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旅游政策法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政策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政策法规

第1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 旅游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作为我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旅游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导游人员以国家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管是考取导游资格证的人员,还是在校的旅游专业学生,《旅游政策与法规》都是一门较为枯燥、难以识记、难以理解的课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颇为困难。[1]然而其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又极为有用且实用,那我们就要寻找到一种实践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一难题。而情境教学法恰恰是一种实践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中必将以理论引导实践,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何为情境教学法?它又能给《旅游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带来哪些好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呢?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旅游政策与法规》课堂中,就是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实际旅游专业实践等等方式方法,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旅游案例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旅游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路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首先,生活展现情境的方法即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实践中,带入到实际旅游景点,从这一景点的旅游问题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亲身体验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并且教师要做出客观的解释和评价,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第二种,图画再现情境法即是以图画作为展示旅游问题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旅游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旅游问题形象化,以此来进行案例的讲述和理论的引入及应用都是纪委核实的方式。第三种,表演体会情境即是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旅游问题情境或者创设旅游问题情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进行情景模拟的内容。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则案例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或案例中,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案例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身临其境,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且能够真实的运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第四种,语言描述情境。这一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案例中的旅游问题,让学生理解案例,寻找问题。运用直观手段和语言手段相结合,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想要合理的运用情景教学法到《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俗语云:“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就是要做到充分的准备,如果在课前没有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旅游案例做到充分的准备,那在课上的情景教学法也就毫无作用可言,就会流于形式。并且要掌握好情景教学法的三大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充分准备,我们前面也谈到这一环节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前准备是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第二环节,课上积极思考、深化,这就是对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提出了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师生互动甚至学生自我主导课堂才是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所在。第三环节,课后及时评价、巩固,学生互评可以发现优点,提出疑问,在学生充分评析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评,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总结。[2]

情境教学法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中的运用,对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多渠道地去解决问题。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3]而且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丽芳.《旅游政策与法规》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3:90.

第2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你局《关于执行土地法律、法规有关问题的请示》(皖土[法]字[1993]第062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条所称“土地管理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权限与原批准用地的审批权限相同。人民政府对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其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是一种行政处理决定。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时,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可酌情予以补偿。对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属于行政处罚。其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以及征地费等不予补偿或返还。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下达。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的报废,应由其主管部门核准,土地管理部门依据其主管部门核准报废的决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三、《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中所称“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是指因国家建设使用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而使原使用单位实际受到的直接损失。“适当补偿”是指按原使用单位实际损失的程度,予以合理补偿。如原使用单位需要搬迁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有关搬迁费用。

第3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一、局党组确定的四个课题

1、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龙头,如何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负责人:xxxxx

调研成员单位:规划处规划设计院

调研专家: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和“联合推介,捆绑营销”计划,实现旅游体制机制的创新。

该课题由3个子课题组成:

(1)如何进一步深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

负责人:xxxx

调研成员单位:促进处国内处国际旅游市场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xx

(2)如何进一步深化“三个一批”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办公室规划处旅游商品开发中心

调研专家:xxx

(3)如何进一步深化“五级联动创优工程”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管理处旅游投诉中心

调研专家:xx

3、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前建成旅游强省。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旅游职业学院

调研专家:xxx

4、如何发挥旅游业作为经济文化一体发展最具典型性的产业优势,通过打造“好客xx”、“xx客栈”、鲁菜馆等文化旅游品牌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

负责人:xxx

调研成员单位:政策法规处人教处旅游信息中心

调研专家:xxX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落实

1、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局党组确定的4个重大调研课题,每个课题邀请1-2名专家参与调研,具体参加专家由各课题组确定。

2、通过“xx省旅游产业创新奖”征集活动进行征集有关调研成果。由xx大学王德刚负责,促进处负责协调。

3、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专题研讨会,请旅游专家委员会专家建言献策。由旅游职业学院负责与专家联系,办公室负责协调。

4、在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层面上征求意见与建议,由政策法规处负责向全省发出通知,汇总有关意见与建议后报局党组。

5、在xx旅游政务网开设“省旅游局网络讨论室”,组织全局同志进行讨论交流,由旅游信息中心负责。

第4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关键词: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评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大背景下,采用法治方式开展民族保护工作,既是顺应时代趋势和现实需求,也是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西部地区法治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重视,将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纳入实施评估视野,对我国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的整体性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保护现状

