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八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一学期来,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教育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一学期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___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材挖掘不深入。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我们料想成绩不理想,于是都知趣地躲闪着老师的目光。老师叫了几个英语组长,取来卷子发了下去。“嗯”老师咳嗽了一声严厉地说:“这四个班中我班成绩最差,看看60多个同学,才有4个满分,是谁?举起手来。”我举起手环视了一下教室,发现了除我还有三位同学。其他同学都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眼光,有的装着没在意的样子,看着自己的试卷。我心里暗暗偷乐。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试卷,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节上语文课,我心里七上八下“怦怦”乱跳,生怕自己考不好。卷子终于发下来了,我心里暗暗祈祷:老天保佑。我迫不急待地扫视了一下成绩,唉,才93分。我惊呆了,顿时呆若木鸡,耳朵当即像被扇了一个耳光,“嗡嗡”作响,好难受啊。
最后一节课,发数学考卷了,我一看:91分,我感觉当头泼了一身凉水。我揉了揉眼仔细一看,错的9分中,7分是粗心丢分的,长度之间的进率换算丢了2分。顿时我的脸火辣辣的,羞愧极了。哎,这些分数,可怎么向褚老师和妈妈交代呀?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多元引导 提高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笛Э翁媒萄Ч程中,我认为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应该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身作则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引导其善于观念、乐于思维、敢于创新实践,让数学课堂更加实效精彩。本文我将结合自几身多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巧妙引领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轴对称现象”教学中,课本对“轴对称”的定义较为抽象、难懂。而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可以将自己的双手展开,手心面向学生,然后再将双手并拢,问道:“我的双手成轴对称吗?”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双手对平移、旋转图形的相应变化进行直观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应用事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此外,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然后再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举例,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课堂的活跃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和发现隐藏于问题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和内在联系,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究,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
例: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相交于O,求证:BD=CE。(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在证明方法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得到如下证明方法:
证法1:通过证ABD≌ACE,得:BD=CE。
证法2:通过证BCE≌CBD,得:BD=CE。
证法3:利用三角形面积 AB×CE = AC×BD,得:BD=CE。
除了以上结论外,同学们还探究提出如下结论:
①OB=OC;②OE=OD;③AO平分∠BAC;④AO垂直平分BC。
除此许多学生还对题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探究和改造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变式1:在原题中,把高线CE和BD改为ABC的中线或角平分线,同样可得结论:BD=CE。
变式2:已知:ABC中BDAC于D,CEAB于E,BD和CE相交于O,且BD=CE,求证:AB=AC;你们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变式3:已知:ABC中,中线BD和CE相交于O,且BD=CE,那么AB=CD是否还成立呢?你还可以探究出哪些结论呢?
变式4:已知:ABC中,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O,且BD=CE,那么AB=CD是否还成立呢?你还可以探究出哪些结论呢?
这样教师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引导,让学生主自参与探究,这样既沟通了知识间的互相联系,扩展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求异思维。
三、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论是预习、课上学习,还是课后的巩固学习,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探索的习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探索,在观察与探索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小结,以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能力是相当重要,教师需要深入对新教材的理解探究,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上不断思维,不断发现与探索,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艺术教育,2014(06).
[2] 陆小凤.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之我见[J]. 江西教育,2016(10).
一、以人为本,“生成”于学习需求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异”。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反映,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展开的依据。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鼓励学生在自己总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针对梯形的特殊性,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寻找解决方案。一部分学生认为能否像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那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帮助面积的计算呢?有的提出能否用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即割补法来求呢?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能否用分割法来把梯形进行分解呢?针对学生提问,第一种是课本中重点介绍的。于是把它作为重点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动手探时,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再通过进一步探讨,将梯形进行割补。
这样在学生的共同交流中解决第二个问题。而第三个问题是教师未曾预料到的,在此教师应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探索。
学生通过在梯形中寻找已学过的图形,帮助解决,从而让学生在需求中生存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二、亲历过程,“生存”于合作探究之中
在探究学习中,往往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许多新的“观点”“方法”层出不穷。
在“长方体物品的捆扎”教学中,两个长方体的捆扎,学生在初步摆放中将长方体做了以下安排:
在操作中对于(1)学生用十字法很容易扎好了,而(2)(3)用十字法来扎,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经过反复尝试发现用一个十字法不行,那就用两个来试试。在协作中,学生成功地捆扎(2)(3)。在预设中,只是想学生能体会(2)(3)的摆放比(1)比较费材料,而学生却想要更深的解决,经过操作碰撞,不仅解决了预设,还生成了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意识。
三、提升素养,“生成”于适度拓展中
数学教学应当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虽然数学也有着它本身的领地所在,但在其他学科中,也不乏数学知识的影子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拓展思路,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实践操作探究能力数学能力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探究新知识,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恰当地引入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有哪些数学实践活动可供教师在课堂上操作呢?
