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事故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煤炭采矿 安全管理 事故防范
1、引言
安全是煤矿开采的首要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顺利进行。我国煤矿开采已历经了许多年,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式仍然不容乐观,事故依然频发,尤其是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煤矿采矿工作环境一般较为特殊,尤其是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多变,引起灾难频发,同时认为的因素也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的疏忽导致事故的实例多不胜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大局。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源进行探究,搞好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2、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我国煤矿采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原因导致,这属于安全事故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由于采矿相关人员在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疏忽以及松懈造成,同时也包括采矿安全技术与生产装备的落后原因。综合历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得出以下导致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松懈。煤矿采矿的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安全事故最直接的管理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煤矿采矿现场管理极为混乱,许多煤矿在采矿作业中存在侥幸的心理,因而使得现场管理者安全意识松懈,甚至抱有应付了事的的思想。使得现场管理考虑不细致,细节不够到位,同时现场的监督检查也是应付了事,形式主义情绪严重,致使安全管理生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2)管理思想不够科学。煤矿的开采需要正确的思想作为安全开采的指导思想,但是一些煤矿的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仅重视开采的效益,以及一味追求生产效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重视。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也存在急功冒进的思想,追求政绩,从而忽视了安全,最后总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3)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投入较少。煤矿的开采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其中伴随的风险也极大。我国在煤矿开采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安全作业、生产装备以及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较少,而我国煤矿采矿有许多是私营企业,他们的投入则更加稀少。(4)采矿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我国煤矿采矿现阶段主要由人力完成,而人员也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其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较为薄弱。(5)管理部门法制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在煤矿采矿方面已经制定了许多条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同时地方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已经发现许多煤矿安全问题,但是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小煤矿花钱就可以避免处罚,同时管理部门处罚手段仅限于整改以及罚款等,威慑力度不足。(6)自然灾害严重,矿区地质条件较差。我国矿井地质条件较差,煤炭埋藏一般较深,稳定性不够,并且地质构造复杂,井下多瓦斯、地下水、煤尘等。据了解我国高瓦斯矿井占总矿井的48%,为世界煤矿瓦斯最严重的国家。
3、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管理法律法规。我国相关部门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快制定符合时展的安全新式,在新时期做好煤炭安全生产的法律约束工作。同时加大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地方部门严格执法,从重执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及经济责任。(2)明确责任制度,完善监管体制。煤矿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身上,从细节抓起。要做好监督管理,建立中央部门的垂直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监督与管理区分开来,并建立相关监督机构,或者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对煤矿安全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并进行社会曝光,增强社会的监督作用。(3)加强思想转变,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中,因此,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灌输风险意识将大大地改变现场安全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做好企业在效益与安全方面的平衡指导,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就没有煤矿采矿的效益。(4)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国家重点建设和培养相关研究部门,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将相关研究成果积极地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同时创新管理体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安全生产的新方式,开发新的安全设备,对作业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进行相关投入研究和人员培训。
4、安全事故防范的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事,不仅因为事故的易发性,同时也由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在实际操作中,要切实注意一下几点:
(1)在现场采矿中,加强设备工具的检查力度。现场管理者要对进行井下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工具的检查,并对井下工具进行安全维护,对可导致任何事故的机械、工具、物品进行防火、放电处理,将隐患提前消除。(2)对基层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灌输安全意识。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井下机械操作、工具的正确使用、地质条件的认知以及灾难发生是的处理和避难方式等进行培训。(3)建立科学合理的井下作业系统。企业要事先对矿井内部基本情况做好勘探记录,并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科学的分析系统,对事故进行提前预知,从而可以使企业和相关人员做好事前防范。
5、结语
我国煤炭采矿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由多种原因而导致的,主要是自然原因和认为因素,做好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是摆在相关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安全事故事关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相关企业在进行井下作业时,有必要提前对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作全面的、仔细的检查,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通风事故;防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58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矿井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安全通风主要是通过运用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技术,确保井下作业新鲜空气的供应,从而在排除有害粉尘及气体的基础上,防止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通风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在对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 我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井通风设计存在一定缺陷。矿井通风系统主要用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并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矿井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像通风不畅通这种问题也并非是单个因素导致的,而是通过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发生的。不仅如此,就连培养员工生产安全意识时,也要涉及到通风设计相关的内容,以此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进行。
