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网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刊讯 国家经贸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把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提上重要工作日程,并明确提出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首先要在2002年6月底前制定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国家经贸委强调,要充分认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流通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十五”期间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分销服务业逐步取消对外资限制的过渡期,为积极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工作,推动国内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流通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首先必须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国家经贸委要求通过规划对各类商业设施的设立进行科学指导和规范,当前要重点是做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有关城市商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城市规划、计划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根据城市发展现代流通的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商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摸清城市现有商业网点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深入研究商业网点地价、租金反映出的行业竞争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为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和平等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为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国家经贸委还要求各地建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联系制度。各有关城市商业主管部门要将制定规划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商业网点建设和改造方面的重要情况及时汇报,并分别于每年7月底和次年1月底填报《城市商业网点半年情况表》和《城市商业网点全年情况表》,其调查对象为合计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餐饮门店,设立管委会的商业街、步行街。
事实上,国家经贸委去年曾经下发过《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青岛、重庆、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城市商业发展规划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但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进展缓慢。
【关键词】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研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F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With the 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work in full swing, perfect the county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content,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city network, for later around the weaving Coun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and theory basis of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Key word:County-level city; Commercial network; Planning theory; Research contents
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是构建一个县城商业发展框架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县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商务部积极推动地级以上城市和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取得较快进展。科学合理的城市商业规划,对保障公平的竞争秩序,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发挥积极作用,对产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1]。
一、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趋势和特点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已经制定的商业网点规划,体现出规划制定者更能够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统筹考虑地区经济的协调与发展,同时,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布局趋向合理化,逐渐形成以传统的繁华区或商业街为中心向外辐射,即同心圆向外扩张的模式;二是组织形式的创新,多种业态形式的商业设施,连锁经营比例不断上升,物流业加速整合;三是服务人本化,坚持先进市场设计理念与本土消费习惯相结合,立足实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利民便民,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功能;四是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快,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来促进商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信息化助动,网络化运行,规模化发展,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商业加以改造,大幅度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六是在商业领域融入了环保意识,注意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七是强化了区域协调意识,既注意到了城市内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也考虑了市外尤其是周边地区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从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统筹规划;八是体现了适度超前意识,在把握城市经济和消费发展趋势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商贸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网点分布、业态设置、购物环境等方面适度超前,留有发展空间[2]。
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研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模式,但是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理论基础。
1、商业经济学理论
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以反映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商业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商业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理论,其中尤以商圈理论(包括中心地理论、区位理论等)和消费者行为学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息息相关。商圈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国外城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也能为我国城市零售企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分布提供依据,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中对城市商圈的空间布局和业态分类奠定理论基础[3]。商业空间层次结构不仅来源于经济法则,还来自消费者行为及社会经济属性,分析空间形态应该首先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规出发,考虑消费者行为差异对商业空间组织的影响[4]。在规划商业街区、业态分布、商业网点的布局等方面要正确反映消费者行为的规律及要求,以本地区消费能力的构成为基础,以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为参数,以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度为标尺。
2、城市经济学理论
城市经济学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密度效益、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和建设商业网点的载体,商业网点的规划必须遵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应以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合理地解决商业网点的密度、相邻、布局及集聚等问题。
3、空间经济学理论
空间经济学强调集聚对生产和城市区位的再构影响,通过空间供给和需求、定价和产出分析,研究空间均衡,即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的最优空间配置模式,包括部分均衡和一般均衡[5]。商业集聚现象是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发展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各类商业聚集区( 如商业街、SM、CBD等)是现代城市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如何在空间上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些商业聚集区,如何在各商业聚集区之间分配经济物品和经济活动,使之趋于空间均衡等都是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空间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三、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主要内容
编制县级商业网点规划,应当在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在充分了解县城商业网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商业网点发展的趋势,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商业网点的空间布局为核心构建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商业业态规划及激励与规制政策。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是指在综合分析县城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客流规律、交通状况、商业环境、历史传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县城商业资源在空间上做出的统筹安排与配置。具体来说,它包括宏观(面)、中观(线)、微观(点)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确定县城商业中心等级体系
根据中心地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成果和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实践,县城商业中心等级按照主要商业功能、规模和辐射能力可以分为县级商业中心(一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 二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三级商业中心)三级,它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县城基本的商业结构体系。
根据县级城市商业发展的需求,一般城市可以发展1-3个县级商业中心(一些特大城市例外),若干个区域商业中心,而居住区(社区)商业中心的发展则不受数量的限制。在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时,必须对三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做出明确的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忌重蹈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小而全”商业布局的覆辙。一般而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根据级差地租理论,由于不同业态的商业网点对地价的承受能力有别,会相应选择与其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商业中心,由此形成功能各异的商业中心。
2. 中观层面――商业街区
现代商业街是重要的县城商业网点空间形态,是县城商业的缩影和窗口。商业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是发展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重点之一。在规划商业街时,要求在对现有商业街现状分析(现有商业街空间布局、数量结构、发展特征等)的基础上,对未来商业街的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发展重点以及对商业街的建设、改造、提升与完善等方面给予引导,并提出相应措施,尤其对如何突出商业街特色、营造美观的商业景观、丰富文化和传统内涵以及发挥旅游功能等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商业街有序稳定地发展。同时,要注重商业街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绿化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景观设施等) 和购物环境的改善( 配备相应的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设施)。
3. 微观层面――大型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纵观我国各地商业网点规划实践,大型商业网点一般是指营业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大型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 Shopping Mall,简称SM) 、仓储式商场和大型专业店等业态。大型商业网点在促进城市繁荣、改善购物环境、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和增强中心城市商贸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大型商业网点的发展也会带来诸如加大城市交通压力、威胁中小商业网点生存发展等问题,需慎重设置,不可盲目发展。
四、小结
我国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具有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控双重职能。商业网点规划的成败还在于实施。因此,商务主管部门在编制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的同时,还应构建一套完整的县城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实施制度,以确保商业网点规划的是顺利实施,为商业网点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商业网点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晶.城市化进程与商业网点规划[J].商业研究,1999(5):91-93.
