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经贸范文

世界经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经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经贸

第1篇:世界经贸范文

中建新“丝绸之路”

世界的吸引力更多地凝聚在东方。”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阿联酋外贸部副部长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勒萨利赫如是说。

宁夏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自治区,居住着7世纪来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以及波斯人的后代。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因为经贸往来正在不断拉近,新的“丝绸之路”日渐复苏。

2010年开始,针对穆斯林国家的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首府银川启办,这个深处内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始与国际社会深度接触。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达到8400余人,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表示,相对于第一届论坛,这一届“规模大、规格高、国际化”。

中国目前为阿拉伯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阿拉伯则为中国第7大出口及进口市场。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阿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目前,中国已经与21个阿拉伯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投资协定。

“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像宁夏一样能让世界穆斯林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银川市副市长王久彬告诉记者。回族是中国分部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把这一民族的习俗带到了中国各地。因为地理位置,这个省份一度闭塞。2011年明,“银川-昆明-迪拜”航线在银川河东机场正式起航,拉近了银川与穆斯林世界的距离。

30多年前,巴基斯坦大使馆科技参赞泽米尔(中文名晓东)来银川时,还没有便利的交通。“那时,买东西还要用肉票、粮票、布票,现在有钱就成了。”

在晓东眼里,不管在亚洲、非洲、美洲,“穆斯林都是一样的”,他自豪地表示,巴基斯坦人口中有1.85亿穆斯林,占总人口的99%。

“在银川,吃的东西跟巴基斯坦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是一个宗教,一个民族。他们不吃猪肉,我们也不吃猪肉。他们讲究卫生,我们也讲究卫生。”晓东说。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论坛,但是,晓东深知中国人的规矩,“第一次见面是相识,第二次见面是朋友,第三次见面就是亲戚了。”

为了“慢慢发展亲戚关系”,晓东结识了不少朋友,积攒了很多名片,“以后会常来常往。”

与晓东不同的是,很多外国人是第一次来银川,不失时机地到处寻找商机。奥地利中欧商会副主席录士奥尔发现,这座距离西安600公里的城市,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国际旅游城。

“因为银川是山河之间的城市,既有黄河,又有贺兰山。与欧洲的旅游城市相比,具有互补性和差异性。”他当即设想了两条旅游线路:“北京-银川-西安”、“广州-西安-银川”。

向西看,向东看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银川这样的内陆城市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中心。2011年是中国的“十二五”第一个年头,“十一五”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如今则支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商务部正在研究确定将发展中国家市场作为中国实践“走出去”以及“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的重点,将从资源、人口、规模等方面评估贸易对象,阿拉伯国家将作为战略重点。

中国的能源需求早已成为与阿拉伯世界的紧密纽带。如今,丝绸之路国家的GDP总量与美国相当,而中国当之无愧成为整个地区的增长引擎,占据整体经济总量的30%。根据相关预测,到2015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

顺应中国“向西看”的态势,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经贸与投资也在不断“向东看”。在金融、交通、旅游、科技、农业、食品、文化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是中阿论坛的共识。

“中阿经贸论坛不仅仅局限于经贸,它已经扩大到了教育、旅游、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是我们原来设计论坛时没有料到的。”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

尽管当前中阿双方贸易同比增速提高,但专家认为,仍旧存在规模偏小、结构单一等劣势。

目前,阿拉伯国家占据中国进出口总额仅为5%左右,中国进口商品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而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商品则偏中低端,随着双方贸易的不断深入,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阿之间从未出现过分歧和对抗,是全天候的好朋友。”全国青联主席王晓在本届论坛上表示,“中阿之间的友好对话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典范。”

不断提升的中国国力使得阿联酋外贸部副部长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勒萨利赫得出如此结论,“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潜力巨大的清真食品市场

借助中阿经贸论坛向西开放的无限商机,中国正在加快挺进空间巨大的清真食品市场。

清真食品以“绿色、纯净、无污染”的特色深受现代人喜爱。中国拥有2400万穆斯林同胞,世界有57个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人口15亿,年贸易额1万亿左右,仅清真食品年贸易额就达1500亿美元。

本届论坛上,西安市穆斯林企业商会会长沙鹏城建议在中国成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商贸平台,建立清真食品研发机构。他提议清真食品的研发者向麦当劳学习,“做出老少皆宜的口味。”

配合这次论坛举办的中国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展上,正宗的穆斯林食品占据了很多摊位。全球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印尼正在加快推进自己的拳头产品――清真方便面在中国的营销。

“我们做了调研,这边有很大的市场。”印度尼西亚三林集团中国总部贸易经理朱强告诉记者。

印度蜜是世界最大的方便面厂家,只做清真食品,面对的是广阔的穆斯林市场,年产达120亿包。

在新疆考察时,这家公司发现,虽然都是回族,但是新疆人的口味跟土耳其等西亚人的口味接近,相反,甘肃、宁夏的回族群众口味却跟印尼相似。朱强表示,他们的产品全部经过Halal认证(清真食品认证),这次主推的印尼炒面是这家公司全球销量最好的品种之一。

对于印度蜜这个品牌,中国人并不熟知,朱强强调,该公司的方便面产品“几乎垄断了阿拉伯市场”。

展会期间,煮方便面给大家试吃是这家摊位的主要工作,“反响极好,很多人当即想买。”因为空运来的产品只做宣传,不做零售,朱强一再向大家解释,“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一产品在中国各大商场和超市都能买到。”

宁夏位于陕西、甘肃、内蒙古之间,正好是一个交通枢纽,来自马来西亚的贸易首席执行官史凯里建议,成立一个西北跨省区穆斯林商业中心,以银川为中心,统筹几个省区的清真食品,进行国际贸易交易。“当然,还可以加上青海和新疆。”他说。

宁夏是一个肉类加工大省,还盛产中国人喜欢的养生植物――枸杞。陕西的特产是苹果和绵羊。甘肃则是粮食生产中心,核桃和橄榄林也很有名。而内蒙古则是中国著名的乳制品产地,还有高质量的羊肉。“四省加起来,可以打造一个超过1亿人的市场。”史凯里说。

