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私营经济范文

私营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私营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私营经济

第1篇:私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竞争力;私营经济;政策

一、浙江私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与市场培育相结合

私营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从历史上看,私营经济总是同市场的发展、交换关系的扩大密不可分。浙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是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催生的。浙江市场起步早、数量多、种类齐、功能强,是全省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各类专业市场遍布全省,达到440多个,被誉为“市场大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连年居全国十大同类市场之首。

2.传统产业占据主要地位

在浙江私营经济中,传统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簇群。比如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摩托车、嵊州的领带、绍兴的纺织、温州的皮鞋和打火机等等,这些传统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少不了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正是这样,传统产业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浙江私营经济不竭的活力。

3.区域性产业集中

浙江私营经济之所以如此发达,其主要原因就是区域性的产业集中,即一乡一品,一县一品。这种区域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目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品产值超亿元的块状经济达300多个,特色工业企业达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余万人,特色工业广泛分布在110多个行业,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浙江区域性产业比较集中,分工协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4.分工协作的“小狗经济”

浙江不同于其他地方把很多小企业凑在一起变成“大企业”,而是将一个产品分解成几十个、几百个零件,每个企业只做其中的一两个零件,然后经过市场交换进行产品的组装,这种现象称为“小狗经济”。“小狗经济”模式的核心就是分工协作,配合紧密。“小狗经济”的本质就是用市场交换关系代替产权合作关系,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管理关系。

5.家族模式的企业居多

20多年来,我国县城间、省际间的竞争,其背后是企业制度的竞争。上海的皮鞋打不过温州的皮鞋,不是上海人没有温州人精明,而是上海的国有制企业打不过温州的家族制企业。从企业发展的历程看,人类社会共经历过多种制度,如国有企业制度、集体企业制度、上市公司制度、家族企业制度等等。前两种制度因委托链条太长,所有权缺位,已被实践证明不利于把企业搞活,而家族企业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委托链很短,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浙江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是因为家族制企业的体制优势。同时,浙江的产品主要是小商品,而这些小商品的生产,又特别适合家族制企业。

二、制约私营经济提升竞争力的瓶颈因素

一是缺乏“后发性竞争优势”。首先,浙江经济是通过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发展起来的。

这种产业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利润薄、竞争力差,难以在日益加剧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如此,浙江先行地区温州曾经繁荣一时的灯具、服装、纽扣等专业市场逐步走向没落。其次,民营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作坊或“前店后厂”的家庭厂商,在企业规模扩大、雇员增多、业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将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趋同问题比较突出。浙江既是块状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也是产业趋同比较突出地区。产业趋同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当比较优势消失时,容易导致区域内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高素质人才短缺。浙江很多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主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量大面广的私营、个体单位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广大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特别是个体工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不少人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提高民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引进的专业人员与业主及老板和睦共事,同舟共济,是一个企业能否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虽然不少企业已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架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框架,但是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企业还印有血缘、亲缘、地缘等宗法关系的胎记,残留着家长制作风、经验化决策等痕迹,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管理、决策带来了隐忧。

四是融资渠道狭窄。多数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特别是做大企业后,最头痛的就是不能及时筹措巨额资金,依靠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和加速发展的要求。尽管这个问题早已引起企业、学者、政府的关注,政府也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如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就对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作了具体规定,但大部分属于框架性质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现实和政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五是获取政策法规信息的渠道不畅。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宏观经济信息、政府决策信息还无法及时获取。

三、提升私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政策导向

第一,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系统。为了使民营企业能在政府的扶持下稳步快速发展,既要将私营经济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还要有近期安排,在产业、行业发展中都要纳入考虑的范围。对私营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并提升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依照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景安排的前提下,加强对私营经济的总量、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调研,科学制定私营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引导私营经济进行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包括环境保护)的调整和升级。

第二,重视引进和培养管理、技术人才,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民营企业要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国内、国际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之一是要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三,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行金融体制改革,走金融业多元化的道路。二要建立信用制度和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登记体系,周期性地对民营企业进行评估、评级。同时,从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调整,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三要允许开办非国有银行,大胆发展私有银行,并将其纳入央行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四要设立专门性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融资。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基金。六是利用政府财政、企业、社会多方面的资金组建民营企业投资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创立经济互助会,鼓励民营企业间的资金互助。

