在表现好的副职中产生;启动“校长说课”活动。

4、加强校长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校长考核制度化,本着客观、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一次认真的考核评估,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绩,认真严格,不搞形式。通过考核,促进校长素质的尽快提高。实行考核评估内容具体化。要采取领导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听汇报与查资料看实绩相结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校长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全县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极不平衡。因此,对校长要实行分类考核,可分为:城区、农村及农村偏远三类,实事求是,以类定级,不搞一刀切,充分调动广大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全县的办学水平。实行考核评估结果公开化。考核评估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综合分析,写出书面专题报告,印发全县,进行通报,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晋职、聘任、辞退、解聘的重要依据。对于做出显著成绩的校长,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对其中有突出贡献、享有较高声誉的校长,推荐上级表彰。同时广泛宣传优秀校长的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对考核不称职的校长给予通报、戒勉,限期整改或免职;对因工作失职,或,给国家、学校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校长,视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完善教师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制度。充分发挥城镇优质教师资源优势,采取有效办法支援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城区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支援农村教育,形成支教工作的长效机制。顶岗教师原则上根据派出支教教师的数量等额安排。今年,将安排城镇学校教师50余人到偏远农村小学支教。

2、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逐步完善学校合理的层次结构。在乡镇各个小学中,实施

“走教”办法,即音乐、美术、英语等教师,在本校工作量不足时,可兼任几个小学的课程。加大对英语、音乐、美术等短缺教师的招聘数量。建立新招聘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优化农村教师年龄、学历结构,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在高中实施全员聘任,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制度,逐步优化高中教师队伍。

第3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ERP沙盘 过程安排 存在问题

一、ERP沙盘实训模式介绍

ERP 沙盘模拟实训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的各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所蕴含的全新教学观念、采用的全新教学模式和产生的全新教学效果。它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代表一个虚拟公司,每组6人,分别担任不同职责。通过这个(具备真实企业所拥有的主要特征)虚拟企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企业经营的艰辛。在连续的6个会计年度内,各组根据市场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灵活调整战略,从争取订单到原料采购、从生产规划到产品交付、从成本核算到报表编制,模拟企业业务流程,在一个信息对等的市场环境下,与其他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学生身体力行,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一种重视过程和结果的教学模式。

二、ERP沙盘实训流程安排

ERP沙盘实训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开展物理沙盘实训,第二阶段开展电子沙盘实训。每个阶段为期一周,实训安排流程如下:

任务一、公司成立

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8组,成立公司,每组6-7人,模拟企业经营6—8年。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运营总监、采购总监、人事总监等职务。任务设置:1、给公司命名、设计公司标识、广告语,并挂牌成立;2、岗位分工,岗位设置 3、总经理述职报告,介绍公司及员工。任务完成情况点评、打分:各公司总经理述职后,其余公司为其表现打分,汇总后为该组本次任务最后得分。

任务二、规则学习

生产规则、采购规则 、产品规则 、筹资规则 、市场开拓、综合费用 、订单选取规则介绍。规则学习完后,结合所学内容提问,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点评、打分。问题如下:生产线如何购买、变更、变卖;各生产线如何折旧;原材料如何采购;如何下订单;如何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管理费用如何支付;利息如何支付;维护费如何支付等。

任务三、公司发展规划制定

各公司结合初始状况及市场需求预测,制定第一年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经营目标、筹资计划、采购计划、生产线计划、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计划及人员分工情况。要求:各组认真讨论,形成书面文字记录,由总经理宣读。

任务四、公司一至六年经营过程

提示各公司各年经营步骤:熟悉经营规则;投放广告;市场竟单;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申请;采购订单、采购入库操作;生产线更新操作;按订单交货;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从而完成管理费用等核算;业务流程表、财务报表和工作总结编制。每年结束后进行过程性考核,从规划制定、经营流程到财务报表进行点评,各公司总经理进行工作总结,最后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为各公司打分。

