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显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方向,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症结的重要措施。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设计师,寻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方向。
合理性设计
*旧房改造,因地制宜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是对废弃的旧房进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对原有房屋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好是低层的框架楼。这对于拓宽走廊,满足诊室要求比砖混楼相对灵活得多。而且楼层最好不好超过三层。以方便患者的出入和缴费、就医。
中国轻工国际工程设计院陈晖主任告诉记者:“但很多时候,现有的条件是不允许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选择的,只能随机应变。”
他举例。在改建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现有的房子只有两、三百平方米,而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砖混房,拆除重建在资金和时间上都不允许,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为了将其建成较合适于当地环境,又拥有大开间门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就在院子中间搭上了钢结构的架子用玻璃封顶,这样就既有宽敞明亮的门厅,同时采光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陈晖强调,旧房改造其实就是将五花八门的房子改造成流线统一的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因地制宜。
*组配空间,把控流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很好地抓住其方便便捷的特点,从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角度,合理分配好空间,组织好流线,以提高其内部的运转效率,缩短患者看病的手续与流程,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方便就诊、及时就诊,并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就诊。
如何做到这一点,苏州市立医院邱克、黄敏、洪涛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有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两类,为了防止医疗场所内交叉感染,应相对地隔开这两类人群,因此,要设计两个入口或至少是两个人流移动的方向。由下到上遵循由“动”到“静”的划分原则:人流量大的科室尽量安排在建筑的低层,人流量小的科室及需要隐私及安静的科室尽量向上发展。这样既减少了垂直交通的压力,同时对医疗环境的改善,获得“闹中取静”的效果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布局安排上,合理调整各功能分区,使得急诊区、门诊区、后勤服务区等各个区域分区明确、合理、互不干扰,且又联系方便。将诊疗区域设置在一楼,并将常用的诊室设置在采光较好的南边。
最后,药房采用开放式柜台,一方面可以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增加了空间感。但储药区域为保证湿度和温度需密闭。药房可以利用移动药柜来为日常的配药工作服务。
人性化设计
专家们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是应当重点强调和突出表现的。
*加大公共空间的面积
在室内设计方面,应尽量扩大公共空间的面积,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门厅压力还可以防止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陈晖还建议,走廊可以建得相对大一些,诊室相对小一些,每次只允许一人进入,这样会使患者有更强的优越感,同时,医生分配给患者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对患者也更负责。更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绿色景观环境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张颖璐指出:“在景观环境设计上,良好的景观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社区项目建设用地不大,大面积绿化不太可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从基地周边、建筑内院、建筑屋顶花园、建筑室内环境着手,力求创造出全方位的景观绿化环境。”
无锡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的陈李宗在谈到设计体会时说:“如社区沿路都会设大片绿化带,丰富城市景观,纳外部环境为医院周边环境,改善医疗环境;裙房上也可以大面积绿化,这不仅为住院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室外康复场所,也为医患交流提供了轻松宜人的环境,在医院大厅及病房内放置盆景及室内小景观。种种措施不仅能改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环境,更突出了其人性化的特点。”
前瞻性设计
陈晖认为,为实现国家和各地区提出的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所有设计人员对此都应有前瞻性的思考,这种思考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内容的不断充实,二是尽快适应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患者病历及相关信息的采集都要和大型医院的要求一样。未来的发展还要求一张医疗卡不仅可以在社区内通用,还可以和各大医院联网,患者在其他医院或者社区就诊时,也可以使用这张医疗卡,这张卡中,患者以前的病历信息都会有所显示,他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在系统里。这种管理系统化、智能化是未来社区卫生中心建设的必然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预留改造的空间
1.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的考核,如果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毫无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措施,那考核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造成的后果就是考核成绩高的员工与成绩低的员工享受的待遇和福利都是一样的,这将助长不良风气,使优秀的员工缺乏继续努力的信心。因此,必须要在经济上以及非经济上给予奖励和惩戒。经济上的奖励主要包括绩效工资,补贴工资,年度奖励等,非经济上的奖励主要包括工资环境和工资氛围等。
2.团队内部缺乏交流沟通现阶段,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就是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主要原因是考核的内容与员工的工资以及晋升紧密相连,使得考核显得更为紧张。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继承传统的操作方式,对于员工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都不关心,仅仅是上级布置任务,下级执行命令,沟通的缺乏使得本应该是双向的交流变为单向的上行下达。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的相关建议
