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铁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礼仪教育作为我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高中比较自由,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大多数为“问题学生”。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作为有效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原因是礼仪的核心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礼仪作为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思想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人的言谈举止中,因此礼仪教育离不开道德修养。青少年时期没有学习相应的礼仪而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力量,想想他们即将服务的人群,高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二)礼仪教育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礼仪教学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文化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交流应酬的能力,让他们在职场上成为有风度、有吸引力、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又能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铁职业院校礼仪需要培养的内容
礼仪是迈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重视培养自身的礼仪,才能保障达到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这一独特环境下的特殊礼仪,高铁礼仪使用范围较小,具有专业性的特征。
(一)学习高铁专业的相关知识
高铁是目前铁路系统中的高新力量,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高铁的快速发展让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高铁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其职业礼仪提供更高的要求。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高校的学生就业与铁路的发展密切先关,针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必须强化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学生基本的社会礼仪,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让学生掌握高铁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铁源自1964年的日本,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全世界刮起修建高速铁路的浪潮,高速化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学习了解高铁的专业知识成为掌握高铁礼仪的基础。
(二)学习基本礼仪
实际人际交往中,礼仪成为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铁作为新兴的事物,其专业性注定其服务礼仪要求更为严格,搭乘高铁的人员大多为社会中上阶层人士,这些乘客对于铁路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除具备基本礼仪之外,还要有优良的个人素养。对客人服务时必须保持微笑,不管遇到的客人是彬彬有礼或蛮不讲理都必须有耐心,迎送客人要落落大方。目前,高铁的乘务员不论形象气质、服务态度都可与空姐想媲美,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升这一素质。
(三)学习相关的医护知识
火车上免不了出现紧急情况,作为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医护知识,必须熟记常见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挽救客人的生命,这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四)掌握国际礼仪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逐步扩大,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旅游、考察,高铁成为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最佳的交通工具之一,也会接待很多外国的游客。为展现我国礼仪之邦的文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学习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和特点,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外交语言,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不单单在经济上突破自我,在国民综合素质上也是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作为学院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性机构,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这一社会属性,不断加强自身特色文化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利用铁路文化传播平台,弘扬铁路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开展铁路安全警示教育,学院高铁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已成为其为在校学生、铁路职工、社会大众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的重要科普基地。
1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
