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

第1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2-0157-03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通信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发展起来的新兴电子媒体,是基于新的电子技术支撑下勃兴的媒体形态。目前,主要包括3G网络、BBS、微博、博客、手机、聊天工具、虚拟社区、数字杂志、PDA、MP4、IPTV 等。新媒体具有超开放性、强交互性、跨时空性、快捷即时性、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当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教育环境,高校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拓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境遇下高校主流

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新媒体的发展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新媒体传播的“无屏障性”、虚拟性、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等也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其负面影响决不能忽视。

1. 新媒体增加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难度

以往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来源于教育者的讲授以及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其内容经过层层过滤和筛选。在新媒体环境中,其传播具有超时空、跨地域、跨文化的开放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使用空间非常自由,方式灵活多变且不易控制,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但良莠不齐。因此,新媒体成了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领地。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甚至是主义、反的言论等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肆宣扬,输出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从“华南虎”、“艳照门” 到“我爸是李刚”、“小悦悦”等一桩桩网络事件,到媒体所衍生的脑残体和非主流等社会现象,新媒体让青年大学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来自心灵、来自道德的挑战。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理性判断能力不足,若长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尖锐化,价值取向更多元化,价值选择更加困难,致使大学生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念混乱、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从而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增加了难度。

2. 新媒体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话语权”是近年来流行于社会哲学领域的一个术语。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2](P159)“话语一旦形成,人便拥有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特定规制,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型式和话语系统。”[3]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诸如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以及等社会现象都通过网络的“扩音器”作用宣泄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心理,引发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大大加剧了这一态势。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性等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宣传、渲染多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代表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各种思潮以及一些负面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乘虚而入,严重削弱了意识形态的优势话语权,从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新媒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给各种非甚至反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深深地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3.新媒体威胁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欧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演变攻势,妄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在思想战争中输掉,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对外援助以及文化纽带都将无济于事。”[4]美国政治学者安德鲁?查德威克认为互联网已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5](P34)新媒体时代,中国和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日趋激烈和复杂化,英国社会学家约翰?B.汤普森曾指出:“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大众传播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6](P286)在高校,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浏览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各种信息,西方国家也利用新媒体散布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和信息、渗透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甚至煽动种族主义和宗教仇恨,并以潜移黙化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如:借助新媒体,西方敌对势力建立了诸如“八九”风波、“”、“”等网站,随时着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言论,混淆大学生的视听、腐蚀他们的思想,严重威胁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新媒体境遇下高校主流

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1.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渠道

在新媒体境遇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积极拓展以校园生活为基点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立体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阵地。首先,拓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媒体渠道,让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媒体”。设法发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功能,“以引导式、体验式、互动式和渗透式等方式来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和谐与统一”,[7]这实际上是“渗透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用。其次,运用新媒体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进行有效互动。教育者利用MSN、QQ、BBS、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及敏感话题,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有效地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再次,运用新媒体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的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专题报道、学术沙龙、热点讨论、演讲辩论、榜样宣传等方式,努力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净化校园文化传播环境,更好地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升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8](P19)教育主体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其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效。第一,全面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要确保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提高教育主体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除此以外,还需提高教育主体的职业意识,健全自律机制。第二,努力培养教育主体的传播技能。突破传统工作思维的定势,树立教育工作现代化的观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传播学理论,提高传播学技巧,是教育工作者保持信息权威地位的关键。

大学生作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其较低的媒介素养水平严重限制了他们的信息认知能力和媒体利用能力,从而间接阻碍了新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功效的充分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大学课堂引入媒体素养教育。通过对媒体素养基本知识的普及,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水平。第二,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形成媒体素养宣传教育合力。第三,重点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体素养水平。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水平,才能提高他们通过新媒体自我学习能力,才能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从而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实现。

3.建立健全新媒体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新媒体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造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效不高的重原因。要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控制力,提高实效性,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在高校日趋明显的影响力,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保证高校对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价值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合理高效地发挥新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面的优势,提高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功效。第二,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制度。监管不是目的,而是新媒体环境下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手段。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新媒体环境,规范大学生的新媒体参与行为。目前我国关于新媒体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国家应进一步建立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有关新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各高校则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校园信息传播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管。第三,建立健全各项保障制度。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法律保障、行政保障和技术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和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媒体环境的构建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保障、行政保障和技术保障。除此以外,高校还要努力建设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同时,学校要积极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以保证与新媒体技术相配套的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1][英]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在边缘:全球资本主义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2003.

[2] 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廖胜刚.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关键词:合法性、现代性与话语权[J].吉首大学学报,2010,(5).

