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孩子说话晚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说话晚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语言发展迟缓有哪几种可能

一般来说,语言发展迟缓可能表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1、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一般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可能要到二三岁才开始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到了四五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民间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孩子先会走路,那么说话就晚;而先学会说话的,学会走路则要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父母最好还是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做一些检查。

2、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里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3~5岁这一年龄段,掌握的词汇量是呈几何数增加的。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四五个词,且需要很大的努力。

3、语言发展的程度比正常儿童的水平要低,常出现各种错误。一些专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语言发展迟缓现象,比如:

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令人费解;只说一个音,如语首音或语尾音;说话有前后颠倒、混淆或省略的现象;

词汇少、说话很幼稚,没有组织,没有头绪;

常常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语如用"汪汪"代替"狗",用"喵喵"代替"猫"等;

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不连贯,只有单字,不成句子;

从某一时候开始不再开始学习说话;发音含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说话不合语法,没有助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

没有时间概念,无法区分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等。

当然,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展迟缓还必须结合其生理年龄,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即使存在上述一些语言症状,父母也不要盲目地认定他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最好送他到专门机构进行检查。

通常,语言发展迟缓是伴随其他问题出现的,如颅脑损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或聋、情绪困扰及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的运动机能障碍等,因此,在检查时,应尽量确定造成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因为原因不同,语言干预的措施也不同。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语言发展迟缓,家长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造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虽然针对不同原因语言干预的措施有所不同,但有些原则却是相同的。

不管是哪类原因造成,父母都应该牢记:你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最好的老师。因为你们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与儿童相处,给予可模仿的语言对象,而且你们也是孩子最亲的人,只有你们才能给予孩子充分战胜困难的信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孩子通过努力是有可能追赶上同龄正常儿童的。

每天固定时间训练孩子说话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年轻父母:

1、随时随地要有耐心地与孩子说话,不管自己有多忙;话题尽量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或兴趣相结合,尽量与孩子谈生活中、身边能见到的事情。

2、每天,尽量抽时间给孩子念童话故事,当然需要选择孩子喜欢的童话或故事,对于孩子要求反复讲相同的童话与故事,则应尽量地满足。

3、每天最好有固定的时间训练孩子说话,尽量选择气氛较轻松的时间,以免孩子太紧张,每次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应每天都坚持。

4、不断地扩展儿童的生活范围或经验,可以常常带他去各种公共场所,以增加他的感官经验,孩子没见过的东西是很难理解的,更不用说让他说出来。

5、应仔细倾听儿童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不耐烦,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需要鼓足勇气才会说话,因此,不管孩子说什么,怎么难以理解,父母却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仔细地倾听。

6、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孩子有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家长可教给孩子一些实际的交往技巧。

7、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尽量少用手势或表情,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或观点。

8、因情绪困扰所造成的语言发展迟缓,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儿童的语言。

另外,如果孩子总是由电脑、网络、电视等陪伴成长,也极有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因为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今天宝宝上学堂

伊言

李老师退休后恰逢女儿生孩子,忙忙碌碌了一阵,宝宝也差不多快三个月了。宝宝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每天早晨6点半醒来,吃过奶再睡2个小时后,就要大人和她玩,中午11点半吃过奶又可以睡上两三个小时,下午吃过奶、洗过澡后,宝宝还可以乖乖地睡上近两个小时,因此,尽管女儿已经上班,李老师一个人带宝宝并不觉得忙碌和劳累。

作为中学教师的李老师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但一直面对大孩子的她深感自己缺少寓教于乐、训练宝宝的方法,上午的两个小时白白浪费了。

一天,李老师照例抱着小外孙到小区绿地晒太阳,迎面碰上邻居保姆抱着宝宝外出,说是带宝宝上学去。"这么小的宝宝也可以上学?"李老师非常诧异,当天晚上李老师特地来到邻居家打听究竟。

邻居宝宝的妈妈详细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上海市立幼儿园新开设了一个"宝宝学堂":东方摇篮--亲子活动中心,专门吸收3个月到3岁的"宝宝学生",活动中心为宝宝的智力、体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开办了许多课程,老师也想了很多适合不同年龄宝宝的游戏。

如涂鸦实验,让宝宝自己动手操纵颜料,随意创作,培养宝宝对色彩、线条的兴趣。

感觉统合,有主被动操、动作发育训练等等,还可教小宝宝的家长为宝宝做抚触操。

操作室,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宝宝自己边动手边游戏边学习,促进宝宝的触觉、视觉、嗅觉等感官认知的发育。

双语室,有中、英文的学习,母语:给予宝宝视、听、说的刺激,让宝宝有个良好、规范的母语学习环境;英语:每次15分钟,由外籍老师以娃娃的口气用英语和宝宝说话、做游戏,使宝宝对英语有语感、不陌生。

体态律动,通过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宝宝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亲子活动中心按宝宝的不同年龄、月龄设不同的班和不同的课程,还对每个去上课的宝宝建立个案,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学习情况、性格、气质等发展状况作测试、评估,还专门配备了儿科医生,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喂养知识。

第2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我女儿5个多月起就能“咿咿呀呀”地发“妈妈”的音,6个月后发音更清楚了。现在她快7个月了,很喜欢听我念儿歌,每次都很注意地盯着我的嘴。怎样引导这么大的宝宝学说话?