(2)矿井通风设施缺乏一定规范。材料选择不恰当、矿井位置不适合等问题均可造成通风系统紊乱及不稳定等现象,还会致使通风设施难以发挥作用,产生不良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使用阻燃材料,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此外,通风器材选择不当、设计放置不恰当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对于通风设备的选择,通常是人为导致的问题,该问题可通过控制财务支出进行解决。而对通风设备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不仅可以促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也可以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杜绝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呈现出施工人员较少,整体水平不足、通风管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的现象。此外,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之前未受到专业性的培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难以进行合理快速的处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断层问题的出现。煤矿生产过程通常会涉及掘、运、机、采、调度、综机、地测及安全管理等环节,因此,参与煤矿生产的人员应掌握全面的技术,如果缺少这种人才,一旦发生事故,便需要聘请专家进行解决,这不仅会增加费用,同时也难以及时解决问题。
2 我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1)增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增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可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并在较大程度上消除隐患。首先,管理人员应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理念,并制定严格统一的管理制度。唯有管理、思想整体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目的。其次,相关部门应制定良好的工作规范准则,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性的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以及通风生产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应增加员工的安全知识管理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最后,煤矿企业应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通风系统进行管理,合理分析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这些隐患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从而确保生产环境的优良性。
(2)增强对通风安全控制的管理。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安全控制目标,并将该目标看作通风安全系统的管理依据。其次,建立起严格的选拔与考核制度,增加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做好配置工作的合理优化。当员工的技术水平及安全意识均有所提升时,及时事故发生突然,他们也会沉着冷静的应对。最后,企业应贯彻好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由一一对应的职责,唯有这样,才能使得规划过程中保障制度的真正落实。各个岗位哟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尽力做好通道安全控制管理工作。
(3)增强对通风环境的管理。第一,企业应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通风安全预防意识,并对安全隐患实行分类别、分级别的管理,确保预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对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的监测,合理分析风尘飞扬、风流稳定及烟雾蒸汽等问题,从而对生产环境进行准确的把握。
3 我国煤矿安全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1)选择合理调节矿井风量的方法。施工人员应做好通风网络的匹配工作,摒弃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的区域,并选择良好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在控制及调节的过程中,根据控制范围可将风量调节过程分为总风量调节及布局风量调节两种方法。在进行总风量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改变风扇转速的方式改善生产环境的质量。在局部风量调节的过程中则可采用降低风阻、增加辅助通风机以及增加风阻的方式进行调节。这三种方式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
(2)增强对矿井通风设施的管理。通过建立隔断建筑物的方式建设通风网络,可以很好地控制风量及风向,以此实现对通风过程良好控制。目前,实现井矿通风的措施主要包含风桥、调节风窗、挡风窗、风门等,这些举措均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矿井的通风工作是一项较为严峻的工作,因此,施工者应认真完成,确保施工质量。在对损坏通风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应避免漏风问题的大量出现,该现象一旦发生则会导致风流迅速下降,从而导致瓦斯的大量积累,遇到高温则易引发安全事故。
4 总结
矿井通风不仅可以为井下作业提供新鲜的空气,排除污染气体,同时也影响着矿井整体的安全作业。所以,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确保整个生产h节的效益及质量,做好井下通风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煤矿生产的水平也在大幅度提升,而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通风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因此,煤矿生产过程中做好通风工作,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学军.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事故防范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6):126-127.
[2]薛效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5):157,160.
[3]赵晓联.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有效措施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03):64-65,76.
关键词通风安全;事故防范;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事故总量虽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但伤亡率却有上升的趋势[1]。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工人安全意识缺乏,思想不端正,煤矿管理混乱等[2-3]。为加强西曲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伤亡情况,本文从西曲煤矿存在的管理误区出发,指出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西曲矿通风管理的因素,最后提出合理的防范建议,以期为其他矿井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1通风安全管理误区
西曲矿隶属于山西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该矿自1984年12月投产,目前开采了近30年,属于典型的老矿井,采场面积大,通风难度高。西曲煤矿原属低瓦斯矿井,自2006年南二盘区出现了高瓦斯区域,自此西曲煤矿列入高瓦斯矿井的行列。虽然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但在生产过程中,矿井部分领导及工人对瓦斯安全认识不足,常常忽视瓦斯的治理工作。实际操作工程中,对瓦斯的检测监控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实质的进行管理,瓦斯检测设备常常作为摆设,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发挥其作用的时候不多。大多数领导及工人认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仅仅只是局部管理,即保证封闭的局部区域内,矿井通风量满足生产需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受该思想的左右,西曲煤矿在采区安装了大量的通风防范设备,比如煤矿瓦斯报警系统,但是实际工作中,这些设备不是闲置就是损坏,没有加强监管和使用,导致这些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设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显然,设备设施长时间的缺乏维修及保养,也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日常通风管理只重视局部通风管理,对于风量需求大的地方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而对风量需求小的巷道,连最小的风速都达不到要求,长此以往,巷道内的瓦斯不能及时排出,集聚在巷道的薄弱地点,遇到诱发因素后,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灾害。