第四,加大技术创新和引进科技项目力度,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发的竞争行为。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聘请一个工程师、引进一项技术、开发一利产品”来支撑企业发展,由此造成企业模仿产品多,大同产品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出现企业发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因此,要积极引导企业走依托院校、产学研结合之路,要创自身产品品牌,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经营能力和院校、科研机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相依托,互相扶持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要引导民营企业以超前的意识介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项目的研发。

第五,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民营企业发展。针对民营企业科技进步迟缓,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要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进行有效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大力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并对企业的库存、财务、生产过程控制、行政和营销等方面采取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第六,有效地执行政府的服务职能。一是实现政务公开。目前我省的电子政务硬件设施比较完备,但应用却显得不足。政府必须对公共信息的公开化作出明确规定,将各种法规和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都通过政府网公之于众,便于群众监督,并使企业和居民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后果具有可预测性,使官、民的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二是切实保护产权。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中,政府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实施合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为了提升浙江市场的“业态”,必须实行法治。加速企业核心技术开发的关键在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使创新者得到利益。目前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现象仍然相当广泛地存在。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三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社群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温州等地在建设民间商会和发挥其作用,如树立地区品牌、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技术培训、开发共用技术、与政府沟通和加强企业自律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经验。政府应当在全面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他们的好做法,使民间商会有效地处理行业公共事务。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颜春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未来态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1:67-69.

[2]杨慰.我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外部驱动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1:178-179.

[3]陆永炳 ,周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J].经济观察,2002,3:78-79.

第2篇:私营经济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税务登记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户籍管理。一般包括开业登记管理、变更登记管理、停复业登记管理、注销登记管理、非正常户管理和外出经营报验管理等。个体私营经济的税务登记管理也同样包括这些内容。从目前个体私营经济税务登记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开业登记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的业户,主管税务机关为其办理了开业税务登记;二是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正常经营的业户逾期不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主管税务机关处罚措施跟不上,按临商户征点税款完事;三是关系户、钉子户长期经营不办证、不缴税,主管税务机关不主动解决、得过且过;四是偏僻的街道、胡同,偏远的农村村屯总存在着一些无人管理的业户;五是税收管理员包养黑户,谋取私利。

(二)变更登记管理是税务登记管理的一个盲区。个体私营业户原登记的事项发生变化时,如改变经营地点、生产经营范围、规模、变更营业执照等,相当一部分业户不能主动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后,处罚力度不够。

(三)利用假停业的手段偷逃税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假停业的大量存在是停复业登记管理弊端较多的一个直接反映。一是由于停业检查的时效性强,具有过期无法补查的特点,致使一些个体私营业户存在侥幸心理,查到假停业就交税,查不到假停业就少缴一个月税;二是停复业登记管理的制度存在缺陷。现行征管工作规程规定,定期定额征收户可于每月的10日前办理停业手续,这就让一些业户有机可乘。要是10日来办停业手续,已营业了10天,一个月过去了三分之一。一般停业检查一月一次,大多在15号左右进行,15号左右停业两、三天,一个月的税就省了;三是一些关系户在办停业手续时,大多都与税务机关的相关人员打过招呼。管理的不管,检查的不查;四是税收管理员在个体私营业户处谋取私利后,帮助个体私营业户办理假停业手续,帮助打通检查关节,蒙骗过关。

(四)假注销是当前税务登记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个体私营业户办理假注销手续一般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由明转暗,从税务机关的户籍帐上消失,脱离税务机关的微机控管。由机内户转为机外户,达到长期不缴税的目的;二是可以通过注销再开业的手段达到偷逃至少两个月的税款和降低纳税定额的目的。个体私营业户办理注销手续时,当月纳税信息从微机上删除,次月不用纳税了。次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时,一般要隔月纳税,这样又少纳一个月的税。注销后,上边要是查得不紧,不知多久才能再办开业登记,这样偷逃的税款就更多了。之所以要使用注销再开业这一手段,是因为个体私营业户的经营状况没有特殊的变化,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无理由上报调减业户的纳税定额。而对新开业户,税收管理员则有权提出核定定额的意见,故通过这一迂回方式,业户的定额可调减下来。

