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档案管理的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1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当今世界,信息被视为与能源和材料并重的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及传递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煤田地质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1.以往煤田地质技术资料档案的归档、保存及检索方式以手工为主,影响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档案的应用效率及测试技术资料的价值发挥,特别是建国初期及六十、七十年代的资料档案。手工整理其方式趋于落后,查阅起来效率低,且同一时段、同一资料只能有一人借阅,而且技术档案已易损毁或遗失。

2.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能及时归档,从而促进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资源共享。在年终归档时,只需向其地质档案馆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原件即可,从而使地质档案工作人员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

3.煤田地质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形成了大量的现代化档案信息,使广大煤田地质勘探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不出单位,就能与国内的专家进行项目合作,煤田地质测试项目技术数据查询、学术交流等。

二、煤田地质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1.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电子文件可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载工具,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将地质测试技术资料存储起来。

(2)信息技术促进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它能够真实反映原始资料的基本情况,录入进去的档案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即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也能很容易被发现,并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3)煤田地质档案资料的传输速度快,电子文件以二进制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在局域网上,数据传输的速率相当惊人。

(4)不受地域性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办公室的概念成了一个虚拟的概念,这也是我们组建虚拟档案室的概念基础。

2.开放利用是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重要宗旨。只有积极利用煤田地质测试技术档案,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价值所在。煤田地质测试档案是国家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术、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的宣传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煤田地质资料档案文件。通过计算机扫描,转换成PDF或者其他的电子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或被刻录成光盘。由于有了相当数量的电子文档,极大地方便了煤田地质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的计算机查询和档案的深度开发利用。地质档案馆不仅非常注重搜集当前形式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而且对历史文件也进行转换存储。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电子文件,对一些特殊的文件类型,该系统主要是将其成果文件管理起来。使用这些成果文件首先要将成果文件下载到本机用相应专业的解释软件执行打开这样就能够实现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管理。

三、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

1.构建完善的煤田地质档案基础数据库,使煤田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满足煤碳资源事业发展的要求

2.引进和合理开发煤田地质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方便实用、更新和升级的煤田地质调查基础信息技术管理体系和机制,逐步建立煤碳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便于煤田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的总结、分析、调查、促进煤田地质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监督。

3.合理完善煤田地质档案调查办公自动化为目标的档案信息系统。

四、对现代化煤田地质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地质档案目录搜索信息资料库。积极推动地质档案工作的合理开展。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决落实《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按照信息化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收录要求,结合地质档案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对地质档案进行资料收录,开发信息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地质档案目录检索体系,实现地质档案的计算机远程管理系统。实施地质档案资料的合理应用。提高地质资料认知、资源勘查和地质勘探水平。提升地质档案装备水平。提高现有地质档案利用的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收录技术和地质档案信息资料的研究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地质档案资料在地质科技领域的作用。

2.构建基础地质学信息资料数据库,进行地质档案双重管理模式。

第2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档案 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15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规范管理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档案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又是薄弱环节。为此,对我县中小学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包括账目管理、仪器使用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作出了统一的要求,现提出供同行商榷。

一、仪器的账目管理

我们强调所有的仪器都要及时登记入册,使账目明了。登记仪器的账册有:仪器档案总册和明细卡。化学药品不用记入档案总册和明细卡中,其属低值易耗品,应另造册登记。是上级配发的仪器要有调拨单(装订成册保存)。要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单据完整,记账正确。针对部分实验员记账过于简单和不会记的问题,我们做了详细的记账填写规定。

1.仪器档案明细卡的使用

(1)档案明细卡: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变动原因,要求记录每种仪器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以及购进或损耗、丢失的日期、单价、变动数量、仪器的结存情况等。

(2)应按配备标准中仪器的分类和编号顺序分页记账,并按顺序装订成册,然后装上封面和封底。

(3)明细卡每页只填写一种同名称同规格的仪器,不同规格的同种仪器也要分页登记。记录完正面接着用背面。

(4)除“产品代码”和“凭证字号”不详可不填写外,其余各项均应按要求填写清楚。

(5)注意成套仪器其“配件”要记录清楚。

(6)“日期”指该种仪器购进或损坏、丢失或清点时的日期。

(7)“摘要”栏主要说明仪器的来源或变更的原因,填写时应简明扼要,如“县站调拨”“学校自购”“自制”“损坏报废”“丢失”“清点”“移交”等。填写“清点”时,不要同时填写“报废”,可以先填写“报废”,另起一栏再填写“清点”。每填写一次“摘要”栏,相应的其他各栏目应接着及时填写清楚。每行都要填写有结存的数量和金额。

