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展设计范文

会展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展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展设计

第1篇:会展设计范文

1.1两个讲授层面

就讲授的内容而言,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方面。会展涉及的知识面广,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管理学、营销学、创意设计、餐饮、文学艺术欣赏、公关学、传播学、心理学、外语、计算机、国内会展法律、法规等等方面。传授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的同时还要有趣味性、广泛性。比如对会展实践知识的介绍,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展示会展的现场实景;也可以在实践课上展开,以此增强学习者对国内、外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会展的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中形成对国内外会展业的对比,初步了解国外会展业的优势、国内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和潜力。这些将使后来的会展实务课的理解变得容易、深刻。既要有一般知识,也应有专业特色。比如在教授会展营销的知识时,既介绍一般的营销学的理论,也要涉猎会展招展和宣传方面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还要注意启发性。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专业有关的书籍,激发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引导中要提出相关问题,不予解答,重在启发。如在讲到会展发展史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如何辩证的看待中国会展业的“年轻”。最后,根据课程内容的多少和性质及特点,设计成常规课、讲座、体验课、辩论赛等形式。

1.2两个授课平台

就授课的方式而言,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课两种方式。世界瞬息万变,其目的是使本专业的教学从一开始就向着理论和实践的良性循环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会展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讲授书本知识以外,可以借用虚拟展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设计、动手。当然,在起初阶段,要注意任务不要太难,要求不要太高;重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其灵感,为会展实务课的重点培养做好铺垫。

实践课是会展本土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或参与到现场进行的各种展览会、会议、各种体育比赛、各种欢庆活动中,观察、体验、思考及讨论,为后面的实务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设计实践课时,最好将整个实践课分成若干个小专题,将专题和具体的现场实践相匹配。每一次实践课都应有具体的课前的任务布置、现场指导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师生讨论、分析、总结和评比三个基本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切忌放羊式的实践课,教师一定要亲临实践课,以便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具体指导。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积累大量的第一手的资料,为会展方面的研究、会展专业的学科建设,为更合理、更科学的专业课的设计打下稳固的基础。

1.3两套工具

即外语和计算机技术。这是由我们对会展管理人才高起点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是学习会展专业的人必须装备的利器,而且应该在会展入门阶段装备好才能使学习者迅速、准确地掌握国外会展的专业知识和国外会展业发展动态,以及有可能、有机会提升为高级会展人才。简言之,基于CDEAE模式的会展课程设计要包括两个讲授层面,两个授课平台。即两个讲授层面要在两个授课平台上展开。

2会展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及实施思路

针对会展业实践性极强和教育对象的相关实践基础严重缺乏的特点,设计好实施方案,是实践部分的关键。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包括授课教师)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多接触会展实践,从中都会受益匪浅。鉴于学生这个团体对于会展实践环节的操作局限性和可行性,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思路。可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堂上接触到的国内、外会展业的介绍,从他们生活的校园活动开始,以会展的眼光,寻找会展的感觉。

第2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字:体验;会展;展示设计;感官;情感

打完价格战,满足了用户产品需求;打完服务战,满足了用户服务需求后,用户还需要什么,托夫勒在1970年提出了一个在2000年才普遍认识到的结论:需要“体验”这种东西!———《体验经济》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已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体验成为消费者的追求。马斯洛(A.HMaslow)在《人类动机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体验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了人们对于获得身心愉悦、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会展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经济变革,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必然引起会展业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展示过程就是展示主体与客体间的交往过程。在传统的展示活动中,这种交往是冰冷的,只能以一定的距离观看,主客体之间存在着隔阂。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会展业向多元化发展。会展展示的功能不仅是单纯的商贸展示,更是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交流的渴望。这种交流不是直白的灌输,而是建立在主客体间知、情、意相交互的基础之上。因此,成功的会展展示艺术必定是包含人性关怀的情感交流。作为会展业的载体———会展展示空间环境也将进入人情和心理领域。体验性会展空间设计是对多元化会展展示的丰富和补充,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知觉特性为设计依据,制造物我两忘、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展品得以最优化的展示,它更生动,更符合时代的特征。

一、体验的概念

心理学最早提出了体验的概念,认为体验属于一种感知方式,“它不仅包括感官的外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还包括在外部情境刺激作用下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活动”。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体验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心理学范畴。

1999年,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将体验定义为:“一种已经存在的、先前没有被清楚表达出来的经济产出类型”;“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主体受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的内在反应,这不仅要求引导主体的高度参与,还需要适当的环境来引发主体的情感和内心感受。就会展展示环境设计而言,体验是通过展示空间结构、展具形式、照明方式、色彩环境和版面装饰的精心设计和策划,然后借助主体的参与和互动创造出来的。体验具有很大的个体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它涉及人的感觉、情感、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因素,是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是身、心、境达到彻底融合得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令人难忘的,有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态度甚至生活。

二、体验实现过程

会展展示活动是动态的,体验的整个过程也是动态的,因此,体验被认为是连续的、多阶段的、多维度的。这几个维度包括意识、认知、情感、行动。

意识体验是体验过程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是主体已经形成的关于某事物的知觉定势。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提出了对意识本质结构的初步设想,他认为意识具有意向性。当人们进入会展中心时,首先会对它的布局、形态、色彩、声光等表层信息形成纯粹的内在固有的一个模糊印象,这种模糊印象就是意识,它不仅与环境本身的美观程度有关,还与人们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模糊的印象按照每个人的不同理解可以转化成不同态度的情绪体验。意识就在这些心理体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会展设计师发掘受众意识中纯粹的意向性和纯粹的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对于推动会展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知体验是主体体验过程的起点和第一阶段,也是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不是单一的、瞬时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视、听、触、味、嗅觉的感官刺激共同完成的,会展展示环境中的展具的造型、展品的摆放、灯光的配置等因素都可以调动人的情绪,使人们对空间环境得以完整的感受。认知体验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交织在一起,对展示内容和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得出对展示内容全面、正确的认识。

