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互联网范文

无线互联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互联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互联网

第1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打破“达尔文噩梦”

有句广告语名曰“移动改变未来”,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未来几年最具投资价值的无线应用,智能手机则是各项杀手级应用的竞技主战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市场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领域逐步形成了运营商、平台商、终端商和移动应用服务商共同发力的无线应用产业链,未来十年可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1月的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5.05亿,普及率达到37.7%,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3.4亿,网民中手机用户普及率达到65.5%,显示了移动互联应用在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

专家指出,当前移动互联的主要趋势已十分明显,整个行业重心正在转移――企业业务重心和收入重心都在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移、从电信业务向互联网业务转移。

一部名为《达尔文的噩梦》的纪录片曾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质疑,其观点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即生态链条上的“弱者”是“强者”存在的土壤,当所谓的弱者被消灭时,也正是所谓强者即将被消灭的倒计时开始。《达尔文的噩梦》一片中称,如果没有草就不会有羊,如果没有了羊也就没有了狼……以此类推,虽然大家互相竞争甚至是吞并,但仍然相依相生。

反观中国移动互联市场,产业链形态虽已初显,但仍暴露出诸多“短板”,如流量、资费、终端普及率、电池续航时间、终端和APP商业模式水土不服、手机安全、平台竞争等问题,产业链各生态圈的企业即使“心有多远”,也“走不了多远”。

机构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6亿人、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曾经的互联网和现实世界在2012年相互融合且无处不在,因此如何打破“达尔文的噩梦”,让产业链中的“强者”和“弱者”合理共生,成为改进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关键,也成为了打通互联网和移动等概念、构建真正“无线生活”的通道。

智能手机促行为模式变革

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球已卖出超过50亿部智能手机,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67亿部,如此庞大且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生意,将为商业模式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

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做一个客户端应用,也不仅是将之前的、基于个人电脑的桌面应用程序“无线终端化”,而是需要充分发挥无线移动设备灵活、移动、随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同时充分利用无线终端设备的摄像功能、触摸屏幕、多媒体、实时通讯等功能,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结合互动,在惠及消费者同时实现商业创新。

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谷歌公开了一份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独家调查。调查显示,在美国互联网市场,从未有哪个业态能够在一年中实现400%的爆发式增长,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前无线设备搜索量已超过个人电脑搜索量――谷歌将这一变化称为“爆发式”,并认为如果企业还没有移动互联网战略,还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无疑会面临致命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佐证谷歌的观点:集中2011年全球搜索数据,可以发现24小时内,12时~13时PC使用量明显下降,而手机上网使用量大幅增长;同样,晚间20时~23时亦是手机上网高峰。此外,仅统计“愤怒的小鸟”这一款游戏的无线终端使用量――全球用户一天的游戏时间合计可达125年。

同样,与颠覆上网模式相类似的还有人们的行为模式。根据谷歌调查报告: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做决定时,其距离决定执行时间往往小于24小时,譬如超过82%的手机用户选择在24小时之内预订酒店房间,而以往,这一时间间隔通常是几个月或几个星期。

这样的行为模式之变还影响到预订其他时间和空间类的商品。由于有了一个几乎随时陪伴身边的手机,消费者完全可及时掌握各类商业信息并实时作出决定。

移动互联终端的位置概念也使个人决策趋向本地化。调查发现,在美国发达市场,三分之一移动搜索是关于实时的本地信息搜索。同时,智能手机不仅扮演一个支付工具,更像一个购物伙伴,可以帮消费者进行很多决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认为,现在的采购已离不开智能手机。

在中国,无线应用引起的行为模式之变也在进行之中。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的《2011年网民行为研究报告》详实地反映了中国移动互联的网民变化。近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革命性的新理念替代了传统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已不再是吸引眼球,而是真正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新兴电子商务使移动互联网真正成了实实在在的盈利工具,促销、选购、支付等行为逐渐依赖无线终端。无线支付模式消除了中间环节、并打破了地域限制,从而使零售行为成为真正低成本和环保生态行为,大大地降低了营销成本,从而使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

内忧外患困扰发展

回顾上世纪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前期发展轨迹非常简单,首先是开发应用,然后投入广告,随后制造热点并赢得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用户,最终藉此获得广告商追捧。归根结底,互联网初期发展走的是一条相对粗放的运营道路,充满各类不定因素。

当前,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无线移动终端的性能提升,使移动互联应用呈现了爆炸性增长,但内忧外患仍然困扰着各类无线应用的发展。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问题,长期以来其一直困扰着开发者和用户。在各大无线应用市场中跟风现象络绎不绝,直接导致了开发者生存环境低劣,也让消费者倍受困扰。因此,如何进行应用创新是每个想在移动互联盛宴中分一杯羹的创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次缺乏成熟商业模式,尽管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无线应用创新,但这些产品多实施免费政策,还未形成成熟商业模式,本身难以盈利,这导致投资者态度变得日益保守。