2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基础薄弱
西曲煤矿采矿技术近年来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开采范围的扩大,及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的加大,同时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煤矿后期开采过程中未及时的淘汰更新陈旧的设备设施,长久以来造成西曲煤矿安全基础薄弱。西曲煤矿自1984年12月投产以来,井田已开采了一半以上的资源面积,前期通风巷道、通风设施的设计无法满足现在的需要,对前期项目的技术改造难度大。目前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矿效益受到很大影响,造成了资金匮乏的窘境,因此西曲煤矿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2.2小煤窑对矿区开采影响较大
煤炭发展的黄金时段,西曲煤矿周边出现了几个小煤窑,受利益的驱使,这些小煤窑为了降低成本,全部没有完善的通风系统。由于小煤窑对井下地形的不熟悉,开采过程中,不按顺序开采,随意性很大,给井下地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些区域已经成为危险高发区域。
2.3通风管理人员学历、技术水平不高
西曲煤矿通风管理人员普遍只有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行为习惯较差,由于缺乏足够的通风管理人员,煤矿只能通过单位短期培训、中职学校招生等方式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带来的影响有:通风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处理事故的经验不足,方法不对,安全系统人才断层等。
2.4矿井地质构造复杂
西曲煤矿出现的复杂地质构造表现在地层产状及褶曲增多,采煤区断层数量增多,部分区域出现陷落柱。另外开采深度增加,采空区围岩压力增打,巷道变形严重,通风时漏风现象严重,有些区域原本通风量就不够,更加剧了矿井通风安全的压力。
3制约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对人的管理是否到位决定煤矿安全的成败[4]。人的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安全意识及对管理的态度等都可能对煤矿事故产生深远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人疏忽大意造成的安全事故占事故总数的九成以上[5],因此西曲煤矿应将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放在首位。作为煤矿企业,西曲煤矿应当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领导层也要时刻谨记安全生产,不可为了追求安全效益忽视安全。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员工业务能力的培养,比如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增强员工事故防范能力,加强培养通风安全管理知识,分析风险因素等,这些都可以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提高员工待遇,吸引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建立健全职位晋升机制,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流程。
3.2环境因素
本文所述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矿井地质构造、周围气候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采区地表温度逐渐升高,采区内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上覆岩层重力的作用,采区周围矿上压力也相应的增大,煤层内赋存的瓦斯逸出到采区空气中,为降低空气中瓦斯含量,只能加大通风力度,这就给通风设备维护、通风系统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得潜在的危险度提高。
3.3物质因素
在复杂情况下,矿井下的气体、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可能性增加,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的出现,例如井下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等气体,这些气体都有毒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大时,可引发人员的窒息死亡,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破坏呼吸系统。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通风系统,很容易造成瓦斯爆炸,或者人员中毒的安全事故。
4安全防范措施
为预防煤矿通风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完善的通风系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点:
4.1优化通风系统
[6]西曲煤矿通风区间大,通风系统压力大,有些陈旧设备要及时更换和维修,建立健全通风设备的日常管理制度。重视矿井整体通风,对风量不合格的区域,优化通风结构,多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风量损失,必要时可以增加通风井数量。
4.2建立健全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7]为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过程重视细节部分,规范生产过程,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优化通风技术人员结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要落脚到每位领导、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明确各岗位职责、责任范围,做到责任具体到人。
4.3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8]针对通风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西曲煤矿应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培训的范围要做到全面、有效、实用。规范员工考核管理,建立员工淘汰制度,让真正懂技术的人走向核心岗位。提高通风技术人员福利待遇,改善人员工作条件,重视技术人员的职位升迁需求,实现人性化管理。
4.4利用科技手段,减少生产过程中人的参与度
[9]为于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可用机械代替人作业,减少生产过程中人的参与度。对于必须有人参与的作业,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使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高俊奇.试析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梁尤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4).
[3]王俭.煤矿通风安全量化分析与分区安全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4]赵晓联.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有效措施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5]郝峻清.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科学之友,2014(14).
[6]姚帅安全价值工程与煤矿安全决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9.
[7]梅国栋,刘璐,王云海.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3).
[8]梁俊春.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5(12).