(8)属于调拨、自购、自制的仪器填入“收入(增加)”栏,属于报废、丢失等的仪器填入“付出(减少)”栏。仪器的增加和减少不能填写在同一行,应分开填写。

(9)“结存”栏中的“数量”是指当时现有可用数量(历年的累计数),不包含“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2.仪器档案总册的使用

(1)仪器档案总册:反映仪器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主要记录每种仪器各学年度配备的情况。

(2)按照学校的配备类别,根据仪器配备标准“基本”栏目中相应的量,填写好各种仪器的配备标准数。

(3)“现有数”系指首次填写本册时实有的仪器数,它包括“可用数”和“可修数”(未报废、修好可用)两部分。其中“可修数”系指《明细卡》中的“另有可修结存数”的数量。

(4)“增加数”栏填当年购置增加的仪器,增加一次填入“1栏”,增加2次填入“2栏”。“减少数”栏填当年报废、丢失的仪器。

(5)每学年度终清点实物一次,把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填入“累计数”栏(第一年的累计数=现有数+增加数-减少数;以后各年的累计数=上年的累计数+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因此,每学年度终必须清点实物一次,核查出每种仪器的累计数和金额(金额数从明细卡中算出),最后统计出本学科仪器的总价值,写在封面相应的年份内。即使当年没有增加或减少,也要把上一学年度的数据移下来。

(6)档案总册以外的仪器另造册登记。

(7)总册的数目与明细卡的数目要相一致,与实物数相一致。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即《总册》《明细卡》

“增加数”=“收入(增加)”

“减少数”=“付出(减少)”

“累计数”=“结存”+“另有可修结存数”

“可修数”=“另有可修结存数”

(8)学校自制的教具、学具应集中上柜,核算成本后单独登记造册。

(9)明细卡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10)总册的填写式样(以托盘天平为例):

二、仪器的使用管理

仪器使用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发放和回收及有关的记录。仪器的使用记录档案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依据,必须及时地、完整地做好有关的记录。根据中小学校的不同,记录也有所区别。

1.所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外借、回收都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办理借还手续。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

2.仪器的使用管理中应做好以下有关记录:

(1)《领、借、用教学仪器记录本》

①凡属校外开展实验、本校课外实验活动和非本学科课堂实验教学领、借用仪器的,必须在此记录本上做好登记手续。

②为简化手续,方便教学,本学科任课教师课堂实验教学领用和回收仪器,可直接在《实验通知单》上办理签字手续,不必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

③小学兼职的实验教师自己上实验课使用仪器时,也可不在此记录本上登记,但要登记在《实验教学记录本》的“实验仪器”栏上。

(2)《实验教学记录本》

凡进行实验时必须及时记录开出的实验情况,详细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中的有关各项。实验类型有:演示、分组、观察、制作、探究、调查实验等。

(3)《损坏、丢失、赔偿教学仪器记录本》

对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在使用中正常损坏的仪器(消耗品除外)由使用者填写并签名,作报废处理;非正常损坏丢失(由教师和学生擅自动用或失职或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损坏、丢失)的仪器设备,要查明原因,如实登记,按规定赔偿。

(4)《教学仪器维修登记册》

每修理一件仪器设备,都必须做好修理记录。

(5)《实验通知单》

①每开展一个实验教学活动,任课教师都要提前把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开列在“实验通知单”上,交给实验教师做好仪器及药品的准备工作。

②小学只有一个兼职实验教师的,自己上实验课时可不用填写实验通知单,只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

③把实验通知单按学期装订成册存档保管。

三、实验教学的管理

开展实验教学,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实验教学人员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实验教学档案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着重抓好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分析总结和实验教学记录等的建立和健全。

1.把实验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每个学期都要制订有实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要有实验室工作总结。要求分学期装订成册。

2.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表格形式开列课程所有的实验个数和实验形式(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小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调查、课外实验等。根据不同的实验形式组织开展不同的实验教学活动。

3.每做一个实验,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在《实验教学记录本》中。是学生实验的则要求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以往填写实验教学记录本时,很多教师填写的过于简单。为此,我们作出了如下的填写要求:

(1)要求每做一个实验填写一页,同一个实验不同班级进行的,要分班级填写,不能合计一页,每项填写清楚。

(2)“实验情况记录”的填写,以往实验教师一般都是写“效果好”或“完成”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记录,为此我们要求所有的实验情况记录都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的有选择的填写:①仪器、材料是否准备充分;②装置连接是否正确;③操作是否规范,常见的操作错误是什么;④是否独立完成实验,有无忙乱和观望现象;⑤是否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是否按要求整理好仪器;⑥现象是否明显,读数是否正确;⑦课堂纪律是否良好;⑧实验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实验的目的等。

(3)“器材使用情况”:记录器材有无损坏。

第3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医院的管理工作也逐渐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网络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以后需要完成的,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病患的个人资料或者是医院资源的记录情况等,各部门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快的得到想要的信息,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对档案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医院工作发展的需要。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

三、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受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档案工作者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形成极大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导致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虽然档案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多,但真正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员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要通过自学和一定的工作实践才能对档案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不少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极大阻碍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老化,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仍然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手段,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举步维艰。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

加深对提高政治素质的认识。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档案人员的内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理论,使业务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遵守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基础科目;把掌握和应用档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作为衡量档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各项档案人员考核范畴;着力培养一批精通档案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档案业务精通的管理队伍。

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管理难度不断增大。这就要求分管领导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自觉更新档案意识,对新形势下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的迫切需求有一个清醒、深刻的认识,给档案工作以人员、资金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人员方面,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二是通过学生分配、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吸引高层次档案专业人才到档案部门工作,为档案工作补充高素质人才。在政策方面,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规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爱护档案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其工资待遇。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补充完善各项硬件设施。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和水平。培训内容要因需设计,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安排上,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要树立档案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观念,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档案基础理论与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等。通过教育培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敏锐的档案意识以及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

努力造就一支能胜任档案队伍。档案工作者本身要不断努力,注意自身修养;要认清形势,端正思想,不断学习,注重积累。要把自学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自我学习,与他人交流,扩大知识面,并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与探索,把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加强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及档案管理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通过交流,使他们尽快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吸收好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第4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素养

目前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行业都比较随性,使得有利用价值的科学技术档案得不到较好的保存,对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自觉自律,培养良好的工作道德

有人说过:“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品德比知识和身体更为重要,纵使一个人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强壮的体魄,但道德品行败坏,也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很少有效益产出,工作普遍不被重视,常被指为“良心活”,档案管理者也被戏称为“隐形人员”。档案工作的不良现状,造成很多管理者缺乏工作激情,时常敷衍了事。加强档案工作者道德修养,培育和谐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认识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以“和”为贵,实现人与社会和自然三者能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体现,也是伦理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就应以此道德规范标准作不懈的努力,加强修养,使档案工作者自觉树立工作责任感,规范个人行为。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廉洁自律、作风正派,确保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确保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服务性工作,从它的收集 直到提供档案信息为他人服务,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关系。如果我们注意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就能形成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敬互爱互助,亲密和谐的关系,创造和保持内外和谐稳定的环境。这样,不仅能使档案工作做得更好,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也能使档案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提升自我认同感

职业价值观包括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即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应当怀有的工作态度,因为档案工作既有体现历史全貌的“伟大”,又需要管理者拥有“绿叶”、“桥梁”、“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承担档案工作后,很多人虽然勤恳工作,但对档案事业毫无热情,长期处于一个“守摊”的状态,因此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在平实的岗位上提升自我认同感,减缓或消除职业倦怠,保障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三、量体裁衣,用健全的制度为档案工作者护航

首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用环境的力量帮助档案人员规范工作行为,保证科学技术档案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者职责、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归档范围和归档期限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由主要领导牵头,由上而下贯彻落实。成立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聘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和资源整合,更好的发挥整体优势和为档案利用服务。第二,为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观念,让所有成员对档案工作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认识态度,让档案管理者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建立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对内让档案管理者能及时与一线工作人员沟通,及时了解科技、业务动向,不断完善整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外能与其他从业者互相交流工作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倡档案管理者向专家型人才发展,主动提升自我修养,争取由被动“应战”,变主动“出击”。第三,特别要注重培养有超前意识和开拓型档案管理者。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只有积极应变图新,才有未来。目前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已开启文档一体化信息系统新篇章,主要是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档案形成过程和收集的完整。系统建设是一项需要运用科技、业务、信息、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并且需要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和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而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这就需要科学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识及管理和组织经验,了解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把提升素养融合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中去;把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自觉地进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磨炼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立足岗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华.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1):48.

