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功能报告范文

功能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功能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功能报告

第1篇:功能报告范文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全县面积367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9.3万人。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现有编制9人,实有6人。县档案馆库于1984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57平方米,建成以来经历了三次地震,其中2007年“6.3”地震给档案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建设局鉴定为严重损坏,属危房,需拆除重建。由于馆库建成年代久,库容小,功能单一,无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用房、技术用房和附属用房,办公用房拥挤。截止2009年实际馆藏量为50014卷,因库容饱和,现还有23076卷到期档案不能入馆,预计30年后馆藏量达150010卷。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对县级档案馆的分类,县档案馆建设规划定为二类馆,档案馆建筑面积按照指标测算为3642.35平方米,总投资估算1022.03万元。由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附属用房五个功能区组成。

二、领导重视、项目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接到项目申报通知后,我县高度重视,县四班子领导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政府将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督查,要求县档案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着眼于县档案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档案馆建设用地,县人民政府已在县行政中心划定2050平方米独立地块作为档案馆建设用地,拟建的档案馆位置,“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已做好,县政府同时做出相关承诺(见宁政函[2010]90号)。2011年,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还安排了10万元资金,作为档案馆建设项目前期启动经费。

三、积极主动,完成项目前期所需材料上报工作。

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所需材料上报工作。上报材料包括县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承诺的函、县人民政府关于划拨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用地的批复(宁政复[2010]52号)和(宁政办发〔2011〕155号)、县档案局(馆)建设项目用地审核表、县级综合档案馆库建设用地证明、宁县档案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选址意见书、县档案馆控制性规划红线图、区域位置图、地形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历年档案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证明,以及功能概述和其他相关材料。同时,由于我县设计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我县档案局积极与省理工大学设计院联系,委托该院为我县做好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申报的方案及下一步初步设计工作。

第2篇:功能报告范文

问: 血肌酐值正常,但仅比正常高限值低一点点,要紧吗?

答:通常所说的“肾功能”,包括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在饮食及机体代谢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这两个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状况。如果血肌酐升高,需考虑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进一步检查以寻找病因,如心功能不全、肾炎、尿路梗阻等。血肌酐值位于“正常高限”可能是肾功能减退的一个信号,病人应行进一步检查,以便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问:血尿素氮高于正常值,但血肌酐不高,是怎么回事?

答:血尿素氮水平受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和体内蛋白质的代谢速度影响较大。许多肾功能正常的人,因短期内大量摄入高蛋白饮食,或存在消化道出血、便秘等情况时,血尿素氮也可升高。因此,血尿素氮升高并不意味着肾功能一定有问题,病人应去医院就诊,请肾脏专科医生综合分析。

问:体检发现尿酸偏高,是不是痛风,需要吃药吗?

答:在肾功能验血报告中,还有一项血尿酸(UA)指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血尿酸偏高。这种无症状的血尿酸偏高,在医学上被称为“高尿酸血症”,并不能与“痛风”划等号。要治疗高尿酸血症,首先得从饮食控制着手,不吃动物内脏、啤酒及豆制品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至于是否需要服药,需行进一步检查,由专业医生来确定。

问:我体检发现肾功能指标偏高,医生让我去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

答: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精确判断肾小球功能的指标。与血肌酐相比,Ccr能较早提示肾小球功能损害,并能精确估计其损害程度。在尿量固定的情况下,Ccr不仅能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还能提示肾小管的浓缩功能。

问:超声检查发现肾脏里有个小囊肿,肾功能指标正常,要紧吗?

答:体检发现的肾囊肿多为单纯性囊性病变,进展缓慢,主要见于成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若囊肿体积不大、没有症状、不影响肾功能,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即可。若肾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或出现压迫症状时,可考虑穿刺抽液治疗。

问:听人说,肾病很难被发现,大多数病人在被诊断时已经是晚期了。有办法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吗?

答:慢性肾病早期症状确实不明显,有时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非常容易被忽视。尿检是最简单、最便宜,也是最有效的早期发现肾脏病的方法。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尿液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管炎、肝炎患者,以及有慢性肾病家族史者,更应定期做尿检,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尽早干预。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血肌酐指标并不是反映肾功能减退的早期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丧失一半以上时,血肌酐值才开始上升。

专家简介

袁伟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肾脏病学会委员

第3篇:功能报告范文

关键词:自动报告书; 冲压仿真; 汽车翼子板; JSTAMP/NV

中图分类号: TG38

文献标志码: B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有限元技术的日益普及,冲压仿真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模具及冲压厂商所重视.但是,冲压仿真工程师在利用冲压仿真软件执行仿真计算后,却不得不面对繁琐的仿真结果整理和仿真报告撰写工作.各类仿真软件提供商针对该问题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其中,日本JSOL公司冲压仿真软件JSTAMP/NV提供的自动报告书功能简单有效.[1]

1JSTAMP/NV自动报告书功能简介

自动报告书功能是JSTAMP/NV基本模块之一,可以实现自动生成Powerpoint格式的仿真结果报告,并管理用于自动报告书中的图片信息,还允许调整报告的布局,通过定制模板指定报告的格式.[2]利用此功能可自动地比较设计变更前后仿真结果的区别,包括破裂和褶皱等成型性仿真结果及回弹结果的形状评价等内容,与手动制作仿真报告相比,此功能可以显著减少用户日常的工作量.