[2]仵宗卿,柴彦威. 商业活动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20-24.
[3]齐晓斋.城市商圈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41.
[4]藤田昌久,保罗•克鲁德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0-72.
[5]薛娟娟,朱青.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0):21-24.
[7]孙元兴.国外商业规划理论及评述[J].商业研究,2003(23):13-15.
[8]柴小青,曹伟. 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六项原则[J] . 商业时代,2005 (23) :14 - 15.
[9]范天吉.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M].吉林: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188-189.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各国服务业的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并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的新发展并引致产业体系的整体升级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70%),甚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45%)。 当今社会正处在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4年,商务部会同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2007年,商务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强政府对城市商业的宏观调控,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2 规划背景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常平镇交汇。常平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一个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的镇,素有“京九第一镇”之美誉。
常平镇历来是东莞东部的商贸物流中心,酒店业繁荣兴旺,餐饮名厨荟萃,被誉为“中华餐饮名镇”,是广东省旅游局推荐的“餐饮特色镇”。镇区产业基础扎实,同时依托自身交通优势,已形成以粮油和农副产品批发和仓储、塑胶原材料批发以及快件进出口等为龙头,以专业批发市场和大企业为主导的大流通格局。
但如同珠三角地区诸多城镇一样,常平镇经济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经济总量大,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值不高;发展后劲逐步弱化,资源和环境支撑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外向型经济面临困境,迫切需要转型;生活业较为发达,但生产业比较薄弱,影响到第三产业的顺次升级,同时又延缓了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常平镇迫切需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常平镇商业网点规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优化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建立起体系框架,增强服务功能及地区辐射力,推动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 规划要点
3.1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城镇经济发展导向,明确商业发展定位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亦是社会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互推互长的良性循环。规划从城镇经济发展导向的分析入手,对交通区位、商贸基础、工业基础等相关影响因素的进行深度剖析。
常平坐拥两大铁路客运站和国家一类铁路口岸,大运量的客货运能力带来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但物流业发展主要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运输、储存、中转上,附加值不高,对经济带动力不强。
常平生活服务业较发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方面,在东莞东部各镇中均位列前茅,具有一定的区域吸引力,但地域商贸特色不明显,以中低层次个人消费为主,经济带动力不强。
常平工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电子、五金模具、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但产业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工业用地分布零散,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未形成集聚规模效应,缺乏综合竞争力。
规划提出常平镇商业发展定位为:华南商贸重镇,生产服务功能突出,生活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商贸名城。期望以物流业、专业市场、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突破口,打造生产服务体系,带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体系,提升消费设施的档次,增强地区辐射力,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2 立足生产、生活两大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商业网络格局
规划结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从政府调控的重点出发,参考现代服务业的分类,以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两大体系为骨干框架。
生活服务体系,重点倡导“吃在常平,玩在常平,住在常平”,着力打造以餐饮、娱乐、住宿等为龙头的休闲娱乐产业体系,强化东部副中心的地位,构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网点”两级服务体系。
生活服务中心由三个商业节点共同构成。结合不同区位,三个商业节点有着不同的消费目标群,大中元商贸区以传统商业街区为特色,消费目标定位于常平及其周边镇区的普通居民;东莞站商贸区利用毗邻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集金融商贸、商务办公、餐饮娱乐为一体,消费目标定位于商务人员、高层次企业管理人员及第三产业服务人员以及过境人群。新中心区商贸区利用行政商务中心带动商贸业的发展,消费目标定位于商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以及周边时尚人群。
社区商业网点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基本生活。规划结合常平镇城区建设情况以及未来人口分布情况,分为中心区周边型、工业园型、独立型三种社区商业形式,结合服务人口的配套需求,配备不同的商业业态,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同业互补、错位经营的优良环境,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和基本服务需求。
生产服务体系,依托区位及交通优势,与产业发展互动,构建“生产服务核心--产业园服务区”的两级服务体系,形成物流、会展、专业市场、信息服务等功能配套齐全的规模化整体,满足城镇需求,辐射华南地区。