一、培养探究能力的实践操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知识的产生过程有时比直接给出结论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灵感,产生新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践操作正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让学生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探究性活动镶嵌平面图形》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哪些图形能镶嵌?
问题2: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分别有哪两种图形能镶嵌?
问题3:平面镶嵌有何规律?
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共同讨论、交流、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其中规律,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启发,以上几个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实践操作,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有了研究意识。
又如,在《圆锥侧面积》教学中,许多教师感觉学生掌握不理想,讲完以后,练习也很多,效果还是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探究与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发现。如此,在教学时,可先做个扇形和底面围成的圆锥模型。让学生说出圆锥侧面沿着母线展开是什么图形,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扇形。这时教师将圆锥侧面沿着母线剪开后果然是扇形,学生显得很兴奋,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扇形与原来的圆锥有何联系?教师可以再将扇形围成圆锥。反复多做几次。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得出:圆锥的母线就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
此时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扇形的面积就是弧长与半径积的一半,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同学们能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推出圆锥侧面积公式吗?学生很容易推出公式。
通过以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圆锥侧面积公式的产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发现、验证数学的原理实践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会忽视数学原理的产生过程,而将结论直接展示给学生,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猜想――操作――探索――归纳”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结论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造成感知与概括的思维断层。新课程提倡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去发现数学原理,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牢原理,理解原理,灵活运用原理。如在《平方差公式》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场地中,要将其中一块边长为b的正方形地块铺上彩色水泥砖,余下部分种上草坪,求出草坪面积是多少?能有几种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a2-b2 。教师接着问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醒学生用剪纸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剪拼成规则图形求面积。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剪纸拼图,展示活动结果种类。由于图形在剪拼中不重叠,又不留缝隙,所以原图形的面积与新图形的面积相等,最后推出平方差公式:a2-b2=(a+b) (a-b)。
这种实践操作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剪纸、拼图的动手操作中,由“形”得出“数”的规律,发现了平方差公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既经历了公式的形成过程,又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会如何去发现、验证规律。
三、应用数学能力的实践操作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数学模型呈现给学生,将数学引向生活,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苏科版八下《相似三角形》后的数学活动中,安排了学生在学校附近或郊外选择一个物体,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被测量物体的地理环境,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测量物体的高度的方法,并测出它的高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利用平行投影,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利用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高度等。最后完成“数学活动评价表”。在前面已经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既丰富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又有利于加强理论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通过教师的指导,理论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实践操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灵活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中,可以开展拼图、涂色、剪纸等活动,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在下列每个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选3个方格涂上红色,使整个图形关于l成轴对称。如果方格中的小正方形换成长方形又有几种?
