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向日葵教案范文

向日葵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向日葵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向日葵教案

第1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本周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教学,使我们真正的开阔了视野,在学习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对教学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

从鲍加农老师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诠释了深度融合,明确了现在教师已经不能仅仅是单一的教和学,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智能学习体系。高鸿老师的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教育部的最新教育理念详实的讲解,再一次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使我们紧迫感加强了,更加认识到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真正做一个复合型教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1+X证书制度工作中稳步发展。董宏建老师的课,我的印象是最深的,董老师讲解的职教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水平提升三部曲,真是受益匪浅。有时想想,工作学习了几十年,教案写的和董老师讲的还真是有差距,就以目标和学情来说,以前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设定目标,听了董老师的讲授后,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学生们的情况而定,学情不是泛泛的,而是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实情来设定的,所以每一次的教学目标也就有差异,董老师讲解教学目标的阐述,也使我更加清晰教学目标的可实施性的重要性。这对我在工作中真的有很大的帮助。还有许琼老师的精彩演讲,运用的先进技术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源。总之,本周的授课不仅有以上的名师传授讲解,还有实战技术的演练,先由向日葵软件公司派出有实际经验的老师讲解实例,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还在一些细节上讲解十分细致,并让大家去实地考察,切身体会真正的科技现代化教学,这样不仅眼界开阔,还使大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总之,本周的课程十分精彩,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学中,使我的课堂更加精彩!

第2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一、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

1.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欣赏是美术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执教三年级美术“对称美、秩序美”一课中,当我用ppt出示“几片树叶”“一片花丛”“一条林荫道”“一群斑马”“一片茶园”这些高清晰的美丽图片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大家面前一幅幅展现时,学生大声赞叹:大自然真是位高超的艺术家。欣赏这些图片,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从而在美的熏陶下产生想要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2.感受美的世界,变抽象为形象

学生对“秩序”“对称”这些抽象概念一时不能理解,我搜索大自然和生活中各类典型的代表性图片,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仅感受了秩序和对称带来的美感,还了解了有序和对称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良好的视听感觉和鲜明的色彩,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展现美的画面,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学生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叶子,向日葵、老鹰、蜻蜓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感受到对称给人一种端庄、均衡的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对称的知识,我通过一段视频清晰地展示对称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这让学生大开眼界,没想到对称还有这么多种类型,真神奇。短短几分钟,就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在视频中,有动画,有解说,可谓非常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学到了关于对称的方法,也打开了原有的思维,丰富了美术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

1.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

电脑美术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成就感。运用电脑设计还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执教“漂亮的房间”一课时,我故意把家具零乱摆放,出示这样的图片问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房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上前,让他用白板软件的拖动笔直接移动家具位置,重新摆放。当有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也请他再来摆一摆,随后发现有的家具体积太大,我示范用笔的放大缩小功能,调整家具的大小,使之和其他家具搭配协调。这一过程,就是利用白板软件方便拖动和缩放技术,引导学生探讨在房间内如何摆放家具的问题。

2.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如,传统工艺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信息技术。

3.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表现作品

第3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

1.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一节课内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积极思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

2.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为什么桔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桔子数不是很多?(传粉,受精知识探索)。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如: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新旧知识衔接)。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3.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态,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是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丽,而有些则很“难看”?(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要使向日葵多结瓜子怎么办?

4.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的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以我们吃的西瓜为何有些有籽有些无籽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

二、体验问题,独立自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摄取知识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对照问题和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1.亲身体验过的知识要比从他人处听到的要深刻。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学习的乐趣,就记忆强度而言,这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原因要强得多。

2.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预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别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机会。对于好的学生或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做好课后练习或知识归纳小结。

三、师生相互切磋,把课堂互动引入

1.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不能任其自流,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必须适可而止。

2.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举手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按教材的语言来表达时,教师要逐渐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答案。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学生预习到的知识是零碎的、片面的,只归纳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而不理解的知识点就难以归纳。因此,教师在知识归纳中要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起主体作用。要处理好“空白”教学,即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处理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他们留有发挥的余地,不把学生的思路拘禁在教师设置的教案框框内,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四、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基础。这样有利于:

1.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具体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力,训练思维力,热烈讨论可使教学民主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边提高”和“双向交流”的效果。