生产服务核心主要依托大京九物流园的建设,以物流业的发展为突破口,带动会展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相关服务的发展,构成产业的服务支持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园服务区,结合相关规划,配合三大工业集聚片区,配套设置相应的产业园服务区,利用临近服务对象的优势,提供相关的中低端的商务服务、技术培训及产业区的生活配套服务,为产业园区提供相关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3.3 强调规划的弹性与动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发展的控制和引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设施建设主要依赖于经营主体的自发选择和自主投资,商业的发展动态多变,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人群的变化以及周围商圈的变化等都会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发展产生影响,而这其中政府调控的力度影响力相对是有限的。
本次规划对象包括零售商业网点、商业街、酒店、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会展场馆等。规划中结合常平镇商业网点的发展现状,未来的经济发展导向以及规划的可实施性等多重因素,重点对特色商业街、农贸市场、物流园区、会展场馆等进行控制,对其布局选址、业态构成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而对于零售商业网点、酒店、生产资料市场、物流园区等则主要从宏观层面提出相应的引导。刚性与弹性并重,既体现政府对商业网点调控的目的性、全局性、调控性和管理性,也为规划的执行留有市场化运作的空间。
[关键词] 零售商业网点 GIS 选址
一、概述
零售商业网点是指那些把商品和劳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具体经营单位,其主要经营活动是从批发企业进货后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直接销售各种商品,直接为城乡广大居民提供商品服务。零售网点选址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一经确定就难以变动。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图形矢量化和缓冲区分析,将GIS技术与模型结合应用于商业选址,开展商圈特点、状况分析,可帮助经营者科学的决定零售商业网点,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专业实际操作、分析能力。
二、基于GIS的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的特点
GIS在零售商业网点选址中可将人口、客流、交通、市场竞争等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商业数据,通过图形、图表等方式将相关商业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给用户,以满足商业企业选址决策人员对空间信息的要求。还可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及可视化表达功能,使选址更加科学化、直观化,提高选址效率,改善选址的质量。与传统的选址方法相比,基于GIS的选址分析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可整合RS、GPS信息,在地图上直观、实时地反映待选址网点周围的人口分布、设施布局以及交通道路情况等选址要素的信息,从而更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二是利用GIS方法调查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图图层的控制,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分层、叠加等操作,还可以自由设置这些要素显示的风格和样式,有利于选址决策的科学化;三是能够直接进行空间分析,根据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商圈分析,给出商圈内的客户分布模式。能够根据需要按照道路、行政区以及指定的空间区域统计分析网点的数量和市场饱和情况,并为网点的建立和撤销提供信息;四是通过专题地图的分析,用户能够快速发现可利用的市场空间。在确定预选位置后,系统还可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预测,确定优选方案,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结果反馈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决策效率。
三、基于GIS的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因素
零售商业网点选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相对较为重要且操作性强的因素是交通状况、人口以及市场竞争。
1.交通便利性因素
优良店址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进出畅通。交通便利性包括商业网点与公路、城市道路、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通道网的衔接情况以及与道路站、火车站等各种枢纽口岸的配套以及城市交通管制的协调状况等。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尤其体现在该地是否具有较密集、发达的公交汽车路线。各公交路线的停靠点能否均匀、全面地覆盖整个市区,直接关系到大多数消费者购物的便利程度。一般而言,城市中某一地区的交通便利性越强,其聚集效应也越明显,即该地区人流、车流、物流也越集中。利用GIS工具进行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时,可以通过缓冲区、路径分析等方法对交通便利性进行定量分析。
2.人口因素
零售商业网点的分布与人口规模分布形态密切相关,一定规模或密度的人口是商业网点布局的必要条件。人口因素主要包括站点的客流聚散量、站点所在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构成、收入水平等。所在区的第二、三产业越发达,人口密度越大,收入水平越高,其地面商业网点越密集。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零售商业布局,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消费和购物量相应扩大。在人流密集的地段,如客运车站、码头和各种娱乐场所,出入人口很多,也是零售商业网,特别是流动售货车和摊位较密集的地方。
3.市场竞争因素
当零售商打算在某区域建立商业网点时,该区域内现有的市场竞争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可能的销售业绩,市场竞争状况是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用市场饱和度作为市场竞争状况的指标。衡量城市或区域的零售饱和度,涉及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供给角度分析,直接的方法是核算区域内的某类商店总数,但不同的商店规模存在差异,考虑到零售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店铺,核算区域内的某类商店营业面积总量,则较为精确。从需求角度出发,决定商店需求的是商店销售收入,包括零售额和批发额。饱和指数反映了特定商圈内零售商店单位时间内单位营业面积的潜在需求, 决定了该地区商店的盈利空间的大小。饱和指数IRS 值越大, 意味着市场饱和程度越低, 零售潜力大; 饱和指数越小, 意味着市场饱和程度越高, 零售潜力小。
四、基于GIS的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
1.商圈划分模型
商圈是指以零售商业网点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商圈具有稳定性、重叠性、不规则性、动态性4个特性。不同的商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开展商圈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对零售商业网点选址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圈划分是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的重大步骤,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选址时,首先要明确商圈范围,了解服务对象,确定经营范围,评估经营效益,然后确定大致地点和商店规模。
