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钱关系范文

金钱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钱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钱关系

第1篇:金钱关系范文

一、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最直接的影响是使金融监管的对象本身发生了变化。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指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通过日益频繁的并购活动,金融机构呈现出大型化、业务交叉、国际化等特征。90年代,金融机构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世界上的大型金融集团不断涌现。从1991~1998年底,全球银行业的并购交易值增加了5~6倍。在以美国为首的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活动不再局限于同行业,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并购成为其扩大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美国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集团后成立的花旗集团,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该集团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各方面。德国安联保险公司收购该国德累斯顿银行,组成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致力于保险、资产管理与银行业务。并购也不再限于一国内部,国际间的并购活动也日益增多。这些特点在2001年的全球金融业并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第一联合银行收购了瓦霍维亚信托银行,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英国保诚保险集团以265亿美元合并了合众美国通用保险,成为全球性的保险公司;花旗银行收购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从而使花旗集团拥有的资产超过9000亿美元,其实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另外,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融合,使得金融风险在国家间的传递渠道扩大,一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90年代国际间资本流动大幅度增长。以吸收资本流入份额最多的美国为例,2000年以长期债券形式流入美国的资本净值高达4500多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近1倍。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的深入,金融技术创新的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增长趋势仍将持续。目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掌握着巨额资金,成为资本流动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1990~1998年间,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掌管的资产翻了一番,达到30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当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这些资产以各种形式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成为传递金融风险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模糊了国际金融中心的时空界限,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成为覆盖全球的网络,可以为全球的投资者提供连续24小时的服务。WTO的一项报告显示(OPENINGMARKETSINFINANCIALSERVICESANDTHEROLEOFTHEGATS),从1987~1996年的10年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证券发行量从100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5000亿美元以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增长了10倍以上,国际信贷虽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也已达到4000亿美元的水平。

二、欧洲金融监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受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顺应金融机构大型化、业务融合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尽量保证金融安全。为了深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发展状况,我们考察了英国、德国、捷克的监管情况。

(一)英国的金融监管状况

在成立金融监管局(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FSA)之前,英国共有9个金融监管者,包括英格兰银行、证券与投资委员会、BuildingSocietiesCommission、FriendlySocietiesCommission、InvestmentManagementRegulatoryOrganization等。随着英国金融业的变化,金融资产越来越掌握在规模庞大、业务范围广泛的大型金融集团手中,众多监管者并存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因此,英国政府在1997年5月宣布进行金融监管的改革,设立一个新的监管机构,将银行业监管的职能和投资监管职能都并入证券和投资委员会,该委员会于同年10月正式更名为金融监管局。并颁布新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inancialServicesandMarketsAct),将其余监管机构的职能也都转移到金融监管局。该法案于200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图1英国的金融监管框架

在监管方面,FSA下设5个处:大金融集团处、吸收存款处、保险公司处、投资公司处、市场与交易所处。被监管的机构根据经营的规模和业务范围被分配到各处。FSA的这种结构并不意味着被监管的机构只受所属处的监管。FSA存在领导/专人监管(leadsupervision)制度,既对被监管金融集团指定一个管理者,负责协调对集团下属所有法人实体的监管。对小型金融集团的监管采用的是工作组监管的方式(teamwork),一个工作组可能监管多家集团;对大型金融集团,FSA采用集团监管(groupsupervision)方式,该方式也是将领导监管与工作组监管结合起来,不同之处在于,监管人员可能来自多个部门。由此可见,经过改革之后,FSA成了真正的混业监管者。

英国对外国分支机构和本国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方式在欧盟成员和非成员之间有所区别。在欧盟成员内部,对分支机构实行母国监管制度,即英国在欧盟其他成员的分支机构由英国FSA负责监管,欧盟其他成员在英国的分支机构也由其母国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对已经进入英国的非成员分支机构的监管实行国民待遇。由于进入英国的外国分支机构多是以进入英国国际金融市场为目的,开展零售业务的很少,因此对进行日常经营的外国分支机构的监管比重并不大。

英国本国金融机构在非成员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原则上不需要经过FSA的批准。但实际运作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通知FSA,以维持与FSA的良好关系。对已经设立的海外分支机构,FSA的监管相当宽松。只是通过本国金融机构的合并报表进行审查。

(二)德国的金融监管状况

目前,在联邦一级,德国有4个监管机构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进行监管(如图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联邦银行监管局与联邦银行都负有银行监管职能,但联邦银行只负责对银行进行现场监管,并将所获得资料汇报给联邦银行监管局,联邦银行监管局负责对资料的分析,以及确定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对违规的银行进行何种处罚。

图2德国未来金融监管框架

注:虚线部分表示未来的情况。

受监管机构合并趋势的影响,德国正筹备成立金融监管局,将现在的联邦保险、证券、银行监管局作为其下设机构。但与英国的金融监管局不同,这3个部门虽然共同归属金融监管局,其监管职责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仍延续现有的监管格局,分别对各自负责的行业进行监管。金融监管局的责任主要是协调