问题2:以给定的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请你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灰谐的解说词。
问题3: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把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关键字:数学课堂 提问 原因 策略
“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它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著名“产婆术”之核心,又是当今世界每一个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缺乏质量。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提问没有精心准备。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原因
调查表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 而“ 提问”;用“ 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 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 问答式教学”,把“ 问答” 当作“ 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乎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师生、生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2)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听课过程中还发现,许多教师在讲解例题和习题的时候,所提的问题主要是记忆性的提问,而且往往是针对知识点就题论题发问,所提的问题缺乏深度、梯度和广度,缺乏适度的拓展、变式和延伸。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没有把握好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造成的。在备课活动中,也经常遇到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错误的时候。
三、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对策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好的提问为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作品的主题图,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然后提出一些问题:①你们会摆这么多作品吗?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此处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②你所摆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③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
一、好的开始--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必要准备--课前预习。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旧纳新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教材识字量大,课程紧,学生对于生字的遗忘率高,没有及时的复习与提前的预习,是很难在课堂上完全掌握当天所学的内容,因而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
2、物质准备--学习用品。课前把要用的书、笔记本、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准备好,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其它书本,这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
3、心理准备--告诫自己要上数学课了,要认真,不能马虎,同时要鼓励自己,我能学会今天内容,我要认真听课。这样保持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一节课的学习,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精力充沛、全神贯注投入听课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一节数学课45分钟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要有相当克制力。上课时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影响,注意力、思维要始终放在老师要求的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不东张西望,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当然为了避免疲劳,动脑还要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解题要求、例题分析、注意事项、公式法则、个人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等简明扼要进行记录,列出本节课内容的提纲,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以强化巩固理解。
三、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勤学好问
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必须做到认真观察,即认真地观察老师的演示过程,板书的解题格式,甚至是一举一动,因为有时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稍不留神你就可能错过一个让自己受到启发的机会。但只认真观察而不认真思考也是无效的,人接受各种信息还必须处理,那就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用意何在;思考同学们的每一次回答是否严密无误;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其它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细嚼慢咽真正的消化。当然勤学好问也是听课时提倡的,一旦碰到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提问出来,不能有什么顾忌,尽量把疑问当堂解决,这样不仅为课后巩固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自己节省出学习时间。
四、关键做到--怎么听
1、知道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个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应该对学生倾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好处多多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竞争,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人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地棒!通过这样的活动,当小老师的同学讲得非常认真,下面听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想当小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了。
(2)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其他同学去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3、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多鼓励、赞赏学生,让学生认真倾听。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良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赞赏式"等语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欣赏使学生找回自信,欣赏给学生无限的动力,欣赏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4、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产生互动。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向同学们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老师和同学们双向交流信息的过程。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或者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展开问答。这样做,一方面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启发大家思考,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将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
然而在我们浙江大学,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反常现象:150人的微积分选修课程,全年级3000多人抢,为此学校不得不找一间能容纳300人的最大的教室。但是10比1的超高淘汰率依然让大家心惊胆颤,每次抢课,不仅要拼体力,更得拼人品。
这都是因为上微积分课的苏德矿老师实在太会讲课了。他的微积分课可不是一座坟,而是一个充满幸福和哲理的知识乐园。也因此,今年9月9日,苏老师以高票获得浙江大学的“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100万元!想知道这位“百万”名师的课究竟有啥秘密武器吗?跟我去听一堂课你就全明白了。
课前热身《小苹果》
大一刚进学校,我就听说了赫赫有名的苏德矿老师,学长学姐们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不上矿爷的微积分,就相当于没来浙大上过学。”苏老师在浙大执教已经27年了,同学们对他的称呼也已经由“矿叔”变成了“矿爷”。矿爷自己还不忘自嘲,再过两年就变成“矿渣”了,不过当“矿渣”也挺好,怎么说也还有点用处呢。
大二选课时,我卯足劲开抢矿爷的微积分课程。经历一番“血战”,我终于在第二轮补选课时人品大爆发,成为300个幸运儿中的一个。
早就听说矿爷的课一定要早到,不然绝对没有座位。所以8点的课,我7:20就跑到了教室。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300人的大教室早就坐了大半人,还有好多座位已经被占,看来还是来得不够早。找了一个相对靠前的空座位坐下,旁边的同学正在看书,桌子上放着一本《新闻理论》,我当时真是惊呆了,连新闻学院的同学都来上微积分课了啊!
7点55分,教室门口,走道上,教室后面都站满了蹭课或者来晚的同学,矿爷在讲台上面摆弄着电脑和投影,并不时安排门口没有座位同学进来找空地坐下。又过了一会儿,嘈杂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原来是矿爷开始放歌了。你一定猜不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电脑里的歌竟然是最近正火的《小苹果》,结果就是教室里满满当当将近400号人一起唱:“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一扫大家脑中的昏昏沉沉,我心里不禁默默为矿爷点了一万个赞!
