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案例驱动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驱动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驱动法论文

第1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项目驱动”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把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特点,探讨在该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与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与其他课程相比来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该门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有计算机图像处理、文字版面处理和动画设计等。涉及到photoshop、fireworks、flash等软件的使用。之前《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学生练习所讲授的内容,其知识点多而散。我们尝试在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为“我要学”。

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切实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就是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媒介,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学习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分工完成项目;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水平与程度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能把理论上空泛、抽象的东西变成可以看得见、想得通的实际东西,便于学生以项目为主线,把课程的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强化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

3.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体实施方案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由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具体任务,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1 项目的选取

项目教学法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但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所选择的项目是一个小型的商业网站,小型商业网站开发是一个面向企业需求的实战演练。在这个项目中,学生是承接网站项目的设计者,教师是客户,学生要学习如何根据客户(教师)的要求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如何与客户(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高效率地进行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如何才能够更好地符合客户的需求等。

3.2 项目的开展

(1)相关知识讲解

先进行网页制作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设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小型网站制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使用案例讲解

讲授一个融合了相关软件重点知识点的综合性网站,将构成该网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讲授,将dreamweaver软件作为教学的主线,而flash和photoshop是网页制作的辅助软件,讲解网站的标志banner和页面规划等等知识点。每部分的分解知识点除了结合本项目讲解,同时配以相关的小练习,加强学生练习,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独立制作小网站

学生独立制作一个与给出的案例网站相类似的小型综合网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整合起来。

(4)完成商业网站的建设

最终独立完成小型商业网站的项目。

3.3 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各自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经过组内讨论和项目全面分析后,项目经理对任务进行划分,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3.4 项目的评价

我们可在一个或几个子项目完成后,在学生中开展讨论,进行项目分阶段评价,每组拿成自已的阶段性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好与不好,有什么问题,怎样改进,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这样可以使他们共同进步,而且可以纠正偏差,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老师再帮忙解决。也可以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士参加,对学生建设的网站给予评价,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可以一同找资料,共同解决。

4.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从收集到的学生项目成果看,在本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创新性地让学生自己确定项目目标是成功的,一方面学生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另一方面,由于让每个学生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页面设计作品,有一部分个人网站的页面精美程度可以和很多专业网站相媲美,而且在本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批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的潜能被发掘出来了,还有几位平时比较内向的女生通过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项目而开朗大方起来,增强了自信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目标明确。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而且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项目驱动法教学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法之一。而在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项目教学法并不束缚于一种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当前社会的应用需求,以及学生素质的差异,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手段和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参考文献

[1]王忠元.从电子商务的项目教学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第2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管理沟通教学改革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反馈总结环节,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改革的初衷

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人际关

系学等学科。管理沟通课程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是9门必修课程之一。在世界各国,许多开办MBA教育的院校都以不同的名称开设了管理沟通课程。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不同,他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等都有所不同 [1]。在高职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原本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技能。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组织沟通的基本规则,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导向把该课程作为全院大一学生的公选课来开设, 许多非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选修了此课程。而所设定的学时较少只有20个学时,因此在较少学时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层次,为达到学生整体沟通水平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重新设定教学内容,所以研究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改革

是非常必要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导入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简单来说也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教材提出的某些要求或自己的某些需要去完成某项工作[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3]。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教师将所要讲授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整理、讨论,确定它涉及到哪些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传授,使学生完成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三、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任务驱动的关键——提出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任务的提出尤为关键。因此在管理沟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任务 ,应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当中 ,所布置的任务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能力,任务难易程度要适中,这样就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识到学习团队的重要性,共同寻找解决任务的突破口。例如在讲授组织沟通中:临近下班时间,王经理将一个紧急任务交给了下属王旭来处理,而王旭因为要和女朋友约会而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下属张强主动提出愿意代替王旭完成这个任务,任务完成了,可王旭从此对张强充满了敌意,请你从群体组织沟通角度找出问题的原因。

2.任务驱动的纽带——分析任务

教师下达任务后,学生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任务就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这时段教师不要过于干涉学生所讨论的效果,而是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然后再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行走, ,帮助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 ,明确其中隐含的知识点 ,通过查找新知识点 ,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在任务分析过程中 ,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鼓励小组每人都解决出其中的一个小问题例如案例的任务可以分成:张强做了什么样的好事?他的好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王旭对张强做的好事是什么样的看法?他为什么这么看?如果你是张强这样的好事你会怎么做?怎么才能让王旭理解张强的好心?经过大任务的层层分解,使学生迅速的找到解决任务的线索。

3.任务驱动的核心——解决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而是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相互沟通、充分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 ,并且学生可根据对照别人的观点检查审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帮助他们智商思维的提高 ,激发引导他们深层次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启发学生主动地探究、独立寻求答案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的。

4.任务驱动的成果验收——反馈总结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预期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教学有所完善,要定期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学生每次顺利完成“任务”后,教师都必须按照各小组完成“住务”的整体情况,对完成较好的适度表扬,对完成较差的小组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其他小组加以回避,指明该小组今后努力的方向。评价反馈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法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教学效果能否得以实现,如果每次学生完成“任务”后都没有反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任务完成与不完成都一样,找方法、找诀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每节课后进行必要的典评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完成 “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沈远平. 浅谈MBA管理沟通课程教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1/7-8;P19