第2篇:世界经贸范文

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 形式判断 贸易前景展望

世界经济在危机后迎来复苏,推动力量的主要方式有持续投资、恢复内需,加大贸易力度,尤其是新兴的经济体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应对挑战,深入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这种方式对前景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判断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

(一)世界经济贸易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比上年增长1.4%,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2%,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积极影响。例如,美国整体经济呈现良好局面;欧洲债券危机有一定缓解;新型市场得到平缓调整;资本投资市场的经营着回复信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10年-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形势(%)

(二)政策空间不足,推出政策面临考验

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将利率水平降低,积极而宽松的政策能够为国家带来大量高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期,在这种形式下,市场要求财政进行大力整顿,从另一方面来讲,资金的较大缺口,使经济复苏不够稳定,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现象。

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行性不高,从短期来看,现如今出现的经济复苏加剧的现象,都面临一定风险。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还不够强大,发达国家的公共及私人部门拥有较高债务,欧洲的金融体系面对很大压力,社会也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持续走高的油价也给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影响。然后,欧洲相关财政部门的建立,以及相关机制的制定和措施的应用,为其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在较短时间内欧债危机无法解决,而且这些措施无法处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出现的债务问题,这种全新的债务问题应找寻新的方法。

(三)经济变化的产生原因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银行在速度和经济冲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经济活动是因为财政过度调整,而导致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对市场的信心降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人员过早取消刺激性支出,还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打击,而且若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势头,相关单位要进行额外笔记,避免政府出现两难的困境。目前,结束欧元危机、恢复信息是欧洲最紧迫的政策任务,所以相关单位人员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程度,并进行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去杠杆化过程,并颁布更多流动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财政部门的货币管理更为温和。

二、世界经济贸易的前景展望

由于欧债影响的逐渐恶化,金融市场十分脆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发达经济体系会受到风险危机,新兴的经济体制外部需求不强,内部缺乏调整,经济增长率较慢。所以,国际相关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持有悲观态度,世界银行在全球出现经济危机时,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应对措施的前景展望先汇报如下:

(一)美国与欧洲地区

美国经济受到日本海啸和欧洲影响,企业内部的失业率上涨,消费低迷,在2012上半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1%,这种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下半年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而个人消费开支和库存投资以及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欧洲地区因为家庭消费以及制造业的萎靡现状,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全年经济增长速率缓慢,希腊因为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回缩7.1%,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些影响,例如葡萄牙回缩了1.6%,西班牙和意大利仅增加了0.7%和0.4%,而核心国家德国的增长率为3.1%,支撑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情况。

(二)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日本因为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以及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外需减少。而日本地震的产生导致个人消费、住宅投资等一系列行为阻碍经济增长,自2012年以来,日本因外部环境改善,使经济缓慢回升,灾后重建工作也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改善的信心。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本币走强以及财政赤字和房地产泡沫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以至于没有跟上全球发展势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2.8%,增长幅度没有达到上年的一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过去三年最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3%,同此上年,降低了1.3%。中东北非地区因为剧烈的政治影响,导致该地的国家经济活动受到制约,而同时外部环境导致增长变慢,增长率不高。

(三)发展前景的应对措施

应对美国经济面临的两种风险,应尽量改善失业率,确保国家增加的就业人员与实际失业人数向平衡,避免经济复苏现象反复出现,改善就业市场,使其具有自行改善的能力,并且大力解决经济结构性视野逐渐恶化的问题;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应重视经济复苏存在的外在风险,尤其日本要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国家要主要政治引发的经济影响。新兴市场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虽然其整体运行进行较慢,但是这种发展形式仍然有足够多的政策空间。中国在这场变动中,只受到一些影响,没有巨大变动,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局面。尽管增长速率降低,出口量下降,但是整体表现较好,前景乐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世界贸易形式的判断分析和前景展望,能够得知,尽管很多国家受到世界复苏缓慢的影响,但是通过发达国家的带动,近年来,投资形势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会议内容,世界FDI持续增长,规模也有所增加,比危机前的水平要高。世界经济在2012年复苏的脆弱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和欧元债务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也对全球投资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谨慎对待,采取合理的改进,促使是经济能够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于培伟.扫描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新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2014(3):167-168

[2]刘鑫.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4(4):194-195

第3篇:世界经贸范文

一、世界经济在激烈动荡中继续寻求复苏之路

(一)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动力,在各国经济刺激措施相继退出,以及就业、财赤、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地区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各种经济风险重新聚集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恐难于保持去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所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认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预计2011年的增长很可能会更加缓慢,世界生产总值将从2010年的3.6%下滑到2011年的3.1%。其他的如世界银行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的增速稍微高一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4.4%。但就在前天(3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应该重新审视今年经济的发展。

(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分化明显

发达国家仍将是今年继续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2%,欧洲经济预计增长1.5%,日本受地震影响,现在有预测,恐怕会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复苏力度会比发达经济体强劲一些,但由于面临高通胀收缩宏观政策和发达国家需求减退,增长也会有所放缓。世界经济“增速不一”,致使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各自为战”,分歧和矛盾日益明显,“抱团取暖”的意愿大为减退,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围绕抢占经济新增长点和全球治理主导权的博弈日趋激烈。美国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私人消费依然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短期内仍可能继续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风险依存,在欧洲央行难于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务危机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和英国、法国将继续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巴西、印度已进入了加息期。

(三)国际经济格局在经济复苏中加速演变

去年,新兴经济体快速复苏,整体增速超过7%,远高于发达经济体整体2.5%的增幅,对全球经济增长和新增消费的贡献率分别超过60%和50%,今年这一格局如果受西亚北非动荡的进一步波及,可能会减弱,但新兴经济体仍将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力量。新兴经济体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债务、低财政赤字”,与发达经济体的“低增长、高债务、高财政赤字”将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经济格局将朝着有利于增加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方向调整变化,南北经济失衡的状况会有所减轻。