较之投资商的谨慎,传统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纷纷用自己在传统互联网上积累的用户基础和已获得成功的产品,融合无线应用的特性,力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目前,国内传统的互联网“大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等在移动终端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布局,且都推出了不止一个“用户量级和影响力都较好”的应用软件。其中,腾讯的手机QQ、微信,百度的手机搜索、手机地图,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盛大的Bambook、切客,新浪的手机微博等,均依靠应用创新赢得了无线终端用户的喜爱。

业内人士指出,从2011年末至今,移动互联网的平均投资额度已出现了缩减,资本困境加上巨头夹击,使很多中小型厂商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发展前景堪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众多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而言,盈利模式是各类无线应用的核心问题,只有实现持续盈利才能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摸索盈利模式成为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衍生收费”另辟蹊径

在当前常见的无线应用商业模式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盈利已不再局限于“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

前向收费,顾名思义是向服务和内容的使用方收费,即向直接用户收费,如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取移动网络流量费;后向收费,则是向内容和服务提供方收费,如移动互联网门户根据用户浏览量,向在门户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收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衍生收费”模式应运而生,在结合了“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两者特长基础上另辟出一条蹊径。

“衍生收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形成用户黏度,并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

不妨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衍生收费”的应用:如iPhone上有一款优秀的汽车操作游戏App应用,该应用依靠游戏的娱乐性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和用户黏度后,引入一家汽车玩具制造商进行品牌植入,于是该款App应用的爱好者不仅可在虚拟世界里驾驶汽车,还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通过iPhone蓝牙连接来遥控汽车玩具,实现App游戏中各种虚拟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再现。

由于iPhone终端保证了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因此App应用的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已完全熟悉了汽车的操作,因而在现实世界中操作汽车玩具对用户而言毫无困难,且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游戏体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进一步达到提升用户黏度的效果,从而推动了汽车玩具销售。

于是此款App游戏的开发者不仅可以从App应用爱好者在苹果App Store的下载中收取费用,还可以从汽车玩具厂商的广告植入和销售中收取一定比例提成,即实现了“衍生收费”。

事实上,“衍生收费”模式并非移动互联网所独有,但相对传统互联网而言,基于无线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终端和服务的黏度更强,因而在推动用户“衍生消费”行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移动互联与时俱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将来还会随着技术变革产生更多的盈利模式,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以无线应用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将主宰全球经济的未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生活细胞,每一个用户的身体、服装、家电,乃至思想都可能通过无线方式直接与网络对接。移动互联网将全面拓展人类思维,让以前很多生活、商业甚至人际交往模式发生革命性创新。每个人的人生也因为无线应用、移动互联而变得更加精彩。

第2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在新兴市场,移动电话用户数大大超过PC数。可以预见,现有的移动网和3G将成为公众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手段。例如在印度,移动电话与PC的比例是10:1,其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为67%。所以,利用移动电话接入无线互联网的人数必将大大超过在家里或网吧利用PC接入互联网的人数。

在泰国也有类似的趋势,其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3%,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高在82%,估计当这些国家的监管部门逐渐发放3G许可证之际,便是那里的无线互联网起飞之时。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对移动互联网千万不要因为热情高涨而过于夸大,应该看到它的局限性。

首先,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频率资源的限制。随着用户的增多及其所需带宽的加大,这一问题会变得日益突出。

其次,现在数目巨大的移动用户数实际上有很大水分。这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移动用户中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能力偏低的预付费用户,在不少国家,预付费用户超过后付费用户,甚至超过很多;二是在全球所有用户中,有22%以上的用户是同时拥有两块SIM卡或多块SIM卡。

还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技术怎样进步,只要是手机,就始终存在文字输入难、屏幕小、电池寿命短和处理能力低的局限性,用户不会像使用计算机一样使用手机,一些需要大量运算的工作不可能在手机上进行。

第3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无线定位技术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之一。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通信和定位两大系统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利用无线通信和参数测量确定移动终端位置,而定位信息又可以用来支持位置业务和优化网络管理,提高位置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所以,在各种不同的无线网络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移动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及其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无线定位技术

2.1无线定位原理

无线定位技术通过对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来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无线电波的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定位精度取决于测量的方法。

2.2无线定位类型

从定位原理的角度来看,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场强定位技术、基于电波传播时间(TOA或TDOA)定位技术和基于电波入射角定位技术。

三、移动互联网定位

目前各种关于实现移动互联网定位的方案可以大致分两类:基于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和基于移动Internet网络的技术方案。

3.1基于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大致包含三种具体的方法:

1、全球定位系统,即通过多个人造卫星来实现对用户的定位。卫星的原始定位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本身或网络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用户的实际位置。

