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如何学好物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学好物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学好物理

第1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在中学阶段如何让学生学好物理概念和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讲解物理基本概念的时候我们应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规律,例如我们在复习物态变化的时候,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升华?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些物理现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记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讲解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忽略了概念和规律的如何形成的过程。经过笔者对初中物理的多年教学摸索,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彻底的掌握,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从课本上或者老师这里背上概念和规律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其形成的规律。例如我们在教学物理概念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内容,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例子、学生平时看到的一些现象等,让学生获得具体的直观认识,这就为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在同学们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抽象的理解(刚开始比较难),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关键。观察相同的物理现象,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我在讲解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时候。我们知道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只要知道三点就可以了:第一点施力物体是地球;第二点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第三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高中所讲到的重力其实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地球吸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够理解“重力”的正确概念,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强调习题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对习题或者考试中“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或者重力的方向始终是指向地心的”的错误说法,一定要强调,在初三复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非常容易做错。但也不能在讲解的时候给学生拓展太多,毕竟在初中讲高中的物理。不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如果想一下子给学生都讲明白,其直接情况将是学生不理解的更多。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能够把握学习的阶段性,在讲解某阶段的内容的时侯,我们应该总结前一阶段的内容。我们讲解的时候注意千万不要概念讲“死”了,千万不要让学生把书本上含糊不清的概念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一到考试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二、我们在讲解概念和规律的时候不仅应该重视公式应用,还应该重视公式成立的条件。比如欧姆定律(纯电阻),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开放性小实验),了解这个公式中每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学生如果能够从实验中得到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和物理规律建立。学生就可以形成完整的物理概念。最起码学生能够讲出这个定义是怎么规定的,这个定义的适合范围。对于每一个物理量不仅要记住它的物理意义,还要注意它的单位。在每次初三模拟考试的时候,任然有很多同学因为单位错误还失分。把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区别。我在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做的:首先第一步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我会在PPT上面展示这节课的物理环境,这么做的关键是给同学们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定义的基础就是感性认识很直观,我们只有对这些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特性进行总结,最后才能得到物理概念;我们对一系列的物理现象和他们的变化规律进行归纳,然后和概念之间进行联系,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理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能够让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我们在进行“杠杆”讲解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楚“力臂”是什么?它是怎么定义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考虑这种情况:力的作用点可能到支点的联线之间不垂直。然后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的概念和规律都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等直观材料进行抽象化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引导,找出这些例举的物体所具有的相同的东西(本质属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例如,我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首先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再一次加工,让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小球一会就不动了,然后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可以让小球可以滚的更远一点,有的同学说可以把小球的位置提高一点,有的说把小球换大一点,有的说用抹布把水平木板擦一下,还有的同学说木板上涂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一步步分析学生的建议的基础上,有的时候的建议是错误的,最后让学生得出“物体不受其它力作用的时候,将永远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是这个结论却被许多表面现象所掩盖,最后再引导学生那是不是重的物理就下落的快呢?如果这个物理没有外力的时候,原来运动的物体是不是就停止呢?外力的作用是不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根本原因呢等等。通过实验和研究,抽象化的理解,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引导同学们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关键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的提出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以后,还要让学生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才能真正地掌握它。所以,我们建立了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后,还应该引导同学们对概念和规律进行一些讨论,这样可以深化他们的认识。我一般让同学们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是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讨论他的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第三是讨论概念和相关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应把握同学们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最后是如何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概念和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的运用,在这一个环节中,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深化同学们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习题练习,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做好习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总结出一些在解决习题思路和方法。

三、在习题讲解和示范中注重概念和规律的运用,每次考试以后我们会经常发现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做过很多次了,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做错了呢。我们在平时习题教学的过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老师讲题目、学生做题目来巩固。通过大量的习题讲练来学习物理知识,而忽略了书本基本概念和定义的把握,忽略了知识背后的隐藏价值,结果同学们头脑中有的只是一些抽象的字母、公式和内容。我们在制定习题的时候要有特色和针对性,尽量制定的比较全面、便于学生理解。物理习题有的本身就来自于日常生活,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比较抽象,对于这些题目我们可以将它还原,即原始的物理问题。物理习题我们有的时候需要通过具体的分析来获得答案,这样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题目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物理的知识不管在深度上,还是在方法上,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把难的题目直接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能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所以我们在制定物理习题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普通班和重点点,难度梯次上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尽量让学生能够体会解出问题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分成几步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在遇到有关“超市手推车”习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同学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去超市感受一下“手推车中的物理”:①手推车可以任意的改变方向吗?为什么?②手推车为什么在水平地面上推起来比较轻松,而在电梯上推不动呢?为什么?③如果我们在手推车里面放了很多东西,手推车在电梯上会滑下来吗?让学生通过这些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困生都得到了答案,提高了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解的时候,这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意识,养成了乐于探索和思考的科学习惯。