3.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答,教师运用“点化”的教学艺术,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较简单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对于不同观点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答题中不断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能,如查阅资料,关注文化传媒,提出假设,实践调查,亲身实验论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等。学生在参与中悟道,以参与中悟法。

第4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去完善:

一、“开场白”要精彩

记得我在参加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上了一节小说课——《心声》。当时我上交的一份教案上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互动的开场白,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我经过走廊时,看见了一幅宣传画,上面是老师的画像和他的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尊重爱护着我的学生。”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震撼,也很受启发,我为什么不能用这句话作为我这节课的“导入”呢?因为《心声》恰恰是呼吁老师要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真情。上课时,我就运用了这句话作为我的开场白,学生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所以让他们明确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这一主题在文中的体现,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把握。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想象“如果小说的情节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在面临这一情节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心理和动作”时,竟然有学生自告奋勇地用表演的方式来完成,效果极好,博得了所有老师和同学最热烈的掌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上课前那一个小小的震撼,使我运用情绪的感染让学生能首先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二、“提问题”要精当

一堂高效率的语文课,问题的设计必须精当,不是毫无关联的若干问题的综合,更不能随意地抛洒问题而让学生毫无头绪、一头雾水。我觉得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不能太难,使语文课堂成为仅是学习优秀学生的“主秀场”,而忽略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存在;也不能太简单,那种不用思索就脱口而出、异口同声地回答的问题又显得太幼稚。问题设计时最好能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样既能调动中等偏下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满足优秀生挑战难度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问题的无序性。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背影》一课,上课时方法较灵活,借鉴了崔永元“实话实说”的方式,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是在问题设计时有一些不足。她在活动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组:请同学们用一个字形容这位父亲、用两个字形容、用三个字形容一直到用七个字来形容。学生最初参与活动时的激情慢慢隐退,一下陷入了冷场,我估计学生一时摸不着北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完全可以更灵活、更简单——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家庭,完全不需要用字数来限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得精当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相反,如果不合理,就适得其反了。 转贴于 三、巧设活动添活力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学生积极参加、完全投入的一堂课,教师讲得再精彩,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还是很欠缺的。所以,在语文授课时,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仅仅在上课听讲过程中能掌握知识,在亲自参与活动时,同样也能收获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曾经听过外国语学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当时上的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苏教版八年级的课文,是用初一的班级来上的这节课,留给我们听课教师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所设计的“小导游”活动。学生可以从文章中任选片段、任意场景作导游词的内容,在参与这个活动时很兴奋,也很积极,把文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魅力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传达了出来,很多学生所拟的稿子言辞优美,无不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目标吗?我个人觉得,一个设计合理的活动能让学生精神振奋、更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注重评价露真情

第5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建设计划项目,着力于校企合作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个人创业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同类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职 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研究实践

0 引言

陕西银行学校被确定为2010年度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是陕西银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中“411”工程的重点建设专业。为示范建设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速度建设,保证建设项目有组织实施、规范化运行提供可靠有力的保证。该专业借助陕西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力量,大力引进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杨凌都市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内知名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订单培养力度和规模,积极推进办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了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能更加科学、紧密地贴近市场及企业用人需求,本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探索进行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其目的是将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建成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的特色专业,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现代服务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课程、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从而为学校示范性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打造陕西银行学校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 与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银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深度紧密合作的企业之一(以下简称“铭创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旗下设有两大事业部和一个技术研究中心,其一为“向日葵”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事业部,致力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与运营;其二为“蒲公英”电子商务教育事业部,致力于企业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提供;其三为“鲁冰花”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创新与应用。

自2006年下旬,陕西银行学校教务处积极与铭创公司紧密接触,2007年下旬,双方就共同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6月双方签订“联合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订单班。2008年6月成为“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2009年3月双方共同努力将铭创公司旗下的“鲁冰花”电子商务技术研究中心引入银行学校。

在合作办学中如何解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双方所面临的最大障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经过校企双方多次深入研讨,最终定位为“为中小企业培养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从事网站推广及网络营销和网络贸易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考评标准”。同时,确定了“校企深度融