“触景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所触发的情感体验。它是体验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理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感影响和调节着人的认知过程,参与到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时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中。当我们认知和理解某空间时,情感可以对空间进行选择、评估。展示空间的构成要素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或亲切、舒展、气势逼人;或空旷、压抑、杂乱无章。在会展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中,我们需要将展示空间看作一个认知情感的交织体,通过营造一个让人们产生记忆和思维的环境去引导人们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研究出能激发和感染人情绪的展示方式就成为必要。

行动体验是主体在某种经历之后而获得全新的生理行为体验和生活方式体验,它超越了情感和认知的范畴。生理行为体验来源于身体的有形体验,生活方式体验则来源于人们长期固有的生活观念和经验。现代的会展活动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每一个专业的会展都会给人带来新发现、新技术、新理念,每一个新元素都推动人们重新构筑生活方式。行动体验就是人们通过对展示方式和展示内容的感受,引发对生活方式的新思索,从而使人们在新的生活方式里获得意外的体验。

三、营造体验

营造体验是指通过对展示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调整,影响受众的感官反应,从而唤起人们潜在的感官联想和情感共鸣,引导人们介入,从一种感性氛围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

1.视觉

会展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设计就是将图形、文字、色彩、版式等视觉媒体,按照美学规律组织协调,既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愉悦性需求,又达到传递商业和文化信息的目的。人的视觉认知规律表明:在各种外界的视觉刺激物中,那些经过组织、设计过的视觉刺激物,即最规整(对称、统一、和谐)、最简洁明了的视觉形象,可以给人最大的愉悦感,同时也最易于理解和记忆。由此可以得出,在会展展示设计实践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展示效果,就要尽可能合理的简化视觉要素。例如,展示版面设计要图文简洁,易读易记,多运用图形、符号具有国际性、象征性、方便性、易识别性等特点,让观众一目了然。另外,展品要精选,内容多了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在参观会展的几个小时内,人们接受着数十个展位上的展品介绍、演示、灌输,过多信息容易使观众疲劳。因此,研究人的视觉认知规律并进行合理的运用,对于进行最有效的展示、传达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2.听觉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

听觉感受接受的信息量仅次于视觉感受。对于展示空间设计而言,背景音乐则是触动这一感官体验的基本要素,它对于烘托环境,渲染展示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声鼎沸的展馆里,和谐的音效可以给人们以亲切感,减轻听觉负担,容易激起人们对展示内容的美感和愉悦的联想。在具体的会展展示环境设计中,背景音乐的配置和选择要因地制宜,音乐创造的氛围要与展示的主题和谐一致,音乐的音量、音色和音调等都应与展示情景的变化相协调。爱知世博会的名古屋市展馆巧妙地运用人的听觉这一感官语言。悠扬的音乐飘荡在展厅周围,那是风吹拂“音具”奏出的奇妙乐章。音具是三部在白色的风车下缠上木琴和铁琴做成的手制乐器,在自然风忽强忽弱的吹拂下,产生不同音节的旋律,使人体验到自然之声的灵动与环绕,给人身心以轻松愉悦感。

3.触觉

触觉同视觉一样有助于人们形成印象和主观感受,但触觉比视觉更加真实细腻,通过它人们可以获得更加细微的感受。现代会展展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受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打破了传统的展示设计中视觉和听觉感受的垄断性地位,越来越多的关注触觉形成的触感体验。在会展展示环境设计中人们的触觉体验主要体现在材料。材料对触觉器官的刺激引起表面特性的不同,决定了触觉感受的差异。人们对材料质感的喜好、光洁度喜好、形状舒适感、硬度舒适感、弹性与张力的喜好度、质感联想等均属于触觉体验过程。正是由于这些触觉感受的差异性才赋予了空间环境以不同的感性形象,从而唤起人们潜在的触感经验联想。如金属、玻璃和大理石的坚硬、光洁,能够唤起人们对工业机械、现代都市生活、未来高科技的向往。木材的温暖和柔和,可以激起人们对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追求。

4.味觉和嗅觉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味觉和嗅觉两种感官语言放入会展展示设计中,力求营造一种真实自然的展示环境,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味觉主要来源于嗅觉。嗅觉是由气体物质作用于鼻腔上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嗅觉带给人的感觉最强烈,具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作用。气味的刺激可以提高边缘系统的兴奋程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某种熟悉的气味可以把我们带回一个愉快的时间和地点,或是唤起我们记忆深处的情感,或是勾起对童年的回忆,或是让我们想起某个特殊的人。气味的差异所导致的记忆程度,以及能产生独特联想的能力,使嗅觉成为一种在众多展示内容中建立识别的工具。例如,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不仅搬来了米其林三星开放厨房诱发味觉,还特别辟出嗅觉体验区,参观者可以闻到“有味道的漫画”。画上有青青的草地,有吃面包的女孩,有汽车穿行的小巷。当参观者驻足凝望时,真的会闻到雨后青草味、甜甜的面包奶香。德国馆的虚拟厨房,透过写着提示的小孔,一股浓郁的蛋糕香味顿时扑鼻而来,使人感受到亲切的生活的气息;在公园展区,鸟语花香的气味又令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德国城市之中。气味与环境的融合带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能够延长受众在展厅内的滞留时间,加强受众对展示内容的印象。