商圈划分一般用两种方法: 经验法则和雷利法则。其中经验法则是根据经验确定不同商业的业态、不同规模等级商业网点的服务半径。例如, 大型综合超市一般占地5000m2以上,其服务半径在3km左右。雷利法则是由美国Reilly W教授通过对美国的150个都市圈进行调查后,根据牛顿力学的万有引力理论提出的“零售引力规律”。其计算公式为:
城市商圈的规模由临近地区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而不同,城市人口越多,则说明该城市越发达,对周边地区顾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如果某城市离周边特定区域的距离越远,顾客前往该城所需时间就越长,则其对此特定区域的吸引力也就越小。
2.人口分布的一致性模型
零售商业网点的设置主要通过居住区人口来确定其基本规模。将人口密度图与零售商业网点分布图进行空间叠加,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即可找出商业网点辐射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人口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pi、si分别为各地区i(1< i< n)中人口与面积,P、S 分别为总人口和总面积。当人口均匀分布时,相同比例的人口分布于相同比例的土地面积上。当趋于0时,说明人口与土地面积的分布是一致的。相反,当趋于100%时,人口集中分布于某个区域。商业网点零售商业网点辐射区包含的人口数越多,即商业网点与人口在地域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说明零售商业网点与人口分布的结合程度越好。反之,说明零售商业网点与人口分布的格局极不一致,可能集中分布于某些区域。因此可以根据零售商业网点人口分布的一致性模型来调整零售商业网点位置及辐射范围。
参考文献:
[1]李桂君 赵德海:城市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模型与反问题求解[J].商业研究,2002,(5):100~102
[2]陈 姚 朱 韬 李石华:基于GIS的商业网点选址研究与实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6):45
[3]曹廷潘 张同铸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65
[4]方何阳 暖:城市地铁站口零售商业聚集类型划分的探讨-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 2005,25(4):526
[5]王 铮:理论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7
[关键词]商业网点 布局 现状 问题
一、认识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是指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简单的说城市商业网点,就是指一个城市零售、批发、餐饮、生活服务、娱乐、物流、配送、仓储等企业的经营场所、设施的总和。因其点多面广,布局形成网状,故称商业网点。商业网点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网络。我国一年有几万亿的商品,靠的是商业网络以达到最终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每个商业企业,好像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或“结”,这个网上的“点”或“结”,全国大约有一千多万个以上,就是这些“点”或“结”,每日每时每刻,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把工农业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送到每家每户。社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每当自然灾害等发生时,人们更深切体会到一天也不能离开商业。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总结商业网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商业网点是展示一个城市逐步强大,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窗口。石家庄正处于三年大变样过程中,让大家认识石家庄,了解石家庄,欣赏石家庄,通过商业网点这个窗口,无疑是最有效地途径。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店面的设计风格,橱窗的布置,特别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质量、品种等无不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状况。对一个城市的认识,往往就是从上述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商业网点是否能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速度,所以,一座城市应当制定包括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业态结构以及建设规模等内容的商业网点规划。
二、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布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全市共有行政社区350个,社区平均住户为1800户。社区商业也由过去的食品业、日用百货业等传统业态,发展到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药店、洗衣店、理发店、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书报店、维修店、回收站、鲜花店、面包房、美容店、美发厅、健身房、通讯等20余大类,并不断向专而细的方向延伸。而各种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因其经营规模优势、较高的产品质量保障、突出的经营特色和完备的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社区商业的主体。如国大36524店(200多家)、奥开放心肉店、董家煎饼连锁店、翰皇擦鞋店、天元超市、晨光文具店等等。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社区商业网点近30000个,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宽,具备了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老社区受空间限制,商业网点严重不足,且设置散乱、业态不全。随着开发商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他们在承建新住宅区时,自发设置了商业网点,经营商为适应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主动调整经营范围,实行错位经营,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对象,使新建社区商业业态配置相对完善,基本实现了必备性业态和指导性业态的有机结合。如,目前国际城社区入住人口2200人,服务业经营面积达8000余平米,餐饮店、连锁超市、维修、干洗、保洁、鲜花礼品、通讯和健身房等各种业态配置齐全。其商业用房在销售时,尽力引导购买者(经营商)实行错位经营,既避免有限资源浪费,又能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基本实现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卓达裕强社区入住人口22500人,服务业经营面积5600余平米,各种业态配置也较为齐全。如,新华区铁路31宿舍居民区入住人口45000人,现有药店、理发店、洗衣店和维修店等便民设施,但总经营面积只有354平米;桥东区庄窠小区入住人口10000人,沿街式的餐饮店、便利店经营面积只有近1000平米。石家庄市辐射“三北”(华北、东北、西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目前拥有有各类商业网点16.5万个,大中型百货商场和贸易中心120多座,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业企业3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3个。与上海、西安、沈阳等国内其他城市相比,石家庄市商业网点个数较多,分布较为密集,但在商业网点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商业网点规模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国内外发达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状况