[4] [美]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 安德鲁?查德威克. 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6] 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7]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8] 段京肃,杜骏飞.媒介素养导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The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Predicaments and the Way Out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under New Media Situation

ZHANG Yi1, LUO Li-zhang2

(1. School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China;

2. School of Politics and Management,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Shaanxi, China)

第2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趋势;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和改革中不断落实和创新,主流、本质、基本面是好的,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前瞻性思考和探索性实践相结合,着力在创新机制、增强时代感和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它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学术无,讲台有纪律”,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从而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理论导向作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如何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促进高校在推动中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问题都是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开拓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要按照同志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要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要着力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队伍。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坚持和巩固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其一,在网上开设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工作方针的网站,对师生进行正面的灌输和教育。主动的正面灌输和教育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新形势下,仍然要依靠它来占领互联网这个阵地。其二,创建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渗透式”隐形教育的功能。其三,运用校园新闻资源,整合校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搭建校园网络新闻立体平台,作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其四,通过电子邮件、BBS等方式,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做好校园舆情的了解、应对和监控。其五,挖掘网上信息,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要努力办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特色,吸取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扩大网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监控、管理和引导,注意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保证网站健康、规范地运行。

第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措施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公寓将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是时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探索党团组织、辅导员和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拓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寓里的思想、学习和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应与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企业共建育人机制,将严格的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

以往,因为忽视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通过公寓管理机制来对学生实施管理。因此,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都是商品化的物业服务。而在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容易忽视社会效益与公寓育人的作用,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对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热情。在学生违反物业管理规定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采取以罚代教的措施。同时,学生对管理者的认同感不强,教导容易引发学生和管理者的冲突。

学生公寓学生工作办公室是为了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公寓开展的薄弱而特地设立的专门学生工作机构。负责学生住宿区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住宿的整体规划和调配工作;督导和处理学生住宿行为;开展学生住宿区内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在学生住宿区开展学生工作;督促各学院和物业管理部门在学生住宿区切实履行职责。办公室的工作者都是专职辅导员,研究生学历毕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公寓学生办公室的设立可以有力加强在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各学院和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在公寓开展学生工作和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和教育育人相结合。

第四,全员育人,打造专业化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坚持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拓宽的挑战,同济大学确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通过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实行岗位准入制,选拔了一批政治合格、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担任辅导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在不同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专家型的骨干队伍;规范管理,在学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想又来源于环境的塑造。因此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思维方法、传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应对举措是难以奏效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思考、科学应对与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刘胜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2]董九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1989(01).

第3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安全保卫

G717

中等职业学校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因培养方向不同,学生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普遍年龄大约在15-18岁之间,心理及生理都还在完善过程中,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

一、 校园安全现状

(一)生源复杂化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颁布,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学校增设专业、增加实训场所,另一方面随着中职学校学费的惠民政策推出,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日渐增多。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剧增,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中职学生在尚未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时期,往往认为自己的将来就是基层劳动者。此情况下中职学生思想不稳定,且各种思想的汇集、主流价值观的缺失都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中职校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中职学校教授知识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学需要通过实践的教学环节完成,其本身就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从事工地、机电等职业的学生,在实验、实训或实习过程中便存在因机器故障或个人原因导致意外的可能。因此这期间的个人安全问题尤为值得重视及关注。

另外校园周边环境普遍较为复杂,学校还需协调公安、卫生及城管等部门共同管理,避免因此发生的校园案件。

(三)中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的初中生,此年龄段的学生体质与智力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在课间相互打闹、追逐,因一时高兴而无法把握正确的交往分寸,从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故;交通意识淡薄,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高速骑车等;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体育活动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在实践教学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等。

另外中职学生缺乏应由的安全常识,尤其是自救自护能力较差,如遇到自然灾害时缺乏有效逃生能力,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等。

(四)网络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新影响

现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网络游戏已经从网吧逐步转移入校内,且通过学生们对即时软件的广为使用,其获取信息渠道更快更多。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年龄轻、阅历和知识结构不足,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不良问题,甚至导致等,作为校保卫部T因技术手段缺乏,很难解决落实。

(五)校园安全保卫设施设备不完备

大部分中职学校安全保卫设施设备不齐,尤其消防安防设备,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有的学校存在资金安排不合理,导致对于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够,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例如实训、实习的教学环境,常常会因为硬件问题产生各类安全问题,而这些地方也常常是监控死角或盲区。

二、校园安全应对策略

(一) 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具有成绩不高、管理难、接触社会多等特点,且心智及行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误入歧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的“三观”。

1.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前途渺茫,缺乏自信心,更不会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学校茫然度日,荒废学业甚至做出过火的行为。学校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展兴趣特长、帮助其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设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尤其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校联动,齐治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2.运用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大多中职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也不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容易造成学生知行脱节。采用真实案例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贴近现实生活,提高中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非被灌输。

3.重视安全教育。针对当前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适时开展消防、交通、治安教育,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安全讲座、观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活动。在校园内有效利用公告栏、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现在社会犯罪科技化、网络化、复杂化的形式下,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甄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可忽视。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1.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学校应根据实际制定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和校园文明规范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让校园安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达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尤为重要,学校应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考核工作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加强学校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硬件设备设施。学校应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健全校园保卫组织,加强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教育部门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监控设施,尤其是在学校重要场所和部位加装监控系统和报警设备,甚至有些地方要保证360度无死角。学校还应结合地理季节等特点设置防雷、防震、防火等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另外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应进行及时的维修或更新,及时排除因硬件问题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3.加强校内监管,及时排查隐患。学校保卫部门应始终坚持“一般单位定期查、重点单位经常查,发现隐患跟踪查”的原则,有侧重点的加大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做到从根源上排除安全隐患。例如学校应不定期检查学生寝室的违禁物品,及时对水电、各种设施设备、食品安全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以实际行动保卫校园安全,争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信任。

4.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校园文化。中职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并无执法权,因此要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尤其要积极与学校周边的居民、城管、公安、社区街道、治安交通等部门保持经常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才能有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从而确保校内的和谐安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也能为教育培养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及深厚的文化土壤。

参考文献:

[1]江良才.如何做好中职学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7.

