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上银行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上银行在其发展初期,由于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虚拟性特征,人们对其发展存在疑虑,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网上银行已逐步走向成熟。在美国,到2001年底,已有71%的国民银行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50%的国民银行能提供交易类银行业务,所有的大型国民银行(指总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均能提供交易类银行业务。世界银行预测,到2005年,工业化国家网上银行在银行业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8.5%上升到50%,新兴市场国家将由目前的1%上升到20%,B2B交易量将达6.3万亿美元。
随着网上银行发展的逐步深入,其对银行业发展和银行业监管当局监管工作的影响逐步显现。在我国,网上银行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网上银行的发展和监管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
1996年6月,也就是美国开始有了网上银行8个月后,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正式获准开办、交易类网上银行业务的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总资产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达8家,占全部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的50%。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表现在客户数和交易金额两个方面。2000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41万户,交易金额6500亿元。到2002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元。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B,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网上银行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优化了经营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活动参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银行业务的虚拟化,突破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价值观念和管理方法,改变了现有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形成了新的银行业组织形式。使银行机构的传统角色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也使金融风险更具复杂性和蔓延性,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外部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一是网上银行将改变传统银行的竞争格局。以往金融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网点数、从业人员数等方面,而在网络经济时代,无论金融机构规模的大小,在网络上都是平等的,大、中、小金融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传统商业银行的分支行网络和雇员逐渐成为银行拓展业务的沉重负担,金融业的竞争将主要是金融产品的功能和金融服务的质量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将有机会在网络上利用其优秀的服务重建自己的地位,中小金融机构可凭借技术优势掌握商业先机,赢得传统金融时代难以得到的客户资源和竞争优势。
二是网上银行将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网络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地域、时间限制,理论上,银行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运行,可吸纳本地区、本国乃至国外客户,可以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使金融机构能在更广的地域和范围开发新的客户群,开辟新的利润来源。这样,银行的业务战略不能再局限于某一个市场,竞争对手不再限于某几家银行,任何一家银行,即使是很遥远的金融机构都可以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与传统银行业相比,网上银行经营成本下降,利差大大降低。银行无法再靠资金规模、网点优势或其他垄断优势盈利,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定价策略。
三是网上银行增加了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网,亡银行的风险具有了跨行业性和外牛性。跨行业性就是其风险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金融风险的概念。风险不仅产生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产生于软硬件配置和技术设备的可靠程度,技术性风险成为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重要特征。网上银行业务的外生性是技术性风险本身的主要特征。由于以上风险问题的存在,前几年,在一些国家,客户顾虑安全、服务质量等问题,接受网络金融服务的趋势并不明显。许多银行只把开发网上银行业务当作保留客户和提高银行形象的手段,并没有视为一个利润中心来对待。
四是网上银行的兴起,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仅从网上银行本身业务的内涵和属性看,网上银行已经具备了新的风险特征,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的提供方式和银行运作的存在形式,要求银行监管当局在监管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首先是监管当局将不得不在评价银行机构业务风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银行运行的技术性风险,也就是安全性的评估;其次,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产品进一步走向综合化,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交叉程度加深,分业管理的难度加大,监管的边界更加模糊;再次,大量交易由有形走向无形,纸质凭证逐渐被电子凭证取代,交易频率增加,交易量随之增加,传统的监管方式将难以对交易的风险、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因特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打破了银行业务经营的地域界限和行业界限。一方面,跨地区、跨国境经营将变得更加便捷,任何一个地方的客户都可以选择在传统情况下无法选择的异地银行,任何一家银行都有可能给在传统条件下无法接触的客户提供银行服务;另一方面,非金融机构,如网络公司或商贸集团,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或业务与客户优势,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这将直接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结构的内容,对一些地区或小国家来说,存在着不需要拥有自己的金融体系的可能性,完全可以依靠选择大型国际性金融机构跨境提供服务。
此外,网上银行也为金融业混业经营提供了载体,促成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新型合作方式,对分业经营模式和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切均增加了金融业发展和监管的难度。
对我国来说,网上银行的发展还面临以下挑战。首先,我国银行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还有较多问题尚待解决。在传统银行的管理经验尚未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网上银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我国缺乏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信用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社会信用评估机构,人们的信用意识比较薄弱,支付方式仍然以现金为主。再次,我国缺乏保障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活动有效开展的法律框架体系,一些基础性法规如(电子商务法)尚未出台,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数字签名的合法性问题尚未解决。最后,占我国银行业主体的中资银行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和监管当局的电子银行监管人才非常缺乏,业务人员和监管人员对网上银行的认识并不充分,现有的业务经验和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普遍强调业务的发展,忽视了对网上银行业务安全性的评估和管理,这是中资银行发展网上银行的极大隐患。
银行监管当局发展和监管网上银行的对策
有挑战就意味着有机遇。发展网上银行,是对我国银行业传统的相对低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再造、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发展网上银行,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向国际水平靠拢。
银行监管当局充分认识到网上银行发展对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中国银行业体系存在的问题。考虑到网上银行是一个新事物,在未完全掌握网上银行发展的规律性之前,重要的是先发展起来,“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银行监管当局对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近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一)依据积极审慎的监管原则对网上银行实施市场准入监管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监管当局对“鼠标水泥”型的网上银行,即已经持有银行营业执照的传统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一般经过市场准入审核程序,只对纯虚拟银行进行市场准入审核。经过认真研究,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将现有银行新开网上银行业务纳入市场准入体系。主要是考虑网上银行业务具有独特的风险内涵和表现形式,对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市场准入监管,对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将有利于提高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能力,促进网上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在具体审核过程中,监管当局遵循了积极审慎的审核原则。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机制再造,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另一方面,对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能力进行严格审核,严格评估银行网上银行业务运作系统的安全性。
(二)加强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
依据积极审慎的原则,2001年6月,银行监管当局制定和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准入条件和风险管理要求;2002年4月又贯彻该办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要求。2002年4月,银行监管当局组织成立了“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工作组”,以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专家的力量,为发展和监管网上银行研究和制定政策。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网上银行安全性评估指引”,对商业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在安全性方面提出更系统、更具体的要求;对网上银行业务的跨境银行业监管、网上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凭证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成立课题小组,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做法和利用现成的研究成果,研究和设计对网上银行的监管框架。
(三)强化对银行监管人员和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
人才缺乏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培养一批掌握网上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和方法的综合性专业人才是推进我国网上银行稳健发展的关键。针对银行监管人员普遍对网上银行认识不足的特点,银行监管当局没有急于对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进行现场检查,而是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系统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培训。同时,通过不同形式要求商业银行注重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为配合培训的需要,银行监管部门还组织人力编写了《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和《金融干部网上银行知识读本》,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网上银行发展和监管的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介绍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风险特征和经营管理要求,介绍对网上银行的监管方法和监管工具,以普及网上银行以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和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网上银行营销策略对策