任务五、电子沙盘操作方法介绍

向学生介绍电子沙盘使用界面及操作方法,窗口左上角为业务运行区,当前可以使用的功能为高亮显示,点击按钮即可进行业务处理,完毕后推进到下一部。左下角为业务快捷进退区,包括可以允许学生在教师同意的授权的情况下,任意退回到已经处理过的业务处理功能。右下角为业务引航区,包括业务扩展、手工流程仿真、自动报表、可视化盘面、间谍功能、动态推盘、信息化软件仿真等功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工作效能。

三、ERP沙盘实训过程存在问题

(一)电子沙盘软件问题

部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突然出现运行错误,中止经营,经与用友软件公司沟通,通过备份数据分析,软件公司认定为由于未设置公司密码,导致该公司被人为破坏数据出现故障。经过调整,可以继续经营,但与其他公司进度不一致。除此以外,还有些公司推进过程中出现无法推进问题,只有从头开始,原因为软件存在漏洞,经与软件公司多次沟通,才得以继续进行。

(二)高职院校ERP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ERP是一门操作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就对ERP的专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ERP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而又漫长的过程,任课教师也不可能花太长的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许多任课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ERP在企业的运用。

(三)知识学习深度、广度不足

开展ERP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进而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促进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而现状是ERP教学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最真实感受却往往是后悔以前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这却不可能通过ERP课程有限的学时得以弥补。

四、总结

由于是第一次从事ERP沙盘实训课程,只能从简单的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体会,ERP模拟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在充分肯定ERP教学特色的同时我们更应理性地分析现状,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拓展ERP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一、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应具有专业技术性和综合能力性。因此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与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上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些人要完成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中的工艺流程的实际操作工作;把决策者的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要求有特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某种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鉴于以上诸目标,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构建一个适应这类教学特点的模式。

(一)基础理论课教学

基础理论课教学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既理论基础要讲够,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启发学生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专业素质的主要手段。专业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需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本领。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与其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专业技能开发素质。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适应专业服务需要;二要培养专业管理素质———专业管理行为,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需要;三要培养专业创新素质———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课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专业课教学要实行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教学,要本着多实践的原则,既把课堂设在试验地,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专业课考试要分A卷和B卷。A卷以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主,闭卷考试,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B卷以应用知识为主,开卷考试,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动手操作的积极性。3.在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传授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指的是人文知识,既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这一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在传授理论课和专业课时,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既写得一手好字,写得文字水平较高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学术论文等材料。“说“的能力,既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完整、简练、准确和逻辑性强,善于他人沟通。“做”的能力,既会操作本专业技能,又要会作管理工作。通过多方面培养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管理上学生实行“双证制”毕业制度

在学生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的技术工作技能考试。使学生在毕业前能拿到相应等级的技术证书,有了一技之长,就有了就业资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从而也开发了生源,使学校办学更有竞争力。

二、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构建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者,是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再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培养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应有较强的技能传授能力。教授技能课时应是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工艺水平高。鉴于这特点建立一支理论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关键。

(二)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基本上是专科院校转职而来。或者是刚从普通高校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人在科研型模式培养下基础理论够用,而实践经验不足,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师队伍的组成上走以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道路。可以从某些相关的单位聘请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熟悉所讲的专业课生产过程,具有教师基本素质和任教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兼职教师。改善专职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队伍达到整体上的优化组合。也打破了高等职业院校小而全的封闭办学体系。适应专业多变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三)有计划地进行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工作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培养工作纳入到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经历制定出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培训中让专职教师到生产、科研单位参观考察、挂职锻炼,使专职教师了解自己所讲的专业目前生产、科研、应用技术状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把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融人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第5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酒店行业所需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也要实操能力强。但实际上,对于本科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有限,实操能力是他们的短板,与酒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毕业就意味着转行的尴尬。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锻炼出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在高校培养学生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培养实操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合作指的就是将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资源融合,学校按照企业性质的特点与需求,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实现相互渗透,有效结合,培养成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培养与酒店人才需求相符合的高校人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要求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旅游管理大类,其培养目标方向一致,要为酒店行业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强并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这一目标学生仅靠高校老师在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简单的实训课程训练是无法达到的。要把学生带到酒店进行实践学习,真实的面对客人,了解市场需求,体会行业竞争压力,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要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培养出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2促进高校教师与酒店管理人员教学相长