功能。可见,改革后的德国监管体系更多地表现出分业监管的特征。考察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远期而言,德国并不排除由不同部门的监管者组成小组,对大型金融集团进行联合监管的可能。

作为东道国,德国监管当局对外国分支机构的监管基本上与英国相同。作为母国,德国监管当局对欧盟以外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要严于英国,但松于美国。德国银行监管局要对本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进行不定期的现场监管,但并不要求其定期报送财务报表。

(三)捷克的金融监管状况

如图所示,捷克对金融进行分业监管:国家银行对商业银行和BuildingSociety进行监管;证券委员会对投资公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商、以及银行的证券业务进行监督;财政部负责制定对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储蓄与信用合作社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同时负责对保险公司、储蓄与信用合作社的监管。为了加强合作,1998年三方监管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主要涉及在许可证发放、新股东进入、风险补救措施、现场监管等方面信息共享。2000年,捷克国家银行发起成立由各监管机构的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处理在规制不同金融机构时面临的共同问题,考察统一监管的可能性。到2000年底,已经设立了4个工作组。

图3捷克金融监管框架

注:1.R—规制(Regulation);S—监督(Supervision)。

2.虚线箭头:监管银行的证券业务,包括银行的证券交易商职能,以及银行发行新债券。

捷克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非常高,外国金融机构及外国资金的进入非常容易。以银行为例,95%的银行资产控制在外资银行手里,其中89%控制在欧盟投资者手中。因此,捷克金融监管当局的主要监管对象就是这些外国金融机构。由于这些机构绝大多数来自发达国家,如果其在捷克的经营出现问题,将影响其母国的金融市场,因此其母国的监管当局往往会加强与捷克监管当局的合作,客观上造成捷克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力量的依赖。

三、英、德、捷三国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德国和捷克在金融监管的调整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这些方面也是我国今后金融监管调整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国内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强化。表现最直接的是英国FSA的成立。通过引入领导/专人监管、工作组监管及集团监管等方式,英国金融监管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混业监管。德国的FSA虽然尚未成立,但监管机构的合并已是大势所趋。捷克监管机构之间形成了以工作组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加强人行、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合作是我国今后对金融监管的调整重点之一。在调整过程中可以借鉴这3个国家的经验。但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监管机构国际间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参加国际证券监管机构联盟等国际合作组织,二是与业务往来密切的国家的监管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联合监管等方面的合作。捷克中央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最突出,原因在于外资银行在捷克银行业占有绝对份额,与这些银行的母国监管机构进行合作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会在我国开业,我国的监管机构加强与其母国监管机构的合作将更加重要。

第2篇:金钱关系范文

1、和孩子谈起金钱,越早越好

多数孩子在能做加减法之前,他们早就对金钱有了概念,任何一个4岁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如何获得金钱的,当然是自动取款机喽!理解父母为了金钱一定要努力工作,这需要更成熟的头脑。

2、一旦他知道金钱的功用,便常常显示出保守

暂且不谈即时的满足,一旦孩子们知道需要用金钱来购买东西,比如:糖果、玩具,许多孩子就开始积蓄每一个能获得的硬币,这种强烈欲望如何被引导,能决定你的孩子成年以后将成为哪一种类型的财政管理者。

3、早点下种,早点结果

对你的孩子的早期的财政意识施加影响是重要的,一旦他们长成青少年,可能会不大留意你明智的意见,此外,他们会忙于其他的事情,比如:花钱。

4、给零用钱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你的孩子年幼时,给他们少许钱,能帮助他们储蓄起更多的钱。

5、青少年和大学年龄的孩子要担负更大的责任

经常账户,信用卡、债务同书本及派对一样是大学经历的要素,教育接受较高教育的学生有关银行和信用的知识,在他们离开父母的安乐窝时,会更加得理智。

6、即使是投资,也应该尽早学习

接受较高教育的学生,可以并且应该学习在市场交易上如何运用现金的知识。

第3篇:金钱关系范文

按照人和钱之间的关系来分,我们身边的人可以归纳为4种:给你钱赚的人,帮你赚钱的人,赚你钱的人和花你钱的人。

第一种,给你钱赚的人是你的客户,关系一般都处理得很好。只不过“无利不往”是商人的本性,出现“有钱对他好,没钱不理睬”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比如,每个城市的火车站就很少有态度好的餐馆,抱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注定不会有好的服务。在经济“寒冬”时,应该做好客户维护,经济周期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只有尊重客户的终生价值,才能让企业在市场上基业长青,细水长流。

第二种,帮你赚钱的人是你的员工。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优秀企业的成功,依靠的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计划,更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人。”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破产通告时,董事长宣布继续向全公司员工支付一个月薪水。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员工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转起来。现在,哈里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萧条时期,只有人才能创造奇迹,所以经济越萧条,企业越要善待员工。

第三种,是赚你钱的人。有许多口碑好的企业,不仅是因为讲信用,更重要的是懂得让别人赚钱。社会其实是个价值链,每个人都是价值链上的一环,有钱大家赚,这个价值链才会和谐。