第3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策略

本论文为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一、对该课程的定位与所用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点全面,涵盖了“四法一道德”,及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该课程应安排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企业环境认知等会计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我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二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认知,从而较容易切入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中。在教材上使用上,针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政策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材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10月修订的最新教材,重点突出,切合学生考证需求。此外,出版社还提供了会计从业资格各科的在线题库,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求进行有选择的调用,让学生能了解出题方式、考试重点、题型和答题技巧。学生也能在课后进行在线练习,训练自己对相关考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强化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也不断在调整,对学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2016年两会结束后出台的全面营改增税收政策,教材不可能马上进行调整,当然不可能提供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这要求教师要密搜罗整理或者自行编制习题册供学生练习。

二、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根本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方法并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主要以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法律法规条文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和讨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案例。比如,讲授"会计职业道德"时,设计的案例是,会计人员A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认为会计不过是“打打算盘数数钞,写写数字填填表”的琐碎工作,因此,工作中消极懒惰,不进行主动学习,也从不对单位的管理活动提供任何合理化建议。而会计人员B则认为会计是为单位服务的,对于前来办理会计业务的人员,“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公司因技术改造,需要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指令会计人员C和D,将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C坚决反对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董事长随命令人事部将C调离了会计工作岗位。D虽然不愿意,但担心自己被炒鱿鱼,因此,仍然编制了一份虚假的会计报告,使公司获得了银行贷款。针对此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ABCDE和董事长,分析六个角色的会计行为是否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会计职业道德观。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方式展示案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案例的内容。

(2)任务驱动法,需要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职业情境中带着任务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比如在学习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教学内容时,设定的任务是:某单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需要招聘两个会计岗位,其中一个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即财务经理,一个是出纳岗位,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会计人员选拔任用方面的知识,为该公司起草一份招聘启事。首先让学生了解任务,认知任务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即两个会计岗位的任职资格是什么。最后通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撰写一份完整的招聘启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40个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彩笔、剪刀等教具发放到各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组长讲解任务执行和完成的情况,由其他组学生打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听讲座、查阅需要的资料,或者在网络社区参加互动来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开学之初,笔者鼓励教学班级建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QQ群或微信群,每个学生都是群成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选举出一名组长。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和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成果可以视频或图片、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组员和教师进行评比打分。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考证科目,进行章节测试后的讲评答疑,以及教师平时面授给予重点、难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与提问,能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反馈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我校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考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的反馈来看,96%的学生将考证失败归因于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或虽然制定了计划,并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基础知识不牢固,复习时间不充足。因此,在学法方面,我们建议学生排除畏难情绪,重视学习方法,将重难点、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学习,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错题和难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

(1)利用归纳总结学习法,讲重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让这些知识点在同一个平面显示,异同点、重难点一目了然,便于有选择的记忆,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口诀法在数据记忆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可以概括为永久+定期,其中定期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如此分散记忆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教学生编口诀:3X5=15+10=25。

(3)联想法。在学习消费税的十四个税目时,可以联想小方一家住在铺着实木地板的漂亮别墅里,周末度假,爸爸戴着高档手表开着进口汽车去打高尔夫球,通过联系,将十四个税目串联起来,轻松掌握。

(4)错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对于易错、反复错的题目,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难掌握、难理解,建议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反复翻看,重复训练,直至能透彻掌握为止,这样在下次考试中再出现类似的考题,便能迎刃而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全面、考点范围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该科目通过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不断总结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该科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扭转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晶晶.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 2015.2(19)

第4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摘要:基于应用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计算机类课程分析出发,归纳了实验教学的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实验的操作要点,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实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按照我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信管专业计算机类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的设计、教师的意识进行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信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性的学科,管理和信息技术是该专业的两大基础。在国内,计算机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属于传统的工科领域,而经济、管理则属于文科领域,因此,长期以来,信管专业是属于工科,还是属于文科这个问题存在着争论,这样造成不同高校将该专业依托于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甚至是数理学院。本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和发展历史,在对待管理与信息技术上,侧重于信息技术。

本专业总共180学分,计算机类课必修50分、方向性选修课6分,而计算机类必修课实验学分占计算机类必修课总学分的47%,参见下表。属性栏中“必”表示必修课,“选1”或“选2”表示不同的方向课,“选”表示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4门课程分别开设有对应的课程设计,还开设了3周综合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与开发能力。

2实验教学方法

计算机类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教学过程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教学方法。我校本专业主要采用了4类实验教学方法。

2.1目标驱动法

目标驱动法就是教师以一个具体教学任务为实验目标,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实验操作为主,将实验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之中,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知识建构,建立实验操作能力的过程。该教学方法适合于技术应用类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建模技术等课程。目标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成4个阶段:提出目标、分析目标、实验操作和结果评价。

2.2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类课程的案例实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叙事方法描述真实的客观实际,分析、讨论,并形成对问题活动、本质、价值和意义的再现,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示问题的可能解决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该实验教学法的课程比较多,如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案例分析、数据库等课程。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可划分成3个步骤: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展开阶段和课后总结阶段。