第3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会展营销;微课程;设计初探

会展营销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会展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课程是一种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浓缩成短小精干的授课内容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以内,目的是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通过“短而精”的授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会展营销微课程设计重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会展营销课程实用性很强,其微课程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市场调查,提高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并掌握营销策划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二)突出教学重点

会展营销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分为以下六部分:(1)电话营销技巧;(2)商务谈判技巧;(3)会展数据库的建立;(4)网络营销设计;(5)会展市场调研;(6)会展营销方案制订。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这六个教学重点展开。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缺点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进去的很少,一门理论课结束以后,学生除了多懂得了几个名词外,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学习知识,主动地将知识用于实践。所以,会展营销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配上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会展营销微课程内容设计

(一)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微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每年都有学生到展览公司、会议公司和婚庆公司等会展行业的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对这些企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和邀请部分负责人开专业研讨会,了解会展企业对会展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会展营销课程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包。在会展营销微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坚持“理论为基础,实用为原则”来构建微课程体系。

(二)围绕教学重点,构建微课程教学体系

在会展营销微课程教学资源模块设计过程中,按照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能力需求,设计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利用行业前沿资讯和最新案例来构建微课程教学体系。在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以“六大教学重点”为主导,通过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践项目,并根据项目来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环环相扣,最终使学生掌握会展企业所需的有关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微课程的教学安排和过程控制上,本着“需求为主导、项目为驱动”的原则,在充分了解会展企业需求和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分析其相关岗位工作中应知和应会点,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并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微课程的吸引力

会展营销教学整体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板块的设计,都要本着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教学的互动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技能能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完会展营销课程的同时,完成了一个展会的筹办工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思考的魅力,逐渐养成创新思维模式。

(四)以提升创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微课程的考核方案和标准

在会展营销微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上,要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项目运作过程对接”的原则,设计项目评价体系。对每个微课程项目学生要达到的要求和赋予的分数,要给出尽量细化和精确的评价体系,并建立符合会展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式。会展营销微课程项目的考核可以分为单项任务训练考核和综合训练考核两部分;单项任务训练包括电话营销技巧、商务谈判技巧、会展数据库的建立和网络营销设计,综合训练考核就是利用会展市场调研和会展营销方案设计两个环节来完成一场展览会的实施,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将与展览会的成功与否挂钩。总之,在课程的实用性日益被关注与被重视的今天,通过微课程的设计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课堂效率,是每门课程必经的改革之路,所以,作为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会展营销微课程的成功开发,不但对会展专业其他课程微课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将会对会展专业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核心能力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杰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展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6(1):80-81.

第4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类文明;革新发展;数字化;节能环保

现代会展设计是现代商业社会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发达的标志。现代会展设计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具有经济推动和文化向导的双重功能。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迁还是结构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我们总能从展示的内容与设计的实践中看到这些因素。[1]在现代展示设计发展的长河中,会展设计总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与进步,及时运用顶尖的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进行改革,在设计理念和模式上不断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守旧的设计格局,扩展了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之路。

1 会展设计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从最早单纯的商品交易形式到现在发展成为一门设计艺术学科,会展艺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由于有了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产生了交换,物品交换的场地,形成了最初的商业环境――市集。而市集就是博览会的雏形,这便是最初形态的展示方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商品的现场交易,来达到人与人之间各个方面的信息交流。人们将商品直接裸摊在地,并有意识地分类陈列,后期还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2]

会展活动的古代阶段为公元8~16世纪,会展即古代集市、庙会。欧洲集市的规模比较集中,举办周期长,功能比较齐全:零售、批发、国际贸易、文化娱乐,最著名的有中世纪的法国国际贸易集市――香槟集市,在12~13世纪尤为重要,它由法兰西的香槟伯爵建立,在其领地内的4个城市轮流举行,成为法、意、德、英等国商贾云集之地。香槟集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古代会展活动较为完善的形式。

会展活动近代阶段为公元17~19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展览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出现纯展示性的艺术展、纯宣传性的国家工业展。其中1851年的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堪称世界展览会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发现了一种国际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式。这种展览会逐渐发展成全面反映人类科技、文化的独特的展览会――世界博览会。

2 现代会展设计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意义

2.1 现代会展设计产生的标志――展览会、博览会诞生

现代会展设计的标志表现为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应运而生,成为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其标志是1894年的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样品博览会以展示作为手段,交换作为目的。样品博览会是现代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的早期形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综合性质的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迅速发展成为主导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展览会和博览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到20世纪6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并形成完整的体系。

2.2 现代会展设计的发展

纵观会展艺术的发展史,会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规模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世博会为例进行分析,世博会就是一部生动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会展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发展史。一个半世纪来,世博会向世人隆重推介世界首创的重大发明: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的贝尔电话机、留声机,1939纽约世博会上电视机,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电子计算机技术、复印机,1985年筑波世博会上机器人技术等等。