第四种,是花你钱的人。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一辈子80%的钱是在人生最后的两个月花掉的。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便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也正逐渐地改变着中国富人的金钱观。真正帮你花钱的人往往是你的家人和孩子。然而,因为经济的高歌猛进,国人前三种关系都能处理好,唯独没能很好地与“花你钱的人”沟通。夜夜笙歌,天天交际,大多都是为了“给你钱赚的人”,却忽视了和家人的交流,结局往往是“花你钱的人”也不见得念你的好。不少人是只花钱、不沟通、不教育,夫妻关系越来越冷漠,和孩子的代沟越来越深,导致“天天耳鬓厮磨,最终形同陌路”。

在商业营销中,很重要的两条原则就是:给你钱赚的人越多越好,花你钱的人越少越好。李嘉诚只有两个儿子,按照香港遗产继承法,每个人可以得到他50%的财富。但如果他多一个儿子,原来的两个儿子得到的财富将会减少16.67%。所以,每当李嘉诚的儿子抱怨他在“李嘉诚基金会”投入资金过多时,李嘉诚就安慰他们说:“如果我多生一个儿子,不知要分走你们多少财富。”首富的后代尚且怕花钱的人多,可见提倡一夫一妻制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不仅有利于精英式教育,还能提高幸福指数。

第4篇:金钱关系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地位作用;措施方法

Abstract: from the site of the project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management in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function and the well construction progress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Position effec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与投资控制。对于施工质量、安全我国十分重视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国家设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推出了工程的旁站监理以及质量责任终身制,重点抓施工质量。对于投资控制,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业主由于业主责任制对于投资的重视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国家也又设立了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和业主责任制,重点是抓施工质量。但对于施工进度的管理似乎有些忽视了。其实,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从现场施工管理的角度,阐述施工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施工进度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施工进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投资,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投资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既要进度快,又要投资省、质量好。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机具因素、地基因素、资金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如战争、骚乱、地震、洪水、工程事故、企业倒闭等天灾人祸的发生。

2. 对项目的特点与项目实现的条件认识不清。比如过低的估计了项目的技术困难,没有考虑到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开展科研与试验,这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低估了多个单位参加工程建设的工作不协调;对建设条件事先没有搞清楚,对项目的交通、供水、供电问题不清楚;对于施工物资的供应安排不清楚。

3. 项目参加人员的工作失误。如设计人员工作拖拉,建设业主不能及时决策;总包施工单位对分包单位的选择失误;建委、质检站拖延了审批时间。

二、 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 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架构。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一流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文化。

2. 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

3.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

4. 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5. 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

6. 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

1.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人员架构

所有相关单位,包括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级承包单位,必须设立明确的进度管理架构,设置专职计划员,计划员需具备一定生产安排经验,了解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技术文件,能对施工进度动向提前做出预测。

2. 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贯彻途径

① 完善例会制度

a 每周召开至少一次均有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生产调度例会;

b 各施工单位每周召开至少一次本单位的生产调度例会;

c 必要时召开有关进度问题的专题会议。

② 建立沟通渠道

a 各单位生产负责人工作时间必须在岗,如临时外出须通知其他相关成员,并做出相应安排;除睡觉时间外必须能随时取得联系;

b 各单位相互通告进度管理体系架构,建立本工程进度管理体系成员的联系总表;

c 各相关单位之间,需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各级生产负责人、计划员之间,应及时进行指导、反馈、预警、建议等工作交流;

3.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

①总控制进度计划。此计划为项目指出最终进度目标,为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指出明确的开工、完工时间,并能反映各分部、分项工程相互间的逻辑制约关系,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关键路线; 总控计划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制订,原则上要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及符合各项已签合同的工期规定; 甲方牵头制订总控进度计划,各专业负责人和总包、分包共同参与意见,经认真研究后确定; 总控计划一经确定,便成为项目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各方均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做轻易调改。

②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计划的制订是为了保证一级计划的有效落实。必须符合总控制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如出现不一致情况,需经甲方认可,或修改后再报;甲方在必要时将下发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相关施工单位务必严格遵照执行;各专业承包公司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上报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并上报监理、甲方审核;甲方、监理应及时或随时检查、监督各专业公司,做到心中有数。

③周计划 。周计划的制订是将阶段性工期计划或分部工程计划进一步细化到日常的施工安排中,是最基本的操作性计划,应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及时性和可控性;各分包单位须制订周计划上报总包;总包须制订周计划上报甲方、监理;甲方、监理须对总包周计划进行批复,审批后的由总包制订的周计划作为最终依据,下发各分包统一执行。

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偏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我们通常采用对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项目管理部的管理工作月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计划工程师去现场,检查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定期与不定期的参加现场会议,了解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同时协调有关方面的进度关系。

第5篇:金钱关系范文

【关键词】焊接工艺;合金钢管;焊接质量;热处理

介质压力和温度较高以及工艺比较严格的工艺管道主要应用合金钢管。具有非常高的耐磨性能和抗高压能力以及抗高温能力,还有具备非常高的硬度指的就是合金钢管。合金钢管是企业保障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基础,合金钢管更是企业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对于合金钢管的焊接严格依据国家管道焊接工艺流程实行科学化、标准化操作,确保压力管道的焊接质量要求,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以管道材质为12Cr1MoVG、12Cr2MoG、15CrMoG等合金管为例,对合金钢管的焊接工艺进详细的阐述。