参考文献

[1] 邓国和,如何在新课改下教好物理课。中外教育研究,2010

第2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许多物理实验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物理学的广泛应用,更会鼓舞着他们进一步探究物理学的奥秘。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对物理这门科学产生良好的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注重观察和实验,这也是许多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回归社会生活,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理解科学真谛的方法。

一、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的规律是生活现象的总结。引导学生不仅要认真观察课堂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的分组实验,还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物理学知识。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学生在学校读书、写字、体育锻炼等,可以说物理学无处不在,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说到穿衣

为什么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而冬天则喜欢穿深颜色的衣服?冬天为什么穿棉衣和毛衣比较暖和?而夏天冰棒、冰激凌则要用棉袋盖好?穿了湿衣服为什么容易着凉感冒……这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物理的道理。

2.说到食,食为民天

食物的营养必须要有营养学的知识,但吃东西却少不了锅碗瓢盆等餐具和饮具,为什么陶瓷和玻璃做的碗能放在微波炉中加热,而金属制品的则不能?为什么高压锅煮饭会比普通的锅煮得快?电饭煲为什么能自动保温……其中也有许多物理知识。

3.说到住,安居乐业,与物理有关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建造高楼大厦为什么要打地基?睡在藤床或“席梦思”上,为什么比睡在木板床舒服?交流谈话时,人们为什么喜欢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而不想坐在坚硬的木板上?起居生活少不了照明和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使用,其中的道理更多了。

4.说到行,行遍天下,走路的感受是最多的

人要工作、学习、做事,一天就少不了要走路。为什么上楼、爬山比在平地上走路感到累?爬山时为什么不宜穿鞋底太光滑的鞋子?骑自行车为什么比走路省力?至于汽车、飞机、火车、火箭等,更是充满物理学知识。

5.在学校里学习也离不开物理学知识

用铅笔写字时,发现有错别字,用橡皮擦用力一擦就能清除掉,这是什么道理呢?看黑板时,有时会“反光”,会什么也看不到,这又是为什么?钢笔吸墨水,把笔胆按几下,墨水就吸进笔胆里去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有时候拿起笔写一会儿字发现笔“吐水”了,甚至把纸张弄的一团黑,这又是如何造成的?

体育场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时,两手平行还是两手张开好呢?推铅球时,以多大的角度把铅球推出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跳远时,助跑一段路程为什么会提高运动成绩?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上面这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例子可以说明,物理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它就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二、注重观察的方式

怎么观察呢?首先要留心,要做观察大自然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细心,就是要认真观察,不能马虎了事,更不能粗枝大叶。再次要用心,就是观察完了要做记录还要多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最后要尽心,即要讲究观察的方法,使观察合乎科学,提高观察的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性。

例如,在公路上行走,一辆小汽车从身边驶过,你会感觉汽车开得很快。可是当乘坐一部汽车,与另一部汽车是同向而行时,你可能感觉汽车开得很慢,甚至认为它是静止不动的;如果车与另一部车相向而行,会感觉到汽车开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就是体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何领会到这个结论?看了物理课本,听了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再回忆过去自己所观察的多种运动现象,然后把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同一部汽车对不同参照物来说,它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从这个生活的实例可以说明,只有观察还是不够,还要思考,进行比较、归纳。

三、注重课堂和生活中的小实验

学好物理除了一般的观察之外,还要进行实验,学生除了在学校里面做实验外,还要养成在校外或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的良好习惯,它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以及对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对物理的认知和学习都处在陌生的阶段,因此要加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物理教学中适当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无论用多大的力也不能吹开放在光滑轨道上相聚间隔为4~5cm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在一枚一角钱的硬币前放一个高低适中的障碍物,用嘴对着硬币的底部用力一吹,硬币能很轻松的越过障碍物。烧开的水停止沸腾以后,将瓶口用塞子塞住,倒置,用冷水浇灌,看到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样的小实验在上课的开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了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后,在乘坐长途汽车或火车时,就可以利用到路边的公里牌和手表,测算一下一段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并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用测出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来估算一下完成全程旅行所需的时间。如果估算基本合乎实际,自然会感到极大的乐趣。因为小实验能培养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的爱好,可以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实行,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想把实验做成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此外,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当教师做实验用到学生实验成果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高兴。小实验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而兴趣则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实验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是验证性的小实验,也有探索性的小实验,还有对现象的观察,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筋去思考,如讲完摩擦力后有个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子里装上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直到杯子里装满大米。然后往杯子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住筷子就可以把装满大米的杯子提起来。做做看,并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这个实验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做做看是否能提起来,大家很积极地做并独立思考去寻求答案。

