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初一语文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语文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语文总结

第1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2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其次,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期以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常规,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坚持认真备课,全面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课堂素材,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流程,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第一步准备。按时上课,严格课堂秩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活泼的课堂交流和研讨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精心选择作业,精练精改精评,加强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落实。对学习有困难和出现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个别辅导,释疑解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积极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轻松、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充满着平等、和谐与交流,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多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期我组织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课前演讲,从选定主题、选择内容到仪表仪态、实际演讲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老师给与点评。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语文感悟和表达能力都有极大提高。

在教学中我坚持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度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每节课都能恰当的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设境,或提供资料,或音画助学,或问题激发,取得了常规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最后一课》、《安塞腰鼓》等课文时,运用图片、视频朗读等方式巧设美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虚为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认真研讨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每周能准时参加集体备课,交流心得

第3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所谓综合性就是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共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谓实用性是基于语文工具性特点,对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语文能力进行解决。

从考试视角看,语文综合性考察占比越来越重,而且所考察的东西也越来越全面,大多数是现实生活中时时关注的话题,这对学生了解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这对学生打破传统教育一味地依赖课本缺乏生活情趣是一个调节,综合性学习的考察可以引导语文课堂使之更加的活泼有趣。从语文教学视角看,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参与,这对于语文学习的氛围有着很好的提升,对于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能大大提高。从语文教学激趣视角看,初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最强的时候,也是探索外界最多的时候,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免会感到厌倦,引入综合性学习也相当于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新奇感,可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语文终身学习的视角看,综合性学习也是使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手段,这对于从应用角度学习语文知识是一种启发,易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也能使语文教学达成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从课改视角看,语文强调实践,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力量和语文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综合性学习需求就是语文课改的需求。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对于综合性学习都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对语文学习理念认识不到位,对综合性学习的课堂运用不是很理解或者参与的积极性较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即便是考试中出现综合性学习相关的问题,也会觉得该题没必要认真学习即可回答,殊不知,这恰恰是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表现,只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指导;还有一部分学生都有一种就算不在这方面下过多功夫也能够做,觉得综合性学习没有难度等,这显然是对综合性学习的误解,也是目前综合性学习考察试行阶段给学生带来的错觉。从教师的层面看,部分教师还是运用课堂讲析的方式指导课堂,过多地看重教师的主导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会觉得综合性学习不好讲,只能根据现有的题进行讲解,加上该题型的丢分率不是很高,很多学生都能够得到其中的一部分分数,在教学中就觉得如果花费大多数时间在综合性学习上就有点“不划算”的感觉。即使在一部分学校,一部分老师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有着很高的重视度,也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完整,学校配备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库不够丰富等问题。同时,综合性学习是近几年才推出的教学理念,没有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能够借鉴,唯一能够借鉴的就是国外的学习经验,在国外,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很成熟,国外讲究的是小组结构性学习,在互相竞争中发挥学生的实力。综合性学习运用得好,可以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性能力,也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了解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后,如何将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融入到课堂中去也是一种技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对于课本问题的解答。而缺乏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老师往往是主导地位,学生都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对于知识点也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感觉,往往有不牢固,不稳定的问题存在。而新课改引入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状况。

首先要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社会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如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新闻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新闻特点,掌握新闻常识,并以自己所查询的资料为依据写探究报告,这种做法就是将社会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因为资料丰富,学习受限较少,学习主动性就会增强,并且通过自己的总结获取知识,使知识的获得有过程感,更易掌握,同时,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够体现成就感。因此,这种将社会实践引入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小说的教学,可引导学生课外研究相关的名著,将课堂所学人物形象的解读方法,复述情节的方法延伸到课外,以召开小说研讨会的形式扩展小说学习的外延,这种做法就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性学习问题解决策略。学完《水浒传》的相关选文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分析小说的方法课外阅读《水浒传》,选择性地讲述其中的精彩情节,召开《水浒传》故事会,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记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整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还能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能力;还可以召开人物评介会,让学生评价小说中的人物,介绍小说中的人物,使名著在学生中扩展开来,一方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巩固和强化了学生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扩展语文的外延,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习语文。语文是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单纯的依靠课堂学习无法完成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以大量开展语文活动,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达成语文的目标。语文课堂活动可以设计课堂探究活动,阅读竞赛活动等,通过课堂活动的设置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完成语文学习的目标;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让名著走进校园,学生根据活动要求策划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主题写出相应的计划,并在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总结,这样一方面将语文的知识应用于活动中,同时将应用文的写作生活化;在设计社会活动方面可以让学生组成文学兴趣小组,办报办刊,在小组间相互帮助,相互竞争,发挥团队的智慧来解决语文实际问题。如在语文活动课上开展赛诗会活动,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让各小组都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讨论拟定计划中的合作研究和计划写作,组织开展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课堂赛诗中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朗诵,课后小结中的总结写作和语言反思,哪一个环节不涉及语文的学习,哪一个环节不涉及语文知识的运用呢?