一、选择合金钢管的焊接人员

合金钢管的焊接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相关技能鉴定证书,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不得低于1年以上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并且要负责编写焊接作业指导书册。

必须要由国家进行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担任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授权限制以内从事审核工作和焊接监测工作事宜。

必须要由国家认可的相关技能鉴定证书,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担任焊接热处理技术人员,严格依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设计文件、焊接作业指导书册进行相关的热处理工作事宜。

必须要由国家认可的光谱、金相、力学性能技能鉴定证书,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担任光谱、金相、力学性能检测技术人员,严格依据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设计文件、焊接作业指导书册进行相关的材质检测工作事宜。

二、管道坡口的制备以及对接要求

合金钢管的焊接口位置一定要避开应力集中区域,以便可以进行焊接和焊接后的热处理工作事宜。

合金钢管的焊接件的坡口和切割加工要采用机械作业方法,还可以采取氧乙炔焰热加工制作方法,但是,必须要将坡口表面的熔渣和影响到接头质量的表面层以及氧化皮除去,还要打磨平整凹凸不平之处。

进行焊接组件前,要将坡口和内层以及外层表面不低于15mm范围内的油漆、污垢、毛刺、铁锈清除干净,要将金属光泽露出来,并且,不可以存在夹层和裂纹等缺陷。

组对焊件的时候,内壁一定要齐平,同时,内壁的错边量不可以超出壁厚度的10%,并且,对接的单面焊不可以超过1mm,对接的双面焊不可以超过3mm。

三、合金钢管的焊接工艺要求

(一)焊接材料的选用及烘烤要求

依据母材的施工条件、使用条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来进行综合考虑焊丝和焊条。和钢材进行焊接的时候,焊丝和焊条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要和母材相当。焊丝和焊条的化学成分是否和母材相符合,可以采用光谱进行分析。严格依据焊接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来进行选择合金钢焊接的焊丝和焊条。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内将焊条烘干以后才可以使用,必须要由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负责和相应的管理。将焊条烘干以后,进入施工场地要选用专业的保温桶进行存放,不可以随意的乱放。

(二)合金钢管道焊接

合金钢管道焊接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如果焊件的含铬量高于3%或者是合金元素高于5%,进行氩弧焊打底焊接的时候,管道的内部必须要充满氩气或者是其他的保护性气体,保障内侧焊缝金属不被氧化。

焊接施工时,焊工必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焊接参数进行施焊,禁止在坡口以外的母材的表面进行试验电流和引弧,还要避免电弧对母材产生擦伤。焊接过程中,要经常的检测焊缝道间温度,道间温度应在规定的预热温度范围内,且最高预热温度和道间温度不宜大于250℃.每一条焊接缝隙一定要连续焊接完成,如果断焊的时候,要严格依据工艺要求采取后热或者是暖冷等保障不会产生裂纹的保护措施,再次进行焊接的时候,要严格检查焊接层的表面,确保没有裂纹的时候才可以进行焊接。当环境温度低于0℃、雨雪天气、相对湿度大于90%或手工焊风速大于8m/s、氩弧焊风速大于2m/s时,除非采取防护措施(如搭防风、防雨棚或室内加热等)否则严禁施焊。

合金钢非常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焊接以后,要及时的进行热处理工序,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焊接后热处理工作,要在焊接以后快速的均匀加热到200℃-300℃,还要进行保温缓冷,并且还要进行后热处理以及热处理。合金钢管焊接后的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当温度上升到400℃及以上的时候,加热的速率不可以超过(205×25/δ)℃/h,并且,不可以超过330℃/h。合金钢管焊接后热处理的恒温时间应该是每25mm壁厚恒温每小时,并且不可以低于15每分钟,恒温期间最高温度差和最低温度差要低于65℃。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可以大于(65×25δ)℃/h,并且,不可以大于260℃/h,400℃以下可以自然进行冷却。

结语

综上所述,焊接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包括焊接工、焊接技术员、焊接热处理人员、焊接检验员、焊接责任工程师、压力容器安全监督工程师、金属监督责任工程师等等,上述人员都是焊接质量的操作者和把关人员,层层把关,严格按照焊接工艺,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S].2011,7(2):19-20.

第6篇:金钱关系范文

【关键词】营运资金现状 改进措施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结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营运资金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会计角度讲,营运资金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构成要素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这些要素的周转速度及资金占有余额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营运资金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如果营运资金过量,说明资产利用率不高;如果营运资金过少,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依赖短期债务融资的程度较高,经营上会受到影响。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呢?