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员工积极沟通交流等,希望能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绩效考核的水平,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1.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实情况,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经济以及非经纪奖惩措施挂钩,采取全面考核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认可度。对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增加绩效工资,并改善其工作环境等奖励措施,同时,对于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在承受范围以内给予相应的惩戒措施。此外,对员工的职务升降以及学习深造情况也将以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内现阶段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考核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制定一套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现有的不合理的考核内容删掉,并邀请专家深入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协同制定考核目标和内容,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绩效考核制度。
3.鼓励员工积极沟通交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氛围,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将自己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战略和考核内容的相关意见积极表达出来,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行之有效的具有创新性的意见给予奖励。同时要本着管理者与被考核人员的平等关系,本着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大集体负责的态度,对问题及时提出并解决,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为共同目标,积极交流沟通,为社区卫生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论
健康教育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既是一项独立的服务内容,又是开展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引领并贯彻于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过程[1]。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学已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发展为技术服务与知识服务并重,作为卫生知识传播的重要领域,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已经渗透到医学以及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作为国家三级医疗网的网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任务。健康教育作为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成效,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
讨论决定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授课者的资历与学识,授课场地的氛围,以及听课者的理解接受水平。成功组织一场有效率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接受者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政策策略[3]。健康教育效果的优劣,包含着各种因素,授课者的知识,沟通和互动能力,场地和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氛围等都影响着一次讲座的成效。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听课者也就是接受者对该次知识讲座的理解接受程度。
1.1群众参与度低
笔者抽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健康教育共36期,参与人数50-100人以上为5期;30-50人共18期;10-30人为10期;10人以下3期。当前社会由于不法分子信息诈骗、各种伪科学传播等原因,导致民众对陌生事物怀疑,人与人之间诚信度下降,公共卫生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辖区居民文化程度低,接受知识欲望低,导致居民参与度不高。
1.2听课者理解接受能力差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健康教育共36期,参与人数为1397人,65岁以上为1023人,50-65岁为303人,50岁以下为71人。学历为小学者752人;初中学历为304人;高中以上学历12人,文盲为329人。当前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没有时间参与,开展健康教育面对的人群往往是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普遍学历低,很多甚至是文盲,理解接受知识能力较差,大部分老人都已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改变固有模式,导致健康教育效果差。
1.3期望值过高
传统固有的价值观导致居民期望能够获得直观的利益,他们更关注的是医保的报销政策,政府的福利制度,而对知识的接受不重视,心中有抵触,就难以接受新的理念。
1.4场地、设施简陋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条件简陋,场地、设施简陋,未能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居民前来听课。听课者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社区中心人员只能送知识下乡,随机选择地点、场所,大部分是在室外广场或街道集市,外周环境嘈杂,干扰试听,影响授课效果。
1.5社会不良因素干预
当今社会医药市场和保健品市场混乱,各种伪科学鱼龙混杂,他们往往打着保健的幌子,对居民施以小恩小惠,吸引群众参与。参与者文化素质低,往往不能辨别其科学性的真伪,被保健品商家蒙住双眼,调入伪科学的陷阱。
1.6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社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余年,导致家庭传统观念改变,家庭的重心全部放在幼儿身上,对幼儿健康状况关注度高,对老人及自身关注度低,导致家庭以儿童的健康为中心,忽略了老人和自身的健康。
2从事健康教育授课者的问题
国家实行医疗改革虽有数年,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是从近几年开始。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医疗护理人员,全科医师缺乏,面对的人群从病人转为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工作方式和方法都有待进一步适应。
2.1从事健康教育人员知识缺乏,学识有限