(五)非正常户的数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开业登记手续简化,税务登记证滥发,使得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一些人为了套购发票,为了套骗银行贷款,虚拟经营业务,仅凭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无论真假)到税务机关即可办出税务登记证。这些人办出税务登记证后,有的交一笔税款(很少)取得完税凭证后,就可以到银行办理经营贷款。有的再买一本发票购买簿,就可购买发票。然后,这些新开业登记户有的便下落不明,产生了非正常户;二是个体私营业户经营终结前,很少有人主动到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自生自息现象较为普遍,又由于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管理滞后(下户时间少,不掌握所辖业户的经营状况),造成注销户的注销手续无法收回。本是注销户,都转为非正常户;三是税收管理员将征收老大难户,滞纳税款征收不上来的户通过“非正常户”的形式,从微机的户籍中转出,进而增加了非正常户的数量。

个体私营经济税务登记管理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个体私营业户的原因,也有税务部门的原因。从个体私营业户来看,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缺少依法纳税意识和办税基本常识。一些个体私营业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知道得先办工商执照,再办税务登记证。更多的是不清楚什么时候办证,怎么办证;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经商活动之中,其中不乏经验缺乏者,资金不足者。这些人从事经营活动,一般来讲经营期较短,自生自息现象较普遍,给税务登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为了维持生计,一些下岗职工及长期待业人员也加入到小本经营行列。由于经营规模小,利润低,各项税费如按实缴纳,生意无法维持下去,故对税务机关的办证、交税产生抵触情绪。拒不办证,拒不交税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四是少数个体私营业户法制观念淡薄,公然以身试法,与税务机关对抗;五是受利益的趋动,多数个体私营业户或多或少的都想在税收上打点主意。从税务机关的角度来看,造成个体私营经济税务登记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税收管理员责任心不强,懒于下户,对所辖区域的户籍情况掌握不全不细,致使户籍管理工作存在死角。还有的税收管理员视税法为儿戏,,包养黑户,或为业户出谋划策,以假停业、假注销、假非正常的手段偷逃税款;二是税务登记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登记各环节的程序不当,职责不清。如停复业登记管理中的10日前办停业手续的设定,纳税户连续三个月未申报纳税方能转为非正常户的规定等;三是税务登记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简化手续的问题。如办理开业税务登记,无工商营业执照(证明是否合法经营),无房产证明(证明在哪里经营)、无区域管理人员的调查(证明经营什么),仅凭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办理税务登记证。再如办理注销手续不经过注销稽查环节,直接即给办理等。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个体、私营经济税务登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建立一套囊括税务登记管理各方面内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以严密的制度来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工作行为。要保留税务登记管理工作方面好的制度和办法,剔除不适宜的登记管理的条条框框。明确工作程序、职责,特别要增加对不按程序办事、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给予严厉处罚的规定。尽量减少税务登记管理工作上的漏洞。

(二)加大对税务登记管理方面的有关程序、手续的公开、宣传力度,使广大个体私营业户都能够深入了解,如发生开业、变更、停业、复业、注销登记应如何办理。

第3篇:私营经济范文

一、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XX年,阳江市个体私营企业达36171户,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1.70%;出****货值42.62亿元,增长9.60%;入库税收6.64亿元,增长61.40%;新增投资11.54亿元。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发展越来越快。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长24。8%;当年实现的国内总产值、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总额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 地位越来越高。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值、工业产值和税收入,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总额的52.95%,67.50%和61.5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 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增加较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由过去单纯的总体数量扩张向个体规模扩张的方向转变,一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现有7574户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86户、1001—5000万元的有145户、5001—10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亿元以上的有9户。

4、 层次越来越高。私营企业家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家业和其它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构筑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私营企业体系。

5、 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一是企业出****货值增加。XX年,全市私营企业出****货值42.62亿元,占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长64.87%。二是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XX年,有24户私营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值亿元以上的9户私营企业中,有6户是进出口生产企业。

6、 品牌越来越响。一些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策划,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目前,“喜之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乔士”、“十八子”、“银鹰”、“盛达”等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较高,颇受欢迎。去年,阳江市在获得“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的基础上,又获得“中国刀剪之都”的称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7、 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全市在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员,XX年达到20.97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们认为,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了 “五个互动”机制。

