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环境垃圾清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专人管护,定期清运,属地管理,各方参与”的管理机制。
“专人管护,定期清运,属地管理,各方参与”,是从源头开始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由各村、居聘请公共环境卫生管护员,建立专职管护队伍,配置环境卫生专用管护车,负责村内环境卫生;村落设环境卫生清洁员,采取轮流值日的方式,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缩短垃圾存放期,避免蚊蝇孳生、病菌传播和二次污染;村落垃圾倒入垃圾桶,然后集中倒在中转站,由专用管护车将垃圾拉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层层负责,各自清理。村保洁员负责检查垃圾箱存储情况,在垃圾的收集上,建议多放置垃圾桶。此举既可有效防止垃圾外溢现象且清运方便。实行垃圾收集有偿服务,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垃圾清运费收取的有关事项,每户每年收取垃圾清运费,这一做法既能为村庄垃圾整治长效管理提供资金来源,又能使新农村建设步入良性互动的轨道。
二.以防治水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多村居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现象,致使农村水污染日益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的发展,而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与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申报省、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完成新农村环境治理。紧密结合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文明村等创建工作。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议以建设生态塘为主,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传统的塘系统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产生藻类等缺点。生态塘系统在克服传统塘系统缺点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态的概念,在塘系统中人为地建立起稳定的生态循环模式,生活污水经沉淀后进入生化塘,生化塘种植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使塘本身既是污水处理单元又是利用单元,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__镇是__的南大门,与会昌县城仅一河之隔,__的地理位置存在三个特点:一是国道乡道沿线长,206国道__境内17公里,谢拔公路__境内8公路,全线共25公里;二是道路两旁建房多,__村民习惯于再道路两旁建房,道路沿线共有农户400余户,每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三是道路沿线垃圾池少,因为道路沿线住户密集,建垃圾池农户意见大,垃圾池建不起来,为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增加难度。
难归难,做归做,__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主要措施是:
一是组建两支队伍——组建农村垃圾管理队伍和农村垃圾专业清运队伍。1.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领导任成员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三名镇机关干部组建镇清洁办,负责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检查督导工作。2.组建由重点路段固定保洁员、固定垃圾清运车和固定上车人员组成的专业清运队伍。实行重点路段划分卫生责任区,每天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至下午7点。垃圾清运车每天在206国道和谢拔公路全程清运清扫一次。要求重点路段垃圾堆放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非重点路段垃圾堆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二是建立两套机制——建立责任包干机制和考核评比机制。1.镇村干部对所驻村和圩镇进行责任包干,做到村道、河道无陈年垃圾,房前屋后可视范围无垃圾,村民居住周围无成堆垃圾,圩镇街道及周边基本无垃圾。镇财务根据村情和各村工作情况每月拨付卫生包干经费。2.建立__镇微信群,镇清洁办每周周末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结果在__镇微信群进行全镇通报。镇党委、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各村(居)、各农村工作片每月考核积分。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每月排名和年终积分排名,对各村居和包干干部进行重奖重罚,年终根据积分情况兑现奖惩。
存在问题:一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差,随意倒垃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圩镇卫生管理难,圩镇人口密集,垃圾量大,经费不足;三是农村环境工人难找,大部分人嫌脏怕累,不愿意干。
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镇里统一印发宣传单,到各中小学校和国道沿线发放,通过学生引导家长增强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二是动员全民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开展“讲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等道德引导,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对农村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村居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推广,予以表彰奖励。
一、目标要求
以建设卫生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目标,以“洁净、优美、清新、有序”为标准,以健全环卫队伍、完善环卫设施、落实环卫经费、建立巩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重点,以强化检查评比和实行奖优罚劣为手段,全面提高我乡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健全机制
(一)建立保洁队伍
大村保洁人员不少于8人;小村保洁人员不少于5人。清扫保洁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的办法,落实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任务。
(二)完善环卫设施
每个村要规划建设1个标准化垃圾填埋场,每村至少配备1台专业垃圾清运车;每户要发放1个垃圾桶,垃圾不得暴露,不得随意倾倒抛洒。
(三)健全管理制度
1、清扫保洁制度
各村辖区内县、乡、村道两旁及阳沟的杂草、垃圾,实行“日扫日清、全天保洁”的卫生清扫保洁制度,保洁人员必须按时上岗搞好卫生;经营性门店、摊点等由经营者负责;临街单位、家庭实行村容乡貌和环境卫生承包责任制度,与临街单位、家庭签订责任书,明确管理内容和范围,并监督实施。临街单位和家庭应当按照责任书的规定,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2、垃圾清运制度
各村要实行垃圾日产日清,每天上午8∶30之前清运完毕,道路两侧不得出现垃圾积存、砖头石块、建筑物料和各类废弃物破旧广告牌等。对于建房的群众在路旁堆积的砖、沙子等材料,要限定时间,房建好立即清理,确保道路畅通。
3、督查评比制度
乡上将加强对各村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通报,年终奖惩。
4、各村辖区内
县道、乡道两侧杜绝出现垃圾、建筑材料、木材加工厂、厕所和各类违章建筑,出现苗头的,立即治理到位;村道也参照此项要求管理。
5、道路两侧
不得建设垃圾填埋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村容乡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属地负责、专人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村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建立长效机制,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2、严格标准,加大奖励