酒店行业具有让客人体验超前享受的特性,发展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潮流,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技术发展迅速,服务理念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完善,而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高,不仅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还要能够具备超前的管理经营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最新酒店市场行情、了事行业最新动态等,从而在学校授课环节中适时调整课程大纲与内容,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而酒店管理人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管理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等,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做好酒店管理工作。

2.3缩短毕业生在酒店转正所需时间

不管学历的高低,酒店新招员工都需要在基层做起,有6~12个月的见习期,了解工作岗位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高校如果和酒店建立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在酒店不同部门轮岗工作,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就业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岗位,缩短酒店见习时间,提前转为正式员工。另外,对于酒店来说,通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从中选择适合工作需求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酒店工作,无需见习就可以自动转成酒店正式员工,并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为学生今后晋职之路减少时间成本。

3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定位有待明确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计里,在学实习实践环节过程中,一般都是安排学生到酒店的前厅、餐饮和客房实习,从一线基层服务人员做起,这种实习方式,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在人才培养定位时,除了基础酒店技能学习,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酒店实习工作中,完成一线工作之后,可以申请领班岗位实习,或者转向二线管理部门,例如人事部、文秘等岗位进行实习。而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根据实习工作总结经验,加强继续再教育研究性学习,既注重基础应用性学习,又要提高研究学习的培养。

3.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也就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模式,然后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点,还加入学生实习环节,实习时间为6个月。这种实习,目的性较强,学生为获得实习学分顺利毕业,学校为完成职责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为“大众教育”,没有将应用型教学理念融入进去,导致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学时所占比重远小于理论课程学时,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真正需要。

3.3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时注重学历学位的要求,大部分的专业都已经开始招聘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对于教师的其他职业技能并没有特殊要求,没有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性,实践性很强,需要教师较高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从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来看,有些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分出来或者半路从其他专业转向酒店管理研究,整体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应聘到高校担任教师岗位,缺少工作经验,对行业实际发展不能紧密了解,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讲授课程时容易照本宣科,无法将实践有效融入到课程之中,不能培养紧贴行业需求的学生。

3.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性要求很高,而学生实训课程主要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学习。现阶段,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学校大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但是与高职高专旅游院校相比,实训场地不大,而且很少有校外实训基地。本科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高校领导对专业不够重视以及经费投入有限,建设的实训基地较为简单,实训设施设备简陋,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只能进行基础的实操技能训练,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都不对外开放,学生练习时没有客人一起进行情景演练,实操学习有限。此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些学校都没有与酒店签订,而即使有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和高星级高水平的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没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效果比较差。

4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精湛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继续往“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增加实习实训学习时间,学制上仍然采用四年制,但实习实训时间由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的6个月延长为12个月,学期分配采用“3+1”的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要突出校企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可以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二级院系领导、酒店合作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为专业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市场需求变化等,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可以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校企合作的进展。

4.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而对于专业特性,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并采取多方式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要重新设计,将基础课程实训、专向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建立实践教学过程,在校内实训课程中重点在于“练”,熟能生巧,而在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而在课程设置也上要注重校企合作,联合知名酒店企业以及高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研讨制定专业课程,注重学生管理知识上的学习,包括英语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分析研究等能力的培养,形成符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课题体系。

4.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考虑老师学历外还应该考虑其实践工作经验,曾在酒店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员应该优先录取,要注重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多属于教学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能力较弱。可以通过教师去酒店挂职锻炼,或者由酒店管理人员组织培训来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再由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将实践知识以及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完成酒店行业和学校知识的有效共享。而“双师型”队伍建设除了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外,还可以聘请酒店管理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将其在实践工作的经验与体验加入到学生实践学习中,进而帮助解决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弱的不足。

4.4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包括校内实训场所建设,还包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提高素质基础以及能力创新的主要场所。高校应重视专业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除此以外,也可以引入校外企业来进行投资项目,聘请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共同管理经营,通过实际工作让学生对客服务,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经验,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有更好的效果。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与知名酒店品牌联系合作,以培养管理人才为诉求,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合作关系,共同商讨设计学生实训方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6).