2、网络辅助GPS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使用每隔一定能够距离固定放置的GPS接收机来接收、转发数据,以便辅助终端完成对定位信息的读取。

3、时差观测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主要运用了E-OTD算法来完成定位。

3.2基于网路的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的工作具体方法有TOA、TDOA等,通过电波传播时间定位。TOA技术支持现存的终端设备,这一点至关重要,使得移动终端产品制造商只需对产品的软件做出改变就能满足定位要求。

四、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3G时代之后,由于移动网络更加完善,手机逐渐智能化,手机应用获得一轮爆发式的发展,不过可惜的是,这一轮发展并不是由本土企业引领的,而是国外手机制造商苹果。苹果打破原来的纯封闭模式,向第三方开发者敞开一扇半掩的大门,通过集成优质应用,推出App Store,让其在众多手机厂商中别树一帜。

如今手机应用已经覆盖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移动互联网与定位技术结合的应用更是分割了一大块“蛋糕”。比如各种地图,团购软件如美团、拉手网,还有社交工具,诸如此类的手机应用不计其数。所以,定位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应用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基于定位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新应用

应用一:众所周知,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次。我们会经常发现出租车一直在路上跑,寻找乘客,这种盲目的寻找效率很低,而且造成成本很高。

设计一款移动应用,该应用利用定位技术,乘客登录这个软件,可以提出打车,这时,这名乘客的信息就出现在网络上,司机登录应用看到了这个订单,那么他就选择接单,然后其他司机就没法接这个单子了,如果司机接单结果没来,那么乘客可以填写违约,那么以后这名司机就难接到单子了。由于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可能使得一些司机抢不到单子,可以设置每人每天的单子数额,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平性问题。这款应用相对于一些城市的“电话叫车服务”有诸多优势,电话叫车服务之所以难以全面铺开,一些乘客赶时间,等待回复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有车经过,就会不等自己叫的车立马走人。一般司机转了几圈找不到客人,如果不是太窝火,不一定会投诉客人,但经常会到公司去抱怨。这个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种一次中买方和卖方无法找到对方的情况。通过这个应用,很对司机能够减少成本,接到更多乘客,而且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对于乘客而言,出门打车可以提前预约。

应用二:针对上述应用,其实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应用,只要解决的是一次就可以。不可否认,房地产的销售员他们的工作就与上述类似,设计一款应用,通过定位技术,买房者登录后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所有售楼情况,当他咨询或者对其中几家感兴趣,那么可以留下“痕迹”,售楼员可以通过这个软件了解到有顾客来过,然后可以进行联系,进而促成成交。这款应用的信息留取是由顾客决定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留下或多或少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选择对哪些售楼处可见,另外,当顾客对一家售楼机构不再感兴趣,这时可以选择“pass”,那么如果销售员再打扰将对此售楼处进行差评,也好影响未来的生意。这款应用同样让售楼员减少了盲目寻找造成的时间、资金的浪费,传统方式保持,利用这款应用,可以使售楼员业绩大增。对于顾客而言,可以轻松了解到全市各处售楼处的信息。

应用三: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不断攀升,使用手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和联系,然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网络诈骗让不少家长为之心寒,利用智能手机浏览非法网页、书籍,上课玩游戏等等。

六、结论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移动互联网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社会现实情况而创新的应用将会丰富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定位技术产生的一系列新应用更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社交还是生产、生活,都将会有一大批应用产生,这些应用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在促成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无线网络定位技术》阎啸天于蓉蓉武威(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2]《无线定位技术原理及其在3G系统中的应用》丁文耀2003年无线电工程第33卷第10期

[3]《Passive sourc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and analysis》H.C.So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定位技术及其应用》谢纪刚、郭玮、杨世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3月第25卷第1期

[5]《无线定位的实现及应用》通信世界2007年40期

[6] J.C. Chen, R.E. Hudson and K. Yao,“Maximum-likelihood source localization and unknown sensor location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signals in the near field,”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50, no.8, pp.1843-1854, August 2002

[7] A.J. Fenwick,“Algorithms for position fixing using pulse arrival times,”IEE Proceedings Radar,Sonar and Navigation, vol.146, no.4, pp.208-212, August 1999

[8] F.K.W. Chan, H.C. So, J. Zheng and K.W.K. Lui,“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 approach for time-of-arrival based localization,”IET Signal Processing, vol.2, no.2, pp.156-162, June 2008

第4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媒体,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棱镜”的项目,将美国网络监听的丑行完全暴露于公众面前。美国的棱镜计划不仅仅是针对美国国内公民,显然也针对了全球所有的可能目标。各国在棱镜门和后续发酵的事件中,感受到了既有网络安全存在的巨大风险,纷纷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棱镜门所暴露出来的只是诸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除非永远与世隔绝,否则用户从接入网络的那一刻就面临着信息被窃取的可能。如何在融入网络世界及共享网络资源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最终目标。