[关键词]煤矿 安全 事故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68-2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煤矿事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世界煤矿行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到了矿工的人身安全及社会治安,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强化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对构建安全、和谐的煤矿体系、降低煤矿安全事故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1解析我国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其安全,但是煤矿安全事故仍然层出不穷,使我国的煤矿事业发展缓慢,我国整体的煤矿技术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有很多煤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漏洞:安全措施不到位、矿工安全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都表明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安全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现阶段,我国很多煤矿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安全管理观念亟待更新。尽管我国已经提出了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在煤矿行业中受到足够重视,很多煤矿管理者并没有协调好安全与盈利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对安全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被架空,成为了一句口号。
1.2安全监察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检查的方法,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一些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是安检人员,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责任心对所管辖环节进行检查,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检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其中存在很多漏洞:量化的监测方法可操作性较差,缺乏权威性,安检人员不能很好的履行责任等。
1.3缺乏安全科技人才
由于我国的煤矿工作劳动难度较大、风险大,而煤矿工人的待遇较差,薪资较低,使得煤矿人才的引进工作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很多的煤矿工作者都是农民工、合同工、协议工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较差,且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这种心理很难使他们出主体现出人翁意识及集体意识,最终导致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阻碍重重。
1.4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不够
自煤炭企业推向市场后,人员过量,负债多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炭公司,使得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还有一些煤矿管理者片面的重视生产效率而忽略了安全管理问题,更有甚者一些煤矿管理者急功近利,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使得企业的自主安全管理研发工作受到限制。
2解析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及待机解决,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努力降低煤矿事故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不断对煤矿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进步的源源动力,对于煤矿企业也是如此,一定要不断对煤矿安全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安全工作,要彻底处理好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因素,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针对超过当月轻伤指标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不可以轻易放过任何一件轻伤和损工事件,要吸取前车之鉴,要以反面教材为戒,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举个例子,我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宏瑞煤矿针对安全管理理念问题进行了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该煤矿是年产量八万吨左右的地方煤矿,对煤矿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已连续近3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这一事例很好的说明了创新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强化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减少不安全行为,要强化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的相关管理者及领导也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矿工提高安全意识及工作自觉性;其次还要加强对矿工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要使广大矿工掌握良好的安全技术科学知识,并且能够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客观规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全面提高矿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2.2强化煤矿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针对频繁发生煤矿安全事故这一情况,我们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预警机制,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煤炭安全管理现状来看,这一点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过去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仍然沿用的是被动的管理,总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安全措施,通过安全事故总结经验教训,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当今我国的煤矿科技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也愈发的严峻,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势在必行。我们煤矿安全管理者当前主要面对两方面的问题:事务性管理及变革性管理。所谓事务性管理指的就是保证煤矿顺利运行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变个性管理则是指的一系列能够推动煤矿发展、利于煤矿发展额管理工作,针对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我们应该把管理重心放在变革性管理层面。首先,煤矿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要将安全预防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要使工作人员明确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明确,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就一定要在重视煤矿“硬件设置”的基础上紧抓煤矿的“软件设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条例,严格遵守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在最大程度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2.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
人是任何工作的灵魂,煤矿生产工作也是如此,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煤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最终提升我国煤矿安全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目前我国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也不达标。有关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矿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仅占百分之三十左右,初中文化的占半数以上,小学文化占百分之十五左右,文盲将近百分之三。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中的百分之一左右,专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中的百分之左右,一些乡镇级别的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则是更低,甚至许多煤矿的矿长都不具备专业的生产及管理知识,技术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培训,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煤矿的管理者一定要重点加强矿工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水平,以增强我们煤矿的整体实力。