分子作用力一章中有一个小实验,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块玻璃用绳固定,把玻璃放入水槽中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就会发现示数比在空气中示数要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模拟确实会发现这一现象,再结合这一章内容思考,不难想象和分子力有关。

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时,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能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先给学生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述“大气压强”一节时,用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杯子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像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杯子像有吸引力一样,把玻璃紧紧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3.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在第九章气体分子的运动中,因为分子是很抽象的物质概念,而一般的气体(如空气)为无色透明的气体,很难观察这类气体分子的运动。为了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气体分子的运动,只有制取到有颜色的气体才能便于观察。在课前,笔者请教了化学教师,从化学中引出物理知识。可以用硝酸溶液和少量铜片进行化学反应,制取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将收集到的二氧化氮气体装入到一个集气瓶中,用一片小玻璃板封住瓶口。同时,将另一个空集气瓶倒扣在玻璃板上,再将玻璃板抽出,让两个瓶口对接。这时,让学生观察两个集气瓶中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的变化过程,一个由红变淡红,一个由无色变为淡红,最终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这样颜色变化的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原来分子的运动是真实存在的,并从中掌握了分子运动的概念。

4.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完成小实验就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要准备好器材,想好实验的步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等。在小实验的过程中无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那么在一些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学生自然应对自如。

学生可以自制一些有趣的小仪器,例如,可以用弹簧和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弹簧测力计,用小的线圈和电池做一个简易电动机模型。学会动手自制仪器,不但能使自己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增强,使学生的独立的、创造性的实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加深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就要培养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多动脑筋,注意掌握学习方法,关心物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良好习惯。物理实验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及所获得实验结果融入到新的探索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能获得的那种无限的乐趣。通过观察和实验,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中来,边观察,边实验,边学习,寓教学于实验之中。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一、充分了解初中女生的性格特征

首先,女生大多细心,上课时听课认真,笔记整洁,完成作业的态度较认真。但女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消极地对待困难,大约有40%以上的女生在做作业时总是要看别人的作业。同时,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她们常常相互讨论,不求甚解。演示实验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现象时,她们虽然观察仔细、认真,但不善于进行思维和联想,造成对概念认识的不充分、不深刻。据统计,在进行分组实验时,特别是初三电学分组实验,有40%以上的女生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实验,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人常常不知如何排除。

其次,很多女生性格内向、羞怯,不敢大胆质疑,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成为她们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女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见到一个现象,习惯于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女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引起大家疑问。

二、充分了解女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

从思维方式来看,女生倾向于模仿,在处理问题时注重部分与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却把握较差。相当数量的女生,在考试中基本题的失分率较低,而综合题与灵活性较强的题失分率较高。这充分说明了女生所习惯的那种模仿,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的思维方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她们物理成绩的提高。从记忆方式来看,女生偏重于机械记忆,记忆面较广。对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单凭机械记忆,应付记忆能力的考查还勉强可以,但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学的目的已经转到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习物理知识重在把它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适应于社会,这样仅仅机械记忆就难以奏效了。

从教育方法的影响看,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一的全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较多的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老师讲解比较全面,这样就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功能,助长了她们套用模仿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细节而忽略全局的思维倾向。许多报告中指出:由于女生的左半球的早期优势化,导致她们形成了倾向于模仿,注重细节的思维方式。所以,小学阶段许多女学生成绩比较优秀,她们的那种记忆方式与思维方式能够应付所教内容的学习,这种暂时的成功确认了她们原有的认知方式。而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出现更多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她们原来的认知方式开始不适应了。对物理她们充满着好奇,学习过程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