A:七八个月的孩子对语言很敏感,这时正是婴儿开始模仿学习语言的时期。你可以多和她做语言游戏。和她说话、念歌谣,都是适合这个年龄的活动形式。平时多带她接触周围的人和物,增加她的见识,这样才能“言之有物”;当宝宝关注一个物品或一项活动时,你可以适时地告诉她这个物品的名称或描述活动的特点;也可以用语言辅助其他手段来引导宝宝的注意,这样她就会逐渐意识到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沟通手段。

不必刻意纠正发音

Q 我的宝宝1岁。8个月时偶尔会叫“妈妈”,10个月开始会叫“爸爸”。但现在看见谁¬一律都叫“阿姨”或“啊呀”,就连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也用“阿姨”表示。这是怎么回事?

A:孩子1岁前叫“爸爸”、“妈妈”是无意识的。当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时,不一定就能用“爸爸”、“妈妈”这些音来称呼人。他把什么都叫“阿姨”,是因为他这时发音能力还很不完善。只要孩子的理解能力没问题,就不必担心。孩子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难免会犯语言“错误”,父母不必刻意去纠正,否则会打击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

不说出来并非不理解

Q 我的孩子19个月了,还只会说“爸爸“、“妈妈”、“奶奶”等几个有限的词,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否有必要去医院检查?

A:19个月只会说“爸爸”、“妈妈”、“奶奶”确实有点晚,但不一定不正常。儿童的语言发展的模式会有差别。有的孩子很早就会说话,而有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虽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很晚,这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儿童会有语言发展异常,表现为语言理解、社会交往、情感表达上的一系列滞后。如果只是说话晚而没有其他方面问题,就不必太担心。个别孩子两岁以后才开始学说话也是正常的。如果其他方面也有些落后,则需要到心理咨询机构或医院的精神科去咨询和测查。

找找听力等原因

Q 我的宝宝3岁4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去过几家医院检查,有的说没事,只是语言发育迟缓,有的说有轻度孤独症。每次都作各种测试,但都提不出有效的治疗办法。究竟该怎样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呢?

A:首先要看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否正常,其次看他的社会交往和情绪发展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就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如果是智力落后,就要针对智力发展进行训练;如果是人际交流或情绪发展存在问题,就有可能是孤独症。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孤独症需要到专业机构接受专门的人际训练和语言训练,父母很难独自完成。

另外可以分析一下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比如听力是否正常?是否完全不关注外界?如果不存在这些问题,应该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兴趣可能在别处

Q 我儿子2岁左右才开始说话,现在2岁3个月吐字还不清楚,常常把“月亮”说成“酿”,“饮料”说成“尿”等等。好多词只说一个字,别人很难理解他的意思。有时教他说话,他心不在焉的;有时教过的词,过一段时间就忘了。除了说话,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很好。请问怎样教他学说话?

A:儿童语言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两岁多的孩子口齿不清,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男孩子中比较普遍。有些孩子兴趣可能是在动作、操作活动上,对语言或人际交流不是很感兴趣,这也会使得他语言学习或语言发展上不尽如人意。只要孩子的智力发展、与人交流没有问题,语言发展上的暂时落后不必担心,一般到四五岁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明显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刻意教他学说话,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语言发展。父母可以通过重复、扩展孩子的话,让他知道怎样表达更恰当;经常谈论

他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给他念儿歌或做其他语言游戏,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有点口吃不必过度关注

Q 我女儿2岁4个月。从两岁开始有点口吃,说某个字时憋得小脸通红。这种情况正常吗?要不要干预?一般这种现象会持续多久?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调整?

A:两岁多的孩子语言发展水平还很低,由于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说话会磕磕巴巴的,这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发展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持续几个月,长的可能达一两年。父母一定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口吃现象,要耐心地倾听、等待孩子的成熟成长。随着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口吃自然会消失。

有的孩子说话时有紧张畏惧心理,思维被阻塞,从而导致口吃。如果父母经常批评、纠正孩子所说的话,更容易加剧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容易将暂时性的口吃转变成顽固性的口吃缺陷。所以最好顺其自然。多肯定和欣赏孩子,有助于增长他的自信心,可间接缓解口吃现象。

母语和英语不会混淆

Q 我家小宝2岁,吐字清晰,口齿伶俐,会说简单的儿歌了。我可以教她学英语了吗?是否应从字母入手?会不会和母语弄混了?我现在除了给她念儿歌、讲故事,还应做些什么?

A:2岁多的孩子可以学英语了,但不要从字母入手。可以让她听听英语儿歌,念念歌谣,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她对英语语音的感觉和对英语的兴趣。学外语是对孩子母语环境的补充,一般不会和汉语学习相混淆。但不要过早进行书面语言学习,比如认字母、拼写单词都是不必要的。

在母语发展方面,要多和她进行语言交流。平时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园回来后,可以鼓励她讲述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她描述事物,给她提供丰富的词汇或语句结构。还可以让她看一些婴儿读物,培养她对书本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意识。

对脏话冷处理

第3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发音时一些字或词读音不准的现象。功能性构音障碍(简称FAD)又称为发育性语音不清或发育性发音障碍。国外报道FAD的发病率为1 O%左右,我国报道4~6岁儿童FAD的发病率为2.14%。

语言是人们思维、交流的工具,这些儿童因发音不清楚让人听不懂,而不爱说话。家长往往认为这不过是儿童性格内向,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

