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社会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安全论文

第1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1)购物安全问题: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2)人身安全问题: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3)情感安全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4)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2)交通安全问题: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3)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防火安全问题: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5)生产安全问题: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6)防灾安全问题: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二、安全教育的举措

第2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摘要】针对我国安全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设备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为加强我国安全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突出重点;注重创新;改革与技改同步;强化企业投入;坚持市场导向;注意协调发展六条原则。又进一步论证和提出了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四点建议: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和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同时还提出国家应要求和支持在企业列入专项资金列入生产成本,用于企业自身的安全技术改造对于专项用于安全技改的资金,国家应设立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安全投入技术改造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础工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时时威胁着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已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瓶颈。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应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近期安全技术装备发展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支持的重点应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有重大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主要目标是国内广泛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或安全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急需关键设备。对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或产品,应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解决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受益面较大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一般情况下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能力、上水平、上质量,推进安全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2、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装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维护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基础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安全生产能力。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发展本质安全型产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同步实施。

安全技术改造应与行业和企业的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密切结合。争取做到能够同时计划投资、同时设计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改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的规模,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

4、以企业投入。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和必须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其中包括对安全技术设备、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业要保证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应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的成本和全面的生产规划之中,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5、坚持市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6、注意协调发展原则。

在国家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安全技术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它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推广使用的技术装备体系,并尽早形成产业化规模,拉动国内经济需求;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为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技术装备涉及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许多方方面面和计划、财政、科技、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安全技术装备工作能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早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装备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技术装备计划、投资、组织、监管等各种功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推广等各类活动的行为。这些法规应包括《国家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安全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评价、验收技术准则》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的管理制度。

这些法规严格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的管理程序,从立项、审批、组织和监管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计划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营造一个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环境条件。

2、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比较借鉴国外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先进技术,由国家安监局每年应研究提出年度的《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该技术指南中应提出:我国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计划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安全生产设备的清单,并列出优先选择的项目类别与范围等。技术指南还应提供专业附录,具体介绍一些先进技术,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设备或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运行经验。技术指南既是安全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又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装备计划和申请立项的主要参考依据。

3、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财政部等有关单位支持协调下,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地方与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出当前或中长期的安全技术装备规划,要求做到计划清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列出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资源配置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工作的实施计划是推及安全技术装备工作中项目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4、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注意总结多年来我国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经费合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筹资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较短,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基础较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历史欠账太多,且安全技术装备又是涉及到千万职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国应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目,由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由国家拨款和贴息贷款构成,年度拨款数额应在2.0亿元以上,地方年度拨款全国累计也应在3.0亿元以上,贴息贷款的总强度应不少30.0亿。该项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术创新性的推广价值大,示范作用强,且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的重点项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术装备欠账太多的隐患突出,且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和企业。

3、着重解决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中一些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该项基金不能用一般扩大生产规模和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力的方面。

第3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建立一流的安全文化,需要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共同努力,才能扎实推进水到渠成。在这当中,班组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就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班组长自然而然的成了推动者、践行者、缔造者和安全文化的辐射源。一个安全理念确立后,还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去推广和完善,并且要与班组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时,就与原有的系统“检查、复诵”制度相重叠,处理不好就会给倒闸操作造成安全隐患,作为班组长就要灵活运用,进行有机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班组长是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的第一责任人,是所有工作任务落实的关键一环,是安全文化的推动者。

子路求教于他的老师孔子如何理政,孔子告诉他:“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要比别人先做,全身心地操劳。并且不知厌倦、这是对班组长真实的工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一个班组长必须把安全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价值取向,自己事事都要给下面兄弟“打样儿”,不仅自己不违章违纪,而且能够抵制、批评各种违章违纪,深刻领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含义,把它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同时不断提高事故预想和反事故的能力,设备一旦发生异常运行或事故,能够机敏果断地采取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养成“一切负荷安全生产标准、一切负荷安全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成为安全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有人戏称班组长是日伪时期的“维持会会长”,见谁都得点头哈腰,两面受压。确实,班组长是各种生产任务的具体落实单元,直接从事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也是矛盾的交织点和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但也是安全建设的源泉,通过潜移默化兄弟般的相处,不断提高班组员工的责任,解决安全上的矛盾同时,也杜绝了安全事故,这就是在缔造班组安全文化。因此班组长就成为了安全文化的缔造者。