合、良性互动的“铭创模式”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共建、项目实战、平台共享、订单培养等深层次内容。在与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子商务运营及人才输送企业――西安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商务人才培养输送战略合作协议后,实施联手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该企业“蒲公英”项目实战平台的强化培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能深切融入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为目的,最后利用“企业通”人才输送平台,使学生直接进入社会企业就业。宽平台、多方向地为实践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1 校企深度融合

铭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企业IT技术及电子商务技术应用服务商,拥有一支高技能的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研发、运营管理队伍,主持开发的技术项目达3500多项,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并与中科院网络中心、阿里巴巴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旗下“蒲公英”和“企业通”两大电子商务平台为西北地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公司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急待增强,以此为契机双方在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平台共享、人才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就业)实习等多方面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合使得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1.1.2 项目实战

嵌入“蒲公英”企业实战项目体系,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共同研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应用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科学评价监控人才质量体系。

1.1.3 平台共享

共享“企业通”商务平台资源环境,建立起校内教学平台、校外实训平台、顶岗实习(就业)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一线岗位,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1.1.4 订单培养

以“铭创订单班”人才培养为带动效应,深层挖掘铭创客户资源,动态分析企业人才需求,联手行业顶级企业、公司,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方向,延伸校企合作新领域、促进专业长远发展。

自2010起,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按照“三共建、六融合”的建设指导思想,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探索专业与企业共建的新模式。同时积极推动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共建机制,促使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联合招生、共同开发专用课程、共同编撰实训教材、共同委派教学团队、共同策划生产性实习安排,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效能;通过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共同签订“联合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订单班进行联合培养,努力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为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1.2 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新人才培养

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旗下品牌印象西安的建设发展,是一家以经营陕西特色产业为主的资源整合运营商,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电子商务手段输出陕西优质资源,并对陕西传统产业模式进行再造和创新,从而实现传统产业链的升级。

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尝试,以电子商务职业岗位架构图(图2所示)为组织机构探索“印象西安()――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其具体运营方式可以概括为:实行项目总监负责制,以项目总监、运营助理、行政助理为核心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由9大部门,43个岗位组成,在项目具体运营过程中,参与的学生是按照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流程来进行的,所开展的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销售定位、客户分析、采购谈判、库房管理、市场的线上及线下推广、商品线上及线下销售、物流配送、客户跟踪及维护、财务核算等具体工作任务。其中,以“打包员、配送员、技术部主管、摄影专员和美工专员”等五个职业岗位为基础,基于各岗位工作要求和业务流程,尝试“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印象西安()――陕西・特色产业贸易平台”开展“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形成《印象西安()――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

如何创新?如何打造品牌特色?如何进一步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专业建设团队秉承“专业是龙头,课程是核心”的建设思想,同时积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化综合素质,狠抓技能积极推动教学工作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细化方法措施,努力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早在2008年初,陕西银行学校与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形成电子商务岗位及工作认为分析结构图(如表1所示)。2011年双方再次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调研。根据“电子商务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从而构造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如图3所示)。

据此,就《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老师和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商,从电子商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首先,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规格;其次,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就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标准编写、教材选择(编写)、授课计划(以2课时为一个单元,即课程整体设计)以及课程单元设计(2课时教案)和PPT课件等方面着手,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课程包),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实现上述“三个模式”的建立。

经过近两年的合作建设与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运作流程分析》、《网络营销与网站推广》等多门精品课程,包括教材、电子教案、PPT、实训项目指导、虚拟演示、在线答疑、试题库、精品课程网站等,并依托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对外开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共享。

3 实现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

2009年3月陕西银行学校联合西安铭创公司、西安印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课程共建合作协议》,且只用了十天时间创建了全国惟一一所中职示范性“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如图4所示)。同时,结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文件所提出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精神。特设立了“淘宝创业基金(20000元)”,以实现学生的创业实践。

创业实训基地实施的方案为:即学生进入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后,第一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岗位轮换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实训,学生的岗位以“打包员、配送员、技术部主管、摄影专员和美工专员”等五个职业岗为主,指导教师以企业员工为主。主要采取“小组学习、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第二阶段学生组队独立运作电子商务项目,项目流程主要包括:①市场调研分析、客户群定位分析、客户需求分析;②产品定位、货源渠道选择建立、商品采购;③商品编排货号、检品入库、入库登记;④商品图片拍摄、商品简介说明、商品预定价格、商品相关资料整理;⑤商品上传、商城设计美化、相关后台程序辅助;⑥线上市场推广计划制定(网络营销);⑦线下市场推广计划制定(直销);⑧跳蚤市场(线下C2C)运营方案制定;⑨淘宝网拍卖会(线下拍卖)实施方案制定等。