第4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学管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

1、学生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不足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辅导员在能力方面极大的欠缺,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并不贴合,在学生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大的影响了工作质量。

2、管理方式不当

高校生源逐渐增多,但质量却有所下降,现代90、00后学生问题突出,给辅导员管理增添了难度。现阶段,一些高校辅导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偏差,一方面,管理方式过于严格,不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疏导。另一方面,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态度生硬、冷漠,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师生间的矛盾,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问题,无法达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3、工作热情不高

一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前途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情绪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职业能力和敬业意识就很难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策

1、强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意识

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就很难有提升。所以,要强化辅导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理念。在管理意识方面,要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通过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来强化辅导员关注学生生活,指导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生活意识。在管理理念方面,要对辅导进行职业培训,让其了解当下学生群体的沟通方式和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当下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学校要采用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辅导员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首先,在辅导员入职后,要对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经过考核后的辅导员才能够进入工作状态。第二,对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要进行绩效考核。只有当工作效果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自身利益,才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第三,学校要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激励辅导员发动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热情。

2、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法

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能够让工作事半功倍,无效的管理方式只能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学生管理必须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和引导学生们更好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首先,辅导员可以经常去班级和学生宿舍,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发现情绪波动较大的同学应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其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做朋友,理解和支持学生。第二,采用学生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当下智能手机和网络是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学校和社会都没有能力让学生戒掉网瘾,也不能让学生离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所以,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微信和微博平台来与学生互动。发放各种通知,学生未必能够收到,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信息,学生很快就会回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班会是一种方式,但是学生容易逃课,如果在微信群中讨论相关话题,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班会讨论话题当中。第三,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要创新工作形式。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因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都非常优越,所以学生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观念都与以往不同。多元文化对学生三观的影响很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所以,老师采用说教的方式来灌输各种传统思想总是收效甚微。老师需要从学生自己既定的价值观念,通过时事热点来让学生的思想自相矛盾,然后老师在为学生分析利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快速提升。所以,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这样辅导员就可以按照相关制度来开展工作,维持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节奏。在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时,应建立和五女山精细化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办事,将制度落实在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较大,辅导员更应该严于律己,首先自己应遵章办事,才能够要求学生们遵守学校规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制定班级考核制度,礼仪制度,作息制度和安全制度等。学生群体特点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所以精细化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进行动态修改的。所以,学校要阶段性地与辅导员老师开会讨论,根据管理成效来对既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任何管理工作最终都是要依靠制度管理,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庞大的管理工作量和很高的管理难度系数,确实会让辅导员产生寡不敌众的工作状态,当学生管理工作有精细化的制度作为依据,各项工作必然会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力、方法、态度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了辅导员老师的能力问题、工作方法问题和工作态度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员自身要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能力,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相关教育部门则要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辅导员入职培训,从而让辅导员在入职之前掌握基本的学生管理能力。

作者:崔婷玉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高校这一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在开展校内各项活动过程中所共同营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活动、意识形态、规章制度和基本物质等,它是一个学校的传统文化、办学水准、道德风范和目标理想的综合体现。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吸收整合社会上的主流文化与其他亚文化,并与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等,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和延伸,并随着计算机普及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网络文化。这种文化渗透到学校并整合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它是借助校园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行为方式及其道德规范的总和,它聚合了所有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承、文化沟通、传媒娱乐、社区互动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涵盖校园网站建设、网络自动化软件、校园文化的虚拟和延伸、网络课程构建等内容。

二、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1.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通过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互作用,可以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是一个由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的成员自主群居的集体,在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中,“生生”之间、“师生”“生师”之间以及“师师”之间要进行深入的互动流谈心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校园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隐匿性,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成员,可以在网络空间里匿名、自由随意地交换彼此的观点。一方面,高校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能直接了解学校的各种动态,参与各项活动,发表评论、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科技讲座、学术交流、文化艺术和传媒娱乐等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可以繁荣校园文化。设立校际之间的文化在线联动机制,如组建在线社团,开展在线联谊会、交流会等活动,可以促进校际文化互通顺利展开,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指数。

(2)校园网络文化可以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

网络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高校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角色,向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合作者、知心朋友等“综合”角色转换。校园网络文化为高校教师快速适应各种角色转换提供便利,他们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各种角色的研习,体会角色的情感需求,领悟角色的行为规范,分析角色间的冲突,并借助交往对象的不断互动与反馈来提高自己角色扮演的水平,增强他们的角色适应能力,更好地应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变革和压力。

(3)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便捷性与交融性,使高校教师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就可以快捷地享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相互联系又具有独立特征的多种文化的熏陶与交流,了解更新国内外的时事新闻,不断扩充信息和知识,丰富高校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在一个地域、区域社会、阶层和群体等特定的系统中,通过网络用户平台同外界进行多元化的学术探讨与合作研究,获取多元化的信息和资料,有效填补传统校园文化同社会上其他文化之间交流困难的缺憾,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4)校园网络文化可以提升人际交往的自由度,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有意识的互动过程,高校教师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个体,需要与人交往、互相分享、共同进步。高校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来引导、补充或促进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将有助于改善现实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建立并保持和谐稳定的现实人际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5)校园网络文化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交往环境,有利于缓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养成宽容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