[2]吴军卫.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陈蜀花.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7(15).

[4]苏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3).

[5]皮平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第6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

一、师范院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

当下,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卷面分数,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近年来,国内许多所高校建立了旨在“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早期接触科研、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在师范院校与企业建立实践教育基地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实践基地短缺,学生实践难以保证。一些学校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实践采取“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自己去找实践单位。这种做法虽然省心,表面上还降低了学校的责任风险,但单个学生在与实践单位谈实践条件的时候往往处于弱势,实践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属于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根本不可能照顾到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疏于管理,“放羊式”的做法还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敷衍完成任务,在实践时间、环节上都很难得到保证,也使得实践没有起到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

2.基地企业积极性不够。很多企业认为短时间的实践不能给其带来利益,反而会增加接待的麻烦,使培训的投入和管理成本增加。很多企业都倾向于去挖其它同行企业的人才,而不愿去培养员工。因此,在实践中,实践基地主动配合程度较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也十分粗糙。要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企业接待学生实践的热情,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提升非师范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作用,必须建立稳固的实践基地,精心管理,并从机制上保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3.校企之间缺乏深层合作。实践基地建设还停留在挂个牌子的层面,没能真正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目前非师范专业学生校外实践实践的现状来看,尽管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实践基地,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当前很多非师范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仅仅停留在找个企业挂个牌子的层面,企业与学校“两张皮”的情况,缺少深入的合作,对实践基地建设后的管理重视不够,也很难真正发挥其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这些实践基地的作用只停留在为学生参观企业、了解生产流程等层面上,真正按专业培养需要为学生安排实践内容的很少。

加强师范院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对提升师范院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渭南师范学院自2000年升为普通本科高校以来,学校坚持走综合办学的路子,向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性大学迈进,目前已具有57 个本科专业。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开展了电子电气、数字媒体、计算机软件、化工等多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研究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下面以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渭南师范学院—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进行分析。

(一)建设目标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现代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氛围强、教学科研功能齐全的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探索校企结合的新模式,形成校企“师资融合、实践基地融合、教学培训融合”的办学机制与制度,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养成,提供更加良好的生产性教学环境。

(二)建设内容

1.实践内容

在实践活动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企业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主基地,探索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开展金工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践3大实践内容。

金工实践主要通过钳工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等实践内容,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机械产品生产过程,学习金属材料加工的基础知识,对现代工业生产的运作方式有初步的认识。课程实践通过对企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参观、考察、及参加装配、调试、维修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自动控制系统设备的组装、调试,掌握一些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方法,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生产工艺,为今后分析设备的故障打下基础。专业实践是在学生系统学完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而进行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并了解这些知识体系在工程中的应用。加强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创新能力;了解工程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过程,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2.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践条件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明确实习基地工作职责,实践教学基地要有专人负责实践工作。要有实践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并付诸实施;配合做好学生综合能力调查、评价等项工作。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与交流,建立牢固的互利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基地依托单位领导来学校共同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管理问题,并做好工作总结。

建成适合于学生专业特点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金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实践项目,并不断拓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功能,规范基地管理和实践环节管理,注重实践效果。

3.课程建设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

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所组成。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4.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鼓励专业老师利用假期和空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老师对行业的了解,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和技能,同时也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回校后将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切实应用到教学当中,使专业教育能顺应企业与市场的发展潮流,给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更多的指导。将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研促教,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鼓励企业工程师、业务能手到学校兼职指导。

5.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发挥其功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选派一批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并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建立了教师换岗轮训制度,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使部分教师转变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地依托单位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企业中挑选部分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基地实践教师。通过人才交流市场,从社会上聘任了多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基地兼任实践教师,指导并传授实践知识与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样,既优化了实践师资队伍,也提高了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三、结语

随着师范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作用将凸显,其不仅是学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成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师范类院校要走综合办学的道路,建设好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师范院校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罗正祥.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1-4.