网络通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使人们能自由沟通及互相共享网络资源,而安全性是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条件。互联网的无线接入已经成为大趋势,其中无线局域网的(WLAN)技术在已有成熟的产业链基础上以其方便的、低成本的接入模式,成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最主要和首选的技术手段。在2G、3G乃至即将到来的的4G和未来的5G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智能移动终端的通信制式如何设计,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通信模式一定是无线局域网,在各大无线网络运营商建设的无线网络中,唯一统一的制式就是无线局域网,而根据调研机构和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分析报告,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互联网的交互数据中,通过无线局域网的流量超过了70%。

因此,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是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用户进行移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风险最大的一部分,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数据窃取、中间人攻击和伪接入点欺骗等,解决好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是进行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步,对于维护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健壮性至关重要。

2 无线局域网安全方案分析

无线局域网安全是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而无线局域网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接入安全,无线的接入安全具有双向的属性,即终端对网络和网络对终端都要有认可方能进行访问,显然网络的拥有者不希望非法的用户使用其资源,而终端也不希望错误地接入了未知的网络;其次是信息保密,无线的环境之下,信息在空中无所不在的传递,任何人均可以收听和发送,不能保证用户传递的信息只被期望的接受者收到而其他人无法获取,因此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密传输是必须采取的手段。

当前全球无线局域网接入安全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

(1)802.11i安全技术

802.11i定义了多种安全模式,前向兼容了问题诸多的WEP(有线等效保护),还定义了对称密码鉴别机制和802.1X与EAP相结合等鉴别机制,支持多种加密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WEP是IEEE 802.11标准最初使用的安全协议。其认证机制是接入点对客户机进行单向认证,采用开放式系统认证与共享式密钥认证算法,认证行为简单,易于伪造。其加密机制是64位WEP流加密算法,静态密钥,安全强度低。

2)WPA IEEE为了缓解来自产业和最终用户的压力,于2002年匆忙推出了IEEE802.11i标准的过渡方案——WPA,这是一种对WEP改进的安全技术,仍然基于RC4算法,有先天的缺陷,在通信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更密钥,变更信息会在接入点与终端之间的数据包中传输,黑客只要监听到足够的数据包,就可以破解。

3)WPA2有预共享密钥和802.1x+EAP两种认证模式,在加密算法的选择上采用了分组加密算法AES,AES具有密钥扩展灵活,性能良好等优势,WPA2相对于WEP和WPA在密码系统的强壮性、密钥管理、数据保护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但WPA2仍然在结构上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如:接入点不是鉴别参与实体,可成为中间人攻击节点、大规模网络部署时安全通道扩展性差等。

(2)WAPI安全技术

虽然IEEE802.11i解决了传统安全体制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当它应用到面向公众的运营级无线局域网中的时候,还存在相当的问题。

而WAPI在认证方面采用了完全针对无线设计的三元鉴别模式,将接入点实质性引入到鉴别过程中,这种方式在无线通信中应用的最大的优势是从理论上屏蔽了中间人攻击和伪造接入点的可能。对于采用WAPI接入的终端来说,只有在得到了鉴别服务器确认了接入点的身份后方才打开数据端口。另一方面的特点是WAPI将数字签名引入到通信鉴别中,进一步强化了无线的安全性,长达256位的数字密钥与有限位数的个人密码相比更不易遗失,安全等级更高。现在,数字签名已经更广泛的应用在了移动互联网和通信的各个领域。

WAPI技术在大型公众运营网络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强化信息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能力,将无线接入的安全风险降至可控范围。

3 我国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安全现状堪

忧,应尽快进行安全防护

由于无线通信特殊的辐射性质,无线空间传播信道的开放性导致多种不安全因素,包括假冒攻击、网络欺骗、信息窃取等,使无线网络的运营和通信信息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防止信息被非法的接受者轻易地截收,并防止对业务的欺诈性接入等。

比较上述几种安全技术,WAPI以其高强度的安全能力及完整的自主创新产业链,成为保障无线局域网基础设施安全的首选技术。

第5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数字营销三巨头协力打造中国领先的整合数字营销平台

在易传媒成功的背后,不得不提到的是其高度专业化的管理层。公开资料显示,易传媒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CEO)闫方军、首席运营官(COO)郑靖伟、首席技术官(CTO)程华奕均来自eBay。在美国,几乎所有做数字媒体的行业人士都认识他们。翻开这三人的履历,他们都曾在不少大型跨国公司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这些经历和专业资质让他们成为了数字媒体营销领域内的专家级人物。