从事健康教育者多为临床工作者,与群众沟通交流技巧略欠缺,接受上级培训机会少,需要通过各科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2.2社区中心领导观念转变不够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领导尚未转变观念,依然重视基础医疗,对公共卫生投入的经费和精力都需待提高。只有转变观念,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设立奖惩方案,才能提升整个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效果,特别是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与二、三级医院相比,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人员和面对的服务人群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等原因导致的健康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各级领导与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改进方案,为全面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普及全民健康知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做出努力。
作者:李同风 孟秀娟 单位: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就诊;卫生服务;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9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我国的死因谱和疾病谱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慢性病的病程长、其较低的治愈率和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高和预后差等原因,对于慢性病的卫生要求服务和其高昂的医疗费用成为了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做好关于社区在慢性疾病方面的管理工作能够保护群众的健康,合理利用好卫生资源。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来源于2011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登记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2 结果 全科就诊患者2830例,其中,男性1515例,女性1315例;初诊1210例,复诊1820例;年龄5~95岁。慢性疾病就诊1430例,占全科就诊患者50.53%。慢性病中高血压650例,初诊183例,复诊455人,复诊率为65.32%。
2.1 户籍状况
在本次调查的2830就诊人群中 ,户籍人口有1750 , 占总人数的61.83 %; 非户籍人口有108 , 占总人数的38.16 % 。社区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小 ,可知大部分来就诊的居民都是本地居民。
2.2 年龄与性别
在这2830名病患中,男性患者有1515(53.53%),女性有1315(46.46%);其中50岁以下的人口占35.92%, 55岁以上人口占了63.18%。通过比较就诊患者中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 就诊特点分析
3.1 慢性病患病情况
来就诊的患者,其主要疾病以慢性病为多,有1430例,占总案例的占50.53%,其中,户籍的患者占有1240例,占86.71%,而非户籍的患者有190例,占13,28%,其中非户籍患者的慢性病就诊比户籍患者较低,因此该数据具有统计学的差异性(χ=651,P=0.001)。
3.2 慢性病就诊病种
在户籍患者诊治的慢性病中,前3位病种为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而非户籍患者则是高血压、慢性咽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可见表2
3.3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户籍患者中有2407例是来配药,占总病历的85.05%;其次是测量血糖或血压,占49.81%。而非户籍患者则是主要是诊疗和配药,见表3。
4 讨论
社区的卫生服务部是以家庭和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传染病进行控制和预防,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病进行诊治和护理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一项重要的制度保证就是医疗保障制度,不过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居民来说依赖性较强的是医疗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诊。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就诊的患者对于诊疗重视,但是对于保健咨询等其他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根据国内城市居民的疾病谱来看,影响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就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这次调查发现。老年慢性病就诊患者居多,这些疾病排在前几位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它们的突出特点就是治愈慢、病程长,尤其对于患者的就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以及治疗的费用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广泛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重点监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职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提供和慢性疾病预防相关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常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金喜,卢祖洵,胡晓霞,等.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与保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8):1635.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药学服务 药剂师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8-0018-0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对社区药学服务的需求日趋提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保障药品供应,更希望获得安全、有效、合理的药学服务[1]。本文就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我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问题和思考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1 社区药学服务的背景