同时,为了学生便于方便应用,特将部分工作内容以“流程”的方式确定下来,以便学生操作的标准化。涉及相关拍摄部分的图片、制作部分的视频等资料上传校园网,在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和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创建陕西银行学校教育创新模式――“三个模式、一个体系;三个能力、一个目标”,即,“三个模式: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一个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三个能力:造就符合行业所需专业化人才――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一个目标:实现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实践”,以此着力点打造陕西银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钟子建.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2]王敏晰,王新庄,李志刚.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1(09).

[3]徐爱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第6篇:向日葵教案范文

[说课流程]

分析教材――制订目标――确定重难点――计划准备――组织流程。

[教材分析]

生活中,处处可以见柔软与坚韧的物体,如棉花是柔软的,钢铁是坚韧的,头发是柔软的,骨头是坚韧的,等等。同样是一些流畅、整齐的曲线,给我们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那美术活动中尤其是绘画欣赏中有没有柔软与坚韧之分呢?有,当然有。那这些作品的柔软与坚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线条,柔和曲折回旋的线条和刚劲锋利有力的线条为我们展开了绘画世界中的柔软与坚韧。例如,吴冠中的《松林》这幅画,画中的树木表现的分外柔美动人,仿佛在风中舞蹈,摇曳生姿;而徐悲鸿的《马》从昂首的头,到奔驰中的铁蹄,到飞扬的尾巴,无一不是锋利韧劲,刚硬有力。虽然这两种线条很相似,但为我们的视觉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线条是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大班的幼儿欣赏过许多名画,对线条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借助于本次活动,向幼儿介绍相同线条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表现了画家绘画时不同心境,同时让幼儿了解到存在于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柔软与坚韧。

[设计思路]

不管是现代艺术绘画,还是古典艺术创作,他们的造型都是由点、线、面这三要素组成。本次活动以线为主线索,通过吴冠中的《松林》和徐悲鸿的《马》来让小朋友体验线条的情感,感受相同的线条不同表现手法所表达的不同心性,体验线条的柔和与坚韧,感悟线条潜在的语言。

我们对幼儿进行艺术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因为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大班综合活动“线条的柔软与坚韧”这个活动鼓励大胆地表现,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次活动从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入手,先是原有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再通过视觉(看作品)、动觉(动手画一画)、听(听不同感觉的音乐)、说(自我感觉的表达)、做(用身体动作模仿)等多种通道的参与来让幼儿感受作家作画时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最后达到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目的。

[预设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绘画作品中柔软与坚韧的线条,感受美术作品不同的风格特征。

2.通过欣赏柔软与坚韧的线条,初步了解作品内涵和情感取向。

3.运用语言、形体、音乐和绘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柔软与坚韧的线条,体验想像、创造性的快乐。

我们在目标中紧扣“线条的柔软与坚韧”这一主题,帮助幼儿产生对作品形式的敏感性和感受性,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纲要》中强调,忽略技能技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态度倾向与情感体验。所以,我通过作品中柔软与坚韧的线条,帮助幼儿体验画家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幼儿对不同作品的审美性与感受力。最后,我让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参与欣赏活动,体验这种活动的快乐,关注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和对美术活动积极主动性的参与,使欣赏与表现有机统一,实现素质教育人文化的目标。

[对重难点的把握]

我把本活动的重点难点立足于“通过欣赏柔软与坚韧的线条,感受相似线条、不同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了解不同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不同精神风貌和情感取向。

[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了以下准备:

1.材料准备:幼儿在树林里玩耍的影像资料、电脑PPT:吴冠中的《松林》、徐悲鸿的《马》和施特劳斯《春天圆舞曲》、民族音乐《金戈铁马》以及彩带若干和幼儿绘画材料、工具等。

2.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树林里游玩的经历,探究过繁茂、挺拔的大树、观赏过动物园的马。