儿童的语音不清不仅影响口语表达,造成交往困难,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内向性格,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语言发展,长期的吐字不清还会影响儿童发音器官的发育。学龄儿童还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成年后就业率较低。

多数家长苦于救治无门,往往费尽周折依然无济于事。

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

2-3岁是幼儿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口齿伶俐。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则进入书面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孩子一般从8~9个月开始呀呀学语,1岁就能掌握900~1000个字词,发展迅速。此期应与其勤对话,教其识字,以增强背诵能力、对话能力,为人学做好准备。

孩子的语言发育一般要经过发音-理解-表达这三个基本阶段。

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落地哭”是新生儿的第一个行为,婴儿会用哭声表示饥饿和疼痛;约从第五周起,乳儿开始发出一些非哭叫的声音有a、o、u、e等,随后出现h、k、p、m等。这些声音都是反射性发出的,对于乳儿来说不具备信号意义。

呀呀语阶段(4~8个月)

2~4个月时会咿咿呀呀的发出一些喉音,6~7个月时会发出单字的唇音,8个月时能发出双字重音如“爸爸”、“妈妈”。这是孩子无意识的发音阶段,说明孩子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当孩子长到半岁时已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在爸爸妈妈呼唤时,孩子会有愉悦的表示,这说明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

学话萌芽阶段(9个月~1岁)

大致从第9个月开始,孩子会明显地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会常变换,这段时间近似词的声音增多。幼儿大约10个月左右开始能模仿发音,如ba、ma、da等,这已是学话的萌芽状态。幼儿在语言发生阶段是先听懂词,后说出词。当孩子满一岁时,才会有意识地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等。

幼儿期语言的发展(1岁后)

一岁半时能说出2-3个字的词组,会用代词你、我等。不但能认识和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而且能指认并说出家庭主要成员的称谓。当孩子满2岁时,能指出简单的人、物名和图片,而到3岁时能指认许多的物品名,并说出2~3个字组成的短句,会唱歌谣,会用形容词、副词等。4~5岁的孩子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了,能用流利的语句讲述完整的故事。以上说明了孩子语言的发育过程,先要经过语言的理解阶段,再发展成语言的表达阶段。

关键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旦错过关键期,语言发展就失去了最佳时期,甚至将来都可能难以弥补,遗憾终身。如果孩子的语言功能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儿童,如1岁多的孩子还不会叫“爸爸”、“妈妈”,3岁后的孩子还吐字不清时,就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需要进行观察和注意了。父母也可以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矫正,不要错失良机。

4岁以后发音不清应就医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说话晚、娇气、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等状况长大后会自然转好。说话早晚和好坏,家长自己很难判断,若有疑问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发现小孩在3岁后还吐字不清晰,就要做耳鼻喉的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如果这一切都没有问题,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良好的语言习惯。小孩“大舌头”多数因为构音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或是还没有养成发音动作和方法。

除了卷舌音zh、ch、sh等发展较慢外,大多数三岁半到四岁的儿童应说得清楚大部分语音。所以,孩子在三岁半以前,说话有语音不清楚的现象时,如一个2岁的孩子把“姥姥”说成“脑脑”(方言除外),可先观察;如果一个4岁多的孩子仍有口齿不清现象,甚至一个已经上学的孩子仍说不清“哥、了、鸡、七、西”等音,那就有问题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原因,对症治疗。

孩子吐字不清的预防和训练

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

2-3岁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这时婴儿对人的声音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对语音敏感,且学很快。父母要给予示范和讲解,教给正确而清晰的发声。

首先,父母要口齿清晰、亲切而通俗地和孩子说话。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你要特别注意自己发音的正确性。和孩子讲话要比较慢、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语言生动形象,尽量让他理解自己的意思。

当孩子使用不完整的语句时,你要有意识地用完整的句子帮他重复,最好让他再表述一次。比如,孩子管小狗叫“汪汪”,看到小狗跑过来,会指着小狗说“汪汪,汪汪”,你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充满童趣而一笑了之。此时,你要用完整的语法来引导他:“哦,小狗跑过来了。”

一般翘舌音比较难发,对这些孩子容易念错的音,你不妨多多示范和讲解,告诉他发音的要点,同时示范时速度要慢,口型要夸张,必要时多重复几次,以便他能够看清楚、听明白。如果孩子个别音发不准,父母也不用着急,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次,能给孩子多听一些儿童教学录音。让孩子每天多接触清晰准确的发音,科学又合理的发音速度,这样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减少压力,多多鼓励

当孩子口齿不清时,你肯定会很着急,但不要强迫孩子开口说话,不要给予压力,尤其不要指责、嘲笑,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可以耐心倾听。可用“点头”或“嗯”、“是”等表示你接受了对方的内容,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以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讲。在交谈中要观察患者的表情,高兴还是疲劳,这也是沟通效果的一种反馈。

多多鼓励孩子,使他知道你不会因为他吐字不清就不爱他了。

父母也可以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使孩子有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就会闷闷不乐,没有说话的兴趣。父母可以用亲切、温柔的目光和孩子交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微笑着和孩子说话。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模仿不同的声音说话。