JSTAMP/NV中大部分的窗口都能被自动增加到报告中去,包括后处理窗口、FLD窗口、成型力曲线窗口、拉深筋窗口和形状评价窗口等,见图1.

自动创建的报告书包括每个工序的工序自动报告书、每个项目工序流程的项目自动报告书和2个项目工序对比的项目报告书等.图2和3分别为工序流程的项目自动报告书和工序对比的项目报告书样例.

对于连续执行的工序,自动报告书可以设定为在完成计算分析的同时自动生成技术报告.如图4所示,在正在执行对话框中,正在执行2个工序(拉深和回弹)的连续计算.若选择对话框最后一行的“计算结束后做成工序报告书”单选按钮,则当这2个工序计算正常结束后,软件会自动输出这2个工序的自动报告书,输出的报告保存在计算项目的工序目录(在工序流程面板上,可右键单击该工序名,选择Windows资源管理器确认此自动报告书的保存路径)下.该自动输出的仿真报告对成型工序而言,内容[3]包括仿真基本信息页和仿真结果页.前者包括项目文件夹、项目名称、工序名称、材料名称和料厚、坯料尺寸和质量以及仿真工艺参数等;后者包括最后一步板材的变薄率分布图,第一步和最后一步的几何形状显示分布图,FLD,最大和最小主应变分布图,x和y方向的应变分布图,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分布图以及拉深筋分布图(若拉深工序中已使用拉深筋).

2自动报告书功能操作流程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JSTAMP/NV软件技术支持小组的《JSTAMP/NV模板定制操作手册》介绍自动报告书生成的详细流程,见图5.当JSTAMP/NV计算结束后,可利用自动报告书功能自动生成工序或项目的仿真报告.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工序自动报告书或项目自动报告书前,须按如下步骤操作:(1)在后处理面板点击需要输出仿真结果的后处理工具按钮(如板厚),对评价仿真结果的视图窗口进行设计美化.(2)在后处理快捷工具栏中点击“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按钮,进入“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对话框,进行相关参数的设定,如选择需要输出对应页码标题的图像输出步号等,然后点击“登录”按钮即可把需要输出的图像登录到“工序报告”对话框.(3)重复上述2个步骤,把其他需要输出的仿真结果登录到自动报告书中的输出图像库中,如减薄率或应力和应变等依次登录到“工序报告”对话框,最后生成报告.

3自动报告书功能应用实例

为更具体地介绍自动报告书功能,以汽车翼子板的拉深工序为例说明工序自动报告书生成功能的详细操作.

3.1准备工作

根据翼子板的CAD数据及实际生产中的工艺设置要求设计冲压仿真工艺流程,见图6.

以汽车翼子板仿真案例为操作实例,第3.2~3.5节的操作步骤都基于已正常完成计算的翼子板案例拉延工序.[2]

3.2褶皱评价结果输出

(1)设计美化褶皱评价窗口:后处理的屏幕窗口只显示板材,把分布图类型设定为明暗显示,且把视角方向设定为[+Z],设定完成的效果见图7.

(2)打开“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对话框.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打开该对话框:①单击后处理快捷工具栏上的“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对话框按钮;②输入快捷键Shift+R;③选择工具菜单自动报告书登录输出图像.显示的对话框见图8.

(3)在“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对话框中更改相应的参数(见图9)后,单击对话框上的“登录”按钮,随后会弹出“自动报告书”对话框,见图10.

(4)在图10所示的对话框中设定相应的参数,点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即可把褶皱评价结果登录到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库中.

3.3其他评价结果输出

为评价翼子板拉深工序的成型性能,除需要输出上述褶皱仿真结果外,还需要输出拉深工序后坯料的板厚变薄率结果、第一主应变结果和材料流入量仿真结果(见图11);按照褶皱评价结果输出所述的步骤,分别把图11中的仿真结果登录到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库中[3].

3.4拉深筋布置输出

(1)在JSTAMP/NV前处理器中显示拉深筋并把视点设定为+Z方向,见图12.(2)打开“登录自动报告书的输出图像”对话框(见图13).(3)单击对话框上的“登录”按钮,弹出“自动报告书”对话框.注意:当登录拉深筋窗口或形状评价窗口时,不会打开报告生成对话框.