网上银行(internetbanking)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1995年10月8日,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BN)在美国诞生。1997年初,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尝试网上银行业务,随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先后开展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的技术基础,使其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延伸、改良传统的银行业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还产生了诸如银证合一、存折炒股、在线支付等新业务,并且其创新的空间还很巨大。同时,网上银行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银行业无法或不便涉及的领域,其信息容量惊人,且灵活、便捷,正被人们迅速接受。可以预料,传统银行业支撑着网上银行业务的快速成长,网上银行也将拉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否及时、有效地在网上银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关系到能否保持商业银行现有的市场份额,也将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结构。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如何找准网上银行的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策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效益,已经成为我国银行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半年新增4300万,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但另一方面,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并持续高速发展,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只有200多万户,2005年已发展到3460万户。2006年上半年已获准开放的外国银行开设网上银行的有48家,农村信用社约有5家也开设了网上银行,07年上半年的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900万左右,网银交易额约140多万亿。其中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集银行、投资、理财于一体,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账户查询、转账、7×24小时汇款、缴费站、网上外汇、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黄金、网上期货、在线支付等多种服务,是目前国内功能比较齐全的个人网上银行。截至2007年11月,工商银行个人客户数已达3844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数达到94.9万户,电子银行交易额达到92.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7%。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清曾经在05年12月12日的“财经年会”上表示,要在未来四年内,把工行40%的业务转移到网上银行,十年内可能将把70%的银行业务转移到网络渠道。
二、我国网上银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品匮乏。目前中国网上银行的业务匮乏,没有发挥对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所提供的产品,无论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交费、银证转账,还是为企业销售网络办理结算、为集团客户进行内部资金调拨,除业务品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外,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些产品只是传统业务在网络银行的实现,也就是说目前网络银行只起到了一个传统银行业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限制,没有推出利用网络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的特性重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操作界面上没有体现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只是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界面的简单模仿,没有体现网络的根本属性———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
2.安全问题。自2004年,社会上开始出现假冒银行网站,利用木马病毒或者通过欺诈手段盗取客户资金的情况。根据对网上银行的调查,以全国10个经济发达城市为样本空间,对现有客户、潜在客户和不可能客户均进行统计,有50%~70%的用户认为网上银行不安全,这与互联网的一些调查结果相吻合。互联网网民最反感的问题也集中在安全问题,选择比例最高的十个问题中涉及安全的有五条,网络病毒、入侵、网络陷阱、隐私泄漏等。所有统计数据表明,安全成为网上银行各方最关心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网上银行就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3.品牌形象问题。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竞争,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是先拥有占市场优势的品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各个分行、支行各自为政,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各网站是孤立的,彼此互不相连,各自推广自己的网站,忽略了整体的品牌形象的建立。银行系统内的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达到商业银行网络营销的最佳效果。
4.网上支付信用体制不健全。银行对于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支持和服务。网上支付可以减少银行成本,加快处理速度,方便客户、扩展业务,以快捷简便的方式,使消费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得银行的支持服务,而无需再到银行传统的营业柜台。在电子银行交易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支付手段,电子银行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终通过支付手段得以实现。但是,我国网上银行的网上支付手段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通过互联网提供网上支付的时间不长,业务量也较少。目前,已经开展的电子商务,使用了多种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储蓄卡、邮政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然而在多种方式中,货到付款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相比,我国许多人宁愿采取成本较高的货到付款方式,也不愿采取信用卡网上支行的方式。三、我国网上银行的营销策略
1.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产品的新体系。首先,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产品创新规划体系。客户是银行业竞争的主体,也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是我们产品创新的宗旨。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产品创新前做好系统而科学的市场调研、论证,分析工作,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产品、怎样的功能,了解客户心目中喜欢的电子银行模式和使用方式。同时,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相应的客户需求调查,再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对于已经投产的创新产品要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客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高度重视收集客户信息,了解新产品对客户的适应性,并计算出该产品所占的市场价额,实现的经济效益等,从而提出修改意见,使产品的可行性和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并不断地完善,从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其次,实行项目的量化管理,提高产品的创新效率。明确各部门在产品创新中的关系,严格规定产品的研发流程和开发时间,将每一产品的开发进行量化管理。并且,制定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业务创新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将所负责的产品创新工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于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出色、工作中有创新思路且收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重奖,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最后,成立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全面负责电子银行业务管理与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优势,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电子银行新产品的成功推广。
2.切实解决电子银行的安全技术问题。实际上,技术问题早已不是发展电子银行的关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我国信息应用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有些方面还比较领先,所需的是进一步加强。为此,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产业、工商企业、银行及公安等部门的协商配合,完善安全技术和硬件设施,把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密码技术结合起来尽快建立客户终端浏览器码处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三重安全防护措施。在充分分析网络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构筑防火墙、安全接口、数字签名等高新网络技术的拓展来实现网络系统的事前防护。加快网络加密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包括乱码加密处理、系统自动签退技术、网络使用记录检查评定技术、人体特征识别技术等。并且,建立不良借款人的预警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实现统一授信的监控。同时,建立一整套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电子银行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具体重大事件内容,处理程序,着力解决好安全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在业务发展时,要时刻注意风险防范,努力为银行的客户创造一个安全的服务平台。
3.加强品牌塑造和推广,形成网上银行品牌优势。据调查,购买网上银行服务的顾客消费心理多属理智型,只有消费者认同的网上银行品牌,才有可能成为其最终的选择。同时,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不仅是可观的无形资产,更是网上银行持续创造利润的来源。国内网上银行发展较早的招商银行拥有“金葵花个人理财”、“点金企业理财”、“一网通”等知名网上银行服务品牌,工商银行则拥有“理财e站”企业网上现金服务平台、金融家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平台等知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网上银行客户和业务量。与之比较,其他银行至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网银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明显落于下风。因此,我国网上银行应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塑造卓著的网银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并吸引潜在顾客,不断开拓市场。