一是政策拉动。阳江市委、市政府于1997年11月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六个放宽”、“六个优惠”的“蜜糖”政策:放宽从业对象,放宽经营范围,放宽注册资金标准,放宽出国(境)从事商务的限制,放宽内资、外资经营审批手续和给予用地价格、税收(地方留成部份)、规费减免、信贷、用人、入户优惠。

第4篇:私营经济范文

今年来,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经营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2000年以前,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文化等流通服务领域。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来,通过引导和扶植、转轨、转向,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县个体私营企业逐渐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10多个行业渗透,特别是向生产、加工型方面发展,从“量”到“质”上都有了一个飞跃。比较有特色的如**的服装业、**镇的药材种植加工、**的废品收购和加工业、**的造纸业和箱包加工销售业、**的种养殖业、**的大理石板材加工业等,不仅起到了支柱作用,而且形成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经济格局。

2、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多年来的起步和发展,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完成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设备技术的改造,以及资本的积累、人才的引进、较具现代企业特色,已逐步朝着WTO趋势进展,涌现出了**公司等一批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挡次、效益上千万,纳税上10万至30万的大户。如**有限公司去年的总资产已达500万,其中固定资产达300万,流动资产过200万,新引进和投放了一条流水生产线,预计年总产值达2000万以上,实现利税30万。**金路速凝剂有限公司作为引进企业,已有三年多时间,去年已完成产值2100多万,实现利税32万元,今年一季度已完成产值510万元,产品销路好。据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资料表明:今年一季度新增有限责任公司9家,其中注册资金在百万元以上的就有7个,同时,由于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落户**,如,投资3000万元**公司和投资6300万元***公司。。

3、向科技型企业转化,产品附价值和含金量不断提高。我县私企通过近年来的竞争,不仅经济实力壮大,而且竞争势力明显,产品的含金量和科技成份高。如广信的系列纸品、恒通的瓦楞纸、沙光纸已占据了广州、深圳、佛山、珠海80%的市场份额,而且都是广东老板直接来提货,销路根本不成问题。

4、品牌意识增强,企业知名度提高。我县的私企中普通注重品牌意识和企业形象,不仅申请商标注册的增多,至目前私企注册商标达28个,而且有的产品知名度高,如“**”等一批商标。今年4月底,“***”服饰公司、“**”卫生用品公司、**公司还跻身于全省私企十大行业500强,占全市五分之一。

5、从业人员结构日趋多元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随着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呈现的旺盛的生命力,我县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和知识分子、复退军人、机关分流人员、下岗职工和国企中的厂长、经理也加入了个体私营经济队伍的序列。在全县8347户个体户中,就有下岗职工650户、1000人,私营企业中有下岗职工创办的实体达56户,从业人员1000余人。如**公司老板徐桂兰本身就是下岗职工,在全厂110名员工中,下岗职工占80%,而且员工接月付工资,人平800元/月。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不断改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须引起重视。

1、“三乱”依然严重,加重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经济负担。据统计:现在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有管理权的除工商、税务部门外,还有20多个机构,甚至个别乡镇企业办也成了个体户、私营企业的“婆婆”。“婆婆”多,伸手要钱的就多,要钱的名目也多。目前,我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负担的各种费用达30余种,加上书报费、各种捐款、赞助等,使个体户苦不堪言。

2、各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实处。为了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植措施和优惠政策,但有的部门并不认真执行,形成了上面政策好,下面落实难局面。如个体户、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场地、资金、原材料、电力等,县委、县政府一再强调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解决,但我县目前还有50多家效益和发展前景看好的个体私营大户,因受资金严重不足,向银信部门贷不到款,无法进行扩大生产规模和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

3、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从上至下,心系发展、心想发展,用实际行动促发展的格局已形成,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金土地磷肥实业公司是一个由3人老板合伙开办的私营企业,2002年与县磷肥厂签订了租赁协议,不仅每年上交80万零8仟元给磷肥厂,而且是100%的使用该厂下岗职工。但是,当地群众及该厂一些老工人的所作所为着实让他寒心,他准备退出租赁。虽经有关部门再三挽留,但阎老板却说走意已决。他说:“**的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们的支持是无可挑剔,但周边环境问题实在无法招架。我来这么久,已锁过4次大门,扣过2次车,洗澡要厂里工人先洗,我们后洗。去年因为本厂的一口水井枯没有水抽,当地2个村民小组及厂里工人的生活用水困难,抽水的电动机开着空转,还被村民和工人砸烂了2个阀门,其中一个价值上仟元。当地一家编织袋厂强买强卖,逼着厂里进购该地编织袋,不仅价格高于市场价0.11元至0.12元/个,而且至今还库存20多万编织袋用不完,损失近20万元。”