3.环境准备:环境中布置一些大师的名画,如:上课中的两幅图画,还有凡高的两幅名作《星月夜》和《向日葵》等。

[组织流程]

考虑到幼儿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感知和思维,所以在整个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的性质非常重要,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教学方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已有经验唤起阶段:采用视听结合法,观看幼儿在树木里玩耍、树木的不同姿态影像,让幼儿对原有经验进行回忆,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把已有的大树经验与吴冠中的《松林》中表现出的大树形象作比较埋下伏笔。

2.新旧经验重组阶段:采用对话交流法,欣赏吴冠中的《松林》画面,让幼儿感知树木不同的形态特征,感觉柔和优美的线条画出来的树枝别样的感觉。

3.形式分析阶段:采用观察对比法,让幼儿欣赏徐悲鸿的《奔马》,让幼儿寻找这幅画中坚韧有力的线条,然后让幼儿比较柔软与坚韧线条的不同感觉。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感受相似线条、不同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了解不同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不同精神风貌和情感取向”这一重难点,老师启发:《松林》和《奔马》这两幅画中线条都是流畅的曲线,为什么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请你们也来做一做画家,选一幅喜欢的画,画一画图画中的线条,然后告诉好朋友你画那些线条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通过孩子的作画和交流,老师引导出:原来画画时人的心里感觉很重要,相同的线条带着不同的感觉去画画,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然后回归到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找找周围的画,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画画时的感觉,再猜猜别人画画时是什么心情。”幼儿欣赏布置地周围环境中的画,师生、生生互动。

4.作品解释阶段:采用多通道参与法,让幼儿倾听音乐《春天圆舞曲》和《金戈铁马》。孩子用身段或者用彩带表演来表现两幅画中的线条。

5.经验再现阶段:采用总结交流法,让幼儿对两幅作品进行评价和表现。让幼儿合作用彩带等道具听音乐用不同的线条进行体态表演,也可以用老师提供利用剪、贴、泥塑、绘画、等各种表现方法的工具、材料,让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合作创作。

二、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线条的柔软与坚韧》――欣赏吴冠中的《松林》和徐悲鸿的《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寻找绘画作品中柔软与坚韧的线条,感受美术作品不同的风格特征。

2.通过欣赏柔软与坚韧的线条,初步了解作品内涵和情感取向。

3.运用语言、形体、音乐和绘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柔软与坚韧的线条,体验想像、创造性的快乐。

[活动准备]

(略)

[活动过程]

1.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幼儿对原有经验进行回忆(这一阶段属于唤起已有经验阶段)。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到树林里游玩,看见了许多大树,你们还记得那些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吗?”

(在幼儿自由回答过之后,组织幼儿观看《我们在树林》的短片,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把已有的大树经验与吴冠中的《松林》中表现出的

大树形象作比较埋下伏笔。)

2.采用对话交流法,让幼儿感知树木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一阶段属于新旧经验重组阶段)。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吴冠中的《松林》,这幅画里也有许多大树,你们把我们看到的大树和这幅画里的大树比一比,他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大树很高大很挺拔,直直的,可是这幅画里的树是弯弯的,枝条是柔柔的,细细的。”

(幼儿对欣赏内容具有直觉的敏感性,他们首先就发现了这些树的形态柔美而弯曲,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挺拔锋利的样子,这时,我让幼儿上来找一找这些弯曲优美的枝条,然后提问)

“这些用柔和优美的线条画出来的树枝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棵树,你在干什么?”

(抛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和想象的绣球,幼儿可以畅所欲言,自由的谈论自己的感受,并设身处地的把自己的整个情绪都融进去,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幼儿对画面的感受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积极的情感态度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3.采用观察对比法,让幼儿比较柔软与坚韧的线条(这一阶段属于形式分析阶段)。

“刚才我们在《松林》这幅画里找到了柔和、优美的线条,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我们欣赏过的徐悲鸿的《奔马》,这幅画里也有许多线条,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幼儿找线条)

“请你画一画这些坚韧有力的线条,他们又给你什么感觉?”