今年二、三季度及年终奖补资金的拨付按《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依据季度和年终考核等次按比例予以拨付。对无固定墙体标语、无保洁员打扫卫生或对整治工作敷衍了事、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村组,不予划拨补助资金。同时,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乡党委、政府在拨付农村环境补助资金之外,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按照“大干大奖、小干小奖、不干不奖不补”的原则,对整治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村进行重奖。
3、专款专用,强化监管
奖补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各村要保证环境卫生管理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环卫基础设施维护和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置、环卫设备的运行保养以及环卫工人的工资发放等。各村不得截留、挪用或坐支。乡财政所在拨付奖补资金后,要对各村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截留、挪用或坐支的,停拨奖补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主要干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要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建设管理中心、城管中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镇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工作责任心强的三位镇干部担任,全面负责我镇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xx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了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全镇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墟天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xx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原创:造浓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我镇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于2004年12月成立了环境卫生监察中队,由正式干部任中队长,专门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我镇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成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购置一部垃圾清运车,初步解决了垃圾去处问题。今年积极向市文明办争取10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5元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已将下至中学,上至xx一并纳入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等。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xx、xx、xx确定为我镇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八是加强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和化尸池,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九是抓好新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灾后重建家园工作,我镇已在xx、xx建立了两个新村,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积极做好xx等村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结合xx水电站移民工作,在xx村xx小组建立了移民安置新村;结合旅游开发,在xx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四、存在问题
1、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沿河居民,垃圾随手往河里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
2、农村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3、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4、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5、集镇没有农贸市场,影响镇容镇貌。
6、农村建设杂乱无章,房屋、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五、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三集中”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21.17千米,修建下水道3.5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近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习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书记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政府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政府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政府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平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二、镇“三集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
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平均投入需3万多元。近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
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三集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整治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镇、村三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三集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管理经费,保障“三集中”建设持续开展的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集中”建设,从而破解筹资难题,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2、进一步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一是推行“三集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三集中”工作纳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群众的人居生活质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近期围绕镇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深入全镇32个村(居),重点对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村容集中治理“三集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
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三集中”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21.17千米,修建下水道3.5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近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习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来源:***)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书记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政府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政府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政府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平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二、镇“三集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