举个例子,煤矿的相关负责人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引导矿工积极的参与,还可以组织一些知识竞答、演讲、辩论等活动,要以煤矿工作的安全管理问题为核心进行,这样既可以丰富矿工的生活又可以巩固矿工的专业知识、增长其业务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2.4逐步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煤矿也是如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一定要逐步完善煤矿安全的奖惩制度,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惩罚是另一种激励矿工的形势,是一种反向激励,但是一定要注意掌握度,一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很容易引起矿工的反感甚至是反抗,甚至会成为矿工变本加厉的跳板。而奖励则是一种正向激励,在煤矿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合理的掌控这两种激励,并且要稍微倾向于奖励这一方面,这样才能够调动其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3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广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对提高煤矿矿山技术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煤矿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一定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当前的煤矿生产安全现状,向国家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闫海英,黄波.现代科学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2).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风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卸载站;安全管理;有效运作
笔者所在的开滦集团范各庄矿每年出产原煤470万吨,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通过卸载坑卸载的。范各庄矿共建有三个卸载坑:-490水平新卸载坑、老卸载坑及-620水平卸载坑。卸载坑属于运输环节的咽喉部位,因此,加强对卸载坑的安全管理,有利于原煤的运输,为矿山的正常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范矿井下运输大巷使用14 t电机车牵引5 t底卸式矿车的运输方式。每列车由一台14t变频机车牵引16辆5t底卸式矿车组成。当列车进入卸载站时,机车及矿车两侧的翼板在卸载坑两边的支撑轮上随着支撑轮的滚动向前移动,车厢随之向前。在运动的过程中,在卸载曲轨的作用下,底盘的卸载轮做倾斜直线移动,与此同时车底门逐渐张开并开始卸载。矿车底盘的底门复位的同时,煤恰好卸完,此时卸载轮移过曲轨拐点。这样的卸载方式简单快捷,卸载速度快,设备事故率降低,设备维护量减少,提高了原煤运输系统安全可靠性和矿井原煤运输能力。然而由于长期高负荷的运转,卸载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1.卸载站出现的问题
1.1支撑轮支架松动。 卸载轮支架是矿井投产时浇筑的,支承轮支座的主梁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导致支架地脚螺栓出现不同程度的整体松动,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年久造成固定支架的螺栓锈蚀严重。并且螺纹缺损,无法利用更换螺母解决问题。矿车通过卸载坑时,卸载轮颤动严重 ,导致从上面经过的五吨车左右晃动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1.2列车通过卸载坑时出现切断支撑轮事故。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范矿-490水平卸载坑曾出现过多起机车矿车切轮事故。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五吨车或者14T车头调入卸载坑中,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或者生产事故。给矿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范矿就曾经出现过两起机车坠入卸载坑的事故。
2.从技术上解决问题确保卸载站的安全
2.1针对支撑轮支架松动问题,经过讨论最终确定通过在卸载坑支架侧方安设压板的方法来解决支架稳定性问题。具体实施方法及步骤如下:
首先,安排人员在卸载轮托架两侧打眼(外侧打Φ42的眼,托架内侧由于空间有限,所以打Φ32的眼),打完眼之后,使用锚固剂在所打的眼内注螺丝(外侧使用Φ20的螺丝,内侧使用Φ16的螺丝)。
第二,在托架的松动的地脚螺丝下加斜铁。将卸载轮托架清理干净后,查验是否有松动的螺丝,如有,使用大锤将斜铁打进螺丝下面,对螺丝进行稳固,使托架不在上下晃动。
第三,给卸载轮托架上夹板。将托架稳固之后,使用夹板,一头抵住卸载轮托架,一头通过螺丝紧固。紧固之后,即可防止卸载轮托架左右晃动,又可防止托架上下晃动。
实施要点:
第一、在卸载坑托架的内外两侧打眼。(外侧打Φ42的眼,内侧打Φ32的眼);眼的深度不能低于300mm;
第二、根据打眼位置,测量出所用压铁的尺寸。要保证压铁能顶住托架的侧面,减少托架的左右晃动量;
第三、改造过程中,要测算好卸载轮、轨道、曲轨之间的关系,最好事先打好标准线,按线施工。
安装完毕后,进行了多天的跟踪查看,让空载矿车、重载矿车、高速矿车依次通过卸载坑,效果如下:
(1)矿车晃动幅度明显减小;
(2)卸载坑架子的震动幅度明显减小;
(3)五吨车与14T车头在卸载轮上通过时的事故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安全事故与生产事故,安全方面的效益无法估算。
该方案通过浇注螺丝和打斜铁来稳固卸载轮托架,不需要改变托架原有的浇注基础。如果通过改变原有浇注基础、重新稳固卸载轮托架来改造,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仅此一项,就可节省二十多万元。
2.2解决列车通过卸载坑时出现切断支撑轮隐患
引起切支撑轮事故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因素。
(1)矿车侧销脱出,在矿车进入卸载坑时刮撞支撑轮。
(2)矿车老化侧边变形,在矿车进入卸载坑时刮撞支撑轮。
(3)支撑轮固定螺栓松动,造成支撑轮位置变化,造成机车、矿车进入时不能很好配合,造成撞击切轮。
(4)列车进入卸载站时速度过快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出现问题的原因弄清楚了从以下几方面对症下药:
(1)加强五吨矿车的检修力度,淘汰老化严重的矿车。
(2)从现场硬件方面考虑,进行技术改造:在靠近卸载轮的地方再安设一组辅助设施,我们称其为“牛鼻子”,该装置外形为一对圆弧形槽钢,分别固定在两排支撑轮的前面,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减小矿车在进入卸载坑时的摆动幅度,可以使14吨机车和五吨矿车比较平稳的通过卸载坑,还可以减小矿车对卸载轮和卸载轮下的架子的冲击。另外还能起到一个限宽的作用,对于侧销脱出的车辆,侧销位置通过牛鼻子的弧面时会自动被挤压复位,从而避免侧销与支撑轮的刮撞。
具体实施方案及步骤:
(1)首先确定安装“牛鼻子”的尺寸。
(2)然后确定安装地点,最后确认安装在离第一个卸载轮5公分的地方安装。
(3)横向安装位置最重要,通过研究讨论最后确定“牛鼻子”的横向安装位置为其外延突出支撑轮外沿5mm。
安装完毕后,进行了多天的跟踪查看,让空载矿车、重载矿车、高速矿车依次通过卸载坑,效果如下:
(1)矿车晃动幅度明显减小;
(2)矿车首先撞击“牛鼻子”,使切轮现象明显减少;
(3)卸载坑架子的震动幅度明显减小。
事实证明该项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从制度方面辅助加强卸载站的安全管理
3.1加强支撑轮及支架日常的检修查验工作,要求包机机工每天对支撑轮及支架进行巡检查验,对于松动的螺栓及时进行紧固,坏的支撑轮进行更换。
3.2列车通过卸载站时限速,规定接近卸载坑时司机必须降速,通过时应将速度控制在0.5~lm/s范围内。对于违反该规定的电机车司机进行处罚。
4.结论
【摘 要】煤矿安全的技术培训,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是息息相关的,更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切实抓好煤矿的安全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对发展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证和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更是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浅议;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是人为因素,即煤矿技术人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部熟悉,导致自己不按照正确的章法指挥,煤矿生产人员在错误领导下违章操作,就导致了煤矿事故的发生;第二是煤矿企业自身没有配置完备的安全生产设施和硬件,因此,对于可能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隐患无法事前检测出来,最终引起煤矿事故;第三点是人力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我国的煤炭企业目前可分为三类: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三类煤矿在目前我国煤炭产量中比重是40—46%、20%—17%、40%—37%,可见乡镇煤矿占比重不小。从煤矿的数量上分析,乡镇煤矿占全国各类煤矿总和的90%以上。从煤矿伤亡事故看,乡镇煤矿占煤矿总伤亡人数的65%左右。从煤矿生产条件看,乡镇煤矿生产条件相当落后,主要依靠人力,用人多,事故多显而易见。从各类煤矿职工素质看,乡镇煤矿职工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来到煤矿的当天,不经培训当天就下井工作,对煤矿井下的安全等什么也不懂,违章操作,冒险蛮干,事故不断。