一、当前企业营运资金状况

(一)营运资金不能满足企业运营需要

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从外部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利润低、垫资严重等因素使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从企业内部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大量固定资产的投资,也会造成营运资金短缺情况。企业要快速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然而受内外部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营运资金短缺正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营运资金运营效率低

一些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影响营运资金的使用。一方面许多企业应收账款控制不严,账面应收账款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呆死账发生概率较大。企业只注重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业绩增加,而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实际现金流,降低了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产品需求把握不准确,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滞销,或生产组织协调差,使原材料在某个生产环节上积压,使产品账面价值过高,而可变现能力差,使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慢。三是商业信用使用率低。合理利用应付账款会使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并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由于各种原因,多数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

(三)信贷资金比重较大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借款的优点是银行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能为企业提供较多的短期资金。银行借款具有较高的弹性,可以随借随还。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限制条件较多。企业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往往存在误区,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规划,在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的筹集与运用不匹配的现象,一方面大量向银行借款,另一方面没有合理安排营运资金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需求量,使信贷资金在某一时点上闲置。这样会降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加大企业资金成本,使企业增加财务风险。

(四)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企业固资资产投资规模,使长期负债比例上升,营运资金占用比例下降,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短缺,可能会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如果企业长期存在资金结构不合理现象,很可能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的能力

企业发展资金最可靠的来源还是源自企业内部。一是资金筹集的风险较小,不用承担过多的筹资成本;二是通过内部调配资金,可以激励企业各部门更加注重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部门产值,增强内部驱动力。所以有条件的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和挖掘内部融资能力,不断扩充自有资金或通过增资扩股、出售股份等方式吸纳新资本,打造良好的内部融资平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实力的增强又可以提高市场形象和资信水平,为外部融资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增强可能性。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资金从大方向上可以分为生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两者的服务对象和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应该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生产资金一般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统收统付。尤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等,加强对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项目建设资金的运营管理比生产资金要复杂一点,其中优化设计是关键,项目资金的预期收益率的取得需要设计人员对运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资金量,并给予全程动态跟踪。这样,通过合理确定企业各环节货币持有量,就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水平。

(三)加强存货的控制与管理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有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存货周转率,间接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对存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总结降低存货成本的途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控制与管理

首先,要把清欠工作作为的一项考核指标。其次,要做好结算工作,即使暂时无法收回欠款,也要做到结算手续完备,防止一旦发生诉讼没有法律依据。对已经确认的欠款,要及时签认,防止超过诉讼时效。第三、要严格控制合同的信用期,在签订合同时将信用条款写入合同,用法律形式约束对方,对于有的恶意拖欠货款,必要时停止供货,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第四、要建立专职清欠机构,聘请专职律师,认真研究、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发挥对集团整体清欠工作的指导作用。

企业要在付款时同时注重销售回款速度,当企业付款周期比收款周期长时,那么业务越多,从供货商那里获得的无息贷款也就越多,企业要在不损害公司信誉度情况下,用别人的钱赚钱。

(五)加强企业资金结构的调整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盈利能力及将来偿还的现金压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同时要维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合理比例,实现节约资金与保持偿债能力的平衡。企业应科学合理地规划营运资金和长期投资所需的资金需求量与使用量的比例,严格按资金计划使用长期投资,严禁由于长期投资资金使用不合理,而占用营运资金现象。同时加快营运资金周转周期,尽可能提高营运资金利用率,这样才不会因为长期投资增加而减少营运资金,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的现象发生。

(六)加强银企关系,提高信用意识,保证资金链

当前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很大一部分要靠向银行举债。向金融机构借款或者企业之间的互相融资都需要较好的企业信用做支撑和保证。所以企业应该把信用看作成长发展的生命线,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尽可能减少贷款受限因素,实现顺利融资。同时注意处理好银企关系,灵活选择借款方式,保持资金畅通。如果银企关系不恰当,一旦国家紧缩银根,长期借款无法取得,又急于满足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就会出现短贷长投的现象,如果投产前期效益不理想,必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激增,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七)加强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剂管理

在集团内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以管理、协调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资金为主要业务,受企业集团各成员的委托进行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管理和控制资金收支,首先可以为集团成员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业务,集中闲置和分散的资金 ,发挥资金整体优势,实现集团内资金余缺的调配,减少对外贷款,节约贷款利息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7篇:金钱关系范文

关键词:险资运用;监管;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01-02

一、保险资金监管概论

任何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都需要合理有力的监管,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其投资则选择的合理完善,投资者利益的保障,同样需要完善的监管。

(一)险资运用的概念及作用

资金运用目前已经成为保险业的核心业务之一,一般 保险资金运用,指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和融资,使其保值和增值的行为。保险企业通过投资可以提高资产收益和保险能力,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经营。

1.保险资金运用对险企的整体经营效益有重大作用,必须凭借有效资金运用收益确保险企的生存和增涨。不少国内外的险企都靠资金运用收益来补偿其它损失,因此其资金运用效率对险企的竞争力影响明显,对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成长意义重大。

2.险资运用收益可增加险企的偿付能力,稳定其财务状况。投资收益提高,险企的利润也增加,该收益可转化为企业各类所需资金,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各项业务指标。

3.保险资金入市,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有利于从投资主体角度改善投资环境构成,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险资运用中监管要素