第三要形成大语文观念,明确生活处处是语文的道理。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语文生活化,也让生活语文化。如主题讨论,对大家关心的时事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讨论纪要,培养学生听说和记录的能力;对电视、电影中的故事进行复述,以故事会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理清故事思路,还原故事情节的能力;对电影电视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运用课堂所学探究方法评价人物,探究其主},将小说和戏剧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如学完《美猴王》设计“美猴王的人物探索”主题学习,让学生收看《西游记》中的相关电影展开主题学习,探索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探索电影改编与原著的区别,探索美猴王人物的社会意义,将语文学习中的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文本选文与原著与电影改编整合在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地探索美猴王这一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也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层次多样,语文教学更丰满了,语文的观念更扩展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理念,是尊重语文内涵的基础上扩展语文外延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学重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深入语文教学本质的需要。具体到课堂教学实践,不但要在语文课堂上融入综合性学习理念,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宋海罗,刘紫芳,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味”[J];文学教育(下);2008年03期

[2]余勇,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点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09年36期

[3]何佳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J];文学教育(上);2009年02期

[4]唐一统,屈娟,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挖掘资源[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年11期

[5]吴树强,武东升,如何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J],宁夏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6]黄铮,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误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02期

第4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本期教学工作回顾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需要,我担任三④班和三①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三④班是一直跟上来的班级,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对他们的教学可以说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继续巩固上期已对学生进行了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等阅读方面的强化训练,同时对学生进行中考试题动向和出题思想的渗透;另外在去年已进行快速作文训练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及个性化作文等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继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本期初三④班语文教学的中心.

三①班是今年新接的班级且该班在初二时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面对明年的中考和本人对该班一无所知的严峻现实,为了在能短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基本能实现师生之间互相适应的教与学的局面,开学之初,我用了3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以前的教与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期初三①班的语文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针对学生以前主要热衷于“题海战术”的特点,开学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在未上课前向学生讲授了<<给文章分段的一般方法>>等阅读方法和技巧;②针对学生从未进行过快速作文训练的现实,在学生对阅读方法有所掌握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本期要求每位学生每周交“美文摘抄”、“话题作文写作”、“话题作文写作构思”各3,并每周进行1次快速作文训练同时规定学生的课外的阅读量;③针对学生对中考语文试题动向一无所知的现状,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向学生渗透中考的语文思想并向他们讲授中考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此外,为了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本期我对两个班都的写作和阅读理论知识运用课件在多功能教室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取得的成效:

1.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有了较大的提高。

 4.三①班对中考的题型和考试模式基本上能适应.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两极分化较为突出.

2.学生在写作尤其是在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上总体水平不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下学期教学值得探究的重点。

第5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理论学习培训:初一年级对课堂教学相关培训已基本完成,学校要求初二年级对本年级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各学科讲学稿编制原则及相关要求、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由年级校长、年级主任、教导处杨主任、宋主任分工完成,时间要求本次月假结束前完成。 (负责人:宋艳丽、宋顺堂)

二、年级“比武”课:初一、初二在驻卉学校学习人员参加此轮比武课,学科全体成员参加听评课活动。(负责人:杨井泉学科主任)

参加人员:初一语文:陈永平 初二语文:范丽红

初一数学:自定 初二数学:李国玉

初一英语:自定 初二英语:王淑娟

初二物理:苏综超

地理、生物、政治、历史学科由年级组自定人员参加

活动时间:12月7日为语文学科,以此类推,在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

活动安排:

1、此次比武课目的有四,第一,年级组进行课堂教学相关培训后,进行一次综合“演练”;第二,通过年级、学科、教师组精心准备后,此课作为相关学科的示范课;第三、寻找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确准一些问题,继续解决。第四、对初一、初二年级的课堂改革与实践情况进行评价,确准下一步工作目标。

2、此次学科比武课除课堂教学外,还要检查备课情况,要求必须是集体备课,讲学稿也要进行评比。

3、年级校长主任分工负责学科备课、教导处相关人员参加评课,评委由教导处指定。

4、一周内完成此项工作,由教导处总结活动结果,并对优质课进行奖励。

三、学科“导学案”研讨活动(负责人:朱亚东 学科主任)

活动时间:12月14日开始,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规范导学案内容、形式,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课导学案作具体要求。