3.5生成自动报告书

(1)打开“自动报告书”对话框.有2种方式可执行打开“自动报告书”对话框:①在“自动报告书”工具栏上,点击“确认登录内容”按钮;②选择菜单,工具自动报告书确认登录内容;

(2)在“报告生成”对话框上,单击“报告生成”按钮即可生成该翼子板拉深工序最终自动生成的报告,见图14.

4结束语

利用钣金成型仿真软件JSTAMP/NV所提供的自动报告书功能,用户可以自动地创建标准的或者定制的仿真结果报告.该功能运行快速、易于操作并且比通用的演示软件效率更高,能够大大降低手动整理仿真报告的繁琐程度,有效提升软件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义关, 李彦波, 刘红武. JSTAMP/NV冲压仿真模板定制功能详解[J].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 22(3): 7173.

第4篇:功能报告范文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肝功能;肝脏;不良反应

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1]。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 Statins还可抑制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减少富含甘油三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2],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3]。由于早期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一定的肝脏毒性,所以所有他汀类药物的标签上都注明需监测肝功能。本文通过观察了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定期监测肝功能的必要性及其临床用药参考价值和如何在强调调脂的同时,又能注意用药的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 20~60岁;②吴川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病人;③合并高脂血症和(或)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④根据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4]的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0 mg/dl,无他汀类药物过敏或其他明确禁忌证者,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医生的用药习惯而定。

1.1.2 判断标准

①服药后,大多于1~4 周内出现肝损害表现,但也可于数月后才出现肝病的表现,少数潜伏期可更长。② 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和黄疸等。③ 发病初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或白细胞增加。④ 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特点。⑤ 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阳性。⑥HBsAg、抗HBc、抗HAVIgM、抗HCV、抗HDV和抗HEV阴性。⑦偶然再次给药后可发生肝损害。如有①,加上②~⑦ 中的任何2 条,即可考虑为DILD[4](药物性肝病)。

1.1.3 排除标准

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抗肿瘤、抗结核、抗过敏、类固醇、抗风湿、抗生素、治发热、抗真菌等;肥胖症,糖尿病,酒精滥用,脂肪肝等;肝,胆,胰疾病;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肺梗塞、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肌损害,肺栓塞;溶血,再障;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甲状腺疾病;剧烈运动等;严重基础疾病如:急、重症感染、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疾患、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患等;继发性血脂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混合型高脂血症需要联合应用贝特类或其他类型的降脂药物者;用药前肝功能明显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上限2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5]。

1.2 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住院收治的286例合并高脂血症和(或)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他汀类药物治疗组(144例)及对照组(14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保持平衡饮食3天,空腹时间>12 h后采血,接受他汀治疗的144例,每晚睡前口服他汀类药物20~80mg。他汀治疗组患者与未用他汀降脂的患者,其他治疗基本相同,开始他汀治疗后1个月左右进行肝脏生化指标和血脂水平检测,以了解肝酶水平和血脂达标情况在服用他汀药物治疗后l、3及6个月分别采血化验空腹血清转氨酶、转肽酶及胆红素,并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复查肝脏CT,计算肝/脾CT比值。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服药前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记录患者的用药种类、剂量,并在服药后每月复查一次血脂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两组间及各组用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2 结果

2.1 他汀类药物应用过程中肝酶等的变化

治疗组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前3个月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3倍正常值上限ULN或>120U/L)者为3例,约占2.0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增高为(82.3士9.7U/L)者为16例,约占11.1%。

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者为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增高(71.2±6.8U/L)者为6例约占4.2%。两组ALT、AST比较,P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增高为1例,约占0.7%,轻度增高为1例,约占0.7%,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P

治疗组患者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症状为1例,约占0.7%,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转肽酶及其他肝功指标两组检测无统计学意义。

2.2 继续观察治疗

在下一步的治疗中,对治疗组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症状的2例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同时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及复方甘草酸苷(8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1次/日)治疗,45天后上述指标均基本降至正常。

对治疗组转氨酶明显增高的3例患者,给予应用了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同时减量应用他汀类药物,改为每晚睡前口服10 mg。在继续治疗的3个月后,复检谷丙转氨酶。发现已明显下降为69U/L。

另外16例转氨酶轻度增高的患者,继续每晚睡前1:3服20 mg他汀类药物,同时也加用保肝药物,3个月后复检发现8例转氨酶均逐渐降为正常。

而对照组的7例血清转氨酶明显/轻度增高患者,经加用保肝药物,3个月后再复检3例均恢复正常。无任何一例出现肝酶恶化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