上海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左右。上海现行的商业布局模式基本采用了以“四街四城”八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现代商业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加快郊区城镇商业的发展。其中列入上海八个市级商业中心的区域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汇商城、豫园商城、新客站不夜城、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列入上海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区域是:五角场、老西门、曹家渡、中山公园、虹桥、大柏树、提篮桥、打浦桥、上海莘城、武宁新城、彭浦、昌里。上海商业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后,基本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城区商业为核心,以郊区城镇商业为呼应点和突破口的商业总体布局模式。
截止2005年,西安市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商业网点已达14.59万个,从业人员107万人,千人拥有网点数达到20.3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近50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24个;零售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商场有15家;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14个,2003年成交额超过260亿元;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6个;西安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从宫廷大菜到东西南北各地特色大多都云集西安,各具风采,特别是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各类小吃,品种丰富,物美价廉,2003年全市拥有餐饮业网点3.28万个,餐饮业零售额102.5亿元;作为世界热点旅游城市,西安已具有充足的接待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准。现有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可提供高、中、低档床位 17万张,能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西安拥有大型现代化专业展览馆4个,总面积21万平方米,注册登记的展览公司120余家。购物中心、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仓储商场、家居中心、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正在全市蓬勃发展。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具有23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东北地区最有活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商都。截止2005年,全市拥有零售商业网点6.8万个,总面积580余万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网点9个,人均拥有网点面积约0.8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商业网点总数82个,其中,购物中心 1个,百货店20个,综合超市28个,专业店和专卖店19个,家居建材商店14个。
我们再从发达国家对商业网点的管理来看看国外有关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情况。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采用了审批手段对商业网点的新建、改建等进行管理。以法国为例,新建或改建销售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零售商店(包括食品及非食品零售机构,电影院及酒店);关闭2年以上的超过3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重新开业;改变用地性质等均需得到有关审批机构的许可。另外,从利于竞争的角度出发,在审批项目时,还要考虑避免在某一区域同一经营者形成垄断。法国政府认为,商业许可制度的实施既保护了传统小商业企业,也没有阻碍现代商业的发展。同时对保证就业,促进商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根据各自特点确定商业综合功能和发展战略,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管理先进,服务质量高,方便生活。
四、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1.布局集中。大型商业网点数量增多,如商业零售业,已经有20多座大型商场建成,这些商场除益友百货(裕华西路)和怀特国际商城(槐安路)外,自东向西有建华百货大楼、蓝天商厦、北国先天下、北国商城、新天地、西美购物中心、国美电器、东方城市广场购物中心、新百商场等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山路一条街上,外加南三条国际小商品市场,整体商业网点布局呈现出“中密外疏”的特征,造成中心区域中大型商场在空间上过分拥挤,特别是从新百广场至东方购物中心几百米内就有新百广场、国贸中心等近10家,造成人员拥挤,交通不便。再例如停车场,北国商城有地上停车场,西美有地下停车场,西美对面有一无名的露天停车场,这无疑给中山路及建设大街附近造成巨大的交通压力。饮食服务业,在体育南大街槐安路至东岗路有全聚德烤鸭店、湘君府、金汉斯烤肉、光明渔港、东来顺等几家大型饮食服务场所及多家小吃店。(结合周围居民居住和购买力)
2.商业业态单一。商业零售形式绝大部分是店铺式销售,对人员需求多且成本高,而发达城市总是多种销售形式并存,如邮购、赊销、访问销售、通信销售、自动售货机等等。
3.缺乏特色。大型商业网点在经营上缺乏特色。大型商业网点大多数在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意识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如百货商店,销售的商品和经营手法差别不大,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目标市场定位彼此又在趋同,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导致大型商业网点在较低的层面上进行价格竞争,大打价格战,企业积累减少,缺乏发展后劲。
4.商业网点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尽完善。市内一些主要商业网点主要集中于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采用了审批手段对商业网点的新建、改建等进行管理。以法国为例,新建或改建销售面积大于300平方米的零售商店(包括食品及非食品零售机构,电影院及酒店);关闭2年以上的超过30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重新开业;改变用地性质等均需得到有关审批机构的许可。另外,从利于竞争的角度出发,在审批项目时,还要考虑避免在某一区域同一经营者形成垄断。法国政府认为,商业许可制度的实施既保护了传统小商业企业,也没有阻碍现代商业的发展。同时对保证就业,促进商业与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闹市区,交通条件欠佳,停车设施严重不足,疏导人流的空间也十分缺乏,致使消费人群的可进入性和可疏导性受到严重制约。许多与大型网点相连接道路的车流量已超出理论通行能力。城区内主要交叉口有35.7%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中山路―中华大街、中山路―平安大街、中山路―建设大街等主要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高峰时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另外随着一大批连锁店、超级市场的兴起,与之配套的现代化大型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批发体系尚未形成。