第6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力争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从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细读、精品苏轼的中秋词。

二、分析学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主要功能是为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三单元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

(一)语言方面。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掌握其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二)文章方面。学生通过本单元所学的小说《社戏》、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诗《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结构、意旨和感情。

(三)文学方面。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要以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来引导学生欣赏词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和创新点,师生共同研读诗词,来比较中西诗歌在主要内容和创作风格上存在的差异。

三、解读教材

(一)感悟教材:《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色彩。四十一岁的他为密州太守,实质上仍处于外放冷遇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教师“教”的体现——情感激发、幽默点染、意理阐发。

(二)学习方法:学生“学”的体现——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真情表达。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部分

在这里创造出一种师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围。在师生的谈话、问话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主体部分

1.读诗文,悟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和全班齐读),让学生感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本环节的设计是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让学生品味该词的节奏、音调和声情。

2.理结构,会意旨。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上升一个研究层面,看看整首词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了哪些内容?整首词主要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该词的中心旨意。这样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里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畅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诗读得多了,读熟了,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这“豪放”一词究竟指的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深入感悟该词的创作风格。这里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一种对语言美的敏锐感受力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三)教学结语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辉煌灿烂、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弥丽、咀嚼不尽的精华。诗经、楚辞、诸子散文、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真是此起彼伏,此隐而彼显,不断创造出与时代风貌相契合的文学奇观。对于这种种的文学奇观,我们都可以运用一语三文的学习方式去多角度地品析。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快乐!

六、教学感悟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好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组合。一语三文的授课线索,旨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本节课设计的不足

由于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均不够成熟。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教师应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地挖掘,应该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可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分析诗词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第7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中小学现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相对来说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小学主科较少,以语、数、英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多数只教一个班兼班主任,并且每天基本有两堂以上的语文课,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下午的托管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可以辅导做作业或做练习。晚上的作业又能让家长进行辅导,几乎日日有“家听”、“读书”、“背书”等作业。老师又对作业精批细改,要求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就连写作文,很多老师都拟好“套路”给学生,要么给范文仿写,要么有固定格式,甚至有固定句子: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总是“我在海边拾起一颗闪亮的小贝壳”;一写读后感,结尾总是“我掩卷沉思”。可以说,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依赖性强,不注意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习惯。

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而且不是语文一科难度加大,而是所有科目难度同时加大,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并且中学课时紧,一天只有一堂课,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可能连当天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第二天又要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不懂得预习和复习,日积月累,就会有学习障碍,成绩也自然不理想。而随着难度的加大,家长也难以对孩子加以辅导。加上由于大多数教师至少教两个班,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总之,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

从上可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分化,自然感到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累积,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工作。

向学生讲明白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变少,学习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并且可以向学生讲解初中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自己在初中阶段该掌握什么有个大致了解。同时邀请上一届优秀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小学时的作业本、笔记本、试卷及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爱好特长等情况。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日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每单元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养成并且提倡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切合实际的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坚持课前阅读教材预习,课上抓住重点记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等。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教科书,帮助它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的习惯。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竞赛、语文活动、展览等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

3.了解小学的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初中和小学在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

课堂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跟学生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如学习文言文《童趣》,可以让学生复习《所见》《村居》《池上》《小儿垂钓》等充满儿童天真情趣和乡土气息的诗词;学习朱自春的散文《春》、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背诵小学时学过的《春晓》《咏柳》《泊船瓜洲》《忆江南》《小池》《江南春》《清明》《渔歌子》《春夜喜雨》等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学习《山中访友》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山行》《寻隐者不遇》《鹿柴》《题西林壁》等描写山景的古诗。

4.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课堂中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把其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又如文言文的复习比较枯燥,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复习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语文活动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例如初一一入学就可以举办一个采访活动,让学生任意分组对老师们甚至是校长进行采访,既让学生锻炼了在小组中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能与老师进行沟通,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5.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这一特点,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几乎所有学生上到初中后,都有向上的愿望。但是如果用统一难度、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往往是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消,这也是学生中抄作业的越来越多,放弃学习的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所以初一一开始授课要放慢脚步、放低要求,然后慢慢加快进度、缓缓提高难度,并且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设计的课堂练习也要有几个梯度。确保全体学生参与,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提问,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因人设问,使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所长尽量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动口,不让部分人代替。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朗读,可以让他多朗诵;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让他参与课本剧;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多让他上黑板做练习……此外,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提问学生的数量始终有限,所以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日一讲、小组比赛等,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防止一部分学生掉队,对学习较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以优带差。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家长的辅导、督促较多,上了初中应该逐渐走向自立。