秦娟,唐振军.师范院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2011,4:44-46.

王柏华.师范院校工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86-88.

刘维,李文军.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171-173.

易洪雷,薛元.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139-142.

第7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促进 中学校长 专业发展 培训模式

校长培训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于1999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其中第五条规定:“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并提出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较系统学习校长专业理论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再从校长培训的实践层面看,我们对70所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86.1%的校长认为校长培训对自己的管理工作影响较大,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35.4%。说明校长参加培训确实很重要,而且也有较好的效果。当然,校长培训非常重要,并不能证明每一次校长培训都很有效果,因而,培训的质量就成为培训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通过校长培训有效促进农村中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了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在众多的校长培训模式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模式的实践,同时认为这三种培训模式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是比较有效的。

一、“主题组班,滚动培训”的模式

这是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提出的,借鉴德国教师培训中的“主题核心模式”,结合农村中学校长实际需要组织实施的一种农村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的模式。是“主题形式、教师组班、菜单操作、校长自选、分年(滚动)培训、累计学分”的简称。即每年由培训院校根据基础教育形势发展及应训校长的实际需要,确定若干个主题(每年10个左右),由教师组班,每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或专家讲学,或参观考察,或组织研讨,或经验介绍,校长在给出的若干个主题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选2-3个主题参加培训,每修完一个主题,给予登记相应的学时,一轮培训(5年)中累计修满240以上学时者,发给浙江省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结业证书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有九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确定培训对象调查分析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制定主题计划公布主题安排组织校长报名实施主题培训培训总结反馈培训学分登记。①这是一种以人(校长)为本,以校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高的校长需要满足度的一种培训模式。其适用对象为应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

实施该培训模式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组班教师。组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主题计划,开发培训资源,聘请主讲教师,组织参观学习,组织培训研讨,做好培训考勤等。为此,组班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校长、教师一线工作情况,深入到中学去,熟悉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之适应高要求的培训工作。必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重视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探索培训的内在规律,提高培训质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培训特色,真正使自己成为以培训专家为主,以学科专家为辅的“双料”专家。我们不但精心挑选组班教师,选派组班教师到中学挂职锻炼,而且每年召开组班教师座谈研讨会,不断提高组班教师实施主题培训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精心设计主题培训方案。主题培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论型和研究型。理论型的主题培训,以开阔校长视野,拓宽校长思路为主要目的,其主题结构由单维的专家讲学(围绕主题开设几个前瞻性的理论专题)组成。研究型主题培训,其选题范围一般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问题。通过培训、研讨可以让校长们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正确、清晰和透彻的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这一类型的培训要解决两个问题,即观念(认识)问题和行动(操作)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研究型主题的结构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学习、实践借鉴、分层分组研讨。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和培训服务工作。实施“主题组班、滚动培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1)树立为校长服务的理念。培训也是一种服务,培训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校长之所想,给校长之所需,急校长之所急,为校长排忧解难,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以及对校长的吸引力。(2)认真做好培训前的报名、场地设施、培训资料等准备工作,为培训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3)扎实抓好培训过程中的考勤、考核及服务工作。校长在学校是领导者,管理者,但在培训时的角色是学员,要接受较为严格的纪律约束。我们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培训签到制度,严格考勤纪律,并按校长出勤情况确认相应的学分。(4)认真做好反馈工作,包括各县(市、区)校长培训情况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反馈,校长年度培训情况(主要是所修的学分)向校长本人反馈。