三、讲究方式方法,科学指导,养成习惯,培养兴趣

从初一到初二,对很多女生来说是一个始料不及的变化过程。初一各科成绩遥遥领先,稳坐第一的她们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下子被甩在后面,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她们很彷徨。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物理教师没有及时地去关注她们,试想她们会怎样呢?我认为,在初二加强对女生学习物理的指导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1.物理教师要做好启蒙阶段,物理教学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对于刚涉足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求知欲是异常强烈的,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但不懂得如何归纳这些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正是这种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实验为物理教学开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顺势把学生从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象思维带入摸索客观世界规律的抽象概括。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知道物理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大量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多分析,多比较,多概括,养成研究和探讨的习惯,让更多的女生观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课堂上精心设计提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女生可以进行“什么是”的“回忆提问”,甚至是“是与否”的提问,如什么是力等;对一般学生可进行“为什么”的“理解提问”,如为什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对优等生应进行“运用提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尽己所能,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乐观、开朗、舒畅的情绪状态下,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2.认识女性的智力活动特点,消除女生不如男生的偏见,发挥自身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生的智力总体上并不差于男生,但社会的偏见,总认为无论如何女子不能与男子相比,他们用男女体力上的差异来代替一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女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培养持久兴趣。女生有广泛的爱好,美好的理想。教师可以向她们介绍校内外女生物理成绩优异的事例,也可以给她们介绍一些女科学家的故事,如屠呦呦等,使她们心存大志,从而激励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良好动机和自强不息的信心。其次,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女生自身的优势。女生学习认真,思路清晰,数字算得特别准,只要会的问题大多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使女生形成优越的心理因素,使她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自胜的信心去解决各种知识难关。

3.课堂教学中兼顾女生的思维特点

第4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1、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2、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3、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关键词】兴趣 导入 实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9

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第一课,启发学习物理兴趣

初中物理第一课《引言》,是老师给学生的见面礼,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这第一印象如何,是能否引起学生对这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所以,上好这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利用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心理,就学生常见的现象中提出一些问题,如“水什么总向低处流?”“彩虹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为什么总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你知道对着热开水吹气凉得快的道理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回答,在学生迷惑不解、似懂非懂、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老师先简单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说明:这些都是物理学研究的问题,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从而开启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阀门。

接着,教师演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如①用手捋散开的塑料丝、欲将其拢合,结果事与愿违,越捋张开越大;②让学生用放大镜分别观察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发现放大镜并不能把所有的“物体放大”。这些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再列举物理知识在各行行业、各领域的重要应用,使学生了解到物理是一门实用科学,于是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暗下一定要学好物理的决心。

继而学生就会对如何学好物理产生兴趣。这时,老师首先讲述物理学家学习和研究物理的一些动人而有趣的故事,再介绍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就这样,通过第一堂物理课,打开了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大门。

二、注重新课引入,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每一节课的开始,若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就会把学生的心理紧紧抓住,使用他们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1.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液化》这一节课的引入时,提出:冬天可以看到我们呼出一团团“白气”,而夏天却看不见,为什么?在《机械运动》一课的引入时提问:在行驶的汽车上通过窗口看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吗?利用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换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2.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由于很多物理知识是系统的,而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从复习旧课所学知识入手,继而提出一些学生用原有的知识不能完全解释的问题,让他们发现原有认识的片面性,就会使他们产生认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电压》一课的导人,老师问:“导体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答:“有电源、电路要接通。”问:“电流怎样形成?”答:“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问:“是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答:“电源。”这里老师演示小灯泡亮的实验,证明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再用一节废旧电池把原来的电池换出来,重做实验,发现灯不亮。老师问:“为什么新电池能使电荷定移动而废电池不能?电源究竟是靠什么使电荷定向移动呢?”这时,学生答不上来了,必定疑惑,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几乎每节都有演示实验,此外,还有学生分组实验、小实验、小制作等。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探索,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了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当学生从实验中获取了与其原来的认知不同的知识时,更能激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熔化和凝固》中的“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学生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降低”这一现象,发现原来的认知:“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放热降低”并不完全正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可见,重视实验教学,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四、学用结合,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科学,初中物理知识,大部分都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已学知识,提出一些在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调查和实践,寻找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有成就感,从而产生那种成功者特有的喜悦心情。如此反复,学习和喜悦,就会建立固定的关系,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

第6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如何学好八年级物理几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八年级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第7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一、克服畏惧的心理慢慢亲近物理

很多学生都存在“听得懂,不会做,考不好”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讲得时候可以听懂,但是自己动手却做不出来,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间一长学生对物理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由于这种畏惧心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在解题时不能发挥或者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敏发散的思维,不能取得理想成绩。所以,学生首先要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对学好物理要有信心,还要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纵观我们身边,从尖端科技到日常家用电器,物理无处不在,你难道不想学好物理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二、掌握学习物理方法

例举如下:

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 规律,并要熟记。理解物理概念,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如初学“重力”内容时,许多学生认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其实它们不是一个力,只是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而已。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如摩擦现象中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区别;在皮带传动装置中轮子上各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区别;在处理轮船渡河时,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区别。搞清物理公式中物理量的含义,如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指的合外力的冲量。为什么还要熟记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读书不背,等于不会。记住概念公式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解题速度。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数理不分家”,说明数学与物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有力的工具。高中解决物理问题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要求就明显地体现出来,如矢量运算、三角知识、极限思想、函数知识、图象等,必要的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重视物理过程。对于物理过程要清楚,物理过程不清楚,必然存在解题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尽量画图,有的要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掌握物理过程。如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其几何性就很强,关键是画轨迹,轨迹画出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加强“比较”和“类比”。一些问题其实就是另外一些问题的翻版,要做到举一反三,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以及物理现象的认识。如“磁场”和“静电场”表面看起来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