第4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用现代的思维转变人类传统的水利观念,广泛采用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艺设施、新型的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装备和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建立供需协调发展机制和决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全部运作过程。

二、水利现代化的目标

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国人逐步树立起现代的水观念,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科学构筑防洪抗旱安全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水利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经济、食物、生态系统安全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2.具体目标

依据水利现代化的宗旨,其具体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

(1)完善的防洪抗旱体系,确保社会安全。由于我国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以降雨要素为主的气候要素年际、年内之间变化大、不稳定,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和干旱发生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防洪抗旱能力仍很低,严重的洪涝和旱灾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至今仍对国计民生构成巨大威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运用现代的水利理论和治水思路,完善防洪抗旱体系、减灾体系,确保社会安全。

(2)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由于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严重不均,再加上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带有普遍性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和浪费性缺水。水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对国家经济发展、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建设构成极大威胁,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的水利科学技术,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稳定、优质供水,确保经济安全。

(3)发展灌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生活水平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两者叠加,对粮食需求的压力更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只能依靠内涵挖潜,其中又主要依靠灌溉耕地面积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见,食物安全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在运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优化配置,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基础上,扩大灌溉面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4)建设良性生态,美化环境,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我国的生态与环境是脆弱的,特别是西北内陆地区、西南岩溶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平原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等。长期以来,人类忽视了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忽视了生态利益是人类超越一切的最根本利益。因而,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往往注重满足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在水资源配置时,既要满足生活、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也要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以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

(5)强化水务一体化管理。应建立起统一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管理事权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体系,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强化水务一体化管理。

(6)树立现代的水观念。突破传统的水观念,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现代的水观念,使人水和谐,友好相处。

三、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水观念现代化指标

人的水观念现代化虽是无形的、不可量化的,但可用相关指标进行判断。如通过抽样调查,从下列指标可判断人类水观念现代化水平:对我国水资源状况有正确认识的人所占比例,认为水源地需要保护、水环境需要改造的人所占比例等。

2.水利信息化程度

判断水利信息化程度拟采用下列指标: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调度能力和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化水平,防洪抢险机动化、工程施工机械化、水工设计自动化水平,水文的自动化测报系统、预报时段、准确率,供水与排水自动化水平,管理信息化等。

3.水利科学现代化

衡量水利科学现代化水平的指标是:水利科学研究的职称结构,水利科学研究的现代装备,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力度,水利科学技术在水利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率,水利科学学术论文在国际著名水利学刊占有份额等。

第5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6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 电力设施 保护措施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设施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加强电力设施的保护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国家、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本文总结了电力设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对企业有所帮助。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同样,电力企业离不开电力设施,它们是息息相关的。电力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影响了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电力设施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但电力设施的保护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严重

电力设施分布面积广,数量多,不好看管,再加上电力设施的价钱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盗窃电力设施的现象很严重,盗割电力线路、拆盗线路塔材和金具、拆盗配电变压器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很多电网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自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安定。企业和国家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盗窃现象依然泛滥,成了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二)电力执法部门执法不力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主体由原来的电力行政执法部门变为了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由于行政执法权的变更,给电力企业开展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再加上电力设施分散广、密度大,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执行工作,在发生问题后,公安部门也只是走过程,做样子,不能立案侦查,使丢失的设施无法找回,不法分子还逍遥法外继续进行破坏活动。执法部门的工作没有落实在实际中去,收效甚微。

(三)缺乏法律武器的保护

法律是保护企业和个人财产与人身安全的武器,如果没有武器,企业和个人的权益就暴露在不法分子的眼里,很容易受到侵害。我国关于电力企业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使电力设施保护没有依据,当电力的法律法规与别的土地资源类的法律相冲突时,总会舍弃电力方面的利益,对电力设施的保护不能很好的进行。

(四)缺乏法律意识

不法分子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才行使盗窃或者破坏行为,企业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疏于管理,执法不力,人民群众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纵容了不法分子的行为,从而也损害了自身利益,威胁到自身财产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电力设施进行保护,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不能很好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遇见盗窃行为也不制止,使得不法分子在白天也敢猖狂作案,造成了很多本可以弥补的损失。  二、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措施