2.3 现代会展设计的历史发展意义――促进会展材料和会展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在会展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展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天然材料到人工材料,从合成材料到高科技环保材料几大发展阶段。其实,仅从历届世博会的建筑这一侧面,我们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世博会所创造的种种辉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面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首先在绿色环保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开发运用方面下足了功夫。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材料与新能源,不但能够使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同时减少废物的排放量,还能够合理地提高展厅内部的舒适性,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质量。在世博会园区内,大量展馆的内外设计将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环保绿色建材。例如,再生木材和塑料、玻璃纤维板、轻钢结构等,从点点滴滴起来完成我们的绿色梦想。其次绿色环保新技术的运用成为世博会绿色设计的一大亮点。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都被拿来为世博会所用。例如,透水地面、风光互补灯具、太阳能灭蚊、局部喷雾降温等新技术将得到规模化利用,从而这使得这些展馆“充满了绿色智慧”。[3]可以说世博会的发展刺激并带动了各国会展材料的革新与发展。

3 现代会展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数字化的设计模式

今天,人类社会终于走向了一个更加崭新的天地,数字化设计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在科技的急速发展过程中,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人类的生存空间与状态也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经济全球一体化、地球村、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一夜之间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浪胜过一浪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从广义上讲,所有的传统模式在它们面前都黯然失色,相信未来的会展设计正是数字化等一系列新兴科技为主导的天下。[4]

趋势二: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向

时代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进步的生活方式,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与烦恼。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活动对地球的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怎样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了人们日益重视的课题,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慢慢地走近了人们的视野,人们现在不单单仅要求设计的美观、耐用,同时更关注的是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节能环保建材的出现为现代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种集可持续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新理念,必将成为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符合人类的需求和时展的潮流。[5]

参考文献:

[1] 任仲泉.会展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2] 王芝湘.展示设计[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2010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DB/OL].http:///.

第5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绿色会展会展设计实现途径

两年前,绿色设计对于国人来说,似乎还很遥远。但上海世博会让这一理念走进了国门,教育了国人,绿色设计成为了热门话题。而本届世博会也让设计界和会展界重新审视中国会展设计的绿色之路。

绿色会展设计是中国实现绿色会展的必由之路

会展业:“绿色产业”不绿色。会展业被人视为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因此被国内各大城市竞相推崇。可事实是其并非完全“绿色”。且不论每次会展所带动的运输消耗和场馆供水、电、热、空调的能耗和污染,单一会展垃圾就污染惊人。上海举办的中大规模展览,平均每次展览“出产”的废木材达50~100吨,大型展览一般要达到数百吨左右。这些木材带有铁钉及涂料,难以回收利用,只能通过焚烧销毁。另据广交会统计,每届产生装修垃圾超过2500吨,约占广州市2000万人口垃圾日产量的1/2。而展会使用大量非环保布展材料、油漆、粘合剂,还会挥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对身体也极为有害。

绿色会展:中国落后西方整十年。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西方设计界开始提倡协调人与自然的设计,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思想也应运而生。从此,绿色会展设计、可拆装展具设计开始频频出现在西方各大展会上。在实现绿色会展的制度保障方面,2001年12月美国环保署发出了“绿色会议”的倡议,对造成会展污染的展览厅设计、搭建等六项主要活动来源做了详细的绿色行为规范。加拿大环境事务部制定了《绿色会议指南(2005)》,并向超过1.3万个加拿大各地合格活动策划者,突出推介了符合绿色指南合格要求的加拿大七大城市的绿色供应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绿色会议指南2009》,对会展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反观当今的中国会展业和会展设计,还在乐此不疲地大搞豪华装修,以展示强大的企业形象和地方实力。殊不知,我们从观念到设计整整落后于西方十年。绿色会展设计是中国实现绿色会展的不二选择。

我国会展设计与绿色会展设计之间的差距

观念落后。我国会展业起步晚,设计人员多由博物馆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转型而来。他们有较丰富的展示设计能力,并深受国外上世纪末豪华设计的影响。在从事会展设计时,极少考虑会展的时效性和环保要求。展厅体量庞大,装饰材料豪华,造型奇特。

会展主办方和重要参展方多为地方政府,为显示地方实力和政绩,许多省市、部委的展厅装修一掷千金,极具排场。同样,“比豪华,拼实力,才能吸引买家”也是绝大多数企业主的价值判断。绿色观念在中国极其淡薄。

制度保障缺失。在观念落后的前提下,缺乏实现绿色会展的制度保障自然是在情理之中。在这样一个消费膨胀、竞相攀比的氛围下,如果再长期没有制度约束和指引,估计再过十年也无法为中国会展业“铺上绿色的地毯”。

会展设计企业专业性不强。会展设计企业规模小,高端专业人才匮乏,设计研发能力不足。会展设计企业多以个人为核心和品牌,规模在10~20人,企业缺少会展策划、研发人员和高水平设计师,自身品牌发展、自我升级能力不强。设计搭建手段落后,极少企业研发易拆装和便携式展具,设计搭建仍停留于家装、公装传统模式,导致耗材、污染惊人。

我国绿色会展设计的实现途径

在全社会树立起绿色价值理念。本届上海世博会制定了《绿色指南》,要求参展商做到“生态设计”。许多国家展馆和企业展馆都运用了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天然材料、可拆装技术、创新的建筑设计和展示手段等各种方法,表达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对于中国7000万参观者和数亿电视观众,特别是对政府官员、企业主和设计师而言,世博会是一次最难得的绿色教育。

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应把握此契机,会同会展业的主管单位、协会组织及广大媒体,就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展馆经典设计案例,和实践绿色会展的成功做法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挖掘、报道。让绿色概念深入民心,形成国民全新的绿色价值理念,为实践绿色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舆论导向,促进我国会展业快速进入到绿色发展通道。

制定绿色会展设计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绿色会展设计的基础保障。包括了制度层面和管理机制层面的体系建立。