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平均投入需3万多元。近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超级秘书网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三集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以十建设“美丽中国”精神为指针,把清洁建设作为落实“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全民参与,整体推进,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建设“山青、水洁、地净、景美的农村公园式幸福。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努力,实现环境整治知识人人知晓,环境整治行动全面覆盖,基础设施基本保障,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农村环境大幅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六大目标,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哪里去的现实问题。全乡基本实现“五个没有”(即农户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村内没有散放垃圾,主干道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乡村更加优美宜居,生态更加和谐协
调。
三、整治任务
1、狠抓农村环境整治知识宣教。大力抓好宣教示范,确保村民宣教全覆盖。办好村、村示范村,成立业余宣教队,寓教于乐,多形式开展活动。
2、狠抓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理。乡里建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规范垃圾填埋。乡集镇实行户集乡运乡处理,集镇外的其他农户在垃圾分类减量后,由农户自行采取回收、沤肥、焚烧、填埋处理,做到垃圾自主化、家庭化、对有害垃圾实行组集、村收、乡运、县处理。
3、建立保洁队伍。乡集镇、各村要保证1名专职保洁员,按季度兑现保洁员工资,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配齐衣服、工具等。
四、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专干。各村明确分管农业支村委为环境整治的具体负责人。强化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乡村主干道村干部要分段负责,要有公示牌。
2、大力宣传引导。各村要出台“村规民约”,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每季召开1次户主会,1月召开1次门店会。动员学生参与“小手牵大手”,活动支村委上门劝导,实行“大评比,小奖励”。坚持六星级,农户评选,持之以恒,收到实效。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垃圾呈现出两个重要变化:一是量变。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已增加到0.4吨/年,并有逐年增长趋势;二是质变,现在的农村生活垃圾已不再是草秸、草灰等有机垃圾,“白色垃圾”、塑料制品等有害垃圾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成份不可降解,而且析出物具有毒性和广泛污染性。对农村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是对土壤造成污染。垃圾占用和损伤地表,有害成分向土壤渗透,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改变,直接破坏地表植被、危害农作物生长。二是对大气造成污染。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堆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分子。三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垃圾生化降解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垃圾重金属溶解出来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直接排入河流、坑塘,或是经雨水冲刷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四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大量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也是传染病源之一。
农村垃圾之所以没有得到切实有效解决,特别是一些村庄的溪河、坑塘、路旁空地成为露天垃圾场,究其原因,一是农民传统习惯使然;二是农民缺乏组织性,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措施;三是缺少必要的工作保障,整治成果无法巩固;四是垃圾难以集中处理。
结合我市农村垃圾治理的有益实践,我认为,农村垃圾治理要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为重点,建立“六个一、三完善、三实现”工作机制。即: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支适应工作要求的保洁队伍,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和奖惩措施,有一套必备的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设施,有一套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的教育办法,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配套保障,完善垃圾处理作业链,完善标准化工作规范;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
(一)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法。农村垃圾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填埋法。对有机垃圾和可降解垃圾采取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既可以处理混合垃圾,也可以消纳其他处理工艺的剩料和不能回收利用的废物。二是焚烧法。焚烧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三是堆肥法。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四是蠕虫法。利用养殖蚯蚓处理垃圾,由于蚯蚓的食量大,消化力强,垃圾的处理率高。试验表明,每条蚯蚓可吞食的垃圾量为体重的218倍,100万条蚯蚓每个月处理垃圾为24―36吨,蚯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二)明确合理的收集方式。农村垃圾的收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户进行垃圾分类,一类自行处理,一类扔到小组垃圾池或垃圾桶;二是由村保洁队收集小组垃圾池中的垃圾,送至村庄垃圾填埋场或村垃圾池;三是乡镇保洁队将村垃圾池中的垃圾运至乡镇垃圾填埋场或市(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理。
(三)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机构。各乡镇成立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各村成立环境卫生管理队,同时强化农户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组建村庄卫生保洁专业队,实行专人管理。每个行政村聘请卫生保洁员,以贫困户或低保户为主要聘请对象,每30户农户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负责公共活动场所、路、坪、公厕的清扫和垃圾清运。与村委会鉴订协议,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监督和劝导村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