6个月后,复查肝脏CT,肝/脾CT比值他汀组较用药前明显增大(用药前:0.614±0.08,用药后:0.824±0.05,P0.05)。两组用药前肝/脾CT比值有明显差异(他汀组:0.614±0.08,对照组:0.634土0.07。P>0.05),两组用药6个月后肝/脾CT比值有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组:0.824±0.05,对照组:0.654±0.06,P

2.3 肝酶升高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将肝酶升高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行回归分析发现,肝酶升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肝酶水平、所用药物以及药物剂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3 讨论

3.1 他汀的代谢途径

口服后,他汀经肠上皮细胞的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式(ABC)家族膜转运蛋白和溶性载体(SLC)家族膜转运蛋白参与主动转运]进入血循环。他汀的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其中肝脏的作用更大。在他汀的代谢过程中,产生催化作用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CYP)家族和尿苷二磷酸葡醛酸(基)转移酶(UGT)家族。主要排出途径是ABC家族膜转运蛋白介导的经胆汁排出。亲水他汀(如普伐他汀)须经主动转运进入肝脏,较少经CYP家族代谢而经肾脏排出,而亲水性差的他汀的转运方式主要是被动扩散,然后经胆汁排出[6]。

3.2 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机制

如许多药物一样,肝脏也是他汀类药物的重要代谢场所。肝脏内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的活性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肝脏,药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或通过活性中间体经过非免疫或免疫机制引起肝脏病变。部分药物性肝病是由药物本身的毒性所致,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属可预测的损伤;部分是由特应性反应所致,主要发生于特异性代谢体质和特异性免疫体质人群中,作用机制不十分明确,难以预测。他汀类药物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特异性特质有关[7]。

3.3 他汀产生肝毒性的发生机制

可能是:(1)作用于线粒体某些环节,使甲-羟戊酸盐缺乏,因而细胞合成辅酶Q10发生障碍,能量受到抑制,导致细胞能量耗竭死亡;(2)他汀类药物可能减少法呢醇及异戊二烯合成,而法呢醇与异戊二烯是合成某些蛋白质的必须物质;(3)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而引起细胞死亡;(4)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及不稳定性增加;(5)他汀类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的同工酶3A4所代谢,故应避免抑制细胞色素P450代谢途径的药物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使肌肉毒性明显增加。与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关的肝脏异常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所有降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效应,表现为无症状性的剂量依赖性的肝酶水平升高;另一类是少有的肝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性或混合性肝损害,急性肝衰竭罕见。前者与胆固醇降低本身有关,随着继续药物治疗,升高的肝酶水平会逐渐下降,大多数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肝酶升高的患者属此类情况;而后者十分罕见,即使监测肝功能也不一定能够预防严重的肝损害[8]。

3.4 他汀引起肝损害的预防

在应用降脂药物之前,应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尤其是了解肝脏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是否有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饮酒及每日饮酒量,是否有代谢综合征,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

如患者肝功能不正常,出现ALT及TBil 升高等,则应进一步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如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应按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如肝脏功能较差,应加强抗炎、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并稳定后再开始必要的降脂治疗。

饮酒者应戒酒。在应用他汀降脂药物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合并用药,以减少降脂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肝脏损害。

对于有肝病史和(或)大量饮酒史的患者及老年患者,如果必须接受药物降脂治疗,宜从小剂量开始,密切并定期监测肝脏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甚至停药[9]。

4 结论

随着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他汀类新药不断问世。许多大型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甚至使斑块消退,从而打破了冠心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可能产生的弊端也渐渐浮出水面。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的作用。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在他汀类药物中唯有辛伐他汀对于纯合子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疗效)。短期内服用他汀类药物较为安全,长期服用此药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其血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及肌酸激酶等项目。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及存在肝脏病变者禁用他汀类药物。本类药不宜与烟酸、贝特类、环胞霉素合用,以免引起严重的肌肉及肝、肾功能损害。

目前,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显著,同时具抗炎等多种对心血管有利的功用,但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它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过于关注而影响了它的应用。本次试验观察证明他汀药物在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会对肝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在调整剂量的情况下,继续应用他汀类药物,适当应用保肝药物,患者的转氨酶会逐渐地下降甚至降至正常。而各人不同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调查评价。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是学术界的共识,SPARCL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2级预防中的作用,目前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基本上是常规用药,处方量很大,虽然服用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发生几率很小,但这种大量应用必然会在一些特殊个体发生,医生头脑中一定要有这个概念。

总之,在强调降脂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同时,应关注其引起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温晓娜,刘文生,毛静怡.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7(3):214.

[2]陈灏珠.内科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76.

[3]范建高,蔡晓波.他汀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6.