第四、积极开发培训资源。“主题组班、滚动培训”模式中开发校长培训资源的途径主要有:(1)理论学习中主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建立专家讲学效果的学员测评制度,建立干训兼职教师师资库等;(2)金华市名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我们聘请金华市的名校长作为中学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将他们最拿手的、研究最深入的、对中学教育及管理最具价值的内容(管理经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刻独到见解、教育艺术等)组合进我们的培训主题中,培训时请他们来主讲。另一方面,带参训的校长到这些学校,请名校长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进行实地考察,切磋交流;(3)本市范围内的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及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重视发掘我市范围内与开设主题相关的典型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并使之成为主题培训的来自第一线的生动素材,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主题培训研究,加深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认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并将一批具有办学特色或有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校作为我们主题培训的基地学校。(4)参训校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培训中开展一些诸如学术沙龙,交流研讨、现身说法等活动,引起参训校长思想的碰撞。(5)相关科研部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加强与市教研室、市教科所、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市教育学会及各分会、各种教育研究会的联系,将他们的优势变成我们的培训优势,为我们的培训所用。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教材是校长培训的一大特色。

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各自判断的一种培训模式。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培训者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及指导为前提,以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以研讨总结规律、特点和问题以及学员间相互借鉴、启发、提高为重点;重视理论知识与典型事物(情境)的有机统一,重视他悟与自悟的有机统一。”②对于新任的校长来说,他们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提高新任校长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打破了学科的藩篱,把真实的问题展现出来,将学员置身于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的“真实”中。有利于发展学员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观察力、思维能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因此,它丰富了培训教学内容,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员思维,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为学员(新任校长)提供可借鉴的具体生动的管理情景。当然也可适用于校长提高培训。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选择好典型案例十分重要,应突出针对性、运用性、新颖性和前沿性。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学员集体讨论点评,将某些具体的管理事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富有启发性的管理事实材料作深入的了解,最后转化为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根据上述要求,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现成的案例。由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中撷取或上网搜集。可选择国内外名校校长的管理案例,研究名校校长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与策略。(2)培训教师通过深入学校,收集学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3)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相关资源,创设一定的情景,亲自动手进行编辑组合一个新的案例。(4)学员按照案例撰写的要求,收集自己或他人的实践材料撰写案例。如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中指导学员收集自己学校发生的典型事件,然后编制成为案例。案例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音像材料,就像中央电视2台的《经济与法》栏目中的案例一样。

第二、抓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工作。案例教学的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其运行程序为“案例引入案例分析概括总结”。案例的引入主要通过“听”(如果案例是音像形式)或“看”(案例是文本形式)的形式,将学员引入案例情境之中,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能否实现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案例分析环节。概括总结是通过案例分析,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运用案例分析模式进行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备要充分。包括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教师方面:选择的案例要生动、新颖、切合学校实际,并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员。要向学员布置每次案例教学应参阅的课程教材资料目录,让学员提前认真阅读理解,掌握本次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框架,制定好包括案例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程序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内的教学方案。学员方面: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有关材料,掌握教师提示的理论框架所涉猎的理论知识,联系学校实际进行认真思考。

(2)重点要突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环节是重点。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案例,要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酝酿讨论,要让学员联系自己的管理实践进行解读,要鼓励学员发表不同的见解,要协助学员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能站得住脚,要通过案例分析,将“案例”转化成可借鉴、可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总之,要将案例分析得深入、深刻、全面、透彻,举一反三。

(3)总结要“点睛”。通过详尽、深入的案例分析,教师要进行概括总结,引申出一定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点睛”),对今后学员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当然,在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时,观点不一定强求一致。

(4)角色定位要正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助学者,而不是主讲者。学员的角色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包括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辩论、扮演、反思等,而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只有师生的角色定位正确,学员积极参与,教师做好指导和助学,案例教学才会收到预期良好的效果。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中小学校长校本培训是针对参加院校组织的集中培训而言的。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这种培训与学习有如下特点:培训的目的是基于学校并为了学校的发展,重点解决校长现有素质水平与学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培训的目的由学校决定,而不是由上级领导或培训院校决定的。培训的内容是以学校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这些问题往往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有关,因此,培训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培训的主体不是上级培训机构的领导和教师,而是与其有联系并受其指导的本校校长。自我培训与培训自我是校长校本培训的重要特点。培训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特点。培训的方式不是以课堂教学传授为主,而是通过以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为主。