(四)配备基本环卫设施。一是配备村级保洁设施。根据保洁员数量为每个村配备保洁板车、扫帚、锹等保洁装备,按照便于垃圾倾倒要求合理设置垃圾桶点或小组垃圾池,实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建设村垃圾池。二是在位置偏远、垃圾无法集中处理的村庄建设垃圾填埋池。三是在偏远乡镇建设垃圾填埋场。四是对近郊乡镇每乡镇配置若干摆臂式垃圾清运板车和小四轮垃圾清运车。五是新建垃圾无公害填埋场。今年,莱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将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建设列入了国家扩内需项目。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00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垃圾日处理量600多吨。填埋场采用了回喷处理系统和渗沥液净化处理系统。通过将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回喷处理,可以使需要15―20年的垃圾降解稳定过程减少到2―3年,净化处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处理一吨水的费用只需12元左右,经处理的水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上可消除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一、总的要求
以实现村庄整洁、道路整洁、河流整洁、田园整洁和办公休闲区整洁、工贸旅游区整洁为目标,突出垃圾污水治理、街道庭院改造、绿化美化提升,全面落实保洁经费、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建立健全设施维护、卫生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努力创建天更蓝、水更清、田园更整洁、村庄更美丽的农民幸福家园。
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梯次推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梯次渐进式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县级主体的原则。建立省加强指导、市(州)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好县一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
――部门协作的原则。发改、财政、农业、住建、环保、卫生、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动作,形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合力。
――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建立村规民约,落实生活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制度。
二、主要任务
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以治大、治散、治乱为重点,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计划,突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服务水平。
(二)整治农村垃圾污水污染。坚持不懈地开展春秋两季农村垃圾专项整治活动,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
1.清垃圾。清理公路主干道及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解决好垃圾围村、围田、围路问题。特别是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地带,做到无积雪残冰、无垃圾、无树上浮挂物。
2.清柴草垛。清理乱堆乱放的柴草垛,统一堆放在房屋下风头,远离村屯房屋,尽量避开公路视线,整齐美观。
3.清粪堆。清理村内街道两旁和田间地头散落堆放的粪堆,发酵后肥田。农户饲养的畜禽新产生的粪便要及时清运到屯外,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屯内空气。
4.清院落。清理院落内私搭乱建、墙壁乱涂乱画、室内环境卫生不整洁问题,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室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拆除残垣断壁与废弃的棚架、圈舍和仓房等。解决好“地趴粮”问题。
5.清路障。清除村道和屯内街路边堆放的红砖、砂石等建筑材料,清除废弃的农用车、建筑废料,清除木头杆子和木头疙瘩等。
6.清沟渠。道路两侧建有排水沟,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清理村道、屯道、巷道两侧的排水沟和村内小流域、河流等内的垃圾污物,保持排水通畅。
7.清死角。清理城郊、镇郊、村屯相邻地带、公铁路区间相邻地段的卫生死角,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环境整洁。
8.清小广告。清除内容低俗、不健康的户外广告和各种推介产品的野广告,根治乱贴乱画,治理墙面“疥疮”。
9.清病死畜禽。清除丢弃在村庄周围、路边沟、沟塘河渠里边的畜禽动物尸体,实施填埋处理。
10.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畜禽粪便培肥地力,建筑垃圾用于平整道路,柴草等综合利用,废纸和废塑料回收利用,依法依规处理废弃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子、废弃日用化学品、丢弃化纤衣物、病死畜禽等有毒有害垃圾。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1.维修农村道路。通村、通屯的砂石路和土路要逐步实现水泥路、柏油路硬化,加快推进对破损农村公路的维修和重建。
2.整修农户房屋。加强现有危房改造,有条件地方对砖瓦房统一更换彩钢瓦、墙面保暖和粉刷涂料,更换塑钢门窗等。
3.整治围墙大门。对现有破损和断条的围墙大门,做好修新和改造,有条件的建设高标准的围墙大门或栽种绿篱。
4. 建设垃圾场点。根据村庄大小和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垃圾临时收储场点、配备垃圾转运车辆、设置垃圾箱等。
5. 改造农村厕所。积极推广水冲厕所,达到村屯、农户无臭味,减少蚊蝇繁殖,切断病虫害传播。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6. 推进人畜分离。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7.综合利用秸秆。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禁止野外焚烧秸秆。
8.保护水源地。村屯地表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清除用于农村饮用水的河流、塘坝、泵站等水源地各种化工污染源、建筑垃圾污染源、畜禽粪尿污染源,防治污染,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9.加强绿化美化。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屯四周、道路两侧绿化美化,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和花海旅游基地,推进整县美化。
10.推进村屯亮化。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11.规范公共场所建设。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休闲广场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既要美化亮化清洁化,又要整齐规范有序。
12.绘制文化墙体。墙体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
13.有序管理小城镇、农贸集市和旅游景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保证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
(四)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做到有经费、有队伍、有手段、有制度。
1.强化经费保障。要多渠道解决经费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
2.建立保洁队伍。集镇和农贸集市要配备充足的环卫人员,以解决好人流大、垃圾多的问题。有条件的要设立公益岗位,解决环卫人员的后顾之忧。村组要雇佣保洁人员,落实好保洁费用和垃圾清运责任。各地要积极探索利用公益性岗位解决农村保洁人员短缺问题。
3.完善相关设施。村组要配备必要的垃圾清运车辆,设置必要的垃圾箱,按需要建设垃圾堆放点、分类场所和填埋场地。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设备。
4.健全管护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设施维护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五包”、“八不准”,即: 农户包新建院墙大门维护,包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清除积雪,包花草树木成活和路灯管护,包路边沟清理;不准乱垛柴草垛,不准乱堆放粪堆,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在墙体乱写和张贴广告,不准畜禽散养乱跑,不准随意焚烧秸秆,不准在庭院内外随意摆放物品,不准在街路随意停放车辆。