在制度层面,会展业的主管单位和会展行业协会应制定《绿色会议指南》,对会展各个实施环节减少环境污染提出宏观要求;对会展设计所涉及到的展厅搭建规模(如高度、面积)、装饰材料的环保标准、展览设备及材料循环利用、禁用涂料和粘合剂的种类、能耗和噪音标准等制定微观的管理细则或行为指南;要求各会展依照指南,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条例,并在本地主管部门备案,以便督促和监管。

在管理机制层面,各级会展业主管部门应每年对本地区的展会进行绿色评级,对评级优秀的展会及组织单位予以奖励或减免税收;对会展设计企业进行绿色服务评级,评级优秀的企业将作为政府主办的会展或展厅设计项目的指定供应商,并向社会推介;对积极进行环保展具研发和使用的会展设计企业予以奖励,支持、协助其申请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树立行业标杆;开展国内外会展设计交流活动,促进绿色设计的传播推广。

丰富绿色会展设计的创新途径。绿色设计所蕴藏的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可引导我们找到许多绿色会展设计艺术创新之路。所谓绿色设计,就是在满足功能目标的前提下,产品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做到节约、节能、高效,并尽可能实现回收利用,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绿色设计思想观包含了两个目标层次:一是减少污染。这是绿色设计直接追求的目标,凸显的是工具理性。二是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绿色价值观是建立在生存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基础上的,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生存与发展基本问题的一种回答和解决方式。①绿色价值观纠正了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扭曲的物欲人性。构建起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未来的责任和关爱,是对人性的跨人际、跨物种、跨生死、跨时空的终极关怀。它引导人们自觉追求自然和谐、健康愉悦、心怀关爱、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彰显的是美好、丰富的人性情感。

要以绿色设计两个层次目标为指引,拓展绿色会展设计的创新途径。第一,为实现减少污染的目标,以“3R”即Reduce、Reuse、Recycles为设计原则,多途径实现绿色会展。一是简化设计。即摒弃富丽豪华的装饰观念,在展厅的空间构造、隔断的体量设计上实行简化,在简约中寻求材质、肌理、色彩的细腻变化,节省材料和做工。二是可循环展示设计。对展示企业进行特有的展示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并通过设计该公司的专用标准展具和可多次使用的展览系统,实现几年内长期稳定的重复实施,既创造了统一的公司品牌形象,又诠释了现代绿色企业的内涵所在。三是环保材料利用设计。展示设计所运用到的环保材料包括了天然材料,还包括了人工生产的生物降解材料、循环与再生材料、净化材料。四是可拆装展具设计。这是实现绿色会展设计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我国研发之短板。五是模块化设计。会展设计企业在研发和采购可拆装展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展出环境、展厅面积和造价范围,设计出多种风格的组装模块,供客户选择或修改、重组,以获得最快捷的服务,提高效率,节省前期工耗。

第二,实现人性关怀的绿色会展设计的途径包括仿生设计、绿色景观设计和情感体验设计。仿生设计是以自然界的生命和自然物的形态、结构、肌理、色彩为灵感来源,在现代展示中加以设计应用。它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渴望了解世界生物形态的欲望,丰富了展示造型设计的趣味性与情感意境空间的表达,使展示空间更具人性化。②绿色景观设计就是利用花草树木等植物,或仿自然物的仿真模型,在展示空间进行艺术性的配置,让观众在观展时与自然亲近交流,放松心情,怡然其中。情感体验设计是指,会展设计须抛弃单一追求视觉造型的观念,应将其视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从满足丰富的、富于想象的人性情感入手,运用各种可反复利用的新科技、新设备、新形式,提供新鲜的互动体验空间,激发观众对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神经觉感知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在交互体验中获得更多的喜悦和温暖。

总而言之,绿色会展设计是我国会展设计的发展方向,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更需要设计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去开拓这片新天地。(作者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注释

第6篇:会展设计范文

关键词:需求导向;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56-02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指出,要进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随后,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根据需求导向设计实践教学才能适应教育部倡导的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专业调整的方向的方针,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需要。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分析

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从事会展经营策划的人才有15万人。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把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既懂会展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能进行会展管理,又具有会展技术专长,既具备现代经济头脑,又善于开拓进取的高级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我国会展教育起步晚、起点低,目前的会展从业人员基本上属于半路出家,综合素质难以达到会展业的要求。到2010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办会展专业的本科类院校仅约30所,加上高职高专和中专学校一共约200所,每年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仅1万多人,会展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均难以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求。

1.会展人才需求的类型

1)企业会展人才。会展主办企业需要会展项目经理等会展管理人才,会展搭建企业需要会展工程人才。2)会展规划咨询人才。很多城市提出重点发展会展业,需要会展规划咨询和管理人才。3)外向型会展人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日趋频繁,对精通进出口贸易、供应链管理与国际法的外向型会展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4)会展科研人才。我国的会展理论与会展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需要会展理论与会展技术科学研究。

2.会展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会展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可以概括为“博、精、深”。其中“博”是指应该具备十分广博的知识面,包括会展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展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展会流程中所涉及的调研、策划设计、营销宣传、现场服务、运营管理等诸多环节的相关知识等。“精”要求熟悉和精通会展的业务操作流程、规则。“深”即要深入掌握会展专业知识和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在会展行业的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都成为专家。

对会展从业人员能力的基本要求:一是组织能力。会展活动,涉及各个行业和不同的社会部门,要求会展人员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二是沟通能力。会展活动的筹办和举行过程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借助人际沟通实现的,要求会展从业人员有很强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是创新能力。会展活动需要常变常新,要汇聚和展示行业最新信息,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具备持续的竞争力。