[2]刘梅英.人才培训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J].兰台世界,2005(3):17.

第5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语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第6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管理 开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35-01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手段是建立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档案管理要逐渐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技术化、信息化、规范化,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档案管理的手段已经显得很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现实需要,电子档案管理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新鲜事物不断产生,这种外在事物的变化,也是的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换,在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档案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在发展中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工作内容大多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生产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式,那么档案的存在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必将以机读的形式存在。这样,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的档案的利用方式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不断创新工作,不断学习,以有效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管理过程。

作为广大的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要满足广大信息检索者的要求,作为档案的管理者,就要能够把这些档案的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以供信息检索者有效使用,这是档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档案管理着要能够不失时机地提供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就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他们必选能够保证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更具有系统性,真实性,保证其使用的,档案管理必须实现这样一个精选的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新时期的档案信息管理是一名新的学问,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档案管理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二、有效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新需要

作为档案管理者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的模式,能够通过有效学习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新需要。这是实施档案信息化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方式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各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这种传统方式的档案管理,对于管理者而言,工作量是很大的,工作的步骤极为繁琐,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档案的有效管理。由于档案的存储量极大,而档案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提炼和加工处理,这就造成了,很多档案信息资源被闲置甚至被浪费掉,这是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果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被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可以为档案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样,可以使繁琐的工作更为简洁化,可以使档案管理更为快捷,高效,这就有效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档案管理中要积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2、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电子文档的有效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这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人员要能够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对档案进行不同的载体管理。要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办法及流程,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实现标准化发展。作为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能够是使用者快速查询到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能够建立起标准而又规范的档案数据库信息,这种档案数据库信息必须符合档案管理的内容,要保证档案分类及编号设置的标准化,坚决避免数据重复发挥是使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部分工作都能统筹协调到位,工作人员认真践行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标准化的档案数据库能够有效建立起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才能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

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很重要的。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有责任心,要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不断学习管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方面知识,更需要能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成功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可以说,档案信息化管理为管理者提出来更高得要求,只有管理者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升,责任意识得到不断加强,才能有效应对这一工作。作为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不断组织档案管理着参与相关的培训通过,要鼓励管理人员通过自学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是现今社会对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有关部门要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制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目标,通过有效措施,不断促进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以此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冯久龙.浅析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

第7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运营的最基本工作,做好这一项工作,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行和发展,在新的信息发展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符合新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革,是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关键。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很多数据的应用和储存变得更加方便,是新时代的信息发展方向,应用新的技术改革事业单位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改革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与效率是息息相关的。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各项信息处理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比如云计算技术,这种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方式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同样身为信息管理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将新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适应社会的科技发展。不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改革的期间,事业单位的体制也处于改革时期,改革需要运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发展的平台,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的改革也是推进单位体制改革的有效方式。另外传统的档案保存方法具有易丢失、易损坏、查找不便的缺点,新的档案管理方式能够加强对档案的保存力度。因此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把单位的发展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供社会服务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给单位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这种整体的不正确意识导致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疏忽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合理,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1]

(二)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现代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处理、储存、传播的方式也在逐渐现代化,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变得更加先进快捷,创建档案管理系统来帮助管理者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尽管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来制定管理体系,但一些时候并没有对档案系统的数据进行更新,档案管理者也是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和专业素质,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很好地应用在档案管理中,造成档案管理方式不科学。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有较强操作体系的工作,对从事的管理人员专业程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的管理方式和技巧,档案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单调性,需要管理者在工作时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培养仔细程度和耐心。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受事业单位的重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审核没有那么严格,导致了很多工作人?T的专业素质都达不到良好管理档案的要求,对档案分类和整理缺乏专业性的认知,导致档案的归纳、整理、保管等操作方式不规范,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2]

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

完善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指要对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重构,分析在档案管理流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工作效率,发现整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对该项环节的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管理也无流程的升级和改造革。新形势下对信息管理提出的要求是从本质上改革,因此事业单位的档案业务流程改革也要从本质上进行。

第一要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档案管理内部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工作流程,梳理好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动员全体员工投入到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工作中来。对各项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如档案的录入、编排、维护、更新、查找、监管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二,规范业务流程的标准,标准化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制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标准化的规定将档案管理流程的体系固定下来,根据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分配职责和管理资源,明确每一位管理员工的职责和所在岗位所负责的范围,将长远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对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中。[3]