2.3实验教练法

实验教练法是指教师作为教练,按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求学生象运动员一样,反复操练,熟悉各种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方法。在大多数计算机类实验课程中都存在应用教练法的实验,其实施步骤为:提出任务和要求公布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实际动作操练教师指导总结。实验教练法对学生形成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具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4探究实验法

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以问题为中心,自觉的进行探索和学习,因此,该实验教学方法常常是针对学有余力、有兴趣和自觉性的学生而开展的教学方法,也要求学生有比较充足的实验时间,通常在计算机类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第二课堂中采用该教学方法。该实验方法对教师要求比较高,要求他们对某个领域比较熟悉或理解,能与学生一起讨论、发现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提出解决方案或专家式的指点和帮助。教师更多的引导者、带路者和服务者,主要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实验情景或平台。

3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验教学中不可能死板地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教学任务,灵活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下面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为例说明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⑴ 实验任务

实验题目是“信息与信息系统的认知”。在该实验中,要求小组成员寻求可行沟通途径,发现信息、管理、决策的关系,以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的理解。

(2)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工具:10套号码、蒙眼布、胶布、15平方米的空地。

实验步骤:

 观看录象: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录象,以便学生熟悉实验规则。

 规则:实验参与者只能用手和脚,不能说话;每人只知道自己的号码;小组成员通过某种合作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将每人身背的1~10号码,按照一定规则的顺序排队。

 分组:10人/组。

 蒙眼:请10名同学帮助实验参与人员用蒙眼布蒙上眼睛,将随机抽取的号码贴于其背后,并将该号码悄悄告诉该同学,原则是不能让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学听见。

 转圈:准备好后,将参加实验的同学带入有安全保障的空地,要求他或她原地转三圈,并让记时员开始记时(最长限制在5分钟内)。

 排序:参加活动的同学想办法按照号码的某个顺序排队。教师和其他同学监督、观察参加活动同学的举动和做法,并保证参加活动的同学的安全。

 结束:实验时间到点前1分钟和半分钟时,需要提醒参加活动的学生。5秒时并倒记时,听统一口令并摘下蒙眼布,观查自己的位置,并记录下排列顺序。

引导学生发现:因每个同学所处位置不同,使命不同,应该怎么做,如何管理,才能使实验活动能最快完成?最后绘制操作过程图。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了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信号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加深了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实验中,既采用了教练方法、案例法(观看教学录像),也采用目标驱动法。

4实验评价

一个比较好的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结果,但是如果仅仅注重实验结果,虽然可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也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本专业对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更强调实验过程,以促进学生重视实验过程,考核学生实验过程的态度、纪律、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评价(如演示、讲评、验证、对比)等多种因素,以达到客观、公正、公映学生真实的实验状况,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下面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验考评细则。

① 等级划分。以设计性实验为例。按照A、B、C、D、E、F六级制记分。如果完成预期设计任务,分为:A=设计方式或方法有创新;B=按时完成;C=没有按时完成。如果没有完成设计任务,分为:D=按时提交;E=没有按时提交;F=没有提交。

② 计算得分。将等级折算为一定分值,A级分值TA=实验课程所占学分总值S/实验记分次数或实验总数N。其他实验等级分值TB、TC、TD、TE分别取TA的85%、75%、65%和55%。

③ 总体评价。实验总评成绩T突出实验过程,包含操作、创意、结果和标准化(包含标准化文档、标准化实验操作、考勤和责任心等)实验环节。具体指标分解如下:

T=考勤TK(20%)+实验TS(50%)+标准化TZ(30%)

TS = TA×NA + TB×NB + TC×NC + TD×ND + TE×NE + TF×NF

其中NA、NB、NC、ND、NE、NF分别为学生获得对应实验等级的个数,且N =NA + NB + NC + ND + NE + NF。TF的分值为0,所以就不记入该公式。

5结束语

我校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信管专业也定位于培养侧重于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按照上述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为共同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以供同行参考。本论文得到重庆市教委教改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621014)。

参考文献

[1] 郑荣,靖继鹏,周志强. 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2006,(1).

[2] 李后卿. 中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五年回眸[J]. 情报科学,2004,(4).

第5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设定总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及学习者,设定并实施分任务以及具体任务;最后,从教学实践论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论证了任务驱动法在实验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4个大的方面,14个小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高校师范生后文简称高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高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诸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重点不突出;实验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以教为主”)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环境,改革了课程设置,提炼了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是针对该问题,以华中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 

华中师范大学将这门课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具备开设这门课的软硬条件,既有优良师资(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或教师),又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室、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数码图像采集及视频采集实验室。为了克服全校人数多而师资和实验室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少(理论+实验共36个课时,另有6个机动课时可供理论课老师补充理论教师使用)等条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拓展学习用。第二,为了筹备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每个阶段会开设一个网络班,以探寻实施网上教学的更好途径。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要求的硬件环境,课程设置也较合理,教学内容由现代教育技术资深专家编排,重点突出,师资总体素质较高。那么,如何在现有良好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在实验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中应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这正是任务驱动法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任务完成的同时,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从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将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与“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做的”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框架 