(一)加大全民宣传力度

偏僻地区的电力设施最容易被盗窃,政府部门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每一个地方都监管力度很强,这就需要广大人们群众的配合。政府和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去那些偏远的地方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媒体、电视广播、报刊之类的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在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明白电力设施不但关系到企业和国家,更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他们保护电力设施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

行政机关应该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为企业和人们做实事。平时做好防范准备,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加强巡视,做到定期检查,不定时巡视,防护结合。可以和乡镇联合起来,对事故多发地进行重点防范,实行奖惩制度,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一旦出现电力设施安全事故,政府应该立即处理,集中力量加大侦查力度,尽快侦破案件,减少损失。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制

我国虽然有电力设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不规范,有时会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使得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国家对这些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明确行政执法程序,明确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地役权的界限。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要依据法律严格处罚,以减少偷盗和破坏行为的发生。

(四)着眼于长远发展

领导要重视起电力设施保护的问题,和全民一起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要加强与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沟通配合,获得他们的支持,降低电力设施保护的难度。在电力设施的保护上企业还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盗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事故高发区进行电子眼监管,在易丢的变压器上安装防盗报警器等,这些高科技产品对电力设施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总结:电力设施的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关系到国家安定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应该把保护电力设施的工作重视起来,通过大家一起努力,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上一定会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第7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安全;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和合理性之所在,一旦这种价值与合理性遭到威胁和侵略,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深刻的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1]。因此,世界各国家对保护本国民族文化安全的越来越重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相关国家国家政府,哪怕是强势文化一方,也都态度鲜明而坚决。2003年2月和2007年3月,欧盟先后通过了《关于建立欧洲网络信息安全文化的决议》《关于建立欧洲信息社会安全战略的决议》。2011年5月和7月,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个互联网政策文件[2]。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同样也已经引起了我国政界的高度关注。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 信息化背景下培养面向民族文化安全的国家特需

的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of master talent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gree for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special nee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2.1 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对民族文化安全的工程性

支撑作用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文化侵蚀与威胁正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转化成为对他国的现实威胁。《世界文化发展报告》对发展中国家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曾明确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对本国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依赖于国际资本实现其文化遗产数字化,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格局中再一次成为文化资源的廉价出口国和文化产品的高价进口国,那么,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而是整个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发生的变异,从而使一个民族迷失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感[3,4]。

2.2 培养国家特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类、复合式

IT人才,在“数字化文化中国的边陲”担负起“戍

边”使命

我国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捍卫及其安全问题应对等方面亟须一批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类、复合式国家特需人才。培养应对民族文化安全问题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结构以及我国民族文化安全问题规模、问题表现形式的现实需求;培养应对民族文化安全问题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类、复合式人才,源于当今各国的文化安全问题须臾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性支撑以及此类国家特需人才必须既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技术,参与设计、研发、实施民族文化安全方面的相关计算机项目,又能够在民族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等方面达到国家特需人才的职业行为要求。只有让这些业务和文化素养都过硬的国家特需IT人才担负起“戍边”历史使命,“数字化中国的边陲”才会安宁。

3 面向民族文化安全的国家特需计算机技术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master talent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degree for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special

needs)

3.1 教育理念凝练与培养目标优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8月下达了《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是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现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难以满足培养需求,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相应学位的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通知,大连民族学院(现已更名为大连民族大学)被正式列为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获批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为获批领域之一。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以“服务国家民族文化特殊需求、突出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特色、创新国家特需人才培养模式、严格国家特需人才培养标准”为基本教育理念,首先,对本领域此次承担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从相关领域与学科的角度进行内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特殊需求优化专业方向,其次,凝练并优化本领域此次承担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本领域此次承担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与以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学术硕士培养有何不同?与普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业硕士培养有何不同?这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领域与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而领域通常是置于行业、职业的视野中予以考察的。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硕士的培养,前者不仅仅依赖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国家标准》和《IT职业分类方案》,更是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等行业为依托,与“IT主体职业”等职业进行对接。而服务我国在民族文化安全方面特殊需求的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则更加特别,从依托的行业看,不仅仅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根据国家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行业与产业在英语中均为industry),还与“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别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软件服务”等行业密切相关,从对接的职业看,不仅与“IT主体职业”进行对接,而且还与“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等职业进行对接。在民族文化安全特殊需求的总领下,相关产业已经得到国家的极大关注,如,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就明确提出发展民族软件、民族文化等七个方面的特色产业,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等五个方面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民族文化。根据以上学科基础、行业依托、职业对接以及国家扶持相关产业的客观情况,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技术领域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工程实践优势和办学特色优势,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7]为指导,凝练了专业方向,优化了培养目标。本领域凝练出的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工程。本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需求、面向政府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特殊人才需要,培养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有具有计算机技术领域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还通晓民族文化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创新人才。所谓创新人才,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饱满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的创新活力。