矿爷上课注意细节那是出了名的。除了课前热身环节,别的老师上课只用一个话筒,他却会用两个,一个迷你麦克风挂在脖子上,一个放在讲台上,这么做就是为了确保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偌大教室最后排的同学听得清楚。放映幻灯片的时候,矿爷还会亲自关灯并来回拉动窗帘,以找到教室亮度和投影亮度的完美配合。而且,矿爷从来都是用油性笔书写幻灯片的,这样才能保证屏幕上的投影效果最清晰。之所以如此注重细节,照矿爷自己的话讲,就是为了能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听讲。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开始发现矿爷并不像别的高数老师那般严肃无趣?但矿爷的魅力可远不止这些,他的讲课才是最绝的呢!你问我他是怎么讲的?别急,这不上课铃响了嘛!
恋爱偏导数
早就听说矿爷的课讲得就像脱口秀,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来。今日一看果然如此:“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是一元复合函数的求导,这个呢就像是天突然热了起来,你要脱衣服。脱到怎样合适呢?一件一件脱,脱到不热了为止。复合函数也一样,一层一层求导,直到内函数的导数有公式,就成了。”讲到这里,矿爷故意停了下来,睁大眼睛盯着下面的学生,一脸无辜样,同学们顿时都大笑起来。就这样,晦涩难懂的一元复合函数求导被大家轻松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做了几道练习题之后,矿爷看大家掌握得都不错,突然莫名其妙问了一句:“你们知道车为什么会撞树上吗?”大家都楞了一下,反应了几秒之后,开始七嘴八舌起来,“车技不好”、“眼神不好”,甚至有人从一个阴暗角落里冒出来一句“是女司机吧”,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矿爷摇了摇头,故作严肃地说:“你们说的都不对,一是因为车朝着树的方向,二是因为车在开,有速度嘛!”这个搞笑的回答,顿时又提起了同学们的精神头。大家大声哄笑了一阵,以示对矿爷这种既无法让人反驳,又无法让人信服的答案的抗议。喧闹过后,矿爷又开了口:“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方向导数,在P点沿L方向函数值的变化率,就跟撞树一样,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速度。”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矿爷之前的笑话是为了给接下来的知识点做铺垫呀!
一节课就在这样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了。第二节课一开始,矿爷不着边际的开场白又开始了:“我知道你们现在正是谈恋爱的年纪,这节课,我们就讲讲如何恋爱吧!”
此话一出,教室里一片叫好,选矿爷的课真是太值了,不仅能学到知识,说不定还能交到女朋友呢!早就听闻矿爷是个爱情专家,爱情哲学语录张口就来,最有名的是那次在浙大为校友举办集体婚典发言时说的:“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美好,希望你们的爱情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当我神游之际,矿爷做了个让大家安静的手势,继续说道:“当你们女孩儿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点变化你都看在眼里,别人都变成了常数,他才是唯一的变量,你只为他倾倒,对不对?但如果他不为你倾倒,你们也不要因此烦恼,既然他把你看成常数,那你也把他看作常数好了,找到对的人互相倾倒才有意义。”
大家正细细咀嚼这段如同绕口令的爱情哲学时,矿爷不失时机地又来了一句:“这段恋爱哲学和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偏导数是一样的!”不出我所料,果然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引入,但是伴着爱情知识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呢!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节课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下课铃响,我和不少同学一样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开,最后还不忘再深情地看一眼矿爷,盼望着下次的微积分课快点到来!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课堂时间太短暂,还没听过瘾?没关系,矿爷在课后也有绝招,可以让我们怀着对微积分的热情随时与他亲密接触!