我校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配合理论课专题的要求,开设了如上9个实验。以上框架图的特色之处是——通过完成这9个实验,能达到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一、二、三能培养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的能力;实验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采集和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和视音频资源的能力:实验八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管理、评价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网络资源的目的;实验九能培养高师生教学设计及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我们这中框架进行实际的教学,高师生最终达到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据实验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校专家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改进,最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对往届毕业现在正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交流,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实施流程 

(1)明确实验课总目标,设定总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总目标旨在培养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为完成此目标,我们设定了一个总任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不同的,要达到统一意见)合作完成一份亲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以说课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成果。 

(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配合着理论课进行的,我校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十一个专题并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分别为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简介;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专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题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题五:信息化学习环境;专题六: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应用;专题七: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专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九: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专题十:未来学习体验与展望;专题十一:学习成果交流。其中专题五、六、七、八、九都有相应的实验。我们从总的实验任务出发,将实验任务分成两大类即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由图1知,我们再将这两类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可见,我们整个实验课程的任务设计相互之间层层相扣环环相依,实验四、五、六、七和实验八是实验九的基础,反过来实验九又是实验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实验一、二、三则是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反过来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则是我们开设实验一、二、三的目的。 

实验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三学生,只有少数大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定位, 

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相对清楚的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更大。 

(3)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在明确了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完成的总的任务以及分析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分知识点和技能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而言,阐明各个具体实验的教学目标,对保证整个实验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明确后,需在此基础上设定各个分任务。具体应该给设定什么类型(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的任务要依据具体的实验目标而定。如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实验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能够灵活调整软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给学生设定了封闭性小任务——在教师操作和演示后,学生要使用录屏软件自己动手录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绍(32具箱中的选区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裁切工具、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导航器面板、历史记录面板、图层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视频: 

(4)具体任务的实施 

各个实验的具体任务明确后,便进入了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学前需将学生分组(3-5人为宜),并选出组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图2的虚线框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我们将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在任务实施的案例分析中进行详细介绍。 

(5)任务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及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教师需注意,应以鼓励性言语为主。 

我们在任务的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实验课的总任务,我们给予的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分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共同点是,两者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即“实验考试+电子作品+平时表现+其他”的方式。我们将教师、同伴、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同时使用定性(三方给出评价的言语)和定量(评价量规表由三方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两评价方式,最终对小组及个人的学习给予相对科学的评价。 

四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为例,谈一下具体任务实施的流程,本实验为4个课时,是在《实验四数码图形的采集》基础上进行的,授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随后展示实验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教师告知本次任务与总任务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实验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务是总任务的基础,完成本次任务后,学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个性化课件的背景和教学中急需的图片。第三步,教师向同学们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次实验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2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本实验有三个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这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小组协作或单独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商讨各任务具体如何解决,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教师给各小组限制了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图层这一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半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三教师则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要担当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小组或个人提交电子作品 

在实验课开始之初,我们已让每个学生建立了“学号+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即使用“电子学档”的信息化评价工具。当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放到他们的文件夹中。若是要求单独完成的任务,就单独放到他们自己的文件夹中即可,若是小组集体成果,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将集体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最终,学生使用极域电子教室提交给实验教师,下课前教师会将他们的作品分享给所有的小组。 

5 任务的评价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价,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本实验结束前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教师分享了各小组作品后,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评价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评价量规(包含评分的几个维度和相应的分数),下半部分的定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每小组总的评价成绩会计入学生的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具体见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任务暗含了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检查和考核等特点。第二,设计的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第三,采用“电子学当”的信息化评价工其记录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评价法。其中的3是种方式——“教师、学生自我、学生间”,2是两种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可以学生的作品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又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五 小结 

 

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广大师范院校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的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6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摘要:从中职电气类专业入手,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结合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理论及中职生认知特点,将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初步划分为三大类,并对第一类分类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分类;教学建议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项目编号:VTNE022)

作者简介:张玮,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电气类专业教学设计;陈永芳,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30-06

现阶段关于中职学校电气类主干专业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的研究,大多分为3种情况:从专业主干教学内容来看,对专业课主干教学内容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某一门专业课或者该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介绍及分析,几乎没有对整体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和分析的研究;从教学建议来看,大多现有的研究侧重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概述性描述或是对某一具体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详细介绍,而没有从适合专业整体教学内容的角度充分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从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两方面考虑,仅是笼统的提出了某一门专业课适合的教学建议或者该课程中某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合的教学建议,并没有针对性的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找到适合每一类的教学建议,以此作为中职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的有效的参考与指导,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本文在详细搜集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归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结合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策略,将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类,即按照主干教学内容重、难点类,按照奥苏贝尔理论对学习的分类,和按照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分类。同时,针对性的对第一类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不仅能为中职电气类专业教师的授课提供参考,方便教师间教学策略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能改善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课学习效率。

一、中职电气类专业及其主干课程

对于中职电气类专业及其主干课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它们的选择标准,主要原因有:依据标准来选择,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使论文研究具有严谨性;让较多的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相对有组织性和系统性,得到的研究结果具有可依据性。