4.对网上银行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定位。据调查,网上银行也存在明显的“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带来80%的网上银行业务和利润。因此,网上银行目标市场定位应有针对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发展情况来看,对目标市场缺乏了解,对各类客户提供的网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也分散了营销力量,难以形成网上银行的业务发展重心和增长点。因此,建议对国内网上银行市场进行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对高创利的客户加强宣传和营销,并进行特别照顾,努力建立和维护他们的忠诚度。在公司网银业务(B2B)方面,建议定位于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优质上市公司及金融同业客户;在零售网银业务(B2C)方面,则定位于高端个人客户(白领、高收入、高学历群体)。
5.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网上银行增值服务。目前绝大多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网上代缴费、购物支付、转帐、帐单查询等业务,与金融同业相比,网银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加之品牌形象一般,在竞争中无优势可言。对网上银行而言,目标市场客户群体的差异性更为明显,因此要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网银产品和服务,同时应随时发现客户的变化,做出快速反映和创新。建议运用问卷调查、现场咨询、上门走访、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分析等手段,在充分发掘目标市场客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网上银行创新性产品,针对客户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以满足其差异化的需求。如开发集团客户网上现金管理、网上企业和个人集合理财、网上授信及资金扣划、与证券公司合作推出网上银证资金划转和银证合一业务、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支付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合作推出跨行网上银行业务品种等。
参考文献:
[1]高学敏:网络营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赣生:银行营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早在1992年度,Kiang和Tam就开始利用三层的BP神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训练。他们训练的主要方法是把先前输入到网络中的一些样本作为基础,然后提供一套权重,在通过BP神经网络对网络进行训练之后,就可以根据系统把任何新输入的公司自动划分为非破产公司和破产公司。通过诸多实验表明,神经网络这一方法在预测和评估银行的风险状态时,是非常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在预测的适应性、精确度和稳健度来讲,它都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银行风险预警方法。
2005年,王秀珍和张美恋研究了在商业银行的安全系统中运用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式。通过对现今商业银行在安全评价系统上的基本特点的研究,他们从中选择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对这12个指标,他们对每一个指标可能存在的风险程度都进行了非常准确的推断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每一个指标所存在的具体风险进行了准确的风险等级的评分。通过这些方式,建立了RBF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安全评价系统,可以对相关系统进行精确的安全风险评估。王秀珍和张美恋在基于他们所构建的RBF系统上再进行了示范性的仿真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也证明了该系统在安全评估系统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007年,牛源对商业银行安全状况的评估进行了改进。在评估商业银行的安全状态时,牛源采用了把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在他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他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一家商业银行,然后整理该银行在过去10年间的数据。在这十组数据当中,对前八组数据进行再一次的整理,然后将这些数据作为今后学习的样本,对其分别输入向量组P,剩下的两组数据主要用于预测。对这两组数据的预测结果发现,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来建立相应系统然后对商业银行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的准确性非常高。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等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上,神经网络系统建立起来的系统有着非常强的逼近和预测能力。
同年,MchmedOzkan等人使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商务银行的风险进行了预测。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他们选取了一家土耳其的破产银行为样本,进行实验。经过了他们的实验,他们巧妙地发现,在财务数据的模式分类上,人工神经网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运用在预测商务银行的危机上,除此用途之外,人工神经网络还可以检测出商业银行各种潜在的危机。根据这些危机,银行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其安全。通过众多专家对BP神经网络的一系列研究不难发现,BP神经网络在处理经济数据时与其他的处理方式相比有诸多的优势。BP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各种数据中发现其潜在的规律,因此它能够处理各种数据。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自然的建模过程,因此它并没有复杂的传统过程的分析,也就不存在辨别何种非线性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方法,要分清属于何种非线性关系会给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和困难。
二、设置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和确定阀值
对于一个完善而又健全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讲,其一方面要满足机构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相互配合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是对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综合反映。从宏观的方向来看,宏观预警要考虑到诸如货币流通风险、房地产泡沫等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考虑外部条件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是考虑包括资本性风险、盈利能力等方面的风险,微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考虑是考虑银行机构的风险。
1.宏观上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于整个银行业风险来说它会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对银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也就是俗称的GDP增长率,它是对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反映的是相较于前一年,GDP的增长。对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发展的基础条件的主要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在泡沫经济当中,房地产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席位。在经济环节中所爆发的各种银行清偿力危机、信用危机等都是由房地产行业危机产生的。国房景气指数是衡量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变化程度和发展趋势,通常用百分制的方式来表示。
2.微观上的预警指标体系对于一个银行来讲,它本身的资产是获取资金的重要保障,当然除此之外,银行业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经营。要衡量银行在风险抵御和经营方面的稳定性可以从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来进行衡量,这两个因素可以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银行的资产方面的信息。对于商业性银行来讲,流动性风险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风险因素。它是所有风险因素当中最直接的风险因素,也是在各种风险都发生了之后,最终表现出来的风险因素。存贷款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是在基于中国的现实条件之下而建立起来的针对各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的两个指标。商业银行在资产流动性方面的强弱可以通过资产流动性比例反映出来。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间比例就是资产流动性比例。
3.确定商业银行的阀值在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对于一定范围内预警指标的数据是否会引发危机的产生可以通过阀值来确定。在阀值问题的确定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国际通用标准来进行最终的确定,对于有的阀值由于其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国际通用指标值,因此,在对这些阀值的确立工作上,主要参考了相关的专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历史数据。
三、对于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方面的应用和建议
大多数商业银行通过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编程工作,以此对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系统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分析了各种银行操作风险的特点之后,尽量选择时间序列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时间跨度较小,或者以月或者日为基准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可以使得预警的在时间上的间隔尽可能地小。与一般的风险评估系统相比,BP神经网络对于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上的分析并不是出于主观的因素,整个网络系统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预测精准度和非常优秀的非线性处理能力。BP神经网络所具备的种种特点都使得它与其他的系统相比,最大化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失误,可以想象,BP网络系统会在未来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和预测上有非常大的用途和现实意义。
在实际对银行的预警系统的控制工作中,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操作风险,并且有一部分的影响因素从一些人力资源系统和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中都很难获取,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统计计算就需要用手工的方法在事后进行统计计算。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使得操作系统在判断上能够有效、准确。除却相关的风险预警系统,商业银行自身还应该完善其银行业务的各类信息系统。银行在完善这类信息系统的同时,要考虑多方的因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关键风险指标等因素的计算上,对于其他能够影响操作风险的所有因素都要进行考虑,并且归纳到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各种科学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风险预警方面居于有利地位,为各银行在操作风险上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帮助。
2013年,我国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为网民提供便捷支付、为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高收益率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大量资金,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抢夺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来源,存款数额的减少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款、转账结算等其他经营业务进而影响其盈利。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动摇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然而,互联网金融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与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除具有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外,还有其特有的信息泄露风险、信誉风险、支付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成因不仅来自于金融业自身的高风险性,而且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使得风险具有扩大效应,同时互联网时代金融监管难度的加大也使金融风险更难控制。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应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建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来从容面对这场金融浪潮值得深思。