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乡镇煤矿安全事故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职工不经培训就下井工作,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才引起事故多发。经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国有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大都是由于煤矿生产技术人员违章指挥和操作所造成的,由此可见,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煤矿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没有做到实处,导致煤矿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因此,只有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培训,才可以真正保证煤矿的安全。但是,从以往的煤矿事故发生的案例来看,一些重大的煤矿事故除了认为素质不高所导致的原因外,很多的案例额显示,国有的重点煤矿事故都是关于“一通三防”和“突水”方面的。而一些乡镇的煤矿事故类型大多是由于瓦斯的爆炸或燃烧所导致的。由此可见,我国的检测煤矿安全的设备还有待提高,对设备的使用人员的培训也没有落实到位。综合上述分析的内容,煤矿事故的发生原因重点就在于,煤矿企业并没有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当做重点,知识将其作为一种应付的形式,在这种态度下,煤矿工作人员的素质就不会提高,对设备的使用也仅仅局限于那些过去广泛使用的设备,而先进的煤矿检测和安全设备却没有可以操作的人员。虽然现在的科技发展使得煤矿安全方面的设施更加先进,但是会熟练使用这些设备的人却不是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率还是让人担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也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究其原因,可以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镇的煤矿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来自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有较强的流动性,常常工作未满数日,就离开不干,因此,乡镇的煤矿不愿意对这些流动性强的工人进行出资培训,让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人直接上岗;第二个原因是,即使煤矿企业对煤矿人员进行培训,多半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培训几天做做样子,就为这些工人颁发合格的上岗证书,导致煤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过低,自然会出现煤矿事故频发的现象。这样的结果使得煤矿企业对煤矿的安全培训失去信心,更加不愿意出资为他们培训;第三,煤矿的安全培训技术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有力的督查。煤矿事故要想将其发生频率降到最低,取得更好的效益,就要求煤炭人员懂得应该如何进行安全的生产和指挥操作,如果不对从事煤矿技术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即使煤矿的艰涩设施和安全设备再发达,再先进,如果没有可以熟练操作他们的技术人员,也只是徒劳无功,如果仅仅让没有这些技能的工作人员直接操作和指挥这些设施,就极有可能会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安全培训如果可以真正的落到实处,那么它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只有让每个从事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这一事实,认真的贯彻和实施煤矿的安全培训,就会避免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现阶段有些人仍存在着错误的观点:一是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不愿参加安全技术培训,认为煤矿没啥技术可学,只要有力气,谁都能干;二是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培训怕花钱。专寻培训天数少,花钱少,发证考试不严的培训班;三是有些煤炭管理部门的官员也认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没必要,培训几天走走过场,发个证就算了,不必太认真。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教育培训要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坚持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二、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站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待煤矿事故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由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对煤矿安全知识的不重视,导致了他们在煤矿管理和指挥中出现很多失误,无法为煤矿工作人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指挥和工作安排,而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也是相当匮乏,只会盲目的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导致煤矿事故的隐患会有很多因此,煤矿行业的主观部门和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技术的审查,要多多宣传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加强对煤矿企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让煤矿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合格证应付检查而参加培训,而是要每位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都认真的学习煤矿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设备的使用技能。煤矿企业的自身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都有过硬的技能知识,都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煤矿生产工作,只有这样,才会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才可以真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
1.1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目标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包含有以安全生产为主的各项法律法规、岗位职责;不同岗位操作标准;各环节安全技术措施等;就其培训形式来说多种多样。如何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使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提高,能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来规范作业,确保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会得以降低。煤矿事故案例教育在安全培训中对学员有极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学员听起来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选择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模拟培训教育效果更好。如模拟井下发生火灾事故,通过预先设置火灾场景,让员工亲自体验火灾,并学习怎样选择避灾路线、避灾方式、避灾动作等。虽然这种培训方式很费事,但其培训效果和对学员的影响力是效果显著的。
1.2培训工作的定位
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多变,有工作中安全意识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煤矿生产条件出现恶化,安全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安全意识淡薄。有些煤矿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员工“无知无畏”,“三违”现象没有杜绝。而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些不安全状况。通过加强各种形式实施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增强安全意识。能够使煤矿从业人员,从不同层面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应急避险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得煤矿从业人员在遇到安全隐患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有效的处理方法;遇到紧急突况时不至于盲目慌乱,做好自保互保措施,使得事故危害性降低。