(一)电气类专业

1.电气类专业的选择标准。(1)依据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立项项目的通知”来获取;(2)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的文件“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园艺等30个专业教学标准的通知”来获取;(3)依据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来获取;(4)依据网络资料进行补充,例如现代职教网等来获取。

2.电气类专业的学科内涵。本文讨论的电气类专业主要包括以下9类:电子与通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专业、城市交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其中有的专业又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即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二)电气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文使用的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多数来源于国家规划的重点教材,因为国家规划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教学内容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并且从这类教材中选择的通常是中职教师使用频率最大、版次印刷较新的教材,同时,考虑了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所需,调查了解到了现阶段该类专业中职师生使用的大多是该类教材。

1.主干课程的选择标准。(1)依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所占比重来选择;(2)依据专业规定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来选择;(3)依据岗位的需求和职业资格来选择;(4)定性和定量地从具有电气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中来选择。

2.电气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由课程列表进行筛选得到,见表1)。

二、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理论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把它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建议中,使之成为较科学的、恰当的建议。在理论层面,主要借鉴了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在两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以及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同时,也借鉴了加涅、布鲁姆等人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为了把握中职生在该类专业中学习的进程,还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方面进行补充。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用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时并未彻底抛弃传统教学法,而是充分利用它的特点;在教学媒体上,对常用教学媒体进行了分类,例如分为常规媒体和现代媒体,常规媒体主要指教材、文字资料、语言、板书和普通教具等,现代媒体指幻灯机、录音机、录像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根据两类媒体的特征,将其运用于教学建议中;在教学组织上,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开放教育、现场教学及自学等,其中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职校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做中学、学中教”,“做学教一体化”,强调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要求教师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是主动的、自我建构的,教师要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特点,中职生在该类课程的课堂上具有一些基本的认知特点,但同时相对普高生,中职生心理又比较脆弱、敏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而这些相同的认知特点也并非说明中职生都是一种类型,能够用一种教学模式来对待,正好相反,他们是有鲜明性格的个体,需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角色的充当中,学生处于主动和被动地位也会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相对其他专业的课程,对电气类专业的课程,中职生理解大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直观的展示和示范。在学校和社会中,中职生在对兴趣爱好及理想的追求方面、环境适应力方面大都较弱。从以上不同角度分析中职生的认知特征,对教学建议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学生知识习得过程的一般规律。

四、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一)按照主干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分类

对该类的划分,最初想法借鉴了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在中职“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1],基于对范例教学论的理解,把教学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个”、“类”、“规律”和“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其中“个”指个别典型的事例和对象;“类”指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对于在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多个别现象做出的总结,即学习的一种迁移;“规律”指在类背后隐藏的规律;“获得关于生活的经验”指将教学重点从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使他们将各种知识与认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演绎得到了初步的分类:

(1)个基本概念(定义、符号);

(2)类基本结构(组成、结构、分类);

(3)规律基本规律(定律、原理、特性);

(4)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应用(实训)。

在初步的分类后,发现有一部分教学重、难点不能完全归入上面的类别中,如器件类、电路类的内容,还有一些内容需要再次细分,如上面的第四类,所以又对此分类进行了再次划分,最后分为8类,依次为:定义类、现象类、电路类、运算类、应用类、安全类器件类、操作指令类。

对于定义类,侧重于介绍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元器件的基本组成及分类,把这些内容划分在一起的原因是:从难易程度来看,这一类相对于整体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从教学架构来看,这一类相对于整体教学内容比较基础;对于现象类,侧重于介绍电气类的物理现象、器件和电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对于电路类,重点将一些需要分析的电路划分在一起;对于运算类,相对比较清晰,主要指需要运算的内容;对于应用类,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4类:简单器件的操作,电路连接,测量与测试,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这4类可以看作由初级到高级的活动,也是学生由教师指导到自己独立操作的过程;对于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器件使用中的安全操作;对于器件类,指可以将器件的整体作为一个项目或者几个任务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像前面提到的将器件的结构、功能等拆分开来教授,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习比较系统,但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不清楚;对于操作指令类,主要指DOS和PLC指令的学习。

该分类主要将教学内容分为8类:

(1)定义类(组成、分类);

(2)现象类(特性、原理、作用);

(3)电路类(读图、分析);

(4)运算类(换算、计算);

(5)应用类1简单器件的操作;

2电路连接;

3测量与测试;

4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

(6)安全类;

(7)器件类;

(8)操作指令类。

(二)按照奥苏贝尔理论对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主要针对认知领域中的学习现象,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划分: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学习;另一个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和有意义学习。[2]这两个维度彼此独立、互不依赖。此外,每一个维度中还存在过渡形式。这样,认知领域中的所有学习现象就可以被归入以下组合中(见图1)。