培训中心学院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是我国第一个“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培训中心”。中心通过图文、实物、视频、模拟沙盘、仿真模型、互动视窗等载体,全方位构建了完整的铁路安全教育与防范、事故预设与排除、事故救援与自救体系。高速铁路安全警示与事故救援中心设有铁路发展史示教区、铁路安全警示区、高速铁路安全监控系统示教区、事故救援起复演示四个区域。借助丰富的实物、图片、模型及电子声像资料,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展示了中国铁路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剖析铁路安全责任事故案例,介绍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系统,传授高速动车与重载运输事故救援起复等基本方法。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充分利用这一安全警示平台,发挥特色文化教育职能,向全院师生、特别是高速铁路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铁路安全文化教育和普及事故救援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了解自救、救人和救援的基本技能;配合学院系部,向铁路在职职工提供安全警示教育和事故救援起复培训,强化学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质,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事故救援能力;面向中小学生、社会大众,提供开放式社会服务,通过铁路安全教育,普及铁路安全知识,提高受众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在自身遭遇铁路安全突发事件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目前,中心已接待参观学习团体达8000人次,接待对象主要为学生、铁路行业员工、党政工团各类学习组织等。
2安全警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1模式创新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信息服务职能和教育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就决定了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履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特色高职院校教育职能这一社会属性,加强自身特色文化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让其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铁路安全警示教育既不同于传统模式的课堂安全知识教育,也不同于学生在课外或实训中所受到熏陶和感染,是一门潜在性、辅的课程,其教育职能是以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为基础,以其丰富的铁路特色馆藏文献、图文资源、仿真模型、互动视窗为保障,通过积极、主动地组织、参与、配合专职部门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工作(或活动)而得以实现。这种独特、有效的铁路安全文化教育方式是课堂安全教育无可比拟的。
2.2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为基础
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示范性铁路高职院校,学院一直秉承“立足湖北,服务铁路,育人为本,特色创优”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跟着铁路转,联合铁路办,帮助铁路干,乘势谋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近年来,学院以培养优秀铁路工程建设人才为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铁路精神、融通校企文化、培育筑路先锋,发挥铁路文化的引领作用,打造多个铁路文化传播平台,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学习闪光的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通过对铁路精神和优秀文化的学习,让“铁”字精神成为学校师生治学态度、精神意志和思想境界的共同追求,激励着铁路学子奋勇拼搏,勇攀高峰。学院浓厚的铁路文化氛围加深了全校师生对铁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为图文信息中心发挥教育职能,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2.3丰富的铁路特色
馆藏图文资源为保障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除藏有铁路科技类图书、铁路规章、规范、标准、史志年鉴之外,还藏有大量传播铁路文化、促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图书、期刊及有声读物。此外,安全警示中心还藏有大量的实物、图片、仿真模型、电子声像等资料,图文信息中心可以利用这种特色的馆藏资源保障优势,在学院师生中大力弘扬体现不同时期要求、富有深厚底蕴的铁路文化,广泛普及铁路科技知识,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窗口和铁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
2.4紧跟高铁时代步伐为发展方向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中国高铁从最初的跟随者逾越到世界的领跑者。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发展新成果的“国家名片”。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铁路,更需要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驾护航。铁路高职院校图文信息中心紧跟高铁时代步伐为导向,以人为本,以铁路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渗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普及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弘扬“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铁路职业精神,让每一位学生更加明确自己是铁路“职业人”的角色。
二结束语
由于高速铁路机电监控以环境控制为主,各站之间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相对独立,没有对应联系和联动关系,且高速铁路线路长、跨地区广、站间距大,集中监控组网投资大,调试困难,因此在不是特别强调集中管理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分散监控方案。分散方案就是以车站为独立监控单位,构建监控系统,全线不设监控中心,区间监控设备就近纳入附近车站监控系统,各车站机电设备独立管理运行,与其它车站可通过其它系统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浏览相关车站监控信息。这种监控方案简单实用、安装调试方便,独立性强,对其它系统影响小,投资相对集中监控少。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主要由站级设备包括工作站、储存、输出设备,现场设备包括各种控制器、控制模块和各类检测执行单元组成。其监控对象主要包括车站供配电设备及UPS、EPS设备、照明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停车场等。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从网络的配置到主控制器的构成可组成多种方案。
1.1单网
从车站内主控制器到所有控制器、远程I/O模块之间采用单一网络和设备。单网的特点是组网简单、成本较低,基本满足高速铁路车站机电设备运营控制要求。该方案适用投资受限制、追求经济实用的项目。
1.2部分单网、部分双网