农村中学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主要方法有:(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寻找问题是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校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存在的若干问题,经过梳理,确定一些涉及全局的问题,作为校本学习和培训的研究内容。(2)严格要求,自我诊断。在安排校本学习与培训之前,校长面对学校的工作进行自我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是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实效性的关键。(3)学习理论,自我感悟。学习理论,主要是校长修养和教育思想方面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理论。在学习时运用“案例+反思=发展”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悟出道理,提高认识,有助于解决问题。(4)群体互动,共同研讨。在校长校本学习与培训过程中,校长之间(包括与外校校长)的互动,共同研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互动、研讨可以达到共同提高认识的目的。(5)积极互动,争取指导。校长在校本学习与培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理论问题,这时请专家来校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校本学习与培训也是专门培训机构专家、教师的研究范围。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校本学习与培训质量。(6)加强评估,提高质量。校本学习与培训要进行评估,不能流于形式。评估的标准是问题解决得如何,校长素质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校长校本培训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校长校本学习,校本研究的过程。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我院积极开展校长的校本培训工作,比如,一年中要求校长读一本教育理论和一本管理理论的专著,并摘录其精华性的观点,撰写体会和反思笔记。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片区校长成立校长合作学习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校管理的交流研讨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教育及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等。我们定期组织检查及指导。

反思能力是校长必备的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指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校长反思与研究的过程是校长自我学习的过程,是校长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过程。校长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校长自我提高的程度。农村中学校长自我反思与研究能力主要包括: 自我诊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为了促进校长反思与研究能力的提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第一,要求校长平时记反思日记、月记以及学期、学年反思工作总结。对学校日常工作中有意义的事件,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求校长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成为反思日记。对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工作,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反思性总结。这种反思性总结有别于一般的总结,应该渗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对管理行为的深入探讨,提出自己的管理思想。这种反思性总结比一般的总结更深刻,更具有理论性。

第二、在集中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撰写管理案例,并对管理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撰写管理案例以及对管理案例的深入分析,促进校长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提高校长的反思与研究的能力。

第8篇: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学历教育

2015年7月教育部、人社部联合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服务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而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既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高职院校是全社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职工是社会成员的生力军,是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亦有着重要的作用。(三)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为企业职工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向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转变;帮助企业提高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升级,服务我国经济创新驱动战略。

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1.重学历继续教育,轻非学历继续教育目前,仍不少高职院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层面,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起专学历教育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即便开展了短期培训,针对岗位技能的培训,素质提升的培训,尤其是面向前沿的高端研修培训明显缺乏。16卷总第64期JournalofAnhuiBusinessCollegeVol.16GeneralNo.642.重理论教学,轻实际操作从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情况来看,非学历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讲座多,实际操作少,短期培训活动理论培训多于技术技能培训,且在“训”字上明显欠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多讲求系统全面,甚至是全日制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的简单压缩,没有按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去开发课程,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有些专业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需要,甚至落后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现象,企业职工不能学以致用,继续教育的效用性比较低。[1](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胜任力不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过程需要一支既具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又熟悉实际操作流程细则,最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师资队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是专业教师学历高,即便是“双师型”教师,也大多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学校虽有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时间有限。据《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天数平均是27.8天,因此,很难胜任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特别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2](三)教学模式与手段未与时俱进,适应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主要是面授形式,一次面授少则半天,多则连续几天。而企业完成经营目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是天职,企业职工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何况他们还承担生活的重任,有许多的家事要处理,能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往往是零碎的,所能接受的总课时也不可能太多。而一旦有突况,往往选择放弃学习。可见,教学模式与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良性发展。[3](四)企业与政府的支持不够,保障性欠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企业。企业对这项工作较之过去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重视新进人员的学历和素质要求,忽视既有员工的继续教育,甚至对继续教育工作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二是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停留在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层面,而员工对学历的渴求,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企业重视;三是在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和配套的鼓励、激励措施,甚至认为继续教育是职工的私事,由此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不高。各级政府对继续教育工作虽有所重视,但各地方政府对此的投入差别很大,就目前情况看,继续教育的外部氛围尚未全面形成,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办学经费投入较少,支持力不够。