监管有多重含义,本文所指监管是指对各险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多数国家和地区是由相关权力部门以行政或半行政的方式来实施。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主体有政府监管机关和行业自律组织。目前我国商业保险监管职能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担任;另一监管部门是保险业自律监管组织,在我国即保险行业协会。

2.险资监管客体是指其资金投向决定的企业及相关部门或单位。该监管以对资金使用具有决定权的组织的行为监管为重点。

3.监管内容即监管主体对险资运用是否依法合规、效率如何等来监管,是规避行业风险的方式。该监管多数时候主要通过确定资金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在该领域的限额来进行。

4.监管原则。一是谨慎。是指依据保险业规律,充分考虑市场,以谨慎、恰当的方式监管。监管措施应做到既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又保护好投资者的参与度。合法,是要求监管机构在具体监管时,其内容和形式均要合法,在监管体系内选择措施来合理配置。二是效益、风险平衡原则。资金运用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收益,追求可承受风险下收益最大化,但投资中风险与收益多为正相关,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保障资金,因此,保险资金在追求效益时更应考虑到相关风险,寻找一个双方可接受的平衡点。

二、险资投资监管解析

(一)险资运用对社会整体作用

险资运用既体现为促进保险企业效益,又表现在能维系社会整体利益上。从宏观上看,险企投资需要维护国家、企业以及投资者各方权利的平衡,才会体现其社会整体作用,实现其效益价值。

(二)险资运用制度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保险业是金融业的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决定了它在全局性的防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中作用独特。保险监管应当防止险资运用主体非理性投机损害社会利益,将局部金融风险扩大,从而破坏国家的金融体系。

(三)监管应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监管协调好险资运用安全与效益两者间的矛盾是必要的。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不强,我国现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始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这是需要肯定的。目前险企的主营业务方面因市场竞争收益越来越小,资金运用变作保险企业发展的关键,若险企投资不能有好的结果,将减少险企的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我国险资监管体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保险资金法律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1.监管目标不精确、清晰。我国的险企资金投资途径狭窄。同时监管的重点是保险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而忽视受损失的保险投资者利益保护,长此以往将积累各种风险。

2.保险企业整体以外延增长的方式发展为主的比较多,提高效率上下的功夫比较少,深耕市场的精细化经营缺乏,投资业务常常粗放经营,险企在投资中也容易投机性过强。

3.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保险资金监管的总体框架虽已基本确立,但体系不成熟,无法为险企稳定发展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险资运用监管的良好作用体现得不明显,险企经常有投资中的不合理或者违反法律的情况,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已进入新阶段,相应的监管制度设计和规范也需突破和创新。

4.监管的内控机制需加强,需建立长期责任追究制。在目前我国险企的资金运用模式下,该模式易使资金运用程序过于简单,容易出现监管上的漏洞,这造成对险企资金运用具有实际管辖权、决定力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相应的制衡。

(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改进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鉴于中国现阶段的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以及参与投资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保险资金投资而言,监管从各个层面看都需要有更为合理的构成、更为完善的组合和更为精准的针对性,采取防范风险的合理监管,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险资运用过度投机行为的发生是首要的,否则对中国的保险业来说不是机会,将可能陷入巨大的深渊和重大的灾难中。

四、我国险资运用监管制度完善的建议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可运用险资的企业和机构的变多,领域变广,更多保险产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保护,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可借鉴金融行业和保险企业发达者的措施,开拓多元化的险资使用渠道,拓展新的险资使用系统和合理的退出机制,增强险企博弈各类资本市场的水平,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明确险资运用监管的原则

一般说来,监管原则必须真实、全面、集中地反映具有特殊规定性和同类性某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和规范。我国险企投资需要在遵守法律,充分论证,审慎投资等方面来进行。

(二)构建更合理的监管系统

系统能够更合理的发挥各局部作用的一个体系,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系统,在现阶段保险监管应有如下内容。

1.合理规定险资能够投资的领域,保证险企各类资金分布的合理和充份,同时对不同性质险资如何运用的监管应有不同要求。

2.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国家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经验的积累,为应对挑战,我们需构建多种方式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并逐步放宽险企投资海外市场和风险投资领域的限制。

3.对险资投资的比例进行限制。由于是特殊的一类负债经营的资金,需要相关规定来控制投资风险。随着我国险资运用渠道的拓宽,投资风险需时刻警惕,而对险资运用进行比例限制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完善险资运用监管制度

1.建立险资运用的决定小组。小组需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本市场投资经理组成,尽可能不要由纯粹的从保险企业营销中成功的从业人员来构成,因为营销和投资对人性的考量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面。该小组对相关投资事项需进行审慎全面的分析,供决策前参考。

2.建立险资整体投资制。虽然人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对规避风险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进行投资的资金不集中,在投资过程中易造成投资重点不明确,没有好的投资结果,抗风险能力弱等状况。集中统一管理保险资金,可使险资运用决策更加科学、投资管理更加合理,避免资金分散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4.完善险资运用评估及信息披露。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短,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需要组织险企投资业绩评估体系,从险企的保障能力、经营状态、收益水平等多角度对险企的投资业绩进行评估并公开,形成外部监督机制。