黔东南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以苗族、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黎从榕地区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黎平、从江、榕江三县。这里居住着苗、侗、壮、瑶、水等民族,是多民族的共生之地,从黎从榕地区民间本土的情况来看,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苗族和侗族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最为浓郁独特。从2003年全国全面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除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外,还颁布实施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办法》《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管理与认定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方各县(市)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条例和保护办法,如锦屏县的《关于加强隆里古镇保护管理的暂行规定》、镇远县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黎平县的《黎平县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中对侗族文化保护的实施意见》、《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和《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办法》等等。

二、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

上述政策法规的制定,为“非遗”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这些政策法规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保护法规体系,如《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尚未出台。由于无法可依,因而难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其次,当前一些法律实施状况不佳,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全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理念,也有个别领导干部不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办事情、作决策,还有立法本身缺乏操作性、过于抽象等原因。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法律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从实施角度出发对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也要求我们重视对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价考核,进而推动法律的全面准确实施,助推法治建设。政策法规的实施是一个动态过程,正如美国学者艾利森所言: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百分之十,而其余百分之九十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目前黔东南已有的相关政策主要以前期指导性为主,在普查、申报、认定、管理等方面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贯穿整个保护工作的跟踪评估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各地方对相关工作的评估标准多是自己酌情把握,没有可作依据的成文规定。此外,无论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是在地方性的相关配套政策中,都缺乏对政策贯彻效率和工作执行效果的责任追究制度。虽然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和相关政策都有对“法律责任”的表述,但其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上,而并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效果等问题的问责,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评估和责任追究等政策还有待健全。

三、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建议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大背景下,采用法治方式开展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是顺应时代趋势和现实需求,也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充分到认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保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立体化、多角度、前瞻性措施保护民族文化生态。

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代表作名录体系、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制度,这些制度的实践效果与制度设计相去甚远,黔东南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认识和经费等原因,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建立并完善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跟踪评估是检验保护政策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责任追究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完善保护政策提供支持。评估标准要全面、充分地考虑定性和量化的平衡,将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条件可行、措施有效的情况下,可以对某些问题在一些方面形成量化标准,比如传承人授徒多少、参加了多少次宣传推广活动、有无基本的传习场地等,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评估标准的可操作性,加强统一性。而责任追究制度,要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际成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将着眼点放在作为效果上,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和惩处力度,以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护其原生态环境,保障其顺利传承发展,避免保护工作的无序化。

参考文献:

[1]陈兴贵、李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评价[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1).

[2]尹德志、陈小华、徐涛.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路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3(4).

[3]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4]刘红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第5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一、贯彻条例要求,促进信息公开

本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内容全面,及时”的总体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合理界定信息公开范围,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外的信息,如实及时公开,做到积极稳妥,及时准确,高效、便民,努力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及时和更新机构职能、规范性文件、政策法规、服务事项、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人事管理、旅游行业动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二、优化网站建设,规范信息内容

今年以来,市旅游局根据自身情况,将旅游政务网部分栏目进行了调整改动,去掉了和本部门职能联系不大,基本无可公开信息的栏目,增设了旅游招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密切相关的栏目并进行阶段性更新,促使信息公开工作更加规范,更有针对性。2012年重点公开了以下政府信息:机构职能、政策法规、政府文件、发展规划、行政服务职能、办理流程;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旅游招商;旅游便民信息;旅游工作动态等内容。截至2012年底,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00余条。

另外,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在公共电子地图网站设置了旅游业相关信息,完善充实了景区、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旅游工作动态、旅游指南等内容,将旅游信息纳入全市公共信息平台,为旅游业政务信息公开再添新平台。

三、丰富公开渠道,完善信息内容。

通过举办“观世博·欢乐游”启动仪式及其系列活动、“山海泉韵·影像”旅游摄影大赛、“好客山东·暖春之旅”和年会等节会活动,大力宣传我市旅游资源,扩大旅游影响力,同时树立行业标准,促进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各级媒体市旅游局工作动态、经验做法以及宣传广告,5秒钟广告宣传片“美哉,颇不”亮相央视一套,全年共累计稿件、新闻、广告等90余条;编写各类宣传书籍、画册,设计制作了全新的旅游宣传画册和广告宣传片,编写了“全景·旅游完全手册”,全方位展现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以便游客了解、查询,编写旅游招商手册,介绍旅游的发展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建设信息,为旅游招商引资建立沟通平台;创新宣传手段,加强与旅游新媒体的合作。通过中国旅游第一博--及其团队对的深入探访和了解,在新浪网发表旅游博文,并编辑出版了你不得不去的50个理由,以独特的视角,颠覆性的推广方式展现的历史、人文,经济、旅游。目前博文点击量已超过100万。