目前新学员岗前培训多是在教室进行,进行一定学时培训课程后才正式进入现场实习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以前没有到过现场的学员,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生产一线有些术语或者名词很难解讲清楚,培训效果不理想。比较好的形式是,先集中讲一下井下现场工作须知,然后现场参观,教师通过边参观边讲解,让学员感知井下现场景象,即对井下现场各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再通过课堂讲课,学员就能够容易接受了。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能够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工作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煤矿生产事故给煤矿员工带来生命财产及企业经济的重大损失,煤矿事故的发生对于一线职工来说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只有通过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中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增强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生产工作中发现一般隐患故障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发现严重隐患故障要及时如实向上级汇报,煤矿员工只有这样去做,煤矿企业才能够安全生产真正实现无事故。
2煤矿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生产企业应当对其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允许上岗作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凡是从事煤矿井下生产的职工,都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并且考试合格,必须取得《安全工作资格证书》。未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允许指挥生产,不得准许上岗操作。该法还规定:每间隔2年,必须对从事井下作业的职工进行再培训一次,时间不得少于10天。这些规定是针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特点,强调了煤矿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特殊重要性,是切合煤矿实际工作的。
2.1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应有针对性
全员培训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其包括煤矿企业中各类从业人员。一是煤矿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求管理者系统地掌握煤矿生产中各类安全法律法规。二是煤矿企业相关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在生产中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应承担的技术责任等方面教育。三是煤矿企业一线从业人员;培训安全技术操作范围很广,它包括:1、新上岗前安全培训,要“先培训、后上岗”。2、转换不同工种岗位前培训,即对新的岗位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需要。3、要不断地对在岗人员进行新技能、新知识、新工序的继续教育,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危险源解决能力。4、要进行对出现的“三违”人员及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分析的教育培训。对于出现有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的人员和事要及时组织学习教育,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行为尽快纠正,以防后患。5、每年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和复训。
2.2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以适应煤矿企业自身特点
针对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可分为多种,例如;新员工岗前和转岗培训以及“三违”培训、各种灾害的预防培训、频发事故的案例警示教育培训等等。安全教育培训首先要做到灵活变化,不能死板教条。安全生产重要性在员工头脑中反应的程度是煤矿生产安全思想认识水平高低,煤矿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支配他的行为,思想上彻底重视了安全,不安全行为就能杜绝;只有员工在生产中行为安全了,那么就保证煤矿企业制定的各项安全责任、安全制度落到了实处。
2.3努力提高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质量
启发、引导、和规范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关键是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安全培训,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安全培训,煤矿企业科学技术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安全培训。所以把握好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点,才能杜绝煤矿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促进煤矿生产安全、稳产、持续、高效的发展。
3结语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2011年底,山西省完成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煤矿数量由2598座整合至1053座,30万t/a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全省办矿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行业集中度提高。
2012年,山西省煤矿发生伤亡事故39起,死亡83人,原煤产量9.13亿t,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91,连续两年控制在0.1以下。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保持了稳定好转的势头。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没有忘却事故带来的伤痛,用新近发生的事故去警示、鞭策、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追责与治理并重
2012年底,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从全年本省发生的瓦斯、水害等煤矿事故中,选取了4起典型案例,制作成《前车之鉴——山西省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详细介绍了事故矿井基本情况、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防范措施等,希望能够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
2012年4月12日20时40分,山西襄垣七一善福煤业有限公司由于未进行探放水,作业过程中发现水患后未及时撤人,造成1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该矿被追究的责任人多达50个,责任追究的范围广、力度大、方式多前所未有。
2012年7月26日15时25分,山西阳泉盂县玉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停电,地面主扇停风,导致硐底复采区对检工作面瓦斯积聚,工人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造成9人死亡。这起事故是由于该矿通风设施不完善,违规串联通风,不按规定检查和排放瓦斯造成的。事故发生后矿方隐瞒未报。该起事故共处理责任人36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人员16人,给予党政纪处分或作出其他处理人员20人。
2012年8月1日3时许,山西陆合集团基安达煤业有限公司1002综采工作面透水点下部11号煤层小窑采空区在水压增大的情况下,对顶板的压力超过10号煤层隔水层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发生透水。透水通过1002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涌入10062掘进巷,造成8人死亡。这起事故是由于该矿在水文地质情况不清、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违法违规组织生产造成的。该事故共处理责任人41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人员7人,给予党政纪处分或作出其他处理人员34人。
2012年6月19日凌晨3时左右,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巷道掘进遇到正断层,断层处煤体未完全断开,松散破碎,现场采取的打钻卸压防突措施,未能打入断层上盘煤体,也就未能释放瓦斯和压力,掘进切割附近煤岩体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3人死亡。
新景矿较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组织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等单位,共计10名国内瓦斯治理领域的产学研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到阳煤集团帮助瓦斯治理工作。专家组通过调研、分析,制订了阳煤集团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方案。2012年8月22日,山西省政府召开了防突研讨会,对方案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后,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印发了《阳煤集团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方案》。