具体分析:在记乘法表这一栏,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机械记忆的基本概念及定义,这些在学生的头脑中是相对零散的、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死记硬背来掌握的内容;在弄清概念间的关系这一栏,主要指在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相互间具有联系的内容,例如原理、定律等,这里主要是有意义的学习,侧重于教师辅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而不是单一概念的输入,也就是偏向于一个网状的学习;在趋于两者中间的听讲演、看材料一栏,侧重于概念的组成、分类,虽然没有达到有意义学习的难度,但是相对机械学习,更侧重于范畴的概念;在运用公式这一栏,相对接受学习增加了教师的指导,从完全被动进入了逐渐主动状态,这里归类的内容侧重于运算类,即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练习;在学校实验室实验这一栏,主要放进了一些在教师指导下的简单基础类实验,需要学生主动构建的知识不多;在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这一栏,是在学校实验室实验基础上的内容,是相对较复杂的需要教师参与指导设计的实验,但还不是学生完全独立进行的实验;在尝试与错误迷宫问题解决这一栏,属于设计类实验,这里完全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在例行的研究或智慧的产生及科学研究这两栏,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基本不会涉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分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我们周围,有的问题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所谓结构良好领域问题,指的是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明确的,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和公式就解决的。而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却常常没有这样的规则和确定性,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而需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这就是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根据以上观点,斯皮罗等人按照学习达到的不同深度,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而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联系,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因而大量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乔纳生提出了知识获得的三阶段:初级的知识获得、高级的知识获得以及专家知识的学习。在专家知识的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复杂,这时,学习者头脑中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块,这些模块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学习者几乎可以像专家那样灵活地解决问题(见图2)。[3]

具体分析:对于初级知识的获得,主要指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和公式就解决的内容,例如概念、定律、原理的学习,因为它们是既定的,是有确定答案的,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得到巩固,因此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指学生通过活动,将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电路检测、器件测量内容的学习,因为它们相对于初级知识具有更加复杂的联系,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内容,所以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经验使学生的认知与事件和现象联系起来;对于专家的知识学习,所涉及的问题会更加复杂,这时,学习者头脑中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块,这些模块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学习者几乎可以像专家那样灵活地解决问题,类似的内容有调试类、故障检查与排除和设计制作类内容。

五、针对第一种分类方法的教学分析及建议

在此选择按照教学内容重、难点进行教学分析及建议的主要原因是:该类是现阶段本文重点研究的一类,后两类多是借鉴于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的划分,所以还需要后续对它们的理论概念有进一步的研究,所以选择了第一类作为教学分析的对象。

(一)对按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类的教学分析

对于定义类,从教学方法看,它们可以直接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演示法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来实施,例如电子器件的类型、符号等可让老师通过投影仪的演示配合讲授法来实施,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对电子器件认识的简单任务来实施;对于现象类,首先,器件和电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一般伴随着物理现象,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对定义类比较抽象的,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最好能够将困难的内容通过自己动手的实验或者教师的演示来初步习得,同时在此基础上的讲授才会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及系统。其次,对于下面列举的现象,更多的侧重于物理器件的工作现象,所以可借鉴与该器件相关的案例来实施教学。但很多定律最好通过实验法来实施,例如在将定律放在一个试验中来验证;对于电路类,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对电路内容的学习,也可借鉴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授课,或者是通过学生独立的运用引导文法来分析理解电路;对于运算类,教师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或者讲授类似的范例,通过范例来掌握同类的运算;对于应用类,这四类是学生由教师指导到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前三类可以实施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小规模教学方法,第四类用到了项目教学法,该方法对学生的要求高,但也符合教学目标;对于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器件使用中的安全操作,比较适合角色扮演法,这一类方法的运用在职校课程中已经相对成熟;对于器件类,是指一些更适合于任务驱动或者项目教学法的器件,可以将器件的整体作为一个项目或者几个任务来呈现给学生,而非前面所说的将器件的结构、功能等拆分开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习系统、符合实际,但也可能造成学生对一些基础概念的不清楚;对于操作指令类,主要指DOS和PLC指令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演示或者计算机模拟软件来授课,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练习。

(二)对按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类的教学建议

(1)定义类(组成、分类)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现象类(特性、原理、作用)实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3)电路类(读图、分析)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

(4)运算类(换算、计算)练习法/范例教学法;

(5)应用类1 简单器件的操作演示法+实际操作法;

2 电路连接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

3 测量、测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4 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项目教学法;

(6)安全类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7)器件类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8)操作指令类演示法+练习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

验证和修正以上分类及相应教学建议的最好方法是实践,而目前,对涉及中职学校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主要是职校教师一般担任一科的教学工作,更多偏向于根据自身教学习惯和喜好来授课。因此,提出的教学建议也是针对某一块教学内容,教师间不能就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展望未来,从中职生专业课学习的效果来看,还是希望中职教育能更多从教学内容和效率入手,以人为本,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小青.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在中职《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Jan D.Vermunt,Yvonne J.Vermette.Patterns in Student Learning: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Conceptions of Learning,and Learning Orientation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22):359-367.