国外幼儿园教材中介绍一种训练儿童说话的办法,叫做“你能像我一样改变你的声音吗?”教师用8种声音说:“我

的名字叫xx”这句话,说完一句让孩子模仿一句。这8种发音是:用温和的耳语说、粗嗓门说、细嗓门说、快速说、慢速说、闭嘴说、张嘴说、捏着鼻子说。

当孩子发声不准时,要及时纠正。次数多了,孩子也就记住了。孩子说话发音不清,大多是因为在学说话时父母没有注意纠正而习惯的。

呼吸训练

呼吸是发音的动力,而且必须形成一定的声门压力才能有理想的发音。呼吸引导气流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如吹乒乓球、吹吸管、吹喇叭、吹哨子、吹奏乐器、吹蜡烛、吹气球、吹纸张等都可以用来集中和引导气流。如用一张中心有洞或靶心的纸,用手拿着接近患儿嘴唇,让他通过发“u”的声音去吹洞或靶心,当患儿持续发音时,把纸慢慢移向远处,一方面可以引导气流,另一方面可以训练患者延长呼气。

进行发音器官协调性训练

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节奏训练。

舌唇运动训练:通过构音器官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患者都存在舌唇的运动不良,它们的运动不良会使所发的音歪曲、被置换或难以理解,所以要训练患者唇的张开、闭合、前突、回缩。

口脸部功能训练:口腔运动功能问题会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因此临床上要改善口腔协调运动,如吹泡泡、喇叭、模仿动物叫、口腔快速轮替运动。另外,做一些锻炼舌头的灵活度和肌力的小游戏,如将蜂蜜涂在他嘴唇的,鼓励他用舌头把嘴唇周围的蜂蜜舔干净,让他的舌头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加舌头的灵活度,有助于他说话时能将舌头放到准确的位置,也有助于他在语速快时保持发音清楚。

改善食物硬度:由软到硬,同时刺激舌、牙龈、硬腭。按压或弹击儿童的面颊、下颌、唇部。孩子开始长牙后,一些适度的需要咀嚼的食物,不只是营养的补充,更是脸颊上小肌肉和上、下颚的咬合能力的练习,这也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发音。

有些家长喜欢将所有的食物放在一起熬成粥喂孩子。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缺乏口腔的咀嚼运动,孩子学说话时口型会不准确,舌头和上、下颚运动不协调。造成口齿不清。适当给他吃些玉米、干果之类的“硬东西”,教他吃东西时牙齿要派用场,要把食物嚼碎了才能吞下肚子。

在趣味游戏中进行语音训练

在娱乐游戏中训练儿童的语音,既好玩有趣又学得快。当孩子无法正确地说出某些语音时,家长可与语言治疗师配合,设计一系列孩子喜欢的游戏,让孩子在听、模仿以及学习中去体验正确构音的技巧。最好结合孩子喜爱的内容丰富的游戏,寓教于乐,如念儿歌、唱歌、看图说话、绕口令等来练习,因为单调无味的发音训练会让孩子厌倦。这些游戏我们称为构音游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每次只教一个音,直到孩子完全学会该音。再开始另一个音的矫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正确音。准备“t”音的图片十张(如兔子的兔、头发的头、脚踏车的踏),再加上其它图片十张,由妈妈念出图片内容,要求孩子每听到“t”音的图片时,就在盆子里放一颗弹珠,直到孩子听到所有的“t”音图片时都做对为止。

第二步,语音听辨力的训练。这步是要帮孩子分辨正确音与错误音,让孩子听到的音应包括正确音和错误音两种。利用上述图片,由妈妈分别用正确音和模仿孩子错误发音来念图片内容,并给孩子一个铃,要求孩子每听到妈妈发出错误发音时,就摇一下铃。当孩子可分辨正确音与不正确音时,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步,把“音”说对。当孩子能正确地分辨语音后,他就会试着去发音,这时,应协助孩子看他的舌头、唇齿所摆的位置。告诉孩子:“注意看t是要把舌头放在牙齿中间,让空气跑出来,不要像以前那样舌头没伸出来,就变成c了,先看妈妈做一遍”。如孩子可正确发出单音,就可进行下一步了。

第四步,让孩子在“词汇”和“短句”中使用正确语音。当孩子可发出正确单音后,就可帮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加入“词汇”中,拓展成“短句”。将“t”音图片夹入回纹针,再给孩子一根绑有磁铁的小木棒,就可玩钓“鱼”游戏。先由孩子钓起一条鱼,取下图片并说出图片内容,这时必须把音说对,若没说对,就将“鱼”放回盆中;换妈妈钓,妈妈有时可故意将“t”音说错,让孩子指正,最后看谁钓的多。

第五步:在日常生活中把话说对。许多孩子可以很快地学会正确语音,但在日常对话中仍用错误的发音,因此,协助孩子将正确语音固定,是很重要也很耗时间的。

第4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志勇和妻子秋月上个月才刚刚托朋友买了一套清盘房,所以就商量着晚几年再要孩子,等经济基础再打牢靠些。可计划不如变化,才过几天,秋月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下两人都愣了,房子、孩子怎么一下子说来就来了。

十个月后,女儿在志勇或喜或忧的心情中来到了这个世界。从女儿出生那天起,志勇脸上的愁眉就没展开过,不想吃饭,也不愿意说话,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秋月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劝他不要太担心,可他竟气愤地对秋月说:“你当然不担心了,孩子一生,你就躺在家里什么也不管,而我呢,我得拼命工作赚钱供楼养家!”面对志勇的指责,秋月觉得很委屈。一气之下,她干脆就不理志勇,一心一意地照顾起女儿来。夫妻俩的关系开始越闹越僵。