闫方军先生于2007年在硅谷创立了易传媒。在此之前,他曾在中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家出任eBay、飞利浦、朗讯等公司的高级管理职务。郑靖伟先生在加盟易传媒之前,曾任美国Adify公司产品副总裁,有着丰富的网络市场营销经验,对于各种网络广告产品的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郑靖伟先生还曾服务于美国eBay、FedEx联邦快递、Oracle甲骨文等多家跨国公司,并在eBay担任互联网营销产品管理部高级总监,在网络营销、广告运营、公司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程华奕先生在加盟易传媒之前,曾是eBay和PayPal的首席工程师,还曾任职于Motorola、GTE、Nextag等多家跨国公司或创业公司,有着丰富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开发和大型系统运营管理的经验。

高度专业的管理层对于易传媒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使易传媒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迅速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整合数字营销平台。

截至目前,易传媒推动了中国数字广告技术领域的诸多创新:创建了受众导向的最大的品牌广告网络,研发了国际领先的AdManager和Dynamic Audience Segments数字广告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交媒体广告网络,并已经开始向手机应用领域发展。

手机网民大幅增长,

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应运而生

随着移动互联网风潮的来临,手机在继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之后,已经成为消费者感知外部世界的又一新兴渠道。

昨日,易传媒宣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并表示,公司已经在此前大范围进行了布局。“目前我们通过内容定向、地域定向和手机型号定向,实现精准的定位目标受众。”易传媒创始人及CEO闫方军透露,截至今日,易传媒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海量优质移动互联网媒体资源,可覆盖中国超过2亿移动互联网网民。

“三大定向”手段主要指:通过7大精品内容频道,根据目标受众的兴趣和特征,利用相关类型APP和WAP网站全面覆盖受众;定向全国300个城市,锁定特定地域的目标受众,有效实现区域营销;覆盖100余种手机品牌,精确到达使用特定手机的人群。

其中,手机型号定向可以使易传媒根据使用的手机判断受众特性,为品牌主挑选最合适的目标受众,并通过精准定向不同的手机品牌、操作系统和手机型号,全面覆盖中国不同层次手机用户,以及覆盖全中国几乎所有使用iPhone和Android等手机的高端受众。

总结起来说,易传媒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做到无缝整合互联网及移动网络,将易传媒数字平台的展示类广告网络、社交广告网络和视频广告网络等产品及服务全线延伸至移动平台,从而覆盖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品牌提供跨媒体平台的整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第6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安全防护策略

狭义上理解,物联网是指物-物互联的网络,即利用信息感知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FID、GPS、激光扫描装置、红外感应装置等)获取物品数据和信息,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1]。广义上说,物联网不局限于物-物互联,而是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物之间、人-物之间、人-环境之间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充分融合和高效信息交换[2]。物联网的发展和技术更新既带动了经济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存在漏洞、网络攻击、数据安全等亟待解决的多种威胁[3]。因此,本文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与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1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与安全需求

1.1物联网系统架构

物联网一般采用三层架构:由传感器、RFID等采集数据的设备构成感知层;由信息接入、数据汇聚和核心交换等网络设备构成网络层;由数据分析、计算等管理功能抽象的应用层[4]。三层架构实现了物联网从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的完整过程,但其面对的信息安全威胁也与三层架构有着密切关系,下面围绕这三层架构进行分析。

1.2物联网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物联网之所以会面对各种安全威胁,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漏洞,攻击者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和非法入侵,而为了达到攻击目的,攻击者常常借助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等手段[5]。例如攻击者使用僵尸病毒,通过自动化脚本组合出物联网终端节点用户名和密码,从而篡改设备配置,使之成为僵尸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终端节点设备被破解,庞大的僵尸网络逐渐形成。根据物联网三层结构特点,各层常见信息安全威胁如图1所示。

1.3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

根据物联网架构层次特点及威胁来源,信息安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节点安全需求。如图1显示的情况,节点自身易受到各种攻击,譬如物理攻击、恶意注入、篡改假冒等,因而需加强节点防护措施。第二,数据安全需求。数据采集是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攻击者通过窃听、篡改、伪造数据方式进行攻击,所以需对采集的数据加以保护。第三,网络安全服务需求。数据传输是网络层的重要功能,为避免网络拥塞和拒绝服务,故有安全服务需求。第四,轻量高效的安全需求。通常,物联网节点设备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电池电量等有一定限制,不适合运行复杂、能耗高的安全系统,所以轻量化、能耗低、效率高是基本需求。

2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实现

2.1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第一,感知层安全防护策略。感知层包含各类传感器、RFID、摄像头及多种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大小、功能各异,面对的安全威胁也多种多样,故需从硬件、接入、操作系统、应用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硬件安全、接入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未授权获取,防范非法侵入和攻击,保证操作系统升级更新过程安全可控,应用软件行为受到监控。第二,网络层安全防护策略。物联网采用无线局域网、窄带物联网络、蜂窝移动网络、无线自组网络等多种接入技术,面对的安全威胁也复杂多样,需从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传输加密操作、网络通信安全感知等方面进行加强,包括引入身份认证机制、强化终端数据完整性保护、禁止明文传输(即加密处理)、跟踪监控通信网络行为等策略。第三,应用层安全防护策略。物联网内会产生海量数据,配置大量服务资源,为避免攻克一点而全网崩溃的局面的出现,应采用去中心管理系统,即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同时配置系统加固、漏洞检测、安全审计等功能,强化安全防护能力。对于采用云计算的应用,为防范各种攻击行为,可采取设置安全基线、自动检测、不定期扫描漏洞和系统更新、数据统计分析、安装防病毒软件等策略,并采取业务分级保护措施。