第7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主题词:电气控制 教学方法 分析

一、教学理论分析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它能帮助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学习。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实践研究

1.合理选择教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而且在充分考虑到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选择教材时我们以实际应用和便于教学为目标,与当前流行的先进技术产品相结合,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兆明主编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2.准确设计项目

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在课程的开始,即将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并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教师以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作业主要体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项目小组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每次均以小组的形式提交作业。尤其是在交叉设障、排障两个活动中,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有的故障比较简单,容易被发现和排除;有的隐藏比较深,要经过仔细查找甚至是几遍查找才能被发现和排除,学生争论激烈,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3.学生优化组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要成功地开展实践教学,合理的分组是第一步。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的思想、智力、体力、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就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4.教师引导监控

“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引导、互动;二是从离不开三尺讲台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在实践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结合当前该课程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市场需求开展项目实训,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出一个来自机电行业或现实业界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中,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

1.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先演示已经设计好的线路,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把全班分成4-5人一个小组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完成相应的项目。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过程中,加强巡查与指导,解决学生的提问,记录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挑选设计比较好的线路演示给全体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即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高职高专“双证书制”的结合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的获得率至少要达到80%以上,因此,我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试内容确定了“X62W型万能铣床线路设障和排障”的项目,而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中级维修电工的评分标准为依据,制定具体的项目内容,使学生完成这个项目后,可以具备扎实的实操技能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他们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条件。

四、小结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与标志,它以工作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指导学习,既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会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奇.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计算机教育,2007.9.

第8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Application Course of Computer for Task-driven Teaching

Liu Hui

(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014030,China)

Abstract:Today,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s long bee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penetration into all walks of life,so the computer operation skills,has become a must have in life and learning puter application is a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s offer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then we as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how to make your students through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fast and efficiently master the technology is what we need seriously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and put into practice.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from teaching simply explored starting from the task-driven pedagogy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s;Task-driven teaching;Teaching efficiency

当下的教育理论与指导思想已发生巨大改革,使教学模式也跟着做出调整和变革。职业教育的性质和责任性使其强调以作业流程为导向,而我们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适当的应用任务教学法,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扩展任务实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之养成自主思索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如今社会的市场对高素质技能的人才的需求。

一、引言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口课,其具有内容两大、操作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对其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到目前在社会和学习中所必须的计算机机操作基础技能,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相关的概念与相关技术;学会熟练应用各种计算机最常用的软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主要包括计算机产生至发展至如今的整个历史和其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所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的常用工具以及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等等内容。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本就对计算机相关知识很陌生,没有系统概念,使得学生对一些本就枯燥的内容以及一些名词更易失去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目前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并取得了的明显的效果。个人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主要是设置前置任务,动员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与做充分反复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自觉动手能力和习惯。

二、内涵

究竟什么叫做任务驱动教学法呢?即指在教学中,以多个任务为线索的课程,而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知识点都在任务之中再现。学生每上完一堂课后,在完成相应任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对知识点所构成的问题有所认知和了解,更便于触类旁通,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隐含课堂课程的目标知识点的一系列任务进行分析并讨论,从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归结出新知识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之下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觉探究与创新能力。

三、实际应用

(一)呈现任务,注重实践与引导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总是按照书本所列章节先大概归纳所有的只是点,比如一个程序的退出有好几种方式,有哪几种方式等等,如此一堂课或大部分内容知识点讲下来之后,学生只会感觉只是凌乱,印象不深,互相混淆,而模凌两可,使得一堂课下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低。

因此我们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应当注重精讲,留给学生带着任务实际操作的时间,注重分配好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主动做,在实践中引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之中有,办公软件的PPT、WORD、EXCEL等软件的学习。我们这里就可只对其中的word做出大概介绍即可,因为这些办公软件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我们可带过几种软件重点不同之处,而把课堂时间合理用在简单介绍之后的任务的完成之中,将任务的完成与学习熟悉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比如可在讲解几种办公软件的时候,可以在主要介绍了WORD之后,详解下EXCEL与其不同以及独自具有的强大便捷功能,比如一些公式的设置和函数的应用,数据的管理以及工作薄、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难点与不同之处,而不是大篇面面俱到地讲解每个软件每个功能。

(二)在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应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Office办公软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之中着重和基础部门。因此我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办公软件自动化教学模块分成了三个任务,即文档排版、幻灯片制作以及表格数据处理。在教学之中,我便引入实例,借助案例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自主一步一步实践完成任务。比如,在文档排版中,拿几篇我校应届毕业生未排版完的毕业论文来做案例,将演示指导与学生实践结合来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当然毕业论文排版完毕也包括封面海报等的设计与格局,这些都在任务之中。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开始好好认真演练与试验WORD文档各种功能。而在讲解excel的时候,借用实例,下达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报表,比如要求根据生活中居委会水电缴纳单做出使相应信息一目了然的表格,要求做出大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的核算表格,最终生成报表,以及要求学生根据统计的班级学生成绩,做成相应需要了解信息的表格和报表等等。根据任务,让学生来完成的过程,让学生的上机操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并学会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案及方法,同时也了解到excel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用途也意义。而由于自己实践了,遇到了不会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带着问题,在听教师讲解指导的时候更加留意,从而对教师所讲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懂的,或许教师讲出来的会是不同的操作方法,而学生便可自主比较各个优势,如此一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而在office办公软件中,word应用范围相对更广泛。而我应用情景假设等模式将驱动式教学法应用于word编排教学之中的。比如让学生将自己假设成马上要参加社团最后决赛竞选主席之人,最为候选人如何应用word将自己个人宣传资料展示给众多陌生人。而此任务的设置,包含了word图文排版之中众多知识点,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比如不仅包含word最基础的文字输入,段落排版,字体美观设置,还包括宣传资料混排之中艺术字、图片插入、边纹底框、背景、首字下沉等众多工具的应用。比如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个人简历,最开始,教师可先发简历样板,让学生分析样板的完成应用了哪些知识点,然后有什么自己任务可改进更好的,比如为了突出信息一目了然性可插入表格,同时需要插入图片,等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想法,在自己探索实践和教师的指导下,创造个人简历,在任务的完成中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完成任务。如此驱动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word等办公软件的课堂中,学得更快,记忆深刻,整个教学课堂之中调理都很清晰,课堂气氛轻松自如,所有步骤看起来都顺理成章。如此一来便可充分将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和积极解决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是万能妙招。