[4]齐鲁医学杂志[J].2006,6,21(3).Med J Qilu[J].2006,6,21(3).

[5]Chalasan N.Stains and hepatotoxicity:focus Oll patients withfatty liver[J].Hepatotogy,2005,4l(4):690-695.

[6]蔡晓波,范建高.美国脂质协会他汀药物肝脏安全性评估简介[J].药品评价,2007,4(2):82-90.

[7]吴腾.辛伐他汀不良反应1例[J].首都医药,2004,14:36.

第5篇:功能报告范文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空肠代胃

【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57-02

胃切除治疗胃恶性肿瘤,术后由于食物储器的丧失,多表现为无胃综合征,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国内外学者设计了许多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胃癌患者要求和手术设备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胃肠吻合器的广泛应用,需要更先进的代胃方式应用于临床。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对42例经病理证实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例采用了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随访两年,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4岁。全组经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部位:贲门及胃体区14例,胃体及胃窦区20例,侵犯全胃者5例,胃体区3例。组织学类型:腺癌38例,未分化癌2例,胃恶性淋巴瘤1例,胃间质瘤1例。;临床病理分期:Ⅱ期3例,ⅢA期27例,ⅢB期10例,Ⅳ期2例。

1.2手术方法:全胃切除术后,在TRRITZ韧带下25-30CM处将小肠切断并切开其系膜,远端空肠与食管端端或端侧吻合。在 此食管-空肠吻合口下方20-30CM处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吻合。然后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下方用丝线结扎空肠,封闭肠腔。迫使食物进入十二指 肠。将先前切断空肠之近端缝闭,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下10CM处行空肠侧侧吻合。吻合口10-15CM。[2]SCHLATTER式法33例,方法是全胃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将距TREITZ韧带下40-50CM处空肠与食管行端侧吻合,再在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之间作10CM侧侧吻合。两种术式的空肠食管吻合均用吻合器吻合,其他吻合口均手工吻合。

1.3观察指标:按Visick分级指数分为Ⅳ级:Ⅰ级为基本正常;Ⅱ级有轻度症状;Ⅲ级有严重症状;Ⅳ级为不能耐受。对术后并发症(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Roux-en-Y综合征)的发生率、体征的变化以及血系列化指标进行记录,并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胃肠道均化器钡检查,以观察代胃肠管扩张情况。

2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无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出现,亦无倾倒综合征发生。对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病人的VISICK指数为Ⅰ-Ⅱ级,即术后无症状;1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偶有餐后胸骨后不适、口服粘膜保护剂后症状消,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哽咽感,随后逐渐缓解。25例出现长时间站立、负重后剑突下牵扯感,稍休息后缓解。所有随访病例均无倾倒综合征出现。除5例因糖尿病需严格控制饮食造成体征明显减轻外,其余病例体征及血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提高;经胃肠道吞钡造影检查发现本级病例在术后3-4个月内代胃肠管明显扩张,食物滞留量和胃代替物排空时间较为满意。

3讨论

70年代以前,全胃切除术病死率长期徘徊于8%-12%。近年来,由于麻醉技术及辅助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病死率下降到2%-4%,全胃切除术的指征也明显扩大。全胃切除后的某些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与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因果关系,对于术后的生存质量更为重要。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应达到以下要求:(1)保持食物从十二指肠通过;(2)代胃有储存作用;(3)术后无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4)代胃袋能保持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5)手术安全简便;(6)有学者认为在消化道重建过程中,肠管顺蠕动、保持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等因素也应列入考虑范围[2]。

我院自2001年进行的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应用,该术式保留了代胃肠管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避免肠管运动的紊乱,减少腹胀等并发症,防止食物返流,避免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另一方面,适度的“功能性”代胃使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既防止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又促进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提高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重建食糜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性通道,对于恢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胃肠肽激素释放有重要意义。本组42例病例说明该术式可有效避免出现Roux-en-Y综合征,特别是对于预防术后倾倒综合征非常有效。术后近期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降低,体重减轻不明显。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消化道钡餐亦显示代胃小肠扩张明显,钡剂排空效果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构建了足够的食物储袋,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恢复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对于减少全胃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目前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参考文献

第6篇:功能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1998~2006年施行的1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均发生于术后7~12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运动功能减弱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机械性排空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仍然困扰着临床外科工作者。

我院1998~2006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167例,发生残胃排空障碍13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09例,女5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岁。胃癌96例,胃溃疡44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本组发生FDGE13例,男9例,女4例。其中胃癌术后7例,胃溃疡并发穿孔4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2例。毕Ⅰ式吻合2例,毕Ⅱ式吻合11例。本组FDGE发生于术后7~12天。其中术后6~7天开始进食后出现症状者8例,术后9~12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者5例。