秋月委屈地打电话给朋友小雪述苦,小雪告诉她,志勇是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惊异的秋月第二天就抱着孩子到了一家心理诊所进行咨询。没想到,专家一听完她的描述就确定地告诉他,这确实是男性产后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专家告诉秋月,如果男性不幸患上产后抑郁症,就会表现为终日困扰不堪,精神恍惚,食欲减退等症状。导致男性产生产后抑郁症的症结完全出在精神压力上。这种压力解决不好的话,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男性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一般有三个:一是突然得到一个小孩,难免会有一些精神负担;二是丈夫同样会因为照顾孩子而感到疲劳;三是女性产后或多或少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淡薄了对丈夫的关心,而引起了丈夫的不满。

“那该怎么办呀?”秋月抱着孩子急得眼泪都下来了。

第5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昨天诗诗放学回家,闷闷不乐,和往常判若两人,没有大讲班上的新闻而是心事重重,。爸爸、妈妈试探着问了几次,不回答。晚饭吃的很少,饭后,妈妈和她一起读书并写读书笔记,孩子却要急着练生字,读书笔记上的字写的很潦草,看着往日的小喜鹊一下变成了霜打的茄子又不说原因,爸爸、妈妈又气又恼,一向善于用引导教育方法的妈妈耐着性子教她重写,只是说话的语气有些重,这时,孩子竟呜呜地大哭起来,好像满腹的委屈,妈妈急了,一定让她说出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哭了半天才抽噎着说:“我学习不好了,崔老师不喜欢我了,你也不喜欢我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把妈妈说懵了,再三追问,才知道:“老师今天听写生字,我没复习,怕得不了100分, 就说听写本落家了,老师让我写在一张纸上,下课老师批改时,问我怎么没写全,我慌说上课找本子了时间不够用,老师就让我在黑板上写,我有几个字没写出来,有几个同学围在我身边用手指在黑板上写,好像在气我。下午老师宣布我得85分,放学时,我跟老师说再见,她没理我,笑眯眯的跟其他同学再见,崔老师不喜欢我了,……。我学习不好你也不喜欢我了,对我说话这么凶……”

    “你得85分老师批评你了?”

    “ 没有。”

    “那为什么说老师不喜欢你了?”

    “放学时我跟老师说再见时,老师没理我。”

    “老师在干什么?”

    “跟其他小朋友再见。”

    “老师看见你跟她说再见了吗?”

    “不知道, 每天她都对我笑着说再见的, 今天没理我,瞅着别的小朋友说再见了。”

    妈妈耐心对孩子说 :那么多学生放学走到校门口一起跟老师说再见,老师不能每个都看一眼,你今天考的不好就觉得自己犯了错误,因为你这样想,所以你特别注意老师对你的态度、表情,如果你今天仍然得一百分,老师没瞅见你,不和你说再见你也不会在意了……

    孩子对**的话半信半疑,并和妈妈打赌看第二天换个心情去看老师。

    接着诗诗妈妈告诉我:诗诗今天放学回来可高兴了,说老师笑眯眯的对她说‘明天见’,还摸了摸她的头呢。

    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今天放学时诗诗站校门口等同学走了,留在最后跟我说再见,我当时还以为她有什么事要对我说呢,原来她在试探我呀。

    我清楚的记得昨天她在黑板上听写不会时那有些尴尬的表情,当时想到她是学习委员,怕她自尊心受不了,还特意搂过来轻轻地拍了一下,嗔怪到:“是不是昨晚没复习?以后可不能这样啦。”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周围的同学也笑了,但没想到……

    我把昨天听写的情况和放学时没注意到诗诗给我打手势的事,在电话里讲给家长听,她听后,咯咯地笑了半天,说:我当然知道您怎样对孩子了!所以才当朋友一样讲讲这个孩子“小心眼”啊,请您在学校多一些这方面的开导……

    四十多分中的交谈是愉快的,可放下电话心情却沉重起来,感谢这样明理的家长对孩子正面

    的教育,更感谢家长把此事告诉了我,提醒了我。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这样的心里,很多时

    候会根据自己心情猜测对方态度。自己心情好时与别人打招呼,不管对方如何反映都无所

    谓,可要是心情不好,或正和对方有矛盾时就不同了,尤其对自己特别在意的人,和对方打

    招呼时对方的反映真的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信心,可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在意的话语,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许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我开始后悔、自责昨天对诗诗关注的不够,如果放学时我留给她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慈爱的眼神,她还会回家后整晚的不开心,还会耍脾气吗?每天放学时,孩子们在校门口的挥手告别,我虽面带微笑点头,摆手,可这已是职业性的应酬,我的眼神并没有真正的和孩子对视、传递呀。孩子们马上要离校回家时,我何时想过是否有哪个孩子心中还有不快……。

第6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美国记者帕梅拉·德鲁克曼在遍访了多位法国学者、医生、家长之后,探寻出了一些培养聪明耐心的宝贝和成为轻松父母的秘诀。

孩子哭了,不要立即去抱

自宝宝出生起,不要在夜晚动不动就出现在宝宝面前,给宝宝一个自我安抚的机会,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不要主动回应他(她),这就是法国妈妈的所谓“暂停法”。如果在婴儿早期就使用这个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孩子的睡眠。