第6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业;影响

世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外Information Technology坛把移动互联网定义为: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掌上电脑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本文提到的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迅速增长、4G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随处可用的免费WIFI等,都显示着网络非凡的渗透力,这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学者指出,旅游业是以旅游消费者作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本文主要从宏观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旅行社等几个角度入手,讨论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

1.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高达6882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至2015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6.20亿,手机网民比例由2014年的85.8%提升到90.1%,在一年内就增加6303万人。随着手机大屏幕化和手机应用软件技术的不断提高,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网民很有可能会超越电脑网民。

2.手机支付功能普及快速。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宝、手机网络、手机旅游预订用户规模分别为26.9%、14.5%与25.0%。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不断降低,流量费用逐渐大众化,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将潜力无限。

3.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与在线旅游软件紧密结合,迅速得到旅游消费者的接纳和认同。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网民使用移动端下载在线旅游软件数量分别为:去哪儿网为7.5亿、携程网为6.0亿、同程网为2.8亿、艺龙网为1.5亿、途牛网为1.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加速了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

4.移动互联网解决旅游问题的利用率增多。据网络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过程中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解决出行中的食、住、行、娱等问题、进行信息分享等;并且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者能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来了解航班、景点、酒店等相关的旅游信息,并对相较满意的旅游产品直接采取在线支付的手段进行选择和预付,移动互联网给大众带来了便利。

二、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网带给旅游业发展机遇

1. 提供旅游业更宽发展平台。移动网络经济快速增长,其中旅游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2015年,网民在互联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者旅游度假产品的规模达2.60亿,比2014年增长了3782万人,同比增长了17.1%,这其中网民用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规模达2.10亿,比2014年增长了7569万人,同比增长了56.4%;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比2014年增长13.1%。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重也从24.1%提升到33.9%。旅游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载体,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助推传统餐饮业焕发活力。餐饮业O2O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网络数据2014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已达到975.1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将会突破2000亿大关。传统餐饮行业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订餐APP的出现普惠大众,如用户可通过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外卖、支付宝等渠道订购餐饮价格低廉,并且餐饮行业可通过O2O的销售方式发挥个性化的特点,传统餐饮行业被激活了生命力。

3.增加酒店业良性竞争互动。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我国在线旅游用户使用移动端预订酒店的比例为42.8%,远超于购买景区门票38.8%、购买机票35.5%、购买旅游度假产品34.5%等。酒店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增加了客源,提高了营业额。并且,为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平台,许多酒店开展个性化服务的良性竞争,从侧面提升了酒店的服务品质,酒店业利用好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定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4.催化旅行社业营销变革。大众旅游用户已经逐渐习惯出行依靠在线移动端查询路线、景点、美食、酒店等,也同时提高了旅游在线行业的下载使用率。移动互联网催化了旅游市场结构的改变。例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储存信息、传输以及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旅游企业的经营结构和销售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旅行社作为主要的旅游企业,其发展变化巨大。现今旅游用户倾向于自助旅游,并可通过移动互联网自行安排设计旅游线路,这就弱化了旅行社的部分功能,促使旅行社不得不在营销模式上更灵活和创新,需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方式经营管理。

(二)移动互联网带给旅游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移动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旅游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

1.泄露旅游者个人隐私。移动互联网安全性有待提高。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的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者木马的比例达到24.2%,而网络账号或密码被盗比例也达到22.9%,网络安全隐患不容小觑,涉及消费者隐私泄露问题。消费者可能会在毫不知情下被盗取私人信息,如旅游软件账号、密码、通讯录、社会人物关系等,从而影响旅游者消费信心。

2.威胁旅游消费者的“安全支付”。网络支付是随移动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以在移动客户端安装支付软件实现在线支付的方式,赢得消费者青睐,其便捷、灵活、快速,并被认为比随身携带纸币更安全。但网上交易安全性并不能和使用率形成正比,许多互联网金融诈骗事件屡见不鲜,并且消费者还会遭受黑客攻击,造成支付信息泄露,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扰乱旅游信息正常秩序。旅游网络信息管理尚未规范和严格执行,虚假的旅游信息层出不穷,影响了消费者的旅游信心。如有些人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地散布虚假的旅游信息,一些旅游机构为吸引游客,更是大肆捏造事实,哗众取宠,假信息增加客源。这些充斥网络的虚假旅游信息,严重扰乱旅游信息的正常传播,破坏了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甚至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4.缺乏旅游互联网市场法律法规的保护。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施行。虽然我国在2016年9月份出台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并在互联网支付交易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法律规范,但是,在旅游产业其他领域的互联网市场,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尚不完善,这使消费者维权缺乏依据,旅游企业运行又缺少参考的准绳。