2.2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框架

结合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构建应用于多种场景、不同构架层次的防护框架,如图2所示。感知层安全防护的重点是保护终端设备安全,为此根据防护策略需采取多种防护技术,防御攻击者借助僵尸病毒发起攻击是关键环节。网络层安全防护的重心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其中核心是保障通信的安全,保护通信可采取通信加密和认证的方式。应用层安全防护的重点是保护通信服务器安全,为此可采取异常流量监测和通信协议深度包检测的方式,发现异常及时报警,以防范攻击规模扩大。

2.3物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

2.3.1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感知层内分布着大量节点终端设备,攻击者主要通过端口扫描和暴力破解方式进行攻击,为实现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可从加强端口扫描检测和暴力破解检测做起。检测端口扫描可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其原理是对节点终端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攻击信息,识别攻击行为,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入侵行为,有则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攻击扩大。确定入侵行为后向防火墙报警,防火墙实时阻断端口扫描数据包。防御暴力破解攻击可利用防火墙工具,通过限制相关服务的登录次数来防御,因为暴力破解需通过大量尝试获得正确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设置登录失败次数的阈值(例如3次),防火墙就会自动屏蔽攻击者的IP地址。为避免合法用户因输入错误而被防火墙屏蔽,可采取设置白名单的措施。

2.3.2网络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网络层信息安全防护可采取通信加密和身份认证策略。现代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之分,前者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后者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解密快速,但用户数量过多时密钥管理负担重,AES、DES或3DES是典型的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复杂,安全性高,但相对对称加密算法来说加解密速度比较慢,RSA是典型的非对称加密算法。身份认证策略也是基于密码学理论实现的,主要基于数字证书或公钥、身份标识认证,例如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由发证机构(CA)用私钥对身份信息(用户名、公钥)、证书机构名称、证书有效期进行数字签名,再加上用户身份信息就形成了数字证书。

2.3.3应用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实现应用层信息安全防护主要是检测深度包和监测异常流量。深度包检测是对通信协议进行解析和访问控制,拒绝不符合通信协议及特征异常的数据包。监测通信流量的通信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包,即报警处理。

第7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诺基亚N96

在外形设计上N96融合了N95的双向滑盖设计和N81的整体造型。滑盖向上滑动时可露出数字键盘,而往下滑会露出多媒体快捷键。另外,在引进来自N81的导航键及Navi按键设计的同时,诺基亚N96在玩N-Gage游戏的时候,还可将多媒体快捷键作为游戏键,让用户尽情享受游戏体验。而2.8英寸超大QVGA分辨率1600万TFT液晶屏幕,则为钟爱视频的用户提供了足够震撼眼球的视觉享受。

根据诺基亚官方安排,该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发售。预计售价550欧元,折合人民币5700元左右。

编辑点评:毫无疑问,最让N96备受关注的是其具备强大的视频播放功能和支持DVB-H移动电视接收功能。不仅能够在手机上播放包括MPEG-4、WMV和Flash等常见的视频格式视频画,而且还可在手机上接收DVB-H移动电视节目。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是机身背后的电视支架。

联想TD800

TD800是联想第一款支持TD-SCDMA/GSM的双模手机,支持自动漫游、自动切换。该型号提供典型的3G业务,如视频通话,流媒体,高速的网络下载等,还拥有主流的多媒体功能。内置130万像素旋转摄像头,主流的多媒体功能MP3/MP4。支持典型3G业务:可视电话,流媒体,高速下载等。

编辑点评:入围首批中移动招标之后,TD800成为第一批在巴塞罗那展出的TD手机之一,还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批上市的TD手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TD手机也是我们在2008年的一大期待。

三星SGH-U900Soul

作为三星今年在Ultra超薄系列的第一款重量级产品,U900Soul在整体设计上不仅延续了Ultra系列的轻薄滑盖设计,而且还加上了当前流行的金属风格,结合来自同门家族中的三星E958之上的“双屏触控”操作模式,在操作和使用上更具个性特色。

500万像素摄像头同样具备相当不俗的表现。不仅支持自动聚焦,而且还加入了三星G808手机之上的脸部识别、影像防抖以及WDR宽广影像动态范围技术,可获得更清晰自然的照片效果。在拥有超大机身内存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micro-SDHC存储卡扩展到最大4GB的容量。