临床表现:病人手术后停止胃肠减压,开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上腹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每次1000~2000ml。查体:上腹部饱满,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辅助检查:10例病人行胃镜检查,见胃内大量液体潴留,吻合口及胃黏膜充血水肿,残胃蠕动差,但胃镜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通畅。3例病人行胃肠X线检查。见残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呈线状通过吻合口,空肠输出袢未显影。

治疗及结果:13例FDGE患者,经过胃肠减压,严格禁食水,高渗盐水洗胃,辅助肠外营养或完全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身支持疗法,给予胃动力药及

激素等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缓解时间5~30天。

讨 论

FDGE发生率:国外资料5%~24%[1]。本组手术167例,发生FDGE13例,发生率约7.78%,其中毕Ⅰ或毕Ⅱ式发生率分别为1.19%,6.59%;与国外报道类似。

发病机制:胃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幽门括约肌的协调性开闭完成的。其功能除与进食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体液的调节[2]。胃的神经体液支配有一定的顺序;迷走神经首先兴奋,促进胃蠕动;胃内容物使胃扩张时胃壁内神经产生冲动,通过反射弧增加胃蠕动,排出胃内容物;胃内容物进入胃或小肠时,体液因子又相应分泌和起作用。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可能的原因如下[3]:①胆汁反流引起急性反流性胃炎,吻合口及胃的黏膜水肿,糜烂;②支配胃的迷走神经枝被切断,胃的蠕动功能减退;③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症;④精神因素及其他不明原因。

本组13例病人行胃镜及X线检查,均可见残胃时蠕动减弱或消失。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部分胃体,整个胃窦和幽门,残胃的支配神经受损伤,使残胃张力低下,蠕动减弱,对食糜的研磨功能减弱,导致小肠运动紊乱,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这是造成残胃滞留的主要原因。13例病人中术前存在贫血者10例,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8例,说明营养不良病人FDGE发生率较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下7~10日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随之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伴有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胃液。体格检查,可见病人上腹部胀满、压痛、有振水音,中下腹平软无压痛,无肠鸣音、亢进及气过水声。此时应考虑存在FDGE[4]。如果进一步行胃镜检查,可见残胃大量液体潴留,残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蠕动差,但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袢,即可确定诊断,同时这对排除机械性梗阻有确定性意义。

同时要注意FDGE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相鉴别。一般情况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多由于吻合口过小、内翻过多或扭曲引起吻合口梗阻。临床症状出现较早,症状较重,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纤维胃镜检查可见残胃蠕动增加,吻合口过小,胃镜通过困难。一般需要二次手术解除梗阻,而行保守治疗难以奏效。

一般治疗: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减轻胃负荷,促进胃张力恢复。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保持内环境稳定。③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热量,根据病情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可适量输注白蛋白、全血或血浆。④必要时用高渗盐水洗胃,减轻吻合口水肿。

药物治疗:①胃复安,吗丁啉: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食管和胃的平滑肌有显著的促动力作用,促进胃的排空。

②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促动力药,其作用是激活5-羟色胺受体并作用于胃肠壁内神经末梢,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发挥胆碱能作用,对整个消化道平滑肌均有促进作用。

预防:本病病因复杂,发病往往由综合因素引起,我们体会其预防主要应注意:术前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手术操作要熟练准确,避免胃壁损伤过多,及胃支配神经的损伤;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注意控制进食时间,不宜过早进食,且应循序渐进,加强营养支持,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参考文献

1 SummersGE,Hocking Mp.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me,motilitydisorders of the stomack.Surg Clin NorthAm,1998,72(8):467.

2 周洪伟,晏才杰.胃排空及其胃术后改变的动力学机制.国外医学消化分册,1990,4(4):234.

第7篇:功能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功能锻炼 创伤性腕关节僵硬

腕部损伤,特别是桡骨远端骨折后长期外固定,腕关节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老年人,组织弹力纤维少,关节僵硬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笔者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中药外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创伤性关节僵硬,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倒,男47例,女4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平均62.4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9月,平均5.6月;经夹板固定32例,经石膏固定57例;损伤类型:桡骨远端骨折67例,腕骨骨折19例,腕关节脱位3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腕关节有外伤史,如骨折、脱位等。(2)病程2个月以上且已临床愈合。(3)关节面平整,间隙无明显变窄,关节内无骨折碎片,(4)腕关节周围无感染性病灶及其他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熏洗 用陈伤洗剂,药物组成:生二乌各12g,制马钱子12g,三棱12g,莪术12g,桃仁12g,红花12g,归尾12g,伸筋草18g,透骨草18g,荆芥12g,防风12g,桂枝15g,苏木15g,威灵仙15g,川芎12g,赤小豆18g,苡仁30g,丝瓜络18g,鸡血藤30g。将上药放入锅内或盆内,加水2500ml,煎沸10~15min后将锅或盆端离炉灶,将患腕放在药锅或盆上面用药蒸气熏蒸,熏蒸时腕上放置净毛巾覆盖,药液渐温后将患腕放入锅或盆中泡洗。每次45~60min,每日2~3次,10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歇1天。