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升级改造旅游业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旅游网络市场的规范运行,有利于筛查和规避虚假旅游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以及打击骗子利用虚假网络账户欺骗旅游者的行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同时旅游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高于传统有线互联网,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紧完善我国旅游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应对机制、建立健全旅游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出台保护旅游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律等。

(二)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互联网安全性

保护移动互联网用户隐私和安全两方面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必须要加强对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商的管理,提高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安全性,如选择高性能的安全产品、建立健全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监督和管理体系、规范运营商与SP 的业务经营管理等;二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维护移动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移动互联网门户的监督和管理和严厉打击网络不法分子。

(三)制定有利于移动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

伴随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的移动旅游业也正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我国对于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移动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为了移动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坚决杜绝强买强卖等违反游客自愿行为。国家也制定有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但缺乏时代特征,有些规定已经无法覆盖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制定配套政策法规,规范移动旅游市场势在必行。

(四)旅游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我国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是我国网民在移动互联网使用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同时移动互联网中病毒或者木马的存在,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账号、密码的泄露,网络虚假信息的存在,都需要旅游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期间迅速带动了移动旅游行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渗透力极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餐饮业、酒店业、旅行社等业务与移动网络相结合,有了更多发展机会。而移动旅游行业发展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在移动旅游过程中出F的旅游者个人隐私安全、旅游消费者“支付安全”、虚假信息泛滥、政策法规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决。随着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互联网安全性、制定有利于移动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旅游者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相信移动旅游行业会日臻完善,从而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雪芳.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J].移动通信,2010,34(6):9-13.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江苏: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47-150.

[3]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

[5]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R].艾瑞网,2013,10.

[6]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年度监测报告简版[R].艾瑞网,2015,06.

第7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现在我们村的石斛种植面积已经有1000多亩了,能不能成立石斛专业合作社?”

“后山的水渠塌方断水了,得抓紧时间修了。”

“大家喜欢跳广场舞,能不能组织个文艺队,再把服装统一一下?”

“现在发展乡村旅游,办农家乐有啥子政策扶持没得?”

“村里动员我们流转土地,发展石斛和蔬菜种植,有没得保障?”

“现在我们看电视,都是用‘小天锅’,看不到地方台,可不可以安装数字电视?”

……

这是近日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村支书王大勇与村民在一次“百姓龙门阵”的中对话。

最近几个月,走在赤水城乡的居民小区、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时常会看到干部和群众在一起聊天,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大事,从产业发展到民情福祉,从政策法规宣传到矛盾纠纷调解,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老百姓话出了他们的“小康梦”。当地把这一形式称为“百姓龙门阵”。

开展“百姓龙门阵”活动以来,凯旋村两委充分听取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发展愿望,积极引导全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去年以来,该村获得上级项目投入及帮扶资金800多万元,新发展石斛种植1000多亩,建立蔬菜基地1000多亩,实施土地流转900多亩,新开乡村旅馆“农家乐”17家。

两河口乡在“百姓龙门阵”中,了解到群众有发展冷水鱼养殖的愿望,但存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乡党委政府积极帮助解决了项目资金、技术及落实帮扶措施,目前全乡发展冷水鱼养殖500多亩,年产量30万公斤,产值近1000万元。

白云乡平滩村和田渡村由于缺乏资金,通村公路硬化一直未得到实施。村干部在“百姓龙门阵”中了解到群众这一诉求后,及时向乡党委汇报,乡党委当即研究决定后,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10多万元,再向上级争取获得补助资金20多万元,解决了通村公路硬化的资金问题。

旺隆镇新春驻村干部陈洪锋得知两户村民因院坝边界问题结怨,主动邀请他们“摆”龙门阵,让他们“摆”出心中不满,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两家人在交流中理顺了情绪,终于冰释前嫌。“群众是最朴实的,产生矛盾的原因多是平时交流沟通太少,只要多为他们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心中的疙瘩自然会解开。”陈洪锋说。

赤水市委组织部部长潘代勤说,“百姓龙门阵”是赤水市在基层组织建设暨“双晋”活动中,探索出的又一党建创新品牌,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尝试。

赤水市开展的“百姓龙门阵”活动一改过去领导干部在上面讲,老百姓在下面听的模式,转变为干部群众面对面谈心。在“摆”龙门阵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并将政策法规、项目资金、种养技术、文艺演出等送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实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第8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一)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概念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指为保证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以发掘和增强旅游竞争力为中心,对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开发和联动开发,并注意协调好区域间的关系,使旅游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空间互补关系,组成具有统一功能的整体,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1]。