**鸿远竹业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引资企业,老板张总反映:当地老百姓的地里红薯、池塘里的鱼死了,也多次找我们赔偿,搞得我们实在难堪。

4、社会秩序欠佳,个体私营户缺少安全感。一是个别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粗暴简单,不按程序办事,动不动就扣财物、搬东西;二是对社会黑势力的敲诈、欺压担惊受怕。如**废旧市场共有120户从事废旧塑料片料加工的,一般从衡阳、贵州、娄底收购回来,经加工后远销江苏、浙江等地,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底,当地几个烂仔纠集在一起,开着几辆车在市场内进行“执法”,进行垄断价格和经营,以每吨低于销给外地老板100—200元的价格进行强行收购,如哪家不从,就遭到恐吓和不准销售的报复,外地老板无法到**收购,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底,已有5个外地老板遭到当地地痞、无赖的殴打。废品加工户怨声载道,反映到镇政府和当地派出所都无济于事,后经县工商局、个私协会出而向县公安局反映,县公安局派出专人处理才平息了此事。

5、无照经营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国家税费流失。目前全县至少有3000多户无照经营户,主要是交通运输业、流动摊贩、医疗行业、租赁市场、建筑市场,给国家税费造成巨大损失,按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虽经几次大规模的整治,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下步工作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在发展领域上有新突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一些规模大、效益好的科技型、环保型的企业落户**,并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同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开辟发展的新空间。

2、要在政策环境上有所突破。一是要进一步放宽经营范围、经营方式,除特殊行业外,凡公有制经济能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业,都应允许非公制经济涉足;二是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轻费薄税,要加大力度,从制度上,根源上彻底清理、清除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符合规定的,也应尽可能逐步予以削减,从而减轻不必的负担,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四是努力创选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要在注册登记、日常监管、贷款融资、生产经营用地、进出口权审批、商标注册等诸多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五是要加强对个体私营户职业道德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在生产经营形势好的情况下,要自觉按规定交纳国家税费,致富后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树立良好的新时期个体私营户形象。

3、要在管理和服务上有新突破。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从本部门、本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出发,有利争着管,不利拖着办,有的偏离代表人民利益,使执法监管不能有效的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而且起了负面作用,引起执法监管对象的反感。应该把执法监管的重点放在打击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行为上,对人人痛恨的诸如生产销售假农资坑农、价格欺诈、传销欺诈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而对一般的违规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不大的则应以教育为主。版权所有

第5篇:私营经济范文

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

以来。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个体工商户已达一亿万户。私营企业已达5000万家。从业人员总数已达9000万人。注册资本总额达9万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产值近10万亿元。缴纳的税收6000多亿元,约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5。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明显增强,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和支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是各级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日益重要的收入来源。它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二、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负担低流失问题严重

近年来由于只重视对国有和集体经济大型税源的控管,而忽视了对征收难度大、成本高、税源小的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管理。对个体私营经济征税严重不足。应征数与实征数之间存在较大差额。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流失的局面。税收流失已成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管理中一个最主要和最突出的问题。

(二)规范管理不够征收机制弱化

长期以来,税收指导思想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没有把税务执法放到税收法制的高度来给予足够重视,只作为组织税收收入的一种手段来加以运用。由于过分强调了税收的收入职能,使税收执法居于从属地位,弱化了税务执法的刚性。尽管实施依法治税多年。但在任务治税的重压下,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管理进展缓慢。造成税基管理弱化,纳税申报困难,税法刚性不强,征管手段不力。

(三)税制不完善、征管漏洞多

现行税收制度与管理制度对所有制形式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营方式和核算方式的多样化显得很不适应,增值税征收范围狭窄。税源难以控管。如交通运输和建筑安装行业未纳入征收范围。导致增值税链条中断,失去了自缴自核功能。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特别是按经济成分制定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适应性差。不便操作。致使不法个体商家乘机滥用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国家退税和减免税。

(四)活动隐蔽会计信息失真

除税务部门外,目前对个体私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基本上无其它外部行政机关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监督不严,造成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做假账和账外账。甚至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内部凭证真实性下降和会计信息失真。