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效果非常显著的,但是它不是灵丹妙药,对于一些理论性很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还是需要配以合适的教学方式,再应用此方法不太合适了。

2.注意留空间。

驱动式任务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在被告知答案之前自觉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因此在驱动式任务教学中,切不可面面俱到,而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方法和延伸提问思考是教学的最好的表现效果。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9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教学探讨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既强调服务实践又讲究接待艺术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导游业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带团技巧、讲解技巧、导游生活服务等技巧,培养导游应有的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旅游论文,最终具备独立带团的能力。为此,实践性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一)课前准备实践教学素材,着重讲解、分析实操性强的导游技能

教师备课要充分,首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色,收集大量的语言素材、场景素材、视听素材、应用情景素材,如接团计划、导游旗、接站牌、导游证、各种结算单据。其次,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旅游论文,目前市场上导游方面的音像素材十分缺少,从电影、电视剧以及小品、话剧等文件上剪下相关片段,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插入课件中杂志网。对于那些实在缺少又是讲课必须的案例,笔者请学生当演员自行组织拍摄,课件中有些规范动作和形象的图片也是以学生为模特拍摄的。通过做“演员”和“模特”使学生参与到备课中,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们对导游业务这门课的兴趣。使用这样制

作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旅游论文,教学过程也更生动活泼。

(二)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

拥有一个内容丰满、结构合理的教案,采用了图文声像俱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说“教”的方面已经万事俱备,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学”的意愿是否强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习的意义。因为教学是双向的,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旅游论文,虽然传授的信息量很大,但学生真正接收的知识却未必有那么多。特别是连续上三四堂课的时候,学生往往流露出疲倦、茫然、厌烦等情绪,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笔者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导游工作,导游素材大部分都经过整理作为案例教学,还有一部分情节曲折、趣味性较强的我就留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时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又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场景模拟旅游论文,进行导游带团的实操训练

(一)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游业务》是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课程之一杂志网。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真实情境, 如在讲到空接、错接、漏接事故时可以到车站或机场进行实地模拟。也可以创设仿真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如到导游模拟室模拟接站服务,到酒店实训室模拟入住饭店服务。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过程, 也是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过程. 在情境教学中, 学生因身临其境, 积极参与, 情感情绪体验达到, 教师再联系职业特点进行必要点评, 学生会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二)小组合作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素材加工整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导游讲解服务旅游论文,游客设置问题做评点。通过角色变换,场景模拟,反复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实地教学

(一)假期见习法

见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见习导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这类见习只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大致的了解,很难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另一类是学校和教师鼓励在校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加见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每个见习生安排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导游担任指导教师杂志网。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见习,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旅游论文,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二)强化社会导游实践

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很强,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演练,这都是情景模拟的训练过程,要想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重点在于观摩导游。即导游适应性训练,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公司,参观导游真实的工作环境,观摩优秀的导游员是如何从事导游讲解服务的,学习他们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旅游论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导游讲解的艺术性,了解不同讲解技巧在整个导游过程中的贯穿使用。

四、考核考试

(一)平时训练

平时考核,老师要开展不同阶段的模拟实践,认真给出每次模拟的成绩,这就要求同学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注重日常学习的知识积累,每次课堂提问都采用口述方式,气氛轻松、活跃,使学生在“同游客的欢声笑语中”取得了好成绩。每堂课的口述能力考察看似轻松,实际上它对考生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书本知识外旅游论文,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自如的临场反应能力,要能够通过流利的口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并给游客以美的享受。

(二)口试

为了突出《导游业务》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完即用,口语考试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考试方法可根据现实条件而定,可以在教室内抽签做导游讲解、分角色模拟带团和现场导游等方法。口语考试重在考查旅游组织和导游讲解能力,为了使考试取得成功,教师可提前公布考试内容和形式,学生自愿分组,自选角色,考试时将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在大家面前展现出来杂志网。考试过程轻松愉快。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考前的准备不会单单用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练就的导游技能将为下一步的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稳固的根基,并且在带团中获益匪浅。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这将是我国高等旅游教育, 尤其是本科教育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 主要是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各类旅游院校应当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良好适应性和应有的就业弹性,坚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结合的培养宗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周晓雷,汪丽珍,基于双师型教学的导游业务教学模式创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冯茂娥,《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9,(26).

[3]封宗华,谈加强高职高专《导游业务》的实践教学[J]. 今日科苑,2009,(12).

[4]尹敏,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李兵,论职业能力培养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6]付寅琦,任务驱动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