二、世界经济激烈动荡的主要因素

(一)世界主要货币发行国家实行宽松政策,致使国际热钱泛滥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投入了6000亿美元,连同金融危机救市第一轮投入的1.75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2.3万亿美元。欧盟也在去年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一个7500亿欧元救助计划。日本央行因最近地震一改过去的审慎态度,开始向市场大量注资。据统计,日本央行已累计注资51.8万亿日元(3月24日央视二套财经报道为106万亿日元),如果按照当前美元兑换日元1:81的(最高1:76)汇率计算,相当于6395亿美元,规模超过美国的QE2水平。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限,货币发行惊人,致使全球货币供应量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发达国家印制货币,新兴经济体生产商品,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度关注的事!热钱到处泛滥,不仅会造成资产泡沫,而且会造成恶性通胀,致使金融风险剧增,市场剧烈动荡。把握不好,将会使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换中蒙受巨额损失。

(二)国际性通货膨胀正在加速形成,大宗产品价格急剧上涨

近两年,随着这种救市货币的大量投入,国际性通胀也在加速形成。统计表明,全球扩张性注资已使生产品价格指数上涨了4.5%。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拉动国际通胀0.5%。同时,随着美元不断贬值和新兴经济体需求上升,粮食等初级商品产品大幅上涨,国际市场某些粮食作物价格现已接近或超过2008年峰值水平。2010年粮食涨幅为30%。国际粮农组织认为,高企的粮价和市场的不稳定至少延续到2015年。除粮食之外,有色金属、石油、铁矿石也在上涨。去年中、巴、印、俄等新兴经济体通胀数据已经持续走高,超出了本国通胀控制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平均通胀率已高达6%以上。今年输入性通胀可能迫使这些国家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致使维持增长和控制通胀的两难更加突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开始面临国际性通胀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不排除陷入“滞胀”的困境。

(三)国际市场环境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总需求骤降,世界出口市场萎缩。同时,发达经济体竞相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美国等国家都在大力推动扩大出口,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通过汇率浮动来管理和避免本币升值过多,各方在汇率问题上的争端加剧。而新兴经济体的需求也主要表现在对能源资源上,对经济的贡献主要在出口而不是进口。各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频率强度都有上升的趋势,呈现出“领域广、手段多、隐蔽性强”的特点,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贸易战和货币战爆发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四)地区动荡波及范围扩散,自然灾害程度加深

近来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不仅导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而且导致也门、巴林、叙利亚、沙特等主要中东产油国动乱蔓延或政局不稳,国际油价恐创历史新高。原油价格飙升将进一步加剧各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此外,西亚北非的动乱还将严重威胁能源资源、基建等领域的国际投资安全,极大地降低对其资本市场的信心,推动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经济体抽逃,回流发达经济体避险,加剧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威胁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恶性灾害不断,严重干扰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目前日本地震,重创了日本制造业和日本经济。此外,一些次生灾害也频频光顾我们的世界,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许多未知和不确定因素。

三、我国外经贸应对当前新形势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保持出口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问题。当前,由于全球复苏放缓,主要出口市场增长动力不足。有关国际组织下调了2011年贸易预期。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至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其中,发达国家的进口将从11.3%降至5.3%,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从12.3%降至8.9%。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分别是我第一、二、四、五大出口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的经济增速都将出现下降,同时,由于最终需求不旺,美欧企业进一步补库存动力不足,补库存周期拉动力将明显减弱。主要出口市场及贸易伙伴经济复苏放缓制约了我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出口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再以追求数量、规模取胜,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开发新产品为突破口维护和巩固市场,企业要实行差异化的经营战略,防止出口商品趋同、市场趋同,不再以规模数量取胜;二是要以培育市场竞争力来维护和巩固市场,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加产品的款式、花样和多样性、适应性;三是要改变那种对政府鼓励政策的依赖,通过到市场去竞争交换来提高利润率,要学会随行就市,改变长期依靠低成本扩张、低价格竞争的出口发展方式。

第二,如何应对当前针对我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日益增多的问题。在各国需求不振、更加重视扩大出口、保护国内市场的形势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很容易首当其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所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为复杂。我们应该全面客观清醒地观察这种形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既要学会运用国际规则来保护我们的合法利益,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应诉。但是,也应看到,我们老被“反倾销、反补贴”,除了我们对严峻的外部形势认识不足以外,有没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工作是不是没有做到位?经营策略是不是对头?我们是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一成不变的方法,去应付正在日益变化的国际市场和环境?我们有些产品为什么要卖那么低的价格呢?我们为什么不解行情、不问市场、不进行行业调研,而是采取能卖出去就是好事的做法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外对我们反倾销,既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也有外贸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的原因。

第三,如何应对我国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国际货币供应流动性泛滥,大量的美元继续涌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一些刚性需求的能源、资源、原材料商品,一些能对抗通胀的贵金属,涨势将十分突出。通胀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于我国外贸企业来说,还面临着国内通胀、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对内走弱、对外走强”的两难问题。要素成本集中上升将侵蚀我国企业出口积极性,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也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如果无法消化内部成本,势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后劲。这对外贸企业是个严峻考验!化解这些矛盾,关键在于我们的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要争取卖个好价钱!我们必须在国际竞争中创造优势,在国际交换中创造利润。温总理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售价。”我们要改变那种“我国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不合理现状,争取那份合理、应该得到的利润,在国际经营中有一个大转变!从我们很多企业的经营看,竞争你说他会使用价格的武器,其实这只对一半,我们只会降价,不会提价,提价的底气历来不足!明明看着人家的需求在那里,就是挣不到钱,稀土是个例子,现在日本地震了,我们加班加点为他们生产供货,也是不敢也不会提价?这也是个例子。这些国家都发了那么多的货币了,再说,国际市场什么都涨价了,你提点价卖给他们又为何不可?