3.2 使用“纵向耦合,横向拓展”方法确定国家特需人

才培养规格

3.2.1 专业方向与学科方向的纵向耦合

服务国家民族文化特殊需求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专业方向与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这一学科研究方向相耦合,主要包括图形图像算法应用、视频监控与行为模式识别,通过物体的视频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状况对物体的视频行为进行状态预测。本方向以民族文化领域的先进多媒体I/O设备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中动作的数字化运动捕捉和公共安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发为需求驱动,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安全获取复制与传播、民族文化导向的民生科技和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服务。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专业方向对应的学科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主要包括结合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智能计算等相应理论和技术对多民族生物计量特征、民族语言和文字以及民族文化遗产等进行数字化安全保护。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对应的学科研究方向是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的测量与流量预测,网络业务建模及其统计特性分析,通过网络业务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状况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以及信息的加密传输、信息安全与认证技术,以民族地区的网络与信息化建设需求为驱动,建立各种安全可信的应用系统,为民族地区的信息安全服务。

3.2.2 各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根据前面所述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需求、政府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特殊人才需要,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的三个核心要素: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进行了剖析和提取,并且既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学科层次,也没有停留在普遍的领域层次,而是在采取了“纵向耦合――专业方向和学科研究方向相耦合,横向拓展――领域传统需求与国家特殊需求相衔接”的方法,分析得出了“专业方向+研究方向+领域+特需”的大连民族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工程等三个方向上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类、复合式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其中,在知识要求方面,我们规划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与专业方向耦合所需的衔接知识、专业方向专门知识以及特殊需求知识等四部分内容,其中,学科基础知识与学科相对应,工学科与专业方向耦合所需的衔接知识、专业方向专门知识以及特殊需求知识则与专业方向以及国家特殊需求相对应。表1给出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需求。

化实践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位论文

评价方法

3.3.1 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学术型学位课程设置往往是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体系性和逻辑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本框架构建课程体系,因此,传统的学术型学位课程体系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而对于专业学位而言,其职业背景、职业能力导向非常明显,因此,其课程设置不应以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其课程设置应该更重视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8],一般适宜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模式[9]。针对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及国家在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我们作为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开展了大量的人才需求调研,结合多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创建了“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领域核心课程模块+领域方向课模块+企业课程模块+企业实践模块”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其中,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中我们加开了民族文化类课程,并进行IT职业行为优化渗透教育,IT职业行为优化案例均来自企业和行业专家;领域核心课程模块和领域方向课模块旨在使学生打好坚实的学科基础,但是与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不同,我们分别基于“问题驱动”和“做中学”来授课,这些“问题”需要用“做”来回答,“问题”内容会在开课前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进行设置;企业课程是我们专门开设的实践型课程,聘请企业的兼职导师讲授,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方向所确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等能力需求,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学生在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后进入企业实践环节,时间为一个学期,原则上需要集中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完成。企业实践主要从事学位论文(设计)前期研究和特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把以上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的系统,我们确定了“课程模块――特色描述与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矩阵”“具体课程设置对知识需求支撑矩阵”“具体课程设置对能力需求支撑矩阵”“具体课程设置对素质需求支撑矩阵”等两级四类矩阵系统。表4给出了处于顶级的课程体系矩阵。

表4 课程体系矩阵

Tab.4 The matrix of courses system

课程模块 特色描述与教学目标

公共必修课 在教指委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加开民族文化类课程,并渗透IT职业行为优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领域核心课 “问题驱动”,校内集中授课,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

领域方向课 “做中学”,校内集中授课,使学生做好与职业对接的学科知识储备

企业课程 “项目制”,在企业进行。通过实施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工程等专业方向的企业或行业实际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特需职业能力