暂停的一个原因是,新生儿在睡觉时,会有很多动作,或发出一些声音,这是正常的。如果父母一听到声响,就立刻冲上去把宝宝抱起来,反而会把宝宝弄醒了。

暂停的另一个原因是,宝宝会在两次睡眠周期之间醒过来,睡眠周期一般大约为两小时。在他们学习连接这两次睡眠周期时,哭一下是非常正常的。如果父母把这个行为自动解读为是宝宝饿了,或者不高兴了,而赶紧安慰宝宝,宝宝就无法自学连接睡眠周期了。结果变成,在每个周期的最后,他(她)都需要大人插手,把自己哄睡。所以,那些夜晚对宝宝哭闹反应慢一点儿的父母,大多会有一个乖乖睡觉的孩子。而立刻跳起来回应的父母,则会有一个夜里反复哭闹的宝宝,直到父母自己都无法忍受。

但这个“暂停法”基本上只对4个月以内的宝宝有效,再长大一点儿,不好的睡眠习惯就已经养成了。

孩子一日4餐定点定量,绝对不给零食

大约从4个月开始,大部分法国宝宝都有了固定的吃饭时间。像多数法国宝宝两三个月大时就能在夜晚睡整觉一样,法国父母认为这是常识,而不属于什么育儿秘诀。

法国宝宝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吃饭。虽然时间上有些小差别,但他们分别在大约早上8点、中午12点、下午4点和晚上8点吃奶。也就是说,宝宝们的进餐时间和成人的时间表很相像:早餐、中餐、晚餐,还有一次下午茶。

那么法国孩子是怎么做到在固定时间吃饭的呢?第一个原则就是过了最初的几个月,应该让宝宝在每天大约固定的时间吃饭;第二个原则是,应该让宝宝吃饱饭,而不是少食多餐;第三个原则是,应该让宝宝适应家庭的节奏。

在法国,下午茶是唯一正式的零食时间。一般从下午4点半开始,也就是孩子们放学之后。它通常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加餐,并且和其他的进餐时间一样固定。

法国家庭不仅在食物内容和进餐时间上培养孩子的耐心,而且还从怎样吃以及和谁一起吃两个方面入手。法国孩子很小就养成了进餐要有顺序的习惯,至少会从开胃菜到主菜,再到甜品。他们也习惯和父母一起用餐,这更需要父母有充分的耐心。

6岁前,让孩子多听音乐会,少识字

绝大多数法国父母没有那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他们不会强迫孩子阅读、游泳、做数学题。他们不想迫使孩子成为神童。虽然他们也会给孩子报名学网球、击剑、英语等课程,但他们不会以此炫耀他们是多么好的父母,也不会把课程看作秘密武器。

在法国,父母一般会在周六早上让孩子去上音乐课,但他们不是为了要激活孩子的神经中枢系统,而仅仅是为了好玩。在6岁之前,法国孩子很少识字。

堪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法国妈妈相信孩子会“自我启迪”,所以一般不会在孩子认知发展方面给予外力帮助,或者让他们提早入学。她们认为,“启迪孩子”是让宝宝获得各种感知体验。它可以是凝视蓝天,在妈妈准备饭菜时闻一闻饭香,或者在毛毯上独自玩一会儿。通过这些,可以让孩子的感觉更敏锐,同时让他(她)感知不同的事物。这是教他(她)成为一个可以自我娱乐的大人的第一步。启迪孩子,会使孩子日后获益良多,会让孩子学习享受每个时刻的快乐。

不要随意地赞扬

在法国,有数百个为4岁孩子设计的各种各样的多日旅游。小一点儿的孩子一般会去乡村住上七八天,他们会在那里骑小马、喂山羊、学唱歌和发现大自然。而年长一点儿的孩子,他们会去欣赏歌剧、划独木舟,或者参观天文馆。

显然,让孩子适当地独立,让他们变得更有韧性和自力更生,是法式育儿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法国,如果一个家长保护性太强,或者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就会有人跳出来提醒他别管孩子那么多。

与美国家长爱热情洋溢地鼓励孩子不同,法国家长不认为赞扬永远是正确的做法。他们认为,当孩子能够为自己做事,而且还能做得很好的时候,会感到自信。家长不要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就赶快赞扬,而应该是在孩子说了有趣的事情,或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并且说得很好的时候才赞扬。

在家里,孩子不是中心,妈妈才是“老板”

一个星期天,帕梅拉带着2岁的儿子利奥去儿童游乐园。她让利奥在沙坑里玩,自己和邻居弗雷瑞克聊天。利奥非常好动,老想往沙坑外面走,每次往外走,帕梅拉都要追上去把他拽回来,与弗雷瑞克的谈话不得不屡次中断。

弗雷瑞克告诉帕梅拉,对孩子说“不”要坚决,于是等利奥再次要“跑”,帕梅拉把“不”声调提高了许多,可惜没起作用。“看见了吧,办不到。”帕梅拉沮丧地对弗雷瑞克说。

弗雷瑞克解释到,用坚决的口气说话不等于大嗓门,而是说话时,家长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权威,认真地发出指令。