5.建立险资投资审查制度。对保险投资进行有效审查也是保证险资有效运用的重要手段。使决策者对投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盈利能力有全面的了解,使险资运用有更好收益。

五、结语

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没有投资等于没有保险业。投资银行家的这句话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论述中时,我们对其肯定的同时也要时刻警醒,从一定层面说,如今资金运作不佳的保险公司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同时要看到,在中国的市场中存在随处可见的过度投机和监管的空白区域。随着时展,保险资金的投资业务日益重要,资金运作不良的保险企业将可能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经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金融领域改革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保险资金投资对险企的存在和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日渐成为核心因素,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对其偿付和保障能力的影响也越发显著。但目前各个层面的监管能力仍需成长,只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开创出良好优越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监管氛围,才能使险企的投资收益持续不断增长;同时要与时俱进的完善现有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能够预见性、制度性的防范和控制保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而这也是金融系统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 卢 爽.现代保险的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功能[J].海南金融,2007(9):579.

[2] 孟昭亿,主编.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

第8篇:金钱关系范文

    论文摘要:本次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各国均努力改革本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借鉴了英、美等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根据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中央银行职能,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分别履行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职责,即“一行三会”多头分业金融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此次危机的爆发,更是突显了现有监管模式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业监管模式下金融监管机构之间标准不一,缺乏协调,导致监管重复和真空,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将大量涌入中国,他们要求在我国境内从事混业经营,采取混业经营措施,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带来冲击和挑战,对金融监管机构也会带来监管难题;(2)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监管风险管理能力也存在很多不足;(3)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4)缺乏对金融消费者的应有保护。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更多关注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相对忽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相关制度几乎还是空白。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监管机构 

 从长远看,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现阶段应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即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分业管理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但存在监管职责不清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和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要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监管方式要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防范转变,金融监管内容应从合规性的机构性监管向合规性与风险性监管并重的功能性监管转变。第二阶段,在条件具备时,成立金融管理协调委员会,协调各监管部门的关系。为了增强监管协调的有效性,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应该在现有的“三会”协调基础上,在国务院层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即建立金融管理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负责对金融监管领域所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第三阶段,在条件成熟后,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金监会”)。中国金监会对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现在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变成金监会的下属的局,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 

 二、实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完善金融安全网和应急救援机制,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首先,要不断加强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的核心,要有效的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必须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当今的金融风险很难孤立地进行识别和管理,各类风险的内在关联性日益增加,风险表现形式日趋复杂,同时要有效地控制风险敞口。其次,完善金融安全网和应急救援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和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金融危机发生或降低危机损失的可行方式。金融风险的预警系统应包括监测指标体系,预警界限以及分级的警情显示等部分。同时抓紧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金融应急救援机制的核心是制定应急预案。再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适应资产价格变化的会计准则和动态的评估方法是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重要的努力方向和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建立存款保险机制 

 从保护存款人利益和维护金融业安全与稳定的角度出发,我国应尽快建立起显性的存款保险机制。通过成立存款保险公司,以立法形式强制开办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入保,并依法对其监管。显性的存款保险机制要与完善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结合起来,援助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金融机构而非偿付性危机的金融机构,注意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四、健全和完善监管法律体系,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一是适当扩大和细化有关监管机构的权限。可在立法和实践层面扩大人民银行的监管权限,授权人民银行监管大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金融控股公司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并赋予必要的政策工具,以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二是尽快填补相关领域监管法律法规的空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衍生品交易在我国已取得了合法地位,但目前还没有衍生产品的发行规则,也没有对其产品设计的步骤和过程、定价原则等方面的规定,极不利于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顺利发展。三是适时赋予有关领域的监管法规更高的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从改革框架看金融监管发展[j].资本市场.2010(7) 

第9篇:金钱关系范文

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增长乏力,金融风险加大。我国为应对危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发通胀隐患。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面临金融与经济失衡的困境,一方面制造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金融失衡导致了社会整个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些都对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业风险的分析,得出了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危机;影子银行;金融风险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违约等一些列事件引起雷曼兄弟大银行倒闭,并形成骨牌效应,形成世界金融危机。2009年,希腊债务问题爆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全球经济进程。2008年为应对危机,我国进行了四万亿救市计划,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08年全年保持9.6%的高增长。但是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2009年M2全年增速达到了21.62%,比2008年全年增速高了6.6个百分点。然而,2009年全年CPI增速同比下降了0.7%,这说明大量的信贷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资本市场或者在银行间拆借。另一方面,我国对于信贷资金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一点从M2/GDP的数值就可以看得出来。2009年以来M2/GDP保持在1.8左右,居于世界第一(见下图)。

2009年以来我国楼市价格猛涨,新能源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在金融危机中深受打击的外贸出口行业错失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将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撤了出来,转而投入收益率高的楼市和新兴产业。2010年收到2009年信贷投放的影响,CPI破3%的警戒线,央行开始宏观调控,逐渐收紧流动性。银行提高审贷标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之前投入到新能源行业的资金短期无法实现盈利,因此产生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以温州为例,民间借贷借此机会蓬勃发展。民间借贷团体比如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资金,在银行部门产生寻租行为,高的民间借贷收益率也导致一些银行从业人员主动到民间借贷市场寻求机会赚取高利息。2011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就是这一系列因素的结果。2011年末,有八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提高。工农中建四大行虽然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但不良贷款余额缩小幅度较小。