善于发现一些隐含条件。隐含在物理现象中如“失重”、“通讯卫星运行角速度周期”等;隐含在物理模型中如质点和点电荷都不计形状和大小等;隐含在临界状态中如绳子约束小球做圆周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隐含恰好重力提供向心力,绳子的拉力为零等。

三、培养物理思维,掌握解题技巧

首先是 独立思考并解题。要独立而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数量,要有一定质量,要有一定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要走弯路,但这些都是培养思维的必经过程。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次是培养习惯性物理思维,何为习惯性物理思维呢?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再搞清物理过程,展示物理情景,最后应用相关规律列方程求解。只有条理清晰,才能够正确地解出题目。

当然,学会问问题也是培养物理思维的好方法。很多同学物理学不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问问题,这并不是说没问题问,而是没有思考的问。表现在遇到疑难问老师,说:老师,这个题目我不会,请你给我讲讲?老师问:哪里不会?该同学无语,或者说,我也不知道。如果经过思考的同学去问问题,他会讲解自己的思路,并给老师讲他遇晕倒的困惑,可能是物理情景展示不出来,或者是抓不住规律,解不出来等。一但老师帮助他解决了问题,他的收获就会很大。

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而这种技巧往往来自对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准确理解。如学习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后,若题目中涉及到时间就用动量定理(Ft=p/-p),涉及到位移就用动能定理(Fs=Ek/-Ek)。

四、培养坚强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坚强的意志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保持一棵平常心态对待考试成绩,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说不定恰恰是为了迎取下次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好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记好笔记,课后完成好作业、及时

第8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34-01

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非智力因素,并会对今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有利于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对物理学习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学生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乃至其他任何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这正是本文中笔者要探究问题。

一、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环节。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自学物理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上课。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针对学生表现欲、求知欲强的特点,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讨论给出以上问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物理问题的处理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再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或设计方案,根据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学生常常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方案。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注重学生的板演,提供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处理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兴趣,只有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动画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演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蕴含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必要的数据。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要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对学生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注意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求部分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而又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四、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学生解题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程序不严谨、不清晰,字迹潦草,书写笔误等等。这样,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思考和解题逻辑的形成,容易养成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是高考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时,正确分析的思路,完整准确表达的习惯,这需要平时严格训练。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作好示范,解答时有必要的文学说明,有必要的书写规范,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练后反思也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规范的解题习惯。

五、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

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知识的应用。在完成后,对原来的过程进行一个归纳和反思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明晰。是一个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系统的过程。此过程将更加使我们的思路清晰。反思的习惯也很有必要。它是一个批判梳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进行总结或者对知识的运用环境进行总结,进行比较,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在解答电学问题时,学生们如果每次都能反思归纳并持之以恒,就会受益匪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物理人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即至的,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耐心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如何学好物理范文

一、让学生走出自卑,坚定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非常重要,在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动员学习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是学生学好物理的第一步,如果学生一开始就觉得高中物理很难,或者在初中的时候基础不好,也没有信心学习高中物理,那么,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我告诉学生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会有所成就。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大多数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存在智力差异,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要教学生预习教材,培养自学能力,教学生记笔记,学会总结,提高听课效率,教学生认真做作业,练习本常放在手边,且练习本上也要写整齐等。学生学习一旦入门了,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灵活变通教学内容

学生情况各异,基础参差不齐,任课教师做好深入的摸底工作,吃透班情很重要。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密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识能力,采取巧妙灵活的办法,增加或删减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对难度较大的知识,开始可适当降低坡度,既按教材系统教学,又不呆板单一,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吃得饱,又吃得消。对于基础好的班级,其学习潜力较大,应适当拓宽知识面,多增加实际知识,开阔视野,也为今后学习或深造奠定了基础,而对于部分有升学要求的学生,应在课外再布置一部分选学内容和较大难度的选做题,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的班级,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按照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采取学一点、会一点的方式,循序渐进。

四、增强科学应用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使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尤其是职业中学的学生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2.关注一些社会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与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物理是一门实践动手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动手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学了电学知识时,指导学生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当学了电磁波时,将电磁波与现代通讯相联系,这样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些动手操作能力,并不受学生成绩的影响,甚至有一大部分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动手能力特别强,课外的操作为他们才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均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达成.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调查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