(二)扩展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首先要对服务的功能进行扩展,原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大多数只是对信息的检索和查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档案的服务功能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扩展,可以开发数据的整理功能,让档案数据能够执自行的按类别规整、自动筛选、与其他信息建立一个清晰的对比模型,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可以增加其他的服务功能,比如说根据所查找数据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在检索中设置高级检索,让使用者能够根据数据发生的年份或者是方向查找到一类的档案信息,做到更加迅速地找到需要的具体信息,对档案的检索功能更好地运用。其次要扩展服务的内容,传统的档案服务都是等需求者有需要时自己使用,档案管理提供的只是一个数据仓库,在新的服务模式中应当改善被动服务的局限性,逐渐朝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档案管理平台

构建档案管理平台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强硬件上的建设,档案管理的平台可以以事业单位发展的平台为依托,建立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的职责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平台,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快捷的档案管理平台,同时考虑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档案管理发展目标的平台。第二方面是实现对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各类的整理软件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也是要利用好这些整理办公软件来进行的,将档案的管理工作融入整个的档案平台中来,借助管理平台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整合,使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结语

第8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新常态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以下简称“档案管理”)也需要与之相适应。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档案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毫无疑问,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调动和合理配置成为重中之重。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动态管理上。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需要适应这种管理要求,在新常态下有必要重构档案管理内容。

一、新常态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关系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组织,似乎难以将档案管理与单位发展联系起来。实则不然,事业单位若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则需要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梯队,以及发现和挖掘具有可塑性的领导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职能,但往往被忽视。

2.传统档案管理形态下的消极因素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严格规范流程,导致传统档案管理自我孤立,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激励职工实现组织目标。

3.传统档案管理落后于体制改革内在要求

体制改革就是要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有效配置,也是对当前档案管理提出的内在要求。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需要建立起工作目的、手段、评价的新常态来。这一新常态需要与体制改革后新的用人机制相适应,也需要与新的人事晋升制度相适应。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常态

1.人事档案管理目的的新常态

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应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其中的“新”就体现在从传统重视静态管理,逐步转变到“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并举的轨道上来。不难理解,“管理目的”构成了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价值取向,面对体制改革这一现实背景,管理者应审时度势,调整单位的内控机制,以及在实施一系列管理职能之前首先明确管理目标。

2.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新常态

通过管理创新,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手段上需要打破固有的职能结构封锁。在保留重视程序的基础上,档案管理人员应与其他业务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得档案管理能真正发挥出助力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以及从原有的刚性管理逐渐走向制度化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态势中来。这一管理手段新常态的建立,不仅能确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有序展开,又能使得人事管理与“自由度”日益增强的市场环境相适应。

3.人事档案管理评价的新常态

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旧差异还在于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价上。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一项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闭环状态下,从而做到有始有终和前后照应。随着档案管理目的的调整,与之相照应的评价机制也应发生改变,进而使新的评价机制能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在新的“目的—手段—结果”的内在逻辑下,工作绩效评价中的“新”,应与是否与动静结合的档案管理目的相契合,还应与是否灵活合规完成了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相匹配。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建构

1.阐释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

推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不仅需要依赖档案管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只有这样,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才能在制度和管理创新下,实现助力单位发展的目标。管理层的重视和被管理层的认识取决于他们是否能理解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因此应将档案管理问题加以阐释并纳入常规管理的内容。

2.转换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

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中的工作人员则是具体完成档案管理的主体。长期以来,组织人事部门在单位的职能地位一直较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因此,为适应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应在常规业务学习和党建工作中,通过多个途径来转换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上的主观意识。实践表明,实施“走出去”战略十分必要,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交流,使他们能深刻感受到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这些都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充分挖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促进功能

在动态视角下看待人事档案管理的功能,其中主要包括助力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培养,以及发现和挖掘具有可塑性的领导管理人才。这就要求,需要在管理手段上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党委决策认真完成单位员工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

4.完备评价指标下实施档案管理绩效评价

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价,应结合档案管理目标来展开。在新常态下,组织人事部门应在党委的领导下完备评价指标,完备的重点应放在对人事档案管理功能的实现程度上。由此,这里需要建立组织人事部门、其他业务部门、党委等三方参与下的评价模式,并增大其他业务部门在评价中的权重。

四、问题的拓展

在档案审核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责任和要求。在档案审核工作开始之初,及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的标准、程序和要求。二是重点明确。在全面整理每一卷档案的基础上,把干部“三龄一历”(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学位)核定作为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重点,逐项审核清查,做到全面收集材料、仔细鉴别材料、规范整理材料,认定干部的“三龄一历”时间清楚,事实准确,说服力强。三是目的明确。把档案工作的准确、真实作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逐人逐项审核确定,力求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手段、评价等三个环节进行新常态分析后认为,档案管理的内容应由理解人事档案管理向新常态转变的意义、转换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充分挖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促进功能、完备评价指标下实施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组成。

参考文献:

[1]沈全保.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5(8).