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基本来自于银行内部的经营操作程序,信用风险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对外投资失败和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归因于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和股票价格的不断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商业银行传统风险都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规范银行员工的操作、严格信贷审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来预防、降低风险,经过我国商业银行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应对传统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相对健全,风险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
(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与商业银行面临的传统风险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法律风险、信息泄露风险、信用风险、支付风险等。1.法律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用于规范电子商务银行的法规更是少之又少。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是我国目前唯一关于电子银行监管的法规。办法第一条指出:为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该办法所指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该办法第六条指出,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特性,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的责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庞大的网民数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纠纷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在支付领域,各种支付转移的信息为洗钱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融资领域、理财领域存在爆发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所以从监管来看国内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网络金融存在一定的空白,这就导致网络风险的聚集,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给电子银行带来法律风险。2.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运作依赖于大数据的庞大信息量,通过分析客户的个人信息得出客户的偏好、负债、还款能力等,进而针对客户设计出合适的金融产品。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用户、消费者、储户、企业等的个人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互联网是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其信息具有透明、公开的特点,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必将威胁到大量网民、企业、银行的利益。2014年3月27日,有网友曝出通过“谷歌”搜索引擎,输入特定关键字可以查看到大量支付宝用户的详细信息,包括转账信息、收付款账户、额度、用途等,该事件爆发后,马上引起了“隐私泄露”恐慌。因此,商业银行在建立自己的电商公司时,应特别关注信息安全问题,保障银行本身及客户的信息安全。3.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已脱离传统的金融媒介,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但是其本质仍然离不开金融,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因此互联网金融同样存在信用风险,传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风险也都存在于互联网风险中。当前活跃于公众视野的各大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高收益率掩盖了自身的信用担保问题,网上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吸引来的资金额度巨大,托管银行和金融企业都无法为如此巨大的资金做信用担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让人堪忧,更无从谈起融资者承诺的高收益。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可以使交易、支付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发生交易,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性验证具有很大难度,增大了网络信用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从评估潜在的信用风险入手,实现事前发现信用风险、事中控制风险、事后及时反馈的一整套风险控制系统。4.支付风险。网上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存在着重大的潜在风险,网上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信息数字化后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重复、错序、篡改等安全性问题饱受网民的质疑。网上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交易双方的身份有网络的遮盖而难以透明、虚拟的网络更增加了电子支付的风险。如若电商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不够成熟,非常容易为黑客等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同时,也存在有网民用虚假的信用卡行驶诈骗行为,或者采用虚假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三、商业银行依托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应对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为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银行,中信银行在2010年8月推出B2B电子商务,是国内首次针对B2B电子商务客户提供资金监管、支付结算和资金融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交通银行于2011年底也推出了自有的电子商城平台——交博汇,提供在线理财、在线融资、公共缴费、企业收款、行业资讯等众多服务功能;建设银行于2012年推出了“善融商务”,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服务的全方位服务;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也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银行。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给商业银行的不仅有挑战还有风险,除具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还带来了法律风险、信息泄露风险、信誉风险、支付风险等一系列新的风险。应对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与资本管理委员会、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控制评审委员会,各个内部控制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制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包括风险管理环境分析、风险管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活动、风险及管理信息披露。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监控的程序复杂、耗时长,难以适应电子银行业务信息传递迅速、服务便捷、风险爆发快速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商务银行时,应依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适度调整内部控制程序,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创新内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价、控制风险。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核心技术,构建主动型的风险管理模式
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技术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拥有先进的技术是保障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银行及客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信息泄露风险、支付风险、信用风险的监控都依赖于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发生数据信息泄露事件,银行损失的将不仅是客户资源还有自身的信誉。商业银行在构建自己的电商公司时应同步建立信息技术管理与研发部门,部门内部不仅应有熟练的技术人员,还应有风险管理人员,将技术研发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相结合,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对重要的客户信息及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增强银行信息系统防御黑客攻击、过滤非法数据侵入的功能,在开发核心技术的同时将风险水平降到最低。
(二)精简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效率
商业银行开设电子商务银行应在建立健全网络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精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程序,提高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的效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反馈。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银行盈利目标、风险识别能力、客户信息的数量、互联网技术等因素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从最基本的严格审查客户身份信息、数据信息及举债能力入手,建立一整套高效可行的审查程序,对已经通过信息审查的客户及银行接手项目还应进行不定时的后续检查,实时监测、排除风险因素。银行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权衡分析法、风险效益分析法、统计型评价法、综合分析法等对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大小值、银行损失的范围或获益的可能性,从而综合评定金融产品的可行性。风险控制和风险反馈是在风险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及事后的总结反馈。建立机动灵活的风险处理系统,当风险突然爆发时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在最佳时间内控制风险的扩散、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人才培养以适应商业银行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网上银行带来的便利条件,分析了企业充分利用网上银行降低企业资金费用的各种可能性,为企业加强管理提供了现实。
近几年来网上银行因运营成本低、周转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等特点为众多传统银行和客户所青睐。本文主要就网上银行业务对一般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力争为企业降低货币资金管理成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银行业务开展的现状
传统的支付结算系统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以银行的专用网络为核心,通过传统的方式(邮政、电报、传真等)来进行凭证的传递,从而实现货币的支付结算。传统的支付工具不论是货币资金,还是支票或银行汇票等票据都是有形的,虽然在安全性、认证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上有较高的保障,但存在效率低下、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网上银行实现了快速、低成本、安全的资金结算,并很快在发展起来。
据介绍,2000年初,银行还只在四个城市开通网上银行。截至2007年4月末,共新增个人客户455万户,累计达到2780万户。建设银行也已有37家一级分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客户交易量1156万笔,交易额10514亿元,交易量和交易额均比上年增长了好几倍。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及股份制)网上银行用户数量为7494.5万户,比2005年增加约2105.4万户,增长幅度达到39%。