(五)纳税整体环境不佳

纳税入纳税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偷逃税愈演愈烈。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纳税人还没有形成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直接办理纳税申报、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习惯。主动纳税氛围不强,税法缺陷加剧;部门配合不力,征管力量软化。由于在征管实践中金融系统和其它相关部门配合不力,严重影响了税款的足额征收;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纳税人故意隐瞒收入。企业多行开户。现金交易盛行,银行结算账户形同虚设,税基难以监控,对个体私营经济税收不能应收尽收。

(六)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足

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不够,削弱了自身的吸引力。现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适用对象是以零售为主的商贸企业和服务业,而对其他能大量吸收下岗人员的加工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没有做出规定。这种按所属行业、经营方式、所有制性质对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区别对待的做法,没有体现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减免税种单一,抑制了地方政府执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积极性。现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所减免的税种主要是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地方税收,而主要税种增值税并不在减免之列。以减免地方税收来促进再就业,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

三、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导致税负失衡。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机制

由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之间税收负担水平存在差异,所有制经济结构税负不平衡,国有企业税负明显重于个体私营企业,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扭曲了政府正常的收入机制

税收流失直接成为导致政府规范预算收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使得财政难以安排其必要的支出,迫使政府各部门竞相通过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因而极大地削弱了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分配中的调节职能,扭曲了财政收入机制。

(三)产生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个体私营经济税收流失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国民收入向居民个人分配的倾斜和高收入与低收入的两极分化,使税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调节公民收入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功能。

(四)扭曲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杠杆

个体私营经济部门的税收流失。使税收不能通过经济利益的诱导实现对产业结构的有效调节而失去了杠杆功能,从而模糊了国家调节经济的边界。使得该限制的产业得不到限制,该激励的产业得不到足够的鼓励。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五)误导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

从税收倾斜角度看,税收流失是纳税人自己给自己的“税收优惠”,是国家不情愿给予纳税人的“财政补贴”,其结果必然影响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从而误导全社会资源配置偏离最优化方向。

(六)阻碍了依法治税进程,败坏了社会风气

偷逃税本身就是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而且具有蔓延效应,如果整治不力。任其盛行。不仅使税收流失日趋严重,也弱化了社会道德对偷逃税的约束力量。严重影响依法治税进程。

四、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继续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

应完善增值税制度,优化增值税管理,扩大征收范围。应将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个体私营经济比重较大的行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避免税收流失;应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优惠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各自为政和越权减免税,以利公平竞争;应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改出台,增强税收法规的可操作性。

(二)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源基础管理

1.建立税源调查监控制度和税源动态采集系统。通过调查个

体私营经济户籍、税源分布状况,建立对个体私营经济税源、税基、税负、税款的控管体系。应坚持税源信息的动态采集,为税收申报确认和税务稽查提供信息依据。最大限度地实现依法治税。

2.对税源户实行分类管理。应对重点税源户实行专人定点监测办法,对城镇内较集中的非重点税源户实行专人巡回监测,对于边远农牧区的税源户可利用各地的协税、护税组织实行社会监控。

3.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账查账工作。应明确建账和执法主体,强化打击力度,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应有明确的处罚条款,对于核定征收必须以账证为依据,防止从低确定税基。

4.严格发票管理。应在全国普遍实行有奖统一发票制度,对消费者取得的购货发票实行抽奖,以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起到监督经营者使用发票目的。

5.整合现行新老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统一完整的税收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三)强化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税收执法

1.提高执法力度。应实行对各种偷逃税行为进行严厉而公平的惩罚新制度,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权的限度,以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

2.实现税务稽查向执法型转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强化执法手段。赋予税务机关独立司法权。

3.科学规范地制定税收计算机网络发展规划。应逐步实现税务、工商、银行、外汇管理、海关、财政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做到信息共享,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税收监控系统,以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反应的快速灵敏性。

4.推行税务执法检查过错追究责任制。以此摆脱权力观和人情观的困扰。

(四)积极治理税收执法环境

1.加强税务协作。完善综合治税网络。应采取有效手段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行政协助制度和群众协税、护税制度。

2.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强化会计监督。对财会人员不依法正确核算和造假账,导致企业未能及时足额缴纳税收,甚至偷逃税者。应予以严惩。