三、实施步骤
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申报阶段:1~2月份,有意向开展整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向县(市、区)提出申请,填报相关材料和表格,报省备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3~6月份,集中开展春季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章立制阶段:7~11月份,推动各行政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日常保洁长效机制。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份,对整村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提出整改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整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部署,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全力实施,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政府性基金和公共预算各项资金来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乡村和农民积极性,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物资、捐建、捐款、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和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镇为主体、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运行管理机制,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纳入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努力营造清洁舒适、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形成“镇村收集、市运输处置”的生活垃圾收运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使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组织实施
(一)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根据区域分布、地形地貌、人口总量等条件,4月底前,将全市375个城中村、园中村、乡镇驻地村、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环卫管理新模式,年底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市环卫管护中心负责制定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验收标准,对实施环卫一体化的村(居)进行验收审批,做到整治一个、验收一个、纳入一个。各乡镇(街道)、村(居)要按照验收标准,集中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彻底清理积存垃圾,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配齐设施,健全队伍。按照2-3个乡镇建一处垃圾转运站的标准,在全市规划建设7处垃圾转运站,住建委、国土资源局、环卫管护中心负责选址规划,做好用地、立项、环评等各项手续办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建设;年内镇垃圾转运站建成投入使用。各乡镇(街道)按照每30户设置一个垃圾箱的标准,规划确定各村垃圾箱位置;环卫管护中心在对各乡镇(街道)、村(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负责把垃圾箱安装到位。各乡镇(街道)按照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专业保洁员队伍,并配备专人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存放;同时,每村设立1名环卫监督员,负责政策宣传、全民发动、监督检查等工作,并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入箱、定点倾倒建筑垃圾,及时制止乱排乱倒垃圾、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各乡镇(街道)要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安排2~4人成立专门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本乡镇(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织发动、宣传引导、费用收缴、检查考核、推进落实等工作;环卫管护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村级保洁员和监督员队伍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督促做好各村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工作。
(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乡镇(街道)、村(居)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探索全托管式、半托管式和自我服务式等环卫管理模式,实现村级垃圾的“日产日清”。对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创新思路,结合各村地域特点和群众生活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分拣,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处置总量,提高无害化垃圾的就地处理率。市住建委、环卫管护中心和各乡镇(街道)要研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五个一”管理制度,即:有一套完善的农村垃圾管理和卫生评比等规章制度、有一个妥善解决保洁员工资的渠道、有一套切实提高农民卫生意识的教育办法、有一套过硬的农村垃圾处理督查制度、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同时,各村(居)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的作用,通过村民代表会制定村规民约,划分村民卫生责任区,与村民签定门前“三包”责任状,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真正做到“污水乱排有人问,垃圾乱放有人理,沟渠淤塞有人清”,不断巩固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效,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治久洁。
(四)创新举措,多元筹资。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市、镇、村三级共同承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承担全市垃圾转运站、垃圾箱、环卫车辆建设购置费用。各乡镇(街道)、村(居)承担所辖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等费用。乡镇驻地有关企事业单位、经营业户承担各自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处置费用。各村(居)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村集体拿一块、社会捐一块、群众集一块”等形式,筹集村级环卫费用,也可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形式筹措。乡镇(街道)、村(居)承担的费用由社区服务中心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市、镇、村三级环卫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市财政根据环卫一体化检查考核情况,年底对乡镇(街道)实行“以奖代补”,具体奖补办法由市财政局、环卫管护中心共同研究制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员、职能和责任,及时协调处理工作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市、镇、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把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村庄和道路,明确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