可见,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惊人,为了更好地利用网上银行为我国的发展服务,笔者对利用网上银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成本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二、利用网上银行降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成本
网上银行快捷便利,成本低廉,为企业降低货币资金管理的成本提供了可能性。
1.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降低机会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企业办理了网上银行,在零星报销的时候,就可以将有关的款项转账到报销人的工资卡当中(享受转账待遇,尤其是某些商业银行对于企业网上银行的同城转账实行免费,更适用这种方式),而无须保留库存现金,各个部门也无须保留备用金,完全可以由采购人员先行利用银行卡透支,如果金额比较大,还可以在和人员通话并发送短信息确认(明确有关责任)后,由财务人员通过网上银行远程实时支付,等有关人员回来后马上办理付款有关手续。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某些商家为了鼓励刷卡消费,对于刷卡打折优惠,更节省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
2.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方式,降低结算费用
购买支票的价格全国统一价为:货币资金支票20元一本,转账支票30元一本(含5元工本费)。平均每张转账支票使用的成本为1元多。而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对于同城(包括异行)的转账则只收取1元/笔的交易费。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规模相对小一些的银行则对于本行网上银行在本地或全国范围内不收手续费或收取较低的手续费。如兴业银行对于同城本行和他行(非加急业务)的收费只有0.6元/笔。
由于不同的银行的网上银行有不同的开户和收费标准,其中的年费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费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以往年度的业务量,异地结算的不同情况,以及银行对开设网上银行的优惠条款,并对当年的业务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开设,开设哪几家的银行的网上银行,统筹规划,争取把结算费用降到最低。例如,有些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对同行异地转账不收取手续费,当职工常驻外地的时候,可以委托其他职工借款,先将款项转入有关受托借款职工的账号当中,再由个人网上银行转账到借款人外地同(银)行的账号当中。如果有浦发银行的网上银行,则可以直接向该借款职工的账号转账,因为浦发银行可以在异地同行ATM上免费取款。再如,广东发展银行对于企业间的同城本行转账免费,对于某些经常合作的同城商业伙伴就可以考虑通过通过广东发展银行进行结算。
3.利用自动收款系统降低货币资金的管理费用
我国的工商银行为集团企业开设了自动收款功能。银行定期按照客户预先指定的时间、金额等收款信息,自动将资金从企业分支机构账户中划收至总部账户,并在当日将交易结果信息发送到客户预留的Email地址,同时客户也可以通过贵宾室查询交易结果。自动收款不仅实现了工商银行柜台“网络结算”业务的全部功能,还支持全国范围内按照地区、省内、区域内、全国四个级次的资金上收。客户只要在业务开通时指定上收的路径、时间周期、金额等要求,银行就会定期自动将其分支机构的款项逐级上收,且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工费,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集团内资金汇集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企业对资金的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资金的集中管理目前在集团公司管控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Jw会司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JW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巧日,是一家上市公司。拥有20多家子、分公司,建有完善的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体系。是一个跨地域经营、唯一拥有棉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集团。
公司在集团管控的各方面都摸索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其中资金集中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本文就将对JW公司的集中财务管理实践进行剖析.为其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一、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概况
JW公司资金的筹集与管理采用集权式,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可以在银行独立开户,但其融资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通过集团财务部,从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资金运作置于集团的有效监控之下。
如果下属企业需要资金,它不能直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贷款,而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批后,由结算中心发放贷款给所需企业或W公司作为唯一的融资主体获得授信额度后,再分配给子公司使用。对外筹资的主要渠道一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二是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资。
二、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在JW公司集中的融资管理体系中,JW公司将成为JW公司范围唯一的融资决策主体,各子公司可以作为间接融资的实施主体。这样,JW公司下属企业的银行信贷权(间接融资和对外担保)均将收归JW公司统一管理。如此可以有效地控制JW公司整体风险,降低财务成本和费用,加强对JW公司下属公司的管理。
因此,JW公司每年根据全年的整体融资计划,与主办银行洽谈年度综合授信额度。在协议额度下的各种短期融资产品如流动资金贷款、保函、信用证、票据贴现等可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搭配使用而无需再行审批。具体操作时,主办银行将根据JW公司的总体信用状况及其短期授信需求量为其核定一个总休授信额度,在经过行内信贷管理部门的批准后,与JW公司签订总体授信额度协议。然后,JW公司根据各公司的年度融资计划以及资信情况,确定各公司的授信额度,这就是所谓的“二级额度”。由于内部贷款的存在,一级额度(即主办银行向JW公司提供的综合授信额度)并不一定等于、而且往往大于二级额度之和。
2,JW公司目前的资金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按集团企业实际需要结合集团管理要求测定各分子公司的日常最低资金储备作为限额。对于各企业收到的货款或融资款,但凡超出限额的,一律上划集团财务部,作为各分子公司在集团财务部的资金上存款。但凡低于资金限额的情况出现,由各分子公司提出申请,集团财务部及时划拨补足。集团财务部对集中的资金进行投资、内部调剂或归还贷款等,同时对各分子公司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其资金利息。
三、网络技术在JW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中的应用
JW公司已于2004年以现代网络技术全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其主要手段是:
1,网上资金结算集中管理系晚
网上资金结算集中管理系统,是以JW公司资金管理部门和结算中心分别作为管理主体和运营主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和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为结算资金的载体建立的覆盖整个集团及成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结算中心是JW公司对成员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业务主体,集团资金管理部门依托结算中心统一办理并监督集团及成员企业之间因互品、劳务、各项税费、存贷款本息等发生的内部结算业务,以及对外的款项收付等外部结算业务,并接受集团资金管理部门的业务指令实现对成员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和债务集中管理。结算中心,是JW公司资金结算的运营主体,是结算各项业务的具体实施者。
JW公司成员企业均在JW公司结算中心开设结算帐户,并开设与集团结算中心结算帐户对应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帐户,作为成员企业与外部单位进行结算的资金门户,由成员企业授权结算中心行使对帐户的使用权,用于网上支付的用户名和密码归结算中心保管和使用,成员企业不得直接使用此帐户办理提取现金以外的任何其他业务(限额管理的情形下)。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产生的对外结算的业务凭证归成员企业保管,作为结算中心提交给成员企业的同笔业务凭证的附件。结算中心提交给成员企业的业务凭证是企业做银行存款帐的原始凭证。结算中心对成员企业的网上银行帐户实施零余额管理或资金限额管理。
结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网上银行帐户,是结算中心对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资金归集和下拨的实际执行帐户,同时也用于结算中心对内对外办理各项非结算中心业务的资金结算。
结算中心针对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建立相对于结算中心的独立的帐务核算体系,结算中心作为运营主体,以收付的业务方式具体实施结算的各项业务。 集团及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结算业务,直接通过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的帐户之间的转帐实现,一般情况下不涉及对应的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帐户。
成员企业支付款项时,通过企业内部网或国际互联网向结算中心下达电子支付指令,并通过录入、复核、批准的程序经安全认证和电子签名后生效。生效后的支付指令由结算中心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在执行时,收款人同为成员企业的,结算中心做帐户间的转帐处理;收款人为JW公司以外的单位的,结算中心通过与网上银行的接口将指令自动转发给网上银行,网上银行执行结算中心的指令,在瞬间完成资金从结算中心网上银行帐户划拨到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并从成员企业网上银行帐户将资金转帐给相应的收款人。
成员企业的网上银行帐户收到JW公司以外的企业的款项后,结算中心通过与网上银行的接口提交的收款信息,自动将收人计人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开设的网上银行帐户,并在当日完成网上银行帐户收人资金的归集。
2,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指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客户发出的电子指令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电子银行。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并以集团企业作为其推广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客户。在集团总部及其分支机构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前提下,网上银行可以帮助集团总部通过电子命令查询分支机构帐户,和(或)从分支机构帐户转出资金。
网上银行往往采用特殊的加密技术,并且不断地维护动态升级的过程。因此,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部分银行在部分地区的系统还不是非常稳定,可能存在某些时间段内资金调动不是非常通畅的情况。
3,网上结算
改变手工填写纸制凭证送交银行的传统结算模式,采用网上提交更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指令,不出办公室即可以完成同城转帐和异地汇款等大部分日常结算工作。网上结算均能提供基本收付功能,JW公司可以对授权帐户进行收付管理:包括网上结算指令的提交、批准、查询以及批量支付指令的提交、批准和查询,分别完成财务人员单笔或批量提交电子收款或付款指令,财务主管根据事权划分原则对指令进行批准或拒绝,查询每笔指令处理状态等操作,从而完成网上转帐或汇款的全部流程。一般通过网上银行可向全国范围内任何一家银行开户的收款人汇款和划拨资金。
关键词 网上银行 用户行为 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User Behavior Analysis of State-owned Banks' Online Banking
QIN Jingyan, YANG 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As the booming of state-owned banks' online banking, more and more users require good user experience and usability target need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user-centered design method, user-friendly experience, high efficient, precise direct manipulation and reasonabl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rough Between-subjects test method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e research takes usability testing online banking tasks and analysis online banking users' behavior and consequently provides online banking usability and interactive interface design guidelines.