帕梅拉细细体会弗雷瑞克的话后,等利奥再次试图离开沙坑时,她用平静但相当严肃的口气制止他。利奥小心翼翼地看了妈妈一眼,似乎终于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于是留在沙坑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第7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可是,孩子在9岁时的一次“才华”展示,不能不令林丽感到震惊和痛心。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孩子的班主任给家中打来电话,说无论如何请他们家长到学校去一下。当林丽满腹狐疑地到学校后才得知,孩子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特别是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更糟糕。林丽不解地说:“孩子不是考了88分吗?”老师苦笑着说:“如果是88分就好了,那该是全年级的最高分。遗憾的是,你的孩子数学只考了38分,落人全班后3名。”林丽有些疑惑,也许是老师将孩子的分数记错了。老师说:“我还会记错?”说完便找出了孩子的试卷验明了“正身”。老师对林丽夫妻颇有些不满:“我们几次都让孩子带信给你们,孩子说你生病住院,说他爸爸出差。我有些怀疑,住院出差怎么会好几个月呢?是不是你们在故意回避我们?”林丽脸上立即红一阵白一阵,不得已只得小心地向老师陪不是。今天要不是和老师当面“对质”,她真不敢相信这都是孩子搞的鬼。

“天啊。我们的儿子在撒谎……”林丽惊慌失措地告诉丈夫。晚上夫妻俩对孩子“审讯”后才得知,孩子这几次考试成绩不好,按惯例是要享受“皮带炒肉丝”的。因此,他只有在成绩通知单上做手脚。于是,他用消字灵进行“特殊加工”,将“38”分的“3”字“成功”地改成“8”字,果然蒙混过关。听了孩子的解释,“恨铁不成钢”的林丽夫妻正要“发威”,不料发急的孩子却说:“我这样做还不是被你们‘逼’的,还不是让你们给‘教’的?!”

气归气,恨归恨,孩子的话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也“提醒”了林丽夫妻:想想也是,孩子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其实并非全是孩子的过错。

孩子小时,夜间啼哭不肯睡觉,林丽夫妻便会吓唬孩子:“不准哭,再哭的话,就让狼外婆把你捉去!”虽然现在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不再相信这一套。可在潜意识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负面影响。正是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便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原来父母也会骗人。

当孩子看见同龄的孩子有自己喜爱的玩具时,便忍不住向父母索要。而林丽夫妻常常随口而出地对他说:“只要你听话,明天就给你买。”可是,等到明天、后天……,就是看不到玩具的影子。久而久之,孩子知道:父母说话也会有不算数的时候。

孩子发现,林丽夫妻有时为了回绝他人的邀请,在电话中并非会直接说出自己不去的理由,而是漫不经心地推说生病了,或是还有其他重要的事要做。孩子知道,父母所说的“生病”或者“其他重要的事”纯属子虚乌有,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对这一切,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感觉这种方式非常“美妙”。林丽夫妻的所作所为,无意中充当了孩子撒谎的第一任“导师”。

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水瓶,赶紧谨慎地收拾“残迹”时,不管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林丽夫妻发现后,通常会要打骂孩子一顿的。可是当孩子否认或者找出了“理由”开脱时,就避免了皮肉之苦。生活的“经验”告诉了孩子:说谎可以逃避处罚。故而,尝到甜头的孩子便在撒谎的问题上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撒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往往是一个人品德缺损的起端。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好孩子的撒谎问题,应足够地引起我们家长的高度重视。从林丽夫妻在管教孩子上出现偏差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何矫正孩子撒谎的不良行为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要将“想象”控制在“撒谎”的红线之外。孩子的想象丰富,实在是天性,作为家长通常会对此感到欣喜的。而孩子按捺不住丰富想象的倾诉,可又担心会被人轻视,便反复申明是真实的。一旦引起家长的兴趣,便更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表现出极大的才华,使家长不能不赞叹孩子想象力的完美。如果此时的家长认为“童心无忌”任其“蒙骗”,或者一味地赞许下去,孩子就轻车熟路,就极有可能让孩子陷入撒谎成性的险境。因此,对孩子初次出现撒谎的萌芽,应在肯定和赞许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同时随意地告诉孩子:“这是你构思的故事,以后有故事就讲给我们听。”或者,家长可以这样表达自己对孩子撒谎的否定态度:“你说的跟真的事情不一样,不过,比真事有趣。”听出“弦外之音”的孩子就会如实地解释说:“哪能一样呢?这是我编的。”作为家长,就应这样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孩子,既不让孩子将想象和撒谎混为一谈,也又注意引导孩子将想象的东西作为一种艺术去发扬,去追求。若能如此,孩子就不会成为撒谎的“专家”,也许还能成为一名文学艺术方面的有为者哩。

第8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关键词:阅读 唱读 克服

农村很多学校广泛存在“唱读”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读书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是真正的“读书”。尤其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齐读时,所有学生就开始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这种读书,造成了学生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唱读”形成的原因

“唱读”形成的原因是学生读得不熟和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造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对朗读教学的忽视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造成的。因此,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必须使学生熟而生巧,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让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这才是真正教会了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唱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自身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当我们潜心研究,因文因人而异,把“有感情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们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形成的原因是学生读得不熟和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造成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对朗读教学的忽视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造成的。因此,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必须使学生熟而生巧,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从低年级抓起,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感悟语言、品析语言进行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体会语言的内涵,让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这才是真正教会了学生朗读。

二、要避免“唱读”,还得从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做起

我认为要克服学生“唱读”的习惯,还必须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农村部分老师一节课下来,却没有老师的范读课文,这就说明了我们老师自身的朗读能力有待加强。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学生就没有机会去模仿老师的朗读。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一开始我们教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且要多几遍,直到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自然上口为止。还有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