城市商业是商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工程。因此,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中之重。10多年来,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上说,规划编制专业化程度不高,编制技术要求不规范,规划执行随意性强,导致了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标准不一,城市网点设施品质不高,商业服务功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城市资源。建议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以法治化的高度,规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强化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系统性,保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不留后遗症,让城市商业真正为城市居民服务,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支撑和载体。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推进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多年来,国务院和主管部门都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从2001年起,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2004年,商务部和建设部联合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务部还颁布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2005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商务部了《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2012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推动了我国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对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建设也提出了要求,成为我国城市网点规划和建设的政策体系。
根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部署,10多年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目前,全国省会级城市、大部分地级城市和部分县级市都已经完成了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有的城市并进行了多次修编,这些工作都推动了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多数省级市和部分地级市已经建成了较为系统、较为规范的城市商业网点格局。但是,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1.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不规范,落实不到位。许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专业性差,技术不规范,随意性强。一些城市政府对于已颁布的商业网点规划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随意更改。
2.商业网点建设混乱,造成了资源浪费。由于缺少规划的指导,许多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混乱。一些市政府让投资商牵着鼻子走,按照投资商的意愿任意改变规划,商业设施建设无序,导致许多大型商业设施、大型市场设施和服务设施闲置,造成了投资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
3.利益驱动致使商业流通终端设施建设薄弱。一些城市政府为照顾房地产投资商的利益,对城市社区、小区和街区的商业设施建设抓的不够好,不少地方放弃了社区商业、社区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给市民生活服务带来了不便。
4.重建设、轻流通,城市商业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城市只重视商业网点的硬件建设,对流通体系的建设思考很少;一些城市只注重品牌大型商业的引入,对专业性、中小型商业企业引进和培育重视不足,任其无序发展,使城市中低层收入的消费者得不到安全、便捷的服务,造成了城市商业体系不够完善。
加快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
法治化进程的建议
为进一步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有序、健康的进行,建议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法制化进程:
1.科学编制《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编制,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编制规范,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但是,纵观全国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全貌,许多城市的规划编制不尽规范,随意性强,甚至概念不清,这些规划非但对城市商业发展指导意义不强,反而有损于城市商业的发展。建议国家政府指定有关部门,对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的经验进行总结,重新修订、编制新的规范,指导各个城市科学编制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要坚持由专业单位编制,资深专家评审的方式。城市党政领导要尊重专业编制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不能自行其是,为了政绩或吸引投资,任意违反规划编制规范。
2.《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要成为地方法规。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一经专家评审,即可成为政府规范性文件,若经同级人大通过,即成为区域地方法规。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要按照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要求,指导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运营。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法定性文件。如果确实需要修编,要经同级政府或人大通过。只有如此,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才会合理,城市发展和建设才不会留有遗憾。
3.要确保社区等基础商业设施的落实。城市基础商业设施,如社区商业、小区商业、街区商业和郊区镇乡商业,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商业服务终端,更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业。因此,要确保社区等基础商业设施建设的落实。城市社区房地产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要吸收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社区居民代表要参与,重要的大型社区房地产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要举行听证会议,在开发商同意商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社区居民代表意见后,项目才能够进行开发、销售和验收。