Key wordsOnline banking; use behavior; usability
0 前言
对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毋庸置疑。个人网上银行的存在,为无数的银行用户带来了便捷,节约了交易成本。查询余额、网上缴费、买卖基金等以往在银行柜台才能进行办理的业务,现在用户只需点击网页,就可以轻松进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金融服务。
网上银行是利用互联网将客户的电脑终端连接到银行网站,实现将银行的金融服务直接送到客户办公室、家中和手中的金融服务系统。①随着10多年的发展,网上银行的功能逐渐成形,人们在满足了功能需求后逐渐对网银的使用要求有所提高。网页中需进行操作的金融业务部分,用户往往比浏览性网页要谨慎许多,设计的可用性要求也要提高很多。用户希望在使用网上银行时不会因为网页设计的问题而导致误操作,造成损失。良好的网银用户体验与用户行为的分析将是本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网银用户的可用性测试,找出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网上银行的相关问题,并分析与其用户行为相关联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问题,从而为以后的网上银行的交互界面设计及用户体验设计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次测试主要采用受测间法及深度访谈法。首先采用受测者间 (Between- subjects)方式进行,②③针对三个国有商业银行网站进行任务操作,以四项基本的使用功能为主,计时测量受测者对于操作的流畅性等问题。受测者进行操作时采用非参与式的间接观察法,测试人员与用户研究专家通过实验室中观察室里的单反玻璃,对受测者进行观察。最后对受测者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更加直接并深度了解受测者对于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使用行为及结果的动因,任务完成情况背后的以往的用户相关体验等问题。
1.1 测试任务
三个银行网站各邀请8 位未使用过此网站界面的受测者进行。本次测试主要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网上银行进行测试:(1)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2)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3)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根据可用性测试原则,设计测试任务,筛选受测者,设计测试脚本,构建实验室测试环境,最终根据招募受测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银行的测试任务为:任务一:查询账户余额;任务二:账户明细查询;任务三:同行间转账;任务四:跨行转账。
1.2 受测者分析
此次研究的受测者年龄为22~26岁,此年龄段的用户占网银使用用户的30%。受测者有使用网上银行的经验,但都未使用过被测银行的网上银行。在筛选用户过程中,遵照对比研究的思路,选取熟练用户与间歇性用户进行可用性测试与用户行为的分析。
1.3 受测者使用现况分析
本次测试全部采用使用过网上银行但未使用过被测银行网上银行的受测者,避免长期使用出现的经验及习惯对于测试任务的影响,尽量减少经验误差与练习误差的影响。
2 测试结果及分析
2.1 任务一:查询账户余额
账户查询是网银使用中的最基本功能。余额查询任务中中国银行的受测者使用时间最短平均为3.5秒,而建设银行的使用时间最长平均为6.7秒。中国银行(图1所示)将账户余额直接显示,无需操作即可看到。工商银行将账户余额查询的按钮直接放在账户信息的右侧,可以让受测者方便迅速的找到按钮,快速点击进行查询。而建设银行(图2所示)则是多个账户公用按钮,将余额查询按钮放在账户信息表单中的最下方,受测者必须扫过所有账户后,点击选择需要查询的账户,再进行查询。使受测者在查询过程中的点击步骤增多。且多个受测者在进行测试时,在没有点击选中账户点击下方按钮时无反应。受测者不明确此时为什么此处为什么不能进行点击,无法进行正常的操作。
在此任务中,可发现受测者对于直接展示信息的页面使用时间最短。而进行多个点击操作的页面,使用时间会逐渐加长。对于信息展示的内容,可直接显示信息,去除多余操作。若必须要进行操作,操作途径应明确清晰,减少用户误操作。
2.2 任务二:账户明细查询
账户明细查询任务中中国建设银行的受测者使用时间最长为1分20秒,而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的使用时间几乎相同(43秒、49秒)。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都将明细查询的按钮放置在账户信息右侧,方便用户的快速查询。而建设银行依旧是多个账户共用按钮,将明细查询按钮放置在账户信息表单的最下方。且由于建设银行对于有子账户的银行账户不可以直接查询明细(必须选择一个子账户进行查询),使得很多被测者在没有选择子账户的情况下不知道为什么按钮不可以点击,从而造成了使用时间的增长。通过时间的对比即可发现,将内容相关的操作就近放置,能够大大减少操作时间。且单个内容对应多个操作(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远比多个内容对应多个操作的方式(建设银行,图2所示)更加方便。
2.3 任务三:同行间转账
同行间转账任务中中国银行的受测者使用时间最短平均为1分18秒,而建设银行的使用时间最长平均为1分58秒。由于中国银行的网站导航(图3所示)架构浅且窄,受测者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测试任务的所在。而工商银行的一级导航过多使用于出现查找不便的现象。建设银行的导航(图4所示)架构层级较为适中,但由于在转账中的导航命名较有歧义(“活期转账汇款”“定活互转”),使很多受测者出现了疑虑,更有甚者出现了错误操作,进入了错误的入口。含糊的命名是受测者只能通过猜测或者尝试进行操作,往往要进行多次才能找到正确的入口,增加操作时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任务四:跨行转账
图5工商银行跨行转账页面
图6中国银行跨行转账页面
跨行转账操作由于需要输入多个信息,所以是几个任务中使用时间最长的。跨行转账任务中工商银行的受测者使用时间最短平均为2分17秒,而建设银行的使用时间最长平均为2分45秒。工商银行(图5所示)与中国银行都在表单显眼的位置提供了收款人账户开户行的查询,使得用户缩短了此处表单的输入时间。然而中国银行(图6所示)在表单中要求受测者进行重复输入收款账户号,使得时间较长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由于将收款人账户开户行的查询放置在提示信息中,且提示方式不明显,使用户没有注意到。用户在繁多的下拉表单中进行查找时,浪费了很多时间。
提供需要的辅助操作,能够帮助此操作更加迅速的完成。而将辅助操作放置在合适的地点,才能够让用户及时的使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都将它们放置在了正确的地点,使辅助工具最大作用的发挥了作用,且帮助降低了完成操作的难度。而对于不明显的建设银行,只能通过最基本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对于查找冗长的下拉菜单中的内容,会极大的增长使用时间。
3 总结
通过本次测试的几个任务进行用户行为及其动因的深度访谈分析,任务完成的李科特量表分析,我们可以从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网站导航架构层级不易过多且每层数量均衡。网银使用者的目的较为明确,过于深的层级会使使用者无法找到所需的功能。而每层数量过多时,使用者会认为导航分类不够明确,查找不便。(2)导航命名需清晰明确。对于银行网站命名的准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错误或含糊的命名会使用户进入错误的入口,造成用户及银行的损失。(3)按钮的摆放位置应该更加符合就近原则。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相关操作,避免过多的点击操作。同样根据视觉思维的原理,编排版式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就近布局,将会提高用户对于信息判断及信息映射方面的匹配度。(4)提供及时的反馈。④当用户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操作错误时,应该及时的给予用户帮助,减少用户的误操作。优良准确并及时的操作反馈对于提高网银用户体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间接提高用户对于网上银行安全性的心理预期及心理需求。
通过以上结论希望能够对以后网上银行界面使用提供帮助。本研究得到北京优迪实验室的大力协助,同时本研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资助项目(71040014)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9YJC76000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陈军亮,刘伟杰,刘正捷.网上银行用户评价体系研究[J].和谐人机环境,2008.
②李倩,孙林岩,吴疆,张婧,田焱.个人网上银行的可用性测试与评价[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6.