3.建立完善金融结算制度,加强税银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应通过立法来全面推行信用交易制度,杜绝大额现金的交易。个体企业可设立企业代码信用卡。在规定的金额范围内进行同城和异地的大额经营业务的结算。金融系统应整顿银行的开户制度,严格禁止企业多头开户。

4.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联系与协作。税务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再就业工作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规范和完善《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共同把好享受税收优惠主体资格的审核关。真正形成政策合力,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

5.发育税务中介市场,推进税务。应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纳税人走建账、纳税的路子。

第6篇:私营经济范文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

年初,我所制订了《2007年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所长负责,分管副所长负责具体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和工作目标,为完成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较好地完成了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三、积极开展“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今年4月份,我所配合八步分局在灵峰广场及八步杂货批发市场开展以“抓服务、上水平、讲效能、促发展”为主题和创建“诚信经营户”为内容的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宣传月活动。印发各种宣传资料 1500份(册),悬挂横幅6条,出动人员共36多人(次),出动车辆共6车次,设立服务咨询台6个,现场接受群众来访咨询100多人次。 五、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清洁工程清理的经营户办事、办照“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就业再就业。

六、关注民生、鼓励创业,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在政策扶持、市场准入、收费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劳教释放人员、残疾人员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现就业再就业。截止11月底,我所共鼓励、引导54户下岗失业人员、4户高校毕业生、1户复退士兵从事个体工商业实现再就业,并为其减免规费5万元。

七、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开办学习班6期,组织个私协会会员学习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法制意识,使其真正做到“文明经商、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爱国敬业、奉献社会”,从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第7篇:私营经济范文

随着非公经济的飞速发展,非公企业职工和企业主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非公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任务更加繁重,面对这种形势,要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扩大集体合同对中小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覆盖面,在小企业集中和行业聚集的街道、乡镇、社区内,积极推动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就本行业劳动关系突出问题进行宽范围、高层次协商,降低协商成本,提高协商质量,解决小企业单独签订集体合同难的问题,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非公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集体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切实保证集体合同制度效果。按照市总工会已经制定的《行业性集体合同示范文本》、《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和《行业性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对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

一、抓住培训座谈环节,夯实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基础

在广大企业行政方和职工中认真开展了调查摸底,在调查时发现企业在协商问题上主要担心行业内工资标准不一,引起企业无序竞争和职工频繁流动;职工心里没有底,怕谈不好,丢了饭碗。为此针对这些担心和顾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多层面人员培训。组织企业行政方和职工学习区总工会下发的《协商要约》,明确要约意义、要约主体、要约内容、要约程序、要约方法。

二、抓住选好协商代表环节,培育协商主体

一是对企业方和职工方协商代表进行培训教育,使协商代表能够代表本方利益,成为承载责任的代表,尤其是在专业性方面,协商代表要具备协商工作有关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有关情况,协商代表知识结构,能够互补,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经验,使集体协商能形成合力,为职企双方协商代表储备充足的协商知识。

二是让参加过市总工会培训、有能力的工作人员指导工作开展,同时实行集体协商代表公示,使大多数从业人员知道代表身份和单位,了解职工想法和建议,使协商主体更贴近广大职工,更符合职工意愿。

三、抓住协商内容环节,确定行业协商重点

首先是依法产生工资集体协商代表,双方各7名代表。根据行业的大致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内各企业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工资年增长幅度定不低于3%。

四、抓住协商流程环节,认真履行协商程序

考虑到在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中,存在代表素质不均衡、时间、场地等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制约,容易使流程缺失或流于形式,使协商成为一种“例行公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为确保成功率,工会已经要求双方代表坚持“守法守规”、“平等协商”、“公平守信”、“权益兼顾”、“行为不激”等原则,以保证即将进行的要约质量,最终实现利益共维,合作双赢,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及企业繁荣发展。

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使劳动关系矛盾的核心问题――工资得到了较好解决。

第8篇:私营经济范文

(一)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私营建筑经济年增长率为巧%以上,明显高于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8%)。私营建筑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五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私营建筑经济转移。

(二)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活、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建筑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诞生,又随着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私营建筑企业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对国有建筑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把重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上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已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宣传和政策上为私营经济保驾护航。

(二)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

1.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最大限度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确立目标和指明方向。