三、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与同类院校、层次更高的本科院校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要使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应采取多种策略。(一)共建校政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要稳步开展、持续发展一定要取得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应以共赢为基础,建立“校政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1.政府对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人才作为企业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关键要素。为此,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或人社部门、总工会等牵头,引导高职院校和企业牵手,共同打造贴近企业需求的继续教育基地,为职工搭建继续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继续教育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同时政府对企业举办继续教育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纳入财政预算。例如由无锡市滨湖区总工会牵头,各街道分工会配合,联合区内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无锡市滨湖区职工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高端讲座、比赛展示等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4]又如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人社局联合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在园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对高校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直接买单,这一工程的实施必将为园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个人素质的提升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2.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体制与机制。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明确构建企业继续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科学预测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职工素质,储备人才;建立健全职工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完善职工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职工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将职工参加继续教育以及取得的成果与福利待遇、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使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彰显,从而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全员性、持续性;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政府补贴、社会捐资等多渠道来源的资金设立企业继续教育基金;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落实到位,并适时检查审核继续教育的质量状况。[5]3.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加强合作。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形成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在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高端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同时,高职院校应增强自身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要在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打造能充分体现自身核心价值的继续教育品牌。(二)构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立体化学习体系。高职院校应直面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需要,努力构建集在职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知识技能竞赛、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立体化学习体系。1.构建起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的链条。目前大多数企业一线职工来自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农民工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有学历提升的渴求,高职院校的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应将传统的学历教育工作做好,通过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学历提升途径,为企业职工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的提升做好服务。2.要开发立足企业职工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以及企业的工作场所和情境,提供类型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既立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又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3.继续教育各种形式之间的互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同类课程的学分互认;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与科研成果的互通,实施继续教育与相关的专利发明和技术革新项目的学分认定。4.参与学习型企业建设。高职院校除继续教育部门之外,还应鼓励相关院系与企业的部门、车间、班组等结对子,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团队,帮助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要让企业看到继续教育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等方面真真切切的效果。(三)加强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1.加强继续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结合学校实际,安排继续教育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研讨、观摩,提升其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实施能力和技巧。二是确保继续教育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并制度化,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水平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和职工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同时获取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面对的企业所属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岗位技能要求等各不相同,完全依靠自身的教师资源很难满足需要。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补充师资,可以从其他高校或培训机构聘请有经验的继续教育专家,可以从相关企业聘请能工巧匠为学校所用,从而开拓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广度。(四)开发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项目与课程资源。高职院校本身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面对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更要最大限度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企业和职工的需求,提高课程资源的吸引力,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并学以致用。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特点,开发适应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要的继续教育项目,力争形成突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群。二是职工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非学历培训项目方案的制定,应与行业企业共谋共商,开发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借助企业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同时要适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新颖性。(五)选择适合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那些务实的企业职工,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对象,他们参加学习一般不脱离工作岗位,不减轻工作任务,更不想降低自己的实际收入。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应送教进企上门服务,同时教学形式要更加灵活,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上能够适应企业职工碎片化的求学时间,教学地点可以在工作场所、家庭。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高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企业职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减少时间和空间对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限制。使企业职工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形成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现场培训与视频观摩相结合、网上相互讨论和教师答疑相结,同时实行网上考试、实践考试、面试、设计方案、工作规划、工作总结等多种考试方式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评价职工继续教育效果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春美.论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变革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4(27):53-56.

[2]袁晓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新理念及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62-63.

[3]周秀芝.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读书文摘,2016(4):225.

[4]王怀宝,饶成明.服务人才技能提升助推区域经济转型[J].继续教育,2014(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