③孙林岩.人因工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绪论
建立在it(计算机通讯技术)之上的网上金融,是一种以高科技高智能为支持的aaa式银行,即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并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它是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将引发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运作方式,经营理念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同时,网络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网上银行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本文拟在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一些对策措施。
一、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传统“砖瓦型”银行,其分行是物理网络,主要借助于物质资本,通过众多银行员工辛苦劳动为客户提供服务。而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主要借助智能资本,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向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客户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银行服务,而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使金融机构在于客户的互动中,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主要围绕资产业务,针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产品进行改造与组合,满足客户和银行新的需求,而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景
随着网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会不断提高,它将成为一个行业,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今后网络银行发展的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广阔。
1、产融网络结合的趋势将会加强。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工作方式的更替,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一大批企业将会设立自己的网站网页,居民也会积极投身于网络银行之中,网络企业的扩展,网络消费者的增加,使众多的网络企业从开展电子商务转而向网络银行结合,相互持股和参股,大企业集团将与传统银行合作共同建立网络银行,提高网络金融服务业务,产融网络化结合将使众多企业和居民对网络平分的可信度提高,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性增强,网络客户群将稳定发展,网络银行的经济效益会显著提高。
2、网络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使传统银行经受了一场技术革命,传统银行业务将受到挑战,网络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创新业务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网络银行利用现代金融技术,大力开展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清单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利用网上银行为企业和居民进行资金余额查询、账户转移、第三方支持,银行业务通知等基本业务服务,还要利用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交叉出售产品和服务,如存款产品、消费信贷、保险、股票交易、资金托管等高级业务,并且不断进行升级换代,拓宽技术创新空间和领域。
3、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并可能再现综合性市场。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深入开展,迫切需求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网络化长足发展;反过来,这些市场网络化的发展也能提升和促进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市场的地区整合和行业互动将会带动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银行合业经营的出现,带动整个金融金融市场深化网络金融市场和非金融市场之间界限模糊,距离缩短,各类市场将混为一体,并且可能出现综合性市场。
4、网络银行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步子的加快,世界各国银行业运用并购重组方式积极向海外扩张,采取“打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扩展业务,占领世界市场。目前,我国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多达600多家,引进外资金融机构200多家,估计今后我国海外机构数量扩张的步子要放慢,而主要靠网络银行的发展来增加客户,扩展业务范围。因为网络银行的发展使整个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它缩短了国与国之间遥远的距离,模糊了国与国、洲与洲之间的地域界限和文化传统,业务的竞争将变为信誉的主角和技术装备水平及服务质量的竞争,在传统银行基础上的网络银行模式近几年可能有大的发展。但纯网络银行经过结构调整和休养生息后天,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
网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从1996年就开始了网上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6%—7%的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系统。
目前,国际上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网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网点、atm、pos机、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direct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电话、internet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现举例说明这两种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高效、快速发展的直接银行:德国的entriumdirectbankersentriumdirectbankers,1990年作为quell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电话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网上银行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截至1999年底,拥有客户77万,其中使用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万;资产总额38.18亿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费贷款。
entrium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共计370人,依靠电话和因特网开拓市场、提供服务。370人服务77万客户,人均资产达1000万美元,大大高于亚洲的领先银行水平(新加坡发展银行人均资产580万美元,中国农业银行人均资产50万美元);而且entrium认为现有系统完全可以满足250万客户的需求,这一连串数字足以给我国人员臃肿的商业银行敲响警钟。
entrium经营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消费信贷、循环周转贷款、信用卡、投资、在线交易等。虽然目前仍以电话服务为主,但正在加速发展网上银行服务,它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十分明确:将entrium从拥有网上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电话直接银行转变为拥有电话银行服务的领先的网上直接银行oentrium的成功归功于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拓市场、联络客户、处理业务。
(二)美国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wellsfargo
根据国际上一家权威的电子商务评价公司,gomezadvisors,从使用性能、客户信任程度、网上资源、关系协调、成本等方面对美国、欧洲等地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进行的评比,wellsfargo是1999年度网上银行系统使用性能最好的银行,是美国第七大银行,资产总额218亿美元,拥有5925个分支机构,资本收益率高达34%。目前,它被认为是美国银行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优秀代表,网上银行客户数量高达160万,银行网站每月访问人数96万(并非人次);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客户占其全部客户的20%。
wellsfargo的网上银行系统不仅节约成本,更主要的是带来新增收入和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素质好、收入高、账户余额大、需求种类多,银行赚取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相对较多;在160万网上银行客户中,15%是由网上银行服务带来的新客户。
wellsfargo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几个因素:(1)及早地开发和使用高科技,包括internetowellsfargo早在1994年就开始投资网上银行,并不断扩大、提高其网上银行的服务。(2)方便、多渠道的服务网络。该行认为,客户需要的是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网络,intemet
仅仅是其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服务品种覆盖面广。提供服务的种类包括:账,户管理、投资服务、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4)客户关系维护与客户群体系。wellsfargo认为这一体系对市场开发至关重要,它严格划分客户群,其尊贵客户仅占全部客户的2%,并得到特别的关注与服务。
wellsfargo是一个传统的机构银行,它成功地步入网上银行的轨道,可谓亚洲的负担银行开拓网上银行服务的范例。
目前国际金融界的发展状况表明,尽管不同的银行有其不同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intemet的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网上银行必将包含银行所有的业务,成为银行主要的业务手段。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
1996年6月,也就是美国开始有了网上银行8个月后,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国正式获准开办交易类网上银行业务的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总资产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达3家,占全部大中型中资商业银行的50%。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表现在客户数和交易金额两个方面。2000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41万户,交易金额6500亿元。到2002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元。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外汇牌价查询、投资理财咨询、账户查询、账户资料更新、挂失、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二)我国网上银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内涵,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客户导向”了,一些银行对网上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五、实现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五年过渡期的快要结束,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增加竞争本领,惟有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学会“与狼共舞”,才能“招狼为婿”,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一)营造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如果落后三五年,今后可能差之千里,必须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上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感知到网上银行迅速发展没商量,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上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络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国金融ca工程已正式启动,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相关法规必须研究制度,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及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各类因素。