第4篇:世界经贸范文

关键词:经济逆转;对外贸易战略;调整

一、了解世界经济运行的现实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的态势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相继出现衰退现象。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经济上的失衡,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而在世界经济中,中国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在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逐渐暴露的问题。伴随着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波及。在世界经济逆转的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出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们必须适时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的战略。

二、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

目前全球经济失衡日趋恶化并且已经对经济增长和世界金融市场构成严重威胁。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屡创新高。全球流动性过剩严重,上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是随着“新经济”泡沫破灭而告结束的。“新经济”泡沫破灭给人们带来的是对世界性通货紧缩日益加剧的担忧。为应对通货紧缩,美国、日本实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而美国又通过贸易逆差,将美元大量输送到世界,造成新兴市场货币供给急速增加,这直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资产泡沫,集中体现在房地产价格飙升。美国经济衰退的阴影、疲软的美元和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影响全球经济的软着陆。这种风险会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和资本的流入,同时阻碍他们在海外的投资。但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年建立起来的货币储备以及其他缓冲器将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冲击。2014年,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今年走强。预估全球经济今年将增长3.2%,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5.3%,发达国家增长2.2%。中国今年的增长率预测值为7.7%。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和美元的贬值将对较为依赖对美出口的中国经济将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情况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三、我国宏观经济分析

(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大国,尽管近年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但对中国快速增长的进出口增长变化没有太多影响。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二)经济过热,房价攀升

2014年,整体来说国民经济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刺激房地产投资不断激增的重要因素是房价的飙升。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其中,住宅投资58951亿元,增长19.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5%。令人忧虑的是,与房价的节节攀升相对应的并不是热销的局面,房价与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双高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正在日益积聚。

四、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转变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形势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只是说美国经济自身衰退,这样的话并不可怕,怕的是其“波及效应”,比如说波及到韩国、日本,波及到东南亚国家,波及到欧洲,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大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美国经济衰退波及范围很广的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实质性的。例如美国股市大跌,影响全球股市出现普遍性的下跌,中国A股也跌破大关。面对如此形势,作为国民经济支撑的外贸企业,更需要及时掌握世界经济的动向,转变观念以品质与设计赢得利润与竞争力,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不断成长。

(一)转变自身观念、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1.摆脱低价竞争

中国制造能力大规模的提升同时,必然也会带来激烈的行业竞争,甚至超低价搏杀。摆脱低价竞争没有捷径可走,要长期累计企业独特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我们要注重自身品牌的创新和提升,首先就要有产品组合创新策略。所谓产品组合创新策略,就如同日本制造汽车一样,整系列的车型有很多东西可能是相同的,但却各有特点,在新品投入模具设计时会考虑到多种产品组合方案,这样便做到了一模多用,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资源。

2.善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结合

不断累计传统技术,并仅仅抓住市场出现的最新技术将之整合。面对要求特殊的客户,要求量身定做产品的客户,而这些客户往往都是优质买家,他们往往需要提供有独特卖点的产品给消费市场。

3.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好的业务人员与客户作良好顺畅的沟通,好的工程研发人员及时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技术方案,好的生管系统确保客户交期,好的品管系统以确保客户的产品品质,而且整个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必须要高效运作,如此才能谈得上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4.开展多媒体市场营销计划

认识到这些,我们便不断从各方面加强管理,从培养干部,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各项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丰富宣传手段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贸易途径,寻找新的机遇。

1.渠道创新。做法就是尽量避免在人所皆知的通用产品领域与竞争对手相争,尽可能细分市场,发挥本企业激动灵活有效率的作业体制的作用。

2.产品创新。细分市场就一定要充分满足特定市场客人的要求,就要在产品上有独特卖点,不断投入研发,其结果就是与客户的需要对接时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效率。

3.自主创新。许多通用技术摆在我们面前,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善用。由于市场的急剧变化,消费类电子潮流领导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如苹果的ipod、SonyPS游戏机、微软的X―BOX360游戏等等,这样就必然产生新旧产品对接巨大的新的市场领域。因此,基本原则就是立足通用技术水平的精湛,紧随数码技术的应用,瞄准市场接合部,走T型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在一定时期内推出具有明显差异化的产品。

4.营造创新的环境。如果让创新始终与我们相伴,就需要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与众多优质买家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就会时时地告诉我们市场需要什么。在国外参展会全面了解下一年的产品发展趋势。这样有了创新环境氛围就有继续向前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我国政府就要积极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美国次贷危机、全球性的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形势逆转、人民币汇率的上涨、劳工成本上涨、企业管理的软成本上涨、同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等等,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这场危机对对外贸易企业的严峻性,因此,我国政府就要积极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创建自主品牌和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长青,张满林.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及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4年02期.

[2]牟岚.欧盟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4年01期.

第5篇:世界经贸范文

2010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全面衰退,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上半年出现了近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面衰退。但随着各国经济政策的落实及政策效果的显现,自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开始缓慢恢复,经济下滑速度放缓并逐步走稳,致使全年全球经济下跌速度低于预期。据201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整体下滑0.6%(见表1),明显好于之前预测的-1.3%和-1.1%。鉴于世界经济最脆弱的时期已经过去,主要国家资本市场逐步回稳、制造业生产开始恢复、进出口贸易已显著上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恢复洼增长,经济增长率有望反弹至4.2%。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全球需求减少、贸易保护措施增加、贸易融资减少,以原油为首的原材料价格下跌,相关产品的贸易额明显下降,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跌幅达23%,总额跌至12.15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和价格因素,世界贸易下降12.2%,为7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其中,美国下降13.9%,欧盟下降14.8%,日本下降24.9%,均高于世界平均降幅。进入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主要国家贸易开始增长。第一季度,日本、巴西、中国、韩国、美国、德国和俄罗斯的货物贸易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25.8%、28.7%、36.2%、20.2%、16.9%和82.7%;进口增长率分别为22.5%、36%、64.7%、37.3%、21.4%、12.0%和17.7%。今年以来,货物贸易增长较多的产品是矿产品和机电产品。WTO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增长9.5%。其中,发达国家的出口预计增长7.5%,世界其余国家的出口预计增长约11%。但世界贸易总额难以回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外国直接投资(FDI)造成冲击,投资规模大幅度下挫。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下降39%。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投资继续大幅下挫41%。流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也分别下降了35%和39%。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370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57%。从2008年中起,全球范围内爆发了跨国公司总部的撤资潮。受金融市场萎缩和现金短缺的影响,作为FDI增长“发动机”的跨国并购大幅减少。2009年上半年,全球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案只有40宗,不到2008年同期数据的1/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认为,随着投资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不断改善,预计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010年可能出现温和反弹,2011年将增长强劲。在国际资本的地区流向上,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将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农业、服务行业、采矿业等会是未来投资的重点,而制造业方面恢复的速度相对稍慢。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