(二)苏北旅游资源概况

苏北旅游资源在数量上相当丰富,相对于旅游开发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苏南地区而言,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也逐步的显现出来,虽说苏北地区的山脉不如五岳那么著名,但也较为丰富,并且历史人文气氛浓厚;苏北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良好,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苏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独具特色,如以徐州为代表的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以淮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和美食文化。在苏北五个地区的旅游资源中,历史人文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中建筑与设施又是最多的,这与苏北地区的悠久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经过查阅各种资料,按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现把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按分类如下:

(三)苏北旅游资源整合的条件

实际上,苏北经济相对于全国来讲,仍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地理和经济的因素为苏北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奠定了先天的基础,成为苏北旅游整合发展的优势。苏北作为我国南北交界的区域,汲南北文化之广阔,取长江淮河之灵秀,形成独特的苏北文化,经过整合锻造,完全可以成为江苏乃至东部地区的一支奇葩。

二、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

苏北之所以没有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因为没有优秀管理的引导,好的管理体制能有效的将所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开发与管理。按照行政力量的划分,苏北各地分成若干区域,但自然旅游资源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可分割。例如,处于盱眙、洪泽、泗洪等地区的洪泽湖,以及连云港、盐城两城市涉及的漫长海岸线。很多旅游发达区都实现了景点旅游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行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所以苏北地区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体制有待改进或彻底改革。

(二)缺乏全面系统的旅游资源调查

既是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是无法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完全不知的情况下的,要全方位的对整体苏北旅游资源了解和研究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整合开发。苏北地区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众多,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对于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开发价值等等尚未有全面科学的统计分析。即使是区域内个别地区已经开展了部分工作,也只停留在其各自地区的单一的旅游规划上,宿迁、淮安等地甚至还没开始这些工作。

(三)缺乏稳定的客源市场

在整合开发苏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没有稳定的客源市场是导致其旅游发展缓慢的一大问题。无论是从地区或旅游景点来看,苏北未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淮安的名人文化与美食文化享誉盛名,但短期内都很难有固定的客源市场。连云港的海岸线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以花果山和海滨旅游为特色,除了省内的游客众多外,与江苏省临近的山东、浙江等来的游客也不能建立稳定的长久的客源市场。总是零星的散客或是团队出于好奇或是活动需要而来到苏北地区旅游。

三、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支持性对策

(一)依托行政主体,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1.政府需要发挥协调统一的主导性作用

在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上,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苏北五市是江苏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集中了梁汉文化、山水海滨、生态湿地、珍稀动物、名人名泉和淮扬美食等品牌资源,如徐州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景观居主置,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由于对苏北旅游资源的整合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正确管理,因而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是协调各个行业和部门协同作战,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和旅游中介服务行业等。整合开发苏北旅游资源,是一种大旅游模式的形成,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政府的职能居于主导地位。

2.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达到更有效的整合效益,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投入产出政策,价格政策等等。对一些历史故居如盐城泰山庙,楚汉故里和名人之乡进行必要的保护,防止一些旅游开发部门为了利益而重建或破坏。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和射阳丹顶鹤保护区要明确价格政策,保护措施,以及对于破坏规定的惩罚以及防止附近居民和其他地方的破坏者来乱抓捕野生动物的明确规则。同时,用政策法规来规范各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设问题,对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其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等现象,促进合作政策的发挥。

第9篇:旅游政策法规范文

按照县总工会的部署安排,结合我局工会组织属新成立,职工对工会的了解和认识不够,以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工会法》为契机,充分了解工会组织的作用及每个会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使会员都能及时正确了解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每个工会会员对工作的自觉性,为开展好今后工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我局工会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效能竞赛活动,大力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如局经济合作办公室是我局重要的中层机构,要求对我县各部门的相关业务知识及政策法规都要了解并掌握,实行落实到人,负责到部门的政策法规及业务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到时全体职工参加,现场进行讲解的方式考核评定对相关政策法规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局工会协同局办公室利用节假日及职工和家属生日等开展对职工送温暖活动。如在“重阳节”工会与办公室配合召集机关退休干部、职工及机关全体会员参加召开茶话会,畅谈我市“六路”建设大交通形成后,如何搞好我县招商引资,两次与县旅游局联合举行了知识竞赛和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

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组织干部职工到所属区域及帮扶村宣讲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并对责任区域的门店进行教育宣传,督促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注重解决问题,切实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