三、教师教学中做好正确的范读

教师要把朗读课文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读”,正确掌握每个字的读音,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并认真揣摩句子的重音、语气、节奏。教师的示范,只有做到字音规范、轻重相宜、停顿适当、节奏和谐,才能给学生示范。还有就是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生反复听,反复模仿。而且在模仿过程中重点训练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明令禁止:严禁“拖长”,严禁“上扬”,严禁“夸张”,还声调、还字音的本来面目,违者罚读三次,并要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悟课文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静心揣摩,反复试读,反复比较:为什么这样读,不好;为什么那样读,好。再试试,还可以读得更好吗?让学生明白,朗读的第一要求是真切、自然、松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该低的时候一定要低,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该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变化,朗读的感情要随着课文的内容、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有抑扬顿挫,有跌宕起伏。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陪着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的丰功伟绩。当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恸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又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五、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

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中,一个孩子在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来评一评。马上有孩子说:“从他的读中,我感觉不到高兴的心情。”还有孩子说:“他的表情不生动。”也有孩子指出“他把‘xuě’读成‘xué’了。”我表扬了他们评得好。然后说:“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来试试看?”这样,让孩子通过评议,自己发现朗读中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无论对读者还是听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六、以“说”带“读”,以“说”促“读”

第9篇:孩子说话晚原因范文

我丈夫去世早,此后的日子我便是与一双儿女相依为命。儿子不爱读书,我再怎么打怎么骂也没有用,他说他读不进去。我那时忙着养家糊口,也顾不上他,只能由他去了。读书虽然不好,但儿子懂事早,知道照顾妹妹,9岁时便能帮着家里买菜做饭。印象中只打过儿子一次,打得还挺狠的。那天我加班晚回家,女儿饿着肚子在做功课,儿子却不知野到哪里去了。等到儿子回家,见他身上脸上都是灰,我火了,上前劈脸就是一巴掌,然后操起扫把就打。儿子也不反抗,任我打。我打累了,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捡口乐罐去了,捡一个能卖一毛钱。说着,儿子摊开手心,里面攥着八块多钱。怪不得这阵子家里伙食不错,我出门前还能吃到豆浆油条,原来都是儿子在捡口乐罐贴补家用。我是个粗心的母亲,错怪儿子了。儿子说,他以后还要去捡,但会早点回家烧饭的。我搂着儿子哭了。怎么说呢,穷是穷了点,但家里还是挺温馨的。也是因为穷,儿子直到38岁才结婚。对方是个30出头的老姑娘,长得也不和善,说话也“冲”。说实话,我不喜欢这姑娘,但儿子已经是“老大难”了,也只能将就了。儿子婚后住到女方家里去了。开始时,儿子偶尔还回家来看看,后来就没有音讯了,平日里没个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我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直到九年之后的今年春节,儿子儿媳回家来了,还买了些礼品,进了门便亲亲热热地叫我“妈”,就像此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儿子劝我说,钱存在银行里利息太低,不合算,不如去买点牢靠的理财产品,多赚些钱,以后好养老。儿子媳妇突然回家,我高兴坏了,也糊涂了,赶紧把银行卡和密码给儿子,让他去办。那以后,儿子又是一去杳无音讯。我知道自己被骗了。我不明白,那么好的一个儿子,怎么结了婚,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我问了人,说是打官司可以讨还这笔钱。可女儿劝我不要打官司,说不要丢了钱,连亲情也一起丢了。你说我该怎么办?

上海俞女士

俞女士你好:

我一直在琢磨你的一句话:“那么好的一个儿子,怎么结了婚,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是的,儿子曾经是你的骄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和母亲形同陌路的?想当初,他虽然读书不怎么好,但他听话懂事,知道体谅母亲,知道为家里分挑重担。别的9岁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可你儿子在9岁的时候已经能为你分忧了,已经当家了,已经会照顾妹妹买菜做饭了。你信里提到的那个故事,我看了也很感动。天黑了,他还在外面捡别人丢弃的可乐罐。他手里攥着的八块多钱,是捡80多个口乐罐换来的。我见过这样的小孩,趴在废物箱里翻找,有时为了别人手里将要喝完的一个口乐罐,会跟在后面跟上好长一段路。这一毛钱一毛钱可谓来之不易。他没有更大的能力,他能做到的,是母亲在上班前能吃到热的豆浆和油条,是母亲和妹妹能吃到稍稍可口的饭菜。你确实是个粗心的母亲,你居然没有察觉家里餐桌上悄然发生的变化,你居然不问青红皂白打了儿子一顿。当然,那顿暴打并没有在你们母子之间造成隔阂,反而让你们更加亲密。所有的变化都发生在你儿子结婚以后。说实话,对儿子的这桩婚事,你是不满意的。你的口气里含有不屑,什么30出头的老姑娘,长得面相不和善,说话太冲等等。你媳妇不是傻瓜,她不会感觉不到你的敌对情绪。可以说,从一开始,你们婆媳就已经摆出了开战的架势,你儿子也就被挟裹在三夹板的中间层。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儿子婚后与你日渐疏远,最终音讯全无。试想一下,一个男人,住在女方家里,如果老婆稍微强势点,如果岳父岳母稍微厉害点,那种日子是很难过的。你儿子在消失数年后,突然现身,然后巧言令色地骗取你的存款,然后又玩失踪。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儿子骗取那笔钱,是为了取悦女方,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