6.3寸手机刷微博
平时,矿爷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因为微博就是他的第二课堂,一个没有人数限制、没有空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更没有地域限制的大课堂。矿爷每天早上6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昨晚是否有同学留言的问题没有解答(矿爷有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而我们这帮大学生则经常熬夜,有时候给他留言会比较晚)。矿爷一天平均要发几十条微博,绝大部分都是给学生答疑解惑得。开始提问的只是浙大的学生,后来由于微博影响力太大,矿爷迅速被其他大学同学所知,甚至连高中生、初中生都纷纷给他留言求答疑……现在天南地北的同学都知道上微博@矿爷了。
也正是如此,矿爷变得越来越忙,校车上、办公室、书房里、沙发上,都能看见矿爷拿着手机认真回复留言的情景,他每天至少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处理完大家的问题。这对我们年轻人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视力只有0.2的矿爷来说,就十分有难度了。因此矿爷的手机尺寸也在不断地变大,现在的他,用的是一个6.3寸的超大型手机。
本着心疼矿爷,要爱护他眼睛的原则,我并不想增加他的负担。然而第二天在做习题时,有道题死活想不明白,我便按捺不住了,用手机拍下题目发了微博,并@浙江大学苏德矿,之后便守在电脑边等着矿爷回复,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矿爷不理我。
不一会儿,手机就传来了微博回复的声音,我赶紧点开,果然是矿爷,他给我详细介绍了两种解题思路。得到提示后的我果然有如神助,很快摆平了难题。过了一会儿,手机上又传来消息提醒的声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点开一看,原来是因为矿爷转发了我的微博,很多数学高手都加入到了为我解题的行列中来了,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出的解题方法也五花八门。我一个个看下去,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答案,更拓宽了不少解题思路,真是受益匪浅!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生物 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科书,都力求体现标准的这些要求。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10个主题进行编写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笔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各地区的各个学校不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备课时,可以根据标准,以一本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各种版本的特点。
1.1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苏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每个章节都有学习目标的提示,导图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简明扼要,这一点是苏教版所特有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独特,科学合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题目新颖,既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兼顾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科技动态,时代感强,更新知识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图片、有内容)。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选材容易获取,探究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教材编写文字量少,语言叙述简练,给教师以创造的空间。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以学生为本,降低了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新颖,图片丰富,比苏教版的多一些,选用的都是实际观察到的图片(如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图片等),还有卡通图片等。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性比较强。设计的几个版块适合学生的学习。如观察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背景,引导性强;资料丰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资料和信息,减轻了课后寻找资料的负担。语言文字优美,经过加工和锤炼,渗透了文学艺术的意境,可读性强,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实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生物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选材和探究活动方面,选材容易,可操作性强。课后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较多。练习题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题目新颖、有创新,综合性强,难度大。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面面俱到,过细,偏深。如果不进行整合、删减,每节内容都讲授,课时就不够。
1.3河北少儿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河北版”)主要特点和优势
该教材有6大板块:身边的事、探究竟、知识链、大家谈、实际运用、想一想。教材积极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有落脚点,知识的呈现通过活动后的总结进行详细的归纳。这是其他教材所没有的。设计了“开眼界”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图文并茂,示意图设计得巧妙、直观。教材内容选择侧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其偏向农村(家禽、农作物、观赏植物、动物等)。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过多、过细、过深,对知识目标要求偏高、偏难、繁琐。有些内容陈旧,如实验观察还保留了解剖家兔、观察蛔虫、猪肉绦虫、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等内容。
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北师大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系统性强,史料丰富,介绍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和他们的经典实验。如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实验,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等(八下)。版块分层,图片清晰。每章有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知识点”、“思考与练习”、“活动”、“小资料”或“课外读”等。根据教材内容所配的插图针对性强,新颖清晰、生动活泼。每个“活动”目的明确,方法清楚,贴近学生实际。
上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结构,知识的呈现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系统性,减少了许多繁、杂、难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各个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一本教材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为资料,在备课时参考,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
2根据标准用教材
以前,我们总是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来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如果不转变教育观念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以至于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为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删减了一些偏、繁、难的知识点,而有的老师,生怕有些知识点没讲到,学生结业时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课堂上增加教学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教材”教学观念,必须弄清楚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实际上还是课程理念问题。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标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而不能单纯的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
2.1细读标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每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10个主题来编写的。如苏教版的《生物》七年级上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七年级下册只有1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级上册主要有3个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健康地生活;八年级下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另外,生物与环境和科学探究2个主题贯穿在四册教材中。科学探究的主题从七年级上册开始一直到八年级下册都有关于科学探究的内容,以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与环境则也是贯穿四册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跟苏教版的编排顺序基本一致。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跟苏教版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两册内容与苏教版的正好相反)。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并不影响标准的实施。关键是熟悉课程标准的内容,用好教材。