2012年收到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政府出于调节经济结构,缓解金融风险考虑提出了“稳增长”的策略,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全年GDP增速为7.8%。同时,“十二五”计划提出了加强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内企业因全球经济疲软面临出口增长缓慢,国内投资因房地产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紧张而减少,通胀隐患仍然存在,扩大内需需要长期努力,中小企业经营环境需要改善,垄断行业和企业压缩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这些因素对2012年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处于2008以来的下滑周期当中。由于人口红利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加工制造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环境恶化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难题,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我国金融领域面临调整。2013年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SHIBOR)大幅上升到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利率飙升反映当前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的困境。2013年6月24日,上证指数连跌一周跌破2000点,资金在股票市场的缺乏可见一斑。2013年6月,建设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3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39%,而同期银行活期利率仅为0.35%,1年定期的利率也仅为3%。而招商银行的一款期限为3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达到了7%。资金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回顾2013年6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反映了其对当前资本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态度。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让资金流向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的升级。

二、当前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分析

(一)社会融资总规模结构变化显示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

货币政策是调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中国过去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得以体现,同时货币扩张成了必然。观察货币结构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融资结构的巨大变化。2002年人民币贷款总额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91.86%,体现了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的特点。但从2010年开始,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50%左右(见图1、图2)。这意味着以往主要通过银行配置资金供求的情况发生巨大变化,股票、债券、基金、理财、民间借贷正在成为资金循环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经历金融脱媒。

从微观层面看,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存款占比下降,股票、保险、基金、理财等投资品占比上升,造成银行的贷方脱媒。根据《中国金融家庭调查报告》,2004年居民资产中储蓄存款占比为71.8%,证券基金占比10.2%;而到了2011年,储蓄存款和证券基金占比分别变为57.75%和20.62%。除此以外,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非金融企业融资占比应提高到 15%以上,非银行融资方式占比具有更高提升空间。

(二)金融脱媒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与挑战

1. 对中国银行业利益产生冲击。以美国的金融脱媒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证券市场成为欧美经济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的作用日益萎缩,失去其主导地位,表现为利差收入减少,银行难以继续依靠传统业务保持收益。中国银行业现在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19%左右,而欧美银行这一比例达到了35%以上。中国银行业现在的资产结构难以应对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必定会使银行业利益受损。

2. 对银行资产结构产生影响。

由于金融脱媒,储户投机性动机加强,存款趋向短期化,转向活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这会使得银行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问题加重,给银行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3. 对于社会融资方式而言,直接融资将占更大比重。相应地,居民的金融资产中将包括更多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更少的银行存款。以美国为例,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下降到15%左右,股票基金和保险资产占比大幅上升。

4. 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提出“单一货币规则”,前提是货币流动速度不变,因此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调控物价和经济增长。而金融脱媒和金融创新使得货币统计口径面临调整压力,货币流通速度不再稳定。以美国为例,1993年7月美联储由数量型货币性政策目标转为价格型政策目标,即以利率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应此,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应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同时调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利率。

5. 金融脱媒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脱媒丰富了资金供求来源,使得社会各个机构和个人参与市场利率的决定过程。金融脱媒使得资金供给方从过去的银行机构为主转变为个人、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资金中介包括银行也包括信托、保险等。

6. 金融脱媒对监管部门提出更高要求。金融脱媒使得资金从银行表内转移到表外,从银行转移到非银行机构。银行面临的期限错配风险上升,银行以外的金融系统不良贷款面临监管空白。

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金融业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银行业风险监管,重点整顿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业调整过程中,银行业的调整是重点。而近年来贷款结构的变化反应了影子银行风险的加大。防范影子银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除加强监管外,还需强化金融机构内部自身风险管理。具体措施有: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风险防火墙,将两者之间的风险防范渠道切断。例如,防范商业银行表内资金流向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加强银行表外业务监管,控制银行资金流向。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防控金融业从业者利用银行资金参与民间借贷,避免金融风险从民间借贷市场传递到银行当中。三是明确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资本金和流动性要求,建立严格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检查制度。

(二)肃清债市灰色地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与美国金融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规模小,对经济促进作用有限。制度缺失和监管缺乏导致了债券市场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困难。应该坚持审计和业内自查,重点消除代持养券和丙类账户带来的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为完善债券市场建设,一是监管部门将债券市场的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和统一,形成统一的监管负责机构,在降低债券市场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建立评级机构监管体系。强制要求评级机构向监管当局做出解释,并且对于监管当局调查出的评级机构违规行为应当予以严惩,以规范评级体系的秩序。三是建立做市商细分审批制度,通过对市场上符合资格的企业颁布债券做市商资格的方式来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债券做市商进行细分管理,对于报价数量较多、报价频率较高、报价能力较强的做市商授予更高的市场做市资格,从而促进做市商制度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