根据被控对象的重要程度不同,可采用部分单网、部分冗余网络的组网方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被控对象都是采用冗余配置,只有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监控设备采用双网冗余配置,对一般配电、给排水、电梯等系统则采用单网,投资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车站监控系统中,无论是单网还是双网,将现场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远程I/O单元与控制器通信的联接网络,利用集散在各处的远程I/O单元采集相关信息,通过现场总线实现远距离通信。从主控制器到现场设备间的网络就是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用于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间的多结点、总线式双向数字通信规程。现场总线接线十分简单,采用总线连接方式替代一对一的I/O连线,因而减少了电缆用量,简化连线设计;便于适当扩充现场设备,减少安装工作量;方便大量数字信息传送,完成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和修改。
2系统构成
2.1车站设多组主控制器方案
各系统控制器负责各子系统的数据采集、规约转换、命令下达和数据预处理,负责采集、处理现场设备的数据,并下达指令完成控制任务,一般以现场总线形式与被控设施的控制模块或I/O设备相连。监控工作站完成调度值班员人机交互功能,它为调度员执行运行操作提供了所有入口:显示各种监控画面,如变配电接线图、照明系统状态图、给排水运行图、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图、电梯运行图、视频监控画面等,以及系统配置图、实时数据和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告警信息、各种曲线、数据查询等。系统的各种控制和调节功能,如开关控制、变压器调节、照明控制、水泵调节、空调控制和调节、电梯控制以及时钟同步等,也可以通过监控画面直接操作完成。监控工作站可以驱动打印机打印各种运行报表、告警/事故信息等,还可以驱动数字投影系统、大屏幕或模拟屏显示。对于规模较大或要求比较苛刻的系统,还可以设置单独的维护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具备普通监控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可以用作监控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主要供维护工程师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进程调度、权限管理和系统维护使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保存和管理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保证系统数据的唯一性。Web服务器以Web的方式向MIS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服务,用户端只需使用IE浏览器即可查询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和信息、各种监控画面、管理报表、历史数据和曲线等。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由数据库服务器兼作Web服务器。此种方案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短,各子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影响较小,对大型站房、动车段、所、维修基地等比较适用。
2.2车站设一组冗余主控制器方案
系统结构,系统配置与设上面的方案类似,但车站级主控制器仅设一组,网络改为双网或单网。此方案控制管理集中,投资相对较省,但主控制器与现场I/O之间距离较长,各子系统间共用主控制器,一个子系统故障容易对其它子系统产生影响,但通过对重要监控设备采用网络冗余配置后,可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该方案中小型站房比较适用。
3控制器选择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采用PLC构建系统,也可以采用DCS构建系统。PLC是由模仿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及PID回路调节等功能,更加适合工业现场的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编程安装简便,输入和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备。DCS是在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具有模拟量控制的优势,在一些高级运算和大量的PID函数运算方面具有优势。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监控对象以开关量为主,并且工业环境下PLC系统综合性能优于DCS系统,而且在交通领域已经经过运行检验,因此在高速铁路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一般采用PLC系统。
4车站监控电源
为了保障车站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运行,向其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源是必不可少的,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4.1集中供电方案
在控制室设自动切换装置,由车站低压供电系统接取2路380/220V电源,切换装置后设在线式UPS,UPS分回路向车站级监控设备,现场监控模块提供电源,监控模块再向各种变送器提供电源。集中供电方案电源系统独立,供电可靠,但由于现场监控设备分散,当供电半径过长时,该供电方案就会受到局限。
4.2分散供电方案
分散供电方案中,除控制室接取2路电源外,其它控制模块等相关控制设备电源就近接取电源,各模块箱内设备用电池。这种方案简单实用,供电线路段,但电源接取点分散,供电可靠性差。
4.3混合供电方案
将集中供电与分散供电相结合,分区域设置切换装置和UPS,向附近控制设备提供电源,这样既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又能减少供电线路。
5结束语
高速铁路的沉降测量分为运营沉降测量和施工沉降测量。运营沉降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数据是否异常预先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解决高速铁路安全问题提供定量的相关经验及数据信息。施工沉降测量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路基进行沉降测量并采集数据加以分析,以了解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以下我所讲的主要就是施工方面的沉降测量。
1沉降测量的意义和目的
在施工前设计院通过科学的分析将沪昆高速铁路划分为若干个断面及断面类型;我管段通过对路基沿线的每个断面的测点填土过程中至施工完毕后3月~6月进行定期有规律的沉降测量,掌握路基施工完整过程主体变形和稳定性的变化动态。一方面通过观测数据,分析设计地基的稳定性和预压效果,并针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规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如果发现数据异常,能够立即准确的发现路基位置,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排除可能发生的隐患,提高施工安全质量。
2沉降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路基主体沉降测量项目有:
1)路基一般主体沉降观测。我管段路基根据类型划分,分为A-1型、A-2型、A-3型、A-4型,A-1型:观测桩+单点沉降计;A-2型:观测桩+单点沉降计+沉降板;A-3型:观测桩;A-4型:观测桩+沉降板。沉降板是在路堤填筑前,路堤A-2型、A-4型断面中间基底地面埋设1个。沉降板由三部分组成:沉降主板:一块40cm×40cm厚3mm钢板,表面除锈并均匀涂刷防锈隔离漆;测杆:直径为50mm钢管,底部与沉降主板焊接牢固并在底部1m范围涂刷防锈隔离漆;保护套筒:直径为100mmPVC塑料管,总长度始终比测杆要短10cm。首先应将地面整平并铺设找平层,可用0.1m厚的中粗砂,这是为了保证沉降主板的水平度和测杆的垂直度。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也相应加高以保证顶面高于土体,每节长度不超过1m,最终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路基主体碾压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沉降板周围的土体,以免土体挤压测管,最后用人工或小型夯机夯实,注意防止填料进入套筒与测杆之间的空隙,影响观测准确度。沉降观测桩采用20mm原长不小于40cm钢筋;底部做成带弯钩状,顶部打磨成圆顶并做好防锈处理。一般路基主体填筑完毕即至基床表层顶面并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A-2型、A-4型断面的左右两侧,A-1型、A-3型左中右三处用钢钎等工具挖埋置坑,坑深30cm,直径15cm,挖坑时不能扰动坑外范围的填筑土,防止影响观测桩的稳定性;最后将观测桩放置坑内用砂浆浇筑固定,观测桩要露出3cm左右。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锚头、锚板、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在路基地基处理完毕后路基填筑之前,专业勘探队用钻机钻孔至承载力符合要求的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将单点沉降计组合并下放到钻孔内,然后将测线用塑料波纹管套牢并顺至填筑范围之外。
2)软土松土地段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沉降测量。施工过程中还应沿线路纵向间距为20m~50m,在两侧坡脚外约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3沉降测量的要求和控制标准
沪昆高速铁路的测量的精度为二级水准测量标准,变形观测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控制: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不得超过10mm/d且坡脚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5mm/d,如果沉降量或水平位移量超过以上控制值,应该停止填土施工并加强观测频率,防止发生事故;待沉降稳定后再继续施工,如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上报并准备处理方案。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地基和本体沉降变形进行连续沉降测量,需要科学有规律的频率测定。路基测量频率:路堤在填筑期间,每天至少一次,如果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至少观测一次,以后可以每3天观测一次。路基主体填筑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15d之后至沉降稳定期间每7天测一次,稳定期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保证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不少于6个月,并且数据稳定后至少3个月后方可进行评估。根据沉降测量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残余沉降,确定铺轨时间,评估工作合格完成并由第三方有权威的评估单位对路基出一份完整的合格评估报告,方可进行无砟轨道的施工。至此,施工沉降测量基本告一段落。
二结语
1)在现在不成熟的高铁路基施工中,路基稳定性是高铁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加大对高铁路基的沉降测量力度,而且要在过程中详细准确记录异常地段是如何进行加固处理,并从中吸取施工经验,为以后的工程提供珍贵可靠的资料,并为施工以后的施工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2)在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实际沉降测量的过程数据和方案,可以供以后高速铁路施工借鉴参考。
3)在确定无碴轨道施工时,可以以对数曲线法模型预测沉降和确定后续铺轨时间。
1.1新技术、新设备广泛运用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信号系统技术较之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北京电务段管辖5条高速铁路,每条线路的技术都有很大差异。京沪高铁实现了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下350km/h的运行速度,而京津城际采用的是国内独一无二的CTCS-3D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京广、京沪、津秦高铁和京津城际分别采用不同型号和厂家的CTC列车调度集中系统。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广泛运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给现场一线只是熟悉继电器逻辑电路的维修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1.2技术管理干部知识结构失衡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科技和运输生产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也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周期变短,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要求技术管理干部能主动适应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现场原来有经验的技术管理干部,因知识结构的失衡,多数人对新设备、新技术望而生畏,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管理,起不到对现场设备维护的技术指导作用。
1.3原有管理经验不适用2010年,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试验期间,因某施工单位在线路作业后遗漏工具,造成高速动车组经过时飞溅砸伤动车组,带来很大经济损失。2013年冬季,济南局管内的降雪竟然造成局管内多个应答器被砸。这些都表明,在高速线路上采用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需要。
1.设备维护方式的变化。高速铁路封闭运行,信号设备维护采用“天窗”修,没有点外上线,这就对设备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从提出上线申请到最终上线,再到故障处理完毕,最快需要40min。并且上道处理故障,邻线也需设置最高不超过160km/h的限速。这对于运行间隔只有5min的动车组来说,必将导致大面积晚点,对运行图也造成很大干扰。
2.运行速度的提高引发系列变化。经试验,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运行时,会在车底形成4kg/cm2的负压。这么强大的力量,除可能将遗留物体卷起外,对道岔、轨道的冲击也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对设备的检修更加精细,对设备的监测、分析更加准确,保证设备的机械强度、各种特性更加精准。在既有线上摸索总结出的大部分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对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实行精细化管理已刻不容缓。