转贴于 2.2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教材。该册教材共有3个单元34个学时:第一单元6个学时——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学生接触到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序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主要有哪些内容?学习《生物》有什么意义?《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生物科学的殿堂。第二单元6个学时一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从植物细胞、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到生物体的组成。第三单元22个学时一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从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到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描述了绿色植物的一生以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还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从教材的编排顺序分析,内容是一环紧扣一环,由序言到方法,由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植物体,再到生物圈。按照这个顺序教学从理论上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碰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季节问题。因为,新学年开学基本上在每年的9月。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上课,上到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时已经是12月份。这时,安徽合肥地区的天气已经很冷,光照少,且多阴雨天。这时光合作用产生氧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以及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探究就很难完成。另外,在上到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的内容时,也已进人11月份,植物的花早没了,学生很难观察到花的结构。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适合的季节天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略)。
这样调整可以把第一章第一节作为生物课学习的绪言,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一些观察微观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而“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内容可以结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调到前面来,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光能,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如果按部就班,放在后面进行教学,这些实验就无法完成。“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进行,然后再到课堂是验证。
把第五章的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也调到前面来,可以在秋季寻找到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实,以便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以及果实的结构等。果实里有种子,接着上种子的萌发到根的生长等内容也很顺理成章。
另外,有些章节也可以合并。如第3章的第一和第二节内容可以合并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3根据标准拓展教材的内容
如在学习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时,可以安排一个课时,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演讲比赛。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有目的的在网上查找资料,认真准备演讲比赛稿。通过自主学习、上台演讲,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好,并且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的自觉性。
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制订一学期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发给学生。这样做是让学生事先就了解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知道教师调整教材前后顺序的教学意图。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先学一步。为此,我把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分类,并进行了前后内容的调整。例如,八下第一个单元里有酿制酒酿的实验内容。制造酒酿需要一定的温度,对用具的消毒比较严格。而且,八下刚开学(2月份),气温较低。于是,我将这个单元的内容放到后面,同时,改酿制酒酿为制作酸奶或果酒。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感兴趣,我便将如何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这些学生回家后立即着手制作,并且获得成功。当时制作酸奶,气温比较低,这位学生通过多次制作,总结和摸索出制作酸奶的规律,写出了制作酸奶的小论文。另一个学生非常想做葡萄酒,可当时不是葡萄上市的季节,市场上没有葡萄出售,他问:现在买不到葡萄,我能不能用其他水果比如用苹果来酿酒呢?对学生的发问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好机会。我高兴地说:你可以试一试,根据酿制果酒的原理,我想是可以的。这个学生回家后真的就用苹果酿酒了,每天都向我报告发酵瓶中苹果的状态。当酒酿成后,他兴奋地装了一小杯带到学校,给我品尝,味道可真不错。别的学生也抢着品尝,并说回去也做。后来,我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分小组制作酸奶,这时气温在30℃左右,第一天制作,第二天即可品尝。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导”。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观察、实验。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9种。
4.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开学伊始,每个班都编好小组,每组4—5人,选好小组长。组编好后一般固定不变。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给学生民主的权利。组长可以推选,也可以自荐。
4.2校园调查课
有些内容可以在校园内进行。比如,身边生物的调查和观察、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校园生态系统的观察等内容都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内上课。
4.3网络学习课和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的危害”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直接上网查找有关知识,网上大量的真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的危害性。又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生物圈”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索资料,因为网上的资料比教材上的内容丰富得多,学生也感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活泼、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在教学容量增多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4“模拟医学专家咨询”课
比如,“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一节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相关知识后,回答“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咨询”。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内容和安排。全班选出6位“医学小博士”,分成2组每组3人,一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专家组”,另一组是“防治癌症专家组”,负责回答咨询者的问题。这样课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都自学了不少内容,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最后,选出最佳“医学小博士”和最会提问题的同学。
4.5演讲比赛课(论坛演讲)
这种课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我们在八年级下学期安排2-3个课时,给学生演讲。一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演讲,一次是“保护生物圈”国际论坛演讲。这样教师讲得少,但学生的收获多。我所教的4个班每个学生都上台进行了演讲。学生演讲时,由各个小组的组长担任评委,给演讲的学生评分,然后计算出均分、排序,最后根据得分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状。
4.6辩论课
如:“关注生物技术”一节里有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内容,可以开展辩论,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辨析而关注生物技术,达到学习的目的。
4.7常规的实验课、探究课等
这些实验课一定要上,不能只在黑板上讲实验,做实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8课外书籍阅读课
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利用学校图书馆,用生物课的课时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学会查找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