2.制定一切有利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投标、工程质量评比、工程安全评定、企业贷款、用人用工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3.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和加强私营建筑企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其遵规守纪、稳定持续地发展。

1.正确指导私营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不断地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

2.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忽视质量与安全的短期化行为,促进其向规范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

3.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私营建筑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从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从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从经营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集约型转变等。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私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第9篇:私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私营经济;私营建筑业;持续发展

纵观世界范围内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史,在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都是与当地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实现工业化目标为主要任务,给予建筑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受到各种自身短板条件的限制,其市场适应能力差,市场适应能力强的私营建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其一是私营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建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需要得到全面健康持续发展是客观要求所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私营建筑经济所占比例还在不断提升,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在新时期形势下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不断得以体现,对于缓解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在目前经济转变过程中,在维护就业稳定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因而我们需要整体上准确把握建筑行业发展方向和时代机遇,全面认识发展好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性,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满足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二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历史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建筑经济整体健康持续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实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构,经历了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茁壮成长起来的经济实体,具备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公有制建筑经济体的改进和完善,对于整体市场具有极强的推动力,两种所有建筑经济共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其三是我国私营建筑经济体也存在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私营建筑经济体给人们造成的不好印象,解决不好这些问题,既影响我国建筑经济成体形象也会对私营建筑经济体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实施监管,另一方面需要私营建筑经济体约束自身行为,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进步。

二、完善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当前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在整体上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建设生产能力、行业技术水平、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均已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进步是巨大的,发展速度空前快速,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关注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需要综合全面的发展才能健康持续长久。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完善和进步,私营建筑经济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挑战。这就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在思想认识上重新定义私营经济地位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私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剔除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健康发展的认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的认识上,过于担心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国有经济受到影响,特别是公有制建筑经济主导地位的受到动摇,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主题地位。从而给私营建筑经济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打压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前景。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建设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推动工作,将私营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深化国企改革和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经济统一起来,为私营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私营建筑经济的促进政策探究

在总体上我国现有的建筑经济法规相对已经完善,但是再具体到私营建筑经济法规管理方面相对缺乏,尤其是在具体执法方面更是缺乏明确规定。这首先需要确定私营建筑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建立全面有效的法制环境,将私营建筑经济体管理提升到法制范围之内,避免简单管理、粗暴执法现象的发生,执法有据、执法严明,杜绝以罚款代替执法管理等现象的出现。再者就是作为建筑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的重要地位,其发展进步不仅仅将继续得到迅速发展,并且作为公有制建筑经济的重要补充将长期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应当从整体建筑业良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兼容并包的适应建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做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指引工作,最大限度地跳动和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需要解决私营建筑经济面临的最大障碍———融资政策,需要制定政策,推动私营建筑经济体在资质审批、贷款融资等受到公平对待,为解放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束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于创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应当做好监管工作,确保市场秩序稳定有序,促进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化环境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不合法行为进行有力整顿,引导私营建筑经济在合法、规范的市场机制中良性运行;其次需要对私营建筑经济体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建设进行完善工作,从其自身内部促进健康良性思想建设,为其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意识基础,同时建立对于企业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行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对于社会责任差,诚信度低企业的惩罚力度,减少私营建筑经济体失信行为的发生,降低私营建筑经济体的社会负面影响。

三、增强私营建筑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

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就是掌握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私营建筑行业粗放式管理水平、盲目扩张等行为,还停留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政府应当予以引导,企业自身应当认真反思,针对不足,完善能力,突出企业强项,建立核心业务发展规划,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不断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其一,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私营建筑经济体经营者在机遇面前也应保持清醒认识,以新的理念,掌握市场规律,适时地调整企业市场运行战略,勇于创新,抓住机遇,在挑战中促进企业不断向前进步。其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转变企业效益增长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创立企业市场口碑,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扩大企业业务范围,积极对企业业务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积极调整,做精做强企业经营策略,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增加企业利润。其三,完善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市场的竞争源动力来源于人才的竞争。加强和完善人才管理,做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能尽其用,才能得以发挥,能持续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能力和职业德行建设力度,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使人才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实现共同进步,营造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自身特色核心业务能力。

作者:钟选东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锋.以发达国家私营建筑经济看中国私营建筑经济[J].商场现代化,2008.24.

[2]徐革明.现代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