1.4工区基础管理薄弱
1.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规范、不精细。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运用于现场,但工区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等建设却很不到位。虽然也有生产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但标准不全、不严、不细,导致对实际作业的指导作用打了折扣。
2.工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铁工区职工一部分是从既有线工区调配,一部分为新毕业大学生。工区员工的技术素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维修需要,老员工仅凭积累的经验、知识做事肯定不能胜任现场要求;新毕业的大学生则缺少实践经验,欠缺现场设备维护方法,对设备维护的作用也认识不足。
3.有制度,但制度不精细,执行又不到位,没有养成严格按照规则做事的习惯。有些高铁工区的制度完全拷贝自既有线工区,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有的高铁工区不缺少制度,但缺少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精细化管理理念从提出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落实,是一个不断探索、检查、改进的过程,从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并结合每个工区不同设备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大纲,从而达到精细化的普及,最终实现高铁设备运用绝对安全的目的。
2.1日常管理精细化
1.交接班。目前,班组都不同程度存在“交接班制度”不规范、执行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交接班人员对设备安全状况不清、定置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班组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此,需从规范交接班流程入手,段高铁技术科为所有高铁工区制定指导性流程,各工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工区切实可行的流程。
2.日常值班。对每个工区制定一日工作流程,使工区员工清楚知道全天的工作环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目了然。值班过程中,只要按程序一步步进行,就不会漏掉工作项目和内容。当然,针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工作流程,例如《计算机联锁设备巡视流程》、《轨道电路室内设备测试流程》、《室外设备巡视流程》、《电源屏巡视流程》等,共计22个。
2.2设备管理精细化
1.台账管理。班组管理的重点是先“理”后“管”,“理”的清才能“管”到位。建立完整、正确的台账就是“理”好的基础。为此,建立了设备基础台账、图纸台账、设备动态台账、测试台账、备品备件台账、工具仪表台账、软件台账等。做到工区所有物品全部有账。所有台账均建有目录,电子版、纸质版统一修改,各类台账均有专人负责保管、修改、核对。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对管内的每一项设备都建立有工作动态台账。每一组道岔、每一个轨道区段、每一架信号机、每一个应答器均有动态台账与之一一对应。表1为道岔动态台账的示意表格。每组道岔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记录表,既能反映道岔当前的工作状况,也能反映其历史数据,为道岔的调试、故障处理提供健全的参考数据。由于道岔的机械、电气特性能准确反映道岔的状态,因此密切关注道岔各部数据的变化,就能及时掌握道岔的变化规律,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存在问题。道岔转换阻力曲线、摩擦力曲线等都是根据高铁设备运行特点,结合高铁设备工作状态,专门设计的测试和记录项目。
2.上线作业单。高铁设备维护全部在夜间“天窗”点内完成,一旦销点下线后再发现有任何纰漏,要想补救会非常困难。为此,上线作业前,由工长牵头制定严密的维修方案十分必要。工作量的多少,人员的分配,工作质量的控制必须在维修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需制作《高铁设备上线作业单》。为了不留任何隐患,在明确上线作业项目后,工长向每一个作业人员发放相关作业单。作业单中除写清施工内容、安全措施、作业流程外,也对所带工具、材料的名称、数量等有严格的卡控措施。彻底避免了作业完成后,线路遗漏工具、材料对动车组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该作业单于班前会分配任务后,由施工负责人填写。上道作业时携带,作业完毕下道前,再次核对工具、用品、材料数量,填写作业单。一人核对、一人填写。目前,制作完成并在工区得到应用的作业单共有6种,分别是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应答器、通用、中继站上线标准化作业单。
3.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班组管理要想精细到位,必须有“规”可循。这个“规”就是《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在这方面,把所有工区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打包成文件夹,除在工区电脑中存放,打印成纸质文件存放外,还将文件包拷贝在每一名职工的手机内,达到随时学习、使用的目的。
2.3质量控制精细化质量控制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一个循环过程,在执行过程中才容易发现问题,可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
1.过程控制。为了保证设备质量达到标准,对关键设备的检修执行复查制度,即每次维修、施工均安排质量复查人员,同时,“天窗”修作业完成后,室内人员通过微机监测设备测量电气特性,进行施工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室外设备的检修也采用了“痕迹管理”,即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利用即时摄像设备将作业全过程进行实录,并存储于电脑。这样,既保证了检修内容的不跑、不漏,也为技术干部检查工作过程是否规范、标准是否落实,质量是否达标提供了考核依据,同时还为线下关注设备工作状态、分析设备变化趋势提供了基础资料。
2.问题整改。工区工长每月组织一次管内设备的验收,其主要目的是查找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举一反三,克服同类问题,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区职工技术业务能力。段、车间验收后,工区收集整理存在问题,能够解决的3日内全部解决;没能力解决、需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转入车间问题库务,由专人进行动态管理。
3.动态分析。每周一,工长组织职工对所分管设备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的依据为设备动态台账、测试台账、微机监测记录等,对电气特性数值出现偏差的设备重点分析。通过多观察、勤测量,在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情况下,直至找到不良点。对不明原因的数值波动,及时上报技术科,由技术科组织攻关。对惯性设备缺陷要形成专门记录表,例如箱盒防尘防潮不良记录、电压波动较大的轨道区段记录、动态变化异常的道岔记录等。这些记录表要求分管设备人员完全掌握,重点关注。无论是测试、巡视还是检修,都要精心检查每一个元器件,确保处处达标。