无线网络方面,该机支持GSM900/1800/1900MHz及WCDMA/HSDPA技术,可提供最高7.2Mbps的网络下载速度,并内置Google搜索和GoogleMail功能,支持蓝牙和USB2.0接口,能够在手机上浏览Office办公文档和支持电子邮件收发和Java应用扩展等功能。

编辑点评:由于属于Ultra超薄系列产品。因此三星同样在该机的超薄设计上花费了心思,手机所拥有的12.9毫米纤薄机身虽然不能说是惊世骇俗,但至少在目前的500万像素滑盖手机中还是无出其右。师出同门,三星U900Soul可以看成是G608和E958的混合体,其特色在于其手机导航键的部分采用了OLED触摸屏设计,手机可在不同功能模式下提供相应的功能图标,让用户能够以更简便和直观的方式操控各种功能。

索尼爱立信X1

应该说这是索尼爱立信的里程碑式产品,而作为该机的主要特色之一,索尼爱立信XperiaX1所使用的3.0英寸液晶屏幕,不仅支持800×480像素的超高分辨率,而且还提供了独特的XperiaPanel触摸操作模式。此外,该机还在导航键的设计上引进了Opticaljoysticknavigation光学摇杆操控模式,结合侧滑开启的标准QWETY键盘,XperiaX1可提供近乎完美的掌上操控模式。

无线网络功能方面,X1不仅支持GSM850/900/1800/1900MHz及GPRS/EDGE网络和WLAN无线局域网功能,而且还提供了对UMTS/HSDPA/HSUPA850/900/1700/1900/2100MHz网络的支持,可获得最高7.2Mbps下载速率和2Mbps的上行速率。

编辑点评:根据介绍,这是索尼爱立信与微软合作的技术,仅为索尼爱立信手机XPERIA系列中独家使用。其特色是用户用手指可在屏幕任意点划,并可随意改变菜单的图案和显示方式以及操控不同功能。对比以往WindowsMobile产品不仅在操作界面上更赏心悦目,而且在操作体验上也提供了更新奇的体验。可以说,对X1的期待不只是一点点。

黑莓8800

在本届MobileWorldCongress大会上,来自加拿大的RIM公司并没有任何新款的BlackBerry智能手机,而是展示了更多旗下的产品如8130、8300系列和8800系列。其中受到关注相对较多的是8800系列产品。

8800在外观设计上虽然整体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不过机身线条显得更为硬朗笔挺,别有一番风味。机身采用高抛光的设计,非常华丽,并拥有全新的四向滚动的轨迹球,具有荧光效果,而且还配备了35键QWERTY键盘,发邮件或短信还是相当方便的。

第8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微网;虚拟阻抗;下垂控制;并联系统

0引言

下垂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控制方法。当逆变器输出阻抗呈感性时,逆变器输出的频率和幅值同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呈下垂特性,从而实现均流控制。文献[1]中表示因为只需要检测自身的功率,避免了DG单位之间的通信关系,并联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文献[2]中的下垂控制采用P-f和Q-V控制实现传统发电机之间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但文献[3]表明下垂控制的前提是线路阻抗呈纯感性或纯阻性,然而,文献[4]指出在低电压微电网中线路电阻通常大于其电抗,导致了微电源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配不均。为了使逆变器输出阻抗呈感性,本文采用 “虚拟阻抗”的控制方法实现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分。

1下垂控制基本原理分析

三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工作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逆变器1根据输出电压及电流计算本模块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然后对频率给定及幅值给定进行调节,最后通过电压电流闭环控制,实现下垂并联控制。

图2为两台逆变器并联等效电路,图中 ,I01,I02为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幅值,I0为流经负载的电流。U为公共母线处电压,Z1,Z2为线路阻抗,Z0为逆变器负载阻抗。逆变器输出电流

从公式(4)和公式(5)中可以看出,有功功率P和相位 、无功功率Q和幅值E之间是呈对应关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有功功率调节相位、无功功率调节幅值实现逆变器并联。这就是下垂并联控制的基本原理,其下垂控制方

(9)

因此当线路阻抗发生变化时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已无法实现功率的均分,因此需要引入虚拟阻抗这一概念。

2 虚拟阻抗的基本原理

图3为虚拟阻抗的闭环控制框图,其原理为通过功率控制计算输出功率P和Q经下垂控制得到参考电压Uoref,然后计算输出电流Io在虚拟阻抗上的压降,然后用参考电压Uoref减去虚拟阻抗的压降即为输出参考电压U*。

其中ZD(S)是未加虚拟阻抗时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在式(12)中如果足够大那么系统等效输出阻抗将会呈感性,由此可见加入虚拟阻抗的双闭环控制能满足下垂控制的条件。