受传统服务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社区药学服务发展较为缓慢[2],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更多停留在满足供应阶段。药学服务是实践,必须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加以实施,在获得疗效的同时,来证明药剂师的专业价值。要做到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药剂人员应紧密结合社区临床实践,提供更高水平的药学服务。我中心根据药剂人员岗位的不同、专业水平的高低,有选择性地安排工作,并尝试设立兼职临床药剂师,开展基础性临床药学服务,达到协助医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目的。
2 社区药学服务实践
2.1 参与药品目录的制定和调整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不仅仅是药品零差率销售,更重要的是药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常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诊疗范围、库房面积、医保费用额度、招标遴选等因素限制,一般不可能配备基本药物目录的全部品种。因此,药剂科负责人和药剂师首先对用药品种进行分析,与原有药品目录比对,寻找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替代品种。在确定品种目录,品规、厂家后,将目录初稿提交中心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审定。并根据临床诊疗需求、市场采购情况、药品安全监测及重点品种管理规定进行适当调整,从而确保中心配备的药物能满足社区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需要,且完全在国家及上海市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配备率达到61%。
2.2 参与基本药物互动反馈机制的执行
我中心在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之初,即建立了互动反馈机制,具体工作由药房负责执行。除了门诊药房药剂师提供窗口药学咨询外,药库药剂师也对居民咨询来电进行归纳汇总。药剂科每年对患者进行一次需求和满意度调查。从2012年的调研结果看,62%的患者认为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老百姓得益,80%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超过90%的患者在过去半年内至少每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一次,94%的患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用药物基本满足供应,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和较满意)达100%。但有56%的患者建议增加药物品种,尤其是外资和合资企业生产的药品。药房负责人将调研情况和日常咨询情况汇总,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根据患者需求适当调整采购目录,更好的满足临床需要。
2.3 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配方窗口的药剂师主要负责门诊处方调剂和配药,药学咨询的内容包括药品是否配备齐全、规格、剂型等。由于药品的配置常受到政策调控及供求关系的影响,药剂师要经常向患者解释缺药的原因,建议替代品种的药学信息。主管药剂师和资深药剂师也接受患者的来电咨询,做到细心周到的解答,使患者放心用药。
2.4 参与处方和临床用药监管
《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要求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处方管理和安全用药管理,药剂师的责任不可小视。每月门诊处方点评和抗菌药动态监测被列为药剂科的日常工作之一。药剂师定期对抗菌药处方点评,为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对个别药物的过度使用,药剂科采取了限量、限科室、限医师资质等调控措施;并将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如处方超量、诊断与用药不符以及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等,通过简讯形式反馈给医师,有效减少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对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3]。
2.5 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
2012年起,我中心指定具有较丰富经验的主管药剂师兼职临床药剂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患者相对固定,病情变化较小,通常每季度安排一次药学查房,围绕病情较重患者的用药问题进行讨论,如中重度感染患者抗菌药物选用及注意事项,临床药剂师给出药学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4]。
在查房过程中发现的较为集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如质子泵抑制剂的过度预防使用,给予警示并临床跟踪观察,实现合理用药的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查房、病例讨论等临床药学服务,药剂人员逐渐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当中,发挥团队优势,达到知识互补、协同合作的作用[5]。
2.6 利用信息化技术规范处方用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药剂科工作人员较少,难以开展较为全面的临床药学服务,但临床药剂师利用His中的模块设置,结合各项药事管理规定,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专科药使用范围、单次处方用量等进行限定,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临床医师的处方用药。
3 开展社区药学服务的体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剂师在知识层次、专业水平上稍逊于二、三级医院药剂科,差距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人员不足更是客观事实。因此,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我中心尝试根据药剂师岗位的不同、专业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工:药房负责人统筹安排药剂科工作、参与药物目录调整和用量调控;门诊药剂师承担处方调剂、窗口咨询等常规工作;药库药剂师负责用药动态监测;兼职临床药剂师开展处方点评、参与查房、维护药品信息系统等工作。实践证明,合理的分工,使得药品目录制定、互动反馈、目录调整、临床用药点评分析和应用监管等工作紧密结合、有序开展,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见,通过整合药剂科人力资源,发挥药剂师的整体优势,有助于推动社区药学服务的开展。今后,临床药剂师将更多的利用信息技术,将药学信息嵌入临床用药路径管理中,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管,不仅发挥了药学专长,也弥补了人员不足的缺陷,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鲁珺, 昊跃传, 王超. 北京某大型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J]. 药品评价, 2012, 9(20): 18-22.
[2] 王忠壮, 张理功, 尤本明, 等. 关于上海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药学服务发展的调研[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1): 1-7.
[3] 秦冬颖. 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探讨[J]. 中国药事, 2010, 24(4): 371-372.