2.2 手法按摩 首先轻轻揉按腕部,并行理筋、拔伸及屈伸活动,然后在伸屈至最大角度时,趁患者不备,弹性下压或背伸腕关节,进一步松动腕部粘连,但不可施加暴力,以免造成骨与关节再损伤,最后对患腕行松弛手法。

2.3 功能锻炼 经熏洗浸泡及手法按摩后,进行功能锻炼,强调主动、缓慢、用力、耐心及运动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原则。忌施加拉、按、压等外界暴力, 免造成再损伤。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关节肿疼完全消失,软组织弹性恢复,腕关节屈伸功能自如,掌屈60°~70°,背伸60°~65°,外展25°~30°,内收35°~45°,前臂旋前80°~90°,旋后80°~90°。良:关节肿疼消失,软组织弹性基本恢复,腕关节屈伸功能接近正常,掌屈50°~60°,背伸50°~60°,外展20°~25°,内收25°~35°,前臂旋前70°~80°,旋后70°~80°。可:关节肿疼消失,腕关节活动仍受限,掌屈30°~50°,背伸30°~50°,外展10°~20°,内收15°~25°,前臂旋前40°~60°,旋后40°~60°。差: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89例患者,经治疗2~4个疗程,按上述标准评定,优45例,良36例,可8例,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腕部损伤经长时间固定而不注意功能锻炼时,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畅,患肢组织中有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使腕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同时由于关节囊及周围肌肉的挛缩,关节活动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形成关节僵硬。

第8篇:功能报告范文

一、如何使用小鹅通打卡

从小鹅通官方的消息看,目前凡是注册小鹅通店铺的商家,都可以通过店铺后台内的学习课程,来创建相应的打卡活动。学员参加打卡活动,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活动中的课程安排。商家创建打卡后,可同时应用H5和小程序两个载体。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H5这个载体,它支持通过二维码和链接进行分享,并且链接可设置为轮播图、海报,能够直接在微信群、朋友圈进行分享从传播。这个功能的创新在于,往往小程序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H5打卡对暂时没有公司资质,无法申请自有小程序的商家,可先使用公众号内嵌打卡,低门槛快速尝试这种督学神器。

而小程序版本,就是此前推出的小鹅通“专属打卡小程序”,系统将会自动为已购买的用户,升级为小鹅打卡,无需重复购买,可以说很贴心了。

二、打卡功能对内容创业者影响几何?

1、显著提升用户依存度与转化率

对于在微信生态进行知识付费的用户来说,“中心化”的聚焦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变现手段和效率,造成流量运转阻塞。内容创作者过度依赖平台,想要获取更多流量会增加成本。这样不仅限制内容创作者价值发挥,还会造成内容创作者的价值流失。

从目前的体验来看,小鹅通打卡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互动体系。小鹅通打卡不同于购买课程后自主学习,其可结合知识店铺内的知识商品搭配使用,学员学习课程,不再是单独的学习,而是在“打卡”的助力下,形成一种“督学”的氛围,让学员养成规律、积极的自我驱动力,从而高效完成购买的课程,也让学员充分感受到知识付费的益处。

很显然,结合在线课程,小鹅通打卡可增进讲师与学员之间的距离、互动形式更丰富、口碑传播更容易,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店铺销售转化、售课效率。

2、带来更加丰富的用户互动体系

知识付费诞生以来,从图文、问答到音频、视频,与用户的互动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如果以交互形式来看,小鹅通的打卡功能应该可以看作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目前,“小鹅打卡”针对整个知识付费流程痛点开发了很多功能,如作业本、打卡训练营、问卷、社群、助教等,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向小鹅通定制。

在体验中过程中,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更好的留住用户,“小鹅打卡”还开通了例如“奖金池“、“契约金”等玩法,通过新颖实际的措施,促使学生高效完成课程,相信这都给知识生产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新体验。

3、多种玩法模式的创新

目前,“小鹅打卡”涵盖多种玩法,如日历打卡、作业打卡、闯关打卡,训练营等。“日历打卡”就是按照时间轴来设置打卡任务, “闯关打卡”则是一款类似游戏风格的“闯关打卡”模式,学员不论从何时进来,都需要完成本阶段内容,才能开启下一个关卡,以此循序渐进的,帮助学员完成整个课程内容。