校园网络文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为所有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搭建起便捷交流的新通道,为高校教师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环境,使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外界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直接、方便和随意。高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空间里打开闭锁心理,自由发表评论、随时记录内心感想,尽情宣泄内心的压抑等。

2.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在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过渡依赖信息设备而引发肢体综合症。

校园网络文化使高校教师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受传统工作制度约束而更加自主,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也越来越严重,如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在电脑上工作而不注意休息,从而引发各种肢体综合症,如颈椎疾病、肩周炎、视力衰退等生理疾病,进而影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2)网络信息侵袭校园网络的主体文化而导致高校教师对信息资料的恐慌。

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由于对信息的控制技术和过滤技术还显得相对滞后,使得那些不健康的、以假乱真的欺骗性垃圾信息,也随着有用的信息资料混进校园,侵袭校园的主体文化。高校教师既要承受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从事复杂的科研脑力劳动,不仅要大量搜集、研究本学科的信息资料,还要吸收、消化其他相关学科的信息资料。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超载信息资料,将导致高校教师对信息资料过于敏感而产生恐慌心理,从而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三、对策与建议

1.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宣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专题讨论、文化艺术、心理咨询等师生感兴趣的活动来繁荣校园网络文化,使每位师生都能踊跃地参与、策划校园网络文化的组织与建设。第二,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和监督,构筑“信息海关”,及时过滤、删除校园网上的垃圾信息,严防各种危害性信息在校园网上泛滥流传。加强学校机房的规范化管理和网络信息的安全监控,设置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阻止黑客攻击破坏校园网络系统,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安全稳定提供技术保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结构优化的要求,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政治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能力强的精干人才队伍,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向高格调、深层次方向发展。

2.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辅助建设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与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动力与保证。因此,学校除了要经常开展各类教职工体育竞赛,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园体育运动、体育观摩等集体活动外,还应开设在线体育人文学科讲座,并创造条件为球迷协会、体育欣赏等文化性体育组织提供方便,为高校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宽松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络文化得到补充与发展。

3.注意劳逸结合,促进健康和谐

为适应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授课程的有效整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高校教师缺乏足够的时间来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消除心理压力。因此,高校教师应学会根据目标的优先次序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时间,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预算和安排,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因过度劳累而产生心理异常行为,保持休闲生活与劳动工作相平衡。同时,校工会、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处等部门要多举办一些大型的联谊文体活动,既丰富高校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增进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满足高校教师的归属感与人际交往的需要,促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和谐。

四、结语

第6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在日常工作方面,宣传部将及时收集校园新闻线索,对校园新闻进行采访和报道,整理汇编后刊登在《校园晨曦》上以及送至校“菁菁园”广播台在每天的《校园直通车》栏目中播出,以方便大家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我校的最新动态。

《校园晨曦》是由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主办,以学生会为阵地,面向广大同学传达我校指导思想、宣传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及时客观地报道校园新闻、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成为学生会沟通广大同学的桥梁。《校园晨曦》每月一期。它一期期的出版,内容日臻充实,版面渐趋精美,它将继续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走的新闻观。《校园晨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不局限于校园新闻的报道,它将成为贴近校园生活、关注社会焦点、展示学生风采、创建学术氛围的一个代表我校形象的综合性报刊。与此同时,《校园晨曦》还开设了电子信箱:email:,为广大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校园晨曦》的素材需求又新增了一条绿色通道,从而保持《校园晨曦》的可持续发展。

本学期,《校园晨曦》将在原有的编排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从第十五期出版的《校园晨曦》起,我们将采用正规的排版软件(方正飞腾4.0排版软件)进行报纸编排,致力于使《校园晨曦》向正规化、专业化的方向挺进。对于这套新的报纸编排系统,《校园晨曦》编排人员将利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我们将以《方正飞腾4.0实用教程》为教材进行自学,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力求能够攻破软件操作生疏这一难关。

回顾过去《校园晨曦》出版的十四期,指出不足,内容依然不够充实,编排人员不到位;分析不足,负责人欠缺工作经验。对此,我们要反思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勉之。遇到错误,要从自身上找问题,理由少一点,方法多一点;解释少一点,实事多做点。在工作中学习他人的长处,补足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力求做的更好。

本学期,宣传部的文宣传工作要招聘3名干事,拟定计划为05级2名、06级1名。新干事上任前后,都要做好“带新”工作,将排版、新闻采编、文学修改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培养。为宣传部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校园晨曦》外,宣传部文宣传工作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出版好《文学社刊》。纵观上学期《文学社刊》的出版工作,漏洞诸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本学期,宣传部将致力于让《文学社刊》朝着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它将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文学才华的平台。为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上是宣传部文宣传的日常工作安排,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文宣传工作是注入学生会宣传部的最新元素,是一项需要发展和提升的工作,我们正在尽力探索一条创新的道路,让宣传部凭借自己的优势,为校园的宣传工作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作出新的贡献。

宣传部的创新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制度创新

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使宣传部的文宣传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宣传部将完善现有的内部成员考核制度。在新的制度中,宣传部要更注重对成员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善后的新制度将从考勤制度、值班制度、交稿制度和工作制度四个方面对成员在宣传部的每月表现作出详尽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督促成员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但考核制度只是从量上反映成员的工作态度和质量,宣传部亦可从其他方面对成员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以发现更多有能力的、对宣传部的发展有利的成员。