[4] 李雅萍. 药学服务在社区药房的重要性[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18): 138-13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时期,各方面建设工作都在加快速度,而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就是关乎到我国民生的重要方面,提升我国全民身体素质就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随着社区的不断增多,社区医疗配套设施也就出现,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加强注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社区内所有的医疗设施进行统计,但是我国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发展时间较晚,这也就造成我国社区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监管制度不严、意识不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刚建立,所拥有支配的资金较少,这样就导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人员少、工作种类单一的特点,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也就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深刻的认识和重视,这就对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和运行十分有害。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相应地实习岗位和专业人员,这就不能对固定资产管理形成监督体系,也就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想要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特点,寻找相应地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要通过在社区内的宣传栏或广播上进行固定资产的宣传,这样就能让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深入到居民心中。同时还要定期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教育培训,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推广,要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给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与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协作,要加强合作意识,要共同保卫社区内的固定资产,要给予社区居民足够的支持,要让居民帮助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质量上有所提升。
2.加强社区人员管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紧张,所以一般都将工作人员控制在100人以内,这样就导致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一个人要忙很多事,社区工作比较混乱,所以这时就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加强,要仔细将各岗位的人员进行统计,要加强社区内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合作能力,要能够提升社区的服务实力。对此社区卫生管理者可以将社区内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轮岗,每个工人员都可以去每个岗位实习,体会不同岗位的难与易,这样就可以促进各岗位的沟通,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要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要有考核周期,可以是年度的,也可以是季度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还可以对社区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要定期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教育培训,要让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能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3)11-0030-02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卫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是其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规章制度较为滞后、医疗质量评价缺少必要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开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报道如下。
1 健全组织
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我中心目前采取的管理体系是“1+3+7”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即1:中心主要领导全面负责;3:3个职能科室具体负责;7:7个质量管理委员会主抓。中心主任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负责人,以主任为首的中心领导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包括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2008年卫生部颁布了《患者安全管理十大目标》,在主任牵头下,制定了《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工作方案》,并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细化了卫生部的安全管理目标,最终制定并形成了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安全管理目标;2011年起,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从以往的常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以中心的效率为核心,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使中心的医疗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管理,党政办负责医疗服务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医疗质量督促、检查、监控、考评、反馈、追踪、调查、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对照规定落实奖惩。中心重点科室和重点条线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中心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职能科室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临床骨干担任委员的组织机构,目前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根据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由医务科牵头,会议探讨当月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商讨解决方案,同时每月编辑《医政工作简报》,向上级领导汇报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向职工反馈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
2 制定制度
整个医疗过程是由各个医疗环节组成,每一个质量环节都直接影响或者决定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疗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我中心在卫生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中心的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护理规章制度》、《门诊规章制度》、《诊疗环节规章制度》、《抢救流程制度》及临时制定规章制度等。随着日常诊疗工作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修改与完善,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集中修改,根据上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一些特殊情况,及时在规章制度中进行完善,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011年6月,上海市卫生局下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我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以上通知要求,修改并完善了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情况的抗菌药物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动态监管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通报、诫勉谈话、处罚制度》、《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控制制度》,通过制度的及时修改与完善,切实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运用水平。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服务于临床,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我中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培训、考核工作,包括利用中层干部工作会议宣传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利用医务职工大会开展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加大规章制度的考核工作,确保规章制度在每位职工的心中,形成人人遵守规章制度,人人规范诊疗行为,让制度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自觉行为。
3 完善监控
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只有落实到日常临床工作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促进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质量工作制度、规章制度、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我中心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包括病区、门诊、医技辅助科室医疗质量综合考核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制定专项考核标准,如抗菌药物合理运用考核标准、临床合理用血考核标准、病案质量考核标准等。我中心目前制定了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即科室自查、职能科室督查、中心领导抽查;同时各级质控组织根据考核标准进行了全程、动态监控与考评,主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使检查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
4 实施评价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院患者 住院病种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4-02
本文通过抽取2003年、2008年和2012三个年间住院患者的病种例数,分析住院病种的变化,为研究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
原张江镇卫生院2003年,现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年和2012年病房住院病史及登记资料。
统计方法
分别对三年住院患者的住院病种(以出院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列表统计构成比。
结果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列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前8位疾病的种类名称,其余归在“其他”种类中,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