世界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恢复明显好于预期,但鉴于此次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全球经济结构矛盾的总爆发,有很多内在深层次原因和矛盾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坎坷。

1、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随着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宏观政策走向成为2010年关注焦点。2010年全球经济恢复的步调和规模,很有可能取决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退出节奏。对美国和欧元区来说,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还没有完全出清,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亏损;经济尽管回升,但也没有完全走上强劲持续复苏的道路,特别是失业率依然很高,贸然退出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二次衰退风险。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退出战略实施得过早,即在私人消费和投资尚未能有效成为经济复苏的推动力之前实施退出,经济复苏将可能因此而夭折。但若退出战略过晚实施,庞大的货币供应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通胀,并出现新的资产泡沫。预计短期内,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大规模退出策略的可能性极低。对一些经济恢复情况依然不理想的国家,比如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还可能进一步采取刺激政策,未来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将日趋分化。

2、不断加大的财政负担。对应对金融危机,各主要国家不断加大力度的政府财政安排,已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经济学人》“全球政府债务钟”,实时获悉的全球公债情况。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巳突破36万亿美元,预计2011年全球债务将超40万亿美元。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欧元区都是负债状况严重的国家,这些经济体的负债率均已达到历史高位。其中,2010年美国政府赤字已达到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占GDP的10%左右,这是自二战以来的最高比例。目前欧元区政府赤字均已超过占GDP3%的参考“警戒线”。2010年,法国预算赤字将占GDP的8.2%;德国将占GDP的5.5‰欧元区总体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7%,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0国出现赤字超标问题。日本政府总额债务将升至占其GDP的229%,高居发达国家之首。全球性赤字高企,伴随的正是全球性债务的高涨。在经济复苏脆弱的形势下,各国推出的削减赤字计划,面临诸多障碍与风险,各国试图在“保增长”、“保就业”与“削赤字”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显得困难重重。

3、就业全面恢复仍需时间。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2009年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年到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报告预计,2010~2011两年时间内,经济复苏不会有效降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2011年,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将保持约9%的水平。政府仍然需要实施刺激经济计划及其他政策,来弥补私营部门就业增长缓慢的问题。尽管2010年就业人数将有所增长,但新增工作岗位无法为不断壮大的劳动力大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此,失业率得不到有效降低。2009年,发达国家失业率为8舟‰预计2010年美国失业率很难降至9%以下。

4、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扩大内需受阻的情况下,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

通过本币大幅贬值、增加各种形式补贴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竞争激烈。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持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目前由于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依旧存在,且有将保护主义手段延伸至更多领域,如汇率、知识产权以及低碳与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可能。从历史上危机过后的经验来看,一旦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就业保护主义等措施出台,即使这些措施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依然还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延续,因此,即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世界自由贸易的繁荣依然任重道远。

5、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受世界经济并未彻底走出衰退、消费乏力、资本市场仍旧动荡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好转,2010年通胀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很可能重新踏上高速增长之路,对原油、黄金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会急剧增加。此外,随着新的监管措施的出台,金融创新将受到严格审核,而且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过程还会继续,因此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机会相对有限。在此背景下,市场投机力量只能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寻找机会,从而推高价格,并可能带来新一轮的投机泡沫。另外,为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各国暂时不会大规模采取退出政策,一些经济恢复缓慢的国家甚至还可能加码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全球流动性将保持充裕。与此同时,很多国家因救市而产生的巨额债务问题凸显,由于这些国家的债务基本采用本币计价,在发行新债、增加税收或出售资产都不能解决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可能会通过印钞的形式还债,这将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美国:尽管美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强劲增长5.9%,创下6年来的最高季度增长水平,但由于前两季度的严重衰退,2009年美国经济依旧下降2.4%,是1946年以来表现最糟的一年。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出口扩大、民间库存投资恢复、企业固定投资增加是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的主因。而这一态势已延续到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为3.2%,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增长。个人消费正在取代个人投资,成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月份的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6.2万人,是2007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进一步证明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徘徊在10%左右的失业率依然是美国经济的隐忧,因此美国经济复苏仍然被广泛认为是脆弱的,美联储仍需维持低利率来支持经济。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目前仍然重申其将在“更长时期内”维持极低的利率水平。

欧元区:在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下,在库存增加和出口增长的带动下,2009年第三、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止跌回稳,但全年经济增长仍然是下降3.9%。进入2010年,受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及出口订单推动,欧元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2月的54.2增至56.6,为40个月来最高水平,表明产出有所扩张。今年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0.2%的微弱增长,经济状况好于预期。但欧元区的就业数据远非乐观:欧元区2月失业率由1月的9.9%增至10.0%,这是199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西班牙为19%,法国为10.1%,意味着欧元区企业仍面临疲弱需求,复苏强度仍不足以抑制企业裁员。希腊债务危机加重欧元区经济恢复的难度,加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爱尔兰的财政状况同样艰难,因此希腊援助计划不会结束欧元区的忧虑形势。在宏观经济与结构相对疲软的环境下,大规模财政危机已经伤及欧洲国家信用可靠度,欧洲的国家财政问题随时可能蔓延到希腊以外的地区。在希腊债务危机和欧元区经济疲弱复苏的双重压力之下,欧洲央行也难言加息。预计2010年欧元区整体GDP增速为1.2%,估计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另外,多年来欧元区各成员国不断增加财政支出等财政举措,最终将成为该地区的财政负担。随着各国政府对人口老龄化等相关方面支出的预期增长,中长期财政负担也越来越大,公共债务持续大幅增长将对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第6篇:世界经贸范文