3仿真分析

为验证虚拟阻抗的有效性,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两台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如图4-7所示。在0 - 0.2 s时逆变器1单独为负载供电,0.2 - 0.4 s时为两台逆变器共同为负载供电。其中图4、图5为采用传统的下垂并联控制得到的结果,由波形可以看出,当线路阻抗不平衡时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不能被精确均分。而图6、图7采用虚拟阻抗法得到的仿真结果,加入虚拟阻抗使逆变器输出阻抗呈感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采用虚拟阻抗法的无互联线下垂并联控制方法时,能很好地实现逆变器之间的均流,并且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能被很好地均分,解决微网并联系统传统下垂控制的这一缺陷。

4结论

本文分析了传统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其局限性,并通过采用虚拟阻抗的控制方法将其等效输出阻抗设计成为感性从而实现幅值、频率与有功和无功之间的解耦,以达到功率均分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功率均分和个逆变器之间的均流,且不受线路阻抗不平衡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津.基于网络控制及功率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阚加荣,谢少军,吴云亚.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1):41-45.

第9篇:无线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评价;沟通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信息意识越来越强。校讯通、网上家访、微信、QQ、教育信息平台等逐步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如何有效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的有利环境,开辟网络环境下的家校沟通新通道,构建家校联系的新格局,以提高家校联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呢?

一、“班级优化大师”――让评价看得见

“班级优化大师”利用中小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爱玩游戏的心理,用可爱的卡通头像来代表每个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时间,老师都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评价项目随时对学生进行加减分的评价记录,帮助老师创造“高效、有序、欢乐的课堂”。当老师在课堂上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时,伴随着有趣的音效,当时就会看到得分情况和头像随着分值变化自己虚拟装备的更新情况;同时从随时收起和打开的悬浮光荣榜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学生每天下课都会盯着自己的小卡通头像,想着怎样提高它的分数。在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的同时使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当家长在手机端下载安装该软件后,就会同步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情况,瞬时收到该评价信息,这样就非常快捷地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知道孩子在哪节课中的哪些方面受到了老师评价。每周,老师还会将周光荣榜分享发送到班级圈或微信群,让所有家长看到本周受表扬的各类孩子以及表扬项目和得分。当学生在一个学段回去后就会将再次将信息反馈给孩子,再次进行表扬激励,无形中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沟通的话题,促进心灵与情感的交融和加深。当他们得到家长的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后,必定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动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后劲。

二、“QQ十五分”――让沟通无距离

初入校的学生,由于环境的不适应,部分学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别人交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学生更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进行交流,逐渐产生的代沟会让他们P闭心门,回到家里也逐渐变得无话可说。此时,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就一定要特别关注到这一点,及时开辟渠道让学生进行与父母或同伴间的交流。

首先,我们和信息技术老师商议好,在微信群或班级优化大师里给家长提前发送消息或公告,告诉他们某一天的某个时段学生将登陆QQ和他们聊天,请他们安排好时间,做好准备。在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最后十五分钟,让全班学生登录QQ和父母聊天。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写字慢,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直接和父母视频或语音,听得最多的是父母无数次的询问和叮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学生也时不时地关切地询问着家里人的情况,让父母放心。下课时间转眼即到,此时,就会听到的抱怨“十五分钟的时间太短了”,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迫切地想家、想父母,想和亲人交流啊;而从学生只言片语的“关心家人,让家长放心”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逐渐懂事和长大的变化。

三、微信――让交流随时化

“好关系就像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封闭的耳朵,使心灵的交流更加畅通”。这里的好关系不仅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学生与家长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许有人会纳闷,前面就提到了寄宿制学生不让带手机,如何实现和家长的微信随时化沟通呢?是的,此前提就是老师和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当师生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时,学生有了困难和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想到并求助于老师。

显然,每周一次的“QQ十五分”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特别是当一些随时发生的情况,以及针对个别特殊学生,我们就得灵活采取特别的方法。于是,微信就及时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及时弥补了因交流时间不足的困惑。每个学段十天,除返校的第一天和离校的最后一天外还有八天。我将班里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五至六人。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可以由一个小组的学生选择利用老师的手机在里和家长聊天。每人四分钟。为了不使学生失望,老师都会提前在微信群里@全体家长,并微信交流安排表拍照上传至群里。

那么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是方便了。微信上可以随时进行语音或文字交流,增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密切了关系,使老师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

四、“特色班级圈”――让活动公开化

为了让家长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班级活动动态,我们还利用“畅言教学通班级圈”、家长微信群、QQ群以及QQ空间等班级空间,及时将学生的早操、就餐、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晚自习以及就寝等各个方面及时拍照或以小视频形式上传到班级这些平台。当然,这么多的平台仅靠班主任老师根本不可能全部兼顾,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和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协调分工,还可以安排个别鼎力支持工作的家长,请其协助或负责平台消息的转发和班级空间的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