另外,在作业提交批改玩法上,小鹅通“打卡小程序”新添了“作业打卡”新模式。对于读书笔记、长文章类的作业形式,学员往往需要多个时间完成,而在较长的时间里,学员没有老师监督,作业完成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看来,本次新增的“作业打卡”模式就是致力解决学员课后作业完成率问题,老师设置作业完成时间,及时督促学员完成,让学员在课后还能感受到强烈的督学效果。

三、打卡功能体验总结

第9篇:功能报告范文

关键词 慢性肾能功衰竭 结肠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西医治疗颇棘手,终末期以透析、移植为主,但治疗费用高。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CRF患者120例,采用对症处理加辨证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治疗组共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20~84岁,平均62.52±14.2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2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21例,梗阻性肾病15例,多囊肾6例,其他17例,合并感染者22例,合并心衰者12例;血压控制不佳者26例;病情分级属早期者48例,属终末期者72例;病程3周~20年,平均5年。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肾气虚者62例,脾肾阳虚者13例,肝肾阴虚者11例,脾肾气阴两虚者20例,阴阳两虚者14例。兼见湿浊证者42例;兼见水气证者23例;兼见血瘀证者35例。对照组共99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24~78岁,平均58.08±10.9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15例,梗阻性肾病8例,多囊肾3例,其他10例。合并感染者20例;合并心衰者11例;血压控制不佳者16例。病情分级属早期者33例,属终末期者66例。病程1~18年,平均5.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诊断标准:两组诊断均参考《肾脏病学》[1]确诊。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优质蛋白、低蛋白、低磷、麦淀粉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按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降压药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控制感染;依倍(促红素)纠正贫血。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辨证结肠透析。根据临床的不同特点,采用辨证结肠透析,如临床无明显阳虚表现者,选用结肠透析1号(大黄30g,蒲公英30g,益母草30g,牡蛎30g);如阳虚较明显者,则选用结肠透析2号,即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熟附子20g;如兼有便血加用地榆20g,槐花15g,棕榈炭15g,以凉血止血;腹胀明显,可加用大腹皮20g。一般1~2次/日。

中药灌肠:①主要材料及用法:输液管及输液瓶1套,治疗包1个,肛管1根,50ml注射器1个,消毒石蜡油1瓶,所有器物均为一次性使用,取结肠透析液30~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150ml备用。②方法:灌肠前嘱患者排净二便,取曲腿右侧或左侧适宜卧位,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灌入温度在37~39℃为宜(冬天加热时可提高1~2℃),插管深度为15~20cm[2],灌肠后大便次数控制在2~3次,有痔疮、出血者慎用。灌入时选用粗细适宜,弹性好的肛管,前端涂少许液状石蜡油,排尽管腔内空气后,轻轻插入,将药液缓缓注入,以30~50ml/分速度灌入结肠,灌入后嘱患者保留45分~1小时,1~2次/日。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病例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拟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高30%或Scr降低30%;②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为20%或Scr降低20%;③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条件者。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中药结肠透析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衰在中医属于“癃闭”“关格”“水肿”“慢性肾衰”范畴。我院肾病科采用的“中药结肠透析1号”由大黄、蒲公英、丹参、牡蛎等药组成,直接作用于结肠,起到通腑降浊、清热解毒的作用,加强血中毒素从肠道直接排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大黄具有降低尿素氮,抗凝、降低血黏度,免疫调节,改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抑制肾小球(细膜)细胞的增殖,抑制肾小管高代谢等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有增强大黄排泄尿毒素作用;牡蛎有吸附肠道毒素、中和酸性作用,与大黄合用,可使大便溏而不泻,利而不伤正。中药结肠透析的操作和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若,从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应重视情志护理。慢性肾衰患者,病程绵延,预后差,患者情绪多出现悲观、绝望,尤其是初次结肠透析者更易产生恐惧心理。护士应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正确认识CRF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结肠透析的疗效和作用原理,使患者克服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透析温度要适宜,灌入温度在37~39℃,过高会烫伤肠黏膜,过低会引起肠蠕动加快,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插管深度要准确,在给患者行中药灌肠时,插管深度为15~20cm,适当的深度,可以明显延长透析液在肠腔的保留时间,药液吸收充分,治疗效果亦越佳。选择适当的,灌肠时采用右侧卧位,一般右侧优于左侧卧位,更优于仰卧。灌注时抬高臀部10cm,排出时可抬床头10°~30°,若患者有心慌、气促、输液或其他抢救措施使受到一定限制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卧位。既要利于结肠透析,又要患者舒适。选择适宜肛管,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粗细适宜、软硬适度的肛管。过硬过粗易损伤及肠道黏膜而出血;过细过软,插管困难,管腔易被堵塞,且药液易从肛管周围流出。肛管型号为一般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