2.4应急管理精细化目前,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在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只有5min,一旦高铁信号设备发生故障,必将导致大面积晚点,全面打乱已有运行图。因此,在抓好设备质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的故障处理过程,尽最大努力将故障延时压缩到最低值。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应急工具。首先,每一项设备的应急工具单独打包,固定存放;其次,每一包工具内均有工具清单;第3,应急工具实行加封管理,平时维修严禁使用;第4,每次交接班后要检查加封情况,如果加封破损应开包按照工具清单核对是否缺失,保持应急工具随用随好;第5,工长每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工具有缺失,依规严格考核。
2.路线图、备品、仪表台账速查表。发生故障后,若需要上线处理,缩短路途、工具准备时间是压缩故障延时的重要途径。为此制作了每一个车站、中继站详细的路线图,在图中有清晰的桥墩位置、公里标等。备品、仪表的存放位置应能通过速查表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定位,最大程度地将准备时间压缩至最短。
3.单项设备故障处理。对管内每一项设备都制定有详实、可操作的处理流程,并对特殊设备做出特殊规定。每一个故障处理流程图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即使是新手,只要按照流程操作,也能保证操作正确。
4.应急演练常态化。为锻炼队伍,提高故障处理能力,除了不断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外,还在高铁工区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前,除了指挥人员,对段调度、车间、工区所有参演人员均保密。通过演练活动,既检查职工处理故障的能力、反应速度,也检查各种制度、预案、流程、程序的缺陷。经过多次演练后,完善了各种预案流程,为最短时间内处理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北京电务段从2012年初开始在廊坊高铁工区试行精细化管理后,又在所有高铁工区积极推进。2年过去了,工区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种成效逐步显现,高铁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更加稳定,经上级多次检查验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并准备在普速线路上逐步推行。
1.工区设备质量状态控制良好,设备故障率大幅度下降。2012年廊坊高铁工区发生1件道岔材质故障,1件轨道电路设计缺陷故障。2013年,工区实现全年0故障,设备质量稳定。2013年精细化管理在管内高铁工区全面推进,京沪高铁各工区综合故障率下降73%,京津城际设备故障率下降21%。(京津城际有其特殊性,因为京津城际设备采用西门子SIMIS-W计算机联锁系统、西门子CTC调度集中系统,设备有其独特性,且因为技术封锁等原因,对其中的一些特殊技术条件等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职工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显著提高。由于班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最熟悉,因此制定出来的工作程序最科学、最实用。在制定班组岗位程序过程中,班组员工集思广益,能够发现平时工作中不合理的环节、方法,加以改进,其过程本身就是对班组员工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训练过程。通过在高铁工区实行精细化管理,快速促进了一线大学生职工的成长,技术水平和执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工区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实行精细化管理后,职工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再去请示领导,而是首先看流程、看程序。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不再手忙脚乱、东拼西凑,一切在平时均已按标准整理到位。同时,由于精细化管理强调全员参与,所有职工均有明晰的职责,从而消除了原有管理模式下各自为战、忙闲不均、彼此推卸责任的弊病,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4小结
旅客需求主要受旅客自身属性、旅客出行特性和铁路产品属性的影响:旅客自身特性:包括旅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旅客出行特性:包括旅客出行目的、费用来源、停留时间、同行人数、购票渠道等。铁路产品特性:包括安全、准时、方便、快速、经济、舒适等铁路产品属性,旅客在选择铁路客运产品时,会综合考虑各种运输产品的属性。旅客出行当然都希望能以最快、最好、最舒适的方式出行,但同时又受到收入等预算的影响,因此,旅客只能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综合所有因素选择与自己出行意愿最接近的方案出行。也就是说,旅客的需求是基于以上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为获得旅客需求,本文针对高速铁路客运市场进行了调查,现以京沪高铁为例,进行市场细分分析。
2基于聚类分析的高速铁路客运市场
细分在对高铁客运市场进行细分时,旅客属性和出行方式等调研数据常常是高维多属性的,如本次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客运市场调查获取的数据中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席别、出行目的、停留天数、同行人数、费用来源、购票渠道、购票提前天数、乘坐高铁的频率等15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变量太多使得统计分析变得复杂,且细分结果也不易清晰,通常可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化降维。本文先对旅客需求的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将原始变量减少为几个不相关的公共因子,然后根据公共因子对样本进行聚类。
2.1原始变量的因子分析
2.1.1提取公共因子
一般采取主成分分析法从原始指标中提取公共因子,并根据特征值大于1来确定因子的数目。原始变量的15个变量通过因子分析后可以得出:利用特征值大于1的7个公共因子可以解释原来的61.49%的信息。
2.1.2旋转成份矩阵
因为在旋转前每个公因子对应于各个原始变量的载荷差异不大,很难经过观察用原始变量来解释各个公因子的含义,旋转后使得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他的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小,也就是说,每个变量仅与一个公共因子有较大的相关系数,而与其他的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小。最常用的是最大方差法旋转,此方法是使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载荷值的总方差达到最大为准则。