企业实践 使学生融入真正的国家、行业、地方、企业重点项目,成为合格的国家特需IT人才

3.3.2 基于CDIO教育理念构建MDCD特色教学模式

创建了“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领域核心课程模块+领域方向课模块+企业课程模块+企业实践模块”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问题驱动”“做中学”“项目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CDIO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了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改革,这四个过程来源于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程,涵盖了绝大多数工程师必要的专业活动[10]。事实上,我们认为CDIO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项目开发流程契合度非常高,比如,一个实际的、完整的软件开发项目通常需要以下流程:需求调研与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交付与维护。显然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和design对应,编码与测试和implement对应,交付与维护与operate相对应。但是,项目流程中的需求调研与分析能否与conceive对接,怎样对接才能在“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就体现出鲜明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特色,而不是通常的“纸上谈兵”?“需求调研与分析”可不可以和学科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MDCD方法,MDCD代表:Module知识模块、Demo平台演示、Communication交流问题、Development开发实践,具体如下:(1)Module层次理论知识基础:主要涉及学科基础知识等。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设置原则是“要精、要管用”;设置方式是模块化。(2)Demo层次平台知识基础:主要涉及各类主流技术平台。这部分知识内容,设置方式是举例式:基于实例讲解主流技术平台。(3)Communication层次民族文化知识基础:主要涉及我国国内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文化呈现出的“多元一体”特征,还有当今世界各国家的文化交流、融合、侵蚀乃至威胁。这部分知识内容,设置方式是以交流文化安全问题的实例为主。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涉及文化安全领域问题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起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提高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4)Development层次实践训练:以上述内容为基础,进行实践训练。基于MDCD方法的教学模式主要在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领域核心课程模块、领域方向课模块中应用,以上(1)―(4)既是一个小循环,又在公共必修课程、领域核心课程、领域方向课程阶段立体化地解决了领域软件需求分析问题,成为了CDIO中的C,与conceive对接。综上,在公共必修课程、领域核心课程、领域方向课程阶段已经通过MDCD方法为完成从学科到职业的嬗变打下了基础,并与企业课程、企业实践一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CDIO链条,形成一个大循环。

3.3.3 基于计算机技术领域特点设置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中的一种,产品研发型论文是指针对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或关键部件研发。工程设计型论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也可以是某一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子项目的设计或关键问题的改进设计。应用研究型论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是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我们规定: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学位论文要在校内外双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根据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实践项目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本人有以下成果之一作为依托的,将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中予以倾斜:获得发明专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实习实践基地和项目发包方共同开具了学生所参与开发的产品已投入使用的证明。为了做好校内外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环节的一体化衔接,我们于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即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工作,为企业课程、企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打下坚实的项目基础。

3.4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双导师队伍建设

我们按照“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原则,搭建集成学校、沿海开放地区和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培养平台,实现国家需求、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2012年我校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培养基地。

本领域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由校内外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联合组成,每个导师组设组长一名、由若干名主管导师组成,每名研究生由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企业课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均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

3.5 搭建可以满足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与

工程实践集成硬件平台

本领域所凝练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等三个专业方向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特性。要想在领域核心课程、领域方向课、企业课程等课程教学中贯彻三个专业方向的工程实践特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借助先进教育技术与工程实践集成硬件平台。领域为满足以上教学需要,为每个专业方向搭建了教育技术与工程实践集成硬件平台。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专业方向集成硬件平台主要是:CAVE沉浸式虚拟仿真系统、三维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用于开展虚拟现实教学工作与机器视觉工程实践工作。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专业方向集成硬件平台主要是:苹果设备和Kinect体感应器,苹果设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工作以及民族文物特征高维后期处理、文物建模的工程实践工作;Kinect体感应器用于多民族面貌生物特征分析等工程实践工作。民族工作专用信息网络专业方向集成硬件平台主要是: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及网络卫士安全网关系统,用于开展入侵防御策略部署等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工作。