次贷危机爆发最初本属美国境内的问题,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当房贷与金融商品捆绑在一起,成为资产抵押证券由全球金融机构认购时,一旦源头次级房贷出现问题,效应就会往外蔓延。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的高峰多在2(X)5年底和2以拓年,还贷或拖欠高峰则在2一3年后的2008年。今年以来,美国投资银行和房地产贷款机构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7月份,美国房贷两大巨头一房利美和房贷美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9月份,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前五大投行中仅剩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被美联储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告急、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宣布破产。截至9月底,美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总计7600亿美元。IMF预计,全球金融业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播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评论是“百年一遇”、“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2.金融市场动荡将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拖累,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下滑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方面,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合年率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9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为43.5,为2001年ro月份以来最低,表明制造业萎缩加快。ro月份失业率升至6.5%,为14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集中部门由建筑业、金融业向制造业零售业扩散。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已经陷人衰退,ro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由上月的87.5降至80.4,降幅创历史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一19降至一24。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9月份实际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3%,零售下降0.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继续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但也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特别是出口依存度高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3.世界性的联合救助行动效果尚待观察

由于资本市场投资者恐慌情绪弥漫,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剧烈动荡,个别利好消息出台可能会缓解一阵市场情绪,但市场一旦稍有异动,股市抛售情绪就占据上风。为了缓解市场这一局面,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联手行动。一方面,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各国政府直接为金融机构注人资本。自从美国国会通过白宫提出的7(X)0亿美元救市计划后,其他国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救市方案。迄今为止,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准备用于向银行注资、收购银行和为银行再融资债务提供担保的总金额已达1.%万亿美元。

第7篇:世界经贸范文

1.当前的经济现状需要关注欧盟和美国

当前全球的经济都是在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过程和考验,全球经济的再次的发展和腾起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当前阶段这样的发展是有可能停滞的,实际上那些重要的世界的经济体、那些发达的经济体的实际的增长的都将要面临一个下滑的危险,那些不稳定的不够确定的因素都是在很明显的增加的。而这些都将是中国的经济保持平稳的不断的发展而要面临的挑战。那么面临当前的经济形势,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就需要密切的认真的关注世界的经济形势的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关注中国的两个最大的贸易的伙伴欧盟和美国的实际的经济的变化和发展的情况。欧洲的经济形势由于债务危机的发展和蔓延,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而美国当前在削减财政赤字和控制债务过快增长方面,也将要面临着重大的政策的一个挑战。所以当前的形式必须清醒的认识,必须要看到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特征的急剧增长,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都有了负面的影响,必须给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样才能在面临这样严峻考验的时候抵御经济贸易风险,保证中国的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当前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

2.有效抵御经济风险的措施

2.1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问题的政治化。看到当前的经济状态,各个国家都是要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一定的挑战的,而且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一些国家面临这些问题的挑战会是更加的危险,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些比较严重的国家也是更加的受到关注。他们不得不展开财政措施,实行财政的紧缩计划就是一个当前措施,还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社会的实际的福利,这样的状况下,怎样去做好社会的整体的公众的工作,使所有人形成一定的力量来应对挑战确实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个关键的时候就需要反对那些以邻为壑,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因为可以看到这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不但伤害了别的国家,也严重伤害了自己。所以不管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下都是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团结和合理的措施的,绝对不能把经济问题和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样只会把问题变得严重,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问题就用经济的办法和措施去解决,关键是不能改变问题的性质,只有认准本质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决的办法。

2.2要增加信心,同舟共济,妥善应对危机。按照当前的形式的分析和市场的情况来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危机的严峻性和挑战性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的世界经济总体保持了增长态势,世界各国特别是G20国家的政府能够及时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使得危机能最大范围地得以控制,经济复苏从而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得以实现。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国家的财政的确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的,更严重的甚至已经出现的经济的负增长,而采取货币的政策松动的余地也不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针对性的策略和方式,要具有灵活和远见的政策分析,做好宏观的经济的调节和调控,保证所有工作实行的力度和方式的进度顺利进行。我国需要做的就是团结整体的力量,做好形式的分析和经济的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危机,全球的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国际共同的合作,国内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要有信心要有团结,共同迎接艰难的挑战。

2.3增强市场的信任度。国际的形式的发展需要认真观察实际的市场的效果,那么不管做什么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措施都是需要关注市场的反应的。这就需要从市场出发,做好各个方面的监督和观察,要严格的杜绝政府的各项措施和市场的实际的实行之间的落差,这就需要把政策更好的实施,关键点就是我们一定要把政策承诺准确地转化为具体的宏观经济调控行动,增强市场的信任度,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的信心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增强市场的信心和信任度才能更好的做好市场的调控作用,做好市场的调控才能不断的把经济的发展带上来,增强人们对于市场的信誉,保证经济的平稳的发展是要靠市场的和国家的调控的,所以增强市场的信誉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关键的。

2.4把短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和中长期的财政整顿计划有机结合。虽然财政的措施不可能立马见效,但是从长远的方向来看这是比较有效的措施,财政的整顿就是关键的。国家财政的不稳定必然会导致国民经济的不稳定,所以一个稳健的财政政策是实施良好的经济政策的重要前提,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这样严峻的世界经济的形式下,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只有不断的稳定的经济的增长才可以保证稳健的财政的措施的实行,需要做好短期的经济的策略的刺激增长,更要做好全面的财政的中长期的协调,这样两者的结合和配合的使用,才是最有效的面临严峻的经济风险最好的解决的办法。

第8篇:世界经贸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

一、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为了经济发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目标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历山大O基斯说:”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趋势:一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控制某些国际贸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自由贸易取消所有贸易障碍的愿望。”所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一)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影响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贸易自由,减少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内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

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正是由于贸易自由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所以整个国际社会都试图在贸易中考虑环境保护,来协调好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体来讲,是在贸易规则中考虑相关环境因素,在环境规则中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进行规定、限制,甚至禁止一定的国际贸易。这样,环保措施在实现其环境保护目的的同时,对国际贸易必然构成一定的障碍,其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构成的法律障碍

首先是国际法中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规则。这类条约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目的,在规定贸易规则的同时考虑了相关环境因素。最为典型的是GATT第20条。其次是国际法中与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则。这类规则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规定了影响环境的有关贸易规则。

2.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设置的经济障碍

第一,课征环境进口附加税。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项产品的出口,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还另外加征税款。第二,绿色壁垒。它是进口国以保护国内的环境,人民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根据WTO,GATT的相关规定的条款制定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限制和约束国际贸易的隐蔽壁垒。第三,环境贸易制裁。即一国针对另一国违反国际条约而采取的强制性贸易制裁措施。