4.坚决杜绝大型商贸设施的无序发展。由于大型商贸设施建设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绩形象,能使投资商获取巨额利润,许多城市政府支持开发商无序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广场、大型专业市场集群等,造成了许多城市的大型商贸设施的空壳运行。建议国家商务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对这一现象进行调研,制定全国商业设施发展的基础框架,同国土部门一道,编制全国大型商贸设施的发展用地计划,从根本上遏制商贸设施建设的无序发展。
居住者条件,主要考察:
第一,该区之地形;
第二,该区之历史及其沿革;
第三,人口、组成、户数及人口密度;
第四,人口的职业特点,收入水平,消费习惯;
第五,该区的产业结构;
第六,行政条件,如土地、房屋、开发现状及未来发展,灾害对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第七,该社区的服务状况。
上述七条件,人口和收入水平是要点。人口是商业网点选址的第一要素。国
际上通行的研究理论认为,大型百货公司(商店)的人口商圈在20-50万之间;超市的人口商圈应在7-13万人左右;而便利店的商圈应在3-5万人之间。居民的收入水平,据日本的商业研究理论认为,大致如下表所列:
以上所列,主要适用于日本情况,不同国家的民族会随物价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消费需求同居民收入呈正相关,这一实质是一样的。
据香港的商业流通专家研究,当居民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下时,杂货店、便利店、廉价商店和街边摊会有较多的购买者光顾。当居民年均人收入超过1000美元时,开始讲求消费品的品质及购物时的便利性和快适性。只有这时,超级市场才会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一些高级专卖店、大型百货商场和以这两者为主的大型购物中心才能得以蓬勃发展。
交通条件,主要考察:
铁路设施及火车运行图状况;
第二,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网及客货运输状况;
第三,海河湖渠等水路、码头及航运状况;
第四,航班及航空客货运输状况;
第五,上述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抵达该商圈的方便程度;
第六,该网点前后左右的街、路状况,包括路宽、路面质量、交通规则、交通灯、路灯、与交叉路口的距离及相邻街、路改造建设规划等;
第七,附近现有和预计建设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情况。
以上七条中,铁、公、水、空交通状况为该商圈大交通环境,属参考之列,而其中如下几点为考察的重点:由该网点四周沿公路、街道、胡同划出500-1000米的距离为步行商圈,10-20分钟汽车行驶距离为汽车商圈,距公交车站5-10分钟时间为公交商圈。将上述商圈在地图上标出来,并据此计算出交通商圈所涵盖的人口范围,再依据居住者条件中的两条重点要素考察该网点选址的正确度和业态选择的正确度。
吸引条件,主要考察:
商圈内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数量;
第二,该区的经济吸引力,环境及交通改善前景;
第三,该区内其他商业网点、业态及相互竞争关系;
第四,该区内各类现有业态零售店的经营现状、主要问题及改进前景;
第五,该区其他能吸引客流的娱乐、影剧院、健身、博物、展览场馆及公园、学校、培训机构等;
第六,该区的市政、通讯、公用设施及地皮、地价、房价、地形、地区建设规划等,可统称为地域条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沿街建筑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情况大量存在,笔者在实际的消防监督工作中,发现对于商业服务网点执行现行国家防火规范的相关条文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下文中分别称为《建规》和《高规》)都分别给出了商业服务网点的术语,虽然表述的不尽相同,但商业服务网点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1 设置位置、层数、面积:住宅底部(地上)且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
1.2 经营类型: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
1.3 防火分隔: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他用房完全分隔;
1.4 安全疏散:该用房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2.商业服务网点在规范中的执行条文问题
在现行的《建规》和《高规》)中,执行“商业服务网点”的相关条款都会遇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给出了术语解释,执行条文很少或没有,《建规》中除定义外共涉及2条:(1)第1.0.2: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2)第8.3.3: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规》中除定义外只涉及1条:第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而且,此条还与术语中给出的解释相矛盾,术语中表述的是该用房不超过二层,而此处却表述为“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通过《高规》的条文解释我们不难看出,第1.0.3.1条的正确表述应改为:“包括底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
尽管术语中对其已经有了相应的限制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让大家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疏散、消防给水、灭火设备等方面适用哪些条文,就只有是靠大家各自猜测,很容易产生歧义,给实际的消防监督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笔者建议编制部门及专家学者在新的防火规范中将“商业网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论证,将各类问题予以明确,为以后这一类型建筑的设计及审批创造便利条件。
3.商业服务网点消防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经营类型的确定
《建规》、《高规》对商业服务网点的经营类型列举了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6项,以上不能涵盖所有的商业经营类别,笔者认为范围应限定为:凡是为人员不集中,火灾荷载较小,除易燃易爆、歌舞娱乐放映场所以外的所有小型商业用房均应按照商业服务网点的进行消防监督管理,这也符合当前我们社会的实际情况,既方便了群众,又便于消防工作的开展。
3.2 安全疏散的设置
一般的商业服务网点都是沿街只开设一个出入口,因为这类建筑一般开间很小,若按照两个疏散门必须相距5m以上规定,基本上都不具有沿街开设两个疏散门的条件,若另设置一部室外疏散楼梯,由于占地、规划等方面的因素将是很困难的,还会给住宅小区的管理、市容市貌等方面的带来很大的不便。结合现行《建规》的第5. 3. 2条的规定:“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 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规定的2、3层公共建筑”
因此,笔者建议:商业服务网点完全可以比照上述的要求执行,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以外的商业服务网点的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宽度等相关规定应符合《建规》的相关规定。
3.3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自动报警的设置