[2]陈静.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3(9).

第9篇:档案管理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档案管理 运用

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是时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孤立整体的社会发展而存在。世界的发展是客观的,计算机运用的普及是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档案的管理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远远不能跟上档案管理发展的步伐,当今的信息随时都在不断地变化,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信息可能随时都要跟进,运用传统的人工操作很难将巨大的信息量及时地更新,因此,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是客观发展的需求。

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根本跟不上时代管理发展的需求,很多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必须通过计算机或是网络技术才能进行具体操作,受人为干预操作的管理方式逐渐被淘汰,因此,想要有效的跟进档案管理,就必须与时代接轨,顺应时展的需要。

(二)档案管理本身依赖于计算机技术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档案管理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操作的可能性。一方面,档案管理的信息量之大、范围之广、要求的准确性之高,如果仅仅依靠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问题甚至差错,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准确率较低,且不易察觉错误信息,给档案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会给人为的非正常操作带来很多机会,失去了档案的真实性特点。

相反,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则会事半功倍,首先,计算机以其存储量大的特点解决了档案管理中占据位置的特点,给档案管理节约了空间,其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之快、精准度较高,操作你快捷,为管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再次,计算机缺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使得可信度提高,保证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总之,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是档案管理的客观需求,证明了档案管理本身的特点依赖于计算机技术。

(三)计算机的运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的弊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相关档案人员的人事安全,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机制的健全。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方便程度,不但以其效率之高、可信度之大获得认可,而且计算机运用到档案管理中也为档案管理机制的健全和档案管理的规范提供了依据。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也能够不断地优化管理水平,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档案管理的相关程序和系统都能够随时进行更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趋于完善,尽管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本身依然会存在问题,但总的而言,它克服了以往人工管理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使制约档案管理的诸多因素得到解决,从而促进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二、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一)计算机能解决一些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尽管人工进行档案操作管理在以往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但是依旧不能回避人工管理中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主要问题,但给档案管理的合理分类和档案管理规范带来相应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人工档案管理的范围较大,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体现出很多方面相对缺乏规范,例如检索系统与标题、档号、目录等对应不上,不能准确的查找目标,给目录检索带来很大的麻烦,文档的分组依据不同等,很多档案在标注信息时由于出自不同人之手,在管理和辨别档案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对案卷进行有效和理的归类,既是是不同的类别,也能锁定其查找的范围,针对文档的标码和检索,计算机都能通过程序的编订来解决。至于档案的空间储存来说,计算机更是以其容量大、储存时间久取代了以往档案不易保存的特点。

(二)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原则

档案管理本身具有自己管理的原则和标准,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应该而且必须遵守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标准,规范各项操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好案卷的核查工作,准确的判断案卷的综合价值,对重要的案卷应进行归总,而对于重复或失效的案卷则要酌情处理,以免造成重复和冗赘。其次,要对案卷进行整合,实现其规范化管理,对于标题、页码、目录不明确的要经过核实或矫正后进行标注,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在管理中实现其规范的特征。再次,要确保检索目标的准确定位,确保管理人员在检索时能够精确到具体的案卷,尽量不要出现检索内容与案卷不想对应的情况。

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时遵循规范化原则是档案管理内在的精神要求,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也是为档案管理本身服务,传统的管理如此,计算机技术下的档案管理更应如此,才能体现其优越于人工操作的特点。

(三)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应不断优化

计算机对档案的归类管理和规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和其他的计算机管理类型一样,档案的管理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升级,毕竟在现阶段而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还不能实现完全智能化的特点,还有很多的项目需要人为的配合才能实现,想要计算机档案管理技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还必须具备优化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案卷输录过程中,尽量避免冗长繁琐的词条出现给检索带来的麻烦,在系统的优化中,要考虑到档案层次和调理,使其不用花费太多的检索时间,对数据库的归类和检索要进行登记和统计,对各项数据进行核对,在确认无误后进行备份处理,以免出现在优化过程中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再次,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系统管理和升级应该配备相应的人员,组成开发项目小组进行研究,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现代文化管理,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