二、内容创新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校园晨曦》的编辑与出版工作是宣传部文宣传工作的重点。如何使这份报纸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资料是宣传部今后要探求和摸索的方向。本学期,宣传部将对《校园晨曦》进行全面改版,推陈出新,除报纸的编排进一步趋于专业化的同时,其内容版块的重新调整和定位也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校园晨曦》仍然要对我校要闻及学生会主要工作进行报道,但在符合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之外力求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可读性;要一改以往对学生会工作的重复、枯燥的报道,以颇为深入的语言对校园内的各种值得探讨的现象进行探讨,旨在引起老师、同学们对某些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使《校园晨曦》真正成为一个老师、同学们相互交流的空间,一个传达校园信息的平台。

三、方式创新

作为校园宣传的主力部门,宣传部也在寻求着更利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在宣传上的各种优势,宣传部现正着手将《校园晨曦》和《文学社刊》在原有的平面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版,将每期的《校园晨曦》和《文学社刊》发至校园网上,以扩大宣传阵地,弥补平面模式传播不广泛不足的缺点。目前,该工作正在计划筹备中。

四、定位创新

学生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门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宣传部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本学期,宣传部将会与学生会其他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我部与校卫队和社团联合会也将积极合作,以真正起到沟通各学生组织的作用,并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部门的长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除了创新之外,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舆论氛围

1.做好学校宣传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学校“十一五”规划、师德学风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平安校园等工作任务,将开展生动有力的宣传报道,努力加大正面宣传的影响力。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发现新闻,找新闻,发现身边事,关心身边事,学会创造思维,多为《校园晨曦》、广播台和校园网播发优秀的新闻报道。

3.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制定对外宣传工作计划,主动出击,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不断努力。全面建立关于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新闻舆论应对机制。

4.充分发挥《校园晨曦》、《社联报》、《校园治安报》、广播台、校园网及宣传刊物等校内媒体的作用,做到校内各媒体办同互动、信息共享,形成宣传合力,强化舆论引导。进一步提高《校园晨曦》的媒体质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宣传内容的丰富性、可读性和报道的深度上下工夫。争取将《校园晨曦》的发行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扩大。本学期,计划出版《校园晨曦》5期,编辑出版《文学社刊》5期。

二、坚持守土有责,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

1.加强舆论阵地管理,坚持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做好校内刊物、广播、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宣传舆论阵地的工作,积极做好校内的舆论监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加强对《校园晨曦》、《文学社刊》和黑板报的日常检查工作,按照谁主管主办由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明晰管理职责。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加强对宣传部出版的校内刊物的审查力度,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以上就是本学期学生会宣传部文宣传的工作计划,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进。在日后的工作中,希望校领导给予我们关注并在我们犯下错误时严厉地批评我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引导和支持我们。

“舟行千里,始于浅水”,不够成熟的我们在努力成长,希望通过努力我们的工作能够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能够日趋成熟。

宣传部XX年工作计划

——1111班 郁宁豪

宣传部在将来的一个学期可谓工作众多,责任很重。广播站的每周3次广播;多张海报的绘制;黑板报的检查以及评比……宣传部致力于学校的宣传事业,为更美好的校园不断努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⒈广播站 广播站隶属宣传部,今后的任务一如以前,每周一、三、五将播报节目,那悠扬的音乐为同学们中午增填一抹轻松的色彩,播送的火热出炉的新闻也能为同学们开阔视野。

⒉海报 海报工作是宣传部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到重要的节日和有重大的活动,宣传部和其他的部门以及社团联合,能及时地绘制精美的海报,宣传相关的活动。我们制作海报有3个小组,每组4人,由1名高二学姐学长带3名高一干事。

⒊黑板报 黑板报和海报一样,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每个月各班要出2次黑板报,其中一次由宣传部拟题,每月25日检查,成绩由宣传部成员检查后打分决定,以次来评比出每月的一二三名;另一次由各班自主创作,只检查不记入评比。每月的评比结果会在月底于东门公布。

⒋观影活动 经过去年一年的观影活动,这个学生会为民活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展开观影活动,届时可能会在中山厅与同学们见面,2节课的电影一定不会让同学们失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部中人员的沟通交流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可以通过部中的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同时,也会积极调动干事们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大集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生会宣传部将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的同时,还帮助其它部门完成了不少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会所有同学的称赞。

所以我们宣传部应该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再进一步,将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这春意盎然之际, 校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我们宣传部也将饱满的精神面貌做好新学期的部门工作,作为新一届的宣传部部长,更是深感肩上责任之重。我们对新学期的工作主要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和加强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往。针对学生会提出的 “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我部作出了学生会宣传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 加强宣传部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各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职能,为我校学生会的宣传工作再添亮点;

2. 积极挖掘和培养宣传人才,为我校宣传工作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3. 充分利用好展板和橱窗栏,做好院会活动总结和宣传工作;

4. 改革宣传部内部的运行机制。让每个人的能力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

5. 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人性化的温暖大家庭。

二.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和部门间的交流:

1.进一步完善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细化部门内的工作记录,详细记录每位干事在任职期间所做的工作事迹,并将添加部内的会议记录。