(二)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适应网络金融发展,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是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体系的分支行制,而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使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正在使传统的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变化实现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这是就外部组织制度而言,从内部组织制度看,随着商业银行外部制度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形态向扁平式形态发展。从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树形结构,即由商业银行总行下辖多个一级分,一级分行下辖多个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辖多个支行的总分支行组织机构形式,这种组织机构形成大多按行政区划对等设置,管理层次多,管理机构庞杂,业务上的条块分割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冗员较多,管理的成本高,不利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即时沟通了各分支行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可以直接从职能管理部门获取管理指令和反馈管理信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各种授权,授信等均可通过网络实时实现。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对金融理论、金融技术、软件开发数值分析,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上升。从现在起银行必须有所准备,建立起银行内部的人才库。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他的中心,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从国际经验看,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阶段。在客户至上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图的上方,体现了银行的服务姿态;在客户第一阶段,把客户放在银行工作日程表的前端,银行全体人员和全部行为都围绕客户,客户的事情是银行工作的重心;在客户满意阶段,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前面,调动所有资源让客户感到满意,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银行工作的标准;增加客户价值是目前客户导向理念的最新表现,在这一阶段,把客户资产价值增加放在首位,让客户享受增值服务。进入90年代后,我国银行业在商业改革进程中,“客户中心论”的研究和实践才露出端倪,银行初步认识到客户对于银行经营唇齿相依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为表面和肤浅的水平上,而没有从本质内涵上认识到银行离开了客户,不重视客户,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增强网上银行支付的灵活。网上银行要适应客户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支付与结算需要,就必须创新与电子网络交易相关联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产品,必将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手段产生深刻的影响。网上银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数字现钞,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其他电子金融工具。新的产品及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数码货币系统、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等等网上银行还可以对传统的银行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以提高这些业务的办理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例如,基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信用证、电子抵押担保等等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无疑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未来银行、证券公司的营业据点可能只剩最前线的服务人员,看不到他们身后一排接一排的复核主任、副理等业务执行人员。而行员、业务员的角色,也将转型成理财、投资、财务顾问,提供各种理财产品的服务、咨询。
(三)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传统的监管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针对网络银行而制定的新的规则或指导性规范主要包括:
1.市场进入。大多数国家都对设立网络银行有明确的要求,需要申报批准。这些要求一般包括;注册资本或银行规模;技术协议安全审查报告;办公场所与网络设备标准;风险揭示与处置规划;业务范围与计划;交易纪录保存方式与期限;责任界定与处理措施等。其中,对于网络分支银行,一般还要求其母行承担相应的承诺。
2.业务扩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业务范围,除了基本的支付业务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许网络银行经营存贷款、保险、证券、信托投资、非金融业务、联合经营等业务,以及所采用的方式等;二是对纯网络银行是否允许其建立分支机构或机构等。
[关键词]网络银行;监管;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79-02
1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
1996年,中国银行率先登录Internet(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依托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之门,同时标志着一场金融领域革命风暴的开端。1997年,招商银行创建一网通,国内其他银行也纷纷开通网上银行,网络银行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然而网络银行在发展初期,却一直受困于网络诚信,呐喊声一片而鲜有问津者。
随着网络银行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已经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根据艾瑞咨询《2010―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年度监测报告》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549.5万亿元,同比增长49.0%。其中,个人网银成长迅速,总体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网上银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同比增长49.0%,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上银行整体交易规模为549.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9.0%;至2014年,中国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2200万亿元。
目前,网络银行已经实现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投资理财、信用卡、贷款等诸多服务。时至今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随着“宅经济时代族群”消费队伍不断壮大,他们通过网络“在线”完成购物、缴费、社交、投资理财等行为,宅在室内却家通天下。
2网络银行存在问题
网络银行是搭建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因此也无法超脱于信息网络技术固有的缺陷和风险之外。
2.1网络建设缺乏安全可靠性
网络安全是网络银行核心中的核心,关乎其生死存亡。在技术含量上,除我国社会整体网络设备水平低下之外,银行业内部网络构造亦处于低端,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诸多国内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来自国外,这些都成为网络金融安全的隐患。在管理层面上,银行网站设置的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对于超级“黑客”依旧防不胜防,冒充网上银行管理员要求网上银行客户提交银行卡号和密码的状况时有发生,对用户产生巨大的威胁,一旦出现大量储户的密码被盗,将给网络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2.2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脱节
同网络银行高速发展的业务相比,我国国内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客户办理网络银行采用的规则均为协议,在与客户明确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出现问题通过仲裁解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网络银行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其业务和客户随互联网的延伸可直达世界的任何角落。由此衍生了新的法律问题,如跨境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性、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品牌与知识产权问题、境外信息的有效性与法律认定、网络银行的客户为非本国居民时所存在的语言选择的合法性等问题,都很模糊。这些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对网络犯罪分子犯罪事实的认定以及事后如何判定损失程度等法律问题还没有界定,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与客户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风险。
2.3监管意识和监管方式滞后
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现有的监管,主要针对传统银行,重点是通过对银行机构网点指标增减、业务凭证、报表的检查稽核等方式实施。而在网上银行时代,账务收支的无纸化、处理过程的抽象化、机构网点的虚拟化、业务内容的大幅增加,均使现有的监管方式在效率、质量、辐射等方面大打折扣,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权威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基于互联网的银行服务业务监管将出现重大变化。
2.4消费者信心缺失
尽管网络银行用户数量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用户对安全的担忧仍是限制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继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央视“3・15”晚会曝光网上支付和网银盗窃案之后,诸如“你关了自己的网银吗?”“你准备关掉自己的网银吗?”之类的交流已经在各大网络论坛、社区蔓延。有消费者看到报道后立刻关掉了自己的网络银行。消费者担忧自己的网银信息也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泄露。网银的安全性遭到用户的普遍质疑,这对网银市场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3今后规范发展网络银行的对策建议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提升广大的网络银行用户群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今后规范发展网络银行的关键所在。
3.1保障网络安全
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尽可能将风险量化,在发现风险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创建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采取安全措施提前预防,全程监督,内部控制,制定应急方案;建立有效的风险监督体系。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以便及早发现系统漏洞。通过审计的检查监督确保网络银行制定恰当的标准、政策和程序并能遵守;落实金融认证体系管理。安全的金融认证体系关系到网络银行系统安全、银行支付系统的安全以及银行自身的安全。
3.2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超前的电子商务、网络银行、金融结算电子交易、电子监管、电子合同等相关法律,比如加密法等;明确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法律判决的依据,把采用安全措施和实施安全管理的原则规范化,并强制执行;明确对犯罪分子的界定和处置,政府法律法规部门制定律法,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加大打击力度;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监督管理,发展网络安全产品,建立安全认证中心,以确保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一个健全的信用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银行的交易风险。
3.3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的、服务于全球的统一监管模式。由于电子货币流转环节的复杂性和交易对象的广泛性等因素,特别是交易对象的广泛性――以全球客户为服务对象、服务品种的多元化和同质性,使得监管当局面临着逃避管制的风险;因此,作为金融监管当局除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外,还应加快自身电子化建设步伐;银监会在加强网络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管理的同时,应突出对网络银行业务的指导,帮助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避免不必要的交易碰撞。
3.4提振消费者使用信心
通过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进行“正能量”宣传,可以在各地区影响较大的传统媒体或网站上以专栏形式进行宣传,让人们在较长时间内都能够获取网络银行信息;银行可以多制作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册,让消费者一看就懂;公安部门可以不定时向银行企业通报有关网银的案件,以使银行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犯罪手段,进行有效防范。要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任何形式的账户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就像人们会严加保管自己的存折一样,网银的多重密码和密匙也需要自己严加保管,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另外,电脑设备的安全也需要注意,“木马”等病毒同样会造成密码泄露。
4结论
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共发展一色”,年轻的网络银行必将在金融界的未来中绽放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龙振泉.网络银行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