3.各国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形成的行政障碍

各国为保护本国环境会制定一系列环境管制措施,环境管制是指为环保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各个国家实施环境管制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以保护环境为名,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第二,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或禁止进口,其依据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方法不符合本国的环境要求。第三,推行国际标准,即对未达到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标准的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第四,政府环境补贴。即政府以政治原因或经济原因(如因经济困难商无力支付污染防治费用)而对厂商进行环境补贴。因此,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制定的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构成了环境管制的法律基础和依据。随着环境贸易政策的增多,环境管制措施日趋多样化,由此引发的贸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而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实质

(一)利益的冲突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不能同时达到是一种表面上的冲突,更深层的冲突是南北国家之问的冲突;是南北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环保水平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上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希望扩大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尽管过量开发自然资源可能破坏环境,但这些国家迫于贫困很难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放弃出口收入。另外,它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环境法规极不健全,环境标准相对低下,且无力支付改善环境状况的高昂费用。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过程,环境污染的一度加剧,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迫使这些国家逐步完善其环境法规,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关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措施。所以,环境与贸易之问的冲突其实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意识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的冲突。

(二)规则的冲突

国际上环境与贸易争端日益成为焦点,案例之多,种类之多,是空前的。这里还有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打规则仗,各种各样的规则为争论的各方所援引。而规则的模糊性、规则的不协调正是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环境标准截然不同(其中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严格),难以协调,从而导致发达围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环境保护与追求贸易自由上矛盾更趋尖锐复杂。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保护环境是目前国际社会的人趋势,将环保措施纳入到周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中,发达国家的这一行为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发达国家同时又运用各种规则中的例外规定来为自己辩解,规则的原则性、模糊性为其援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这就需要国际社会从全局考虑问题,综合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以求规则的协调统,减少因规则不协调引起的纠纷,加强规则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

三、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协调

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法律协调途径:

1.不断完善国际法

首先,赋予发达国家更多的国际义务。根据圈际环境法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赋予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上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各国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存各国之间,丰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这个责任的分担不是平均的。一方面,发达国家要对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物质的生产、排放进行控制,率先采取相关措施,列出时间表,而适当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宽限期。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当在技术、资金上给予发展中国家额外的资助。所幸的是,这些已经在一些国际性的条约、协定中有所体现,也引起了同际社会的共同关注。

其次,标准的协调。我们应当寻求产品标准的协调。产品标准的高低表明一国在制度选择上是环保优先还是贸易优先。环保优先会阻碍贸易,贸易优先会降低某些国家的环保水平,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标准的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法与国际法协调发展,在协调环境与贸易关系上,除了国际法的完善,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法也应作相应调整,把国际法、多边协议的内容以国内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履行国际义务。保护环境不能以经济”零增长”为代价,应当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重目标,所以要完善环境贸易法规,在环境立法中积极考虑外贸行为,在外贸立法中考虑环境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环保产业;推广实施ISO14000国际标准;制定和完善外商投资法规:等等。通过这‘系列措施协调好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达到环保水平和贸易自由的共同提高。

3.完善解决争端机制,环境与贸易的冲突源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冲突,且这种冲突短时期内不会消失。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表面目的的不一致和根本目的的一致性,环境与贸易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决定了这两者必然会发生交叉和冲突,并最终协调融为一体,但这个协调过程也是漫长的。所以,现阶段,一旦发生冲突,还是要有相对完备的救济机制,妥善解决环境.贸易纠纷与争端,促使两者走上良性循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地球环境,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超级秘书网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经济协调途径:

首先,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本国,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积极开发环境无害技术,环保工业产品,实行倾斜扶持政策,发展绿色经济,以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等等,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发达国家繁荣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其先进技术与经验,争取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次,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只有本着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思想,各国共同努力,调整现行多边国际贸易制度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关系,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因此发达国家应从技术,资金,人力等方面伸出援助之手,使发展中国家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迅速走出生存经济状态,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会议,争取与发达国家一起制定公平合理的环境贸易政策,措施,保证其透明度,以免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或不利于其本国的环境保护。

最后,尊重各自的国情,区别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场合下,其本质上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作为发达国家,其已经渡过了发展与积累的阶段,在经济上处了二有利地位,因此,在面临环境危机时,对环境问题有更多的倾向性措施,甚至不惜减慢发展的速度。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正在进入艰苦的发展阶段,甚至有些国家还在为国民的温饱问题苦苦挣扎,因此生存才是其第~要事,面对环境问题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时,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

第9篇:世界经贸范文

从16世纪中期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意大利热亚那的格雷亨港算起,自贸区近400年的发展历史为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与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时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自贸区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6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手工业和航海业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促使欧洲的自由城市和自由港大量出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而后继续向西欧沿海与波罗的海扩散。

第二阶段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通过扩充殖民地来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材料来源地。由此,为数众多的自由港与自贸区在欧洲、加勒比群岛、亚洲和非洲建立起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现代意义上的自贸区的雏形最先在欧洲大陆的德国汉堡出现,成为不受德国海关联盟约束的自由港。一战之后,美国的自贸区开始兴起。1934年美国议会通过了《对外贸易区法案》,准许在全国不同地区创建自贸区。

第三阶段是二战后至1960年。随着二战后经济的恢复与繁荣,欧洲的许多自由港与自贸区得到重建和新建,亚洲的香港、新加坡以及大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自贸区得到方兴未艾的成长。商贸型的自贸区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增长、出口与就业的一个重要龙头,也成为被广泛使用的经济激励措施。

第四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至今。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生产型和综合型的自贸区迅猛发展,其功能不断升级变化。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型自贸区在东南亚、中国台湾、美国、墨西哥以及爱尔兰率先涌现,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自贸区成为它们实施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20世纪70年代后,综合型自贸区开始出现,其功能由原来单一功能的贸易物流型向生产型、服务型、科技型、金融型等复合功能拓展与提升。其地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几乎全球所有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东亚与中东地区的各类自贸区发展日渐成熟。目前,全球共有各类自由贸易(港)区1000余个,其中约2/3在发达国家。