(幼儿通过视觉和亲手绘画把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线条进行比较,加深幼儿对这两幅画的不同的体验,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由的联想、想象和语言表达的空间。)

进一步启发:《松林》和《奔马》这两幅画中线条都是流畅的曲线,为什么会给我们不同的感觉?请你们也来做一做画家,选一幅喜欢的画,画一画图画中的线条,然后告诉好朋友你画那些线条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老师引导:原来画画时人的心里感觉很重要,相同的线条带着不同的感觉去画画,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找找周围的画,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画画时的感觉,再猜猜别人画画时是什么心情”――幼儿欣赏布置地周围环境中的画,师生、生生互动。

(通过上述对话,幼儿已经了解了柔软的线条使人产生优美、柔和、流畅抒情的感觉,坚韧的线条能让人产生锐利、锋芒逼露、坚韧不拔的感觉。)

4.采用多通道参与法,让幼儿倾听音乐《春天圆舞曲》和《金戈铁马》。孩子用身段或者用彩带表演来表现两幅画中的线条(这一阶段属于作品解释阶段)。

一边听音乐一边表演,想一想,什么样的音乐有什么样线条?画家在画这幅画时,他想到了什么?”

(播放《春天圆舞曲》幼儿就会表现出树苗在春风的吹拂下、雨露的滋润下,摇曳着自己的身体向上生长,展现自己美好的舞姿的舒畅;听到《金戈铁马》这段铿锵有力、激情四射的音乐,耳边就仿佛响起战鼓雷动、万马奔腾的声响,做出跃马扬鞭的奔放。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力,自由的表演,并能根据体会出画家在绘画这幅作品时的内心的感受和心境。)

5.采用总结交流法。让幼儿对两幅作品进行评价和表现(这一阶段属于经验再现阶段)。

“你喜欢那一种线条画出的画,为什么?”

“请你用你喜欢的线条和你的好朋友共同来表现一幅画。”或者让幼儿合作用彩带等道具听音乐,用不同的线条进行体态表演。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剪、贴、泥塑、绘画、等各种表现方法的工具、材料,让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合作创作。

(这一环节为幼儿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让幼儿对感知过的内容有个选择、判断、评价和加深的过程,巩固了这种线条所特有的特征。)

[反思]

我在整个活动组织过程中,尽量把说课的内容实施出来,应该对目标、内容的把握是到位的,基本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教学过程中,环节循序渐进,步步启发,选择的方法得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重难点的剖析合理,有效地降低了难度,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活动中,教师让孩子的画和大师的画通过不同的组合使环境具有艺术性,幼儿直观地看到自己作品的效果,也对大师的画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在这样的环境创设中,幼儿是参与者,他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也将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没有学习的压力,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创造性活动带来的快乐,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在现今的幼儿园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主要以介绍讲解为主,没有真正达到视觉审美,对幼儿的绘画能力没有启发作用。但本次活动对于画家、作品名称、作画方式等也关注的不多,只是注重了“感受相似线条、不同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了解不同作品向我们展现的不同精神风貌和情感取向”,不知道这样美术欣赏活动是不是有误区。

在说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三、点评(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庄春梅)

该活动以美术作品形式要素――条为载体精心设计,从感知作品形式风格到体验情感内涵,教师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幼儿与生活对话、与大师对话,用多种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表现能力。该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选择突出对比性,利于幼儿感知欣赏。

执教教师选择了吴冠中的《松林》和徐悲鸿的《奔马》让幼儿对比欣赏,伴配《春天圆舞曲》和《金戈铁马》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两幅画中的线条,易于幼儿感知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

2.教学导入注重生活性,调动幼儿具体经验。

以单刀直入的开头唤起幼儿原有经验,组织观看《我们在树林》的短片,帮助幼儿回忆身边的大树,比较与《松林》作品中的大树有什么不一样?借助具体形象的画面让幼儿观察比较、对话交流,从对现实生活中树林的感知过渡到欣赏《松林》艺术作品。

3.教学过程关注感受性,引导幼儿参与体验。

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求,也要感知这些要求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松林》和《奔马》这两幅大师的作品,同时,让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多种通道,从静态到动态,“找图中线条对比分析――再画一画流畅的线条有什么感觉――配乐用身体动一动,用彩带舞一舞,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教师积极创造多通道参与的条件,让幼儿进行“拟人”和“移情”,提高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力和欣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