会展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高,难以仅通过理论学习为学生全面检验专业知识、了解及参与会展活动、培养和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证。必须通过会展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真正与实践技能融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

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其与知识、能力的关系

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形式。

1.会展认知实习

学生在认识实习中能了解到会展活动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和各种形式,如展览场馆、会议酒店、会议中心等会展设施,或观摩展览会、会议等会展活动的形式,实习时间1―2周。认知实习组织形式简单,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不高,在活动过程中,由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会展设施的设计、功能及使用情况,以及会展活动的背景、规模、影响等情况,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有效方式。

2.会展课程实践

通常在涉及搭建、设计、营销、信息系统等教学内容的课程中开展。这些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且操作性较强,可进行展览、会议设施设备(实验器材)装配的演示,用展位设计、广告设计的作品评议,用会展软件的操作及讲解,或者营销过程的模拟使学生加深印象,加深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对实际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3.会展专业实习

这类实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会展专业知识,一般在第二、第三学年开设。实习岗位可以属于策划、招商、招展、现场管理中的任何一个部门,也可以到酒店等提供会展接待服务的相关单位,能让学生在工作中运用知识、学习技能、检验理论,实习时间在1个月以上。这往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际工作的实习,因此,在实习前指导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端正心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工作,勤思考,多求教,找问题,学技能。

4.会展综合实验

会展综合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真实会展活动的运营,达到检验知识、丰富经验、提升素质、锻炼能力的目标。学生按照现实会展活动的程序进行会展市场调研、会展活动策划、策划方案筛选、会展宣传与推广、招展招商、现场服务与管理等所有环节工作,还要涉及展会收支预算、场地布置、展位搭建、展会评估等。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会展活动的全过程,对项目运营与管理中所需的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这时,学生们已经修读了所有专业课程,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理论,也有了专业实习的经验。同时,因为面临毕业就业,多数同学都将毕业实习看成就业前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的最好机会,因此基本都会选择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而单位在挑选实习学生时,倾向于从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实践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毕业实习内容基本接近于现实工作,学生们能从中学到理论课中所无法学到的人际交往、服务技巧、管理技能等。

三、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

1.改善实践教学环境

从校内看,教学服务与管理部门要真正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从“服务”而非“管理”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在项目审批、经费支持等方面提供方便。

从校外来看,由于学生实习只是实习单位在工作繁忙时期的“救急”,实习单位通常只会安排诸如接待顾客、接打电话、资料录入、现场调查、现场管理、器材租赁等简单工作给学生。这样,同学们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会展活动重要环节,也就难以习得有用的经验和技能,致使实践流于形式。因此,学校有必要与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深度的合作机制,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实习机会。

2.要兼顾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就学校教育来说,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实践教学活动则是检验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显得很重要。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二是不同实践教学形式的关系。首先,要安排适当比例的实践教学,至少保证每学年都有实践教学活动。就会展专业来说,跟其他社会科学类专业相比,应该安排相对较大比例的实践教学。另外,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应该合理搭配。比如,会展认识实习虽然形式简单,但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获取知识,获得对会展业的感性认识却有较好效果;会展综合实验综合性强、操作难度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决策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3.进行系统化设计

各会展实践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实施难度也高低有别。在安排不同实践教学形式时要根据现实会展活动的各环节综合考虑,一方面实践内容要涉及会展活动的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各实践形式要由浅入深地安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全面深入地运用所学的会展专业知识,了解会展活动的实际操作流程,积累从业、创业经验,从而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会展专业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将会展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第三学年则安排了两次会展专业实习。第一次专业实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第二次实习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第四学年除安排毕业实习外,还安排了会展综合实验。会展综合实验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办真实的会展活动,是会展专业的所有实践教学形式中最具综合性、实战性的。最初几年,为降低综合实验的风险,均指定会展项目为“广州大学书籍及文化用品展”。后来,为使实验更具有挑战性,改由学生自行策划并筹办活动,自负盈亏,使学生有较大压力和动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011年秋,由08级会展班主办的“2011大学城零食节”吸引了中国新闻网、腾讯网、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除常规的实践活动外,还可以考虑增加课程实践内容。鼓励有条件的课程开设有关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督促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4.跳出“教学”框框来设计会展实践

跳出“教学”的框框来考虑会展实践就是要发挥其他会展实践形式的辅助教学功能。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会展学科竞赛。广州大学旅游学院会展专业多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会展策划、技能大赛,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增强自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使我校会展专业在国内高校和会展业界崭露头角,对于学生就业、创业以及深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可以支持学生成立会展协会等社团组织。社团活动本身对学生的组织、交际等能力具有锻炼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会展协会组织学生参与会展接待等兼职工作,既能获得经济收入又能积累工作经验。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会展类横向课题,以提高研究能力、专业技能、团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3]周育彬,程凤农.会展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方式探讨[J].消费导刊,2008,(8).