《高规》第7.4.6条规定:“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这就要求商业服务网点用房内必须设置两支消火栓,实际工作中,难度很大且实用性不强。《建规》第8.3.3条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的规定,其条文说明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也是控制建筑物内固体可燃物初期火灾的有效灭火设备,且用水量小、配备方便,在设置消火栓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考虑配置这类灭火设备和建筑灭火器。”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建筑的商业服务网点原来未设置消火栓的可考虑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替代消火栓。
关于自动喷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建规》、《高规》分别就各类场所设置的条件给予了明确,可遵照执行,但上述设施存在后期维护,管理上与主体建筑存在着诸多矛盾等问题,往往造成设备不能保证完好有效,势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可否考虑采用简易喷淋、区域报警替代专用自动喷淋、集中自动报警系统,这样既减少了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等安装设备,又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性价比较高。
3.4 其他防火要求
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分区、防排烟、电气等要求可参照《建规》有关条款执行,高层、多层住宅可分别按照各自建筑类别依照各自规范的有关条文执行。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关键词 电子商务C2C
一、电子商务的功能与特点
(1)广告宣传。电子商务可凭借企业的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在Internet上各类商业信息。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信息量却最为丰富。
(2)咨询洽谈。电子商务可借助非实时的电子邮件(E-mail),新闻组(NewsGroup)和实时的讨论组(chat)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洽谈交易事务。
(3)网上订购。电子商务可借助Web中的邮件交互传送实现网上的订购。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会泄漏。
(4)网上支付。客户和商家之间可采用信用卡账号实施支付。在网上直接采用电子支付手段将可省略交易中很多人员的开销。网上支付将需要更为可靠的信息传输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欺骗、窃听、冒用等非法行为。
(5)电子账户。网上的支付必需要有电子金融来支持,即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及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要为金融服务提供网上操作的服务,而电子账户管理是其基本的组成部分。
(6)服务传递。对于已付了款的客户应将其订购的货物尽快地传递到他们的手中。而有些货物在本地,有些货物在异地,电子邮件将能在网络中进行物流的调配。而最适合在网上直接传递的货物是信息产品。
(7)意见征询。电子商务能十分方便地采用网页上的“选择”,“填空”等格式文件来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这样使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客户的反馈意见不仅能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更使企业获得改进产品,发现市场的商业机会。
(8)交易管理。整个交易的管理将涉及到人、财、物多个方面,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及企业内部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因此,交易管理是涉及商务活动全过程的管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管理的网络环境及多种多样的应用服务系统。这样,能保障电子商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2.电子商务的特性如下:
(1)普遍性: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务活动,如通过网络银行能够全天侯地存取资金帐户,查询信息等,同时使得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3)整体性: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4)安全性: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如加密机制,签名机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墙,防病毒保护等等,这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
(5)协调性: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更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往往电子商务的全过程是一气呵成的。
二、电子商务的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三种:B2B电子商务模式,B2C电子商务模式,C2C电子商务模式。
1.什么是C2C。C2C即CtoC,因为在英文中的2的发音同to,所以CtoC简写为C2C。C指的是消费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C2C的意思就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2.什么是B2B。B2B是指企业(Business)与企业(Business)通过互联网或专用方式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3.什么是B2C。B2C电子商务是指企业(Business)对消费者(Consumer)的业务,又称直接市场销售。
三、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分析
1.市场环境。经过几年引入期的启蒙引导和培育,中国个人网上购物将进入快速成长期,发展个人网上交易的条件已经成熟。当前,网上销售在全球增长迅速,C2C可以说是蓄势待发。易趣,淘宝等网站都推出了大型个人交易平台,从电话卡到电脑,从运动鞋到手机,从围裙到汽车买卖做得不比店铺销售差,有超过68%的网民表示已经接受并习惯了网络购物。
2.经营模式。国内C2C模式最初脱胎于国外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ebay和亚马逊为榜样的。C2C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专业网站提供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以免费或比较少的费用在网络平台上销售自己的商品,主要特点就是可以给用户带来便宜的商品。无论是外企白领,大学生还是下岗女工都可以在家“营业”,网上开店不需要店铺租金,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却可以面对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客户。
3.产品特点。在C2C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中,图书、音像、化妆品、户外运动、时尚精品和箱包比较好卖。随着汽车拥有人群的增多,车载用品和汽车装饰用品也逐渐成为很多买家喜欢购买的商品之一。
4.发展优势。C2C逐步向小的B2C转换,低成本优势会越来越显著。做网上零售的个人站点,随着交易量增加和个人信誉度的增强就会向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转换。在积累了一些网上销售经验之后,他们会到工商局注册自己的公司,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和其他的网站建立链接,销售业绩良好的个人用户很大部分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小”企业,这有利于形成比较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