3.节约经费开支,为保证此项工作开展,每次海报幕布等打印所出经费均采取透明制度,以收据为证。

4.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交往,及时了解其他部门信息,把工作状态由原来的被动转为主动,协助其他部门工作的完成,以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

5. 设计安排各院优秀橱窗,宣传栏的评比。尽可能的美化校园的宣传环境,增强宣传部门的宣传力度。

三.工作重点:

首先,海报的宣传是我们宣传部的主要阵地,也是同学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宣传的力量和效果不言而喻,我部会发挥好学校的喉舌作用,为学校即将开展的校园舞蹈大赛,校园剧星风采大赛等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我们可在原有工作习惯上,锐意创新,时刻保持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新颖化。校园内单一的常规宣传模式已经在某些程度上给大家造成了视觉疲劳,如何在宣传方式上创新,将成为决定宣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宣传部将开拓更多的宣传途径,或是改良传单、海报的版面来吸引同学们对于活动信息的关注。此外,往日的宣传工作,每每将重点放在前期宣传上,因而也就忽略了在活动举办后的后续报道。后期宣传不仅是面向大众的重要一笔,更是组织对于活动的一次总结。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作好宣传,快速而又准确的信息传递使得网络宣传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达到海报,网页,广播宣传的结合。使宣传的效果最大化。宣传不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做好宣传需要每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活动前,我部会积极与主管部门做好相关的沟通,包括横幅、海报,制作要求,活动现场的摄影需求等。

再次,校园电台也是宣传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宣传部可以和电台协商通过电波进行宣传,把宣传工作开展的更深入人心。让同学们了解校学生会,并支持校学生会。

最后,利用学院的宣传部作为校学生会宣传部和同学们之间的纽带,利用他们把我们的信息带给大众,把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更彻底。使同学们能了解最新活动信息的同时,也通过他们把同学们的心声反馈给我们。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我们的宣传工作能更有目的性的开展。

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是:我部将积极的配合其它部的工作,团结各部以及各成员去应对本学期即将到来的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职尽则,要尽心尽力,要以饱满的热情,要以端正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工作.争取使宣传部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新的一学年内有大的进步,争做优秀,为创建优秀的部门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校学生会宣传部能够上下同心,共同努力,在各部门的协助下,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宣传部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大学生活的几年里,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刻,这一段时光你一定不要错过,因为这一段时光真的是很值得珍惜和记忆。这里有你可爱的同学,幽默的教师,繁华的城市和旷达的校园,真的是很值得回味。

第7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宿舍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3-0038-03

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校园,离不开大学精神的培育和锻造,而这又有赖于校园的文化积淀。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整体校园文化层次、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高校学生宿舍,其教育功能也日渐突显,学生宿舍的建设,特别是宿舍文化的建设正越来越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重视,笔者作为学生工作者,直接组织和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感受,并对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目前高校学生宿舍存在的问题

1.各种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它云集了各种思想、文化,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碰撞。由于大学生处于涉世之初,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甚少,只能凭借各种传媒、舆论导向及一些社会现象去作简单分析和判断,因此,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对培养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也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2.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较低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学生素质都在普遍下降,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行为规范与高等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表现为:学生言谈举止不文明,出口不逊、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宿舍脏乱差,学生不注重宿舍的环境卫生。学生沉迷于网络和不健康的电子游戏,有的宿舍经常议论一些低级庸俗的话题,发泄消极的情绪,使宿舍歪风邪气上扬,低级趣味蔓延。这样就造成一些大学生回到宿舍里无所顾忌,相互之间用语粗俗,粗话、脏话不断。

3.学生的团队意识差,宿舍凝聚力不强

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淡薄。个别宿舍其成员之间没形成相互间的融合、宿舍凝聚力、亲和力不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问他人的冷暖。宿舍成员之间没能形成互敬、互爱的感情纽带,学生回到宿舍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4.宿舍学习氛围不浓

大学生只把宿舍当成休息、睡觉的场所,宿舍成员之间很少在一起讨论学习,研究学业。学风问题没能成为宿舍成员之间讨论的主要话题,互帮互学的氛围没有形成。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刊物成为学生相互传阅和热论的焦点。

所有这些不良文化和思想的进入以及具体行为表现的显现,对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以及素质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创建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抢占学生宿舍思想教育阵地,让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注入学生宿舍,融入学生成长之中。建设一个情趣高雅、环境清新、团结友爱、求知探索、拼搏进取的学生宿舍是育人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本质的要求。

二、构建宿舍主流文化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今快捷的传媒,增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足不出室,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在这些大量信息中,有正确的和反面的思想倾向的影响。如何使大学生摆脱负面的影响。就是要以主导思想文化教育为基础,让大学生从多来源、多层面、多途径的社会信息中明辫是非。因此,在学生宿舍或学生宿舍之间开展论坛、讨论,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活跃思想,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真理,提高识别能力和政治素质。

(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宿舍小环境的文明程度、格调的高低,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风貌,又对大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生宿舍成员是层次及目标比较一致的群体,饭后闲聊,睡前卧谈,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人格。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三) 树立大学生的集体观念

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避风港”,大家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同学倾诉,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宿舍当成一个睡觉的场所,那么,宿舍成员就不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的学生就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