第7篇:会展设计范文

一、国内外会展教育的基本情况

会展活动虽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官员、各种协会会员以及企业领导等兼职人员从事的,没有专门的教育专家对会展从业人员提供科学的、系统的职业培训。1978年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系主任帕蒂。肖克(Patti Shock)在美国开设了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后,至今仅在美国就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会展专业或课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展课程已从最初的一门课程发展到今天的几十门课程,会展课程已成完整体系。如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会展管理系本科生开设的近20门课程有:会议概况、宴会销售和经营、奖励旅游、会议服务与管理、会议策划、目的地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目的地市场营销、博览会服务、展览管理、会议设施管理、展销会经营、国际展博览会管理、高级会议策划、特殊活动管理、节庆活动管理、协会管理、文化体育场所管理、展览服务合同和实习等。

如今美国的展览从业人员已形成职业化,展览从业人员主要分为执行管理层、展览会管理层和一般行政管理层3个层次,其中,执行管理层一般设有总裁、副总裁、执行董事,展览会管理层设有展览会主管、展览经理、会议主管和一般展览会工作人员。

在美国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会展人才教育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会展专业人才认证制度。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从1975年起就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称作注册展览管理人(CFM),获得了此证书就表明该从业人员在展览业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

由于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着极强的重合和相似性,而且世界上80%的会议和39%的展览会都在饭店举行,因此会展教育也就随着会展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而被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学院所重视并开拓。会展教育已成为旅游教育持续发展和内涵延伸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和领域。

在我国,从2002年以来,少数高校开始尝试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会展管理的一些课程,进而正式开设了会展专业,开始了我国会展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会展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已在上海试点。为适应会展业的发展形势,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全国经营师评审委员会与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联合制定了会展从业人员职业标准。

“会展策划与实务”项目设助理会展师、会展师、注册会展师、高级会展师岗位资格。目前,我国会展管理专业教育刚刚起步,同美国等会展管理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已经明显滞后,因此如何借鉴美国会展管理教育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会展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高职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开设会展管理专业应坚持以职业需求为本位,为会展企业如展览公司、会展中心、展览馆、博物馆、会议型酒店等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具备较高会展策划与组织、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展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制定、市场调研、展位选择、展品征集、展品运输、客户邀请、展台设计、广告宣传、接待服务、展会现场管理、会展的评估等环节,会展专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技能,要求会展专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会展管理的系统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会展业的最大特点是新、奇、特。创新是会展业的灵魂,没有了创新,会展业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创新归根结底来源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同一般思维的差异在于独创、开拓和突破。这一点在会展的设计和策划阶段尤其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整个会展的成败。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程度是衡量会展专业教学成功的重要尺度。

(3)实施模块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模块,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教学,优化课程结构,注意探索综合职业素质的渗透与实施。公共课模块的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会展助理经营师的水平。

(4)产、学、研一体化  由于会展管理是一门开放性和应用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学科,因而必须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原则,积极吸收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同外国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一方面与国内外权威的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办学,以获得更多的行业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与具体从事会展活动策划、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増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专业培养规格

(1)熟练掌握会议、展览的策划、组织、运作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2)具有一定的会展设计、管理的实践操作技能。

(3)熟悉我国有关会展业的政策法规,了解国际会展市场运作的惯例。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自我拓展能力。

(5)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国家二级英语水平考试。

(6)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熟练掌握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

(7)具备良好的形体与礼仪素质。

3.实践教学设计

第8篇:会展设计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拉动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经济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经济,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成都,作为西南交通枢纽,近年来,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和其他大型城市一样,成都也把建设“国际会展名城”作为自己城市建设规划目标。会展行业对会展及辐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也要能够流利地与国际展会人员进行交流。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要求给高职高专的会展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1]

我国教育部把职业教育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就业”,提出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应与社会发展、企业要求相符合。[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会展行业提出的要求,这给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会展英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设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驱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依据职业定位需要的技能,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一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操作体系和工作规范。[3]

1.会展职业模块分析

《会展英语》课程是一门技能操作型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会展专业或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该课程。因会展产业是以会展为主导,融合了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大型经济实体,它的发展势必会拉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会展操作流程涵盖了展会策划、展馆选择、招展与询展、展位介绍与选择、布展、进展、人员接待以及最后的撤展。每一个流程都不是单一的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而是不同个人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完成任务以确保展会的顺利进行。从最初的展会策划到最后的撤展,工作人员之间、主办方与参展商之间、主办方与合作合同方之间都会围绕展会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与合作。而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就是依托这些工作流程的职业技能:

1.1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与技巧,能用英语流利地与展会人员进行交流;

1.2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优秀的组织策划、市场分析能力;

1.3良好的产品推广能力,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向其推介产品;

1.4基本的商务礼仪;

2.会展面向岗位

会展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定位是“培养在能够在会展业、旅游业、广告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宣传部分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展览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但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关于会展的基础知识。那么,根据展会工作流程要求的职业技能,学生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展会策划与管理、展位推广、展会后勤服务、接待、产品推广、翻译、广告设计、展位设计与搭建等等。它的英语能力要求就包括了会展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广告英语、商务英语与礼仪。职业模块与岗位划分与实际工作流程中参与的人员一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程序所涉及的岗位以及岗位操作规范。

二、课程教学设计

既然会展产业是辐射面广的一个产业,那么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该既懂得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熟悉行业发展和工作流程,并且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来自会展行业以及辐射行业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技能。依据对会展课程涉及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的分析,以及模块教学法的指导,《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设置为以英语为主线,以应用性商务活动为背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基本商务技能,能在展会各种场合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进行交流。

1. 教学结构模块化

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要求课程进行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结构实现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自成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实训环节。授课教师依照产业工作流程把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每一个模块都是以展会工作其中一个流程为主线,围绕展会参与各方(主办方、参展商)的具体事务,设计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以该课程的展位推广这一环节为例。首先这一环节中体现的职业能力包括展位推销、商务交流和礼仪。该环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不同的展位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能够得体地用英语向客户介绍各种类型的展位。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讲授关于展位的基本知识以及推销的技巧,以让学生掌握在这一环节中展位推销人员的定位。而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设定的场景,展馆工作人员向参展商讲解和推介不同展位,把具体的实践操作纳入学生的实际对话中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理解该环节的具体运作。