3.6 确立全面、全过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方面,我们确定的第一要义就是:工程实践。并在全面的贯穿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各类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工作等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我们就严把入口关,由学校、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双方共同组成复试小组负责复试工作,重点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综合能力、政治思想、团结协作、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领域核心课课内实验环节的考核成绩、以及紧随领域核心课程之后开设“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集中性课内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生领域核心课程的总成绩,并规定:实验及集中性课内实践环节不及格的学生,其对应的领域核心课,不能给出及格及以上成绩,做到“实践环节一票否决制”,真正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企业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为企业实践做铺垫,主要聘请企业中资深技术人员授课,授课教师需采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软件开发训练。企业课程的成绩评定以对学生的代码验收、项目验收作为主要考查方式,企业课程的成绩作为中期考核的重要观测指标,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环节。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设定为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实践环节评定,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了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相关满足国家民族文化特殊需求的工程部门所要求的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突出对学生是否可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考查,要求学位论文要源于满足国家民族文化特殊需求的应用课题或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承担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学位论文送审之前,要组织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专家对学生所完成成果进行工程性验收,学生要接受专家评委的检查、验收与质询,专家评委做出工程性评价。工程性验收要严格把关,突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本质区别。工程性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学位论文送审。

4 结论(Conclusion)

国家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着眼于国家相关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引导相关高校合理定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大连民族大学计算机技术领域在试点工作中,以国家民族文化特殊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国家特需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创建了“公共必修课程模块+领域核心课程模块+领域方向课模块+企业课程模块+企业实践模块”的专业学位硕士课程体系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MDCD特色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与工程实践特色硬件平台搭建、实践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学位论文评价等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等工作中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较为宝贵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何跃,高红.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

[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news/136340.

htm.2010,12(26)

[2] U.S.Department of Defens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operating in cyberspace [Z].2011,7.

[3]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李媛.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外国文化侵蚀及防范研究[D].成

都: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

[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

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2011]54号,2011-8.

[6] GB/T 4754-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

准[S].

[7]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技术领域工

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Z].2012,11.

[8] 孙若红,孙妍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

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4):60-63.

[9] 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

教育管理,2012,(9):115-118.

[10] 于福莹,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28-31.

作者简介:

云 健(1975-),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

社会计算,民族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领域研究生教育.

刘向东(1967-),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计

算机网络技术与民族信息处理.

刘 爽(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多媒体技术与

民族信息处理.

第8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效益

一、建筑企业施工与安全效益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经济问题是产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由此产生的安全经济学就是研究安全的经济(投入、收益、效益)形式和条件,企业通过对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实现最合理的安全投入,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

安全的目的首先是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病残,减少财产损失及环境危害。所以,人们不仅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能获得最大安全,而且关心哪一方案或措施的实现最省时、投入少,以求综合的最佳效益,实现系统的最佳安全性。

对安全与经济进行合理调控,宏观上要避免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顾当前不顾长远效益的现象;微观上既考虑到先进性也考虑到适用性,既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内部的和直接的效益,也考虑到社会的、外部的和间接的效益,使社会总体的安全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安全的积极性,使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体(企业)、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安全的直接效果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安全的另一重要效果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坏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捍,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对安全效益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方面,也要重视非经济效益的方面,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建筑企业安全效益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利用其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对企业工程项目进行投入后,降低安全事故,减少事故损失,而产生的一种效益,这种效益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长效的,不仅在措施的功能寿命期内有效,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还会持续或间接发挥作用。如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不是当时当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将会使教育者受益终身。从层次上,安全效益分为企业的安全效益和社会的安全效益。对企业生产与销售等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反映了安全的企业经济效益,即内部效益;安全活动对社会投入与产出的影响和作用,对国家、社会发展及企业或集体生产的稳定、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体现其社会效益,即外部效益。

二、我国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效益实现及发展

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对人的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对社会安定、环境污染和危害控制的功能等。对于安全的非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把事故发生量、危害事件发生量减少,即能达到目的。社会长期以来对安全的要求一直是建立在这种思路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由于安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这种对安全的认识及其实现过程的请求和指导,是自然与合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增长,一方面,事故或灾害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问题,由此带来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损失对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在对人类自身的安全实现了一定保障的基础上,应考虑的是经济的发展和高效;另一方面,当今的文化和经济条件使人对安全的要求大为担高,安全的实现手段在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经济的消耗与过去相比,负担大大加重,国此,安全的成本向安全科学技术提出了挑战。基于这种背景,对安全的要求,只考虑其非经挤效益的实现过程就显得极为不够了。

建筑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在于“减损”和“增值”。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保证事故或灾害得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同时要进行安全过程的优化;实现“高效的安全”。前者是从安全的目的出发,表明了对安全的“结果”的要求;后者是从安全的过程出发,是对安全手段的要求。