2.2样本聚类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得到7个独立的公因子,可进一步对铁路客运市场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不同的细分子市场。聚类分析按样本之间的距离合并为相似特征的样本,一般有层次聚类法和快速聚类法。本文采用了K-means快速聚类方法。受样本量的限制,如果分类过多,会出现某个类别的样本数过少的情况,比较缺乏代表性。因此,本文决定将356个样本分成5类。聚类分析时,初始类中心是由系统自动选择的。
3细分市场描述
经过对各细分市场中不同属性的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细分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区分各细分市场旅客的差异性需求。从出行目的来看,细分市场1和2主要是以出差/返程为主的商务旅客,细分市场3和4主要是以旅游/返程、探亲访友/返程为主的休闲旅客。再通过对各细分市场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可将四个细分市场分别命名为高端商务旅客市场、中端旅客商务市场、年轻经济型旅客市场、年长舒适性旅客市场,各细分市场的具体差异化描述。
4结论
1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线路情况、宽度以及设计的荷载。具体而言,恒载计算主要包括结构自重和桥面附属设施的自重,而且,通常情况下,应该采用ZK标准活载来纵向计算列车的竖向活载。
2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
参数高速铁路桥梁必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需要具备足够大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因此,与以往T形梁不同的是,在梁的选择上采用了箱形截面型式。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
二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1结构形式
目前,我国应用的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根据施工的方法主要有整孔现浇法施工和整孔预制法施工,通常情况下,跨度有24m双线、32m双线以及40m双线,前两者均适合整孔预制法进行施工,只有40m双线采用整孔现浇法进行施工,本文所研究的箱梁类型均属于无砟轨道的简支箱梁。第二种,根据预应力体系,可以分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第三种,根据轨道的结构可以分为无砟轨道简支箱梁和砟碴轨道简支箱梁。
2施工架设大吨位的架桥机
首先在我国秦沈客运铁路建设中已经得到了成功地应用,并且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架桥机的最大吨位已经达到了500吨。但是,从绝大多数高速铁路的简支箱梁来看,他们的最大吊重均达到了1000吨,因此,相关人员在设计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过程中,我国许多家架桥机的相关研制单位已经开始在研制1000吨级的高速铁路架桥机。近年来,假设吨位在不断加大,这无疑给架设过程中的指标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各个架桥机存在不同的结构形式,因而会对桥梁产生不同的作用,为了充分确保架设过程中安全性,相关人员必须预先对架桥机的施工荷载、运梁车以及架设的梁型进行认真地检验和预算,确保能够充分满足架设的相关要求。
3梁端尺寸的优化在现阶段
高速铁路桥梁的梁端设计除了需要充分满足结构受力的相关要求以外,还必须对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检修和维修便利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并且还应该充分满足每一种施工方法的可操作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速铁路桥梁中,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已经可以达到3m,而且,与预应力混凝土标准简支箱梁梁端相邻的支座距离保持在1.5—0m。同时,针对高速铁路两端的尺寸,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过程当中的封锚、锚板高度以及上支座板的纵向尺寸等相关要求,并且,应该最大限度降低锚具和梁端制作结构之间的互相影响。另外,相关人员在进行设备移入尺寸和进入孔尺寸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今后实际运行过程中支座和梁体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和便利性。
4徐变拱度的要求并且与其它公路桥梁相比较
对于桥梁下部结构的平滑性,高速铁路行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京沪高速铁路在设计过程当中,针对结构的徐变拱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要求,具体而言,即无砟轨道的徐变拱度为10mm,而有砟轨道的徐变拱度为20mm。由于徐变变异系数也是实际制梁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影响因素,因此,高速铁路上预应力混凝土梁实测徐变上拱的变异系数大约为14,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实际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分别严格按照8mm和15mm对那些残余的徐变上拱度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确定预应力值和结构预拱度。
三结语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采用封边法施工,纵向封边采用角钢+封边带的封边方式,横向封边采用砂浆封边方式。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利用砂浆车进行现场搅拌,采用特制灌注漏斗进行灌注。
二施工工艺
1施工前提
1.1铺板前工作
1)将底座板顶面和轨道板底面清理干净,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2)在轨道板底将精调爪保护垫粘贴在放置精调爪的相应位置,粘贴保护垫时应注意使保护垫露出板边10mm;3)在底座板上放置6根硬木条,位置在精调爪附近,注意不要使其与精调爪的位置重合,且应露出板边50mm左右。
1.2轨道板粗铺
1)利用定位锥和放样线对轨道板进行粗铺。在铺板的时候要避免晃动,尽量使板做竖向垂直移动,特别要注意避免保护垫和底座板发生摩擦而导致其变形;2)粗铺时轨道板偏差应控制在10mm内。
1.3轨道板精调
1)放入精调爪,注意:垂直调整结构要置于最低位置,水平调整结构要置于中间位置,调整时注意不要超过调整范围;2)同时升高4个2维精调爪,然后再同时升高2个1维精调爪,使其达到6个木条能取出的高度,取出木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单独调高某一精调爪,以免对轨道板和精调爪造成损坏;3)轨道板精调时,应先调整轨道板的平面位置,再调整轨道板的标高。轨道板侧向调整时,两侧要同时向同一方向调整,保持调整速度相同,协同配合进行;4)精调爪应用塑料袋包裹,防止漏浆污染精调爪。
1.4轨道板的压紧
1)在封边之前,采用压紧装置对轨道板进行压紧,轨道板两端采用中间压紧装置,轨道板两侧采用侧向压紧装置,每块直线板设置2个侧向压紧装置,每块曲线板设置6个侧向压紧装置;2)压紧装置压紧后,应再次对轨道板进行测量复核。
2预湿润轨道
板精调完成后,用高压水枪对底座板和轨道板进行润湿,并可进行横向封边作业,在封边前,再次对底座板和轨道板采用高压水枪进行润湿,并用风力灭火机吹出或用土工布拉沾出明水,如果封边后不能尽快灌注,为防止水分蒸发,用潮湿的土工布将灌注孔和观察孔密封。
3轨道板封边
3.1横向封边轨道板横向采用砂浆进行封边
封边高度为高于轨道板底2cm,每块轨道板的两端各设置3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土工布塞好,防止进入杂物。注意GRP点处应采用PVC管进行防护。