自贸区的三种类型:物流型、出口加工型、综合型

从发展历史与现状看,全球的自贸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物流型自贸区。它们充分依托与利用海空港优势,开展以港口、航运、贸易、仓储、物流、保税为主的业务,并从事展示、分类、分级、包装、维修等货物处置的增值业务,并以此带动金融、保险、租赁、货运、信息、运输、税务、报关、会计、旅游、房地产、餐饮、购物、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转口贸易和货物集散是这种类型的自贸区的核心功能所在。典型代表是荷兰鹿特丹港,它目前是欧洲的石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的物流与交易中心。鹿特丹的多元化保税仓库网络体系以及深入欧洲大陆的物流通道颇具特色。绝大多数欧洲自贸区以及早期的美国自贸区、香港、新加坡都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出口加工型自贸区。在贸易物流的基础上,此类自贸区更注重发挥本国或地区的制造业技术与产能优势,积极拓展高附加值活动,以实施“委托加工”或“代工”贸易起步,逐步实现产业的升级。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许多自贸区具有此类特征,典型代表是台湾与韩国的自贸区。台湾的“四海一空”自贸区(高雄港、基隆港、台北港、台、桃园机场)注重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的优势,发展工贸结合的自贸区模式。韩国的自贸区,如釜山、仁川、群山、光阳、马山等,以建设国际物流基地为核心功能,拓展以加工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辅助。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也允许在自贸区的“特殊用途次区”内将美国零部件与外国原材料结合组装,鼓励从事加工出口。

第三是综合型自贸区。此类自贸区在航运、转口、贸易、物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向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密集度的部门或领域提升,使自身获得多元化的全球运筹管理功能。香港和新加坡是综合型自贸区的典型代表。香港通过自贸区已发展成为全球的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国际资本运营中心和跨国公司离岸业务中心。新加坡除了具有贸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外,还兼有研发中心、石化工业中心、生物医药中心、国际教育中心等功能。此外,在海湾地区迅速发展的迪拜自贸区也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汽车、航空、重型设备、纺织、黄金与钻石、贵金属、保健、花卉等,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

自贸区的地理区位

大多数的自贸区都设在由各国政府划定的区域内。这些区域大多数设在海港区之内或附近,也有些临近空港(国际机场),主要是充分利用健全的基础设施与便利的交通、运输与物流条件。多数情况下是将一些大城市的某片较大的区域规划为自贸区。有的自贸区面积较大,如整个香港以及新加坡的大部分国土区域就是一个自由港或自贸区。而美国的自贸区则显得比较零碎,区块相对较小,光主区就有260多个,这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自贸区最多的国家。作为欧洲自贸区的典型代表――荷兰鹿特丹自贸区则以遍布全国的保税仓库网络而闻名。

自贸区大都通过天然屏障(如海洋、河流)或人工设施(围墙或围网)与外部(关外)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走私、贩毒等不法行为。货物从自贸区进入国内区域要通过海关卡口进行监管,办理报关、质检、纳税等手续。对自贸区的不同区块之间以及自贸区与关境内的保税仓库之间的通道,乃至交通工具要加以监管与控制。一些国家设有专门的海关人员与队伍对自贸区进行相关巡逻与稽查。

自贸区的政策制度:货物、资金和人才流动自由

第一是货物流动自由。自贸区的基础形态是“境内关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所谓 “一线放开”指在自由贸易港内免予实施海关监管制度,免征关税、进口环节税或其他货物税,货物的进出口只备案不查验,同时区内货物自由流转,区内货物也可以自由地运出境外,且免征出口税;“二线管住”指自由贸易港区实行封闭管理,在二线(即自由贸易港区与国内课税区之间的边界线)设立隔离措施和海关关卡,从自贸区进入国内课税区视同进口,按进口规定办理纳税等手续,从国内课税区进入自贸区的货物视同出口,按规定办理出口退税等相关手续。在有些国家(如美国、韩国等)的自贸区,当区内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关境内时,只须对其所使用的外国进口原材料与零部件部分征收关税。自贸区广泛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简化通关手续,实施货物电子备案、采取“单一窗口”管理模式,在许多管理先进的欧美自贸区广泛使用电子信息与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监管,进行“无纸贸易”单证管理。

第二是资金流动自由。绝大多数国家在自贸区内采取相当宽松与自由的金融与货币政策。不实施外汇管制,对企业的资本、利润、利息与股息等没有汇出限制。有的自贸区允许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开展针对非居民的外币业务,并不受本国金融监管当局对法定准备金、存款保险、利率、汇率和外汇的规制。在外国投资方面,一般给予完全的国民待遇原则,没有所有权、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限制。荷兰和迪拜自贸区还给予投资者资金补贴与电价补贴。部分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台湾,出于产业与经济安全的考虑则对在自贸区内的外国投资保留一定少量的部门限制。

第三是人员流动自由。自贸区大都采取宽松、便利的入境政策,包括临时居留证、临时或永久通行证、落地签证、入境免签制度等,特别是针对进入自贸区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士。在许多自贸区还放宽了劳工雇佣条件,无国籍限制,尤其对吸引外籍高级专业人才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中国自贸区是新型国家区域战略的重要抓手

从功能定位上看,中国自贸区已远远超越了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范畴,是综合型自由贸易园区、服务开放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三重叠加,这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目标需要而突出“改革功能”的体现。其性质是新型国家区域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可复制、可推广为中国深水区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试验田,从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自贸区要发挥窗口、示范、引领、辐射效应,通过先行先试创造新的制度改革红利,并尝试践行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以开放倒逼国内全面深化改革。

从政策措施上看,借鉴世界经验,在自贸区内都力图实现更加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且结合地方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与特色。在货物自由流动方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模式,开展通关、检测、检疫、认证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申报、单一机构、单一系统平台),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在资金自由流动方面,解除在经常项目下利润、利息、股息等收益的汇出限制,逐步开展资本项目下的本币可自由兑换;对外资进入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对诸多部门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在企业自由经营方面,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公开管理权限和流程,制定政府的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工商、质监、食药等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创新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透明度;实行一口受理、综合审批,不同部门协同的“一站式”高效管理体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区。

(作者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