在初期,家长不宜马上放手,否则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会由于“自由”走向散漫。所以,还是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等。并让家长明白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性,在日常营造良好环境给学生,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子女、老师交流,共同做好衔接工作。此外,明确初中成绩比起小学有一定后退是正常的,消除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包袱。

7.做好考试评价的衔接。

作好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式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考试其内容、形式、方法等有很多地方不同于中学,因此,小学六年级教师应适当渗透初中一年级的有关题型和训练考试的要求,中学老师也应在开学初期尽量使用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在评价方式上,尽量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和信心。

8.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逐步适应中平稳过渡。

第8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关键词: 朗读 “预热” “加温” “沸腾”

一、师者困惑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小学原本还能大声诵读、大胆表演的孩子上了初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愈下。早读更是声若蚊蝇,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全体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个别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索然无味。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下达早读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强迫学生读书,但效果甚微。后来索性改为自由朗读,给学生自主安排,这时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在状态,发呆、讲话,效果更加糟糕。朗读为何在初中生中遭此冷遇呢?

二、课堂观察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观摩了初一老师的语文课,并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表现,确实是表情呆滞,情感缺失,个别学生还结结巴巴,顿句都成问题,正如鲁迅笔下九斤老太常说的那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一语道出了学生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初一孩子才刚刚跨入中学大门,朗读的热情就没有了,这到底是谁之过呢?学生对朗读没了热情,就如“鱼儿没有水”一般,如何在文学海洋里畅游呢?

病因解剖:针对上述问题,我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也访问了很多学生,在反复思考后,总结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表面上是学生不愿意读,其实是学生已经适应了哑巴语文的学习状态,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追溯到小学五六年级,面临升学的压力,语文课堂过多地以题目训练为主,以求达到提分的目的,而淡化了朗读、诵读这一环节,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朗读水平每况愈下,朗读兴趣也被扼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思想日趋成熟,认为自己朗读不好,担心同学嘲笑,便羞于开口,以至于课堂沉闷、没有一丝活气。其实,正是这种朗读教学的断层现象,让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我们的眼中日渐消失。加之学生青春期特有的叛逆情绪,老师越是强调朗读,学生越是反感,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带着这个困惑与难题,我深入大师的课堂学习,我发现大师的课堂书生朗朗、学生兴趣盎然,朗读教学占据主导,只是少了教师过多讲解与分析,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课后,我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在众多课堂模式的对比中,我总结出这一现象:很多教师的课堂讲解分析和肢解式琐碎提问占据了过多时间,教师因为担心课时不够、“讲不完”或“讲不透”,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读和朗读时间,急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分析的若干结论,忽略了通过朗读体味文章情感、形象和语言的重要性,学生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很难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环节安排上更是缺少老师朗读指导与示范,哑巴式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长期训练出来的。

三、拯救措施

朗读亦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综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问题,我以《羚羊木雕》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例文训练点呈现:分角色朗读第1—15节,要求:读出人物性格特点,读出人物复杂内心,读出情感波澜。

当看到这一问题时,我感到疑惑重重,这一朗读训练,远远高出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呢?带着这个谜团,我仔细倾听,认真记录,课后反思归纳出三步朗读指导法,即“预热”、“加温”、“沸腾”。

步骤一:“预热”前奏曲

在我的研究阶段,“预热”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原点,以方法指导为手段,有序地展开朗读教学的过程。活动开始,教师花了不少时间在朗读技法上作精细化指导,如“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情感”等问题,都一一剖析,并结合例句加以分析,作朗读示范,最后让学生试读。在反复训练中,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自信心也被唤醒。

如:师问:“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这句话怎么读?

一生读后,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答:“内心的胆怯、紧张。”

师微笑着表扬:“你真了不起,可以洞察人物的内心!”

教师的鼓励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朗读热情,学生纷纷举手,在书声琅琅中我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与灵动。

步骤二:“加温”进行时

“预热”主要是以“散读”训练为主,而“加温”训练的高效实施基于“散读”训练之上。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才能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进行“整合”训练,学生积极参与,动情的朗读真实地再现了这场家庭矛盾,语气、语态、情感把握都很到位。

表演结束后,教师追问:“他们的表演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该如何纠正?”学生点评后,教师肯定了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您已经给我了”这处该用委屈的口吻读,应区别于“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这句胆怯、紧张的语气,并告诉学生要联系上下文语境体悟人物的内心,以此辨别正确的语气语调与情感。学生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有所顿悟,在巩固操练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升,朗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加温”即是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在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

步骤三:“沸腾”效应中

“沸腾”效应是一个催化过程,催化学生和文本的理解反应,催化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是朗读教学的至高境界。