(四) 促进宿舍学风建设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生除了在宿舍休息,还要在宿舍学习。宿舍成员如果都能勤奋自勉、积极向上、互帮互学、努力学习,那么宿舍就能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在这里追求知识、寻求真理将成为主流,低级趣味和不良的思想行为将被摒弃。

三、强化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1.宿舍文化的凝聚功能

宿舍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它使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大多数人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理想追求和行为习惯,这种观念和行为的认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如果把这种文化氛围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具有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因素,那么它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工作、美化净化学生生活、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其成员早日成才。

2.宿舍文化的融合功能

一个宿舍自组成之日起,其成员就开始在其中表现和交流着各自的思想,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到每个人的理想抱负;从每个人的饮食起居到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相互撞击,相互影响。每个人在此过程中评价、理解他人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思想,经过一个不太长的时间磨合,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某种特质的宿舍文化,在宿舍文化中每一位成员都是该文化的主演,同时也都是该文化的直接观众,这种融合是开放的,也是动态的。这也决定了宿舍文化是动态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管理工作就是要抓住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融合阶段,施之以正确的引导,确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主流的学生宿舍文化。

3.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

宿舍文化是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教育管理者通过对宿舍文化的观察来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选择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宿舍文化是教育管理者实施思想影响和行为规范的载体,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活动月"、"我爱我家征文大赛"、"文明宿舍评比"、“优良学风宿舍评比”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宿舍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体现着有效的育人功能。

四、搭建平台、导引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一)加强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

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使他们根置于大学生宿舍中,以大学生宿舍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如果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家”里,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对管理者予以信赖,能够倾听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主要依靠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通过大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造成宿舍的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要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制度,建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通报制度,实施联检、联查的工作机制,使学生教育、管理形成互动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 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宿舍文化建设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建立一支由学生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组成的学生宿舍文明督导检查机构,定期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同时对学生宿舍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考核以及文化建设的引导。每学期、学年评选出文明寝室和优秀文明寝室,将学风、才艺、品德的考核纳入学生宿舍的管理中,每年评选出“三佳寝室”。(即:德佳、才佳、学佳)

(三) 实施宿舍“三进”工程

建立和运行宿舍“三进”工作制度,既:辅导员进入宿舍办公;学生党团组织进宿舍;学生社团进宿舍。

1.实施辅导员进入宿舍办公的工作制度。把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定位点建立在学生宿舍,这样辅导员能够更加实际的了解学生思想、行为,能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开展教育管理和组织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2.学生党团组织在宿舍建立机构。构建“宿舍党小组”,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床铺”,院、系和团委学生干部所住宿舍实行“宿舍标位制”,这样让学生知道学生干部、党员在哪个宿舍住宿。通过这些制度,对学生干部为做好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起到了楷模示范、监督检查、规范引导的积极作用。

3.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在学生宿舍中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主流文化、高雅艺术进入宿舍,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达到美化、净化宿舍环境。

(四)以高雅的文化艺术熏陶塑造大学生

第8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早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交易的公共平台。虽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信息咨询的快捷以及资源共享的便利,但给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带来的挑战、冲击也是不能逃避的矛盾。无论是传统书本教育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都需要加强思想的政治教育。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不仅是因为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更是因为思想的政治教育满足了人民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和树立正确世界观的要求。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对社会各层面渗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等。网络正在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模式发生改变,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

一、互联网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诞生了Internet以后,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然而,我们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才有了互联网,刚开始互联网并不被人们熟知,而且当时我国国民生活质量也不是很高,互联网还属于新事物,在中国只是“探索阶段”,所以真正上网的网民没有很多,而且在公民的观念意识里,上网就是在变坏。因为受到思想和物质的限制加上互联网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当时互联网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国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才会想到需要娱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使互联网到了“完善和壮大的阶段”。所谓“完善”就是弥补以前互联网存在的缺陷,不断改进创新,使得上网能够实现多样化。所谓“壮大”就是我们国家的网民大幅度增加,自互联网传入中国到2015年,我国的网民从0变到近7亿。互联网也从2G发展到3G再到现在的4G,这些数据明显可以证明现在互联网已经得到了普及。

现在又提出了“互联网+”的思想。这一思想一提出就掀起了互联网潮。现在4G网已覆盖,智能手机也普遍了,手机APP功能应有尽有。淘宝、天猫、京东等,这些互联网卖场的出现让人们生活得更加便利,还有电商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快递业的发展。一键购买,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每家商店都要走过货比三家,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或者在手机上下载APP,就能解决人们所有的需求。未来互联网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互联网的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不同,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互联网的特点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位置、空间和确定的时间,在接收信息的受众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互联网更开放,从而促进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二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虚拟现实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虚拟主体的虚拟活动在虚拟环境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虚拟特征。然而,在互联网上,虚拟环境的真实是客观环境的内容体现在网络生活的现实,虚拟代码背后的用户,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三是互动性和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互联网上,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此外,互联网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平等、互动的交流。四是实时性和易逝性的统一。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的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互联网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娱乐等应有尽有。

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的内容,应该集中在多媒体教?W上的应用和教育内容在多媒体的体现上。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能够在互联网上完全地体现出来,方便在校大学生能够迅捷地利用互联网下载、收集、应用和学习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快速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要面对现状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上有待拓展和改变