讨论
机构的转制
2003年我中心为原张江镇卫生院,职能以医疗为主,有内、外科两处病房,实际开放病床65张。2006年3月改建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原内、外科病房改建为全科病房[1],实际开放病床45张。
转制中,原镇卫生院外科病房2名住院医师进入全科病房,其余医生被分流。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经短期培训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大部分轮流进入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工作。护士由总护士长统一调配。
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
按住院疾病例数和构成比的排列,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年间的住院病种存在以下六大变化:①在2003年以医疗为主的镇卫生院阶段,外科住院患者占全院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2012年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阶段,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大减,只能列入“其他”类。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2003年和2008年排在住院病种的首位,构成比为20.47%和25.34%,2012年构成比下降为19.77%,排列降为第二位。③脑梗死住院病种,从2003年的第八位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第一位,构成比由3.51%升到39.26%,增加了11倍以上。④2003-2008年肿瘤、高血压、冠心病排在住院病种的3~5位。2012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增加明显,已跃居第五位取代高血压。⑤临床发现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和胆囊炎的急症患者住院逐年减少,慢性疾病患者的住院逐年增多,特别是老年性痴呆患者,2012年老年性痴呆已进入住院病种的第七位,并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⑥住院数量减少,床位使用率下降。
住院病种变化的原因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制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手术项目,规定不能临床用血,这样使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了手术室。对医疗设备投入、医疗检查项目和临床药物品种的使用都有规定,客观上限制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原先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外科手术住院或医治的急性重症病人都转向二、三级医院,导致住院病种的变化[2]。同时上海市制定了经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优惠政策[3],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使用社区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进行“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4]。这些大大影响了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原张江镇卫生院住院病种的改变。
样本的选择
探讨10年间住院病种的变化,抽样应该选择最初的状况和最后的状况,以及中间有代表性的状况。作者选取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住院病种作为统计样本,恰如其分代表这三种状况。本文的第三作者陈秋雯,曾对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特点作过讨论[5],并发表了研究文章,也是本文将2008年作为中间状态样本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论
10年间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张江镇卫生院转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一历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病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及临终关怀住院病人增多。住院病种的变化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与康复等工作,提出了适应性变化和调整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少虹, 韩建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9(5): 334-335.
杨金禄, 李萍, 李永健. 上海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及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9): 2 247-2 249.
陆勇, 冯学山. 上海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运行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11, 14(6): 435-437.
高艳杰, 王裕明, 刘彩云.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5): 2 876-2 878.
关键词:内部控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环境松散,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主要的精力物力放在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完善上,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内控制度可以遵循或有关人员有内控制度不遵循的情况非常普遍,会计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实际工作,在处理很多问题都时候都没有按照制度来进行,而是进行灵活处理,置控制措施于不顾,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这主要是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以及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不少漏洞,从而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造成经济损失。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
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水平直接反映到内部控制上。很多单位的一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有些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低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缺乏,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控制要求不严,甚至有的违反财经法规,弄虚作假,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报表数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少,经费有限,不能做到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有的人员既负责现金出纳,又负责记账凭证的制单稽核工作;既负责药品采购,又负责药品的保管验收,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不能很好地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混乱的管理严重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产安全。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在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有针对会计内控方面构建起相应的评价与监管体系,对某些业务监督不到位。比方说,会计人员是否在规定的要求下开展各项工作,有无超越职权的情况出现,其工作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等,许多单位因为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未设立内审部门或岗位去约束,因此无法有效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重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管理理念,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
中心领导在当前医疗改革具体工作的要求下,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内控意识,改变以往重视医疗而轻视管理的局面,做到医疗与管理两方面并重。针对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应积极组织其学习《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制度, 建立一套适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由各部门、科室、职工共同遵守、共同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中心必须加强各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运用书面的形式来规范内部重点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加强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安排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不断地业务学习,增强内控管理的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理念,就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及时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而出谋划策。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各项控制活动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
随着“互联网+大会计”时代的来临,会计核算环境、会计信息储存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适应财务管理的新变化,中心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以确保中心财务信息的安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传递更加高效和流畅,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控制风险,数据存储的易修改性,数据存放形式的可靠性,以及授权方式改变引发的风险等诸多问题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管理。互联网环境下,口令授权代替了手工环境下的印章,必须建立各级操作人员权限及操作档案,严格保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安全。
(三)构建内部审计机构,并赋予其一定的独立性,使得其监管作用得以发挥
不符合设立此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立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履行内审机构的职能。内审小组成员应保持独立性,保证高效地行使其监督作用。加强中心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将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点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工作非常重要,不但需要不断完善与健全相关的制度,还要将这些制度全面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还应随着中心的发展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企业内部控制[J].知识经济,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