3.2纵向封边纵向封边采用角钢+封边带封边
封边带为1层无纺布+1层土工布。封边时,将封边带对折放置在轨道板的两侧,必须使无纺布层紧贴底座板和轨道板,然后把角钢压紧在封边带上,封边带不平的地方人工拉平,再用专用夹具把角钢夹紧、固定。利用专用夹具固定角钢时,必须用力往下压角钢,使封边带与底座板密贴。角钢上根据需要设置排浆管。封边前,应根据角钢上的排浆孔位置,在封边带上相应位置开孔。若由于底座板或轨道板的不平整,封边带与底座板或轨道板不密贴,可用平口螺丝刀将不密贴处的土工布塞紧。
3.4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拌制
施工前应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进行形式检验,必须符合设计以及《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要求。砂浆搅拌完成后,对砂浆的流动度、扩展度、温度、含气量及单位容积质量进行检验,检测频率为每工班首盘并每10罐1次,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拌合物温度:5℃~35℃;流动度:80s~120s;扩展度:D5≥280mm和t280≤16s;D30≥280mm和t280≤22s;含气量:≤10.0%;单位容积质量:≥1800kg/m3。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必须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灌注,坚决禁止用性能检测不合格的砂浆进行灌注。砂浆性能检测不合格,应废弃该批砂浆,查找原因,调整后重新进行砂浆搅拌,直至砂浆性能检测合格。
3.5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
1)在灌浆口和观察口加设PVC管,灌浆口处PVC管外铺1块土工布,防止灌浆时污染轨道板。2)安放灌注平台及灌注漏斗,漏斗底高出轨道板底3cm。3)砂浆搅拌好后,砂浆从砂浆车流至灌注斗内,注意砂浆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能大于1.5m。4)灌注时首先应排除灌浆管内的空气。先打开灌注斗上阀门(此时灌浆管前端的阀门是关闭的),砂浆从斗中流出来排尽灌浆管内空气。5)灌浆管内充满砂浆后,缓慢打开灌浆管前端阀门,砂浆从开始灌注后8s左右,将漏斗下端充满,随后稍加快灌注速度,使液面保持在漏斗锥形部分的顶部,随时调节阀门大小,使液面始终保持这一高度。6)当观察口处砂浆接触轨道板底后,调小阀门,使灌注速度降至之前速度的1/3~1/2。减速应缓缓进行,不要“急刹车”,一下减至最小。7)轨道板两端的排气孔出浆后应立即封闭,以免砂浆污染轨道板。轨道板两侧的排浆管排出砂浆10s后封闭管口,并使管口朝上。8)灌注孔液面高度应大于最高板底10cm以上,不得回落到轨道板底面最高处以下,必要时及时补浆。9)砂浆灌注完成后,将孔内多余砂浆掏出,使砂浆表面距轨道板上沿150mm左右。
3.6后续工作
1)在砂浆轻度凝固时,将一根S形钢筋插入砂浆中,利于补孔混凝土与砂浆之间的连接。2)灌注完后要注意养护,养护原则上按自然养护进行。在3个灌注孔处用土工布覆盖,防止暴晒;当砂浆灌注后下雨,需采用塑料布将轨道板连同底座板一同包裹,防止雨水进入灌注孔和轨道板底。3)当砂浆膨胀完成后,拆除压紧装置。4)砂浆强度达到1MPa以上后,拆除精调千斤顶及封边装置。5)精调爪拆除后,应凿出保护垫,并用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相近的材料对精调爪位置填充牢固。
三注意事项
1)每块板应一次连续灌注,一次应搅拌足够的方量,绝对禁止二次灌注。2)灌完1块板后的砂浆如果从该砂浆开始搅拌到下一块板的灌注时间间隔超过45min时,应进行砂浆工作性能的测试,在确认砂浆满足工作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灌注。3)砂浆的最小抗压强度达到3MPa后才允许在轨道板上承重。4)水泥沥青砂浆采用自然养护,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砂浆施工应在5℃~40℃之间进行,下雨天不得进行砂浆灌注。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嗅味污染物,二甲基三硫醚,高铁酸钾,动力学,氧化反应
近年来随着地表水污染的加剧,国内发生了多起由嗅味污染引起的供水事故,其中大部分是藻类等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造成的,如蓝藻代谢产生的具有霉味和土味的2-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藻类等有机体发酵产生的具有强烈辛臭味的二甲基三硫醚等。饮用水嗅味污染的控制技术因污染源物质的性质差别而各不相同,2-甲基异茨醇和土臭素通常难以被常用氧化剂氧化,易被活性炭吸附去除,二甲基三硫醚的则易被氧化去除。
高铁酸盐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药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偏酸性条件下,高铁酸钾的氧化电位可达2.2eV。在与还原性污染物质发生反应后,Fe(Ⅵ)最终被还原成Fe(Ⅲ),Fe(Ⅲ)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有效絮凝、助凝除去水中的微细悬浮物,如有研究表明,高铁酸盐可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藻类,并具有见效快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目前,将高铁酸盐用于藻生嗅味污染控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藻水中常见嗅味污染物——二甲基三硫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铁酸钾对水中微量存在的嗅味污染物的氧化过程,为实现高铁酸钾对藻及其微量代谢产物的共去除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仪器和试剂
气相色谱仪GC2014(岛津,日本),RT-5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六联磁力搅拌器。
二甲基三硫醚(标准试剂,日本TCI),正己烷(色谱纯,德国CNW),乙醇、硫代硫酸钠和碳酸氢钠等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蒸馏水。自制高铁酸钾固体,未提纯,纯度大于20%,杂质主要为KOH,由于药剂的使用量少,且反应条件进行了设定,因此杂质碱不会对反应造成影响,药剂满足使用要求。
1.2试验方法
(1)二甲基三硫醚的测定方法
采用液液萃取对水样中微量二甲基三硫醚进行富集预处理,有机相进行GC-FID测定。色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50℃,无分流进样;初始温度50℃,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150℃,再以30℃/min速率升温至240℃;载气流速为1.5mL/min;进样体积为1μL。二甲基三硫醚保留时间为3.419min。
(2)氧化过程试验方法
随着pH的降低,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越来越强,但随之稳定性变得极差,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分解为Fe(Ⅲ),在碱性下则反之。为解决稳定性与氧化性的矛盾,同时确保试验的一致性,将反应pH稳定在10。
采用蒸馏水配制含一定初始浓度二甲基三硫醚的水样,分别置于烧杯中,投加一定量的高铁酸钾进行氧化试验,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水样中剩余二甲基三硫醚浓度,过量氧化剂由硫代硫酸钠消耗。
2结果与讨论
2.1高铁酸钾投加量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