在“加温”中,学生对文本理解更深一层,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更高要求,不加旁白表演,可以加入适当的想象,补白人物内心,配以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这一要求刚出口,学生如炸锅的蚂蚁般喧闹不已,整个课堂“沸腾”了,你争我抢,都想来表演,一个个可爱极了。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同学们之间认真演练,互相提醒,最后推荐一组展示,学生精彩的演技,合理的台词,丰富的联想,折服了台下的师生,令人拍案叫绝。这一环节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学生感情和作者感情为一炉,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而且把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引向纵深,助推课堂的气氛与精彩生成。

在“预热”、“加温”、“沸腾”三步朗读教学指导下,教师完美地演绎了一节动态而鲜活的生命课堂,真正让朗读教学扎根于初中语文课堂。

第9篇:初一语文总结范文

一、认真执行期初工作计划。重点强化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地抓了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强化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实效性,在课程的设置与课表安排上注重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教学工作井然有序,特别是强化了备课、上课、检测等工作,基本上杜绝了用陈旧教案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现象较少,早读、午自休、晚自习规范,教风、学风、考风良好,教学质量上稳中有进。 深入课堂,本学期听课100余节,听课结束,和上课教师交流,谈心,了解本节课优缺点,写好课堂反思。

二、开展校内公开课。本学期培养骨干教师李博,上3节校内公开课,有20余名教师参与听课交流,课后召开评课工作,每位同志认真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与建议。

三、加强了对年级组组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本学期各年级组工作都落到实处,各组都制订了工作计划,有内容,有措施,理性且实际。各组活动已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有特色、有效率、有时间保证,具体体现在定时间、定地点开展年级组活动,包括班主任会议、集体学习与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安排科学合理,强化了针对性、实效性。  

四、采取针对性举措提升教学成绩。

1.推行学习小组学习经验。要求各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小组,学生检查作业,学生帮批作业、学生检查背诵情况、学生检查纪律、实行学生管理学生,确实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本学期检查学生作业两次,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鼓励采用针对性、个性化批语,张秀芬、李博、刘学军、金丽荣老师批改的作业,质量高,有特色,批改认真,值得推介、学习。

2.本学期召开三个年级学习优等生座谈会5次,找学生畅谈学习困惑、感想,交流学习心得60余人次,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3.多次召开提升教学成绩交流会,有年级组长交流会,教学骨干交流会,学年组长交流会,领导班子交流会,想尽办法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与赞誉。

4.王校长多次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交流,找学生座谈,大家为提升教学成绩共同努力。

五、组织知识竞赛。本学期召开初一数学、语文、初二生物、地理知识竞赛,初三化学学科知识竞赛,7.1王鑫,7.3崔鑫分获初一数学语文第一名。8.4兰昕泽,8.3张译丹获初二地理生物第一名,9.1赵鸿舒93分获初三化学第一名。

通过竞赛,三个年级的师生及学生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组织有序,设计内容丰富、合理,并且在全校进行公开表奖,7.3分获初一语文数学团体一等奖,8.4获初二地理团体一等奖,8.3获初二生物团体一等奖,9.1获初三化学团体一等奖。

六、重视考风考纪。本学期成功组织了期中、期末考试,在考场安排、监考安排、改卷安排等考务工作安排都科学高效,公正严明,同时进行了成绩分析和试卷分析;也积极组织了四次大考学生复习动员大会,给学生鼓劲并介绍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七、抓好教研工作。积极参加教师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

1.我校种子教师李博,四次参加区级种子教师培训:包括智慧黑板课件制作;pad教室的使用及操作指南;授课端的处理;管理员培训;回来对校内老师进行培训, 提升种子教师的影响力,借助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早日掌握技术,助力课堂教学,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使李博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很快,进一步使学生受益。

2.文军,李红等几位教师到沈阳市第五中学参加中考命题评卷等相关工作培训,受益很大。

3.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70余人次。教师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参加培训,并且回校后补上课程进度。

4.组织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

八、教学成绩。初三年级测试成绩有很大程度提升,9.1雨欣,9.4何原野,9.1赵舒分别获得全区第47名、85名、109名的好成绩。还有尚俊冲、罗鸣源、孙己然等10余名同学成绩有很大程度提升,较第一次模拟考试提升近100名。

九、认真迎接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重点做好迎接语言文字工作省级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抽调3名教师整理档案,全体教师准备相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逐条落实,经过区级部门检查过的好评。

本学期出现的问题:

(1)尖子生、后进生的培养还有待加强。整体成绩上升缓慢。尤其是初二年级的总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教师专业技能教学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强化,个别教师对技能教学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