建筑安全的活劳动消耗是指建筑安全活动中所消耗的安全专兼职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可用安技人员的“全员安全生产率”、“年均完成安全投入量”、“人均保护工人数”等指标来反映安全括劳动消耗的水平。显然,从降低安全活劳动消耗的要求出发,安全专职入员的配备量是越少越好。在进行安全活劳动消耗或投入的决策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使安全人员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安全工作和任务得以较好地完咸的基础上,在安全生产的水平得到可靠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活劳动的消耗。

学习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做好安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是指用安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管理。它是劳动保护工作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发展起来的,是劳动保护管理的一个质的飞跃。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所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投人,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安全效益计算、考评体系,以此对企业及其高层领导进行考核。把系统工程原理、控制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安全管理上,对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安全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跟踪,使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达到事先控制和预防的目的。把现代安全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旎工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超,刘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操作实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冯斌.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蔡心田.建设工程安全投入及安全管理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第9篇:社会安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效率。网络已经成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信息交换媒介,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政府、企业、团体、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互联网自身的独特优势:开放性和匿名性。然而也正是这些特征,同时还决定了网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并提出构建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从而对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进行探讨。

0引言

网络给我们提供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网络安全威胁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诸如网络数据窃密、病毒攻击、黑客侵袭、木马挂马、陷门等。为了有效防止网络安全问题的侵害,计算机广泛地推广使用了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入侵检测、防火墙技术、通道控制机制、服务器,然后尽管如此,计算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还是频发。网络hacker活动日益猖獗,他们攻击网络服务器,窃取网络机密,进行非法入侵,对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如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数据安全进行了安全威胁分析并且提出了实现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

1目前网络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种类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具有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等特点。WWW.133229.COm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复制、传送数据包以及运行程序等操作进行传播,在日常的生活中,闪存盘、移动硬盘、硬盘、光盘和网络等都是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经。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2特洛伊木马

利用计算机程序漏洞侵入后窃取文件的程序程序被称为木马。它是一种具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

1.3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其实对网络带宽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只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小部分,只要能够对目标造成麻烦,使某些服务被暂停甚至主机死机,都属于拒绝服务攻击。

1.4逻辑炸弹

逻辑炸弹引发时的症状与某些病毒的作用结果相似,并会对社会引发连带性的灾难。与病毒相比,它强调破坏作用本身,而实施破坏的程序不具有传染性。逻辑炸弹是一种程序,或任何部分的程序,这是冬眠,直到一个具体作品的程序逻辑被激活。

1.5内部、外部泄密

由于黑客的目的一般都是窃取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运行,外部黑客也可能入侵web或其他文件服务器删除或篡改数据,致使系统瘫痪甚至完全崩溃。

1.6黑客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些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攻击。即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网络侦察,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

1.7软件漏洞

操作系统和各类软件都是认为编写和调试的,其自身的设计和结构始终会出现问题,不可能无缺陷或者无漏洞,而这些漏洞会被计算机病毒和恶意程序所利用,这就使计算机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互联网,危险就悄然而至。

2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尽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是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也能有效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并加以说明以确保在策略上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2.1技术层面上的安全防护对策

1)升级操作系统补丁

操作系统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对网络需求的适应性,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除服务器、工作站等需要操作系统升级外,也包括各种网络设备,均需要及时升级并打上最新的系统补丁,严防网络恶意工具和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

2)安装网络版防病杀毒软件

防病毒服务器作为防病毒软件的控制中心,及时通过internet更新病毒库,并强制局域网中已开机的终端及时更新病毒库软件。

3)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4)安装网络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安装防火墙,允许局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资源,但是严格限制internet用户对局域网资源的访问。

5)数据保密与安装动态口令认证系统

信息安全的核似是数据保密,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密码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密码学的应用也随之扩大。数字签名、身份鉴别等都是由密码学派生出来新技术和应用。

6)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

7)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吗,能够有效防止非法访问。

2.2管理体制上的安全防护策略

1)管理制度的修订及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2)加强网络监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消除那些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必须进行加强;

3)信息备份及恢复系统,为了防止核心服务器崩溃导致网络应用瘫痪,应根据网络情况确定完全和增量备份的时间点,定期给网络信息进行备份。便于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时能及时恢复系统及数据;

4)开发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系统;

5)有关部门监管的力度落实相关责任制,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用与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人员防范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原则,逐级建立安全保护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简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28).

[2]池瑞楠.windows缓冲区溢出的深入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