目前各大高校主要将大学生思想教育集中在书本教育上,课堂下的传播渠道上也是体现在广播、电视、报纸和一些相关的书籍上。传统教育和传统传播方式早已经和时代出现了脱节。并且在宣传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对理论架构的组成和理论体系的阐述。而对将的思想如何与现代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很少,并且在理论的宣传上,一些理论语言过于艰涩,使人很难明白。因此这样的问题也就成了困惑当今大学生思想教育者的主要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有待改变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需要转变。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栋梁。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和伟大复兴之时,试图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通过网络传递错误的信息以及不健康的信息会误导学生的心理倾向,从长远来看,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中国国家安全产生不稳定的因素。从目前来看,中国现有的互联网网站,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和内容非常复杂,因此,在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应加大对互联网的马克思的思想教育宣传,加大宣传和政治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对不良信息和不健康内容的抵抗,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一些教师队伍?C合素质偏低,与“互联网+”背景的特点和要求不相符,使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有效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结合“互联网+”背景带来的机遇,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一)构建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网络数据管理平台。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支持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使校内职能部门与思想政治工作流程对接,简化相关内容,促进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详细记录并整合学生的基本信息,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从而方便任课老师对各种信息的了解,详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目的。要构建面向学生,集管理、通信于一体的网络数据平台,并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在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有效的管理。管理数据平台可以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信息等,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设立短信平台系统,可以实现短信的群发和对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及时传输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获取相关信息,登录平台了解数据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大大便利学生对基本信息的了解。总之,通过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减少冗杂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校园职能部门要简化相关内容,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记录和整合学生的基本信息,构建完善的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为学生搭建管理、沟通于一体的网络数据平台,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

(二)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模式

关注在线教育的合理使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和人才,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在线教育只能通过视频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互联网+背景为网络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与学生进行视听互动学习的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以结合新媒体微课、线下实体和线上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利用方便快捷的新媒体进行微传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三)建立一体化的移动网络平台,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社会网络体系,利用移动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便捷性,有利于资源共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便利。社会网络应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服务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日常学习、学生心理咨询、娱乐、朋友、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四)构建学生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培育学生

第9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文化 多元化 传统 意识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16-01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企业文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如“工作过程的时段化、工作主体的弱势化、工作方式的简单化、工作内容的单一化”等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既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问题,也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当中,关键要在更新观念意识、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面下功夫。

1.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市场经济特色相结合,实现由“一元化”认识向“多元化”认同的转变

市场化经济是当前的显著特征,面对新时期新的挑战,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的认识和要求。首先,要明确思想观念的多元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和整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文化理念引领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其次,各种利益多变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调整和平衡,形成公正、合理、和谐的利益表达形式,促进企业和谐。

1.1 要认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市场化。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市场化,职工的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全局,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工作视角,学会运用经济杠杆和物质激励的方法,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运用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2 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化。企业在抓发展的同时,必须在认识上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做好人的鼓劲工作,只有将人心凝聚起来,将各种思想障碍和对企业改革的误解合理、有效地消化掉,企业的执行力和活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的效益才能实现。切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1.3 要尊重员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肯定员工对正当物质利益的合法追求,坚决抛弃那种只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否定物质利益的“精神万能论”,面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自主化、以及思想观念和心理心态的复杂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多元中求认同,在疏远中求融合,在无序中求有序,在发展中求稳定,寻找新的工作平衡点和着力点。对员工的教育引导,要从强制性灌输向服务性引导转变,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人们的思想,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过程中实现步调一致,在激发个体展示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群体理念共识。

2.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实现由“单一化”结构向“立体化”渗透的转变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适应中心工作的需要,跟随变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拓宽服务的领域,关键要选准“结合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与企业各个方面工作整体配合,形成综合效应。尤其要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要求体现在管理制度之中,使员工在“情”的激励之下爱岗敬业,在“法”的约束下努力工作。

2.1 创新工作机制。随着国有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的引入和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依靠国有企业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更好地发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稳定队伍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真正纳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之中,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融为一体,构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工合作的工作体制,实现由小政工向大政工的转变。

2.2 丰富工作内容。要善于捕捉员工思想动态,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要使员工认清企业发展方向,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参与企业的建设活动,把前途命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

2.3 拓展工作领域。要根据企业的环境、对象、任务、内容的变化,确立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主题。第一,要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要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员工素质教育的投入,要采取脱产学习、在岗培训、轮岗换位、提供自学教材等多种形式,逐渐使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体现时代精神,不断适应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第二,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2.4 提升工作效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职工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互联网上的信息已成为人们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对员工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为此,要因势利导,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形象直观、视听方便的优势,进行“开放性”教育,改进以往就事论事、照本宣科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着力实现教育的“网络化”、“互动化”,提升工作效能。

3.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由“简单化”说教向“人性化”疏导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拓宽工作渠道和空间,探索工作的新领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活动模式,一旦真正应用或渗透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它就会由潜在的生产状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1 要努力达到价值引领的共识化。要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和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在员工队伍中大力灌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自觉地按照企业行为准则处事。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工作,大力推行ci战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达到外树企业形象,内聚员工人心的目的。

3.2 要着力体现企业关怀的人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要带着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帮助员工解决生产、生活、工作、家庭等实际问题;引导员工处理好家庭与企业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员工的“动情点”。

3.3 要积极探索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思想,不断强化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广大员工参与、支持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较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好企业文化的“粘合”功能和“氧化”作用,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更多的、富有时代感、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