在此基础上,针对山西省煤与瓦斯突出危害的严重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又专门组织制定了《山西省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总体方案》,印发到全省所有煤炭企业,指导全省的煤与瓦斯突出治理工作。
让警钟在心中长鸣
2012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山西省在全省开展了“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主题为“安全与我有责、安全从我做起、安全让我幸福”。 教育活动采取案例分析、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警示教育的威慑力和说服力。同时,组织了一些具体而实际的活动,如:开展员工自我大反思、举办安全生产大讨论、组织岗位技术大测试等。
2012年6月20日,山西省政府在太原市召开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播放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2011年朔州元宝湾煤矿“9·16”重大透水事故、2012年临汾市蒲县北峪煤矿“2·19”较大顶板事故、2012年吕梁中阳坤龙煤业有限公司“4·2”瓦斯燃烧事故、2012年长治市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4·12”重大透水事故为典型案例的《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和中煤集团华晋能源公司的总工程师,分别对2006年焦家寨矿“11·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0年王家岭煤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进行了现场剖析,山西省内权威的瓦斯、水害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在启动仪式上,还宣读了《关于山西襄垣七一善福煤业有限公司“4·13”重大透水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使参会人员受到警示、受到震动、受到教育。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政府网站“山西煤炭信息网”专门开辟了“山西省煤矿重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专栏”,提供了15起重特大事故的警示教育视频。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也在其政府网站“山西煤矿安全监察网”专门开辟了“警示通报”频道,对近期发生的煤矿事故情况进行及时通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为了更好地吸取事故教训,2012年11月12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完成了《2012年1—10月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盘点及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对全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坚持做到“五真”(真“盯”、真“管”、真“打”、真“关”、真“改”)等措施与要求。2013年1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完成了《山西省2012年煤矿事故分析报告》,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12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还为各市煤炭局、煤炭集团公司和煤矿企业发放了《警钟长鸣》《全省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全国煤矿典型事故警示教育》光盘,要求全省煤炭系统进行全覆盖观看,力争起到“一矿出事故、千矿受教育、人人得警示”的教育效果。
各煤矿企业也积极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2012年7月份到2012年底,阳煤集团公司开展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钟长鸣》警示教育片和阳煤集团公司录制的《现场救护培训教学视频》《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开展事故案例培训或宣讲,组织职工反思事故教训。同时,把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与个人安全技能账户的考核结合起来。在班组进行警示教育的基础上,以队组、井区、矿为单位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大讨论。
“百日行动”让隐患无所遁形
2012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和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全省煤矿开展了以整合改造、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为重点内容的“集中整治”“集中清理”“集中整改”3个百日专项行动,确保了重点时段和节庆日的安全生产。
2012年2月13—5月15日,为“煤矿安全集中整治百日专项行动”。山西省组成11个督查组,对所有参与整合重组的煤矿进行全覆盖督查。2012年8月10—11月20日,为“煤矿安全集中清理整顿百日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顿的重点对象为持证改造生产矿井、整合改造建设矿井等。2012年12月5日至2013年3月份,为“煤矿安全隐患集中整改百日专项行动”,各煤矿主要对2012年两次专项行动中查出的各类隐患,严格“五落实”(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继续抓住“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实现防治机构、技术人员、设备“三专化”管理等。
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
2012年2月19日12时40分,山西临汾市蒲县宏源集团北峪煤业有限公司发生1起较大顶板事故,造成7人遇难。这时,山西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刚刚启动,临汾市的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还在部署阶段,惨痛的事故教训再次给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严峻形势敲响了警钟。事故发生后,临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市煤矿停工停产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市煤矿开展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的通知》,全市所有矿井停下来,着力解决思想麻痹、管理不力、技术应用不切合实际等问题。2012年4月5日,临汾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煤矿企业开展“学规程抓安全、学标准保质量”活动的通知》,从基层基础入手,加强煤矿安全现场管理。
2012年4月2日11时10分,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副立井底水仓进水口处发生一起瓦斯燃烧事故,造成1人死亡。2012年4月6日,山西省省级督查第八组深入吕梁市中阳县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责令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立即全面停工整顿,并对事故进行初步调查。2012年4月7日,第八督查组在中阳县召开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会议,提出了汲取山西坤龙煤业有限公司“4·2”瓦斯燃烧事故教训、突出“防瓦斯”和“防治水”两个重点等7个方面的要求。在督查过程中,中阳县已经对全县煤矿企业停工停建,开展安全整顿。
2012年4月12日20时40分,山西襄垣县善福联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1名被困矿工全部遇难。该事故暴露出煤炭企业主体变更尚未到位的问题。在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中,晋中市政府针对这一问题明确要求,对地方主体企业主体到位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要求市、县两级专项检查组把对煤矿主体企业的检查,作为本次“打非治违”和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检查主体企业的班子配备是否到位等,从多方位作出主体企业是否真正到位的结论。对主体实质不到位的企业,所属煤矿绝对不允许复工复产,已经复工复产的,一律停工停产整顿。
预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012年2月1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督查组在山西兰花集团北岩煤矿分公司发现两条重大隐患,责令该矿立即停产整顿。北岩煤矿是一个持续安全生产6000多天无事故的安全生产矿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督查组责令该矿停产整顿后,反响很大。2012年3月21日,在隐患排查中发现,该矿八盘区9810工作面附近存在老空积水现象。经过物探发现,积水量达到2.7万m3,压力为0.1MPa。随后,该矿立即自行停产,撤出井下所有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对该处积水进行导排,连续使用两台高压水泵排放27天,避免了透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