除了教学结构模块化之外,老师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涉及的岗位群进行课程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所涉及的岗位群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展位推广阶段,展位推销人员会向参展商公司负责展会的主管进行展位的介绍,而在展位装饰阶段,则是由参展商展会主管与装修承包商之间进行交流。

2.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合作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突出学生,以学生为主,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为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基础。[5]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组合,全班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划分;其后,每一个学习小组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当课程进行到某一个模块时,老师会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以某个商务活动为背景,进行对话编排或者合作完成某个项目。他们需要通力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其中一个模块产品介绍为例。学生不仅要在课前查找如何进行产品推销以及推销策略,还要就自己选定的商品编写一段说明介绍。最后课堂上的展示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结果。他们一起准备,分工讲解,把各自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也把准备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全班同学共同来解决。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并不是每个小组就同一模块都能发言,但是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应该是每一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以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不仅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桥梁,同时还便于进行师生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该课程的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对已各自小组内的成员间的合作和默契程度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项目来展示自我的学生也让老师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不仅亲身参与到各小组的任务当中,同时还见识了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他们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于老师作出中肯的评价有相当的意义。

3. 以英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目前,我国会展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外参展商被邀请到中国参展而许多中国公司也开始踏出国门,与国外专家和贸易公司交流。因此,英语翻译和交流人员成为展会现场急缺的人手,而英语的应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在发展会展产业时都需重视的一个关键点。我校《会展英语》课程开设于商务英语专业第四学期。在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牢固的英语基础,口语水平较以往而言也有很大的提高。该课程主要以英语授课,旨在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增加他们练习口语的机会。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与参展商进行得体的交流和翻译是这门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9篇:会展设计范文

本多功能厅是某大型会展中心的一个辅助功能区,设置在建筑12.500标高平面,多功能厅建筑面积为11500平方米,核心区面积为6000平方米,其余为辅助功能区域。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大型会议、表演。层高22.0米,设计有前厅,过厅、小型洽谈室、化妆间、贵宾厅、休息厅、办公室、同声传译、备餐间及为其服务的设备间等,其中办公室、化妆间、同声传译层高为5.0米,其他辅助间为10.0米。平面设置如图1.

二、设计计算参数

1.夏季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28.4℃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5.0℃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5.50℃

夏季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3%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26.0℃

夏季大气压力 994.7hPa

2.冬季室外计算参数: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4℃

冬季采暖计算干球温度-11℃

冬季最低日平均温度-10.6℃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8%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5℃

冬季大气压力 1013.8hPa

3.夏季室内计算参数:

房间名称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m/人.h)

前厅 25~27

办公室 24~26

贵宾室 23~25

同声传译 23~25

会议室 24~26

多功能厅 23~25

休息室 24~26

4.冬季室内计算参数:

房间名称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m/人.h)

前厅 15~18

办公室 18~20

贵宾室 19~21

会议室 18~20

多功能厅 19~21

休息室 18~20

三、空调系统设计

1.冷、热源的选择

夏季冷水供应由地下室设备间内冷水机组供冷水,冷水机选用约克离心式冷水机,冷却塔设置在会展中心的屋面.冬季热水由设备间的板式换热机组供给60/50℃热水。多功能厅设置在会展中心内部,与会展中心共用一个冷、热水机组,然而多功能厅的使用时间多在晚上,冷热负荷较大,与会展中心使用时间多数不一致。所以,考虑在设备间的分集水器单独设置一组冷热水供回水管道供给多功能厅使用,为保证末端之间冷、热水管道平衡,末端机组管道上分别设置平衡阀,以平衡阻力,保证正常供冷、供热。

2.空调设计:多功能厅及其前厅采用低风速全空气系统。回风与新风混合后进入风柜,经冷却、除湿、及加压后经过消音器进入主风道,经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当室内负荷发生变化时,由设置在风柜回风口温度控制器感知后,自动调节安装在风柜回水管上的电动比例调节阀,调节进入风柜的冷、热水流量来调节室内负荷。

3.气流组织:多功能厅层高为22.0米,设计使用阶梯式会议用椅,选择风口我们选用喷口送风,双向对喷,风口安装高度分别为13.0米、7.85米,水平射程为25米,同侧下部集中回风,保证人员活动空间处于舒适性范围,减少上部非活动空间的空调消耗。分别布置于大厅两侧。如图2.

前厅及过厅层高为6米,所以采用旋流式风口送风。办公室、化妆间、休息厅等层高3.5米,故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型式。

4.节能措施:大连地区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为28.4℃,空调计算湿球温度为25.0℃,过度季节长,具备相对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多功能厅人员和灯光负荷比例较大,供冷期较长,故考虑空调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设计利用新风,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大幅度减少全年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设计时安装有10台轴流式排风机,在全新风时制冷时开启排风机,以控制室内风压。采用回风机的好处是室内压力以控制,风机不必设置变频装置。

5.冬季采暖的其他措施:大连采暖地区划分属于寒冷地区,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刮风天数多,同样气温会感觉更加寒冷。根据我们多年来空调运行的经验,大空间空调热空气往上走,上部空间温度高,人员停留的空间内温度往往较低。针对实际情况,在考虑冬季采暖时,我们增加了地热采暖。应该说通过近年来的使用效果来看,在冬季,地热采暖很好地保证了多功能厅的安全使用,而且非常舒适,用户非常满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